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教育大学语文论文范文

2024-03-16

博雅教育大学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

“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在古希腊所谓的自由人指的是社会及政治上的精英。古希腊倡导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其所成就的,不是没有灵魂的专门家,而是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博雅教育(拉丁语:artes liberales,英语:liberal arts),又译为文科教育、人文教育、通才教育、通识教育、质素教育,原是指在西方古典时代中,一个自由的城市公民所应该学习的基本学科。文法、修辞与逻辑,是文科教育中的核心部份,被称为三艺(Trivium)。至中古时代,它的范围被扩大到包括数学、地理学、音乐以及天文学(其中也包括了占星学),这被称为四艺(Quadrivium)。三艺与四艺,合称人文七艺(seven liberal arts),或自由七艺,是中世纪大学中的主要科目。

在现代社会中,博雅教育,被认为是一种基于社会中的人的通才质素教育。它不同于专业教育、专才教育。在东方,这种教育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六艺教育和汉朝以后通常的儒家教育;六艺教育注重综合知识和技能,而儒家教育偏重人格和人文质素。博雅教育所涉足的范畴随着社会而变迁,到了近代,人文和科学都成为了博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致博雅教育又被称为文理教育。由于并非专才训练,法律、工程、建筑学、设计、海事与航海、商业管理、经济学、统计学、教育学、农学、食品科学、生命科学、兽医学、牙医、医学及药学等这些专科及领域不属博雅教育的范畴。 世界各地推行情况台湾

台湾系统的现代博雅通识教育开始于台湾大学。台湾教育家虞兆中认为,现代大学和传统儒家教育观一脉相承,学生人格养成应在学校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于是出任台大校长时建立通才教育。随后,台湾各大学相继推行。在台湾,博雅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例如,台大通识教育课程分为文学与艺术、历史思维、世界文明、道德与哲学思考、公民意识与社会分析、量化分析与数学素养、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八大领域。 香港

在香港,以博雅教育为宗旨的唯一一所大学是岭南大学。前任校长陈坤耀曾解释博雅教育的宗旨是要教导人“学识广博,生活高雅”。2008年香港教育统筹局于高中课程引入博雅教育。 欧洲

在欧洲,博雅教育的原来意义是中等研习,只是涉足普遍知识及智识技术,着重于知识的承传,而不是专门或者专业技术。博雅教育在欧洲教育历史中的七大范畴被分为“三道”(初等级)和“四道”(高等级)两类。“三道”包括语法、修辞学及辩证法。“四道”包括算术、几何、天文及音乐。这成了欧洲中世纪大学核心课程。虽然曾经只注重古典教育,但博雅教育在欧洲启蒙时代之后被宣传为解放思想及破除成见,随着科学及人文的地位提升,两者在近代都纳入博雅教育的范畴。 美国

在美国,四年制的大学极着重博雅教育,所有学士课程皆要求学生于首两年受博雅教育之思考训练,而在学士第三年才修读主修课程。另外亦有专注于博雅教育的教学机构,被称为“文理学院”,通常为两年制。其毕业生要在其他的学院如专业学院才能得到专业的培训,例如:商业、法律、医学、神学等等。

美国境外的学院都受到了这些美国高等学院启发,包括德国的欧洲博雅学院。这类型的教育未曾在英国出现,连博雅教育一词都很少谈及。反而澳洲墨尔本维多利亚大学提供两年制TAFE文凭课程(博雅文凭课程)。

中国大陆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

博雅学院是中山大学为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精英教育模式而专门设置的学院,自2009年创立以来,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在国际高等教育界有广泛影响的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也曾多次报道博雅学院。海内外名校师生频繁来访,与博雅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博雅学院每年从入校新生中以二次遴选方式录取30名学生。经学校规定的报名、遴选程序而被录取进入博雅学院学习的学生,不再属于原录取院系和专业。博雅学院学生在本科四年期间,在中山大学广州南校区集中住宿和学习。

博雅学院本科学习阶段实施跨学科、跨领域的精英化博雅教育方案,着重培养今后有能力从事高深学术研究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精英人才。从三年级起,学生可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学生根据所修读课程、毕业论文方向及论文指导教师的专业,可申请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位,如哲学学士、文学学士、历史学学士、法学学士(包括政治学、社会学等)。

学院的教学方案参考国外博雅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 )的经验,课程设置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每学期主要课程一般为4-5门,而每门课均有大量阅读和作业。学生在四年本科期间将广泛深入地研修中西方文明传统及其经典著作,必修古汉语、古希腊语与拉丁语等古典文明语言,兼修艺术理论及其技能。学习优秀者可获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或“硕-博连读”研究生资格。

博雅学院直属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领导,博雅学院院长由“逸仙学者”讲座教授、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甘阳教授担任。人文高等研究院利用其广泛的海内外学术联系,广邀海内外学者为博雅学院讲授课程并开设系列讲座。

博雅教育大学语文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全球化的加剧,中国全面人才的匮乏日益明显, 各个岗位缺乏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又具备较高的人文修养的全面人才。 在这种背景下,“全人培养”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理念被提出来。

1育人工作导向:塑造“人格”

“全人培养”,强调的是 “人格”上的教育。 高校专业教育将更多培养学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和专业思维理念,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岗位普适性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全人培养”工作中相对薄弱的模块就是 “人格”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更为注重人对社会的责任,对他人的关怀,更为注重人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

在大学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对个人价值看得很高看重自己对自我物质、精神生活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注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程度及所能给予的物质生活条件, 而对人的社会价值却看得较低,即个人对社会能创造多少价值,对他人、社会应有什么样的尊重与责任这些注意较少。

针对上述情况, 高校团组织应开展育人模式的有效探索在全人培养的视角下,推进学生广博知识的习得,落实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重视学生个人行为修养的养成。 同时高校还应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华礼仪精神和行为方式,与时俱进,注重社会责任的人文教育、注重审美情趣的艺术教育、注重开拓创新的能力教育和注重独立自主的自我教育, 体现时代赋予大学生的“雅致和大气”。

2育人理念发展:博雅教育

18 世纪, 苏格兰道德哲学家乔治·特恩布尔在1742 年所著的《论博雅教育》(Observation upon Liberal Education)一书中以liberal education为标题,这标志着“博雅教育”开始成为一种自觉的、理论的、体系化的学说,并且逐渐流行了起来。 在1世纪,“博雅教育”最基本的含义是全面的教育、通识性的教育广泛的教育、博学的教育,“博雅教育”和“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同义的教育学概念。[1]进入20 世纪之后,“博雅教育”逐渐被“通识教育”所改变,在当时,美国在实践和理念方面推动博雅教育理念。 在香港,以博雅教育为宗旨的唯一一所大学是岭南大学。前任校长陈坤耀曾解释博雅教育的宗旨是要教导人“学识广博,生活高雅”。

博雅教育在中国有着不断的引进与内化。 “博雅教育”的理念也已经与中国教育界达成共识。 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知识改变心智,德行浇灌心灵,体育塑造体魄,礼仪美化举止,四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教育学所追求的“理想人格”。[2]由此可见,博雅教育对于塑造“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的学生,有着显著意义。

“博雅教育”是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博雅”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化、心理、道德、技能、礼仪等综合能力, 现在的教育不仅仅是从外部熏陶, 让学生学习广博的知识,同时要有坚毅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明白做人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正确的道德观、 价值观等,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3育人模式创新:博雅书院

共青团本身的工作就在适应时代变化中, 在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中,不断地创新。 在创新中,共青团工作要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相信青年具有成长的潜力,发挥青年优势,充分应用各种资源调动积极性。[3]在“博雅教育”推行的育人目标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探索在共青团组织创新构筑“博雅书院”这一载体,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人文精神、文明素养、艺术品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博雅书院”以高素质人才培养理念为引领,以传播中华传统礼仪及文化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礼仪素养和人文艺术品位为主要内容, 特别是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生活礼仪的实践,通过课堂讲座、互动分享和项目践行等三个环节的设置,塑造学生“睿博、雅致、大气、求是”的理想人格和生活气质以书院学生团队为抓手,辐射校园,带动氛围,推动大学生的成才成长。 项目建立博雅书屋(实体),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也是师生心灵小憩的诗意空间。

3.1 项目开展三模块

3.1.1 研习礼仪,教学互动

本项目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教学, 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开展后续的实践活动。 博雅书院基础教学课程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礼仪文化和现代文明、公民日常礼仪规范、商务礼仪、职场礼仪、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形象管理与形体礼仪、社交礼仪等多角度、全方面的课程设置,对每一位博雅学员塑造自身“广博与优雅”起了基础性的作用。

形象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商务礼仪、形象管理与形体礼仪、社交礼仪等以“博雅教育”为基础的礼仪教育,希望学员们通过自身力行博雅,感染他人。

3.1.2 感受古典,氤氲文化

古典文化作为“博雅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博雅书院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为了更好的与世界接轨,博雅书院还注重培养学员中外古典文化,陶冶学员艺术情操。 其中包括茶学与茶道、中国书画艺术鉴赏、中华经典诗书解读、中国传统音乐鉴赏、中国古代文物鉴赏、走进美术馆、漫步博物馆等等以“感受古典”为主的教学。

博雅教育重要的载体,在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广博,人生的雅致”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对美术馆的参观,增强了对艺术的认知水平,提升了个人艺术的修养,为博雅文化融入了更多的艺术活力。

3.1.3 传播礼仪,践行博雅

“博雅教育”是相对于职业或实用教育而言,其目的在 “人格导向的‘安身立命’与‘修身养性’之学”。它不只是通识教育的知识,而更进一步的强化博雅教育在生活中的实践。博雅书院的学员们不仅仅要求学习礼仪文化知识, 更注重投身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校园礼仪文化的建设和传播之中。

校园礼仪文化推广是实践环节中重要活动。 不仅锻炼了博雅书院成员们语言组织能力、课堂展现能力、与不同学院学生交际礼仪能力,也把新鲜的礼仪知识带给了更多的学生精英们,希望他们通过自己对礼仪的认知与践行,去影响身边更多的人。礼仪进分院的系列活动加强校园文明礼仪建设。

3.2 项目开展的思考

“博雅书院”是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院系的界线,学生从只是作为一个接受者,转“收”为“出”,让学生能够把基本礼仪知识通过实践拓展运用到学校、社会中去,这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教育模式,也正是现在教育中所缺失的一部分。 开展礼仪活动,展现礼仪文化,用礼仪之风为校园的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力量;把文明礼仪的种子植入少年内心,一同茁壮成长;融入留学生服务工作,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增进友谊,传播文化;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弘扬博雅风尚,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时代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色彩。日新月异的科技产品围绕以人为本的传统理念, 传统道德引申出的网络道德,社会热点事件引发人们对道德的探讨和思考等等,都说明了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正与时偕行, 在继以传承与发扬的同时,日益融入了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学生是一个奔跑在时代前沿的群体,现代教育倡导学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同步,推动道德弘扬与现代建设并行。

摘要:本文浅析当前高校育人工作导向,整合共青团已有的资源和优势,提出“博雅教育”的工作理念,针对典型高校的博雅教育工作路径进行梳理和剖析,提出以模式创新促进进一步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以博雅书院的运行机制推动“全人培养”。

博雅教育大学语文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文素质 大学语文 教育理念 人才培养

引言

人文素质主要通过人的观念意识、行为方式、品格情操、心理性格、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等方面体现出来。但是,人文素质教育在不少高校的教育中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在大学教育中甚至将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选修课,大学语文在大学教育体系中逐渐边缘化的问题由此可窥见一斑。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人文教育的缺失必将造成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混乱和失落,乃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扭曲。

一、大学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关系简述

大学是国家和社会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重要场所。大学教育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不论对文科还是理科的学生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大学生连最基本的人文素养都不具备的话,无论他拥有多么高的学历、多么高深的知识也不会对自身发展前途有所助益,也难以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知识的不健全可以用道德素养来弥补,而缺乏人文素养的人难以用知识来弥补。因此,人文素养是当代大学生乃至全体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人文素养不同于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它更侧重对大学生个人的成长修为和综合发展方面。

然而,大学教育教学中,大学语文的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却一直都是非常有限的。对此,高等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二、大学语文教学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当前,我国大学教育体系中,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大学语文教学方面教师主要工作目标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增强理论技能,这与大学语文教学所设定的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有所偏离。同时在此教育理念下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们对大学语文的兴趣,也就必然会妨碍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大学语文教材内容陈旧

就目前的情况来讲,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编写还比较陈旧,显得不适合现在时代发展的需要。加上一些高等院校把大学语文课程设定为公共选修课,教师的教学绩效由于缺少硬性考核而表现為心态随意以致教学效率降低,这样的语文课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也就会大打折扣。

3.考试评价模式单一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大部分高校在考核学生的时候,往往以命题笔试的手段来进行,然后根据成绩分数来划定。这样的定量考核,缺少定性分析,不利于对学生人文素养考核的真正实现,学生甚至以得分为目的,缺乏对人文素质提升的自我要求和内在修养。

三、大学语文教学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策略

1.刷新教育理念

各高校应注意强化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尤其是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让其了解到不同历史不同族群下的文化习俗的不同,并相互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观,从而共同丰富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质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师应是大学语文教育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大学语文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要只顾着自己的讲解,应该要让学生们动脑去思考,让学生主动进行分析,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不断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

在课堂组织上,高校教师关于大学语文的教学可以推行并综合利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探究、辩论学习、启发教学等模式,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大胆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强化师资队伍

以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大学语文教育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并能够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领会能力出发,有阶段性地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对此,各高校应积极组织大学语文方面的教师、学者、专家、名人等交流活动,不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为大学语文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从而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准备先导条件。

3.优化教材内容,刷新考试理念

大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编写应在弘扬民族文化、陶冶人文情操、提升学生文化技能的基础上,添加些具有时代气息、国际视野的内容,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与时偕行、永葆生机,从而为大学语文的学习注入新鲜的血液。

在考试评价方面,由于人文素质自身“软”的属性,可以定量与定性考核并重,以定性考核引领定量考核,并且互为补充。

结语

大学语文教育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课程。而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进入社会后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对此高校关于大学语文教育应刷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师资队伍、优化教材内容、更新考试理念,从而真正地为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纪楠. 浅谈大学语文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及意义[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9(11):41-42.

[2]陶丽. 浅论大学语文教学与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 科教导刊, 2011(2):18-19.

[3]郅耀河, 郅英信. 浅述大学语文教学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 亚太教育, 2015(25):253-253.

博雅教育大学语文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外大学生 创业教育 经验 启示

1.前言

现阶段美国、日本以及法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均具有十分完善的创业教育事业,其主要体现在上述几个国家的毕业生创业率最高可以达到毕业生总人数的30%左右,相比而言,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仅仅能达到毕业生总人数的1.5%左右,这也充分暴露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这一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我国社会经济在未来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应引导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积极向国外发达国家进行学习,并不是将国外一些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照搬回国内,而是要结合国内大学生自主创业需求来对其进行本土化和创新实践,确保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可以迈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层次。

2.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经验总结

2.1创业教育体系

当前创业教育体系总体发展十分完善的国际有美国、日本以及瑞典等国,其主要体现在这些国家的创业教育基本贯穿了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美国作为一个创业氛围十分浓郁的发达国家,正因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先进性,才使很多国民都具备极强的自主创业意识。美国创业教育体系中不仅将大学生、研究生作为其主要教育对象,在初级教育阶段和中级教育阶段也开始施行了较为正规的创业教育,以美国高级商学院联盟为主导的一些院校均建立了高度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瑞典创业教育已经覆盖除小学以外的所有国民教育体系中,学生自初级教育阶段便要接受专业的、系统的创业教育;日本受到西方文化影响于20世纪50年代将创业教育引入国内,其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总结、借鉴、吸收国外创业教育,使其形成了当前国际上水平较高的创业教育体系。

2.2创业教育组织

对于我国教育系统来说是创业教育工作中培养潜在创业者的主要阵地,但是对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其教育系统不仅是最大的创业教育机构,同时在教育系统内部也衍生出了大量专职、兼职的创业教育机构,并且其在管理机构与服务机构等方面的建设也十分完善。例如,当前美国由不同层次的教师组织和学生组织来组成了其十分完善的创业教育组织,这些创业组织不仅为国民创业教育提供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同时也要担负着创业教学信息交流、教学方法创新等多样化的相关研究。英国政府通过设立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来指导和推动国内创业教育组织的发展;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均创立了不同的创业教育模式,这些创业教育模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均具有先进性、系统性这一特征。

2.3创业教育课程

我国大学生创业课程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方法论等,均是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直接引入或套用的,这些创业教育课程在具体实践中很难满足国内大学生自主创业需求,而国外已经走入成熟阶段的创业教育体系有效推动了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例如,国外创业教育课程不仅重视对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十分注重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态度、创业知识等息息相关内容的培养,并且其比国内创业教育课程更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例如,美国相关机构调查数据显示,其创业教育课程总数已经超过了2000门,在课程体系上涵盖了创业构思、创业融资以及创业管理等多个领域;英国大学生创业项目通过多种形式来给予参与自主创业活动的大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并且其还为参与创业教育培训的大学生提供与创业者直接交流与讨论的机会,在该种模式可以有效推动英国创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2.4创业教育支持

现阶段很多发达国家在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十分完善,可以包括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资金、政策、服务、舆论等方面的系统支持,例如,美国科尔曼基金是全美第一个为创业教育事业发展而提供资金支持的组织,英国主要采用提供发展债券的方式来为创业教育事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且通过启动高等教育创新基金等方式,来推动各大高校内部积极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日本国会通过颁布《大学生技术转移促进法》,以法律法规形式来推动日本国内大学生自主创业事业的发展;新加坡政府每年都会为各大教育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3.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给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3.1建立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现阶段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体以各大院校就业指导课堂教学形式为主,虽然有一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KAB、SIYB、YBC等创业教育项目,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之前的创业教育依旧处于真空状态,所以对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来说要进一步推动其教育体系的完善,要将创业教育工作有效贯穿于大学阶段之前、大学阶段以及大学毕业以后,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拉近我国创业教育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

3.2建设多级创业教育组织

现阶段我国各级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的整体分布方面过于分散,在整体发展水平方面也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需求,很多创业教育组织在发展中过于依赖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在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也没有形成规模化,这种过于分散的创业教育组织难以形成良好的竞争力。因此,我国政府要扶持具有技术优势的高校内部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快速发展,使这些创业教育组织在发展中可以形成面向市场的专业化的创业教育组织,并要成立创业教育管理协会的方式来对各级创业教育组织进行审核、监督以及管理。

3.3研发适合国情的创业教育课程

虽然国外成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具有系统性、先进性等特征,但是并非所有国家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均适合我国国情要求,再加上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创业教育课程过于注重理论教育,严重忽略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因此,我国创业教育组织要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汲取国外相关领域成熟经验进行创新。各大高校要结合创业教育需求来开展不同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在教训内容设置方面要重视案例教学、模拟创业实训教学等,只有推动创业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融合发展,才能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升至一个新的水平层次。

3.4加大创业教育的资金、政策支持

我国当前国情下很难有国外基金会一样的组织来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充足资金,所以就创业教育资金支持方面政府依旧要扮演主要角色,政府财政不仅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同时也要通过宏观政策来为创业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并要主动引导社会力量来支持各级高等教育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只有政府、社会以及高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才能推动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确保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在未来发展中可以上升至国际一流的水平层次。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创业教育组织、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以及创业教育支持等方面十分落后,国外发达国家的整体创业教育事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成熟阶段,均对我国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很多发展经验与启示意义,所以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在发展中应注重国外成熟经验体系的引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胡松年.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4)

[2]王青山.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及借鉴[J].实证研究.2012(10)

[3]梅强.日本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3(4)

作者简介:

陈霞(1962.9-),女,汉族,湖南湘潭市人,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干事,政工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自主创业等。

博雅教育大学语文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高等教育理念、高等教育观念、高等教育思想、高等教育理想、高等教育目的、大学理念、大学办学理念同属于高等教育领域观念形态的概念,含义相近、性质相似但又有所区别,但在高等教育文本中往往有不作区别而混用的现象。本文拟对它们各自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希翼能较准确地揭示它们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关键词]高等教育理念 相关概念 内涵及相互关系

[作者简介]袁广林,华东师范大学高教所副教授(上海 200062)

在高等教育文本中频繁出现高等教育理念、高等教育观念、高等教育思想、高等教育理想、高等教育目的、大学理念、大学办学理念,这些同属于观念形态的概念,含义相近、性质相似但又有所区别。但在运用这些概念时,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实践者往往有不加区别而混用的现象,本文拟对它们各自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希翼能澄清人们的一些模糊认识。

一、高等教育理念概念及其特征

按照韩延明教授关于教育理念的定义,我们可以将高等教育理念定义为,高等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现象(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高等教育思想观念和高等教育哲学观点,是高等教育主体在高等教育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陈桂生教授认为,理念是人们倡导的“好(高等)教育”的观念,是关于(高等)教育的应然状态的判断。它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

(一)国际性与民族性

高等教育理念体现了人们对高等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整个人类共通的。但高等教育在文化内涵、民族特质方面具有历史继承的属性,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在高等教育国家化、民族化的基础上发展的。因此,高等教育理念又具有民族性。国内外高等教育实践经验也表明,只有坚持民族特色的高等教育,才能成为具有国际性的高等教育。

(二)导向性

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是建立在对高等教育规律把握的基础上的,反映高等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特征,蕴涵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思想,是指明高等教育前进方向、引导和鼓舞人们为之长期奋斗的高等教育理想,

(三)前瞻性

高等教育理念本身是指向教育的“应然状态”而非“实然状态”,因为高等教育毕竟是一种依据理想去塑造人、培养人的长期性事业,它在本质上就包含了对某种现实的、功利的、本位的超越。高等教育理念能够使具体的高等教育行为具有一种超越自身、跨越现实的功能,使其产生持续性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规范性

高等教育理念通过转化为高等教育目标来规范教育行为,若没有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必将是片面的,高等教育的行为必然是短期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必将是被动的,具体的高等教育目标也会因为受到某种现实力量(政治的或者经济的)的左右而顾此失彼。在这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均有深刻的经验和教训,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由于没有明确的高等教育理念所致。

(五)层次性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仍然是一种教育,是培养完成中等教育后的人,使他们成为具有高深知识的专门化人才的社会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那么,我们在界定高等教育理念时,首先应该围绕如何培养人来进行。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关于培养什么样人的理念是高等教育理念的核心。教育作为一项社会活动、一项事业,国家、社会、学校如何办好这项活动、事业,也应该持有某种观念,即举办高等教育的理念,这是高等教育理念的第二个层面。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保障。这是我们界定高等教育理念的基本原则。以上两个方面是对整个高等教育而言的。第三应该是高等学校这个层面的理念(对大学而言即是大学理念),这些理念是针对高等学校这类机构而言的,是具有普适性的。某个具体的高等学校还应该有自己的理念,即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

二、相关概念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一)高等教育观念

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是客观世界诸事物、现象、过程和规律的反映。高等教育观念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是观察、分析和处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等问题时所处的角度或采取的态度,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高等学校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中的观念问题,即高等学校的教育观、高等教育的发展观、高等教育的价值观、高等教育的质量观、高等教育的效益观等。高等教育理念是理论化、系统化、综合化的高等教育观念,或者说是体系化的高等教育观念的整合。

(二)高等教育思想

《哲学大辞典》的解释是:思想亦称“观念”。指作为社会意识一部分的观念和观念形态,又指理性认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教育大辞典》将其解释为;对教育现象的认识。主要包括教育主张、教育理论、教育学说等。大致可分两个层次:一是较为零星的、不太系统的教育思想,如人们对教育总体或某方面片断的初步的看法、想法、主张、要求与建议等,二是较为系统和严密的教育思想,如人们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经过深入探索、反复检验、整理改进而提出的教育理论、教育学说。它是人们认识教育现象的产物。

(三)高等教育理想

理想是指合理的、人们向往的、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的想象,是人们对与自身活动有关的事物及活动发展有美好结果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理想导源于对现实的不满及其超越的企图,是未来的需要在当前的反映,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理想一经形成,就成为行为的内部推动力,激励着人们的实践活动朝着一定的目标迈进。对于“理想”与“理念”的关系,有的认为“理念”包容了“理想”,有的则认为“理想”涵盖了“理念”,还有的认为“理念”与“理想”属于异词同义。韩延明教授认为,“理念”与“理想”是具有各自内涵、又具有一定联系的不同概念,但“理念”作为一种具有前瞻性、导向性、超越性认识的意念,蕴涵了理想和信念,理想是一种整合性目标,而理念是构成这种整体目标的基础。理念是以抽象的、概括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方式所体现出采的思想观念。理想则是既受理念的制约又受种种历史的现实的条件所制约的可变的思想观念。日本学者筱原助市作了更为细致的区分:“笼统地说,理念是抽象的、一般的,理想是具体的。教育理念是借助于人的本分的纯粹思维和人的本质的根本考察形成的。理想则是根据时代及个性的要求,将这种理念加以具体化而形成的。前者是整个人类共通的,后者正如所谓国民理想、个人理想那样,是设想历史的个人的要素,因时、因地、因人而采取不同的姿

态的……总之,理念是历史的或人格的实现的理想的基础,是根本性的统一。理想的、历史的、个人的制约必然是众多的,理念则是唯一的,而且必须是唯一的。”可以这样理解,高等教育理念体现了人们对高等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程度,具有浓郁的理性色彩,它是抽象的,概括的和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高等教育理想以理念为基础,指向未采,具有形象化、情感化、个性化的特征。

(四)高等教育目的

目的,作为哲学范畴,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动目标或结果。它的特点是,行为的目标或结果可以观念的形态预先存在,成为人们引起行动的原因,指导或者规定人的行为,协调和组织行动,以实现预定目标。目的作为观念形态,反映了主体对客体的实践关系。人的每一项活动,自始至终都有一个自觉的目的驱使和支配。高等教育目的是人们在活动前于头脑中对高等教育活动结果的一种预见和构想。对此,马克思有精辟的阐述:“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它总是根据一定的社会条件而提出,是当前的,现实的,

高等教育理想与高等教育目的有紧密的联系,高等教育理想导源于主体的需求与兴趣,高等教育目的为高等教育理想指明了方向,高等教育理想赋予了高等教育目的美的情调,使高等教育目的生动活泼起来。

(五)大学理念

韩延明教授认为,大学理念是人们对那些综合性、多科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哲学观点。“理性认识”主要是有关“大学是什么”,“大学能做什么”方面的内容,包括大学的含义、大学的宗旨、大学的使命、大学的职能等,是对大学的基本看法和理性审视,“理想追求”主要是有关“大学应该是什么”、“大学应该做什么”方面的内容,包括大学的理想,大学的信念、大学的精神、大学的目标、大学的责任等,“教育思想观念”或“哲学观点”主要是有关“大学需要坚持什么”,“大学需要把握什么”方面的内容,包括大学的教育改革观、大学的教育发展观、大学的价值观、大学的教育质量观、大学的教育效益观等,是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或理论基础。

从种属关系分析,理念是教育理念的属,教育理念是理念的一个种,教育理念又是高等教育理念的属,高等教育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一个种,大学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大学理念必然受到高等教育理念的制约。从逻辑定义法则即属加种差来看,韩延明教授对大学理念定义的表述是把大学理念看作理念的一个种,理念是大学理念的属。那么,大学理念与高等教育理念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大学理念是否等同于高等教育理念呢?眭依凡教授认为,就概念的科学意义而言,“大学”不等于“大学教育”,因为前者指一种实体或机构,而后者指一种由前者引起的社会活动。两者虽有联系,但毕竟不是同一事物。也就是说,“大学理念”不等于“大学教育理念”。很显然,大学理念和高等教育理念是不相同的概念。他还认为,大学理念是大学教育各种理念中最基本的理念,是引发或构建其他教育理念的基础理念或元理念,即该理念所持的立场,观点必然要对其他教育理念的立场,观点产生影响。他进而对大学理念的内涵也作了界定,即: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世界的总体看法,是人们关于大学世界的基本观念,它包括人们对大学是什么、具有什么使命、发挥什么作用这样一些大学基本问题的价值判断和识别。对“大学是什么”的回答,是人们对大学组织性质的认定,对“大学具有什么使命”的回答,是人们对大学应有责任、义务的认定,对“大学应发挥什么作用”的回答,是人们对大学职能的价值的认定。

(六)大学办学理念

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大学理念息息相通,它是办学者持有的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关乎自己所在大学方向选择、角色定位、特色所在的大学理想和价值追求。它是建立在大学理念的基础上对如何办好一所具体的大学的理性认识,是大学长期办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感悟和升华,是大学办出特色的灵魂。它是针对办学者而言的,是办学者在对自己所在大学的历史和现状条件及所处环境做出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关于自己大学应有性质、位置、能力等的基本认识,以及由此提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一种对自己所在大学的独自的、富有个性的看法。也即一时一地一人的大学理念。可见大学理念与大学办学理念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正如潘慧元教授所说的,“作为理论探析的大学理念是一般的,而作为指导实践的办学理念则是特殊的……因此,办学者还应在一般性的大学理念基础上,树立自己的办学理念,也就是对这所大学的理性认识与理想追求,并使之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认识与共同追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理念是个外延比较宽泛并能反映高等教育思维一类活动诸概念共性的普遍概念,高等教育观念、高等教育思想、高等教育理想、高等教育目的、大学理念、大学办学理念等都包含在高等教育理念之中,而高等教育理念也包含上述概念的共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总括为:(1)高等教育理念是对高等教育观念、高等教育思想的概括和抽象,是高等教育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与现实的距离最远。(2)高等教育理念建构的基础是实践,但不直接来源于实践,它主要以高等教育观念、高等教育思想为对象,是对它们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3)大学理念是高等教育理念在大学这类机构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大学办学理念是建立在大学理念的基础上对如何办好一所具体的大学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4)高等教育理念以高等教育理想、高等教育目的为中介转化为高等教育目标,发挥对高等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责任编辑:赵淑梅)

博雅教育大学语文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除了在课程设置上的不足之外,高校大学语文素质教育还存在着教材问题、教学方法、师资配置等方面的不足。笔者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试给出对策:以一为主,多种为辅,选编校级教材;授课形式多样,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大学语文教师队伍的选拔与培训。

【关键词】大学语文 素质教育 课程设置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4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双导师制”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JSJYYB-152。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的理、工、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文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其实,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就是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兴趣。正如陈思和指出:“语言文学,正是这个人文传统中最为基础、最为感性、最贴近审美情感的部分,也是与我们民族的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部分。”[1]爱因斯坦也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2]

然而,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境遇很尴尬。除了在课程设置上的不足之外,高校大学语文教育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教材问题

当前《大学语文》教材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选文太陈旧,许多课文中学已学过。如徐中玉主编《大学语文》(第九版)中,就有《蒹葭》、《我与地坛》、《饮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赤壁赋》等篇目是高中语文教材内容;邢福义主编《大学语文》中,亦是如此。二是内容太多,课时少。大学语文只有36个课时,教材内容繁复。邢福义教材共43篇课文,徐中玉教材89篇课文,在规定的课时内远远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三是没有凸显时代感。相较于高中语文老师把周杰伦的歌、方文山的歌词搬上课堂,大学语文教材选文略显陈旧。

二、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缺少现代性和互动性。现在的大学语文多是大班教学,一二百人在一间阶梯教室里听课。由于受场地和时间得限制,老师们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既没有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又没有百家讲坛般的风雅有趣。因此,学生对这门课的喜欢程度大打折扣。

语文教学更离不开交流和沟通,加之大学课堂本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包容性的地方,应该多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教师应适时引入谈论法等,积极引导学生发表看法。这样的大学语文课堂才能够充满活力。

三、师资配置

目前,全国把“大学语文”列为全校必修的院校约为40所。高校大语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年龄偏大,学历基本不高,学科背景比较单一,还有很多是本科毕业后在其他教学岗位上转调过来的,还有从中学调动来的老师、从其他教学或行政岗位转过来的情况。

这些因素其实已经影响到了大学语文素质教育,甚至成为其继续向前发展的障碍。笔者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试给出解决办法:

一、以一为主,多种为辅,选编校级教材

当前的大学语文教材版本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版本多达十几种以上。大部分教材是按照文学史的顺序,选编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作品;还有一些教材是按体裁分类,以诗歌、散文、小说几大块构成。还有教材是按照主题编排的。

在这种情况下,精选一种质量过关、有影响力的教材非常必要。精选一种为主,几种为辅。建议编写校级教材,选编具有本校特色、老师们自己擅长、兼具人文性與实用性的课本。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二、授课形式多样,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曾有研究者指出:“大学语文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思维方式’方面的深度训练和‘文化视野’方面的空间拓展。”[3]笔者曾经在自己的大学语文课堂上探索多样的授课形式:

1.开展专题讲座。

譬如陶渊明的作品。学生对陶渊明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形象上。事实上,这种解读存在许多误解与偏颇之处,正如鲁迅先生所评价陶渊明的。因此笔者做成讲座《品读真实的陶渊明》,从陶渊明“少年家居读书时期”、“中年时仕时隐时期”、“晚年隐居不仕时期”讲起,选取每个时期代表性的作品,剖析陶渊明作品中的思想内容,进而分析他当时的心境,还原一个真实的陶渊明。

2.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

邢福义所编教材中有一篇《伤逝》,这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涓生与子君冲破封建礼教,追求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却因无聊烦琐的家庭生活和失业所导致的经济困顿而不得不以悲剧告终。作者把同时代人描述的自由恋爱的颂歌作为时代的悲歌来表现,体现了作者对于妇女寻求自身解放的深刻思考。

在讲授完课文之后,我引导大家讨论“造成涓生与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同学从涓生和子君生活的时代原因的角度剖析;也有同学从涓生和子君的性格弱点的角度分析;讨论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大学语文教师队伍的选拔与培训

当前高校大语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需要过滤教师队伍,引进有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艺理论等学科背景的高学历人才。因此,应该重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并且建立起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另外,也应该注重理论研究,多开展针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学术交往活动。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大学语文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各大高等学校在重视、多加投入,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之后,必将能迎来大学语文教育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陈思和:《大学语文实验教程·序言》,张新颖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页。

[2]爱因斯坦:《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引自《大学活页文库·第一辑》,华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页。

[3]杨林:《大学语文教育中“语文—人文—文化”内容拓展模式》,《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第2期,第146页。

作者简介:

赵婧(1983年5月-),女,安徽萧县人,安微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语文、古代文学的教研工作。

上一篇:数学教学课程应用论文范文下一篇:中职新课导入数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