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范文

2023-12-01

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阐述了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进而提出以综合专业能力为主线建设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新模式,具体为建设以学生自主锻炼为主、教师授课为辅的教学模式;开发具有中职特点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等。并提出以“多因素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构建新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最后提出改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院校 体育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邓琼(1979- ),女,贵州毕节人,毕节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贵州 毕节 551700)闫斌(1985- ),男,甘肃嘉峪关人,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四川 广元 628000)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而专业能力是一种存在于自身条件,并通过在校学习和社会锻炼综合形成的,通过专业技能学习内化为稳定的职业心理状态。通过综合学习使得学生产生全面性的、共性的、可适应性的、对就业岗位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综合专业技能能力。从广义层面上来看,综合职业能力可理解为人的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是一种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专业技能能力是综合素质的子项,综合专业技能能力是个人综合素质外在形式之一。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要求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传授相关知识将学生塑造成专业型、复合型、应用型人群,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且学生具有专业属性的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体育教学的总体要求应是“促进健康、加强素质、培养能力”,将体育教学的有效手段综合应用于职业教育素质培养中,将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转化为提高中职学生素质能力的有效辅助课堂,从而建设学生运动能力、技能和专业技能素质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

一、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首先,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深入人心,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目标必须紧紧围绕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办学条件。体育教学在中职院校有普适性的目标,即它是专业技能和身体体质及心理品质等方面相结合的统一体,摆脱了前一阶段单一性的教学目标。因此,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学生体质不断改善、适宜的职业身体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宜能力得到不断提高;通过学习熟悉体育发展的进程、合理运用运动技能、了解爱好项目的竞赛规则、形成自我指导的锻炼理论;团队合作意识不断加强、意志品质优良;实践能力、组织中协调能力以及自我展示的能力。

其次,我国目前中职院校教学体系中的体育教学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在教学内容、组织、评价方面都与办学定位脱节,更不能有效服务于社会。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体制原因,我国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采用和效仿前苏联的模式,传统的“三基教学”占据主体地位,主要以传授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就显得与时代脱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陈旧,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且忽视学生的身心诉求,过于强调理论知识,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很低。面对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在中职院校办学目标下,体育教学必须改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究其原因,就是传统的体育课程过多地强调本学科的独立性和特殊性,而没有把体育教育和学生的专业特点及职业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它很难适应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也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对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的需求。这种严重的滞后性势必影响专业技能人才的综合培养,也将大大地阻碍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入。

二、以综合专业能力为主线建设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新模式

1.建设以学生自主锻炼为主、教师授课为辅的教学模式。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主、增强就业基础为主线、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因此体育教学必须围绕培养技术技能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建设以学生自主锻炼为主、教师授课为辅的教学模式。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应开设符合职业属性及学生身心特点的课程,适时开设体育爱好俱乐部以及适宜的体育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同时可以利用有效的社会体育服务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做比赛的裁判、志愿者、工作人员等,形成“体育课+俱乐部+体育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在具体的实践中增加学生体育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相关体育知识的积累;再将知识作用于体育实践,立足体育、服务专业是新的教学思路。进一步将“学生体育诉求、所学专业体育特征及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作为新的中职体育教学重点,重视学生身体体质的发展性、体育学习的持续性、是否有利于未来职业发展等方面。

2.开发具有中职特点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中职教育的特点是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强,能够迅速形成有效劳动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素质,学生只有学习到与职业匹配的课程才能达到这一目的。中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应明显区别于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的体育教学内容,将培养学生职业体育特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作为出发点,选择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是否有利于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第二,是否有利于中职学生职业体育特点的形成,不同的职业对人的体能、形态等要求不同;第三,是否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及未来职业生活的需要。

3.构建体育教学实训和社会服务体系。积极建设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校内外培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形成“学校+社会”的服务体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体育课教学要服从于高职教育的这一要求,就需要建立一批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也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把他们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如为社区或企业组织、举办各种体育竞赛,担任比赛的裁判或做一些社区体育锻炼的指导工作等,从而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构建新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为依据建设新型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中职职业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落脚点是有利于人才的培养、选拔。建立起多因素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关注学生差异化等指标,积极完成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任务,让学生全面发展,奠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能力,从而构建中职体育教学多维评价体系。

1.多因素的评价主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体育教学评价一直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参与。随着中长期教育规划及新课改的实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断加强,因此多因素评价符合现阶段教学,该主体在教师教学评价的基础下,还应包括学生自我定性与定量评价和交叉性团队评价,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会更加突出。

第一,个人定性与定量评价。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身心逐渐走向成熟,具有形成阶段性定性与定量评价的生理条件。鉴于此,在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评价中有进程性地让学生自我评价自身体育学习,制订自己的体育学习计划;另一层面通过学生定性评价自身学习,可以寻找出改进之处,进行完善,制订适量的学习计划,在定性与定量中提升学生自己,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一形式有助于教师评价的合理性,成为教师评价的左膀右臂(见下表)。

第二,交叉性评价。教学过程是双向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交流。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体育教学评价时,采取师生的交叉性评价是必要的。通过开展交叉评价能够有效促进师生的了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增加體育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学习的阳光雨露。

2.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建立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发展性学习的评价体系是新时期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应由建设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这两种方法为主框架。第一,建设性评价。体育教学从我国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置,贯穿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开展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学习状态,提出合理的学习建议,这样才能使得体育教学事半功倍,建设性评价便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第二,阶段性评价。要掌握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动态,及时找出存在的不足,从而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阶段性评价便是不可或缺的。此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不同,阶段性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细节,减轻学习结果这一负担。新阶段的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添加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因素,这是新的视域,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是新的浪潮,这也是二十多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延续和深化,无疑是合理适时的。不过在进行“多维评价”的进程中,要避免评价千篇一律泛化的情况,例如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的评价被弱化,教师滥用表演与批评这一手段等。

四、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积极贯彻实行素质教育的方针,将终身体育的思想贯穿于体育教学中,中等职业院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因地、因校区别性地开展体育教学改革,转变传统、纯粹的以运动技能为主的教学体系,构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新型教学体系。

其次,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形式应从体育课向体育俱乐部和公共选修课发展,选择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全国、省级统编教材,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和全面性。

最后,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全民健身计划》为蓝本,结合学校自身办学定位及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建设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形成以正常体育教学为主导,学生兴趣爱好为主体,自主选择教师授课,探索学分制教学;教学以外以各种体育休闲及竞赛活动为主,形成具有一定规模质量的运动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改善体质、健康发展,适度掌握运动知识,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五、结语

中职教育需要体育教育作为依托,在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的同时,更要符合人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职业技术体育作为培养劳动者素质的有效教育形式,在定位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走向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劳动者健康促进的诉求。做到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健康教育为基础,以提高和改善综合素质为目标,发挥中职教育的职业教育优势,在身心及社会适应方面加强培养。中职体育教育才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才能促进教育的最优配置。

[参考文献]

[1]卢晓文.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体育模块教学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6).

[2]陈捷,邱新宇.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3]韦进.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4]黄慎.关注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J].体育教学,2004(6).

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范文第2篇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带动了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深入地改变了我国教育的现状。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中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中职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就电子电工专业而言,近些年来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得在社会对相关专业的人才缺口越来越明显,因此,在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给予学生更多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们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增强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本文中,简要介绍了当下中职学校电子电工教学的现状,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中职院校;电子电工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引言

提高学生素质,着重注意学生质量,是作为职业教育工作开展的重点之一,并且近些年來在全国各地的高等职业学校中,职业素养问题已经取得了很大关注,并且在很多学校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较快进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电子电工行业,它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原理抽象,内容复杂,再加上学生的基础差等实际情况,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会感到十分困难,会丧失学习兴趣,职业素养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应该着重培养电子电工行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并且着手解决这些已经存在的问题。

1当下中职学校电子电工教学的现状

1.1学校方面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因盲目追求学校规模的扩大而出现很多问题:一是不能保证学生的质量;二是缺乏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三是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协调。如果这样下去,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阻碍学校的发展。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要进行改革。中等职业学校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渗透创新教学意识,推进教学改革。这是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中职学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技能的关键场所。只有学校方面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才会主动在平时的课程中加入相关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教师方面

在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电工专业教师对教学不够重视,认为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不足,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加侧重于一些基础电工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一些教师虽然认可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较为落后,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3教学方面

目前的中职教育开展过程中,多数教学活动和内容都是在学校内部完成,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可是电子电工教学工作质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无法得到保障,由于该门学科的理论知识过于抽象,许多电器元部件都是利用电器符号来表示,其相应的电容、电压、电阻等概念也过于抽象,这样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严重下降,进而影响学习效率。此外,教师对该门学科的教学课程目标也没有针对性,使得整体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6]。

2中职院校电子电工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2.1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在电子电工课程教学中,中职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树立自信,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教师在评价学生创作的电子电工作品或完成的项目设计时,首先要有完善的教学评价标准,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其他科目的评分方式相比,电子电工课程的评分机制要更加灵活多样。为了有效地提高中职电子电工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优化评分模式,科学地设置该课程的评分计算体系。电子电工课程的计分方式要以季度为单位,合理进行创新,在学生成绩评价过程中,以学生单位学习时间内创作的作品为起点,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提高色彩调整、素材主题选择等因素的分数比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展开,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健全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教学分数计算系统。

2.2创设情境教学模式

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的过程中,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经过教学实践检验,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电子电工教师要基于实际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为学生创设符合当前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有效的思考,提升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实践中的能力。举个例子,在培养学生电子电工保护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模拟工厂中电工的不同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电子工程的不同环节,负责相应的生产工序。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小组中成员负责不同的工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看一看哪一组能更好地完成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在情境教学模式之下,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深入相应情境,理解所学习的电子电工课程知识,促进学生认识到本专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3培养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电工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具有同样达标的实践能力,首先中职院校在聘用教师时不但要考察教师的理论知识与课堂讲解效果,还要重视对教师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的考查,保障聘用的教师既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具有同样水平的实践水平;第二,定期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定期安排教师到相关单位参观交流和实习,让其不断积累当前先进的职工经验,提升自身实践技能,从而让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工作中发挥作用,让教学工作的效果更加理想。

结语

现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已经迈入了新时代中,对于电子电工行业的人才已经提出了更高的实用需求,所以告知学生应该在各种合力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适应时代需求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甘汉波.中职院校电子电工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4(3):148-149+152.

[2]岳敏.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19(8):74.

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范文第3篇

[摘           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中职院校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一直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中职院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爱。中职院校在进行学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唱、跳、写、画等多种技能的培养,其中舞蹈教学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其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学生工作、学校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    键   词]  客家文化;中职院校;学前舞蹈教学

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对中职院校的重视推动了学前舞蹈教学的发展,与学前舞蹈教学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多,其目的就是促进学前舞蹈教学的效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将学前舞蹈教学与客家文化相融合是其中一种创新手段,能够将舞蹈教学与地域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推动教学改革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客家文化的基本介绍

客家文化是地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家人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既能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的土著文化,在丘陵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客家人在历史中也被称为“丘陵上的民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客家人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同支系的客家人其文化特征也不尽相同,具有不同的文化特点。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客家文化依然是建立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之上的。目前,客家人遍布于中国的各个城市,以广东、福建、台湾等省份为主,甚至在马来西亚、老挝、新加坡等地也能够发现客家人的影子。由此可见,客家文化对全世界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本文将主要针对广东惠州的客家文化进行分析。广东惠州客家人是客家先民,是客家民系中一个影响深远的群体,在海外的惠州籍华人华侨中,多为客家籍贯人士。虽然客家人从粤东、闽西、赣南迁到惠州不过四百多年历史。但惠州客家人立足传统,博采众长,创造出富有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主要有客家地方剧——汉剧、客家山歌、客家歇后语等各种文化形式。

二、中职院校学前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全面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优秀的教育意识。目前,中职院校在进行学前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提高学生的教育意识,学生无法在日后的工作中很好地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幼儿,虽然掌握了很多舞蹈上的技巧,但是却不了解舞蹈文化相关的知识,失去了教育的意义。比如,中职教师在进行客家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将一些舞蹈动作传授给学生,没有给学生介绍详细的客家文化,每一个动作所代表的含义学生都不是非常了解,这样的舞蹈只会停留在表面,是没有感情与内涵的[1]。

(二)学前舞蹈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很多幼儿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都采用“为了跳舞而跳舞”的教学方法,幼儿也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的动作,丝毫没有体会到舞蹈中的乐趣。在舞蹈课堂上,幼儿教师会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使舞蹈教学失去了生命力,充满了呆板、枯燥的感情,幼儿始终处于舞蹈教学中被动的位置,无法感受到舞蹈的意境和精神。另外,还有一些幼儿教师已经完全走上了与教学目标相反的道路,为了迎合家长而鼓励孩子参加考级、演出、比赛等活动,使充满艺术气息的舞蹈失去了生机,成为一种功利性极强、用于炫耀的工具[2]。

(三)学前舞蹈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

中职院校的学前舞蹈教学与专业的舞蹈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理解学前舞蹈教学的独特性,根据学前舞蹈教学的实际需求去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满足学前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真正意义。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学前舞蹈教学状况不是非常乐观,学前舞蹈教学内容基本变化不大,缺乏新意,甚至有些教学内容已经被新型幼儿教育所取缔,但是学前舞蹈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与其相关的内容,学生无法在学前舞蹈教学中学到更多的知識。另外,学前舞蹈教学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无法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学生对舞蹈文化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阻碍[3]。

三、客家文化与中职院校学前舞蹈教学的融合

(一)将客家文化融入舞蹈教学课堂中

舞蹈源于生活,最终也应该回归到生活。传统社会中的舞蹈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人们会通过舞蹈来传递自己的情绪,每一个动作都带有一定的色彩,既是人们生活习俗的体现,又能够反映出该地区的地域特色。每一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贯穿于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该地域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表现。客家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地域文化,在学前舞蹈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的舞蹈形式,彝族有“烟盒舞”、傣族有“孔雀舞”等,都是代表了一个民族的鲜明特征。客家文化也有其自己的鲜明特征,将客家文化融入学前舞蹈教学课堂中,利用学生对客家文化的陌生性来刺激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课堂气氛[4]。

(二)请专业的民间艺人到教学课堂中讲解

客家人有属于自己的客家文化,那么自然就会存在客家文化的传承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民间艺人。教师可以将这些专业的民间艺人请到课堂中来,让这种客家文化的艺术形式走进课堂,通过民间艺人的讲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客家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而且,还可以请民间艺人进行当地舞蹈的表演,让学生在现场感受着浓厚客家文化氛围,并深深地被客家文化所吸引。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客家文化的了解,更好地将客家文化与学前舞蹈教学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学前舞蹈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让学生真正接受并理解学前舞蹈教学,而不是机械地模仿教师的动作。

(三)组织学生到有关地区参观客家文化

除了将客家文化的民间艺人请到学前舞蹈教学的课堂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有关地区参观客家文化。对很多学生来说,客家文化是非常陌生的、新鲜的,就像是一个她们从未接触过的世界,他们不断地想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客家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而教师就是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组织他们去周围的地区参观客家文化,使学生身处于客家文化氛围当中,切身实际地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与客家人的沟通与交流收集与舞蹈相关的文化信息,了解客家人口中真实的客家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舞蹈中[5]。

(四)对客家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

每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需要被传承和接受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人都逐渐忘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不用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了。客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被人们所熟知。中职院校的教师应该积极地将客家文化与学前舞蹈教学相融合,选择客家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进行应用,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与客家文化相关的资料,在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接受客家文化,利用客家文化进行学前舞蹈教学的创新,在丰富学前舞蹈教学内容的同时,对客家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6]。

综上分析可知,每一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客家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也是广为流传。将客家文化与学前舞蹈教学相融合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中职院校的教学成果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教师也不能够完全照搬客家文化,还是应该深入地对客家文化进行分析,将客家文化中的精华融入学前舞蹈教学中,让客家文化走出地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曹秀秀.地域文化与中职学前舞蹈教学融合对教学产生的作用分析[J].明日风尚,2016(6):218.

[2]袁茵.试论地域文化与学前舞蹈教学的融合[J].山东社会科学,2015(S1):131-133.

[3]鞠小萌.试论地域文化与学前舞蹈教学的融合[J].文教资料,2014(25):58-59.

[4]金欢.地域特色文化与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融合策略分析[J].青春岁月,2015(11):118.

[5]王瑛.中职学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學之我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2):151-152.

[6]陈岩,李洁.地域文化融入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8):194-195.

编辑 陈鲜艳

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范文第4篇

[摘           要]  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各类人才的核心素养都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中职院校数学学科和各专业间存在紧密联系,所以做好数学教学工作、积极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至关重要。因此,针对中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中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课程教学

中职院校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做好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改善学生的数学及专业课程学习能力。在具体教学中,中职院校应协助教师完善教学方法、构建教学平台等,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中职院校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状况

(一)设置的课程存在不足

1.诸多中职院校主要基于专业视角考虑,对数学课程进行设置,目的是帮助学生改善数学能力,但忽略了数学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致使学生个人素质被忽略,影响了学生数学专业结构的构建。而且部分中职院校希望快速培养人才,所以课程设置偏重于技能培训内容,同时将数学学科蕴藏的精神文化内涵大量剔除,这不仅有悖中职教育发展理念,还影响了为学生培养综合能力的效果。[1]

2.一些院校对如何衔接数学文化课及专业课工作并不重视,甚至没有拨放专项资金开发课程;课程内容多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为基础,将超纲知识剔除后便进行使用,加之课程内容缺乏专业特色,因此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师教学存在不足

1.中职院校一些数学教师思想落后、更新缓慢,不能结合政策及教改内容的调整而变化。一些中职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受传统思想影响,惯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等模式,教学中未能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影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一些教师并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方法,影响了课堂互动效果,无助于为学生培养数学思维。

2.承担数学教学任务的教师,在中职院校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较少,影响了教师数学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的更新,教师教学水平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导致教师教学中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运用数学知识。

3.中职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并未以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特点为依据,对学生的了解知之甚少,所设计的教学内容陈旧,思想老套,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2]

(三)学生学习方面的不足

研究发现,中职院校收录的学生缺乏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同时也未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两点。

1.中职院校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上课时无法专心听讲,影响了学习效果。

2.部分学生思想认知有偏差,未能正确思考数学学科,且数学思维及能力相对较差,在实践运用中频繁出错。

二、中职院校培养中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对策

(一)中职院校要调整教育理念,重视教师成长平台构建

1.关注课程教学。中职院校数学教学可以改善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素养等,由于中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所以必须做好数学教学工作,才能帮助学生将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思想彻底掌握,这有利于学生的后续专业知识学习。同时,中职院校要利用数学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培养核心素养。所以,要结合教学大纲及各专业课程内容,做好数学课程的安排。

2.打造专业教师与数学教师合作、沟通平台。结合中职院校课程设置要求,要保证文化课设置及教学符合培养目标,要根据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关系完成课程设置。中职院校要鼓励数学及专业课教师联合开展教研活动,双方要对学科内容、教学方案进行联合探讨。数学教师要秉承“给专业课提供服务的观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为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等。

3.在中职院校之间给数学教师创造沟通学习的机会。受教改、课改等影响,国内数学教学目标、方法、理念、模式都在实时改变。因此,数学教师应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主动参加中职院校间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沟通、学习,取长补短,完成知识的补充、更新及教学方法的创新、调整。

(二)重视数学教学内容、方法的完善及新型课堂的打造

1.结合数学教材内容,打造“凸显专业特点”的课堂。中职数学教师必须了解、掌握学生所在专业涉及的知识、专业背景及该专业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需求,才能对教材逻辑关系进行深度发掘,从而将“教教材”变成“用教材”。同时,要全程贯彻为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的理念、调整观念,通过诱导帮助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及能力充分掌握,使数学学科和职校专业契合点被發现,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标。

2.重视学习数学文化知识,打造数学文化课堂。结合中职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数学教育旨在发挥丰富学生数学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等作用”等应用要求展开教学。由于数学属于基础性学科,核心内容之一即“理想精神”,其不仅包含数学定理、公式等贡献,其中数学家在探究数学知识过程中展现出来的高尚品格、科学精神,更是数学教学中要传递的重点。所以,中职院校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积极融合数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感悟数学真理、内涵及和现实生活存在的紧密关联性。[3]

3.改善师生课堂互动性,打造合作交流课堂环境。在新时代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传输知识的人,更是设计数学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的人,所以,教师要放弃传统教学方法,重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沟通,完成师生互动环境的构建。要想保证课堂教学中全部学生均可参加,教师就必须重视师生互动效果的改善。教师可建立合作课堂,鼓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合作学习。通过师生、生生合作、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有助于实现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改善互动效果的教学目标。

4.结合学生心理特征,打造“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中职数学教师教学时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坚持“以生为本”原则,主动融入学生内心世界,观察、分析学生个体差异,改善数学的可接受性,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及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理解能力等,做好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以帮助学生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三)做好数学建模训练,帮助学生培养、改善数学应用能力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方程模型、解析几何模型、函数模型、概率统计模型等是中职数学教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模型,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对课本中的模型案例进行合理运用,为学生在通过模型运用解决和生活、生产有关的结合计算、测量等实际问题时提供指导。另外,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好数学实际问题的设计,并引导学生通过建模方式探究答案,从而无缝衔接数学知识及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集体备课,横向联系、纵向比较数学学科和专业知识内容。数学教师在中职院校内要积极和专业课教师参加备课、科研等活动,要通过沟通掌握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时涉及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建模形式进行问题转化,让学生通过数学建模将专业问题彻底解决,以此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3.结合专业特征、数学知识、学生状况组织教学工作。数学教师可不定时开展数学建模类竞赛活动,通过比赛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建模思想、意识、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利用自主数学建模形式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建模能力。

(四)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为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核心素养。中职院校数学教师要引入探究式教学法,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及知识自主建构能力,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自主构建的过程,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将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加以“变形”,并还原成为生活的“数学原型”,使学生能够在“变形”“还形”“建构”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提高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4]

2.通过问题为学生培养质疑与释疑能力。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效果直接受到个人质疑及释疑能力的影响,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培养数学思维时,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改变传统定向思维习惯,帮助学生培养多角度、多方位分析、辨识问题及提出质疑的能力,使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对质疑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处理,这样有助于为学生培养思维能力及核心素养。因此,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期间,要根据思维求异性组织培养、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多视角、多方位思维模式,防止学生片面、浅薄、孤立地对待数学问题。

3.中职教师应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研究显示,发散思维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思维联想性,這属于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过程。所以,数学教师可采用求异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等方式引导学生横向发展思维,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深度、广度,并在数学教学中潜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处理问题,让学生通过质疑、释疑的方式站在不同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使学生在问题多种解决方法的探究中掌握数学问题原型及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完成为学生培养、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数学教师结合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制定、落实数学教学对策,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对助力学生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甲秀.中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20(12):67-69.

[2]史青.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有效教法探究[J].亚太教育,2019(3):88.

[3]马中明.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促使学生生成核心素养的策略分享[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9):60.

[4]吴玉秀.谈在想象能力培养中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J].才智,2019(32):108.

编辑 郭小琴

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范文第5篇

摘要:与其他学校相比,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有所不同,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并且要在重视职业技术的基础上配合理论教学,以此达到提升计算机应用水平的目的。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偏重应用,尤其特殊性,针对其特殊性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该文通过对职中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教学方法

在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作为一种生活、工作的重要工具已经得到普及,随着职业教育的普及,我国逐渐开始重视其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针对专业人才,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恰好能够为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目前来看,大多数中职院校都已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从教学结果来看,这些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在多方面还有待提高,出现的问题仍然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需要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了解到其中的教学误区并加以改进。

1 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基础较差

受到高校扩招的影响,中职院校的学生生源无论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下降,而学生不仅是知识文化的基础较差,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上与高校学生相比也是落后一大截。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由中职院校的生源范围决定的,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中、高考失利的学生,或者是初、高中还未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思想觉悟相对较低,没有意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对于计算机的理解较为狭隘,不清楚计算机的运用简易化是建立在无数的专业软件开发的基础上的。中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年龄范围广,部分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于知识能力的积累还有待加强,这些都给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增加了难度。

1.2 计算机课程设置不合理

部分中职院校为了增加生源,吸引到更多的学生,就利用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来使专业课程的学习丰富化,这就导致了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简易化,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就直接导致了教学的片面性和不完善性。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大多会涉及最基本内容,如应用基础的学习、汇编语言设计、数据库的学习及办公软件的管理等,但是与此同时,学习就恰恰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能接受并消化这些专业课程,是否能够掌握并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中。

1.2.1 计算机教学划分不合理

当前,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都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很多院校直接将所有学生进行统一的计算机教学,不但没有考虑到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接受程度不同,也忽略了本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忽略了学生能否接受并运用这些计算机知识。很多院校对于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采用分设制度,对于难度较大、不太容易理解的课程内容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的甚至是同一计算机内容,课程安排会出现过多、过繁的现象。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划分不合理的现象应当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将计算机教学进行专业划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避免出现完全统一化和计算机教学僵化。

1.2.2 计算机教材的选择不合适

相对于其他大学的发展来说,中职院校的发展还不成熟,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其不成熟性和片面性导致了计算机教材的选择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目前社会上适合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教材明显较少,且内容较为陈旧,跟不上现代计算机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需要,内容较为枯燥,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大多也没有对课本内容进行重新编排、整理,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学期教学内容的安排,对于最新的技术信息也没有及时更新,学生没有及时了解到当代计算机发展更新的速度,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

1.3 教学方法落后

在中职院校,不仅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编排也需要改善,当前,在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的是被动式和灌输式教学,教师习惯照本宣科的老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抹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考察学生学习情况就是以考试为主,没有教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仍然没有学会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而只是用计算机来应付考试。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还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板书、背诵等,这种方式完全不适合计算机教学,而且会使学生逐渐丧失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很差。教师需要开拓更多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课堂变得更加灵活、丰富。

2 提升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方式

2.1 互动式教学,结合理论与实践

中职院校的学生面对着同龄人不会有的压力——就业压力,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上就要更加重视效率。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互动式教学重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在相互交流中学到知识。教师要利用互动式教学的理念,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到计算机课堂中,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改善学习的氛围,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计算机教学在正式展开教学活动时,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即将面对就业的压力,因此计算机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实践操作培训,但是光重视实践是不行的,也要重视与理论的结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式教学,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将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相整合。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有针对性地课后习题和实训训练,以巩固知识,提升学习效率。

2.2 快乐教学法

计算机课程的基础训练就是指法练习,这是一项枯燥的学习内容,但是也是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来建立一种快乐教学法,让学生在娱乐中掌握技能。中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每讲解一个知识点,就进行动手训练,以增强趣味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比如对打字这一枯燥的内容进行游戏化,设置打字游戏,如青蛙过河,答对才能过关等游戏,让学生在边玩游戏中边练习打字,也许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打字速度和质量。

2.3 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随着电脑的普及,不少家庭都购置了电脑,因此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有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有基础的学生可以进行加强打字速度的训练,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可以加强基准键位指法的练习,达到共同促进训练的目的,是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训练加强,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明显。计算机教学的更新速度较快,因此在教学中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单元训练,每完成一个单元,就进行一次综合应用训练,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自己的学习进度,以便教师检查并进行后续教学课程的安排。

3 结语

由于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具备特殊性,对于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还在多方面存在问题。教师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改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质量更优的教学服务,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学会利用计算机切实解决问题。教师要根据中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利用现代的工具进行网上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中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洋. 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方法研究[J]. 科技创业家, 2013(10):156.

[2] 邱雯. 浅谈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方法[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0):159.

[3] 唐军伟. 浅谈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J]. 科技资讯, 2012(36):221.

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推进,各大中职院校掀起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热潮,以“1+X”证书制度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步入公众视野。“1+X”即“学历证书加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该模式旨在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受多重因素影响,现阶段中职院校电商专业“1+X”证书制度改革成效不佳,人才培养效率未达预期效果。基于此,本文将简要分析中职电商专业教学现状,并阐述基于“1+X”证书制度应如何推进中职电商专业教学改革。

关键词:“1+X”证书;中职院校;电商专业;教学改革

引言: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强调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地位的平等性,为此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系列文件。事实上,随着国家经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各行各业的技能型人才缺口逐渐暴露出来,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带来了职业机遇。因此,中职院校应积极把握机会,基于“1+X”证书制度加大电商专业教学改革力度,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准。

一、中职电商专业教学现状

(一)师资队伍不专业

中职院校电商专业是伴随互联网兴起而开设的一项新专业,由于电商行业属于朝阳产业,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较为可观。但是,新设专业的师资问题是中职院校办学面临的重大挑战。为确保正常招生、办学,中职院校方面可能会提倡冷门专业教师教学转岗。比如说,有很大一部分电商专业教师原本从事计算机教学、市场营销教学等,其并不具备电商专业教学条件和能力,这体现了中职院校方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短板。

(二)教学资源配置欠缺

自互联网崛起以来,电商行业几乎始终保持着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但正因为电子商务兴起时日尚浅,其在理论体系方面的短板客观存在。在职业教育领域,电商专业教材理论滞后问题普遍存在。而且,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提倡理实一体化。就目前中职院校办学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院校已经出资建立电子商务教学实训室,甚至购买了专业的模拟实验系统,但无论是商务教学实训室还是模拟实验系统,都存在更新速度慢的问题,与实际商业环境运营模式不符,导致学生无法实现理论联系实践,专业知识不扎实,难以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课程考核体系不完善

尽管绝大多数中职院校都含着培养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口号,但不可否认,很多院校都采用理论考试的方法考试和学生课程学习成果,着重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对学生岗位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发展。

(四)校企衔接不到位

校企衔接不到位同样是现阶段中职院校培养电商专业人才的短板。电子商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中职院校应确保实践教学与企业、行业紧密衔接。但结合现实教学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中职院校虽然对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有了初步规划,但并未付出实际行动,导致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

二、中职院校电商专业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一)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行业岗位对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抛出了橄榄枝。在这一背景下, “1+X”证书制度不仅涵盖了专业知识、技能要求,还有工作内容和职业功能,是一种相对健全而严密的知识技能体系,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因此,院校方面应以此为依据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推动专业教师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以网店运营推广为例,院校方面可以提倡教师参与平台技能培训,并实现自我学习,为后期课堂实践教学积累经验、提供指导。

(二)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

基于“1+X”证书背景,传统的电商专业教学模式呈现出了一定滞后性。在新时期职业院校教学改革背景下,中职院校电商专业教师应以创新为基点 采取面向对象、学科交叉的多元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说,相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数据分析,在帮助学生夯实课程知识点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知识交叉运用能力。除此以外,职业院校教师应开拓新的教学方式,如组织学生在电商平台策划网络营销活动,到当地电子商务网站见习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經验,确保学生可以将电商专业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

由于中职院校电商专业教学对实践具有较高要求,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然格格不入。因此,广大教师应充分把握信息技术为课程教学带来的机遇,综合运用微课视频、网络直播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当然,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学科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尝试,在课堂中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堂展示、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热烈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实现进步与发展。除此以外,为尽可能满足班级学生的课程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前将教学课件、课程资料等上传至学校的教学平台,以便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和思考。

(四)增强企业和人才黏性

随着中职院校教育改革持续深入推进,院校方面必须将校企合作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为电商专业学生争取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强企业和人才的黏性。具体来说,院校方面与企业方面可以共同编写教材、制定标准,组织培训考核,以确保证书含金量。其次,院校方面还应与培训评价组织展开协同合作,与企业形成三方合作关系,增强企业在人才储备、政策红利享受方面的获得感,于企业就人才培养实现良性互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1+X”是基于市场需要而诞生的一项新制度,对于人才培养、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性意义。因此,中职院校方面应依据相关标准开展为电商专业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培训与等级考核,同时推进信息化教学建设、推进校企合作、构建专业的教师人才团队,为电商专业人才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全面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彩芬.1+X证书制度下中职电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以浙江省玉环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刊),2021,(06):65-72.

[2]张妮妮.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中职电商专业教师发展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20,(31):176-177.

[3]乐红艳.“1+X”证书背景下中职电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0,(15):16-17.

上一篇:twitter新浪微博范文下一篇:12366热点问题解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