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校史馆心得范文

2023-09-23

参观校史馆心得范文第1篇

:高校校史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史馆能够展现高校的历史和面貌,记录高校的教育成果,体现高校的校园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高校校史馆空间设计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文就生态学视角下的绿色高校校史馆空间设计进行探析,首先分析了生态学视角下绿色高校校史馆空间设计的要点,然后介绍了生态学视角下绿色高校校史空间设计方法,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生态学视角;绿色高校;空间设计

引言

高校校史馆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载体,主要记录了高校的发展历程,体现了高校的风格特色和精神文化。受到生态价值观念的影响,各行各业都提倡绿色、持续的发展理念,高校校史馆空间设计也应该秉承这一理念,做好绿色高校校史馆空间设计。

1生态学视角下绿色高校校史馆空间设计的要点

生态学视角下对高校校史馆空间进行绿色设计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①为了保证绿色高校校史馆空间设计的方案具有可实施性,在正式设计之前要求做好细致的预算工作,将所有空间设计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都考虑到总的预算之中,让空间设计的构想在预算范围之内。②校史馆空间设计要想取得良好的展示空间效果和表现力,还应该充分借鉴和吸收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到空间设计中,结合高校校史馆空间设计的实际需求来灵活应用[1]。③校史馆空间设计一定要结合校史馆展示的主题来做好细致的计划,媒体形式、材料工艺、使用的照明、装饰、道具、陈列等都要在设计前确定好,在空间设计过程中要凸显高校的特色,表现出现代设计的美感。④高校校史馆空间设计要求设计者改变传统繁杂和奢侈的校史馆装饰,而是秉承生态理念,采用简单的光影搭配、植物点缀和色彩调和来展现空间,这样不仅美观,还能够大大节约成本。⑤校史馆空间设计做好生态学设计要确保用点的安全性,所有的线路设计都要符合规定,禁止使用易燃的材料,线路不能超载,设计足够的安全通道[2]。

2生态学视角下绿色高校校史空间设计

2.1风格与展示空间

我国现代的展示设计已经凸显出一定的特色风格,常见的包括回归式风格、统一性风格等。近年来在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发展背景下,校史馆空间展示设计中人们大量运用视觉虚无化风格,充分利用影视播放设备将相关的信息以声像的形式投放到大面积的展墙上,代替传统的展板展示,不需要使用更多的展板,非常经济环保,适应生态学的要求。校史馆的展示空间是多维空间,多维空间有折面、水平面、球面和弧面等组成,为了取得良好的展示效果,突出高校的特色,要合理设计展示空间,处理好展品和空间的关系,确保展品陈列的形式和空间的样态满足人们的视觉基本要求。

2.2展具设计

生态视角下的校史馆空间展具设计要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展示效果,展品的陈列离不开展具,常见的展具包括展板、展架和展台、橱柜等,展具的材质、工艺、色彩和肌理等要符合整体校史馆的风格,展具的尺寸要能够和人体的工程学要求相适应,能够更好保护展品和陈列展品,通过展具的组合形式和造型来突出展品的特征和特色。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所有的展具设计要拆卸安装方便,容易操作,并且结构要合理、简单,应该尽量采用美观、简洁和轻质的标准化材质,遵循经济实用的原则,尽量降低展具的成本,加强对展具的多次利用,避免采用一次性的展具,做好展具的循环利用和回收利用[3]。

2.3装饰与绿色设计

在校史馆的装饰设计中,音响和影视设计非常关键,通过良好的音响设计可以调节参观者的情绪,丰富空间,同时烘托气氛。但是校史馆中的音响数量不能设置太多,并且音响播放音乐的时间要严格控制,音响播放的音乐要合理选择,音乐要和校史馆的空间主题相适应。校史馆中的影视设计能够丰富信息的含量,强化展示的信息,增强展示的亲切感。此外还要做好绿化设计,通过绿化设计来活化空间,净化室内空间的空气,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营造一种良好的艺术氛围。校史馆空间绿化设计主要利用水、植物、石头等自然材料来美化室内的空间,室内绿化设计应该从风格、色彩和形态等方面和室内的环境协调好,起到回归自然和锦上添花的作用。

3结语

高校校史馆空间设计是高校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人们非常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高校校史馆空间设计中,应该做好绿色设计,从生态学的角度来制定设计措施,确定校史馆的空间设计风格,处理好环境和空间的关系,展具设计遵循经济实用的原则,重视绿化设计,通过绿化设计来净化空气,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

参考文献

[1]毛颖.高校校史馆室内空间照明生态设计分析[J].时代报告,2017,22(8):102~103.

[2]王星岩.北京市大学校园绿化空间的生态化设计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

参观校史馆心得范文第2篇

奋斗超群

这是我自己第二次踏进校史馆了。这一次是学校工会专门组织青年教师参观校史馆,感悟六中精神,培养青年教师“六中人”意识的一次重大活动。

还记得去年跟随班级学生的大部队,对校史馆有一个匆忙的浏览,那次留下大大的惊叹!吃惊于六中在当今的淄博高中教育中取得的辉煌成绩,感叹在六中百年老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六中是一所名校,但是那次所了解的都超乎了自己之前的预想。仿佛是一位久闻的佳人,一直期待与之相遇的,见面后魅力马上就在期待第二次的相会。其实去年参观后校史馆后,我内心一直有种期待,期待着能有机会再一次走近她,慢慢地阅读她的故事,细细地感受她的气息。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的梦想竟然成真了。校史馆,承载着六中的过去,见证着六中的现在,寄托着六中的未来。是一个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这一次参观真的是非常幸运,因为给我们做讲解员的是工会牟主席,而牟主席正是“六中百年校庆活动”中搜集校史馆资料的主要活动人。所以,校史馆中的每一张老照片,每一位校友,都是牟主席当年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采访搜集而来。说起六中的历史,牟主席如数家珍。难得可贵的是牟主席百忙之中还亲自为我们讲解,说道精彩处是神采飞扬。到最后的展厅时,他的声音中已经有了稍许的嘶哑,才发现,那瓶水,他一直拿在手中,竟然没有顾得上喝一口。正如牟主席在讲解活动结束时所感叹,我所熟知的六中的历史,六中的故事,细细讲来,两天时间也不够„„是啊,短短的一节课时间,牟主席所能够讲给我们听的只能是最辉煌、最精彩、最感人的篇章„„感叹着六中辉煌历史的同时,也敬佩着现在六中的脚踏实地,感动着学校满满的人文精神,润物细无声地关爱每一位“六中人”。

所以这次参观之后,稍稍的遗憾中竟然又有了新的期待,期待着第三次校史馆之旅,期待着与之更亲密的接触。

后记:如上百字难以表达自己激昂澎湃的感情!特别是看到六中学子挥笔写下的《光被赋》:“寻踪光被,采风济美。史芳沁溢,今兴迎来。叙故事而扬激情,闻新歌而扑旧怀。百年六中,聚时代之名流;举世名校,开盛世之篇章。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校堂傍秀水之畔,才气若浩瀚迸发。人师聚万漉千淘,可叹精英;学子汇千挑万选,堪称高材。传道授业,打造卓越;习文悟德,拼搏一流。拜慕无数,教德之扬名;褒奖有加,学业之高深。继往开来,又上一层;吐故纳新,更进一步。……

”更是惭愧自己还是一位历史教师,没有体现出“文史不分家”应有的精彩文笔。所以下一步的工作和生活中以六中的精神“叩问一流,从一做起”,六中的校训“抱璞守真,奋斗超群”来要求自己,实现自己内心的追求!

最后与君共勉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段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参观校史馆心得范文第3篇

五十多年的历史滋养了曲师坚韧的根系,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的故里,是儒学思想和私学教育的发详地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这也正是她古典魅力所在。

一进东展馆,最受瞩目的莫过于那两个1:300的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校区”和“日照校区”的缩模型了,两校模紧挨着,一个是历史的积淀,一个是现代的创新,风格迥异的两组楼盘并没有格格不入的差距,反而是古今的完美融合。根植于曲阜沃土之上的曲阜校区散发的是古 典主义的魅力,展现吃以人为本的理念兴建于日照海滨之中的日照校区洋溢着创新发展的热情,体现出海纳百川的胸怀。让人不禁感叹:曲阜师范大学何其雄载!

通过本次参观,我意识到曲阜师大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所以我唯有好好学习才能为曲师大争光。

参观校史馆心得范文第4篇

一、建设校史室的目的和意义 校史室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发展意义。做好校史室建设工作,既是对学校发展艰辛历程的记忆,也是对今后工作的一种负责。校史室展现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历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的浓缩;是学校传统与校园文化集中表现的舞台;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荣誉展览室。校史室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办学思想不断发展的源泉,是激励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土壤,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校史室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传承和发扬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有利于学校不断积淀校园特有文 化、创新办学特色,有利于鼓舞学校士气、以不竭的精神动力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校史室的功能定位 (一)

陈列功能——校史室是档案陈列保存展示的一个重要平台 校史室兼有陈列和保护物品与资料的双重功能。校史室 里保存陈列的物品大都是学校的图片和实物档案,具有很好的档案价值。校史室可以在保存并维护大学历史记录的同时进行校史资料的资讯服务 , 促进校务工作。

校史室不仅仅是陈列校史档案的地方,也是研究和编研学校历史的机构,具有“存史、育人、沟通、资政”的价值和功能。对室藏档案进行编研,走一条研究校史的学习型路 子,使档案管理“深化” ,档案资料“活化” ,为师生们提供学术研究所需的校史资料 , 并促使校史资源的广为利用,为拓宽校史室的发展之路奠定良好基础。

(三)

文化功能——校史馆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校史室,即学校之历史沿革,记载了一所学校的创设、变迁、发展 , 是学校最可宝贵的历史档案,是校园文化的溯源和载体,是学校应倍加珍惜、传承永续的精神财富。校园文化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自然人文环境文化等,校史馆建 设兼有学校文化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 既看得见、摸得着 , 又能镌刻在师生们和校友们的心灵里。三、校史室的设计构思 校史室按照“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原则,承务本求 实的理念,力求以朴实的材料、素雅的色彩和简约的线条设 计,采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模式,即在 “传统图片实物陈列模式”的基础上, 配文字简介等形式,借助 展板、展架、文化墙的等载体,充分运用空间造型艺术、平 面设计艺术,将文字、图片、实物等资料已最简明、最快捷的方式展现出来,既具个性与现代感,又富美观大方和凝重

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融合学校特色和体育元素,以强烈独特的风采和风格抓住参观者的眼球。跳出我校原有的以绿的各种色阶为主要色调的局限,各展区墙体主要色系不尽相同,随着参观者的游览路线,从凝重的灰、黑色调逐渐转为蓝、绿、综等色调,再逐渐转为黄、红等色调,并以原木色为空间点缀主 要色系。

通过文化墙等特色设计, 表现体育中学的育人史料。

(二)体现行业特点和林体精神,以深刻感人的主题和基调触动参观者的心弦。以“绿叶对根的情意”为主题,通过根、枝、叶、藏四条主线,展现林体的人文环境。

四、校史室的展示空间 校史室设在材料信息楼一层,整个展室分为门厅,主展 厅、多媒体视听室及辅助设施,全馆面积 1126 平方米。其 中,门厅建筑面积 99 平方米,主展厅建筑面积 819 平方米, 多媒体视听室建筑面积 79 平方米,辅助设施(含办公室、储藏室、会客室)建筑面积 129 平方米。校史馆展示流程的组织力求简明、紧凑。从入口门厅起呈顺时针形成串联各展

厅的常规参观流线。玻璃体、采光廊、文化墙、雕塑群等活

跃元素构成趣味空间。

(一)布展思路 1、门厅——入口正对面放置一道木质(仿木质)屏风

陈设,其上镌刻着学校发展的关键时间点,造型象征着东林发展的每一步都刻下了不朽的印记,年轮树根向未来延伸, 寓意着东林依旧会不断发展。屏风墙背面可设计为文化墙, 其主体内容为东林的标志性建筑的模型展示,其间辅以建设背景图片和校园知名景观,使参观者如临其境,浮想联翩, 唤起参观者的归属感。

2、主展厅——作为体现学校发展历程的集中展厅,展厅的设计兼具美感与实用,采用可移动、可更换的展板来展示图片与文字资料,既可体现布展的灵活性,又为日后添加相关校史资料提供了方便;同时各种实物档案将错落有致地以实物展柜的方式穿插在展区适当位置。同时,将最后一个展厅设置为临时展厅。临展厅的预留,既可为后续写校史留下空间,又可以不定期地展出自办及与校内外单位或个人联合举办的校史专题展览外,还可承接各种题材的专题展览, 增加校史馆的利用率和人气。

3、沙盘——将学校全景沙盘、帽儿山与凉水试验林场的微缩造景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一山一水一校园的理念。可利用智能模型多媒体展示控制系统,让参观者更生动形象快速地认识了解沙盘所展示的内容。

4、多媒体视听室——在主展厅开设半开放的多媒体视听区,以影像和声音的方式,更立体更直观地将学校的发展

校庆纪录片,珍藏的录音资料、影像资料作巡回展播,亦可根据观众的要求播放点播的视频、音频资料。

5、办公室、史料珍藏室、会客室——便于校史馆的后 续管理。

(二)辅助设施 1、触摸展示屏——各展区可分设 1-2 个,校友或参观者可自由查阅未收入展板的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如校 友名录、校园风光、毕业照。

(同济大学触摸屏功能:将校 友的姓名、学号或工号输入电脑触摸查询系统里,就可以找到在同济大学学习和工作的足迹。

)

2、智能模型多媒体展示控制系统——应用计算机对模 型灯光电器等进行协调统一的控制。系统由多媒体计算机、逻辑控制器、驱动器、舞台灯光控制器以及触摸式遥控器等设备组成,与模型沙盘、大屏幕投影以及多媒体展示软件等配合,实现对模型灯光、舞台灯光动作进行自动、手动、遥控控制,以语音、文字、图片和视频图像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模型沙盘中的各类相关信息,达到全方位互动式的多媒体展示效果。能够让参观者更生动形象快速地认识了解沙盘所展示的内容。

3、电子签名留言系统——手写识别,自动储存,同步再现,书写背景自动呈现,即时同步修改,同时具备数据检

(三)陈展内容 以学校办学历程为主线进行布展(时间为经,事实为 纬),把展厅划分为八部分:前厅、4 个主题展区、1 个中央 展区、1 个自由展区。

第一展区:创业维艰; 第二展区:苦难辉煌; 第三展区:涅槃破茧; 第四展区:世纪华章; 自由展区:荣誉、关怀、临时布展等各展区拟建设及布展想法:

门厅:由于进门处空间狭小,拟建的屏风向内推 2 米左 右,形成视觉上的独立空间,屏风上为校训。屏风下面设置逐渐增高的 5 个带有年轮的斜面树桩,每个树桩斜面上写有各时期划分的数字,方便观者迅速了解学校发展历程的划分及展室主要布局情况。屏风背面做成木质或石质仿古文化

墙,把学校各时期的校徽、校歌、校名、校风、东林精神、标志建筑物体现其中。

前厅:视域开阔,占地面积 100 余平米。左右各设置一个沙盘。左侧为学校校园沙盘,采用原物景象,使观者油然

而生一种亲近感。右侧沙盘为凉水和帽儿山林场,采用抽象

的景象(房屋用方块代替)

,更好的反应林场的全貌。主要

面弧形与墙面连接,设计初衷是以真实天空、云彩、飞鸟等数字景象与山水校园相呼应,即多媒体成像的声光电技术与实景沙盘相结合,观众由肃穆转为震撼。

主题展区:以事实为依据,紧扣学校发展历程中里程碑

式的事件,选取四个时间节点,把学校 年的发展历程分割 为四部分,布展时为四个区域:从建校到 (创业维艰)

; 从 到学校更改校名(苦难辉煌)

; ,更改校名并直属于林州市教育体育局(涅槃破茧)

;

, (世纪华章)。根据各时期的重大事件,选取有代表性的历史图片、资料、物品进行展览,展区装修风格先是凝重、低沉,随着时间的推移,装修风格逐渐明快、热烈。

中央展区:展厅中间位置设置一个椭圆形的区域,在椭 圆形区域内部利用凹槽、相框等形式,展示我校在教学、科

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椭圆形

区域外部设置展板,分别展示 16 个学院和国家、教育部重 点实验室的简介和特色。两侧的围墙做成叶子的形状, “绿叶”在空间建筑上消化了柱体带来展示的弊端,同时又营造 了园林景观,即打造东林主题又使展厅寄予了绿色休闲区。

两侧的“绿叶”围墙共四块,分别展示学校春夏秋冬四季学校标志性图片。

自由展区:最后一个区域为自由展区,可将主题展区不

导题词、杰出校友、知名学者、历任领导等)

。辅以签字留念及电子签名等区域设计,方便领导题词和观者留言。

五、建设校史馆的实施步骤:

参观校史馆心得范文第5篇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来到华中农业大学校史馆参观. 进入校史馆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这副对联,上联是“凡民俊秀皆入学”,下联是“天下大利必归农”,这是清政府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参加湖北省高等农业学堂的开学典礼上亲笔题写的,上联表达了他对教育的一种厚望,下联表达了他对振兴农业的一种期待。这副对联体现出他的一个重要思想,那就是“农业振兴,要靠教育,要靠人才”。今天我们仍然为此而不懈努力。

这个校史馆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分为两部分,西面是第一部分“百年薪火”,展示的是我们学校从创办到1985年之前的历史;东面是第二部分“世纪华章”,展示的是1985年至今,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

大厅正面的八个大家“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是我们学校的校训,它一直是我校办学传统和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巨大沙盘是我们学校的整体规划模型, 占地24平方米。 校园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占地面积近5平方公里,校园东部和北部是壮阔的南湖,校园南岸是野芷湖,北面这座山叫狮子山,三面环湖,背靠青山,是理想的教学科研园地。校园建筑总面积近95万平方米,按功能布局划分为五大区域。位于校园中部的是基础教学区。东部是大学生公寓区。南部是大学科技园区。西南部是教工住宅区及配套服务区。位于校园北部的是山体保护区。主楼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我们现在所在的校史陈列馆在这里。

现在,让我们从第一部分“百年薪火”开始。

这是我校的历史沿革表,漫漫百年历史有着清晰地发展脉络。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上书光绪皇帝,请求设立湖北省农务学堂,并得到了光绪帝的批准。湖北省农务学堂开创了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先河,也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壮丽起点。这就是那份奏折的抄件。当时有许多著名学者来校任教,其中包括罗振玉先生,他曾任湖北省农务学堂的监督(校长)。而另一位大家熟知的《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先生曾任学堂译授(翻译)。学堂还聘请了十几位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农学专家。学堂十分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这是当时学生在外籍教师指导下进行气象观测和蚕桑测验的实习报告。下排陈列的是反映我们学校重大历史变革的官方文件。

(农牧渔业部关于华中农学院改名为华中农业大学的批复)

(这三个单体模型:一个是抱冰堂,它是湖北省农务学堂的主体建筑模型;一个是湖北省立农院宝积庵校址校门和主体建筑模型;还有一个是狮子山校址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校门模型。)

1903年,张之洞按照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对湖北省农务学堂进行改制,并更名为湖北省高等农业学堂。校址在武昌城北宝积庵。这是建设宝积庵校舍时所用的古砖(江夏县知县 邱芝芬承建 窑户李东恒) 。在学堂的开学典礼上,张之洞勉励师生要“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办好学堂”。

由于历史原因,学校几经变迁,六易校名。在接下来的讲解中,我会为大家一一介绍到。 1938年夏,抗日战火逼近武汉,学校被迫迁至湖北恩施五峰山,这是学校水陆两路西迁图。这些图片反映出当时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情况。

因五峰山附近不适宜种植农作物,师生实习不便,学校从五峰迁往金子坝。 这是抗战时期缴获的日本兽医解剖器械。

1940年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农学院。这是当时的院歌,歌词中“勤读力耕肩重任,立己达人图自强”不断激励着一代代华农学子。 因此成为现在华中农业大学的校歌,我校的校训“勤读力耕,立己达人”就出自于此。

湖北省立农学院院歌词作者是时任学院国文教授朱再庵,喻宜萱作曲。喻宜萱生于1909年,是我国著名声乐家、音乐教育家,《康定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首唱者,她是当时公认的四大女高音之一,是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的首任系主任,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抗战时任湖北省立农学院音乐指导。 1948年 在湖北省立农学院广场公开演唱《康定情歌》,万人争睹,轰动武汉三镇。 这是她2006年元旦赠送我校的近照和签字。这是当年省立农学院校友会为筹集学术研究基金而举行的喻宜萱音乐会入场券。老人于2008年年初离开了人世。

(1945年,抗占胜利。湖北省立农学院迁回武昌宝积庵。 1949年5月6日,武汉解放。 1950年,更名为湖北省农学院。

管泽良、徐觉非先后任湖北省立农学院院长;更名湖北省农学院后,童世光任院长。 ) 现在向大家介绍的是我校另一支重要历史源流——武汉大学农学院。她筹建于1933年。这面墙展示的是当时的一些社会名流和知名学者的题词。其中有孙科 (孙中山的独子) 、 孔祥熙 (与蒋介石、 宋子文、 陈果夫兄弟合称“四大家族”。 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和陈诚(时任湖北省国民政府主席)等。

这俩边的展板上展示的是当时学校文体活动的情况。这盏煤油灯是在狮子山建校工地上使用的。

这是用狮子山工地上挖出的日本炮弹制成的台灯。 这是用 20世纪50年代教职工冬天办公用的火盆。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湖北省农学院和武汉大学 农学院整体合并, 以武昌宝积庵为校址, 共同组建华中农学院。 这是中南地区并 入华中农学院的院校和系科一览表。这是当时的一组教学、生产和生活的图片。 1954年,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袭击武汉,宝积庵校舍被淹。

经中央高教部和湖北省政府批准,最终定址于武昌南湖狮子山。

这是建校之初的狮子山,杂草丛生,一片荒芜,远离城区,交通不便。师生员工住在简易工棚中,克服重重困难,开展建校活动,在荒山栽种树苗,在泥泞中铺出道路,在乱石间修建校舍。 仅仅一年多时间,一座崭新的大学在荒山野地间拔地而起。

这是狮子山建校工地和建校劳动情况。 这是从宝积庵迁往狮子山的场景。 这是学校第

一、

二、三次党代会照片。

这张照片是学校的校门,拍摄1960年,徐特立为学校题写校名“华中农学院”。 著名书法家沈肇年为学校撰写的《华中农学院成就颂》。 华中农学院校报和学报也在此创刊。 1954年的教职工荣获的抗洪奖状。 陈文新给毛泽东写的信。

“中国保尔”吴运铎为华中农学院题词。

这是 1963届学生毕业文;这1964年录取通知书。这些是当时的教学科研设备。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冲击,曾一度停课。在长达十年浩劫中,广大师生忍辱负重,顶住重重压力,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在各方面做出了成绩。

我校的易伯鲁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淡水鱼类生态学家,当时他参加了武昌鱼的鉴定与命名。 下排陈列的是当时老师自己绘制的教学课件,当时的教学条件比较简陋,但可以看出课件制作的相当精美。右边是当时一位学生的论文,分为中英文两版,可以看到字迹相当工整,而且整个论文中没有一处涂改。

(这是文革期间我校重要科技成果,1978年全国和全省科学大会上获得奖励。 )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学校事业迅速恢复和发展:1977年,学校恢复全国统一高考招生;1979年被教育部、农业部列为首批全国重点院校;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培养出新中国第一位农学博士孟金陵,第一位果树学博士邓秀新。 学校的发展历来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 这面墙上展示的就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学校的题词, 这些领导人有国家主席李先念, 国家主席董必武,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等。 (李先念主席和董必武主席的题词是原作。江主席的题词是复制品,真迹在学校档案馆保存) 。

这些照片反映的是中央及省部级领导接见我校教师以及来学校视察的情况。 (陈耀邦部长来视察的照片。 胡锦涛主席听张启发院士关于发展生物产业的报告。 国务委员刘延东来校视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等。 ) 1985年, 华中农学院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 从此掀开了这所百年老校新的篇章。下面我们进入第二部分“世纪华章” 。

这一部分向大家展示的是我校1985年之后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

2000年, 学校由农业部直属划转教育部直属;;2005年学校整体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行列。 2008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悠悠百年史卷展开了一幅令人瞩目的华美篇章。

在这个展区展示的是我校110周年校庆的盛况。 (薪火相传,院士心手相印及原件,校友林) (一)师资队伍建设

这是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教授 255人,,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 5人,美国科学家外籍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人,“千人计划” 2人。

(背面墙)这是我校的杰出科学家、知名学者及国家级专家。 (5位院士,以及章文才,刘后利教授, “千人计划”傅振芳,阮一骏) (二)学科建设

这是我校学科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进入80年代以来,学校对学科设置和专业布局进行重大调整,形成了以农科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多学科相结合,学科优势明显,新兴与传统学科交融的发展格局。

我校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 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36个。

根据美国数据库 2010年数据,我校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2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前1%,数量在全国高校并列第 28位。

这张图展示了我校生物学科的发展历程。

(是 20年前学校为了支持张启发等海外归国的年轻教师开展科研而调集的全校最好的仪器)在大家右后方的这台仪器就是我校生物技术中心1987年刚组建时所使用的主要仪器,可以看出当时的实验条件是非常简陋的,但到2004年,该学科整体水平已跻身全国前列。名列全国高校第四位。

(三)科学研究

进入 80年代以来,学校把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相结合,围绕国 家目标,瞄准学科前沿,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提升传统农科,取得累累硕果,创 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六个一”的标志性成果(一枝花、一株稻、一头猪、一支苗、一棵树、一粒豆) :杂交油菜、绿色水稻、优质种猪、动物疫苗、优质柑橘、试管种薯。我校被评为实施“ 863”计划先进集体,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这张图表向大家展示的是1986年至 2005年,我校通过省部级鉴定的112个新品种。 我们看这里有几项代表性品种:这是转基因西红柿,是我国第一个商品化的转基因品种。这是生物柴油,是从油菜里提取的环保型燃料;这是BT农药,无毒环保。这是享有盛名的“华农甜玉米”系列品种;这是我校专家研发的转基因棉花标本。 (安全等级证书) 湖北省优质白猪,又称瘦肉猪,瘦肉含量非常高。 (四)教学改革

学校从80年代起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到90年代取得了丰硕的教改成果。这是刘后利教授主持的教改项目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这是傅廷栋院士主持的教改项目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这是李守经教授主持的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课程改革,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出版白皮书向全国推广;学校大力建设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 11门,湖北省精 品课程 18门,这是部分精品课程网络课件截屏;(立项建设了实验教学中心 24个, 其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成为湖北省高校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名师带头搞教改,院士教授上讲台” ,这是傅廷栋和张启发两位院士为本科生讲课的情景。 校友区:

陈耀邦 -前国家农业部部长 甘霖—湖南省副省长

陈萌山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农业部办公厅主任 王生铁,钱运录等 (五)人才培养

这就是“被誉为中国最著名的乡党委书记”李昌平,他是我校82届毕业生, 他曾致信朱镕基总理反映“三农”问题——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我校一直秉承着百年的办学传统,鼓励大学生深入农村,积极开展社会实践,迄今为止,我校已经连续18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这是经管土管学院 1999级经济学专业学生徐本禹,他志愿到贵州山区义务支教,当选 CCTV “感动中国” 2004年度人物。

这是动科动医学院 2000级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赵福兵,他志愿服务鄂西山区,昏倒在讲台上再也没有醒来,被追授“湖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中宣部把这两位作为突出典型在全国进行宣传。

这一位是我校园林院 09级学生张瑜,他为救同伴不幸献出自己的生命,入选中国好人榜。 (六)重大典型

这块展板上是师生两代人,这是被誉为“中国柑桔之父”的章文才教授,他是我国果树学奠基人之一,,是首届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这是他的学生邓秀新,他在柑桔育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选育的一批优良品种在主产区得到广泛应用,覆盖面积达80%以上。

这是刘后利教授,他是我国“双低”油菜育种的开创者,他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傅廷栋院士和张启发院士就是他的学生。 傅廷栋院士发现的油菜波里马细 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并被广泛应用,到 1994年在国外育成、注册的12个油菜新品种中,有9个是利用“波里马”不育材料育成的。

这是傅廷栋院士教授1991年被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授予国际油菜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奖—— GCIRG “杰出科学家奖章” 。他是该奖成立近 20年来国际上获奖6人中唯一的亚洲油菜科学家。

(七)国际合作与交流

这是自 20多年来我校主办或承办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情况。大家可以看到,随着我校科研实力的快速提高和国际影响的不断增强,我校主办或承办的国际学术会议的层次也越来越高。 我校代表中国成功申办了第十二届油菜大会、 第十一届国际柑橘大会。这是美国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艾伯茨来校访问的图片。

两边玻璃柜里展示的都是国外友人赠送我校的礼品。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和我校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我校正以更开放的襟怀走向世界,增进国际合作。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校史馆的基本情况就向大家介绍这里,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校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到建校120周年,把学校建设成为整体水平国内一流,优势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到 2048年(建校150周年) , 把我校建设成为整体水平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开放性、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参观校史馆心得范文第6篇

红方块凭借多年的展览展示服务经验,在校史馆设计领域,以国际化的视野,超前的理念,对全国各大城市的校史馆进行分析整合,红方块设计师精心分析校史文化、校史展厅、校史博物馆独有的特色,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充分做好校史展厅展馆、校史博物馆的设计策划工作,从而为客户提供极大便利,在业界得到了空前的反响和认可。

大型校史馆设计策划项目: 校史馆、校史博物馆、校史馆荣誉室、校史陈列室、航空航天大学校史馆、高校校史馆、校园文化展厅、专科院校校史馆、大学校史馆、中学校史馆等。

上一篇:百分百责任心得范文下一篇:传染病监测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