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中国历史期末试卷

2023-06-17

第一篇:中职中国历史期末试卷

中职历史 中国史期末试题15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全国首先推行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2、“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我朝”指的是(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标志着西方列强首先打开中国大门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5、圆明园首度遭到侵略者的野蛮洗劫发生在(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中日甲午战争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

6、下列文献中,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海国图志》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中华民国成立

B.新文化运动开始

C.五四运动爆发

D.中国共产党成立

8、中国人创办第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是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

A.阶级斗争

B.经济建设

C.政治建设

D.文化建设

10、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是(

)

A.法家

B. 道家

C.墨家

D.儒家

11、

据目前所知,商朝出现的成熟文字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原始刻划符号

12、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民报》的创办

B.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C.《青年杂志》的创办

D.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13、《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 A.增开通商口岸

B.赔款白银二亿两

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14、“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 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5、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主要是因为(

)

A.创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为两汉至宋元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统一了度量衡

D.统一了法律

16、“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

(

)

A.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

D.大力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检

17、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临时革命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歌词写道:“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对“旧邦新造”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结束军阀割剧,实现中国统一

B.结束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度

C.推翻三座大山,建设社会主义

D.推翻帝国主义,赢得民族独立

18、同学们每个星期一都参加唱国歌、升国旗仪式。五星红旗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在(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袁隆平的科技成就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是由于他的成就(

)

A.消除了环境污染

B.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C.迈出了走向太空第一步

D.获得了诺贝尔奖 20、“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

A.“大跃进”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农业合作化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二、判断题

1、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 √ )

2、鸦片战争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 ⅹ )

3、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 )

4、林则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ⅹ )

5、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 √ )

6、20世纪初,清政府已经完全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 ⅹ )

7、成立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是清华大学的前身。( ⅹ )

8、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 ⅹ )

9、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七女湖起义。( ⅹ )

10、三民主义是指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 )

三、简答题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原 因: ① 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② 经济上,列强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便利了对华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内容:①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阜,日本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④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 主观上: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如采取改良的办法,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皇帝;在顽固势力进攻面前,他们又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② 客观上:顽固势力的阻挠和镇压。

4、20世纪20年代中共独立领导了哪几次武装斗争?是在什么形势下发生的?有何历史意义?

1927年中共独立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背 景: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中共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决定以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意 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5、简要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 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反封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 它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四、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1911年10月,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材料三 2011年是孙中山先生诞生145周年,同时也是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

材料四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个革命团体的政治纲领?该团体的机关刊物是什么?孙中山在这一刊物上将政治纲领阐发为哪三大主义?这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中国同盟会;《民报》;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2、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孙中山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民族自由做出了哪些努力?(列举两项即可)

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最大功绩);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政府统治;颁布《临时约法》;创建黄埔军校;发起国民革命运动。(任意两条即可)

(4)结合材料

三、四回答,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团结海内外华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第二篇: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期末试卷

《职业生涯规划》

一、选择题(每题有若干个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符合题目要求的填写在括号内)(6×3分+14分=32分 )

1、职业生涯的特点包括()

A、自觉性、积极性B、发展性、阶段性C、整合性、终生性 F、可行性、确切性G、独特性、互动性

2、职业理想的特点()

社会性B、时代性C、发展性D、超前性F、个体差异性

3、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是() A、帮助你最终能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 B、帮助你扬长避补地发展自己 C、帮助你目标明确地发展自己 D、帮助你不用太努力就可发展自己

4、 日本的一家企业招聘员工,一个应聘者因未被录取而企图自杀,被及时发现,经抢救脱离危险,不久传来新的消息,原来他是所有应聘者中成绩最好的,只因为工作人员电脑操作失误,把他的成绩搞错了,公司向他道歉,此时的他春风得意,自认为被这家企业录用已是“板上钉钉”—“没跑的事”了。可没想到的是,又传来更新的消息,企业还是不准备录用他。

请选择正确答案()

A、企业更看重应聘者的专业技能素质 B、企业并不重视应聘者的面试或笔试的成绩 C、企业更重视应聘者的工作经验 D、企业重视应聘者的心理素质

5、在我国,古时候的老中医在弟子学徒满师时,要赠送两件礼物:一把雨伞和一个灯笼。

请选择正确答案()

A、送这两件礼物是为了让弟子能够风雨无阻的为患者服务

B、是为了让弟子能够不分昼夜的为患者服务

C、是为了让弟子的个人生活提供方便 D、是为了让弟子能够经常到师傅家看望

6、对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评价,主要有()

A、自我评价B、他人评价C、集体评价D、老师评价

7、把给出的相关选项代号填在后面题中的括号内(1分×14=14分)

A、专业技能B、专业知识C、实践能力D、横向发展E、纵向发展F、敬业G、诚信H、身心健康I、乐观自信J、加强培养K、改造L、重塑N、职业资格证书 ⑴、激烈的市场就业环境中,中职生的优势是()

⑵、中职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来说,所学专业的职业群有两类:适合中职生()的职业群和适合中职生()的职业群

⑶、专业素质是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在()、()方面表现出来的状况和水平⑷、职业道德素质的重点是()、()

⑸、竞争强、压力大,已成为现代职业人面对的主要问题。同等条件下,()、()精力充沛的从业者在竞争中胜出。

⑹、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就业环境中,中职生的优势不是学历,而是(),证明这一优势的重要凭证是()

⑺、对于已经定向的中职生来说,更应该()对即将从事的职业兴趣。

⑻、对于已经专业定向的中职生来说,应该按照即将从事的职业对从业者的的性格要求,磨炼自己,()甚至()自己的性格。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题2分,共16分)

()

1、把握市场机会只要凭直觉就可以了。()

2、创业需要机遇,我们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机遇了。

()

3、职业生涯将伴随我们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

4、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的职业经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

()

5、只要你确定了职业理想,不需要通过努力,就可以转化为现实。 ()

6、一个专业只能对应一个职业。 ()

7、工作能力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品质。

()

8、进入新的企业工作,应该尽快熟悉和适应企业文化,注意与他人的配合,尽

早地融入到企业这个组织中去。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2. 制定计划措施的三要素和制定要领是什么?

3.由学校人转为职业人,实现角色转换的四个重点是什么?

4、制定近期目标要注意哪些要领?

四、材料问答题(20分)

某职业学校的一些毕业生在谈论找工作时的一些言论: 小刘:找工作首先要看“薪金”,这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 小王:一定要找到专业对口,自己理想的单位。 小周:我认为中职生就业要根据社会发展,客观务实的去面对,我的观点是先就业,再择业。 上述三名同学的谈话,你赞同谁的?请谈谈你的择业观(正确认识就业)。

第三篇:2008年中职卫校护理期末试卷A卷

2008级护理、康复班解剖组胚学期末考试-A卷

班别:_____座号:__姓名:_____分数:_____

一、填空题:40空,每空0.5分,共20分。

1、人体在外型上可分为___,___,___,___四部分。

2、神经元的胞体内含有两种特殊细胞器是_____和_____。

3、有横纹的肌组织是______和______。

4、终生存有红骨髓的骨是_____、_____、_____。

5、人一生中有两套牙齿分别是_____、_____。

6、光镜下的肝小叶可见其主要结构是____、____、____。

7、颈前部可触及的喉软骨是______、______。

8、吸收营养的场所是____,制造尿液的基本结构是_____。

9、男、女性结扎术分别结扎的器官是_____、_____。

10、心脏内防止血液返流的瓣膜结构有____、____、主动脉瓣、肺

动脉瓣四种。

11、主动脉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段。

1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_两部分器官。

13、“生命中枢”位于脑干三部分中的____部。行程最长、分布最广的

脑神经是_____。

14、连接脑桥的脑神经有____、____、____、____。

15、眼球的内容物包括_____、_____、_____。

16、与侏儒症有关的内分泌器官是_____,与呆小症有关的内分泌器官

是_____。

二、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

1、把人体分为前后两半的面是:

A、冠状面B、水平面C、矢状面D、以上都不是

()

2、:

A、单层扁平上皮B、单层柱状上皮

C、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D、变移上皮

()

3、体积最大的血细胞是:

A、红细胞B、淋巴细胞C、单核细胞D、巨噬细胞

()

4、哪一个不是椎骨的一般结构:

A、椎孔B、椎体C、椎弓D、椎管

()

5、膝关节的构成中,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A、股骨B、膑骨C、胫骨D、腓骨

()

6、与头后仰关系不大的肌肉是:

A、胸锁乳突肌B、斜方肌C、竖脊肌D、枕额肌

()

7、下列哪个结构不是在髋骨上的:

A、髋臼B、髂前上棘C、髂结节D、大转子

()

8、除臀大肌外,临床还常在哪块肌上进行肌肉注射:

A、三角肌B、咬肌C、胸大肌D、小腿三头肌

()

9、十二指肠降部有哪一个重要结构:

A、十二指肠球B、十指肠大乳头C、十二指肠悬肌D、肠脂垂

()

10、女性腹膜腔可与外界沟通,但不经过下列哪个器官:

A、输卵管B、子宫C、阴道D、尿道

()

11、鼻咽癌好发的部位:

A、鼻腔B、鼻咽C、口咽D、喉咽

()

12、关于鼻旁窦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与鼻腔相通B、上颌窦最大

C、有声音共鸣的作用D、也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之一

()

13、下列哪一个器官是发音的器官:

A、口B、舌C、咽D、喉

()

14、关于胸膜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左、右各一个B、腔内呈压力小于大气压

C、最低处称肋隔隐窝D、可通过呼吸道与外界相通

()

15、下列哪一项 不 是右肺的结构形态:

A、肺尖B、肺门C、心切迹D、两条裂沟,分三叶

()

16、肾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腹膜外位器官B、内侧缘有肾门

C、右肾比左肾高D、是制造尿液的器官

()

17、维持子宫前倾的韧带是:

A、子宫圆韧带B、子宫主韧带C、子宫阔韧带D、骶子宫韧带

()

18、下列哪一个结构 不 在精索中:

A、附睾B、输精管C、睾丸动静脉D、睾丸神经

()

19、

A、B、C、

()20、

A、B、C、

()

21、

A、B、C、

()

22、

A、B、C、

()

23、

A、B、C、

()

24、

A、B、C、

()

25、

A、B、C、

()

26、

A、B、C、

()

27、

A、B、C、

()

28、

A、B、C、

()

29、

A、B、C、

()30、

A、B、C、

三、名词解释:5个,每题

、 、 、 、 、 、 、 、 、 、 、 、 3分,共15分。DDDDDDDDDDDD

1、翼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麦 氏 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排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脉、静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 射 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5小题,每题7分,共35分。

1、脊柱由哪几部分椎骨组成?四个生理弯曲是什么?

2、咽可分为哪3个部分?主要通向相邻的哪5个部位?

3、男性、女性生殖腺各是什么?各能制造什么细胞、分泌什么激素?

4、肝门静脉由哪五部分静脉汇合而成?它与上、下腔静脉系统形成的

三处吻合叫什么名称?

5、端脑的3沟5叶分别是什么?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分别管理什么功能?

第四篇: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

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桑镇二中

彭保卫 2008年元月23日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

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总体上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以课标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现实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开放性于一体的试卷。

一、我将分别对这次考试内容进行分析:

1、首先,第一题是选择题,共计6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为6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说明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我们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前提保证。

3、第二题为材料分析题,共计20分;第三题为简答题,共计20分。本卷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考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其主要表现在: (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

(2)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二、七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1、七年级的学生的生源来自各个乡镇,他们都生活在农村,家庭教育不够完善,造就他们上课好动、爱讲话,影响整体班级纪律,教师上课吃力,效果不好,学生不爱读。

2、家长对历史科也不够重视,询问的往往是孩子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从不过问孩子史地生成绩,这样使孩子认为这些都是“副科”,再加上今年中考是开卷考试,学生认为找书就行了,不爱去背。

3、社会风气不好,网吧管理不严,家上学生自主能力差,在网络上耗费大量的精力,语数英会勉强听听,素质科就想睡觉了。

4、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审题能力差,分析材料无从下手,答非所问。

今后努力方向:对学生有目的有步骤的练习,强化基础知识和大体方法和要点。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

第五篇: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2012-2013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一、关于对试卷的分析

1、体现新课标理念,与中考精神接轨。

本次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凸显了新课程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与中考精神接轨,初中三个年级的历史试卷都是两种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初三历史试卷总分50分,时间50分钟,与中考分数、时间、题型完全一致。

2、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 。

试题考查的知识面较广,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但同时又有不同层次的综合试题的检测,能够较全面地检查出本学期教学效果。如初二26题,识图材料题,从多角度设问,既考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总之,每一个材料分析题都能囊括一个阶段或者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

3、重点比较突出,难易程度较适中。

三个年级历史试卷从总体看难易程度设计的比较合理。每个年级的试卷对重点知识的考查都较突出,紧扣新课标要求,突出重点,能考出学生的层次和水平。但初一学生是刚学历史学科,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试卷比较看略难。如初一试题28题第一个问: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名族关系方面主要特点等。

4、试题灵活,知识联系现实。

试题命题灵活,能结合我们日常现实生活中关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切入。把课外知识导入试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如初三历史试题28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内容与现实的联系,通过走进历史、回归历史、学会反思三个步骤来回答问题,同时激发学生环保意思。

总之,本次初中三个年级的历史试题,比较看都是一份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初一试卷材料分析题材料不是很新颖,比较看全书重点不是很突出,而且给出错误的答案;初二的试题,分值不是很合理,选择题每个2分,可是材料分析题答案文字内容较多的才给2分。初三试卷,世界古代史内容出题较少,而且试题中也有答案不全或没给答案的现象。

二 、学生答题情况

初一历史 :

在籍人数 : 603考试人数: 543总分: 33106平均分: 61.0及格率:59.1%优秀率: 5.9%

初二历史:

在籍人数:555考试人数:495总分:31139

平均分:62.9及格率:60%优秀率: 11.3%

初三历史:

在籍人数:489考试人数:428总分:13913

平均分:32.51及格率:66.7%优秀率:19.4%

三 、失分原因分析

导致学生失分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是:

(一)教师原因: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教学,重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的训练,而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个薄弱环节。材料分析方面的训练,还存在拓展的视野不够宽广全面,解题技巧方面还存在训练不足之处。

(二)学生原因

1.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有欠缺,特别是历史事件时间、政权名称,条约名称等。 2.审题能力不强,解题技巧和方法掌握不佳。材料分析题材料不全面阅读完就答题,导致答错;对于一个问题中多个知识点的询问,通常出现漏答现象;一题多问,不会综合全面审题后回答,导致答非所问或者重复回答等。

3.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思维拓展能力薄弱。初一试卷27题 :“思想变革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的事件是什么?”学生在这道试题上,思维停留在文字上,不会联系上下问题理解思考回答,更谈不到知识的运用了。

4.缺少全面地综合地看问题的能力,不会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如初三试卷28题第5小问题:“工业革命的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但同时也造成环境的破坏。对此你有何看法?”学生答此题只回答工业革命影响,不知道去回答解决环境问题。

5.错别字现象严重。如商鞅的鞅,蒸汽的汽等,不是缺少偏旁就是写上别字代替。

(三)试题本身原因

有些问题一问包括多个小问题,或者试题是两个问题,可是答案几乎相同,因此容易导致学生出错。如初三试题27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题(1)问:“该图反映哪个国家哪一事件的什么特点?这个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本来是多个小问题了,结果后两个答案一样,都是不彻底性,学生即使想到答同样的答案,但是也会怀疑不应该是同样答案,结果答错。

四、教学建议

1、教师须转变教学理念,切实改变教学方法,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完善教学。

学习新课标精神,教学中应多运用比较、联系、分析、综合、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热爱历史学习。同时,领会中考精神,加强思想教育,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大知识的容量,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强化基础知识教学。

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大纲,以教材为载体,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显的内容,我们要重点突出。注重知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知识总结和归纳。

3.注重能力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4、加强技巧性训练。

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材料题怎么做 ,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5.加强历史名词,历史人物等文字训练,手脑同时训练,杜绝错别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下一篇:tfboys之夏天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