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

2024-03-19

中职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中职生;课程设置;原则

对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最好的办法是比照国家中职教学标准,这是目前衡量中职各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尺度。要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首先要改革课程设置。

近几年来,湖北省由原来的高职统考过渡到现在的技能高考,给人传递了一种“文化公共课已可有可无”的错误信号。但中职生文化基础不好,专业更学不好的问题日益显现。计算机专业的公共课,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后续深造及终身发展打基础。国家近期发布的10门中职公共文化课课程标准,为中职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整体框架。

湖北的技能高考,将文化综合与专业技能分别以3:7的方式计入总分,“迫使”中职学校专业教学丢弃原来的“纸上谈兵”,将所有中职生赶到“水中学游泳”。

认真解读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就会理解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与大专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界限。中职生与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学习基础与学历层次不同,毕业后职业定位不同。因此,中职的课程设置不能简单套用大学模式。中职的课程体系有其自身的特点,课程的设置除国家教学标准强制规定的外,要遵循自己的课程设置原则。

本人认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系统性原则要求课程设置具有系统性。首先是要考虑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点,要保证所设置的课程能够承前启后,学习的顺序循序渐进。缺乏系统连贯性的内容,给学生学习造成困难。通过对升入大专院校及本科毕业生的调查,98%以上的中职生认为大学数学太难,学不懂。本质问题是中职生数学基础薄弱,很多学校对内容的取舍是“高考不考就不教”,系统性缺失。

系统性原则还要求中职三年应按层次整理教学内容,分模块进行合理布局,做出系统性的安排。《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认为表现在中职生的文化与专业技能素质、自主发展能力、职业道德精神等三个方面。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仔细权衡与必要的实践与实验。

计算机专业教学标准为中职计算机专业开设课程提供了方案。但这个方案也需要与时俱进的更新。公共文化课“思想政治”按新的课程标准不得不进行调整。有些专业技能的训练需要去粗取精。随着由原来以知识结构为载体的教学方式向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转变,在开发教材时,必须更加关注课程的系统性。零散的知识与技能难以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漏洞百出的知识结构将无法满足未来创新型工作的需求,甚至给用人单位造成麻烦或损失。

二、可接受性原则

可接受性原则就是指教学课程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校所有开设的课程,应是学生按教学标准可以接受并基本学会的。计算机技术无论软件与硬件,现在均处于快速发展中,很多内容还涉及到现代的高端技术。甚至一些基础课程,比如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理论,如函数重载、类的封装与继承等概念,不是一般中职生能轻易理解并掌握的。我们不能因为“赶时髦”就将一些对学生来说较为高深的内容当作中职课程来教学。虽然对有些前沿内容,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教学要求,仅介绍性地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可以的,但作为专门内容或选为教材并花大气力来教学,就存在不少问题。长期对中职生的教育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长期体会不到成功将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厌倦。只有那些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知识内容,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中职生心理特征。

三、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就是课程的设置,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并关注终身。要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就要做到科学设置专业课程。我们的教材应该从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中提炼出核心内容。通过这些核心内容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技能,真正将“教是为了不教”落到实处。

发展性原则要求设置课程时淘汰过时内容。有利于提高核心素养及生产工作效率的新知识技能,则应根据学生发展需要选取补充。例如,当汉字输入还是个难点时,五笔大大提高了输入效率,中职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的专业打字员。但输入技术的不断发展,拼音输入法的改进、语音输入、图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出现,打字将不再是专业技术。一般性的打字工作将人人都会,专业打字员的职业消失也许会为期不远。

我省技能高考中编程基础的考试以C语言为载体。但教学发现,C语言数据类型太多,运算符太多,远远超出了数学中传统意义的运算。让中职生学习如此多的数据类型,如此多的运算,单是运算优先级的掌握就不是按教学计划安排几节课可以的。C语言的精华“指针类型”在中职教学要求中几乎不能涉及,因为对中职生来说要掌握它的确不容易。中职生就业后在工作中用C语言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几乎没有!与其以C语言为载体,不如用VBA。VBA的难度对中职生来说基本适中,涵盖了除了C语言本身特点外所有编程语言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未来就业后的工作岗位能直接运用,还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四、工学结合原则

目前中职课程设置最大的不足,应该是工学脱离。学校课程设置不科学,导致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一方面在校所学课程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在工作中用不上;另一方面岗位急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难以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顶岗实习过程可以部分地发现与解决上述矛盾,让学生在实际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弥补不足,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从改革学校的课程设置下手。学校的课程设置,要重视对实际岗位的需求调查、分析、评估、预测,真正做到学校现在所教即为学生未來就业所需。学校的课程设置,既要盯着现在行业的实际需求,又要关注行业未来的发展,工学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俊佶.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优化与整合[J].电脑迷,2017,000(006):38.

[2]侯红辰.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7(36):62-62.

中职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阐明“互联网+”教育的两个重要概念,分析“互联网+”对传统中职学校教育方式的改变以及中职教学存在的问题,论述利用“互联网+”技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中职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资源的策略,以顺应现代教育教学要求。

【关键词】中职教育 “互联网+” 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是指将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网络多媒体、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从而对中职教育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传输、处理以及共享等,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每一位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根据新的教学目标,找准自己的定位,熟悉自己的角色。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互联网+”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他们去主动学习、探索。在信息时代,每一位老师都要将自己定位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领路人、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导航者。新的教育方式对教学模式也是一场改革,为中职教育改变教学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一、“互联网+”教育的两个重要概念

(一)什么是“互联网+”

我们所说的“互联网+”指的是信息的跨界交流與合作,它的核心内容是开放与创新,互联网最为根本的是开放的生态环境,把创新作为动力。“+”是跨界、是融合、是共享,不是简单的二者堆砌。跨界、融合、共享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也是互联网应用于不同行业的具体表现。“互联网+”教育,主要表现在用技术改变教学方式,从而催生新的教学模式。比如说,大数据、智慧教室、网络学习空间、VR 虚拟仿真、人工智能技术等的新型的技术及理念。把这些先进的技术融入课堂中,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用新科技进行教学,可以促进教学改革。对学生来说,可以很好地改变自己的学习途径,比如,利用智慧校园的无线网络平台,可以随时通过 PC 端、移动端进行在线学习与交流,通过手机 APP 进行答题以及云打印等;对教师来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比如,微课、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辅导与练习都可以借助手机端开展教学活动。学校利用“互联网+”与智能设备,在智慧校园中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什么是教育信息化 2.0

教育信息化 2.0 是教育部在 2018 年发布的文件《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的简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教育信息化,以信息技术融入教育中,培养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教育信息化 2.0 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信息技术革命在教育领域影响的体现,更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有效路径,是促进地区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二、“互联网+”对传统中职学校教育方式的改变

国家提倡在校园大力推行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智慧校园、数字校园,保证学生在中职校园内能够随时随地使用互联网。比如说,在室内设计领域,可以通过手机将设计图纸进行 3D 演示;计算机专业中大数据、云储存、SAAS、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更多的实现路径,学生可以直接通过手机 APP 进行实践。新技术的注入,给传统教学实践带来了很大的机遇。(1)拓宽了学生信息获取渠道。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以手机终端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对信息传播产生了巨大的改变。首先是阅读习惯发生变化,电子书逐步得到普及,改变了人们以往以纸质书为主的阅读习惯;其次是“碎片化”,内容呈现的碎片化和阅读时间的碎片化使得阅读变为碎片化阅读形式;最后是拓宽了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学校的图书馆来说,互联网有着更大的优势。如果说“90 后”是互联网的受益者,那么“00 后”就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在互联网环境中长大,对电子设备与互联网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伴随着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使用,许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这些长期在网络上学习的学生可以更加快速地在网络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2)出现了“互联网+”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中职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工具。比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系统、慕课平台等。这些信息化教学平台在专业知识学习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互联网+”技术的教学工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更高的学习热情。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每一位中职老师都要熟练地掌握好教学软件,利用这些软件制作更加优良的课件、微课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和更加容易理解的学习和实践资料,帮助学生去除之前传统中职教育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摆脱传统思维的局限性,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在目前情况下中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强,但缺少实践能力

现在的中职学生基本上都是“00 后”,因为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深受父母的宠爱,在家很少从事体力劳动,很少会接触一些动手操作的事情,导致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训技能不足。他们从小接触电子设备、互联网,对网络信息很熟悉,也从小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这使他们获取的信息呈“碎片化”状态。因此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很强,但是缺少生活实践。

中职实训课程需要有很好的动手能力,如果没有好的实践能力,那么学到的知识就变成镜中花、水中月。在中职学校学习的科目一般都是理论和实践结合极强的学科,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很好的实验能力。由于中职生思想尚未成熟,对学习课程的理解能力比较差,这对中职生学习实训造成很大困难。

(二)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强,使得学生课堂反应较差且缺乏学习兴趣。而学生的不良表现又导致教师失去教学动力,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在课堂上只会麻木地记笔记,大多抓不到重点,课后为了应付考试照着笔记死记硬背。虽然我们提倡创新教学方式,但是大部分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依旧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的虽然是借助了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但那也不过是改变了一点点教学形式,没有真正地运用好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中还是按照原来的步骤开展教学,学生只能根据规定好的步骤进行学习,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也缺乏对学习内容的思考,课堂教学质量不佳。因此,中职学校教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创新教学方法,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融合,构建新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单一,教学过程简略

目前的中职课堂教学目标比较单一,大多只追求知识目标,没有将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没有形成知识与技能相融合的目标,这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掌握专业技能。在考试分数压力下,一些学生为了找到“标准答案”使用手机、电脑等在网络上搜索解题过程与答案,只照抄,不思考。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成就感,对课堂教学没有兴趣,对学习没有热情,缺乏积极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四、“互联网+”中职教学的三种策略

(一)利用“互联网+”技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便利相比之前都要多得多,但许多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便利条件提高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践能力。因此要营造一个公平、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工作场景,让学生逐步熟悉工作岗位,并在校内进行相对应的实训,开展工作岗位实践活动,学习技能。为此中职学校的老师要从实际出发,制订一套符合中职学生需要的教学方式,制作技术技能教学视频、微课等,科学规范地实施“互联网+”的教学工作,针对不同的学科制定不同的措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比如说,根据学生将要从事的行业特点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和行为准则,收集相应的材料,并将之融入日常的学习中,应用到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比如,建设“互联网+”模拟实验室,加大对实验室的投资建设,让学生在学校中就可以了解以后需要从事的工作,在实验室中就能学习以后将要从事岗位的知识与技能。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在新时代,中职学校老师要改變观念,充分认识“互联网+”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也催生了很多新兴行业、企业。在日常的课程中,教师要始终将“互联网+”教学的理念贯穿其中,利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比如,利用微课辅助教学,辅助技能训练;利用翻转课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条件,针对不同的科目、不同的技能技术训练,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进行针对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更好地学得知识、习得技术。

(三)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包括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学校的周围环境以及教师的学术经验等。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使更加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需要。比如,中职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及相关技术,搜集与教学有关的文字资源、图片资源、视频资源,然后将之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整合成一个个单元教学包、课程教学包,方便在教学中随时进行调用,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多样和更灵活。因此,学校要组织学科带头人、技术带头人、教学骨干建设教学资源库,按照不同的教学和训练版块进行整合,分门别类,既有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又有视频资源;既有片段式的微课资料,又有系统的影视教学资料;既有片段式的文字资料,又有系统的完整的文字资料。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资源。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 2.0 计划的提出对中职学校的教育来说是一次机遇,为中职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发展思路,但同时也对中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时代发展,中职教师要积极进取、主动学习,学会更好地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庞 娜.“互联网+”教育视域下“微课圈”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2]王康康.“互联网+”背景下中职金融事务专业智慧教学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9.

[3]靳 军.“互联网+”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4]杨 倩.共享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8.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学校专业课堂中的应用与研究 》(项目编号:GXZZJG2017B006)课题论文。

【作者简介】黄永明(1977— ),男,广西灵山人,工程硕士,高级讲师,高级“双师型”教师,现就职于南宁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及人工智能教学应用。

(责编 卢建龙)

中职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在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互助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阶段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开展需求,这也为计算机教学工作的推进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快车道”。结合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分析和探讨了互助教学应用的相关问题以及利用互助教学作为整个教学的模板实现对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全面提升的具体途径。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互助教学;运用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是个体行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和沟通次数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学习是一个认知、熟练并且领悟的过程,其关系到学生的行为和思维。在互助教学理念应用下,计算机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的课堂环境,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能够实现更好的沟通与互助,这对于整个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对于互助教学进行合理的应用,就能够构建一个更适合中职学生学习和参与的教学空间环境。

一、互助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一)互助教学的含义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学习个体,在他们自身学习行为进行的过程中,不同学生自身的想法、执行效果以及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和不同。通过互助教学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感悟进行共享,这就讓其他学生获得了一个学习的机会,互助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共享自身的学习成果,促使学生群体整体学习效果得到提升。中职计算基础教学活动中,很多知识点和内容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计算机原理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解,同时也应该掌握如何利用实践技能来进行学习。在现阶段计算机学科教学中,部分学生的理论能力较强,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强。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利用互助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学效率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互助教学的基本特点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分享,在团体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二)互助教学的特点分析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互助教学有属于自己的教学特点,这些教学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人,学生学习什么、如何学习都受到教师的牵制。受这一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太多的主动性,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安排的相关内容。相反,在互助教学法的背景下,学生开展的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真正的主人,学生如何学习、怎么学习则完全由学生自己确定。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更多的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助模式共同组成的。

2.以导学法作为推动学生开展互助的主要方式。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保证主动地开展互助,因此离不开教师的互助与引导。常见的引导学生开展互助的方法有提问法、趣味活动法、实践法等。作为教师应善于使用这些方法,并将其融入不同的学习互助活动中,进而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确保互助学习的有效进行。

3.创新性。互助教学法对学生互助过程中的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础的学习知识,更要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知识进行创新后,更好地总结出对应的学习知识,为更好地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也为更好地实现创新互助、推动互助的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4.实践性。互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只有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对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并以此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开展互助,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互助效果。

二、互助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进行互助教学确实能够在多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互助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作为教师应善于挖掘活动教学的优势,让更多的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互助。

(一)让师生关系得到改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行为较为被动。在互助教学模式下,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加了很多交互的机会,很多实践性内容的教学都能够在学生互助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拓展。在互助学习中,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学习地位就可以得到有效突出,教师也能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计算机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也能够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入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实现师生关系的重构。一个新的师生关系,可以让教师成为一名“导师”,能够真正加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配合学生之间的互助,从而构建一个新的学习环境。

(二)提升教学执行的针对性

在互助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更好的了解和掌握。通过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实现对后续教学活动的调整。另外,互助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能够根据学生互助学习的情况来做好对现阶段学习进度的了解和掌握,根据计算机课程教学需求来对后续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

(三)促使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发展,同时他们也能够提升和发展交流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在掌握一些知识点之后,也需要会“讲解”,能够在互助的过程中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学习和理解。在不断的沟通中,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自然也就能得到一定的提升。另外,在学生互助的过程中,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自身的教学压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教师也就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教学方面的研究和改进,这样也就促进了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三、当前中职计算机课堂中互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将互助教学法融入中职计算机教学课堂中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都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课堂中依然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参与互助缺乏主动

互助教学的前提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助活动,如果学生无法积极地参与其中,即使教师设计再丰富的互助环节也很难保证互助的有效开展。然而,从目前中职教学课堂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互助的积极性并不是十分强烈,不仅教师提问时不会主动地进行互动,甚至设计团队合作过程中学生依然无法主动互助,自然无法保证互助的有效开展。

(二)教师组织互助目标模糊

开展互助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要设计出清晰的互助目标,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在开展互助时往往是随机的,教学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愿去随意制定相关的互助目标,致使学生无法在接下来的互助过程中找到互助的技巧和目标。一方面,教师组织互助前没有针对实际的教学内容设定对应的学习目标,使很多学生在后期互助时不知如何进行互助。另一方面,教师没有给学生互助的效果制定相应的目标,致使学生的互助结果缺乏一定的制约,使学生的互助效果无法得到有效评价。

(三)实践教学互助主体缺失

互助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师生互助、生生互助的活动。然而目前很多中职计算机教师在课堂中却忽视了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开展生生互助的机会,致使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互助。另一方面,互助过程中的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保证,教师过度地重视互助过程中自身角色的重要性,过度干涉学生的互助效果,对学生的互助内容进行干涉,进而使学生的互助失去本来的价值。

四、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互助教学的运用思路

(一)做好互助教学前的准备和思考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正确的重视和关注,并围绕互助教学的需求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进行互助教学之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对学生群体进行一定的分层,掌握哪些学生拥有帮助他人的能力、哪些学生需要他人帮助、哪些教学内容适合利用互助教学来进行应用、互助的形式怎样进行选择能够达到最有效的效果。只有因材施教,合理地进行准备,这种互助教学的应用成效才能得到提升,教师也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参与互助学习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只有针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需求和特点,围绕互助教学做好充分准备,才能使互助教学在应用中真正地让学生受益。另外,在前期准备中,教师也应该适当地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模拟和预测,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尽可能消除学生学习中的阻碍,让学生的互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流畅、有效。

(二)让互助形式得到更好的丰富

合理地选择和安排互助的形式和方法,引入更加新颖的互助思路,这样整个互助教学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进来,并且也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互助学习中发挥自身的能力。在当前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合理穿插不同学习水平和基础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学习与互助。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具体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让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展现。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讨论情况的掌握,结合课程安排,给予学生足够的讨论空间和时间,并设置不同的讨论环节,在保证学生讨论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切忌不合理地打断学生的讨论过程,而是应该让学生在尽可能完成思考和讨论的前提下,再展开教学活动。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

互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对学生主体性学习地位的展现,围绕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模式,营造出更加生动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打破墨守成规的教学思路,通过教学体系的调整和改进,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相关课程学习中,并且认识到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结合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改进和调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一些具体操作方面,知识教学上教师应该增加实践性内容,并给予学生足够的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学生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具备一个实际应用的平台和空间。例如,很多学生对于短视频都有很大的兴趣和丰富的观看经验,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围绕抖音平台账号的一些运营模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其中利用自身的经验,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學习互助。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得到更好的展现,在一个主体性学习状态下,学生自然就可以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围绕学生的生活经历,量身定制一些教学环节和内容,这是提升学生互助学习效果的一个必要手段,同时也可以让一些计算机专业成绩不佳的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学习,主动和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对带动整体学生学习参与性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总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互助教学的应用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具体特点,做好对教学方式的全面调整,引入科学的教学理念,更好地支持互助教学的应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应积极地进行教学研究,围绕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需求和特征,给予学生更多互助学习的机会,发挥互助学习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银冬.计算机教学中的互助模式应用[J].电子技术,2021,50(8):172-173.

[2]范建宏.互助式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1(34):124-125.

[3]李杨.浅析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知识文库,2021(13):79-80.

◎编辑 薛直艳

中职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根据职业中专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兴趣和专长,在英语教学中尝试实施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精神和语言实践的热情,为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提供了施展空间。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探究的辛劳和乐趣,实践着英语在真实情景中的运用。各方面的素质均有效提高。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计算机;英语教学

一、研究性学习的背景及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教育界比较普遍推崇和实施的一种新课程。这种课程源于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杜威提倡“新教育”以来,美国中小学始终比较强调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推出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学校教育要把科学探究作为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突出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他国家也在这方面表达了相同的认识。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它适用于各科的学习;从狭义上来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类似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通过探究,主动地获得知识。

二、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

职高学生英语基础差,没有信心,没有兴趣,往往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连笔记都懒得记。但是他们也有优点,通过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个性中则对社会的时尚风向表现的比较敏感。

而英语教学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社会,经济,科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它是从自然,社会或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与真实的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老师应该根据英语学科中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科学知识和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专业知识能力来组织教学,将英语和电脑操作技术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有实践性。

三、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

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必须发生转变。具体来说,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需要扮演好以下角色:

1、设计者(designer)。有效的研究性学习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这种学习通常需要任务学习的方式来实现。

2、组织者和促进者(organizer &facilitator)。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即使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和他们的需要,有针对地进行指导,成为学生能够进行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提高积极性,要为学生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等等。

3、指导者(supervisor)。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不同阶段要起到不同的指导作用,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搜集资料,如何写研究日记,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案等等。

其次,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可以带来学生角色的转变。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学生所处的地位往往是被动的,而语言的习得如果离开了交际的情境和学生个体的直接参与,效果就会变得十分低下。笔者认为,在英语活动中采用小组活动研究是一个最佳方式。研究小组一般4-6人组成,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一次小组活动:

(一)教师组织:小组活动的前提

(二)学生自学:小组活动的基础

(三)小组讨论:小组活动的重点

(四)组际交流:小组活动的关键

(五)教师点评:小组活动的检测

总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播者的主动地位,由知识的垄断者、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建议者、资源开发者和指导者。同时,相应地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去聆听教师一再重复的事实和理论,这就要求学生改变固有的接受型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由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师生关系转变为对话、合作,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彼此讨论与学习。

四、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问题情境阶段。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影响学生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情境。研究性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上课开始,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创设问题情境。

以The Internet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提问:

(一)Have you got a computer at home? What do you often do with your computer?

(二)Do you think the Internet very useful? Why do you think so? Please give an example to explain your opinion.

(三)Though computer is very useful, it also has some disadvantages, Please name some and find out way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因为学生本身就是计算机专业的,所以他们觉得有话可说,平时开口说英语的畏惧感消失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此时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参考词汇,以帮助解决表达中的困难,讨论过后,由小组代表发言,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了解了计算机的很多功能和不利影响,同时老师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运用电脑,让学生明白计算机该为人类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服务,尽量排除其对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小组成员碰到很多疑问,包括知识点的疑问,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一并解决了。由此,在学英语的过程获得的成就感成为他们以后学习的良好动力。

2、表达交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要把自己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或口头报告材料。交流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开辩论会,研讨会,访谈,展板,墙报,多媒体展示等等。

以多媒体展示为例。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英语基础不是很好,但已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并且对娱乐的话题很感兴趣。针对他们的这个特点,可以要求他们以music 或movies为话题,自己制作课件并展示。结果,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首先学习、研究、讨论并确定本专题的资料内容和展示方法,然后根据个人特长进行分工;搜集资料或制作课件。他们先在书籍,光盘版百科全书和互联网上进行文字和声像资料的查询,下载,之后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定稿,然后用powerpoint或flash做了课件,进行了资料系统化展示,资料讲解训练,最后将所有专题资料汇集到网络教室服务器。在展示讲解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生词,但借助图片,动画,电影片段和英文说明,还是清楚生动地表达了各自的主题。

课件展示是一个结果,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英语资料,这大大提高了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各小组都想展示自己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形成良好的竞争学风,这些都是比英语知识本身更重要的。

五、结论

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进行语言实践的热情,也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搜集,筛选,澄清),组织信息的能力(概括,分类,系统化),传递信息的能力(讨论,撰写,宣讲),为学生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提供了施展空间。在浩瀚的信息资源中,学生们体验着探究的辛劳和乐趣,实践着英语在真实情境中的运用,正如学生字所体会到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所提高的决不仅仅是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实践告诉我们,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学习个体与学习群体的学习活动相互结合和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共同完成以激活创新学习内容和知识结构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将带给课堂一种全新的学习氛围,将带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的学习精神和愉悦的学习心态,并将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应俊峰.《研究性教程》.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3] 袁昌寰.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中学外语教与学》,2002(12)

[4] 刘国银.浅谈英语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中学外语教与学》,2002(5)

[5] 张正东等.《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 胡永生主编《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范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7] 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2.5

中职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党的十九大以来,为推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地区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让贫困地区、农村地区能够通过教育发展地区人才,服务当地经济。本文主张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通过电子商务中比较容易入门的图形图像、短视频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深入学习,增加就业机会,用电子商务服务当地经济,实现电商扶贫、脱贫的目的。

关键词:扶贫 农村 电子商务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商品销售与互联网的结合,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商务贸易模式,它以低成本高回报、创业门槛低等优势,为大众创业以及促进西部农村地区的发展就业了从未有的大机遇。为此各地农村中职学校成立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区域性人才服务当地经济。而如何引导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具有更多的专业性知识,如何使学生快速上岗就业成了各农村中职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中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重要性

1.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及中西部农村地区迫切的经济发展需求

农村中职学校区别于沿海地区以及发达城市地区的学校。农村中职学校基础设施不足,学校周边区域的经济和交通以及基础建设情况较差。生源上,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人生志向以及追求对比于城市区域的学生还是有所差距。其中,适合农村中职学生,容易入行的岗位为网页美工。这就需要农村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掌握熟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操作以及运用,并且以其他课程为辅助融入当地企业,促进当地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当地的经济繁荣。

2.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有助于升学深造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想要快速地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快速进入电子商务行业岗位,就要学好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而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门槛低,对比其他岗位来说比较容易,并不需要多年的电子商务工作经验。农村中职学校都有满足学生学习的实训室,只要学生勤学、广思、多练,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美工师以及微视频制作人员,凭借一技之长升学深造,回归当地创业带动经济增长。

3.本地人才服务当地经济实现精准扶贫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农村以及边远地区实施精准扶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中职学生有一部分仍处于精准扶贫范围,对于精准扶贫的中职学生来说,怎样更好地学习电子商务专业,以及更好地发展专业特长从而带动家庭以及家庭周边的经济发展成为他们重要方向和目标。选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为落脚点是十分正确和有必要的。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学习培养,对于学生未来岗位入门以及今后的创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计算机应用能力差

受农村地区环境的影响,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依然很低。从电子商务的行业发展来看,计算机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计算机的应用和学习对于第一次接触的农村学生来说,是巨大的考验。农村学生学习接受能力弱,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差,自理和自律能力都需要教师多方面的引导。如何提高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计算机的应用理解能力,是农村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好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受当地教育限制,学生审美能力偏弱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良好的生活环境下,美学设计灵感成为现代生活与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对于美的要求极其缺乏。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几乎大部分来源于此环境,因此很多学生的美学灵感和审美观念还十分落后。而就电子商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而言,是需要强大的审美基础和美学灵感作为辅助。在电子商务销售中,制作优秀的美图和微视频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吸引极多的客户流量,这是电子商务行业必备的技能基础。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美学的设计领域必须加强对美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灵感的养成。

3.学生在自我同一性阶段,由于受环境的影响,目标缺失

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地区发展有快有慢,而缓慢的农村地区经济环境决定了农村中职学生普遍素质并不高。由于学生受周围许多辍学同伴的影响,他们对于自己读书的信心不足,从思想上,依然有很多学生存在读书无用、技能无用的想法。他们对社会的竞争压力不了解,对自己的行为管理不能有效控制。农村地区的学生受思维和眼界的局限性以及父辈和家庭问题的影响,对未来想法理念规划不足,对自己轻言放弃。总体上,学生在“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未来做什么?”等问题上受教育程度的局限,存在很多轻言放弃的现象。

三、怎样引导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更好地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1.从学生思想入手引导提高学生的上进心

农村地区的多数学生由于思想比较消极,同学之间缺乏信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的小团体之间也是矛盾重重。对于其专业的学习和平时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十分不利的,需要教师在班级管理上多下苦功夫,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学生存在的小团体现象,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平时应鼓励和督促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在学习上为学生寻找和树立榜样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对自己增加信心,對生活充满希望。

2.增加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资金投入力度

农村中职学校受资源少、环境条件落后等限制,培养出优秀的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人才是比较困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学习,需要系统性、全方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的完美配合,一台电脑、一个实训室还不足以支撑学生对审美以及知识广度的拓展认知。因此,应该教育上增加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投入,形成示范特色专业,使学校完善相应的配套资源、合理的课程设置、系统化的优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理念,扩展学生的思维兴趣。高效率的实训场所,有助于学生提高信心,全方面地投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学习和使用。

3.参加各种技能比赛以及认证考试

全国职业教育进行得如火如荼,而体现学校之间人才的培养差距在于各学校间的技能比赛,也是各学校检验教学成果的具体体现。农村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比赛的压力下,可以激发学生自身潜力,更好地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提前体验竞争压力,为将来的社会竞争积累宝贵的经验。

4.校企联合促进专业与社会的接轨,提高岗位就业能力

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受当地学校师资力量的影响,所学的知识缺乏社会的实践性。因此学校必须摒弃闭门教学的情况,主张与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使学生能接触到社会经济发展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和发展方向,做出更优秀的作品,顺利地进入职业岗位。

总的来说,学好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农村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比较容易入行,学校在通过对学生的思想、资金的投入,组织参加技能比赛及技能考证,校企联合方面有效的实施,提升学生毕业就业能力及其对社会的适应力,从而实现本地人才服务当地经济。

参考文献:

[1]方有琴.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包装,2018(8).

[2]吕永新.强化线描训练 提高中职学生美术设计水平[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9).

[3]李举锋.农村中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J]农家参谋,2019(19)

(作者单位:横县职业教育中心)

中职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是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工作并获得良好教育收益的关键,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加以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中等职业计算机课程的教育质量。因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怎样开展微课在中职计算机课程的应用进行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微课教学;中职计算机;应用探究

计算机课程是非常实用的课程,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助微课程,可以在大约5分钟内向中职学生呈现高度精致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教育收益。

一、精心设计课程,提高课堂参与度

首先,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在课程中存在这许多的问题,无法专心听课,忽视教学内容,缺乏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导致课程参与程度低,甚至对计算机学习感到无聊,这就造成计算机课程开展难以发挥出自身的实际效果。此外,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交流,有些教师仍使用传统方式来进行教学,这些问题都对于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严重的挑战。使用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应对这些学习挑战,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利用学生的自学技能,并帮助学生专注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微课的创建必须与现阶段下的课程有效联系在一起。计算机课程既是实践课程又是理论课程,因此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中职学生在学校必须学习的专业核心课程包含了许多内容。众所周知,教学方式设计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因此老师可以精心准备微课视频,明确教学目标,并通过微课,向学生显示知识点并协调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关系。并且能够对于课程知识的实际设计更加符合学生在当下的发展需求,全面地实现学生对于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知识内容的参与。

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细化知识

中职学生拥有丰富的学习工具,例如手机,电脑等,但视频教育容量相对较大。为学生下载数据的成本太高,同时由于网络学习视频的时间长度较大,内容较为繁多,与中职学生自身的成长需求出现了一些差异,导致学生很难有效对于这些知识进行学习。微型视频的体积小,易于下载,简洁明了的教学内容,突出知识观点,明确主题,并具有“简洁明了”的突出特点,这使微视频成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可以快速找到必要的知识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对于计算机学习效率更高,并节省大量的时间。微课的内容选择对中职学校计算机班级教学中教学质量的提高。通常,计算机课程可以分为两部分理论与实践,通常涉及特定任务。例如,学生在对于知识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需要能够从学生的本质出发,对于较为复杂的知识点能够进行细化,让学生能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更加得透彻。同时视频的时间长度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但是能够对于单一知识点进行细致的讲解,学生也有充足的时间来对课程进行学习。教师通过制作一系列微型讲座视频来提高他们的知识点,向学生展示完整而具体的作品,并进行理性而准确的教学演示,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了解所学知识。所以教师为了能够实现学生在中职课程中更加有效的学习,需要能够不断细化其中的知识点,通过微课的集中展示来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对于课程知识内容的有效掌握。

三、加强师生交流,注重课程编辑

当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实现了网络覆盖。微课教育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并实现了对于零散时间的利用。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这也为学生学习微型课程创造了条件。通过微课程,可以提高计算机课程的知识点,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制作一系列微视频,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完整的教育内容,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并掌握相关步骤。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微视频学习随时与老师在线交流,以解决视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育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良好的互动,在互动中引导学生对于课程知识进行学习,从而能够实现发挥出学生主动性的作用,教师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可以不断实现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制作微课堂是需要能够教师形成体系,首先教师需要能够对于设备进行熟悉,并事先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针对计算机课程中的知识点来进行视频的制作,并且能够保证视频的质量,即实现趣味与知识的统筹,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实现知识的渗透与学习。最后当完成视频录制的时候,需要能够针对在录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剪辑,对于微视频进行不断的拓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将学生的反馈融入到微课视频的制作当中,并且老师将录制内容和学生需求进行整合,这样能够让微课的制作更加符合学生在当前阶段下的发展。通过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良好的互动,能够实现微课视频后期的合理编制,更加符合学生在中職计算机课程中的成长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微课的开展能够实现学生个性的激发。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建微类和传统的教学,改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需要能在中职计算机课程的开展中有效运用微课,提高整体教育效率,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地实现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提升,引导学生在微课的实际开展中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参考文献:

[1]罗佳令.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广东教育( 职业教育) ,2014( 7) : 44 - 46.

[2]田贞. 微课在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探索,2013( 24) : 55 - 56.

上一篇:护理问题教学法论文范文下一篇:装船机环保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