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服装设计论文范文

2024-05-03

学科教学服装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处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化时期,中职服装设计教学模式的优化也比较重要,将交互式教学应用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具有实质性意义,能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主要就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问题和交互式教学的应用作用加以分析,然后对交互式教学的应用原则和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关 键 词] 中职教学;服装设计;交互式

中职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交互式教学的应用,结合实际教学要求,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这也和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相契合。加强对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交互式教学应用理论研究,对实际教学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问题和交互式教学的应用

(一)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中职服装设计教学的现状来看,还有诸多层面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1)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办学层次也比较模糊,学校和市场的发展缺少对接。(2)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比较枯燥,教学中主要是以知识的传输为主,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没有充分重视,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另外,教学课程设置没有和实际需求相结合,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服装设计是比较时尚的行业,设计的风格要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和理念都没有充分重视市场的发展。再者就是学生的就业方向比较模糊,专业结构较为单一等。

(二)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交互式教学的应用作用

将交互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加以应用,有诸多的优势。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有效激发。通过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对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有促进作用,从而有利于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再者,将交互式教学模式应用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能使学生分组讨论学习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作用价值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得到发挥,有效加强信息的共享,提高交流的效率,有利于教师通过多样化形式进行沟通交流。

二、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交互式教学应用原则和应用策略

(一)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交互式教学应用原则分析

交互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应用的时候,要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发挥交互式教学模式的作用。首先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还要遵循偏重实践的原则,要充分重视学生服装设计的实践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

(二)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交互式教学应用策略

将交互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加以应用,要充分重视学生分组学习的方式,这是应用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关键。分组要合理,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在每组组长的带动下,遵循自愿以及调整结合的原则和相对均衡的原则来完成实际的任务。老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详细观察,及时对学生的反馈加以收集,然后调整学习策略,让交互式教学的效果得到良好的呈现。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要先确立和市场相契合的培养目标,在市场的竞争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人才竞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将服装专业的教学和服装企业生产以及供应和销售等紧密结合进行发展,将交互式教学的实效性充分体现出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有效满足实际教学发展要求。

要充分重视服装设计教学的内容改革,对实践实训环节充分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和市场发展需求相结合,加强教材方面的建设,有效保证教材优质化,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要对实践环节充分重视,将教学实验和仿真实训以及岗位实务等体系进行完善,加强服装CAD设计室以及服装设计工作室方面的建设,进一步加快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加强,才有利于交互式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良好实现。

总而言之,中职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将交互式教学模式在其中加以应用,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要严格按照相应原则来加以实施,只有充分重视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主要对交互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应用的作用和原则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其应用策略进行了相应探究,希望此次努力有助于实际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雪.关于高职院校服装效果图绘制的教学探讨[J].职业,2014(9).

[2]张艳红.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職业,2014(12).

学科教学服装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之下,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就需要走向市场,深入地对市场进行研究,处理好服装设计、服装创新和市场之间的联系。高校的服装设计教学活动不能盲目地追求创新,还需要切实有效地考虑实用性,了解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市场让服装设计得到创新。因此对市场导向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市场导向;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在当前阶段的服装教学中,很多学校和专业过于追求新颖、追求潮流,关注美学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缺少重视。服装设计教学也过于关注理论忽视了实践,没有反映出服装设计活动的价值。因此,在关注服装行业发展多元化还有内涵化的今天需要聚焦市场需求,关注大众需要,由此才可以让服装设计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一、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缺少创新性和时代性

在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缺少创新是存在的很大问题,并且没有和时代融入。服装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每一个人都是服装设计的参与者,是服装的使用者,学生只有了解市场的变化,具有创新性精神才可以真正地实现服装设计的现代化。可是就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活动在很多环节上存在缺失,学生的视野有限,对服装创新的理解不足,设计水平存在障碍,很多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非常狭窄,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

(二)教学考核不够健全

服装设计需要进行考核,考核也是多个方面的,但是从目前的状况看,服装设计考核存在诸多不合理和不科学的现象。对任何教学活动来讲,评价的完善性是学生积极热情参与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有所认知并且带去良好的反馈,从学生的自身学习上看到一些缺点和不足。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还需要客观地以学生的专业设计为标准,寻找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差距,在服装设计中有了完善的考核评价才可以更好地去调整教学机制,但是考核和评价不够完善,极大地限制了服装设计和创新的进行。

(三)过度追求新颖,忽视创新价值

服装设计追求新颖不足为奇,但是不能全然不顾内涵和创新,新颖是一个方面,在服装设计中要认真地去挖掘创新的价值,注重服装的实用性。设计活动是否能够有效果地显现出价值是检验一个服装设计师的关键。服装设计活动需要和设计应用相匹配,脱离了实际和使用的服装设计价值为负。从当前的高职服装设计教学来看,在多数的服装设计教学中更加强调的是理论的内容,缺少对学生思维和创新性的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十分的落后,因此实用性和严谨性在服装设计活动中存在严重的缺失。

二、市场导向下的高职服装设计教学活动实施

以市场为导向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在这个理念的影响之下也给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提供了多种复杂的多向性的要求。市场是服装设计的核心,是走向,因此还需要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去完善每一个环节,去做好流程的健全。市场导向之下,服装设计要走向创新,因此也给该专业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要求。那么要如何理解市场导向下的服装设计,主要从以下两点展开讨论。

首先,在市场导向之下的高职服装设计教学,为了能够焕发出工作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就需要融入时代特点,融入大众的诉求,争取能够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体系结合在一起,不断满足大众对服装设计的需要,也能做到真正的创新。创新精神、时代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才能够实现服装设计的市场追求。

其次,市场理念的导向之下要关注和构建服装设计活动相匹配的考核机制,特别是对传统评价标准的调整和优化。在做服装专业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使用更多的数据做好评判工作,学生注重自身综合素质和实际情况的融合,通过优化教学体系让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作业和设计受到客观评价。优化教学体系设计,完善客观评价标准才能够更加合理地对服装设计做出引导。

三、市场导向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一)转变教学理念,以市场为依托

转变服装设计的教学理念,增加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才是当前市场上需要的服装设计人才。在现代化服装和服饰设计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市场上所欠缺的并不是精美的服饰,而是一些设计精美服装的设计人才。高职院校在对这些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转变理念,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開放设计空间,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设计,提升职业水平。坚持以创新进行人才的培养,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得以发展的一种条件,外界环境的支持,服装与服饰人才的成长,这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还需要学校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机制,以市场为依托去培养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学,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关键,因此课程教学还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对这两者充分的理解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也能够按照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认识到行业的时代特点,分析专业性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这几个小组到市场上去做信息调研,做好信息的反馈工作,争取能够了解市场,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还需要在专业考核方面做好调整,教学实践以市场为基本导向,让高职服装设计教学更加突出,以专业人才为培养动力培养以职业素质为根本的人才。

(二)关注设计思维,完善设计方法

服装设计时要遵循一定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对服装进行造型,完善功能,了解服装的基本样式,设计过程中人员还需要有创新思维,了解一些服装的概念性因素,并且对此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改造或者做好相关的规划。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必须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按照市场上的服装设计需要进行特色化分析,了解流行元素还有市场上流行的搭配等,让学生的服装设计更具有灵活性,具有美学意义,是灵感创造物。市场导向下的高职服装设计教学还需要做好多个方面的改革工作,强化学生的设计能力还需要对学生的创造力做好培养,争取能够在教学内容充实以及教学模式优化等方面有所突破,不断地增强教学效果的表现。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让服装设计要求和服装设计活动相匹配,通过专业化的课程学习进行特色设计价值的实现,尤其是课程内容设置上更需要将设计活动和服装美学以及服装文化、市场趋势结合在一起,充分增强服装设计的时代性特点和市场化特征,让服装设计在市场上能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高职服装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可以符合市场的基本要求。

(三)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课程结构

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和传统教学存在一定的不同,也有一些不足点需要进行了解,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融入一些新的因素、市场元素等,让服装设计、教学和市场、时代更加匹配。在新时期的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上,教师要做好多方面的课程安排,如进行远程教育,做好翻转课堂和微课的教育教学,还需要进行多媒体展示教学,让学生对市场上的服装信息有多方面的了解,学生更可以自发地进入商场、企业、市场,对大众的服装需求做调研分析,了解和掌握行业信息资源,能够对服装设计和实践课程有新的领悟。学校建立起实训基地,安排相关的学生做好岗位实习的工作,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设计思维有所改变,能够产生灵感,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并且和市场需要之间相互匹配,让教学走在市场的前沿,做好资源的合理运用,不断优化课程,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完善课程结构模式。

(四)创建课程活动,实施校企合作

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还需要从传统模式中进行改革,坚持走市场化道路,以市场为基本原则和导向,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也让学生从理论课程的学习逐渐转为专项实践应用,结合着锻炼自我的理念,让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学生只有对服装设计深入的理解,才能够真正地进行精髓的掌握。在市场导向之下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需要对客户的需求及特点进行分析了解,提升服装设计的水平和质量,进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市场导向之下,服装设计教学改革可以给学生组织多种不同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到服装秀表演中,也给学生设定不同的主题。例如,以环保为主题的服装设计,学生要对时尚、对流行趋势有所了解,更需要准确把握服装的实用性,在实用价值基础上做好服装设计分析工作,由此更好地改善以往的服装设计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的一种方式方法,学校可以将学生安排到实习岗位上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环境有所了解,强化学生的实践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所使用,并全面地结合使用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实训基地和企业中学生将会对未来的职业走向与服装设计走向更加了解。

综上所述,本文对市场导向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高职院校培养社会基础人才,在服装设计方面还需要走向市场,秉承市场化的基本原则,促进学生就业率的提升,也为服装行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秦辉.如何在高职服装设计教学中融入服装设计师职业标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0):293.

[2]陈宝迁.合作办学背景下高职服装设计双语教学模式探究: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中英项目服装和服饰设计专业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3):35-38.

[3]周振东.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服装设计教学现状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4(1):255.

[4]龙柳婧.基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服装美学》课程的教学评價方案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8,14(23):64.

[5]周盈.关于高职服装专业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存在的作用分析[J].时代教育,2015,21(14):101.

[6]蔡蕾.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4):44-46.

[7]薛翔凌.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服装设计教学方法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8):218.

[8]周盈.关于高职服装专业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存在的作用分析[J].时代教育,2015,25(10):67.

编辑 原琳娜

学科教学服装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课程开设侧重艺术设计教学是近些年来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针对幼师美术课程引入艺术设计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在幼教美术课程中加强最能体现创造意识的各种艺术设计类课程,在注重学生美术知识、美术技能获得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艺术设计意识、创新能力。

关键词:艺术设计 幼师美术

今天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已走到了一个转型时期。众多的学生开始了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实践活动。德国在20世纪初由教育总监穆特修斯提议,在中小学美术课本中增加了设计教育的内容,提高了公民普遍的设计意识和欣赏水平,是十分成功的经验。在幼师美术课程中加强最能体现创造意识的艺术设计课程,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注重学生美术知识、美术技能获得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审美经验的获得。这既符合时代特征又符合幼师学生专业的需求,是一举两得之举。

一、引入艺术设计教学的意义

(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赋予了幼师专业美术课程新的内涵

虽然现代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尤其是创新、审美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幼师美术教学改革却仍然波澜不惊,因为原有的幼师学校都是中专学校,由于教学体制的改革,这些学校有的合并,有的改制,有的撤消,因此教学的改革都各自为政,没有相互交流教改的经验,教学改革没有形成气候。以致幼师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未能构建出一种真正体现新课程改革形式下素质教育思想的美术教学新体系。

正是由于幼师美术教学改革的缺失,使得各校使用美术教材不规范,有的沿袭旧的美术课程内容,有的学校只重视美术课程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比如,我校现使用的幼师美术教材是199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材。教材一共分为六大单元,第一单元以素描为主,第二单元以色彩绘画为主,第三单元是图案、美术字、黑板报设计、手工,第四单元是幼儿装饰画和手工,第五单元是中国画、教学挂图、手工,第六单元是幼儿美术作品欣赏、幼儿园环境美化。每一单元的课时,例表格如下:

尽管该教材在当时做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如:图案、美术字设计、黑板报设计加入了教材中,注意教学和幼师实践相联系,增加了一些应用课程,如幼儿园环境美化等。但从课程百分比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中等幼师专业美术课程中绘画类课程占到了一半之多,而设计、制作、应用课程比例相对较少。艺术设计课程和绘画课程没有有机的联系为一个整体。该教材表现出的不足,很显然已不能满足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下师生的需求。

(二)艺术设计教学的拓展和强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

幼师专业要求美术师资既要掌握各种美术技能,具备一定的美术文化知识,还要具备创作、创编、教学的综合设计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笔者以为,在幼师美术课程中加强最能体现创造意识的艺术设计课程,在设计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能力,并将艺术设计运用到毕业后的教学实践中去,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成功,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幼师美术课中增加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为美术老师在素质教育指导下实施创新型美术教育,扩大学生视野、增加现代艺术设计意识,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既然艺术设计教育在幼师美术教学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如此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进一步完善幼师美术教学改革。

(三)满足了学生在新形势下的需求

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学生不一定都具备良好的绘画表现力,有些学生甚至对美术技能训练学习有畏难情绪,更难以产生兴趣。但比较喜欢制作性较强的构成课(相对于绘画课而言),只要花一点时间与精力,构成作业对于学生来说,能轻易地驾驭,完成的作业也比较具有一定的水准。完成的作业产生的视觉效果超出学生自己的预料,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继而发生浓厚兴趣。因此在新的课程观的指导下引入的艺术设计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由感兴趣转变为一种爱好,甚至是终生职业。

2.有利于学生设计思维素质的培养

对于艺术设计来说,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设计思维能力、审美教育、设计方法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提高设计能力,还能提高美的感受能力。艺术设计教育把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力培养的最有效的手段。艺术设计教学提倡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学习,鼓励学生更多的思考、探索、发现,学生的思维活跃,师生互动,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将艺术设计教育作为幼师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开启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和艺术才能。如果我们现在还在用传统观念指导下的美术教育,忽略学生美术创造力、设计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美术素质势必与时代格格不入。

3.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一般来说幼师学生通过一年的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比如素描的学习,已获得了运用铅笔作画的一定技巧。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进一步进行艺术设计的学习,是学生手和眼的最好训练环节之一,它能发展手和眼的协作能力,这种能力在以后的各种技能学习中是极其需要的。在幼师美术教学中将艺术设计教学与原有的美术教学内容相联系重新整合成新的适应中职幼师生的美术教学内容,对于扩大学生视野、增加现代意识、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创造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学有所成,毕业后能够迅速进入角色,担任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工作,组织完成幼儿美术活动的任务,适应当代幼儿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

二、引入的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与原来教学内容的整合

(一)根据教学大纲引入艺术设计教学确立新的美术教学大纲

新的中职幼师美术教学大纲应即不同于高职幼师专业和幼儿师范专业的美术教学大纲,也不能等同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大纲。应具有中职幼师生的特色,能反映中职幼师学生的特点,适用于中职幼师专业美术教学。幼师专业新的美术教学大纲应是美术欣赏、绘画、艺术设计、手工制作等四大内容。

(二)在幼师美术课中增加相关的艺术设计教学内容并进行整合

新的美术教学内容应是在接受一定的美术基础教育的前提下,重视并加强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的教育,同时接受绘画技法、手工技法的传授,把美术知识的共性和幼师职业教育的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幼师美术教学中加强艺术设计教学并将艺术设计的内容和原来的美术教学内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具有科学性、知识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整体。

1.美术欣赏。在美术欣赏中应减少课本里原有的中国工艺美术、中外雕塑、中外建筑欣赏,有选择性的增加设计欣赏课,如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插画设计、舞台美术等等。在欣赏中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了解设计作品将造型元素按照美的原则组成新的对象的过程。

2.平面构成设计。将平面构成的教学内容和绘画基础知识相结合,比如在素描的学习中增加结构素描或是设计素描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用平面构成中的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基本形式,点、线、面来指导动物画,人物画等绘画的创编。加强学生设计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图案的学习,对中国传统古典图案有所创新,也可以运用进绘画中,比如儿童画的创作。在形式美的法则指导下,吸取传统图案的精华,为儿童画的创作增加新的元素。

3.立体构成设计。通过将立体构成的学习和手工紧密联系,使手工拓展为幼儿园实用手工的学习。立体设计是发展学生视觉、听觉和触觉感觉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掌握与运用材料能力的途径之一。幼师专业的立体设计教学可着重放在立体造型设计草图的训练和手工上。教学应分两步进行,首先要教给学生写生草图的画法,其次应教会学生进行手工制作的方法。此外还应更重视手工教学的拓展和强化训练。

4.色彩构成设计。色彩构成的学习要学习色彩的心理联想,色彩、肌理在儿童画中的应用等。

三、加强艺术设计教学的教学方法

中职幼师专业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设计师,所以整个艺术设计课程应以“高起点、低难度”为教学原则,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具体的教学方法有:

(一)欣赏与制作相结合,动手体验制作过程。

艺术设计的学习,能发展学生手和眼的合作能力,这种能力在以后的各学科学习和各种工作中是极其需要的。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边学边做,在做中学,学中做,使美术活动教、学、做合一。

(二)加强应用课程力度

突出学用相结合与专业特色,加强应用课程力度。图案、纸工和泥工等其它画种和工艺的教学,同样也都应该按着创造性的教学途径发展,逐步由写生往美化变形设计提高。比如纸艺设计教学先做多数学生会做的折纸,等学生了解熟悉了纸材的特性、技法后,让学生做复杂的创作,折纸、剪纸、构成等,而且都要尽量上成创造性的制作课。手工的学习应拓展开发新的创作手工的工具与材料,引发学习兴趣,从材料的使用中,获得审美愉悦。

(三)探索学习方式

改变学习观念,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审美主体应有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在教学中学生对于美术活动的具体设计、实施乃至评价等,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自主性,有利于他们创造性地支配和调节美术课的开展。美术课首要的就是要强调并突出美术的活动性。“以活动促发展”是探究性美术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切入点。从一开始就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无论是在前面表现的同学还是在下面创作的同学都热情高涨,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之中,都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到审美情感上的愉悦,喜欢美术活动,觉得轻松自如。比如在上纸艺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法后,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创作,创作的内容可以是幼儿美术中的卡通拟人动物、人物、风景装饰画、花卉等等。在合作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开思路,去探究纸艺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之,无论从哪一方面看,在美术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在中等职业幼师专业美术教学中加强艺术设计教学内容都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建立了这种新的幼师专业美术课程观,并自始至终用来指导幼师美术教学,这无疑将会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顺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亦勤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2]张桂木 《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多纳德·赫伯霍兹、芭芭拉·赫伯霍兹 《美国初等教育美术教师培训教材》[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长兴教师进修学院 浙江湖州)

学科教学服装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教育行业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大量科学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全新的混合教学模式能够良好地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可以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学习节奏;另一方面,能够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扩充,帮助高职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服装与服饰设计知识。因此,该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服装;服饰设计专业;“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引言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意服装设计。开展“创意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既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也满足消费者对于新颖、独特服装样式的需求。在具体的“创意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破传统思维的拘束。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收集、组合材料、设计结构、创新工艺等方式,完成从设计到制作出成品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要对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不断进行思考和实践,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创意服装设计能力。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仍没有创意服装设计的教学理念,且对于教学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较薄弱。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积极地对服装设计专业进行改革和创新,促进“服装设计”课程学的有效开展。

一、研究背景

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具有综合性与实践能力,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基于课堂理论教学以及实训室实践等完成的,对学生掌握知识内容有着较差的直观性,因此将互联网学习的数据优势与传统教师教学模式相互结合,进行混合式教学方案,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合,将复杂难理解的知识内容进行网络化的转变,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内容,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对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哪个小组回答的多,实行积分制度,对学生的教学把传统的教学内容汇入到线上教学中,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化分布,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数据资源,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死板,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最基础上改变传统课堂授课的教学机制,利用网络环境,积极鼓励学生查找与专业有关的课外资料,大胆表达自己想法,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与理解能力,对专业内容不够深刻的在课堂上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解答,长此以来,对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也会着大幅度的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和定位不明确

一般地说,高职院校的生源由中专、大专和成年高考入学等各种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组成,许多学生因为自身受教育水平的有限性和差异性,在专业教师进行专业理论传授教学时对理论知识的吸收程度也相差较大。除此之外,就许多高职服装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培养目标依然不明确,高职服装院校往往为了节约培养成本而选择将培养目标、学习目标统一化,并没有根据院校学生实际教育情况去制定更符合学生服装设计专业能力提高的培养方案,缺乏因材施教的针对性。并且在培养人才的定位上,依然对于过去的社会需求服装设计人才,造成了服装设计人才市场供给资源的失调性和不匹配性。

(二)缺乏多样化的培养方向

近年来,虽然高职服装设计学院纷纷改变专业培养模式,进行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但是其培养方向依然较为单一,趋向于向社会提供传统的拥有一定服装设计技巧的人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思维的解放开拓,人们对服装设计要求逐渐个性化、新颖化和差异化,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市场也更加欢迎服装设计多样化、设计思维创新化的新型现代服装设计人才,传统的服装设计人才供过于求,相应的人才匹配资源不平衡。而培养方向的单一化,也是主要由于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内容的过于程序化,课程内容缺乏多样化的创新发展,从而导致学生服装设计思维的相对固化,严重阻碍了高职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发展。课程内容的单一化,也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都属于千篇一律的传统型服装设计人才,无法为服装设计市场输出服装设计多样化的全方位发展的优质计人才。

三、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一)学情分析

以“裙装款式设计”一课为例。当代高职学生思维灵活,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对授课形式单一、内容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较为排斥,想要学习内容丰富且充满趣味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裙装款式设计”课程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本课程的教学效率已经成为该专业教学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已经具备基础的服装设计能力,不仅能够熟练使用CorelDRAW、Photoshop等设计软件,还初步了解了时装画技巧。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开展“裙装款式设计课程。

(二)课前准备环节

一方面,教师要在互联网上积极寻找裙装发布会相关视频资料,了解当前裙装设计潮流走向;另一方面,对裙装设计要素进行总结,并依照不同的裙装设计风格对视频以及课件进行分类,将整理好的视频课件上传至线上教学平台,供高职学生观看。通过观察视频课件播放量发现,高职学生对“裙装分类知识”掌握得较好,但是对“裙装设计要素”较为陌生。因此,教师应将“裙装设计要素”列为本节课教学重点。

(三)网络知识资源的合理运用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借助网络资源拓展自身专业视野与知识边界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网络知识资源的庞杂,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就要更高。在此次课程授课环节中体现的主要有两点问题。其一是网络资源的良莠不齐,对于本课程的学生而言,尚未构筑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成熟的设计观念,在对于网络资源的选取上难免会出现难以辨别优劣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更为细心、耐心地指导,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科学的知识结构。其二则是网络知识资源的广域化,学生所收集的资料涵盖各个方面,在深入调研与知识获取之后提出的问题对于教师团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都有着较传统线下课程更高的要求,教学环节中细小的错误与不足都会被放大甚至广泛传播。因此教师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更严谨的备课过程,才可以弥补线上学习带来的此类问题3

结束语

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新锐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相继涌现。高职院校在开展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引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线上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在提升线下教学效率的基础上,激发高职学生对服装设计专业知识的兴趣,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柳文海.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計专业“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纺织报告,2019,40(07):103-104.

[2]朱卫华,李玉芬.引领式SPOC教学模式在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中的应用[J].纺织服装教育,2019,36(01):66-69.

[3]刘艳.O2O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服饰电脑刺绣设计》课程中的实证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9(09):165-166.

[4]卞颖星.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纺织报告,2018(08):78-80.

[5]侯风仙.艺术与技术互动下的高职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8.

学科教学服装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文章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全面探究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移动教学内容以及系统的设计方法,并从提升移动教学系统性以及加强移动教学、学科关联度两方面提出了移动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移动教学;艺术设计

当前,伴随着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的发展,移动网络技术得以完善,智能移动终端的功能在完善的过程中,成本也持续降低。移动学习作为全新的学习形式,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征需要课程教学具备一定的实践性,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按照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教学要求,为了能够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求,辅助传统的教学工作,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尝试将移动学习法融入其中,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课程的兴趣,充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教学效率。实践表明,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用移动教学将是大势所趋。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概念定义

移动教学指的是使用智能移动设备所开展的教學活动。本文涉及到的移动教学具体是指教师使用学校所发布的各种移动教学平台,按照课程的教学大纲,结合教师教案,有目的而又系统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师生都能够使用移动设备在平台上实现教学信息交流,教学活动开展不会受到时间以及地点的约束。本课题当中所谈到的艺术设计具体是指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以及装饰设计、产品设计等方向,但是并不涉及雕塑以及绘画等纯粹的艺术形式。

(二)移动教学实施条件

移动教学本身存在泛在性的基本特征,泛在主要是指在任何地点以及时间。为了实现移动教学泛在性,教学活动要依赖智能终端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整体覆盖。

第一,高校学生移动终端使用情况。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所发布的第36次网络调查报告表明,一直到2015年12月,我国网民的移动终端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比重占88.9%,要比笔记本电脑以及台式机的比重高。其中平板电脑因为具备了便捷性以及娱乐性的特征,接入网络的比重为33.7%,这表明我国移动网络快速发展,网民智能终端的使用率不断提升。高校作为移动终端的重要使用群体,这表明移动教学的载体功能已经初具规模。

第二,高校网络覆盖情况。按照TalkingData在2015年9月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移动网络环境分布当中,WiFi比重为54.9%,依然是移动端用户最为主要的联网形式,4G用户的增长速度较快,已经逐渐从年初5.2%提升到了11.0%。伴随着WiFi信号以及4G网络部署策略的实施,校园以及核心商圈都逐渐成为了4G网络的重要部署区域。高校移动网络条件可以支持移动教学的相关需求,甚至学生在国内其他的城市进行调研与考察的时候也能够实现移动教学。

二、移动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类型

(一)以短信息为依托的移动学习类型

伴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短信息传达可包含图片、文字以及音频等内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具备自身特征:资料学习形象化;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专业教学活动操作性强。通过短信息服务,教师能够向学生及时传递专业化的前沿信息,也能够为学生发布优秀作品,有效提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与鉴赏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使得学生在鉴赏过程中,能够充分感知作品创意,提升学生欣赏以及设计水平。这类教学活动目标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能够显著提升专业素养,提升自信,具备一定的成就感,方便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浏览信息的时候能够向教师提出专业性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针对问题给出答案,并且做出评价。

(二)以多媒体短信息为依托的移动学习类型

这类移动学习形式所承载的信息量相对较大,满足学习资料发送的要求。艺术设计类的专业课程主要是实践性以及创造性的,课程资料具备专业知识更新速度相对较快、形象化以及前沿性的基本特征。会使用多媒体短信息,能够收集更多形象化的课程资料。这种学习类型当中的多媒体特征包含了视频以及图片等多媒体元素,可以实现图文混排,有效提升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接受兴趣,深化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使得他们可以鉴赏并且充分感受作品创意,有效提升欣赏以及设计的水平。

(三)以连接、浏览为依托的移动学习类型

按照艺术设计专业特征,部分课程的教学方法使用案例教学法,这类教学法对提升艺术设计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是很多案例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使用移动教学,教师能够精心地准备各种艺术设计的相关案例,构架案例数据库,使用网络技术,实现不同信息的共享,建立专业化的案例数据库。师生都能够利用无线终端,连入互联网当中,随时随地探访教学服务器,实现查询、浏览以及实施的交流互动。比如图形创意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在课前为学生布置各种课前任务,学生按照要求搜集相关的图形与案例,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思维。

三、“互联网+”时代移动教学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移动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艺术设计基础类课程本身的立体构成特征,移动教学的内容应该涵盖课件播放、实际操作、重点内容教学、答疑交流、优秀作品展示以及作业实践等内容。在课件播放环节中,也就是把教师课堂教学PPT课件,制作成PDF课件以及Flash课件,按照章节分成不同的小型电子课件从而方便学生在线学习。对于重点内容教学工作,教师需要将课程当中的重点内容录制成视频资料,将其上传教学平台当中,方便学生观看,从而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艺术设计类的基础课程要学生借助电脑开展辅助性的设计,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所以在实际操作环节当中,教师可以事先录制好相关实际操作的片段,方便学生观看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比对以及参考,实现触类旁通的效果。答疑交流环节中,学生可以针对课程内容提出相应的想法、疑点以及观点,推动学生交流,便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对课程内容中不解或者是存在困惑的地方,利用现场集中解答以及在线交流等形式,纠正学生自身的错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作业实践环节中,教师能够利用移动教学平台,发布教学阶段性的作业,学生能够利用移动教学平台,把自己的实践作品以及作业拍照并且上传到教学平台当中,方便教师进行评阅,给出相应的点评与成绩。

(二)移动教学系统设计

艺术设计专业移动教学系统按照角色来进行划分,可以分成系统管理员、学生以及教师三个角色功能模块。当教师或者是学生登录系统以后,可以按照课程内容,进入到不同课程当中。按照模块进行划分,移动教学系统包括了课程学习、课程信息以及资料共享等模块,各个模块可以依据功能进行详细的划分。课程信息模块包括了学生所选课程的信息,比如教学的目的、课程名称以及教学大纲等内容;课程学分;授课教师说明等。课程学习模块与移动教学内容设计相一致,都包含了基础知识、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论坛交流以及课程作业等内容。这些内容同时也有相应的分支,依據教学大纲划分出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以及线下作业等。资料共享模块包括一些和艺术设计类课程相对应的工具软件、参赛网站信息、视频文件等内容。我的信息模块当中则包括了学生的个人信息以及平时的成绩。

(三)移动教学系统实施

1.加强移动教学与学科关联度

移动教学具备了可在任意地点以及时间开展交流与学习的特征。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不仅包含了课堂教学,同时也包括了实践教学。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能够转变传统实践教学形式,尝试把实践教学形式以及内容转变为即时交流平台和优秀作品的点评、集中展示等。诸如工程与实际项目等艺术设计独特的课后设计创作作业,可以在移动平台上进行集中的交流,掌握项目的进度,掌控项目设计的具体方向。并且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需要和教学特征保持高度契合,教师需要挖掘专业教学当中能够被移植的内容,通过教学课件、视频以及平台交流等形式,将其发布到移动平台当中,使得移动教学能够服务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

2.提升移动教学系统性

传统移动学习中,学生作为移动学习的主体,一般会依赖于短信、QQ以及微信等通讯工具。在学习的进程中教师通常不会参与,进度也不好掌控,学生只能够开展碎片化的学习,难以满足艺术设计专业系统教学的根本目标。

故而,在移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活动发起人需要是教师。教师按照专业教学大纲设计移动教学教案,利用教学互动、案例分析、主题讨论以及现场辅导等形式,将虚拟课堂与现场课堂进行有效融合,实现线上学习以及线下辅导之间的融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之间的融合。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教师也能够全面掌控学生学习进度,指导学生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学习工作。通过师生之间的积极参与,实现移动教学以及传统教学的充分结合,最终达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系统化的目的。

四、结语

当前,移动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依然处在探索阶段。制定合理而又科学的移动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自主而又丰富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将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跨越地域、时间的束缚,实现个性化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卓.大数据时代给高校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以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为视角[J].艺术科技,2014(3).

[2]韩君,靳伟霞.“互联网+”时代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创新性探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6).

[3]杨菁,许迅.“互联网+”时代的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探究——以视传设计为例[J].知音励志,2016(8).

[4]王萍.基于移动学习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5(6).

作者单位: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学科教学服装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通过实例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具体的工程设计流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主动性,在系统分析中引入能源领域最新的技术、案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程度以及培养学生对课程所在领域进行探索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工程设计 系统分析 教学改革

一、“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在第七学期进行,共28学时。在时间上,学生已完成全部专业基础课和绝大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具备了建环专业较为完备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认识。通过这门课程的有效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明确地掌握暖通空调工程的设计方法,并针对不同形式的暖通空调系统能够对实际工程的可行性、经济性以及节能性做出客观、正确的分析。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产生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时可以使学生对本专业及今后可能的工程应用有更深入的认识,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好的指向性。但是,根据以往的教学反馈,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较为抽象,难以与实际发生联系,学习起来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培养其学习兴趣,是值得认真探讨、研究的问题。通过总结、分析与摸索,笔者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的改革重点

1.注重实例教学

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本身是面向工程应用的,对于这种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只讲课本中的理论和设计规范中的条文,不可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际工程的具体设计方法与步骤,过多的理论、条文灌输,甚至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认识混乱和厌学情绪。只有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对设计流程产生全面的感性认识,真正体会到设计方法的实用性,才会产生学习兴趣,有进一步探索的渴望。同时,在讲解实例时,教师要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对工程设计的步骤进行分析。例如,在讲授负荷计算时,可结合教室中的墙体和窗户对围护结构导热系数、遮阳系数、朝向修正系数以及窗墙比等参数的选用进行逐一分析,并让学生通过查表和对比自己求得结果,这样,绝大多数同学都可以正确地理解这些参数的含义并掌握其选取方法,同时,通过这种“贴身”实例的亲自实践,也会加强学习过程中的记忆效果。

2.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补充介绍

众所周知,教材中编入的是课程领域内最基本的、通常也是经受了长时间检验的素材,这些内容无疑是应当掌握的根本内容,但其内容的新颖性相对而言则有所不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根据学科的发展向学生补充介绍课程涉及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例如,在讲授怎样确定初步设计阶段的设备容量时,可以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为例,补充介绍地埋管换热器长度的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地将这种已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得到大量应用但尚未在课本中系统地出现的新能源利用技术介绍给学生,开拓其知识面,同时,新事物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产生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照本宣科,还可以获得课本以外的新体验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介绍新技术时,应紧密与专业基础知识相联系,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仍以地埋管换热器为例,讲解其长度设计时,应将地埋管的传热分析与专业基础课“传热学”中的传热过程一节的内容进行对照分析,并与常规空调散热器从传热方式、传热介质、设备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感觉到这种换热设备是其所熟悉的换热器的一种变化而已。这样,在轻松、易掌控的心态下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持久性。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专业课不同于英语或计算机等基础课程,有等级考试或升学考试成为学生为之长期努力的现实目标。作为专业课教师,使学生专注于一堂课容易,但要培养其长期的学习自觉性,则非调动学生的内在求知欲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可。这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之通过学习产生充实感和自信心,才能使学生长期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热度,不至轻易放弃或中断。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暖通空调的系统分析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联系我国正在建设节能型社会这一时代特点,重点强调各种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特点和节能潜力,促使学生找出既有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需要改进的问题。例如,在讲授热源的设计时,可向学生介绍近年来我国对小型燃煤锅炉的应用限制,以及国外污水源热泵的供暖应用,同时可安排学生进行既有建筑采暖能耗的家庭调研,引导其关注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而这一方向将是今后我国社会的长期目标,随着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储备才能跟上社会的需求。如此,学生会感受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促使其加强学习的自觉性。

4. 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与建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相比,“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这门课程没有繁琐的公式推导和大量的计算,而是更强调对已有知识的系统运用。实践表明,基于图表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根据流程图进行步骤讲解,以及通过照片给予学生全面、直观的感性认识,比单一的口授、板书更有效。举例来说,对常规供暖系统与地热供暖系统的能效比和经济性进行比较分析时,通过柱状图的直观对比,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系统的量化差异;将初步设计、深化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阶段及各阶段的重点步骤用流程图表示,有利于学生更清楚地把握整个设计过程的层次和任务;对太阳能辅助热泵供暖的应用等新能源技术的讲授,如果配以适当的照片实例,则更容易使学生了解这些平时不常见到的暖通系统的形式和工作原理。这些都是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所应采取的措施,也是建环教改组近年教学研究的成果之一。

三、“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

专业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前后知识的衔接与拓展,以及今后的实际工程应用,笔者近年来将以上一些改革和探索应用在“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课程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教无定法,只要将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启发积极地付诸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在实践中摸索提高教学效果的新模式,都将是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的有益尝试。实践证明,通过“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提升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学生对课本知识内涵的理解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就业或进一步深造都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 有效教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加)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 李树英,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彦启森,石文星,田长青.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赵军,戴传山. 地源热泵技术与建筑节能应用[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 杨昌智,刘光大,李念平. 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6] 赵荣义. 空气调节[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上一篇:创意教具初中地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语文学习兴趣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