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朗读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2024-03-14

初中语文朗读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评点情节内容

1.说明什么是评点。

评点,指在阅读课文时对文章的情节内容、语言文字、写作特点等进行分析品评,从而理清课文层次,明确课文主题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学习评点课文,可以从用词造句、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性格特征、故事波澜等方面进行,如对《曹刿论战》第一段情节内容进行评点,明确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教师示范。

3.学生分组、分任务进行课文评点,注旁批,然后互读互评。

4.教师范读课文,每读一段,学生就配读编写好的对课文的评点。

5.学生读课文,每读一段,老师也同样配读对课文的评点。

6.教师小结:

全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第1段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第2段记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第3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二、评析课中文句

1.教师示范。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为例。

(1)评析句子的意思。

曹刿认为"当朝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远谋"指考虑问题全面周到,对作战而言指不仅能注意眼前的实情,而且能预见事态的发展及其后果,并有切实可行的计划。

(2)评析句子的作用。

此句的"远谋"为全文定了一个基调,文中的战前准备、战争过程、战后论述都是围绕"远谋"进行的。曹刿的"远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注重战前的准备,强调的是取信于民,充分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和战略思想;②战中采用了"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术,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③战后通过他的论述,既交代了他指挥若定、判断正确的原因,又进一表表现了他的"远谋"。

2.学生活动。

齐读课文第2段,思考问题,找出重点句子进行评析。

三、评论人物形象

1.教师示范。

分析人物可从外貌、语言、行为、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多方面谈,先一条一条地列出来,然后再归纳总结。如对曹刿的形象分析如下:

曹刿只是一介平民,但在国难当头他能忧国忧民,不顾个人荣誉与生命安危,挺身而出,毛遂自荐,向鲁庄公阐明政治上要取信于民的主张;又主动请缨,亲临沙场指挥作战,实施了军事上后发制人的措拖,最终帮助鲁庄公战胜了强敌,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2.学生活动。

评论鲁庄公是明君还是昏君。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应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能放手让曹刿正确指挥,还向曹刿询问战争如此进行的理由,说明他跟昏君还是有区别的。

四、评说课文朗读

这里说的"评说"即对课文朗读的品评,边读边评,看句子是否连贯,停顿是否恰当,语气、语调是否符合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放慢速度,一边读,一边体会每句话的完整意思。

2.本文人物对话有鲜明的语气,有赞成和反对,有肯定和否定,有抒情和议论。完成课后"练习"一,体会句子的语气,举一反三,反复品读。

3.互相评读。两人一组,一人读,一人评,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讨论句子的停顿、语气、语调。

4.对照课文录音,谈谈自己朗读课文的感受。

5.熟读成诵。

初中语文朗读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1语文朗读的重要性

把书本上无声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即为朗读,语文是我们学习语言的一种文学, 而不是对静止字符的学习,必须要通过“读”这种方式才能来品味出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美, 才能体会到文字的艺术美感,而且朗读与理解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朗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理解能力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初中语文必须重视朗读在教学过程的重要作用。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 朗读是课文是学习的首要步骤,能够有效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才能对文章中的精妙之处和思想情感有所体会与领悟。 由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情感教育,而朗读是加强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效果极为有效的方式,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能够有所触动,也会进行深思,产生向往之情,总之,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活跃语文课堂氛围,同时以学生为本的朗读教学,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充分地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将其带入课文意境,展现文章生命力,陶冶学生情操。

2加强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

2.1提高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给予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

“非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铿锵之美 ,音乐之美 ;非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这是著名语文教师、 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余映潮对朗读重要性的诠释,因此,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首先在思想上能够充分重视朗读教学, 把课堂上那些没有意义和无效的烦琐讲解尽量剔除,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朗读,让其在读中去品、去悟、去理解,将朗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备的一个环节,长此以往,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水平一定能得到提升,从而促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2.2有目标、有组织地进行朗读教学

朗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感知课文,可是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正确理解和重视朗读教学这一必要环节,很多时候只是把它作为教学过渡的一种形式,语文课堂经常出现学生在朗读,而教师则在板书,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进行思考的现象, 对于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和效果没有引起重视。 其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的备课环节就应该在考虑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设计出学生朗读的情境,让教师自己带着明确的目标进行朗读教学,同时,让学生也带着明确的目标进行朗读, 让学生在心里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朗读,应该怎样去朗读,当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考虑朗读的层次性。

2.3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要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首先就要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因此,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教学方式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鼓励学生在多多朗读的同时能大声地进行朗读。 教师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适合朗读教学的文章进行学生的朗读训练, 在训练初期朗读的量可以小一点, 以后可以视情况再逐渐增加;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教学。 比如说自由朗读、齐读、疯狂朗读、分角色朗读、分性别朗读、配音朗读、 分组赛读、接力读等,用上述各种方式来进行朗读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的兴趣,来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和效率;第三,加强教师范读,这样能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自己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 教师通过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的示范朗读,既能感染学生,也能发挥出对学生巨大的鼓舞作用, 学生也会因此对朗读产生兴趣,喜欢上朗读,从而促进朗读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提高。

2.4强化朗读技巧的指导

学生朗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还必须熟练掌握科学的朗读方法和技巧,才能够切实提高其朗读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 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牢固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 如停顿的时机和时间长短的把握,语调的高低的把握,准确地确定重音位置,能够运用好抑扬顿挫技巧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等基本的方法和技巧,这些都是学生朗读过程必须掌握的内容;第二,指导学生学把握好情感的调动。 朗读教学重要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情感,学生的朗读一定要注入情感的力量,才能够让朗读增色,从而在学生的朗读中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化特征, 让这些静止的文字符号充满生命力,能够让学生产生心灵上的情感共鸣。

3结语

综上所述,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加以重视, 因为它既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们的基本技能, 也是其良好的思想情感得以形成的有效方式, 因此, 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和总结,寻求更为有效的朗读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朗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在学生语感及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而当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却并不令人满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当下应该正确看待朗读教学的现状,积极改进,并提高对朗读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初中语文朗读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朗读作为一种有声诵读方式,是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基础,是“新课标”下小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语文关键能力,旨在使学生可以在确保朗读准确性和流畅性的基础上包含感情地开展朗读。基于有效的朗读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同样可以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深化他们对所朗读语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因此,如何才能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值得深入探析的一个重要教育课题。

一、认真进行初读,初步感知课文整体内容

基于“新课标”下朗读能力培养的目标可知,朗读教学要使小学生流畅、准确地进行朗读,其中朗读的流畅性与准确性建立在学生对所朗读内容深入理解和感知的基础上,所以在学生开展朗读之前,要指导全体学生首先认真地进行初次朗读,使他们可以对所朗读的课文内容从整体上形成一个初步认识,具体包括可以掌握朗读课文内容的基本大意,掌握其中朗读内容中不同字词的含义与发音,搞清朗读文本的行为思路与结构构成情况等。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初读的效果,还可以针对性为他们设计一些有助于深化他们对朗读文章内容理解的相关问题,使他们一边进行初读活动一边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初次阅读几遍文本之后,他们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生字词或者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这时候可以指导他们自主标记下来并利用词典或向教师请教的方式加以解决。

二、创设朗读情境,引导学生把握思想情感

在经过初读环节之后,学生在经过几遍文章的朗读之后,他们基本上可以实现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的目标,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还要使他们可以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期间还要注意引导他们把握课文阅读当中包含的思想情感。而为了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可以灵活地应用多媒体情境创设法,结合朗读内容,灵活地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或动画,配合舒缓、轻松背景音乐的创设,力求可以有效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掌握所朗读文本内容中包含的作者思想情感。

例如,在《鸟的天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朗读这篇文章的效果,可以提前在课下搜集《动物世界》等纪录片当中一些关于“鸟类”的视频,将他们制作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之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相关的视频播放给学生,使学生可以亲眼观看“鸟的天堂”的具体美丽景色,这样可以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播放完毕后,可以继续播放森林中各种鸟的鸟鸣声,以此为背景乐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具体经过以及所看到的景象有何不同?”“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等几个关于文章所包含思想情感的问题。通过学生分析,配合刚才的多媒体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快速理解这篇文章主要是表达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如此一来,通过抓住本篇文章的思想情感,学生在朗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会更加富有感情。

三、丰富朗读方法,提高学生朗读的有效性

为了可以提高小学生朗读的有效性,就要打破单一朗读模式的束缚,积极地利用个人朗读、分角色朗读、共同朗读以及趣味朗读等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方法,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整体朗读效果。

例如,在《三打白骨精》《小儿垂钓》与《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等的朗读教学中,都非常适宜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这样可以增加朗读活动的趣味性。比如,在《三打白骨精》朗讀中,可以分别让学生选择“唐僧”“孙悟空”“白骨精”等几个关键的角色,让他们搞清自己的角色以及所涉及的朗读“台词”,然后可以以角色扮演活动的方式,在角色扮演中将有关的文中话语以朗读的形式进行表达,这种朗读活动的趣味性更强,更容易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最终可以在朗读活动开展中提升他们的朗读能力。

总之,朗读教学是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期间,可以从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初读活动入手,使他们在初步理解阅读文本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配合情境创设法来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引发他们情感共鸣的良好朗读情境,配合分角色朗读等多样化朗读方式,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朗读教学的质量。

初中语文朗读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自身的朗读能力,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在“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依照朗读的形式不同将“有感情地朗读”划分为:集体朗读、单人朗读、分角色朗读。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选取不同的朗读形式,从而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在“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学生将自身的情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有效表达,能够使学生获得更为真挚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锻炼朗读能力的同时,获得情感态度的发展。我们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题材的不同分别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读、单人朗读、分角色朗读,使学生能够更加娴熟地掌握“有感情地朗读”能力,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集体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集体朗读是指在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后,组织全班进行朗读。集体朗读具有朗读整齐统一、节奏感鲜明、朗读气势恢宏等特点。一些思想色彩鲜明、文章气势宏伟的课文就很适合利用集体朗读的形式,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例如我们在《为人民服务》一课的教学中,首先我为学生进行了示范性朗读,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产生了对课文的总体感情印象。之后我要求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课文,重点体会课文中的感情色彩。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过后,我向他们提出问题,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接着组織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讨论“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纷纷表示,共产党因“为人民服务”获得了人民的拥戴,“为人民服务”是一种崇高的道德等等。最后,我组织班级全体学生,以集体朗读的形式,展开对《为人民服务》“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将课文中的内容,利用庄重的语气,富有节奏地朗读了出来,体会到了文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学生通过这次集体的“有感情地朗读”,不仅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更加扎实了,而且还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课文中庄重缅怀的思想色彩,让学生在互相配合中,发展了“有感情地朗读”能力。

二、单人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单人朗读作为最基本的朗读形式,能够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更好地突出个人情感色彩。单人朗读的形式,适用于节奏欢快、内容活泼、篇幅较短的课文,可以有效发展个体学生的“有感情朗读”能力,促进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色彩。

如我们在《松鼠》一课的教学中,就组织学生以单人模式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课程的开始,我为学生分析课文的主要写作层次,为学生总结这篇课文主要是以介绍松鼠习性为主的说明文。之后我对作者形容松鼠的形容词进行了列举分析,为学生揭示出作者在文中透露出来对松鼠的喜爱。接着,我先让学生自主阅读一遍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自主阅读过后,我让他们以单人的形式进行对课文的“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利用语调、语速、重音的掌握,表达出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我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走入学生身边来聆听学生的朗读,对每个存在朗读问题的学生进行悉心的指导。有的学生读音出现了错误,我就帮助他们纠正读音;有的学生朗读过于平稳,我就帮助他们指导朗读节奏等等。学生经过了“有感情地朗读”过后,他们对课文的内容掌握得更加扎实了,充分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分角色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分角色朗读是指两名或两名以上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分别负责不同的角色或者不同的段落,以对话的形式共同完成朗读的过程。对于一些具有人物对白或者层次变化较为丰富的课文,分角色朗读能够很好地提升“有感情地朗读”的质量,让学生在合作朗读中共同提升。

例如我们在《两小儿辩日》的“有感情地朗读”中,就组织了以三名学生为一组的朗读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开始,首先让三名学生分别负责朗读旁白、两小儿的角色。之后让他们分别按照自己负责的朗读内容,开始分角色朗读。接着,负责旁白的学生首先朗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再朗读旁白:“一儿曰”,负责朗读第一个小儿的学生就朗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这时负责旁白的学生朗读:“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直到三名学生根据不同的分工朗读完通篇课文。这样的分角色朗读,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种“辩日”的情境,让学生在“辩日”的环境下,更深刻地体会课文情感。负责朗读“两小儿”的两名学生,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对答,使课文的层次展现在我们面前,能够产生比单人朗读更为立体的感受。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相互合作发展彼此的友谊,从而享受更加快乐的学习过程。

总而言之,“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情感、培养情操的重要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将自身的感情融入课文之中,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课文、感悟课文、表达课文。我们在“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利用集体朗读、单人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有效丰富了“有感情地朗读”内容,达到了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廖学平.重视朗读教学提高阅读水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2(5):244.

[2]杨竹仙.如何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堂教学模式[J].成功(中下),2017(12):108.

编辑 杜元元

初中语文朗读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朗读是学生感受文本内涵,提升语感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尤为要注重朗读训练。本文主要探讨了五种策略:立足教材,重视朗读指导;朗读有方,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

读;巧设情境,让朗读充满趣味;剖析心理,多样化方式指导朗读;及时点评,延续学生的朗读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和方法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含义就是告诉读者大量有效的朗读,能够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并行发展,也更容易剖析文本中的内涵。小学低年级阶段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加强朗读训练就变得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朗读训练。

一、立足教材,重视朗读指导

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通常采用机械、生硬、反复的方式进行朗读训练,这类教师在习惯在讲解的过程中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或“将XXX的情感读出来”。这种指导方式看似专业、科学,实质却无异于隔靴搔痒。要知道,小学生年龄小,情感意识不强,在没有吃透教材的情况下就带着XXX感情去朗读,显然有点强人所难。所以,想要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情感脉络,指导学生吃透文本中的情感;随后,在情感的激发下,指导学生的语气、速度、轻重音,从而让学生读出意境,读出真实情感[1]。

二、朗读有方,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声音洪亮、发音准确、不丢字、不断句、不错读是对朗读者基本的要求。小学低段的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经常出现读破词句的现象,这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以及情感意识有紧密的

联系。

如在教学《找春天》一文时,本课要认识的生字有9个,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认识生字,并且引导学生跟随课件进行识读;其次,教师将课文中出现的与生字有关的词组摘出来,如田野、解冻、躲躲藏藏、探出头等,带领学生反复识读和理解;最后,带领学生通篇朗读课文,达到读对完整句子的程度。

三、巧设情境,让朗读充满趣味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朗读产生了兴趣,才能充分能调动起积极性。小学生天性活泼,思维聪颖,喜欢玩闹。据教育心理学表明: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他们总是会带着玩的心态去进行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将朗读训练中加入一些游戏元素,如开展情景剧表演。对课文意境二次创造,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在解放学生天性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

提升。

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教师可以邀请几个同学上台进行情景剧表演。首先,在班级中选择几个同学分别充当小蝌蚪、鲤鱼妈妈、小乌龟、青蛙以及旁白等角色;接着,给学生一段时间,分别背诵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对话,并且提醒学生可以揣摩自身角色应有的神态、动作。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学生纷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自己的角色加上了动作、神态,整个朗读过程趣味无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一举两得[2]。

四、剖析心理,多样化方式指导朗读

模仿是儿童的一大本能,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总是习惯性去模仿一些有趣味的声音、动作。模仿是儿童的一种能力,也是教师应当加以重视和利用的重要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带领范读,引导学生模仿和跟读。有的时候,面对一些较长的句子和语段,教师还可以采用领读的方式辅助学生流利正确地朗读。为了锻炼学生的发音技巧,可以先让学生齐读,结合学生朗读能力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指导朗读。小学低段课文篇幅较小,充满童真童趣,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也可以采用小组分段朗读的方式。如在教学《葡萄沟》一文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朗读任务,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朗读的字音最准、声音最洪亮、节奏最正确。此外,还可以将男生、女生分成两组进行朗读比赛,教师做裁判。阅读同一篇文章,看看是男生的朗读水平高还是女生的朗读水平高[3]。

训练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多样化朗读方式也具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特点。所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开展朗读,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如当学生的朗读缺乏情感时,就需要教师进行范读指导;当遇到一些对话较多、趣味横生的课文时,就应采用分角色朗读;当课文中出现了较多生字时,就需要分层次、分段落进行导读……不同的朗读内容对应不同的朗读方式,而并非机械式带领学生进行模仿,保证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都能有所得、有所收获,从而实现朗读训练收效最大化。

五、及时点评,延续學生的朗读情感

朗读训练离不开情感,而合理的点评更是延续学生的情感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内心灵敏,喜怒多变,因此,想要延续学生的朗读情感,就必须用到鼓励性评价。所以,在日常朗读训练中,遇到一些朗读能力出色的学生,教师不应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如“你的朗读真有天赋”“你朗读的情感深深感染到了我”

“你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个演说家”等;对一些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应当从其朗读的努力程度、朗读中的肢体动作、朗读的口音等方面入手,进行适当的鼓励,如“你在朗读中加入了卡通动作,真有趣,如果你的情感在细腻一些,会更好!”“你的朗读声音是最洪亮的,只要多注意音准,你的朗读水平肯定的会再上一层楼的”……小学生的朗读需要鼓励,需要赞赏,教师只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演说家,耐心辅导,爱心关怀,他们的朗读水平定然会有所

提高。

总之,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重视和关注朗读教学,并且将朗读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在小学低段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朗读机会,结合实际朗读内容、朗读情况,有针对性、计划性地进行朗读训练,从而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自信、读出成长。

【参考文献】

[1]万清兰.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探究[J].老区建设,2016(04).

[2]孙民.浅谈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5(36).

[3]刘曼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6(07).

初中语文朗读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可见,只有三者并用才能达到良好的读书效果,而朗读完全可以达到这个要求。

朗读,就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并且要大声的读。这就点明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说,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好的朗读教学,有水助于学生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增强语感、提高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好的朗读教学,可以达到声情并茂、韵味幽回的效果;好的朗读教学可以进入动人心魄、耐人寻味的境界;好的朗读教学,它的感染力不亚于一幅美丽的图画,一首动听的歌曲;好的朗读教学,能使学生在跌宕起伏、轻重有致的感情变化的波涛中受到多方面美的陶冶。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语文教师必须首先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教师更要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当然,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也能让学生在收获朗读的“荣誉”中爱上朗读。

二、打好朗读功底

从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学生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朗读入境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能力很强。摹仿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知识,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提高了。教师的朗读水平高,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激情,学生方可做到声情并茂。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二是讲中范读。三是讲后范读。

四、朗读有情

尽管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但也不是一张白纸。如果我们启发学生将生活中已有的表象再现,将已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我们所指导的课文朗读上来,必定會使学生产生同感,从而化难为易,自然地进入创设的环境,融入自己的感情。只有正确地指导、点拨学生、感染学生。

五、朗读有方

要使朗读获得生动感人的效果,就必须朗读有方:1、停顿合理。停顿是语调的组织要素,在朗读中有调节气息,显示句意,突出重点的作用,朗读时在什么地方停顿,应停顿多长,除了符号外,还要根据语句结构,感情表达的需确定。2.抑扬顿挫。在朗读中语调高低开降的变化,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感情态度。3.快慢适宜。朗读时,音节相连有长有短。有快有慢,长短快慢的反复交替,形成了一种自然节奏。掌握快慢变化,要根据文章体裁,思想情节,人物形象而确定。4.注重词语的连贯性。朗读时应该一个词语一个词语或一个短语一个短语地读,读出节奏感。当碰到“着、了、过、在、的”等字时,一定要读得轻快,一定不能读成重音或拖长单调。

总之,把“有感情地朗读”真正落实到每一课的教学之中时,学生就可以读出情趣,读出思想,读出境界了。师生都声情并茂地朗读,就会沉醉在各自的有声有色的朗读世界里,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上一篇:新建本科院校师资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