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走访民情日记范文

2023-09-24

入户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第1篇

2012年7月1日星期日晴

早上8点,我带领几名同志,从县城出发,前往“联村联户”联系点大马营乡城南村。此行目的,主要是走访慰问党员干部,了解农民兄弟的所思、所忧、所盼。

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了大马营乡城南村。在村党支部“庆祝建党91周年”的座谈会上,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别介绍了基本情况,并和新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听了他们的介绍,我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感到格外高兴。对参会的党员干部说,这次县委在全县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意义重大,通过“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你们致富的参谋和助手。

在座谈会上,与基层党员干部敞开心扉的交谈,面对面的沟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全面及时的掌握了群众所思所盼,所求所急,同时征求了帮扶建的双孢菇大棚、葡萄大棚意见建议,党员干部表示积极参与建设、管理,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共同致富奔小康。

在村委座谈会后,我决定去看看那些贫困农户,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同时送去党和政府以及全局干部职工的温暖和关怀。我跟村委会的两名干部步行前往石文荣家中,在交 1

入户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第2篇

胡汉华

2011年3月,按照西山街办“进农户、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活动的安排,我陪同街办吴光文主任对我村二组70余户农户进行了访民情、送政策、办实事活动,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要倾听普通农民群众的呼声,全面准确地了解基层情况和群众愿望。

温家宝总理引用白居易“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的诗句来表达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关爱之情。我们要心里想着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真实情况。深入小组之后,我们首先听取了小组组长对小组情况介绍。葫芦地惠农政策普遍落实较好,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综合补贴、农村低保、家电下乡补贴、汽车补贴和农民建房手续费减免等惠农政策都得到了全面落实。存在的问题及要求主要是:一是合作医疗报销额度小,难以解决根本问题,且垫付资金困难;二是小组自来水管安装多年腐化破损,每年水费亏损缺口大;三是小组塘堰急需资金改造;四是打工者出去后,老年人种田十分辛苦,孩子缺人照料。

为了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我们就挨家挨户走访,深入农户,亲眼看,亲耳听用第一感官与他们拉近距离。肖文银老人是我村二组的一个孤寡老人,现年70多岁了,村为其办理了五保。考虑到老人平时无人照顾,准备送老人到西山养老院,可是老人不习惯养老院环境,不愿意去哪里居住。由于行动不便,村委托其堂兄弟肖文会照顾老人,还定时为老人送去必要的生活用品,确保老人度过一个安详的晚年。

既要送去党在农村各项惠农政策,更要带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爱之情,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入村进户,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作为进村入户的重要内容,每到一地,即采取召开村民座谈会、举行形势政策报告会、走访农户等方式,积极开展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省委工作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省委1号、2号文件精神及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县“两会”等有关会议精神宣传,讲解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让老百姓进一步了解了国家形势和支农惠农政策,感受到了党对农民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坚定了人民群众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农民生活的不易,尤其是在农村经济社会普遍发展的情况下,农村老人、孩子的生活其实比以往更苦更累。由于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去了,农田就只有老年人承担了。农田里,我们看到有几处在忙碌,走进一看,都是60几、70几的老人家。说来难以令人相信,大块大块的农田,竟然是这些“棒劳动力”承担的。我们将这些情况进行了整理,拟将力所能及地给予一些帮扶措施。

既要深入了解民情民意,更要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要树立与群众的真正感情去走访,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第一考虑、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第一标准,只有这样此次活动才会得到应有的效果。我们坚持边走访、边服务,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解难事,尽心竭力为群众分忧解难。考虑到村内失地农民就业难,经济发展缓慢,经村党总支、村委会研究决定,拟筹资3亿元在我村邻近鄂州火车站的二组地段建设城南新社区,腾地1800余亩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预计能为我村村民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

入户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第3篇

3月29日下午,根据院“三一实干”活动统一部署,我们按照各自分组到马鞍桥村委走访。大走访,访什么?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政策得失、疑惑不解,渴望期盼……带着这些我们走访去!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进周来英的家中,我们有些吃惊,虽是早年盖起的小楼房,但屋里很简陋,一张桌子,几条凳子,没有多余的东西。聊了几句之后,周奶奶抹起了眼角,“家里穷啊,没啥收入,我老太太不争气,有中风,天天吃药,拖累了家庭。”周奶奶的意思我们明白,保障低、看病贵成了她心病,希望政府报销比例多一点。村民有期盼,说明相信政府,新农村也是有穷人,如何精准扶贫,我们要有良方。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刚到丁文方家中时,夫妻俩刚干完活回来,听闻来意,丁文方的妻子就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家里从2003年开始养猪,有600多平猪圈,现在要保护环境,不能养猪,我们服从村里大局,但是我们也要生活呀。”说话间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怨气的。村民敢说真话,我们更要如实记录,或许我们工作有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依然是农村永恒的话题。“年纪大了,洗衣服不方便,衣服都是村里定期组织人员专门帮忙洗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精选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精选。”年迈九十的刘奶奶依旧精神矍铄,她说经历了几代人,如今愈加感受到居家养老的政策春风。是啊,“公道自在人心”,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从心里都会为你点赞。

一下午的走访,不仅看到了自然景,也听到了心里话。走访的路上,油菜花开的很旺盛。春天来了,风暖了,人心也暖了

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篇二】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而是我们真实接触的马鞍桥村。勤劳、朴实、祥和,这里我们看到了虽因病不能工作却把家中收拾得窗明几净的大妈,年逾80却依然承包鱼塘自力更生的爷爷奶奶,让我们深受感动。同时,也看到了农村建设的另一面。

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是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需求。我跟法警大队的许彬一组,一同走访了五户人家,所有人都反映经济收入不高,无法承受日益上涨的房价和物价。经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对于“2+1”结构的家庭(50岁左右的父母加同住子女),大多数属于2人在私人企业打工(收入在2000—3000元左右)、1人在家务农;对于“2+2+1”结构的家庭(50岁左右的父母加同住子女加第三代),也多是3人在私人企业打工,1人在家。这样的收入结构,对于物质需要飞速增长的当今社会来说,仅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至于提升生活品质、优化教育资源,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在住房改善上,有一户人家是兄弟俩两户住在一起,这家的大妈说,“一栋一栋的小楼才叫新农村,全都挤在一起叫什么新农村。”

公共福利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乡差距还很大。第一个要讲的是医疗保险,许多人家都提到了看病贵、保险报销少(都是农保),普遍反映的是对于一些高血压、甲亢、腰间盘突出等慢性病,吃药花费占了收入不小的比例。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许多村民反映村里的河流污染严重,村民小组长反映老百姓不高兴去垃圾箱倒垃圾,特别是把一些农田里的青草、桔梗等垃圾直接扔在河里,造成污染重、淤泥多。我们也发现,村里设的垃圾箱比较少,环境也不好,离村民家比较远。至于其他的娱乐、健身等公共设施与城市小区远不能相比。可喜的是,很多户人家都有幼龄儿童,却无一提到教育难、上学难的问题,这些年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广大农村在教育资源的普及度上,让百姓享受到了实惠,得到了百姓的认同。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法治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多数的村民提的意见建议、反映的困难,都集中在希望政府解决经济问题、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却没有提出关于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或者自身在文化领域、法治领域的需求。甚至有人一听说我们是检察院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又没有犯法,你找我干什么”。说明我们的法治宣传、检察职能宣传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上做到还很不够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精选作文。

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篇三】

大走访活动向我全面展现了如今农村群众的生活情况,让自己受到了很深的触动。大多数农村群众乐观淳朴,他们热爱自己的政府与脚下的土地,所提的诉求都是事关自身的实在事,合情合理

有些孤寡老人生活困难,每个月只有数百元甚至一百多元村委补贴的敬老钱,但他们仍然对生活充满了乐观与感恩。这让曾抱怨工资太低、待遇不高、工作繁琐的自己感到羞愧,受到洗礼。

入户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第4篇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民情日记:乡村走访

在xx乡陈书记的带领下,汽车在离开瓜寨村的柏油路之后,右转一会便开始爬山,崎岖的山路,由于是干季,道路并不是很难走。不知道过了多少个弯,便到了山顶。陈书记说,以前不久,这是没有路的,这条路还是因为市里面修黑石罗水库才修的路,xx村进出只有通过人背马驮的方式。但即使是这样,公路依然没有通到村,到公路尽头,还要走上半个小时的山路。

站在山顶,眼前十分开阔,四周群山高耸,中间很远处可见一条细细的河流在群山间出没。山都比较陡,植被还可以,比起常见的森林来说,还是逊色不少。脚下的一座小山头上,一棵电线杆在黄土和松叶间格外扎眼。远远看去,象我儿子小时候积木玩具里面的电线杆。耳边远远的传来机器轰鸣的声音,书记说,水库正在施工,由于这里人烟稀少,山高坡陡,植被相对较好,将建昭通市水源地。

汽车沿山路蜿蜒而下,又不知过了多少个弯,来到了水库办公地,也就是公路的尽头,不远处几台挖机正在紧张工作,陡峭的山涯上,好多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有的腰系绳索,挂在崖壁上,有的在山崖间来回走动,只要你仔细一看,小河两岸陡峭的山上,到处都是移动着的红色安全帽。山风吹过,这些施工的人,象风中翻飞的小鸟,让人禁不住为他们的安全捏住一把汗。

可能是上游人烟少的缘故,河水特别清。河边有几户人家,名叫竹林组,源于村子河边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已经列为搬迁对象,但由于新的房子还没盖好,暂时还住在这。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村中,书记不停的和老乡们打着招呼,看得出,书记和他们都非常熟悉,东家长西家短的说着一些我们听起来很陌生的人和事。趁着这些空隙,我仔细看了看这些民居,这里的房子建筑特别简单,一般为二层瓦房,一层住人,二层堆放粮食和杂物,墙为夯土制成,比较粗糙,有的年深日久,布满大大小小的裂纹,有的已经倾斜,给人以摇摇欲塌之感。房间里面光线黑暗,陈设简单,不管什么看上去都有黑黑的感觉,因为,这样的建筑通常不用柱子,直接把梁架在夯土墙上,整个房屋由夯土墙承重,使得屋内空间逼仄,采光不畅。我惊异于这是山区,自古以来树木众多,为什么房屋建得如此简单。在我印象中,这样的房屋是抗震性能最差的,墙一倒,整个房屋就倒了,如果使用柱子,可以做到墙倒房不倒。上帝保佑,这一带历史以来估计地震不多,才使得这里的人民在这样简单的房屋里,安然度过了多少个日夜。

书记说,这里已被列为搬迁移民,属于xx村的一个小组,为了搬迁工作,他不知来做了多少工作,甚至开玩笑的说把一家人的茶都喝完了、凳子都坐坏了,才把工作做下来。虽然这里土地贫弱,人烟稀少,交通不畅,但俗话说故土难离,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花子窝,移民搬迁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真是不小。

沿河步行而下。两岸山势极陡峭,河边但凡能栽种的地方,都已开辟成地块,有的地方甚至只有几十公分宽,能种的则种,不能种的地方也种上了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山顶大多是在碗口粗的松树,远远望去,就象戴了一顶绿帽子。书记介绍说,现在是春天,还很冷,过久山上的杜鹃花开时,很是漂亮。我想象着,两岸山花烂漫时,该是一番多么壮观的景象!河水虽不深,但极清,河岸边也看不到各种现代垃圾,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仿佛从来没有人来过,透着浓浓的原始自然风味,就连岸边远远的覆盖着灰瓦的农舍,也与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俨然一幅优美的中国山水画。

沿着河边蜿蜒的小路,半个小时后,我们就来到了今天的终点,xx村,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坐落在河岸边的高地上,在村子与河之间是一大片缓坡地,地已经作了细致的翻整,并栽上很多苹果树,对岸是陡峭的山崖,长满的树木,背后也是高高的山峰。村里面的房屋都是清一色的土木民居,灰色的瓦、灰色的土墙,灰色的房檐下的灰色的榔柱上,挂着一串串金黄的玉米。除了偶而一闪而过的几根电线,实在无法找到与现代产品相关的东西。安静,还是安静,除了偶而的几声犬吠和几声鸡叫,听到的只有风声和水声。那个我没去过的、鼎鼎大名的、被游客挤爆了的、号称世界上最美村子的雨崩村,能有这里的安静么?我想。在这里,你看不到什么,想不到什么,也不用想什么,看什么,除了纯净和你的心灵。套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这里是最适合发呆的地方。

可是,这一切美好的背后,是生态的脆弱,生存的艰难和生活的贫困,xx村人均八分地,且大多为陡坡地,土地贫瘠,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和土豆收入。近年种植了不少苹果、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但由于管理原因和周期较长,目前还处在投入阶段,没有收入。即便有点收入也因交通条件限制难于变成商品。于是,村里大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守着几分薄地,几间老屋,尽管村外的世界风起云涌,这里却是永远的波澜不惊。

村里修路的经费已经落实了,但修路涉及占用耕地却在村里吵成了一锅。普遍的心理是,都想修路,但都不想出土地,公共利益都想要,但只要涉及自己的私利,便寸步不让,有的修路必经之地的人,漫天要价,甚至要赖要横,无所不用。书记一下午都在找不同的人协调做工作,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有的想法甚至令人啼笑皆非。“今天的工作成效不大”,书记说,“过几天还得来”。对我来说,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真是不容易!

回来的路上,一个老乡正在用拖拉机翻地,“老乡,你那机器怎么弄进来的呀?”。“几个人扛进来的”。“哇,好现代哦”!同行的一个小美女说。文章

来源莲

入户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第5篇

一、所做工作

刚刚参加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融入工作环境。很幸运的是,我们核桃峪村的书记和主任对我很热情,也很照顾,同时也给了我许多工作上的建议和帮助。在这样融洽的环境中,我开始了我的村干部工作。首先是全面了解掌握了我村的基本情况:核桃峪村辖3个自然村,有党员53名,是芍药山乡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我在村里的职责有:一是担任村主任助理,做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二是做好主任助手,积极参加村委会议,协助村委搞好村政建设,做好日常工作;三是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如整理完善材料等等。

1.工作中要做到“三勤”。

农村日常工作是繁琐的,要做好这些工作要做到一个“勤”字。所谓“勤”学,作为刚到农村的大学生,有很多事情我们都不懂。我们对农业知识、农村工作的方法不了解。这个学习渠道很多的,最方便的就是请教前辈。村干部们大都有着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向他们请教远比自己摸索便捷得多。另外,天天读书看报也是个很好的习惯。对国家的政策特别是农村政策要有一定的了解;所谓“勤思”、“勤记录”,就是常常对自己的工作作思考总结,比如说H常工作、会议记录、工作收获、处理某件事情的不足及经验,这些都应该及时形成文字的东西记录下来,这个可以体现在我们的工作日志上。

2.工作中要戒骄戒躁。

急躁It绪的产生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迫切希望能够在新的岗位中做出成绩、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日常工作较为琐碎,刚开始工作一星期的时候我也想,怎么天天让我做打字复印、整理材料、发通知之?类的工作啊。慢慢地我就明白了,即使是老同志在换了新的工作后也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更何况我是刚刚脱离学校、刚刚进入社会的学生,说叫我去调解个什么纠纷,我也肯定处理不好呀。我们需要时间去适应、去学习、去了解,没有人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解决急躁的最好办法是保持平常心,理智地看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勿急于给自己定下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认真负责地将手头工作做好,当机遇来临的时候才可能做出更大的成绩。

3.工作中要贴近群众。

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作为一个村官,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众中对你的要求或许会更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在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积极、主动、热情,而且应该花尽可能多的时间到群众中去,去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同时给他们合理的建议,帮助他们找致富门路。当然我们也必须树立干部的威信,这将有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4.工作中要学会交往。

与我们在一起的共有12位村官,大家都成了好朋友。平时忙自己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时常作一些交流,遇到问题时也会相互帮助、互相提醒。生活中的朋友可以给生活添加更多的色彩,工作中的朋友可以让工作由复杂变简单。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的朋友都是我们一生永远的财富。能够认识这些同事及朋友也是我这一段时间以来的重要收获之一。

最后我还想说,在农村工作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为村民服务后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印象最深的是过年时村里给老人发福利的时候,老人们心满意足的神情。这些也是我工作的意义所在、动力所在。

入户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第6篇

春分拂面,春热花开。在此次民情大走访活动中,中山街道党工委要求社区所有工作职员“沉下往”,要充分了解社区现状和居民的诉求。我自以为生在迎宾,长在迎宾,对迎宾我实在不陌生。然而,在这次民调进程中,通过和居民的接触,我发现,这几年社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驻街单位的搬迁、小区的整改、社区环境的变化等,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过走访调查,我深深体会到:要做好基层工作,必须重视方式方法。具体到此次的民情大走访活动,就是要带着“五心”走访进户。一是要带着仔细走访,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带着诚心往走访,做到将心比心;三是带着真心往走访,切实排难解纷;四是带着爱心往走访,做好结合文章;五是带着责任心往走访,做到正面引导。

社区工作扑朔迷离,包罗万象。通过近两个月的大走访活动,不但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当前社区的一些急需解决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让我在活动中发现不足,对本身价值有了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和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本身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作为民情大走访的成员之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勤于思考,积极拓展思路,结合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公道安排工作,切实为民办好事。

上一篇:喷淋专项施工方案范文下一篇:广告公司成立策划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