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66热点问题解答范文

2023-12-01

12366热点问题解答范文第1篇

运行情况的通报

各基层局,市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事业单位:

现将2008年我局12366纳税服务热线(以下简称“12366”)运行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8年,“12366”共处理话务169,716件,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加103,851件,增长157.67%,创历年之最,热线的税收宣传、向导、服务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按话务类型划分,自动语音系统共处理13,792件,其中:重要提示5,742件,公告通知4,275件,办税指南2,351件,语音留言183件,接收传真77件,使用说明1,164件;人工服务系统共处理155,924件,其中:纳税咨询150,935件(含呼损回拨120件),建议42件;无效通讯4,805件。按处理单位(部门)划分,座席人员直接接听处理的话务共150,298个,占人工服务话务量的96.08%;市局各处室专家座席和各基层局转接处理的话务共6,129个,占人工服务话务量的3.92%;全部话务均按照规定时限和程序答复处理。

2008年,市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事业单位和各基层局认真组织参与“12366”工作,及时接听解答“12366”移交的纳税咨询问题。经统计,市局机关各处室及时接听解答纳

1 税咨询问题量列前五位的分别是:票证管理所(790件)、个人所得税管理处(728件)、税收数据管理中心(657件)、企业所得税管理处(635件)和财产与行为税管理处(431件);各基层局及时接听解答纳税咨询问题量列前五位的分别是:中山地税局(227件)、西岗地税局(200件)、甘井子地税局(194件)、沙河口地税局(138件)和开发区地税局(137件)。从接听处理的话务数量和纳税人告知的所属税务机关名称看,所辖纳税人咨询量列前五位的分别是:西岗地税局(16,705人次)、中山地税局(15,278人次)、甘井子地税局(13,701人次)、沙河口地税局(12,278人次)和开发区地税局(9,663人次)。

二、主要工作

2008年,我局紧紧围绕纳税人关注的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办法,充分发挥“12366”纳税咨询服务主渠道作用,不断创新服务内容,积极为纳税人排忧解难,有力地促进了税收遵从度的提高。

(一)积极应对“数据大集中”全面上线带来的新变化,做好纳税辅导工作

“数据大集中”项目全面上线前,我局及时制定《12366纳税服务热线“数据大集中”项目全面上线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最大限度地帮助纳税人解决新征管信息系统的应用问题;市局个人所得税管理处和税收数据管理中心

2 指导座席人员编撰“新版纳税人网上报税50问”和“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193问”在我局互联网站专栏中发布,为众多纳税人解决常见及热点咨询问题提供了方便,有效缩短了“12366”通话时长;各基层局精细分工,将特殊问题的解答具体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为“12366”及时以“转接”或“三方通话”形式移交纳税人提出的个性化问题提供了全力支持。全系统各单位(部门)都与“12366”建立了快捷高效、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并指定了相关业务联系电话对外公布,不仅方便纳税人申报纳税和办理各相关涉税事宜,而且提升了“12366”咨询的即时性、有效性。“数据大集中”项目全面上线期间,“12366”话务处理量比4月同期增长130.83%,热线日人均处理话务量128个,个人日处理话务量高达233件;热线即时答复率由2007年的92.84%跃升至95.92%。

(二)尽心尽力做好“两费”的咨询解答,促进代征工作的顺利实施

2008年7月大连市工会经费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简称“两费”)开始由我局负责代征,征缴部门的变化和管理力度的加强及纳税人的不理解,致使“12366”受理“两费”征缴咨询的话务量猛增,仅7月征期解答的“两费”征缴问题就占咨询问题总量的71.41%。针对这一新情况,我局充分发挥“12366”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建立起信息交流反馈制

3 度。市局企业所得税管理处积极组织协调,请残联和工会相关部门公布对外业务咨询电话,方便座席人员及时处理、分流纳税人咨询的非地税职责范围内解答的问题;各基层局也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对此项规定的认知度和遵从度,分担“12366” 座席人员工作任务。这些措施的落实,及时解决了代征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化解了征纳矛盾,促进了代征工作顺利衔接及运行顺畅。

(三)认真开展发票和车船税完税情况查询,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随着纳税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查询发票售出单位和鉴别发票真伪数量逐渐增多,市局票证管理所通过接听解答“12366”移交的问题和建议,拓展工作思路,在我局互联网站开设“发票查询”专栏,为纳税人自助查询发票领售情况提供了便利,同时又减轻了“12366” 座席人员工作负担。2008年9月,为方便保险公司及纳税人查询车船税入库信息,“12366” 座席人员在市局财产与行为税管理处的建议和指导下,又增加了纳税人车船税完税情况的查询服务任务。每位座席人员平均每天要为20多位车主提供人工电话查询服务,不仅为保险机构履行车船税代收代缴义务提供有益帮助,为车主了解自己的车船税缴税情况提供方便,而且也注重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其商业秘密 4 及个人隐私等,使查询服务得以持续有效开展,并得到了广大纳税人和保险机构的认可。

(四)全面做好税收政策咨询解读,拓展税法宣传渠道 “12366”税法宣传信息多,内容涵盖税收法规政策、办税流程程序和税收基础知识。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和个人(单位)转让二手住房、购买商品房等新政策出台,使得“12366”又新增了多项内容,咨询电话迅速增多。“12366”座席人员不仅为纳税人个性问题答疑解惑,认真引导其掌握和运用最新政策,还及时搜集相关信息,针对纳税咨询热点、难点问题,定期编制“12366期刊”在我局网站刊登,为纳税人提供普遍需求的共性服务,有效帮助纳税人减少由于税收政策理解上的偏差造成的纳税违规行为,引导纳税人正确解读税收政策,同时将纳税人的意见建议及时反映到政府有关部门,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各基层局还送税法进企业,针对“12366”反馈的纳税人在办税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进行面对面、点对点辅导,提高税收宣传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稽查局与“12366”座席人员联手到户解读税收政策和了解纳税服务需求,受到了纳税人的好评。

(五)精心搞好业务培训,提高政策咨询解答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为不断提高“12366”咨询解答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我们在加强全局税务人员业务培训的同时,2008年重点强化

5 了座席人员知识更新和提高咨询技能业务培训。有组织有计划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和实习,以前一日“三方通话”答题要点为主,坚持每天半小时培训,为“12366”座席人员开辟了快速有效地学习途径;市局个人所得税管理处对我局互联网站对外公布的历年来个人所得税税收政策和咨询问答题的重新审核和发布,进一步规范了座席人员税收法规政策的解答;市局相关部门举办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房产税及相关知识的专题培训,西岗区地税局开展办税服务厅工作和稽查三局提供的下户稽查活动,均为座席人员在第一时间学习税收政策,了解纳税咨询服务需求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正是由于全方位的培训,“12366”的对外纠正呼出话务量由年初的0.53%逐渐降至年末的0.28%。2008年,“12366”自行组织7次测试,座席人员平均成绩86.24分(满分100分)。在10月首届全省12366纳税服务热线座席人员业务知识竞赛中,我局选派的3名座席人员,在政策法规处、征收管理处、流转税管理处、财产与行为税管理处、企业所得税处、个人所得税处、税务稽查处、票证管理所、教育管理中心、机关服务中心指导和帮助下,以全部答对25道题的超群实力和抢眼表现,赢得了主办方和观众的交口称赞。

三、纳税人咨询问题分析

作为我局咨询服务工作的重要窗口,“12366”不仅把最新的税收政策向纳税人宣传,而且还最先了解纳税人的困

6 难,把他们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税务机关。经对人工座席纳税咨询问题(涉及各单位、部门)统计,2008年纳税人咨询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软件的使用)、网上申报(新版网上报税软件的操作)、工会经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发票使用、车船使用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房产税等相关税种或领域。

1、个人所得税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软件的操作程序;二是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扣除标准和不同扣除标准的执行时间段;三是一次性劳动合同补偿金和年终奖如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四是企业发放给职工的各种补贴、费用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等。

2、网上报税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2008年各月纳税申报期限的规定;二是新版网上报税软件的操作流程;三是新增的工会经费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网上报税方法等。

3、工会经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征缴范围;二是征缴标准、计算办法和缴费比例;三是缴费期限、申报期限和申报缴纳的方式方法;四是滞纳金和相关处罚的具体事项等。

4、发票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对出租车发票售出单位的查询;二是发票真伪鉴别;三是网上发票管理查询系统的使用方法;四是《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的填写规则等。

5、车船税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2007年车船税缴纳情况的查询;二是2007年及以前未缴纳的车船税的补缴等。

6、营业税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单位或个人房屋买卖、出租如何缴纳营业税及2008年变更的相应政策;二是转让永久使用权或有期使用权的房屋如何缴纳营业税等。

7、企业所得税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福利费、工会经费、业务招待费等各项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及扣除标准;二是所得税汇算清缴和申报期限及报表报送内容;三是小型微利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和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四、2009年工作打算

(一)继续挖掘服务需求,进一步推进“12366”功能应用。开通“12366”手机短信服务,增添定制和查询服务。同时结合征管系统纳税服务模块,将咨询服务元素与综合服务模块有机结合,推出催报催缴等提醒功能。

(二)成立纳税指南编审委员会,进一步促进纳税咨询解答的权威性。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建立纳税咨询热点问题收集公布制度的通知》(国税办发„2008‟132号)要求,参照总局模式成立纳税指南编审委员会,做好突发事件引起的问题分析和应对工作及纳税难点问题的释解 8 与建议,并确保我局上报总局的咨询问题答案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三)建立纳税咨询热点问题收集公布制度,进一步提高纳税咨询解答的准确度。强化咨询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调动各单位(部门)咨询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专家反应快、解答问题准、答复满意率高的优势,以纳税人关注度高、咨询量集中,且具全国性指导意义的问题为主,建立起纳税咨询热点问题收集公布的长效机制,以规范咨询解答流程,不断提高咨询解答水平。

(四)完善税收法规库和纳税咨询问题库,为广大税务干部业务学习和纳税人服务提供便利条件。加强内外网站与“12366”的互动,坚持需求主导原则,科学规划功能目标,统一使用总局网站税收法规库,同时做好纳税咨询问题库的框架结构设计,合理调整修改现有咨询问题分类,补充增加新的咨询问题,建立“一站式”集约化咨询服务体系。

12366热点问题解答范文第2篇

——12366纳税服务热线在税收工作中的作用

在强调依法治税、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大环境下,税务机关作为政府行政机关转变行政观念,树立“服务型税务”,为纳税人服务,已成为各级税务机关改进服务的重要话题。为加强“服务型税务”的建设,向纳税人提供全方位、周到、快捷的税收咨询服务,江西省国税局在?年?月?日运行了12366纳税服务热线中心。从此,全省纳税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电话等不同渠道,足不出户,就可享受税收政策法规查询、税政业务咨询、行风举报投诉等优质、高效、快捷、简便的全方位纳税服务服务。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运行,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了解和关注,现已成为税务机关联系纳税人的服务重要桥梁,赢得了纳税人的理解和尊重,成为新型纳税服务的重要载体,为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转变服务观念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2002年新《税收征管法》第一次将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和规范税务机关行政行为,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具体化,由此引发了中国税收管理理念的根本性转变——“从监督打击型”提升为“管理服务型”,所有税收征管工作都要从为纳税人服务角度来考虑,由过去依法治税就是一种打击、处罚的思想转变为管理和服务并重的“服务型税务”理念。为此,12366纳服中心把抓好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服务意识的增强作为开展工作的关键之一,积极做好转变思想观念工作,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组织中心工

作人员认真学习贯彻纳税服务相关文件精神,认真开展了纳税服务工作大讨论等活动,使纳服中心工作人员的纳税服务观念实现了“由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由被动服务型向主动服务转变、由部门自身要求向法定义务转变、由有偿服务向无偿服务转变”的“四个转变”,促进了纳税服务工作的蓬勃发展。同时,始终把纳税服务工作的制度、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积极稳步地推动纳税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和完善纳税服务制度。先后制定了《12366受理纳税人咨询、举报、投诉和建议事项工作规程》、《12366纳税服务中心服务承诺》等6种规章制度,规范了纳服中心在办理各项日常工作的业务流程和纳税服务的理念、态度、质量和时限,有力促进了纳税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在总结分析热线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定期编印了《12366纳税热线运行情况通报》,对日常工作进行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以利于及时解决纳税人反映的问题。各项纳税服务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有效保障了纳税服务工作的开展。坚持把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服务规范作为纳税服务队伍建设的目标,注重从税收基础知识、税收体制、税收热点问题、行政礼仪和语言艺术等多方面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在岗培训和教育,积极倡导建立“学习型纳税服务队伍”,提倡“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和“团队学习”,有效促进了纳税服务质量的提升。

创新服务手段提高管理精细化

受(办)理纳税人咨询、举报、投诉和建议等四项日常工作

是12366纳服中心的基本工作职责。纳税人无论是通过人工、留言或上门咨询的各类税收问题,纳税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都为其提供热情、礼貌、耐心、准确的解答,即便遇到不冷静的纳税人,也能忍着委屈,以克制、体谅、理解的方式进行处理。认真做好举报、投诉工作。详细记录纳税人举报或投诉的内容,并按照保密原则及时进行移交或处理。在相关职能科室调查处理后,按时限向举报人作出详细解释和答复,得到了纳税人的充分肯定。注重做好建议、意见的反馈工作,认真记录并整理纳税人所提建议和意见,及时向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反映,供领导决策参考,较好地发挥了纳税人服务中心的参谋助手作用。12366纳服中心成立以来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纳税服务工作的强大作用。目前,市局、7县(区)国税局均开设了税务网站,以市局门户网站和各县(区)局网站为依托的公共网络平台已初具规模,实现了各网站资源的优化整合,在税收宣传和受办理纳税人咨询、举报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各级网站成为我市国税系统开展税收宣传的新阵地,播发国税新闻的新媒体,提供税收服务的新窗口,进行税收培训的新平台,传播先进文化的新载体,得到了广大纳税人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利用手机短信服务,进一步加强税法宣传力度。针对**市地处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传统限制等因素影响,税收知识遵从度不高的客观实际,12366纳服中心及时创新服务手段,积极开展手机短信宣传服务。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手机短信服务

方式共向纳税人发送税收宣传信息累计68万多条,切实强化了税收知识宣传。

一年多来,12366纳税服务中心通过电话、网站、上门、信函等方式受理纳税人的咨询、举报、投诉、建议事项累计4139件,平均每月受理345件,办结率高达100%,真正实现了“有问必答,来电必复,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的工作目标。

改进服务方式构建和谐税收环境

**市12366纳服中心按照“贴近税收中心工作、贴近社会热点问题、贴近纳税人”的要求,积极探索改进服务方式,融洽了征纳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税收环境。

结合工作动态,及时公布税务信息和税收政策。在积极开展“网送税法”活动的同时,认真做好税收法规的发布宣传工作,及时发布总局、省局税收政策,编办《12366纳税服务信息指南》20余万份,免费送发到纳税人手中。结合热线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印制发送各类税法宣传品派发到各县(区)局,张贴或放置在主要办税服务场所等显眼地方,方便纳税人索取咨询。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共印刷派发了各类宣传品约计30余万份,受到了广大纳税人的一致好评。同时,充分利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和互联网等媒体资源,不断拓展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各项功能。依托市政府网站筹备开设了税收知识专栏,该专栏分税种、分层次对《税收征管法》、《征管法实施细则》、《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税收法律政策、规章制度从不同角度进行了

浅行易化的阐述,并针对纳税热线咨询率较高的税收热点问题,整理汇编了《纳税指南》内容,《指南》共分国税、地税两篇,22个章节,基本涵盖了纳税人在办理涉税事宜的常见问题。税收知识专栏的开办不仅为广大纳税人提供更多的涉税问题咨询和相关税收政策查询业务,也将对各级税务机关公开执法范围、内容、程序和标准,规范税收法规解释权限和税收行政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

12366热点问题解答范文第3篇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世界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同时公布了今后两年总额达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

【命题预测】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在一年内经历了三次“变脸”(从“双防”到“一保一控”再到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为改革开放30以来所罕见。高考将会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哲学的角度考查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的科学性,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党和政府在宏观调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考点链接】

1.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危机必定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要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强宏观调控。

2.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体现了财政、税收和银行的作用。

3.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表明了消费与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

4.国家根据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审时度势,调整宏观调控的政策,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国家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

6.党和政府制订和调整宏观调控的政策,体现了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国家履行经济职能等。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各国合作的基础,应对金融危机必须通力合作,共度时艰。

(二)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热点材料】

2008年12月27日至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2009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一共提出了28点措施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其中包括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等。

【命题预测】

中央1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推进农村制度创新、发展现代农业等将成为高考命题关注的热点。

【考点链接】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繁荣稳定,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2.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

3.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等,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国家有效的宏观调控。

4.“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善于抓重点、抓关键。

5.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帮助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的各项社会保障事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6.党和政府制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体现了党的性质、领导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国家性质和职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三)改革开放30年,成就举世瞩目

【热点材料】

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从此,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旋律,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对改革开放进行系统回顾总结,以生动的事实、伟大的成就、成功的经验对全党全国人民进行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进一步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决心和信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命题预测】

由于改革开放这一热点时间延续长、空间跨度大、内涵极其丰富,为高考命题创设了广阔的时空背景,最能考查

考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哲学依据,把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经济学和哲学依据,从多角度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考点链接】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就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2.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才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资源和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变化发展、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了集中主要精力抓主要矛盾。

5.改革使我国当代的面貌发生举世瞩目的巨变,表明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促进能社会发展。

6.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7.党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体现了党的领导、党的宗旨和党的建设等道理。

8.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的转变、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法制的不断完善和健全,表明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四)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热点材料】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迅速展开抗震救灾工作,奋勇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

【命题预测】

在2008年的高考中,北京卷和天津卷分别以抗震救灾方面的材料为背景,考查了综合国力、党和国家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抗震救灾精神、灾后重建将是2009年高考应关注的话题。如: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哲学依据;灾后重建的指导方针所体现的哲学道理;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所体现的历史观和人生观道理;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党和政府要求以人为本的原因。

【考点链接】

1.抗震救灾斗争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抗震救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制订防灾救灾和灾后重建规划和政策;运用法律手段建立防灾救灾的法律法规;运用行政手段加强对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受灾群众提供社会救助;发展商业保险,发挥其化解自然灾害风险的作用。

4.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

5.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全国人民充分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阶段性胜利,这表明了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6.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出现的先进人物,以他们的典型事迹和崇高精神表明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7.党和政府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发挥的作用,充分地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领导作用和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职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五)百年奥运,“神七”问天

【热点材料】

承载着中华儿女百年梦想的第29届奥运会以及北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广泛弘扬了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让“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响彻寰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2008年9月2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27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神七”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鼓舞全党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命题预测】

高考以奥运会为载体的命题,将会从“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平安奥运”等角度,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其依据或意义;关于载人航天方面的命题,则主要是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考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或要求方面的问题。

【考点链接】

1.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带动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就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开发和利用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了经济发展。

2.“神七”问天,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的成果。

3.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民族,充分展示了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4.载人航天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作用,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5.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七”问天,彰显了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六)两岸关系步入新阶段,民族团结届硕果

【热点材料】

2008年11月4日,“两会”领导人在台北举行会谈,是“两会”制度化协商的重大突破,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一步。12月15日,备受海内外瞩目的两岸“三通”正式启动,两岸同胞盼望已久的梦想终于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不可阻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愈发光明。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50年来,宁夏、广西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

【命题预测】

近年来,两岸关系出现和平发展的良好态势,尤其是两岸“三通”的正式实现,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必将成为高考关注的热点。关于民族地区的发展,则有可能从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要性角度进行考查。

【考点链接】

1.两岸“三通”的实现,能够大幅度地降低两岸之间人流物流成本,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发展;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发展,都体现了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也表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是解决两岸关系问题的正确方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保障;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七)海军舰队海外护航,彰显大国形象

【热点材料】

近年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频繁发生海盗袭击、劫持过往船舶事件。海盗问题已成为一大国际公害,对国际航运、海上贸易和海上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联合国安理会已通过多项决议,授权各国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采取行动,在索马里领海打击海盗;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也呼吁各国进入其领海打击海盗。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并参照有关国家做法,中国政府决定派海军舰艇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主要任务是保护航经该海域中国船舶、人员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

【命题预测】

中国海军舰艇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是中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中国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和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是中国参加维和行动的突破。对此,高考将有可能从当今时代的主题、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我国的对外政策、联合国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考查。

【考点链接】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海盗的行径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不符合时代潮流。

2.联合国是当今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对解决国际问题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联合国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所以联合国安理会能够授权各国在索马里领海打击海盗。

3.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索马里海域频繁发生海盗袭击、劫持过往船舶事件,事关各国的利益,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海盗行为,维护海上安全。

4.中国海军舰艇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行使的是对外职能,体现了中国坚决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

关于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意义的题例

经济意义:

在历经59年的波折和期待之后,两岸“三通”(两岸间通邮、逆航、通商)于2008年12月15日正式启动,直接“三通”得以基本实现。这极大降低了两岸物资、人员来往的成本,而且大陆的科研方向以制造业为主,台湾在行销及研发上的比重较高,两岸可以进行拾遗补缺。

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两岸开展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两岸实现“三通”的意义、闽台合作的经济意义。) ①大陆具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台湾资金雄厚,技术相对发达。两岸开展经贸交流与合作,能够实现经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②两岸市场的开放(“三通”),有利于两岸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两岸产业结构调整,提升闽台经济竞争力,实现两岸经济共同繁荣。

③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两岸加强经贸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共享全球化成果,共同抵御经济风险,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变换训练题:

2008年11月4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和《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四项协议,宣告两岸同胞盼望已久的直接通航、通邮变成现实,这对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逐步形成两岸共同市场有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运用经济常识中有关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说明在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两岸共同市场的意义。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两岸共同市场有助于形成两岸大市场,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市场的作用,促进两岸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两岸共同市场有助于两岸经济的交流和经济联系的加强,实现互利共赢。市场经济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两岸共同市场有利于两岸经济的优势互补。大陆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形成两岸共同市场,有利于增强整个国家经济实力。 政治意义:

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文化意义:

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为什么两岸能实现和平统一?

参考答案: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第四课)

②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第六课)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等内涵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祖国面临危难关头,都迸发出强大力量,使任何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第七课)

④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中华文化持久深藏于两岸人民心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这是联系两岸的最牢固纽带。(第一课)

④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两岸文化交流能促进两岸经济的发展,壮大两岸的文化产业,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其它角度:有利于维护本民族文化,促进两岸文化繁荣;有利于促进两岸文化创新。 如果问得很具体,还可以是文化对两岸个人的作用。 转换练习:

海峡两岸发展教育合作的意义?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教育的地位。

关于传统文化的交流,如果是具体到某一类文化形式,则我们应该将它的地位写出来,如传统思想等等。但最后都要过渡到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上来。

综合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有关企业倒闭,大量农民工纷纷返乡。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气象。调查显示,全国约有500万农民工回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创办工商企业。据此回答1~2题。

1.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上看,农村劳动力转移 ( )

A.是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B.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C.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 D.有利于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2.要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除了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外,还应 (

)

①利用农民工返乡创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②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 ③把农民工纳入职业培训范围,在加强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同时,广泛开展创业培训 ④通过评选、表彰和宣传返乡创业典型,使更多劳动者树立自强自立、敢于创新的理念,营造创业氛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金融危机中采取了积极负责的态度。我们把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属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是 ( ) ①降低存贷款利率 ②增加财政支出 ③增发国债 ④扩大信贷规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4.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和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预计,2009年这项改革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 233亿元。专家表示,增值税转型可通过避免企业设备购置的重复征税,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主要表明

( )

A.社会主义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B.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C.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D.减轻税负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5.安徽省是财政部、商务部确定的家电下乡实施省,家电下乡工作将从2008年12月1日正式开始,到2012年11月底止,为期4年。家电下乡是指农民在指定的销售网点购买指定规格和型号的家电产品,国家财政对农民消费者给予销售价格13%的直接资金补贴。实施家电下乡工作有利于 ①拉动农村消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②改善民生 ③促进行业发展 ④完善农村生产和流通服务体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问起“危机”一词在汉语里怎么解释。有人告诉他说:“在汉语里,危机就是由危险和机会两个词组成,即危险意味着机会。”肯尼迪听后拍案叫绝:“中华文化能把两个毫不相干的词融化成一个东西,太伟大了!”这里所说中华文化的伟大,主要是指中华文化蕴涵着丰富的( ) A.哲学思想 B.唯物论思想 C.辩证法思想 D.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7.在下列选项中,与漫画《抱团取暖》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相同的是 ( )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8.古人云:“殷忧启圣、多难兴邦”。灾难使党经受考验,更加伟大坚强;灾难使人民经受考验,更加团结爱国;灾难使民族性格得到磨砺,更加坚忍不拔。“多难兴邦”主要表明 ( )

A.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B.因果联系是事物普遍的、客观的 C.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9.随着互联网普及,信息公开和流通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想。一些局限于一时一地某几个人的私人事件,一旦触网,会很快受到网民的注意和讨论,进入公共领域。在互联网时代,公职人员和公共机构的言行举止,往往会被放大到众目睽睽的聚光灯下。下面对公职人员陷于“网络门”认识正确的是 (

)

①互联网的出现为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提供了条件 ②在法治社会,公民的隐私受法律保护,“网络门”现象的出现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③政府官员代表人民行使公共权力,他们的一言一行、道德品质包括私生活,都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应该受到监督 ④对陷于“网络门”的公职人员一律给予法律制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10.2008年12月15日,备受海内外瞩目的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以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两岸“三通”由此迈开历史性步伐,两岸同胞盼望已久的梦想终于成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大陆采取了更加务实、灵活的对台政策 B.大陆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有利于台湾的繁荣与稳定

D.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11.50年团结拼搏,50年艰苦奋斗,八桂大地的面目、各族人民的面目、民族关系的面目,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西50年的发展变化充分证明 ( )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各民族、拯救各民族、团结各民族 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繁荣各民族、发展各民族、振兴各民族 ③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资源条件优越、区位优势独特,是广西发生历史性巨变的社会条件 ④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是广西实现巨变的关键 A. ①④ B. ①③ C.②③ D. ①②

12.近年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海盗问题成为一大国际公害。按照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经中国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三艘舰艇从海南省三亚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表明

(

)

A.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B.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D.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二、非选择题

13.《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1)农村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质是什么?它对发展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地方政府在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负有哪些职责?

1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全球GDP增长率(%)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2008年和2009年为预测值

材料二:近年世界贸易增长率 (%)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2008年和2009年为预测值 (1) 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材料三:2008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贯彻落实200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

(3)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道理,分析说明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什么必须把“保增长”与“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

参考答案

1.B 2.B 3.D 4.C 5.A 6.C 7.B 8.C 9.C 10.D 11.D 12.B 13.(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质是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实现我国农业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①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依法行政的原则。使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真正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②行使好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按照完善管理、加强服务的要求,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流转服务组织,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

14.(1)材料一反映了全球GDP增长率在2003至2007年间有升有降, 2007年后持续下降;材料二反映了世界贸易增长率在2003至2007年间有升有降,2007年后持续下降,尤其是2009年出现负增

长。全球GDP增长率的变化与世界贸易增长率的变化基本同步,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贸易的发展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适度合理的消费水平与结构能拉动生产的发展。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②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在当前出口受阻,投资信心不足,经济发展下滑的条件下,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扩大国内需求,有利于拉动经济持续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改善民生,降低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3)①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大于部分功能之和。通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②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的变化能引起质变。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必须着眼于扩大国内需求,通过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促进动经济发展,这体现了坚持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

二、对策方案

1.通过分析近几年来高考试题,结合本省、本校实际,最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课本的基础知识千万不能丢,无论试题的难易程度如何都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特别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最后一个月时间除了加强热点专题的复习外,一定要要求学生对照《考试说明》的考点,回归课本,加强课本知识点的梳理,夯实基础。

2.加强解题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比较而言,学生在政治科中选择题的失分率较低,而解答主观性试题的失分率较高,因而在主观性试题的训练中,我们特别重视利用材料题和图表题等的讲评,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审题能力,及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在最后阶段复习中要把近年的高考试题给学生做一下,让学生从中寻找感觉,体会答案的规范性,严谨性,这样也可能有利于增强学生解题的规范性,提高得分率。

12366热点问题解答范文第4篇

相关政策: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

一、免税政策享受范围?

可享受增值税免税政策的图书,是指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出版单位出版,采用国际标准书号(ISBN)编序的书籍以及图片,不包括报纸、期刊、音像制品或电子出版物等。

可享受增值税免税政策的为批发、零售环节,不包括印制、出版环节。

二、纳税人的图书批发、零售销售额享受增值税免税政策后,在发票开具、会计核算等方面有何具体要求?

纳税人从事图书批发、零售业务享受增值税免税政策的,应当开具普通发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纳税人兼营应税(如期刊)、免税项目的,应当分别核算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不得享受免税政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的用于免税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兼营应税、免税项目而无法划分的不得抵扣进项税额,按下列公式对无法划分的进项税额进行划分:

增值税免税项目应分摊的进项税额=当期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期享受增值税免税项目的销售额合计÷当期全部销售额合计

三、纳税人应如何办理图书批发、零售增值税免税申报手续?

纳税人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减免税备案申请表》,主管税务机关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减免税核定,纳税人当月即可根据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申报品目进行免税申报。

四、文件下发前纳税人的图书批发、零售销售收入已申报缴纳增值税的,应如何办理抵减或退税?

纳税人自2013年1月1日起取得的图书批发、零售销售收入已申报缴纳增值税的,纳税人可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申请办理免税备案手续,并申请对多缴的增值税抵减以后月份应纳税额或退税。纳税人办理上述手续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销售图书开具的普通发票复印件(未开具发票的应提供情况说明);

2、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计算说明(一般纳税人提交)。

12366热点问题解答范文第5篇

房产新政的出台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打压已初见端倪,但也由此引发了一些法律上的纠纷和思考。

叶金荣上海市荣业律师事务所主任

违约,还是情势变更

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拉开了房产史上最严厉的宏观调控序幕。相关政策出台的目的,在于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但不可避免地会让部分已经签约的商品房及二手房买主,因为难以支付高比例的首付款而出现被迫“违约”,这种未必真正构成合同法上的“违约”状态,被社会公众形象地称之为“政策性违约”。

在北京市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案例。2010年3月,甲通过中介公司介绍,与房主乙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约定首付20%,余款通过申请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向乙一次性付清。合同签订后,甲向乙交纳了20万元购房定金。其后,甲在准备申请银行贷款时,获悉根据新的国家政策,自己需要支付的首付比例已从20%上调到30%,首付数额提高了30万元,以甲现在的经济状况,无法支付多出的部分首付款。

甲认为贷款首付比例提高是自己无法预见的,由此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自己没有过错,因此,乙应该将定金退还;而乙认为由于甲自身资金的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应当适用定金罚则,定金不予返还。后甲诉至法院,请求解除双方买卖合同并要求乙退还购房定金20万元。

在该类纠纷中,房屋购买人和出卖人对于因政策变化导致合同履行遇到障碍的事实一般并无争议。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购房人认为因政策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构成情事变更,买方有权解除合同,购房人无须承担责任,其已交纳的定金等款项卖房人应当予以返还。而卖房人则认为,虽然因政策原因导致合同履行遇到障碍,但并非无法履行,双方应当根据政策相应调整合同条款,合同应当继续履行。如果购房人提出解除合同,即构成违约行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定金无须退还。

关于情事变更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六条中有明确规定:“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

实践中,法院在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审理案件时,是相当谨慎的。2009年4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对适用情势变更的审核程序明确:“确需在个案中适用情势变更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审核。必要时应报请最高人民法院审核。”

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7月20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纠纷案审判指导意见》第七条规定:“对于买受人请求解除商品房合同纠纷案件,要严格依法审查,对不符合解除条件的不能解除;要引导当事人理性面对市场经营风险,共同维护诚信的市场交易秩序。

从理论上说,房产新政属于当事人订约时所不能预见的情况,但是房产新政带给房屋买卖合同的影响并没有达到可以适用情势变更的程度。并不足以导致房屋买卖合同的履行显失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不符合《合同法解释二》中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

笔者建议,购房者在房产新政实施后,如果继续履行购房合同确有重大困难的,还是要从合同条款本身约定下手,先看看合同是否有条款规定了这种情况下的合同解除权,以免起诉后得不到法院的支持,遭受更大的损失。■

环建芬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

当今房价过热,地价难辞其咎

新国十条的重点在于控制房屋的贷款,以此间接控制房地产市场的炒作,从而发挥政府在稳定房价和保障住房方面的职责,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安康。不少人对国十条的出台抱有极高的期望,认为房价将因此而获得控制,低房价的时代即将到来。因此,发生了大量房屋买卖违约的事件。但是也有些不少人对此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我国房屋地价占房价总价的15%至30%,地价才是决定房价的核心因素。要彻底解决该问题,关键在于降低地价。

对此,笔者认为,房产商冒着极大的风险投资于房地产市场,唯一目的就是获得超额的盈利。如果地价高的话,其在出售房屋时,必然会将风险转嫁于房屋之上,抬高房价。

那么为何我们不能或无法控制地价呢?首先,从1994年起,土地出让金就归地方政府所有,不用再上缴中央财政。伴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发展,土地出让金便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向土地要收成,向土地要效益”一时成为土地部门的工作重心。地价的提高,是短时间内体现地方政绩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如此一来,就很难期望有关控制地价政策的出台。

其次,现今很多土地出让都采取竞拍这种方式,这也是近来“地王”频频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众所周知,通过竞拍,即使非常低廉的物品也有可能被炒得非常高,更何况是土地这种稀缺资源呢。僧多粥少的局面让地价上涨顺理成章。我们必须认识到,整个房地产产业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房价回归应当是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都回归,而不能仅仅是房产商单方面进行降价。

最后,从整体上说,我国的商品房还是处于一种卖方市场,现有商品房总量不足迫使市民只能砸锅卖铁,向高房价屈服。如果我国能够大力开发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那么市民在购房时就会有更多的选择,当商品房卖方市场逐渐变为买方市场,房价就自然会回归理性。

综上,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应当不断改革土地出让制度,引导地方政府以合理价格出让土地,改变“价高者得”的单一拍卖方式,促进地价理性回归。同时中央政府也应考虑适当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方式方法,减弱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过度依赖,尽快使地方政府从依赖土地的状况中解脱出来。除此之外,国家也应当考虑社会的弱势群体,加大廉租房、经适房的建设,使人人能够安居乐业。房地产市场是我国众多产业中的一环,但是要搞活经济,单单靠这一环是远远不够的。地方政府必须合理分配资源,全面发展地方各级产业,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地方经济的长远稳健发展。■

胡坚秉同济大学副教授

住房保有税,离我们有多远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中城市,尤其是东南沿海城市,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给这些城市带来了较大的住房压力。基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多房少” 的基本国情,从而在客观上导致了我国整体房价的不断上涨。此外,越来越多的投机者纷纷囤积大量房源待价而沽,造成住房需求非正常的快速增长,形成虚假的供不应求的局面,进一步推动了住房价格飙升。

针对不断攀升的房价,有的人主张,政府应当运用强有力的税收调控手段来控制房价,并且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目前,世界各国对不动产的征税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对不动产的转让行为征税,以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另一种是对不动产的保有征税,以不动产的评估值为计税依据;还有一种是对不动产转让时的收益征税,以所得额或收益额为计税依据。例如美国的一些州,政府规定百姓在购买第一套自住房时可以免征不动产保有税,当购买第二套住房时,就要对其征税,再购入第三、四套住房时,财产保有税就会有一个较大的增加。 加拿大不动产财产税税率是三年内不动产平均值的0.5%。也就是说,一套三年均值40万元的房子,一年的财产税为2000元。如果逾期缴纳不动产税,就会被罚款和增收利息,连续三年欠缴,政府有权将不动产拍卖。

最近有消息称,重庆拟对高价商品房征收“特别房产消费税”,随后,有媒体称,上海也拟开征住房保有税。那么针对现今高房价,政府到底应该征收何种税?征收者似乎对此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条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条列举的十项内容,必须由国家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这叫“立法保留”。这十项内容只能由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法律保留的方式来行使,其他机关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九条规定:“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九条在这里规定了相对保留事项,但有关税收的基本制度也即新税种的出台即使尚未制定法律的,也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授权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除国务院以外的任何机关和地方政府都无权制定新税种。

所以,到底应该征收什么税?以及如何开征都应属于“立法保留”事项。地方政府随意决定税种、任意征税的行为,显然不是一种依法行政的行为。

12366热点问题解答范文第6篇

一、五年来农村信访总体情况

农村信访工作面临着“四大挑战”:一是随着群众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表达合理诉求的范围更广、领域更宽,信访工作量越来越大,信访稳定任务相当繁重。二是各类经济纠纷和社会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解决起来难度明显增加。从群众反映的问题看,涉及多方利益的跨领域、跨部门的问题明显增多,如涉法涉诉、土地纠纷类案件,占到信访总量的40%,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社会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三是引发群体性矛盾的不安定因素仍然存在。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做决策、办事情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引发群体反应;加上各类历史性遗留问题,部分特殊利益群体极容易形成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四是部分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群众观念不强,对群众的合理诉求漠不关心、充耳不闻,推诿扯皮,久拖不决。

据统计,2007年以来,XX县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4028件10507人,其中受理农村信访2722件7880人,约占信访总量的67.6%、信访人数的75%。从信访构成来看,农村信访问题34.2%为来信,65.8%为来访;30.3%为个人信件,5.9%为联名信,55.6%为个人访,10.2%为集体访;初信初访占81.6%,重信重访占18.4%。从信访人群来看,农村信访群众多为男性,年龄层次多为22岁-65岁之间;政治面貌多为群众,党员约占信访人数的5%。从变化态势上看,农村信访量始终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信访人数逐年攀升:2007-2011年,农村群众分别来信来访481件1208人、498件1459人、520件1586人、559件1617人、664件1810人。

7006005004003002001000农村信访件数(件)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

2000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农村信访人数(人)

二、农村信访主要内容

农村信访问题主要集中于村务财务公开、基层选举、土地承包、土地征用、干部作风、宅基批划及纠纷、涉法涉诉、优抚救济和其他等九个方面。

30.0%25.0%20.0%15.0%10.0%5.0%0.0%比例村务财务公开基层选举土地承包土地征用干部作风宅基问题涉法涉诉优抚救济其他

一是村务财务公开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28.6%。主要表现在,群众反映要求村两委公开村庄工作明细、村干部工作目标公开、重大决策公开、“三资”(即集体资金、集体资产、集体资源)收支管理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农民负担情况、计划生育管理情况、优抚和救灾救济款物发放情况、使用土地和宅基地审批情况、集体土地、集体经济项目承包和经营情况、电费水费收缴使用情况等。

二是基层选举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20%。此类信访问题广泛存在于全县各个乡镇、绝大多数行政村,多反映村干部换届选举中程序不合法、违规操作,贿选、“买票”,不讲民主等问题,采取写信与人访相结合的方式。写信反映问题时交织反映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及经济问题、来访时三五成群或动辄几十人,有信访时段集中、信量大、联名信多、易发生集体访和重信重访大的特点。

三是土地承包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16.2%。主要反映承包地、机动地、人口地调整,及集体土地(包括林地、滩地等)发包问题,此类问题处理不彻底极易形成信访积案。具体有:(1)土地调整纠纷。如我县詹店镇某村村民何某自1997年起就多次反映1989年其家的13.5亩承包地被村委调整给李某,后自己开垦的31亩滩地被该村第六村民小组占用,其多次向村委、乡政府反映,该13.5亩承包地和31亩滩地至今未归还等问题,由于该信访事项年代久远,相关村民的土地承包证、土地使用证等证书遗失,时任村委干部死亡等问题,事实无法判定,县、乡调解意见得不到涉事村民同意,致使信访人久访不息,造成信访积案。(2)出嫁女儿户籍未迁出而承包地被收回。农村中大多存在着出嫁女儿不分地的“村规民约”,如我县乔庙乡某村女村民千某2003年出嫁到龙源镇某某村,其户籍未迁出,但某村以其已出嫁为由将其承包地收回并调整给本村新增人口,而某某村以其户籍未迁入为由拒不为其分配土地。(3)个人承包地土地使用权被侵占。如我县大封镇某村村民杨某因地边问题与村民赵某发生口角、打架,后赵某趁村民小组调整土地之机将地边挪移40公分,占用杨某0.2亩土地,经过多次调解,赵某仅同意归还0.1亩土地,致使杨某多次信访。(4)集体土地被村委私自外包等问题。如我县北郭乡某村村民近百人来县反映该村村委在未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未张榜公告的情况下,擅自将该村50余亩滩地发包给大封镇某村村民苗某,且该村村委与苗某签订了期限为2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引发村民不满继而上访。

四是土地征用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11.8%。包括重点项目占地征地及企业占地等问题,具体有征地程序不合法(相关审批手续缺失、未开展风险评估、被占地村民未多数同意等)、占地赔偿标准低、赔偿未足额兑现等情况,此问题主要存在于项目及企业所在地。如我县一大型造纸厂占用某村70亩耕地建厂,由于占地赔偿与城区附近相比标准较低,被占地村民不同意,于是频频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五是干部作风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8.8%。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信访案件是因为基层干部决策不民主、处事不公、暗箱操作、作风粗暴引发的。

六是宅基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6.9%。主要表现在宅基权模糊,建房纠纷,以及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宅基地暂停审批等情况。如我县新农村试点龙源镇某村自2010年暂停申请宅基地,该村杨某三个儿子相继成家,因没有宅基地,四户住在一个小院内,家庭琐事引发矛盾口角,一家人苦不堪言。

七是涉法涉诉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3.9%。如我县三阳乡彭某儿子因打架伤人被控故意伤人成立,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入狱,其认为法院判决不公,上诉至市中院,中院维持原判,彭某频频上访反映法院工作人员受贿等问题。

八是优抚救济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2.8%。当前农村存在一部分无儿扶养的老弱孤残、年老多病的退伍军人和军烈遗属及家庭特别困难的妇女儿童,他们大多无劳动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或生活来源不稳定,只好到信访部门求助。

九是其他问题,如医患纠纷、交通意外死亡、伤害赔偿等问题,约占农村信访总量的1%。

三、农村信访主要特征

综观当前农村信访,主要呈现出“五多”特征:

一是集体信访多。2007年至2011年,23.4%的信访量为联名信和集体访,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2011年,农村联名信分别发生21件、33件、49件、52件、63件,农村集体访分别发生32起456人、35起492人、40起671人、53起898人、84起1054人。发生集体访的多为涉土纠纷或干部选举问题。

二是重复信访多。农村信访群众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来信来访时情绪激动,要求诉求立即查清、落实,时限要求紧,而信访案件办理有一定的程序,其不耐等待,一再致信或上访催促案件尽快查处,造成重复信访。

三是越级信访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信访群众大多认为“官官必相护”,对基层政权组织;二是农村信访群众对基层干部依法办事、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不够信任;三是长期以来存在着“唯上、唯大”观念,40%来县信访会发生越级访,致信上级人大、政协、信访部门及党委、政府机关或人访。

四是择机信访多,多为涉土、干部作风等问题。信访群众往往在元旦、春节、国庆、党的全会、省市“党代会”等重要敏感时期,到首都、省会或国家重要机关信访,错误地认为这样可以引起上级有关机关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借此对基层党委、政府施加压力,促使问题尽快解决,或个人利益诉求得到满足。

五是无序上访多。发生无序上访的多为意外事故死亡、涉及群体利益的土地纠纷等问题。近年来,农村上访者的过激行为时有发生,轻则吵闹、哭诉、静坐,重则扯横幅、围堵机关大门、拦截主要领导等等,且情绪异常激动,拒不接受有关部门的劝阻和调解,提出过高要求。五年来,共发生到天安门上访10余起,省委、省政府上访近20起,围堵市政大厦事件20余起,围堵县委、县政府大门近30起,造成我县信访工作十分被动。

四、产生农村信访的主要原因

农村信访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归根结底是民生问题,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管理不健全,人民素质与当前社会发展不协调都可能引发信访问题。

(一)管理机制存在漏洞 一是职能管理不到位。

1、部分职能部门履行职能不到位。如农村宅基地确权不明,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严重。(1)历史遗留下的土地权属纠纷,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处理起来难度较大;(2)乡(镇)、村及有关部门在安排宅基地、审批建房时把关不严,没有深入农村察看,对实际情况不了解,只是按程序批办手续,影响了相邻关系,引发矛盾;(3)部分村规划不明确,宅基地权属、面积模糊不清,村民之间有争议;(4)部分农户未经批准就擅自在自留地或抢占他人宅基地建房,造成违法占地,由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只有查处权而没有强制执行权,申请法院执程序繁琐且具体执行起来也很困难,致使宅基纠纷得不到有效遏制;(5)对村民反映的问题调处不力或不及时,致使问题久拖不决。

2、信访工作导向不够鲜明。部分乡镇和单位对稳定工作不重视,单方面注重经济发展,没有真正将工作精力放在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利益上,没有处理好发展与人本之间的关系。发生信访问题时,消极处理,存在拦访、截访,拿钱销访的情况,增大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隔阂。

二是干部管理不健全。

一方面是乡(镇)党委、政府的原因:有时纵容维护村干部,处理一些问题时,偏听偏信村干部的意见,不愿到群众中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的意愿,不能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处理问题,甚至怕得罪村干部,以后的工作不好开展,以致在一些问题上无原则地迁就,不到万不得已不处理,对村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过于宽松。

另一方面是村干部的原因。(1)少数村干部的思想素质不高,办事不公道,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如在农户申请建房时卡、要,从中谋利,在土地承包、处理村民宅基纠纷时,不公正、不公平,为政不廉、办事不公。(2)村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民主意识不强。一些村干部在工作中,不讲究工作方式方法,不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对有抵触情绪的群众,往往采取压制的办法,个别村干部家长制作风严重,个人说了算,留下隐患,激化了干群矛盾。(3)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不规范,不公开或虽公开但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监督,特别是征地补偿方面,群众对收支产生怀疑和猜测心理,导致干群之间互不信任、产生隔阂。

(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主要是农村民主法治监督管理不到位。 随着法制的健全,村民民主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依法自治的要求也越来越明显,但在实际中离法治的民主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当前农村的信访问题与缺乏基层民主法治管理有很大关系,如村务问题,虽然明确规定要实行村务公开,但公开内容过于简单,时间不定期,甚至不公开。一些重要决策往往不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民主议事制度形同虚设,这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村民的利益。民主法治监督管理不到位与村民逐步增强的民主法治意识产生矛盾,也是造成许多信访问题的原因之一。

比如农村土地承包缺乏必要监督。(1)村干部不履行民主议事程序擅自对外发包土地,一次性收取多年承包费,透明度低,损害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2)合同履行过程中常常因村委会负责人更换,新班子对老班子订立的合同不满意,否认原合同的法律效力,私自变更合同条款或对标的物重新发包;(3)承包合同不规范,条款不完善,给村民、村干部和承包者留下了矛盾隐患;(4)村干部和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对“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认识不到位,擅自违法调整农户承包地。

(三)社会保障制度滞后

一是医疗救助体系不完善。一方面,农村医疗资源少,医疗水平较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民有病没人医、医了治不好,造成农民对乡村医疗不满,且极易发生医患纠纷。另一方面,农民收入水平普遍有限,在一些大病重病面前,部分农民无钱医治、无力医治,而国家相应的医疗救助规定的条件,农民不知情或不符合相关规定,从而得不到救助,有病无所治、无从治,造成农民只能借由信访渠道寻求政府救助,而这仅仅是经济上的救济,难以根治。

二是贫困救济及优抚救济范围较小。当前农村存在一部分生活水平低下、老无所依的人群及鳏寡孤独,基层党委、政府及村委经济能力有限,从经济上给予帮助和救济时间长远则力不从心,而国家对此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没有更深入地进行帮助,造成农民只能借由信访渠道寻求政府救助,而这仅仅是经济上的救济,难以根治。

(四)人民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部分群众考虑问题不够客观,往往以个人、小团体或宗族的利益出发,一旦达不到自己的愿望,就产生不满。同时,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二是部分群众在自古有事就上告上访的“传统”意识下,法制意识淡薄,遇有不公正的事或个人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首先不是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检举、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仲裁或拿起法律武器,而是涌入信访部门。

三是部分群众群众关心集体的意识不够强,对村干部的一些错误做法不愿、不敢指出,缺乏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的习惯和勇气,助长了一些素质差的村干部的违法乱纪。

五、预防和化解农村信访问题的建议

要想预防和化解农村信访问题,就要正确处理谋求发展与承受能力的关系、经济与民生的关系,主要在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工夫,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共创和谐社会。

(一)源头防范,提前预防,减少矛盾

一要深入推行政务公开。把“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维护农村稳定的治本之策,严格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规范各项决策程序,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不安定因素。抓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贯彻实施,推行行政权力阳光运行,由结果公开向过程公开转变,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增强政府公信力和号召

上一篇: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范文下一篇:破解excel密码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