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患者内科护理论文范文

2023-09-24

心内科患者内科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研究加强呼吸内科危重病患基础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9月本院呼吸内科未开展加强基础护理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危重病患50例为对照组,2020年10月-2021年8月本院呼吸内科开展加强基础护理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危重病患50例为研究组。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针对护理质量,研究组(97.14±1.96)分,比对照组(89.22±2.58)分高,P<0.05.针对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4.0%,比对照组20.0%低,P<0.05。结论:于呼吸内科危重病患中用加强基础护理管理法,利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质量的改善。

关键词:危重病患;并发症;呼吸内科;基础护理管理

医院组织结构中,呼吸内科占据着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肩负着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诊治的重任[1]。而护理作为医院医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对患者的诊疗效果造成直接性的影响[2],为此,医院还应做好患者诊疗期间的护理工作。本文选取100名呼吸内科危重病患(2020年1月-2021年8月),旨在分析加强呼吸内科危重病患基础护理管理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1月-9月本院呼吸内科未开展加强基础护理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危重病患50例,纳入对照组,女性24例,男性26例,年纪在40-79岁之间,平均(59.58±4.67)岁。2020年10月-2021年8月本院呼吸内科开展加强基础护理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危重病患50例,纳入研究组,女性23例,男性27例,年纪在40-78岁之间,平均(59.12±4.06)岁。2组年纪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院呼吸内科从2020年10月开始应用加强基础护理管理方案,内容如下:(1)热情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解决诊疗期间遇到的问题。尊重患者,理解患者,保护好患者隐私。向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如:热水和一次性纸杯等。若患者行动不便,可为其提供轮椅。(2)询问患者内心感受,注意观察患者情绪,予以患者语言上的安抚,适时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握手和抚触等。为患者播放喜欢的电视节目或者乐曲,促使其身体放松。邀请治愈出院的病人现身说法,向患者分享治疗心得,以起到激励患者的作用。教会患者如何调整心态,包括暗示疗法与深呼吸等。(3)保持病房卫生的整洁,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床栏、地板和柜子等。酌情调整室温,注意开窗通风,每日2-3次,每次30-60min。保持室内光线的柔和,适当调低监护仪器声音,以免影响患者休息。若条件允许,可在室内摆放盆栽,目的在于增添生机。(4)严密监测患者各项体征,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准确评估患者先兆症状,了解患者意识、呼吸频率与深度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按时听诊患者肺部,评估患者是否需要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强化夜间巡视力度,降低哮喘病患发作时的危险性。若患者存在缺氧症状,需立即对其施以吸氧治疗。及时对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进行清除,确保患者呼吸顺畅。合理控制患者吸氧时间与次数,以免损伤患者黏膜。对于使用呼吸机的病患,需根据其病情变化,合理调整呼吸机的参数。(5)强化营养支持力度,建议患者食用高维生素、高热量与高蛋白的食物。嘱患者少量多餐,避免进食辛辣、油腻和刺激的食物。若患者无法自主进食,可对其施以鼻饲。

1.3 评价指标

(1)用自制调查表评估2组护理质量,内容有操作技能、服务态度与护患沟通等,总分100,评分越高,护理质量就越好。

(2)统计2组并发症(肺不张,及呼吸道堵塞等)发生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SPSS20.0,t对计量资料( )检验,χ2对计数资料[n(%)]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分析

针对护理质量,研究组(97.14±1.96)分,对照组(89.22±2.58)分,研究组比对照组高,t=9.4153,P<0.05。

2.2 并发症分析

针对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4.0%,比对照组20.0%低,P<0.05。如表1。

3 讨论

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加之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使得我国呼吸内科疾病的患病率显著升高,已经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3]。因呼吸内科危重病的发生容易致人死亡,所以,医院还应加强对呼吸内科危重病患进行早期干预的力度。强化基础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有助于确保患者的诊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并能改善患者预后[4]。此研究,在护理质量上,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加强呼吸内科危重病患基础护理管理,利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质量的提升,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 潘春燕,章燕華,陈莉莉. 呼吸内科加强危重患者基础护理管理的效果评价[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3):312-313.

[2] 刘美花,刘外娇.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20):98-100.

[3] 徐红妹.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8):144.

[4] 王莹,崔更力,王文娟. 呼吸科危重病区护理文书质量控制效果分析[J]. 中国病案,2020,21(6):11-13.

心内科患者内科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安全教育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深入研究。方法:选择来我院治疗的神经内科病人中任意抽取184人进行分析,并与全体参与研究病人及家属进行了交流,其对参与本研究不存在不同意见,根据随机化方法,参与研究的患者明确分为两组,两组人数相同。在全体参与研究病人住院过程中,我院护理人员依据提前制订的安全教育计划给予对照组神经内科病人健康知识宣传,观察组神经内科病人在应用上述健康知识宣传的同时结合强化安全教育措施,比较了二个小组病人的护理情况。结果:二个小组病人住院时掌握的健康知识不存在显著不同,经过10天的护理工作后,观察组病人掌握的安全知识较为丰富,对照组病人达不到观察组病人水平。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较短,对照组病人住院时间较长。观察组病人出现的安全隐患较少,对照组病人出现的安全隐患较多。观察组认可护理工作的人数较多,对照组认可护理工作的人数较少。结论:在神经内科病人护理过程中引入强化安全教育措施能够促使病人及家属掌握更为丰富的安全知识,防止发生大量安全隐患。

关键词:安全教育;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从我院治疗的神经内科病人中任意抽取184人进行分析,并与全体参与研究病人及家属进行了交流,其对参与本研究不存在不同意见,根据随机方法,将参与研究的患者明确分为两组,两组人数相同。患者组之间没有发现显着差异,表明该研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2方法

护理人员针对全体参与研究病人提前制订了健康知识宣传计划,在病人办理住院手续后,及时对全体神经内科病人开展了健康知识安全教育,全面预测了病人住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并制订了合理的应对措施,同时严格依据医生要求在病人用药过程中给予了全面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应用上述各种措施的同时结合强化安全教育措施,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在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现手脚不利索的病人,要及时预测他们住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摔倒现象,并根据预测情况与此类病人进行丰富交流,开展针对性健康知识宣传,使其意识到自身存在可能摔倒的情况,并对病人讲解天量预防摔倒的措施,促使病人主动采取有效做法防止自己住院过程中出现摔倒问题。再有,护理人员对医院本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排查,在病人活動较为频繁的场所安装了扶手设备,并在上述各个区域的地面铺设了防滑垫,及时清理了各个活动场所内的障碍物,重新设计了物品摆放方式,本着有利于病人活动的原则摆放物品,在认真清理地面以后,保证地面不存在水迹,防止病人出现走路打滑问题,如楼道走廊、厕所、病房内等。再有,在上述各个场所张贴刺激病人视觉系统的明确标识,提醒病人进入上述区域时做好预防工作,使病人提前做好思想准备;第二,在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现情绪不稳定的病人,特别要大力关注这些病人夜晚的活动,必要时设置床栏,防止病人出现无意间掉下床的情况,对病人家属反复强调使用约束带的重要性,引导病人家属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操作。在病人出现不良情绪时,家属可以随时开展肢体制动护理,防止病人出现意外坠床事件。在病人参加检查与运输过程中,也要提前做好病人意外坠床的预防措施,特别是要随时关注病人的情绪反应用:第三,在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现感知系统存在问题的病人,则需及时做好预防烫伤问题的措施,护理人员要及时讲解热水袋的使用方法,反复强调要时刻关注热水袋的温度,防止热水袋烫伤病人,病人使用热火瓶要统一放置,不得放置在病人床头:第四,在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现认知系统存在问题的病人,则要为病人及时配戴腕带,注明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姓名与联系电话等,预防病人独自行动时迷失方向,他人发现后能够立即与医院及家属联系。鼓励家属全天候不得离开病人,护理过程中不得断人,遇到紧急情况时护理人员参与陪护,并做好交接班工作,严格杜绝病人独自处于一室的问题发生。第五,在护理工作中一旦发现感觉运动系统存在问题的病人,要及时为病人制订合理的营养食谱,指导病人合理进食,并对病人家属反复强调饮食在病人身体康复中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病人家属思想上的重视,增加其饮食安全知识。

2 结果

3讨论

在疾病因素的影响下,神经内科病人身体的各种能力均出现了下滑,如判断能力、理解能力与注意力等,所以神经内科病人在认知方面、运动方面、精神方面均会出现不良反应,有的病人病情还会进一步发展,长期处于卧床静养状态。再有,进入神经内科的病人以年龄较大的群体为主,其本身记忆力与感知能力早已不能与年轻人相比,不能及时理解医护人员的要求,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操作的意识不强,为了防止病人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要引入合理的应对措施,致力于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护理人员承担着神经内科病人的护理工作,同时需要得到病人及家属的天力配合,要想保证护理工作的稳定运行,病人及家属的精神状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病人住院过程中,如果病人及家属能够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操作,不但能够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而且有利于加快病人身体康复速度,防止发生各种安全隐患。所以在病人办理住院手续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全面评估病人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护理措施,鼓励病人家属主动参与护理工作,同时引起病人思想上的重视。有利于治疗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向时,护理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及时对病人及家属讲解丰富的安全防范措施,争取促使护理工作处于主动地位,提高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帮助病人及家属在短时间内掌握丰富的护理安全知识,并能主动应用于平时护理过程中。

结束语

总之,在护理神经内科病人过程中,及时引入强化安全教育措施能够促使病人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操作、防正发生各种护理安全事故,是一种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宣传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施宇,刘文平,李秋儒.脑卒中患者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的临床分析与应对措施[J].吉林医学,2013,(8).1557-1559.

[2]徐艳,郑小薇.强化安全教育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6).493-495.

心内科患者内科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特点及临床护理。方法:选取65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依据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在临床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可产生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内科;老年患者;临床护理

老年医学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必须有丰富的临床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对工作一丝不苟,熟悉老年病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科学的、正确的、有效的进行临床治疗与护理。因此,对老年病人要及早发现异常变化,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潜伏疾病症状的加重。诊断老年内科疾病可采用先进仪器如同位素、CT、B型超声波及态心电图等检查,提高疾病的诊断率。用先进仪器进行检查,不但要求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还应根据老年人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等特点,需要护理人员简明扼要地把检查中的注意事项耐心、详细、反复的交待清楚;检查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使老年人能合作、准备地配合检查,及早得出明确诊断。积极治疗、精心护理,使老年人早日康复。如何在了解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是需要不断深入探讨的课题。现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住的65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65例中男40例,女25例,其中62~69岁33例,70~74岁22例,75岁以上10例。病因依次有心血管疾病30例(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疾病15例(脑梗死、脑出血)、呼吸系统疾病12例(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6例、其他2例。其中合并2种以上疾病者22例(占33.8%)。

2 护理措施

2.1临床护理。老年人患病后卧床时间长,抵抗力低,极易发生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道感染、压疮等,在病情允许时,应适当地进行锻炼,通过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因病程长,体质弱,消耗蛋白质及热量多,加之牙齿脱落或残缺不全,应给予适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软质饮食,少食多餐。由于老年患者睡眠时易受环境、情绪等因素干扰,造成入睡困难,长期的睡眠不良,病人性情烦躁,从而加重原发病,影响治疗效果,故应做好睡前护理,提供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休养环境,保证患者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慢性病,病情易出现变化,在临床护理中,做到预见性护理,对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如血压波动是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治疗时要缓慢降压,尽量稳定在正常范围。由于夜间心肌供血减少,易发生心律失常、心绞痛,甚至出现心跳骤停。夜班护士要对每位患者做到熟悉病情,提高责任感和警觉性,进行预见性护理,及时为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病情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2心理护理。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由于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等负面情绪,导致紧张感或危急感,不配合治疗,这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而治疗效果不明显反过来又作用于负面情绪,造成恶性循环。同时,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的不了解,容易产生恐惧和忧虑,这时会对自身疾病有强烈的求知欲。这要求护理人员有问必答,百问不厌。使其树立信心,主动配合治疗。总之,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给予关怀同情,细心护理,促其配合,以争取最好的医疗效果。

3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正确执行医嘱、指导适量运动、饮食护理等是贯穿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始终的,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了,才能为患者减轻病痛,进而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与尊重。

3.1 病情观察。对药物作用的观察,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发展及变化过程。对治疗中的患者,要掌握其药物的疗效及副作应以便观察治疗效果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通常病情变化不确定、身体素质差或病程长,易致并发症。因此针对病情发展向患者及时交待、强调危害性或意外情况很重要。

3.2 正确执行医嘱。强化查对意识,层层把关,保证安全。按医嘱执行是护士的职责,对医嘱质疑和把关是护士的义务和人道本职。由于工作繁忙、重复性强等特点可导致思维的晕轮效应及定势作用,医生不易发现自己的缺陷或失误,尤其是关键字、用药量,遇有质疑护士须经医生核实后执行。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避免盲目执行医嘱。遇特殊、贵重药换批号,若与医嘱剂量不符,及时通知医生,供调整用量之参考,为一些患者保证用量节约开支。口头医嘱除急救、手术时外不予执行。执行时须复述强化或反问一遍以提醒查对、避免口误。

3.3 指导适量运动。老年患者运动较少或长期卧床,造成肌肉萎缩,需要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同时老年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这需要在运动过程中尤其注意安全问题。做到行走、运动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如帮助其按摩下肢肌肉或鼓励自行按摩;尽量减少可能障碍物,加用防护栏,防跌交及坠床,鼓励使用拐杖。以避免意外伤害。帮助并指导患者其学会轻揉按摩面部、四肢、腹部肌肉及足底,手掌穴位;锻炼呼吸肌,如每日练习深呼吸4~6次,每次5 min;提肛法锻炼会阴部肌肉等。

3.4 饮食护理。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内分泌紊乱,整个机体处于营养失调状态等状况。因此,加强患者的饮食护理尤为重要。宜食种类:蛋白质类的摄入宜选用优质低蛋白包含,应以高生物效价的动物蛋白质为主,如蛋类、奶类、淡水鱼、瘦肉等补充各咱必需氨基酸;补充足够的维生素;补充膳食纤维,防止因缺少运动或长期卧床造成的便秘。

4结论

依据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并用,我院对收住的65例患者的精心护理,均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达97.0%。

参考文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

[2]刘金华. 内科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27).

心内科患者内科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1 临床资料

100例中男62例,女38例;其中66~70岁51例,71~75岁32例,76岁以上17例。患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29例;患脑出血、脑梗塞等脑血管患者21例;患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7例;糖尿病患者8例;其他5例。

2 内科老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2.1 生理特点

听力下降是老年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部分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下降造成听觉系统退化往往与人沟通困难,不能清楚的理解说话人的语言,这给临床上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次,有的患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意识不清、健忘、反应迟钝,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语言、阅读、书写能力,严重的还会影响患者的肢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不能正确的表达出自身的意愿。

2.2 心理特点

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以及自身生理机能的衰退,老年人容易产生不安、焦虑、恐惧、急躁等负面情绪,这样造成老年患者长时间处于心理压力极大的状态,长此以往会对老年人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失眠、多梦、厌食、易怒等,严重的会造成自理能力降低甚至丧生。有的患者固执己见,不听医护人员或者家属的劝说,遇到刺激反应强烈。有的患者则情绪低落对病情的治愈缺乏信心,甚至认为自己年龄大了,觉得根本没有康复的可能。

3 护理措施

老年患者的生理机能也不同程度的下降,常常造成老人不能与他人共享各种信息。在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非常重要。

3.1 心理护理

(1)做好心理疏导与心理支持,避免不良刺激。老年病人在住院期间会考虑很多问题,自己的疾病能否治愈是老年病人最担心的问题,医务人员与家属对其疾病的态度也比较关注,担心医务人员能否精心治疗或者怀疑隐瞒疾病的严重程度等,针对这类病人一定要注意有问必答,态度和蔼,耐心地解释和安慰,使患者消除顾虑配合治疗。有一些老年病人由于病情较重而情绪低落甚至拒绝治疗产生轻生的念头,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做好心理疏导与心理支持,避免不良情绪和心理状态对身体的影响,帮助患者克服困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化疑心为舒心、安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消极因素,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2)有效沟通。内科老年患者心理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是有效沟通。在护理过程中要通过交心谈心接近患者,聊天、拉家常、闲谈,这样能够对患者患病的根本原因、患者在患病前后的心理状态、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详细了解,特别是疾病发生后思想情绪的急剧变化,并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性格特征、知识基础及对疾病的认识,也能更加深入的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有没有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同时还可以了解病人家属的思想状况、想法、要求及存在的实际困难。

3.2 饮食护理

一部分老年人由于消化系统退化,会出现咀嚼困难和消化不良的情况,因此对于老年患者的饮食应该尽量的选择软烂易消化的食物,进食量应减少同时增加进食次数,做到少吃多餐。另外水的摄取量应该予以重视,正常情况下老年人每天的饮水量在2 000 m L左右,不建议喝饮料、咖啡等饮品,最好是白开水或者茶饮品,每次摄取量不超过300 m L。建议清晨起床后和一杯温开水,这样有益于身体健康。夜间也应该适量饮水,为防止老年人因饮水过多造成的夜间排尿频繁而造成影响睡眠,故夜间的饮水量不宜过多,可以在睡觉前准备一杯温水,在晚上排尿后饮用,摄取量控制在150 m L以内,这样既能保证休息,又能保证充足的饮水量,能有效避免患者清晨血液过于黏稠。同时注意饮食的营养,对于身体瘦弱的老年人应该食用营养丰富的食物,促进身体的恢复。

3.3 药物护理

对于药物的使用,严格按照“三查七对”的制度执行,做到用药准确,时间、剂量严格按医嘱执行。同时给药期间对患者要细心观察,对药物效果做出正确判断。对于静脉输液的患者,根据患者病情以及身体情况合理控制滴素,对有不良反应的患者立即停药,并第一时间通知当班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

4 结果

对该组100例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笔者认真分析患者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并根据这些制定出适合于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药物护理和心理护理的方案,实施后对老年患者的康复以及临床表现有明显的效果,根据问卷调查的方式,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方法感到满意,总满意率为95%。

5 讨论

对于内科老年患者这的护理不是同一的模式,应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该组采取认真观察和询问患者以及家属的方法,收集患者信息和需求,有计划着作出调整,以满足每一个患者的需求。老年人的饮食应强调定时定量,保证足够的营养,正确的饮食方式可以调节脂肪代谢、减少血液中的脂类物质、促进胆固醇转化并使其通过胆汁排出体外、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要高于年轻人,因此用药时要特别注意,护理人员也应该对所用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类型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能够及时的作出判断和相应的措施。通过合理的临床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等,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有好的印象,能够充分的信任和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同时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内科老年患者在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在该院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100例,结合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设计出相应的药物护理、临床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方案并实施,期间对护理效果做出评价。结果 对患者及家属问卷调查,护理满意率为95%。结论 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法,可使护理效果更佳,对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恢复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内科,老年患者,护理,探讨

参考文献

[1] 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7(S1):177.

[2] 邵永春.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1999,16(3):47-48.

[3] 张梅钦.浅谈内科疾病社区护理实践[J].福建医药杂志,2002,24(1):111.

心内科患者内科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总结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防护理。对 23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外,增加双下肢被动运动、按摩及穿弹力袜,重视健康教育及疾病观察,加强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经预防护理,236例中 6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仅 2.54%。

【关键词】脑卒中;深靜脉血栓形成;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孙葵葵等 [1]报道住院脑卒中患者 DVT的发生率为25.9%,卒中合并严重瘫痪者 DVT发生率为 25.9 %。富田智之研究报道[2],脑卒中并发 DVT的最危险时期是在发病后 3~ 10d,50% ~ 6O% DVT患者会出现肺血栓栓塞症 (PE),后者导致的死亡占卒中患者急性期死亡原因的 25%。因此对脑卒中患者并发 DVT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脑卒中急性期对患者进行早期预防护理能有效降低 DVT的发生率。 2016年 7月至 2017年 8月,本院神经内科对 23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预防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 236例,男 132例,女 104例;年龄 46~ 82岁,平均年龄 (72.6±2O.5)岁;脑出血 71例,脑梗死 152例,蛛网膜下隙出血 13例;脑卒中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3],并经头颅 CT 和/或 MRI检查证实,下肢肌力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 (NIHSS)第 6项≥ 1分。排除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瘤卒中;脑静脉系统血栓;既往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患者入院后按照《中国脑血管病的防治指南》进行处理,住院期间密切观察有无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症状和体征,观察时间为 2~ 4周。

1.2 结果 236例脑卒中患者在观察期有 6例并发下肢 DVT,发生率 2.54%,其中脑梗死患者发生 3例 (1.97%)、脑出血患者发生 1例 (1.41%)、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发生 2例 (15.38%)。

2 早期预防护理

2.1 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 DVT预防知识宣教,内容包括:脑卒中后易发生 DVT的原因及严重后果;吸烟者戒烟的重要性;进食低脂及富含纤维素饮食、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的意义。

2.2 瘫痪肢体被动运动

被动运动可促进静脉回流,避免血流滞缓,达到预防下肢 DVT形成的目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每 4h进行 1次,每次 15min,视情选用下述运动。

2.2.1 踝关节被动运动

踝关节被动内外翻运动、屈伸运动和由屈、内翻、伸、外翻组合而成的环转运动,均可使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增加,其中环转运动可使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增加 31.3%,与足底静脉泵压力在 125mmHg时增加股静脉血流速度相当,可预防下肢 DVT的发生 [4]。护士左手固定患者踝部、右手握住足前部作踝关节屈伸、足内外翻和由屈、内翻、伸、外翻组合而成的环转运动,屈伸运动、足内外翻运动 3O~ 35下/ min,环转运动 10~ 15下/ min。

腓肠肌挤压对腓肠肌进行自下而上有节律的挤压,挤压 1s与放开 ls交替进行。

2.2.2髋及膝关节运动

将肢体抬起后左手扶膝下方,右手手心抵住足底跖趾关节做髋、膝关节的屈伸运动及髋关节的外展、内收、内旋、外旋,从远端开始,注意手法由轻渐重,禁用暴力,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争取患者积极配合,在其耐受的情况下,尽量达到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患者病情稳定后鼓励其进行双下肢主动运动,并鼓励下床活动。

2.3 弹力袜的使用

弹力袜是借助于专业的压力梯度设计,压由踝部向上递减,能收缩小腿肌肉以对血管腔加压,降低静脉扩张,继而减少血管内膜破损,阻止血栓形成 [5],Muir等 [6]报道,单用弹力袜的 65例脑卒中患者中仅 7例并发 DVT(10.8%),认为弹力袜预防 DVT有一定效果。肌力 Ⅲ级以下患者入院后立即使用弹力袜,根据患者身高和体重,选择尺寸、松紧适宜的弹力袜,每天早上睡醒后穿上,晚上睡觉时脱下,运动时暂时脱下弹力袜,使肌肉完全舒展,有利于血液循环,同时获得舒适感。

2.4 加强病情观察

观察双下肢水肿、下肢静脉曲张、足背动脉搏动及足趾末梢循环情况;配合做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脂全套、 D一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 (HCY)和 C一反应蛋白 (CRP)的测定。

2.5 加强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

避免在患肢注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日输液后用 50U/ ml肝素液 6~ 8ml封管,防止微小栓子形成,减少医源性伤害。

3 小结

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实施早期预防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瘫痪肢体被动运动、穿弹力袜、加强病情观察、加强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等,可有效降低 DVT的发生率,减少肺栓塞对脑卒中患者的致命威胁。

参考文献

[1]孙葵葵 ,王辰 ,庞宝森 ,等 .住院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情况分析 [J].中华医学杂志 ,2004,84(8):637—64l.

[2]富田智之 ,长谷川昭 ,水井良三 .深部静脉血栓症匕肺栓塞症 [J].诊断诊治 ,1996,87:1392—1398.

[3]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379—383.

[4]陈廖斌 ,顾洁夫 ,王华 ,等 .足踝主、被动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结果 [J].中华骨科杂志 ,2001,21(3):145—147.

[5]丁晓芳 .弹力绷带用于妇科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观察 [J].护理与康复 ,2008,7(5):364.

[6] Muir kw,Wait A,Baxter G,et a1.Ranolomized trial of graded comPresion stockings for Prevention of deeP - vein thrombosis after acute stroke[J]. QTM,2000,93(63):359—364.

心内科患者内科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12月期间, 急诊科室共收治心绞痛患者558例, 其中院外救治的有258例, 院外救治患者中男134例, 女124例, 患者年龄为62~85岁, 平均年龄 (65.5±4.8) 岁, 患者发病至救治时间为10~220 min, 平均时间为 (48±5.5) min。2012年1月—2013年1月急诊内科共收治心绞痛患者602例, 其中院外救治262例, 院外救治患者中男132例, 女130例, 患者年龄为61~87岁, 平均年龄 (63.5±4.5) 岁, 患者发病至救治时间为15~235 min, 平均时间为 (58±7.2) min, 两阶段的救治队伍均为同一批医务人员组成, 两阶段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阶段

对照阶段实施常规性救治工作, 医护人员接到急救电话后通知科室做好出车准备, 并通知相关值班人员, 到达现场后, 由医生对患者做出诊断, 并对患者做好给氧、心电图监护, 护理人员则从旁协助, 并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

1.2.2 实验阶段

该阶段采用预见性院前救治方式对患者实施救治, 具体措施如下: (1) 赶赴现场:当急诊室接到急救电话后于3 min内迅速出车赶赴现场, 在车上时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 了解患者情况, 如个人资料、疾病史、用药情况、发病情况、临床症状, 为患者救治争取时间。同时应嘱咐患者家属密切留意患者体征变化, 并避免对患者进行挪动, 让患者绝对静卧。对于家中有急救药物的, 可指导患者家属给患者服用[2]。 (2) 现场救治: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刻奔赴现场, 并对患者采取相应的体位, 给予患者氧气支持。同时测量患者心电图, 并观察心电图变化, 密切留意患者体征变化, 同时给与患者0.5 mg的硝酸甘油舌下含服, 并对患者建立静脉通道, 以便患者送院后能及时输液救治。 (3) 转运途中:搬运患者时动作应轻且慢, 并保持水平位置, 驾车同时应避免急刹或提速, 转运过程中保持氧气管道顺畅、稳当, 控制好给氧的浓度。留意患者是否发生心率失常的情况, 密切留意患者血压、瞳孔、意识、脉搏、呼吸、心率、尿量等情况。 (4) 从急诊到病房:患者到达医院后为其开通绿色通道救治工作, 并对患者进行进行溶栓治疗, 减轻患者心绞痛的程度。

1.3 统计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58% (3例) 、死亡率1.16% (3例) 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8.60% (48例) 、死亡率5.81% (15例) , 而送院救治时间、满意度评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心绞痛患者需要尽早实施救治, 充分打开梗塞的血管, 可最大限度地挽救受损的心肌组织, 防止心肌出现更大面积的梗死, 保护心脏功能受到进一步的破坏, 从而尽早地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存活率[3]。由于病情延误, 导致患者丧失了最佳的救治时机, 因此缩短心绞痛患者救治的时间是挽救患者的最佳方法。预见性的院前救治是根据特定患者而采取的一种目标清晰的常规救治方法, 具有时间性及顺序性的服务计划, 同时包含质量保证、循证医学、护理服务以及整体护理的原理在其中[4]。通过预见性的院前救治功能能有效保证抢救工作有效、安全、正确地开展, 避免由于错乱而导致工作出现错误, 从而将患者的死亡率降至最低。当医护人员接待求救电话时, 应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实施自救或他救, 从而缩短患者急救反应时间, 为患者赢取最佳的救治时机, 可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存率。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对患者采取主动的救治措施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降低死亡的发生。达到医院后为患者开通绿色救治通道可为患者救治赢取宝贵的治疗时间。该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低于对照患者, 而送院救治时间、满意度评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而说明对心绞痛急诊内科患者应用预见性院前救治工作, 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有利于患者预后, 提高患者满意度, 对促进医护患建立良好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预期预见性救治工作在心绞痛患者院前急诊内科救治中的作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该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对急诊内科开展预见性院前救治工作, 并将该阶段定位实验阶段, 同时与2011年1—12月实施常规性救治工作阶段 (定位对照阶段) 进行对比, 分析两种救治方式在心绞痛患者急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而送院救治时间、满意度评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心绞痛急诊内科患者应用预见性院前救治工作, 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有利于患者预后, 提高患者满意度, 对促进医护患建立良好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绞痛,急诊内科,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朱洁珍.院前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效果观察[J].内科, 2009, 4 (5) :358-359.

[2] 莫凤珍.急性心肌梗死60例院前救护流程分析[J].华夏医学, 2011, 24 (5) :338-339.

[3] 翟继卫, 曹汴英, 王佳楠.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救护分析和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27) :332-333.

上一篇:冷链车配送合同范文下一篇:建筑美学艺术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