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2024-04-01

渔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摘要:北部湾休闲渔业有别于内陆休闲渔业,依靠近海资源,利用休闲渔船从事垂钓、捕捞、采集等与渔业相关的休闲活动。本文通过对北部湾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北部湾休闲渔业发展新途径。

关键词:北部湾;休闲渔业;渔船

北部湾休闲渔业,是指在广西北部湾滨海利用休闲渔船从事海钓、休闲水产捕捞、贝类采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和渔业有关休闲活动的产业。北部湾滨海地区休闲渔业发展的载体是休闲渔船,通过合理布局休闲渔船,提高休闲渔船的安全性能和舒适度,并且联系北部湾地区陆上旅游资源和滨海旅游资源,将滨海渔家乐、渔民风俗、海洋水产品、滨海旅游景点等有机结合,提高北部湾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北部湾沿海的北海市、防城港市和钦州市历史悠久,有着悠久滨海历史文化底蕴,比如广西合浦是著名的南珠之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北部湾自古以来就是广西、广东和海南三地渔民群众传统海洋渔牧作业区,沿海一带渔村生活着众多靠海为生的渔民。北部湾休闲渔业的发展具有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独特条件。

1  北部湾休闲渔业发展的现状

在“风生水起北部湾”的号召下,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举世举目,北部湾旅游得到众多游客的喜爱,尤其是北部湾休闲渔业旅游更是别具特色,比如北部湾疍家文化是其中的代表,疍家人长期生活在海上,以捕鱼为生,以船为家,有独特的海上生活习俗和风土文化,有咸水歌、疍家婚俗等。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北部湾休闲渔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让滨海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北部湾休闲渔业传承了北部湾传统的渔业风俗文化,让游客游览海滨风光和体验休闲渔业带来的乐趣。

北部湾休闲渔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北海银滩和涠洲岛、钦州三娘湾、防城港东兴万尾金滩这些热门景点的休闲渔业项目的发展较好,特别是每年的旅游旺季时游客很难求得一张休闲渔船的票,这种景象顺应了北部湾经济发展的要求。但休闲渔船的管理相对滞后,北部湾休闲渔业大多都是渔民自发组织的一种经营方式,从业者即是老板又是船员,大部分都缺乏职业素养,没有经过系统专业培训,缺乏渔业资源保护和环保意识,给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破坏,与休闲渔船的发展目的相背离。且很多休闲渔船是从事捕捞的渔船改装而成,比如在钦州三娘湾海区,为满足游客对观看白海豚的要求,聚集了大量“休闲渔船”,这些“休闲渔船”只是简易的泡沫填充船体,船体标准不一,对风浪抗击程度不一,没有固定停泊港口,游客上下船安全隐患非常大,很难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和游客对舒适感的体验需求。

2  北部湾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无序,休闲渔业的载体休闲渔船缺乏管理体制

从某种程度上讲,休闲渔船决定休闲渔业的档次和品位,提起休闲渔业就不得不说到休闲渔船。休闲渔船的质量“肩负”着安全重任,休闲渔船属于渔业船舶的一种,绝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搭乘游客出航钓鱼或者捕捞的。休闲渔船属于渔业船舶管理范畴,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必须在渔港监督部门登记注册并且取得相应的证书,才能从事相关休闲渔业活动[1]。北部湾滨海现有的休闲渔船还处于过渡阶段,大部分休闲渔船是由已经被淘汰退出捕捞生产的内夹泡沫木船改装的,安全隐患巨大。休闲渔船在经营管理中,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管理经验不足,在运营和管理上存在风险。在北部湾滨海地区,一些群众性的“渔家乐”、“渔村游”就是直接使用生产渔船载客出海,这种行为是非常不符合规范的经营行为,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2]。由此看来,休闲渔船应当被好好监管了。

2.2  培训缺乏,休闲渔业从业者素质低下

北部湾休闲渔业是新兴的海洋旅游产业,发展休闲渔业要利用到休闲渔船,所以需要具备一定的休闲渔船管理和运营知识、技能和管理能力的人员去从业。北部湾现有的休闲渔业从业者大多是从普通渔民转型过来的,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很多关于渔船和海洋的知识都是靠日积月累的经验,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不利于休闲渔船服务水平提升。

休闲渔业作为服务业之一,其服务品质的好坏关系到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休闲渔业的发展,要去从业者具备船舶维护、应急处理、急救救护、消防安全、后勤保障和游客服务等全面的专业知识,北部湾地区现有的船舶培训机构只是对船员证书的培训,缺乏实操性强的专业培训机构。且休闲渔业从业者培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他们很难有机会接受系统培训。

2.3  资金不足,休闲渔业建设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北部湾休闲渔业多为渔民自發组织的一种经营方式,北部湾沿海地区政府在休闲渔业发展过程中出台的扶持政策非常有限,休闲渔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休闲渔船作为休闲渔业的重要载体[3],与现代渔业、旅游业等行业联系紧密,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对信息化的软硬件、人员素质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北部湾休闲渔业主要是个体渔民投资发展的,政府对休闲渔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项资金不足,尚未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规定加以鼓励和引导。

2.4  休闲渔业信息化建设不强

北部湾休闲渔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运用信息化发展的水平比较低,信息化建设能力不强。一是在运营管理方面,大中型生产性渔船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但相比而言,从小型渔船转型过来的休闲渔船的信息化建设往往被忽略。二是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缺乏营销战略,以休闲渔业为噱头的旅游产品未能充分发挥在线旅游平台的优势。在北部湾休闲渔业旅游中,偶尔能看到休闲渔业经营者发一些帖子、让游客加个人微信号这些简单的方式,在当今的互联网背景下这些方式显得很原始,受众面、推广效果、品牌打造等方面都很有限。

3  北部湾休闲渔船的发展对策研究

3.1  明确北部湾休闲渔业总体思路,做好发展规划

北部湾休闲渔船主要是捕捞作业渔船经过改造而成,从业人员主要是转产转业的渔民,政府和渔业部门要把休闲渔业的发展纳入当地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休闲渔业管理办法和规定,规范休闲渔管理和运营。休闲渔船与传统渔船相比具有特殊性,是渔业又非渔业,属于渔船又不单纯从事渔业捕捞,同时还涉及游客运营、旅游观光等功能,对安全性能的要求非常高。政府要结合北部湾地区实际,区分休闲渔船与捕捞渔船的不同,结合休闲渔业的特点,加快制定北部湾休闲渔业管理办法。北部湾休闲渔业的总体规划要与当地旅游实际相结合,既要考虑滨海旅游的需求,也要结合滨海旅游资源的实际,不盲目求多,避免休闲渔船泛滥。

3.2  规范休闲渔业从业者的管理,建立专业管理队伍

北部湾要发挥沿海地区发展优势,充分利用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资源,实现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健全休闲渔业从业人员准入制度。服务于休闲渔业的休闲渔船应配备船长、轮机长、轮机员、水手等职务船员,保障休闲渔船的适航能力。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北部湾地区发展实际制定休闲渔船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通过委托渔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组织对休闲渔业从业人员进行休闲渔船运营安全、服务质量等培训,经培训合格后发放合格证书。二是加强休闲渔业从业人员培训。休闲渔业的经营管理需配备既懂管理和旅游,又熟悉船况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對从业人员要加强系统的专业培训,增加专业技能,提高服务能力。休闲渔业经营者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建立科学规范的休闲渔业管理体系,开发受众面广的休闲旅游产品。

3.3  加快休闲渔业发展和加大渔港建设的资金投入

政府作为政策制订者,在休闲渔业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无形的手”的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给予财政资金支持等途径鼓励和引导休闲渔业的发展,通过鼓励休闲渔业的发展鼓励渔民转产转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出台符合北部湾发展的休闲渔船建设的统一标准,对符合条件的休闲渔船生产企业给予准入机制,政府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针对休闲渔船制造企业税收和社保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制造适合北部湾地区发展的专业休闲渔船,引导北部湾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

3.4  创新发展模式,助力休闲渔业发展

要发展北部湾休闲渔业,就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健全休闲渔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休闲渔船信息数据库,保障休闲渔船的安全运营。利用“互联网+休闲渔业”模式,通过互联网进行休闲渔业旅游产品进行营销,通过携程、去哪儿等旅游电商平台进行线上推广宣传,灵活使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建立企业营销平台。通过“滨海旅游+休闲渔船”模式,延伸休闲渔船的广度,结合北部湾地区文化和旅游资源特色,连接滨海和海上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郑鹏杰. 关于休闲渔船检验监管措施的研究[A]. 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中国渔船检验60周年论文集[C]. 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大连海洋大学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2017:4.

[2]陈旭昌. 浅谈休闲渔业与休闲渔船[J]. 中国水产,2011(02):18-20.

[3]孙仁义. 休闲渔船船型评价体系及厦门市休闲渔船船型优选研究[D].集美大学,2018.

渔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推进集约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福建省尤溪县是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80%以上,农业生产在经济大格局中占有较大比重。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农村囿于传统的小规模粗放的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为了使我县农业基础强起来、综合生产能力提上去,实现农业跨越式、跳跃式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束缚农业发展的问题,下大力气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程度。本文通过对尤溪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发展制约因子等要素进行剖析,以期找出一条适合尤溪县发展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的路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为其他县(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现实基础条件

近年来,尤溪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推进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1. 农业产业基地逐步壮大

2011年,全县优质稻、食用菌、蔬菜、茶叶、烟叶、金柑和芦柑等七大农业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5.9万公顷,其中优质稻2.17万公顷,食用菌0.25万公顷,蔬菜2.01万公顷,茶叶0.62万公顷,烟叶0.3万公顷,金柑0.26万公顷,芦柑0.29万公顷。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基地产值达24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71.2%。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迅速

全县已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5家,县级龙头企业4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9家,参与农民1.5万户。农业产业化组织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形式,带动3万多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建立了农业产业化基地2万公顷,有效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方向发展。

3. 土地流转势头较好

目前,全县流转土地面积达0.57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5.6%,而且大部分是用于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其中粮食生产流转面积0.12万公顷,烤烟生产流转面积0.3万公顷,发展蔬菜及其他高效农业流转面积0.15万公顷。土地流转形式多样,主要有租赁、转包、转让、股份合作等。

4. 农业标准化生产较快发展

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制定《地理标志产品尤溪金柑》国家级农业标准1个。“尤溪绿茶”获得国家商标局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注册。在全面执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农业部门与农业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结合我县地理气候、土壤和生产实际,先后制定了《超级稻栽培技术规程》《有机茶栽培技术规程》《绿色茶叶栽培技术规程》《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等主要农作物栽培技术规程十多个,全县重点农作物依标生产率达到50%以上。

5. 农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全县已建立“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成全国卫星双向视频会议系统,有15个乡镇两个村按照省农业信息化“五有”标准,建立了有网络、有数据中心、有应用服务、有队伍和有管理制度的信息服务平台,安装了农业信息终端机,农民通过点击触摸屏就可以直接与专家教授进行视屏对话,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快捷、全面的农业科技服务。

二、制约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瓶颈

近年来,我县在培育农业主导产业,加强土地流转,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成绩显著。但由于受地理环境、耕地规模和农机化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影响了农业集约化规模生产与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1. 农业生产经营分散

目前,全县户均耕地0.23公顷,人均仅0.062公顷,由于各家各户种植的品种、方式各不相同,规模小,土地经营分散,给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现代化作业带来很大难度。

2. 农业基础设施脆弱

近年来,虽然我县不断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低产田改良等项目,但是由于投入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加上农田基础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少,据调查,目前全县高标准农田约4300公顷,仅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0%。绝大部分耕地是陡坡梯田和山垅田,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 农机化总体水平较低

2011年,我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6.6%,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7%。多数劳动强度较大的主要生产环节农机化发展滞后,水稻机插秧水平只有6.5%,园艺作物等优势农产品播种、收获环节基本空白,农机化整体水平不高,已成为阻碍全县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 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据调查统计,在全县从事农牧渔业的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8 590人,占16.9%;初中学历55 881人,占50.8%;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35 529人,占32.3%。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几点思考

要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形成农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必须突破制约瓶颈,以生产要素重组为重点,以劳动力专业化分工为手段,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支撑,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实现我县农业跨越式发展。

1.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推进土地流转是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基础和前提。在坚持农村土地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创新流转机制,激活农村土地资源,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一是积极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或对外发包、租赁、股份合作经营,使农民获得地租收益的同时又可获得薪金收入,实现农民与合作社的双赢。二是加快山垅田耕地流转。我县山垅田面积大,约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30%,由于分散经营缺少规模效益,这部分农田撂荒现象严重,应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成片开发山垅田,建立家庭农场,发展休闲农业,实现农业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三是推行整组整村土地流转。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返租倒包、委托流转等形式,集中全村农民承包地并进行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催生一批一村一品集约经营示范区,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业经济板块。

2. 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农业集约经营必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针对我县耕地地块小、机耕不便、农业生产经营成本高等瓶颈,应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农业基础设施的重点任务,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农业基础设施专项资金,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向农业设施建设,有计划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整治、土壤改良和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利用工程和技术措施,大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发展

农业设施栽培是在有限的耕地上产出更多农产品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现代都市型农业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我县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必由之路。设施农业是“可控环境农业”。目前,我县已在西城镇音头村、七尺村,洋中镇浮洋村等地发展大棚蔬菜、瓜果等设施农业栽培,从而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今后,应当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解决“三农”问题中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和增长点,加大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发展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推动设施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4.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创新

农业产业化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必须围绕农业生产的发展,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把培育规模经营主体与创新农村经营机制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种养加销”为一体的经营机制,合理调节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经济利益关系,用利益机制将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联结起来,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利益连接机制,使产业化经营惠及更多农民。

5. 加快推进农机化进程

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县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就业格局的变化,农村劳务费用上涨,群众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因此,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时不我待,必须按照农业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的要求,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农业设备购置补贴与农机项目资金,大力扶持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收割和秸秆还田等农机作业,加快推进粮食和优势农产品种养、加工和储藏的机械化,使广大农民从繁重的土地劳作中解脱出来,促进耕作制度的根本革新,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

6. 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

发展现代农业,农民是主体,没有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现代物资装备、现代科技就无法使用,现代发展理念、现代经营形式就无法引入。因此,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知识、懂技术、有市场头脑的新型农民,是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抓住当前国家对农民教育的有利政策和机遇,重点抓好“三个对象”培训:一是抓好村组干部对象的培训。村组干部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带头人,对村组干部的培训工作,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动员村组干部参加农广校学历教育和农函大专业培训,全面提高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二是抓好存量农民对象的培训。对存量农民,要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提升他们在种植、养殖和经营方面的科技水平。三是抓好增量农民对象的培训,重点面向初高中毕业回乡务农青年。抓好新增劳动力培训,突出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三大重点培训。同时,不断创新载体,丰富教育形式,提高培训质量,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智力支撑。

作者简介:董诗连 高级农艺师,尤溪县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主任。联系地址:福建省尤溪县城西街325号邮编:365100。

渔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1 现阶段淡水渔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淡水渔业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在现实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 未形成规模效益。一直以来, 除了少部分地区以外,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淡水养殖还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 各养殖户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 政府方面的引导力度也相对较小, 养殖户缺乏收集市场信息的意识, 对市场风险认识不强, 个体养殖户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差, 一旦遇到较大的市场风险, 养殖户受到的影响很大。其次, 科技水平较低, 劳动生产率不高。与渔业技术发达的国家相比, 我国淡水渔业养殖机械、先进养殖技术的普及还远远不够, 很多养殖户还沿用传统的养殖技术, 且在养殖业先进技术、养殖机械配置方面投入较小, 并且很多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素质水平均相对较低, 故影响了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再次, 养殖环境日益恶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很多河流、湖泊受到污染, 养殖水域存在严重的富营养化;且很多河流出来断流、湖泊的面积越来越小, 不仅会影响以淡水养殖的面积, 还会提高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率, 使得养殖户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最后, 水产品附加值低。淡水渔业中销售利润最低的即为初级鱼产品, 因此要延伸淡水渔业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这样才能提高淡水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但我国的淡水鱼产品加工技术还处于比较低端的阶段, 不仅养殖户, 甚至很多淡水鱼加工企业还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 产品附加值低, 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

2 淡水渔业发展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淡水渔业的发展。

2.1 大力发展节水渔业养殖技术

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现实条件下, 可以说节水养殖技术是淡水渔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因此要发展节水渔业养殖技术, 以促进淡水渔业的发展。

首先, 要保持良好的水源条件。在选择养殖地址时, 要先考虑水源条件, 引水渠道不能经过污染区, 要全面、详细地了解水体水质的相关参数, 保证水体的溶解氧;养殖过程中, 饲料、鱼的排泄物等会在水体中产生大量的氨氮, 需要及时清理水体, 提高饵料、肥料投放的合理性。其次, 提高养殖模式的科学性。鱼类放养密度对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性有着直接影响。因此, 要根据以往养殖经济及鱼种的生物习惯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如果池塘养殖密度高会增加鱼类的排泄物, 池塘的自净能力、有机质污染的平衡关系会受到影响, 从而影响到水质的稳定性, 最终会影响水质、增加鱼体病害发生概率, 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最后, 应用各种节水渔业水质调节技术。养殖水体水质会对渔业养殖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要采取水质调节技术来保证水体质量。常用的水质调节技术包括水生植物、利用有益微生态制剂改善水体、利用有益藻类改善水体等。水生植物包括苦草、轮叶黑藻和金鱼藻等, 保证合理的水草比例即可起到调节水体中物质流平衡的作用。而在有益微生态制剂中最常用的就是光合细菌, 其新陈代谢方法比较特殊, 可吸收、消耗水体中的有害物质, 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而藻类需要采用种植有益藻类的方法, 如螺旋灌、小球藻等, 有益灌类可吸收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 有其富含蛋白质, 可作为鱼类的天然饵料。

2.2 调整淡水渔业的产业结构, 加快科技创新

一方面, 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对养殖区域的养殖品种结构进行调节, 加速发展养殖所在地的名特水产品;促进人工繁殖及工厂化大规模育苗生产技术的发展, 建立当地名优淡水养殖品种的繁殖与苗种生产基地, 发展集约式网箱、水库网箱、池塘及稻田养殖生产模式, 建立水产养殖基地, 形成产业规模。另一方面, 要加快科技创新, 用科技的力量带动淡水渔业产业的发展。大量的生产实践证明, 科技创新是发展渔业产业的根本途径, 只有进行科技创新, 才能加快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各地政府部门要加大渔业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强的渔业科技创新推广队伍, 改善养殖模式, 提高水产品制品的质量, 创新工作, 提高产品档次。

2.3 扶持渔业龙头企业, 促进水产品深加工的发展

我国很多淡水鱼加工企业还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 水产品加工业总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效益差等问题十分突出, 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善。

首先, 针对重点企业政府部门要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帮助其扩大生产规模, 促使其成长为龙头骨干企业, 再发挥其辐射作用, 带动整个地区养殖业的发展, 使水产品生产及加工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其次,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 提高产品发展的多元化、多层化, 促使水产品加工向着附加值高的深加工生产发展。可引进国外先进的水产品加工技术及设备, 发展水产品的保鲜加工, 进一步提高水产品的档次及科技含量。最后, 要突出水产品的特色, 树立品牌意识。水产生产及加工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营销策略, 树立企业产品品牌形象, 从注册商标、广告投入、产品包装等各个环节予以改善, 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 要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 在水产企业内部引进先进的管理理论,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背景下, 我国的淡水渔业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 要想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就需要不断转变发展观念, 提高淡水渔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深加工程度, 加大在科技创新、发展区域特色水产经济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淡水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我国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因此发展淡水渔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的大环境下, 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我国淡水渔业生产现状, 并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分析淡水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发展节水养殖、调整渔业生产结构、加快科技创新、扶持龙头渔业企业等几项发展策略, 旨在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 促进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

渔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快XX市渔业优势产业的发展,建立好水产板块基地,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近日,XX市水产局积极组织业务骨干到渔业优势产业发展相对较好的乡镇、龙头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实地查看、个别走访、开座谈会等方式对XX市优质水产品的区域布局及发展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调研。现经整理汇总,形成调研报告于后,仅供参考。

XX市地处鄂西北边陲,版图面积1032平方公里,境内水网密布,流经境内大小河流27条,仅汉江过境长达57.8公里,水域总面积22万多亩,可养水面16万亩,已养水面13.5万亩,水资源丰富。XX市的养殖用水均来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水质优良,大多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丰富优质的水资源为XX大力发展优质渔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在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市水产局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现有的资源特点和市场条件,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全力推进全市渔业优势特色品种养殖。通过招商引资、参股、加盟等方式突出发展了有机鱼、有机蟹、无公害银鱼、小龙虾和鳝等优质特色品种。通过有效管理、科学运作,全市渔业经济呈现出产量增加,综合能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有效地提高了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了全市渔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2010年,全市养殖面积13.5万亩,水产品产量3.52万吨,渔业总产值3.57亿元,渔业为全市农民增收贡献45元以上。

一、渔业优势资源概况及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一批品质优、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名优特新品种得以推广应用,水产品优良品牌的数量和知名度不断提高;优质渔业正由低水平分散发展向标准化、规模化、无公害方向发展。其中:

1、小龙虾

2006年,仅有零星养殖户养殖小龙虾。2007年,全市开展以丹水水产养殖专业合

作社为主的小龙虾养殖基地3000亩。2008年,开展虾林结合生态养殖300亩。2009年,推广小龙虾野生寄养1.6万亩。根据2009年湖北省水产统计年报,2009年,XX市小龙虾养殖规模进入全省前30名,位列第23名,养殖面积达2万亩,养殖产量3258吨。XX市被《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列为小龙虾加工出口原料养殖基地。2010年低产冷浸稻田成功实行虾稻连作,小龙虾养殖面积增至2万多亩,养殖产量达6000吨。

2、银鱼

1995年底,XX市西排子河水库移殖300万粒银鱼卵,黑龙沟水库移殖50万粒银鱼卵。2000年,汉江梨花湖移殖银鱼卵。2005年银鱼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认证。截至2010年,全市发展银鱼养殖10处大中型水库(湖泊),形成养殖面积10万亩规模。2010年,银鱼产量达到800吨。

3、河蟹

2008年,在西排子河水库、梨花湖中,人工放养中华绒螯蟹获得成功,养殖面积

8.3万亩,年产大闸蟹500吨;2009年6月,中华绒螯蟹通过农业部有机产品认证。

4、鳝鱼

2007年,XX市西排子河水库开展网箱养鳝试验,面积2亩,试验获得成功。2008年,XX市光化办事处宋查营村开展池塘小体积网箱养鳝试验,面积5亩,试验获得成功。2009年,全市推广池塘网箱养鳝技术,设置网箱2000口,面积30000平方米,年产鳝鱼180吨。2010年,全市发展池塘网箱养鳝,设置网箱3000口,面积45000平方米。目前,鳝鱼长势良好,预计今年产量达到270吨左右。

二、各级党委、政府对优质特色渔业的扶持

优势渔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XX市优势渔业的发展均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2006年,XX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水产业发展的意见》(河政发[2006]39号)、《关于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实施意见》(河政发[2006]20号)和《创建全省生态渔业示范市实施方案》的通知,组建了市委书记亲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指导全市优势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把名特优生态养殖作为发展渔业的突破口。出台等一系列有利于渔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全力支持渔业发展。对农发项目、移

民开发、土地平整等涉农资金捆绑使用,重点倾斜渔业开发;农发行、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支渔贷款资金,鼓励和支持优质水产品开发;每年市财政预算专项经费80万元用于发展水产“以奖代补”,奖励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水产养殖大户和水产品营销大户;重奖水产大镇、水产大村和千亩以上的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对渔业开发和改造鱼池达标的进行补助;对获得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水产品)、有机食品(水产品)认证的每个品牌奖励1万元;对注册水产品商标的每个奖励1万元。

在大好政策激励下,2010年冬至2011年春,全市掀起了渔业大开发的热潮,全市新挖、改造鱼池7180亩,渔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水产板块建设实现突破性发展。自优惠政策和措施出台以来,全市累计建设水库池塘板块7万亩,建成水产出口板块基地养殖核心示范区5100亩,水产板块精养鱼池平均单产突破550公斤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XX市优势渔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优质渔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XX市优质水产品生产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式经营为主,规模化程度只有35%左右,批量小、集中度低,管理粗放,影响了发展优质水产品的积极性。如,龙虾产业,养虾基地建设主要依靠丹水合作社的投入,由于资金紧张,对基地的投入不足,使得规模化的养殖基地始终发展不够。另外分散经营问题十分突出,不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致使产量低,经济效益差。鳝鱼产业由于规模养殖少,分散养殖成本高,无法承接批量订单,影响养殖效益。

2、龙头企业不强,带动力欠佳。随着优势特色水产品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逐年增长,市内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转化能力低、带动力弱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严重制约了优势渔业的发展。如银鱼、小龙虾的深加工等。

3、产业链短,最大经济效益得不到实现。XX市的小龙虾、银鱼、河蟹、鳝鱼等优质水产品缺少加工,还停留在出售原始产品阶段。生产全过程标准化技术的运用不够,不能实现优质生产、集约经营。全市渔业优势产品平均标准化程度约40%左右,与发达地区和市场消费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产业经济效益和潜力难以很好发挥和提高。

4、品牌培育不够,市场竞争力弱。目前,XX市涉渔产品获得注册商标的有“汉水

‘梨花仙子’”和“鱻银康”2个,但没有一个获得品牌称号。养殖的小龙虾、银鱼、河蟹、鳝鱼,只能靠出售鲜活体维持生产经营,使产业效益大打折扣,影响产业规模扩张和层次提升。

四、对策和建议

1、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为优质特色渔业发展提供保障

抓住国家、省大力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机遇,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优质特色渔业发展的项目支持和资金扶持,采取“项目带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快现代优质特色渔业发展进程。争取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扶持优质特色渔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改进金融服务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现代优质特色渔业投入体系,为现代优质特色渔业发展发挥保障作用。

2、大力培育加工流通企业,提高优质特色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首先,要积极扶持壮大XX市亨美达水产有限公司等龙头加工流通企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建设龙头加工流通企业,增强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营销能力。其次,要认真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经营模式,积极引导XX市亨美达水产有限公司、XX市丹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鱼得江渔业专业合作社、双贵鳝鱼养鱼合作社、新甫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加工流通、生产企业与农户建立规范、合理、契约化的利益关系,达到共同发展、双赢互利的目的。

3、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优质特色渔业技术水平

加快现代渔业科技的开发引进,大力推广一批现代渔业实用技术,如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化养殖技术、良种繁育改良技术、水产品保鲜贮藏技术、水产品系列化深加工技术等;积极开展农民科技文化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增强农民科学经营管理水平;加快现代渔业技术人才培养,按照现代渔业发展需求,开展多层次、全方位技术与经营管理培训。

4、加快现代渔业服务体系建设,营造优质特色渔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1)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采取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及政府有关部门相结合的形式,建设立足本市、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网络,搜集发布各地水产品产销信息,为全市现代优质特色渔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当前,要

尽快与中国水产门户网、湖北水产政务网等“供销”平台对接,及时发布供求信息,促进水产品流通。

渔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1 可追溯性管理对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近几年, 全球人口数量逐年上升, 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全球的海产品经济贸易数量也不断上升。这导致海洋资源减少, 捕捞量下降, 水产养殖业便应运而生, 成为水产品主要供应来源, 在渔业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1]。因此, 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 食品安全问题受到消费者的重视, 食品可追溯性管理也随之出现。水产品消费者对水产品的要求除了质量可靠外, 还要求来自于可持续发展的渔业。因此, 一些大型零售商或者公共管理机构都应消费者要求制定计划和标准, 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水产养殖业进行可追溯性管理。通过对水产品养殖、生产、加工和销售等一系列产业链的追溯, 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产品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遵循追溯性管理, 可追溯性管理是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 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对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水产养殖业是目前食品行业中发展最迅速的产业之一。水产养殖业的兴起减少了对野生海产品资源的捕捞, 减少了过度捕捞对自然生态的压力。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保证水产品的健康成长, 水产养殖业必须选择优良的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 符合条件的区域是有限的, 养殖范围的扩张也侵犯了当地生物的栖息地, 破坏当地原有的生态规律;水产养殖会在当地引进新的物种, 新物种与当地本有物种会形成竞争关系, 甚至会带来疾病和遗传基因, 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和繁衍规律[2]。目前, 有一种新的养殖方式, 捕获野生海洋产品进行人工培育, 这种培育方法加深对野生海洋资源的捕捞程度, 很多捕捞对象都是一些鱼类的幼鱼, 严重破坏了野生海洋资源的生态平衡。这一系列做法不仅严重破坏海洋环境, 还加速了海洋资源的过度捕捞。因此, 水产养殖业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 促进全球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水产养殖业及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 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标准

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是一个私营机构, 目前它是全球公认的保障初级生产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标准, 同时也用于确保农业活动的可持续性。农业生产者每年都会对农产品制定不同的标准, 包括安全问题、质量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等, 后来对这些标准进行统一归纳后, 制定出农业操作规范标准。经过多次革新, 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标准涉及范围越来越广, 包括农作物、家禽、水产品、植物繁殖和饲料生产等, 有关水产品的操作规范有:高效利用资源、提高保护环境意识、渔民和消费者保护权益、产品的可追溯性等。这些标准规范旨在水产品在养殖期间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 保证水产品的食品安全。严格遵守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标准, 保证水产养殖业以及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最佳水产养殖规范

最佳水产养殖规范由全球水产养殖联盟颁布, 水产养殖认证委员会对其管理。这一规范在水产养殖中要求可持续发展并且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最佳水产养殖规范范围包括虾类、鲶鱼、鲑鱼等等。有关标准也都致力于保护生态多样性、化学药物管理、土地保护等。目前, 在一些虾类、鲶鱼、鲑鱼等水产品的包装上都印有最佳水产养殖规范的标志, 这些标志则说明该类水产品在养殖和生产过程中, 完全遵守最佳水产养殖规范, 符合水产养殖的理念。水产品的繁殖基地、养殖基地、加工环境都符合最佳水产养殖规范,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尊重生态多样, 保障工作人员权益, 生产出高品质并且符合消费者要求的水产品。最佳水产养殖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促进了水产养殖业和渔业的可持续发展[3]。

3.3 水产养殖管理委员认证

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属于非政府组织, 旨在对全球水产养殖标准进行管理及认证生态标签。水产养殖业能提供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水产品, 但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对社会和环境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为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将会对水产养殖进行管理, 规范水产养殖操作。水产养殖对话标准是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认证的依据, 它的目的是解决关键影响, 降低水产养殖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应用对象主要有鲍鱼、贝类、鲶鱼、鲑鱼和虾类等[4]。水产养殖对话标准在近几年来逐渐实行, 通过对水产品生态标签的认证, 水产品养殖业的发展正常进行, 全球渔业也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总结

水产养殖业是食品行业中发展速度比较快的产业之一, 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一些挑战, 要追求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可追溯性管理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通过对整个水产品产业链的追踪, 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此外, 还要严格遵照相关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确保水产养殖业及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水产品富含丰富的蛋白质, 是人类必不可少的食物。水产品产业的发展对渔业贸易有着重要意义。目前, 海洋渔业资源由于人们的过度捕捞、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种类及数量都在逐渐减少, 可捕捞量大大降低, 这一现象引导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 水产养殖产品的供应量已经远远超过野生海产品的捕捞产量。水产养殖业在发展的同时, 势必会面临一些挑战, 最重要的是在提高水产养殖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 要保证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了可追溯性管理对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对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水产养殖业,追溯性管理,渔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启升, 丁晓明, 刘世禄, 等.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J].中国渔业经济, 2014, 32 (2) :5-11.

[2] 于笛, 刘俊荣, 章超桦.水产养殖业可追溯性管理与渔业可持续发展[J].水产科学, 2013, 31 (10) :624-629.

[3] 王丽.刍议水产养殖业的可追溯管理及渔业的可持续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 (6) :162-163.

渔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摘 要】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为例,从项目背景、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成果等方面,探讨“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关键词】休闲渔业 实训基地 建设 实践

实训基地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水产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场所。广西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可用于养殖的淡水水面1200万亩,可用于养殖的浅海滩涂1400万亩,但利用率仅为10%。而且广西地处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是广西渔业发展的趋势。因此,建设“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对培养新时代水产实用型人才至关重要。本文以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为例,从项目背景、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成果等方面阐述“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一、项目背景和价值

(一)背景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以往受课程设置及实习条件的限制,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往往无法让生产单位满意。要想为水产行业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应加大实习基地的建设,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学校原已有校内养殖鱼塘,但其配套设施及经营模式都是传统模式,跟现代渔业发展已经不符,不能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要。休闲渔业又称“游乐渔业”,属于渔业经济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快、效益好、潜力大。因此将基地建设成“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符合现代渔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就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价值

本项目将休闲渔业与传统养殖相结合,通过在校内建设“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使之成为集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创收经营为一体的工作站。一方面,可以成为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的课堂,让学生能够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见识休闲渔业的发展前景,认识当代渔业的发展形势,掌握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铺起坚实的跳板。通过此“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可以为水产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建设目标

实训基地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要保障。通过在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校园内建立并完善建设“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使其具有以下功能:

其一,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水产专业在广西所有职业学校同类专业中属于龙头专业,通过建立并完善“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提升学校水产专业的实力,使之成为广西水产行业职业资格鉴定中心和职业培训场所。

其二,建成“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之后,水产专业教师可以在该基地进行相关的实训教学、科学研究、养殖实验等工作,从而增强水产养殖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养殖生产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

其三,休闲渔业又称娱乐渔业,通过建设“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进行传统渔业和休闲渔业的结合,让学生在娱乐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师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其四,在“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除了进行一系列水产养殖的常规实习、实训内容之外,还进行一系列休闲渔业活动,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补充实习、实践经费。

三、建设和实践内容

(一)建设内容

1.设施设备建设。学校原来已有四张鱼塘作为水产专业学生实习场所,但其在教学应用中远远达不到要求,因此,本项目在原来养殖基地上建立含有亲鱼池、孵化池、苗种池、成鱼池、循环水养殖车间、垂钓池、观赏鱼池、鱼类标本室等在内的水产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此基地后,学生可在其中进行各种生产和实验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实践中对抽象的理论知识产生感性认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如利用亲鱼池、孵化池、苗种池、成鱼池进行生产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生物基础、鱼类学基础、养殖水化学、水生生物基础、淡水鱼类养殖与经营、特种水产品养殖与经营、观赏鱼类养殖与经营、饵料生物培养、淡水水生动物苗种繁育、淡水动物病害防治、淡水捕捞等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实训。

2.师资队伍建设。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所需要的中初级技能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来实现的。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如果单纯讲授理论,学生接受比较困难,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有所接受。所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培养高素质学生具有重要作用。所谓“双师型”就是要求教师既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

广西水产畜牧学校部分水产专业教师由于条件限制,实践操作能力欠佳。为了增强水产专业师资队伍的实力,拟从几方面入手进行提高:(1)通过各项奖励制度,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自主去学习,提高自身素质。(2)定期组织各类培训,包括校本培训、区培、国培等,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3)发挥“两个”带动作用,即发挥老教师的带动作用和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老教师在工作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以把教学经验和方法及生产中的技艺传授给年轻教师,使其少走弯路,快速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骨干教师经常参加区内外的各种讲座和培训,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4)利用“两个”基地,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每年要求每位专业教师到校外生产实习基地进行两个月的生产实习锻炼,同时每位教师都要在“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进行科研实验和实践教学活动。通过以上途径,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水产专业教师都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实训基地上进行各种专业技能实训,利于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配套实训教材及制度建设。实训教材是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实训的必备工具,高质量的实训教材是中等职业学校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保证。以往的实训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不少教材不符合新规范、新标准,与现代渔业发展不符。编写新的实训教材是一项繁重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因此,对参与编写的教师和专家都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提高其积极性。所编写的教材要与生产企业衔接,同时尽量围绕校内基地条件进行,编制系列水产实训操作教材和休闲垂钓教材。

为保障实训教学及休闲垂钓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实行专业科主任负责制,将校内外教学和生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运行中坚持产教结合,以产促学,教学与生产管理合一,避免“多头管理”而导致教学与生产分离的弊端,以确保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和目标的实现。制定《水产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方法》《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制度》《休闲垂钓管理制度》《水产实训基地财务管理制度》等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4.教学方法的手段建设。为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多媒体演示、动手操作、娱乐垂钓、参观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以其活动的图像形象、逼真、系统地呈现事物及其发展的过程;能调节事物和现象所包含的时间、空间要素,将缓慢的变化与高速的运动、实物的放大与缩小清楚地表现出来,给学生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等多方面信息,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动手操作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且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生和记忆。娱乐垂钓教学通过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实训课间进行垂钓体验,可以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水产知识。参观学习教学通过让学生外出参观,对水产企业和渔业知识有所了解,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践内容

1.进行水产养殖的常规实习实训内容。如带领2012级、2013级、2014级水产专业学生在基地进行实习实训。主要内容有鲤鱼的人工繁殖、鲫鱼的苗种培育、黄颡鱼的苗种培育、罗氏沼虾的养殖、罗非鱼的养殖等。

2.对校外开放,重点组织开展一系列休闲渔业活动(垂钓培训、比赛;观赏鱼欣赏、养殖;稀有水生生物标本欣赏观察等),探索建设“休闲渔业式”实训基地的模式和规律。如举办学生钓鱼比赛、第一届“恒兴杯”钓鱼比赛、东盟休闲垂钓比赛及每天对外进行收费钓鱼活动等,对比传统养殖模式和休闲渔业模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教学效果。

3.组织学生外出锻炼和参观学习,让他们更真实地接触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组织学生到恒兴水产公司参观、组织学生参加中国东盟渔业活动周相关活动并担任钓鱼比赛裁判员等。

四、建设和实践成果

(一)实训基地建成在行业内有显著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通过两年的建设,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实训基地已成为广西中职学校最大的、功能最多的水产类综合实训基地。其占地二十几亩,拥有两栋实训大楼、亲鱼培育池、鱼苗孵化池、苗种培育池、成鱼养殖池、循环水养殖车间、垂钓池、观赏鱼养殖池、鱼类标本陈列室等实训场所。同时采购更新了一些仪器设备,如数码照相显微镜、电子天平、超微粉碎机、淡水模块化循环水养殖机组、便携式水产养殖专用检测仪等。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可以承接广西所有的水产养殖技术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及部分科研项目和钓鱼比赛等。近期承接了库区移民培训。拥有职业技能鉴定站,鉴定工种有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员、淡水成鱼养殖工、海水水生动物养殖工等。研究中的科研项目有台湾泥鳅的人工繁殖、全雄黄颡鱼的高效养殖等。承接的钓鱼比赛有中国东盟休闲垂钓比赛、“恒兴杯”钓鱼比赛等。

(二)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养殖生产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明显增强

校内有了实训基地之后,专业教师就可以利用它来进行各种科研活动、养殖试验等活动。这样,所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可以在实训基地里进行。例如,水生生物这门课程就可以通过对基地所有养殖鱼池的生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来完成。另外,还有淡水动物病害防治、特种水产品养殖与经营、淡水捕捞等课程都可以利用基地来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任课教师从中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实践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了实践教学。课余时间,专业教师还可以在实训基地里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项目,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操作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在实训基地里进行实训教学,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实践中对专业知识进行掌握。另外,进行休闲渔业实训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休闲渔业,在掌握休闲渔业的相关知识外,还可以在基地里进行休闲垂钓活动,实现了在娱乐中学习的目的。

(四)促进了水产专业的发展,办学效益显著

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获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社会上的一些水产养殖技术培训都由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承办,还有国际性的钓鱼比赛也在广西水产畜牧学校举办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因此提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每年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报读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水产专业的学生明显增加。

总之,实训基地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必要的工作,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程实训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影响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本项目通过两年的实践,已建成了“休闲渔业式”水产实训基地,可为本专业师生提供完善的教学、科研、实训场所,在行业内有显著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作者简介】李继文(1976- ),男,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水产畜牧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休闲渔业发展。

(责编 苏 洋)

上一篇:医院护工安全培训课件范文下一篇:医院感染管理半年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