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结构论文范文

2023-09-16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需求日渐呈现出多样化。在新的形势下,智能土木结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建筑需求。在现代建筑结构中,智能土木结构促进了土木工程的应用,提升了建筑性能。在本文中,笔者介绍了智能土木结构概念、类型及其在现代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建筑结构;智能土木结构;应用;类型

当前,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传统建筑结构多为物理力学性能结构,人们对结构控制的难度比较大,结构一旦失效,可能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而智能土木结构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状,在结构中应用信息采集、传输功能材料与元器件等,提升了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

一、智能土木结构的内涵及其分类

(一)智能土木结构的内涵

在基本材料中融入具备仿生命功能的材料,使结构具备人们所期望的智能结构,就是智能材料结构。在土木工程结构中,应用智能结构,称之为智能土木结构。从整体来看,智能土木结构是一种仿生结构体系,综合应用了传感器、控制器、主结构与驱动器,实现了结构自控、损伤自修复,并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同时可在发生危险时,有效进行自我保护。

智能土木结构出现后,结构耐久性、安全性与强度评估更加完整和准确,不仅提高了土木结构预测能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维护费用。在现代建筑结构中,智能土木结构以其优越性,具备宽广的应用潜江,在桥梁、大坝与高层建筑等现代建筑结构中均有着良好的应用。

(二)智能土木结构分类

(1)嵌入式结构。在基体材料中嵌入集动作、传染与控制功能的仪器与材料,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内部结构信息的采集与检测、加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传输给控制处理器,这种结构称为嵌入式智能土木结构。

(2)基体与智能材料耦合结构。一些材料本身具备智能功能,可随自身力学与物理状态的改变而改变自身某些性能,比如碳纤维混凝土材料,导电性能可随自身受力情况的变化而改变,因此为获取结构内部信息提供了便利性。

二、智能土木结构在现代建筑结构中的实际应用

(一)智能传感元件的应用

在现代建筑结构中,迈入或粘贴一些智能传感软件,实现对建筑物的健康监测,是智能传感元件在现代建筑结构中应用的一个典范。将智能土木结构中的智能传感元件应用到建筑健康监测中,可检测与综合评价建筑的安全性、稳固性,同时也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获取准确的数据,进而判断建筑的健康状况,预测建筑的寿命,为建筑维修或直接报废提供数据资料。

对于部分大规模建筑结构而言,建筑结构修建周期长,且应用设备比较陈旧,传统传感器无法适应内部环境,这时采用高性能传感器检测建筑结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光纤、智能材料等在土木结构中的应用,开创了土木工程发展的新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得建筑结构的发展出现了新契机。

(二)工程健康检测的实施

在建筑结构损伤与检测检测中,智能土木结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智能土木结构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建筑结构健康检测中,一般会使用目测方法,同时还能够利用超声波、X射线与声发射等无损检测方法,从而提高建筑物健康检测的准确性,了解建筑内部结构的破损情况,可为建筑结构的维修提供准确依据,提高检测效率与准确性。比如建筑结构内部发生损伤后,外部就会出现裂缝或裂纹,而在外部力量的作用下,裂缝或裂纹会加剧内部结构的损伤,并以声速扩散,而这些均可以被特殊材料制作而成的传感元件所感知,通过分析相关检测数据,管理人员便可掌握内部结构的损害情况,进而及时规划建筑结构,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三)现代建筑节能支持

在现代建筑结构中,智能土木结构非但具备安全检测功能,同时还可为智能建筑提供节能技术。在目前建筑结构中,节能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建筑耗能规模较大的当今今天,建筑师们提出了节能建筑概念。因此,在智能建筑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应用节能器具与材料,利用智能土木结构的监测控制能力,在外部环境出现变化时,及时与合理调整建筑耗能,对于降低建筑能耗具有重要的意义。绿色建筑实现的前提,即在现代建筑中利用节能技术,促进建筑节能与绿色环保。

三、智能土木结构在现代建筑中提升的策略

(一)提升智能传感技术

为了更好在现代建筑结构中应用智能土木结构,应提高智能传感技术,以实现传感元件的性能优化。这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从仿生学角度看,对于现代建筑物来说,传感器如同其本身的感受器官,提升建筑感受能力,则应注重智能传感技术的提高,从技术的系统性入手,增强智能传感器的感知、识别与处理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增强智能传感器系统的可靠性与灵敏度。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智能传感元件,应保证不对建筑外形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也要保证建筑结构的相容性,将对建筑物的影响降到最低,增强建筑抗干扰能力。

(二)智能控制集成系统的发展

如果将建筑比作人体,则智能控制系统相当于人体的大脑神经中枢,属于最高级的部分,智能控制系统不仅决定着感觉系统与运动系统程序,而且还担负着整个脑神经的高级运转协调功能。在现代建筑智能土木结构中安装智能集成系统,可使得建筑对一些比如强降雨、风暴等迅速作出反应,减少损失与人员伤亡。所以,相关研究部门应重视智能控制集成系统的开发、研究与应用,以更好实现对整个环境的控制,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三)加大对结构应用的研究

智能土木结构属于一种新的结构类型,在现代建筑结构中,智能土木结构虽然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整体来看,该结构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结构应用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不足,比如结构选择不当、技术应用水平低等问题,阻碍了智能土木结构在现代建筑结构中应用的发展。为了提高智能土木结构的应用水平,应加大对结构应用的研究,准确把握智能土木结构内涵、类型及其适用条件,根据建筑功能、性质与规模的不同,合理选择智能土木结构的类型,提升结构应用的水平。

另外,由于智能土木结构可为建筑提供节能技术,实现建筑的生态环保。所以为了降低建筑能耗,还应加大对节能技术应用的研究,提高太阳能、地热能与风能的利用率,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率,降低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结 语

总之,随着智能技术与建筑的发展,在现代建筑结构中,各种智能技术得到了良好应用。而其中,智能土木结构综合应用了多种技术与材料,其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提高了建筑健康检测能力与安全性,满足了人们对建筑智能化的要求。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智能土木结构的内涵、分类,然后介绍了现代建筑结构中智能土木結构的应用,最后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智能土木结构应用水平提升的策略,包括提高智能传感技术水平、发展控制集成系统等。

参考文献:

[1]李沁羽.智能土木建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9:1124-1125.

[2]吕秀丽.浅谈智能土木结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1098-1099.

[3]焦朋,吴顺聚.土建技术中的建筑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8:214-215.

[4]吴海华.现代建筑结构中智能土木结构的应用[J].硅谷,2015,01:123-124.

[5]司马小.浅谈智能土木结构理论[J].现代城市理论研究,2014,23:145-146.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进步,建筑结构设计也朝着功能多样化、结构复杂化、高层化的方向发展。在现代城市建筑中,带转换层的小型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这种新的建筑结构形式不仅可以使建筑结构更加灵活多样,还可以丰富建筑的使用功能,从而满足用户对建筑的多样化需求。然而,带有转换层的小型高层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结构设计的难度。这就要求结构设计人员充分了解转换层的结构特点和具体功能,严格遵守小高层建筑和转换层的设计规范,提高结构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带转换层的小型高层建筑的稳定、安全,促进我国建筑结构设计整体水平的提高。本文就转换层的小型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转换层;小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通常,为了结构的合理性,高层建筑需要在建筑的下部增加更多的墙体,以保证相应的承载力。然而,在实际建筑中,上部需要一些墙体来满足住宅的要求,而下部需要拆除许多墙体以获得更大的空间,因此这些结构会产生一些矛盾。因此,有必要在高层建筑中设计转换层,以保证结构的使用性和安全性。

一、转换层定义及功能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在高层建筑的上层设置较多的墙体,轴线的布置较为复杂,而下部需要较大的空间,应该尽量的减少墙体,保证柱网足够大。在这种情况下,上层的荷载可能不会直接传递给地基,会对结构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对此应该利用转换结构来将竖向荷载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这就是带有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

首先,通过转换层能够将上部的剪力墙荷载传递给下部的框架,属于上下层结构类型的转换,这种结构类型主要出现在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内部自由空间的充足;另外还有上下层结构柱网和轴线的改变方式,这种方式使转换层上下的结构形式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利用转换层能够增加下部结构的柱距,保证柱网的扩大,这种形式主要在外框筒的下层来进行设置,保证下部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还有就是能够对上下层结构同时进行转换的结构类型和柱网,这种方式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不但能够将转换层上部的剪力墙结构转化成框支剪力墙,还能将上部剪力墙和下部柱网的轴线错开,这样就能够保证上下层不同使用功能的灵活性。

二、转换层的结构形式

根据复杂的高层建筑功能的需要,选择恰当的结构转换层,不但可以节省材料的用量,而且也可以减少建造费用。同时还能够将建筑与结构灵活的统一起来,实现建筑之美。那么,转换层的结构有哪些形式呢?内部结构方面。从建筑内部结构方面来讲,为实现复杂小高层建筑内部上层和下层结构形式以及柱网的变化,梁式转换层、板式转换层、箱式转换层、桁架式转换层和空腹桁架式转换层都是我们可以采用的转换形式。外围结构方面。对于外围结构来讲,由于建筑功能的需要,通常会在建筑的底部扩大柱距,而一般采用的方式也包括梁式转换、桁架式转换,但同时还有墙式转换、间接式转换、合柱式转换以及拱式转换等方式。另外,还有V形柱式结构转换和斜柱式结构转换,这两种转换方式应用的随机性和灵活性更强,但同时对于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更高,所以并没有得到普遍应用。

三、转换层的小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核心探究

3.1转换层的小高层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要点

在转换层的小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中,由于转换层结构的抗震能力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当小高层建筑对抗震性能有较高的要求时,应尽量避免采用转换层结构。在转换层的小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实践中发现,不同的转换层高度、其上层结构和转换层之间的侧向刚度比以及其上下结构刚度比等因素都会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

3.2转换层的小高层建筑的纵向结构设计要点

在设计转换层的小高层建筑结构的剪力墙时应保证其上下部分的受力相互一致,同时在设置剪力墙时还应合理选择开孔位置。此外应合理控制剪力墙底部的受力情况,避免出现负荷过大的问题而影响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设计中应提高受力分配的均匀性,从而保证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设计人员可以采用混凝土结构的转换柱来作为转换层的纵向支撑构件,而混凝土转换柱不仅重量相对较轻,成本比较低,而且可以提高转换层的空间利用率。

3.3转换层的小高层建筑的横向结构设计要点

在转换层的小高层建筑的横向结构中,设计人员应对平面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在设置剪力墙时应尽量选择楼梯间或电梯间附近以及建筑空间的四周,以提高平面布局的合理性。同时应对剪力墙结构的受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提高转换层结构的承载性能,从而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受力能力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3.4设计转换层的小高层建筑结构时的注意事项

(1)对小高层的整体受力情况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在进行转换层的小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时,由于转换层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而且小高层建筑各層的使用功能也各不相同,因此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对转换层以及小高层建筑各层的受力情况分别进行详细的计算。(2)剪力墙的设置要科学合理。在转换层的小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合理布置剪力墙结构的框架支柱,保证其间距均匀,且其间距应为约11cm。同时在剪力墙结构的设计中还应综合考虑小高层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并确保其地下部分的抗压性能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此外,在设计转换梁时,应充分考虑其承载能力以及应力因素的影响,对转换梁的两端采取科学的处理方式,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 语:

总而言之,转换层的小高层建筑对结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结构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守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并结合建筑工程的相关设计标准以及功能要求,对建筑结构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计算,合理选择转换层的具体结构形式以及各项结构参数,充分发挥转换层应用的作用,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实现多元化的建筑功能,从而使建筑结构设计能够更好的适应建筑行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谢钰.建筑施工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21(8):149,180.

[2]朱凌宇.建筑工程转换层技术分析[J].砖瓦世界,2021(14):96.

[3]陈虎,张良平,谢亚驹.某超高层搭接块转换层结构受力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2021,51(13):9-14.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当前的建筑物结构基本上都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而混凝土本身在具备较大的抗压强度之外,其抗拉强度极为有限,因此当内部有拉应力作用时就会容易产生裂缝,建筑结构中的裂缝种类很多,有温度裂缝、干缩裂缝、结构裂缝、沉降裂缝等等,这些裂缝对于建筑物的危害程度不尽相同,需要针对每种裂缝的原因来采用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建筑結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能。本文分析了建筑结构中裂缝的种类及产生裂缝的原因,并提出了治理裂缝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筑结构;裂缝;成因;裂缝治理

前言

在建筑结构中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裂缝的产生,如果不注意这些裂缝的防范治理就有可能会造成建筑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后果,建筑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需要认真分析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建筑物的裂缝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使用功能,也会给用户造成不安全感,但是只要裂缝在不危及结构安全和使用时却容易被人们忽视。然而有裂缝建筑物在地震荷载等随机载荷的作用下,往往容易引起前提破坏,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裂缝得到有效的控制。

1 建筑结构中裂缝的种类及成因

1.1 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是建筑结构中最常见的裂缝。由于混凝土在浇筑完毕至凝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这些热量不容易散发出去, 混凝土构件暴露在空气中与外界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混凝土外部温度逐渐降低至环境温度,这样就形成了混凝土构件外部与内部之间的温度差,这个温差就在混凝土内部形成了拉应力, 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开裂。在施工过程中,导致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原材料与施工工艺两个方面,而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工艺都是没有控制好水化热的原因,因此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采取相应措施。

1.2 沉降裂缝

沉降裂缝也是较为常见的裂缝,由于现今建筑结构体积越来越大,同时高层与裙房的结合体形式的建筑物也越来越多,而混凝土本身具有自重大的特点,因此虽然当前地基结构设计越来越科学,地基土夯实的效果也越来越好,然而地基的沉降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避免的,只是沉降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当地基沉降尤其是建筑物各部位不均匀的沉降时就容易使建筑结构不均匀沉降的部位产生剪应力,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1.3 结构裂缝

在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毕后如果拆模过早,就会导致实际强度小于设计强度,此时如果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构件上部行走、停留或者在楼板上堆积建筑材料等,就会导致局部荷载过大,由于此时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不足,因此很容易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形成混凝土上部受压而下部受拉的情况,由于混凝土本身抗拉强度远远小于其抗压强度,因此容易在构件下表面至内部产生结构裂缝。

1.4 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也是混凝土结构中的常见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失水而使表面发生干缩形变,而内部混凝土处于密闭的状态下保水性较好,因此就造成了表面混凝土开裂的情况。正常情况下,这种由于表面干缩产生的裂缝是无法避免的,只能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裂缝的产生,干缩裂缝一般深度较浅,不对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产生影响,只是会影响建筑物的外观。

1.5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裂缝分析?

在地基土质较好且较均匀时,房屋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值是较小的,且在房屋的长高比不大的情况下,一般对房屋的安全使用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当房屋修建在湿陷地基、软弱地基时,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压缩沉陷,使基础变形,从而引起墙体裂缝的产生。房屋长高比如设计过大,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就差,如果地基没有经过加固处理的话,那么墙体就可能出现严重的裂缝。这种裂缝往往对称的发生在纵墙的两端,并且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呈正八字形裂纹,且上部裂缝小,下部裂缝大。?

2 建筑结构中主要裂缝的防治措施

2.1 对温度裂缝的防治

温度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水泥的水化热导致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从原材料和施工工艺两个方面进行治理。

首先,在施工之前,要做好原材料的选择,要尽量选择使用矿渣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及火山灰水泥等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并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可通过添加减水剂、粉煤灰等外加剂或者增加骨料的粒径的方式等;

其次,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第一,要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可在搅拌过程中向混凝土中添加碎冰或使用地下水的方式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第二,可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埋置冷却水管,通过通入低温冷却水与内部混凝土热交换的方式带走内部的热量,从而降低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导致的拉应力,而防止裂缝的产生。

再次,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采取相应保温措施进行养护, 使混凝土外部降温速度减慢,从而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

最后,在裂缝产生后,要根据裂缝的程度来采取事后的补救措施,如裂缝深度较深甚至有露筋现象,则需要首先在裂缝表面涂刷一层水泥浆,然后使用高压注浆填充等方式用封闭裂缝,并抹面处理,而如果裂缝深度较浅则看直接进行人工抹面操作。

2.2 对沉降裂缝的防治

首先,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自重较大,因此可采用相应的措施来降低结构自重,从而降低建筑物沉降幅度,避免沉降裂缝的产生。在实际工作中可在非承重结构墙体中采用高强轻质材料来代替浇筑混凝土构件,常用的有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混凝土加气砌块等。另外,还可通过设置地下室的方式来减少由于填充地基土造成的结构自重,这种方式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

其次,为抵抗不均匀的沉降,可通过在建筑结构中设置构造柱和圈梁的方式,使圈梁与构造柱良好结合,并使圈梁之间在一个平面内形成一个封闭的整体,以增强结构的抗拉、抗剪能力。

再次,在容易受剪力部位设置沉降缝,尤其是高层建筑与裙房的连接处,要求沉降缝要贯穿地基,避免由于不均匀沉降结构受剪导致的沉降裂缝,在实际工程中,设置沉降缝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有效防止沉降裂缝、保持结构稳定性的措施。

2.3 对结构裂缝的防治

对于这种裂缝,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保证混凝土构件达到设计强度以后再进行拆模,除此之外,要避免在楼板上局部堆积重量过大的建材以及工器具等,禁止在楼板上进行锤击等工作,防止集中荷载和偶然荷载造成混凝土结构开裂。当结构有开裂趋势时,除了在即将开裂处设置支撑外,还应当在其周围设置附加支撑, 以保证支撑力均匀施加在构件上。

2.4 对干缩裂缝的防治

对于干缩裂缝来说,主要的防治措施就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及时的保湿养护,可采用浇水润湿、蓄水、浇养护液、覆盖保湿薄膜等方式以确保混凝土表面水分充足,不至于失水干缩。在干缩裂缝已经产生后,由于其一般深度较浅,因此一般只需采取人工抹面的方式改善建筑物的外观即可,对于那些微小裂缝可不做处理。

3 结语

对于建筑结构中裂缝的防治工作一般要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在事前要优选原材料,消除由于原材料等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艺条件,针对裂缝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而在施工完毕后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养护,即使出现裂缝也要根据裂缝的形态、危害等的不同进行补救处理,以满足结构的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路璐,李兴贵.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研究与进展.《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

[2]李永生.混凝土裂缝控制.《山西建筑》,2008.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在近几年有了很大的进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运用的广泛,在建筑工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为了提高其施工质量,必须要了解基本的施工特点,甚至还要把握这类施工模式的重难点内容,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体的施工水平。目前引领建筑进步的新导向是全新的建设理念,再加上我国建筑住宅项目的施工建设已经进入到了转型的关键阶段,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传统落后建筑技术形态,推动建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与其他施工活动相比比较复杂,尤其是在完成部分构件或全部构件的预制工作后,要将所有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采取合理的方式将其连接到一起,进行实时的组装工作。与此同时,在实际施工中,还需要记录和整理整个过程的施工数据信息,并针对内容展开分析和总结,确定出所使用施工技术的要点,这样才能够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不断拓展施工技术的研究路径。

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具有的优势

装配式结构建筑的生产模式是集约型,构件的制造能够体现自动化、智能化特征,由于预制构件可以较早脱模,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生产的效率,再加上工厂化的生产并不会受到气象条件的制约,所以构建制作会非常有效。其次能够增强建筑施工整体质量,很多工厂的作业环境相比现场都较为优越,所以混凝土外观质量比现浇结构相比更具有优势。PC构件的质量偏差小于现浇结构的质量偏差,这提高了建筑的精度。再加上工厂化的生产所使用的工艺有多个模式,一般预制工厂会采取蒸汽养护方式,无论是养护升温速度、降温速度,还是恒温保持,都是通过计算机去控制的,因此能够充分保证现场的养护湿度,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与之相比的是现浇结构会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装配式建筑具有的集成化、一体化能够减少其建筑、结构、装饰的质量隐患。第三可以有效解决施工成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中预制构件的表面是光滑平整的就可以减少模具材料的损耗,尤其是木材,因为预制率的提高,会提高生产工艺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整个生产过程中人工的比率,让产品生产的成本有了明显的降低。最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还具有较高环保性和节能性的优势。 PC预制构件建筑可以减少污水排放量,减少建筑垃圾,减少工地上的养护用水,并且这些养护用水还可以循环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浇筑混凝土振捣作业、钢筋切割作业、现场支拆模板等,这些工作的减少都会减轻实际施工时的噪音污染,甚至还会减少灰尘[1]。

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存在的问题

首先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存在一些问题,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施的发展速度最快,并且在目前的建筑市场中已经成为被接纳和认可的一类建筑形式,但是这一工程技术所需要的施工人才数量非常稀缺,为了能够在材料和理论层面取得较好的成果,很多国内的公司都会从国外去引进一些与此有关的技术,但是所开展的培训工作并不正规,这也降低了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再加上实际施工时,有些单位甚至沒有指派专业水平较高的施工人员进行安装,所以这也很难保障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其次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中材料的保护力度比较低。一般在实际建筑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设施的安全和稳固,都会严格管控施工材料。然而在一些建筑工程项目中,对施工材料的重视并不是十分显著,所以会存在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比如构件必须要满足其标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拼装,如果在运输过程中破坏了构建使其呈现出变形的特征,那么整体的建筑设施部件质量很难达到设计标准要求。在一些建筑施工活动中,施工人员会将板材堆放在构件上,甚至还会像一些重型的机械设备悬挂在单一的构件上,这些行为都会让构件出现变形,从而拉低其荷载的性能,如果不继续加以控制,就有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装配式结构作为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承担各种荷载依靠的是钢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板材的约束能力,只有二者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才能够发挥其作用,这就意味着在没有安装墙体楼面之前,必须要避免较大荷载的施加,然而在一些施工过程中这种现象经常会出现,所以导致钢结构构件的变形,甚至影响到了墙体,导致其出现材料脱落的现象[2]。

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一)构建运输和存放

为了确保整体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必须要加强对构建运输和存放的管理力度。一般情况下,如果在施工建设的前期阶段没有详细的规定,那么在构建运输过程中必须要明确相对于混凝土的等级强度,如果是在后期运输中,必须要编制构件的总体规格,这样才能够按照其需求,为其制定相对合理的装卸和运输方案。如果在运输过程中涉及到运输线路存放场地以及一些合理性的保护措施时,也需要从整体的可实施性考虑,这样才能够减少材料的磨损程度。若是材料的长宽超出限制或者是极少部分的钢度出现不对称的情况,必须要特殊处理,在已有的保护措施上对其进行强化保护,防止出现质量的问题。当构建运输到达施工现场后,也需要按照之前已经规定好的存储规划对构建展开保管,这可以有效预防第二次搬运后出现的严重损坏。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需要确保存放场地的整洁,严禁出现各种杂物,还需要确保所存储地区的排水设施良好,这样才能够在避免雨季来临时,导致构件被水浸泡出现质量上的问题。

(二)构架安装

构架安装有很多方面,比如外挂板吊装,必须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整个施工。首先在前期规划图集中针对流程已经做了详细的安排,无论是挂板的吊装顺序还是安装方向,都需要根据实地区域的验证,再进行科学的选取,确保后期施工的稳定性。当挂板被升到距离地面50厘米后,必须要停止起吊,工作人员,这时要展开针对性的检验,比如链条和吊钩的受力情况,以防出现一些意外状况。其次还需要控制主控制点和整体的挤压效果,加强临近外挂板位置的管理。最后要在调整外挂板位之后,在外部放置塑料薄膜,这可以防止混凝土被污染。在叠合板吊装时,也要遵循建设图纸的要求,必须要明确吊装顺序和安装方向。将其调到20厘米处进行短暂停留,工作人员要控制叠合板,确保其边线和对应的梁柱安放位置保持一致。在预制柱吊装中,需要注意后装边线定位轴线,确保其采用了和柱截面一致的定位钢板设计,并采取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固定。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柱体灌浆还需要准备一个注浆孔,如果孔洞出疆就意味着这一环节已经结束,可以对其展开封堵。在楼梯板吊装中,必须要确保最佳位置,加强起吊环节的把控,最好使用水平吊装的方法。这一环节要确保在其30厘米处进行短暂停留,施工人员要调整楼梯板的位置,控制放置速度,就可以有效避免强大冲击下产生的裂纹。

(三)连接技术

连接技术主要有套筒灌浆连接和螺栓连接,前者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关键性连接技术,一般会普遍应用在纵向受力的钢筋连接,这可以有效确保钢筋处于一种连续性的传力状态。后者主要运用在楼板或外挂板的连接,当外挂板安装完工之后,会通过L型角钢进行固定,确保其底部能够和下层楼板联系在一起[3]。

结束语:

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方式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投资成本,同时还能够确保整体建设的合理,因此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让其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华庆东.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 建材与装饰, 2019(32):2.

[2]何琼.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关键点分析[J].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0, 49(2):1.

[3]杨惠芬,王丽梅.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 居舍, 2020(33):30-31.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钢板剪力墙是指在钢质结构框架的基础之上,为了提高框架的刚度以及抗震能力在一部分框架的梁柱之间内填钢板。钢板剪力墙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塑性好、刚度大、抗震性能强等。钢板剪力墙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根据一些研究学者试验的结果表明,这种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良好,钢板剪力墙的自重轻,施工进度快,在高地震烈度区域以及重要性建筑结构中都表现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性。本文就针对新型钢板剪力墙的结构设计问题做简要的说明。

民用建筑结构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字:绿色工程;建设项目;工地管理

前言

绿色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内容,由于各个环节间彼此关系,某个细微环节存在问题,都会给工程项目的后续发展造成一系列隐患,很大的可能会造成整个绿色建筑工程都无法继续开展建设,而不得不终止。施工管理人员如果无法严格把握施工细节,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效益巨大损失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对施工安全的造成较大隐患。

1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1.1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认识不足

在绿色建设工程施工中,如果工人对绿色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了解不充分,对绿色施工的基本理念认识不全面,则管理者也常常会忽略对绿色专职工程的施工管理。现阶段存在着二个观念,一是绿色施工,二是绿色管理,这二个观念对绿色建筑工程的开展同等重要,若仅关注施工,则员工的意识水平仍停留于传统文化层面,所产生的后果将是绿色建筑工程的现场质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绿色建筑所需的要求。所以,政府既要注重对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监督与管理,也要将之落到实处,把有关绿色建筑工程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等落实,将二者结合以提升绿色建筑工程的水平。比如,当政府有关部门们意识到了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并引入了环境保护理念后,就可以给人民群众创造更适宜的生存环境了,但有些建筑施工单位却不这么觉得,单纯地为了谋求自己的短期效益,而选用了价格相对低廉的建筑材料,造成在施工过程中安全品质就无法保证。二个完全不同的观念本身就形成了冲突,再加上地方政府部门并没有把想法落到实处,也未能把自身的质量监管工作落实到位,对建筑单位也没有重视,这都会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安全问题,从长期上而言,也不利于施工单位效益的提升。

1.2评估系统有待加强

对绿色建筑工程进行质量监督管理,不但必须提升对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的关注度,同时也必须构建起相应的质量评价系统,因为如果缺乏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那么就无法提高建筑的质量管理水平,而如果没有评估机制,也就是无法衡量建筑物质量是不是符合标准,以及是否安全而稳固。在现阶段,对建筑的评价系统还尚有待进一步加强,因为当前中国大多数建筑的评价系统都是针对公有建筑的,而对于私人建筑的评价系统相对还比较缺少,在这里就涉及绿色建筑工程。而对于綠色建筑工程的评价系统相对还比较缺少,系统也没有很齐全,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体系,这就严重影响了中国绿色建筑工程的推广与发展,也不利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3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不高

从现阶段的实际状况而言,中国建筑的管理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针对绿色建筑工程来说也是这样。但在大部分施工单位中,还是采取的中国传统单一的管理模式方法,管理层中主要也是中国传统理念,技术知识比较简单,也缺少创新时期的复合型人才,这部分员工既没有绿色建筑相应管理工作专业知识经历,实际的技术管理水平也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国绿色建筑工程的进展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由于绿色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总量不多,中国传统的工作人员对此中国绿色建筑理解不够,认识也不全面深入,对某些绿色建筑工程的理念与建筑施工技能也比较陌生。在实际操作中,尽管部分工作人员进行了错误操作,或是发生了违章、违规的现象,但技术人员却没有及时指出问题,造成了绿化建筑工程施工工期的拖延,没有按计划完成。

2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2.1绿色施工管理是管理模式新的阶段发展

当前,中国正处在国民经济科技蓬勃发展的时期,唯有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可让中国的经济社会市场发展步入健康良性循环系统,而建筑工程市场发展亦不例外。采用绿色施工管理,可以带动中国施工公司在建设市场经济中健康、持续的发展,绿色施工管理同时也是中国建筑施工管理革新和国际施工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2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提升工程建设品质与效益。施工企业创新发展更要注重落实企业"注重绿色施工,安全环保建筑"的发展策略,不但借助企业能力,更要借鉴国内外经验与自身资源优势联合开发项目,与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研发高校、机构等进行技术协作,以形成科技联合,优势互补,联合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与业绩。

2.3进行管理观念上的革新

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吸纳和培训,通过不断提高管理意识的革新,以创新的思想来管理公司,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并充分了解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与紧迫性。施工公司必须把施工项目管理技术创新放在关键地位,把技术创新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有效策略

1、增强施工管理人员的绿色管理意识

从施工管理中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具体实现步骤进行了剖析,为切实有效的改善施工的管理品质,以及合理的实现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效益,提高施工管理的绿色管理意识,即是最有效的管理改善措施。在具体实施中,对于施工管理中的绿色管理意识,工程单位在实践发展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加以提升。其一:进一步落实施工管理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基本知识、理论体系、基本逻辑等的掌握,以增强施工管理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作业实践情况的认识,以及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益;二:采用外部招募的形式,通过招募满足专业要求,资质要求高的技术人才,以实现在项目建设中的绿色项目管理。

2、健全绿色管理制度

其次,想要提升绿色建筑工程水平,政府部门应该完善绿化管理体系。而规章制度也是规范企业言行的利器,因此政府部门也应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施工单位有章可循。就建设工程项目而言,国家立法机关已经出台了《建设法》等立法规章,想要推进建筑行业发展,应该在《建设法》中添加与绿色建筑工程监督管理有关的具体内容。同时,地方政府部门还应当出台有关规定,对建筑物的绿化级别作出明确确认,以充分发挥建设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在市场驱动下,使绿色建筑变成了市场消费者的选择,进而促进施工单位有意识地做好绿化管理。对于扰乱建设市场的不法行为,地方政府执法机关还应当明确惩罚条款,对失责建设主体实施严厉处罚。

3、完善绿色建筑管理评价制度

完善的绿色施工项目管理评估体系,将有助于改善相关管理者对绿色施工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品质。第一,必须综合评估施工企业的相应资质,而不要求施工企业,也不能介入施工项目管理,从而无法减少对绿色施工建设项目的管理影响。第二,在整个项目中,必须合理制定绿色建筑管理评估体系,例如新建工程的竣工检查、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绿色建筑工程设计等。另外,建设监理机关也必须发挥自身的功能[3]。在建设项目监理流程中,由施工的建设项目监理部门负责绿色施工体系建立,有效执行绿色施工管理评估体系,并实施具体的作业。最后,在绿化施工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投标中,推行绿化环保工作理念,建立相关的监理体系。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建筑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环境状况令人担忧。在倡导绿色和绿色生活理念的同时,中国建筑已经开始实施绿色建筑建设。所谓绿色建筑施工就是以环境保护为核心,采用更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较好的技术,尽量减少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祥禹,关力罡.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5).

[2]张志崇.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5).

上一篇:历史课堂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企业创新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