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民法试析论文范文

2024-05-05

近现代民法试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我国民法推行时,其进程中的范式在认识上难免就会存在着不足,这种不足的认识很可能就影响着我国民法现代化的良性发展。因此认清民法现代化的价值,解决民法现代化问题以及纠正范式的归根结底就是要理清民法的价值目标。民法是部门法之一,那么这就为民法的核心价值目标进行了界定,那么其价值目标便为私权自治。那么对于民法现代化的价值目标的探析很大程度上便为关注私权自治的现代化。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民法现代化范式,然后介绍了有关民法的价值目标学说,最后详细介绍了民法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民法价值目标;中国民法现代化模式;私权自治

对于我国民法现代化的目标分析,首先就要了解中国民法现代化范式。那么中国民法现代化的内涵是什么?什么是中国民法现代化范式?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需要我们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的去探讨。

一、中国民法现代化范式

对于现代化的理解,不同领域的研究学者就会有不同的见解与理解。但是不论如何,最终我们所形成的现代化的目标却非常一致。现代化的概念庞大、系统和不断的进行演进,它所涵盖了国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那么民法的现代化又是这个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民法现代话的理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见解,归结起来主要有:首先对于民法现代化进行分类,那么民法现代化主要分为民法观念的现代化、民法原则的现代化以及民法制度的现代化。其次,除了上述分类,有学者还认为,民法现代化不单是民法制度的现代化,还是文化的现代话,它不仅是民法法典的现代化,同时还应该是民法的科学化、民法的活法化。

经过30多年的努力研究,民法现代化已经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是在民法现代化范式方面还是存在着研究缺陷和不足,还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西方国家的法律价值的普遍适用性与中国法律的独特性,其次是法典化与乡土化的中国社会冲突,最后是送法下乡的普法性要求与纠纷解决的非法律化倾向的对决。

由此看来,中国民法的理解已经深入到了一定的层次了,但是还有一些领域的研究不够深入,这将会影响整个民法的进程,因此理解民法的核心价值目标体系至关重要。对于民法的价值化范式的理解不仅要在民法本身的理解上,此外还要结合其他相关因素,这里就要清楚理解私权自制。

二、民法的价值目标学说评析

1、有关民法价值目标的学说

对于民法价值目标的学说主要分为三类:自由说、个人自由与社会正义统一学说、平等与自由学说。

首先自由说,这种学说的主要观点为民法的精神和终极价值在于自由,它承认个人的独立人格,个体为法的主体,那么在国家上面则体现出来国家的主权在未经个人的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

其次是个人自由与社会正义统一学说,这种学说的主要观点认为民法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是将个人目标与社会正义的统一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现代民法的核心价值取向的核心为个人自由,在此基础上可以体现社会的正义,民法是可以将这两者进行和谐的统一的。这也是民法的指导思想。

最后平等与自由学说,这里的平等与自由,是民法价值问题的基准以及最低的限度,由此看来,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平等与自由至关重要。民事主体的自由是民法实施的前提。

2、确立部门法价值目标的准则

首先确立民法价值目标的准则是非常复杂的,这里主要包括有三点:首先必须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价值主体,其次民法的价值必须由民法体现,最后该准则必须反映民法总的价值追求。

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价值主体具有法的价值的复杂性,主体的立场不同,那么就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认识,那么当法律在界定该价值时就要有一定的立场,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则正是法律最终的目的所在,这就使在不同立场的人们有了一个较为统一的价值观点。民法的价值必须由民法本身体现,具有部门法特征的民法不能仅仅依靠法的价值目标,民法应该具有自己所有的目标价值体系 。民法价值目标的准则必须反映民法的总的价值追求,他是民法精神的抽象。在这里不能简单的将民法子部门法的价值目标作为民法的价值目标。

三、民法的价值目标

1、民法价值目标

对于民法现代化的目标来看,现代的民法更加注重的是“以人为本”,即“对人的关怀”。那么这种对人的关怀该如何在价值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呢?还需做进一步的探讨。

首先人永远是目的,即当他体现在民法价值目标体系中时便体现为私权自治,这种私权自治将会为社会的正义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对于“平等”也有了一定层次的深入理解 。其次私权自治是相对于将“自由”界定为民法价值目标将更加体现司法的部门性质,私权自治将更能突出民法作为部门法的价值追求。此外,对于平等的追求不仅仅是民法,刑法、行政法等都应该有此价值追求。最后,私权自治在我国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彰显,这里跟我国的在民法的发展过程中的私权与公权有一定的关系。

2、中国民法的私权自治

中国民法的私权自治为我国公民提供了一定的自治空间,使公民在适用法律上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在法律规定的程度内,公民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的划分。但是在实际应用时,私权自治还存在着监管不严、滥用职权等不足之处,因此公民在适用法律时首先要理解法律规定的内涵,将私权自治应用于实践,建立相关的科学理念,将私权自治从法律条文中应用到社会生活中。

综上所述,作为部门法的民法在很大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独立性,但是这种独立性也是相对的。因此在讨论民法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时,就要立足于民法本身,结合现代社会法律发展的规律,将其价值目标体系的分析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作者单位:武汉屈臣氏个人用品商店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参考文献:

[1]王轶;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以中国民法学的学术实践为背景[J];中国社会科学;200 4年06期

[2]李少伟;;现代法的本体价值及其对我国民事立法的启示[J];河北法学;2006年09期

[3]王刚义;于海霞;;城市私房拆迁问题与私法自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近现代民法试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地提高。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充斥,造成了社会一定程度上的道德缺失、诚信丧失,法制意识淡薄等现象已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而作为我院大学生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也未能幸免于此。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少数民族 大学生 法制教育 思考

法制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进一步提高社会公民法制观念、法律素质和全面提升高校法制化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笔者采用访谈和问卷的形式对我院少数民族的大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现状,总结我院法制教育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并提出加强现阶段我院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了没有法制的危害性以及健全法制的必要性。第一次把法制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提了出来,早在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其实际上就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邓小平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会议公报正式以党的文件形式肯定了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地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段话无疑揭示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特征和主要内涵,也无疑是中国法律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邓小平无疑也是新时期中国法制建设事业的总设计师。

喀什师范学院1962年成立以来就是一所民汉学校,而其中又以维吾尔族学生为主的多民族、多学科、多层次的,与此同时又是新疆南疆唯一的一所高等师范类院校。在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广大教职工秉承“扎根边疆、团结奋斗、勤奋学习、为人师表”的校训,发扬“胡杨般坚韧、红烛般奉献”的学院精神,为新疆尤其是南疆培养了5万余名中等学校教师和各类专门人才,其中少数民族占70%以上,在新疆尤其是南疆的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我院法制教育的现状

1.法制教育形式过于单调,效果不显著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现在学校的法制教育宣传是极度的匮乏,专门的、定期的宣传活动几乎没有。非法律专业的学生们接受法律知识的来源仅仅限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该材料由原来的整本《法律基础》压缩为现在的两章内容,因此,教材内容主要以法律定义、特点、主要内容、原理、规则等理论性的文字所组成。这些内容很重要,是人们关于社会法律现象科学认识活动的结果,它是人们关于法的一般理论和法律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以及一个国家和地区现行法律的内容和特点等方面的知识的总和。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老师也无法很细致地讲解,只能是“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从调查情况看,当前大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稳定和安居乐业的重要性,而且认为法律素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大部分同学希望有机会进一步学习法律知识。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比较缺乏,在问到“您所在学校的法制教育类课程的内容包含哪些”时,有54%的同学选择了校纪校规、有49%的同学选择了法学基础理论课、有25%的同学选择了宪法学、有17%的同学选择了刑法学、有16%的同学选择了民法学、有39%的同学选择了教育法规政策、有38%的同学选择了民族区域自治法、有27%的同学选择了宗教法规政策、有19%的同学选择了经济法学。这题考察法制教育内容,选项中的所有内容,都应在法制教育范围内,可从选项结果来看,各个选项选取比例较少,可见学生的法律知识有限;在问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隶属于哪一类法律”时,只有24%的同学回答是行政法,这一考察法律渊源的常识问题,有41%的同学选宪法,有21%的同学选民法;在问到“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而受处罚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时,只有40%的同学选择违反行政法规,有9%的同学选宪法,有13%的同学选刑法,有25%的同学选民法。这一统计结果不仅反映了大学生法律知识掌握的不足,同时也表现出大学生对法律精神缺乏理解。

访谈过程中,参加采访的8位法制教育工作者只有2位是法学专业,其余有4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位是政治学专业。对于目前法制教育课程内容,他们的看法基本一致:原来的法律基础是独立的一门学科,由学校的法学专业教师授课;而目前的法律基础课,是将思政和法学组合在一起,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担任,不管从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从而使得学生对法学的尊重大打折扣,法律基础课现在与过去相比,法律课堂教育弱化了,效果降低了。合并以后,教材内容压缩,主要是法律理论框架介绍,内容粗略,许多重要且实用的法律概念在教材中没有出现,以民法方面的知识点为例,“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等重要概念,教材都没有涉及。非法学专业的教师讲解这部分内容,是有心无力,无法将法律知识讲解得特别透彻,也无法将法律要点融会贯通,更无法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例还原法律原则;而法学专业的教师是空有满腹经纶,没有课时讲解,也只得按照目前的内容和课时上课,将法律要点一带而过,对于准备的大量现实案例也只能根据课堂时间穿插提及。

2.大学里法律运行信用度偏低,一些人群对于法律也不是很信任

法律运行信用乃是法律信用至关重要的问题。法律贵在运行,否则不如无法,这是法制的一条公理。有了法律,即使再好再完善的法律若是束之高阁、弃而不用,那也只能是毫无价值的一纸空文。由于特殊的环境,在适用法律和执行往往遇到难以想象的障碍,一是很多同学往往理所当然地认为法律与自己无关,离自己很远,或者认为与其关系不大,二是很多丑恶的社会现象亵渎了法律的权威和严肃性。如执法人员不能正确处理情与法、情与权等关系,往往以权代法、以权乱法,徇私枉法。

3.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较低

虽然很多民族大学生也已经成年,并在大学里接受先进的文化知识,但是由于大部分生长的环境(偏僻的农村)、成长的经历使得其在法律方面的知识很是欠缺,因而亟待提高。绝大多数的同学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很少甚至不接触相关的法律知识。一方面是由于其本身所限,如汉语水平本身就不高,基本的汉语掌握尚不清楚,至于那些深奥晦涩的法律专业知识就更加难懂了,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学院本身没有营造一个很好的学法、用法的氛围,而往往只是在特殊的时间点——如宪法宣传日、消防日、环境保护日等对专门的法律做一个简要的形式上的宣传,至于其效果往往是无人问津了。

二 我院法制教育宣传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1.特殊的环境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却忽视了法制教育

处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使得我院非常重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祖国最西部边陲的一所高校,周边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时刻都对我院产生影响,因此我院领导格外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加强民族的团结,并先后两次获得国务院的肯定和表彰,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我们深知“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也会失掉。”保持社会的稳定成为现代化过程中带有全局性的根本问题。但是,必须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必须狠抓法制教育,做到“两条腿”走路,“两只手”搞建设,唯有此方才能将我校建设得更加美好,也才能和党中央提出的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相吻合。

2.传统文化习俗对大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

虽然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接触的是比较先进的、科学的文化知识,但是由于我院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自偏远落后的农村,农村法制建设十分落后,相关资源也很匮乏,甚至有些村里就没有。因此对于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的偷偷摸摸必以为然的认为其并不是违法的,最多也认为只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而已,还有一些农村存在的赌博等恶习也只是被视为一种娱乐方式,对于那些经常出现的一些邻里乡亲之间因打架而发生的纠纷往往不是通过司法的途径来解决,而是找村长、支书,甚至熟人、上级、找关系等私了。这种有事找关系的处理纠纷的方式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负面影响所带来的。事实上,这一切都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也因此使得学生在学校往往出现打架、斗殴以及经常丢失学习、生活等物品,这都给原本正常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更加不利于同学间的长期友好相处。

3.民族分裂活动不利于开展法制教育工作

南疆的安危直接关系到全疆甚至全国的安危,民族分裂主义的暗流一直在这块土地上涌动,成为新疆保持社会稳定的隐患。与内地相比,新疆维护稳定的工作又多了一项内容,这就是反对民族分裂主义,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些国家在遏制中国的目标下,通过对阿富汗和中亚国家的渗透,建立了军事基地,加之“东突”分裂势力近年来加快了整合的步伐,成立了所谓“东突厥斯坦临时政府”,这些给新疆的安全和稳定带来了负面因素,同时也给中国南疆的区域安全形成重大威胁。反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快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新疆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正如边疆史地研究专家马大正教授指出的:分裂势力的干扰和破坏是新疆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从目前新疆分裂势力的情况看,其分裂思想、活动方式以及目的都和历史上新疆的分裂活动有着先后相继的关系,而且为达到其分裂新疆的目的,分裂势力对新疆的历史也大肆歪曲和篡改,以蒙蔽广大群众。他们往往打着“民族”、“人权”的旗号,支持境内外民族分裂主义,通过多种途径对新疆进行分裂和渗透。近年来,发生在新疆境内的数项恐怖袭击事件都是民族分裂势力所操纵。作为南疆重镇的喀什尤为重要,而作为喀什的一支重要力量——我院的稳定直接关系南疆甚至全疆的稳定,也因此有句不成文的俗语:新疆的稳定在喀什,喀什的稳定在师院。

三 加强我院少数民族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1.丰富高校法制教育形式,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1)丰富法制教育载体,要进行方法创新。一定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增强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能够自己教育自己。”教育是一种导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教育方法是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正确思维的模式,从而使其在学习中、生活中、工作中能够应用自如,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和行为。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再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法制教育也是如此,要想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就必须注重实践教学,丰富教育方式。

(2)积极开创新疆高校法制教育隐性教育方式。本次调研问卷,多项结果表明,对于高校法制教育载体、教育形式问题,学生选择比例最高的都是校纪校规教育。这一结果表明,学生平时接受的校纪校规较多,有清醒的认识,而且各高校校纪校规的制定都是以宪法和法律为指导,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制定的规章制度,既然各高校对校纪校规介绍较多,如果从法律的角度来讲解校纪,有可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校纪,也让学生学习了宪法和相关法律,同时,认识到校纪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有助其加深对法律的认识。而且,校纪校规教育作为隐性的法制教育方式,更易为大学生所接受,潜移默化地将条例化的制度,转变为自己的意识和思想,并内化为实际的行动,润物无声,一举两得,因此,应将校纪校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重要的载体和教育形式,利用好、开展好。

(3)积极寻求新的法制教育载体,使法制教育工作形象化、生动化。从目前情况看,力求新载体,着重体现在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转变,从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寓教于乐,寓教于“境”,这样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国外法制教育工作的突出特点是“无意识”性和实践性,注重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的观点是寓教育内容于学校生活和各科教学之中。他认为只给学生讲“规则、准则”,而不组织他们直接参加社会生活,就不能促成行为养成。

2.构建科学的高校法制教育内容

高校法制教育内容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实际的教育成果,作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载体,教育内容尤其重要,因此,科学的教育内容是法制教育体系的必要条件。

(1)教育内容的实效性。在工作内容上,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材施教,要紧紧围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法制教育内容更加务实。教育内容应符合实际、符合生活、符合学生,这是做好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原则。目前大学生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是:学业要完成,生活有保障,就业有机会,人际关系融洽。只有瞄准这些问题来展开,才能增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教育内容的特殊性。教育背景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必然导致教育内容的特殊性。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高校传统的法制教育内容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思想变化的需要,使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体系要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法制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讲解为基础,还应该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宗教法规等方面的学习。在法制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受教育者的特点,安排具有本地区特色的课程和教学内容,更好地符合新疆的特点。

(3)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为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新疆高校法制教育应紧扣区情和思想实际,重点加强自治区文件的法制宣传,深挖文件精神的法律内涵,寻找其法律依据。比如“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的教育,以及“四个认同”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的教育。这两个文件背后有着坚实的法律依据,有着深刻的法律内涵,而且“马克思主义五观”与“四个认同”内部也是联系紧密,法理深厚。因此,法制教育者可以以这些文件为切入点,找出文件法律理论以及内部联系,以此作为法制教育内容,一来学习文件理论,“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有助于其对文件的理解与掌握;二来通过对文件法理的剖析,有助其对法律的理解与运用,增强其学习兴趣,这类教育内容可谓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经典教材。

3.创新高校法制教育工作机制

构建适应创新要求的高校法制教育工作机制,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法制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增强法制教育工作生机和活力的需要。具体有:

(1)“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法制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一个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也不例外,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者不能患“急性病”,不能妄想“毕其功于一役”,应该看到法制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法制教育工作必须长期不懈地坚持,即要建立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要使法制教育活动各个构成要素、组成部分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全体动员、部门互动的工作态势。

(2)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健全各种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严格照章办事,通过规范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促使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公德,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实行法制教育工作校长负责制、教务主任负责制、系主任负责制和班主任负责制。依靠制度的规范性、稳定性和制约性,提高法制教育工作管理的可操作性。

(3)构建“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机制,“它主要是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协同动作的一体化”,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多渠道全方位的工作格局。而且除法制理论课教师外,其他教师群体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本专业的法制常识与自己的教学任务相结合,这种和风细雨式的法制教育,必然会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

(4)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将奖惩机制、培训机制、职业素养机制、职业晋升机制落实,对在“法制教育”建设中作出贡献,作为考评单位和个人的考核指标,把它作为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并且可以作为选拨、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使法制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高校法制教育载体、教育内容、教育机制等方面的改进,都可归纳为——“创新”。创新是高校法制教育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是新时期高校法制教育工作之魂,要积极推进高校法制教育工作的载体、内容、机制的创新。只有富有创新的法制教育工作才是有活力的,只有不断创新的法制教育工作才能在新形势下发挥它应有之义,从而开创高校法制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46~147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8、284

[3]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2006.4.26

[4]劳凯声.中国法制教育评论(1~4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006

[5]张小虎、康树华.法制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张友渔.关于社会主义法制的若干问题[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2

[8]〔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北京:三联书店,1991

[9]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0]马春.维护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扎实推进民族法制宣传教育工作[J].今日民族,2006(12)

[11]陶先林.大学生法制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6)

[12]王海燕.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J].平原大学学报,2005(3)

[13]陈大文.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与法律素质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2)

〔责任编辑:李锦雯〕

近现代民法试析论文范文第3篇

一、西方现代艺术相关内容概述

就西方现代艺术而言, 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 大多数将其赋予怪诞、荒唐以及神秘的特点;表明西方现代艺术和我们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 甚至毫无关联。与此同时, 在国人的印象当中, 认为艺术作品难以真实地描绘, 往往凸显出夸张, 并且对西方艺术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实质上, 西方现代艺术是由各类不同类型的视觉风险组合构成的, 将科学与理性作为基础, 为西方数百年来的主要思想文化。西方现代艺术并没有明确的定义, 可为现代主义与现代派的统筹, 在创作过程中, 尤其是绘画创作体现出来的印象派主义、后印象派主义以及表现派主义非常突出, 流派的不同作品风格也有所不同, 有些是有积极意义的作品, 有些传达了对现实的批判, 有些则表达了对压抑生活的一种宣泄。虽然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各样, 表达方式各样, 但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 也追求构图、追求气氛以及追求审美, 只是不同的创作者的侧重点不同, 进一步便造就了主次的差异和审美的差异[2]。此外, 从东方审美来看, 和西方现代艺术之间也存在微妙的联系。

二、西方现代艺术和东方审美习惯分析

西方现代艺术和东方审美习惯形成一个整体, 对两者之间的联系性进行研究, 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下面便重点对西方现代艺术和东方审美习惯进行分析, 具体内容如下:

1、西方艺术家受东方审美的影响

实质上, 基于西方现代艺术审美观念, 和东方艺术, 尤其是荷东方传统艺术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例如:卡萨特和德加等西方印象派画家, 在感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唯美以及中国陶瓷工艺的精妙的条件下, 在绘画创作过程中, 无论是绘画创作形式, 还是绘画色彩, 均能够将东方的审美观呈现出来。在提到印象派的基础上, 就不得不提到后印象派, 首先印象派侧重客观表达, 而后印象派侧重主观表达, 具有代表性的后印象派西方画家有梵高、塞尚等, 这些西方著名的画家均对东方的审美观念非常推崇。比如, 在单纯的色彩方面非常追求, 同时从画风来看富有装饰性, 在线条上能够体现出明显的张力[3]。而对于野兽派画家马蒂斯来说, 则非常注重绘画创作过程中画面的装饰感, 其画作汲取了东方审美的精华, 在色彩上非常简洁, 在线条上存在粗狂的特点, 并且画面对比度强烈, 这符合东方审美的习惯。总之, 虽然西方艺术家可能对东方传统艺术不是特别地了解, 对东方审美习惯也不是能够完全掌握, 但是, 从艺术层面而言, 艺术创作是有共通性的, 加工东方审美观念融入到西方艺术创作过程中, 能够打破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壁垒, 使西方艺术文化和东方艺术文化相互渗透, 共同发展。

2、西方艺术与东方审美的互相渗透

从中国传统绘画视角来看, 所追求绘画作品的是形神兼具, 对变形和概括非常讲究。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画虾十年才得其神, 其中体现的便是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追求、不断突破的过程;齐白石先生“得其神”后, 在创作虾过程中, 主次分明, 同时兼具变形与抽象的表达, 使绘画出来的虾神形兼具, 体现出完美、逼真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 完美、逼真真实东方审美的习惯, 而对于西方现代艺术来说, 则如期所述表现的较为夸张, 抽象手法过重, 则和东方审美习惯存在差异。但是, 西方艺术家们也会注重绘画创作的概括以及变形, 比如西方著名画家与雕塑家毕加索在创作牛过程中, 也注重整体的概括与变形, 在不断概括与变形过程中, 使创作出来的牛既不失抽象, 又不失逼真, 这样既达到了西方艺术创作手法的合理应用, 又兼具了东方审美习惯, 使得作品的深度更加广。不少研究学者用抽象减法将毕加索绘画出来的牛用简单的线条表现出来, 这样能够很清晰地了解毕加索绘画牛的整个过程。总之, 当西方艺术与东方审美互相渗透的基础上, 能够使西方艺术作品符合东方审美习惯。

三、结论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 认识到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各式各样, 在西方艺术绘画创作过程中, 部分作品注重印象派主义思想的表达, 部分作品则注重后印象派主义思想或表现主义思想的表达, 但不论何种思想的表达, 都富有西方艺术创作的特征。而从东方审美角度, 西方的一些画家也注重从东方审美角度进行绘画创作, 使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 既兼具抽象表达, 又注重真实表达, 两者合二为一, 打破了东西方闭锁的壁垒, 使绘画创作这门艺术的宽度与深度更加广。总而言之, 西方现代艺术与东方审美互相影响, 互相渗透。对于绘画创作者来说, 便需注重两者的有机渗透, 这样才能够使绘画作品的深度更加广, 从而使作品的价值得到有效提升。

摘要:从我国的绘画教学来看, 除了保留我国本土特色以外, 也渗透了西方的教学体系。以设计教学为例, 在教学方法上便参考了德国包壕斯设计学院的相关教学方法。值得注意的是, 在参考西方教学方法的同时, 也不懂忽视中华传统教育, 需将西方教学方法和中华传统教育合二为一, 促进教学的发展。从西方现代艺术和东方审美习惯来看, 存在异曲同工之妙。本课题在对西方现代艺术相关内容进行概述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西方现代艺术和东方审美习惯进行分析, 希望以此为西方现代艺术和东方审美习惯的有机融合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西方现代艺术,东方审美习惯,有机融合,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 邵志华.东方艺术精神与西方绘画的现代嬗变[J].江西社会科学, 2014, 10:85-89.

[2] 薛婧.论传统审美理想与现代艺术的冲突[J].大众文艺, 2012, 24:121.

近现代民法试析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增快, 但同时也产生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专业养殖技术的制约, 发展质量并不乐观。在传统的畜牧养殖中, 生产方式主要是家庭养殖或散养, 畜牧业占农民收入很小的一部分, 这主要是由于养殖技术没有广泛应用。散养和家庭养殖的特点是没有形成体系化, 一旦发生疾病, 动物得不到良好的治疗, 会造成巨大损失, 会阻碍畜牧业的发展。通过对兽医专业研究我们发现, 目前我国还是非常缺少兽医专业人才的。

2 畜牧兽医现状

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畜牧兽医的问题凸显出来。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 畜牧兽医工作缺少统一的管理模式, 基本是家庭经营的方式。他们兽医专业知识匮乏、年龄偏大, 没有进行定期培训, 又没有接受及时的新技术信息, 使得一些新发病症不能得到很好的预防。而且地方防疫机构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 工资待遇等不如其他工作好, 使得一些学历高、技术强的专业人才不愿意到基层防疫部门工作, 导致基层的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都不合理。还有, 在农村的一些地方, 由于基础设施差, 仪器使用不规范, 常常会导致动物治病过程中感染其他疾病。城市医疗机构如果不及时对乡村兽医管理机构进行调查, 忽视其公益性, 那么会导致基础的兽医工作没法正常开展, 会使畜牧生产和产品安全都受到威胁。

3 畜牧兽医现状改革策略

首先, 要优化教师资源。随着畜牧养殖对兽医要求的提高, 需要在兽医培养上下功夫。学校的兽医专业要整合教师资源, 增加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以促进其在教学中培养技术性强、专业素质佳的兽医人才。其次, 要加强实习。任何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都与实践分不开。在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讲授后, 需要学生进入到畜牧养殖的实际场所进行实习, 对于患病的原因和诊治的效果一一进行学习, 这样才能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再次, 在科技的育种过程中, 许多品种所感染的疾病是多样的, 所以对于兽医来说不能只按照教材和老师的讲解来进行疾病的治疗, 要学会学以致用, 运用知识灵活应对突发的疾病。我国目前的畜牧养殖业对于疾病只是在治疗, 没有进行很好的预防。所以要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畜牧类生长情况进行疾病预防, 以防止动物之间相互交叉感染。最后, 要对兽医有正确定位。目前广大群众对兽医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有误解, 使兽医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相关部门要进行宣传, 让广大群众对兽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兽医专业的前景是非常好的, 就业前景也非常广阔, 兽医专业的学生只要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强, 就可以发展的很好。

4 畜牧兽医发展方向

有相关报道预测, 畜牧兽医这一专业将成为我国最有发展前景的专业之一。曾经的冷门华丽转身, 是有社会原因的。首先, 国家开始重视畜牧养殖业, 因为畜牧养殖业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肉、蛋和奶类产品的需求, 也可以带动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 同时能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其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再只是温饱要求, 而是开始要求质量的提高。质量好是需要兽医专业人才在畜牧养殖中的付出的。因为随着环境变化和畜牧养殖业的大幅度发展, 动物的疾病也千变万化, 当遇到突发疾病时, 需要兽医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平时工作经验来处理。只有在学校将理论知识学习扎实, 在实践中能充分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动物疾病问题, 才能有好的就业前景。畜牧兽医发展方向比较多, 可以去饲料企业、可以去兽药企业, 可以到规模性养殖厂做技术顾问、可以到兽医医疗部门工作、可以自办兽医门诊等等。

结束语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 目前畜牧兽医已经从之前的冷门变成热门, 特别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生活要求的转变, 对肉蛋奶的需求增加, 都在推动畜牧业发展和畜牧兽医的发展。畜牧兽医的前景非常广阔, 在不久的将来专业化的畜牧兽医人才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急需人才。

摘要:农业和畜牧业是我国两大支柱产业, 也是联系紧密的两大产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也呈现蓬勃的发展生机。为了使畜牧业的发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把畜牧业发展的生机趋势继续下去, 需要加强技术和人才的培养。本文主要探讨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旨在打破人们对传统畜牧的偏见, 促进畜牧兽医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畜牧兽医,现代化,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牛壮君.浅谈地区畜牧兽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2) :265.

上一篇:供电企业绩效论文范文下一篇:国际经济法缘起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