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2023-04-07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地基对高层建筑的影响,提出了地基施工技术的要点,并在此基础上对现代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旨在更好的促进我国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技术

地基工程施工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对施工的系统性要求极高,因此,在施工时,一定要加强对施工现场以及外围环境的调查,优化施工方案,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同时,还要采用现代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全面提升施工技术和水平,创造优质工程。

1 地基对高层建筑的影响

1.1 地基承载力不足带来的影响

地基压应力和承载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压应力如果高于承载力时,高层建筑物是相对安全的,而当低于承载力时,高层建筑物就很有可能出现沉降,为建筑物的安全埋下隐患。地基承载力不足可能导致开裂现象,甚至可能导致建筑物因沉降而出现倾斜或者是倒塌,严重影响建筑物安全。因此,在对高层建筑物进行地基施工时,必须认真考虑地基承载力状况,加强建筑物安全问题。

1.2 地基发生沉降带来的影响

如果地基的压应力较大,建筑物底层的土壤会出现疏松现象,缝隙之间的水分被挤压出去,导致地基沉降建筑物出现裂缝或者是倒塌,这是极大的建筑物安全隐患,必须受到我们的重视。

1.3 土坡失稳对高层建筑的影响

土坡失稳是指土体因为内部或者是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土坡结构、土质、降水、外部力量等原因而导致土坡在某一层面上出现滑动位移,导致土坡失去平衡,严重影响高层建筑物的安全。

2 高层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的要点

2.1 地基施工技术的选用

在我国存在多种多样的地基施工处理技术,且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地基施工技术要结合地基的现实状况和建筑的具体要求来确定。技术人员必须在设计人员的帮助下详细分析施工技术和施工流程的特点,结合建筑工期和施工设备来确定施工技术。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但要符合施工需求,而且要尽可能减少成本费用,同时还要注重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

2.2 地基施工技术的设计

一旦确立地基施工技术,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应结合实际问题来进行设计,要保证所使用的地基的施工程序能够操作且满足施工需要。同时,还要筛选设备和材料,综合性分析各类施工方案,检查有无漏洞,最后确立地基施工顺序。

2.3 加强地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制定完善的地基施工方案要结合现场、地基的土质因素,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地基施工前的準备。准备工作前首先要检查地基情况,确定主体施工方案,并依据方案来明确人工地基、天然地基的使用情况,在勘察资料的帮助下确立地基施工的必要性。为了达到较高的主体施工质量,技术人员要确保施工人员理解施工技术。对于那些对地基质量有较高要求的高层建筑,地基施工前要充分做好检验和试验工作,施工完毕后务必要进行严格的检验,以免质量问题的产生。

3 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技术

3.1科学设计施工方案

设计基坑支护结构,应该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可能涉及到的问题。例如:地质与水文条件、工程造价与工期、施工选用的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等。将工程施工可能涉及到的各方面问题综合考虑进来,进行全面分析和科学管理,选用合理的设计方案。所以,在设计基坑支护结构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实际需求出发,综合分析和考虑各方面问题,进行整体性、综合性考虑。

3.2合理控制工程标高

土方开挖前,做好现场轴线、标高的测量工作。施工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施工规范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放坡和实施防护,比如在场地较为狭窄的地区,可以选用钢支撑的形式,在有地下水沉降的地区,可以选用集水坑实施抽水措施。在控制标高的过程中,如果视野允许可以用全站仪控制开挖标高,在浇筑砼垫层的时候用水准仪抄平。水平控制桩在基坑边缘设置,使用之前要进行复测,以保证精度。同时,还应充分利用有监控专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可视化监测软件等工具加强对建筑基坑及周边环境的监测,为工程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持。

3.3明确施工工序

在施工之前,要合理设计和管理施工工序,施工工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全面了解基底情况,对支护、变形、排水、管线、堆砌物等进行了解和管理;第二、实施材料准备。确保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按时到达,以供给顺利施工;第三、挖土过程中,设置一定坡道,重视坡道的防滑,在展开挖土过程中,将周边的杂物、垃圾等进行清理;第四、施工过程中的运输材料,采取垂直运输形式,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规范进行,并留有员工施工通道;第五、桩基检测,实施变形检测,按照相关规范,落实检测工作。

3.4科学组织施工过程

由于地基施工的工序复杂,所以应该合理组织施工工序,保障施工的安全有序进行。施工工序主要有如下:土方开挖、支撑系统、降水、基础工程等方面的施工。设计降水方式,需要满足最终设计需求,不管是选用轻型井点还是大口径井点降水模式,最后都应该保障降水水位控制在基底以下1~2米。实施支撑系统的施工,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放坡系数进行。深度超过5米的深基坑支护应在专家论证以后,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保障基坑支护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性。

3.5基坑回填以及细节处理

在完成基础施工之后,要落实第一次的基坑回填工作,在完成地下室施工后,进行之后一次的回填工作。在回填过程中,需要结合正确的回填工作方式,确保工程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在工程回填工作中,如果对一侧进行回填施工,就会导致另一侧由于过大压力而造成对根部的剪切,从而导致安全和质量的不稳定。所以,应该尽量避免一侧回填,结合工程设计实际需要和回填土高度要求,进行回填土侧压力的计算,通过工程实际参数计算,确保基坑剪切部位能够承受住一侧回填的压力,以此确保回填的安全性。另外,一般的回填土要求,选择使用粉土、粉质粘土等软土类别,对于回填土本身的含水量、杂质、土质等也要保障,以符合工程质量的要求。最后,对于回填方案、次数、厚度、使用机械等,都应该明确指定符合规定的方案,一般情况下,将回填厚度设定在250mm左右。

4 结束语

作为非常繁琐的工程,地基工程要求较高的施工系统性。所以,施工的时候,务必要仔细调查研究环境和施工现场,优化施工方面,强化施工技术,确保质量和安全。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作为技术人员还应该不断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提高技能水平,创建高效品质工程。

参考文献:

[1] 杨宗雄.浅谈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J].河南建材,2013,(10).

[2] 陶国炳.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方案的选择[J].科技资讯,2012,(08).

[3] 周游,曹鹏.建筑地基施工技术[J].现代装饰,2011,(05).

[4] 张丰川.关于工业厂房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的几点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2,(12).

[5] 王军峰.关于地基基础与桩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的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4,(22).

[6] 潘祝伟.浅谈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1,(12).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得其对于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以及结构的安全等级要求特别高。要做到满足这些要求,就必须严格的控制各施工工序,严把质量关。随着更多施工方法的不断涌现,也随着各种新型材料的不断出现,各种有利条件不断地被创造出来.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必将会很快的得到新的发展。本文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对高层建筑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特点;施工技术

前言

随着城市土地的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為城市建设的主体。由于高层建筑的投入相对多层大,且施工周期长,混凝土浇筑量大,安全隐患多,工程质量要求高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一些新型技术、材料等的更新应用,对施工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做好设计环节及其施工环节的相关工作,以满足工程日常的操作需要。

一、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分析与研究

1、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

一般多层住宅每栋平均工期在10个月左右,而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平均为2年左右。要缩短施工周期,主要是缩短结构和装饰施工周期。各种高层结构体系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而现浇混凝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导工序,合理的选择模板体系是缩短主体结构工期,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

2、基础埋置深度深

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1/12;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埋置深度内),至少应有一层地下室。因此,一般埋深至少在地面以下5m。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甚至达20m以上。深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复杂。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之一。

3、施工技术要求高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主要以钢筋混凝土和钢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及相关的施工技术构成,而钢筋混凝土又以现浇为主,需要着重研究解决各种工业化模板、钢筋连接、高性能混凝土、建筑制品、结构安装等施工技术。其次是装饰、消防、防水、设备等要求较高。平面类型的多样化、立面造型的个性化、立面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谐,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消防设施要求高,深基础、地下室、墙面、屋面、厨房、卫生间的防水,甚至管道冷凝水的处理,都比多层建筑要求高; 高层建筑的设备繁多,高级装修装饰多这些都给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质量和技术要求。

二、高层建筑施工关键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

1、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及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 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 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

2、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部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这一要求与结构力学、自然布置正好相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以和常规相反的方式进行布置。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不管采用何种转换形式,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仍是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结构形式。

随着转换层位置上移,应设计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对这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高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转换层与其上层的侧向刚度比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对转换层位置较低的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控制侧向刚度比可以控制转换层附近的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对于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或筒体结构,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下部结构:加大筒体及落地墙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必要时可在房屋周边增置部分剪力墙、壁式框架或楼梯间筒体,提高抗震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弱化上部:不落地剪力墙开洞、开口、减小墙厚等。

3、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一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 为宜。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留直缝。

结语

高层建筑施工具有施工技术综合、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巨大等特点,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有明显的不同。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只有结合具体工程的具体要求,认真贯彻相关法规、条例的要求,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才能满足人们对外形美观、结构合理、布局自然、安全性高和低成本高环保的建筑要求。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城市人口的总数逐年递增,人们对住房面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在单位面积上提高居住量,普遍的解决办法就是增加建筑楼层,这为缓解住房压力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在进行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过程中,对转换层的设计原则和施工要求都非常严格。本文从高层建筑转换层设计原则、特点、施工特点以及技术难度四个方面进行相关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字】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发展是顺应时代需求而产生的技术手段,它极大程度上解决了住房面积紧缺的难题。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常常需要在空间结构差异很大的楼层间进行转换层的施工,通过转换层的结构支撑来保证高楼层构架的稳定性。由于转换层施工中对结构和施工技术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非常多。

1. 高层建筑转换层设计原则

一般情况,高层建筑转换层在设计上主要参照三个原则:竖向布置、平面布置和结构布置。目前,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主要围绕着建筑的功能和建筑的传力点进行,高层建筑转换层建设完毕后,除了自身的常用使用层功能外,也经常被当作设备层使用,但在转换使用中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转换层的刚度和韧性,实际过程中常常出现转换层质量没有得到保障而出现安全事故的现象。

如果转换层的结构刚度不够,刚性楼层的建设就非常有必要,通常根据建筑结构的方向进行刚性楼层的设计。为了确保楼层安全,需要加强楼层结构的弯曲效应,这种加强过程可以通过普通的人工实施进行完成,必要时加强层和设备层的加设也是很重要的。大型的商业住宅区进行转换层的施工时,一般会在裙房部位进行塔楼转换层的设置,同时增加主梁面板的大小和厚度以保障小楼层施工的安全。进行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平面设计时,通常会对水平转换结构的加设,在实际布置中进行纵横布置、调阁布置、结构布置来确保结构稳定。

纵横布置是指在较大空间内部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布置和主梁的转换。调阁布置是指在相邻两层之间进行布置时采取垂直交错的形式。结构布置往往是由于建筑较高无法在竖向刚度上不够而采取的布置手段,在进行平面布置时,要确保结构尽量达到对称,这样才能使得高层建筑在稳定性上得到保障。目前,高层建筑转换层建设方案中,暂时未能有比较成熟的施工手段来保证转换层的质量,因此,严格遵循施工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2.转换层特点

2.1转换层的设置部位

转换层的设置多根据建筑物特征来具体分析,目前多在建筑物的下部进行设置,这样对上层建筑的重量起到了很好的负重作用。转换层若质量不合格或损坏,其后果将非常严重,轻则楼层毁坏、建筑停工,重则危及人身安全。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楼层的多样性和受力分析的复杂性,导致转换层难以与高楼层有效的契合。

2.2转换层对地震反应强烈

受限于转换层的设置部位,转换层往往承受巨大的负重,因此在建设转换层时,往往根据楼层规模进行转换层尺寸和厚度的加强,所以大部分转换层截面超出标准。在地震区域,楼层的质量和刚度都有严格建设标准,为了达到防震和减震的效果,需要进行所有楼层的质量分析以确保均匀分布。对于转换层,其对地震更加敏感,这对转换层的质量和刚度变化有更高的要求。

3.转换层施工特点

3.1 转换层设计

在转换层以下楼层的设置上需要更多空间,这容易改变楼层和转换层的刚度。一般情况下,转换层上部和下部楼层的刚度不同,为了让楼层实现抗风、抗震的特性,应该对转换层相邻的楼层刚度及负载能力进行重点分析。在对抗震的设计上,除了考虑风力、竖向承载和水平地震的因素,还要将竖向地震作用加入到设计影响元素中。

3.2 经济指标

通常对转换层原材料的选择比较统一,主要是钢板和混凝土。不同于普通钢板,转换层采用的钢板需要加大厚度,最厚可达到2.8M。超厚的钢板加大了下部构件的承载负担和混凝土的用量,这对工程项目的财政预算和经济能力是严重的考验。

3.3 抗震性能

由于转换层钢板的厚度和重量都非常大,在地震作用下,转换层会有强烈反应。除钢板本身的受力外,在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下,竖向刚度的变化导致钢板上下相邻楼层受到巨大压力,如果地震强度过大,转换层的破坏程度将高于普通楼层。因此,在转换层的抗震设计上还有很多问题和极大的改善空间。

4.轉换层施工注意事项

4.1钢筋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转换层施工前,对钢筋的质量要进行严格考核和控制。钢筋在进入施工现场还需进行标准评定、质量化验等过程,待检验合格后才允许使用。钢筋的下料施工需要根据设计图的具体要求进行钢筋直径、级别和尺寸的选择,之后进行钢筋的清洗,确保钢筋表面没有污垢和氧化层。如果实际施工过程中缺少与施工标准要求的钢筋材料,需要暂时停工,进行材料的申请和补充,切不可随意更换质量不合格的钢筋,这是对施工质量和人身安全不负责的表现。此外,钢筋接头需要注意施工成本的控制和结构的简单性,保证施工质量。

4.2混凝土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转换层施工对混凝土的要求很高,不论是浇筑量,还是其强度等级,对转换层的质量都有决定性作用。大量的混凝土浇筑提高了施工的难度,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通常选择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这些水泥材料水化热较低,能够加快大量浇筑过程的热量传导,从而确保混凝土的内部升温不会造成厚板的裂缝和断层。

混凝土施工完后,还要进行混凝土后期的保养维护。在混凝土维护工作中,要严格将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一定标准内,之后选择蓄热保温、内降外保或蓄水养护等方法进行养护。目前主要使用的保养方法是内降外保法,通过选择水热化低的混凝土材料和外部进行人工降温达到保养目的。蓄水养护是指混凝土初凝时进行混凝土内部水分的补充,完全成型后再对整个板层进行养护。

5.结语

随着科技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进步,工程实施手段和方法越来越注重建筑的全面性和安全性。建筑行业内对新技术的应用和新理念的深入,让我国建筑行业不论是质量还是应用性上都得到了巨大的突破和创新。在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中,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理论,但是随着住房需要和建筑的多样性的影响,更高标准的转换层施工手段是保障建筑安全的急迫需要。

传统的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对建筑标准的需要,这不仅需要技术从业人员的重新思考,在实际施工中也要更加注重施工质量和对施工方法的选择。对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除了要满足时代的需求外,还要结合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包括诸多种类,除了对传统的建筑技术、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进行保持和发扬外,还要注重对高科技技术和国外经验的学习和借鉴。这需要全体建筑从业人员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岑志毅. 关于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分析[J]. 科学之友,2010,06:38-39.

[2]黄新宇.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4:148-149.

[3]程鹏斌. 浅论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J]. 城市建筑,2012,11:32-33.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逐渐得到了推广和普及。但是,高层建筑对建筑施工质量存在更高的要求,因而与普通建筑在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技术管理要点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水暖施工是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重点内容,本文就这一点展开了详细的介紹与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水暖施工;技术特点管理措施

1、高层建筑水暖施工技术的要求

目前,在高层建筑中实施水暖施工技术的要求包括三大点:第一,依据施工进度,统筹水暖施工。也就是说水暖工程要密切配合土建工程施工计划安排,合理地安排在土建施工的各阶段。同时,土建施工也要给水暖施工提供方便,以免因水暖施工质量不高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等级。第二,采取规范措施,防止“堵、漏、冻”现象的发生。一方面。要采取正确的、有效的措施对相应的问题进行预防;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相应管道的定期监测工作,以此促进水暖施工技术的有效发展。第三,加强施工管理,做好机器及成品保护。施工现场的各种设备、设施妥善爱护,与己无关的机电设备及其他设施不随意乱动。己施工的管道,进行片区划分,确定专人负责看护、管理,如有损坏需及时维修。不得踩踏或强压己安装好的管道,更不得作为支撑或做脚手架作用。

2、高层建筑水暖施工的技术特点

关于高层建筑的水暖施工通常从三个方面分析其技术要点:其一,充分做好水暖施工前期准备和统筹安排工作。前期准备工作的有效展开可确保后续施工环节的顺利进行,高层建筑结构相对复杂,因而水暖施工也更加复杂,因此施工前需要充分做好设计图纸的审阅工作,与设计方共同讨论技术要点,详细的核对、测量每一个数据,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备并进行改正。确认施工图纸后,需要为施工人员进行设计施工分析,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充分的了解施工要点,提高施工的准确性。其二,给水管道的施工技术。高层建筑对于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具有较高的要求,为充分确保质量安全,给水管道的安装需要使用标准规范的设备和零件,目前高层建筑的室内给水管道通常使用镀锌管材。关于管材之间的连接,一定要确保平整性,防止出现渗漏水、漏气的问题,影响供暖质量。关于丝扣的连接一定要避免出现毛刺和锁扣,并使用麻头进行密封。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管材,如果出现破损现象需要及时更换,如果出现镀锌层划破的问题需要及时镀上防腐漆。法兰连接同样必须保证平整性,法兰和法兰母通常在一侧位置,螺栓漏出螺母的长度通常在2至3扣之间。其三,排水管道的施工技术。根据技术要求,排水管道乘插口需要确保平直性、环行之间的距离需要保持一致。为保证乘口的密封性,需要进行2天以上的维护和保养,确保乘口表面具有弹性并呈现出光亮感。施工中需要使用标准的45度弯头连接排水管和立管,并使用卡架进行固定。主排水管道和分水管道的连接一般使用标准的三通、四通结构,这样可以保证各个连接部位的紧密型,防止出现水汽渗漏的问题。为保证给排水管道正常使用,需要进行通水试验,同时对管道进行通球试验。需要注意的时,为了确保施工质量,施工现场需要有专门人员负责现场的调度和管理,分开管理施工完成和未施工区域的各种施工设备与零件。防止不同器具,比如散热设备、机电设备、卫生器具等混淆、碰撞,确保后续施工的顺利展开。

3、高层建筑水暖技术施工管理的问题及对应策略

3.1常见问题分析

其一,施工材料质量、规格不合格,难以满足施工的需要。由于管理监督不力或是对施工材料质量认识不足等原因,采购者在采买材料时缺乏质量对比和评估,既造成了施工成本的浪费,又可能对水暖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其二,给排水管道的安裝存在较多问题。一方面,施工时可能未按照相关流程和规范标准操作,导致施工质量下降。另一方面,给排水管道的施工与高层建筑的其他施工环节没有展开良好的配合,比如混凝土振捣效果不佳,导致管道或是零件暴露,容易造成管道的破损。另外,施工前欠缺对设计图纸的考虑分析、施工后质量验收环节不认真仔细,很容易忽视一些问题,容易出现管道渗漏、堵塞等问题,影响高层建筑的水暖质量。其三,采暖管道安装和施工的问题。管件安装不规范、连接不平整等问题,容易导致采暖系统故障,阀门、散热器等构件容易出现管道渗漏、管件冻裂现象,影响供暖质量。

3.2确保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有效管理措施

首先,在完成技术交底、施工培训等工作之后。管件、材料、设备等的采买人员需要牢记高层建筑水暖施工的材料标准,确认购买材料之前需要充分做好材料质量检验,保证材料质量。最好由施工方、设计方、承包方各派出一名代表,共同完成材料设备等的购进工作,保证材料质量并节省施工成本。其次,就高层建筑的水暖施工展开技术培训工作。一方面,需要让相关的技术人员、施工人员了解本次施工的技术要点,掌握不同环节、位置施工的方法和特点,确保施工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需要让相关人员了解水暖施工的重要性,提高施工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做好使用管理和质量验收等工作。再次,施工现场需要充分的做好施工进度管理工作,与土建施工及其他施工内容做好配合,进一步确保水暖施工质量。在施工现场,相关责任人员需要每天做好施工记录工作,总结当天的施工进度、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提前做好水暖施工的验收方案。在施工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规范的进行操作,遵从设计进步,不可过快也不能过慢。如果在水暖施工的过程中,遇到了与之前设计相差较大的突发情况,需要与相关设计部门及承包商进行接洽,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施工完成之后,各部门需要共同配合,做好质量验收工作,管道之间必须保证连接平整、紧密,防止出现渗水、漏气等问题。同时,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进行水暖设备的养护工作,一旦出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反馈和处理,保证高层建筑的水暖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的水暖施工技术相对更加复杂,但是其技术要点条理明确、清晰,在施工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员一定要充分尊重水暖施工技术要点,才能避免施工中的常见问题,确保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层建筑能否高质量的建成,因此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求更为严格,以便施工单位能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慎重选择施工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施工技术,使之发挥作用。基于此,本文将立足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通过概述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具体分析几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进而探讨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希望对于良好建设高层建筑及良好发展建筑领域有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建筑领域发展造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这使得近些年高层建筑工程建设水平有所提高。当然,在回顾分析近几年高层建筑工程建设情况之中,不难发现施工技术应用之中依旧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给工程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1]。此种情况下,我们应当不遗余力的研究和发展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使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完善化,为更好的建设高层建筑提供有力支持。

一、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

基于对以往高层建筑工程建设经验总结及相关资料的查阅,确定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具有的特点有:

(一)施工技术要求高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包括以钢材为主的结构材料、钢筋混凝土及相关的施工技术,加之高层建筑工程建设需要进行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这使得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侧重于各种工业化模板、建筑制品、高性能混凝土、钢筋连接等。而以上施工技术又或多或少的影响高层建筑工程质量,所以为了给居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对各项施工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此来约束和规范施工技术的应用,尽可能的避免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的产生,提高高层建筑使用效果[2]。从这一方面来说,高层建筑施工具有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的特点。

(二)高层建筑体量大,工程量大

从近些年所落实的高层建筑工程项目来看,大多数高层建筑体量较大,占地面积超过1万㎡,这使得高层建筑工程量大,需要施工单位统筹全局,了解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有序的、有计划的、合理的施工作业,如此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良好。

(三)基础埋置较深

参考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稳定性的考虑,一般要求高层建筑的桩基应大于其本身高度的1/15,并且至少有一层地下室;而地基埋置深度应大于建筑本身高度的1/12,并且地下深度在5m以上,而某些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则在20m以上。这充分说明了高层建筑施工还具有基础埋置较深的特点[3]。

二、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

总结高层建筑工程建设,确定工程建设所应用的施工技术主要有:

(一)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对于高层建筑工程建设来说,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施工技术之一,其能够完成转换层浇筑。当然,要想使此项施工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一般需要采用分层浇筑法及二次叠加法来实现结构转换层浇筑,也就是在具体进行建筑工程建设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结构予以优化设计,提高结构稳定性和科学性,并且安装不落地式的支撑系统。在此基础上,对结构转换层的各个部件予以优化设计,以此为依据合理的设置重叠的各个部件,以此来保证叠浇构件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和施工阶段均有较强的承载能力。

(二)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工程建设之中,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同样重要,能够稳固主楼和群楼。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工程建设之中,往往会将高层的主楼与裙楼联系在一起,从而保证整个建筑造型更加美观,这也使得裙楼在整个高层建筑之中占比较大,相应的裙楼稳定性的高低直接决定整个高层建筑能否良好使用。此种情况下,最好将主楼与裙楼脱开,而两者脱开就需要设计变形缝,这容易造成双墙、双梁、双柱,致使平面布局受限。此时,利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来处理设缝就显得尤为必要,能够消除设缝,使平面布局不受限,同时能够保证不相连的主楼和裙楼都比较稳定。

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呢?通常情况下,采用柔性好、施工方便的钢丝网作为永久性的模板,之后将钢筋吊装进模,此时将钢筋网绑扎在最近的钢筋上,并在反面安装临时的固定设施,以此来防止浇筑中钢丝网外涌。在此基础上,针对钢丝网部位进行浇筑施工,从而形成保护层[4]。

(三)钢结构施工技术

出于保证高层建筑安全性和坚固性,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基于对钢结构的了解,确定其具有工业化强度高、种类多等特点,将其科学合理的应用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之中,能够满足工程强度要求,并且加快施工进度。但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钢结构的导热性佳,一旦建筑物发生火灾,那么钢结构将发挥快速导热的作用,加剧火势的蔓延,给建筑物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因此,在具体利用钢结构施工技术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需要注意了解钢结构的特点,合理的规划与设计钢结构施工技术应用方案,科学合理的应用此项技术,同时配备好消防设施或设置紧急避难场所等。

(四)高层建筑的泵送技术

泵送商品混凝土技术一般是高层建筑中主要的输送混凝土的方法。当然,要想使此项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根据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及施工要求,标准的配置混凝土,如做好混凝土配比计算、注意参加粉煤灰和化学外加剂等,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符合工程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在此基础上,利用先进的泵送设备来进行混凝土泵送,合理展开混凝土浇筑施工,为高质高效的建成高层建筑创造条件[5]。

三、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因为有各种施工技术的支持,高层建筑工程才得以良好建成。所以,为了良好的建成高层建筑,也为了促进建筑领域持续健康的发展,推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从当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情况来看,未来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为:

(一)高层建筑外墙施工技术的发展

建筑墙体大模块时代的到来,使得建筑施工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此种情况下,应当侧重于高层建筑外墙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使之应用于高层建筑工程之中,不仅能够提高整个工程质量,还能提升工程的整体性能和功用价值。

(二)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发展

目前国内现有结构转换层的形式有梁式、桁架式和板式,其中梁式结构转换层因设计简单、施工方便等优势,使之在民用建筑之中得到应用和发展。但从高层建筑工程建设需要的角度来说,应当侧重于厚板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尤其是相关结构预应力技术理论的研究,以便未来此项技术能够切实有效的解决高层建筑结构跨度大、高挠度、强剪切力等问题,为更好的建设高层建筑创造条件[6]。

四、结束语

尽管近些年我国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理论和技术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理论和技术还不成熟。此种情况下,我们应当明确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际应用情况,积极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施工理论或技术,深入研究和发展施工技术,为更好的建设高层建筑奠定基础,也为更好的发展高层建筑行业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罗继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1):54-55.

[2]陈代平.浅析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J].科協论坛:下半月,2011,(7):15-16.

[3]钟成宜.探讨当前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6,(19):149-150.

[4]张炜.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2):1274-1274.

[5]欧阳初.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6,(2):3-4.

[6]薛源.有关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与思考[J].装饰装修天地,2016,(3):209-209.

上一篇:市政工程质量管理论文下一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