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字教学过程的范文

2023-12-13

生字教学过程的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教学准备: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自然引入新课。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

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领会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生字教学过程的范文第2篇

1、引导学生通过智力闯关的形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复习学过的字词,学会运用,练习说完整的话。

2、引导学生区分同音字的用法,量词的使用,找反义词以及ABB式词语的运用。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学会运用这些字词,发现字词组合规律,总结学习字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复习字词,并会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通过智力闯关的游戏来进行巩固复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看过儿童节目里有闯关的游戏吗?你喜欢闯关吗?今天我们也来玩一次闯关游戏好吗?我们小组为小集体,看哪组能闯关成功。成功的小组就能夺得一面小红旗。

2、出示闯关的用具。(画一棵智慧树,贴到黑板上,智慧树上挂着闯关的纸条,纸条的颜色不同,上面有要求。)

告诉学生游戏规则:每个小组组长来拿闯关的纸条,按上面的要求去做。

二、挑战过关,复习巩固

第一关:同音字的运用(红色纸条) 小组长快速的到智慧树上拿取纸条。

(组内同学分别完成下面的填空,每人说一句,各用上面的字分别组词,用组的词说句话。) 纸条1:

(我(

)家里写作业。 放学了,我对同学们说:“同学,(

)见。” 每天我写完作业(

)玩。 早上,我先刷牙,(

)洗脸。) 纸条2:

睛 (今天,天气(

)了。 我们每天都要有好心(

)。

家里来了客人,我(

)客人坐下。 河里的水真(

)啊! 我们都要保护好眼(

)。) 纸条3:

十时

(寇准是古(

)侯的诗人。 哥哥今年(

)岁了。 山上有很多(

)头。 自己的(

)情自己做。) 纸条4: 近

(王明走(

)了学校。 我家离公园很(

)。 蝴蝶飞(

)花丛中。 最(

)他的学习进步很大。) 纸条5:

(今天的(

)光真好。 雨点在海(

)里跳跃。

山上有一只只(

)儿在吃草。

我家的(

)台上有很多花。)

各组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第二关:量词的运用(绿色纸条)(各组拿到纸条后,每人说两个。) 纸条1:

一(

)火车

一(

)帽子

一(

)飞机

一 (

)文章 一(好字

一(

)饭

一(

)被子 纸条2:

一(

)轮船

一(

)眼泪

一(

)小鱼

一(

)诗 一(

)课

一(

)画

一(

)汽车

一(

)书 纸条3:

一(

)水缸

一(

)比赛

一(

)题目

一(

)同学 一(

)铅笔

一(

)大山

一(

)木棍

一(

)电脑 纸条4:

一( )花、云

一(

)衣服

一(

)鲜花

一(

)茶 一(

)马

一(

)风

一(

)门

一(

)牛 纸条5:

一(

)小草

一(

)星星

一(

)眼睛

一(

)苹果 一(

)鸟

一(

)雨伞

一(

)树叶

一(

)石子 各小组完成后,组内轮流给全班汇报。师生评价。 第三关:找出反义词(蓝色纸条) 纸条1:

黑--(

)

前--(

)

上--(

)

来--(

) 纸条2:

西--(

)

往--( )

直--(

)高--(

) 纸条3:

外---( ) 苦--(

) 活--(

)古--(

) 纸条4:

生--(

) 白--(

) 深--(

) 长--(

) 纸条5:

对--(

) 有--( )

好--(

)

远--(

)

(组内交流后,在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第四关:抢答题(ABB式词语) 出示:

绿油油

谁能用“绿油油”说句话?

(比赛说类似的词语,说一个再用自己说的词语说句完整的话。) (黄灿灿

白花花

黄乎乎

蓝湛湛

碧澄澄

红通通

绿茵茵

亮晶晶

黑乎乎

孤零零)

三、总结方法,提高认识

一(

)

)(智慧树上开出了“你们真棒!”的小花。)

大家可真是不简单呢,都闯关成功了。老师向大家表示祝贺,要为你们竖大拇指了。

生字教学过程的范文第3篇

职业教育是对社会职业群和岗位群分析归纳的结果。因此, 更多的具有职业的属性。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而获得一个工作成果当中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因此,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 特别需要强调学生对工作过程性知识的学习。

以我院电子商务专业《职业拓展模块》课程为例, 该课程主要培训学生为企业设计网络营销, 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岗前培训课程。按照学科体系的课程设置, 《职业拓展模块》设置了网页制作、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三门课程。三门课程分别由三个老师讲授, 教师将软件的应用当做知识来传授, 学生的学习是简单的复制。结果是制作网页时不知道将photoshop软件和flash软件当做工具来使用。这样的课程设置, 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分离, 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割, 不符合职业教育所要求的工作过程性知识的学习, 更不符合电子商务岗位的要求。我们的职业教育应该更多的指向工作过程要素, 更多的关注知识的运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置, 起点是职业的需求, 我们应从工作岗位出发, 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归纳, 按照职业工作顺序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 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 克服学科体系结构化内容的学习。如前面提到的电子商务《职业拓展模块》, 课程摄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学生如何设计网络营销, 以适应电子商务岗位 (群) 的要求。根据工作岗位要求, 工作任务大致可以分为广告策划、制作、网页制作。工作任务有了, 下一步就是针对工作任务, 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

以广告制作为例。

1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 结合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教学上要考虑综合性、可扩展性。网站广告大体可分为静态画面广告、动态画面广告,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 学生需具备图形图像处理能力、动画制作能力, 广告设计能力等。

2 教学过程

(1) 教, 教师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 课程内容设置与编排应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 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编排课程顺序, 教学重点放在广告设计、广告创意上, 教师与学生共同搜集广告案例, 点评其设计理念与创意, 教师将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的教学放置到工作过程中, 使学生将Photoshop与Flash软件作为制作广告的工具, 需要对图形图像进行处理时, 就调出Photoshop, 需要进行动画处理时就调出Flash;学习软件的应用是工作过程的需要, 工作过程需要“抠图”, 教师就讲授如何用Photoshop“抠图”, 工作过程需要制作动画, 教师就讲解如何用flash制作动画。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目的, 在于克服学科体系结构化内容的学习, 而有利于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内容的学习。工作过程需要学生掌握多少、多深的图形图像处理知识和动画制作知识, 老师就教授多少。这样的教学是将Photoshop和Flash作为工具来传授而不是知识来传授, 区别就在于, 要让学生握着工具去工作, 而不是想着工具去工作。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 陈述性知识为辅, 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 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2]。

(2) 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 存在两类知识;一类是陈述性知识, 即事实性、概念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或咨询 (教师、同学或网络) 。咨询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能力, 要善于咨询, 掌握咨询的渠道, 是学生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应具备的自学能力;另一类是过程性知识, 即操作性规程和经验性知识, 以及作为优化手段之一的策略性经验知识等, 策略性、经验性知识需要学生逐渐由简单到复杂地去做, 而且不断强化训练才能掌握。经过同样学习过程、同样工作的过程使每个人在机会同样的过程当中, 最大限度获得的经验, 最大限度获得的策略。高等职业教育中, 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都要涉及, 但重点应该放在“怎么做”和“怎么才能做得更好”上, 即工作过程性知识。教师应使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好学、乐学的优良学风和学习的主体意识。

(3) 做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 教师设计一组难度递进的广告作品, 如从静态到动态, 从无声到有声, 由简单到繁杂, 由小制作到大制作。给学生安排任务, 按照“六步法” (资讯、计划、决策、执行、检查、评价) 分组实施。

资讯:学生获取信息, 与顾客建立联系, 教师不予干涉。

计划:小组讨论共同设计任务, 做出计划。

决策:学生与教师交谈, 谋得解决方法。

执行:教师不干涉, 即使是出现错误, 教师只是给予引导, 解惑。

检查:按照企业标准检查。

评价: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和分析他们的成果, 学生可以互相学习。

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原则, 教师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可以形成多个, 每一个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 然后可以做一个更复杂的。工作过程实践的难度在逐渐增加, 老师讲得越来越少, 学生的自主能力逐渐增强, 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学习,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打破了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 它不是在具体的学科中传授“学科知识”, 而是在具体的职业工作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 在培养目标中强调创造能力 (设计能力) 的培养, 而不仅仅是被动地适应能力的训练。培养这种能力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的本质与优势, 因为它不仅强调如何培养职业适应能力, 更着眼于培养职业竞争力 (设计与建构能力) , 即要求每一个职业岗位的从业人员不仅能够适应职业工作, 而且能够主动设计或建构自己的工作任务, 在工作中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人[3]。

3 考核机制

《职业拓展模块》课程的考核, 应建立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重点的考核体系, 应使教学考核标准与行业考核标准贴近, 可进行专项技术或综合技术考核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方法打破了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 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 不仅强调如何培养职业适应能力, 更着眼于培养职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 2007.

[2] 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中若干重要问题解读[R].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讲话, 2008.

生字教学过程的范文第4篇

摘 要:新课程对初中数学教学结构的定位是以教师、学生、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因此强调我们的教学要全面,尊重学生主体,加强教师的教学指导,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对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面对数学新课程改革,我们数学教师应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努力创新自己的教法,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走进一个全新的角色,来演绎一段全新的课程。新课程对初中数学教学结构的定位是以教师、学生、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因此强调我们的教学要全面,尊重学生主体,加强教师的教学指导,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感悟颇深,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进行了如下思考和探析,以期与同行共勉。

一、新课改后对数学教学的新认识

新课程改革后,大力倡导以“学生为本,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数学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导入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情境教学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去,为新课程课堂教学增添了一道亮点,情景教学主要是以生动形象的情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情景,将知识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数学最早起源于生产实际和日常生活,生活中的实例比较具体生动,可以利用生活实例去分析揭示事物的规律,其中也探索知识的重要方法。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场景和事物出发,让学生字身边的事物中熟悉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领略数学的魅力。例如教学中的“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知识点,可以从身边的建筑、桌椅等的基本构造了解起,让学生观察几条腿的桌子比较稳,自行车的车梯等从生活中的实例总结出课本的知识,使学生深有体会。从实践入手,寻找公式定理的突破口,凭日常生活进行设问,创设情境,达到唤起学生的激情,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强调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不能与学生交心的老师将不再是最好的老师,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我们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并且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这种期望。要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

四、注重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要“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只有他们感兴趣才能共同交流,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把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起联系,把实物的、图画的、口头的以及心里描绘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发展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拓宽和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优越性。例如,我们在教学概念时,就可以把学生引导到一个需要使用这个概念的背景境界中去。在他明显地感到需要这个概念时,再来总结出这一概念。这样做了以后,这个概念就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突出而又很切实的印象。以后一遇到类似情况,他会立即想到运用这一概念的。所以,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本质就是,先产生对数学“用”的需求,然后再学数学,“用”数学。

五、注重评价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教学评价具有多重性。其一,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有不同的评价目的,例如上新课前的评价和新课结束后的评价目的就截然不同。其二,对程度不同的学生体现不同的评价标准,做到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三,评价方式与手段灵活多样,体现多途径、多方位、多形式。另外,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学作用,以学生自评为主,培养自我评价和调节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鼓励评价为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参考文献:

[1] 陈兴群.新课程下数学教师的新观念[J]时代青年教育2012(03)

[2] 陆锦春.谈初中数学新课的导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2).

[3] 刘海亮.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J].中华少年2012(10)

生字教学过程的范文第5篇

摘要:评价是一种价值的判断。自从泰勒(Tyler)将“评价”引入课程以来,评价就成为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评价环节贯穿与课程实施的各个层面,通过对有关要素及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以促进自身的改革完善,是优化课程的一个有效途径。泰勒提出的目标模式是常用的一种课程设计模式,而过程模式则是针对目标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两种模式理论的争论始终未休。本文试将两种模式评价微缩到幼儿园教育这一特殊领域加以比较,意在为探索适合于幼儿园课程的评价方式,以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 课程 评价 模式

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初始阶段,但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这一特殊性是由教育对象——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的。幼儿教育要求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而绝非只是将教育目标锁定在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授上。所以,幼儿教育及其评价渗透于幼儿生活的过程才更为科学有效。如何对幼儿园教育做出合理的评价,是保证幼儿教育科学化的重要环节。对于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着两种不同的评价方法谁优谁劣的问题,必须进行比较、辨证思考,才能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以目标与评价的关系为划分标准

泰勒认为:课程评价过程的实质是确定由实施教育教学所能达到目标的程度。所以评价过程首先要从教育的目标入手。第一步要确定目标以便确定目标所要达到的程度。第二不要确定评价的环境,以便受教育者有可能呈现教育目标指向的行为。因此评价与教育目标必须相结合,评价结果才能准确有效。概括讲,目标就是评价的标准和评价过程的保障。但这回产生一个问题:目标的科学性由什么来保障?评价过程以什么作为标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评价的目的是要把评价的结果作为修订课程的依据,以促进课程完善。

斯坦豪斯针对目标模式的不足提出过程评价模式和相应的“程序原则”。但这只是作为课程研制方法的指导思想。教师如何明确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内在价值及总体要求呢?如果没有明确的饿教学计划,没有一个严谨的标准来衡量教学结果和教学目标的“吻合度”,整个教学过程就只能是一种尝试。失去了目标控制的评价是不准确的。教师对整个课程就不会有清晰的印象。

二、以行为为划分标准

从上文泰勒的定义,可发现行为注意对其理论的影响很深。将目标分解为一个个行为目标,再转化为相应一个个行为标准,精确易懂,层次条理,可操作性强。例如: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领域的目标“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这样层层细化的目标可以帮助教师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得出结论,促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有章可循,又增强了教育意识,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但是,单纯的行为过程评价模式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①幼儿园教育目标强调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但是并非每个教育效果,幼儿的每个心理变化都能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如果单纯运用行为模式评价教育效果,那么非行为的因素就会被忽略,也会忽略掉教育过程中有价值的潜课程;②一切教育效果固定于单一的行为评价,教师和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只要按照固定的标准来进行就可以,这样儿童理解力、判断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就被扼杀在条条框框里了。这样会给教育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以评价的进行实践为划分标准

目标模式的评价可分为前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前评价主要是在目标确定后与制定教学内容之间进行。对幼儿某一方面知识或能力进行大概的摸底,了解幼儿的先有水平继而确定教学内容之间的比例、采取的材料和教育方案。可以说前评价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一个有效方法。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接受后来衡量幼儿的进步程度、课程内容安排优劣的一个有效方法。它可以作为新一轮课程设计的改进意见和参考,对于课程的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过程模式则倾向于使用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作用用于诊断课程内容、改进完善课程提供信息,同时可以在课程的设计阶段优先预测教育的需要。教师可以时刻对于教育过程进行评价,发现教育的不足、偏差,及时进行休整和弥补。它着眼于幼儿的成长过程,教师可以发现幼儿的每一次进步,及时给予表扬,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和主动性。

四、定量与定性

两种评价模式的具体操作方式是不同的。目标模式采用定量的方法来评价,一般是量表法、测查发。往往标准只是几个程度性词语或一传数字。而过程模式则主要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过用自然法和访谈法,它是一种人性化的评价方式,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教育意识记录学生行为、心理上的点滴变化。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对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两种评价方式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有了了解。目标模式强化了教育着的意志,却淡化了受教育者的需要;彰显了教育活动的可遇见性,而它又限制了教育活动的情景性;过程模式突出了教育活动的教受行为,契合了时代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如何教学的过程原则,但会使教育行为指向模糊,仍是一种不成熟的模式。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幼儿园课程必须是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为了促进幼儿园课程不断优化,我们应该将两种评价模式的长处并结合幼儿园各自的教育特色来进行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评价标准以促进幼儿教育全面发展为目的,仍要以目标为基础,课程各个环节不能背离目标;

二、评价必须多样化,以教育主体为主进行自评这里涉及到的主题应该包括教师、幼儿园管理人员、幼儿和家长。这样可以吸纳各方面意见,使评价做到公正、全面;

三、评价定量定性相结合;

四、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不论哪种模式的评价最终的目的是要服务于幼儿园课程优化的,服务于幼儿教育的。我们必须以客观的态度保证评价的公正、合理。

参考书目:

《课程研究方法》

郝德勇

教育科学出版社 《幼儿园课程》

冯晓霞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托尔夫·泰勒

生字教学过程的范文第6篇

1 游泳教学的特点

游泳教学与其它体育项目的教学一样, 有着共同的教学特点, 它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是教师有目的, 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和进行各种练习, 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以及技能的活动。在教学时要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但游泳与其它体育项目比较, 又有着不同的活动环境和不同的运动持点, 因而在教学上也有不同的特点。

在教学环境方面, 游泳是一项在水中进行的运动, 水的阻力和压力以及浮力完全不同于人们平时习惯的陆地上环境。在水中活动, 要克服水的阻力和压力, 又要利用水的阻力和浮力。初学者在齐腰深的水中会站立不稳, 在深水中浮不起来或无法进行正常呼吸, 从而引起呛水, 发生溺水事故。因此, 初学者容易产生怕水心理。

在运动的姿势方面, 在陆上人们习惯直立姿势送行活动, 而游泳是人们在不习惯的平卧 (俯卧、仰卧或侧卧) 姿势下进行的, 改变了人体空间定向的正常感觉。这种平卧姿势和水的刺激影响了人体器官的感觉和分标, 使初学者平衡感觉受到的刺激强于运动感觉, 增加了学游泳的难度。由于运动姿势的改变, 人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走、跑、跳、投等技能, 不能在水中直接运用, 几乎所有的游泳动作技能都要从头学起。

在呼吸方面, 人在陆上的呼吸是的自如的, 而游泳时的呼吸却成了学习动作的必要组成部分, 它必须在一定动作配合的条件下有节奏的进行呼吸。同时, 呼吸的方法也不同, 要用口在水面上吸气, 用鼻和口在水中呼气, 在吸和吸之间有一段闭气。所以, 游泳的呼吸技术和呼吸节奏, 比陆上其它运动项目显得复杂。

在运动的动力方面, 在陆上做动作是利用固定的支撑反作用力使身体运动。而游泳是在水中——一种不能作为固定支撑的液体里进行, 是利用水的浮力支撑身体利用水对肢体动作所形成的支撑反作用力推动身体前进。

由于上述游泳教学环境及游泳运动本身的不同条件, 形成了游泳教学的以下特点。

(1) 教学组织的安全性是游泳教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场地选择、编班分组、组织教学等方面部要保证安全。安全问题比其它项目的要求更为突出。

(2) 对初学者的教学, 一开始不是首先教某一游泳姿势, 而是先熟悉水的环境及特性, 克服怕水心理, 学会浮体、呼吸和滑行的方法, 然后再教游泳姿势。

(3) 游泳的呼吸是初学者的一个难点解决呼吸难点的措施必须贯彻于教学的始终。

(4) 掌握水中平浮是初学者学习的一个重点。为此, 每教一种姿势, 一般都是先教腿, 首先解决身体平浮问题。

教师必须根据上述游泳教学的特点遵循教学期律, 并结合学生具体情况, 正确地组织教学, 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 游泳教学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教学活动, 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过程。在游泳教学中, 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技能, 除了需要科学理论知识作指导外, 更主要的是有机体直接参加练习活动, 在反复练习中掌握和提高游泳技术和技能。在形成游泳运动技能的教学过程中, 可分为三个教学阶段。

(1) 粗略掌握动作阶层:这一阶段教学是使学生对动作有初步的了解, 取得感性认识, 粗略地掌握动作。通常是教师讲解、示范动作, 学生进行练习。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是大脑皮质的条件联系处于泛化阶段, 动作表现紧张、费力、不协调, 出现多余动作。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抓住动作的重点进行教学, 不应过多的强调动作细节, 应以正确的动作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动作。

(2) 改进和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消除各种错误动作, 掌握正确的动作, 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质量。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 逐渐消除紧张、牵强和多余动作。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这时, 大脑皮质的条件联系由泛化进入了分化阶段。在教学中, 教师应抓住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可采用比较、对照和综合分析的方法, 帮助学生体会动作细节, 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发展, 使动作日趋准确。

(3) 动作的配固和运用自如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动力定型已经形成和巩固, 能轻松准确地完成动作, 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在此过程中, 主要是进行反复练习和运用, 使动作巩固和达到自动化, 并不断地强化自动化的程度。

在游泳教学中, 对于初学者, 第一阶段包括熟悉水的环境、克服怕水心理和初步掌握游泳动作;但动作紧张、费力、呼吸急促, 游不远。通过反复练习和改正动作, 动作逐步协调和准确游得较有节奏, 不易疲劳, 游泳越来越远, 这就是第二阶段。再通过进一步的反复练习, 使动作达到自动化, 游得更为轻松、自如、省力, 可以把注意力放到判断方位、速度和技术上, 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 都能保持良好的技术, 这是第三阶段。—个初学者, 从不会游泳到学会, 一般要经过这三个阶段。对于已会游泳者, 每学一个新动作或交势, 也都要经过这三个阶段。不同的是, 在学新动作时, 可以利用已掌握的游泳技能转移, 缩短第一、二阶段的时间, 较快地达到第三阶段。

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是有机联系的, 是相对而言的。它既反映学生认识事物、掌握动作技能的逐步深化过程, 也反映了学生身体机能和体质不断交化和提高的过程。由于学生的情况 (身体条件、游泳基础和学习态度等) , 以及其它有关条件不同, 这三个阶段的具体特点和所需时间也不同。但它又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经验有关。如果教师善于在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 选择和采取的教法符合实际, 教师的教学技巧熟练, 技能形成的各个阶段所需的时间也会缩短。因此, 如何按照游泳技能形成的规律组织教学, 加速教学过程, 更好地完成游泳教学的任务, 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摘要:长期以来, 在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中, 存在着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脱节。本文通过对游泳教学特点与教学过程进行研究, 希望可以为高校游泳教学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游泳教学,特点,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 高谊.试析高校体育中的素质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1) .

上一篇:西安高新管委会范文下一篇:卫生局权责清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