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范文

2024-02-18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范文第1篇

杜甫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是很少有诗人可以与之相比较的;杜甫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纯熟,精湛的程度。在我国浩浩荡荡的文学长河之中,也是很少有诗人所能够企及的。杜甫是‚站在唐代文学辉煌颠峰‛的不朽的诗人,杜甫的诗歌广泛地,深刻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矛盾,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性就是‚沉郁顿挫‛。因此,对于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的进一步研究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排律 气势 诗史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历来就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杜甫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是很少有诗人可以与之相比较的;杜甫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纯熟,精湛的程度。在我国浩浩荡荡的文学长河之中,也是很少有诗人所能够企及的。杜甫是‚站在唐代文学辉煌颠峰‛(1)的不朽的诗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内容涉及的更是繁多,历来的评论者公认的就是‚杜甫的诗歌广泛地,深刻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矛盾‛(2)的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性就是,大家一致认为的‚沉郁顿挫‛(3)。然而,这篇论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更为全面,更为详尽地对杜甫的诗歌创作艺术特色进行了补充,这里主要论述的是杜甫诗歌的类型,创作态度,诗歌的体式,诗歌的语言技巧等等方面的一些见解。

杜甫的诗歌一向享有‚诗史‛的称誉。例如宋代的胡宗愈就曾经说过:‚先生以诗鸣于唐,凡出处去就,动息劳逸,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如贤恶恶,一见于诗,读之可以知其世,学士大夫谓之诗史。‛(4)可以说,杜甫是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通过自己的经历和实际的感受,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不仅应该看作是他个人一生的传记,而且,也是八世纪中叶唐朝的可靠的历史。

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最辉煌的成就,主要就在于它忠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阶级对立这样一个基本的历史真实。他前后不止一次的把地主阶级的穷奢极欲和农民的饥寒困苦做了对比,例如他的《京自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这样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驱竖子摘苍耳》中的‚富家酒肉臭,战地骸骨白。‛;《岁宴行》中的‚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抒柚茅茨空。‛等等,这些诗句都典型的概括了贫富悬殊的两种阶级生活,更可贵的是杜甫还不自觉地接触到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问题,他揭露说到:‚彤庭所分帛,本身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5),‚子实不得吃,货币送王畿。尽添军旅用,迫此公家威。‛(6),这种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阶级剥削,在杜甫的笔下反映的多么明确呀,经过长期的观察,分析,到他的晚年,杜甫对于封建社会中的两个对立阶级之间的关系,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无贵贱不卑,无富贫亦足‛(7),指出贫贱者所以悲哀,困苦,正是由于有贵者,富者的存在。这些应当说是杜甫诗歌中现实主义的精髓。

杜甫在他的诗歌里忠实的反映了广大人民被残酷压榨,暴虐奴役的痛苦和他们对这种处境的极度的不满。他总是把人民的遭遇和心理活动放在那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来写,而且,用艺术形象和诗歌的语言描写,所以,能够充分地显现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战乱的时代特征。这些有的是正史所没有记载的,因而,弥补了史书的不足。

杜甫的一组伟大的杰作‚三吏‛‚三别‛,不仅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唐朝社会和广大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也反映了唐王朝官吏的残暴和人民在不合理的兵役制度之下的痛苦遭遇。例如他的《新安吏》:‚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仃。‛杜甫的诗歌中着重写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妇女所受到的剥削和压迫。例如杜甫的《虎牙行》中写到妇女的悲惨遭遇是‚八荒十年防盗贼,征戍诛求寡妻哭。‛《白帝》中写到‚哀哀寡妻诛求尽,恸哭秋何处村。‛《遣遇》中的‚石间采蕨女,于市输官曹。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杜甫的诗歌还揭露了唐王朝统治阶级政治上的腐朽,生活上的奢侈和道德上的败坏,谴责了他们祸国殃民的种种罪恶。这些统治者‚掌握有权柄,衣马自轻肥。‛(8)‚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贫交行》),在他的《洗兵行》一诗中这样写到:‚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杜甫在诗歌创作中还比较侧重于揭露,谴责上层统治集团的奢侈荒淫,例如他在《乐游园歌》这首诗中写的‚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等句,在他的《壮游》中写到:‚国马皆粟豆,官鸡输稻梁。‛还有《斗鸡》《丽人行》等诗篇。杜甫的诗歌《前出塞》,《后出塞》,《后出塞》等,通过具体的事实揭露了天宝年间统治集团不断发动扩边战争,致使士兵长期远戍并且大量的死亡,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然而,杜甫的诗歌不只是指斥了将帅们以杀人略地去邀功请赏:‚古人重边功,今人重高熏。‛(9)还直接地批评了玄宗的穷兵赎武:‚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棘‛。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不只是真实的反映了现实生活,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的深切的关怀和同情,并愤怒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种种罪恶,他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用这种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批判了统治集团,并传达出广大人民的愿望。这些都反映在了杜甫的诗歌当中,例如他的《行次昭陵》,《忆昔》,《前出塞》,《伤春五首》,《送陵州路使君之任》,《有感五首》等中。在他的《往在》一诗中更具体地写道:‚主将晓逆顺,元元归始终。一朝自罪己,万里车书通。锋镝供锄犁,征戍听所从。庸官各复业,土著还力农。君臣节俭足,朝野欢呼同。中兴是国初,继体如太宗。端拱纳谏诤,和风日冲融。‛‚这些标志着杜甫的诗歌创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辉煌的时期(10),‛‚也奠定了杜甫诗歌客观写实的创作方向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1)‛。

杜甫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诗人。就比较而言,李白的诗歌天然涌发,大气滂沱,飘逸浪漫而且又不可让人模仿;但是杜甫的诗歌就不一样,杜甫的诗歌则是经过千锤百炼,呕心沥血,苦心经营,可以作为后人的典范。就这一点来说,杜甫的诗歌对后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至少是比及李白来说,‚杜甫,上接古人,继承了风雅言志的传统,吸收了沈全期,宋之问写律诗的经验。‛有人又说杜甫的诗歌‚尽得古今之体式,而兼文人所独专‛,‚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古今诗人之中,没有一个人能和杜甫相比‛(12),可见,杜甫的诗歌上的艺术成就是绝非一般的。

杜甫的诗歌类型众多,风格也富于变化。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杜甫的诗歌应用范围很广泛。他不仅用诗歌来叙事抒情,还用来描写人物传记和自传,书信,游记,政论,诗文评论等等,几乎是无所不能。不过,这也给杜甫的诗歌带来部分上的偏重于理性化的问题。

另一个方面是:杜甫对前代诗歌的继承是比较宽容的,杜甫主张‚转以为多师‛而不轻易否定。比如对南朝的诗歌,杜甫虽然有所批评,但是,他却不曾像李白那样大言‚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他对庾信,何逊,阴铿等众多六朝作家,都能够诚心地肯定和汲取其长处,从而,也丰富了杜甫自身的创作。这一点元稹在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就曾经强调的指出过。

杜甫善于运用多种诗歌体式。他的五,六言律诗和五,七言古体诗,在唐朝都是一流的。杜甫的七言绝句虽然不如李白,王昌龄等那样杰出,但是他的诗歌也有自成一家的特点。只有五绝,数量很少,稍微逊色。在杜甫的诗歌中,有几种类型特别具有独创性,这些也就能够足以代表他对中国诗史的伟大贡献,我们分别加以介绍:

一类是用五言古体诗的形式写成的自叙性的诗篇,《京自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作。这一类诗歌大都篇幅较长,往往是融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这样,能够表达比较复杂的内容,例如他的《北征》这首诗歌长达七百字,叙述自己从凤翔至慵州探家的一路经历和所见所思,以及沿途的景物,战乱时的创痕,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与家人重聚的情形等多方面的内容,交织在一起,情绪起伏变化,成分体现了杜甫当时复杂的心情。这类诗歌是从辞赋体变化而来的,带有明显的散文成分。宋代诗歌有‚以文为诗‛的倾向,显然,受到杜甫这一类诗歌作品的饿深重的影响,但是在督抚诗中,由于感情的浓郁厚重,仍然有足够的力量支撑如此长篇,而不致失去诗歌的特性。

一类是以《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为代表的既有七言古体,又有五言古体的叙事诗。这一类诗歌实际是古代乐府民歌的流变,但是,杜甫的诗歌打破惯例,不用乐府古体而‚即事名篇‛(根据所叙事实命名),这样就更能反映事实,更富于生活气息。这一大创造,直接引导了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从叙事诗的艺术角度来看,这些诗歌善于描绘人物的形象,尤其是运用了对话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在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的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还有一类就是杜甫的七律。杜甫在这方面的成就,对中国的诗歌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杜甫以前的七律诗歌的创作多用于宫廷的应制唱和,这类诗歌的内容很贫乏,,其语言也平缓无力,而在这以外,他的佳作还是不少的,到了杜甫,这个局面就从此被扭转了。杜甫的诗歌真是气象万千,不但伟大,而且十分的崇高。

杜甫的诗歌有苍苍茫茫的气势,真的有些像大地上的山水。平常的人读后就可以看出他伟大的力量,而不可以看到杜甫伟大的高尚的情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一首绝句,真的可以看出来杜甫的高尚和伟大,第一句清洁,有清洁可以看出高尚,后两句代表心扉,在心扉关闭的时候,什么也不容纳,或者不发现高尚的情趣,伟大的力量。‚窗含‛‚门泊‛则是杜甫心扉的敞开。虽然窗子很小,但是包含着西岭的千秋雪,船泊门前,常人看到门前的船,只不过是很蠢然没有灵性的事物,但是作者看来就绝非如此呀,在他眼里,船是具有灵性的东西,船中的人就是船的主脑,由西蜀到东吴,由东吴到西蜀。‚窗含‛是高尚的情趣,‚门泊‛一句是伟大的力量。后人都认为这一首诗歌是写实的,实际上是一种象征的手法,是杜甫人格的真实写照。

杜甫的诗歌中蕴涵着一种巨大的力量,但是,这种力量不是一时的蛮力横劲。有的蛮横是一种病,杜甫的诗歌的力量并不是散漫的,盲目的,浪费的。‚其力如水拍岸,乃生之力,生之色彩。曰生之‘色彩’而不曰形状者,色彩虽是外表,而此外表乃内外交融而透出的,色彩是活色,就如花之红,柳之绿,是内在生命的放射,不是从外涂上的。‛(13)杜甫的诗歌有《戏为六绝句》(其一)(其四)虽曰‚戏为‛,也是严肃的,所写的诗歌的见解,可以看出其创作的途径,批评的态度,‚玩意儿‛是做出来的,力气却是真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杜甫的生之力,生之色彩。

读杜甫的诗歌第一要注意他的感觉。例如他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14)观‚嫩蕊‛句,其感觉真的纤细,用‚商量‛两个字真有意思,可以看出杜甫诗歌的仔细大方:这与他的人格有关,其次是杜甫的情绪,感情。自‚王杨卢骆‛二首可以看出杜甫的感觉是敏锐,纤细,情绪是热烈真诚的。此外,另一点是金圣叹批《水浒》说鲁智深的‚郁勃‛--有郁积之势而用力勃发,所以虽然勃发而有蕴郁之力。别人情绪或者热烈,真诚,而不能郁勃。且杜甫的诗歌有理想,此自‚两个黄鹂‛这一首诗可以看出。

杜甫的七绝避熟就生,就像韩愈作文所说的‚惟陈言之务去‛(15)韩愈的陈言务去只限于修辞,至其取才,思想并没有特殊。取材不见得好,思想也不见得高,杜甫不但修辞避熟就生,其取材也很出奇。例如七绝《觅果栽》:‚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黄梅。石笋街中却扫去,果园坊里为求来‛。有《觅松树栽》和《乞大邑瓷碗》,别的人写这一类的诗毕定很高雅,而雅得俗,但是杜甫写的不雅,却不俗,粗中有细。

别人写声音是纤细的,而杜甫写的却是宏大的,例如《三绝句》的第一首:‚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稀?‛此盖与杜甫的天性有关。 杜甫的幻想,感觉是壮美的,不是优美的。在温室里开的花是‚唐花‛,但是,杜甫的诗歌不是花的美丽,而是松柏的美丽,禁得起风霜雨露,苦寒炎热。他睁开起眼睛,要写的事物的真相,不象义山的偏之于梦的朦胧美。例如他的《乞大邑瓷碗》:‚大邑瓷碗轻且坚,扣如衰玉锦城传。君家白瓷胜霜玉,急送茅斋也可怜。‛

杜甫的诗歌思想上有此,但是不以此为胜,而是以新鲜取胜的。其好处在气象。杜甫的气象是非常雄伟的。例如《夔州歌五首》其九:‚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天凉。‛它的平仄就是: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多用‚三平落脚‛。又如杜甫的诗歌:‚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16)平仄不合,第二句就是‚三平落脚‛。‚三平落脚‛要落得稳,这在七古好用。但是,杜甫的七古用‚三平落脚‛句很多,作七绝也是如此,其《曲江三章五句》之三:‚自断次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势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庐,看射猛虎终残年。‛

杜甫的诗歌吸取了乐府歌辞的表现手法,但是没有沿用古题,不拘泥于古调,而是根据现实的题材,另立新题,自由地抒写,创作了许多反映了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的优秀诗篇。‚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15)

道出了杜甫的诗歌这方面的开创意义。‚五古前人多以质厚清远胜,少陵出,每多大篇,遂为诗道中另辟一门径,无一语蹈袭汉魏,正深得其理。‛(18)例如《兵车行》,《丽人行》,《佳人》,《前出塞》和《后出塞》等,都是这一类的名篇。

其次,描写方法上,他采取了朴实的叙述,精细的雕琢的手法,但是又有所创新,吸收了乐府歌辞的意境,并使之提到一个新的地位。例如杜甫的《丽人行》《佳人》等中,有着朴实的叙述,有对话,惟妙惟肖,入情入理,完全是乐府歌辞的意境。但是对人物的形态,心理描写的十分的细致,却远远地高出了乐府歌辞。

再次,寓抒情于叙事之中,即杜甫不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明明白白地说出来,而是容进在客观的具体的描写当中,然后通过强烈的抒情表露出来,正像是‚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该铁别把它指点出来‛(18)这是杜甫叙事诗中最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例如《哀江头》《兵车行》和‚三吏‛‚三别‛等诗歌,作者都是以故事中主人翁的身份出现的,因此,他的叙事和抒情结合得更为紧密。在叙述中就包孕着炽烈的感情,姓名的态度,使全诗凝成了滚动着热情的完整形象,增强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这是杜甫的创造,也是以后他所写新乐府的诗人所不能与之相比的。

第四,杜甫不但吸取了乐府歌辞的表现手法,还汲取了许多古代和当代优秀诗人的艺术成就。他曾追慕宋玉的文采,低徊于其‚江山故宅‛(《咏怀古迹》),赞誉庾信的‚凌云健笔‛(《戏为六绝句》)和‚清新‛的风格。他称誉孟浩然的诗歌‚清诗句句尽堪传‛和王维的诗歌‚最传看句寰区满‛(《解闷十二首》)他颂扬王勃,杨炯,卢照龄和骆宾王的诗歌为‚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对李白的诗歌,他更是倾心:‚多也诗无敌,飘然思无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他对以前的诗人在遣词造句上的工夫的称赞,同时也就是他在表现手法上对前人的学习和继承。他曾经说:‚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戏为六绝句》),把股金铸造青词丽句的诗人引为同调。

第五,语言的凝练表现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即以少量字句容纳丰富的内容,用语准确,简而精,少而凝。例如他的‚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人心。‛一联概括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一生,而‚一去紫台连溯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两句之内言及王昭君的生前死后。字字精金碎玉,话语沉郁苍凉。

第六,独特的音律之美。杜甫说:‚遣词必中律‛,‚觅句新知律‛,‚晚节渐于诗律细‛。杜甫的诗歌创作,要求作到‚毫发无遗憾‛

可见,杜甫对诗律的重视。杜甫的诗律的驾驭熟练,对他的思想不但不祈祷束缚作用,反而助于他的文思的表达,并且有激荡人心的作用。另外,杜甫还创作了一些坳体的律诗。这种坳体诗的音节更加铿锵有力,适合于激烈的情感的表达。杜甫创作了大量动人心弦的五律,七律,以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历和艺术修养的排律,后来的诗人步武杜甫,很多有堆砌等形式主义的倾向,杜甫的诗歌却能够使工整的形式不伤害生动丰富的内容,这是文学史上其他诗人不能比及的。

杜甫对我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尤其‚诗至沈,宋,五,七言近体律诗的形式已经完成;到王,锰,李,杜盛唐诸公,形式上的完善了五,七言的格律,拓展了诗歌的内容,创造了中国诗史爱护的辉煌!‛(20)

杜甫是真正的艺术巨匠,他在现实主义诗歌上的思想,艺术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和李白是唐代诗歌发展的高峰,都是盛唐文化之花所结出的硕果。对他们的评价,用韩愈的最为恰当,就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注释:

(3) 杜甫 《进雕赋表》

(4) 宋 胡宗愈 《成都新刻草堂先生诗碑文》

(5)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6) 《杜诗详注》卷四 《甘林》

(7) 《杜诗详注》卷四 《写怀》

(8) 杜甫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

(9) 《杜诗详注》卷九《后出塞》

(10) 蒲起龙 《读杜心解》

(11) 杜甫 《古风》之一

(14)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15) 《樊绍述墓志铭》

(16) 杜甫《三绝句》之一

(17) 《乐府古体序》 (18) 《杜诗镜铨》 卷三 第112页

(19) 恩格斯 《致敏娜 考茨基》

参考文献:

(1)《唐宋散文》 张清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

(2)《杜甫选集》 聂石憔 邓魁英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11月一版

(11)《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周建忠 郭新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第一版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范文第2篇

一、李白诗歌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

李白诗歌除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以大鹏自喻可已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的大鹏,而是要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足见其气势不凡,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出傲世独立的气概和人格力量。他在《行路难》中说:“行路难,行路难”说明作者面对眼前的现实的时候,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岐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使作者感到自已前途一片茫然。但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由于他有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最终使他再次摆脱了岐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将会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此诗句在气势上波澜起伏,跳跃纵横,既显示了诗人对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苦闷、愤郁和不平,又突出表现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使李白诗抒情方式有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这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如《宣州谢眺楼饯别》: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流水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追求功名是李白一生的理想。在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中,腐败王朝的江河日下,李白被权贵排挤出朝来。诗人感到徒有回天之志,却毫无用武之地。只好在诗中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郁愤情怀。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开始便把浓烈的情怀抒写出来。接着便是抑制不住的感情浪潮的喷发:“君不能狸膏全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满腔忿慨喷薄而出,滚滚滔滔。抒发了对当时社会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强烈愤慨。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李白应永王李璘的招聘加入永王幕府。本想以平叛立军功,却不料永王被肃宗认定为叛乱。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以“附逆”被判流放夜郎。在《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苗》诗中写道“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首诗表明他对国家的眷恋,对这次遭流放的绝望。返回长安,报效国家的机会再也没有了,他像一个在沙漠中无望地跋涉的人。对生活还充满向往却自知无望,忧伤和悲苦充溢于他的胸怀中。此时所有心中的委屈和复杂的感慨,只好借助于这首诗抒发出来。又如:“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开宗明义表达了自己阔大的胸襟,也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一吐心中的郁闷之气,不仅表现出他对权贵们的极端蔑视与抗争,更在于与黑暗朝政的彻底决绝。

二、李白诗歌的想象特色与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

李白诗歌的想象非常丰富瑰丽、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首诗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还有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所居的群玉山、瑶台。通过丰富的想象,以天边绚丽云彩的飘逸和鲜花吐艳的娇美,赞美杨贵妃的天姿出色。“青泥何盘盘,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瑞瀑流争喧豗,石水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诗人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李白诗中想象更为非凡的还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湖月照我影,送我到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干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螟。熊咆龙吟殷宕泉,粟深林兮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些诗句通过奇橘瑰丽的想象,生动地描绘出一个令人神往梦境仙界。这些想象之辞,奇幻之笔,或神奇,或瑰丽,或诞幻,或壮美,无不都是天马行空,奇幻交织。又如:“西岳峥嵘可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西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庐山谣寄卢侍御虚丹》)“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夜泊牛渚怀古》)。“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李白诗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常随情思的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三、李白诗意象的壮美和优美

李白诗的壮美意象

李白诗的壮美意象与作诗的宏大气魄和想象力非常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有许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他对体积庞大的壮观事物颇为倾心,他喜欢吟咏的对象常是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方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美的诗歌意象如《关山月》中的“明月出天山,苍海云海间。长风儿万里,吹度玉门关”。“明月出天山,苍海云海问”。以凌空欲飞之笔,生动展现了一轮明月在云海苍茫、气势磅

的天山云雾间冉冉升起的壮观景象。举目去,那浩浩长风从遥远天山吹来,以不可抵挡之势横跃万里山川,一直吹到玉门关内。由天山明月、苍海云海、万里长风所构成的境界是何其雄奇和阔大。又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西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这首诗着重写出浩浩荡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有巨大的约束力和反作用。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了无数的回旋,形成了波涛汹涌的奇观丽景,境界何其开阔。“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御虚舟》)。诗人豪情满怀,笔墨酣畅,将长江景色写得境界高远,气象万千,何等雄伟,何待壮美!这些雄伟壮美的意象的组合,给人以一种崇高感。“山道平野尽,汇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意象亦极为阔大壮观。还有《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写一座顶天立地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远远看云,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三川之间,瀑布从高空直落,势不可挡。李白笔下的这些山水景物,构成了雄伟壮丽的意象。

李白诗的优美意象

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如“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风,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夜泊牛渚怀古》)这些诗句写的是牛渚夜景。牛渚夜景是碧海青天,万里无云,廖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江。这些都在夜色中溶为一体,在我们面前展现是一幅空阔渺远,多么优美的境界!还有《庐山谣寄卢御虚舟》中的“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这些诗句写九叠云屏的彩如锦绣般四布,彩云的影子倒映在明净的湖里泛出波鳞鳞红光。九叠云屏有三叠泉水势三折而下,好像银河挂在石梁上。翠绿的倒影、绯红彩霞映衬着一轮红日。这些由屏风、云、明湖、银河、香炉、瀑布、翠影、红霞、朝日等景物已构成一幅非常清新明丽的意象如《赠孟浩然》中的“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些诗句中松云、明月、迷花、高山、清芬等景物也构成一幅优美的意境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肖溪行》)。“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入宿置酒》)。“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十三)。“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这些由清溪、明月、白鹭、绿竹、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

李白对白色的透明体,有一种本能的喜欢。“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待御虚舟》)“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送友人》)。“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白波、白鹿、白水、白鹭洲、白帝等这些都是白色的透明体。因此在他的诗中用得电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如“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宴梅道士山房》)。“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军行》)。“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送友人》)。“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入宿置酒》)。“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秦中感秋寄远上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三首》其一)。“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春思》)。“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浪至此回”(《望天门山》)。“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秋浦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李白也甚喜欢金、青、黄、绿、紫等色彩的事物。但在李白诗歌里,最感亲切的东西就是月亮了。月的形象在他的诗歌民反复出现。其《月下独酌》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俳徊,我舞影零乱。”“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长相思二首》其一)。“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宿王松山下荀媪家》)。李白诗歌中出现有明月的诗句又何止这些。李白天性开朗,喜欢的是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

四、李白诗歌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范文第3篇

一、李白诗歌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

李白诗歌除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以大鹏自喻可已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的大鹏,而是要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足见其气势不凡,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出傲世独立的气概和人格力量。他在《行路难》中说:“行路难,行路难”说明作者面对眼前的现实的时候,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岐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使作者感到自已前途一片茫然。但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由于他有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最终使他再次摆脱了岐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将会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此诗句在气势上波澜起伏,跳跃纵横,既显示了诗人对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苦闷、愤郁和不平,又突出表现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使李白诗抒情方式有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这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如《宣州谢眺楼饯别》: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流水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追求功名是李白一生的理想。在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中,腐败王朝的江河日下,李白被权贵排挤出朝来。诗人感到徒有回天之志,却毫无用武之地。只好在诗中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郁愤情怀。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开始便把浓烈的情怀抒写出来。接着便是抑制不住的感情浪潮的喷发:“君不能狸膏全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满腔忿慨喷薄而出,滚滚滔滔。抒发了对当时社会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强烈愤慨。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李白应永王李璘的招聘加入永王幕府。本想以平叛立军功,却不料永王被肃宗认定为叛乱。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以“附逆”被判流放夜郎。在《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苗》诗中写道“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首诗表明他对国家的眷恋,对这次遭流放的绝望。返回长安,报效国家的机会再也没有了,他像一个在沙漠中无望地跋涉的人。对生活还充满向往却自知无望,忧伤和悲苦充溢于他的胸怀中。此时所有心中的委屈和复杂的感慨,只好借助于这首诗抒发出来。又如:“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开宗明义表达了自己阔大的胸襟,也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一吐心中的郁闷之气,不仅表现出他对权贵们的极端蔑视与抗争,更在于与黑暗朝政的彻底决绝。

二、李白诗歌的想象特色与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

李白诗歌的想象非常丰富瑰丽、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首诗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还有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所居的群玉山、瑶台。通过丰富的想象,以天边绚丽云彩的飘逸和鲜花吐艳的娇美,赞美杨贵妃的天姿出色。“青泥何盘盘,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瑞瀑流争喧豗,石水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诗人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在李白诗中想象更为非凡的还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湖月照我影,送我到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干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螟。熊咆龙吟殷宕泉,粟深林兮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些诗句通过奇橘瑰丽的想象,生动地描绘出一个令人神往梦境仙界。这些想象之辞,奇幻之笔,或神奇,或瑰丽,或诞幻,或壮美,无不都是天马行空,奇幻交织。又如:“西岳峥嵘可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西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庐山谣寄卢侍御虚丹》)“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夜泊牛渚怀古》)。“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李白诗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常随情思的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三、李白诗意象的壮美和优美

李白诗的壮美意象

李白诗的壮美意象与作诗的宏大气魄和想象力非常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有许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他对体积庞大的壮观事物颇为倾心,他喜欢吟咏的对象常是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方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美的诗歌意象如《关山月》中的“明月出天山,苍海云海间。长风儿万里,吹度玉门关”。“明月出天山,苍海云海问”。以凌空欲飞之笔,生动展现了一轮明月在云海苍茫、气势磅

的天山云雾间冉冉升起的壮观景象。举目去,那浩浩长风从遥远天山吹来,以不可抵挡之势横跃万里山川,一直吹到玉门关内。由天山明月、苍海云海、万里长风所构成的境界是何其雄奇和阔大。又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西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这首诗着重写出浩浩荡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有巨大的约束力和反作用。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了无数的回旋,形成了波涛汹涌的奇观丽景,境界何其开阔。“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御虚舟》)。诗人豪情满怀,笔墨酣畅,将长江景色写得境界高远,气象万千,何等雄伟,何待壮美!这些雄伟壮美的意象的组合,给人以一种崇高感。“山道平野尽,汇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意象亦极为阔大壮观。还有《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写一座顶天立地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远远看云,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三川之间,瀑布从高空直落,势不可挡。李白笔下的这些山水景物,构成了雄伟壮丽的意象。

李白诗的优美意象

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如“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风,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夜泊牛渚怀古》)这些诗句写的是牛渚夜景。牛渚夜景是碧海青天,万里无云,廖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江。这些都在夜色中溶为一体,在我们面前展现是一幅空阔渺远,多么优美的境界!还有《庐山谣寄卢御虚舟》中的“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这些诗句写九叠云屏的彩如锦绣般四布,彩云的影子倒映在明净的湖里泛出波鳞鳞红光。九叠云屏有三叠泉水势三折而下,好像银河挂在石梁上。翠绿的倒影、绯红彩霞映衬着一轮红日。这些由屏风、云、明湖、银河、香炉、瀑布、翠影、红霞、朝日等景物已构成一幅非常清新明丽的意象如《赠孟浩然》中的“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些诗句中松云、明月、迷花、高山、清芬等景物也构成一幅优美的意境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肖溪行》)。“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入宿置酒》)。“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十三)。“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这些由清溪、明月、白鹭、绿竹、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

李白对白色的透明体,有一种本能的喜欢。“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待御虚舟》)“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送友人》)。“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白波、白鹿、白水、白鹭洲、白帝等这些都是白色的透明体。因此在他的诗中用得电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如“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宴梅道士山房》)。“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军行》)。“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送友人》)。“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入宿置酒》)。“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秦中感秋寄远上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三首》其一)。“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春思》)。“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浪至此回”(《望天门山》)。“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秋浦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李白也甚喜欢金、青、黄、绿、紫等色彩的事物。但在李白诗歌里,最感亲切的东西就是月亮了。月的形象在他的诗歌民反复出现。其《月下独酌》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俳徊,我舞影零乱。”“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长相思二首》其一)。“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宿王松山下荀媪家》)。李白诗歌中出现有明月的诗句又何止这些。李白天性开朗,喜欢的是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

四、李白诗歌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范文第4篇

一、赵嘏诗歌思想内容的大致分类

(一) 倾诉孤独的心情及身不由己的苦痛。在赵嘏的诗歌中, 其中较大一部分诗歌倾诉了诗人孤独的心情以及身不由己的苦痛, 并且对自身身不由己的境遇进行了哀叹。像《江楼感旧》中的: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抒发了诗人孤独的心情。该地属于诗人故地重游, 但是, 去年与今年游历的心情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表现出诗人的怅惘之感。

(二) 表达诗人落第后怀才不遇的感伤。唐代淮安诗人赵嘏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其志在殿堂, 想要通过科举的方式为国效力, 但是, 现实往往非常残酷, 在赵嘏落第后创作了大量的表达怀才不遇感伤的诗歌, 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另外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深深伤感。例如, 在其诗歌《落第寄沈询》中提到:“穿杨力尽独无功, 华发相期一夜中。”在该首诗歌中, 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肯定以及对怀才不遇的感伤。但是, 赵嘏没有意识到当时的晚唐已经处于衰退阶段, 对于人才的重视不高, 学而优则仕在晚唐已经成为一纸空文。

(三) 倾诉作者羁旅思归之情。在赵嘏的诗歌创作中, 还有很大一部分诗歌倾诉了作者的羁旅思归的心情。例如, 在《长安晚秋》中提到:鲈鱼正美不归去, 空戴南冠学楚囚。该诗歌表面上是说家乡的鲈鱼风味正美却无法回去享用, 实际上是表达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二、赵嘏诗歌艺术特色分析

(一) 以绝句为主的创作手法是赵嘏诗歌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从赵嘏创作的所有诗歌情况来看, 其主要以绝句为主。通过不完全统计, 赵嘏诗歌中有90%为绝句, 可见, 赵嘏比较喜欢用绝句这种创作手法进行诗歌的创作。在晚唐时期, 晚唐的绝句注重的是巧思, 注重的意境, 由于赵嘏才华横溢, 在进行绝句创作的过程中, 能够通过合理意境的表达, 实现良好的创作效果。

(二) 情随景生、寓情于景。在赵嘏诗歌创作过程中, 还善于运用“情随景生、寓情于景”的艺术表达手法。所谓的情随景生主要就是指, 赵嘏在诗歌中, 利用周围环境的变化表达自身的情感。例如, 《寒塘》:晓发梳临水, 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 一雁度南楼。在诗歌的前两句主要是对秋天的景色进行了描写, 诗人看到秋天的景色而心生秋思之感。此外, 赵嘏还善于寓情于景, 将对秋天的思考融入到景色当中, 进而真正做到了情随景生、寓情于景。

(三) 擅于运用典故抒写情志, 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在赵嘏的诗歌中, 有很多的典故, 并且赵嘏善于运用典故进行情志的抒写, 一方面能够增强诗歌的艺术性, 另外一方面, 通过借用典故的方式能够使读者更快地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要表现出的情感。例如, 在《落第寄沈询》中提到:穿杨力尽独无功, 华发相期一夜中。此句主要应用的典故为“百步穿杨”。在此诗歌中, 赵嘏将自己比喻成养由基, 自喻自身有较大的才华。

(四) 具有浓厚的悲情意识。纵观赵嘏所创作的诗歌发现, 赵嘏的诗歌具有较为浓厚的悲情意识, 大多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落第感伤、思乡、忧国忧民的感情,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诗人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与自身的个人遭遇有关。例如, 《经无锡县醉后吟》《宿楚国寺有怀》《自谴》等等。可见, 赵嘏诗歌的悲情氛围较为浓重, 其被烙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赵嘏的诗歌艺术特色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通过本文的研究, 我们了解到, 赵嘏所创作的诗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其主要表现在以绝句为主;情随景生、寓情于景;擅于运用典故抒写情志, 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具有浓厚的悲情意识等等, 赵嘏所创作的诗歌的艺术价值较高, 在未来的工作中, 还应该对赵嘏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以展现良好的研究成果。

摘要:在唐代, 淮安诗人赵嘏是较为有名的诗人, 他创作了多首较为著名的诗歌, 赵嘏创作的诗歌内涵丰富, 具有较大的文学价值。由于唐代淮安诗人赵嘏所生活的时代为晚唐, 因此, 在其诗歌中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 并且赵嘏的诗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因此, 本文主要针对于赵嘏诗歌艺术特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唐代,淮安诗人,赵嘏,诗歌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

[1] 沈文凡, 钟静.赵嘏研究述评 (1980-2005) [J].襄樊学院学报.2012, 12 (01) :124-125.

[2] 赵望秦.赵嘏《读史编年诗》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01 (06) :221-222.

[3] 徐佩锋.赵嘏诗歌历代接受述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 15 (05) :130-131.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范文第5篇

如果把唐诗比作一座让人抬头仰望的山,那么山的顶峰一定是李白和杜甫。而作为在唐诗领域中最为出色的两个诗人,其诗歌却是风格迥异。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的诗风豪放飘逸洒脱,正如他的人一样。他出生于盛唐时期,但因不满那政治的黑暗,弃官从文。他没有杜甫的沉郁,有的是一分潇洒,一份自由。李白向往的是游仙问道的生活,所以才有《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佳作。“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 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样美妙的景色可能只有李白才能写出吧。同时李白是社会的一员,他也关心现实生活,痛斥战争,同情百姓。但毕竟李白的黄金创作期是国家最强盛的时候,到处莺歌燕舞,他写他看到的东西,大部分就是花、酒、剑、歌、月,洒脱无极限。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其实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有人这么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而杜甫是衔接盛唐和中唐的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创作风格也是别具一格的,当然,这和他的身世遭遇也是分不开的。杜甫生长在一个奉儒守素的家庭之中。同许多唐代诗人一样,他怀着巨大抱负的心思,一心要为国家尽力。但到了公元746年,他参加一次李林甫设好骗局的考试,落第之后不久,又回长安,数度希求汲引,但都落空。十载长安,历尽辛酸。但同时,他看到了民生疾苦,时刻关心国家安危。安史之乱后,他几经周折,当官,被贬。最后开始了他晚年飘泊西南的生活,并最终病死于穷困潦倒之中,十分凄凉。我觉得,使杜甫形成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显然是同他的身世遭遇息息相关的。杜诗的不同风格,与其不同时期不同境遇,或同一时期不同心境似有关系。当他生活坎坷,颠沛流离之时,他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便自然涌出,悲歌慷慨,诗歌往往表现为沉郁顿挫。当他的生活稍为安定时,他就写一些萧散自然的诗。成都草堂的一段时间,就有不少这类作品。

如果说李白是从天上降临人间的"诗仙",杜甫则是从地上经过修炼而升起的"诗圣"。李白的诗具有火热的激情,有超凡的气势和豪迈的精神,更关注理想和未来,更具创新性。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情感内敛,曲折迂回,更关注现实和民生,更具继承性。李白代表着青春,张扬个性,抒发自我,有一种勃发之气。杜甫代表着暮年,老成持重,千锤百炼,有一种人工的锻造之美。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那“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的杜甫,即使在“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心酸低贱生活中,依然不失他那济世苍生的梦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真正的贵族大家心态,贫贱不改其志,自己的安危生存置之度外,心中挥之不去的梦想依然是民众,比他更不幸的人。每每念起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吟哦时,令人发背沾衣,惭愧不已,敬仰之极。有谁能了解他“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的远大志向呢?自我心目中,杜甫先生不仅是精瘦清癯的老者形象,他更是无可拘牵的理想主义者!从这点而言,老杜的沉郁之外更有飞扬的一面,节操高洁才是他的本色。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范文第6篇

中文081班

张俏玲

唐朝是文化繁荣的朝代,在诗坛上,涌出了许多名家,大师辈出。“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更是其中两颗璀璨的巨星。

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 。从诗歌史的地位上来说,两者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李白是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杜甫则把诗歌创作提到了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因此两人的文学成就可以说是“平分秋色”。从诗歌思想的角度,他们同样关心百姓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反对侵略战争,诗歌思想上有着一致性。如李白的《古风》、杜甫的《兵车行》都对当时黑暗和腐败的政治予以否定,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忧民之情。

李杜诗歌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两者的生活的时期的不同、生活的经历的各异,李杜诗歌在艺术特色上又有着明显的差异。下面就以李白的《将进酒》与杜甫的《登高》为例,试比较两者诗歌艺术特色的差异:

一、诗歌风格的不同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

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创作中都形成了特有的风格。李白的诗歌主导风格是飘逸俊美,而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则是沉郁顿挫,这在他们的许多代表作中都有体现。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把黄河在天地之间浩荡奔流的气势与声势充分表现出来,意境开阔,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浪漫主义情怀。而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了一幅惨淡的秋景画面,高天之狂飙,深谷之哀猿,惊心动魄,使全诗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之中,同时也反映诗人凄凉之感。

二、诗歌思想上的不同

李白与杜甫都有满腔抱负,想为国家尽一份力 ,但是他们在仕途中都又不得志,这种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伤在他们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但两者又有不同: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忧国伤时的思想。

如在《将进酒》里,李白将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醉意使李白纵情狂欢,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一种独立自由的人格,一种鄙弃世俗的非凡的自信。虽壮志难酬,但李白却没有一般读书人或士大夫的顾影自怜、怀才不遇的情结,认为“人生苦短,须及时行乐”,有着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而在《登高》里,诗人杜甫塑造了一位壮志难酬、长年飘泊、老病孤独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饱含了诗人排遣不尽的羁旅愁与孤独恨,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也表现了诗人浓厚的忧国伤时之情。

三、意象、意境组合与营造的不同

李白所创造富于个性特点的意象中最突出的就是飞翔的大鹏、奔腾咆哮的黄河与长江、高出天外的山峰、飞流直下的瀑布,这些“都具有超凡的气概,曲折地表现了李白冲决束缚,追求自由的热情,可以见出他飘逸不群的风格”。如在《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从天而降,写出了一泻千里,不可抵挡之势。

而杜甫伤时忧国的情怀借着客观物象表现出来,形成带有浓厚忧郁色彩的意象,如瘦马、孤舟等,在这些被损弃与被遗忘的生物身上,杜甫表现了多种深沉而忧郁的情思。在《登高》中杜甫就用“猿啸”、“落木”等意象营造了萧索、凄冷的氛围,表达诗人悲凉的心境。

四、语言特色的不同

李白追求自由精神,不受格律约束,他的诗歌常常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语言夸张却不显做作,华丽却不显庸俗。如《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而杜甫推崇“形神兼备”境界 ,强调炼字,炼句,苦思,苦学。意象精练紧凑,语意凝重深沉,沉郁顿挫。如《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

上一篇:东方文化节活动总结范文下一篇:大二学生学年鉴定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