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职称论文范文

2023-09-16

中职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也是越来越高,从国家层面,教育局也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与身体素质是当今时代的主要教育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非常重要,以中职体育教学而言,进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就需要在教学工作中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体育基础,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地提高自己,真正自主的参与进来,转变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积极地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中职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依据人体发展变化和体育锻炼的规律所提出的长期合理锻炼的要求。现在的很多人极少参与体育锻炼,因为环境不同进而也会受到不同的压力:升学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无暇参与锻炼,对于身体的管理也较差,造成许多疾病更趋于年轻化。

在受教育阶段就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无论是从学习方面还是从生活方面,十分有利于学生一生的成长。

一、中职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

中职教育也是学生教育的重要阶段,在中职教育时期就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体育意识培养,可以更好地为以后学生真正走出学校步入社会打下更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为此,就要求中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不断创新,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在此过程中职生可以通过沟通与交流,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中职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1]。

二、中职教师要注重体育教学设计

(一)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中职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知识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白运动对于身体的重要意义及作用,再通过切身实践,来体会体育运动给人身体所带来的变化,在进行教育教學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体育锻炼的技巧;2.体育锻炼应遵循的原则;3.预防受伤以及受伤后如何处理的方法措施。还有一些较为普遍的体育运动也要让学生了解一下比赛赛制,例如:篮球、足球等。

(二)分类教学

最后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来区别对待,例如女生应该多注重教授一些运动强度不是很大的体育运动,类似羽毛球,乒乓球等,男生则可以多参与一些运动强度较大的体育运动,类似篮球,足球等。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使得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变得更强。

三、丰富体育活动的种类

中职时期是学生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通过科学的体育运动教学,能够使学生们的身心得到更好地更全面的发展,不仅仅是在上学阶段,为以后学生步入社会打下更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在中职教育时期,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还是主体,学生的大量课程都与知识技能传授为主题,经过日复一日的学习,学生难免会在身体和心理上产生倦怠,从而降低学习效率,而体育运动课程大多设在室外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放松学生的心理压力,释放学生的天性,从而有更好的体力与精神面对后续的学习与生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引导,可以使学生正确的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更加丰富学生的运动种类,不能一成不变的仅仅是跑步与常规的体育活动,应该将体育活动变得更具有参与性,例如分组进行篮球赛,分组进行多项综合运动等,真正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学生真正的在体育运动中放松自我,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意识到学校体育不是体育实践与身体教育过程的终结,而是人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从而使得学生真正的养成自我锻炼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更高级目标[2]。

四、提高中职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作为中职学生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体育教师起到了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为了加强与提高中职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教师要通过不断地自我提升,其中包括教学能力以及专业素质的提升。在进行自我学习与提升时,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观念。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教师也要做到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熟练地掌握各种运动技能技巧,结合严谨的教学态度,才能给学生带来更丰富、更具吸引力的教学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欲望。在理论知识的教育上,除了要对运动知识技能进行教学以外,还应加入一些运动健康案例进行教学,以及各种因为不适当不合理的体育运动对人体的损伤进行反面教学,使学生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及坚持做体育锻炼对身体的益处,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五、建立科学的体育测评制度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应该适当的增加设置体育测评制度,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将体育测评纳入到成绩测评中去,可以加强所有师生对于学生体育运动,身体素质提升的重视程度,也可以更好地响应教育局提出的从德、智、体、美等全面综合素质教育的目标。而不是只过分的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就业率,将教育目标放的更加长远,让学生在学校教育期间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为以后更好地进行学习与生活做铺垫[3]。

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在进行体育测评时,不能仅仅依靠固定的成绩来测评每个人的成绩,还应从进步的幅度,和上课时的努力程度联系在一起,从而取得更加公平公正的成绩。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体育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达到最终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的目的。进行科学的体育测评,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体育意识,同时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可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体魄做支撑,以更自信的心灵,去迎接以后的每一次考试每一次挑战。

六、深入认识终身教育

树立起正确的终身体育观,可以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社交等方方面面起到正向的、积极的作用,足以影响一代人的健康水平。所以在学生受教育阶段,接收到良好的体育知识教育,养成正确的终身教育观,是十分有必要的。

学校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就需要将体育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生活体育”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体育不仅仅只是一门学科,需要在学校里进行学习而已,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可以有效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技能。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是人类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养成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4]。

七、总结

综上所述,在中职教育中对于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为此,中职体育教育在保证学生“健康第一”的前提下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种类丰富的体育项目,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使学生掌握足够的体育知识,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使大多数学生养成正确的、健康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学生的后续发展,为推动社会整体健康化,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洁.中职体育教学中职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8 (23):189.

[2]谭家君.中职体育教学中职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策研究[J].中华少年,2017 (36):269-270.

[3]丁卫兵.中职体育教学中职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好家长,2017 (31):208.

[4]吴清.中职体育教学中职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7 (05):176.

中职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德育课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处世、修身思想渗透到德育教学中,旨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华经典文化;实践探究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生息繁衍中形成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并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1理论依据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德育课作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德育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力度,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且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完善学生人格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互联网的普及发展,多元文化不断碰撞、交融、冲击。由于中职学生是16~18岁的青少年,思想可塑性大,好奇心强,明辨是非能力差,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西方腐朽反动文化的侵蚀渗透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极易导致学生政治信仰、民族观念、价值标准和思想道德规范的混乱和偏差。

作为学校德育教育主渠道的德育课,必须主动适应国家和时代的要求,深入研究与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课教学中,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用优秀传统文化占领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中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坚定学生的理念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文化自信。

3在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有效渗透中华经典文化

关注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中职学生的职业理想信念来树立其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而职业理想信念是中职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在其的主观精神世界中居于核心地位,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中职学生职业活动的精神动力。通过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和民族,正确處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职业信念和崇高的职业理想。

引导中职学生树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各类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爱国主义素质和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不乏为了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幸福而鞠躬尽瘁的仁人志士,他们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楷模。当代中职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时代的磨炼和革命战争的洗礼,缺乏爱国热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中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素养教育,就是要让他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国家贡献的精神。教师将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思想融入到教学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培养热爱祖国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发学习、无私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这些经典文化,势必能够引导中职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4应用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本项目的研究,将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在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去粗存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切入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充实教材内容。教师还可以大胆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再者,还可以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文化在德育课教学中的作用,达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总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经典教育,使得学生在回归经典本身的文句和文意当中,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并吸纳中国哲学经典蕴含的人生智慧,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智慧。

参考文献

[1]王金朝, 王永军. 责任教育: 树立职校精神坐标[J].河南教育( 职成教),2019(03):58-60.

[2]陈艳.中职德育课教学生活化策略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24):423.

中职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在中职美术设计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具有怎样的意义,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已成为新时期广大中职美术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美术设计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和做法。

[关 键 词] 中职美术设计;情感教育;提高素养

在中職美术设计教育教学中,不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不高、精神内涵严重缺失,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等情况都存在,影响了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效果,影响对中职学生高尚情操和科学的人生观、审美观的培养。因此,在中职美术设计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促进中职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情感认知能力的提高,以便让中职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社会人文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在中职美术设计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在中职美术设计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赏析、创作出饱含人类美好情感的作品,可以触动到中职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美术作品进行充分沟通、交流,这样很好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情感上的互动。在美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平等、民主地对待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在中职美术设计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并且适时给予激励、肯定。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在美术设计学习活动中的个性、思考,教师要用真诚的情感来指导、感染学生,营造出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促进中职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

中职美术教材中含有大量蕴含着人类真、善、美的优秀内容,是教师对中职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丰富学生人文内涵的重要载体。因此,在中职美术设计教育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创作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对真挚情感的审美能力。

(三)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责任意识

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有一部分中职学生精神不振,集体观念和集体意识淡薄,缺乏集体主人翁意识,不能积极主动地参加集体活动,处于对教师、同学表现冷漠的情感缺失状态。在中职美术设计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中的精神内涵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有足够的责任心,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责任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不断完善,促进学生人格魅力的不断提高。

二、在中职美术设计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一)教师要树立榜样,以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情感。因此,在教学中,作为中职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师自己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质修养,给中职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学生,以自身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以自身优秀的专业素养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美术设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专业素养和品质修养的不断提高。

(二)师生之间加强交流,实现教学相长

新时期的中职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平等对话者。因此,在中职美术设计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去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展示自己的创作,陈述自己在学习活动的收获等。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适时引导,教师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要宽容、理解和尊重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加强师生之间情感和心灵上的交流、沟通,促进师生在教学和生活上共同提高、不断进步,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激励学生

在中职美术设计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所教学生的美术基础、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学习习惯等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择美术设计课程中饱含情感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的环节,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美术作品欣赏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术作品欣赏,参与美术创作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敢于大胆地进行创新,并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中职美术设计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教师要树立榜样,以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同时根据所教中职学生的实际学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激励学生参与美术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专业素养、道德品质和审美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倪瑞花.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科技信息,2010(28).

[2]李宏伟.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

中职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结合,以有效培养中职院校农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本文主要从中职院校农学专业课教学现状出发,探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农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 教学做一体化 中职院校 农学专业 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农业化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是掌握新信息、新技术,并将其运用于实践中的实用型人才。中职院校作为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特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引进中职农学专业课实际教学。本文探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农学专业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农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农学专业课教学资源的要求

农学专业课不同于一般课程,不仅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而且具有相当强的季节性,在传统农学专业教学中,学生往往只能通过教师带来的图片和视频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看不到真实标本,不能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导致中职院校农学专业学生在人才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每一次教学都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所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有一定的要求:一方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中职院校加大资金投入,安排足够专业实验室,如组织培养实验室、动植物标本室等。另一方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中职院校加强校内农学基地建设,如花草实验田、蔬果试验田、林木實验地等,专业实验室和农学基地建设能有效将课堂理论学习转移到实践学习上,为学生实践操作提供学习场所。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农学专业课师资力量的要求

农学专业课是一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关联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教师能力有着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要是教师不具备实践经验,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解决不了学生提出的问题,那么实践教学就失去了意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师资力量有着较高要求,中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决问题:首先,学校应将专业实践经验作为考核标准之一,招聘和引进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很强的“双向型”教师人才;其次,中职院校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前往企业任职和学习,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最后,学校可以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不定期邀请他们来校演讲,为学生讲解和指导实践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和专业知识运用。

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农学专业课实际工作机会的要求

尽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实践教学,但实践教学和实际工作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实践教学不能完全等同于实际工作,所以中职院校应加强学校和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和学习,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另外,学校可以在合作企业中给学生争取专业岗位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环境,适应工作节奏,为学生在今后人才竞争中增加筹码。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农学专业课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农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以下积极影响:第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从教室转移到了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等地,由传统课堂环境转移到真实工作环境中,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亲身体验和实践探索,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第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小组学习形式展开的,将课堂还给学生,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指导和解惑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既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第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实践教学,鼓励和支持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将理论和实践完美融合,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结语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院校农学专业课实际教学有利于农学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因此,中职院校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实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管春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农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9):68-69.

[2]邬腊梅,柏连阳,周静等.杂草学课程实践与教学实习在培养农学专业人才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279-7280.

中职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实习;学生;远程教育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实行的教育模式为“2+1”模式,意即三年的教育为两年的学校教育与一年的在职实习。学生在第三年的时候,将根据专业不同选择不同的实习单位进行实习。这个环节是中职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一年的实习,学生可以感受企业文化,将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和生产实践进行结合,进而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中职学生的实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实习环节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当学生到企业中实习时,要遵守企业的工作制度和作息时间,再加上一些实习基地与学校不在一个城市,中职学校对实习学生的管理颇有些鞭长莫及。但如果放弃与实习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中职学生的实习质量将会大打折扣,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有些学校虽然派出了实习指导教师,但并不意味着一位实习指导教师就可以担负起所有的工作。因此,构建中职实习学生的远程教育体系,对中职学生非常必要。

一、远程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顺利融入企业

当学生从学校到实习单位中实习时,会发现企业管理与学校教育截然不同,学校教育更鼓励学生自主性,而企业管理最大的特点是服从。在工作中,企业有严格的规定和制度,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难以适应的。另外,对于工作时间外的业余生活,企业是很少顾及的。这种工作时的严格与工作外的松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刚进入实习岗位上的学生会难以适应这种情况,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因此,良好的远程教育体系将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

2.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由于中职学生年纪小,许多中职学校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但一旦学生进入实习岗位,意味着学生将走进社会,环境也没有那么单纯,实习学生将面对人际关系、社会不良现象、消极思想等诸多问题。当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时,他们会产生许多困惑和苦恼。如何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依然离不开学校远程教育。良好的远程教育会让学生感觉老师始终在自己身边,不会因为实习产生距离感和孤独感。

3.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

温家宝曾说过:”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他的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因此,学生进入实习岗位的这段时间至关重要,当学生能够适应实习生活,他们将会更加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积极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难题,自身的潜能能够在最大限度内得到发挥。远程教育做的好坏,将决定学生是否热爱本职工作、是否能够将所学用于实践。

二、远程教育体系的构建

1.远程教育体系的目的

为中职实习学生构建远程教育体系,其目的就是为学生在思想和学习上提供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和学习上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树立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思想,通过实践掌握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远程教育体系的组成

中职实习学生远程教育体系应该由以下部分组成:

第一、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在中职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职业学校应该从多方面出发,建立良好的管理机构,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管理机构应该涉及系部主任、专业教师、班主任、系部实习管理员、优秀学生、企业负责人、家长共同组成,从而形成校、企、家三方立体交叉的管理空间。

在实习之前,专业教师、班主任和实习管理员就应该积极进行宣传,使学生了解实习的意义,了解在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实习之前就对实习有所了解。在实习过程中,职业学校应该建立实习指导小组,由系部主任担任总负责人,同时指定专业教师担任实习基地的具体负责人,进行企业、学生之间的衔接,对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理论或实践上的问题进行指导,而班主任作为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人,负责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工作意识、服务意识、协作能力、全局观念。同时,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由企业指定优秀员工组成指导小组,用来指导实习学生的工作,协调实习学生与企业职工之间的关系。在实习学生中,挑选优秀学生担任小组长,及时向学校汇报实习进程以及出现的问题。

第二、认真实施管理制度。在中职学生实习时,还应该将管理内容制度化,形成常规性的东西,以便远程教育起到更好的效果。

首先,规范实习中汇报制度。当实习负责人向实习学生下达实习计划任务后,由实习学生写出实习计划,根据计划内容每周向实习小组组长进行汇报,然后实习小组组长向实习指导老师进行汇报。其次,完善巡查和抽查制度。学生实习总负责人、指导教师、班主任应该坚持巡查和抽查相结合,对学生实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巡查制度能够保证实习学生的稳定性,许多学生在实习中特别想念老师与校园生活,每隔一定时间的巡查有利于学生实习队伍的有序发展,通过师生之间座谈,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和工作的问题,使学生在实习中能取得更大成绩。而抽查制度有利于学校发现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出现情况的不同,个别问题特殊对待,如共性问题可由学校统一处理。

第三、严格考核制度。学生实习也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因此,对学生实习的考核也不能放松。一些学校认为学生实习后,考核也将由企业考核,因此放松了对学生实习的考核,这种态度也是不可取的。学生在实习前,应该制定实习计划,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每月进行考核,同时把考核结果反馈到学校。在学生实习结束后,可由学校统一组织再进行考核,检查学生是否完成实习计划。

三、远程教育体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执行不力

一些学校虽然也建立了远程教育体系,但对实习生的指导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执行不力,虽然有管理小组却没有具体措施,虽然有制度但不见落实,这样的远程教育体系只能是纸上谈兵,起不到任实际的作用,因此,中职学校一定要严格按远程教育体系的既定部署执行,千万不能放松。

2.反馈沟通不及时

远程教育体系除了给实习学生方向上的指导外,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及时解决问题,当教师、企业、家长发现问题时,通过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从而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如果反馈不及时,一旦小問题发展成大问题,对学生实习逐渐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因此,学校一定要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千万不能延误。

学生实习是中职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构筑完善的远程教育体系,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管理的存在,学生实习工作才能不盲目、不混乱。

参考文献:

[1]张文敏.中职学生实习管理策略探讨[J].科技信息,2013(4)

[2]张开阳.中职学校学生实习管理探析[J].时代教育,2013(2)

[3]方建新.加强中职学生实习指导与管理的实践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6)

[4]张哲.中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5]顾卫丰.中职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的构建与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10)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重点课题《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课题编号:[2013]-JKGHB-0070)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职职称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中职生;就业心理;职业生涯

中职生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学校(中专、职高、技校)的学生。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制普遍实行2+1培养模式,即3年的学业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校学习两年;第二阶段则是到企事业单位就业顶岗实习。学生第三年的就业顶岗实习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顶岗实习阶段是学生就业前的预备阶段,这期间反映出的就业心理问题对学生未来的职业人生规划就业状况有很大影响。

我国劳动和就业保障部门2003年对“就业”进行了界定:只要是劳动者从事一种合法的社会劳动,取得一定的报酬或劳动收入就是就业。而就业心理是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大致可归纳为就业心理倾向、就业心态、就业心理素质三个方面。

1 就业心理的相关理论研究

西方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出现了不少就业心理学理论。其中有代表性的有:职业生涯阶段理论、职业锚理论、人格—职业匹配理论等。

职业生涯阶段理论 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金斯伯格将职业生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幻想期,处于11岁之前的儿童时期。第二阶段:尝试期,11~17岁,这是由少年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第三阶段:现实期,17岁以后的青年年龄段。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论揭示了初次就业前人们职业意识或职业追求的发展变化过程。

职业锚理论 职业锚理论产生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的专门研究小组,所谓职业锚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时,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职业锚强调个人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整合。职业锚是个人同工作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实际工作中是不断调整的。

职业兴趣理论(或人格—职业匹配理论)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主要从兴趣的角度出发来探索职业指导的问题。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且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

2 国内关于就业心理的研究现状

1992年,大规模的国企改制开始推行。1999年,我国大专院校开始扩大招生。在国企改制及教育部扩大大专院校招生的两大背景下,大专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向低层次发展,社会对人才文化程度的需求呈梯度攀升,以大专院校学生为对象的就业心理研究因此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我国对学生的就业心理的研究起步较晚,整个社会对就业心理的研究比较集中在大学生,而对处于相对劣势(文化程度低、心理不成熟、年龄低)的中职生的就业心理关注度不够。与大学生相比,中职生就业时正处于16~18岁的青年初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他们涉世不深,缺少生活经验,对社会认识不足,看待问题比较感性,情绪不稳定,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另外,中职生在就业时还会面临就业层次低,晋升前景不乐观等问题的困扰。因此,中职生就业心理与大学生就业心理一定存在本质的区别。

研究工具述要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多数研究者使用自编的调查问卷调查,只有一位研究者使用了自编的就业心理量表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测量。

1)自制问卷。孟祥俊[1]从职业动机,职业理想,择业标准,影响择业重要人物,对社会职业的了解程度,择业环境的考虑,获取工作信息的渠道,对择业政策、法规的了解,对学校择业指导的关心程度,对自我认知情况等十一个维度对沈阳市区中职生完成了择业心理调查。曾恒[2]从自我认知、对社会与就业相关事物的认知、自主择业意识、择业价值标准等十个方面对西部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姚贤[3]从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就业政策、就业意向、就业策略、就业培训等五大方面问题进行某中职学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慕祎[4]从择业价值观、就业意识、就业心理准备、就业自我认知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了问卷调查。

2)自制量表。刘春雷[5]通过问卷、访谈获得大学生就业心理量表,该量表分为就业准备、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就业认知、就业压力五个维度。

研究方法述要 通过对就业心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发现,不同研究者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侧重,有的倾向于采用定性研究,分析事物内在联系、进行逻辑推理。有的倾向定量研究,配合问卷调查及客观数据,为论文提供具体、详尽的数据支持。有的采用个案研究法对某一个人或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弄清问题特点及问题的形成过程。有的采用经验总结法,对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何星林[6]采用案例分析法,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深入了解实习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为对策的制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姚贤[3]采用定量研究方式,对天津市一轻校2006级300人进行了本专业就业前景、就业政策、就业意向、就业策略及就业培训等五大方面的问卷调查。通过数据的采集、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转变中职生择业心理的对策。

研究视角述要 目前,关于就业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从理论分析或实证的角度出发,研究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各种心理,并对某些不合理的就业心理提出调适的策略。

李亚芹和凌云[7]对湖南省10所中职学校的482名学生的就业心态、就业形势认识、专业认识、职业能力和素质认识、对学校的满意度五个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针对当前中职生就业心态的时代特征和年龄特征,提出一系列加强职业指导的看法和建议。江春梅[8]剖析了影响就业观念七个方面原因,有社会背景、社会制度和就业政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同辈群体、大众传播、人格与兴趣等,并提出了加强当代中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蒙振兴[9]通过到企业走访调查,概括分析出中职生在实习过程中不适应企业要求的根源是实习目的不明确,人生职业理想模糊,个人综合素质欠缺,适应企业能力较差,个人心理素质低下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弱,提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学校应加强对中职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的人才培养对策。贾月花[10]分析了当前职校生就业的五种心理:自卑心理、过于自信、依赖心理、盲从心理和执拗心理,并提出应对之策。王荣珍[11]将中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归纳为以下主要三种:悲观失望型、消极依赖型和悲观进取型,并提出要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研究结论述要

1)就业稳定率低。目前中职生就业返回率达15%左右。一般来说,中职生的平均就业推荐次数为三次,多者高达十余次,而由于企业经营等原因被返回的学生仅占4%[12]。只有30%的学生第一次就业能稳定在1~2年,20%的学生第一次就业后1~3个月内就开始跳槽,40%的学生第一次就业后一年内开始跳槽[13]。

2)职业适应性差。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一般都能满足行业的需要,而学生的纪律、忠诚、敬业、服从、主动、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则不能适应其需求[14]。据统计,职业意识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违反劳动纪律等是学生被返回的主要原因[12]。

3)职业选择有偏向。一味追求专业对口;不顾客观环境,在择业过程上过分强调个人选择,希望找到工作轻松,效益较好,有较大发展前途的单位[3]。

4)就业期望值过高。对工作层次不能正确认识,只把眼睛盯在工作环境舒适、高收入、高地位的工作岗位,甚至要求刚上班就做管理岗位[15]。调查还发现,在“择业首要考虑的问题”中,48%的人认为是“经济收入”,20%的人认为是 “发挥特长”,19%的人认为是 “单位发展”,9%的人认为是“地位高低”。反映了中职生更希望到条件好、效益好,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单位就业,表明他们的就业期望过高[16]。

5)对自我及就业形势认知不足。面对各种思潮的困扰及人生的多重选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不适,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脚踏实地精神,存在焦虑、攀比心理及对家人的不满情绪[17]。

6)就业依赖性强。在就业上不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推销,而是消极等待,缺少竞争的勇气[3]。

3 结论

纵观国内研究者对中职生就业心理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大多数研究,只是站在经验总结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的分析,缺乏深入、严格的量化研究。

2)对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因而所提出的就业心理指导的措施也只是一般性表述,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研究方向偏重于解决中职生的就业问题,而缺乏从心理学角度去对中职生的就业心理指导进行研究。

4)对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的分析,较多的是从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制度因素、学校、中职生自身几个层面或某一个层面来探讨,较少谈到用人单位、家庭等对中职生就业心理的影响,系统性不够。

5)已有研究多偏向于中职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方面,而从心理学角度去解决中职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的相关研究缺乏。

参考文献

[1]孟祥俊.沈阳市区职业学校择业心理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5.

[2]曾恒.当前西部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优化途径探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2008.

[3]姚贤.中职生择业心理及其解决对策[J].招生与就业指导,2007(6):116-117.

[4]慕祎.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8.

[5]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6]何星林.对中职生就业心理的分析与思考[J].广西教育,2010(27):68.

[7]李亚芹;凌云在.对中职生就业心态的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05(6):59-61.

[8]江春梅.当代中职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5.

[9]蒙振兴.工学模式下中职生就业心理因素及对策[J].魅力中国,2009(10):93-94.

[10]贾月花.关注中职生就业心理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J].甘肃教育,2010(4):20-21.

[11]王荣珍.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J].职业,

2007(5):54-55.

[12]汪志颖.中职生的就业误区[J].成才与就业,2007(22):

30.

[13]李家蔚.中职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河南农业,2007(6):8-9.

[14]任晓峰,毛开春.“中职生就业态度培养”初探[C]//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山东课题组研究成果.2005:228-233.

[15]黄一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1”模式下第三年顶岗实习情况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02):47.

[16]刘卫平,连社君.中职生就业心理困惑与调适[J].卫生职业教育,2007(07):49-51.

[17]林敏.中专毕业生就业心理浅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08(07):133.

上一篇:环境与环境保护论文范文下一篇:农村教小学教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