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范文

2024-03-03

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范文第1篇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是一本在全世界领域内都及其畅销的书,作者在书中揭露了许多普通人所不知的金融黑幕。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看了《大国崛起》、《美国的历史》这两部纪录片,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发展,影响一国实力的命脉已由过去的军事转向经济,可以说,谁掌握了经济命脉,谁就能决定一国前途、命运。

本书通过描写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国际银行家一系列围绕货币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从而阐述了中国在全面对外开放下捍卫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的必要性,而且书中所描述的关于英国、美国的一系列金融事件都对中国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在阅读的过程中,作者所描述的情况与我现有的认知完全不同,给了我以下几点收获:

第一,谁是世界首富?

看完这本书,我想所有人都会对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名字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普通人以往的认知中,比尔·盖茨是当今首富,但是,根据本书的描写,保守估计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财富为50亿美元。

罗斯柴尔德家族史如何敛财的呢?通过滑铁卢战役可以窥见一斑。早在战前,罗斯柴尔德家族就非常具有远见地建立起自己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这些情报间谍广泛分布在各个大中城市、重要机构,他们永远可以早于市场获取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在著名的英国公债争夺战中,内森·罗斯柴尔德早一天得到了拿破仑战败的消息,于是做了一个英明的决定:首先狂抛债券,让其他人误认为英国战败,不惜成本跟风抛售,接着又以超低价格大举买入这些一文不值的垃圾债券。在这次公债争夺战中,罗斯查尔德家族狂赚20倍,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控制了英格兰银行,垄断了英国货币发行权。随后,罗斯柴尔德家族用类似手段相继控制了法国、奥地利、意大利、德国的经济命脉,建立起庞大的金融帝国。正如梅耶·罗斯柴尔德的一句名言所说:“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第二,谁杀了林肯?

从中学课本的学习以及官方资料的阅览,我们都知道林肯总统遇刺的原因是南方奴隶主不甘心失败,派人刺杀林肯,妄图卷土重来;而第九任总统是因为伤寒、第十任总统则是因为吃了一颗樱桃闹肚子而过世。乍听之下,林肯刺杀事件只不过是一起普通的政治事件,而第九任、第十任总统都只是因为意外去世。但隐藏在背后的却是国际银行家为控制美国的货币发行权采取的一种暴力手段。经济利益的冲突往往是政治斗争的主导因素。国际银行家在内战前早就打好分而治之美国的如意算盘,准备利用战争导致的巨额债务大发横财。

从书中可以看到,哈里森和泰勒的离奇死亡都是围绕着中央银行与独立财政系统的斗争所致,而关于林肯被刺杀案件,则更加是围绕着货币的发行权展开。首先,在内战中,林肯政府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不向银行进行融资,就会面临国家灭亡的危险,如果向银行家妥协,就要每年向银行缴纳高额利息,拖垮国家经济。权衡再三,林肯政府最后决定自己发行货币,这种货币没有金银等金属做抵押,政府以信用担保,从而克服了货币短缺的困难,为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南北战争的实质就是民选政府和金钱权利在控制货币发行权这一国家战略制高点上的殊死较量。结果我们看到,美国共有七名总统被杀,其中有的被枪杀,行凶者被法官一致认为有“精神疾病”而免于刑事处罚,有的总统死因蹊跷,至今仍是一个谜。直到美联储的建立,以国家银行家们获得全面胜利而告终。

第三,谁拥有美联储?。

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一国货币的发行应该由政府来控制。读完本书,真实的情况是美联储垄断美元发行,美元其实是美国政府拿人民的未来税收即国债抵押给美联储银行,再由美联储发行出来的,“所谓‘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既不是‘联邦’,也没有‘储备’,更谈不上‘银行’。”

华尔街七大工业巨头才使美联储建立的幕后推动者,他们之间以及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协调,最终在美国建立出了英格兰银行的翻版——美联储。

这七大巨头从一开始就定下了美联储私有化的基调。在美联储的体制构架上,七巨头巧妙地提出,国会控制美联储,董事会成员虽然由总统任命,但是它的功能被银行家把持的联邦咨询委员会控制,另外,美联储又在全国成立分支机构,并把总部设在华盛顿,造成中央银行业务分散的假象。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美国第三届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经警告人们:“如果让私有银行控制美国的货币发行,这些银行将会先通过通货膨胀,然后是通货紧缩来剥夺人民的财产。”现在我们回想起他二百多年前说过的话,不禁惊叹他精准的预测,当今美国的经济情况完全符合他的担忧:美国私有银行控制了97%的货币发行,美国人民负担着沉重的债务。而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由政府直接发行货币的国家,美国历史的演进对于我国的启示是:中国政府必须牢牢控制货币的发行权,在这一点上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别的先进经验我们可以向外国学习,这个“先进经验”却不能借鉴。为了保障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必须由中国人民银行完全主导人民币的发行,只有这样才能节省巨额利息支出。我们不能用国债抵押的方式来发行人民币,这样只会重蹈发达国家人民背负沉重债务负担的覆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四、谁杀了肯尼迪?

肯尼迪家族也许算得上是美国历史上命途最为多舛的家族了,两位总统接连被枪杀,其他人则死于各种各样的意外事故。虽然这里面有巧合的成分,但是从哈里森到约翰·泰勒再到林肯到肯尼迪家族,美国总统遇刺无一例外地与国际银行家和美国政府在货币发行权这一金融制高点上的殊死搏斗有关,肯尼迪政府意图通过发行以白银为支撑的白银券从美联储手中夺回货币发行权,这触动了国际银行家的利益,他们希望通过废除金本位、银本位切断纸币与贵金属的挂钩关系,如此就可以实现他们的宏伟蓝图,随心所欲地增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剥削人民的财富,这才是银行家们不可告人的秘密。短短几年中,几十位关键证人离奇死亡,大量证据被销毁,更加让我们确信,肯尼迪遇刺案背后的确有着更大的阴谋。肯尼迪总统在任时期,两大阵营对于白银的货币地位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美国政府联合白银生产商期望通过加大白银供应量直接控制货币发行,避免以国债为抵押向美联储借钱发行货币,使政府和国民负担巨额利息支出,而国际银行家们绝不允许把好不容易到手的利益拱手相让,他们也不希望看到在废除金本位的大业尚未完成的同时,陷入与黄金白银的两线作战中。这时候,惟一的选择只能是除掉他们的眼中钉,巩固既得利益。

第五、谁废除了金本位? 黄金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货币,但是由于技术限制黄金产量一直都很低。为了,可以无限制的实行“剪羊毛”手段,国际银行家一直在通过各种手段努力废除金本位。

废除金本位的战役打得异常艰难,因为黄金被视为货币的最终支付手段,财富的最高形式,想要废除金本位谈何容易,国际银行家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场战役从罗斯福禁止美国人民持有黄金开始,直到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兑换为止,时间跨度极大,不过,银行家们最终梦想成真。

但是随着黄金价格不断上扬,情形与当时废除银本位的战役中,银价上涨与美国财政部狂抛白银储备打压银价最终击溃银价极其类似。但由于黄金产量稀少以及黄金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等因素,黄金价格不是几个机构动用自身储备可以压制住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黄金价格目前已经达到每盎司940美元的天价。

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范文第2篇

书籍,是夏天的空调,是冬天的棉被,也是一把万能的钥匙。书给人类带来了知识与智慧,也滋养了人类的灵魂,书让我们遨游在一个新的世界——知识的海洋。

刘向曾经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高尔基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赞美书的名人名言还有许多,可见书是多么重要啊!我是一个“小书虫”,只要手中一有书,就会废寝忘食。我读书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为了读课外书,我没少和妈妈展开“游击战”。我们的斗争十分激烈。夜深了,整个城市都睡熟了,斗争却开始了。

听见妈妈远去的脚步声,听见房门关闭的声音,听见响亮而有节奏的呼噜声。我飞身起床,拿起小说,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谁知,房门“砰”的一声开了,原来房门被风吹开了。妈妈听见了动静,朝我房间走来。怎么办?我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端起水杯,自言自语道:“口真渴呀!”妈妈看了,没说什么,就走了。我赶紧关上门,小说中悲欢离合的故事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我,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正读最精彩的片段时。突然,门外响起了老妈的声音:“杨„„添„„然„„。”紧接着,房门“砰”的一声被踢开了。惨,被发现了。老妈开始了“爱的教育”惨叫声连绵不断地响起。

第二天晚上,我的“老毛病”便又发作了。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中江县御河小学五年级一班 杨添然

上一篇:民主生活会相互批评范文下一篇:农产品质量安全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