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技术人才管理论文范文

2024-01-23

煤矿企业技术人才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煤矿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一直是煤矿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矿山机械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简要描述了国内外煤矿机械技术的进展,重点分析了以煤矿机电技术为代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应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矿机械;煤矿机电的应用

伴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快速发展,煤矿机械领域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成为21世纪煤矿机械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目前人们对现代矿山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煤矿开采高效高产的进行,这就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进行指导。煤矿机械的目标就是朝向煤矿产业重型化、无人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进行。而机电一体化技术将自动化的机器人、微电子技术和采矿装备集于一身,因此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1 国内外煤矿机电一体化进展分析

所谓的煤矿机电一体化,是指在传统的煤矿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煤矿开采技术得到改造升级。在进行改造同时,也将智能化的控制方法引入到了煤矿作业中,因此能够高度使用煤矿挖掘的特殊环境,从整体上提高煤矿作业的效率和产量。比较国内外的煤矿机电一体化的进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不少的启发。

作为最早研究机电一体化的两个国家——美国和日本,已经在此项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而且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化。当然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绝大部分的研究力度还是投入到能够适应各种特殊环境的机电机械设备上。这种工业机械设备能够满足可预测工作任务、步骤和结果的作业要求,只需要按照事先编写的程序就能够正常的工作。

然而,煤矿开采行业却因为其环境具有很大的复杂性,非结构化,使得适应此种作业的工业机械设备在技术上的实现有很大的难度。在1980年左右,部分产煤大国开始使用计算机辅助遥控技术来让机械设备适应非结构化的煤矿环境,进而成功研究出了大量的遥感工业设备,例如:转载提升器、采煤机械系统等。这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探索为煤矿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至于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在尖端技术上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此项技术的核心研制工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各大煤矿企业已经研制出了不少功能强大煤矿开采应用技术并且完全拥有其核心技术产权,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2 我国煤矿机电的应用

煤矿机械动力系统由急速器、电机和运动执行机构共同构成,这样的组合使得煤矿机械的单元环节多,整体机械的效率底下,并且占用大量的空间,因此系统的可靠性和故障的种类也有许多。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绝不是机械技术和电子科技的简单叠加,只有在整体上组织信息、机械和电子的相关技术,才能得到一个功能完备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一个优化的煤矿机械系统要达到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协作,彼此依存的。煤矿机械的机电一体化的最终结果就是机电技术完美应用于煤矿开采中。

①掘进机械设备。由于井下回采工作面对回采速度的要求不断增大,煤矿的机械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因此对巷道与回采工作面之间的掘进工作也随之加快。采用掘进设备进行施工是提高巷道掘进速度的一项重要措施。掘进机械设备能够成功完成破落煤层、喷雾灭尘的工作。同时装备地下掘进方向测控系统的先进掘进机械系统还能够大幅度提高掘进的速度和效率。

②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的应用。采煤机遇传统的液压牵引机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其一,稳定的牵引特性,能够有效利用能源,动力系统能够在其前进的过程中提供部分牵引力,帮助采煤机克服阻力,同时在采煤机下滑时能够进行制动发电,为电网提供电能。其二,在大倾角的煤层也可使用,由于在采煤机的电机的轴端装有防止打滑的制动器,使得其设计制动力矩得到加长,这就使得电牵引采煤机能够在40°~50°的斜坡使用。这项机电技术的采用,使得煤矿企业能够更加高效而安全地完成大倾角采煤工作任务,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其三,运行可靠,寿命长久,同液压牵引不同,电牵引采煤机的磨损情况几乎只发生在整流子和电刷上,而其他元件一般不会出现磨损,这种特点使得电牵引采煤机出现故障可能小,维护工作量小,寿命长久。其四,反应速度快,电牵引采煤机中配置了高灵敏度的传感器,能够对各种运行参数和装载质量有精确的反应,使得采煤机几乎不会出现过载的情况。

③矿山救护设施是维护采矿作业安全和事故预警的重要设备,它能根据煤矿井下的具体状况,对实际的情况采取具体的措施,这种机器人一般具有以有几种功能:其一,能够比较准确地探测到矿井下的被困人员并且能显示人员的位置和状况,还能测定有毒、可燃气体的风向并做到计量。其二,能够依靠装配的模拟视觉系统对障碍物的位置进行估计并且自动避开障碍物。其三,能够发出相应的信号告知还没有撤离的人员需要撤离并且引导其撤退;其四,将矿井中观测到的图像暂时存储并且能够将图像显示与控制台,然后将这些可靠的救援信息移交给相关的救护人员。其五,能够收集声音、图像并且具有将其打印于控制台的功能。

④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局部通风机中。煤矿生产过程中,局扇的供风对于巷道的施工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瓦斯的巷道施工中,局扇的供风必须要保持不间断。而许多瓦斯事故发生的原因就是局扇无计划地停止供风导致的。虽然,企业也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国家也出台了《煤矿安全规程》来进行严格的规定,但是无计划听风仍然没有被杜绝。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改善这种状况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几年研制出的双电源电气闭锁真空磁力启动器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此机电设备只需花费几秒钟的时间就能够实现掘进面的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保证了无计划停风的意外不再发生,极大地保证了作业的安全。

3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探析

①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结构体系。控制系统、驱动系统和操作系统共同组成了煤矿机电系统。其中控制系统对机器人的位置、运动和轨迹进行准确的控制。目前常见的控制系统有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驱动系统主要由驱动器、减速器和传感器组成,目前流行的驱动器有电机、电气和液压等多种形式的驱动系统。矿山系统完成具体任务是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操作系统通过提供各种命令能够使得系统能够对不同环境做出适合的操作,从而保证作业的进行。

②煤矿机电系统的价值。煤矿机电系统能够使矿工远离矿井中的不良环境,对工人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煤矿矿井一般充满了煤尘和有害气体,在这种潮湿的开采环境一下,煤矿工人要长时间、高工作量地作业,这就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不能得到保证,也危害到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因此研制矿山机械设备能够解放处于繁重体力劳动的工人。同时矿山机械设备能够适应煤矿的不良环境并且从事危险的采矿作业。因此只要能够根据具体的煤矿工作条件选择恰当的设备材料和结构,就能够使采矿设备适应复杂的采矿环境。

4 结 语

针对传统煤矿开采的各种不利环境,研制能够代替工作人员进行矿山作业的煤矿机电设备成为煤矿机械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引进机电设备技术实现煤矿机械的改造和升级成为提高提高开采量和开采数量的重要方法。同时机电机械还能够让采矿工人摆脱有害的环境。引入可靠的、功能齐全的控制系统成为提高煤矿机械系统性能的重要方式。对于矿山机电技术的研制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保证项目最终可行性并且能够起到相应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正吾.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史映红,周志海.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1,(10).

[3] 樊炳辉.让机器人推动我国矿山工程机械行业向前迈进[J].矿山机械,2011,(3).

[4] 程炜.无人化是煤炭信息化的主要目标[N].中国电子报,2008-10-14.

煤矿企业技术人才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企业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安全效益潜藏于企业各类经济活动之中,也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优势企业进军海外市场谋求发展,企业要学会正确处理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逐步提高经营效益。

【关键词】安全管理;经济效益;平衡点;安全投入

一、引言

人类自开始经济活动以来,安全问题就随之产生并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覆盖了全社会的劳动过程,包括工农业、建筑业、交通业、商贸服务等领域。因此一切社会活动都存在着安全问题。随着我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广,中国优势企业开始在海外市场上谋求发展,尤其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军东南亚及非洲的企业越来越多。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以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但从经验上又不得不投入一部分资金来保障安全,从而使安全管理表面上与“经济利益最大化”产生了一种“对立”和“冲突”,但实际上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由始至终都是矛盾统一的。

解决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键,就是正确处理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在保证生产安全的同时逐步增大企业经营效益。

二、安全管理的定义和作用

现代安全经济学“三角形理论”认为:经济为两条边,安全是一条底边,没有底边的支撑,是无法构建三角形的。“经济发展再快,没有安全就构不成稳定的三角形”。诸多实例及历史实践证明,没有安全的经济是不健康的经济,没有安全的效益也只能是暂时的效益。同等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经济发展与事故发生成正比,经济发展速度越高,事故发生概率就越大;但如果具备完备的安全设施、到位的预防措施,事故发生率就会大大降低。

1.安全管理能够提高生产力。

生产力三大要素中,人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在海外工程项目中,劳动者面临的安全隐患又增加许多,除去一般的工程事故风险外,日常生活中也包含了诸多风险,如交通意外、抢劫掠夺、种族仇视、水火灾害、卫生疫情、政治环境动荡等,原本在国内工程中不存在或发生几率较低的风险,在海外工程中的发生概率成倍增加。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加强安全管理不断消除隐患、遏制事故,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从而提高生产经营能力。

2.安全管理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安全管理对生产发展的贡献与行业风险成正比,行业风险越大,贡献也越大。海外工程项目全程中会遇到各类事故隐患,通过安全管理排除隐患、遏制事故,用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进行更多的生产,无疑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以美国煤矿业为例,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先后制定了10多部法律来提高安全标准,同时建立了独立的安全监察部门,美国矿山安全和卫生署,对矿业生产进行全面监察。新技术在矿业的推广和应用,既减少了安全事故,也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美国矿业协会的报告可以看到,安全管理对行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信息化应用提高行业的计划性和对隐患的预见性;二是机械化和自动化减少了人工量,避免了人员伤亡;三是采用安全系数更高的开采方法来替代传统方法;四是通过增加通风、加固坑道等外部设备提高安全性。因此安全管理既需要制定标准规范等原则,又需要应用新方法采用新设备来实现生产力发展进步。

三、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企业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当把生产安全作为影响企业效益的变量来分析时,就不难看出安全行为对企业效益的影响之大,安全效益潜藏于企业各类经济活动之中,也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1.安全管理的经济学意义。

从表面上看,增加安全投入也就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出隐形而且利润降低。这是比较片面的看法。安全投入不应该是企业的负担,所产生的也绝不是负效益,虽然成本的增加是安全投入的最直接表现,但从本质上来说,安全投入应算是一种特殊的投入。安全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并不像普通的投资那样直接反映在产品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善上,而是体现在生产的全过程中,保证生产的正常和连续的进行。这种投入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企业几乎不发生事故,员工也很少得职业病。这个结果是企业保持持续生产,保证正常效益的必要条件,只是它的产出总是间接地反映出来。以工伤事故为例,如果在生产事故中每死亡一人,企业如果没有参加工伤保险,至少要赔偿20万元。如果是发生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重伤事故,那么企业每一人要赔偿数十万元,损失之大可见一斑。如果特大灾难事故,不但企业法人代表要负刑事责任,企业也将倒闭,那将毫无经济效益可言。安全投入不足往往造成的损失严重的经济损失。以美国为例,1980~1985年,每年工伤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300亿美元以上。1985年总损失为365亿美元,占美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39153亿美元的9.32%。

“海恩法则”也被称为“事故法则”,即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也就是说,任何的严重事故都不是偶然的,做到先期的预防投入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因此从经济学上看,预防性安全措施的“投入产出比”要高于事故整改的“投入产出比”。据测算,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为1:5的关系,这一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正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从这一规律中很容易看出,“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保障安全生产要通过有效的事故预防来实现。但是企业的资源有限,不可能进行无止境的投入。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安全投入方案的优化以及合理安全投入方向的确定等,就需要利用科学合理的安全投入统计指标体系在搜集安全投入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結合调查分析,全面、系统、多方位地对安全投入的投向、投入力度、合理性等进行研究分析,以真实地反映安全投入中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安全投入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引导企业进行安全投入。

2.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关系的认识误区。

在海外工程项目上,业主往往会更加强调项目的安全管理,具体表现为施工安全、劳动防护安全、自然环境保护安全等,这些安全内容都会在项目合同中有所体现,要求项目投标人在该部分安全管理进行报价并纳入合同总额。部分企业在进军海外市场之初误以为安全管理的投入属于附加价值,通过压缩安全管理实现低投标报价以达到中标目的,而在中标后又无法满足工程所在地的安全管理要求,最终导致项目成本暴涨,项目效益急剧降低甚至亏损。

例如部分欧洲及非洲国家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视,项目合同中一般会规定项目承包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并给当地的各类动物建设迁移通道。如果项目承包商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建设或建设不足,那将面临环保机构、动物保护机构、当地住民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增加生产成本甚至停工,受到极大的损失。

因此在安全管理與经济效益的关系上,容易存在三大认识误区:一是重视生产效益忽视安全管理,导致生产上强调“多快”,忽略“好省”,不能正确认识生产和安全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导致事故发生和效益下降。二是强调主次,以效益为主安全为辅,认为可以通过牺牲安全水平实现效益提升,出现小事故不影响大效益,最终会把安全管理和经济效益对立,背离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准则。三是鼓励提高效益忽视安全,导致劳动者为拿奖励而违章违纪、冒险蛮干,最终造成效益降低。

3.正确认识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

一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在工程项目生产,尤其是海外工程项目生产中,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是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安全管理是经济效益的前提和保证,经济效益是安全管理的必然结果。只有搞好安全工作,才能保证正常的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有了经济效益,安全设施才有条件得以保障和改善,两者不可偏废,但安全是重点和基础。

二是安全是潜在的效益。安全效益在初期看不见、摸不着,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被发现或发觉,存在整个生产的全过程之中。安全具有正负效益的两重性,既安全是潜在的正效益,不安全(或发生事故)就是潜在的负效益。潜在的正效益来自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反之都是潜在的负效益。正效益蕴含在整体效益中,不明显;而负效益一旦发生则非常明显,经济损失严重甚至无法估量。即使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只有确保安全生产,平安无事,才能真正取得效益,否则就有可能产生负效益或效益的负增长。因此,要从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潜在的两重性中,进一步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把安全效益看成企业整体效益的一部分。

三是找出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点。对企业而言,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两者之间既辩证统一,又相互矛盾,解决这对矛盾的关键就是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企业应该明确责任和目的,不能忽视安全,也不能不要效益,既要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也要顾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这是责任的体现和每一个企业的根本目的。没有安全,企业很难维持正常运转。合理的安全生产投入,能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也就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找准了这个平衡点,企业的安全投入就能充分保障,基础就会不断巩固,管理水平就会提高,经济效益就会随之增长,企业就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四、安全管理对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

在海外工程项目中,安全管理并非口号和标语,而是需要进行实实在在的投入,安全管理的投入需要从思想、文化、制度、设备等四个方面进行。

一要正确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安全工作,提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生产理念。海外工程市场上的安全因素更多,包括政治、地理、风俗、自然环境、宗教等诸多方面,需要考虑的安全要素与管理方法也更加多变。同时只讲安全不求效益是不切合实际的,但安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和条件,安全是不能用经济效益来弥补的,它体现的是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只有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对人、对企业、对社会的重要性,才能通过企业全员积极参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负面经济效应。

二要构建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只有拥有健康的安全文化,正确的安全文化理念,才能有效建立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安全素质,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其关键是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建立制度、开展活动、采取激励措施等转变职工的安全价值观,使实现职业安全健康成为全体职工的共同价值观,保证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实现企业生产价值与实现职工自身价值的高度统一。

三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加大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监察和处罚力度,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合理利用人力和物力,力争使有限的人力和物力发挥最大的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投入的作用,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绝不能为了一时的眼前利益而铤而走险。

四要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安全投入是一种特殊的投资,产生的效益体现在生产的全过程,保证企业正常连续的生产,同时不发生或减少发生事故和职业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从经济的角度看,安全管理做好了,劳动者的生活和生产秩序才有保证,安全管理做不好,不但会危及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正常生产,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会产生负面的社会和政治影响。因此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并不是单纯的支出,而安全效益的间接性、滞后性、长效性和实效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五、结语

经济发展,安全先行。提高我国企业在海外工程项目上的安全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安全投入。企业在海外工程项目建设中应当正确看待安全管理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真正找到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平衡点,制定长远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投入规划,保证必要的安全管理,最终实现安全与效益的双丰收,进一步推进我国企业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云. 安全经济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3-23.

[2]刘祖德. 安全经济投资和最优安全水平[J]. 地质勘探安全,2000,7(4):26-28.

[3]方东平、黄新宇. 建筑业安全事故经济损失研究[J]. 建筑经济,2000(3):13-16.

[4]钱朋寿. 关于安全投入的探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5,5(增):291-295.

[5]冯斌. 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的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

[6]王亮. 安全投资效益评价与安全投资政策[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4,4(1):28-31.

[7]刘振翼,冯长根,彭爱田等. 安全投入与安全水平的关系[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32(4):447-451.

煤矿企业技术人才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安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煤矿资源的需求也越来也高,煤矿工程的规模和挖掘难度也在逐渐加大,在这一环境下,强化煤矿系统中关于通风系统的工作性能,对于促进煤矿工程的发展有着巨大作用。在煤矿生产中,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恼着煤矿挖掘的关键性问题。了解煤矿通风系统的优化方式以及煤矿工程管理模式,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

一、煤矿工程的发展特点

采矿工程的发展需要结合计算机技术,这是采矿工程实现系统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中分析,不难看出随着IT信息技术的发展,在采矿工程中关于该领域的运用将会逐渐增多,同时从采矿系统化工程发展开端分析,可以发现采矿工程实现系统化的肇端来源于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和运筹学的系统性运用,所以采矿系统工程的发展必然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关联,这是采矿工程实现更加高级系统化进步的必然路径,从而在采矿系统工程的整体表现上呈现出巨大的信息化特点。同时随着煤矿工程的发展,煤矿企业在开采煤矿过程中,因为产能和煤矿挖掘深度的增加,对于通风系统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际煤矿挖掘中,一定要注重通风系统相关性能,如此才可以保证煤矿工程可以稳健发展。

二、煤矿通风系统实例分析

(一)煤矿通风系统实例

为了更好的研究采矿系统工程的发展,对某煤矿的通风系统的优化方式和过程进行分析。煤矿开采对于化工产业有着巨大的价值,在煤矿的施工中,需要重视通风系统的构建,从采矿系统的整体条件出发,煤矿中通风系统设计时采矿系统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煤矿的开采方式决定了采矿工程必须有着良好的通风系统。

某煤矿在原先设计中所采用的通风系统为地表集中抽出式通风系统。该通风系统主要由1号进风井和1号2号副井以及两个回风井组成,这一通风系统的主要通风方式为中央进风、两侧回风。这一通风系统的设计思路是,1号通风井在西南角开始挖掘,在穿透矿体之后接入1号进风斜井。1号和2号回风井在矿区中部建立。

(二)通风系统优化

该矿场在发展过程种发现其通风系统在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后续发展的需求,使得通风系统的性能以及运营成本过高。该矿场在认识到这一问题之后,对通风系统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其优化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三)通风系统巷井优化

在对整个通风系统的通风流程采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之后,矿场对副井、回井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对于1号副井因为其所承担的通风任务有限,并且随着矿场的深入挖掘,使其效益逐渐下降,所以直接将其更改为措施井。这一方式极大地减少了工程量,并且因为该井可以作为安全通道,对矿场的安全施工也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该井在设置为措施井之后还保留了大型的凿井稳车,从而让其的运输能力也得到提升。对于回风井的设置,在经过计算机模拟之后,工程设计人员设置出了总回风井承担回风任务的设计方式。在设计该总回风井位置时,计算机对实际情况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设计人员从而设计出如下的通风方式。新鲜风先从副井、措施井、专用井中进入矿区,一部分从盘区斜坡道进入各回采盘区,一部分从进风天井进入各回采盘区,如此新鲜风会流经各个采场的出矿巷道,在进入采场之后冲洗工作面,进入回风总巷,然后被抽出地表。

(四)矿井总需求风量优化

总风量的优化工作也是由计算机的模拟工作入手,回采工作面、掘 进工作面、备用工作面、同时装矿点和其他需风点的个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完成矿井的总需求风量的优化工作。

(五)回采工作面需风量优化

向比较于原先所采用的盘区机械化向上水平分成充填法,在进行优化设计之后,在总风量得到降低的情況下,全矿70个回采作业面降低到了43个。这种高效的采矿方式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也就是a层矿采用了预控顶中深孔场嗣后充填采矿法,b层矿采用掘进机进路式空场嗣后充填。前者拥有20个回采作业面,后者拥有23个回采作业面。需求风量在经过优化之后从317立方米/秒降低至220.37立方米/秒。同时,设计人员在结合实际情况之后,根据计算机模拟的内容,对掘进工作满的需求风量也进行了优化,使其也得到了相应的减少。并且取消了400m电机车矿车维修硐室,全部更改为了皮带运输。从而让采区对于电力的需求降低,变电所得到了相应的减少。

三、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措施

在完成了通风系统的硬件领域的优化工作之后,还需要重视对于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具体方式如下。

(一)完善煤矿通风管理系统

在完成了对煤矿开采通风系统的优化工作之后,企业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是促进煤矿开采工作中,通风系统可以良好运转的基础。为了保证煤矿通风系统在使用不会因为人为管理问题而引发安全事故。就需要从入菜几个方面来完善通风系统的安全管理。第一,根究煤矿的发展方向和当前的生产规模,对当前的通风系统进行相应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煤矿通风系统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工作,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保证煤矿同分安全可以正常运转。第二,企业内部应当从上到下重视安全教育工作,尤其是煤矿企业的相关领导要切实落实关于煤矿通风系统各个领域的安全管理,始终将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第三,企业的人才队伍配比也需要根据技术的变化而进行发展,一方面注重人才市场上优秀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自身对于员工的培训,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

(二)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意识

在当前的煤矿挖掘工作中,因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很多危险的生产环节逐渐被更好的煤矿挖掘技术所改善,但是在煤矿开采工程中,安全问题一直非常重要,虽然自动化技术在其中的大量运用,极大的减少了煤矿生产的人员数量,但是安全问题依旧需要从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意识入手,在具体的人事安排中,新入职的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相应的测试才可以进入到工作岗位,针对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则需要对其的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判断其是否具备岗位胜任力。并且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培训系统,如此才可以建立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三)重视瓦斯治理工作

对于煤矿生产工作而言,在矿井内最为重要的就是瓦斯治理工作。当前的生产模式下,瓦斯治理主要可以归结为矿井供电和电气防爆两个领域。在矿井供电方面,主要是要保证矿井内部供电的稳定性,确保通风系统的重要设备能够一直维持正常的运转,而电气防爆则是预防在瓦斯浓度过于危险的地方,因为电气安全问题而引起明火,进而发生爆炸现象。在当前的煤矿系统中,随着采矿技术的发展,在基础层面预防这两个问题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为此,相关的生产企业在应对瓦斯治理这一工作内容时,一方面要不断的增加技术含量,通过优化供电系统的设计和采用更好的供电材料,尽量减少供电问题,减少电气防爆的难度。同时还要成立专门的监察小组,对煤矿的供电系统及时的不定期排查。

结论:

总之,煤矿通风安全是对煤矿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也是煤矿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明白煤矿通风安全的作用,分析清楚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因素,并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强对煤矿通风安全的管理,是对煤矿相关领导和相关企业的十分必要的要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煤矿产业能够不断增加煤矿产量,来满足我国目前对于能源日益增加的需求。这也使得对煤矿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的相关的研究在现在和将来都变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梁尤庆.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4:113-115.

[2]康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及通风事故防范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7,2407:376+379.

[3]刘永朋.煤矿通风设施安全管理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7,3207:159-160.

[4]李建利,牛玉松,杨勇.煤矿通风作用和煤矿通风安全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7,16:62.

[5]牛来福.基于瓦斯的煤矿通风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4:139-140.

[6]杨亚辉.煤矿通风安全隐患与机械设备管理对策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6,3110:164-165.

煤矿企业技术人才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率十分重要。如今国家对传统工业的生产安全和经营安全要求更严格,可持续发展战略也给煤矿企业带来了挑战。煤矿企业可以通过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应用和升级,实现自身在国家政策下转型升级,保障安全生产,保证生产质量,提高自身竞争力,抢占新时代的煤炭工业发展先机。

关键词: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安全生产

一、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生产安全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刻。煤矿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产业之一,国家对煤矿生产安全十分的重视,每一次煤矿生产事故不仅影响了生产过程,而且影响了生产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企业和员工双重的重大损失。煤矿的安全生产需要煤矿企业的重视,需要不断成熟的先进技术的配合,需要充分利用现今越来越成熟的机电技术管理保障生产安全,确保生产流程的规范化,监督生产过程违章行为。如今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政策的推行,推动了煤矿产业的转型升级,煤矿的机电技术管理也需要进行优化,进一步保障生产安全。

二、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发展现状

2.1网络技术的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移动通行的技术的不断成熟,给我国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带来了电子化的变革。由于自动化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结合,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成熟技术,建立自动化的机电技术管理体系,充分利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优越性,科学合理的调动企业资源进行生产,充分保障生产安全,推进煤矿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方针中转型升级,更贴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2智能化的应用。目前互联网技术在煤矿机电管理体系中被不断深入的利用,第五代移动通信给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打开了新的价值空间。在煤矿机电设备的过程中,充分的应用了传感器等元件,加强了对机电设备的控制,应用物联网技术等将设备信息化连接在一起,加强了资源整合的效率。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大数据下也越来越智能化,可以实现煤矿机电管理效率的提升,从根本上确保了国内煤矿作业的有效进行。

三、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的管理,需要提高对机电技术管理的认知,充分了解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对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的高效控制,可以有效的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管控,保障煤矿企业生产有序、安全的进行。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容易造成设备管理的混乱,无法对设备的使用寿命等进行合理的计算,对设备损耗的把控不合格,容易产生安全事故或生产事故,影响企业的生产发展。要保障生产过程安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需要提高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正确认识,消除安全隐患。

3.2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制度不规范。在煤矿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参与生产的设备种类繁多,对设备的进出厂时间有具体的要求,管理工作趋于复杂化。同时,国家对煤矿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做出了更多的指导,对煤矿企业经营安全和生产安全做出了规定。在工作量加大的环境下,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机电技术管理系统,无法对生产设备的各方面的进行整体的把控,生产现场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的问题。在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规范的情况下,也会造成生产责任的不明确,无法从流程上快速解决生产上的问题。不规范的制度对生产安全的防线建立也是比较脆弱的。效率低下的、不合理的传统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理念不符合时代发展的主题,影响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影响产生生产事故,造成生产人员的生命财产等受到威胁。

3.3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发展的人才不足。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具有明显的互联网技术特征,那么就要面临互联网带来的各项机遇和挑战。而煤矿企业作为传统的工业企业,对互联网方面的涉猎较少,对互联网技术方面的人才缺口比较大。对于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发展,推动企业可持续化发展的转型升级,需要信息技术人才的协助。对于机电技术管理系统的升级、利用物联网将设备资料和生产资料建立符合时代特征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体系,需要足够的机电技术管理人才。一个信息化人才足够的煤矿企业,可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抢占先机,加大对设备的风险管控,提高设备利用率,优化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和物资进场,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在绿色发展风口的竞争力,在转型升级中抢占先机。

四、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4.1加强企业内部培训,宣传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对于煤矿企业机电技术管理体系,不仅仅是部分人对其重要性了解就足够了,需要加强企业整体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企业可以展开各项培训,通过外部资源进行企业内部的机电技术管理重要性培训,重点强调机电技术管理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通过具体的实例,论证机电技术管理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提高企业整体的认识,可以将机电设备管理流程传递至企业各级部门,加强对机电技术管理的应用,对生产现场的把控监督更为严格,智能化的机电技术管理可以实现现场安全管理的智能升级,降低事故产生的概率,减少事故处理的成本。

4.2建立建全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制度。企业对于机电技术管理系统的创建,整合了整个公司的设备资源等,可以实现企业内部设备的再分配,合理调配各地项目、分公司等设备,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对于设备安全的把控,通过信息技术,使用传感器与互联网相连接,对每台设备的损耗均有详细的记载,可以充分保障生产的安全,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完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制度,一方面是资源的整合利用,把握生产过程中来自设备的风险,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建立对设备管理体系中各部门或每个人的职责做出了明确的划定,生产流程更具体化,在进行追责时更迅速,对生产安全问题的处理也更迅速,减少处理生产问题的时间成本。

4.3招募或培养专业的机电技术管理人才。煤矿企业在大数据时代通过机电技术管理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信息化人才的助力。聘请专业的机电技术管理人才,对企业机电技术管理更规范化,应对风险更迅速,对生产设备等的把控严格。企业内部足够的机电技术管理人才也可以协助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体系,运用先进的科技引导企业的转型升级。人才所带来的科技创新,可以让企业迅速适应国家政策,适应市场挑战,在煤矿转型升级和发展中抢占先机。

4.4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大對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资金投入,可以有效的提高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效率,引进更为先进的生产设备应对国家政策和市场变化,也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资金的加大投入,要求企业把握成本与利润,把握长期利润和短期利润之间的关系,资金投入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原有的结构和布局,对生产安全的预防和监督也随着设备升级,可以有效的控制生产安全问题的产生。

五、结束语

在如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下,在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发展下,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和绿色生产是重中之重,需要企业在大数据的风口下进行转型升级。通过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对生产过程中对安全有影响的因素的把控,协调生产过程,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抢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地,在企业转型升级中抢占先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通过机电技术管理,煤矿企业实现自身的发展,达到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达到为社会提供更优质、更绿色的煤炭资源的生产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博.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矿业装备,2021(3):98-99.

[2]孙德明.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13):124-125.

[3]王启睿.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21(4):91-92.

煤矿企业技术人才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煤矿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煤炭市场呈现日趋饱和的趋势,以前粗放式管理的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这些种种问题导致煤矿行业企业的利润不同程度的下滑。煤矿企业在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需要紧跟市场变化趋势,发展精益化管理,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优化整体的企业经营管理的资源配置。

关键词: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精益化管理;

一、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分析

通过对当前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分析,煤矿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或多或少的各式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重视度不够,且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偏低

煤矿企业的管理受之前管理风格的影响,整体偏向粗放式管理,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的理念,对新的管理的方法论认知度缺失。导致整体的管理理念趋于落后,煤矿企业在当今的微利时代必须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不断迭代创新,摒弃掉粗放式的管理理念,建设集约型模式,构建新型的能源供给企业。

部分煤矿企业在管理的迭代创新中,投入了部分资源,但是由于煤矿企业本身的特殊性,导致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还是处于偏低水平,没有结合煤矿企业的特点发展出新的管理方法论。

(二)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煤矿企业面临的管理问题也在逐步扩大,新的管理挑战已初显端倪,在经营管理的(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几个方面中生产管理大部分煤矿企业一直采用传统手工记账的方式进行日常工作的领料,申报计划,手工统计计划,没有采用现代方式的管理,效率比较低,而且最重要的是在统计消耗方面,不能准确实时的控制材料的消耗。设备管理方面也是纸质的方式管理统计,设备存放地点,使用在哪个区队,工作面,设备目前的状态怎样,不能及时的统计出来,往往需要统计几天,没有通过现代高效的管理模式来管理;目前煤矿是以安全为天的口号,对安全方面的管理特别看重,但同时矛盾的一面,不能通过有效的手段管理,虽然每次发现隐患就及时的下达整改,但无法及时有效的跟踪,整改完成后,不能很好的分析统计隐患数据,不知道哪些地方出现的隐患最多,哪种隐患出现的几率较高等很多方面的数据统计,以方便以后更好的减少隐患的出现;煤矿以效益为主,就需要每月统计成本和收入,统计后不能共享数据。这些由于缺乏信息化设备导致的经营管理中的信息缺失,引发了煤矿企业的种种问题。

(三)煤矿企业经营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缺失

大部分的煤矿企业普遍存在缺乏人力资源战略长期规划,人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煤矿企业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的煤矿企业未针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与之互相联系和配套的人力资源规划。煤矿企业在人才开发方面缺乏想象力和计划性,导致煤矿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与之匹配的人力资源捉襟见肘,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后劲。

同时煤矿企业历史管理特征的影响,导致煤矿企业缺乏长期有效的人才约束和激励机制,大多数煤矿企业仍旧延续传统的绩效考核机制,基于产量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完成效率对职工进行绩效管理,缺乏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与培养。

人力资源培训机制的管理缺失,大部分煤矿企业在职工培训方面,缺乏长期且系统性的培训制度,员工能力的增长不能跟上企业的发展。

(四)煤矿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需要进一步改进

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制度急需完备。有些煤矿企业由于受到历史的财务管理制度影响,延续落后的财务管理机制。现代财务管理制度作为企业的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是高价值管理,渗透在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中,煤矿企业的经营、生产、进销存、调度都离不开财务管理的监督,财务管理是当前煤矿企业经营活动管理的基础和中心。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促进企业科学合理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企业的增长,有效的使用企业的资金,获取更高利润。

煤矿企业中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煤矿企业的经营业务十分广泛,导致整体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场景比较复杂,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也是花样百出,而煤矿企业的财务人员由于落后的管理思想,在实际财务管理过程中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对一些新技术手段的欺骗手段缺乏防范意识,导致公司经营出现风险,资产受到损失。

煤矿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监督保障机制缺失。部分煤矿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导致最终财务管理工作实施出现问题。大部分煤矿企业都是事后监督,缺乏足够的事中监控,事前预测,对整体经营活动的把控力度不够,造成财务人员无法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准确的诊断,不能有效的控制财务管理过程,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影响。另外部分煤矿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权力过大,无行之有效的监督体制,使得财务管理没有按照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内部资源进行配置,导致管理失衡,公司經营受到损失。

二、煤矿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找出以上问题对应的解决措施,指导煤矿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

(一)提升经营管理在煤矿企业中的重要性

煤矿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依赖型行业,其自身有其自身的管理特点,夹杂历史因素影响,其经营管理的与其他类型的企业有一定的区别。面对这种情况更应切实的结合自身经营发展的特点,因地制宜的找到适合自身经营的经营管理方法论,沉淀自身的能力。因此煤矿企业需加强内部对现代经营管理的认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经营管理理念在企业的落地,建立完备的经营管理制度,约束企业人员的经营管理动作,提升经营管理在企业的重要意义,从而改善煤矿企业的经营发展,建立现代化管理的煤矿企业。

(二)提高煤矿企业中管理的信息化集成度

针对煤矿企业管理过程中低信息化集成度的特点,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建设实施适应煤矿企业发展的信息化软件系统。根据不同管理板块的需求建设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搭建物资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系统,营销板块的集成软件系统,实现线上的上申报计划,申请审批领料,线上对设备进行管理,动态管理设备,实时跟踪设备的状态。完成线上的管理动作实施,并进一步线上线上去统计总煤矿每天的材料消耗,材料收入支出消耗及人工考核报表,上统计设备维修信息,从而分析统计哪些设备维修率高。通过信息化系统的使用,逐步的向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转变,使管理更加完善,初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节约了成本,同时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构建新型的智慧型煤矿企业。

(三)提高煤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加大煤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煤矿企业需针对当前自身企业的发展阶段,建立长中段期的人才战略规划。科学合理的评估未来企业经营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提升企业的人才密度。

建立系统的人才激励机制,人才作为第一生产力,现代煤矿企业人才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煤矿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去吸引人才,防范人才的外流,煤矿企业也要更大程度上尊重人才,发展人才,科学的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煤矿企业的传承在于内部知识的传承,创新来源于外部知识的结合。完善的培训体系有利于煤矿企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煤矿企业需改变老一套传统的财务管理思想观念。明确财务管理在经营管理中的正确定位,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引导,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防范风险的意识,建立规范合理的内部管控机制,提升财务分析,成本分析预测的能力,构建统一完备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而提高煤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煤矿企业应加大对现代管理机制的认知,提高企业的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改变旧思想,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波.煤矿企业精细化经营管理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31).

[2]赵尚荣.对创新煤矿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J].价值工程,2012(21).

[3]胡保光.试论煤矿企业经营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商情,2018(61):93.

[4]耿鑫.煤矿企业经营模块化管理對策[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34).

煤矿企业技术人才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行政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通过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实现企业的个案管理,承担着推动和保障企业生产、经营还有财务等各方面工作的运行、协调和沟通,是整个企业的核心工作。然而,由于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是由人来执行的,因此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党务管理、基层党建以及提高职工整体思想意识等,已经成为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的一种必要途径。本文主要分析了行政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提出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有效实现途径。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 思想政治工作; 联系; 区别; 融合途径

在企业的发展和运行中,行政管理工作是整个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它是通过统一的管理,让整个企业能够更好更快的运转,实现更大的发展,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企业进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它着眼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对于企业的未来具有引导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逐渐开始趋向于多元化,生活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企业员工的思想在各种思想和文化不断的碰撞和融合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困惑,这就为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难题。

一、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联系

对于行政管理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有力的手段,而对于行政管理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管理的思想基础。任何一种行政管理行为中都包含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无论什么时候,要想充分发挥行政管理的作用,就必须要对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进行建立和健全,贯彻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并且还要企业的员工在行为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性,这样管理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在行政管理的全过程中都包含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任何一种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为了模范遵守、执行行政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没有行政管理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没有实施效力的,而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行政管理则是盲目的,由此可见,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区别

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方式、途径以及作用方面的不同。从方式方面来说,行政管理主要是用于对员工行为的限制和规范,其方式是通过采取行政令、指示、任务或者规定等发挥作用的;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更加注重对人内在精神因素的关注,进而实现对人的行为的调节,其方式是通过教育来转化人的思想认识,使员工自觉、自愿接受管理来实现的。从途径方面来说,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它是依靠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等手段来实现,所有员工都必须要按照制度来执行,否则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以人为本,更加关注员工自身的需求,通过思想方面的教育和感化,帮助员工树立崇高的理想,提高其奉献意识和思想觉悟,加强道德修养,进而实现企业内部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和维护[2]。从发挥的作用方面来说,行政管理工作起到规范的作用,而思想政治工作起到导向的作用,不过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三、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融合途径

1.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的目标统一起来

要想实现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首先要将两者的目标统一起来。企业实行行政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对员工的行为和活动进行规范和限制,其最终目的则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如果员工的行为不是与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相适应的,那么必然会对企业的发展目标产生消极影响[3]。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服务的。在企业今后的运行中,我们要将这两者的目标有机的统一起来,使其全部为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2.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应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指明灯

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指明灯的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应该以教育活动为基础,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影响,通过积极学习企业文化知识等活动,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还有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去,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个精神激励机制,使其形成一定的行为意识,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进而支配他们自觉地遵守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维护企业内部的安定和团结。

3.以行政管理为基础,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进行完善

从本质上来说,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一方面,企业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参与和支持企业发展的意识,增强员工的责任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强企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另一方面,企业应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领导行为的激励、关怀激励和支持激励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参与感[4]。

四、总结语

总的来说,在企业的发展中,单纯的依靠强制性的行政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通过教育的形式来将员工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使他们加深对行政管理必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对管理价值目标的认同,进而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自觉的遵守企业行政管理的相关规定,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由此可见,在未来的发展中,将行政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发挥各自优势,这是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和管理效能,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必行之路。

参考文献

[1]牛瑞锋.浅析新发展方式下煤矿行政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融合[J]商情,2013,(49):276

[2]白岩.浅谈人事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中文信息,2014,(4):353

[3]杜伟.浅议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方法与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0):3-4

[4]王新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行政管理的统一性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3,(22):31-32

上一篇:外语人才培育对策浅析论文范文下一篇: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