绿色餐饮发展论文范文

2024-01-02

绿色餐饮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2019年海南餐饮业状况、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

海南餐饮业状况

基本经营状况

2019年,海南省餐饮业营业额386.11亿元,同比增长9.88%。对比2018年,增长率降低了4.4个百分点。(见表1)

各类餐饮企业基本状态

由于旅游饭店游客处于负增长状态,依托于旅游饭店的餐饮类企业总体运营情况不佳;乡村旅游带来的乡村餐饮消费明显增长;一般餐馆的传统堂食经营模式受到全省整体调整的冲击,但是大部分企业开始引入美团、网络销售、送餐、外带、外卖、零售等新的运行模式,维持了基本运营和盈利状态。

基本发展状态

从总体情况看,2019年,海南省餐饮业处于调整期平稳增长状态。乡村餐饮的增长和一般餐馆与网络相结合的多种运行模式出现,表明消费市场的兴趣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传统餐饮业的产品和经营模式需要全面调整。

海南餐饮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海南餐饮的优势和鲜明特色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海南省基于生态省的生态食材优势、南药王国的养生优势、地方民俗的餐饮文化特色等,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从建设世界最大的自贸港的角度看,这些要素对支撑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有重要意义。虽然全省己从各个角度和各个层次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有一定的调整,采取了行动,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总体看,这些优势和特色还没到得到充分的开发。

餐饮品牌建设工作亟待观念提升和政策支持

特色开发成功的标志是成为品牌,品牌产生强大的公信力,从而产生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可见建设餐饮业的品牌工作极为重要。从全省2019年餐饮业发展的情况看,首先是企业经营理念和行业运行观念,还缺少强烈的品牌建设意识,其次,政府行业管理的政策还缺少针对品牌建设工作的激励和扶持。

针对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准备还不充分

在海南自贸港的基本定位中,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一个基本特色,这决定了海南必须具备全面系统的养生功能以支撑世界一流度假休闲消费。从这个角度看,海南餐饮业应积极对标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需要,大刀阔斧地向生态餐饮、南药养生餐饮、有民间文化特色的乡村餐饮进行系统的开发。从2019年的情况看,我们还缺少系统开发的规划、系统开发的重点以及更有效率的开发速度。

围绕服务质量的人才建设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从现在情况看,海南省餐饮业人才质量和数量以及人才建设工作还不能满足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发展需要。通过建立学习型行业,使整个行业有自我人才更新和提升机制;通过制定细致的标准化的运营规范建立人才生成渠道和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更多地下放权力给行业、企业,使用人单位有效地鉴别和使用人才等方面的工作,还很欠缺。

对新技术、新运行模式开发和运用不足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历史机遇中,海南餐饮业应立足于新技术,探索和开拓新的运行模式,然后才能站在時代发展的高度,登上国际化发展的大雅之堂。海南省餐饮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做了很多调整和尝试,但总体看,照猫画虎多,创新探索少。

海南餐饮业发展趋势分析

向高质量的养生化方向发展

从支撑“世界一流的度假休闲胜地”的标准看,对于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中,“吃”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它是决定休闲度假质量的最基本的要素。高质量的养生化是海南餐饮业对标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新发展所面临的核心课题之一。对于高档度假休闲的消费来讲,高质量的养生餐饮是核心吸引力,也是海南餐饮业面对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所以,高质量的养生化是海南餐饮业必然面对的急迫的发展趋向之一。

向多途径发展特色餐饮方向发展

高质量养生化发展的趋势和国际化发展带来的竞争压力,使开发特色餐饮成为必然的走向。因此,开发生态、南药、民俗等有海南地方特色的要素,使琼菜的餐饮特色更加鲜明,为国际化品牌建设奠定基础,也将成为重要的趋势。

向多种类型连锁化运作方向发展

在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大背景下,能够将资源、产品、市场销售连锁化的大型开发运作,将抢占全省餐饮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因为它能够更广泛地扩大和适应市场,能更好的创建餐饮品牌。因此,下一步发展中,不管是外部投资的进入,还是已有企业的更新调整,连锁化运营都将逐渐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

与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更进一步开掘利用互联网已有和待开发的平台,更进一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5G技术,使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全面融入餐饮业的资源开掘、产品开发、日常经营、品牌建设、市场销售等活动中,形成线上与线下联动,岛内外、国内外消费市场联动的新经营格局。

全面提升人才质量和企业素质

从海南省现有餐饮业经营水平和治理上升到国际竞争平台,还需要比较大的跨越性发展。因此,建立学习型行业、学习型企业,以获得快速的人才支撑就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规模冲击,带来了调整发展的机遇,利用恢复调整期,全面提升人才质量和企业素质,成为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趋势。

多层次的品牌化建设

品牌建设带来行业、企业的竞争力,也是提升海南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多种层次的大大小小餐饮品牌的运作,使海南的餐饮业不断“出名”,为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进而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奠定国际化运作的基础。因此,多层次的品牌化建设必然成为海南餐饮业新发展的选择。

海南酒店与餐饮行业新发展对策和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发展变化

全球经济跌入疫情泥潭,呈现断崖式的停滞和衰退状态,将进入史无前例的全球大调整期

2020年是海南全面转型发展的一年,新冠肺炎的疫情意外来袭,带来了空前的世界性大变局,这注定了本年度是不平凡的一年。2020年是百年不遇的经济波折年、转折年,有很多未知因素,但是,目前能看清的是:全球经济发展受阻,我国经济进程减缓,旅游业全球大盘整,酒店餐饮业世界性重创,国内外酒店餐饮市场断崖式萎缩,虽然第三第四季度会渐渐复苏,但是,本年度难有全球式的大复苏。必须注意到,世界的发展不仅仅是被简单地“暂停”一下,而是被迫要“反思”一下。反思必然带来调整,世界性的大调整意味着,世界经济发展复苏后,已有的发展格局、运行规则、国际化发展的尺度、国际市场等各种因素都会发展巨大的变化,市场消费会发生消费兴趣、方式等一系列新的变化。这将深刻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节奏,决定了我国也必将进行战略格局性的大调整。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也将依据新的发展态势,做出战略性的调整

国际化的大调整给我国的国际化发展带来更加严峻的发展态势,同时也会带来绝佳的发展机遇。面对新的挑战,海南自贸港建设必然进行空前的大调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内容,很可能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急迫。我国必将依据新的发展态势,对海南自贸港建设做出新的调整,其内容、进程、重点等,均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必然对海南酒店餐饮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海南酒店与餐饮业短期重创,中长期将迎来大发展的机遇

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海南旅游业受到重创,其中酒店餐饮业是重灾区。虽然我国迅速控制住了疫情,但是,由于还没有根除疫情的手段,市场的恢复将是谨慎和缓慢的。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需求正在萌动和成长中。这些情况决定了2020年海南酒店餐饮业不宜猛药疗伤,而应着眼海南自贸港发展大格局,面对疫情带来的省内、国内、世界性的危机和转型机遇,盯准萌动生长的新市场,充分准备,破除危机,把握机遇。在没有意外因素冲击的前提下,2021年,旅游业特别是酒店餐饮业可能会有大复苏。

历史规律不可抗拒,顺势而动是最明智的选择。为此,针对海南酒店餐饮业在2020年的运作,提出以下基本对策和建议。

面对新发展格局的10个对策

·抓住硬需,站稳脚跟

2020年,常规旅游市场的世界性萎缩已成定局,虽然我国内需量巨大,但是,国际旅游的严重受损、疫情对人类行为的深刻警示、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疫后市场活动的谨慎性等因素,决定旅游业难以快速出现“报复性的复苏期”。因此,海南省酒店和餐饮业的发展也将面对非常严峻的历史时刻。在这个历史阶段,抓住硬需,站稳脚跟应成为发展的基本对策。

抓住硬需,站稳脚跟,是我们要做好也有可能做好的第一步工作。原因在于基本的吃、住需求,均属于市场硬性需求,多样化的消费可以萎缩,基本需求是永远存在的。这个特点为海南酒店餐饮业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基本的需求有哪些呢?第一,社会的存在,吃住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有稳定的市场需求,虽然疫情推动这些需求向家庭式的消费倾斜,以后仍然会逐渐地向社会化转向;第二,社会交往是不可避免的,食宿则是社会交往不可避免的,因此,社会交往必定带来越来越大的食宿消费市场;第三,只要有旅游活动,就必须有食宿的支撑,只要适应了疫后食宿消费的新变化,旅游食宿的消费将稳定地增长。

2020年,我们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疫情带来的行业危机,必将使海南酒店餐饮业出现大洗牌,抓住硬需的或者有“家底”的留下来,没抓住的倒下去,甚至出局。无论企业运作还是行业运行,都应该踏实地抓准吃、住的各类基本需求,在战术运作上,不好高骛远,这样才能在严峻的历史时刻站住脚跟,在存活的基础上谋求新的发展。

·多“磨刀”,不盲目“砍柴”

世界進入了“磨刀”时代,中国进入了“磨刀”时代,海南酒店餐饮业也必然要进入“磨刀”时代。

2020年,海南酒店餐饮业应坚守的原则是:以“磨刀”为主,“砍柴”为辅。

面对2020年断崖式的波折和2021年爆发式的复苏,2020年必然成为磨刀时代,刀磨得锋利了,以后才能更高质量地、快速地收割。

中国有句古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既然“砍柴”难,“磨刀”就是最明智的选择。在“磨刀”时代,不比谁砍的柴多,而是看谁的刀磨得更锋利。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海南酒店餐饮业应有强烈的“磨刀”意识,并把它当做走向新时代的基本对策和方法。从行业管理的角度看,要导向并采取鼓励措施,推动全行业“磨刀”,通过督促、帮助防止“砍小柴”式的盲目扩张;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要有更好的发展眼光,在可能的情况下好好“磨刀”,不要急于到处砍“小柴”。

·盯准自贸港发展,盘整格局,弃旧图新

在海南历史性的转折发展中,不管是酒店餐饮业的行业格局还是企业发展格局,都需要根据新的发展机遇积极地进行调整。发展的转折期带来的好处之一,是给我们更充分的调整和准备的时间。海南酒店餐饮业以及每一个企业都应把握这个机会,在站稳脚跟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新发展的准备。从海南发展的大格局来讲,盯准海南自贸港发展的态势,对标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需求,盘整谋划好企业、行业的新格局,积极弃旧图新,在2020年塑造出全新的形象。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应系统解决这些基本问题:怎样在新发展中确立自己的定位?开发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在新发展中立足?用什么样的运营技术和模式才能适应海南的全新发展等等。企业在研究思考清楚后,要勇于着眼发展大局,大刀阔斧地进行企业战略调整,弃旧图新,形成整装待发的发展姿态。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应系统解决这些基本问题:酒店餐饮业形成怎样的发展局面才能满足和支撑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需求?酒店餐饮业产品和运行模式是需要更新或剔除的?哪些方面是需要创新开拓的等等。从行业管理的角度看,在认清发展大局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政府层面的支持政策的形成,积极采取鼓励措施,并通过制定标准、研发规范、协调推广、组织交流等各方面的活动,使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充满面向新发展的活力。

·深入开掘,根深叶茂

在疫情的冲击下,大多数企业会发现自己的脆弱之处。根深才能叶茂,在现实发展的土壤中深入开掘,深深扎根,是度过难关,同时也是增强未来的发展中抗冲击力的基本方法之一。

在现阶段,海南酒店餐饮业怎样才能深深地扎根?根据海南省发展的特点,酒店业要向生活方式深度开掘,进军广义的住宿业;餐饮业要向食材业深度开掘,以卓越的食材,支撑优异的餐饮。海南酒店餐饮业的深入开掘必有更多的内容,但从现阶段来看,这两个方面是最重要的。

从世界范围看,传统酒店业对用新的度假休闲市场的需求,已经表现的“乏力”,大量的新型住宿形式开始出现,酒店业面临全面的更新换代,原因在于传统的酒店不能提供迅速发展的度假休闲市场所需要的生活方式。以度假休闲为主体的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应把握这种发展态势,以开发各种市场需求的生活方式为主,形成全新的住宿业,这样才能使酒店业从旅游大海中的“浮萍”变成“小岛”。从具体酒店企业的运行来看,有三种基本的方法:一是酒店自身改造,使之更适于特定市场的住宿需求;二是联合拓展,特别是面向广大乡村住宿资源的联合拓展;三是直接开发,有条件的企业应开发形成多种类型的住宿平台,可以面对多种类型的市场。

从海南餐饮业的特点看,食材是表现海南餐饮优势的重要方面,如果餐饮业能与食材业深度结合,餐饮企业不仅能够食材、餐饮双盈利,而且更容易形成品牌。从具体餐饮企业的运行来看,有两种基本操作方法:一是直接开发食材基地,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使食材基地直接成为餐饮消费的一个环节,既增加了消费者的信任度,又丰富了餐饮消费的内容;二是与食材基地联营,共建品牌。

趁着“磨刀”时代给我们的历史机遇,通过深化开发产品,更深地扎根于海南,海南酒店餐饮业的必将有更强的度过难关的能力,必将在新的发展中有更强的抗冲击能力。

·多点立足,根多叶茂

“独脚经营”是一个致命的缺点,在发展格局出现大波动的时候,幸运的站住了,大多会倒下。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大量的酒店餐饮企业都吃到了“独脚经营”的苦头。根多也能叶茂,增加抗冲击能力的另一个基本方法是多点立足。

所谓多点立足就是企业尽可能多种类甚至跨行业经营,使不同类型的经营,在发展中能够相互扶持。多点立足的企业,就会有更大抗冲击的韧性。海南酒店餐饮业的各种类型企业,都要考虑多点立足的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度过难关,谋求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的途径。

对于具体企业来讲,可根据具体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首先,差异性投资的方法,即,按照稳定性和高盈利性等不同标准选择投资领域,形成可以互相支撑的企业运营格局,这种方法适合有投资条件的企业;其次,紧密性联营的方法,即,通过入股、合营等方法,与不同领域的企业捆绑在一起,产生危难互助的效果。

快速地改变“独脚经营”状态,多点立足,是现实的的急迫选择之一。同时也为以后平稳发展奠定基础。

·降价可以艰难谋生,创新才能谋求发展

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处于基本控制状态,酒店餐饮业企业开始复工。通过降价恢复市场,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

价格是市场的杠杆,通过价格撬动消费市场,是一种基本方法。

但是在世界性大变化的时代,仅仅通过降价拉动市场,谋求生存,就显得太“小气”了。目前最急需的是审视市场消费心理、消费模式等因素的变化,创新产品和运营模式,这样才能在历史转折期谋求新的发展。

在市场的消费心理、消费模式等因素都将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价格因素的刺激是无法根本改变这种变化。因此,价格的撬动只能作为辅助方法,海南酒店餐饮业应该更注重创新发展的新方法。

首先,主动适应消费心理。摸准市场消费心理的新变化,主动调节地调节适应,满足新的需求,可以更好地赢得和把握市场。

其次,盯准消费模式的变化,按照消费模式的变化,创新开发新产品,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快速赢得市场,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再次,优化运营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合适的运营模式,是联通市场的关键,高质量的服务,是把握市场的根本。通过优化运营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企业的再造,可以更好地提升竞争力,度过难关。

·生根网络,构建运行体系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网络在管理、日常经营、市场运营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示。

网络不仅方便快捷,符合现代消费市场的特点,而且能带来更大的市场,对于酒店餐饮业来讲,不管是目前的救急还是下一步的发展,生根网络都将是不二的选择。

快速地生根网络,构建企业、行业的运行体系,是马上就应该着手的工作。

·技术更新,智能化发展

从总体情况看,全省酒店餐饮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智能化发展的程度较低。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应尽快地进行技术更新,提升产品、服务、销售等环节的智能化运行水平。

·抓住练内功的时机,大力提升企业素质和人才素质

2020年将是海南酒店餐饮业提升人员质量和企业素质的好时机,应把握好时机,从行业的角度看,积极建立学习型行业的推进机制,组织、倡导、鼓励人才建设工作;从企业的角度看,做好企业运行标准和各层次的人才培训,练好内功。

·从产品入手,更新、升级吃住方式,推动新的吃住时尚

疫情后,消费市场的吃、住方式都将发生大幅度的变化。住得更安全,吃得更放心,将是主要的变化要点。

从目前国内外度假旅游消费市场的心理走向看,乡村庄园式的住宿需求,将成为住宿消费的重要指向;以分餐式为主的餐饮消费,将成为市场青睐的方式。海南酒店餐饮业应针对这两个重要的走向做好准备,顺应新的吃、住方式的变化趋势,积极推动新产品和运营模式的形成。

从海南省自贸港建设的具体需求看,创造性地适应更新了的吃、住方式,不仅能形成时尚,更大范围地吸引消费市场,而且为下一步的高层次发展奠定基础。

面对新发展格局的7个建议

·尽快从政府的层面,制定海南酒店餐飲业发展规划

在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中,酒店餐饮业作为重要的支撑产业,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战略规划;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大洗牌时机,海南自贸港全面启动的良机,为酒店餐饮业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建议由政府主管部门提出基本规划要求,委托行业协会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酒店与餐饮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在海南自贸港开局之年,海南省酒店与餐饮业急迫地需要结合现实基础和发展要求,确定战略目标和发展原则,明确发展途径,做出战略布局。有了切实可行的战略发展规划,酒店与餐饮行业就能在全省的快节奏发展中,更准确高效地运行,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海南自贸港的建设铺平道路。

·出台导向、推动、扶持、鼓励政策

一方面,海南酒店餐饮业是疫情的重灾区,随着疫情的国际化蔓延,大量的企业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关注行业、企业的需要,及时出台各种导向、推动、扶持、鼓励性的政策,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海南酒店餐饮业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基础产业,直接关系到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能否高质量地建成,需要对行业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政策关照。

考虑这两个方面的情况,建议海南省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确立酒店餐饮行业的重要地位,针对酒店与餐饮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出台各种导向、推动、扶持、鼓励政策,使行业在疫情之后得到更快的恢复、在海南自贸港的开局之年快速地开启新发展格局。

·加大乡村住宿和乡村餐饮开发力度,形成生态住宿、生态餐饮的支撑点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城市生活急需乡村生活的补充,“田园梦”成为最广泛的萌动市场;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意外地激发了田园梦市场的觉醒,为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乡村住宿和乡村餐饮将在疫后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因此,建议海南省抢先加大对乡村住宿和乡村餐饮发展的扶持力度,当“热带田园生活”和“海南乡村餐饮”成为品牌时,旅游商品购物消费、旅游观光消费、休闲娱乐消费等各种消费必将被全面地激发出来,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大格局就基本形成了。

·借海南自贸港制度集成创新之机,建立行业协会主管机制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复杂的国际化竞争、行业高质量的运行需求、法制化的运行需求等因素,使行业管理变得更为复杂,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行业协会的功能应得到加强。由于酒店餐饮业是海南省重要的基础产业,在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中,将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的经济、法律、竞争等复杂的问题,更加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独特作用,成为发展的必然选项。因此,建议海南省以酒店与餐饮业作为试点,更新提升管理机制,充分重视和发挥行业协会的管理职能。主要包括:第一,下方更多权限,将协会可以更好完成的管理工作从行政管理职能中拨出,给予协会。这不仅能减轻政府负担,提升协会管理力度,而且在国际化交往中,可以使管理更有韧性,更好地同国际接轨;第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中的作用,通过委托授权等方式,使行业协会在制定标准、监督执行、签发证照、市场准入资格认证、生产许可证和进出口许可证等方面有更强的协调力和管理能力,更好地实现行业自律性管理;第三,支持行业协会建立信誉评估、行业数据库、行业发展研究等方面工作,使行业协会成为政府制定政策的最可靠的最系统的信息渠道;第四,通过授权和政策资金扶持,支持行业协会在举办展览、组织会议、信息服务、教育与培训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使行业协会充分施展手脚,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为酒店餐饮业立法

由于海南省酒店餐饮业是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重要的基础产业,将面临全面的国际接轨和高层次的国际竞争,因此,建议在海南自贸港法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制定《海南住宿法》和《海南餐饮法》。第一,《海南住宿法》和《海南餐饮法》会使行业运行有法可依,使海南酒店餐饮业得到更规范的运行,获得市场的信赖;第二,可以更好更顺畅地国际化运行,增加国际消费者的信任度,减少国际纠纷;第三,《海南住宿法》和《海南餐饮法》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个创新尝试,体现了海南自贸港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特色,体现了以海南自贸港法为基础的法制化发展特色。总之,《海南住宿法》和《海南餐饮法》的形成,将为海南成为世界一流的度假休闲胜地,为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保护知识产权,推动品牌建设

知识产权保护是防止伪劣产品的重要方法,更是发展品牌、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对酒店餐饮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了受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开发者就可以放心地在知识产品上积累无形资产,使之不断提升,最后形成消费者信任的品牌;

其次,有了知识产权,伪劣仿造等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严格约束,可以更好地净化市场,提升整个行业的质量;

再次,产品的国际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对海南酒店餐饮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议海南省尽快组织制定海南酒店餐饮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对商标、专利、版权做出细致规定,使酒店餐饮业的各种创新成果得到法律保護。

·建立学习型行业

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国际化发展需求看,海南酒店餐饮业的人才支撑是严重不足的。简单地引进人才,不能真正解决行业人才短缺问题。

鼓励建立行业人才建设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建议从政府层面确定“建设海南酒店餐饮业学习型行业”的目标,委托行业协会组织实施,政府拨付一定资金,建立学习云平台、组建以行业能人为主的教学人才库、开发实用的微课程体系,建立行业人才提升的等级机制,使海南酒店餐饮业全体从业人员在不同层次上进入终身学习行列,使全省酒店餐饮业成为具有人才成长功能的名副其实的“学习型行业”。

建立学习型行业,既可以使人才在实践中不断成熟,成为适应企业具体需要的合适人才,而且还会使人才不断提升,源源不断地满足企业更高的人才需求,使酒店餐饮业获得行业、企业人才的自身完善提升的功能。

绿色餐饮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先采用SWOT分析法,从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和外部威胁对温州市绿色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再由此得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绿色物流;SWOT;策略

1 前言

我國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一书中,首次将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定义为指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也对物流环境起到净化作用,最充分利用物流资源。据统计,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在2016年达到229.7万亿元。和2015年比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6.1%,每个季度也呈缓慢增长态势。温州市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处于我国沿海,是中国交通运输网中重要枢纽城市之一,发展温州物流业至关重要。近年来,温州物流业也在快速成长。在快速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时,物流活动也造成大量的能源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问题十分严重,生产和消费所产生的废弃物对人们造成很大的困扰。温州对物流的需求也使得对发展绿色物流有着更迫切的需求。

2 温州市绿色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将各种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因素互相匹配起来,再对其进行系统、全面、准确地评价,具体从自身内部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和外部引起的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中得到相应具有一定决策性的结论。

2.1 优势分析(S)

2.1.1 地理优势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的东南部,是浙东南部沿海经济发展最活跃地区之一。其地处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与赣东、皖南、浙西南、闽北等地区临近,是浙江省南部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其东濒东海,与台湾一衣带水,台湾海峡连通南海与东海,是海运必经之地,也是国际航班的必由之路。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港口,这也是形成物流中心的重要条件。温州作为港口城市,发展绿色物流更加顺畅。

2.1.2 交通优势

一是温州现已经拥有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重运输方式。近几年来,温州投入超过1000亿元来完成综合交通建设,使得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完善速度,实现了“通道型”向“枢纽型”转变。二是温州有金温铁路、温福铁路相交;它也是国家公路和省级公路的交会处。2017年3月份,杭温高铁开工建设,一期工程从高铁义乌站出发,经过金华市、台州市、温州市,实现温州与杭州“1小时”交通圈,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的发展新趋势。温州也能够快速对接杭州、上海等大都市,对绿色物流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2.1.3 产业优势

一是温州经济繁荣的其中一个原因为区域块状经济,这也是温州主要经济特征。温州产业集群主导优势明显,在国内外市场都占据一定的地位。二是温州集群所在的产业已经比较成熟。温州已经有多项发展较好的特色产业,许多产业的产品在全国市场有着较高的占有率。制鞋业最为出名,是规模最大的传统产业。截止2016年,皮鞋生产企业就有5100多家。三是温州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形势良好。2016年,温州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55.4%。温州发展绿色物流十分有利。

2.1.4 经济发展良好与独特的精神

温州经济曾有一段低迷期,现已经处于恢复期和结构转型期,发展速度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温州人拥有灵敏的嗅觉,懂得将产品与市场需求奇妙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温州是一个创新的地方,是一个可以发展经验和发展好经验的地方。这是独特的温州人精神,是温州人拥有的特质。他们敢于尝试新东西,敢于创业,不畏艰难,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创办企业。这为更好地发展温州绿色物流提供可能性。

2.2 劣势分析(W)

2.2.1 绿色物流意识薄弱

绿色物流在我国不为众人熟知,温州许多企业和消费者对绿色物流缺乏认知或者是有偏差。一是大多企业错误地觉得绿色物流会增加自身的负担,有损经济利益。一些小企业更是不会认识到绿色物流的重要性,它们只着重于自己当前的利益。有些更是认为绿色物流是归政府有关部门管辖,与企业没有任何关系。二是对于普通消费者,很多人对绿色物流十分漠视,最多也只是停留在可回收物品上,而自己的行为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等等都置若罔闻。

2.2.2 专业人才缺乏

与国外的发达国家对比,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比较迟。绿色物流又属于新兴理论,接受的人群有限。物流专业开设比较晚,物流人才教育总体规模偏小,每年本科、大专的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不足200人,其中能够在温州并且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的不足50人。具备物流专业知识且绿色物流理论基础扎实的高素质人才从事物流工作的时间不久,尚未总结出一套管理经验。温州绿色物流还未发展起来,相对于沿海其他经济发达的城市不具备竞争力,很难引入高素质的人才。

2.2.3 基础设施不健全,信息化技术落后

虽然温州物流设施装备提升项目中已投入200万元以上,包括电子数据交换设备、立体仓库设备、快速分拣设备等等。但是总体基础设施还不够理想。如:温州仓储设施功能单一,设施老化;货运站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不高,以人工操作为主;甚至是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低,仅是仓储运输流程复杂,重复等等。温州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高,许多企业没有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目标尚且久远,更难推进绿色物流发展。

2.2.4 缺少绿色物流标准化

物流涉及的环节很多,对于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等等环节将其各自量化统一标准十分困难,各环节之间的标准也存在互相不匹配的可能性。这也使得绿色物流标准化工作异常困难,无法规范出一套标准的流程。产品自身相关的运输方式、包装、储存、加工等等也制约着标准化工作的进行。

2.3 机会分析(O)

2.3.1 环保意识加强

近些年来,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问题接二连三被媒体曝光。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深有体会,对城市污染也是十分地担忧。从自带购物袋、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等,就可以看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体会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环保意识正在不断加强。而实施绿色物流能够节省所用资源、给环境减压,正符合人们的环保心理。多加宣传,让人们意识到绿色物流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绿色物流发展指日可待。

2.3.2 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温州的矿物资源和生物资源充裕。海洋资源丰富,有江南的“鱼米之乡”之称。但发展与生态环境总是无法平衡,物流活动很多环节存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温州物流运输路线规划不合理,造成大量燃料浪费和空气污染;包装材料设计不合理,不可降解,对环境造成污染等等。现温州也在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倡导企业既要考虑目前的经济效益,也要对未来有所规划,实施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而绿色物流使得减少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有着很大的帮助。温州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离不开发展绿色物流。

2.3.3 绿色物流的趋势

我国发展绿色物流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不妨已有不少企业将它应用在生产经营中。2017年10月16日,苏宁易购在O2O购物节上宣布投放20万个共享快递盒,每个快递盒使用寿命可达1000次以上,这不仅环保还降低企业成本。绿色物流就是以节省所用资源和减轻环境压力为目标。它是世界物流发展的趋势,中国渴望在国际物流上发展并取得一定成绩,发展绿色物流是无可避免的。

2.3.4 国家政策支持

2017年11月2日,国家邮政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环保部、住建部、商务部、国家质监总局、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的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绿色包装工作所要实现的三大目标,2020年可降解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将达50%。可见国家对绿色物流的重视程度,温州应积极响应国家。

2.4 威胁分析(T)

2.4.1 没有市场需求

一是由于现在温州企业的绿色物流观念还不够强,对绿色物流所知甚少,各企业不会自发发展绿色物流。二是即使有所了解,但没有相匹配的人才和技术,也就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三是小企业忙于生存,只顾当前利益,无暇顾及发展绿色物流;大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自成一体,疲于更改模式。

2.4.2 竞争压力

一是温州虽是港口城市,但是沿海竞争日益激烈,周边又有宁波、上海等港口城市的威胁。这些港口城市都比温州经济发达,发展速度快,使温州不具竞争力。二是温州是民营企业的天下,全市民营经济占比高达98%。民营企业大多实行家族式管理。企业主多数文化水平低;员工素质也低,对其培养缺乏。管理水平与接受过绿色物流理论知识的无法竞争。三是温州企业发展绿色物流本来就艰难,这就更难与新涌入温州具备高素质人才的外企进行抗衡。

2.4.3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引导。在我国,物流领域有一定的法律法规,但绿色物流的法律法规较少,在法律法规的执行上会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温州绿色物流发展本来就困难,又没有政策方面的引导,更是使实施的困难程度加大。

3 温州市发展绿色物流的策略

结合SO战略、ST战略、WO战略、WT战略,得出以下对温州市发展绿色物流的策略。

3.1 政府加大对绿色物流的重视

政府在绿色物流发展上起着精神上的引导作用。一是应加强对绿色物流的宣传,让企业和消费者在心理认可绿色物流是为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让企业意识到发展绿色物流是它们的使命。发展绿色物流能够在企业间更具备竞争力。二是制定绿色物流的法律法规,可结合国情,吸取国外绿色物流政策与立法的经验,推动绿色物流的标准化发展。

3.2 政府给予支持,创造绿色物流需求

政府应给予实质上的支持。一是温州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在慢慢完善,但对满足发展绿色物流的需求还远远不够。政府应对绿色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多加投入。有健全的设施,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需求才可能变大。二是政府可以对发展良好的企业进行绿色物流的试点,给企业给予一定财政上的支持,调动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积极性。用成效带动其他企业,创造需求。

3.3 加强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

一是温州各大高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加强对绿色物流的理论知识学习,为企业多培养绿色物流的高素质人才。二是企业应多注重绿色物流的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多创造向外学习的机会。三是企业要为绿色物流人才提供相应令人满意的薪资与福利,创造与其他城市竞争绿色物流人才的优势,留住人才。

3.4 利用自身优势促进合作,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温州具有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应灵活地运用自身的优势。一是利用地理和交通优势与宁波、上海等经济发展较好城市积极合作,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竞争力。而是利用产业集群优势,企业间可以进行通力合作,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减少资源浪费。企业间整合自身资源,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智能化建设,提高自动化程度,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目的,协同发展绿色物流。

3.5 发挥独特精神,管理方式整改

温州应发扬独特的温州人精神,敢于去尝试新事物,勇于对新兴的事物进行挑战。企业吸收绿色物流观念,对内部员工进行绿色物流的培训,并且时常更新知识。对家族式管理方式进行一定的整改,广纳具备绿色物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戴晓震.温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5,(04).

[2]孙晓琳.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10).

绿色餐饮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时代和科技共同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绿色消费作为现代消费的主题正广泛的推广着,营销市场正因为如此面临着巨大的变革,绿色营销就是在这种风潮中应运而生的产物。本文从绿色营销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发展形势,并针对我国绿色营销发展的障碍寻找其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企业 绿色营销 绿色消费

一、绿色营销的概念

在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和社会都会意识到环保对于经济长久发展的重要性,所谓的绿色营销就是以这种变化为基础,从生产到销售再到使用过程中都不产生对环境有害物质的营销方式,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并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不同,它不是一种诱导性的消费,也不利用纷繁复杂、夸大其词的功能和功效提升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长期渗入的经营过程,而它的结果则是实现企业生产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和平衡,并以此作为商业发展机会,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方式。在绿色营销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做到开发绿色的生产技术,建立绿色的消费市场,实现绿色经济的广泛普及,这样绿色营销才会实现其真正的意义。

由于我国倡导绿色经济的时间尚短,大多数人对绿色消费的概念还是很淡薄,即使企业有发展绿色营销的决心,但因为国内市场不济,许多企业都选择转战国外市场,如此一来,国内绿色营销市场就进入了恶性循环,消费者没有绿色消费的需求,国内企业没法在国内开展绿色营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大策就很难全面开展,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十分不利的。而那些选择继续在国内发展绿色营销的企业却不具备绿色营销的思想,他们以短期的微观利益为目标,按照传统的经营理念进行,无法考虑企业绿色营销的长远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长久保护,因此他们无法根据产品开拓出新的绿色营销市场。尽管有些企业也具备了先进的意识,但因为政策方面的缺失使得绿色营销的发展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企业的负担大大加重,这也让许多企业的发展大计被扼杀在摇篮当中。

二、绿色营销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消费者对绿色消费越来越看重,绿色营销也因此得到了相对广泛的重视,但因为国内企业生产结构、营销模式以及政策环境上的支持还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我国的绿色营销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而走在绿色营销前沿的企业多是已经拥有固定消费人群的老牌企业。而且我国多数中小型企业的营销思想过于守旧,导致他们只着眼于眼前利益,不肯放弃微观利益,所以长远来看受益并不大。同时,我国的企业进行绿色营销的外界条件并不能给绿色营销构建良好发展环境,所以我国绿色营销面临着许多困难。

1、绿色消费意识未完全形成,绿色营销无法全面展开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绿色消费在我国属于“新鲜”的事物,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对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的概念都有许多误区。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都是以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为目的的,许多消费者认为,他们应该是绿色营销的受益者,而并不需要他们做什么事,而且不少消费者把绿色营销和宣传噱头划等号,是一种提高企业知名度的方式,但对环境保护和消费者身体健康的保护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市场上的确有许多企业是这样做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绿色营销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而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就无法形成,消费者一方面不理解绿色营销的意义,另一方面,消费者从市场中吸收了许多错误的思想,最终导致我国的绿色营销市场受到了重重阻碍,无法全面的展开。

2、企业缺乏对绿色营销的认识,无法考虑长久受益

从全世界的发展局势来看,采取绿色营销措施的企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以这种发展情势来看,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只会增多不会减少。随着绿色消费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低碳环保也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主流,在企业按照这样路线发展的同时,企业还需要根据绿色产品的特色树立具有特色的企业形象,让企业变得更加鲜活,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大幅度的提高。但在我国,绿色营销被看做是一种“前卫”的营销理念,而不是看做一种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许多中小型企业由于先天条件不好,所以企业的绿色营销一直处于初级阶段,并很难再发展。这些企业打着绿色营销的名头,却依旧采取刺激消费者消费,损害自然环境的营销方式进行营销,以短期获取最大化的利润为目的,尽管在短时间内企业能看到较大的受益,但从长远来看,这样营销的企业会破坏自然环境,掠夺自然资源,极大程度的阻碍着企业绿色营销的发展。

3、传统营销思想仍为企业营销主导思想,产品种类和营销方式过于单一

绿色营销能否得到发展取决于消费者和企业两个方面,即便消费者拥有了绿色消费的意识,但企业无法准确定位其在市场中的地位,无法采取适当的营销手段进行绿色产品的营销,那么企业的绿色营销也无法真正的实现。我国绿色营销的概念提出的时间尚短,在绿色营销在我国发展的几年中,主要还是以传统的营销方式为主要营销方式,且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方式过于落后,很多制作工艺都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得绿色产品由于价格高、上市时间短等因素让消费者无法完全认可。如果仅凭国家政策的支持,而不改变企业的营销方式和生产方式,那么企业就无法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我国的绿色营销的状况在短时间内也不能有所改观。

4、政府在绿色产品营销推广过程中作用小,绿色营销缺乏政策上的支持

尽管我国政府原则上支持绿色营销的发展,但相关的政策条文的颁布却少之又少,以至于企业想要发展绿色生产和绿色营销,但无奈找不到方向。在发达国家,政府能够为企业营销起到风向标的作用,一旦市场中发生变化,政府能够利用政策的变化让企业有更加合适的发展方向。虽然我国相关部门也会根据市场变化做出调整,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企业先发生变化,政府再作出政策调整,政策的颁布有滞后性,起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同时,有关绿色营销的相关政策规定相当模糊,一般只有政策,却没说明政策应该如何实施,实施后会让企业有何种收益,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政府需要针对这一问题作出调整,提升政策可行性,并为企业绿色营销的发展作出指引。

四、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发展战略

尽管我国因为正处于摸索期而使绿色营销的发展存在许多障碍,但我国的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巨大,所以我国的绿色营销市场仍然比较乐观。针对以上问题,企业和政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整。

1、培养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实现绿色营销的全面开展

消费者是完成绿色营销的主要部分,因此,让消费者理解绿色消费,懂得绿色消费的重要性是实现绿色营销的关键步骤,为此,企业可以适当的做公益广告宣传,告诉消费者使用绿色产品对人类自身的益处,当消费者产生想要购买绿色产品保护环境和自身的心理时,企业可再通过相关广告宣传让消费者知道从哪里购买、如何使用绿色产品,以此提升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同时,企业还可以适当开展绿色公益活动,让部分消费者适当的进行体验消费,以此提升绿色产品在消费者群体中的知名度,这样绿色营销的全面开展将指日可待。

2、提高企业对绿色营销的认识,使企业着眼长远利益

绿色营销就是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然而许多企业都认识不到绿色营销对经济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许多企业为了生产出对人类而言“绿色”的产品,不惜牺牲环境,导致“绿色产品”不“绿色”,这实际上是企业忽视长期利益而目光短浅的着眼于眼前利益的结果,这种方式不仅不会使环境免遭破坏,还会使环境的污染更加严重。为此,企业应该从最底层员工开始宣传绿色营销的理念,使企业上下都能够理解绿色营销的重要作用,并借助政府的力量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的监督作用,杜绝“绿色产品”不“绿色”的现象,使得我国的绿色营销发展能够走上正常的轨道,并能够秉承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发展。

3、树立新型营销战略,积极开发新型绿色产品

只有企业才能让绿色营销真正发挥作用,而要想让企业拥有驱动绿色营销的力量,就需要企业改变旧有的营销观念,以全新的角度面对绿色营销。企业在进行绿色营销时要制定全新的战略高度,认识到企业进行绿色营销不是血本无归的投资,而是具有超前思想的发展方式。我国的企业能否积极的进行营销方式的变革,关系到企业未来一个世纪的发展走向。为此,企业应该着眼于新型营销战略的建立,并积极的开发新型的产品,给消费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并利用产品的环保特性保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4、提升政府在绿色营销中的作用,完善绿色营销相关政策

许多企业想要发展绿色营销,但苦于没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导致很多企业的绿色营销发展计划都被搁置。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政府在绿色营销方面做的努力还不够,政府还没有做到全力支持绿色营销的发展,无法引领企业绿色营销的发展,因此,我国绿色营销的发展比发达国家落后许多。由此可见,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政府应该积极的参与到绿色营销活动当中,并采取适当的手段实施对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管理。同时,政府还应该根据市场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最大程度上的推动绿色营销的进行,为企业绿色营销的发展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并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也没有很好的发展环境,因此,在绿色消费思想推广时,企业也需要采取措施,抓住绿色营销的发展机遇,借助政府的力量,改进国内目前的绿色营销发展环境。总而言之,国内企业绿色营销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和消费者支持,有了这两方面的力量,再加上企业自己的努力,企业绿色营销的发展环境会更有利。

五、结语

绿色的消费理念是如今被广泛推崇的消费理念,随着消费者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绿色营销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举措。绿色营销不仅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人类的长久生存,因此,企业需要从消费者入手,提升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认识程度,根据消费者的消费情感变化改进绿色营销的营销方式,并重视企业新型绿色产品的开发,以及绿色产品生产技术的提升,最后还要政府在政策上协助各个企业完成绿色营销的发展,如此我国绿色营销的发展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吕俊杰. 绿色营销问题探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3:76-77.

[2]刘蓉. 绿色营销研究文献综述[J]. 现代商贸工业,2015,12:57-58.

[3]邢鹤,唐定芬. 我国绿色营销的现状、困境及发展对策[J]. 改革与战略,2015,10:41-44+104.

[4]王勇. 浅析我国连锁企业绿色营销发展状况[J]. 经营管理者,2014,27:276-277.

绿色餐饮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营销;绿色消费者;绿色价格;环境保护

文献标识码:A

绿色餐饮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无论是在我国国内还是在全球范围内,这一问题都已十分严峻。经济要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也要有效推进,两者的内在联系要求必须出台相关的政策性法规予以保护,绿色保险对于解决环境问题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基于对国内绿色保险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深入探讨了国内绿色保险现阶段发展的困难及限制其發展的原因,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细致探讨。

关键词:绿色保险;现状问题;未来发展;环境污染

1 关于绿色保险的界定

在一定范围内,受保人因脏水、空气或者土地等自然环境的污染导致身体或者其他受到损害而产生的商业赔偿为绿色保险,也称之为生态保险或“环境责任保险”。宏观上,绿色保险还包含了农业及部分社会生产行业相关联的,以改善自然环境,或协调不同生产行业为目的的新型保险模式。详细的阐述指,为了最快的帮助因自然环境污染受到伤害的群众,根据其购买的险种,向保险公司支付一定的投保费用,在发生事故时,对投保人进行合理的理赔。

现阶段,保险行业衍生了绿色保险这一新险种,它是指使用保险手段进行风险管理,由环境污染引起的第三方人身伤害赔偿责任转嫁给保险人。 保险公司通过承保和再保险来集中并充分分解风险。在中国,参加生态保险业务的人越来越多,2008-2016年一直保持上升趋势,2008年参加保险的公司为700家,投保费用为1200万元,而2016年参加保险的公司已经上升至4000家,投保费用增长到28000万元。然而,国内的公司数量太多,就整体数量而言,参加绿色保险的公司数量占比较小,公司对绿色保险投保的觉悟并不高。

2 我国绿色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绿色保险相关法律尚不完善

第一,意识薄弱,现阶段国内的生态保险法制法规只限于推广绿色保险业务阶段,环境污染责任险没有形成规范的法律制度。2013年,国务院的两部委发布了《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重新进行试点,并于次年完善了《环保法》,第52条提到:“国家支持各个公司购买绿色保险”,然而,相关的法律法规太过模糊,没有清晰的界定,实际操作起来很困难,以至于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支持各地方政府来推行环境污染责任险,同时,环境保护部门对落实该政策过于小心,执行力度不大。

第二,绿色保险法律制度难以实施,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环境法律责任制度不够完善。在我国2012年《民事诉讼法》中增设了可对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进行投诉的条文,并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责任追查。然而,就实行结果,当地环保法院受理相关方面案例局指可数,而相反,实际情况是我国环境污染行为相当多,投诉数量和实际情况太不相符。在中国,不管是环境公益投诉还是私人诉讼都面临着很多困难,比如:原告的确定,举证责任的分担,因果关系的判断以及有效判决的执行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在环境责任保险这一方面,只为因环境污染事故对第三方造成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一方进行投保,假如通过诉讼依然不能确定赔偿责任,环境污染责任险将无法落实到位。

2.2 绿色保险的实施以行政干预为主,市场化理念不足

在中国,国家一直干涉自然环境保护问题,我们经常能看到国家对制造污染的公司进行行政处罚或者下令强行关闭。绿色保险本身就是一种基于市场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分担机制,供需关系应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然而,在许多试点地区,主要是利用政府机关进行推广绿色保险,甚至还有的城市将绿色保险工作移交给其他保险公司做,公司愿意投保都是被迫参与。将其业务转移到保险公司,有利于参加绿色保险的单位减少财务支出,避免后期因环境污染给企业带来财务损失,而保险公司在赚取的保险费的同时,也增加了自己单位的业绩,从外表上看,以为双方都获利了,其实质是保险公司为风险评判方,政府若干涉太多会导致风险价格变化大,将导致公司经营成本增大,还会使承销机构面临“反向选择”和巨额赔偿的风险。本质上可能导致双方损失重大。

2.3 保险公司专业化程度低,相关技术不成熟

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的专业化程度不足,保单的定制化程度较低,除外责任较多,赔付较难,导致产品没有创新力,企业对此没有丝毫兴趣。环境责任保险是一个专业化较高的保险业务,应配备特殊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保证达到客户对保险的不同需求。但是,在我国,在实行绿色保险工作中,人员专业素质并不高,专业化水平也很低,产品不新颖,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另外,我国对环境责任风险的研究不深入,数据积累不足,导致风险识别能力弱,反过来又使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诸多隐患,以至于出现风险后得不到有效控制。环境责任保险所牵涉到的各行各业范围很广、技术很复杂,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商业营销和承保索赔中汇集了大量的操作风险。另外,在承保索赔的情况下,因为理赔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无法掌握补偿的范围,后续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现阶段,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仅发布了《化工业风险评估指引》。缺乏特殊风险评估标准,损害量化标准和其他配套指标体系,使环境责任保险推广困难。在保险公司方面,如今中国的主要保险公司为了配合国家政策,表面上都引入了绿色保险产品。然而,由于缺乏数据和劣质精算技术,他们倾向于缩小覆盖范围,排除过多的责任,增加保险收费等措施,从本质上并没有落实国家的政策。

3 完善我国绿色保险的相关建议

3.1 对绿色保险相关法律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首先,设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中国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了“鼓励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保险”。我们认为,这一规定还应纳入“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同类法规中,同时颁布《环境污染责任险实施条例》。明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施条例。其次,要完善环境风险标准制度。根据行业和生产过程,将企业的环境污染等级进行分类,明确市场产品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给保险公司提供数据支持。第三,“绿色指标”应纳入保险公司的监管规范。比如,监管机构应明确规范以下条例:保险公司不能接受污染大、耗能高的工程投保;对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的其他行业公司也不允许保险公司投入资金。

其次,法律机制本质上与企业社会责任相一致,它要求公司在运营时老板不应该只看重自己的收益,应该估计到所有的方面,如客户、社区等所有人的权益。当前,生态环境责任已经是保险公司社会责任的一部分。联合国于2012年6月颁布了“保险业可持续发展原则”,从此保险公司履行生态环境责任有了一个大方向。第一,我们应该为可持续发展制定企业价值观,并在股东大会及高管会议中讨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第二,结合生态保护的原则设计相应的保险产品,例如,专门应对天气变化而导致的环境风险的保险产品,专门应对自然环境而产生的环境风险的产品等。第三,做好环境保险售后服务工作,将环境保护纳入保险主题的维修,更换和其他索赔服务,例如妥善处置车辆回收中产生的汞,汽油,金属和其他残留物质,以减少生态损害。

3.2 尽快依法建立强制性保险为主,任意性保险为辅的绿色保险制度

现阶段,国内普遍对环保观念认识不强,想要将环境责任保险落实到实处,必须建立强有力份法律规范,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立法制度。提倡我国明确绿色保险在国内的重要角色,在国家和省级环境法律法规中增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例,同时在合适的时间颁布“环境责任保险”特别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及具体内容,如责任事故识别,损失评估标准,保险范围和操作程序。这一方面,可以引入西方国家等成功案例,将环境责任保险强制化,辅以任意责任保险。强制责任保险范围在石油,化工,采矿,水泥,造纸,核燃料生产以及有毒有害废物的处置环境污染和危害最严重的行业实施。另外,扩大责任保险范围,按照环保部门确定的被保险企业的污染危害等级(指标),采用不同的保险费率。

3.3 成立绿色保险公司,提高相关技术水平

首先,,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案例,设立专门的环境责任保险公司经营该保险业务,专门从事这类业务的保险公司会对重视环境责任工作,也能提升生态环境责任保险的专业化。其次,要设计科学合理的环境责任保险品种。承保绿色保险产品的风险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保险公司应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积累数据,提高精算水平,减少投保成本,使保险价格准确反映环境风险价格。第三,继续观察企业的环境风险,实施差别化的税率,尽可能使风险定价科学化,防止价格偏差导致的“逆向选择”。第四,不同类型的公司面临的环境风险是不一样的,应按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环境责任保险,鼓励专业的保险中介机构,给不同公司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最快速的传递有效信息,减小信息差异化。

参考文献

[1]郑晓.我国绿色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J].上海保险,2017,(07):52-54.

[2]陈敬元.发展绿色保险的思路与对策[J].南方金融,2016,(09):14-17.

绿色餐饮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绿色营销是建立在绿色技术、绿色市场和绿色经济基础上的对人类的生态关注给予回应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方式。然而,我国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绿色营销可持续发展绿色营销观念

上一篇:传统道德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营销伦理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