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写诗范文

2023-09-21

自己写诗范文第1篇

设计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一年级学生的认字、识字能力不强,而本课识字量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依据儿童心理特点,本课教学设计采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抓住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做到识用结合。同时依据教材图文并茂,内容活泼形象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富有情境的图画,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启迪孩子的灵性!在教学中体现三个结合:把阅读和巩固识字相结合,阅读和培养语感相结合,阅读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课前准备

1.(1)制作有文中景物和生字的课件。(教师)

(2)制作水珠、蝌蚪、青蛙等头饰。(教师) 2.生字、生词卡片,收集并认识各种常用标点符号。(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学:(教师边讲故事,边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孩子们快看,我们的黑板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荷花池,荷花池里都有什么啊?(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珠)呀!下雨了!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它要给我们写诗了!

2.设疑导入: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

3.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写,齐读课题。

4.学习“写、诗”这两个字。通过定位联想法识记生字并组词。同时强调:“诗”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且是翘舌音,引导学生反复认读。

5.认识新偏旁“冖”。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犹如一台戏的序幕。利用简笔画画出本课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讲故事般引出课题,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之中入情、移情、陶情,并认识了生字“写、诗”,分散了识字的量,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二、初读课文,定位识字

1.导学: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读儿歌,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本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圈画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由拼读儿歌,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圈画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知生字的读音及课文的内容。学生重点注意听清自己圈画的生字词的读音。

4.多种形式读文。先同桌互读纠错,再组内赛读,最后指名读文,其他学生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顺两个方面评价。

三、深入读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1小节,认识“点、要”两个生字。

(1)指名朗读第1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做出评价。

(2)指导朗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要读出青蛙的喜悦之情。

(3)识记生字“点”,认识新偏旁“灬”。“灬”有时表示尾巴,如在“燕”字中就表示尾巴;有时表示“火”,如在“热”“蒸”等字中就表示“火”。

(4)识记“要”字,引导学生认读,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5)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写”“诗”“点”“要”,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灵活巩固认读。(小老师领读并组词,开火车认读并组词,班内竞赛抢读,猜一猜读。)

2.学习第2~4小节,认识“过、给、当、串、们、以”。

(1)导学:青蛙写诗了,它是怎样写的呢?都有谁来帮忙了?我们来看第2~4小节。

(2)学生自由读文,圈画出谁来帮忙了。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并贴图。

(4)出示第2小节,指名朗读。

(5)导学:在这一节中藏着三个生字宝宝,你能找到吗?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预设:

过:用加一加的办法记,辶+寸=过。组词:过去 过来 过年

给: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纟+合=给。组词:送给 给你

当:也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 + =当。当是一个多音字。

(6)导学:水珠也来帮忙了,多少水珠来帮忙呀?

预设:一串水珠。

①学习“串”,可以用象形记忆法,两块肉用一根竹签穿起来,就是“串”。

②课件演示“串”的古今字变化。学生认真观察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③运用:有什么东西是成串的?(一串项链、一串辣椒、一串香蕉、一串灯笼、一串葡萄、一串冰糖葫芦、一串羊肉。)

(7)谜语:门外有人——们。学习“们”字,强调读音是轻声。

(8)用数笔画的方法学习“以”字。

(9)导学:这么多小伙伴来帮忙,它们是怎么帮忙的?

①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说说谁像谁,潜移默化地学习比喻句。)

②导学:这些都叫标点符号。让我们用“……像……”的句式说说这些标点符号。

预设:小蝌蚪像逗号;水泡泡像句号;一串水珠像省略号。

③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标点符号?(?;!)(课件播放:标点符号歌) 3.学习第5小节,教学“成”字。

(1)导读: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出示生字“成”,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记住“成”字。

(2)指名读第5小节。其他同学要思考:听了青蛙写的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只有一个字“呱”。

(3)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青蛙的诗”。

4.创设游戏情境“小蝌蚪找家”,巩固识字效果。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小蝌蚪,学生认读生字,读正确了小蝌蚪就可以回家了。

生字回文,与阅读再次结合。

导学:这些生字放回课文里你们会读吗?(先自由练读,再齐读。)

四、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们”字。

(1)引导学生观察“们”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汇报交流,强调“们”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学写生字“下”。

(1)引导学生观察“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汇报交流,书写。

(3)学生练习书写。(提醒书写姿势。“三个一”。)

3.引导欣赏:你认为哪个字写得好,就对它笑一笑,并向同桌夸夸你写的字。

4.师生共议,展示优秀作业,发“笑脸”奖。

五、课堂小结,自主作业

1.再读思考: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不懂的地方时,如果是简单的可以当堂解决,其他的内容引入下一课时教学。)

2.自己给自己留作业:

预设:(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巩固生字

1.(课件演示:青蛙图)引导学生和青蛙交流,打个招呼。

2.引导学生结合图画,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语。

(1)课件出示字词:写诗、雨点儿、我要、过来、一串水珠、可以、给你、当心、我们、成了。

(2)自读、小组内读、全班汇报读。

3.去掉拼音,利用卡片开火车读生字词。

4.生字回文,整体感知。

5.导入:还记得你上节课结束时的疑问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解决这些“?”吧!

二、创设情境,感悟课文

1.学习第1小节——感受雨天的美。

(1)(课件出示插图的动画)创设情境:快听:嘀嗒,嘀嗒……什么声音?(下雨了)是啊!文中哪句话也写到下雨了?(指生读句子: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你感受到了什么?(雨下得很小。)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启发想象:

①雨点儿一滴一滴落到了水里,落到了荷叶上,落到了……快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预设:生1:雨点儿落到绿绿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的。

生2:雨点儿落到水里,小河的水呀一圈一圈的可美啦!

生3:水里的小蝌蚪们都来啦,它们都把小脑袋露出来了。

②如果你是青蛙,想想雨点儿落到了你的身上,你会是什么感觉?

预设:我会感觉凉凉的,痒痒的,很好玩!

③如果你是青蛙,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样啊?

预设:高兴极了;觉得景色太美了!

(3)导读: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4)引读:所以青蛙高兴地说——齐读本小节最后一句:我要写诗啦!

2.学习第2~4小节。分角色朗读对话,感悟童趣。

(1)过渡:听到青蛙要写诗啦,瞧瞧谁来帮忙啦?

(2)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3)导学:你是从哪几小节知道的?(

2、

3、4)自由读这三个小节,思考: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4)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小蝌蚪( )——逗号;水泡泡( )——句号;一串水珠( )——省略号。

(5)导学: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①出示小蝌蚪图片,你们发现什么了?(小蝌蚪真像逗号。)

②师请孩子吹泡泡,你们发现什么了?(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我觉得它不但圆,还透明,很漂亮!)

③指导学生朗读:多有趣啊!快出声地读一读第

2、3小节。(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④引导学生认识省略号。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一串水珠”。为什么不说一个水珠呢? 预设:省略号是六个点,一个水珠不像,我觉得一串水珠排起来很有趣!水珠们很团结!

⑤引读:快把你的想法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6)引读:是啊!多有趣的对话呀!多好的朋友啊!快试着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

(7)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8)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多紧密呀!我们和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好朋友。

(9)依据板书,引领孩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的背下来。

3.拓展延伸,训练语言。

(1)导学:多有趣的诗歌呀!快根据课文内容,想想大自然中的事物还有什么可以当逗号、省略号和句号?

(2)通过班级讨论得出:圆圆的( ),当个小句号;一串(

),当省略号;( )带个小尾巴可以当个小逗号。

4.学习第5小节,美读诗文,启迪灵性。

(1)导学: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课件出示第5小节),快大声地读一读,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诗的内容只有一个“呱”字。)

(2)导学:青蛙写的诗多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这个字是拟声词。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3)导学:“呱呱,呱呱”是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4)学生自由猜测青蛙“呱呱”的内容。

5.引读全文:雨天的景色多美呀!青蛙的朋友们多团结呀!所以青蛙才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指导观察,自主书写

1.指导书写“雨”字。

2.导学:观察这个生字,书写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预设:中间的四个点的方向要一致。

3.引导观察“雨”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据学生汇报,教师范写指导。

4.引领孩子按“一写二看三对照”的方法主动去写好字。

5.用投影把写得好的展示给大家看。

6.观察“个”字,自己尝试写一个。

7.班内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评价。(重在发现优点,鼓励。)

四、背诵课文,总结全文

1.学生参看板书练习背诵课文。

2.齐声背诵课文。

3.师生谈收获小结。

板书设计

青蛙写诗

蝌蚪( )——逗号(,)

水泡泡( )——句号(。)

一串水珠( )——省略号(……)

呱呱

呱呱呱

教学反思

1.情境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首先呈现给学生文中景物的图片,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在感受中认识生字,在识字中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猜字谜、游戏巩固识字等,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追求“识字生活化、情境化、游戏化”,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自己写诗范文第2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一年级学生的认字、识字能力不强,而本课识字量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依据儿童心理特点,本课教学设计采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抓住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做到识用结合。同时依据教材图文并茂,内容活泼形象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富有情境的图画,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启迪孩子的灵性!在教学中体现三个结合:把阅读和巩固识字相结合,阅读和培养语感相结合,阅读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教学目标

1、通过熟读课文,培养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感情。

2、理解逗号、句号、叹号、省略号的作用,并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恰当运用。

3、运用多种方法,识记4个要求会写的字,11个要求会认的字。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几个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几种标点符号。 课前准备 1.(1)制作有文中景物和生字的课件。(教师) (2)制作水珠、蝌蚪、青蛙等头饰。(教师) 2.生字、生词卡片,收集并认识各种常用标点符号。(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学:(教师边讲故事,边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孩子们快看,我们的黑板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荷花池,荷花池里都有什么啊?(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珠)呀!下雨了!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它要给我们写诗了!

2.设疑导入: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

3.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写,齐读课题。

4.学习“写、诗”这两个字。通过定位联想法识记生字并组词。同时强调:“诗”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且是翘舌音,引导学生反复认读。

5.认识新偏旁“冖”。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犹如一台戏的序幕。利用简笔画画出本课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讲故事般引出课题,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之中入情、移情、陶情,并认识了生字“写、诗”,分散了识字的量,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二、初读课文,定位识字

1.导学: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读儿歌,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本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圈画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由拼读儿歌,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圈画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知生字的读音及课文的内容。学生重点注意听清自己圈画的生字词的读音。

4.多种形式读文。先同桌互读纠错,再组内赛读,最后指名读文,其他学生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顺两个方面评价。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本着这一原则,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然后与同桌、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最后班内汇报学习成果,使学生体会到自学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深入读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1小节,认识“点、要”两个生字。

(1)指名朗读第1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做出评价。 (2)指导朗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要读出青蛙的喜悦之情。 (3)识记生字“点”,认识新偏旁“灬”。“灬”有时表示尾巴,如在“燕”字中就表示尾巴;有时表示“火”,如在“热”“蒸”等字中就表示“火”。 (4)识记“要”字,引导学生认读,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5)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写”“诗”“点”“要”,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灵活巩固认读。(小老师领读并组词,开火车认读并组词,班内竞赛抢读,猜一猜读。) 2.学习第2~4小节,认识“过、给、当、串、们、以”。 (1)导学:青蛙写诗了,它是怎样写的呢?都有谁来帮忙了?我们来看第2~4小节。

(2)学生自由读文,圈画出谁来帮忙了。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并贴图。 (4)出示第2小节,指名朗读。

(5)导学:在这一节中藏着三个生字宝宝,你能找到吗?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预设:

过:用加一加的办法记,辶+寸=过。组词:过去 过来 过年 给: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纟+合=给。组词:送给 给你 当:也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当。当是一个多音字。 (6)导学:水珠也来帮忙了,多少水珠来帮忙呀? 预设:一串水珠。

①学习“串”,可以用象形记忆法,两块肉用一根竹签穿起来,就是“串”。

②课件演示“串”的古今字变化。学生认真观察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③运用:有什么东西是成串的?(一串项链、一串辣椒、一串香蕉、一串灯笼、一串葡萄、一串冰糖葫芦、一串羊肉。) (7)谜语:门外有人——们。学习“们”字,强调读音是轻声。 (8)用数笔画的方法学习“以”字。

(9)导学:这么多小伙伴来帮忙,它们是怎么帮忙的? ①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说说谁像谁,潜移默化地学习比喻句。) ②导学:这些都叫标点符号。让我们用“……像……”的句式说说这些标点符号。

预设:小蝌蚪像逗号;水泡泡像句号;一串水珠像省略号。 ③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标点符号?(?;!)(课件播放:标点符号歌) 3.学习第5小节,教学“成”字。

(1)导读: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出示生字“成”,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记住“成”字。

(2)指名读第5小节。其他同学要思考:听了青蛙写的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只有一个字“呱”。

(3)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青蛙的诗”。

4.创设游戏情境“小蝌蚪找家”,巩固识字效果。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小蝌蚪,学生认读生字,读正确了小蝌蚪就可以回家了。 生字回文,与阅读再次结合。

导学:这些生字放回课文里你们会读吗?(先自由练读,再齐读。) 设计意图:本文生字较多,随文识字的形式降低了学生认字的难度。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丰富了学生识字记字的经验。游戏巩固识字,寓教于乐,提高了识字教学的实效。

四、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们”字。

(1)引导学生观察“们”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汇报交流,强调“们”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学写生字“下”。

(1)引导学生观察“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汇报交流,书写。

(3)学生练习书写。(提醒书写姿势。“三个一”。) 3.引导欣赏:你认为哪个字写得好,就对它笑一笑,并向同桌夸夸你写的字。

4.师生共议,展示优秀作业,发“笑脸”奖。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写字指导至关重要。本环节在写字指导的过程中并没有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所侧重。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中,“们”是难点,它是唯一一个合体字,所以在指导时重点指导“们”字,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发现合体字的书写规律。“下”字笔画较少,而且对于独体字的书写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不作为重点指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在指导书写中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评议及正确书写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观察体验,并让学生在扎实的书写练习、交流评议中给予“笑脸”鼓励,使学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五、课堂小结,自主作业

1.再读思考: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不懂的地方时,如果是简单的可以当堂解决,其他的内容引入下一课时教学。) 2.自己给自己留作业:

预设:(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在本节课即将结束之时,让学生回顾读懂的内容,并对没有读懂的内容进行梳理,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和问题意识,同时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改变以往的老师留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作业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巩固生字

1.(课件演示:青蛙图)引导学生和青蛙交流,打个招呼。 2.引导学生结合图画,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语。

(1)课件出示字词:写诗、雨点儿、我要、过来、一串水珠、可以、给你、当心、我们、成了。

(2)自读、小组内读、全班汇报读。 3.去掉拼音,利用卡片开火车读生字词。 4.生字回文,整体感知。

5.导入:还记得你上节课结束时的疑问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解决这些“?”吧!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对生字记得快,忘得也快,学习的主动性还不强,需要老师有目的地帮助强化复习字词,夯实语文基础知识。通过回读课文,不仅巩固生字词,还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此环节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注重与上节课知识间的联系,从巩固学习内容入手,抓住学生心中的疑问,实现自然过渡,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境,感悟课文

1.学习第1小节——感受雨天的美。

(1)(课件出示插图的动画)创设情境:快听:嘀嗒,嘀嗒……什么声音?(下雨了)是啊!文中哪句话也写到下雨了?(指生读句子: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你感受到了什么?(雨下得很小。)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启发想象:

①雨点儿一滴一滴落到了水里,落到了荷叶上,落到了……快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预设:生1:雨点儿落到绿绿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的。 生2:雨点儿落到水里,小河的水呀一圈一圈的可美啦! 生3:水里的小蝌蚪们都来啦,它们都把小脑袋露出来了。 ②如果你是青蛙,想想雨点儿落到了你的身上,你会是什么感觉?

预设:我会感觉凉凉的,痒痒的,很好玩!

③如果你是青蛙,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样啊? 预设:高兴极了;觉得景色太美了!

(3)导读: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4)引读:所以青蛙高兴地说——齐读本小节最后一句:我要写诗啦!

2.学习第2~4小节。分角色朗读对话,感悟童趣。 (1)过渡:听到青蛙要写诗啦,瞧瞧谁来帮忙啦? (2)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3)导学:你是从哪几小节知道的?(

2、

3、4)自由读这三个小节,思考: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4)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小蝌蚪(()——句号;一串水珠(

)——逗号;水泡泡

)——省略号。

(5)导学: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①出示小蝌蚪图片,你们发现什么了?(小蝌蚪真像逗号。) ②师请孩子吹泡泡,你们发现什么了?(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我觉得它不但圆,还透明,很漂亮!) ③指导学生朗读:多有趣啊!快出声地读一读第

2、3小节。(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④引导学生认识省略号。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一串水珠”。为什么不说一个水珠呢?

预设:省略号是六个点,一个水珠不像,我觉得一串水珠排起来很有趣!水珠们很团结!

⑤引读:快把你的想法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6)引读:是啊!多有趣的对话呀!多好的朋友啊!快试着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

(7)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8)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多紧密呀!我们和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好朋友。

(9)依据板书,引领孩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的背下来。 3.拓展延伸,训练语言。

(1)导学:多有趣的诗歌呀!快根据课文内容,想想大自然中的事物还有什么可以当逗号、省略号和句号?

(2)通过班级讨论得出:圆圆的( ),当个小句号;一串(

),当省略号;( )带个小尾巴可以当个小逗号。

4.学习第5小节,美读诗文,启迪灵性。

(1)导学: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课件出示第5小节),快大声地读一读,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诗的内容只有一个“呱”字。) (2)导学:青蛙写的诗多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这个字是拟声词。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3)导学:“呱呱,呱呱”是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4)学生自由猜测青蛙“呱呱”的内容。

5.引读全文:雨天的景色多美呀!青蛙的朋友们多团结呀!所以青蛙才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出发,利用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为什么小蝌蚪能当逗号,水泡泡能当句号,一串水珠能当省略号。把识字与理解诗文结合起来,同时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加上适度的拓展与想象,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感,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启迪了孩子的灵性。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指导观察,自主书写 1.指导书写“雨”字。

2.导学:观察这个生字,书写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预设:中间的四个点的方向要一致。

3.引导观察“雨”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据学生汇报,教师范写指导。

4.引领孩子按“一写二看三对照”的方法主动去写好字。 5.用投影把写得好的展示给大家看。 6.观察“个”字,自己尝试写一个。 7.班内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评价。(重在发现优点,鼓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让学生体会发现的快乐,同时也使写字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指导的层面上,更多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有重点地指导书写和课件演示观察仿写相结合,使生字教学扎实有效且富有趣味,不乏味。

四、背诵课文,总结全文 1.学生参看板书练习背诵课文。 2.齐声背诵课文。 3.师生谈收获小结。

设计意图:在课堂的结尾让学生背诵课文谈谈收获,不仅能帮助低年级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还能提高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快乐。

板书设计 青蛙写诗

蝌蚪()——逗号(,) 水泡泡(一串水珠(

)——句号(。) )——省略号(……)

呱呱

呱呱呱 教学反思

1.情境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首先呈现给学生文中景物的图片,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在感受中认识生字,在识字中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猜字谜、游戏巩固识字等,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追求“识字生活化、情境化、游戏化”,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自己写诗范文第3篇

--至我喜欢的女孩

沧桑无情,欲将你从我的生命中夺走,却不知你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岁月无情,欲将你从我的记忆中淡忘,却不知你已永久铭刻于我的生命印记中而无法抹去;距离无情,欲将你从我的生活中拉远,却不知两颗挚热的心永远靠拢在一起......此刻你我虽然不能在一起,但是下次我一定会紧紧抓住你的手一辈子不放开......

---题记

如果说思念是一种病,那么我想我已经病入膏荒,无可救药了,因为我真的真的很想你;如果说喜欢是一种错,那么我想我已经误入歧途,无法自拔了,因为我真的真的很爱你! 当一切都已经注定而无法去改变什么时,你我坦然面对,你笑着对我说:“想开点,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们又不是永远不见面了,记得我不在你身边的日子里,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就像你曾经照顾我一样照顾自己!我会永远想念你的!”虽然你当时尽量装作若无其事的说出那番话来,可是我仍旧看见了你眼角晶莹的泪水,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时间在那一瞬间仿佛都凝固了,一切都那么静的可怕......

就在那一瞬间时间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那么久,久的让人难以忘却......我一直低着头不敢正视你的双眼,怕被淹没在你那忧郁的眼神中而无法自拔,夜静的凄凉惨淡,空气中不时飘过一丝丝冷风,大概也许它们也在诉说着什么离愁别绪吧!终于还是你先开口了,眼神中带着深深的哀愁却笑着看着我说:“好了,既然你什么都不想说,那就送我最后一程吧!”我无言只是很努力的笑出了声,那笑声那么放肆的穿过黑夜消失在寂静中了,然后我狠狠的点点头,转身走向黑夜中伸向远处未知的路。一路上我们都沉默着,谁也不肯说一句话,只有朦胧的月色陪伴着你我,也许这个时候只有月亮还能如此沉默吧......

突然想起一年以前,也是在这样一个月色朦胧的夜里,我们一起在小河边对着月亮许下的诺言,我说:“我要我们永远不分开!”你却笑着说:“傻瓜,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即使我们现在玩的再好,总是要分别的,世界上没有两条永远相交一辈子的线,两条绵延的再长的线也不会拥有一辈子的交点。一切随缘吧!”最后我们都相识无语,迷失在那个月夜里......只是让我无法接受的是:这一切都发生的这样快,快的让人无法去面对,也没有勇气去面对,更没有胆量去接受它......此时此刻我脑海里一片空白,为什么我什么都想不起来了,为什么?既然我选择了你为什么却要分开,我不要,为什么?到底为什么啊?谁来告诉我啊?

自己写诗范文第4篇

设计:蔡钧 审核:李招娣 时间:2015年 月 日 编号: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读诗,了解诗歌的特点。 2.学写诗歌,学会抒发感情。

学习重点:学会读诗,了解诗歌的特点。 学习难点:学写诗歌,学会抒发感情。 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

二、了解诗歌。(8分钟)

1.学生读附录267页《怎样读诗》,了解诗歌特点。(5分钟) 2.提问检测。

三、学写诗歌。

(一)写作指导(10分钟)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遨游于诗海,其乐 无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学会仿写诗歌。

怎样写诗呢?

1.要有鲜明的形象,做到情景交融(意像美和意境美 ) 对比欣赏:

春 天

春天啊,我赞美你: 我赞美你红红的花, 我赞美你绿绿的草, 我赞美你绵绵的雨, 我赞美你蓝蓝的天。

迎春花

把我镶满你的皮肤 我要和你一起盛开 让我的嘴唇长成你的花瓣 让你的枝条长成我蓬松的头发

我呼吸着你的黄色 在万物中通体透明

(同样写春天,但前一首诗缺少意象,没有诗的味道,第二首诗诗人爱春天,并不是大喊大叫,而是找到“迎春花”这个意象,与迎春花融为一体,来表达热爱春天的心情,诗味足,语言表现力强。)

2.有了意象是否就能写出美妙的诗句呢? 还应有什么?(充沛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或诗句能使人感动,首先在于它的情感。例如: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这些诗句分别抒发的是爱国情、别离情、母子情、兄弟情、爱情、友情。) 这些诗句为什么

1

能拨动我们的心弦,关键在于一个“情”字。无情即无诗,诗是跳出来的心。诗,首先以情动人,写诗,首先要酝酿感情。

3、好的诗歌更需要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像。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哪——又有甚么要紧?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让露自述,角度新。写露珠在草叶尖上、花心里,不声不响,不大引人注意,但纯洁、命澈,自生自灭,在“阳关明媚的清早”,还会“升华起一朵美丽洁白的云。)

4、想象应该是诗歌走向美感的前提,诗歌要走向美感,除了想象,还必须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诗歌是情感的音乐,心灵的舞蹈。读诗就是沟通情感,写诗就是重塑情感,热爱诗歌就是热爱生命!

作文:以《乡愁》一诗为范例,创作小诗一首。 欣赏:

乡愁 春节时

乡愁是一张精美的贺卡

我在这头期待

伙伴在那头祝福

元宵节

乡愁是一个红红的灯笼

我在这边想象

爷爷在那边牵挂

端午节

乡愁是一个甜甜的粽子

我在这头品尝

奶奶在那头守望

中秋节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亮

我在这边观赏

亲人在那边企盼

(二)写作实践:按照课本19页写作实践要求,限时作文(18分钟) 教师巡视,点拨作文。

四、收缴作文,简单点评。

五、布置作业:收集作文素材,读诗。

自己写诗范文第5篇

一、训练目标

综合训练:仿写诗歌

二、写作指导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遨游于诗海,其乐 无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学会仿写诗歌。

怎样写诗呢?

1、要有鲜明的形象,做到情景交融(意像美和意境美 ) 对比欣赏:

春 天 春天啊,我赞美你: 我赞美你红红的花,

我赞美你绿绿的草,

我赞美你绵绵的雨, 我赞美你蓝蓝的天。

迎春花 把我镶满你的皮肤 我要和你一起盛开

让我的嘴唇长成你的花瓣 让你的枝条长成我蓬松的头发 我呼吸着你的黄色 在万物中通体透明

(同样写春天,但前一首诗缺少意象,没有诗的味道,第二首诗诗人爱春天,并不是大喊大叫,而是找到“迎春花”这个意象,与迎春花融为一体,来表达热爱春天的心情,诗味足,语言表现力强。)

再看看下面的诗:

其一: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使人进步 其二: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了

(其一是将毛泽东的名句改写成的,这不是诗,最多只能是格言。而同样表达此意的,冰心的《春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

仿写冰心的这首小诗。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写时要注意,第一句选择某一“事物”而不是人,第二句写该事物的“缺点”,第三句写这个缺点造成的“危害”。

井底的蛙,你自鸣得意时,————。 池塘的水,

———— ,————。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类诗。

“春天是个贼,窃走了我的心”

“你是我早上的包子,中午的馒头,晚上的咖啡”

“我象爱读金庸小说那样爱你,象爱电脑游戏 ,那样爱你。” (选择意像必须是鲜明的,突出的,有力的,而且能给人以美感

的,和谐的。如果选择缺乏美感的意像,那只能破坏美感,失去诗意。)

2、有了意象是否就能写出美妙的诗句呢? 还应有什么?(充沛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或诗句能使人感动,首先在于它的情感。例如: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 (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这些诗句分别抒发的是爱国情、别离情、母子情、兄弟情、爱情、友情。) 这些诗句为什么能拨动我们的心弦,关键在于一个“情”字。无情即无诗,诗是跳出来的心。诗,首先以情动人,写诗,首先要酝酿感情。

3、好的诗歌更需要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像。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哪——又有甚么要紧?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让露自述,角度新。写露珠在草叶尖上、花心里,不声不响,不大引人注意,但纯洁、命澈,自生自灭,在“阳关明媚的清早”,还会“升华起一朵美丽洁白的云。)

4、想象应该是诗歌走向美感的前提,诗歌要走向美感,除了想象,还必须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诗歌是情感的音乐,心灵的舞蹈。读诗就是沟通情感,写诗就是重塑情感,热爱诗歌就是热爱生命!

作文练习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诉真情”,真、善、美是人们永远歌颂的主题,借你一双敏锐的慧眼,送你一对想象的翅膀,去发现、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哪怕是一滴水、一棵草、一片树叶、一缕阳光、一根白发……,让我们带着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尽情挥洒诗兴吧!

作文:以《乡愁》一诗为范例,创作小诗一首。 欣赏:

幸福 春天

幸福是一根长长的风筝线 我在下头

梦想在上头 夏天

幸福是一眼清清的泉水 我在源头 拼搏在尽头 秋天

幸福是一个甜甜的苹果 我在地头 收获在心头 冬天

幸福是一片皑皑的白雪 我在外头 孕育在里头

乡愁 春节时

乡愁是一张精美的贺卡

我在这头期待

伙伴在那头祝福

元宵节

乡愁是一个红红的灯笼

我在这边想象

爷爷在那边牵挂

端午节

乡愁是一个甜甜的粽子

我在这头品尝

奶奶在那头守望

中秋节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亮

我在这边观赏

亲人在那边企盼

三、限时作文(40分钟)

教师巡视,点拨作文。

四、作文讲评

1、教师讲评2——3篇作文。(10分钟)

姓名

时间

字数

第一卷:

第二卷:

卷:

2、学生评改,写出评语。(15分钟)

3、教师讲评2——3篇评语,并小结这次作文。(15分钟)

姓名

时间

字数

第一卷:

第二卷:

卷:

自己写诗范文第6篇

1、 通过不同的方法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会写“们”。

2、 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 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识记生字,借助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难点:读好儿化音;会写“们”。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在动物园里观赏了小动物们的比尾巴大赛。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野外的池塘游玩,想不想去呀?(想)现在就跟着老师出发吧,咦,池塘里的景色怎么变成这样了呀?(生:冬天来了),冬天到了,青蛙冬眠了,荷叶都枯萎了,真是无趣啊。不过没关系,老师有魔法,不信你看!(出示夏天池塘图片)真美呀,请你认真观察,池塘里都有什么呀?老师给大家传授个观察的的小窍门,你可以从上向下,从左向右来观察。回答问题时,请用“池塘里有什么”这样的句式。

(ppt出示荷花池)预设:水泡泡、水草、蝌蚪、青蛙、水珠、荷叶、 指名说,并及时表扬。

导入课题:而且你们知道吗?这个池塘里的小青蛙不简单,它不仅能蹦蹦跳跳捉害虫,还会写诗呢!想不想知道青蛙是怎么写诗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青蛙写诗》。

(板书

7、青蛙写诗)互动:我板书,我书空 齐读课题两遍。

2、随文识字:“写、诗” (1)、“写”

1 师问:看题目,青蛙在干什么呀? 预设:青蛙在写诗。

师:,“写”字你们在哪里见过呀?(写字本、同步上写一写等)这个字我们不仅要认识还要认识这个字的偏旁“秃宝盖”,跟老师读两遍。它和我们在第五课认识的宝盖特别像,只是把宝盖的点去掉了。这也是它为何叫秃宝盖的原因。你还认识哪些带秃宝盖的字吗?老师这里有几个这样的字,想送给大家。出示“冠军”,你认识它们吗?指名读,领读。 (2)“诗”

师问:青蛙在写什么呀? 预设:写诗。

“诗”你怎么记住它?组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青蛙到底怎样写诗的呢?池塘里的小伙伴和你们一样也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答案啦?课本84页就有答案,现在先由老师为大家读一遍课文,老师读时,请你把书端起来,腰杆听起来,小眼睛认真看,小耳朵认真听,注意听清你圈画的生字词的读音。

1、教师范读。

2、多么优美的一首儿童诗呀,你想不想读?想,为了读好这篇诗歌,老师有几个小要求希望大家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现在,请你将诗歌读给你的小伙伴听。

3、 检查朗读。巡视检查,请5位学生读诗。

三、深入朗读,随文识字。

1、(ABB式词语的渗透)

过渡:伴着同学们优美的读书声,我们在池塘里快乐的游玩着,咦,听,什么声音?(可播放雨声)

2 师: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淅沥沥,沙啦啦。伴着雨声,你想不想读一读?指名3个学生读。雨点淅沥沥,沙啦啦,打在荷叶上,落在池塘里,泛起点点水花,真美呀。老师这里还有个像“淅沥沥,沙啦啦”这样词,天上的星星“亮晶晶”,你能说一个这样的词吗?指名说一说。

你们积累了这么多词汇呀?赶紧把这两个词再读两遍,也积累到你的脑海中。

2、随文识记“点、要”

过渡:雨淅沥沥、沙啦啦的下着,小青蛙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极了)它是表达它的心情的?(齐读最后一句:我要写诗啦!)能把青蛙的高兴地心情读出来吗?再读一遍。指名2个学生读,齐读。

过渡:小青蛙想要写诗呀,得过生字这一关呢,我们来帮帮它好吗? 出示“雨点儿”

①、识记“点”,认识新偏旁“灬”。“灬”有时表示尾巴,如在“燕”字中就表示尾巴;有时表示“火”,如在“热”“蒸”等字中就表示“火”。“点”这个字在古代是这样写的(出示“點”)意为黑色的小点,意思是古人在阅读时用带墨汁的毛笔笔尖在书页上做的标注。其实我们在阅读时也可以学习古人的做法,养成做批注的习惯,加深知识的印象。

点拨儿化音:我们把这个字再读一遍好吗?刚才我们是从字形上来认识点字的,现在我们再来看它的读音,它有什么变化?还记得这种音叫什么来吗?儿化音,来表示所形容事物的可爱和亲昵。雨点儿轻柔细腻,真可爱呀,你能读出它的可爱来吗?开火车读。

过渡:伴着这么美的雨声,青蛙迫不及待想要写诗了,咦,还有一个生字拦住了它。

②、出示“要”字,谁能读出来?指名拼读,齐拼读。这个字你怎么帮青蛙记住呢?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3

3、过渡:小青蛙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过了生字大关要开始写诗啦,请你大声朗读2——4小节,边读边想:青蛙写诗的时候都有谁来帮忙了呢?请用横线“___” 在课本上勾画出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说一说,出示课文图片:勾画出(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把相应图片贴在黑板上:老师把这些小伙伴请到了黑板上。 (2)思考:它们都帮了什么忙?(出示:逗号句号省略号)

4、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①出示小蝌蚪图片,一只小蝌蚪向我们游过来啦,你们发现什么啦?(小蝌蚪就像一个小逗号)小蝌蚪长着圆圆的脑袋,甩着小尾巴,跟逗号长得特别像。

②出示泡泡图,一个水泡泡从水里冒出来了,你们发现什么啦?(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

③引导学生认识省略号,省略号有什么特点呢?六个在一条线上的小黑点。出示图片(我们看远处荷叶上的一串水珠)理解词语“一串水珠”。 师:这些逗号、句号、省略号都叫标点符号。你知道它们代表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师点拨。

5、随文识字2—4节。

过渡:可是这些小伙伴想要帮助青蛙写诗,他们也得过生字这一关,我们帮帮它们好吗?

①、导学:小蝌蚪遇到的生字难题就是这三个标红的字。你能帮它把这三个字拼读一遍吗?谁想来?指名2个学生读。

齐拼读一遍

小组合作: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合作来记一记它们。请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用“我记住了哪个字,用到了什么方法”这样的句式回答。

4 预设:

过:用加一加的办法记,辶+寸=过。组词:过去 过来 过年 给: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纟+合=给。组词:送给 给你 当:我们可以组词来记。

过渡:小蝌蚪闯过了生字大关,终于可以帮青蛙啦。如果你是小蝌蚪,你开心吗?你能不能开心得读一读。

②、过渡:这个时候,池塘里的水泡泡也闯过了生字大关。自告奋勇地说:我能当个小句号。

朗读:水泡泡圆圆的,真可爱。你能当水泡泡美美的读一读吗?指名2个学生读。齐读。

③过渡:看到蝌蚪和水泡泡都闯过了生字大关,荷叶上的水珠也迫不及待了,多少水珠来帮忙呀? 预设:一串水珠。“串”你怎么记住它?

运用: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成串的?还能说一串什么?(一串项链、一串辣椒、一串香蕉、一串灯笼、一串葡萄、一串冰糖葫芦、一串羊肉。) 学习“们”:能说出这么多,你们真棒!老师奖励你们一个小谜语:门外有人——们。我还发现它的读音也很特别,指名说一说,你能拼读出来吗?大家一起来拼读一遍好吗?强调读音是轻声。

指导书写“们”字。

(1)引导学生观察“们”:它从结构上来说是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汇报交流,

a、强调“们”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B、再看笔顺,有几笔?

c、再来看它在田字格中的占格,点的起笔要略低于撇,中竖要收,收笔要高于第二画的竖。而且还要靠近竖中线。

(3)老师来写,大家认真观察。互动:我写字,我书空。(左窄右宽)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

6、分角色朗读。

师:你们帮这些小伙伴闯过了生字大关,它们真开心啊!你想不想来扮演它们?现在,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小蝌蚪、水泡泡、水珠,把诗歌的第

2、

3、4小节读一读。谁想来?

请一组。提示:小蝌蚪、水泡泡、水珠都是来帮忙的,帮助别人是最开心的一件事,你能不能再开心的读读。

再请一组。

师生读:老师来当小蝌蚪,男生来当水泡泡,女生当水珠。 7.学习第5小节,通过朗读学习,启迪灵性,发挥想象。 (1)过渡: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

(出示诗文--),快来读一读,指名一个学生读,你发现了什么?(青蛙写的诗多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

师:“呱呱,呱呱”是小青蛙的语言。

过渡:青蛙的这首诗歌是在很多好朋友的帮助下完成的。它们是谁?引导说出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它们化身逗号、句号、省略号,藏到了这首诗里,你能找出并圈起来吗?

再读:这些标点符号让青蛙的诗变得有节奏起来。我们打着节拍读一读好吗?

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读,拍手读。 读给你的小伙伴听。 指名同桌一起拍手读。 齐读。

四、语用:

同学们,小青蛙的诗已经写成了,但是大森林中还有很多很多小动物也想拥有自己诗歌,你能模仿青蛙写的诗,也帮帮它们好吗?。

6 (出示小鸭子图片:一只小鸭子摇摇摆摆过来了,鸭子怎么说话?(出示嘎嘎)我们怎么帮它写诗呢?

现在请你先思考,然后把你帮小鸭子写成的诗读给你的小伙伴听。 森林里还有很多小动物,可是时间太晚了,我们下次再来帮它们吧。

五、总结:

上一篇:一年级数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传统文化需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