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

2023-09-15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第1篇

一、传统教学环境下中职服装专业教学问题浅析

作为中职学校的传统学科, 服装专业在之前教学发展的过程中, 由于信息流动性差, 导致教学工作者积累的大量宝贵教学经验, 难以得到全面分享, 整个专业内的设计思路和想法, 往往是由新老教师帮扶, 进而再完成教学的过程, 整个过程相对封闭, 缺乏全面的、便捷的交流, 而这也直接导致, 不同学校的服装设计理念和教学质量, 往往因校而异, 缺乏对外交流的典型特点, 导致设计类课程, 新老师和学生的思维, 均会不同程度受老教师影响, 进而出现学生教师设计思维雷同的典型“近亲繁殖”式问题, 此种现象虽是有害, 但若是缺乏理论方向地在教学工作中刻意避免此类问题, 则可能会出现改革因缺乏实践而过于激进, 也同样会造成教学质量下降的情况出现。因此, 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创新, 实现高效的、贴近当代发展的教学交流和分享, 便是在资源共享领域实现服装专业教学革新的关键所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可以看到, 当下的网络技术, 已经足够实现教学分享活动, 完成教学资源交流, 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不同于以往的全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 帮助教学工作者利用资源完成能力提升和内容创新。

作为一个与时尚前沿紧密关联的学科, 服装专业的设计语言大部分来源于网络信息的获取与分析, 传统教学过程中, 由于早期教学过程中网络技术的匮乏, 导致在设计教学过程中, 网络信息获取率低, 教学工作与时尚领域结合不够紧密, 学生的灵感来源也较为单一, 这也间接造成了上文所说师生思想雷同的原因。要更改此种局面,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就要求目前服装专业的教学工作, 必须与网络技术结合更为紧密, 在教学工作中渗透更多的相关信息, 这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变革方面。

二、信息化教学对于中职服装专业教学工作的辅助作用

服装专业的信息化教学的变革口号, 从最初将部分设计内容引入软件操作便一直在发展, 发展至今, 利用CAD等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已经成为服装专业的必修课程。然而上文已经分析到, 简单的软件变革不足以使得服装专业完全进入信息化教学时代。而要想利用好信息技术, 实现完成服装专业从传统教学到信息化教学的转型,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认为, 结合上文所说目前信息化教学的短板, 信息化教学的改革需从资源共享和工艺模拟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在资源共享领域, 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到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 得益于云计算辅助教学 (CCAI) 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 云智能带来的云课堂等新型授课教学方式, 已经逐渐在教学过程中显露身手。云计算辅助教学, 指学校和教师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 构建个性化教学的信息环境, 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云计算辅助教学模式下更碎片化的教学资源, 能有效提升知识利用的效率;此种利用云计算实现优质资源的合理利用, 有助于各中职学校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既能帮助改善当前教学传承方面的弊端, 帮助学生更好吸收不同地区教学的灵感, 提升学科创造力, 又能帮助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更好地发展自身专业, 弥补教学方面的不足;同时, 针对教学资源足够丰富的学校, 教学资源的分享也能有助于学校进一步巩固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 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实践操作方面, 针对实践过程中, 由于操作不当或是工作失误等造成的原料损耗巨大的问题, 工艺模拟相关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能在理论知识学习完毕到实践操作的空档期, 添加模拟学习和实践模拟的过程,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把握情况。与其他实践类学科专业类似, 服装专业同样存在着实践操作的不确定性的因素, 而通过模拟实践、多媒体材料教学等方式, 能进一步提升实践操作之前学生的熟练程度, 更大程度避免可能会出现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客观条件 (诸如系统故障、老化等内部因素和材料差异等外部因素) 引发的实践流程偏离问题, 以及解决因个别差异性因素导致的特殊问题, 有效将时间更多应用在实践强化、问题处理、创新开发等环节, 提高本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 提高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操作的熟练度, 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中职学校服装专业信息化教学发展主要问题及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 随着服装专业的信息化教学逐渐深入, 在当下服装专业信息化教学的过渡关键期, 除了应继续推动服装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之外, 还应当努力避免转型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伴随着信息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可以发现, 在教学资源的共享领域, 由于存在着资源上传———资源分享———教师本地化的流程, 若是在上传资源时教学工作者缺乏质量的把握, 或是忽略了资源的代表性, 就不可避免会出现其他教学工作者工作量增大、本地化困难等问题, 从而降低资源共享对于教学提升的贡献。同时, 在工艺模拟等领域, 依然可以发现, 在相关科技发展成熟之前, 此种教学创新依然将在一段时间内只起到辅助作用, 教学工作的重点, 将依然是对学生实践完成设计的转化上, 过于注重软件的学习和使用而忽略实践操作对于学科的重要性, 实则属于目前阶段本末倒置的教学行为, 所有教学工作者都应努力避免此种情况发生。

针对以上两点问题, 笔者认为, 服装专业信息化教学的变革, 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资源共享领域, 在网络空间逐渐完善的建设过程中, 教学工作者应当注意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分类, 做好理论知识、典型例题、方式方法等资源的详细分类;同时, 教学工作者应注意资源分享时“去本地化”核心部分的提炼, 注重提升资源分享的通用性, 规范通用标准, 注重揭露资源的核心实质, 从而减少其他教学工作者的资源本地化时的工作量, 让资源应用更为广泛和顺畅。

而在实践模拟等方面笔者认为, 与教学资源交流相结合, 当前衔接部分的工作重心, 也应相应落实到针对实践操作可能出现的问题, 利用丰富教学资源, 更多地在实践之前对学生进行模拟学习, 此种方式也是结合目前条件下最优的学习模式。而随着相关软件的开发, 在计算机上也将能通过软件实现更多的工艺流程模拟与复原, 将促进教学工作者将工作重心和相关教学资源向着信息化模拟更多倾斜, 然而在当前技术条件并不支持大规模改革的情况下, 应详略得当, 不盲目追求内容的革新而导致教学效果下降, 应在保证教学工作的前提下, 由教师本身开始, 对相关知识技术进行初步接触与学习, 根据情况进行内容和技术的转化, 再应用至课堂, 循序渐进, 为将来技术革新做好充分准备。

结语

以上讨论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 传统教学环境下的服装专业, 虽然从授课内容到讲课知识点, 均已涵盖部分信息化相关知识, 然而其传统模式下信息化程度不足, 仍会存在学生学习自发性不足、学科自身优势无法进一步发挥等问题。但随着服装专业信息化程度加深, 此类问题便会得到较大程度弥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服装专业的信息化变革将逐渐渗透到学科的各个方面, 从目前来看, 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为服装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从资源共享到技术革新, 再到信息提取多个核心领域不同层次的突破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无限可能。结合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起到的重要作用, 服装专业的信息化教学将在未来得到快速的发展。虽然在信息化教学应用过程中, 依然会伴随着诸如硬件要求高、教学资源共享方式不成熟、大数据统计可能会出现偶尔偏差等诸多困境, 但可以预见, 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形式的融合, 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不论什么学科都避免不了的时代变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以上诸多问题解决之时, 服装专业也将全面完成教学变革, 进入新的发展时代。从当前已具备的信息化教学内容为基础, 对现有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 并对尚未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领域开启探索, 从过渡期发展为契机, 为服装专业完整的信息化教学探索可行之路, 是每一位服装专业的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 信息技术环境已逐渐发展进入云智能和大数据时代。服装专业作为中职学校的传统学科, 经过数年的稳定发展和不懈探索, 其教学模式已完成初步向信息化教学方向发展的前期过渡。然而作为新时代的传统学科, 如何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进一步完成专业本身信息化教学的提升与改进, 实现教学改革和学科变革, 将是服装专业保持活力与市场应变力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将从中职学校服装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出发, 讨论其不足之处并与发展中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对比, 以资源共享和工艺模拟为例讨论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的辅助作用、并对服装专业信息化教学核心问题处理进行讨论, 以便充分认识服装专业在当代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变革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对中职学校服装专业信息化变革进行合理前瞻。

关键词:中职学校,服装专业,信息化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卢路.中职服装专业课堂教学信息化探究.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 (10) .

[2] 杨献荣.中职服装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研究——以比例关系在款式设计中的运用为例.广东教育:职教2017 (7) .

[3] 山大教师学记.教育时政热点, 2019版.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微课技术在中学计算机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取得了优异的学业成绩。它具有简洁,充满声音和色彩。在很多情况下,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本文主要探讨微课技术在中学计算机信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微课;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数据应用策略

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所有职业都在发生重大变化。教育也是如此,发展机遇和挑战很多,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造就了今天我国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具有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各个职业领域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对学生的计算机信息进行客观的研究。这对于中职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但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来说,显然是很枯燥的。这不会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深刻的刺激。此外,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显着降低。因此,教师需要使用详细的微课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和引人入胜的教材,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1、中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育现状分析

学生层面:

中职学生的学习背景比较差。1)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他们只是想知道如何在不改进学习过程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例如,在文字处理教程课程中,学生认为他们可以打字并且打字速度非常快。所以,没必要听老师的解释。他们没有学习如何插入公式。如何设置和编辑导致实际文档编辑的文档,未拆分为列未找到页眉和页脚设置。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学生觉得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描述很无聊。例如,图文混合排版课程主要描述了艺术字、图像和自选图形的插入,在文档上设置大写字母,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觉得很容易。但在实际使用中,他们可能无法找到艺术风格的选择。3)学生自学能力不高。中职学生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缺乏自学能力。课前不学习,课上不复习知识理解薄弱 。

教师层面:

大多数高中计算机教师都是非教育学院的毕业生。虽然他们拥有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强大的操作能力。然而,他们并没有系统地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他们只知道相关专业知识,而不知道如何教育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可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进行适当的教育。例如,教育演示中幻灯片的移动对于专业的计算机教师来说太简单了。关于滑动幻灯片的方式:快捷键滚动快捷菜单没有每篇演示,但是专业高中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有的同学有快捷菜单。找不到剪切和粘贴命令,教学效果差。计算机专业教师,大部分只有理论知识,但中等职业教育依赖发展以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人才为核心,如教师编程编辑,需要熟悉该领域软件维护软件开发和数据库设计 。

2、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1、注重理论研究,夯实学生基础。

在开展中职计算机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教师自身需要比较强的微课创设能力和微课讲解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之前,更多地了解并提高他们的教育质量。教师需要重点加强自身的微教育理论和计算机理论。深入了解强化教育基础的微教学活动。全面提升教育成果。首先,准备过程要求教师对小班教学的结构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其次,教师需要重点加强自己的视频设计标准。从我国目前的教育情况来看,教师经常使用视频录制的方式来提供微媒体如PPT、手机录制、屏幕录制等重要技术。最有影响力的元素之一是屏幕录制。因此,在制作微观视频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这一点,掌握与视頻录制相关的技巧和方法。同时,教师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学习相关的剪辑技巧,如Adobe Premiere软件。这使得视频素材的准确制作成为可能。

2.2.注重教育设计和教育体系的优化。

在使用微类元素执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非常小心,才能更好地了解当前的教育目标和标准。以此为核心来扩展您的教育。优化和改进您社区的教育系统,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学习成果。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单词”操作。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以下教育活动:首先,教师为学生设定足够清晰的教育目标,例如“段落编辑”。其次,老师需要在制作视频之前完成准备工作。换句话说,需要根据教育进度来确定视频的长度。同时,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进行简要回顾,明确微视频的基本流程,有效保证整体质量。如果在录音过程中出现语言错误或逻辑错误,教师需要暂停和编辑以备后用。

3. 强调内容多样化,提高教育质量。

一般来说,微课视频时间一般控制在5-8分钟。视频时间越长,学生越无聊,视频内容的长度也让学生更难找到。微课和视频需要做的知识点。如果地图视频时间太短,就很难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建立更全面的理解。此外,在微视频中学到的知识不能作为知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教师需要丰富他们的教材。将微课视频的时间控制在相应的范围内。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令人兴奋的教学解释,以便他们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接下来,对于学生,录制不同功能的视频教程。向学生介绍了解更多鼓励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教学方式往往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它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这将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在教育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录制的子班级视频内容上传到班级QQ群或相关微信群。让学生利用他们分散的时间来分析视频内容并设定目标,它不仅专注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形成更全面的素养。

3、总结

总之,这是最新的教学方法。因此,微课被广泛应用于相关教育单位。因为它简短而高校的特点受到学生的广泛推崇,因此,计算机教师必须深刻适应当今。了解有关创建微视频教程的更多信息,有效地改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以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 黄庆,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微思维[J]计算机知识与技术2019,15(19):164-165.

[2]岳鹏. 浅谈微课在中学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人才2018(30):71.

[3]胡建明.《微课》[J]电脑迷,2017(11):106 +121 ,按照理念改革中职计算机教育模式。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第3篇

[摘 要] 随着国家对美术教育的不断重视,美术作为艺术教育教学科目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美术审美能力和绘画艺术能力的重任。中职院校的传统美术教育过于注重教师的讲授,而学生则是被动吸收知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创新能力不高,因此,如何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是中职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值得深入探究分析。

[关 键 词] 中职院校;美术教育;教师语言;语言艺术

美术教师应用课堂艺术性语言,能够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此为美术教学的关键组成环节,教师应用艺术性语言有助于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率。语言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用词的规范性和创造性与教育教学效果具有密切关联。随着国家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美术作为艺术教育教学科目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美术审美能力和绘画艺术能力的重任。对于中职美术教育而言,美术教师课程语言的艺术性直接影响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另外,语言的趣味性也是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职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对美术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化和艺术性探讨具有现实的教学意义。

一、教师语言在美术课程情景导入中的应用

美国教育学家、学者夸美纽斯表示,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正确应用艺术性语言,就可以为学生创建一种轻松、愉悦且易于接受的课堂学习氛围,对学生美术知识点的学习非常有帮助,而课堂导入语则是美术课堂的开始环节,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双向互动环节。从根本上说,导入环节效果对美术课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美术课堂导入语别出心裁,那么就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愉快的学习环境,将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欲望,由此展开美术课程教学。美术教学作为一种艺术课程的教学科目,关键在于怎样将新课程导入课堂教学中,优良教学情境导入地对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其更加有兴趣投入本节课程的教学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课程中采用情境导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首先,准确的语言是创设情境的关键,教师要描述某一具体事物时,应采用比较规范化的教学语言,并且做到语言用词准确、简洁,并且符合正常的思维逻辑,这样才不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误导。其次,生动形象的语言是进入教学情境的前提,面对死气沉沉的课程教学气氛,教师应充分利用语言魅力调动课堂氛围,让美术知识成为活灵活现的教学内容。幽默的教学语言是活化美术知识的重要方式,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再者,为了增加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效果,在课程导入教学中应对重点知识进行语调和节奏的变换,通过采用不同语调、节奏的教学语言使新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进入记忆比较深刻的新知识教学中。比如,在进行中国艺术设计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郑板桥《板桥题画竹石》这首诗进行导入,并在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解中巧妙地融入绘画知识,提高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

教师:郑板桥所创作的《板桥题画竹石》中描述:“十茹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此处的“天井”之意,其实就是郑板桥为后世提供了园林设计的描述,因此,同学们想一想,中国美术艺术设计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不是?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因为艺术设计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存在,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古国,此时美术教师表示:既然中国美术设计历史非常悠久,接下来我们开始讨论中国艺术发展历史上的那些事儿。通过以上美术教师在课堂之前的导入语发现,如果课堂导入语别出心裁,那么就能够起到一种先声夺人的课堂艺术效果。别出心裁的美术课堂导入语,其实就是美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分析与了解的前提下,找准切入点,通过个性化语言实现有的放矢,保证学生能够心倾神往,继而全身心地投入美术学习中。

二、教师语言在美术课堂提问中的应用

教师提问在美术教学中是训练学生语言与思维的一个关键途径,同时也是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教学方法。课堂中,美术教师适当提问,能够多角度与多层次将学生主动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以此保证美术课堂能够成为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交流的一个知识平台。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可提问台下的学生:认真分析黑板上标识的诗歌,这首诗歌所描写的意象是什么?接着台下就有一些学生回答:这个诗歌与园林设计有关。听到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发问:这首诗歌中关于艺术设计的意象有哪些呢?一名学生表示:与美术设计元素有关的包括植物、亭台楼阁以及美景等。美术教师:回答得非常好,与园林设计有关的是中国从古到今的艺术范畴。这样教师就能重点讲解与园林设计艺术相关的课程,具有代表性的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配景与主景,其次为景区布置问题。美术课堂中讲解与园林艺术设计有关的原理时,有助于学生聚精会神地倾听,由此就达到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通过以往的美术教学案例能够看出,美术课堂中提问为美术教学的关键手段与环节,而提问有效性对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展开课堂互动的关键途径之一,在该双向互动中,教师能够将有用的学习信息传递给学生,这同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加以了解的一种方法。对于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来说,因为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是特别紧密,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产生共鸣,上课的积极性也不高。所以教师在提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提问的语言,语言不应该死板和单一,对于同一个问题应选择不同的角度和语言进行提问,这样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中职生处于特殊的阶段,他们不能更好地控制他们的行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他们的兴趣爱好为基础来提问。

三、教师语言在美术启发教学中的应用

美术课程不同于其他语数外教学科目,该科目教学中需要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有时需要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下,部分学生会离开自己的座位,教室里面充满了学生的各种说话声、笑声,整个课程教学秩序容易失控。如果美术教师采用比较严厉的语言维持课程秩序,学生只会在短时间内停止交流,一段时间后,学生之间又开始了之前的活动,效果并不理想,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富有艺术性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文明、规范的语言,同时采取艺术性的提问性语言引导学生反思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和任务,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行为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影响了别人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中的扰乱秩序行为进行语言总结并告知学生:共同的交流学习是为了共同进步,而不是相互拖后腿,希望同学们在课堂教学中相互帮助,相互督促,共同完成相关教学知识。通过各种富有启发性、情感性的语言交流,课堂教学将进行得更加顺利。

四、教师语言在美术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在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适当客观评价学生表现,特别是对学生展开鼓励性评估,一般能够树立与增强学生自信心,同时使其学习目标得以明确。对学生美术课堂表现,美术教师评价语言应重点激励,从而增强学生自信,让学生形成一种“自己是最棒的”的感觉。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性语言对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中职院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美术设计和绘画人才,美术教师在学生美术作品评价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采用准确、客观的语言进行教学评价,对学生的优点应充分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学生美术作品中存在的缺点应明确指出并给予相应建议,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改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中职院校的学生审视自身作品的同时,容易出现不自信、不满足等情况,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采用灵活的语言予以指导评价,让学生正确认识美术魅力,坚信自己的兴趣,虽然当前的起点不如其他重点院校的学生,但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将自己的美术绘画设计能力体现在美术作品里才是真正的能力,鼓励学生在校好好努力并享受美术课堂魅力。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挑取一学生的作品,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讲述自己的绘画情感,这样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另一方面也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锻炼,能够从正面影响学生。

综上所述,语言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交流工具,也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知识传达工具之一。中职院校的传统美术教育过于注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创新能力不高,因此,如何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是中职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值得深入探究分析。艺术性的语言应用能够更好地诠释美术知识,对激发学生美術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影响,结合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语言是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关键,对培养学生美术审美和艺术修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为提倡。

参考文献:

[J]葛永波.论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中语言艺术的应用[J].语文建设,2013(32):12.

[2]冯华.浅谈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1):209.

[3]王丹凤.浅析高职美术教育中教师的语言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9):111-112.

[4]高景,王伟.巧用语言,提升魅力: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4):111-112.

[5]杨敖,廖艳.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淬炼语言艺术探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4):250.

[6]苏建平.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教师语言艺术[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5):130-131.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第4篇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时代也在飞速发展,在庞杂和丰富的信息环境中,如何保证中职院校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这就需要中职院校教师进一步研究(探究)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宽松、快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促使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学模式,不失为切实可行的手段之一。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中职院校;职业道德与法律

在中职院校课程目标要求下,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求只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专业技能,而且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因为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和转型期,也处于迷茫期,他们从初中升入中专,文化基础薄弱,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和社会能力。另外,青少年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征发展不成熟,于是在他们的好奇心和渴望被社会认可的作用下,常常会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扭曲。

信息技术如此迅猛的发展,不仅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开放的空间,而且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在职业道德和法律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在教师授课中引导、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基于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目前中职院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现状

首先,学生上课兴趣不高。中职院校的学生上中专的目的是学好一门技能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因此学生普遍认为职业道德和法律课程对他们的提升帮助不大,认为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他就读中职的愿望有较大偏差,从而导致他们产生抵触心理,上课的兴趣也不高。其次,教师上课方式呆板,目前中职院校的学生都是“90后”甚至是“00后”,“90后”“00后”的学生思维比较跳跃,比较不愿意接受教套的教学模式,但是目前中职院校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普遍还是处于比较死板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束缚中职院校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加深了学生的抵触心理。最后,目前中专院校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并没有针对不同专业进行不同的授课,而是采取了统一形式的授课方式,不能使学生和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有效结合,脱离了学生所学的专业来谈职业道德,甚至有的学校为了确保专业课的授课时间,从而放弃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导致中职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信息技术下完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而丰富的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把大量的信息知识转化到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接触目前的时事,把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直观化,把学生听课行为从被动到主动完美地过渡;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挖掘背后的知识与寓意,增加和拓展学生的教育视野,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保证上课质量和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增加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成为学习的有效主体。因此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建立一个班级甚至是全年级的微信交流或者QQ交流平台,师生之间采用平等的方式在微信平台中畅所欲言,教师可以在交流平台给学生提供思路和话题,让学生分析或者找到相关的内容,然后自由阐述,结合自身实践的经验,教师可以建立关于职业道德的论坛,这样有利于学生和教师设置热点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发表见解,比如在“3.15消费者权益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的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针对“3.15”晚会中的案例进行评价,进一步加深教学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灵活运用意识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術将会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因为中职院校的教师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上课时不仅丰富了授课内容,而且还能创新授课模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此同时,学生不仅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产生兴趣,而且帮助拓展学生的思维范围,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自制力和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提醒,或者教师可以演示基本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

三、总结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利用信息技术参与到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过程中,无形中给课堂教学带来新鲜的空气,给教师授课带来便利,给学生学习带来兴趣,但任何教法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灵活运用,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借力为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学生自身行为的规范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而较好地实现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养成、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慕祎.信息传媒时代下的中专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报业,2013(10):137-138.

[2]黄惠珠.巧用案例教学法优化中职德育课教学:以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为例[J].科技信息,2012(19):286-287.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第5篇

摘 要: 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因师资力量不足、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操作、教学功利至上和教学上的放任自流等问题,严重制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面对这些不足,必须积极调整教学策略,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教法;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加强示范操作;联系生活实际,坚持实用教学,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信息技术教学 教学方法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走向完善,同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过去很多人认为拥有高学历的就是人才,而今已经转变为“有需求的才是人才”。大学毕业生不再吃香,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拥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动手能力强的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这种变化,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又给职业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各个中等职业学校正以此为契机,扩大办学规模,改进办学条件。学校的硬件实力虽然上去了,但是中职学校的生命线——教育教学无法与时俱进,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方面在中职信息技术学科表现尤为明显。

一、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随着当前中职学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于教师的工作量要求无形中在增大。但是由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有限的编制数量难以适应学校日益发展的要求,高层次师资人才因编制所限而难以引进;职业学校的教师职称结构中,高级技师人数相对偏少,“双师型”教师数量偏低。教师数量的短缺和工作量的庞大不仅会加重教师的负担,而且会使教师的上课质量下降,这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非常不利。同时,在信息技术课专任教师中,多数人是由其他学科转行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并具有本专科学历的教师很少,教学水平偏低,不能适应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的需要。

2.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操作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他们中的大多数毕业后就从事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远胜于实践经验,教学设计倾向专业理论、概念原理的讲解,即使是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也仅仅是对技术知识的讨论,在学习方法上侧重于掌握理论的技巧,很少或缺少操作步骤、工艺过程的方法指导,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实践能力操作和信息利用能力的训练。

3.功利教学至上

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其在升学或考试中所占比重,对于没有列入考试范围或与升学无关的课程,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精力和时间。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或“升学前途”,而不是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提高。

4.教学放任自流

真正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是为“教”而教,甚至把社会上速成的计算机培训教学模式搬到中职课堂,照本宣科应付了事;实践操作课只是简单示范辅导一下,就让学生“自主探究”。更有甚者将信息技术课堂变成放任自流的游戏课、上网课、聊天课、电影课。应该说这是在现行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

二、积极调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针对这些问题,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须做出相应调整,采取措施,才能有效提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教法。

观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质量。任何一件事情成功的关键都在于人的能力和努力。因此,要改变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必须从转变观念做起。首先,教师要提高信息素养和利用能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学习实现,能在教学研究中解决问题,及时反思总结,通过不断积累完善自己,培养搜集和利用信息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动向,才能让学生有所学。其次,教师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在教学中做到面对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全体学生都能从信息技术课中学到所需知识和技能。最后,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新教学教法,尝试实施分层教学、任务型教学、项目教学等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教法的改变促进学生学法的改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加强示范操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导致教师一直在宣读教材,或者在强硬地灌输某种技术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新课程倡导把发展精神生命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化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密切相关。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设计一些示范作品,在一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操作实现,再根据他们的操作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讲解,效果很好。教师的示范操作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学生的操作示范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更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都会借助电子教室的“屏幕转播”功能,展示给全班学生,同时提出表扬和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其他同学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3.联系生活实际,实施应用教学。

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不感兴趣,很大程度上与学生认为知识没有用处有直接关系。所以在讲授知识时,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的现实应用需求,从知识实用角度出发实施应用教学,就很容易使学生参与其中,乐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情实际和应用需求适当增强选择性,提供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以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在《Flash动画制作》课程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设置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应用性任务让学生完成,如淘宝网店首页的店招动态设计、个人成长卡通秀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任务,让学生以个人形式或团队合作方式完成。学生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不断提升,预料之外的精品不断涌现。

因此,只要我们能深入挖掘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因素,精心设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自由学习,就一定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结合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安排,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教学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吴必尊.当前国内外流行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结构和特征.

[2]沈军飞.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与管理.

[3]李龙.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系统设计.现代教育技术.

上一篇:评价指标论文下一篇:诗词歌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