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岁月范文

2023-09-21

友情岁月范文第1篇

演员设计:

一记者

退休职工

在职员工

记者:尊敬的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xx电视台的记者,听闻****有限责任公司将在今天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所以我来了,带着激动的心情,更是带着一种感动,为蒸蒸日上的**做个历史的见证。辛勤耕耘结硕果,十年**在腾飞,我将去采访两个人,两个女人,两个平凡的普通女人,但是,她们确实一个企业的缩影,她们用平凡的双手纺织出一个奇迹。有请二位。

年轻女人扶着一位年龄较大的女人上

在职员工:这厂子,没白来,还能上上电视台。

退休职工:去哪?电视台?就是那么高的彩电塔呀!不去不去,我血压高!害怕!

在职员工:阿姨,咱们不去彩电塔,咱就坐在进屋和记者唠会嗑,就可以了!

退休职工:妈呀!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啊!唠嗑就能上那么高啊!要是全国人民都唠唠嗑,神舟飞船不用发射就直接到月球了!

在职员工:走吧!阿姨,记者等着急了!

二人走到记者面前。

记者:二位,可以采访了吗?

在职员工退休职工:可以了啊!

记者:(清清嗓子)十年的岁月,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十年的时光,可以让一个企业从贫穷走向辉煌,很多时候,我们更愿意回忆,回忆不是为了怀念,更多的是感激,感激那些为了厂子而做出贡献的人,感谢更是为了激励,激励我们勇往向前,创出更多的奇迹!今天,请来一位曾经为厂子付出毕生心血的老职工,让她给我们讲诉一下曾经的**岁月。同时,我们还要有请一位在职职员,让她说说我们的企业,和对我们未来的憧憬。

记者:阿姨,请问你多大入厂啊!这一辈子是不是把自己最重要的东西都给了**?

退休职工:本人今年五十七,入厂二十多年了,我是为厂生,为厂死,为厂奋斗一辈子。(攥紧拳头)

记者问退休职工

记者:那你呢?

退休职工:2年前来到厂里,工作工资非常满意,见了阿姨坚定信念,将**事业坚持到底。

记者:阿姨,你刚入厂的时侯做什么,离厂的时候做什么啊!

在职员工:刚入厂的时侯**,

离厂的时候还是**。(做**动作)

退休职工:我有时**,有时做质量检查,但是更多的是重复阿姨昨天的故事,我现在已经决定,用**这张船票登上阿姨的客船。

记者:二位真幽默。阿姨,当时你们的厂子是什么样的?给你留下怎么样的印象呢?

退休职工:当时啊!厂房矮,工作环境差,挨累没有效率,受罪没有成绩,最后都是记忆,伤心太平洋的记忆。

记者:看来阿姨真的是记忆深刻啊!(转身问在职员工)现在你们的厂子是什么样子呢!

在职员工:我们厂,在腾飞,进厂就像把家归,家里啥样厂啥样。

记者:家里有的厂子都有?(疑问的语气)

在职员工:对啊!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话,电脑,电视机,我们就缺战斗机,但是,我们**有限责任公司就是**行业的战斗机,永远轰鸣,永不停息。(自己鼓掌)

记者和退休职工跟着鼓掌。

记者:(问退休职工)阿姨,你们那时候的待遇怎么样呢!

退休职工:那时候,哪有什么活啊!三天上班两天闲,赚钱好比登天难,待遇不敢想,温饱就知足!

记者:(问在职员工)现在你们的待遇怎么样!

在职员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啊!

记者:看来你们很满足啊!现在**真的不错,我个人认为,能让职工满足,有家的感觉的企业是一个有希望的企业。

退休职工:哎呀,记者啊!其实啊!你是不知道啊!**走到今天真的不容易!(在职员工点头表示同意退休职工的观点)

记者:每一个企业都很不容易,您作为一个过来人,见证了**的历程,您能说说吗?

友情岁月范文第2篇

快乐像什么?有人说像雨。常常滋润人们的心田;有人说像火,能燃起心灵的火苗,而我说像风,因为快乐的风伴随我们健康成长。

我也亲身体验过快乐如风的感觉。一年夏天,我和家人去旅游,当来到一座鲜为人知的山峰下,我们的目标是登上这座山峰。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之后,我们终于到了半山腰!我开始厌倦了,说:“这座山太难爬了,我要回去!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不能半途而废呀!这座山好似人生的道路,胜利就在眼前你却要在离胜利不远的地方打退堂鼓,那你永远也到不了顶峰,你知道做事情绝不能半途而废呀!”我听了爸爸的话,跟家人继续登山,当我们气喘吁吁地时候,终于到达了山顶。这时,一缕清风吹来,仿佛在欢迎我们。我向市区一看,高楼大厦像一个个小盒子,汽车像蚂蚁,路上的行人不仔细看是看不清的。我回头一看,登上山顶的游客脸上已写满“快乐”两字。我知道了:快乐是像风一样,只能看人们能不能抓住。

黑龙江省北安市兆麟小学六年级:孙嘉宇

友情岁月范文第3篇

篇一 : 友情古诗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一夜风:一夜春风。唐 王涯《春游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知音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9.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11.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注释]①杜少府:作者的一位朋友。少府是对县尉的称呼。之任:赴任。蜀川:今四川崇庆县。②城阙:城郭宫阙。阙是宫门前两边的望楼。三秦:项羽曾分秦地为三,这里泛指秦地(今陕西关中一带)。辅:京城附近地区。这里是说长安以三秦为辅。 ③五津:四川岷江上的五个渡口,是杜少府赴任去的地方。④宦游:在外做官。⑤海内:四海之内,指中国。存:有。⑥天涯:天边,指相距遥远。若:如同,好像。比邻:近邻。⑦无为:不要。歧路:岔路。这两句是说,不要像儿女那样,在分别时哭泣。[解说]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送朋友到远处做官时写的。诗的前四句概括了两地相距之远,抒发了两人离别时的共同感慨。后四句说明了两人友情的深重,并且相互勉励,不要为分别而过分感伤。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初唐诗人。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注释〕①淮(huái):淮河。②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③离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④潇湘(xiāo xiāng):潇水和湘水,流经今湖南境内。秦:今陕西境内。 〔解说〕潇湘在南,秦在西,诗人与朋友从此分别,谁知何时再能相会?暮春的杨花,更增添了诗人的愁思。作者简介:郑谷,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人。光启三年擢第,官右拾遗,历都官郎中。幼即能诗,名盛唐末。有《云台编》三卷,《宜阳集》三卷,《外集》三卷,今编诗四卷。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释]1.芙容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 山。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解说]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作者简介:王昌龄(689-约757),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七二七)进士,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安史之乱后,回到故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都有交往。 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和送别之诗,节奏明快,而抒情风格更以诚挚深厚见长。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释]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2.使:出使。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4.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5.朝雨:早晨下的雨。6.浥(yì):湿。7.客舍:旅店。8.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2.曛:昏暗。3.君:指的是董大。[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作者简介: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人。晚年曾任左散骑常侍,后世因称为高常侍。二十岁左右游长安求仕不果,此后长期客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开元十八年左右,北游燕赵,且于燕地从军。开元二十三年曾赴长安应试不中。天宝八载因睢阳太守张九皋荐,登有道科,授封丘尉。天宝十三载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充掌书记。安史乱起,先后任左拾遗、淮南节度使、太子少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广德二年被召还长安,任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次年正月卒于长安,赠礼部尚书,谥忠。汉乐府有《出塞曲》、《入塞曲》,唐人《塞上曲》、《塞下曲》本此。高适此诗虽为乐府旧题,却通过对浴血沙场的勇士形象的塑造,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开篇四句写跨马从戎,次八句写战阵的壮阔,后八句写安边定远的壮志,人物的生动形象与精神状态跃然纸上。特别是结尾处以“古人昧此道”表现出对皓首穷一经的腐儒的嘲笑,一语道破唐代文人由边功求进取的崭新的时代风气。而这显然正是高适本人的心声,这首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就可以看作高适本人人生理想的写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3.之:往。4.广陵:即扬州。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7.尽:消失。8.唯见:只见。9.天际:天边。[简析]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

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郑伯殷)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释]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简析]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简析]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如果是歌的友情的诗,请看参考资料....谢谢篇二 : 描写亲情的古诗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高考试题库116http://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查看更多>>篇三 : 写友情的诗-描写友情的诗句诗词起于先秦盛于唐宋,其间涌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在他们广为流传的诗词名句中,描写友情的诗句有哪些你知道吗?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看一下描写友情的诗句吧。描写友情的诗句(一)《送别》【唐】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渭城曲》【唐】王维 又名《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王维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描写友情的诗句(二)《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魏万之京》【唐】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描写友情的诗句(三)《别董大》【唐】岑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李端》【唐】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送人东游》【唐】温庭筠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友情的诗句(四)《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扩展阅读:写友情的诗句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友情岁月范文第4篇

篇一 : 友情古诗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一夜风:一夜春风。唐 王涯《春游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知音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9.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11.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注释]①杜少府:作者的一位朋友。少府是对县尉的称呼。之任:赴任。蜀川:今四川崇庆县。②城阙:城郭宫阙。阙是宫门前两边的望楼。三秦:项羽曾分秦地为三,这里泛指秦地(今陕西关中一带)。辅:京城附近地区。这里是说长安以三秦为辅。 ③五津:四川岷江上的五个渡口,是杜少府赴任去的地方。④宦游:在外做官。⑤海内:四海之内,指中国。存:有。⑥天涯:天边,指相距遥远。若:如同,好像。比邻:近邻。⑦无为:不要。歧路:岔路。这两句是说,不要像儿女那样,在分别时哭泣。[解说]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送朋友到远处做官时写的。诗的前四句概括了两地相距之远,抒发了两人离别时的共同感慨。后四句说明了两人友情的深重,并且相互勉励,不要为分别而过分感伤。作者简介: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初唐诗人。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注释〕①淮(huái):淮河。②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③离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④潇湘(xiāo xiāng):潇水和湘水,流经今湖南境内。秦:今陕西境内。 〔解说〕潇湘在南,秦在西,诗人与朋友从此分别,谁知何时再能相会?暮春的杨花,更增添了诗人的愁思。作者简介:郑谷,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人。光启三年擢第,官右拾遗,历都官郎中。幼即能诗,名盛唐末。有《云台编》三卷,《宜阳集》三卷,《外集》三卷,今编诗四卷。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释]1.芙容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 山。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5.冰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解说]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作者简介:王昌龄(689-约757),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七二七)进士,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安史之乱后,回到故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都有交往。 王昌龄以擅长七绝而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和集中,使绝句体制短小的特点变成优点:言少意多,更耐吟咏和思索。他的边塞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精神,乡思和送别之诗,节奏明快,而抒情风格更以诚挚深厚见长。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释]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2.使:出使。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4.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5.朝雨:早晨下的雨。6.浥(yì):湿。7.客舍:旅店。8.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2.曛:昏暗。3.君:指的是董大。[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作者简介: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人。晚年曾任左散骑常侍,后世因称为高常侍。二十岁左右游长安求仕不果,此后长期客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开元十八年左右,北游燕赵,且于燕地从军。开元二十三年曾赴长安应试不中。天宝八载因睢阳太守张九皋荐,登有道科,授封丘尉。天宝十三载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充掌书记。安史乱起,先后任左拾遗、淮南节度使、太子少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广德二年被召还长安,任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次年正月卒于长安,赠礼部尚书,谥忠。汉乐府有《出塞曲》、《入塞曲》,唐人《塞上曲》、《塞下曲》本此。高适此诗虽为乐府旧题,却通过对浴血沙场的勇士形象的塑造,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开篇四句写跨马从戎,次八句写战阵的壮阔,后八句写安边定远的壮志,人物的生动形象与精神状态跃然纸上。特别是结尾处以“古人昧此道”表现出对皓首穷一经的腐儒的嘲笑,一语道破唐代文人由边功求进取的崭新的时代风气。而这显然正是高适本人的心声,这首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就可以看作高适本人人生理想的写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3.之:往。4.广陵:即扬州。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7.尽:消失。8.唯见:只见。9.天际:天边。[简析]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

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郑伯殷)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释]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简析]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简析]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如果是歌的友情的诗,请看参考资料....谢谢篇二 : 描写亲情的古诗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高考试题库116http://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查看更多>>篇三 : 写友情的诗-描写友情的诗句诗词起于先秦盛于唐宋,其间涌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在他们广为流传的诗词名句中,描写友情的诗句有哪些你知道吗?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看一下描写友情的诗句吧。描写友情的诗句(一)《送别》【唐】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渭城曲》【唐】王维 又名《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王维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描写友情的诗句(二)《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魏万之京》【唐】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描写友情的诗句(三)《别董大》【唐】岑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李端》【唐】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送人东游》【唐】温庭筠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友情的诗句(四)《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扩展阅读:写友情的诗句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友情岁月范文第5篇

没有了友情,就象一杯无色无味的“可乐”,乏味。有你在的时候,肯定有我在的时候,我们的友情总是不拘小节,像一盘经过细工打磨过的“紫砂壶”,而不是令人小心翼翼的“高脚杯”。你总是那么够义气,在我希望你在的时候,你总是会出现。像一个可以擦无数次的“阿拉丁神灯”。

没有了友情,就像余额为零的一本存折,虚伪。我们之间说过,等我们长大的时候要互相参加对方的婚礼,要找一个又高大又帅气又有钱并爱自己的男人,但在我们还没有结婚之前,每一年的情人节都是我俩在一起过。我们互赠过礼物,我们的礼物虽然都是旧的,但我们彼此都很喜欢,便应证了那句话“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没有了友情,就像没有了油墨的笔,苍白。徐建,你别忘了你上次说要和我一起去我姑姑家的,虽然你去了但是你却为了我赶不到了最后回家的末班车。我也不会忘的,老徐,不是我批评你,为什么我的语文比你好,因为你做事时想的没有我多哦!

没有了友情,就像没有了火的蜡烛,浪费。老徐,你记得吗?我们的思品老师是一个浑身上下都是以“圆”来形容的人。所以他上课是我们最喜欢的。因为我们在上他的课时,不是讲话就是睡觉。当时有一个情形我是最记得的:当我们捧腹大笑的时候,总能引起旁人的注意,当一人问我们在笑什么的时候,我是最幸福的,因为我们不用去管这个世界的烦恼,我们是活在我们之间的世界里的,我们拥有自己的世界,一个彼此了解的世界。

没有了友情,就没有了徐建和胡佳晨。

友情岁月范文第6篇

沉睡在风里的人

范婷婷

读这本书纯粹是因为那个喜欢文字,喜欢读书的朋友,即便是被动的喜欢,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好书。

对于这本书的内容,我不再做阐述和解释。关于美国那些年黑人和白人的问题,我也一概不知。

即便是这样,这篇读后感里还有许多,我能写的鲜活的,生动的东西。

第一点,应该是和奇风镇一样的家乡。我是一个过于矫情的人。在大约十七岁的时候,我就要学着习惯在不同的清晨,打点好背包,然后一个人走到车站,然后去县里读书。妈妈说,读书是唯一的出路。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时我们还没有手机,一路上,我想的最多的是怎么才能挤上那辆班车。不过,我知道就算是被挤在满身烟味的人群中,也不必太担心,毕竟和我一起上学的人还有WJ当然习惯这么来写她的名字,这种类似于癖好的东西从很早很早以前就开始了。

我从来没想过她在车上静默的想着些什么?可是我知道,我想的永远是,如果有一天庞大的机器和汽车将把式沟的石山移走,那么我可怜的北山是不是就要被迫移进发展的行列,于是,我们的白天,不再是骑着马赶集,在集市上用我的羊羔交换你的青菜。路灯会不会惊扰到黑夜出来游玩的鬼魂和妖精,她们会不会在汽车鸣笛声和路灯的嘈杂下瑟瑟发抖?

我们的爸爸妈妈会不会在我们没长大之前老去,我们的朋友会不会去更远的地方?我们的少年会不会抛弃北山?我们的女儿是不是也要嫁到其他的地方?

当我们再次感叹时光,会不会只剩下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还有所谓的遗留下来的力量?

第二点应该是友情,就像科里在戴维的坟前做了一夜,他感到他们还在一起聊天,聊森林里巨大美丽的雪灵。

老朋友是不是总是指那些曾经形影不离,而今又各自天涯的人?有时候连自己都不知道所谓的回忆,到底是指回忆那个人,还是那时的自己。

儿 时的是伙伴,长大的是朋友。

曾经在四中的教学楼门口,我们也承诺过无比幼稚的誓言。我说,如果有一天,我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我会再一次拨通你的电话,告诉你,我要走了呢!就剩你一个了。朋友还笑着说,那时的你可能没有牙,说话漏风,我可能已经听不见,不过,我能猜出你说的话。

后来在榆中的中心广场,我们朝着家乡的方向。她说,以后,我要在那个地方盖一个图书馆,让喜欢看书的人泡在里面。大学我一定要学设计,图书馆我自己设计。你呢?没什么规划吗?

后来,我们都走进了医学院。

现在兰州火车站,我带着她去吃牛肉面。她没有说未来,我没有说理想。

第三点。应该是生死。曾经以为我看透了生死,那种很明朗的看透。于是,我对那种书上写着大人骗小孩说,死去的人是去了远方的句子从小就嗤之以鼻。

可是,当我的亲人离我而去的时候,整整一年里,我都能梦到他们。一直以为,当苟延残喘的人吐出最后一口气时,活着的人就接近崩溃。可是,当我随着出殡的人走到他们挖好的坟坑前,我才知道。当那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把沉重的棺椁放在墓坑里,然后挥起铁锹把你的亲人送进冰冷黑暗的地下时,你的心一定会像撕破了一样疼。

而后来,每次路过他们的坟茔,你都想他们去了远方,还会回来,对吗?

这时,我们就变成了小孩子,宁愿不相信科学,也要相信我们的亲人只是去了远方

奇风岁月读后感

(二)

若不是你渴望眼睛,若不是我救赎心情

我对此书宣传语中"最好看的XX书"、"不朽传奇"之类的词语向来嗤之以鼻,理由很简单,真正符合此类标准的书只要在封面上把题目和作者写得显眼一些就可以了,像福尔摩斯、爱伦坡之类本身就是传奇的代名词,即使内容不合口味,你也应该把记住这些名字当作基本素质的训练。当然,这些显眼的名字最好不要出现在腰封上,像斯蒂芬金经常以一句"好书"捞推荐费的作法让人牙酸齿冷。

另一个更好的拒绝它的理由是,在内容很和谐宣传很有料的情况下居然整整二十年的时间没有简体中文版本,这在译介速度堪比影视剧的今天是不可思议的,毕竟它不是《百年孤独》,没有那么大的扭捏资本。

另外它很厚,书名在读到内容之前、在四周环绕的青春奇幻推理小说中也显得很土。

用了一周的上下班在途时间读完后证实了几件事情:它很厚是因为一个小镇一年中的那些人和事恰好需要这么长的篇幅来回忆。它名字很土是因为它原来的名字更土,而且对于一本内容充实的书来说,名字贴切就好。它等待了二十年才出简体中文版本也许不是它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真的没有欣赏它的心情。

人一上年纪,与老友痛饮时就爱说少年糗事,说来说去,原本普通的东西东加西添,变成了一段段传奇,会让人困在里面走不出来。童年是否真的如此精彩刺激,是否真的有死党一起偷瓜放火追姑娘,是否真的在斧头帮和连环杀手横行的时候结伴嗅闻到死亡的气息,不敢说,因为混了二十年,姑娘们一直在跟别人繁衍,传说中的受害者一直沉冤未雪,而越过了童年,我们无论攀爬到什么位置都会觉得景色平淡无奇。二十年,没有记录的二十年,喜欢的人们在美容院毁容,翻了一百倍的收入饿死在千倍增长的价格里。

可是就有人充当着臆想记录师的角色。《奇风岁月》的新序里麦卡蒙说一辈子有这么一本书摆在"经典文学"的平台上也就够了,的确,这本译成中文近五十万言的大书切入点却是小镇上的小孩遇到的小事,漫长的文字间极少冗余,跳跃自如,以至于看上去很好莱坞的结尾也让人感觉充满诚意。我始终相信一个人拥有的能够影响他人的正能量是有限的,他在砖头一样厚的作品中一次性释放地如此彻底,后来离开文坛也许不是世人眼中的躲避,而是种重新积聚的过程。

它曾被归类为推理小说并被日本读者选为"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的二十年"Best of the Best"榜单,也正因为这重身份,它才会被快递到我手里。其实麦卡蒙自己回忆创作初衷,也的确是想写一个美国南方小镇的谋杀故事,还好因为写作过程的无聊而转向,否则少一本《奇风岁月》多一册冗长版的霍克故事就很不好玩。从推理角度正经看去,此书当然不是本格或者不可能犯罪的路子,而是悬疑加冷硬的感觉。虽然这条主线并非写作的重点,——科里诞生后,麦卡蒙的叙事核心就从一件揪心的案子转移到了孩子眼中的小镇人与事,就像裸男弗农沉醉于搭建一个拥有所有细节的全裸奇风镇,他的写作也散发出自传的味道,倾斜向一个人、一代人或者永远的同龄人的传奇记录——但是全书仍然至少包含了三个完整的谜团:一件作为主要叙事线索存在的谋杀案,一次意外遇到的有组织犯罪,以及多年前一个如幽灵般萦绕不去的撞车事故。三者虽并无直接联系,但却联手为这本厚度非凡的书提供了极佳的阅读节奏和许多经典桥段。日本推理奖项虽然一向喜欢拉扯非推理领域的作品以壮门面,但从此书提供的谜团和解答以及营造出的悬疑氛围来看,当选也无可厚非。

而颇有一些人将《奇风岁月》作为奇幻小说来读,证据是书中有女巫和幽灵赛车,有酋长的箭头和摆脱引力的棒球,有远古巨兽和亡者游魂,有对抗死神的祈祷,甚至还有详细描写了飞行的章节。如此一总结,倒更加深了麦卡蒙给我的绝顶高手印象。作为一个二十年后的成年人,我当然认为这些描写都来源于十二岁少年科里过剩的想象力。可当我看到真正的小读者埋怨书中奇幻情节太少的留言时忽然感到羞愧,我们自己的Boy’s Life沦为谈资后始终得不到整理,现在有人提供了一份接近完美的幻想纪事,我们居然不能全情投入?

当然把《奇风岁月》当作童书也没什么问题,虽然麦卡蒙自己说这书原本不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但献词中那些"永远的孩子"显然不只包括成年人。或者把它作为小镇传奇也没什么不妥,在纸上用文字搭建一个城镇是写作过程中最有挑战性也最有趣的事情之一(并且书中还有一个用自己的方式建设虚拟城镇的裸男),不知道Zephyr这个古怪地名是否真的在地图上出现过,但它所拥有的生动细节让人忍不住串烧那些纸上城镇的名字。果园城,马孔多,圣玛利亚,北山镇,等等等等。"奇风",还真是个贴切的名字。现在我不觉得封面上的四个字有多土了。

最后说说此书被当作教科书的事情。据说在美国的很多中学,《奇风岁月》的段落会出现在教材中,甚至有不少学生因为追看此书而一生钟爱阅读。这些说法虽然宣传色彩浓厚,但仅就写作技巧来看,将其作为教材解析也并不让人惊讶。其中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一是限知视角带来叙事困境的最简便解决方法可能就是此书序曲中所说的,那些是我后补的,或者是我编的,或者是我认为发生过的而已。二是小说的厚度导致人物与线索众多,但基本得到了前后呼应。不只三个谜题的解决过程,两次出现的教堂,两次湖底沉车等等桥段都有着很明显的对应关系,而最后一部接近三十年后的返乡之旅解决了所有剩余人物的去向和分支线索的收束问题,办法很笨但很有效。

《奇风岁月》里有种东西,在我为了躲避书托嫌疑少打一星的时候一直追杀我,直到满分为止。

这种东西的简单成分如上。

上一篇:语文五年级总结范文下一篇:厨师长半年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