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生物教学论文范文

2023-12-06

生物课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生物实验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整体看来,素质教育的改革,生物实验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学器材更齐全,教师整体素质也有所提高,这使得生物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广泛与充分。 但是当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仍存在着一些客观和主观问题,制约着实验教学的进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实验器材不足。由于学校经费的制约,实验投入不足,个别实验开不起来。而且很多学校 的实验设备虽然齐全,但是正真投入使用却很少。其次是师资投入不足,目前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生物实验教师,每当做实验时需要生物任课教师自己准备几个班级的实验,使得准备工作量非常大,导致有些教师尽量少做试验甚至不做实验,而是讲解实验、背诵实验,应付考试的需要。 由于经费和师资投入的不足,导致实验管理存在较多的漏洞,许多乡镇学校缺乏合格的实验管理人员,造成仪器的完好率、利用率下降,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进行。同时由于师资不足,实验教学无计划性。而生物实验有好多材料需要提前或者当时备好,也导致有些实验不能按期进行。即使学生参与实际的实验教学中,也体现出一些问题。

利用实验情境进行教学,更适合采用合作学习、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使得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得到发展,为达成生物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发挥生物实验 的功能呢?笔者认为主要要做好以下两方面。

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化学实验知识、技能,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在实验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呢?简单地说,教师可通过生物实验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东西,使学生不仅能获取多方面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利用趣味性實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注意能力

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或投影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些演示实验的现象是不易观察,教师可借助模拟或投影演示实验,放大实验现象,使每个学生都能近距离观察实验。 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生物是以实验为手段来研究生命现象很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教师在实验前要使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再根据具体的实验提出观察要求。 实践证明,借助模拟或白板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运用边教边学的形式,精心组织学生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而学生实验就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因此,对学生实验,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实验,对每一课题实验要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通过以上的实验的改进,观察的实验的现象明显,使学生掌握了实验要领,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三)布置生物实验习题,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除了课本中的实验习题可供选择使用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安排适当的实验习题。学生通过借助实验研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将进一步掌握理解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在实验设计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开放实验室,培养创造能力

生物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和访问、观看有关电教片;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组织和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开放实验室。如家庭小实验,学生做实验时,他们会积极动脑思考,联想过去学得的知识,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优良的实验方案,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

二、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研究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学生研究实验,启发思维,就会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

首先,指导学生研究实验,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推理能力 ,并指导学生对实验误差的研究,培养学生思维严谨习惯 。 在学生做实验时,往往会出现实验结果的较大误差。对实验误差的分析,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以便学生能及时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并使学生在寻找产生误差原因的过程中增强对实验操作规范化重要性的认识。经过实验过程的逐个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真正原因。这样能逐渐养成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其次,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就是要求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设计制订出解答问题的实验方案,并进行独立的实验操作。这类实验,能力要求高,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科学态度和方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布置任务后,要先指导学生弄清实验要求,查阅有关材料,复习有关知识。教师在审阅设计方案时,应纠正其中错误,指出缺点,选出几种简易、效果好又安全的实验方案进行典型介绍。在学生进行独立操作时,教师也应认真指导。并且积极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就地取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多方面开展有有效的生物实验室,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从学生学习和教师指导的角度来阐述了实验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其实在每种能力的培养中,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做好指导,让学生在较好的学习环境里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形成更多的能力,使得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是每个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物课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蚌埠医学院 1.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教研室;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安徽 蚌埠 233400)

摘要:为培养医学院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生物信息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软件的应用能力,结合近年该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探索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践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在生物大数据时代,具备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教学模式改革

一、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的必要性

生物信息学学科发展迅速,不断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而医学院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生命科学相关的研发和技术,涉及生物、医药、食品、环境、农业等领域。掌握生物信息学这门工具,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和途径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医学院校部分专业(如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开设生物信息学必选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和教学资源缺乏。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生物信息学时间相对较晚,在教材选择中首先调研了其他院校和目前出版的教材内容情况。发现大部分生物信息学教材都包括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的信息资源,基因组分析信息资源,数据库搜索软件,核酸序列分析和多序列比对等软件的核心内容,除了共性的章节外,不同的教材内容和重点各不相同。但是生物信息学发展迅速,除了基础内容外,大部分内容都在快速地更新,比如引物设计软件的使用等。而目前,生物信息学教学资源较匮乏,完善的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和习题等教学资源稀少。

2.课程内容与教学课时不匹配,教学进程安排不够合理。首先,由于生物信息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生物信息学课程学习前需要理解和掌握一些生命科学相关知识背景,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深刻理解一些生物学基本概念,如基因序列、蛋白质序列、非编码区、启动子等,并初步了解一些重要的生物学数据库。因此,讲解透彻该门课程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花费一定的时间介绍相关背景知识。然而由于医学院校学生课程门类众多,客观条件决定无法为生物信息学安排足够多的课时。目前我校教学大纲规定的授课仅为20学时,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就显得非常突出。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下灌输大量内容,因此无法深入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教学质量。

其次,教学进程安排不够合理。以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为例,本科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生物信息学课程。此阶段学生虽然学习了一年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但是专业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同时实验设计等相关实践较少,缺乏对实验细节的理解与实验设计的整体把握。而生物信息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所以有必要在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实验设计的理念,课程学习中灵活运用专业基础知识,达到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生物信息学的知识与不脱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教学模式单一,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对于医学院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本课程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如何在现有数据库中查找想要的信息,如何通过在线程序或利用现有的分析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解决生物学问题。学生需要通过亲身实践,才能熟练掌握生物信息学的数据库、分析方法、软件。但是很多医学院校教学条件有限,没有相应的计算机实训室,配套软件也相对匮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课件照本宣科,并不能结合具体实例边讲解边示范操作,同时,多数高校开设的生物信息学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教学课时。然而,生物信息学的学习,如数据库的检索与使用、序列比对分析软件的应用、引物设计软件的应用等都需要学生在实践课中进行验证或操作,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脱节严重,从而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三、生物信息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修改理论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由于生物信息学内容繁多,应针对不同专业特点精心挑选授课内容,在有限的课时中让学生学到最基本且重要的生物信息学理论知识。目前我们选用的是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版的生物信息学,结合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的特点,本教学团队编写了教学大纲,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更新和优化,将重点集中于应用性较强的生物信息学实践分析技能和离线单机版生物信息学软件的使用上,具体内容包括核酸及蛋白序列数据库、序列的相似性搜索、序列比对、系统进化树的构建以及蛋白质的结构与预测和引物设计等基本内容。同时考虑生物信息学学科的前沿性和交叉性,我们又增加了蛋白质组学和非编码RNA,基因芯片、qPCR、深度测序等操作原理及流程预测等内容。为了适应生物信息学快速发展的要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推荐了包括DavidW .Mount编写的《Bioinformatics Sequence and Genome Analysis》和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李霞主编的生物信息学等几种不同类型的参考教材供同学课外阅读。

2.创新教学方式,推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生物信息学的课程学习和软件使用与网络的使用紧密相关,一方面,为克服学生多,无法使每位学生实时进行电脑操作的弊端,我们利用能够接收无线网络信号的设备,实现上课时教室内有网络,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实时在线带领学生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如數据库查询、序列提交过程、蛋白质结构域分析、蛋白理化性质及结构预测等重要内容,通过实时演示连贯教学内容,让学生得到了更加直观的实践体验,加深了对各种分析方法的学习和理解[1]。另一方面,由于课程学时(仅20学时)的限制,学生们不可能完全依赖课堂时间很好的掌握该课程,除了采取集中授课方式之外,本团队利用搭建的“分子生物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平台,开辟了“生物信息学”专栏,提供相关文献、相关分析软件及其使用步骤等信息;并聘请校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组织相关领域青年教师开展专题研讨等形式,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紧密联系科研,开展基于实践的问题式教学。针对生物信息学课程的特点,打破应试考核方式,本教学团队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的问题式教学方式引导。一方面,各专业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比例,根据生命科学的发展,不断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从而将生物信息学技术渗入日常教学环节中;另一方面,面向全校招募相关领域青年教师,鼓励并指导学生参与青年教师科研项目,并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科研项目。目前创新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全面覆盖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全体学生,学生在解决科研问题时逐步学会运用生物信息学知识,如文献查阅、目的基因序列的获取、基因序列的分析方法等,提高了学生生物信息学知识和技术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理解力。

四、结语

生物信息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的工具和载体[2],针对生物信息学课程的特点,医学院校生物信息课程的改革可进一步加强理论教学的系统性、规范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对生物信息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课程体系建设基础上,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医学特色,培养适用于现代精准医疗的创新型生物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敏,赵杏利,范丙友,等.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48):140-141.

[2]马军,林炽贤,李麒麟.生物信息学在高校生物科学专业中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3,(3):125-126.

生物课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杨 丽 贵州省惠水民族中学

摘要:在新的高考背景下,基本素养建议反映了党的教育政策的具体化,这是教育思想、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实践之间的中间联系;生物素养是生物学的基本素养,生产力可以更好地反映生物学的特征。生物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生活观念,理性思考,研究,社会责任;对生物学主题素养的准确理解和关注,可以鼓励他们遵守目前的入学考试改革趋势,以确保学生拥有并满足需求,也是有利于学生终身和社会发展的后备特征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学科素养;大学的新入学考试;高中生物学

纪律基本素养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复杂而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时要表现出的必要品格和基本技能,要充分利用学科概念,方法,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新时代,新高考,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课程综合改革,实施教育人口主要任务的意见》。意见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并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扫盲框架。在学业的每个阶段进行教育,并说明学生应该能够适应终生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特征和关键能力。 “可以看出,基本素养和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是完整而具体的,一般性和特征性,抽象性和特殊性。基本素养是学科素养的基础,学科素养是素养的具体体现。

一、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基础素养教育策略

(一)整合课程内容以塑造学生的生活观念

生物学是一门不断研究地球上各种生命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学习生物学课程,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还可以塑造学生的生活观念,使他们体验生活现象并了解生活成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教科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物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生物学知识时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例如,教给学生有关“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理解和掌握细胞呼吸的原理,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植物呼吸与人类生存之间的关系,然后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细胞”。“呼吸”和某种生活观念的形成,可以使学生可以从更高层次上体会生活的意义和原则,并体会生活的代价。生活的概念是一个相当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它要求学生在基于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知识,逐层分析学科的原理,并能够理解和解释基于生命的生活活动。他们学会了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念。

(二)优化课程方向并提高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通常很难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并且学生也很难形成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考试成绩也通常被用作教学的主要目标,从而建立了基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生物学知识体系的结构。在许多情况下,学生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是脱节的,没有真正的知识组合。同时,它迫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同化程度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教师应优化课堂指导计划,使学生能够吸收通过有效领导获得的知识并逐步改善学习效率。

例如,通过学习“染色体”课程的知识,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预先准备的果蝇染色体图谱显微镜,让学生深入思考不同染色体的组成并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群体。他们模仿了果蝇男女的染色体。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以寻求老师的建议,并最终在男性和女性体细胞中发展出染色体组成的模式。果蝇,使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讨论和交流。检查课程原则以解决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今,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更加注重指导。在教育和培训过程中,他指导学生参加生物学研究,讨论和探讨课堂教学问题,并指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体系的结构,并通过系统的方式更好地建立对生物学主题的共识学习。这极大地帮助学生学习生物学主题并提高学习质量,生物学老师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生物学学习问题的指南。

(三)重视课堂实验,提高整体素质

生物学实际上是一门非常研究的学科。生物学探索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在学习生物学时,并非每个实验学生都能避免学习联系。也可以说实验教学是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实验发展生物学和基本的学生素养已经成为每位生物学老师的核心课题。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生物学教师需要领导和优化不合理的传统生物学实验,示范操作,并充分学习和掌握生物学。教学实验的目的。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专注于实验来发展自己的实践技能,并更加专注于做事,从而使他们变得更加认真和专注。在生物基本素养的过程中,发展和改善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语言组织技能,以在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综合素质方面取得学习效果。

二、基于基本素养的研究学习策略

達尔文曾经说过:“对我来说,在科学领域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事情是对科学的热爱和对长期研究的毅力。”研究是研究学习的关键组成部分。那么,在学习研究知识时,当今的高中生物学培训应使用哪些方面?作者认为可以对以下内容进行测试和改编:

(一)转变教育观念,实施教育研究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才,为学生服务是其目标。教师扮演着重要的桥梁角色。但是,基于研究的学习方法已经动摇了教师的绝对基本地位,使一些教师很尴尬。只有调整才能有所作为,本着所有人的精神,学校应增强教师对研究学习的理解,让他们了解学习研究的重要性,并采用教学方法来研究学习。

例如,教师可能会认为课堂气氛的变化是切入点,根据课文直接避开了主题,但教学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可根据课程的内容或对生物学问题的研究来安排。

(二)全面提问并提出问题,以开发学生的研究机会

“必须教那些怀疑阅读的人有疑问,但是那些怀疑的人必须是毫无疑问的,只有当他们来到这里时,他们才能取得进步。”因此,南方歌曲新儒家朱Xi解释说,读书对成长阶段产生了怀疑。问题是发现真理的曙光。通过大胆地质疑和发现生物学课程中应用的问题,进行常规学习研究。同时,它对解决问题和探索真理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因此,在生物教室中,教师可以创造有问题的情况,为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铺平道路。

例如,在高中生物学的《细胞生物学》第六章开始时,老师问学生:“学生是否可以使用思维指导的阅读模式,并根据前几章中学到的内容进行细胞生命操作?那图像展示呢? “然后,通过与小组工作人员合作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进行了生动的讨论和交流之后,学生们利用他们的理解来回答问题。此过程是探索性学习过程。老师只需要帮助解释即可完成课程。

(三)指导学生通过生物实验进行探索和学习

生物学是一门科学,实验是验证生物学的重要手段。在高中生物学教室中,实验是学生学习真相的基础。在实验过程中,有必要使用探索性学习方法观察,分析和总结经验,以提高学习中的观察和问题分析能力。

例如,在“环境污染对生物学的损害”课程中,老师要求学生找到可能在不同土壤环境中进行蚂蚁等生物的实验生物,观察其变化并等待。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如何调整学业态度。同时,在检查实验结果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动态,并注意沮丧的心理。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新的高考改革,生物素养教育应有计划,有计划地进行,不断推广,充分试验和及时总结。新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中,学科要求和学生的学术状况不断变化,生物学学科素养的发展应立足于现在和将来。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节选[J]. 教育科学论坛 ,2017(20):3-5.

[2]蒋桂林 . 基于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生物学科素养的思考 [J].中学生物学 ,2015,31(10):9-10.

[3]周明桃 . 高考新政下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究 [J]. 创新人才教育 ,2017(03):18-22.

生物课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我国高校生物学领域本科教育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三个密切相关的专业,并制定了相应的专业规范。如何体现各自的科学、技术及工程内涵与特色既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人才市场和报考学生和家长极为关心的现实问题。生物科学专业为典型的理学专业,培养科学型和教学型人才,授理学学位;生物技术专业以理为主、以工为辅、理工复合,培养应用研究型或技术型人才,授理学、农学或林学学位;生物工程专业以工为主、以理为辅、工理复合,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授工学学位。本文进一步通过比较分析三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及实践环节设置,提出一些参考意见,以期为专业的进一步规范、教学计划的修订,为社会及学生和家长的专业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规范;比较分析

一、引言

我国高校生物学领域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三个密切相关的本科专业,并制定了相应的专业规范。如何体现各自的科学、技术及工程内涵与特色既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人才市场和报考学生和家长极为关心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这三个专业的本科专业培养规范,上提出一些参考意见,以期为专业的进一步规范、教学计划的修订,为社会及学生和家长的专业选择提供参考。

二、专业类型

生物科学专业为传统典型的理科专业,培养科学型和教学型人才,授理学学位;生物技术专业以理为主、以工为辅、理工复合,培养应用研究型或技术型人才,授理学、农学或林学学位;生物工程专业以工为主、以理为辅、工理复合,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授工学学位。其专业类型的描述和划分比较清晰明了,比较规范和恰如其分。

三、培养目标

从专业规范中培养目标的描述(见表1)来看,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差异很小,仅有从事生物科学与从事生物技术之差,但从目前的就业市场来看从事生物科学与从事生物技术差异很小,难以界定。而从专业类型可知,生物技术专业可授理学、农学或林学学位,这些特色理应在培养目标中有所体现。

四、公共基础课

在三个专业的本科培养规范中,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两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人文社科和自科)完全一致(见表1),而生物工程的公共基础课形式上有一定差别,可本质上看不出有多少差别,也缺乏需有差别的理由。从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要求来看,三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要求可统一,学分要求也应统一,要求工科学生在这一环节增加近一倍的学分极不公平。线性代数等可在公共基础选修要求中解决。

五、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体现了从科学、技术到工程的循序渐进过程(见表1)。然而从科学到技术的差异很小,仅增加了工程基础课4学分(约11%),应为技术基础课,且应明确例举。从技术到工程的专业基础课要求有了明确的变化,按课程类别从科学到工程变化率近50%。学分的控制宜统一,且应规定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最低学分要求中技术基础课学分应达20%以上,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最低学分要求中工程基础课学分应达40%以上。且可给出典型的工程类专业基础课名录,如机械零件、电子电工基础等课程。另外生物工程专业基础课将《机械设计基础》列为可有可无的选修会造成该专业工程基础的严重缺陷,且应在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中保留生物技术专业的细胞工程、酶工程等选修课(见表1)。

六、专业课

专业课的设置也体现了从科学、技术到工程的循序渐进过程(见表1),从科学到技术的专业课调整率达30%,而从技术到工程的专业课虽然有较大变化,但所列举的课程多为非典型的工科专业课(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回避了典型的工科专业课如氨基酸工艺学、抗生素工艺学、有机酸工艺学、酿造酒工艺学等。学分的增加也不尽合理,三个相近专业,不论理科还是工科,学分基本要求应尽可能一致。向上浮动及在各选修课程间适当调整则是各校应有一定的自主权。另外生物工程是典型的工艺类专业,专业必修课缺工艺类专业应有的分析检测课也会给工艺过程及产品研发和生产中的质检质监和质控及产品安全留下隐患,故建议3+X模式中3应包含专业分析、X应例举氨基酸工艺学、抗生素工艺学、有机酸工艺学、酿造酒工艺学等。

七、实习及毕业实践环节

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实习及毕业实践环节完全一致(见表1),未能体现从科学到技术的差异特点以及生物技术可授农学或林学学位的特色。毕业设计是工科工艺类专业最为特色的实践环节,但在许多学校以“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出现,实际实施则只做毕业论文,没有毕业设计,使毕业设计名存实亡,致使许多学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根本就不知道何谓毕业设计,许多学生甚至把毕业论文当作毕业设计。建议明确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为必修环节,可以设计论文二者兼顾,至于是“大设计小论文”还是“大论文小设计”可依各校情况而定,唯有如此,生物工程专业才能名符其实。

八、师资要求

师资的最低要求在规范中描述不尽一致,应加以统一。且应规定专业课的师资要求,因为能承担专业课的老师一般能胜任专业基础课,而能承担专业基础课的老师则不一定能胜任专业课。这在工科尤其如此。故除规定学历职称要求外,应规定专业要求,即“本科为相应或相关专业”的师资应大于专业师资总数的50%。

九、其他

近年由于社会办学、企业办学、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网络教学、数字图书资料等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和方式的发展,统一实践等硬件条件形式较为困难,而且也不符合时代要求。建议教室(专用或生均面积)、专业课实验室(面积及专用设备)、图书资料数据库量设定为刚性要求,研究所(室)或技术中心、实习基地规模和数量等宜设定为柔性、选择性或特色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科学专业规范[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1,1(2):3-9.

[2]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技术专业规范[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1):3-10.

[3]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工程专业规范[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2):3-10.

[4]陈朝银,余旭亚,林连兵,孟庆雄,刘丽.生物工程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D].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研讨会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陈朝银,熊向峰,韩本勇.生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兼做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与探索[J].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11,(8):26-28.

生物课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多媒体教学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要求,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改革,为师生打开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从而增强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投影机、显微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等作为新的教学仪器陆续进入了课堂,甚至于Internet网也被运用到了教学。这些教学媒体的应用,不但充实和沟通了各学科知识的传送和相互渗透,实现了学科知识的内涵丰富与外延的扩展,而且还促进和提高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探索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渐为教师们所采用,并为学生们所喜闻乐见。

下面,就笔者个人近年来的实践,谈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

一、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

很多中学生對生物课感兴趣是因为生物课讲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或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理过程,但在当今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中学生们早已不再满足于老师口中念念有词的“生物”了,而是希望老师能够带领他们邀游在生物学的海洋中。

实物投影仪的出现,使老师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一只小小的昆虫慢慢在学生面前解剖,如:在讲述“节肢动物门”这一节时,抓一只蝗虫或是在鸟市场上买一只蝗虫,置于实物投影仪的展示板上,“啊,这就是蝗虫!”学生惊讶的叫道。

然后,你可以亲自将蝗虫的头、胸、腹部指出,并数一数蝗虫有多少对足,甚至于把每一对足拔下来,比较一下这些足有什么特点,特别能突出一对发达的后足,从而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蝗虫会那么能跳……

恰当地运用好各种媒体,把实物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有专家说:“注意是心灵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都是要经过它才能进行的;注意是保证学习的必要条件。”

二、利用多媒体电脑,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中学的生物教学只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生物知识,任课老师有很大的自主性,毕竟“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象我们今天面临的人口、环境、粮食、资源等世界性问题,无不与生物学有关,因此,我们可以教给学生更多书本以外的生物学知识。

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呢?

计算机的应用、Internet网的出现,使世界变小了,也使人的知识面变广了,一方面,老师们可以通过这些高科技手段获得大量新知识,另一面,可以把它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使小课堂变大了。

三、展现多媒体电脑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人的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多媒体的出现,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其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虽然实验无法用其它形式代替,但根据中国的国情,在可以开设实验课的学校往往都是人满为患,学生无法一一动手做实验,而且生物科的许多实践也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做完的,因此,模拟实验就变得很实用了,我们可以在多媒体电脑上展现植物生根、发芽的过程,展示生物的生理过程,模拟解剖动物、人体……如,高二《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节,我在电脑上给学生演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变化过程,使课本上一个个平面图变成一个连续进行的生理过程,然后由学生自己概括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再加以总结。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变得容易、有趣。又如,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四个腔:上面有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有左心室和右心室。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更可以发挥多媒体声、图、文、动画、视窗、色彩等多种媒体和手段的优势。在用语言讲解的同时,在荧屏上展示出心脏的结构图,以及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形象。用鼠标指示心肌心房、心室,以及心房和心室相通、心室和动脉相通,讲到哪部分,哪部分作相应的运动,最后再展示心脏全貌。这样,更加形象逼真。充分展现多媒体教学的魅力,不但可以变枯燥的理论分析为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还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一定要明确多媒体教学是辅助教学的策略,要在“辅助”上下功夫。只能适时适量地使用电化教学手段。不要滥用电化教学,以免事倍功半。生物教学越接近大自然,越接近生物,就越能说明问题。要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法优化组合,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的局限性,力争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生物课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整合的理念提出以来已久,不少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者对此也做过不少研究,例如:江苏省的李步振在2004年就从国际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与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择选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如何整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随着高中生物课程新课标的贯彻实施,要求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更加注重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和理解生物学知识,因此更加强调了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整合生活实践从而融入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本文探讨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原则与方式,为今后进一步改革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与生活实践提供一定的思路。

2.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整合的原则

1)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原则

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进行整合首先必须遵循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一原则,新课改的要求是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在整合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时必须以学生作为主体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保证,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确保在整合生活实践与课堂教学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节时,可以先展现美国的科幻大片《金刚》的相关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如果主人公金刚真的与女主人公结婚的话生活是不是会幸福?他们能否拥有后代?如果不能,为什么?„„从而引入本节内容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 )教学内容应联系实际的原则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新课标的要求,要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知识与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核心知识通过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比如在讲授《细胞癌变》一节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医院放射科的医生常要在衣服外穿上皮制的围裙?它的目的是什么?医生怎样断定患者患上癌症

的?是不是有变形细胞就可以?还要看什么?医生是怎样筛选和培养癌细胞的?等,从而有效的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学到了知识,从而使知识向能力迁移。

3)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原则

生物是一门注重实验研究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高中生物教师在整合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亲手进行操作或观察,让其在操作与观察中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与提高自己对生物的兴趣,还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对于科研的积极探索精神。

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整合的方式

1)改变传统观念,拓展教学环境

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整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不能把思维仍停留在教室以内,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拓展教学的环境,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真正感受生物学的魅力。虽然这种整合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方式在操作上受到时间、工具等的限制,但笔者认为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对研究内容的选择可以突破这些限制,真正实现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

2) 构建生活化和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情景

整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还可以构建生活化和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情景,比如,高中生物课程中有关“DNA双螺旋结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教学场景,给学生准备一些实验道具,用6种不同颜色的球体代表4种碱基、脱氧核糖及磷酸,然后用两种棒状连接物代替氢键与磷酸二酯键,然后让学生根据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进行拼接,在拼接完成后由教师再把DNA双螺旋结构的知识内容给学生复述,这样不仅让学生参与了教学的过程,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的印象。

3) 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就是以解决某一生活中的实际生物问题为主线进行教学,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解决生物问题的途径。这种教学模式的程序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提出具体生活中的生物问题,要求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

内涵,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再由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联系了生活实际。

4.结论

伴随着21世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中生物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高中生物教学也会迎来新的局面。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抓住新课改的契机,努力探索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整和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迈入生命科学的殿堂。

上一篇:出版社知识经济论文范文下一篇:民法现代化探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