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范文

2023-09-23

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范文第1篇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

三明学院中文系09汉本蔡文文

第五遍仔细研读了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灵魂再一次受到拷问。不止是对托马斯每一次行动选择的认识态度,更是在托马斯面临一次又一次徘徊在“轻与重”、“灵与肉”的时候,就像残酷的罗马统治者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受难一样,我也再一次被钉在沉重的十字架上,如此般锥心的疼痛。我不禁沉思:人生在世,何为轻,何为重,何去何从?

书中的主人公,托马斯,游离于特雷莎和萨宾那之间,游离于情感与肉欲之间。特雷莎的单纯,天真,萨宾那的成熟,他一直在抉择。后来,他选择了与特雷莎隐居小山村,最后双双死于车祸当中。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倒地上。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轻这个字,比重更让人捉摸不透。因为它的虚无缥缈,因为它的难以定义,这也正是最让人承受不了的字眼。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

或许这是最好的结局,白玫瑰与红玫瑰中,他选择了那抹白。这也是我最爱的结局。

孰轻孰重?在我看来,人生在世至轻莫过于责任。

正是因为对特雷莎的责任,使托马斯终究放下了一切,与她隐居山村。

责任这种无形的东西,比任何一种有形的东西都来得让人喘不过气。

因为背负对父母的责任,我们不敢轻易选择死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为背负着对家庭的责任,我们忍受了工作上的一切艰辛;因为背负着对子女的责任,我们的心头总是放不下在远方的游子;因为背负着对朋友的责任,我们的心与他们同在。

当然,还有对自己的责任。这是最复杂的责任了。生命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同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匆匆人生,如白驹过隙,恍恍惚惚。何为生命终极的意义?一路执着追求着的又到底是什么?我想,人生是要有一种信念的,不能被交给机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种媚俗。对人,我们真诚相待,包容理解;对事,我们尽心尽责,恪尽职守。纵然曾经受到过伤害,我们也无愧于心,因为我们对自己尽到了责任。但求无愧于心,海阔天空。

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范文第2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米兰昆德拉对于人生的理解是偶然化的存在,我们活在世间的人的选择都不能保证其必然,所以每一次选择无非只是更深的痛苦。目标只能使

人们变得庸俗。人们仿佛在一个永劫不复中不能自拔,而又不知所措。然而米兰昆德拉也不过是他所描述的人中的一分子而已。他发现了所谓的媚俗。正如王小波也曾说过:“一切都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然而发现不等于解决,而只是陷入更深层次的痛苦而已。所以米兰昆德拉在文中不止一次的向着生命发出疑问:“非如此不可。”

的确一切事情总结起来也不过就是:“非如此不可”。这是一个极其深刻的疑问,深刻到只能用行动默默地回答。

而生命中看似复杂严肃,实际只要翻开过去的扉页,我们可以发现,让我们无比沉重不是多么重大的事情,而恰恰是那些轻轻的事情,那些宛若鸿毛一般轻,却又压得我们难以承受,这便是我们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而”轻“的另外一个意思又意味着遗忘。文中女主人公说:“多少年来,我一直想着托马斯,似乎只有凭借回想的折光,我才能看清他这个人。”生命的本来就是由一些碎片构成,只有记忆把这些碎片构成的统一的存在。我们的所有感情,不论是幸福还是痛苦都是在回忆中展开的。假如一个人没有记忆,那么世界对于他来说无所谓好坏。纵使他也会流泪或者微笑,但是这不过是一个动物体本能的反应而已,谈不上情感,更是与快乐无关。而遗忘则代表另外一种存在方式即对于生命的背叛。这种背叛是建立在世界对于存在者的背叛之下的。没有哪一个人不想追求幸福,但是我们总是在过去与未来之中追求,似乎在我们看来幸福不会存在于当下。

许多哲学家都劝人们要活在当下,但是这不过是一个理想状态罢了。换言之人永远也不可能活在当下。柏格森曾经说过:”时间的不重复、不间断性保证了生命的存在,生命一场自我的绵延。”所谓绵延,必定是向前的,就如意识流的水一样在流淌。“向前”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

而当不断地向前时,我们发现生命似乎成了无数的碎片,为了保证完整性,我们只能用记忆将其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东西。这不经意间我们得到了一种体验,是在回忆之中的快乐感。当然回忆也会有痛苦,但是整体来说快乐大于痛苦,而痛苦也不过是必要的痛苦。因此遗忘便意味着对于一切的背叛,这种背叛绝不亚于结束生命。

至于无非背叛的记忆之中,最轻的便是人类的爱。的确“爱”是一切最轻中的轻,但是却又恰恰是它,让我们生命变得沉重。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有一句总领全文的话:“这世间没有比爱更难的事了。”小说中费尔明娜与阿里萨、费尔明娜与乌尔比诺的爱情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阿里萨一生也似乎记住了那句“我唯一对于死亡的恐惧便是不能为爱而死。”虽然他与无数女人在一起,但是最终一生保持着对于唯一深爱的她灵魂深处的爱意。马尔克斯曾经说过这是他写过最好的书甚至超过了《百年孤独》。的确孤独仅仅“百年”而已,但是“爱”似乎不能给予一个时间的长度。这是爱与其他东西相比他所具有的“不可承受的重”

然而爱也是轻,无限的轻,轻到我们活在爱与被爱之间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爱是什么 ?”马尔克斯同样问道:“爱究竟是灵还是肉?”

若只是肉体便是无限的轻,若是灵魂便是无限的重。若是生便是无限的重,若是死便是无限的轻。

中国所有的爱情故事是世界上最唯美的,也是最轻的,但是这份轻缺让人感到无比的重。不论是传说的白蛇许仙,还是现实中的唐婉与陆游都以悲剧结束。人们常说中国人喜欢大团圆,但是在爱情方面中国人似乎最喜欢悲剧化生的空明美。用凄惨成就同情,用同情让世人感动。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人们总习惯拿生命与爱作比较,似乎在比较中才能得到对于爱的重要性的诠释。中国人更是喜欢用轮回演绎爱情,所以今生今世变成了三生三世,此岸变成了彼岸。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死生。”人们喜欢彼岸花的超脱于唯美,常用它代表美好之物。佛经中曾说彼岸花是一个叫彼的与叫岸的相爱触犯天条后,玉帝为了惩罚他们,故意让彼此变为花叶,永世不得相见。佛陀路过此地,看到后虽然深有同情,但是也无可奈何,便将其带到彼岸,此后便称为彼岸花。

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范文第3篇

“弃婴”和“孤儿”以这样一种残酷的方式进入公众视野,实在让人叹息。

“失火的时候,家里没大人。我六点多起床,送孩子上学,然后顺道在外面办点事。我在外面接到闺女电话,说着火了。就赶紧往回跑。进门的时候,闺女、女婿还有好多邻居,都在那救火呢。我一头栽倒在那,眼都黑了。我的心里恨不能自己钻到火里去。”失火户主袁厉害痛不欲生地说。

说这段话的时候,袁厉害的脸揪在了一起,一场大火,让众人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袁厉害的身上,将矛头对准了兰考县政府,将疑虑抛向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收养法》。

袁厉害究竟有多“厉害”

在兰考,袁厉害的名头响当当的,很多人都知道她。

早在2005年的时候,一家媒体就写了《软心肠给袁厉害带来的收养烦恼》一文,引来了众多媒体的跟踪报道,“爱心妈妈”、“兰考好人”等众多头衔一齐向她涌来,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更多的残疾孩子也向她涌来。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收养孩子的?”

“1986年,我的小儿子杜鸣42天的时候。我看到医院急诊科厕所门口扔着个盒子,里面装着个小男孩,我想着好赖也是一条命,就抱回家了,给他起名叫海洋。随后又拾了两个。”

这个叫袁海洋的小男孩如今已经长大成人,毕业于河南省检察官学院。

20多年来,袁厉害究竟成为多少个这样的孩子的妈妈,她早就算不出来了,只是粗略地估计“至少有100个吧”!这些孩子中,有的陪伴了袁厉害很多年,直到工作,成家。有的只陪伴了短短数日,因为疾病夭折。

根据1月4日发生火灾后,兰考县民政局提供的一份材料,人们发现目前和袁厉害共同生活的孩子共有34人,男孩21名,女孩13名,其中病残儿童16名。次日,袁厉害在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明确表示:“连烧死的孩子算在内,和我住在一起的将近20个。”

如今的袁厉害俨然不是当初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袁厉害了,她躺在兰考县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她的主治大夫郭新胜说,“袁厉害长期患有冠心病,再加上血脂稠、血糖过高,同时外界干扰过大,患者情绪时常激动,不利于康复。”

“五孩、扎根,你们咋就走了?妈想见你们啊,豁妮、白妮、小十……”

这个倒在医院的女人一醒来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嚎啕大哭,还直嚷着要去已经被送往福利院的孩子们,谁劝也没用,硬是女婿、养子等几个壮劳力将她紧紧按在了床上才罢休。

这,就是袁厉害。小时候,大人给她起这个名字就是怕她被人欺负,希望她成为一个要强的人。在医院的时候,有记者给她看报纸上的报道,可是她根本就不认识上面的字。她小学一年级都没有读完,就和爷爷在医院门口卖大碗茶。后来,公社合营办了食堂,她就帮忙卖饭,算是享受着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之间的待遇,一个月拿“24斤粮”。再后来,县城扩张,她又搞些小营生:带领着弟弟在医院门口卖油条、胡辣汤……还在医院做勤杂工的兼职。

袁厉害心软,20多年前她把袁海洋留了下来,紧接着又收养了两个残疾孩子。

袁厉害心硬,为了这三个不认识的孩子,她忍心把自己刚满月的亲生儿子送到母亲那里。

这还不算,打那以后,不少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都被送到了这里,她说不收,可别人说上几句伤心话,她就主动伸开双臂将孩子抱了过来。有人把残疾孩子丢在袁家门口就跑了。医院发现弃婴也送到袁厉害家,最后甚至发展到110捡到孩子,也送到袁厉害家。这里几乎成了一家私人孤儿院。

“到了1990年就有20多个孩子了。80年代做生意的人少,我摆个摊,钱好赚。没过几年,钱不好赚了,我就啥活都干,每天累得心脏扑通扑通跳,趴到医院急诊科的椅子上就能睡着。”袁厉害说,“那时候因为孩子太多,没有地方住,我在街边搭个棚子,孩子们睡一排,冬天我和孩子们冻得直打颤。实在没吃的了,只能管别人要一点吃的,先给孩子吃。”

今年已经23岁的袁快乐患有先天性唇裂,出生不久就被遗弃,后被袁厉害收养,如今已经结婚。“没有袁妈妈,就没有我的今天。记得有一年下大雪,家里没吃的,我和其他孩子饿得受不了,都拉着袁妈妈要吃的。她只能去别人家要。最后要来了了半个馒头,我们每人分了一点,妈妈一点都没吃。”

袁厉害说:“兰考是个穷县,以前没有福利院。看着有些小孩生下来后,这个不要,那个也不要,我就是想让孩子有个活命。要是扔到大街上,眼看着死了不心疼得慌吗?”

在争议中前行

1月5日,兰考县“1·4”火灾事故情况通报。

“接到事故报告后,兰考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时赶赴现场,迅速召集有关县领导及县公安、消防、安监、卫生、民政等部门负责人开会,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的兰考县‘1·4’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领导组,对事故应急处理做出紧急部署……在各级领导的关切和有关部门努力下,事故处置及善后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而说到袁厉害收养弃婴这个关键之处,通报难觅当地政府对残弃儿的责任担当,却历数袁厉害的三个不符合收养条件。

一时间,袁厉害被推倒了风口浪尖。一篇《河南兰考:命若垃圾》的稿子也被推到了舆论的中心——

夏季是疾病的高发期。7月,袁厉害收养的孩子死掉了两个,一个3岁,一个只有1岁多。这很常见。她不想在重复死亡的过程,“大的销了户口,小的还没报户口。”“怎么处理的?”“扔了。”她的声音越来越低。

以前她把这些死去的孩子埋在医院仓库后面的堤岸上,现在那里要建一个新住宅区,所以她用塑料袋包裹住这些幼小的身体,然后把他们放到垃圾箱里。这些孩子会随着垃圾一起被清理。

……

兰考县民政局社救股股长冯杰说,袁厉害不愿意放弃这些孩子,因为她把那些康复的孩子“送给”需要孩子的人家。他相信里面存在金钱交易。

开封市福利院院长王永喜说,袁厉害只同意把脑瘫这种无法治愈的孩子送到福利院。“好点的孩子她不愿意送到福利院,因为心脏病和兔唇都由国家免费手术,康复之后,袁厉害再转手‘送’给需要孩子的人家。这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这是文中的原话,该文作者表示:“她的很多孩子,都是交给别人抚养,有些孩子很久才能见到袁厉害一次。不排除她是把抚养弃儿当作幌子,打造自己爱心人士的形象,方便自己做生意。”

1月7日,兰考县民政局公布了袁厉害家庭享受低保的名单。在这20人的低保名单上,没有一个人是这次火灾事故中死伤孩子的名字。在这份低保名单中的孩子,只有5名和袁厉害生活在一起,袁厉害本人也享受低保政策。而她的长子杜鹏和次子杜鸣成家工作,但他们亲口承认自己享受低保政策。两人的低保本都在袁厉害手中,低保金也由袁厉害统一领取和支配。

刹那间,所有的质疑都指向了袁厉害。

对于有人说孩子的死亡率过高,袁厉害说:“现死亡率几乎已经达到了30%。由于护理人员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又缺乏医疗设施,再加上被遗弃的孩子身体本来就弱,缺少营养,因此,许多幼儿没多久就夭折了。”

对于有人说她拥有20个孩子的低保,是骗保。袁厉害说,目前一共有20个小孩子上了户口,都挂在她名下,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低保,现在一个季度她能领到4000元的低保,但钱都用于孩子日常花销。

对于有人说她将身体状况较好的孩子贩卖。袁厉害说:“以前接受采访,也被问过卖小孩的问题。当时我就说,如果我真是卖小孩,逮住了把我枪毙。”

袁厉害“委屈”,养子袁松首先站了出来,这个20岁的小伙子告诉记者:“从一个抱在怀里的婴儿,到学走路,一步一步,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养大。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这么对你,你还有什么好说的,还有什么好想的?她就是我妈!”

“厉害姐是个好人,不能让她受了冤屈。你想想,一个月70块钱的低保,够养活孩子吗?”住在袁厉害儿子家对门的一位男邻居高声对记者说,“别说70,就算白给我几百块钱,我也不愿意找这种麻烦。”

收养孩子有多难

火灾事发后,兰考县民政局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收养法》的规定,袁厉害不具备收养的资格,河南省民政厅对她的定性也是‘非法收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六条规定,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年满三十周岁。这样一看袁厉害的收养行为的确不符合法定手续。

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教授顾骏表示:“袁厉害虽然收养孤儿,给了他们生存的机会,但孩子仅仅挣扎在生存线上,谈不上生活质量,火灾虽有偶然,但安全缺失却是十分的现实。袁厉害不具备条件,违法收养,但长期以来,多少得到了当地民政部门的资助,一度甚至成为地方道德旗帜,但即便不发生火灾,这样的‘爱心典型’也难免成为法律和道德的共同尴尬。20多年来百余名孤儿如果没有袁厉害,可能早已夭折。”

很多人追问袁厉害,最初捡到孩子,为什么不送去福利院?

原来,兰考县没有儿童福利机构,即使交到民政局,最后也要输送到开封市福利院。弃婴在欠发达地区比较普遍,开封市福利院承接能力也很有限,而且办理收养手续极为繁琐。

她说:“1993年,我才知道开封有福利院。我带了3个小孩过去,工作人员不收,我心想不能把孩子抱一百里路再抱回去啊。我把3个孩子往福利院门口一搁扭头就跑。那个男的在后边追着我骂,‘你倒是跑啊’,我回头也骂他,‘你倒是收啊’。”

1991年,《收养法》出台,袁厉害的爱心变得有些尴尬。2008年8月,民政部、公安部、司法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解决国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不管是福利院的还是在社会上的弃婴,只要是符合通知规定的,进行登记,办理手续,使其成为一个合法的孩子,进入家庭和社会;而对不符合通知规定的,会同公安部门,动员收养人将孩子送交社会福利机构抚养。到了这个时候,如何处理袁厉害这样的既成事实有了依照。

在《收养法》出台的20年后,开封市民政局,兰考县民政局、县妇联、县公安局曾进行了一场督促袁厉害送交弃婴的“动员”。但是,现场仿佛生离死别,大人哭,孩子也哭。最终勉强送走了5名孩子。当时县里觉得,强制送交也不是最好的办法。

再后来,袁厉害收养孤残儿童的情况得到了默许。兰考县民政局副书记李美姣说,以前,县里全都没有福利院,也就是到了“十二五”规划里,才要在县一级普及福利院建设。记者还查到一份2011年9月兰考民政局关于建社会福利中心的请示,预计总投资213万元,2012年9月批下来90万元,县里要筹资在2013年把这个项目建起来。

谁也不曾想到,刚刚迈入2013,惨剧就发生了。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原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直言:“不仅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和乡村,部分大城市的儿童福利事业也一样面临‘三缺’:缺立法、缺资金、缺执行。”

我国绝大部分省市近年来已相继出台儿童发展五年规划,其中涉及尽量降低弃婴、孤残儿童、流浪儿童数量,加强社会管理等内容,但执行起来殊为不易。

“目前一些省辖市和重点县(市)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建立一所大型儿童福利机构,这个数字对于中国目前的儿童福利现状而言是远远不够的。”王振耀直言不讳。

我国现有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61.5万名,这个数字是动态的,每年都会变化。对孤儿和弃婴,民政部门福利机构主要负责查找不到监护人、监护人无力抚养和未被收养的孤儿、弃婴,发挥着兜底保障作用。

收养主体目前有政府、个人、社会组织。其中,民政部门儿童福利机构养育的孤儿有10.9万名,由亲属养育、其他监护人抚养和一些个人、民间机构抚养的孤儿有50多万名。

据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建设,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得到较大发展。目前,省一级有独立的儿童福利机构9家,地一级有独立的儿童福利机构333家,县一级有独立的儿童福利机构64家,800多家社会福利机构设立了儿童部。但多数县(市、区)没有专门的儿童社会福利机构。”

1月9日,民政部正式回应“兰考事件”表示:“兰考火灾暴露了孤儿救助体系存在漏洞。未来,将在县级建设更多儿童福利院,同时积极推动修订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鼓励公民收养,并把民间收养纳入监管。”

“《收养法》的修改,不是简单降低个人和社会机构收养孤儿的条件,而是合理调整收养要求,加大对收养孤儿的个人和社会机构的支持和监管力度。国家不但需要继续承担‘兜底’责任,还需提高‘兜底’的水平,以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共同织就的面向孤儿的周全的社会保障体系。”顾骏说。

“爱心妈妈”的路还有多远

因为“兰考事件”,民政部下发《关于主动加强对个人和民办机构收留孤儿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门抽调人员,从1月上旬开始,组织力量对个人和民办机构收留孤儿情况进行全国大排查,坚决消除安全隐患……

如今,身在广东的“爱心妈妈”张菲每天都很忐忑。

从山东一路流浪到广东普宁,至今已有25年,60岁不到的她过得像80多岁的老人。但就是她,这些年从垃圾堆、河边路旁先后把30多个弃婴捡回家,有的孩子已长大成人,有的被好心人领养,现在还有12个孩子留在她身边。

1月8日,她带着4个病婴去广州治病,普宁市民政局局长带着几名工作人员也来了。

原来,他们认为张菲实在没有能力抚养这么多小孩,希望她把孩子们送去福利院。民政局局长魏奕楼表示:可以安排张菲去福利院工作,和孩子们一起生活。

但,张菲却希望和孩子们有个属于自己的家。

“从来没有这么严重过,我怕我坚持不了了,现在我的脑子很乱,不知道怎么办。”张菲哽咽着告诉记者,“不能因为她(袁厉害)出了事就拿我开刀啊!谁养的孩子谁心疼,如果送走了我这么多年的心血都白费了!我有信心有能力把孩子抚养好、教育好。”在张菲的头脑中,如果没有河南兰考那场火灾,没有袁厉害失去7个孩子的悲剧,领导的态度不会这么强硬。

看着张菲的不安,魏奕楼说:“如果张菲实在不同意,政府不会强迫她,但各个职能部门仍然会担起相关责任,比如对张菲和孩子们的居所进行治安监控,保证他们的安全,消防部门也会排查隐患,及时整改,卫生、食品监督部门也要针对孩子们的食物、医药用品等进行检查,确保他们的生活环境符合卫生标准。民政局该做的,我们绝对负起责任。”

与张菲相比,河北武安的“爱心妈妈”李丽娟要更幸福一些。

1996年,李利娟开始收养第一个四川籍的孤儿。17年来,48个孩子走进了她的生活,喊她“妈妈”。如今,李利娟收养的48个孩子都有了户口,武安市民建福利爱心村已经注册。当地民政局也在尽全力支持李利娟的福利村。但因为政策上的限制,李丽娟的48个孩子无法算作孤儿、她婉拒了至少200人的收养意愿。

“民间孤儿收养是几十年的一个遗留问题。李利娟个人献爱心在收养孤儿,民政局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必须全力支持。孩子们都有了户口,2年前,武安市民政局给每个孩子都上了五保。今年正在办理低保。”武安市民政局副局长李景文说,“如果能认定为孤儿,政府将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孤儿的待遇对孩子的成长更为有利。另外,根据规定收养孩子必须在政府的福利院中进行。李利娟申办的武安市民建福利爱心村,是一个民办非企业性质的机构,显然也不符合规定。如果能够尽快出台进一步的法规进行规范,将便于下一步具体工作。”

“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办一所孤儿院,和孩子们在一起快乐地生活。”李丽娟说。

说起袁厉害,李丽娟顿时落泪,“我很伤心,几夜没有合眼。袁厉害收养孩子几十年,大家都知道。出了事怎么能把责任推到一个多年有爱心的人身上呢。”

今年“感动中国”的热门人选高淑珍也是这样。儿子4岁那年得了类风湿,落下了残疾,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里办个小课堂。后来她发现,附近村庄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对读书充满渴望,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学了,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的家里响起了读书声。

学校一开就是14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高淑珍和女儿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渐渐的,自行车已经接不过来,她一咬牙,买了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路上她怕颠坏了,就一直抱在怀里。后来,为了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都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

随后,高淑珍向滦南县教育部门申请将小院升级为特教学校。该申请于2000年10月通过,“滦南县洼里民办特教学校”正式挂牌。

张菲是幸运的,李丽娟是幸福的,高淑珍是开心的。或许在他们心里,能够和孩子们在一起,那就是最美好的事情,这也就难怪直到今天,袁厉害还在坚持。“如果政府不管,我还是像以前一样继续收养,我不能看着一个小生命死了。但我会让民政局和派出所给我办好收养手续。”此外,还有更多我们不知道的“爱心妈妈”,或许她们正在经历着和袁厉害一样的“曾经”,她们的生活艰难,孩子的成长环境困苦,或许某一天,就会演绎那悲惨的一幕……

对此,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会长姚建龙认为,首先应当肯定民间慈善力量对政府儿童福利体系是一种重要补充,其次,应该对全社会“有爱心、有行动,但实际能力不足”的“爱心妈妈”们提供必要的法律辅导和硬件支持,由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解决儿童福利的“三缺”难题。

责任编辑 张小华

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范文第4篇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

三明学院中文系09汉本蔡文文

第五遍仔细研读了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灵魂再一次受到拷问。不止是对托马斯每一次行动选择的认识态度,更是在托马斯面临一次又一次徘徊在“轻与重”、“灵与肉”的时候,就像残酷的罗马统治者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受难一样,我也再一次被钉在沉重的十字架上,如此般锥心的疼痛。我不禁沉思:人生在世,何为轻,何为重,何去何从?

书中的主人公,托马斯,游离于特雷莎和萨宾那之间,游离于情感与肉欲之间。特雷莎的单纯,天真,萨宾那的成熟,他一直在抉择。后来,他选择了与特雷莎隐居小山村,最后双双死于车祸当中。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倒地上。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轻这个字,比重更让人捉摸不透。因为它的虚无缥缈,因为它的难以定义,这也正是最让人承受不了的字眼。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

或许这是最好的结局,白玫瑰与红玫瑰中,他选择了那抹白。这也是我最爱的结局。

孰轻孰重?在我看来,人生在世至轻莫过于责任。

正是因为对特雷莎的责任,使托马斯终究放下了一切,与她隐居山村。

责任这种无形的东西,比任何一种有形的东西都来得让人喘不过气。

因为背负对父母的责任,我们不敢轻易选择死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为背负着对家庭的责任,我们忍受了工作上的一切艰辛;因为背负着对子女的责任,我们的心头总是放不下在远方的游子;因为背负着对朋友的责任,我们的心与他们同在。

当然,还有对自己的责任。这是最复杂的责任了。生命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同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匆匆人生,如白驹过隙,恍恍惚惚。何为生命终极的意义?一路执着追求着的又到底是什么?我想,人生是要有一种信念的,不能被交给机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种媚俗。对人,我们真诚相待,包容理解;对事,我们尽心尽责,恪尽职守。纵然曾经受到过伤害,我们也无愧于心,因为我们对自己尽到了责任。但求无愧于心,海阔天空。

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范文第5篇

今年6月,是第十个国家“安全生产月”。6月20日我们在公司的组织下观看了《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系列片——重大事故案例剖析》和《安全责任重在落实 ——讲述我们身边真实的安全故事》的安全教育碟片。影片展示了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典型事故案例,解析了各类事故背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违法违纪的行为,并详细解读了因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技能不足而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教训。形象直观的影像资料让人观后内心受到极大触动,深深意识到:对社会、企业、家庭而言,安全生产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安全是什么?安全是生命,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东西。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一个人都想笑语常在,每一个家庭都愿幸福美满,每一个企业都愿兴旺发达,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安全。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安全并不陌生。“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生命”等等标语在公司车间处处可见,时刻警醒着我们。但是,我们也知道在过往由于操作不当,使手指受伤、不留神,砸伤腿脚„„这些不起眼的安全问题依然发生在我们身边。这类问题虽不起眼,却同样值得我们每一个员工重视。“海恩法则”告诉我们一个规律性结论:每1起重大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300起未遂事故和1000处事故隐患。现在“海恩法则”多被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中。“海恩法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警示,它说明任

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它同时说明安全生产是可以控制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它也给了企业管理者生产安全管理的一种方法——发现并控制征兆。因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增强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防患于未然。

近年来,“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已成为我们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深深扎根于企业领导和员工的思想意识中,公司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长期以来,“预防为主”既是安全生产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多年来宝贵经验的总结。只有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才能实现源头治本,防范于未然,牢牢掌握主动权。在“安全发展”科学理念指导下,进一步突出工作重心,就能取得更大效果;突出预防为主,把各种预防措施切实落实到位,就能推进安全发展。

我想说的是,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工人责任重大,我们每一个人都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我们的安全,牵系着母亲的心,牵系着儿女的心,更是维系着幸福家庭的纽带!我真心期望,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位公司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千万要当心,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保护好自己,杜绝一切悲剧发生,工作前一定要进行“三措一点”分析,千万不要违章作业,真正的做到:“高高兴兴上班去,安安全全回家来”,因为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每年的六月,是全国的安全生产活动月,可见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大力倡导安全文化,

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氛围。从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出发,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电力知识,达到启发人、教育人、提高人、约束人和激励人的目的,进而提高全员安全生产防范意识。“人人事事保安全”即要求全体员工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重视安全,做到“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也特别要求每位员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电力设备和电力职工的安全,还要准确地把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轻重缓急。安全生产管理者也应把“安全重于泰山”时时刻刻放在心上,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把安全提到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

上一篇:保理公司制度大全范文下一篇:爆破安全生产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