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新思路

2022-09-26

1 中等职业教育的现实问题

1.1 社会观念

社会层面的观念影响, 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一是受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深远影响。由于“学而优则仕”的封建观念根深蒂固, “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的几千年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 形成了“重身份、轻技术”的思潮。

二是受现代社会人才观的偏见影响。计划经济时代习惯把“科学家、企业家、教授、工程师、医生、公务员称人才”, 而把“普通工人、农民、营业员称劳动力”。形成了“跳龙门”“铁饭碗”的思想。造成千军万马走高考、中考独木桥的格局, 阻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市场经济时代, 教育在社会中起着“筛选器”的作用, 将受教育者自动分层, 于是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决定将来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 而且此现象越演越烈。由于低层的劳动者的劳动性质、收入水平及职业声望低下, 导致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学校的地位必然低下, 一些用人单位过分追求高学历, 也带来负面影响, 人们对子女成才的心理期望, 也就不再追求中职教育, 出现了追求高学历的势头, 形成了“重学术、轻应用”的思想。

三是高校扩招的影响。由于高校的扩招带动了普高的发展, 甚至中职学校也办起了普高班。“普高热”的升温是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的一种反映, 也是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同时新高职产生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国家的初衷是新高职培养高级技能人才, 但三年的学习也未必能培养出高级技能人才, 造成专科毕业生就业难, 也势必会造成挤压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同时受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就业压力大, 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也就不用说, 中职教育毕业生找好工作就更难。加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盲目流动, 农业基础地位不稳, 也影响了中职教育健康发展。

四是初中毕业生升学指导偏向的影响。第一是在学生家长中广泛流传的择校顺口流:“一普中, 二技工 (中职) , 实在不行去打工。”影响中职学校的招生。第二是初中教学质量评估影响初中毕业生择校。评价初中教学质量主要依据是看升入重点普高的人数, 从而忽视了中职学校存在的重要性, 出现“重普教、轻职教”的现象。有的老师干脆对学生说:“你不好好学习, 就去上职中。”把上职业中学当作是对学习成绩差生的一种惩罚。学生还哪里愿意报考中职呢?

1.2 部分学校现状

一是中职学校沿用普通教育办学模式、思路, 大多数学校以高考为指挥棒, 以升学为目的, 完全改变了办职业教育的初衷。

二是一些学校既无实验设施设备, 又无实训中心 (基地) 。

三是教学与实际需要严重脱离, 实用性实训教学少, 职业技能训练不足, 理论教学内容偏多。

四是专业师资缺乏技能:大多是从普教改行来的, 专业面窄, 实际操作能力差。

因此出现办学质量不高, 职业教育形成“过于校园化, 缺乏社会化, 过于规范化、缺乏职业化, 过于学历化、缺乏实用性”的不良格局。导致学生学不到真正的本领, 适应不了职业岗位的要求, 造成学生心寒, 家长心冷的困惑, 出现中职学校招生的困难, 并明显受到家长和学生的轻视和不屑。

1.3 学生现状

由于中职学生大部分是中考后半段低分学生, 表现为学习差生、品德差生、行为差生。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接受能力较弱, 其原因:

一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身学习的行为习惯差, 刻苦钻研精神不够;

二是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或记忆力与以往入学分数较高的分数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

三是有部分学生虽然聪明伶俐, 但对课堂、书本为主的知识灌输接受方式不适应, 学习效果差。

四是部分学生“读写困难”, 对常规教育读写理解方式不适应, 但部分学生长于形象思维智能和肢体运行智能, 并且承受挫折能力强。

上述因素的影响, 中职教育生源连年减少, 社会上出现了高回扣买卖生源的现象;学生质量下降, 出现了就业难的现象。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那么中职教育生存发展的路在何方呢?

2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发展才是硬道理。”中职教育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实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 以技能训练为主;职业能力适应性强, 职业的实用性要强——提出了如下的发展思路。

2.1 转变观念

观念决定态度, 态度决定出路。

一是树立实效观。所谓中职教育的实效观就是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最大程度的满足多元价值主体的各种需求, 尤其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群众是最讲实效的、最讲实惠的。群众的观点来源于长期的生产生活的实践积累。如果职业教育质量不高, 不能在地区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中发挥积极作用, 群众观念自然“落后”, 不会送子女接受职业教育, 向其投资, 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资金就不会增多, 办学条件就难以改善。反之, 其观念自然会改变。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三贴近, 即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贴近行业发展需要, 贴近人民群众的致富需要。学校才能获得地方和行业的支持和重视, 中职教育发展才会有生命力。

学校发展的重点是培养更多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培养更多的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劳动者, 为群众致富服好务, 为社区发展服好务, 为行业发展服好务。

二是树立实践观。“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社会行业, 根据行业需要, 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 才能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职业教育贵在实践。中职学校首先要求学生从做中学起, 实践中从能做到、会做, 然后到做好, 从而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实践的形式一是建立实验模拟室。学生可将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的、易于接受的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二是建立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有利贯彻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原则。学校如果没有实训基地, 可实行实训基地企业化, 即学校与企业联姻, 优势互补, 企业派生产一线人员作技师, 对学生进行技能技术训练, 学校以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 从而让学生到工业区接受职业素养的熏陶, 让职业意识渗透学生心灵。三是采取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一线技术人员的指导下, 全方位参与企业技术生产管理, 熟悉生产工艺流程, 承担8小时生产任务。一方面学生直接从事生产可获报酬, 参与勤工俭学, 同时为社会创造财富, 另一方面满足企业对短期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另外, 教师还可得到实践能力的锻炼, 学校可进一步了解某一类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 为制定中职学校学生培养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而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通过顶岗实习, 学生的价值会通过其工作得到体现, 学生的质量会得到企业的评价。如果学生的质量高, 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 企业就会吸纳更多的毕业生, 从而促进中职学校就业的持续发展, 因为企业是劳动力市场的最大购买方。

三是树立市场观。市场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调节器,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市场的需求, 不能单凭主观意志。

中职教育作为一种服务, 应立足于服务对象的各种发展要求, 同时教育又作为一种特殊产品的生产者, 应满足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这种特殊产品就是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 其质量的优劣必须由市场来检验,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规格要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 因此, 中等职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 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适时调整办学方向, 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找准对口专业, 根据市场变动要求办好短期专业, 把握市场的长远需求办好长效专业, 探索市场发展需求合理布局专业, 从而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才能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

市场对人才需求层次、规格、范围是比较宽的, 中职教育发展的市场定位观就要求我们培养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劳动分工等门类繁多的各类人才, 这就为发展个人天赋、才华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天地。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兴趣、爱好特点扬长避短, 实施个性教育、扬长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 培养出市场各个方向所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有竞争能力的人才。从而建立起个人择业需求与企业需求平衡点的市场体系, 实现中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市场在不断变化, 劳动者不再是一个固定职业, 这就要求中职教育, 不断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化, 大力实施终身教育及不同层次的就业培训, 让中职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2 中职教育的发展目标

目标决定方向, 方向决定发展。

一是办学应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开发课程, 应服务社会、适应市场需要。

二是培养高质量的教师:要求中职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必备的知识结构 (专业学科理论、基本技能、基础学科知识) , 达到一专多能, 既是教师又是技师。

三是学生培养目标: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突出以技能为特色;同时以就业为主, 升学为辅。培养以就业为主的应用型人才, 兼顾为高校输送部分人才。

2.3 中职教育的发展模式

生源是生命, 出路就是生命力, 校企联合是办学的出路。

一是采取2+1校企联合模式:即2年学校教育、1年企业实训。

二是3+1模式:即3年普高教育、1年职业技能培训。

三是短期就业培训:实行半年、3个月的专业操作技能培训。

四是开展社区经常化培训。

五是开展技能等级证培训。

通过以上模式层次的多样性, 吸引更多的生源, 为社会提供大批合格的初中级技术人才, 促进中职教育和谐、健康发展。

总之, 生源是中职教育发展的生命线, 就业是中职教育发展的生命力。

社会学家眼中的中职教育正在源源不断地为社会生产出各类需要人才。它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代, 中职教育必须赋予受教育者新的时代观念, 赋予受教育者新的择业观, 以适应市场经济所必需的人才, 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而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中职教育要发展, 关键是找准问题, 对症下药。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我国经济、科技、社会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初中级人才的培养数量、质量提出了迫切要求, 面对择业观的挑战, 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就业压力的挑战, 面对社会追求高学历的挑战, 面对中职教育生源的严重不足, 探讨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如何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思路。

关键词:中职教育,问题,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2] 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 (2012)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3.

[3] 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 (国发[2010]36号) , 2010.

[4] 徐朔.职业教育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5] 重庆市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 (2012-2020年) , 201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适应杭州老龄社会需求的城市规划与管理走向下一篇:立式圆筒形焊接储罐计算程序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