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建筑设计范文

2023-09-22

高层建筑的建筑设计范文第1篇

摘要:基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对此,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建筑工程实用性,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多样化需求,就必须要提升对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水准,实现建筑的实用性与美观性都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框架结构的设计是整个建筑工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要想确保后期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就必须要提前打好稳固的基础。对此本文主要针对高层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设计进行了充分且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框架结构;设计;建筑结构;应用探讨

框架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结构模型,并且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因为框架结构的灵活性较强,便于施工管理,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在应用它,尽管如此,框架结构在施工技术应用环节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并全面影响了建筑施工的生产质量。对此,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不断的创新和探索,让框架结构的施工得到问题的全面解决,从而全面提升建筑施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的主要特征

近年以来,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的价值越来越大,对此,建筑工程中的横向工作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升建筑物的荷载能力,所以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加大建筑工程的墙体设计,这样才能提升建筑物的承压能力。另外建筑工程中的构件环节需要承受外界的风力和地震,所以不管采用何种荷载模式,都是以横向的模式进行分步展现,对于建筑工程的高度越高,其形成的敏感性越强。在建筑工程的总体高度偏低的情况下,对于荷载的设计内容需要全面考虑部分动荷载,并且对于建筑工程的桩体结构要求不高。在设计框架结构的支撑系统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荷载要求,所以不用增加梁柱的尺寸,只增加模板就可以了。在进行高层建筑的墙体的结构设计中,需要对结构的分布和材料的属性进行合理分析。在进行框架结构的施工环节,需要采用结构式的方式进行工程操作,这样不仅能够增加高层建筑的承压能力,同时能够提升高层建筑物的荷载能力。

2框架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开展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环节,设计师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刚柔融合原则。如果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的刚度过大,则会影响建筑物的柔性程度;反之,如果建筑物的柔性过大,则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刚性则有所降低。对此设计工作人员需要严格确保刚柔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避免设计环节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建筑结构的质量表现。第二,主次分明的原则。在建筑工程的整体框架结构中,不同的原件形成的作用表现相对不同,设计人员需要全面进行分析,抓住施工的重点,并遵守主次分明的选择,在保证的整体结构的统一性和科学性的技术上,全面提升建筑物的外部抵抗能力。

例如在对建筑工程的梁柱设计环节,因为梁柱所承受的荷载能力相对较大,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对梁柱进行重点分析和设计。第三,多道防线原则。在进行框架结构的设计环节,设计工作人员需要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按照强节点弱结构的原则来开展设计工作,首先,要保证建筑工程能够顺利的开展,并且要保证整个工程的使用寿命;其次,在抵抗外来因素的基础之上,要最大程度的提升建筑结构的可靠性,来提升建筑结构的外来抵抗能力。所以,在实际的操作环节,不仅要在建筑内容上进行设防操作,同时要在框架结构的新设计理念上进行有效创新。

3框架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建筑工程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竞争压力也随之提升。其中在实际发展中项目开发进度是影响企业对外竞争能力的要素,而影响其稳定推进的工程设计作业,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在建筑工程设计中,框架结构设计为常用的一种结构设计技术,其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整体的应用质量较为良好,为开发企业的项目开发进度合理推进、项目综合开发成本的控制、实际收益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市场反馈以及技术应用的现状方面分析框架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发现整体的应用质量较为良好,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4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点

本篇文章将某高层建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筑的总体高度达到了60米,其中地上建筑有16层,地下建筑一层。本工程采用筏板基础,在进行地下建筑的顶板施工时,主要采用的是预应力张拉技术。

4.1边柱节点设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无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公用建筑,其形成的楼层会相对较高,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建筑内部的承压结构也在不断的完善。边柱节点的设计,在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设计中,始终拥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边柱节点的设计在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设计中始终都属于比较繁杂的一项设计工作,尤其是对高层建筑的框架结构中顶层风荷载力的设计。在大多数的高层建筑的最顶端,都会出现房柱偏离中心的现象,从而致使高层建筑的最顶层的边柱节点偏离中心只有0.5倍的柱截面高度。一旦出现此类问题,相关人员就需要结合着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整改。通常情况下,在高层建筑的顶层框架中,必须要有两根以上的柱与梁,并且要求柱的宽度要远超于梁的宽度。对此,框架结构的设计人员在进行实际的建筑框架设计时,要将主钢筋塞入到建筑内部的边柱柱角中,另外,还需要结合着建筑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整改与完善,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切合实际。

4.2地下室顶板预应力无梁楼盖施工

在开展建筑物的地下结构施工环节,要全面遵守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方案和要求,最大限度的节约施工的整体空间,从而提升地下室的应用效率,起到简化施工程序的作用。无梁楼盖地下车库的面积相对较大,其余主楼墙体的连接性较强,它全面增加了施工的整体难度。在进行建筑物的实际操作环节,建筑要求与主楼的墙体进行有效连接,并针对施工的具体情况采用分布式施工的模式,全面完成施工之后,需要对施工的主体部分进行全面检验。施工工作人员要做好边界位置的处理工作,针对此类问题要采用端部预埋的技术。在开展水泥灌浆的实际操作过程当中,一旦水泥浆流入到了管的内部,对工程的应用方向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高层建筑施工环节,采用顶板预应力无梁盖楼施工技术,不仅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施工作业活动,更关键的是它能够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

4.3优化多道防线设计

从应力控制、应力优化的角度来分析,优化多道放线设计对于结构安全性的提升以及后期施工中的安全性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在具体的设计作业实施中,对于多道防线设计作业的实施,设计人员可通过优化配置梁、板、柱结构,如连续梁的设计、柱体构件优化分布设计方面,提升框架结构设计质量,以此确保框架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而建筑设计又是建筑工程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全面规划和优化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体系,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建筑工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我们都知道,工程施工的第一环节,前期的结构设计无法进行有效改变,对此就需要设计工作人员结合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数据来完成结构的整体设计,整个操作过程减少了财力和物力的消耗。另外想要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促进框架结构设计理性和科学性,就需要工作人员勇于创新,不断总结,以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建筑行业发展贡献个人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石晶.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建材,2019,45(12):68-69+71.

[2]李令令,金源東,尚传鹤,安鑫,杨帆.探讨混凝土结构在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应用见解[J].四川水泥,2019(04):15-16.

[3]袁海梅,郜志远.剪力墙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07):74-75.

高层建筑的建筑设计范文第2篇

1 现代建筑生态设计的反思

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 是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望, 是对每况愈下的自然环境的一种担忧, 由于本世纪不断发生地区性的环境污染和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大事件,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者和建筑师对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恶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环境破坏最大的要数建筑, 占用土地, 改变生态, 增加排放等等。

美国学者提出住宅设计要用生态学的观点, 采取生态设计的方案, 他们从宏观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使现代工业在高速发展中减少对自然的开发所造成的破坏和灾难的发生, 用生态学的理论去指导建筑设计, 从而实现协调自然界的生命和非生命的依存关系的目的, 使现代建筑的格局适应自然规律的发展。生态建筑强调资源和环境, 对环境有正确的意识, 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 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理解, 创造适合公众需要的空间, 用简单适用技术针对当地的气候运用被动式的设计策略, 可能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

总之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理念, 是使用节能建筑材料, 强调集约式建筑, 设计方案尊重自然与自然协调, 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 把建设过程的资源和不利因素降到最少, 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和环境[1]。

2 高层建筑生态控制策略

创建现代城市良好居住环境, 是所有城市人口的梦想和愿望, 而建筑设计师对此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 在某种意义上说, 生态建筑设计就是从最直接有效的宏观控制方面进行具体的设计工作。

2.1 集约利用土地

土地是目前我国最紧缺的资源, 有效利用土地, 是房地产业最应重视的问题, 在高层建筑的功能布局中, 重点就要强调土地的综合利用。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空间, 同时要顾及在建筑功能布局时, 综合考虑工作、居住、交通和其他服务设施的布局安排, 把人们能够就近入学、就近工作、就近享用各种服务设施, 作为设计过程的重要因素去进行策划, 实现减少能耗的节能社会的目的。

2.2 合适的密度

建设生态化城市人居环境, 是当代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 高层建筑的设计原则就是在满足人们适度舒适的前提下尽量提高人口密度, 利用空间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同时高层设计的现代感和高科技感, 亦有助于城市中心的复兴, 提高城市中心的活力。在具体的设计中, 要考虑高层建筑的负面影响, 避免局部地区过分密集, 影响生态环境发展[2]。

3 高层建筑营运系统的生态性设计

对高层建筑而言, 营运过程中能耗最高的是建筑的HVAC系统, 这是能源消费大项, 第二位的就是人工照明系统;其他因素在建筑营运能耗中比例很小。所以设计师要选择的设计目标应该是尽可能的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 这是减少高层建筑营运期间所需的能源的重要途径和措施。设计要根据项目所处环境找到适合的被动设计方案, 充分利用自然因素, 减少采用电子、机械手段, 而是采用通过建筑特殊的形态组织的手段, 达到低能耗的设计目标。

3.1 侧重建筑平面与体型系数的考虑

高层设计相对于一般的设计来说, 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设计师要要根据基址周边环境能量和当地气象特征来设计高层建筑的形状, 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佳的自然能量供应。尤其对于有采暖需求的地区, 优化的设计可以减少采暖能量的需求, 包括建筑朝向问题、体形系数问题。我们常说的建筑的体形系数是围值, 从建筑理论上来讲, 围值不仅仅是一个热工性能参数, 而且对空间的建构面积成线性正比,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 其外围的表面积与体积呈几何基数关系, 这意味着减少体型系数可以降低舒适空间的平均成本。通过控制体型系数, 可以实现节能、节材及提高功能运作效率, 高层建筑小的体型系数还常常与较高的功能运作效率相联系。一般可采取加大建筑进深;规整建筑体型;集中建筑体量的方法实现低能耗。

3.2 高层建筑采光的思考

在实施高层建筑生态设计时, 一个重要的生态因素就是优化日光的使用, 尽量避免和减少人工照明的耗能需求。优质的设计是大部分控制进入的直射阳光,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对视觉舒适度的潜在负面影响, 避免眩光, 让太阳光有效分布在建筑内, 从而减少建筑制冷的负担[3]。

3.3 尽量采用自然通风

建筑通风是设计最重要的因素, 基址环境一个重要的能源就是风。良好的通风环境, 可以为业主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清新的居住环境。设计时采用规划建筑的平面形态和外墙以达到自然通风的目的。大型项目可以利用混合模式系统的“烟囱效应”, 实现内部的更换空气的目的。优化后的自然通风设计可以降低成本和节约能量, 减少对机械通风和空调系统的需求, 清新了环境, 节约了能源, 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建筑环境。

3.4 被动制冷的设计因素

对于热带地区和夏季的制冷需求, 一般采用被动制冷技术, 使建筑室内温度能通过自然降低。实现被动制冷就要求最小化建筑的热量获得渠道, 设计时通过采取减少建筑外层太阳光热量的获得, 以及减少太阳光通过窗户的渗透的措施, 而实现自然通风带来的舒适感。设计师适当的采取一些措施, 将室内温度达到舒适的水平。通常建筑设计师从建筑的布局、朝向、窗户细部、遮阳装置、通风、隔热和外墙的热系数等几个方面予以考虑温度控制的问题。尤其项目所在地夏季炎热气候条件下, 机械制冷降温的措施要结合当地的建筑生物气候特点进行设计。利用建筑所在地各种自然散热口被动系统来降温。

高层建筑的生态技术是在传统的技术基础上, 在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两个因素基础上, 改造重组的新技术。从技术层次划分, 生态技术可分为简单技术、常规技术、高新技术等三种技术。目前我国的设计界以常规技术为主体进行设计, 充分考虑设计的经济性和技术性。平衡、协调好环保、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摘要: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应该是规定环境管理的原则, 实施的战略规划能够发展为规模发展提供依据。高层建筑限制发展范围, 设计师要保证新建筑物及其组成部分能与周围土地利用和运行系统广泛协调, 合理布局和发展。有人认为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是设计工作重要理念和内容, 应该受到迫切的关注, 主要是建筑对周边环境及地方资源消耗的相对严重, 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威胁很大。目前, 这些高密度的大型建筑的生态设计, 值得设计人员倾注更多的研究和努力。

关键词:设计师,高层建筑,生态设计

参考文献

[1] 吕爱民.应变建筑——大陆性气候的生态策略[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3:121~126.

[2] 刘念雄, 秦佑国.建筑热环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72~176.

高层建筑的建筑设计范文第3篇

摘要:近几年,人们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越来越关注和重视,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建筑师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经验和研究均表明,合理的将抗震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实现最终的设计要求,保证建筑在地震中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抗震设计融入建筑设计的作用,紧接着分析了建筑设计融入建筑抗震设计后应注意的细节,最后简单分析了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重视的抗震设计问题。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抗震设计作用

引言:

近几年,人们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越来越关注和重视,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建筑师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大部分研究和实际经验表明,如果在建筑设计中单一的考虑建筑抗震设计,很难实现抗震的要求,需要将抗震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实现最终的设计要求,保证建筑在地震中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建筑抗震设计融入建筑设计的作用

建筑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基础。在最初定稿时,建筑的结构设计不能进行较大面积的变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结构必须严格按照建筑的设计进行,对于制定好的建筑物设计方案,在实际施工时如果可以很好的实现建筑物抗震设计的要求,则可以在保证建筑物质量的同时,保证建筑物具有很好的抗震能力。反之,当建筑设计方案中的建筑抗震设计有一定缺陷的时候,势必会导致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出现诸多的问题,建筑结构设计不能实现科学的布局。简而言之,建筑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的基础,在设计时我们需要将两者结合,从而保证建筑的稳固性和安全可靠性。

二、建筑设计融入建筑抗震设计后应注意的细节

(一)注意建筑的体型

建筑的体型主要由平面的形状以及主体的空间形状这两方面共同决定。在相当数量的地震案例中都说明,如果平面的形状相对较为复杂,如平面凹凸不平、侧翼较多等等,在地震出现时,都是受到损坏较为严重的地区。与之相反,如果平面的形状相对较为简单,则在地震中受到的损坏则相对较小。根据经验可以知道,一些较为规则的形状,例如扇形、方形等,具有较为良好的抗震性能。而对于立体的空间形状,需要格外注意整体的协调性,避免整体的不对称性,不对称性的出现势必会引起质量以及刚度分布的不均匀,引起扭转现象的出现。综上所述,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的体型与建筑的抗震性能具有密切且至关重要的联系。

(二)建筑的平面布局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建筑的平面布局。从平面布局上,可以较为清楚的了解到该建筑物在投入使用之后的主要功能和使用的,除此之外,还可以明确的了解到两根柱子之间的实际距离、整个空间活动的面积、建筑中通道和楼梯的具体位置、建筑实际房间数量和布置等等。一般情况下,在建筑设计时,每一层的建筑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其平面地布置势必各有风格特点,总体来讲,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对于外围填充墙、内隔墙、有相应强度和刚度的非承重内隔墙,需要重点注意它们之间的协调性;同时,需要实现对称设计,协调好墙体和柱子,可以很好的避免在地震时出现扭转现象;另一方面,对于电梯井筒位置的设计,需要格外注意进行协调,电梯井筒是刚度特别强的物质,其扛侧力强度相对较强,地震中会吸引地震大部分能量。

(三)注意建筑竖向布置

在注意建筑平面设计布局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建筑的竖向布置。而对于建筑的竖向布置,需要注意建筑在高度结构上的刚度和质量的分布问题。对于多层建筑,其每一层的功能和设计风格有所差异,因此极易导致在楼层之间引起刚度和质量分布的不均匀现象,地震中这势必会引起扭转现象的发生。例如,在这个建筑的下面几层一般是用来做商场,则建筑设计一般均是大柱距和大空间,而上层是公寓的情况时,则建筑设计一般是墙体设计的较多,而柱子较少,同时,部分楼层还会设有较大空间的会议厅等等,整栋建筑遮阳的设计导致在竖向布置上,建筑的刚度质量分布出现较为严重的不均匀现象,而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相邻两个楼层之间的刚度质量分布存在较严重的差异,很容易出现刚度突变的现象,进而引发扭转现象的出现,抗震性能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重视的抗震设计问题

(一)建筑物屋顶抗震设计

在目前建筑设计中,建筑物的屋顶过高或者过重极为重要的问题。如果屋顶的高度过高或者重量过重,势必会加重地震带来的影响,使建筑物产生变形,建筑物抗震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严重的制约。同时,如果建筑物屋顶和建筑物底部的重心不能保持在一条线垂直线上,则会导致建筑物的抗侧力不能保持连续,使建筑物的扭转效应加剧,减弱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综上所述,建筑师在进行房屋设计时,应该极力避免建筑物屋顶过高或者过重的现象,应该保持整个建筑物的结构和刚度均匀分布。

(二)设计限值控制

在建筑物设计的有关文件中指出,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考虑抗震要求的限值控制,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和建筑物楼层的数量。在实际进行建筑物的设计时,存在大量建筑物高度超标或者建筑物楼层数超标的现象,同时,部分建筑物存在宽度超标的情况。这些不合格的超标现象,势必会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安全隐患。所以,在进行建筑物的设计时,只有很好的与建筑抗震设计进行完美的融合,才能实现有效的限值控制。现列举一些实例:当防裂度为8时,粘土砖等对称建筑物的总高度不得超过18m,建筑物的层数应该在6 层以下;当底层框架为砖时,建筑物的高度应该在16m以下,楼层数在5层以内;当建筑物材料为钢筋混泥土框架时,建筑物高度应该在45m 以下,同时框架的抗震墙高度应该在100m以内。

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抗震要求的限值控制,与此同时,建筑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局部墙体尺寸和的房屋抗震横墙之间间距的限值控制。对于局部墙体尺寸限值控制这一问题,局部墙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增强建筑物抗震的强度,当建筑物局部墙体的尺寸限值小于预先规定的值,则不能够实现建筑物抗震设计的要求,势必会导致墙面的裂开甚至是倒塌事故出现。对于抗震墙的限值控制这一问题,简单来讲就是避免横墙间距超过原有额定值的出现,如果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很容易使得建筑平面的刚度下降,在遇到水平地震力的时候,建筑物纵墙容易产生形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制约了建筑物抗震的承载力度,最终使得建筑物出现倒塌。综上所述,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对于建筑物设计的限值控制,一定要引起格外的注意。

三、结束语

近几年,人们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越来越关注和重视,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建筑师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经验和研究均表明,合理的将抗震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实现最终的设计要求,保证建筑在地震中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抗震设计融入建筑设计的作用,紧接着分析了建筑设计融入建筑抗震设计后应注意的细节,最后简单分析了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重视的抗震设计问题。

参考文献:

[1]盖希君. 浅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J]. 科技創新与应用,2013,13:196.

[2]严朝宗. 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分析[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0:40.

[3]孙作芹. 分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0:221.

高层建筑的建筑设计范文第4篇

一、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特点

与低层或者多层建筑结构设计相比较,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更加重要, 随着楼层高度增加所需要考虑的方面也逐渐增加, 建筑结构体系的不同、建筑物的平面布置、高度、施工工艺、工程期限以及建设成本等等都有不同的要求。以下对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1、高层建筑的水平荷载成为设计重点

世界上的任何一座建筑, 不管它有多高, 都同时承受以重力为代表的垂直方向的荷载以及由于风力所产生的水平方向的荷载, 同时还要具有抵抗地震的能力。在低层建筑或者多层建筑中, 由于楼高较小, 通常是垂直方向的竖向荷载作为结构设计的重点, 水平方向的荷载产生的内力位移较小, 对整个建筑结构的设计所产生的影响也就小, 一般只要满足垂直方向的荷载要求, 就能保证整个建筑的安全。而对于高层建筑来讲, 虽然竖向荷载仍然对建筑结构存在着影响, 但是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 水平方向的荷载逐渐占据重要比重。由于建筑物本身的重力以及楼面使用荷载对竖向结构的构件所产生的轴力和弯矩数值, 仅仅是与楼房的高度一次方成正比, 而水平方向的荷载对建筑结构产生的倾覆作用以及由此对竖向结构的构建所产生的轴向力数值, 却和建筑物高度的二次方成正比。除此之外, 水平方向的风力产生的荷载以及地震的作用, 作用数值随着结构动力特性的变化所产生的变化幅度也较大。

2、要注意轴向变形

在低层建筑或者多层建筑中, 一般对其结构分析只考虑弯矩这一项的数值大小即可, 而轴力项的大小对于建筑的整体设计产生的影响很小, 可以不用考虑在内, 另外剪切项的数值更小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高层建筑的情况就不同了, 因为楼层高度的增加, 轴力项数值急剧增加, 同时随着楼层高度增加而产生的轴向变形也变得愈加明显, 这样一来便会明显的改变高层建筑的内力数值和分布。对于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高层建筑来讲, 结构框架的中柱的轴压力往往要大于结构边柱的轴压力, 并且结构中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和轴压应力也往往要大于结构边柱。当建筑的高度不断增加时, 这种轴向变形的差距也会逐渐增加, 所产生的后果就相当于连续梁的中支座发生沉陷, 导致降低连续梁中间支座部位的负弯矩, 端支座的负弯矩和跨中正弯矩加大。

3、侧移成为控制的主要指标

不同于低层建筑和多层建筑,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控制指标是结构的侧移。因为随着楼层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 在水平方向所产生的作用力影响之下导致的建筑结构的侧向变形也急速增加。除此之外, 随着高层建筑整体体量的增大, 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在对高层建筑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不仅考虑到建筑强度的大小, 能够承载水平方向的风力所带来的负荷;同时也要满足抗推刚度的大小, 保证水平方向的作用力遂产生的结构侧移量能够很好的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从而保证人们能够正常的居住和工作。

4、对结构延性 (抗震设计) 的要求更高

由于楼层高度的不断增加, 当发生地震时, 高层建筑的安全系数要低于低层或者多层建筑, 高层建筑的结构变形也会更加严重。因此,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 要保证楼层的承载重量以及结构刚度要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并且要保证这种变化的平衡。通过对楼层结构的变形进行合理的设计, 保证高层建筑的结构延性得到增加, 从而提高高层建筑的变形力。同时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时要将建筑对地震的抵抗性能考虑在内, 避免出现不规则的设计。

5、尽量减轻高层建筑的自重比

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 减少高层建筑的自重比所产生的影响要远远的大于对多层或者低层建筑自重比的减轻所产生的影响。减少高层建筑的自重比能够很好的抵抗地震所产生的作用效能, 这样设计不仅能够使得高层建筑水平方向的作用更容易控制还能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高层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问题

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关系到上部建筑结构的存在, 在整个建筑设计中占据重要位置。同低层建筑和多层建筑相比, 高层建筑的结构基础除了承载上部分建筑的垂直方向作用力之外, 还要能够承受来自水平方向的位移和倾覆力。而这一切的要求都要通过增加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来实现。所以, 在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上, 埋深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另外, 就是建筑的地基土以及基坑回填土对于建筑基础的约束。在这方面国家有严格的规定, 在建筑设计时, 我们一定要对基坑回填作出要求, 从而满足对建筑基础的约束。

小结:

当前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发展迅速, 但是高层建筑的整体设计要求要远远高于低层及多层建筑, 在高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全面, 认真遵守设计规范要求, 才能建造出优质的高层建筑。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建设用地的面积限制, 我国建筑市场逐渐向着高层建筑的设计方向迈进。高层建筑相比较于低层建筑来讲具有更加强大的功能, 而且在外观上看高层建筑更加美观大方, 因此高层建筑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 其建筑的整体设计也变的逐渐复杂, 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受到关注。由于国家相关规定的限制, 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时要符合工程情况, 严格遵守国家规定。本文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进行综述, 并对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 周浩.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及心得[J].建筑节能:190-191

高层建筑的建筑设计范文第5篇

1 徽派的特点

徽派建筑, 是徽州文化的代表,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比较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在明朝中叶以后, 随着徽商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徽派园林和古民居建筑不在只是在徽州发展, 而是跨出了徽州本土, 在我国大江南北都有发展, 是当时建筑的代表, 以独特的建筑风格著名。“徽派建筑”的独特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中, 而最具特色的是传统民居村落, 它在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装饰美化上都反映了徽州的当地独特的山体特征、风水意愿, 儒家思想, 还有地域美学的特点。

徽派建筑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受到中外建筑大师的推崇, 它主要以粉壁贷瓦、马头墙作为表现特征, 配以砖雕、木雕、石雕的装饰, 高宅、大厅、深井的传统组合。它以其巧妙的构思设计, 精湛的建筑工艺, 科学的环保意识, 融美观用于一体, 在世界建筑艺术与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 熠熠生辉。

徽派建筑具有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这和当时徽州的社会背景和地域环境密切相关。徽州是程朱理学的发祥地, 宗法制度较为森严完备。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洁性和宗族凝聚力, 抵御外族入侵, 徽州人聚族而居。徽州人比较重视风水。徽州地形比较复杂, 依山傍水, 所以徽派建筑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 其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 一般坐北朝南, 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 面阔三间, 中为厅堂, 两侧为室, 厅堂前方称“天井”, 采光通风, 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 高墙封闭, 马头翘角, 墙线错落有致, 黑瓦白墙, 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 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 如砖雕的门罩, 石雕的漏窗, 木雕的窗棂、楹柱等, 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

在徽派建筑中, 庭院和天井的设置重点突显了它的特点。徽州建筑中的天井不单具有明显的园林化特色, 还有生态化特色。它的天井的设置更是徽州建筑的一大特点。天井的设置, 从风水观念的角度讲, 符合古代“四水归堂”的风水观念, 同时天井的构造还有放火的功能, 天井将房屋的布局分隔开来, 即使某一个单元失火, 在天井的隔离下不至于殃及全宅, 同时天井内的聚水池可以用于观赏。

2 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徽派建筑的细腻感, 不仅仅是适和居住, 更是精美的艺术品。在较高的可观赏的角度上, 还具有非常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所以它的精美实用的, 可以借鉴到我们现在的建筑中, 弥补一下现代建筑的粗糙感, 形成我国现代建筑的特色。

在我国, 现代建筑的设计大部分是复制了国外的建筑作品, 没有考虑我们自己的民族传统和建筑风格, 这就使得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处在了一个比较边缘的地带。所以说我们应该在现代建筑中, 尽量的借鉴我国传统建筑的优点, 努力设计出有中国特色的现在建筑作品, 而不是一味的去模仿。

虽然传统的徽派建筑, 在空间结构上, 建筑材料的选用上已经不再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但是它特有的精美和人与自然结合的建筑理念还是值得现代建筑学习的。徽派的美在现在也越来越别重视, 但是有些人认为它好, 就去刻意仿古, 这样也是不对的。徽派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的代表, 是一种出自本土的特有文化, 它有着自己特点。它是和世界其他建筑传统文化优势互补, 并张扬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其世界价值也正在于此。跟在外国人的后面, 抛弃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建筑文化, 只是在形式对外国的建筑风格进行简单模仿和抄袭, 这就丢失了我国的传统, 但是一味的仿古也不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扬。而是应该将其二者结合, 将徽派的建筑风格运用到城市现代建筑之中, 才能够让人自然的感觉到中国的深厚文化和特色再次。在将现代建筑和传统的徽派建筑相融合的同时, 我们一定要分清主次, 我们要继续提高现在建筑的技术水平, 同时融入具有精、美特点传统建筑风格, 这才是现在建筑风格和徽派建筑风格完美结合的表现。

3 结语

“徽派建筑”的理论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深深的影响着当代文化和建筑的发展。将“徽派建筑”的神韵与现代建筑的有机融合, 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新徽派建筑”的民族建筑特色已成为我们当代建筑师的重要任务。

摘要:我国是文明古国, 有着五千年的历史, 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 这些传统的文化徽派建筑风格的形成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在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已经开始重视徽派的建筑风格, 并将其合理的融入到现代建筑中来。

关键词:徽派建筑,传统,融合

参考文献

[1] 余治淮, 余济海.皖南古村落.黟县西递.宏村[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1.

高层建筑的建筑设计范文第6篇

一、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应用要点分析

(一) 基于建筑形体设计方面的应用

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体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 有利于实现建筑优化设计。因此, 建筑节能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其中的形体设计, 丰富建筑设计方式的同时确保其节能设计合理性。节能设计在建筑形体设计方面的应用包括: (1) 根据现代建筑节能设计要求, 从节能效果、外观、适用性等方面考虑, 落实建筑形体设计工作, 增强其设计合理性; (2) 在节能设计理念影响下, 优化建筑形体规划设计, 促使其实践应用中具有良好的采光效果, 确定最佳的采光面积, 最终得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3) 建筑形体设计中应在节能设计理念及要求指导下, 确保装饰面、阳台等不同区域的造型能够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相适应, 提升建筑形体实践应用中的潜在价值。

(二) 基于地域环境下设计方面的应用

结合当前建筑设计的实际概况, 可住不同地域环境下对节能设计要求有所差异。因此, 需要根据地域环境特点, 加强节能设计应用分析, 增强建筑设计效果。具体表现在: (1) 在冬季温度较低进行建筑设计时, 应注重建筑物中供暖系统的合理设置, 融入节能设计理念, 增强供暖系统应用过程中的节能效果; (2) 结合能源保护理论内容, 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 应对其中的能耗状况进行分析, 采取针对性强的节能设计方式优化建筑设计方案, 增强建筑墙体隔热效果, 突出整个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设计理念。

二、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措施分析

(一) 屋面设计方面的节能措施

屋面设计方式的不断优化及设计水平的提升, 有利于增强建筑设计合理性, 为人们创造出良好的居住环境。因此, 需要在建筑屋面设计中注重节能措施使用, 逐渐实现建筑节能设计。具体表现在: (1) 根据建筑屋面保温层的设置情况及功能特性, 对其进行节能设计, 并加强吸水性强、密度良好的保温层材质使用; (2) 屋面设计中选用施工材料时, 应选择性价比高、污染小、节能效果良好的材料, 满足屋面节能设计要求; (3) 结合绿色植被的功能特性, 在屋面设计中应考虑植被覆盖方式使用, 促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 并实现屋面温度调节, 优化其实践应用中的使用功能。这些不同节能措施的使用, 有利于实现屋面节能设计, 促使节能设计理念在建筑屋面设计中得以体现, 为建筑能耗降低提供保障。

(二) 墙体设计方面的节能措施

建筑墙体能耗问题的存在, 影响着建筑节能设计效果, 客观地决定了加强建筑墙体节能设计的必要性。因此, 需要在墙体设计中重视节能措施使用, 增强墙体节能效果, 优化建筑墙体设计方式。这些节能措施包括: (1) 结合复合墙体特点, 对其进行节能设计, 将绝热保温效果良好的材料应用于墙体主结构上, 促使其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 (2) 在使用复合节能材料的过程中, 应考虑建筑墙体主结构与这些材料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墙体内部及外部保温技术的支持下, 实现建筑墙体节能设计, 实现对其使用中能耗问题的高效处理。

(三) 门窗设计方面的节能措施

在建筑能源消耗方面, 建筑门窗属于能源消耗情况较为严重的部位其中的能耗占到了整个建筑能耗的40%左右。因此, 在确保门窗具有良好的采光及通风效果前提条件下, 需要尽量减少建筑门窗占据的面积, 增加其气密性, 提高门窗保温效果, 降低传热的损失, 从而起到节能的效果。门窗设计中的节能措施包括: (1) 对窗墙比进行精心的设计, 增强门窗与立面单元之间比值的设计合理性; (2) 对门窗的气密性进行有效保护, 尽量提高门窗的气密性, 减少冷空气的渗透, 从而有效降低热量损耗; (3) 加强新型的环保材料的使用, 确保材料性能可靠性良好, 减少热量损失, 突出门窗实际应用中的节能环保性。

三、全面提升建筑节能设计水平的相关举措

(1) 加强新能源使用, 有效地应对能源危机。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 为了实现建筑能耗问题处理, 全面提升建筑节能设计水平, 需要加强新能源使用, 扩大新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范围, 为现代建筑节能设计工作开展提供借鉴。具体表现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应考虑使用地热能、太阳能等清洁性能源, 拓宽建筑节能设计工作思路;建筑节能设计中应考虑自然通风方式作用效果, 构建出可靠的空气流通系统, 促使建筑物语自然环境之间有着良好的协调性、适应性, 增加现代建筑使用中的生态环保效益;提高地热资源利用效率, 逐步取代既有的采暖系统, 减少建筑污染问题发生, 实现建筑节能设计中对新能源的高效利用。

(2) 重视绿色环保材料的推广使用。建筑设计中加强绿色环保材料使用, 将会减少传统的高耗能材料实际用量, 并实现对污染物质控制, 保护臭氧层的同时避免受到温室效应的过多影响。因此, 未来建筑节能设计水平提升中应重视陶瓷块材、加气混凝土砌块等不同节能材料的推广使用, 满足建筑节能设计的多种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这些不同节能措施的灵活使用, 能够为建筑节能设计目标实现提供保障, 促使建筑物使用中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提高建筑设计质量, 优化其设计方式。因此, 未来建筑设计中应加强节能措施使用, 并对不同措施作用下的建筑节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增强这些节能措施适用性, 丰富现代建筑节能设计方式。

摘要:建筑能耗问题的高效处理, 依赖于良好的建筑节能设计水平。实践过程中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 需要建筑节能措施的灵活使用, 实现建筑节能设计, 完善现代建筑物实践应用中的服务功能。基于此, 本文将对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措施进行分析, 以便保持其良好的节能设计效果, 减少建筑物使用中的能源消耗量。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措施,服务功能,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荣胜.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措施研究[J].建设科技, 2017, (08) .

上一篇:云技术计算与应用范文下一篇:艺术设计考察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