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对外范文

2023-10-07

复旦大学对外范文第1篇

到了大三第二学期真正的复习开始了。应该说之前还是有很多准备的,但真正下工夫还是在这个时候。

关于汉语基础

在上新祥旭辅导班的时候,老师推荐汉语基础的复习主要是围绕现代汉语、语言学纲要来复习的。其实我还复习了古代汉语,看了王力本的,另外还重点看了郭锡良本的(北大用书),但是事实证明是极端错误的做法!浪费了俺好些时间……之所以会复习古代汉语,是因为我买了以前北大的历年真题,发现它考的古汉部分基本上都是出自郭锡良本古汉,一般考文段翻译,句读划分,某些词的词义,有时候是关于文段篇名或者作者的填空,虽然分不是很多,大概10分左右,但是我可是要分毫必争的,所以我就耐心而细心地把郭锡良书本上的重点篇目(一共80篇左右)都自己翻译成白话在笔记本上,有些翻译不出来,或者为了省点时间,我就从网上拿个翻译得比较好的版本粘在本子上,谁知道今年出的古汉题居然与课本无关,郁闷死我了,语言学纲要就只看的北大出版的经典教材,也是我本科的教材,徐通锵的那本,加上配套的指导书。有些人会觉得看语言学会没有什么用,因为考的不多,但是我觉得它与现汉有很多相通或者相联系的理论,看看语纲,对现汉的复习也有帮助。现汉方面我看了好几个版本的书,9月份之前我一直看的是万金油版本黄廖的现汉,还做了笔记,定好学校后就重点复习北大版的现汉。两者的系统不太一样,有些观点看法存在分歧,有些分类也不太一样,但是黄廖的绝对比北大的要详细得多!另外我本科学习的现汉用的是张斌版的,我也拿它翻了翻,三种现汉我互相补充,当然一切以北大版为准为主。有很多人说不要看太多版本的,因为会很混乱很混淆,我不否认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还好我没有,我反倒觉得看不同版本互相补充,会让自己更好地理解,这个就看个人吧!除了看参考书,我另外还看了不少别的资料,我用的是新祥旭辅导班讲义和资料,也是暑假的时候抽空上的他们的相关辅导,授课老师是去年专业课考第一的师兄。其实从新祥旭辅导班里面主要想得到的就是一些市面上买不到的资料,然后也可以结交一下师兄师姐,为后期的路做更宽广的铺垫,顺便还可以看看身边人的复习状况。

新祥旭老师给的北大现汉笔记,对着来看,因为北大的现汉课本真是太简略了,很多问题光靠课本中是解决不了的,有些问题它根本就没有讲。再另外就是找些练习来做做。不过我得承认,北大汉硕的汉语基础不会出的很难很深入,都是些非常基础的内容和概念,它完全按照样卷来出题,客观题为主,外加词语辨析和层次结构分析等重点内容,就差不多了。所以仅仅从应试的角度看,太深入的问题就不要去研究了,夯实基础,课本要看的仔细一点,最好做做笔记就OK了。当然如果你够时间的话,最好就是多看看现汉的东西,尤其是与对外汉语教学有关的,对你总体知识水平的提高非常有好处。

汉语基础复习:

1.看书必须仔细!不放过一字一句!要学会理解句子背后的意义!

2.不能死记硬背,这些对于语言学来说基本没用,必须得理解,理解了你就会记住了!跨专业的同学遇到问题请请教相关同学和老师,必要时可以去旁听一下相关课程。

3.视个人情况决定是否多看几个版本的参考书,如果是,请必须一切以北大版为主!

4.笔记还是做吧!尤其是你觉得比较重点的,比较难以理解的,或者你认为必须得死记的!自己要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下面说说我用的参考书和参考资料:

1.必须看的

(1)北大版现汉

(2)北大出版的《现代汉语专题教程》: 因为现汉真是太简略了,如果你是跨专业的,或者不想看别的版本的现汉的人,请看看这本粉红色封面的书吧!这本书是对现汉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很多课本没有涉及的或者一笔带过的问题它都补充了,很不错的,对做题应试也有帮助。

(3)徐通锵的语纲以及配套的学习指导书

2.其他参考书,选看的:

(1)黄廖现汉、刘月华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与北大版现汉互为补充

(2)郭锡良古汉,虽然今年没考,但是之前历年确实考了,谁知道明年怎么样,有时间看看吧,不过不要化太多时间了,看看重点的篇目,关注一下篇名和作者、来源等信息。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的《对外汉语教学释疑201例》等,对词语辨析有帮助,当然你还可以另外找这类相关的书哦。

(4)陆俭明、朱德熙、符淮清先生的著作,《语法讲义》《语法问答》《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现代汉语词汇》《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这些不用全看,挑其中一些重点篇目看看就可以了,当是休息时的消遣吧!

3.我自己另外的资料

网上买的,北大、北语的现汉、古汉和语言学的课堂笔记或新祥旭辅导班讲义

4.练习资料——这个很重要哦

(1)北大现汉的课后习题,必须得解决掉他们哦,没有答案却是非常郁闷,我有不少都是找我的现汉老师解决的,重点内容是病句修改、层次分析、词语辨析、拼音音标等等这些考试中有的内容!!!

(2)黄廖版习题和补充练习,拿来练手的,有答案,非常棒,不过如果是与北大版有冲突的内容就忽略掉把!

(3)《现代汉语千题解》,比较老旧的练习题,但是拿来练手很不错,因为题型什么的和考试比较接近,有答案,老旧过时的内容同样忽略掉吧,但是里面的词语辨析什么的很好。

(4)历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题,这是目前为止最最接近我们汉硕原题的练习了,大家一定要把这个找出来做了!也有答案!

(5)北大、北语、北外、暨大、北师大等真题和练习:这个我也是网上买的或者搜集的,好多啊,我都没怎么做过,就做了北大的,还可以,有时间你们可以多做题,即使是别的学校也没有关系的,练手嘛!

关于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这一门主要就是由教育学、心理学、二语习得、跨文化交际、中外文化和案例分析(或者教案编写)组成,看上去好像很简单,也好复习,但其实知识点非常零散,要记的东西很多,或者说不是靠你那几个月的复习就可以拿到很高分,因为做完北大的卷子,你会发现题目不是完全从那几本所谓的参考书中出的,不少是你根本没见过,没复习过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北大这门的卷子,你说难也不难,但是觉得不算容易,确实很考你个人平时的积累和功夫。你看文化那些东西多么深广啊,它什么都可以考的,中国的,外国的,历史、地理、语言、音乐、文学、名人、科学、货币、风土人情……所有这些都可能在北大的卷子中考到,大家可要小心哦。比如今年就有一道让我记忆挺深刻的,问的是一种少数民族的舞蹈,4个选项分别是4个民族,反正这个舞蹈我真是闻所未闻,后来考完百度都没有百度出来,郁闷死我,做题的时候我真的想说:我哪知道这个拿个民族呢呀?我都没听过!呵呵呵,虽然每一道题的分数很少,就是1分左右的样子,但是做的时候你会觉得好像很多自己都不能100%确定,所以拿高分也不容易啊。所以这一门的复习就是尽量多地去涉猎不同书籍,增长你的知识储备吧!

下面我说说自己具体每一个部分的参考书目和推荐书目资料吧!

1.教育学、心理学、二语习得内容

(1)刘珣的《对外汉语教学引论》,必备书目,很综合,包括了这三部分的内容,我自己都做了笔记总结归纳重要知识点,虽然不能涵括所有题,但是肯定有很大一部分。

(2)建议再多看看别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参考书,可以参照其他学校的参考书目。

(3)二语习得考得不多,看刘珣的就可以了。

2.跨文化交际

(1)胡文仲本的,小小一本简明扼要,必备。

(2)有时间可以再看看别的版本,如商务印书馆出的,或者参照其他学校的参考书目。

案例分析

这个就没有什么参考书了,一般案例分析的话就是出一个小文段,关于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等等,写个类似小论文的东西,1500字。其实我觉得这个跟跨文化交际有很大关系,上面考的可能是理论,而案例分析而考你理论的运用,所以写分析的时候,首先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来写,而且最重要的是尽量多角度地去写,可以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老师的角度、学生的角度……记住尽量多角度,这样内容也充实,论证也比较充分。同时建议大家考试时在写之前先列个提纲,想好论点论据,这样你的分析会更有条理。

教案编写

虽然北大这几年都考的案例分析,但是我们看到有别的学校也考教案编写。所以有时间还是准备一下吧,不然万一考这个都不至于手忙脚乱。我本科学过教案编写,但是这个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说还是有难度的,其实也别怕,记住一些重要的格式,多看几篇示范的教案,照葫芦画瓢就差不多了。推荐大家一本很好的书,华语教学出版社的《对外汉语教学》,里面的都很好,我们上课都拿它做例子的。

5.中外文化

这个部分很重要,特意放到最后写。我想说这个部分真的需要长期积累,不能光看一两本书,尽量多看吧,确实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但是北大考的真的很广,是你可能想都想不到的题。不过这一部分复习起来还挺有趣的,平时休息的时候可以拿来调剂看看呀,应该会比现汉那些好多了吧?

下面是我看过参考书的:

(1)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必备,很多学校都拿这当参考书,里面的是考试重点内容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3)钱理群《现代文学三十年》

(4)张钟《当代中国文学概观》

(5)《外国文学史》高教出版社、李明滨《世界文学简史》

(6)肖立《中国国情》

(7)曾艳兵本《西方文化史》

(8)北大出版《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这是我们本科专业上中国人文地理的课本,我也拿来看了,我觉得很不错。

我想补充一下,文学类的书目记记最重要的知识点就可以了,我觉得我看了那么多还是不能应付北大的题目,所以大家加油啊,能涉猎多少就多少,尤其是中外文化风俗类的!

下面是可以拿来做练习的:

(1)《开心学国学——你最想知道的2000个国学知识》,这本书是我考研之后放寒假发现的,但是真的很后悔没有早点发现它,里面的内容真的很好,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全书以选择题的形式来编排,要知道这门专业的对应练习实在是太太太少了!!这个正好可以弥补,而且还有答案解析,非常不错!

(2)历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题,里面有文化题,把他们都做了吧!

(3)资源确实比较少,其他的靠你们去发掘了。

复旦大学对外范文第2篇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专业】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招生网站-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分数线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4年招生章程

一、学校自然情况说明学校全称: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办学地点及校址:辽宁省大连市旅顺经济开发区顺乐街33号。 办学类型:普通高等学校(民办)。 办学层次:本科、专科。 学习年限:学制为四年的专业,学习年限为(3-6)年;学制为三年的专业,学习年限为(2-5)年。 办学形式:全日制。 主要办学条件:学院占地面积65.3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08010平方米,专任教师624人,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270人,教学仪器设备值3674.59万元,图书126.6万册。

二、计划特别说明经批准有语种限制的专业及允许招生的语种:1.本科:英语、商务英语、翻译三个专业,只招英语语种考生;日语专业只招英语或日语语种考生;俄语专业只招英语或俄语语种考生。 2.专科:商务英语专业只招英语语种考生。 3.其它本、专科专业的外语教学课程,仅开设英语。 4.所招专业均无男女比例要求。

三、专业设置说明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学制科类授予学位门类020201K财政学4财政学类经济学020301K金融学4金融学类经济学020401国际经济与贸易4经济与贸易类经济学030102T知识产权4法学类法学050201英语4外国语言文学类文学050202俄语4外国语言文学类文学050207日语4外国语言文学类文学050261翻译4外国语言文学类文学050262商务英语4外国语言文学类文学1201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管理学120201K工商管理4工商管理类管理学120202市场营销4工商管理类管理学120203K会计学4工商管理类管理学120204财务管理4工商管理类管理学120206人力资源管理4工商管理类管理学120208资产评估4工商管理类管理学120601物流管理4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管理学120801电子商务4电子商务类经济学120901K旅游管理4旅游管理类管理学120902酒店管理4旅游管理类管理学120903会展经济与管理4旅游管理类管理学130502视觉传达设计4设计学类艺术学130503环境设计4设计学类艺术学520605报关与国际货运3620203会计3620303国际经济与贸易3640101旅游管理3660108商务英语

3四、毕业证书及学位证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书说明本科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证书,达到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学位授予标准的颁发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高职专科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辽宁对外经贸学院高职专科毕业证书。

五、收、退费等说明1.学费收取标准:按照省物价部门批准并办理收费许可的标准向学生收费。 2.学费的退费办法:学生因故退学或提前结束学业,学院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时间,按月计退剩余的学费。 3.学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扶困助学的具体措施:学院为贫困生提供绿色通道,保证新生正常办理入学手续;为贫困生在校内提供勤工俭学;另外为学生提供:国家奖学金:8000元/人/年省政府奖学金:8000元/人/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年国家助学金:一等4000元/人/年二等2500元/人/年学院奖学金:一等2000元/人/年

二等1000元/人/年

三等500元/人/年

六、获奖说明1.2005年被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授予“2005年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2.2005年被中共辽宁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评为“2003—2005年度省直机关先进党委”。

3.2007年被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评为“优秀科研集体”。 4.2007年荣获中华职业教育社“首届黄炎培优秀学校奖”(东北唯一一所)。 5.2008年被大连市高校毕来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评为“2006-2007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6.2010年被大连市环境保护委员会评为“环境友好型大学”。 7.2010年我院获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外汇组和期货组全国团体双料冠军”。 8.2010年我院获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全国团体总冠军”。 9.2010年我院在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辽宁赛区一等奖”。 10.2010年我院在“用友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11.2011年我院被团省直属机关工委评为“五四红旗团委”。 12.2011年我院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十一五”高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 13.2012年我院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授予“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14.2012年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我院被辽宁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辽宁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会评为“2011-2012年度辽宁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 15.2012年我院在申报的《深入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五个模范”主题活动全面推进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首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奖。 16.2012年我院第五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17.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竞赛一等奖。

七、录取办法说明1.调档比例本科120%;专科105%。 (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本科和专科调档比例均为:100%)2.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3.院校志愿及录取在高考成绩达到同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按考生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当第一志愿上线考生数不足计划招生数时: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按考生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当第一志愿上线考生数多于计划招生数时:不再调阅其他志愿考生档案。 4.对加分、降低分数投档考生的处理在录取中执行各省级招考委关于加分、降分投档以及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等照顾录取的规定。 5.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实行“专业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即优先满足考生的专业志愿;各专业志愿之间设分数级差为2分。 对于同分考生,参考相关科目成绩择优录取。 6.艺术类考生录取办法需获得各省级招考办颁发的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证,并达到艺术类专业录取文化课控制分数线,根据考生志愿顺序,按照“专业课成绩×2+文化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7.联系电话、网址联系电话:0411-862099

33、8620888

1、86208758传真:0411-86208998网

址: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2014年4月 。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重点专业: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全景地图: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历年分数线: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报考指南: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招生计划: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人气校友:

复旦大学对外范文第3篇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中, 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能够更好地进行国际合作, 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首先, 企业通过对外投资, 可以建立一个新的产品市场, 提高销售额度, 提升企业的经营利益。其次, 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合资等方式直接获得其他企业的先进技术, 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与此同时, 还有利于引进更多优秀的人才, 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最后, 企业采取对外投资方式, 可以及时有效地得到更多重要的经济信息。企业在开展对外投资的相关活动时, 可以根据各种渠道, 以及有利的国际市场条件, 快速掌握对企业发展有利的经济信息, 从而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企业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清晰明确的投资规划, 对于对外投资的认识程度不够

从目前来看, 我国许多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 由于对其的了解程度不够, 缺少明确的投资规划, 这样的盲目投资不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反而会带来很多严重的损失。与此同时, 有些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活动, 仅仅是为了得到投资补贴等这样的短期目标, 虽然从短期来看得到了一些利益, 但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这是不益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行为。

(二) 企业自身内部管理水平不够, 技术水平较低

首先, 企业缺少对外投资的经验。就当下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来看, 其规模并不大, 自身的发展水平不高, 缺少一定的对外投资经验。其次, 企业自身的内部建设力度不够。我国一些对外投资的企业, 其自身的管理工作不到位, 没有制定科学的对外投资规划, 缺乏合理的发展目标。同时, 在进行对外投资之前, 也没有做到充分的市场调查, 对于投资活动缺少合理的分析, 而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时候会使对外投资以失败而告终。最后, 在进行对外投资时, 一些企业的技术水平较低, 导致投资活动缺少技术的支撑。

(三) 缺乏相关的复合型人才, 企业对的培训工作不到位

企业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 然而, 我国许多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 并不具备高素质的人才, 外加自身的培训工作不到位, 使得人才匮乏成为企业有效对外投资的一个制约问题。企业对外投资需要更多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等复合型人才, 但实际上, 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活动中却是严重缺少这方面的人才, 影响了对外投资的效率, 从而对企业的持续发展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四)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 立法方面还存在滞后的问题。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对外投资活动也在明显的增加。但就目前来看, 关于企业对外投资的相关法律却并没有健全, 使对外投资的企业缺少相关的法律保障。另一方面, 没有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由于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导致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 会出现审批程序复杂、审批时间过长的问题, 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投资效率。与此同时, 我国的优惠政策仅是重视了国外对内的投资活动, 而对外投资的企业却并没有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

三、企业加强对外投资的对策

(一) 必须提高我国企业对投资的正确认识, 增强对外投资的管理理念

由于我国一些企业缺乏对外投资的相关认识, 导致很多时候会出现一些投资方面的问题, 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所以, 企业需要加强对对外投资的了解, 树立对外投资管理理念。具体来看, 首先, 企业需要深刻认识到对外投资的重要性, 掌握对外投资和海外技术以及国际市场之间的关系。其次, 企业需要认识到对外投资对于自身的益处, 例如, 对外投资可以促进企业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最后, 企业需要认识到对外投资是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选择, 是保证自身紧跟国际市场步伐的有效举措, 同时也是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方法。为此, 企业领导者需要把握机遇, 参与国际分工, 积极进行国际合作, 不断扩大投资市场。与此同时, 企业领导者还要制定科学的规划, 有效地分析对外投资的一切情况, 保证投资活动可以顺利进行。此外, 企业还要提高风险预警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经营收益,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从而为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 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力度, 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 企业需要优化投资结构。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的时候, 需要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之上, 不断调整和优化投资发展结构。例如, 企业可以在发展传统产业的过程中,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并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 建立完善的对外投资产业体系。其次, 企业需要调整自身的经营模式想, 提高管理水平。由于我国进行对外投资时, 自身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我国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内外的市场要求, 建立高质量、高水准的管理模式。同时, 对于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也要加强重视, 能够有效地与国际市场进行沟通, 创新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 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最后, 企业需要提高技术应用水平。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 需要在投资新技术时建立新的体系, 为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发挥重要意义。所以, 企业在对外投资时需要充分借鉴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 不断调整自身的技术发展战略, 提升技术应用水平。与此同时, 对于高新技术产业, 需要提高对其的控制力度, 避免技术泄露的情况发生,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技术支撑。

(三) 提高对人才的培养力度, 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人才是企业得以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进行对外投资时亦是如此。企业需要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以及工作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 为此, 企业应该合理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 培养更多优秀人才。首先, 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的过程中, 可以用丰厚的待遇来吸引人才, 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人才保障。并且, 企业还要加强培训力度, 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 更新其知识结构, 使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可以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其次,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对于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颇高的管理人才, 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激励, 同时对于产品研发的科技人才也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肯定。在这一过程中, 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增强工作责任意识, 使自我完善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有效的结合起来, 从而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更多积极作用。最后, 企业还可以充分利用对外投资的国际市场条件, 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积极引进更多优秀的人才, 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 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进程, 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针对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 我国需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进程, 并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一方面, 我国需要加快立法的进程。具体来看, 我国要加快建立企业对外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 为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提供法律保障。由于我国当前关于对外投资的法律比较少, 法律体系并不完善, 所以需要提高对投资活动、经营管理、以及人才科技等方面的重视, 为有效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 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定, 并逐渐形成法律条例, 保证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 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首先, 我国需要提高相关审批程序的工作效率, 进而保证企业对外投资活动的效率。同时, 企业还要完善相关的优惠政策, 针对对外投资的企业, 给予一定政策性优惠, 让其享有更多有利机会。其次, 企业自身要根据经营特点, 合理调整内部的管理结构, 避免在对外投资时出现法律问题。并且企业还要时刻关注现有法律法规的变化情况, 使企业的对外投资得到有利保证。最后, 企业在国际市场进行投资活动的时候, 需要掌握当地的法律法规, 了解市场发展的规则, 避免出现因不了解而触犯法律内容的情况, 使得企业在国际中的发展可以更加持续。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不仅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就目前来看, 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的过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缺乏明确的投资规划、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不够、人才培训力度不够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企业更好地进行对外投资。所以, 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力度, 提升管理水平, 大力培养相关的人才, 制定科学的对外投资规划, 提高自身的发展优势, 从而更加有效的在国内外市场中发展下去, 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发挥重要意义。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贸易国际化、投资自由化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我国企业为了在这种背景中持续的发展下去, 需要积极实施对外发展的战略, 不断参与国际分工, 加强国际合作, 采取对外投资的发展模式, 牢牢把握国内外的市场机遇。为此, 本文首先叙述了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的重要意义。其次, 分析了企业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 为了提升企业对外投资的水平, 提高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企业,对外投资,投资规划,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 景奉雷, 王福俭, 任苹.关于企业对外投资发展的思考[J].国际工程与劳务, 2018 (10) :58-60.

复旦大学对外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印度;跨国公司

从20世纪60年代起,拉美、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陆续向国外和境外直接投资。70年代中后期,中东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一些成员的投资方式也从贷款转向间接投资,进而转向直接投资。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大、中、小企业纷纷走上跨国经营的道路,不少企业还直接打入了发达国家的内部市场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国际经济力量。同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竞争优势和动机上出现了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明显不同的特征,这就对原有的垄断优势、产品生命周期等国际投资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一些学者展开了针对后发展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条件的研究。

一、后发展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综述

1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英国经济学家邓宁在80年代初提出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给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流出数量级标准以及投资构成的结构。其中心命题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取决于:(1)经济发展阶段;(2)该国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域优势。”根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邓宁区分了四个经济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0美元以下。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只有少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并且完全没有对外直接投资。第二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400—1500美元之间,外国对本国的投资量有所增加,而本国对外直接投资量仍然是零,从而净对外直接投资(NOI)呈负数增长。在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500—4750美元之间,在这一阶段,外国直接投资量仍然大于其对外直接投资,不过两者之间的差距在缩小。处于经济发展第四阶段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4750美元以上)其净对外直接投资呈正数增长。

2 小规模技术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威尔斯(L.T.Wells)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往往具有三方面的优势:一是拥有为小市场需求服务的小规模劳动密集型生产技术优势。许多发展中国家正是开发了满足小规模市场的劳动密集型技术而获得了竞争优势。二是具有在当地采购和提供特殊产品的优势。为了减少因从工业国进口技术而造成投入增加,被投资的发展中国家也渴望得到那些着眼于使用当地材料的革新成果,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便寻求用本地供应来代替。三是具有接近周边国家市场、低价营销的优势。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主要通过较低的市场价格来进行促销。由此推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象主要是具有市场规模小的周边发展阶段相对落后的国家。这个结论只能解释少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

3 技术地方化理论。牛津大学的印度经济学家拉奥(Sanyjaya Lall,1983)在对印度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投资动机进行了深入研究后,提出了关于第三世界跨国公司的技术地方化理论。他认为,虽然第三世界跨国公司的技术特征表现在规模小、标准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等方面,但这些技术的形成却包含着企业内在的创新活动,形成自己的“特定优势”。这是因为当一些发达国家过时的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小规模生产要素和资源禀赋相匹配时,能够产生适用于当地的技术优势;在购买力水平较低时,由于消费者偏好差异也可以开发出非名牌但却有竞争力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与成本优势以及民族或语言的联系,也会形成竞争优势。这个理论较好地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解释了部分发展中国家之间相互投资的现象,但仍没有涉及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投资的问题。

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等从小规模市场、低成本、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偏好的差异性以及民族特点等方面解释了适用而非绝对先进的技术会在小规模、低成本和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具有相对优势,使得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能够对相对更落后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这与传统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因为拥有垄断优势从而可以对较低发展程度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是异曲同工的,仍然是以发展中国家企业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为前提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有了飞速发展,出现了新的特征,如向发达国家的投资等,这与“传统”的工业化国家在所有权优势、动机、产业和区位分布上有着显著不同,这些都需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近年来学者发现技术劣势反而成为促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之一,因而获取优势型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成为研究热点。这种观点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都找到了实证案例,如Kogut和Chang(1991)、Neven和Siotis(1996)、B|onigen(1997)发现日本和美国、美国和欧洲之间对外直接投资的产生源于技术获取动机,而不是企业自身的内部化优势。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处于技术劣势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正逐渐把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在国际上寻求技术优势的有力工具和手段。对于由相对较不发达国家向较发达国家的FDI,一般称为逆向型对外直接投资,这类FDI本身不一定具备垄断优势前提。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通过对发达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当地的技术资源优势获得逆向技术转移,并可以向母国进行“返流”和传递。

二、新世纪以来印度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发展中大国,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度对外直接投资继续着90年代中后期的发展势头,在以跨国并购为主导的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浪潮中也获得了迅猛发展。在投资行业上,除传统的制造业外,服务业发展迅速,占到了对外直接投资的60%。制造业集中在钢铁和制药领域,而服务业则集中在IT、通讯、软件、传媒、出版等领域,这些领域均是印度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此外,印度企业对能源领域的投资也在迅速发展。在投资方式上,除传统的合资、独资以外,兼并与收购(并购)逐渐增多,并逐渐成为印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印度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投资量增大。就投资量而言,不论是单个项目的投资,还是总的对外直接投资量都有了显著的增长。2004年,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出资17亿美元,购买俄罗斯萨哈林油田20%的股权,投资量如此大的一笔交易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印度企业来说是不能想象的。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资料,在2001—2002年度,印度批准境外投资905项,协议金额30.256亿美元,实际投资9.749亿美元;2002—2003

年度,批准境外投资1029项,协议金额14.703亿美元,实际投资8.472亿美元。印度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由1996年的6亿美元增长至2003年的51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居第14位。其中2001—2003年期间年均FDI流出量达到ll亿美元,这个数字与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不相上下,是欧洲国家希腊的两倍。按照印度储备银行公布的数字,2003—2004年度印度对外直接投资增加到15亿美元,使对外投资总额达到66亿美元。从2000年3月到2006年3月,印度批准境外直接投资由2204项增加到8620项,投资存量由协议金额41.51亿美元增加到163.95亿美元,实际投资存量由7.94亿美元增加到81.81亿美元,分别增长了295%和930%。

2 投资行业分布广。进入新世纪的头几年,尽管大部分的印度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尤其是制药业上,但流入到非金融服务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还是占到了总量的36%。在服务业领域,印度的信息技术(IT)公司积极向海外扩张,建立分支机构以扩大市场或更好地为海外客户提供服务。印度排名前15位的软件企业及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都已向海外进行直接投资,而且大多投资于发达国家。此外,印度的呼叫中心和业务流程外包公司(BPO)也在海外建立了广泛的业务。

3 区位上,大力增加对发达国家的投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化,更多的印度跨国企业选择进人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美国是印度最重要的海外直接投资目的地。从1996—2003年,流向美国的直接投资占印度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19%。同时,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也正在成为印度重要的直接投资目的国。至2004年,印度企业在英国共有440个投资项目,而且大部分集中在IT及相关产业中,印度已经成为英国第八大投资者。

4 投资方式多样。进入新世纪,印度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更趋多样化。跨国并购成为近几年印度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一个重要模式,同时也成为印度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这也符合当今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潮流。2000—2003年期间,印度企业参与全球跨国并购案例182起。2003年以来,印度各行各业海外收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不管是汽车零部件、制药、运输还是电信业、软件业,印度企业正显示出在世界市场上展开竞争力的愿望和能力。

据美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统计,仅2005年头8个月,印度企业就收购了62家海外公司,耗资17亿美元,相当于2001年全年的4倍。美国的《国际先驱论坛报》感叹道:“印度公司正在悄悄的蚕食世界经济。”

印度企业从2006年开始又大幅加快了海外并购投资的步伐。无论是在信息产业还是在制造业领域,都曾多次出现大手笔,一年当中总共有超过120家海外企业被印度公司收购兼并,总价值超过100亿美元,占据了印度进入新世纪以来海外收购总额的50%以上。到2006年底,仅钢铁业龙头塔塔集团一家便累计收购了21家海外企业,其中,塔塔集团斥资80亿美元收购欧洲康力斯集团更被视为展示印度企业实力的经典之作。而印度制药业的龙头老大兰巴克西有限公司也同样不甘示弱,与一家私营企业联手共同收购了德国大型制药厂默克集团旗下的公司。到了2007年,印度企业的海外并购势头丝毫不减。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2007年堪称“印度海外并购年”,这一年印度公司海外并购案1070起,并购额达到722亿美元。在印度海外并购大军中,不仅有塔塔等大公司,还有很多中等企业;甚至身价只有百万美元的小公司也参与其中。最近一次让世人瞩目的海外并购就是2008年3月印度塔塔集团下属的塔塔汽车公司以23亿美元买下全球豪华汽车品牌“捷豹”和“陆虎”。一时间,国际很多媒体惊呼:印度企业就像下山的猛虎,要通吃天下!

三、印度跨国公司崛起的理论解释

90年代以来,随着印度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一大批印度跨国公司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舞台的重要角色。结合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印度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既可以用传统垄断优势理论来解释,也可以从学习型等对外直接投资中找到理论渊源。

根据垄断优势理论,企业到国外直接投资,主要原因在于其特定优势,这种“企业特定优势”即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垄断优势。而发端于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则认为,一个企业只要拥有超越它在国外经营成本的特定优势时就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这种优势并不一定是垄断优势,它可以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比较优势或称相对优势。所以,比较优势原则是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基本原则或核心部分。对外直接投资的一般途径均是各国如何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获得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结合到印度的情况,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企业不像西方发达国家巨型跨国公司那样,具有垄断地位的雄厚财力、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印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国际化经营并在海外求得生存和发展,靠的是自己独特的相对竞争优势。这些优势主要有:

1 适用技术的优势。突出地表现在小规模生产和劳动密集型的中等适用技术。此外,印度企业具有较强的吸收和改造引自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能力。

2 适销产品的优势。印度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主要生产中低档同质产品。由于人力资源等成本较低,因而产品在价格上极具竞争优势。如印度企业投资生产的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就很有优势。此外,印度的制药和软件产品,由于物美价廉,就非常受欢迎。

3 企业管理优势。首先,印度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技巧根植于印度的经济条件和发展水平,因而更适合第三世界的实际情况,这就使得印度企业比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更能有效地在发展中国家运作。其次,印度企业的管理人员一般薪水较低,因而企业的管理成本低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第三,经济改革以来,印度企业,尤其是大型私人财团特别注意引进高素质、国际化的管理人才,这使得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具有管理上的优势。

4 其他优势。主要有两种:一是财团所有权;二是族群纽带。印度对外进行直接投资的企业大多属于印度国内的财团或大型家族企业,如塔塔(Tata)、比拉(Birla)、信实(Reliance)财团等。这就使得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具有较强的资金保障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同时也便于技术、管理、市场、信息等在财团内部的转移。此外,由于所属财团的背景,企业也还有可能获得某些政治上的支持。族群纽带使得印度企业在东道国投资某些民族产品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印度企业在肯尼亚和马来西亚的印度人社区开办餐馆和报馆等。

印度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也可以从发展中国家非垄断优势的FDI研究成果中找到理论渊源。其中,学习型对外直接投资对印度跨国来说最为显著。学习型直接投资就是指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没有优势的情况下,通过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方式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弗斯福瑞(Fosfuri)和莫塔(Mot—ta)在1999年提出了无优势跨国经营的看法。他们认为,技术落后的企业对某个国家直接投资的目的不

是发挥自己的优势,而是在地理上接近该国技术先进的企业以获得技术外溢和扩散的好处。技术不仅仅是由跨国公司向东道国扩散,也可以是东道国企业向外国设在本国的跨国公司扩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上处于劣势,它们要获得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一般有三个途径:第一,引进发达国家企业的直接投资;第二,进口发达国家企业的先进技术;第三,对发达国家企业直接投资。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一直采用前两种方式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但是,历史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引进发达国家企业的直接投资可以学到一般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但是学不到核心技术。另外,发展中国家以技术贸易的方式获得发达国家的技术需要支付很高的费用,甚至还需要在很长的时间里支付专利费和特许费。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通过第三种方式,即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来获得先进的技术。90年代以来,印度跨国公司将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逐渐转移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印度跨国公司增加对发达国家的投资,除了发达国家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法律制度和基础设施等软硬环境)外,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打破发达国家对高新技术的垄断封锁,获得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知识成为主要的动机和原因。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学习型直接投资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兼并和收购发达国家的企业,通过对该企业的控制来掌握该企业核心的技术。另一种方法是在发达国家建立研究和开发机构,将本企业的研究和开发阶段转移到发达国家,雇佣当地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研究与开发,以掌握先进的技术。而这两种都已成为印度跨国公司近年来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以并购为例,进入21世纪,印度企业大胆地掀起对发达国家企业的收购活动。如信息系统技术公司以2300万美元收购一家澳大利亚公司,塔塔集团斥资80亿美元收购欧洲康力斯集团等。同时,一些印度跨国公司纷纷在发达国家建立它们的研发中心。如Satyam计算机服务公司在澳大利亚建立了除印度本土之外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心;维普罗以及兰巴克西公司都在美国建立了它们的研发中心。

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近年来一些针对对外直接投资条件的研究已经从企业竞争优势更多地转向企业外部条件和非竞争优势,如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国际化因素等等。在这方面,后发优势理论较为突出,也能够在理论上部分解释印度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发展。后发优势是指后发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迟缓所形成的有利条件,或存在的各种机遇。后发优势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加速经济发展和追赶发达国家非常重要。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与发达国家相比而言,投资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缺少名牌产品等。如果不能利用后发优势,难以实现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发展中国家FDI也难以实现持续快速地发展。因此,把后发优势假说引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领域,将其作为现有发展中国家FDI理论的补充,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现有理论的以比较优势原则为理论核心的不足。

在后发优势理论当中,技术学习和技术进步是最为关键的作用机制。由于知识和技术具有溢出效应,学习与借用知识和技术能够带来后发利益。发展中国家可以直接从发达国家中获取已有的知识和技术,大量节省下来的研发费用、创新成本或探索成本,包括时间节约和经验教训等,就可以看作是发展中国家巨大后发利益的一种表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发展中国家在技术转换成本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优势,通常发达国家企业的转换成本要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由于发达国家大多数企业设备较先进,使用年限不长,固定资产投资尚在回收之中,应用新技术而报废现有设备必然遇到很大阻力,而发展中国家企业往往生产设备陈旧,资产存量小,软系统也不稳定,转换成本小,采用新技术的阻力小。因此,发展中国家企业可以尽可能多地采用先进技术,跨越某些发展阶段,以比较低的转换成本形成对发达国家企业的有效追赶。印度跨国公司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加大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充分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促进了自身的技术实力,使得一些大型企业在各个方面都缩小了与西方跨国公司的差距。

此外,政府干预和制度变迁也是后发优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没有一个国家不是在明智政府的积极刺激下取得经济进步的。制度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外直接投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能够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投资活动的效率,激励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活动,最终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较大发展。经济学家杨小凯认为,制度学习是发展中国家利用后发优势的根本性手段。发展中国家往往学习技术比较容易,学习制度比较困难,因为改革制度会触犯一些人或集团的既得利益,因此发展中国家会倾向于技术学习。然而,政府的推动,技术的学习和进步,能够在发展初期带来比较好的效果,但如果没有制度变革作为保证,这种增长很可能是不能长期维持的。实行经济改革以来,印度逐渐减少了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制度上的障碍。中央银行减少对外汇的管制,政府设立相关机构促进印度企业对外投资,并对海外投资企业在财政、税收、信息等诸多方面进行帮助。这些都成为印度跨国公司推动对外直接投资的后发优势。

最后,充分利用东道国的区位优势也成为不可忽略的推动力量。早期印度对外直接投资大部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因为发展中国家采取税收优惠等财政性鼓励政策吸引外资。同时,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不断增长的市场容量。此外,六、七十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采取进口替代的工业政策,对制成品进口采取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印度企业通过在国外投资建厂,就地生产和销售,就可以绕过这些壁垒,维护并扩大出口市场占有份额。近年来,印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大多集中在发达国家,因为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较为自由和开放的市场条件,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印度跨国企业通过在发达国家的经营,可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构建国际市场营销网络。而英联邦国家和周边国家由于在地理、历史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和印度极为接近,也成为印度跨国公司充分利用的区位优势。

责任编辑:张 旭

复旦大学对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家认同 意识形态 对外传播责任

在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研究中,关于国家对外传播的研究是一个重大课题。

对于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内涵,尽管没有清晰的界定,但它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紧密的关联性并不会受到怀疑。少数民族事务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不仅是文化发展必然,更是国家形象传播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在国家对外传播中,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历史演进、民族融合等等问题,客观上成为国际社会评价中国的标尺、勾勒中国形象的素材,这就使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承担着国家对外传播的历史责任。

一、西藏:少数民族对外传播的一种样本

西藏无疑是中国国家对外传播中最敏感的、最具影响力的题材。特别是2008年“3·14”事件发生后,这种关注度就急剧上升,并呈蔓延之势。它几乎成为解开国家对外传播难题的一把钥匙和阿里巴巴神秘大门,具有最普遍的少数民族对外传播意义。西藏对外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普遍性,是中国国家对外传播的主要支撑点。

第一,所谓的西藏历史地位问题。这是英国等西方国家殖民政策的畸形产儿,也是西方国家和达赖集团最为“钟爱”的涉藏命题;

第二,宗教问题。藏传佛教在西藏具有普遍影响力,它实际已经被西方政治化;

第三,藏民族文化问题。它的独特性和国际关注度,使西方世界一直试图要完全保持它“化石”般的原生态;

第四,民族政策问题。西方总是试图要以高度自治取代中国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第五,达赖的国际形象问题。达赖毫无疑问已经被自己和西方社会成功塑造成所谓民主、和平、智慧、亲善的象征,一个与中国政府对峙的强有力的英雄形象;

第六,对西藏极其有限的了解。即使在中国国内西藏以外的地方,人们对西藏的了解也很有限,多止于传说,不乏曲解,而在国际社会,这种有限性更加严重;

第七,发生在西藏的重大社会事件,放大了西藏对外传播的蝴蝶效应。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西藏骚乱,特别是2008年的西藏“3·14”事件的爆发,凸显了所谓“西藏问题”的影响力,加大了西藏在国家对外传播中的份量。少数民族事务在国家对外传播中的主要特征,差不多都在西藏的对外传播中都有体现。

这也成为笔者及西藏民族学院学术研究的重点领域。2010年,由笔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西藏地方对外传播策略和方式研究》获得立项,它的主要方向就是思考少数民族地方媒体在国家对外传播中的责任。2012年,西藏自治区“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西藏民族学院成立,其中就设立“西藏对外传播发展研究平台”,这个平台就设在新闻传播学院,并于2013年6月举办了“首届西藏对外传播高端论坛”。多学科、多领域的著名学者出席论坛,包括著名学者郑保卫、杨圣敏、黄旦、周炜、王小彬、毕研韬、刘琛,以及涉藏机构、媒体的候云灏、马胜荣、张小平、王长鱼、贾春明等。西藏民族学院有志于建设“西藏对外传播研究中心”。

研究的初步进展表明,西藏对外传播态势严峻,面临重大挑战,但对国家对外传播的开拓具有样本意义。

二、少数民族对外传播的困局,关键在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实力制约

在审视中国少数民族对外传播时,人们更多考虑的是传播理念和方式对西方的主动适应,但对中西意识形态差异造成的误读和对峙带来的破坏性认识严重不足。国际社会缺乏对中国的基本认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在中国少数民族对外传播中,“闻鸡起舞”已是普遍现象。这种随着国际社会议程设置被动应对的对外传播节奏,显示中国的少数民族对外传播态势极其被动。更为耐人寻味的是,在“矫正”中国对外传播落后的方案中,主流的意见就是顺应西方传播的理念和方式,依然是在“闻鸡起舞”。

中国对外传播在国际社会的被动状态,受制于各种因素。但最为关键的并不是技术因素,而是意识形态的对立。西方的文化中心主义、优越感,以及对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怀疑、排斥、敌对心理,对中国崛起的不适应和失落感,在很大程度上就把中国置于与自己对立的地位。意识形态的对立令西方主流社会对中国官方机构和媒体缺乏基本的信任,在这种拒绝心态下,很难相信中国传媒的传播方式的变化甚至西方化会赢得西方国家的“芳心”,接受中国的传播,进而接受中国。即使你说的是事实,它也不会接受,或者做出符合自己国家价值观的解读。一旦受偏见支配,任何关于中国的真相、真理、公正、客观都很难进入西方人的大脑。事实还证明,在中国发生重大社会震荡的特殊时刻(如“3·14”与“7·5”事件),西方媒体不仅不接受中国媒体的传播,而且还会自己行动起来,利用收集到的只言片语和过去时画面,竟然进行即使在中国也早已过时的“主题先行”式虚构创作。在意识形态严重对立的语境下,很难想象传播方式国际化带来的适应性,能够在国际上整体改变中国对外传播的被动状况和战略平衡。这就是中国对外传播的基本国际现实。

这种分析只是要说明,中国少数民族对外传播的困境,根本原因并不在传播手段和方式非国际化,而在于中西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和对立,在于国家实力的严重失衡。文化的交融和意识形态的兼容才是解决中国对外传播困局的根本出路。即使是追求对外传播手段的革新和国际化,也一定要坚持意识形态和文化互相接受的前提。

三、少数民族对外传播的责任

文化的交融和意识形态的兼容毫无疑问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在现阶段,少数民族对外传播至少应该在如下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少数民族对外传播的根本目标是国家认同。不同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组成部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分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少数民族的文化权利,也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但是,中华民族的同一性是传播民族文化的基本前提。中国国家主权不可分割。各民族都是中国公民,各民族在悠久的交流中共同缔造了中国。无限夸大某一民族的绝对特殊性,甚至将它与中华民族大家庭分隔、对立起来,只会消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对外传播的最高目标不是仅仅传播一种民族文化,而是要传播整体的中华民族文化,从而构建中国形象,实现国家认同。①

第二,文化交流是少数民族对外传播的基本途径。在中西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甚至对立中,文化无疑是最具有“共识”的纽带。文化的差异性,往往又形成了对他文化的吸引力。文化又会被确立为国家实力和国家形象的符号。在少数民族对外传播中,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文化,最适合于扮演国家使者的角色。宗教文化是少数民族对外传播中的焦点之一,特别是藏传佛教具有广泛吸引力,自然就被国际社会看成是中国国家对待少数民族文化的关键尺度,是文化对外传播的焦点。关于中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及其实现程度,无疑是宗教文化对外传播的核心。大众媒介应将文化的传播作为对外传播的主要责任,推动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接受中,理解中国,接受中国。

第三,少数民族地方媒介是对外传播的基本平台。对外传播是国家责任,但也不能推卸地方的义务。“国家责任”往往会成为地方特别是地方媒体“回避”对外传播责任的借口。笔者就此提出一些意见②:1.西藏对外传播的源头:提供国家传播最基本的元素;2.国家传播前沿:观察哨——敏感的神经;3.西藏地方传媒:国家对外传播的基础平台;4.西藏地方传媒:西藏对外传播的主体。

第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媒介具有特殊的对外传播功能。这就是要试图探讨少数民族地方媒体在对外传播中的定位和功能。笔者觉得基本适用于对各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媒介对外传播定位的把握。同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媒介不仅体现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障,也是少数民族对外传播的特殊平台。它存在的本身就显示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发展,也能够获得国外少数民族受众的认同感,具备对外传播的天然优势。

第五,民间传播具有官方传播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意识形态对立、缺乏基本信任的国际传播环境中,民间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将会产生直接效果。民间的交流是传播的主要方式。这种脱离了官方色彩的传播,以渠道的多样性、传授双方和价值观的接近性,会加快中外互信和沟通,使国际社会对中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熟悉程度大大增加。在新媒体影响力日甚的信息时代,民间传播凭借手机短信、微博、微信、QQ、评论平台等传播能量和时效强悍的新媒体,开放、自由地传播海量信息,使人们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认识趋于全面和真实。新媒体与民间的融合,正在成为少数民族对外传播的巨大增长点。在官方主流媒体地位面前,民间对外传播“弥漫式”的效能绝不能被忽视。

第六,用故事和人物对外传播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敏感性常常会被放大,因此直白、单面、概念化、规范化的宣传模式一直被沿用。这种保险系数高的宣传模式不仅不被国外接受,就是国内受众也接受不了,传播效果低下。少数民族对外传播必须改变传播方式,学习和接受国际传播理念。最重要的就是要从宣传模式中解放出来,确立信息传播理念,把对政治立场的坚持、观念的传播与事实融合,用事实说话。故事传播的最大好处,就是引起受众对事实的兴趣。记住事实,从而记住事实之中的意见。人物传播的效应往往呈现立体化。达赖集团和西方社会塑造了一个人神融合的精神偶像——十四世达赖,在他的身上附加了西藏旧势力、藏独势力和西方观念主要预期,成为西方反华传播的“杀手锏”。③排除意识形态因素,我们还未能推出与之相匹敌的象征性对外传播人物“偶像”,但也可以学学美国记者斯特朗那样的写法。④她在《百万农奴站起来》一书中记述1959年的西藏民主改革时采用的一个卓有效果的手法,就是记录了几个西藏当时的历史人物(包括农奴),其人物形象生动的程度绝不亚于文学作品。人们记住了他们,由此也记住了西藏这段历史,记住了少数民族社会发生的历史变革,为中国形象大大加分。

四、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对内与对内的区别和一致性

在我们阐述少数民族对外传播问题时,“内”、“外”范畴的区别和确定理所当然。中国与外国的巨大区别,包括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生活习俗、宗教、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差异,在传播方式和受众中自然有别,绝不可能照搬外国模式,邯郸学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内外当然有别。在不同的语境中,内外的概念还将发生变化。一般而言,对外传播之“外”,主要是指国外,但实际上也还包含“区域之外”。例如,中国的很多地方对西藏的了解,依然止于传说和过去的记忆,有些对西藏现状的询问很可笑。这就说明,即使是中国人,对中国的自己的少数民族地方的了解也很有限,需要全面真实地传播。少数民族对外传播理应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作为自己传播的受众,促进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最容易忽略对外传播中“外”的具体指向。仅仅是“外国”的说法实际相当笼统:他们到底是哪些外国人或组织呢?有研究“达赖集团”的西方网络宣传策略的学者就分析到,达赖集团希望拉拢和说服的对象,主要分成10个项目:众议员、参议员;工会;当地国际特赦组织;教会领袖;地方报纸;热线广播及其他广播节目;环保组织;成立地区联网组织;鼓励他人加入;对任何表示出兴趣的人,而最为重视的是具有立法权的议员⑤。可见他们对社会舆论的关注显然超过对官方的重视。他们深谙西方社会制度的构架,因此采用极富针对性的才略,并收到出色的效果。中国少数民族对外传播的具体指向应该包括哪些呢?达赖集团的传播重点就是我们的传播重点吗?值得认真分析。

少数民族对内、对外传播的区别,并不与少数民族内外传播的一致性相抵触。不论是国内传播还是国际传播,由宣传模式向信息传播模式的转变是必然趋势。强调思想和观念灌输的宣传模式,在相对封闭、落后的社会形态和受众解读信息的能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具有合理性。在重大、特殊社会动荡的非常时期,为了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促进社会迅速回归秩序,宣传的方式也相对符合社会和民众期望。但是,只有信息传播模式才根本符合信息社会的潮流。它所倡导的理念,应该是全面客观传播,重视事实和细节,事实与意见分离,特别是传播多种意见,不绝对化、单极化。在少数民族传播中,更重要的是不要简单图解民族政策,不仅仅纵向比较,还要敢于横向比较,直面少数民族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在告诉世界国家对少数民族扶植政策的优越性的同时,也保护少数民族的自尊心。要改变当前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中空洞说教、千篇一律的弊端,让传播回到现实、回到民间、回到生活之中。应当用对外传播中的改革勇气和理念,改革区域内传播和国内传播,最终使内外传播实现一致。先进的传播理念和方式并不是对外传播的专利。

五、少数民族新闻传播教育和研究的历史使命

1.利用民族院校在民族学方面的学科优势,培养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人才。西藏民族学院已经承担西藏对外传播人才培养任务,由民族研究院和新闻传播学院联合实施。

2.把少数民族对外传播作为学术研究的重点课题,长期跟踪,破解难题,逐渐把民族院校建成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基地。

3.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中的国际传播“对手”及其传播策略。就西藏对外传播而言,达赖集团的国际传播无疑是“成功”的案例。在对他们传播方式的研习中,可以发现国际传播的基本模型和我们传播的缺陷。

4.扩大与国际传播教育机构、传媒和团体的交流。少数民族对外传播如果不了解自己的传播对象,就很难获得恰当的传播策略和方式。而少数民族对外传播的研究如果不了解国际传播环境,也可能会是自说自话,难以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引注:

①廉湘民:《西藏地区民族宗教问题对外传播》,载《对外传播》20111年4期;

②周德仓:《西藏地方媒体在西藏对外传播中的角色认定》,载《西藏大学学报》2013年1期;

③⑤李希光、郭晓科、王晶:《“达赖集团”的西方网络宣传策略》,载《现代传播》2010年5期》;

④周德仓:《安娜·路易斯·斯特朗1959年西藏采访报道的对外传播意义解读》,载《西藏大学学报》2012年1期)。

作者简介:周德仓,西藏民族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少数民族对外传播。

责任编辑:邰山虎

复旦大学对外范文第6篇

关键词:汉语熟语;熟语性质;熟语特点;教学方法

一、汉语熟语的性质与特点

熟语,即人们熟悉的语言,是时代的产物,它体现着这一时代人们的思维走向和生活习惯。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能够接触到熟语这一特殊词汇,它的出现是人们对语言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的结果。

首先,汉语熟语在语音上具有高度的声韵美,这与汉语自身的语音特点有关,群众在制造熟语时,即便不懂得音韵知识,也能自然地讲求押韵。因此汉语熟语读来通常是朗朗上口、押韵响亮的,如“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哭二闹三上吊”、“谷雨前,去种棉”等等。

第二,汉语熟语在形式上一般是固定的。熟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形式上的定型性,也使得它能够被人们熟知、熟记、熟用。中国人讲究成双成对,左右对称。这一审美心理体现在熟语上,便是熟语在语言形式上的高度凝练匀称,如“旱瓜涝枣”、“莺歌燕舞”等。

第三,汉语熟语是修辞学的重要手段,在意义上大多具有各自的修辞义,字面意义往往和实际意义不一致,不能直接地看到其中的含义,且一般具有强烈的褒贬色彩,如“对牛弹琴”比喻在不懂事理的人面前讲道理或说事,常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再如“歪瓜裂枣”,比喻相貌丑陋的人或物。

二、教学方法

(一)直观法

对待成语,我们可以通过音像、图片等直观可感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让学生了解这些熟语的含义,如播放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等。直观法与教师释疑法相结合,将会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我们在教授“守株待兔”这一成语时,可以提供“守株待兔”成语故事视频,看完视频,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故事里面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复述故事内容等。

(二)理据法

在熟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先说明熟语中的每个字的意义、内部结构以及构成熟语的意义,再指出引申义和比喻义,显示抽象义的理据,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熟语的掌握。

例如在教“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图片解释成语每个部分的意思:守,在一个地方看管、保护,例如足球比赛里的守门员;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图片);待,等待。然后指出成语的结构:V1+N1+V2+N2。

(三)对比法

在进行汉语熟语的教学中,汉语熟语与外国熟语的对比都能够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不同语言的熟语有时有着相似或相近的语义蕴涵,这可以给学生学习汉语熟语带来正迁移的影响,有时甚至不需要過多讲解,学生便可以自己领会到意思。

例如成语“爱屋及乌”,在英语中就有“love me,love my dog”的对应。再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词,在英语中便有“a cat on hot bricks”。

(四)归类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汉语熟语进行一系列的总结和分类有时能够更好地帮学生理清思路,体会其中的文化含义和感情色彩。

例如汉语中有许多关于“狗”的熟语都是贬义的,那么我们在教授关于狗的熟语时,便可以放在一起。如,“狗眼看人低、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痛打落水狗、狗嘴吐不出象牙”等等。再如,成语中有许多描写人心理状态的词语,如“心满意足、不屑一顾、惊慌失措、如释重负”等。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把他们组成语段,让学生在篇章中学到这一类的熟语。

(五)语境法

语境法的主要作用是显示熟语的语义、体现用法和语用条件,因为民族文化心理、思维方式、价值取消的差异,熟语都具有字面意义之外的文化含义,语用也有较强的条件性。同时,我们在课堂练习或课下作业的布置中,语境法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各种类型的错误,进而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例如在高级班教授“打交道”这一惯用语时,有学生就举例说“我在宿舍经常用SKYPE与弟弟打交道”。这时教师应对这一词语做出限制性更强的条件,如“打交道”在表示“交往、交流”义的时候,不可以是亲人之间。

(六)活动法

不论是哪种形式的课堂,都应当注重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对外汉语课堂更是如此,学生到了中高级,对于汉语的运用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也少不了与中国人进行真实的交流沟通。我们在汉语熟语课的课堂上,应当让学生在学会认识熟语之后,当堂去试着使用。由于课堂的限制,我们不可能设计完全真实的交际活动,但是应当追求真实性的交际,尽量创造条件、机会让学生去使用熟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材上的练习上。

如,在教授“少来夫妻老来伴”这一谚语时,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一对从年轻时认识到结婚,然后年老的夫妻。再如教“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一歇后语时,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总结出以前学过的汉语中的祝福语(最好是熟语),并在课堂上一个接一个地亲口祝福其他同学,祝福时应该结合该同学特点。课后可以让学生在正确的情景下对5个以上的中国人亲口说出这句俗语。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4.

[2]姚锡远.熟语学纲要[M].大象出版社,2013.

[3]王德春.词汇学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

[4]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5]武占坤.汉语熟语通论[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6]王岩.汉语熟语的文化认知[M].大象出版社,2012.

[7]温端政.汉语语汇学[M].商务印书馆,2005.

[8]高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10]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

上一篇:党委述廉报告范文下一篇:分享健康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