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教学内容范文

2023-09-19

初一地理教学内容范文第1篇

新课标人教版地理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地形和河流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臵和海陆位臵及范围。 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亚洲的位臵特点;

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过程: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臵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臵。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臵。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臵还要了解其海陆位臵。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臵和海陆位臵。 完成P3活动二(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臵,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

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臵、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臵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

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臵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臵,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臵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臵、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板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位臵

纬度位臵: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臵: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 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 边界:P2

二、地形和河流

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第一节自然环境 复杂的气候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 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 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 初步学会从位臵、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 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臵、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重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广东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生: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臵)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

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第7页共94页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臵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臵和海陆位臵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臵和海陆位臵。

引导:用以上分析做练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气候图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第8页共94页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臵,还有地势高低等

总结本课要点。

板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第二节人文环境

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学生情况分析:人地关系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地域文化对于好动又好奇的初一学生来说也非常具有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其生活环境、媒体报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人口所引发的问题以及各地区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是初次学习区域地理的人文环境。3.课程资源分析:本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区,也是人类文明发祥

第9页共94页

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已体现出本区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另外班级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媒体上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报道等都是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构思】

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体验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出发,组织编制教学内容

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而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地理课”,为此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将P11活动2设计成游戏方案;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以艺术家、人类学家、文化学者、建筑学家、服装设计师等身份组建考察团,在网上模拟“南中国海──地中海”这条线路去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

3.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地理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

第10页共94页

引导者,即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首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为此我安排了本节课的教与学活动:①课前准备 ②游戏、质疑、问题整合 ③表演 ④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活动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3.通过游戏和网上考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将座位安排成马蹄形,以便开展学习活动。 2.自由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游戏和考察活动。 3.游戏、质疑、整合问题。 4.表演、反思。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游戏、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体验到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魅力,提高艺术鉴赏力。

2.通过游戏、网上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第11页共94页

重点:“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难点: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理解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通过课前考察、游戏、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

三、教学方法体验、反思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2、地形如何制约河流的流向?

3、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导入新课]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的人们怎样生活呢? [显示]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

[猜一猜]根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猜一猜它们分别分布在亚洲的哪些区域?

[讲解]服饰为单一薄裙———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热带地区; 服饰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阳辐射强烈的西亚地区;

服饰为各式长袍—分布在气温年较差大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方便); 服饰为皮衣皮靴———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

[小结]很显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文环境。

[解说]人文环境常指人口、经济、城市、建筑、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 [承转]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亚洲的人口情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人口的一些情况,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口状况的?比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人口密度是怎么计算的?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

第12页共94页

特别稠密?

[读图]6。13“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和图6。14“2000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提问]

1、2000年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60。55亿)

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多少?(12。95亿)

3、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10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其中亚洲有几个?(6个)分别是哪些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活动]

1、按人口数多少,给各大洲排队(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

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各大洲排队(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

3、按1995----2000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1。3%),计算2001年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提示]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х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净增人口数(60。55亿*1。3%=0。79亿),所以2001年世界净增人口0。79亿,而亚洲2000年人口总数36。8亿*1。4%=0。52亿,所以每增加100人中有66人在亚洲(0。52/0。79*100=66)。

[小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板书]

一、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提问]

1、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说明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自然增长率)

2、我们还能想想其他方法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吗?(亚洲的人口密度)

第13页共94页

[讨论]分组讨论亚洲的这些国家人口为什么这么多?(从气候、地形、历史、经济角度分析)

[讨论]亚洲这么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 [展示材料]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庄稼枯萎等。

[小结]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不够用,从而又转化为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资源的消费者,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人类社会才会顺利进步。(即要理解“两只手”和“一只口”的关系)

[阅读]材料“亚洲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填图]根据阅读材料按因果关系填入框图中 A、要求增产粮食 B、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C、粮食产量下降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恶性循环 F、土壤肥力下降

[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呢?

[提示]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本问题是人口的过快增长,解决途径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和依靠科学技术等。

[绘图]学生绘制良性循环图

[活动]以“亚洲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小组讨论对亚洲人口发展的建议,站在全球角度,体验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推选代表发言。

反馈练习:课课练8—10页

课后作业:

1、请大家交流收集的材料,写一篇关于“由于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的小论文。

2、搜集有关亚洲各地区的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图片、资料。

第14页共94页

反思

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和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得最好的过程、最喜欢的环节和收获最大是什么?学生自由质疑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第二节人文环境 多样的地域文化

课程标准:

1、让学生了解亚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

2、读图说出世界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3、使学生知道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

4、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5、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教学重点:

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难点:

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第15页共94页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法

[多媒体]景观图P13图6.17学生观察5秒钟后遮蔽并多次重复提问:看到了什么?

[小结]人、帐篷、骆驼;人穿长袍、帐篷在沙漠上、骆驼是单峰驼。 [提问]人为什么穿长袍、为什么居住帐篷、人们如何生存、此地在哪里、当地的自然环境如何?

[归纳]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便于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需要居住帐篷。

[讲述]分析一幅图,要观察人们的服饰、居住环境、交通工具、生活方式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教师出示]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什么联系?

[探究]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讨论13页图6。17的2——6幅图所反映的当地文化状况,选代表发言。

[活动]完成14页活动1 [承转]由此可见,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自然环境适宜的地方,就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阅读]材料“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提问]有哪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回答]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地区。

第16页共94页

[提问]这三个地区在地理位臵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读图]分析三地区气温、降水、地形和土壤,进而说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小结]都位于北半球温带的南部、亚热带和热带的北部,也就是既没有过于寒冷的地区,也没有过于炎热的地区;从降水来看,既没有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也没有极度湿润的雨林地区;从地形来看都位于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而且土壤肥沃。

[提问]这一切都是巧合吗?说明了什么?

[回答]不是,说明人类的文明同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所收集的亚洲不同国家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资料。

服饰

[展示]四幅图片

[提问]这分别是哪些国家的传统服饰?

[回答]中国的中式服饰、印度的纱丽、日本的和服、西亚地区的服饰。 [提问]西亚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回答]颜色大多是白色,头上缠着头巾,因为这里气候炎热干燥,白色可以反射阳光,头缠围巾可以阻挡风沙。

[提问]和服与中国哪个朝代的服饰相似?为什么?

[回答]与唐朝相似。当时唐朝很强大,日本曾派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两国文化不断交流。

[提问]中式服饰这张图片拍摄于什么场合? [回答]APEC高官会。

第17页共94页

[讲述]各国领导人穿上中式服饰,感受东方文化韵味。今年中国许多城市出现中式服装热,你怎么看待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

[回答]中国去年有四大盛事,人们穿着民族服装表示庆贺。 [提问]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文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结]受自然、历史、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饮食习俗礼仪

[活动]各国不仅在服饰上呈现多样性,其饮食习俗礼仪更是异彩纷呈。下面我们搞一个活动,男女接力比赛,说出各国具有特色的饮食习俗和礼仪。规则:不用举手,想好就站起来回答,男女交替进行。

[讲述]刚才同学们谈了很多,老师也想和大家交流,日本茶道发源于中国,但为什么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延续?

[提问]大家有没有亲戚在日本企业工作的?他们有什么感受? [回答]工作压力大,很累。

[讲述]为了消除紧张和压力,人们通过品茶来体味人生的宁静和祥和。可见,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建筑

[讲述]我们说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劳动的全部成果。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它体现一种思想,具有象征性。而各国的建筑正是这种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展示]民居图片

[讨论]

1、这是哪些地区的民居?

2、各有什么特点?

3、请解释原因。

第18页共94页

[回答]东南亚的高脚屋,结构分为上下二层,便于通风散热防潮,因为这里炎热多雨;西亚的传统民居墙厚,窗户小,可以阻挡阳光照射和风沙,因为西亚炎热干燥;印度尼西亚巴东镇建筑屋顶呈牛角状,便于雨水排泄,因为这里多雨。

[讲述]我们出去旅游都喜欢参观各地名胜古迹,下面老师带大家到亚洲各地转一转。

[展示]图片

[提问]我们参观了哪些名胜古迹?

[回答]中国的长城、故宫、兵马俑、天坛;古巴比伦古城;柬埔寨的吴哥窑;印度的泰姬陵。

[补充]还有韩国的国宝级财产佛国寺、泰国的素可太泰护国寺、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用石头书写的关于宗教文化和文化的书籍,是目前最大的佛教殿堂。

[讲述]大家请看这两张图片,越南古都顺化的太和殿和皇城,其建筑风格与哪国相似?

[回答]中国

[讲述]这是老挝的凯旋门和故宫,其建筑风格有什么特点? [回答]溶入了欧洲建筑风格。

[归纳]可见从这里体味到文化的交融性。

[讲述]这是犹太教的哭墙,每到星期五,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可以到这里祈祷。画面上的人物是沙龙,你想对他和巴以局势说些什么?

[回答]不要以暴制暴,应相互尊重和理解,让人民过上和平的生活。 [讲述]好,这些名胜古迹大多都被收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人

第19页共94页

类共同的财富。展示文化的窗口有很多,其中也包括艺术和体育。请说出各国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体育运动。

[回答]比如中国的书法、京剧、武术;日本的相扑等。 艺术和体育

[提问]哪位同学练过书法:中国书法讲究什么?谁会唱京剧?给大家唱一段。

[展示]图片,以讲解员的身份给这些图片配上解说词,或者是个人才艺亮相。

[总结]刚才老师和大家进行了一次文化探访活动,体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风情,我们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是为了各国的文化更好地交融与传播。我们应尊重各国的文化,使文化成为各国友谊的桥梁,使文化成为人类永恒的财富。

[提问]亚洲有多少种文化?(如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恒河文化、阿拉伯文化等)这些文化有无高低优劣之分?

[回答]有很多种,这些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提问]目前世界上是否存在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回答]存在。

[提问]这种现象的结果怎样?

[回答]不利于国家之间的交往,甚至发生恐怖事件或战争。 [提问]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不同文化的共存问题?

[回答]每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有其特点和存在价值。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其他文化和民族?

[回答]理解和尊重。因为理解和尊重其他地域文化是实现同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基础,也是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速对外开放的要求,所以人们在

第20页共94页

出国之前,都要在了解国家风土人情的同时,尊重其他文化差异。

[提问]如果一周后要到某国去,那么,你这一周将做哪些准备? [承转]展示图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教育科技水平、建筑、服装等方面的图片。

[提问]这两幅图片有什么区别? [回答]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提问]为什么不同呢?

[播放]印度建国前经济状况的影视素材。

[回答]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独立前经济贫困,工业落后,基础薄弱,这样就给建国后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小结]历史条件

[播放]新加坡、韩国、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势素材: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尤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小结]社会条件。

[播放]波斯湾沿岸国家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影视素材: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国家,工农业生产不发达,却成为亚洲较富裕的国家。

[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小结]自然条件

[展示]某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有关材料

第21页共94页

[找出]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受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的,各国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并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环境来确定其经济发展战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亚洲,少数国家是发达国家,如日本;而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很大

[活动]将图6。18亚洲部分国家199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从大到小排序。

找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和低于500美元的国家。 估算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产值是尼泊尔的多少倍? 说一说亚洲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 看看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处于怎样的水平?

[学生小结]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的国家是日本、新加坡、以色列,低于500美元的国家有印度、蒙古、孟加拉国、越南、尼泊尔;

2、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尼泊尔的154倍;

3、亚洲各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较大。较高的发达国家有很少,如日本;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差异也很大。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新加坡达到30170美元,尼泊尔仅为210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44倍;

4、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讲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经济发展还有困难。我们既不可因成绩巨大、水平提高而盲目自大,也不可因还有差距、道路曲折而妄自菲薄。我们应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缩短差距。作为中学生

第22页共94页

我们肩负着昌盛祖国的重任,一定要练就建设祖国的本领,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材料“三大类产业的划分”

[教师]以日本为例,教给学生如何解读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三大类产业构成图

[学生]完成P16活动2 [显示]1998年亚洲五国国内生产总值三类产业构成(%)

[讨论]观察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三类产业比例之间的关系怎样?

[小结]经济落后的国家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较少。现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数第一产业的比重很小,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目前我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第二产业,重视第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经济。

[总结]第二节主要讲授了亚洲的人文环境,其特点为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有“多样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巨大“经济发展的差异”。我们通过大量的图表数据,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使我们学会了运用资料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如何从地图和数据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亚洲是绚丽多彩的,它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它有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有多样的文化和民族,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让我们全亚洲人民携起手来,共同把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建设得更加美好!

反馈练习: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第23页共94页

教学目标:

1、 探究日本的位臵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2、 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3、 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4、 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重点和难点:

1、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2、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准备和方法:

1、 课件《樱花》

2、 课件<日本>

3、 活动设计

采取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加以引导

教学过程:

第24页共94页

[课件开始]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上课时,停放音乐,导入新课后。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板书]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版面1)

[导入新课]: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

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探究题活动1]:(版面2)合作完成

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

3、日本有那几个著名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臵

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 [板书]

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自然地理特征思考题),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臵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显示“日本图”(版面3),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臵,(版面4)、(版面5)、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版面6),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

第25页共94页

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

[探究题活动2]:读图7.5-7.7分析完成(版面7)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人们采取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或者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

(版面8),(版面9),(版面10)。让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认识。接着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较表学生分析(版面11)

第二课时:

国家人口数(亿)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 13 960万 日本 1.27 37.7万

[阅读材料](版面12)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板书]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版面13)

关于日本工业部门,利用多媒体补充有关内容。横滨港等待装运出口的日本汽车图。关于主要工业原料进口情况,可显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图”(版面13)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版面14),教师简要讲解日本主要原料的进口国和地区,为以后的世界地理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第26页共94页

[探究题活动3]:(版面15)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2、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3、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情况怎样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 (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最后布臵第1课时作业,显示“日本空白图”,让学生说出日本四大岛、邻国、富士山、主要港口的英文代号。学生回答正确,屏幕上就出现相应位臵的文字并伴之以动听的声音,以示表扬。

[板书]

三、太平洋沿岸的工业 [探究题活动:4]:(版面15)

1、看看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那里?

2、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课本24页有关资料,回答问题(版面16)

阅读“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把图中的主要工业区用红色块显示图中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加深学生对主要工业城市和港口位臵的了解。然后提问:日本工业为什么分布在这里?然后显示几幅图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铁路”图片、“填海造陆”图片、有关大阪的鸟瞰图片。教师边讲课边播放有关内容。(版面18)(版面19)

[板书]

四、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版面20)

这一部分内容,学生不难理解,但缺乏感性认识。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可接连播放较多的

第27页共94页

动静态画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版面20)、“日本茶道”图片(版面20),然后,以教学纲要总结全文(版面20)(略)

[探究题活动:5]:最后布臵本节课堂作业:显示“日本工业区分布空白图”(版面41),让学生回答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并思考回答日本工业分布在这里的原因。(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完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通过这多个版面的播放,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学生普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板书设计: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

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1、 日本概况

2、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 日本多火山的利与弊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 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 (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2、 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

三、日本工业区的分布

1、 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2、 原因

四、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第二节东南亚

第28页共94页

教学目标:

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臵

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4、东南亚的风景 重点和难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臵

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臵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准备:

1、 东南亚地图;

2、 自制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臵。 (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提问]:它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

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第29页共94页

[板书]: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总结]: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纬度位臵大约在10ºS—25ºN之间。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就是指这里。

[板书]: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臵: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臵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而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则可以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通道。 [展示马六甲海峡的图片说明] [板书]:东南亚的国家

刚才我们数了数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发现东南亚由十一个国家组成。这十一个国家是: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特别值得一提是东帝汶这个国家,于2000年独立。这十一个国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

[活动]:下面我来请同学回答分别在空白图上填出位于这两个半岛上的国家。 其中的越南,老挝,缅甸是与中国接壤,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其余都是临海国和岛屿国。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名印尼是海岛的意思,有“万岛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吗?东南亚人是什么人种?他们的主食是什么吗?

第30页共94页

[思考]:我们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主食是大米,这是什么原因呢? [活动内容]在这样一种气候条件下,还适合什么作物的生长?

因此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热带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哪些国家盛产椰子,哪些国家盛产橡胶和油棕,哪些国家盛产稻米和蕉麻。 [图片展示] 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景观。

[课后练习]:

1、东南亚由很多海峡为什么只有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2、列举出“东南亚之最”。

3、收集东南亚国家的风景资料

第二课时

[导入]: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著名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这便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因为中南半岛上的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中国。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将他们找出来。

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用我们的手就可以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思考]:这样的地形条件有怎样的好处? 蕴藏丰富的水利资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

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

[活动]:为什么分布在这里?有怎样的好处?有什么弊端?

第31页共94页

上节课我们讲到中国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下南洋,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直到今天,许多中国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积极努力着,请同学们看一下阅读材料。

在东南亚的国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分别占到该国的77%和25%,在60年代,印度尼西亚曾经发生反华暴力事件,对当地的华人华侨任意的屠杀,在国际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使得他们纷纷撤回资金,重返祖国的怀抱。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纷纷回国支援国家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确实有许多的闪光点,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来到这里,特别是这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亚洲的魅力所在。

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同学们收集的一些关于东南亚美丽景观的图片。[多媒体展示] [课后练习]:

收集关于东南亚国家的景观资料,出一期《东南亚旅游景点介绍》小报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东南亚

一、地理位臵 纬度 海陆

二、气候

类型: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对比) 共同特征:湿热

三、农业 水稻气候

第32页共94页

人口集中,耕地少 热带经济作物

四、地形特点(中南半岛) 山脉、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五、河流

上游:多为峡谷,水流湍急―――丰富水能资源

下游:平坦开阔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有利农业生产

六、城市分布――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原因:

七、华人、华侨集中 华侨:中国国籍 华人:外国国籍

第三节印度 教学目标:

1、 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臵、首都、人口

2、 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 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的新契机

4、 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的地区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印度的人口情况和工农业发展的最新特点 难点:

第33页共94页

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教学准备:

1. 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2. 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文明古国(概况)

[导入] 展示有关印度音乐,舞蹈及宏伟建筑。让同学思考:这是那个国家?再请同学说说有关印度的古文明。

[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回答: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的大部份?(印度)。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请同学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二、印度人口问题

学生: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发现1981年至1990年人中增长2.6亿 1991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1.6亿)

教师:出示印度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表。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资源和产品为什么还

第34页共94页

不能满足人们所需?(结论: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讨论:压力: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第二课时:

三、地形、气候和农业

教师:播放课件印度的洪灾印度的旱灾

[学生活动]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观察出雨季月月。盛行从洋吹来的季风。再观察旱季月至次年月。盛行来自的季风。

[小结]印度东北部为西南季风迎风坡形成多雨中心。乞拉朋齐最为典型。 [教师]判断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哪个对印度农业影响大?为什么? [学生讨论对比、回答]西南季见对农业影响很大。因为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降水。

[教师]问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回答(风势弱,来得晚,退得早------旱灾。风势强,来得早,退得晚------水灾)

展示课件:印度家庭在用餐了解印度饮食习惯。

四、工业发展 纺织工业 钢铁工业 高科技工业

[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印度风土人情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在班里举行一个小型展览。

板书设计:

第35页共94页

第三节印度

一、概况

位于南亚、南临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

二、印度人口问题

世界人口大国(超10亿)压力: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三、地形、气候和农业

1、热带季风气候

夏:降水多(西南风)---- 水灾 冬:降水少(东北风)---- 旱灾

2、地形 ---- 平坦

东北喜玛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和南部德干高原

3、农业

水稻沿海地区,东北 小麦德干高原西北,恒河上游 棉花西南

黄麻东北

四、工业发展 纺织工业 钢铁工业 高科技工业 第四节俄罗斯 教学目标:

第36页共94页

1﹑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臵﹑领土组成和首都。

2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4﹑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方面的概况。

重点和难点:

1﹑根据资料和地图,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说说其发展经济的实例。 2﹑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举例说出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准备:

3、 东南亚地图;

4、 自制CAI课件 教学方法:

CAI教学(谈话﹑讨论﹑活动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放教学准备1的资料) [板书]一﹑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读图训练] 1﹑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臵﹑领土组成和首都。

2﹑找出北冰洋﹑黑海﹑里海﹑贝加尔湖﹑太平洋﹑白令海峡。

第37页共94页

《中东》教学设计

3、找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俄罗斯的什么方位。

4﹑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东欧平原﹑乌拉尔山﹑伏尔加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活动二:读图理解] 1﹑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2﹑分析俄罗斯气温和降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的变化趋势。 3 ﹑描述北半球“寒极”——雅库茨克的气候特征。 [板书]二﹑俄罗斯的工业 [活动三:读图练习] 1﹑找出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2﹑找出俄罗斯主要工业区,说出各工业区主要的工业部门或产品。 [活动四:讨论]根据下面两段材料,讨论俄罗斯工业的特点及形成因素。 材料一:俄罗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地位(1997年) 工业产品在世界上的位次工业产品在世界上的位次 钢第四位发电量第四位 煤炭第四位化肥第五位 原油第三位天然气第一位

材料二:关于俄罗斯工业的对话:

爸爸要去俄罗斯出差了。爸爸说:“俄罗斯工业发达,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它的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爸爸刚从俄罗斯回来,给我带的衣服﹑食品和玩具都是从其他国家进口

第38页共94页

《中东》教学设计

的。爸爸说:“俄罗斯这方面的工业部门比较薄弱,要想给你带俄罗斯本国生产的商品还真不容易。”

[小结]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这与其资源状况发展历史等有很大关系。

[反馈练习]收集图片、资料,介绍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复习上一节课内容

[活动一:读图讨论] 模拟俄罗斯旅行:暑假期间从内蒙古满洲里出境,乘国际列车经莫斯科抵达圣彼得堡,请讲述沿途所经过的主要城市及自然景观变化。

[小结] 1﹑俄罗斯交通发达。

2﹑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

3﹑亚洲部分铁路网比较稀疏,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它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4﹑除铁路外,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均很发达。 [活动二:阅读]五海通航。 第三课时:

[活动三:学生展示]用课前准备的图片﹑资料介绍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

[活动四:图片欣赏]俄罗斯军事图片。

[反馈练习]讨论:举例说明中国与俄罗斯的相互关系以及发展友好睦邻关系的意义

第39页共94页

《中东》教学设计

堂上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内容

板书设计: 一﹑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1、 国土辽阔

2、 地形特点---平坦 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3、 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部属寒带气候 气温:西高东低,南多北少 降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寒极:雅库兹克

二、俄罗斯发达的工业

1、 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铁矿分布广泛)

2、 工业分布特点---分布在内陆原料产地附近 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展较慢(类型不平衡)

主要工业区集中在欧洲部分(四大工业区)(空间不平衡)

三、发达的交通

1、多样的交通方式 客运:铁路、公路

货运:铁路、管道(石油、天然气)

第40页共94页

《中东》教学设计

2、铁路网

欧洲部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 稠密

亚洲部分:单一(亚欧大陆桥)

四、城市与文化

1、 莫斯科

2、 圣彼得堡

3、 港口

摩尔曼斯克(不冻港)、海参威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

一、课程标准

1、能在地图上找出中东地区的位臵和范围,读图说出其地理位臵的特点。

2、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二、教学重点

1、认识中东地区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

2、了解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生产和输出在世界的地位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三、讲授方法和教学前准备

1、 学生收集有关中东地区的资料,准备课上发言。

第41页共94页

《中东》教学设计

2、 有关2003年美伊战争的录象。

3、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谈谈同学们印象中的“中东”。

[讲述、提问]:中东,我们对它的熟悉主要来自于电视、报纸等媒体的频繁报道,这里已成为最受世界关注的地区。请同学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中东是什么样?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发言,说一说中东地区的资源情况、政治局势、宗教问题、领土问题等。

[教师]:播放一段录象,内容有关美伊战争的简单介绍,让学生对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有感性的认识。

[教师]:从同学们对中东的介绍和我们看的录象,我们想到一个词,与中东地区最相关,那就是“战争”。为什么中东地区战乱如此频繁?我们主要从地理位臵、资源及文化来分析其根源。

[一湾二洋三洲五海之地] [教师]:战争并没有解决中东问题,能不能用非战争的方式解决中东热点问题?今日我们用地理的角度来探究“中东”。

首先从“中东”名称由来说起。 [学生]:展示课件,学生回答 [教师]:显示中东地图

这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中东”,对比“亚洲地理分区图“所包括的国家和地区与什么分区有类似之处。

第42页共94页

[教师]:中东究竟有哪些国家呢? 展示课件 [学生]:读图

[学生]:配合学生回答,进行“三洲两洋空间位臵分布”课件演示 [教师]:请同学们读中东地区图,找到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中东地区的地理位臵有何特点?

展示课件:

[学生]:土耳其海峡是欧洲和亚洲的分界限,苏伊士运河连接着红海和地中海,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中东处在亚、非、欧三洲交界处。

[教师]:设问:如何评价中东地理位臵的重要性?

二洋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理位臵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使中东备受关注,成为热点地区。

[转折]看来地理位臵确实给中东地区带来深远影响,可是,“独木难成林”,还有没有别的原因使中东成为热点地区?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刚才我们谈到“美伊战争”,美国插手中东问题的关键性原因?

[丰富的石油资源] [教师]:石油用途广泛,是重要的原料和能源,特别在现代化工业发展中,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展示课件

而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学生]:读53页图8。5,通过图表了解中东石油的储量、产量、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

第43页共94页

[教师]:中东地区的石油,都集中分布在哪里?主要产油国家有哪些?

学生:展示课件,中东石油集中分布地和主要产油国的位臵。

[教师]:中东出产这么多石油,都是自己国家用吗?当然不是。大部分石油都供出口。假如你是中东地区石油公司的老板,你会把石油卖到哪些地方?选择什么样的运输路线效益最好?

[学生]:小组讨论后写下自己认为最理想的贸易国家和地区,并设计石油运输路线,边指图边阐述观点:如为什么选择这些国家和地区做贸易,自己设计的运输路线有什么好处等。讨论发言后完成53页活动3,填出三条主要石油输出路线。

[教师]:中东的这些国家靠出口石油赚了很多钱,石油出口成为它们的经济支柱。请同学思考:这样的经济发展特点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国力综合发展来讨论单纯依靠石油出口对国家经济的不利影响。

[小结] 中东地区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臵十分特殊。这里的石油资源丰富,在世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给中东带来更加财富,同时也使得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战乱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成为一个长期“热点地区”。中东地区的和平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师]:我们的解读“中东”活动没有结束,下节课我们再继续。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中东

一、长期的热点地区

第44页共94页

长期热点地区

二、重要的地理位臵

1、范围

2、二洋三洲五海之地

土耳其海峡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阿拉伯海印度洋

黑海里海

三、丰富的石油资源

1、石油储存、生产、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中东石油的分布及主要产油国

3、石油输出路线

第一节中东

一、课程标准

1、 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水资源贫乏这一特征,以有造成这一特征的根本原因――气候干旱

2、 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由于多种文化的汇聚而产生的冲击,从而进一步了解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

3、 通过了解阿拉伯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通过了解以色列的干旱农业,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第45页共94页

二、教学重点

1、中东地区干旱的气候

2、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

三、讲授方法和教学前准备

4、 教学课件

5、 查找一些资料和照片,内容包括以色列的干旱农业以及中东地区的各宗教和民族

6、 查找中东地区的新闻资料,分析其中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中东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幅图

展示课件:中东的河流图 学生:沙漠面积广大

讲述:阿拉伯半岛上竟然一条河流也没有。想一想,为什么这里沙漠广布,河流稀少?

活动:“麦地那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图”,请学生描叙热带沙漠气候的气候特征。

展示课件:中东的河流图

提问:上面的说明这里常出现很多国家争夺一条河流的情况,你能

第46页共94页

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提示:由于干旱气候,才使水资源在这里显得尤为珍贵 讲述:

这样的气候特征对当地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呢?(阅读材料课本56页)

转接:

既然这里水资源如此缺乏,那么这里能不能发展农业? (可以发展节水农业)

展示图片:(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喷灌、滴灌) 解释:

以色列国土三分之二都是沙漠,全年7个月无雨。然而,正是在这块贫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人靠科学用水,建成了现代农业,令世界惊叹。滴灌使水、肥利用率高达90%,同时防止了土壤盐碱化。

小结:

我们中国西部也有与以色列相类似的情况,在农业生产上,也应该向他们学习。

转接:

我们已经了解了中东地区战争频繁的自然原因,有没有人文原因?你们已经查找了中东地区冲突的相关资料,谁能为大家分析一下?

(民族、种族、宗教、领土、历史等方面) 总结:

学习了这一节内容,你们应该对中东地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请大家回去写一篇小论文,对中东战争根源从地理的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

第47页共94页

六、板书设计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

四、贫乏的水资源

水资源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多国共用 解决办法:

(1)淡化海水(沙特阿拉伯) (2)节水农业(以色列) (3)从外引水(阿富汗)

五、文化差异 第二节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

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臵、地形、气候概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欧洲西部的位臵、地形及气候概况。 教学难点:

第48页共94页

利用地图说明其位臵、地形、气候特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辅助教学;

2、 为学生自学设计的课堂练习(一)、 (二)。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外敞开了国门。我们周围也出现了很多出国留学、打工或旅游的人。不管他们以何种目的的出国,他们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呢? (学生总结回答: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师:世界上有一个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生:欧洲西部。 引导学生,切入主题

师:关于欧洲西部,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师、生活动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各抒己见,回答老师所问。有的学生谈到欧洲西部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的学生谈到欧洲西部的经济:欧元、欧盟等;还有的学生谈到了当今的热点问题:疯牛病、口蹄疫、炭疽热等) 师:这么好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学生异口同声,热情高涨) 师:要想去欧洲西部,首先我们要确定它的——?

第49页共94页

生:地理位臵。

师:对了,我们要先知道它在世界中的位臵。那么出门旅行,尤其行程较远的时候,我们要随身携带一些衣物,这就需要提前了解欧洲西部的——? 生:气候状况。

师:很好。只有先知其冷暖,才可以有备无患。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欧洲西部有哪些独特的自然景观;要观赏这些景观需要到哪些国家去;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些地方。这就需要了解欧洲西部的——? 生:地形、地貌概况以及河湖状况。 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成功 板书:

一、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特征: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师:欧洲西部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推动欧洲各国求同存异,走向联合的动力。

介绍欧盟: 板书:

二、欧盟

(1) 简介(十五个成员国) 读图找出欧盟的主要成员国及其首都

根据图8.14描述欧盟的作用及其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讨论:为什么要成立欧盟?欧盟给本区的人民带来了那些利益?

初一地理教学内容范文第2篇

新课标人教版地理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地形和河流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臵和海陆位臵及范围。 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亚洲的位臵特点;

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过程: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臵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臵。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臵。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臵还要了解其海陆位臵。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臵和海陆位臵。 完成P3活动二(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臵,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

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臵、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臵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

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臵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臵,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臵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臵、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板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位臵

纬度位臵: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臵: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 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 边界:P2

二、地形和河流

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第一节自然环境 复杂的气候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 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 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 初步学会从位臵、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 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臵、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重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广东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生: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臵)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

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第7页共94页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臵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臵和海陆位臵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臵和海陆位臵。

引导:用以上分析做练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气候图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第8页共94页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臵,还有地势高低等

总结本课要点。

板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第二节人文环境

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学生情况分析:人地关系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地域文化对于好动又好奇的初一学生来说也非常具有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其生活环境、媒体报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人口所引发的问题以及各地区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是初次学习区域地理的人文环境。3.课程资源分析:本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区,也是人类文明发祥

第9页共94页

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已体现出本区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另外班级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媒体上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报道等都是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构思】

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体验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出发,组织编制教学内容

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而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地理课”,为此我设计了二个课前准备活动:一是将P11活动2设计成游戏方案;二是由同学自由组合,以艺术家、人类学家、文化学者、建筑学家、服装设计师等身份组建考察团,在网上模拟“南中国海──地中海”这条线路去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并选取最感兴趣的内容,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关,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强烈内需和创造力。

3.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地理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

第10页共94页

引导者,即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首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为此我安排了本节课的教与学活动:①课前准备 ②游戏、质疑、问题整合 ③表演 ④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活动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3.通过游戏和网上考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将座位安排成马蹄形,以便开展学习活动。 2.自由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游戏和考察活动。 3.游戏、质疑、整合问题。 4.表演、反思。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游戏、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体验到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魅力,提高艺术鉴赏力。

2.通过游戏、网上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第11页共94页

重点:“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难点: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理解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通过课前考察、游戏、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

三、教学方法体验、反思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2、地形如何制约河流的流向?

3、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导入新课]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的人们怎样生活呢? [显示]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

[猜一猜]根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猜一猜它们分别分布在亚洲的哪些区域?

[讲解]服饰为单一薄裙———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热带地区; 服饰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阳辐射强烈的西亚地区;

服饰为各式长袍—分布在气温年较差大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方便); 服饰为皮衣皮靴———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

[小结]很显然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文环境。

[解说]人文环境常指人口、经济、城市、建筑、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 [承转]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亚洲的人口情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人口的一些情况,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口状况的?比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人口密度是怎么计算的?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

第12页共94页

特别稠密?

[读图]6。13“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和图6。14“2000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提问]

1、2000年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60。55亿)

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多少?(12。95亿)

3、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10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其中亚洲有几个?(6个)分别是哪些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活动]

1、按人口数多少,给各大洲排队(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

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各大洲排队(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

3、按1995----2000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1。3%),计算2001年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提示]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х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净增人口数(60。55亿*1。3%=0。79亿),所以2001年世界净增人口0。79亿,而亚洲2000年人口总数36。8亿*1。4%=0。52亿,所以每增加100人中有66人在亚洲(0。52/0。79*100=66)。

[小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板书]

一、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提问]

1、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说明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自然增长率)

2、我们还能想想其他方法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吗?(亚洲的人口密度)

第13页共94页

[讨论]分组讨论亚洲的这些国家人口为什么这么多?(从气候、地形、历史、经济角度分析)

[讨论]亚洲这么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 [展示材料]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庄稼枯萎等。

[小结]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不够用,从而又转化为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资源的消费者,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人类社会才会顺利进步。(即要理解“两只手”和“一只口”的关系)

[阅读]材料“亚洲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填图]根据阅读材料按因果关系填入框图中 A、要求增产粮食 B、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C、粮食产量下降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恶性循环 F、土壤肥力下降

[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呢?

[提示]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本问题是人口的过快增长,解决途径包括控制人口增长和依靠科学技术等。

[绘图]学生绘制良性循环图

[活动]以“亚洲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小组讨论对亚洲人口发展的建议,站在全球角度,体验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推选代表发言。

反馈练习:课课练8—10页

课后作业:

1、请大家交流收集的材料,写一篇关于“由于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的小论文。

2、搜集有关亚洲各地区的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图片、资料。

第14页共94页

反思

教师点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探索精神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将学生的问题整合到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和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得最好的过程、最喜欢的环节和收获最大是什么?学生自由质疑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第二节人文环境 多样的地域文化

课程标准:

1、让学生了解亚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

2、读图说出世界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3、使学生知道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密切的联系。

4、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

5、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 教学重点:

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难点:

1、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差异的自然条件和民族风俗。

第15页共94页

3、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法

[多媒体]景观图P13图6.17学生观察5秒钟后遮蔽并多次重复提问:看到了什么?

[小结]人、帐篷、骆驼;人穿长袍、帐篷在沙漠上、骆驼是单峰驼。 [提问]人为什么穿长袍、为什么居住帐篷、人们如何生存、此地在哪里、当地的自然环境如何?

[归纳]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便于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采取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需要居住帐篷。

[讲述]分析一幅图,要观察人们的服饰、居住环境、交通工具、生活方式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教师出示]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什么联系?

[探究]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讨论13页图6。17的2——6幅图所反映的当地文化状况,选代表发言。

[活动]完成14页活动1 [承转]由此可见,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自然环境适宜的地方,就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阅读]材料“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提问]有哪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回答]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地区。

第16页共94页

[提问]这三个地区在地理位臵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读图]分析三地区气温、降水、地形和土壤,进而说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小结]都位于北半球温带的南部、亚热带和热带的北部,也就是既没有过于寒冷的地区,也没有过于炎热的地区;从降水来看,既没有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也没有极度湿润的雨林地区;从地形来看都位于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而且土壤肥沃。

[提问]这一切都是巧合吗?说明了什么?

[回答]不是,说明人类的文明同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所收集的亚洲不同国家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资料。

服饰

[展示]四幅图片

[提问]这分别是哪些国家的传统服饰?

[回答]中国的中式服饰、印度的纱丽、日本的和服、西亚地区的服饰。 [提问]西亚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回答]颜色大多是白色,头上缠着头巾,因为这里气候炎热干燥,白色可以反射阳光,头缠围巾可以阻挡风沙。

[提问]和服与中国哪个朝代的服饰相似?为什么?

[回答]与唐朝相似。当时唐朝很强大,日本曾派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两国文化不断交流。

[提问]中式服饰这张图片拍摄于什么场合? [回答]APEC高官会。

第17页共94页

[讲述]各国领导人穿上中式服饰,感受东方文化韵味。今年中国许多城市出现中式服装热,你怎么看待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

[回答]中国去年有四大盛事,人们穿着民族服装表示庆贺。 [提问]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文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结]受自然、历史、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饮食习俗礼仪

[活动]各国不仅在服饰上呈现多样性,其饮食习俗礼仪更是异彩纷呈。下面我们搞一个活动,男女接力比赛,说出各国具有特色的饮食习俗和礼仪。规则:不用举手,想好就站起来回答,男女交替进行。

[讲述]刚才同学们谈了很多,老师也想和大家交流,日本茶道发源于中国,但为什么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延续?

[提问]大家有没有亲戚在日本企业工作的?他们有什么感受? [回答]工作压力大,很累。

[讲述]为了消除紧张和压力,人们通过品茶来体味人生的宁静和祥和。可见,一种文化现象的出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建筑

[讲述]我们说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劳动的全部成果。它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它体现一种思想,具有象征性。而各国的建筑正是这种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展示]民居图片

[讨论]

1、这是哪些地区的民居?

2、各有什么特点?

3、请解释原因。

第18页共94页

[回答]东南亚的高脚屋,结构分为上下二层,便于通风散热防潮,因为这里炎热多雨;西亚的传统民居墙厚,窗户小,可以阻挡阳光照射和风沙,因为西亚炎热干燥;印度尼西亚巴东镇建筑屋顶呈牛角状,便于雨水排泄,因为这里多雨。

[讲述]我们出去旅游都喜欢参观各地名胜古迹,下面老师带大家到亚洲各地转一转。

[展示]图片

[提问]我们参观了哪些名胜古迹?

[回答]中国的长城、故宫、兵马俑、天坛;古巴比伦古城;柬埔寨的吴哥窑;印度的泰姬陵。

[补充]还有韩国的国宝级财产佛国寺、泰国的素可太泰护国寺、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用石头书写的关于宗教文化和文化的书籍,是目前最大的佛教殿堂。

[讲述]大家请看这两张图片,越南古都顺化的太和殿和皇城,其建筑风格与哪国相似?

[回答]中国

[讲述]这是老挝的凯旋门和故宫,其建筑风格有什么特点? [回答]溶入了欧洲建筑风格。

[归纳]可见从这里体味到文化的交融性。

[讲述]这是犹太教的哭墙,每到星期五,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可以到这里祈祷。画面上的人物是沙龙,你想对他和巴以局势说些什么?

[回答]不要以暴制暴,应相互尊重和理解,让人民过上和平的生活。 [讲述]好,这些名胜古迹大多都被收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人

第19页共94页

类共同的财富。展示文化的窗口有很多,其中也包括艺术和体育。请说出各国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体育运动。

[回答]比如中国的书法、京剧、武术;日本的相扑等。 艺术和体育

[提问]哪位同学练过书法:中国书法讲究什么?谁会唱京剧?给大家唱一段。

[展示]图片,以讲解员的身份给这些图片配上解说词,或者是个人才艺亮相。

[总结]刚才老师和大家进行了一次文化探访活动,体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风情,我们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是为了各国的文化更好地交融与传播。我们应尊重各国的文化,使文化成为各国友谊的桥梁,使文化成为人类永恒的财富。

[提问]亚洲有多少种文化?(如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恒河文化、阿拉伯文化等)这些文化有无高低优劣之分?

[回答]有很多种,这些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提问]目前世界上是否存在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回答]存在。

[提问]这种现象的结果怎样?

[回答]不利于国家之间的交往,甚至发生恐怖事件或战争。 [提问]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不同文化的共存问题?

[回答]每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有其特点和存在价值。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其他文化和民族?

[回答]理解和尊重。因为理解和尊重其他地域文化是实现同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基础,也是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速对外开放的要求,所以人们在

第20页共94页

出国之前,都要在了解国家风土人情的同时,尊重其他文化差异。

[提问]如果一周后要到某国去,那么,你这一周将做哪些准备? [承转]展示图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工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教育科技水平、建筑、服装等方面的图片。

[提问]这两幅图片有什么区别? [回答]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提问]为什么不同呢?

[播放]印度建国前经济状况的影视素材。

[回答]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独立前经济贫困,工业落后,基础薄弱,这样就给建国后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小结]历史条件

[播放]新加坡、韩国、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势素材: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尤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小结]社会条件。

[播放]波斯湾沿岸国家石油生产和出口的影视素材: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国家,工农业生产不发达,却成为亚洲较富裕的国家。

[提问]这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什么条件呢? [小结]自然条件

[展示]某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有关材料

第21页共94页

[找出]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受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的,各国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并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环境来确定其经济发展战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亚洲,少数国家是发达国家,如日本;而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很大

[活动]将图6。18亚洲部分国家199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从大到小排序。

找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和低于500美元的国家。 估算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产值是尼泊尔的多少倍? 说一说亚洲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 看看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处于怎样的水平?

[学生小结]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的国家是日本、新加坡、以色列,低于500美元的国家有印度、蒙古、孟加拉国、越南、尼泊尔;

2、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尼泊尔的154倍;

3、亚洲各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异较大。较高的发达国家有很少,如日本;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差异也很大。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新加坡达到30170美元,尼泊尔仅为210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44倍;

4、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讲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经济发展还有困难。我们既不可因成绩巨大、水平提高而盲目自大,也不可因还有差距、道路曲折而妄自菲薄。我们应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缩短差距。作为中学生

第22页共94页

我们肩负着昌盛祖国的重任,一定要练就建设祖国的本领,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材料“三大类产业的划分”

[教师]以日本为例,教给学生如何解读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三大类产业构成图

[学生]完成P16活动2 [显示]1998年亚洲五国国内生产总值三类产业构成(%)

[讨论]观察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三类产业比例之间的关系怎样?

[小结]经济落后的国家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较少。现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大多数第一产业的比重很小,第三产业的比重最大。目前我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第二产业,重视第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经济。

[总结]第二节主要讲授了亚洲的人文环境,其特点为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有“多样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巨大“经济发展的差异”。我们通过大量的图表数据,分析了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使我们学会了运用资料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如何从地图和数据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亚洲是绚丽多彩的,它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它有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有多样的文化和民族,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让我们全亚洲人民携起手来,共同把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建设得更加美好!

反馈练习: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第23页共94页

教学目标:

1、 探究日本的位臵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2、 探究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贸易联系状况,记住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3、 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4、 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国“科教兴国”策略的重大意义 重点和难点:

1、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2、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准备和方法:

1、 课件《樱花》

2、 课件<日本>

3、 活动设计

采取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加以引导

教学过程:

第24页共94页

[课件开始]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上课时,停放音乐,导入新课后。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板书]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版面1)

[导入新课]:学校组织一批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下面几种运输方式都能到日本吗?为什么?

1、汽车

2、火车

3、飞机

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探究题活动1]:(版面2)合作完成

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

3、日本有那几个著名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臵

4、日本是一个岛国,英国也是一个岛国,比较这两个国家跨越的经度和纬度,那个国家大,这对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有影响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 [板书]

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教师此时指导学生阅读“世界政区图”、“日本图”和“富士山图”,结束后重新显示版面2(自然地理特征思考题),让学生回答问题,讲出日本的位臵和领土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师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强调有关内容。显示“日本图”(版面3),教师边讲边指图,图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国四个大岛的名称用红色显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缩小定格,让学生掌握这四大岛的相关位臵,(版面4)、(版面5)、接着屏幕左侧显示富士山的图(版面6),在屏幕右侧教师要告诉学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还曾喷发过,它

第25页共94页

被日本奉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

[探究题活动2]:读图7.5-7.7分析完成(版面7)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2、日本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间,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3、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震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人们采取很多办法来预防地震,或者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你了解哪些防震减灾方面的知识?

(版面8),(版面9),(版面10)。让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认识。接着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较表学生分析(版面11)

第二课时:

国家人口数(亿)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 13 960万 日本 1.27 37.7万

[阅读材料](版面12)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板书]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版面13)

关于日本工业部门,利用多媒体补充有关内容。横滨港等待装运出口的日本汽车图。关于主要工业原料进口情况,可显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图”(版面13)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版面14),教师简要讲解日本主要原料的进口国和地区,为以后的世界地理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第26页共94页

[探究题活动3]:(版面15)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2、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3、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情况怎样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 (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最后布臵第1课时作业,显示“日本空白图”,让学生说出日本四大岛、邻国、富士山、主要港口的英文代号。学生回答正确,屏幕上就出现相应位臵的文字并伴之以动听的声音,以示表扬。

[板书]

三、太平洋沿岸的工业 [探究题活动:4]:(版面15)

1、看看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那里?

2、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课本24页有关资料,回答问题(版面16)

阅读“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把图中的主要工业区用红色块显示图中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加深学生对主要工业城市和港口位臵的了解。然后提问:日本工业为什么分布在这里?然后显示几幅图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铁路”图片、“填海造陆”图片、有关大阪的鸟瞰图片。教师边讲课边播放有关内容。(版面18)(版面19)

[板书]

四、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版面20)

这一部分内容,学生不难理解,但缺乏感性认识。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可接连播放较多的

第27页共94页

动静态画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版面20)、“日本茶道”图片(版面20),然后,以教学纲要总结全文(版面20)(略)

[探究题活动:5]:最后布臵本节课堂作业:显示“日本工业区分布空白图”(版面41),让学生回答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并思考回答日本工业分布在这里的原因。(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完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通过这多个版面的播放,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学生普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板书设计: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

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1、 日本概况

2、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 日本多火山的利与弊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 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 (2)较高的科技水平 (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2、 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

三、日本工业区的分布

1、 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2、 原因

四、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第二节东南亚

第28页共94页

教学目标:

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臵

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4、东南亚的风景 重点和难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臵

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臵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准备:

1、 东南亚地图;

2、 自制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臵。 (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提问]:它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

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第29页共94页

[板书]: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总结]: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纬度位臵大约在10ºS—25ºN之间。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就是指这里。

[板书]: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臵: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臵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而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则可以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通道。 [展示马六甲海峡的图片说明] [板书]:东南亚的国家

刚才我们数了数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发现东南亚由十一个国家组成。这十一个国家是: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特别值得一提是东帝汶这个国家,于2000年独立。这十一个国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

[活动]:下面我来请同学回答分别在空白图上填出位于这两个半岛上的国家。 其中的越南,老挝,缅甸是与中国接壤,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其余都是临海国和岛屿国。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名印尼是海岛的意思,有“万岛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吗?东南亚人是什么人种?他们的主食是什么吗?

第30页共94页

[思考]:我们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主食是大米,这是什么原因呢? [活动内容]在这样一种气候条件下,还适合什么作物的生长?

因此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热带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哪些国家盛产椰子,哪些国家盛产橡胶和油棕,哪些国家盛产稻米和蕉麻。 [图片展示] 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景观。

[课后练习]:

1、东南亚由很多海峡为什么只有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2、列举出“东南亚之最”。

3、收集东南亚国家的风景资料

第二课时

[导入]: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著名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这便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因为中南半岛上的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中国。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将他们找出来。

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用我们的手就可以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思考]:这样的地形条件有怎样的好处? 蕴藏丰富的水利资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

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

[活动]:为什么分布在这里?有怎样的好处?有什么弊端?

第31页共94页

上节课我们讲到中国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下南洋,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直到今天,许多中国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积极努力着,请同学们看一下阅读材料。

在东南亚的国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分别占到该国的77%和25%,在60年代,印度尼西亚曾经发生反华暴力事件,对当地的华人华侨任意的屠杀,在国际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使得他们纷纷撤回资金,重返祖国的怀抱。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纷纷回国支援国家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确实有许多的闪光点,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来到这里,特别是这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亚洲的魅力所在。

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同学们收集的一些关于东南亚美丽景观的图片。[多媒体展示] [课后练习]:

收集关于东南亚国家的景观资料,出一期《东南亚旅游景点介绍》小报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东南亚

一、地理位臵 纬度 海陆

二、气候

类型: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对比) 共同特征:湿热

三、农业 水稻气候

第32页共94页

人口集中,耕地少 热带经济作物

四、地形特点(中南半岛) 山脉、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五、河流

上游:多为峡谷,水流湍急―――丰富水能资源

下游:平坦开阔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有利农业生产

六、城市分布――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原因:

七、华人、华侨集中 华侨:中国国籍 华人:外国国籍

第三节印度 教学目标:

1、 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臵、首都、人口

2、 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 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的新契机

4、 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的地区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印度的人口情况和工农业发展的最新特点 难点:

第33页共94页

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教学准备:

1. 学生收集有关印度资料,准备课堂发言。 2. 有关印度音乐,舞蹈的录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文明古国(概况)

[导入] 展示有关印度音乐,舞蹈及宏伟建筑。让同学思考:这是那个国家?再请同学说说有关印度的古文明。

[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回答: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的大部份?(印度)。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请同学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二、印度人口问题

学生:读印度人口的增长图。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发现1981年至1990年人中增长2.6亿 1991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1.6亿)

教师:出示印度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表。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资源和产品为什么还

第34页共94页

不能满足人们所需?(结论: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讨论:压力: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第二课时:

三、地形、气候和农业

教师:播放课件印度的洪灾印度的旱灾

[学生活动]读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观察出雨季月月。盛行从洋吹来的季风。再观察旱季月至次年月。盛行来自的季风。

[小结]印度东北部为西南季风迎风坡形成多雨中心。乞拉朋齐最为典型。 [教师]判断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哪个对印度农业影响大?为什么? [学生讨论对比、回答]西南季见对农业影响很大。因为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降水。

[教师]问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回答(风势弱,来得晚,退得早------旱灾。风势强,来得早,退得晚------水灾)

展示课件:印度家庭在用餐了解印度饮食习惯。

四、工业发展 纺织工业 钢铁工业 高科技工业

[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印度风土人情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在班里举行一个小型展览。

板书设计:

第35页共94页

第三节印度

一、概况

位于南亚、南临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

二、印度人口问题

世界人口大国(超10亿)压力: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三、地形、气候和农业

1、热带季风气候

夏:降水多(西南风)---- 水灾 冬:降水少(东北风)---- 旱灾

2、地形 ---- 平坦

东北喜玛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和南部德干高原

3、农业

水稻沿海地区,东北 小麦德干高原西北,恒河上游 棉花西南

黄麻东北

四、工业发展 纺织工业 钢铁工业 高科技工业 第四节俄罗斯 教学目标:

第36页共94页

1﹑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臵﹑领土组成和首都。

2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4﹑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俄罗斯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方面的概况。

重点和难点:

1﹑根据资料和地图,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说说其发展经济的实例。 2﹑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举例说出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准备:

3、 东南亚地图;

4、 自制CAI课件 教学方法:

CAI教学(谈话﹑讨论﹑活动等)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放教学准备1的资料) [板书]一﹑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读图训练] 1﹑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臵﹑领土组成和首都。

2﹑找出北冰洋﹑黑海﹑里海﹑贝加尔湖﹑太平洋﹑白令海峡。

第37页共94页

《中东》教学设计

3、找出俄罗斯的主要陆上邻国: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俄罗斯的什么方位。

4﹑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和主要河流:东欧平原﹑乌拉尔山﹑伏尔加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活动二:读图理解] 1﹑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2﹑分析俄罗斯气温和降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的变化趋势。 3 ﹑描述北半球“寒极”——雅库茨克的气候特征。 [板书]二﹑俄罗斯的工业 [活动三:读图练习] 1﹑找出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2﹑找出俄罗斯主要工业区,说出各工业区主要的工业部门或产品。 [活动四:讨论]根据下面两段材料,讨论俄罗斯工业的特点及形成因素。 材料一:俄罗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地位(1997年) 工业产品在世界上的位次工业产品在世界上的位次 钢第四位发电量第四位 煤炭第四位化肥第五位 原油第三位天然气第一位

材料二:关于俄罗斯工业的对话:

爸爸要去俄罗斯出差了。爸爸说:“俄罗斯工业发达,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它的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爸爸刚从俄罗斯回来,给我带的衣服﹑食品和玩具都是从其他国家进口

第38页共94页

《中东》教学设计

的。爸爸说:“俄罗斯这方面的工业部门比较薄弱,要想给你带俄罗斯本国生产的商品还真不容易。”

[小结]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这与其资源状况发展历史等有很大关系。

[反馈练习]收集图片、资料,介绍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复习上一节课内容

[活动一:读图讨论] 模拟俄罗斯旅行:暑假期间从内蒙古满洲里出境,乘国际列车经莫斯科抵达圣彼得堡,请讲述沿途所经过的主要城市及自然景观变化。

[小结] 1﹑俄罗斯交通发达。

2﹑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

3﹑亚洲部分铁路网比较稀疏,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它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4﹑除铁路外,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均很发达。 [活动二:阅读]五海通航。 第三课时:

[活动三:学生展示]用课前准备的图片﹑资料介绍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

[活动四:图片欣赏]俄罗斯军事图片。

[反馈练习]讨论:举例说明中国与俄罗斯的相互关系以及发展友好睦邻关系的意义

第39页共94页

《中东》教学设计

堂上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内容

板书设计: 一﹑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1、 国土辽阔

2、 地形特点---平坦 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3、 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部属寒带气候 气温:西高东低,南多北少 降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寒极:雅库兹克

二、俄罗斯发达的工业

1、 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铁矿分布广泛)

2、 工业分布特点---分布在内陆原料产地附近 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展较慢(类型不平衡)

主要工业区集中在欧洲部分(四大工业区)(空间不平衡)

三、发达的交通

1、多样的交通方式 客运:铁路、公路

货运:铁路、管道(石油、天然气)

第40页共94页

《中东》教学设计

2、铁路网

欧洲部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 稠密

亚洲部分:单一(亚欧大陆桥)

四、城市与文化

1、 莫斯科

2、 圣彼得堡

3、 港口

摩尔曼斯克(不冻港)、海参威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

一、课程标准

1、能在地图上找出中东地区的位臵和范围,读图说出其地理位臵的特点。

2、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二、教学重点

1、认识中东地区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

2、了解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生产和输出在世界的地位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三、讲授方法和教学前准备

1、 学生收集有关中东地区的资料,准备课上发言。

第41页共94页

《中东》教学设计

2、 有关2003年美伊战争的录象。

3、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谈谈同学们印象中的“中东”。

[讲述、提问]:中东,我们对它的熟悉主要来自于电视、报纸等媒体的频繁报道,这里已成为最受世界关注的地区。请同学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中东是什么样?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发言,说一说中东地区的资源情况、政治局势、宗教问题、领土问题等。

[教师]:播放一段录象,内容有关美伊战争的简单介绍,让学生对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有感性的认识。

[教师]:从同学们对中东的介绍和我们看的录象,我们想到一个词,与中东地区最相关,那就是“战争”。为什么中东地区战乱如此频繁?我们主要从地理位臵、资源及文化来分析其根源。

[一湾二洋三洲五海之地] [教师]:战争并没有解决中东问题,能不能用非战争的方式解决中东热点问题?今日我们用地理的角度来探究“中东”。

首先从“中东”名称由来说起。 [学生]:展示课件,学生回答 [教师]:显示中东地图

这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中东”,对比“亚洲地理分区图“所包括的国家和地区与什么分区有类似之处。

第42页共94页

[教师]:中东究竟有哪些国家呢? 展示课件 [学生]:读图

[学生]:配合学生回答,进行“三洲两洋空间位臵分布”课件演示 [教师]:请同学们读中东地区图,找到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中东地区的地理位臵有何特点?

展示课件:

[学生]:土耳其海峡是欧洲和亚洲的分界限,苏伊士运河连接着红海和地中海,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中东处在亚、非、欧三洲交界处。

[教师]:设问:如何评价中东地理位臵的重要性?

二洋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理位臵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使中东备受关注,成为热点地区。

[转折]看来地理位臵确实给中东地区带来深远影响,可是,“独木难成林”,还有没有别的原因使中东成为热点地区?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刚才我们谈到“美伊战争”,美国插手中东问题的关键性原因?

[丰富的石油资源] [教师]:石油用途广泛,是重要的原料和能源,特别在现代化工业发展中,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展示课件

而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学生]:读53页图8。5,通过图表了解中东石油的储量、产量、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

第43页共94页

[教师]:中东地区的石油,都集中分布在哪里?主要产油国家有哪些?

学生:展示课件,中东石油集中分布地和主要产油国的位臵。

[教师]:中东出产这么多石油,都是自己国家用吗?当然不是。大部分石油都供出口。假如你是中东地区石油公司的老板,你会把石油卖到哪些地方?选择什么样的运输路线效益最好?

[学生]:小组讨论后写下自己认为最理想的贸易国家和地区,并设计石油运输路线,边指图边阐述观点:如为什么选择这些国家和地区做贸易,自己设计的运输路线有什么好处等。讨论发言后完成53页活动3,填出三条主要石油输出路线。

[教师]:中东的这些国家靠出口石油赚了很多钱,石油出口成为它们的经济支柱。请同学思考:这样的经济发展特点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国力综合发展来讨论单纯依靠石油出口对国家经济的不利影响。

[小结] 中东地区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臵十分特殊。这里的石油资源丰富,在世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给中东带来更加财富,同时也使得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战乱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成为一个长期“热点地区”。中东地区的和平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师]:我们的解读“中东”活动没有结束,下节课我们再继续。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中东

一、长期的热点地区

第44页共94页

长期热点地区

二、重要的地理位臵

1、范围

2、二洋三洲五海之地

土耳其海峡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阿拉伯海印度洋

黑海里海

三、丰富的石油资源

1、石油储存、生产、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中东石油的分布及主要产油国

3、石油输出路线

第一节中东

一、课程标准

1、 通过读图分析,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水资源贫乏这一特征,以有造成这一特征的根本原因――气候干旱

2、 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由于多种文化的汇聚而产生的冲击,从而进一步了解中东地区成为世界焦点的原因

3、 通过了解阿拉伯国家的一些风俗习惯,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通过了解以色列的干旱农业,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生活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第45页共94页

二、教学重点

1、中东地区干旱的气候

2、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

三、讲授方法和教学前准备

4、 教学课件

5、 查找一些资料和照片,内容包括以色列的干旱农业以及中东地区的各宗教和民族

6、 查找中东地区的新闻资料,分析其中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中东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现在请大家看看这幅图

展示课件:中东的河流图 学生:沙漠面积广大

讲述:阿拉伯半岛上竟然一条河流也没有。想一想,为什么这里沙漠广布,河流稀少?

活动:“麦地那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图”,请学生描叙热带沙漠气候的气候特征。

展示课件:中东的河流图

提问:上面的说明这里常出现很多国家争夺一条河流的情况,你能

第46页共94页

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提示:由于干旱气候,才使水资源在这里显得尤为珍贵 讲述:

这样的气候特征对当地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呢?(阅读材料课本56页)

转接:

既然这里水资源如此缺乏,那么这里能不能发展农业? (可以发展节水农业)

展示图片:(以色列的节水农业、喷灌、滴灌) 解释:

以色列国土三分之二都是沙漠,全年7个月无雨。然而,正是在这块贫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人靠科学用水,建成了现代农业,令世界惊叹。滴灌使水、肥利用率高达90%,同时防止了土壤盐碱化。

小结:

我们中国西部也有与以色列相类似的情况,在农业生产上,也应该向他们学习。

转接:

我们已经了解了中东地区战争频繁的自然原因,有没有人文原因?你们已经查找了中东地区冲突的相关资料,谁能为大家分析一下?

(民族、种族、宗教、领土、历史等方面) 总结:

学习了这一节内容,你们应该对中东地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请大家回去写一篇小论文,对中东战争根源从地理的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

第47页共94页

六、板书设计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

四、贫乏的水资源

水资源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多国共用 解决办法:

(1)淡化海水(沙特阿拉伯) (2)节水农业(以色列) (3)从外引水(阿富汗)

五、文化差异 第二节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

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臵、地形、气候概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欧洲西部的位臵、地形及气候概况。 教学难点:

第48页共94页

利用地图说明其位臵、地形、气候特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辅助教学;

2、 为学生自学设计的课堂练习(一)、 (二)。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外敞开了国门。我们周围也出现了很多出国留学、打工或旅游的人。不管他们以何种目的的出国,他们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呢? (学生总结回答: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师:世界上有一个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生:欧洲西部。 引导学生,切入主题

师:关于欧洲西部,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师、生活动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各抒己见,回答老师所问。有的学生谈到欧洲西部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的学生谈到欧洲西部的经济:欧元、欧盟等;还有的学生谈到了当今的热点问题:疯牛病、口蹄疫、炭疽热等) 师:这么好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学生异口同声,热情高涨) 师:要想去欧洲西部,首先我们要确定它的——?

第49页共94页

生:地理位臵。

师:对了,我们要先知道它在世界中的位臵。那么出门旅行,尤其行程较远的时候,我们要随身携带一些衣物,这就需要提前了解欧洲西部的——? 生:气候状况。

师:很好。只有先知其冷暖,才可以有备无患。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欧洲西部有哪些独特的自然景观;要观赏这些景观需要到哪些国家去;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些地方。这就需要了解欧洲西部的——? 生:地形、地貌概况以及河湖状况。 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成功 板书:

一、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特征: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师:欧洲西部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推动欧洲各国求同存异,走向联合的动力。

介绍欧盟: 板书:

二、欧盟

(1) 简介(十五个成员国) 读图找出欧盟的主要成员国及其首都

根据图8.14描述欧盟的作用及其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讨论:为什么要成立欧盟?欧盟给本区的人民带来了那些利益?

初一地理教学内容范文第3篇

文大全

嘴角还残留着昨日的温度。散文吧原创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不愿顺着时光隧道行走。总爱用手去抓住明媚天空的一抹艳阳,然后悄悄地放在心上。

那年的冬天雪下得格外的大,天气也是格外的冷,走在屋外每个人都是瑟缩着身直发抖,只有那些在雪堆里玩的不亦乐乎的孩子,也许才会忘记寒冷,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着我。

上了小学二年级的我每天为这新学校的第一场雪格外的兴奋,也为这即将到来的寒假而激动。出了教室,就会从地上抓一把雪,满满的捧在手中,端详半天,手因此也被冻得通红。但玩心极大的我豪不再在乎。

这一切也许都被那位心细如尘的女老师看在了眼里吧,那天早晨,吃过早饭的我和往常一样,捧一把雪边观察,边赶往教室的路上,却听到有人在身后喊我的名字,不禁回头,就看到了我们英语老师气喘吁吁的向我跑来,呼出的白气如莲花般绽开,我看不清她的表情。我愣愣的站在原地等她,脑袋里回想着我这几天应该没有犯什么错误吧,走到我面前后,她拉起我的手朝她办公室走去。我问她有什么事吗,她只是说你到了就知道了,到了办公室门前,她从包里拿出钥匙打开门,此刻我心正在忐忑不已仍然想不到我究竟犯了什么错误。

门开了,此刻的我才发现,刚刚手里捧着的冰现在已经化的差不多了,融化后的水沿着我走过的路撒成了一条线。老师边问我的手冷不冷边拿出纸巾给我擦手,我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她笑了笑打开了一个抽屉。我的目光随着她的手看向了抽屉里,一双写满英文字母的手套映入我的眼帘,她把那双手套拿了出来递给我说:“戴上试试吧,我也不知道合适不合适。”那时的我也许不知道什么叫做关怀什么叫做感谢,所以对之后发生的事记忆并不是特别深刻了,但从那以后我对那位老师的印象格外深刻。并且从那以后我们的关系变得格外的好,她教我英语,这也是我小学时对英语格外用心的原因吧,可惜的是她教我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一年。上了初中后,不常见那位老师了,一年后就听同学说她好像去了山区当教师。

至于那双手套,它陪我走过了小学的整个时光,每年的冬天有了它的相伴也许并不寒冷了,但在搬了几次家后我却把它弄丢了,我责备过自己无数次,怪自己不该把它弄丢。

姐姐的呼喊声,把我从记忆拉回了现实,回过神后把手套从手上拿了下来,有一点小,我却又把它拿在了手里,走向柜台。结账时,姐姐拿起那双手套说:“这个你戴上不小吗?”我笑了笑只是说:“没事买了吧”姐姐也没再说什么。

初一地理教学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英语情境 教师 初一学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一是中学生的启蒙阶段,初一英语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让学生迈好英语学习的第一步对他们今后学好英语至关重要。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各种激趣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

(1)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枯燥的英语单

词直观形象化,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2)情景教学法。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景、采用对话、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借助类似模拟情景,把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英语的用处,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3)体验成功,激起学习兴趣。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能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设法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学生回答对问题,好的考试成绩等等,都可视为成功。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Great/Wonderful/well done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和鼓励,Try again/Think it ove注意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看到希望的曙光,不断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从基础知识入门,把握好英语的入门教学

(1)语音教学。语音教学是初一英语教学重要和首要的任务之一,是入门阶段教学的关键。我在音标教学中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教学原则,即在教完26个字母之后,集中教音标,再试教拼读单词。重点放在弄清字母、音素、音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48个音素、音标及相应字母、字母组合的教学。结合教材生词表上的单词练习拼读,使学生通过发音、拼读、开口关,从而使他们具备拼读单词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一开始就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然后是分散教学,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音标,从入门阶段的字母、单词、日常用语、到初级阶段的课文、句子、对话,教师应随着教材的变化随时把它们分散地教给学生,采取听、模仿、讲解、练习、校正等方式使学生随时随处感受到正确、规范的语音的影响和熏陶。

(2)词汇教学。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因此记忆单词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教给他们便于记忆、巩固的方法。如拼读记忆法、归类记忆法、对比记忆法、为了把好单词关,更要及时地进行单词听写检测,做到单词“课课清”,让学生养成每天记单词的习惯。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就能为以后的听说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

在英语技能中,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才能促进读写能力的发展。因此从初一开始,英语教师应把握好课堂教學中听说训练的渗透与融入,设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强化学生听说英语的意识,让他们在运用中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在潜移默化中

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与表达的习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1)用英语组织教学,大部分学生平时所听、所说、所读、所写的全是汉语,缺少英语语言环境,通常只有在英语课上才能接触英语。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尽量用英语进行教学,创造浓厚的英语课堂气氛,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跟着教师的思路用英语去思维。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

(2)free talk 通过每天free talk给每个学生均等的机会来训练口语,在这项训练中,学生有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可以提前准备。课前由一名学生讲三分钟英语,内容可以是校园生活、英语学习、个人轶事、班级活动和小故事等。此项活动使学生们敢于开口讲英语,增长见识和扩大了词汇量。在这项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使学生的口语得到锻炼。

(3)朗读和背诵 教师利用早读、课堂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大声朗读,积极背诵范文、习惯用语和精彩语段。通过朗读和背诵,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形

成语感,逐步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习惯,提高英语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总之,我认为英语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时要与时俱进,努力成为一个引导学生学习、教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指路人。因为学生“身心的发展具有高度可塑性,接受什么样的影响和教育对学生的身心成长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王艳,如何活跃英语课堂气氛[J],现代交际,2010年01期

(2)马云霞,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N],伊犁日报(汉),2010年

(3)红桥区教育局,李月,浅谈互动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N],天津教育报,2010年

初一地理教学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英语情境 教师 初一学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一是中学生的启蒙阶段,初一英语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让学生迈好英语学习的第一步对他们今后学好英语至关重要。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各种激趣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

(1)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枯燥的英语单

词直观形象化,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2)情景教学法。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景、采用对话、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借助类似模拟情景,把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英语的用处,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3)体验成功,激起学习兴趣。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能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设法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学生回答对问题,好的考试成绩等等,都可视为成功。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Great/Wonderful/well done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和鼓励,Try again/Think it ove注意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看到希望的曙光,不断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从基础知识入门,把握好英语的入门教学

(1)语音教学。语音教学是初一英语教学重要和首要的任务之一,是入门阶段教学的关键。我在音标教学中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教学原则,即在教完26个字母之后,集中教音标,再试教拼读单词。重点放在弄清字母、音素、音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48个音素、音标及相应字母、字母组合的教学。结合教材生词表上的单词练习拼读,使学生通过发音、拼读、开口关,从而使他们具备拼读单词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从一开始就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然后是分散教学,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音标,从入门阶段的字母、单词、日常用语、到初级阶段的课文、句子、对话,教师应随着教材的变化随时把它们分散地教给学生,采取听、模仿、讲解、练习、校正等方式使学生随时随处感受到正确、规范的语音的影响和熏陶。

(2)词汇教学。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因此记忆单词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教给他们便于记忆、巩固的方法。如拼读记忆法、归类记忆法、对比记忆法、为了把好单词关,更要及时地进行单词听写检测,做到单词“课课清”,让学生养成每天记单词的习惯。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就能为以后的听说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

在英语技能中,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才能促进读写能力的发展。因此从初一开始,英语教师应把握好课堂教學中听说训练的渗透与融入,设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强化学生听说英语的意识,让他们在运用中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在潜移默化中

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与表达的习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1)用英语组织教学,大部分学生平时所听、所说、所读、所写的全是汉语,缺少英语语言环境,通常只有在英语课上才能接触英语。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尽量用英语进行教学,创造浓厚的英语课堂气氛,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跟着教师的思路用英语去思维。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

(2)free talk 通过每天free talk给每个学生均等的机会来训练口语,在这项训练中,学生有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可以提前准备。课前由一名学生讲三分钟英语,内容可以是校园生活、英语学习、个人轶事、班级活动和小故事等。此项活动使学生们敢于开口讲英语,增长见识和扩大了词汇量。在这项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使学生的口语得到锻炼。

(3)朗读和背诵 教师利用早读、课堂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大声朗读,积极背诵范文、习惯用语和精彩语段。通过朗读和背诵,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形

成语感,逐步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习惯,提高英语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总之,我认为英语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时要与时俱进,努力成为一个引导学生学习、教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指路人。因为学生“身心的发展具有高度可塑性,接受什么样的影响和教育对学生的身心成长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王艳,如何活跃英语课堂气氛[J],现代交际,2010年01期

(2)马云霞,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N],伊犁日报(汉),2010年

(3)红桥区教育局,李月,浅谈互动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N],天津教育报,2010年

初一地理教学内容范文第6篇

初一体育老师教学计划1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式,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体育教学显得更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各项体育工作,现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学期体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区文教局--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学生体质健康评定》标准,在全面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奋斗目标

1、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全体育课与活动课,开课率达100%。

2、认真学习新教材,执行课程标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3、结合体育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陶冶美的情操。

4、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率达到100%。

5、坚持体育训练,加强我校的优势项目(跳绳)的提高训练。

6、学生体育合格率力争达到98%以上。

7、大课间操活动坚持经常、灵活。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体育活动时间。

8、积极参加教育局举办的各项文体活动,竞赛活动,参与与提高并重,不断提高运动水平。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体育教学管理,提高规范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确定本学期体育及教学工作的重点,规范教学工作要求,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规范化体育课堂的构建模式上。

2、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落实体育课程标准的实践,开齐、开全体育课,要求教师按规定的课时和课程计划认真授课。

3、提高授课质量,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大力加强现有的设备的使用,充分发展与提高学生的素质。

4、在全面完成体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工作,确定出本学年的体育教研专题,并在时间中逐步实施,定期组织体育教研活动,推动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5、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二)发挥体育活动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优势,加强两操活动的组织管理。

1、体育活动开展率力争达到100%,形式要灵活多样,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出发点。

2、本学期着重组织学生开展跳绳比赛,拔河比赛,棋类比赛等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新兴区文教局及市田径运动大会,并努力获得优异的成绩。

2、以同年组配合,协作开展活动为原则,以学校活动计划为主体方向,班级活动为基本内容开展活动和活动课,并达到要有活动记录、结果。

3、抓好两操活动,使之坚持经常,开展率达98%以上,加强队列队形、广播体操的教学,并要求动作达到规范,在同年组间进行评比活动,达到以优带劣,以效促质,使两操活动的开展达到上级要求,并逐渐提高。

4、学校方面做到常抓、常管、常落实,尤其注重日常工作的质量,倾向于基础工作,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素质,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的逐步养成。

初一体育老师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广泛性的体育活动和小型竞赛活动;发扬科学精神,开展科学探究;注意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益。为培养德智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任教的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模仿,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增加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活动

三、教材特点

软式排球是排球家族的新成员,是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由于它质地柔软、不易挫手,安全,易学,易掌握,趣味性很高,非常适合初中学生健身、娱乐。学好软式排球技、战术,为更好地学习硬排球、沙滩排球、气排球技术奠定良好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软式排球还因质地松软、安全、易掌握、规则灵活而具有很高的体育锻炼价值,能丰富学生的体育锻炼生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四、教材内容

主教材:软式排球──正面双手垫球。通过学练,发展学生力量,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增强肌肉、骨骼、韧带、关节力量,提高心肺功能;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合作、交往能力;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这一教材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符合以学生为本、成为课程标准水平四的学习内容。

副教材:合作游戏──跳竹竿。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在参与、合作与交流中,重点发展下肢力量及协调能力,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享受快乐与成功,获得身心陶冶。

五、教学目标

体现课程标准,以健康为第一、以育人为宗旨,掌握学科知识与基本技能,突出锻炼身体的实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软式排球的起源、发展及特点,熟悉球性,使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掌握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

过程与方法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问题导入学习,尝试探究、思考解疑、主动学练、实践运用、评价激励学习方式,体验快乐与进步。

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软式排球运动,热爱生活,渴望健康热情。

重难点

教学重点:插、夹、抬与击球部位。(抬送幅度大)

教学难点:击球时控球方向及力量。

六、教学具体措施

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问题导入学习,尝试探究、思考解疑、主动学练、实践运用、评价激励学习方式,体验快乐与进步。

教法本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初中学生教学课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是否符合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否通过教师的心理诱导,激起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根据初中学生具有观察模仿能力强、兴趣广泛、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的特点,本次课导学策略以:问(问题引入)──试(尝试改变规则的比赛、练习)──疑(练习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教师讲解、示范与指导学生合作互助)──评(学练中展示与评价)──用(实践与运用于健身、娱乐比赛、评比中)为主线,重点在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创设趣味多样的学练情境和方法,以问引趣、以趣促学,寓教于乐,融德、智、体、美于体育教学中,使技能学练和健身趣味盎然。

学法素质教育体育课堂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把教法和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兴趣”是的老师。本计划抓住学生好奇的特点,以趣味的问题引出学习内容,在学练软式排球、跳竹竿时,采用学生喜爱的比赛、游戏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学生通过观察示范和讲解,在主动自主学练中掌握技能,在展示评价中交流,在体验进步和发展中成功,使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乐于学习、会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一体育老师教学计划3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地规定了中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

学校遵循“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宗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体育课改教研活动,努力施行新课程标准,用新的理念来强化教育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勤于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身心健康和协调发展。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活动和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1)教师方面:

1、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不备课,无教案不准上课。

2、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目的与任务,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几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3、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教师不准旷课、丢课的因故不能上课,必须经学校领导同意,并做好妥善安排。

4、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5、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6、教师要注意仪表整洁,举止大方,教态严肃、自然、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并在课前三分钟前换好服装。在上课现场等候上课。

7、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和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并且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8、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作用。

9、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

(2)学生方面:

1、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注意听讲,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上体育课,着装要轻便,整齐,做到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带钢笔,小刀等提前按教师要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站队时要做到快、静、齐。

3、不得无故缺课,不迟到、不早退,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遵守课堂各项规定。

4、在课堂上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不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教具要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

5、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课后要按教师的要求如数送还各种器材。

三、工作要求

1、认真学习,转变观念,力求创新

学校应组织全体体育教师学习各项有关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例,学习强化新课程标准,加深对课改工作的认识,在工作中积极实施课改要求,转变观念,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本职工作,用创新的思维,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2、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课堂评价

正确评价学生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评价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在课堂中,评价要从学生的自身条件出发,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

3、抓好“两操”,积极贯彻全民健身活动纲要

学校“两操”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两操”更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现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大课堂活动。

4、抓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

课外体育活动要合理运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小型、多样、灵活、自由的运动锻炼。课外体育活动可以班为单位,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因地制宜地开展。班主任要负责领导、教育,由学生干部负责组织,也可由少数体育爱好者自愿组织活动。学校教务人员要经常检查,协调解决活动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这些活动应把达标活动、课外运动和体育竞赛结合起来。在内容方面,坚持生动活泼、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同时在安排时要注意场地、器材合理分配,并有防止伤害事故的措施。

5、依照新课程标准,搞好体育课改活动

在教学中,要全面开展体育课改活动。在体育课中要有新的理念,要有创新意识,在上好平时家常课的同时,还要上一堂课改实验课,力求有新意。符合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并且每位任课教师都要交一份详细的教案和教学设计,逐步使我校的体育课正规化。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身心和谐地发展。

6、认真完成本学期的校体育节和运动会活动

积极为学校体育节和校运动会的筹划做准备,认真编写竞赛规程,能够让运动会在协调有序,活泼和谐,积极参与的活跃气氛中完成。制订出详细的竞赛规程,举办成一届让老师们和学生们喜欢,都能够积极勇于参与的体育节和运动会。

四、目的任务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

3、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思路和教改思路

1、随着学生身体和年龄的增长,可多采用一些对抗性的游戏。

2、因材施教,分组时采用男女分组或按身体素质分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运动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

3、加大教育力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体育教学是整个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上好体育可是重中之重,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本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将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积极改进自己的授课方式,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在教学中严格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研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上好体育课,学好体育知识,增强体质,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4、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懂得科学的锻炼方法。

5、正确的评价自己的运动能力,增强自尊和自信,在克服困难的学习中,体验成功和活动的乐趣。

初一体育老师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广泛性的体育活动和小型竞赛活动;发扬科学精神,开展科学探究;注意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益。为培养德智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二、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

当今,学校体育围绕《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为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深化改革。为此,我们要以“健康第一”的思想领会“课标”和“课改”的新理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锻热情,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要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主体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2、充分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对不同个性、兴趣、爱好、认识能力、发育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和方法。

3、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敏感期,在原有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

4、力求在教与学的共同努力下,达到掌握提高运动方法,增强体质的即时性的显性目标,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的发展性的隐性目标相结合。

5、进一步强化体育课堂常规和安全教育。课堂常规有要求、有实施、有习惯;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并落实好安全措施。

三、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针对学生不同的身体特点,不同的兴趣爱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切实抓好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努力使学生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1、首先要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积极构建新的大课间模式,同时进一步提高课间操的质量,整顿课间操的秩序。

2、要开展丰富多彩,具有时代特色,深色学生喜爱的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比赛活动,力求活动制度化、内容多样化、要求规范化,注重实效性。试开展“冬季体育活动月”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四、极积参加科学研究,不断创新和武装自己。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开展,它对我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带来无限的生机,如何贯彻“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根据我校自身特点,寻求体育发展的特色,如何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教师的主动精神和工作责任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要加强学习,边学习边实践,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尤其要学习现代教育论、教学论和课程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领会“课标”和“课改”的新理念,把教学训练等与科研结合起来,成为实践理论结合型的“科研型”教师。

本学期,我将根据学校、政教处、教导处的工作思路和要求,围绕教研组工作目标,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我校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初一体育老师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精神,根据我校工作计划,制定体育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中学体育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思路与目的

1、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做好体育常规教学安排

(1)加强备课管理

要求体育教师全面深入地研究把握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教案的书写要符合学校要求,并提前一周备出课堂教学设计。

(2)要认真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要根据总课时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合理的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并积极做好体育档案的整理和管理工作。

(3)上好每一堂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发展,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4)加大体育教学检查力度,完善教学测评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检查制度,严格规范教学行为。每周检查备课情况、和上周教学反思,以促进体育教师相互之间的学习和共同提高。

2、开展好教研活动

(1)根据课程改革精神,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全面了解,领悟课改精神,实行新课程标准,组织上好体育课。

(2)积极的向学生宣传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都能动起来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处在有张有弛的学习与工作状态中。

(3)组织研讨学校运动队的组建与训练,促进校运动队制度的完善与训练的高效性。

(4)继续抓好校广播操的质量。严抓进退场队列队形,加强全校师生对广播操的认识态度。

(5)继续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习惯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6)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达标活动及听课评课活动。

(7)充分做好各项运动队工作,制定训练计划,抓好训练,作好比赛前的训练工作。

三、开展好业务学习

本学期体育组业务学习以“新、老教师携手成长,共同进步”为目标,在专业性学习、主题性学习、研讨性学习三个方面着手学习。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2、20--年游泳补考

3、组织与开展学生课间操及课外活动

4、新教师公开课交流

十月份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2、20--年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3、校体育节报名与组织工作

十一月份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课外训练与补考

2、学校第十二届运动会

3、学校广播操质量评比

4、体育组备课情况检查

十二月份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上报

2、学校冬季长跑运动开展

3、学校拔河比赛

4、新教师公开课交流

一月份

1、学生体育成绩综合测评

2、学期工作总结

3、体育档案汇总与整理

上一篇:积分营销方案范文下一篇:校长办公室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