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论文范文

2023-09-16

新闻论文范文第1篇

新闻专业主义的建立和发展充满了波折,好不容易从政党报刊中突围,现在又有迷失在商业化浪潮中的迹象。涉及到国内传播时由于种种因素的约束,基本还是有章可循的,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却常表现出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

陆晔和潘忠党认为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内容包含:传媒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新闻工作必须服务于公众利益,而不仅限于服务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新闻从业者是社会的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而不是某一利益集团的宣传员;他们是信息流通的“把关人”,采纳的基准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而不是政治、经济利益冲突的参与者或鼓动者;他们以实证科学的理性标准评判事实的真伪,服从于事实这一最高权威,而不是臣服于任何政治权力或经济势力;他们受制于建立在上述原则之上的专业规范,接受专业社区的自律,而不接受在此之外的任何权力或权威的控制。①

而国际传播的基本内容为:一是对本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关于国际事务的政策、立场、观点、主张等的传播;二是对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内政外交各个方面的传播。国际传播的根本目标可概括为:塑造国际形象,维护国家利益。②

将以上新闻专业主义与国际传播的内涵作比较,即可发现两者天然的冲突。新闻专业主义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的道德主义倾向。它作为一种价值理念,自觉地脱离政治权力、意识形态以及经济等因素的束缚,免于政治和市场的控制,以公正客观为其职业道德理想,以服务公众为其最高目标。而国际传播由于和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和政治、经济等因素不可能完全切割,媒体站在国家利益或是政府政党利益层面,很有可能操纵事实,与新闻专业主义报道事实为公众服务的目标相悖。

国际传播偏离新闻专业主义的因素

国际传播偏离新闻专业主义的因素有多种,有主观故意的,也有无意或客观因素造成的。由于政治博弈的需要,事实经常被操纵。国际传播中,记者的成长环境、价值观和被报道国家往往大不相同,导致文化差异,形成偏见,也会造成报道偏差。有些国家国内矛盾重重,为转移国内视线,就会将矛头对准中国,是中国过度的需求导致某些物品价格暴涨,是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廉价鞋帽、纺织品使得美国产品竞争力下降,崗位流失;以及日本新加坡公园里小区内健身设施丢了,也臆断被盗卖到中国了,因为中国对铁的需求量大。

在国际报道中容易流露情绪化倾向,偏离新闻专业主义。这常常是因为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国内对跨国公司的报道常有这种倾向。

国际传播偏离新闻专业主义的方式

进行议程设置,造成为己所用的拟态环境。人们倾向于关注大众媒介报道的问题,并依据媒介对各种问题的重视程度而确立自己看待事物的优先顺序。比如前阵美日媒体对中国食品安全的炒作,让人觉得“中国制造”统统不行了,其实据统计中国产品出口到美国欧盟的合格率达到99%,在日本中国产品不合格比例甚至小于美国产品。但由于政治需要,中国产品的质量安全就这样被推上“风口浪尖”,其实美国日本存在比这重要得多的议题。

国际传播媒体惯于采用框架内报道的方式对受众施加影响。受众不可能亲身经历、亲眼看见所有的事情,新闻媒介提供的信息就成为形成认知的主要途径,而媒介对于信息的选取和编辑就形成了一个提供给受众的框架,就好比摄影师的取景镜头,在一片风景中确定自己的角度、光线与构图,呈现自己想要表现的内容、思想与过去。③在框架内报道,带着有色眼镜,凡是涉及对象国的报道都套入既有框架内。

在实践操作中,新闻专业主义的客观性法则也被操纵。这种操纵方式采用编辑手法,媒体记者通篇采用事实,似乎很客观,找不到一处虚构的事实,但在写作中巧妙组合事实就流露出记者想要表达的观点。看一下法新社对俄国女记者安娜·波里科夫斯卡娅遇害的报道,消息开头介绍记者遇害事实,中间为相关背景,最后说该记者由于对车臣的报道引起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普京扶植的车臣政府的猜忌,波里科夫斯卡娅还是普京的反对者。结果读者就给引导得出一个结论,普京很可能是记者遇害的幕后主使者。普京上任后,调整俄罗斯的内政外交,渐渐脱离西方的掌控。西方也不想看到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这样一份报道的出台也可以想象。

渐渐兴起的全球化传播或可部分缓解二者之间的矛盾

国际传播和新闻专业主义的矛盾似乎是不可调和的,但全球化传播或者可以缓解两者的冲突。

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与发展,相比较有以下特点:全球传播更立足于全球性,而非国与国之间的“国际”性;传统的国际传播中,传播主体主要是国家社会及其代表以及各种政府间国际机构,而在全球传播当中,传播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包括跨国活动团体、跨国企业和众多个人;在传统的国际传播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多边关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全球传播中,许多全世界、全人类范围的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和平和发展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等,都是全球传播中的世界性议题。④

如此看来,由于全球传播以上特点的存在,或许使得传播更能接近于新闻专业主义。尤其是在全球传播中,人们关心的对象与范围已不再局限于本国和本民族,而是作为“地球村”的一员而思考和行动,这样国际传播或者能从维护民族国家利益的思维中跳脱出来,而以大部分民众的利益为念。关于美越战争的报道就是成功的案例,媒体最终摆脱了政府立场,选择报道真相,从而促进了战争的结束,成功地实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

但不可忽视的是,全球传播同样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是否能在国际关系和新闻专业主义之间保持较理想的平衡,仍是个疑问。

注释:

①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J],《新闻学研究》(台湾),2002年第7期

②④刘继南等著:《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国际关系的新视角》,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第2页

③李希光 周庆安主编:《软力量与全球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第63页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新闻论文范文第2篇

新闻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媒体受到了冲击,自媒体时代下人人都可以记录新闻和发布图片,新闻摄影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如何在自媒体时代更好地发展新闻摄影成为了重要的问题。自媒体时代下民众的参与度很高,对新闻摄影的时效性、新闻性以及真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自媒体时代新闻摄影想要发展就必须转变观念,提升专业素质,促进新闻摄影在自媒体时代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从自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出发,分析自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促进自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新闻摄影;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民众可以通过移动自媒体快速地上传和获得信息,自媒体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多样化和便捷。自媒体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自主性,在传播上没有规范性和正规管理,各种微信和QQ以及微博的传播性很强,自媒体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新闻摄影在自媒体时代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人们利用手机等工具能够便捷地记录发生的新闻并上传,相对于新闻摄影的拍摄和编辑而言更加便捷迅速,更能够被人们快速地接受,具有很强的传播性。[1]自媒体时代新闻摄影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也面临着很多机会,新闻摄影同样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来发展。本文分析自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找促进新闻摄影发展的对策,使新闻摄影在自媒体时代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自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受到影响

时效性是新闻的重要特征,在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形式更丰富,如何在第一时间传播新闻信息成为了重点。新闻摄影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特点,专业的新闻摄影需要及时将新闻事件传播给公众,让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和认知新闻事件的真相。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公众可以利用手机移动工具及时地捕捉社会事件,并对新闻事件发表自身的看法。相比新闻摄影还需要编辑,自媒体的发展使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自媒体对摄影图片的及时发布,更加自由和随意,在照片的美化上没有严格的限制。自媒体时代下新闻事件的图片被及时发布,人们可以对新闻事件发表评论,发表的评论和看法更加自由,在自媒体上可以受到公众的关注和获取信息。

(二)对新闻摄影的观念发生转变

自媒体时代新闻摄影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其中自媒体的传播媒介更加多元化,传播的主体也在发生变化,普通民众成为重要的传播主体,对新闻摄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播形式上更加多元化。自媒体的发展对新闻摄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工作者需要转变观念,发挥自身在新闻摄影上的优势,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新闻摄影发展。[2]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自媒体的发展使新闻摄影的报道和宣传方式也发生转变,人们获得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借助移动工具和网络能够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获取信息,这对新闻摄影有很大的冲击。

(三)新闻摄影的话语权受到冲击

在自媒体平台上大众可以自由地发布图片,形式上较为自由,对摄影图片的美化没有严格的要求。自媒体上信息发布也更加多元化,普通大众都可以在自媒体上发布信息和图片,很多人都可以在自媒体上发布消息,新闻的话语权发生了转变,更多的人能够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自身的真实感受,这是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信息发布者角色变得更加多元化。[3]社会发展过程中信息的传播与发展变得更加多元化,新闻摄影图片的传播途径也变得更加多元化。自媒体时代下各种图片的获取更加便捷,摄影的手段和工具也更加多元化,新闻摄影在信息获取上形式较为单一,不能有效地满足现代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需求。自媒体时代下摄影变得更加普及化,摄影形式也更加多元化,摄影变得更加简单便捷,而新闻摄影的来源相对较为单一,信息来源亟待丰富。

三、自媒體时代下新闻摄影发展问题原因分析

(一)对自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认识不足

自媒体时代人们对新闻摄影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摄影要加强传递内容与大众情感的交流,在内容上要更加具有深度,使公众对新闻事件有更好的认知,通过摄影图片就能较好地获取新闻内容,有效传递新闻故事信息,使新闻摄影作品能够与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自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要注重公众的参与度,要加强与公众的交流,为公众建立良好的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新闻工作者也需要正确引导公众,建立相应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平台,增强新闻摄影的互动性。

(二)新闻摄影工作素质有待提升

新闻摄影是受大众关注的形式,自媒体时代对新闻摄影有很高的要求,从拍摄形式到新闻记者的专业素质都有了新的要求。自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发展面临很多的问题,想要获得发展就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在自媒体时代实现创新,查找自身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促进自媒体时代的新闻摄影更好地发展。新闻摄影工作者的素质还有待提升,从而有效地适应现代自媒体的发展,能够通过手机等自媒体拍摄、记录、发布生活中的新闻,能够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发布新闻事件,给予公众正确的引导。

(三)新闻摄影信息源渠道单一

自媒体时代下人们捕捉和获取信息的手段和途径更加便捷,通过移动设备和网络就可以传播信息,在时效性上要强于新闻摄影,同时自媒体摄影相比新闻摄影在传播上不需要编辑和审核,传播的随意性很强,能够有效满足大众对信息获取的需求,这也给新闻摄影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新闻摄影需要拓展对新闻信息资源的获取途径和方式。目前新闻摄影的信息源渠道较为单一,还在沿用传统媒体资源,缺乏创新的信息源,不利于自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发展。[4]自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的发展需要加强对网络自媒体平台发布新闻内容的管理,对一些虚假新闻内容要及时处理,并规范管理自媒体平台上的新闻内容,有效促进新闻摄影健康发展。

四、促进自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转变对自媒体下新闻摄影的认知

自媒体时代下新闻信息和图片的获取和传播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新闻摄影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认知,加强信息资源的获取与整合意识,积极拓展新闻摄影资源信息渠道,发挥自媒体和传统媒体以及新兴媒体的优势,多元化地获取新闻摄影的信息资源。自媒体时代下人们对大众媒体有很深的认知,新闻摄影工作者要有效利用大众媒体和自媒体发布信息,新闻摄影图片要具有真实性,对公众要有正确的引导作用。自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要整合大众媒体资源,转变传统的新闻传播观念,使大众新闻摄影与自媒体相融合,从而有效促进现代新闻摄影发展。

(二)加强新闻摄影资源渠道多元化发展

自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的发展要强调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突出新闻摄影的专业性,对新闻事件要跟踪报道并深度解读,从专业的新闻摄影角度进行拍摄,使新闻事件能够更多的被人知晓。新闻工作对人们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在新闻摄影创作过程中要真实地反映事件,给予公众正确的引导,反映人们的心声,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新闻摄影记者要明确自身的责任,给予社会公众正面的舆论引导,提高自身的自媒体运用能力,跨越时空的限制,及时发布新闻,促进自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发展。自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除了摄影照片的形式还有视频形式,多元化的新闻摄影形式有效地促进了新闻摄影的发展。自媒体的发展为新闻摄影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新闻记者可以通过移动工具及时拍摄新闻事件,编辑并上传。新闻工作者的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亟待提高自身的文化和业务素质,促进自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健康发展。

(三)提升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新闻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影响新闻摄影的好坏,因此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和文化以及专业素质,提高自身的新闻摄影素质和能力,在自媒体时代要提高对新闻摄影的敏锐度,有效地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新闻,并运用专业素质获取新闻题材,为大众传递良好的新闻信息。[5]新闻工作者在自媒体时代,除了能够拍摄新闻摄影作品,更需要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对发生的新闻故事进行编辑和撰写,不仅能够拍摄更需要写。摄影记者要成为全能型新闻工作者,在摄影业务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成为拍摄与写作的全能型人才。自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工作者要在摄影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培养自身的自媒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在新闻内容上要给予公众正确的引导,不能散播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言论与图片,要保证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并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五、结语

自媒体时代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碎片化信息,人们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自媒体的发展给传统的新闻摄影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同时也为新闻摄影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自媒体平臺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新闻摄影传播与发展。在自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在传播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新闻摄影的新闻性、时效性以及真实性,摄影工作者要保证新闻图片的真实性,提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自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发布和互动更加方便快捷,也造成了一定的问题,亟待规范自媒体新闻发布,建立健全相应保障机制。自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想要获得发展,新闻工作者就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以及计算机网络能力,更好地适应自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的发展,并利用好传统新闻摄影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新闻摄影在新时期健康长远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霞.浅析融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变革与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9(06):124.

[2] 陈广宏.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摄影变迁[J].传媒观察,2017(05):68-69.

[3] 梁琛.浅谈全媒体时代的新闻摄影[J].新闻采编,2017(06):47-48.

[4] 梁琛.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中的手机摄影[J].新闻采编,2018(06):58-59.

[5] 郭艳民.自媒体时代的微博新闻摄影[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08):60-61.

作者简介:郭怡欣(1995—),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摄影。

新闻论文范文第4篇

“三农”事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和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构系统化的农业新闻传播与推广体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由刘继忠、牛新权、刘玉花合著的《农业新闻传播》一书是我国农业新闻传播学教学与研究方面的系统性探索成果。该书查阅了大量专业文献,广泛征集了相关的专业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广泛应用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发展研究等学科的理论研究知识与方法,与时俱进地建构了现代农业新闻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可为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人才教育、农业新闻传播、农业市场开拓等工作的展开提供科学专业的参考。

该书论述严谨,系统性强,共包括8个章节:第一章的绪论阐述了农业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并根据大陆农业新聞传播研究的概况和特点,重点分析了我国的农业新闻传播与“三农”问题;第二章的“农业新闻传播史略”按照历史时间发展的顺序,分别介绍了原始形态的农业新闻传播、近代中国的农业新闻传播、20世纪前40年的农业新闻传播、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国农业新闻传播,在历史性分析的基础上反思当下和未来的农业新闻传播学发展趋势;第三章和第四章聚焦于农业新闻传播中的“传播者”和“受众”,具体化地分析了传播者和受众的分类、特征、需求、素养要求;第五章从传播者的角度论述了农业新闻报道的艺术,包括报道对象、报道类型、新闻获取、新闻写作、报道形式技巧等;第六章论述了农业新闻传播的效果,对农业新闻的整体效果、负效果,以及提高传播效果的路径方法等内容进行了专业的探索与总结;第七章论述了农业新闻传播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包括农业新闻传播与农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等,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农业发展对农业新闻传播的影响作用;第八章论述了当下和未来农业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包括乡土社会基层的变化、传播媒介的发展等。作为系统性的现代农业新闻传播学教材,该书兼顾了教材的理论性价值和实用性价值,从不同阶段、不同理论研究维度、不同实践需求的角度全方位反思了当下农业新闻传播的发展。

1 农业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在我国,农业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是一个年轻化的研究课题,它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因此,对其研究需要深入考察我国的农业新闻传播活动,并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播学、社会学、新闻观等理论的指导下展开,深刻把握农业系统中新闻传播需求和模式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期科学有效地推动我国农业新闻传播学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讲,农业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意义在于分析并总结农业新闻传播的特点、原则和一般规律,找准农业新闻传播的方法和路径,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并在涉农新闻传播与舆论管理方面占据主动性,进而更好地为“三农”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服务。

就农业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现代意义和价值来说,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农业新闻传播是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变革与创新的关键环节,农村能否复兴,能否重建,能否完成现代化目标,很大程度上需要农业新闻传播、信息交互和科技推广作为支撑,且良好高效的农业新闻传播体系能够站在农民农村农业的立场上更好地为农民农村农业谋福利、求发展;(2)农业新闻传播能够更加开放高效地打开农业农村农民对外沟通、合作与发展的窗口,更及时地反映窗口内外急剧发展着的变化,一方面让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和需求能够通过农业新闻传播的窗口更好地传达给社会,获得问题的分析办法和解决办法,另一方面也让新的农业科技、农业理念、农业产业化模式、农业人才得以更好更快地进入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环境中,为“三农”事业的发展出人出力、献计献策;(3)从社会学、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农业新闻传播是现代新闻传播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践不能只是照搬现代新闻传播的规则、方法和机制,而应该充分了解农业农村农民自身的特征与需求,构建符合“三农”事业发展实际情况的农业新闻传播秩序和机制,强化农业新闻传播的积极效果,减少可能产生的负效果,并最终健全和完善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总体框架,实现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现代化发展。

2 数字化时代下农业新闻传播的变化与发展

因为科技传播成效、组织结构不合理、思维方式滞后等诸多局限,城乡之间明显存在着不可小视的信息鸿沟,数字化时代到来后,信息交互的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城乡之间在社会信息共享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面对这一变化,我国开始高度重视数字化时代下农业新闻传播的调研与分析,着力通过总结数字化时代下农业新闻传播的变化与发展,探索新形势下农业新闻传播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科学路径。

首先,数字化时代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面貌出现了较大的改变,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被改变,人们不再只局限于农业农村这一孤立的、地方性的社会圈子,且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广下,创新性的新媒介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让过去较为封闭保守的农村,更多地融入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与城市居民一起获取平等的、丰富的、开放的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数字化时代下农业新闻传播改变了过去依靠文字来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进而开始采取多元化、数字化的传播媒介和渠道来进行信息交互,满足了农业农村农民对大众传媒与信息获取的现代化信息需求。

其次,数字化时代下农业农村农民的主体意识开始逐步增强,互联网意识、新闻意识、三农事业发展意识等逐步觉醒,为农业新闻数字媒体传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受众基础。在过去,涉农栏目、电视剧、报刊有不少,但是农民群众中真正愿意主动去接触并利用相关传播信息的人数却不多,一边是传播者的殷勤扶持、大力推广,另一边是受众的不配合、不关心、不在意,如此之下,农业新闻传播的效果自然无法达到预期。而在数字化时代下,媒介的创新充分强调了个体的重要性,鼓励个体参与到新闻的制作、传播与共享过程,个体的主动意识觉醒,农民群体同样也是如此。因此,数字化时代下农业新闻传播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农民群体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让涉农企业、组织或农民能够主动积极地接触农业新闻传播。

最后,数字化时代下农业新闻传播的速度和规模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传播的负效果也随之放大,虚假新闻的报道、夸大事实的涉农广告等内容通过数字化的农业新闻传播渠道和平台扩大了其自身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避免或减少农业新闻数字化传播的负面影响,我国农业新闻数字媒体传播体系的构建需要科学推进相关传播法律、制度、规则的健全和完善。不仅如此,在接受环节中,农业新闻传播的内容有被误解或曲解的可能性,阻碍农业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对此,农业新闻传播需要进一步关注农村受众的接受情况,利用数字化媒体的交互模式实时化地监测与处理农村受众的反馈,不断优化农业新闻信息的数字化传播模式。

3 农业新闻数字媒体传播体系的实践与创新

在数字化时代下,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我国农业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将更好地从实际情况和“三农”事业建设的需求出发,构建与时俱进的农业新闻数字媒体传播体系。对此,笔者认为,农业新闻数字媒体传播体系的实践与创新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农业新闻数字媒体传播体系的实践与创新需要健全和完善的法律制度与行业规则作为基础性的保障,也就是说,在农业新闻传播学的创新研究中,制度创新的步伐应当紧跟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步伐,以便更好地规范农业新闻传播的行为,让农业新闻报道能够以更加专业、实用和规范的方式发展下去,为“三农”事业的建设发展服务。毋庸置疑的是,农业新闻报道正逐步成为一个公共领域,它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而其中制度性的保障是最不可或缺的基础,它能够有效防止农业新闻数字媒体传播体系受到不良政治、经济利益等的侵蚀,减少农业新闻传播这一公共领域的非理性因素,让农业新闻数字媒体传播体系更切实地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第二,农业新闻数字媒体传播体系的实践与创新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拓宽对农业新闻的理解,丰富农业信息传播的内涵,让传统的、狭义的农业新闻能够打破自身的内容限制,更多角度、更多层次地展现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沿动态,重新确立以现代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現代农村生活模式。与此同时,农业新闻数字化媒体传播体系还应当借助数字化的传播媒介和渠道,向更广泛的公共空间拓展,避免涉农新闻报道陷入边缘化的境地,换言之,农业新闻数字化媒体传播体系需要紧随社会大众传媒体系的发展步伐,让涉农信息能够更深入地融入到大众传媒体系当中,扩大影响面和影响力。

第三,农业新闻数字媒体传播体系的实践与创新需要在传媒变革的环境下运用多元化的创新化的数字化媒介,在技术变革中谋求农业新闻传播的发展,加速农业新闻传播的现代化和科技化发展。数字化时代下大众传播媒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发展迅猛,它打破了报刊、书籍、广播、电视为主的媒介体系,也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与交互的成本。在这样的环境下,农业新闻数字媒体传播体系的构建需要充分了解新兴媒体的发展特征与规律,利用新兴媒介在获取信息、发布信息、反馈信息上的优势,积极探索农业新闻传播的科学路径与方法,优化农业新闻数字化和网络化传播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农业新闻数字媒体传播的实践探索,我国还应当重视数字化媒介素养的教育与培养,提高农村受众对新兴媒介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

以上就是笔者在研读《农业新闻传播》一书之后,结合数字化时代农业发展与农业新闻传播发展的现状,对农业新闻数字媒体传播体系的实践创新所作的探索。笔者认为,农业新闻传播学在传播领域和农业发展领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在新形势下,依照农业经济发展的生产特点、现状、需求和规划,我国需要建立起以农民为主体的,以农业农村为内容的农业新闻数字传播体系,提升农业新闻传播的效率效果,促进农村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

(孙晓玲,女,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动漫设计,多媒体技术与艺术)

书名: 农业新闻传播

作者: 刘继忠,牛新权,刘玉花

ISBN: 9787810857314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6月

定价: 38.00元

新闻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在各个行业引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对各个行业的发展都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尤其是新闻传播行业,作为较为传统化的行业领域,它在互联网普及的过程当中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诞生了自媒体新闻传播,对整个新闻传播行业高速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本文就自媒体传播的优势与特点进行简要分析,讨论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冲击及影响,同时提出了新闻传播适应时代发展的相关建议,希望为接下来新闻传播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自媒体新闻传播;传统新闻传播冲击;影响分析

网络技术的普遍,无疑是为各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更严峻的挑战,若传统新闻传播行业及时抓住自媒体提供更广阔的平台,积累更多的用户,便使新闻传播行业走向新高度。现如今,人们已经完全接受了网络时代带来的快捷,习惯接触的事物和互联网相关,对自媒体新闻传播方式也处于完全接受的状态,这就会使传统新闻传播行业面临用户减少,市场减少的状况。

一、自媒体新闻传播现状

(一)信息资源广泛

自媒体新闻传播本身就是将具有时效性的新闻进行广泛传播,加上互联网所具有的强大信息搜索能力和传递信息的高效性,使得新闻传播更为迅速、及时,使用户在短时间内了解大量新闻信息,并且不需要特定的时间与地点选择传播信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即可将新闻传播出去。同时,自媒体新闻传播没有行业里的具体事物条件约束,最大程度上扩充了新闻传播的具体内容。传播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只要是使用互联网的电子设备,用户都可通过设备了解新闻;新闻传播行业又可以及时发布新闻,促进新闻传播行业全面发展。

(二)自媒体新闻传播增长速度快

对于传统的新闻传播,通过特定的电视频道或报纸才能及时了解当下最新的新闻播报,但对于自媒体新闻传播来说,利用网络人流量大,信息更迭速度快的特点,发布的新闻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有大量的浏览量,以指数形式的传播速度进行增长,快速吸引大量的用户,同时以信息发布源头为主要浏览中心,通过网络与其他领域的各个连接,快速扩展信息的传播广度。自媒体新闻传播增长速度远远超越了传统新闻传播所能达到的浏览量,达到传统新闻传播无法超越的高度。再加上自媒体网络所呈现的多样化,促使更多用户浏览新闻,激发大众对新闻的关注,同时,更有利于新闻的广泛扩散,促进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

二、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冲击

传统新闻传播主要通过电视,报刊等一些受外界因素条件限制的传播方式对新闻进行扩散,而自媒体新闻相对于传统新闻传播,更是加入了网络及多媒体,现代相关技术使生图、动画集于一体,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新闻的具体内容,同时也能保证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保持它的实效性,让更多的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最新资讯。由于自媒体新闻传播形式新颖,且对于用户来说更为方便快捷,因此,对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有着极大的冲击,会使传统新闻传播行业带来极大的经济压力和市场危机,自媒体新闻传播主要解决了传统新闻传播所受时间、空间等其他方面的局限性,使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便可了解最新的新闻,既提高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也能保证新闻的时效性。自媒体传播会使传统的新闻传播行业暂时失去部分市场,减少一部分用户,甚至会导致部分小型传统新闻传播公司面临倒闭的危机。

三、自媒体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之间的关系

其一,了解传统新闻传播的优势。传统新闻传播主要有两大优势,一是强大的人力物力资源。相对于自媒体新闻传播,不需要依靠外界条件支持,而传统新闻传播主要依靠各类书刊、电视等物质条件的支持,会使传统新闻传播的行业拥有强大的人力及物力的资源,保证新闻传播行业的正常运营。二是可以充分发挥新闻传播的特长,由于用户长期接触电子设备,浏览的内容主要是偏娱乐性板块,对自媒体新闻传播的兴趣不高,无法达到进行广泛传播的效果,而传统新闻传播就能够有效避免此类问题,通过传统传播方式观看新闻类节目,进能引起用户的内心求知欲,又能保证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将新闻进行传播。

其二,自媒体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之间的关系。自媒体新闻传播的发展仍然因赖于传统新闻传播的发展,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信息源无法提供稳定持久的素材,而传统新闻传播行业便能完美的解决此类问题,传统新闻传播方式主要依靠传统媒体,他们拥有着资历雄厚的商业品牌方和著名的新闻机构,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自媒体新闻传播这些品牌方进行联合,可使自媒体新闻传播的可信度提高,权威性增强。在发展自媒体新闻传播的过程当中,离不开传统新闻传播行业的支持,因此,传统新闻传播行业虽然暂时处于低谷状态,但它不会消失,一定会吸收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优势,强化自身,带来新鲜活力。

四、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

虽然自媒体新闻传播在用户与市场上占领了部分传统新闻传播的资源,但以长久的角度来看,传统新闻传播始终处于条件限制的因素影响,不能使用户达到随时随地学习新闻、浏览新闻的状态,而自媒体新闻传播形式的出现,提醒了传统新闻传播行业的领头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优化,可与自媒体新闻传播进行融合互补,解决原有的局限性,同时强化了原本不足之处,传统新闻传播形式,形式更为多样化增加用,用户阅读新闻体验感。

五、结束语

虽然自媒体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彼此又是互相互補、互相学习的良好合作伙伴,传统新闻传播行业要牢牢把握时代机遇与时代挑战,利用此次机会改善行业当中的局限性,使传统新闻传播行业逐渐形成创新的经营模式及良好的合作意识。只有这两种新闻传播方式进行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使得中国新闻传播行业逐渐走向多元化,迎来崭新的新闻信息传播时代。

参考文献:

[1]田智辉著,新媒体传播——基于用户制作内容的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

[2]胡泳著,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

[3]陆小华著,新媒体观——信息化生存时代的思维方式[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

[4]王长潇,播客平台的商业模式、监管自律与播客自媒体公民意志的再传播[J],现代传播,2016年第3期.

新闻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全面阐述了近年来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学发展的现状,包括学术专著、教材、论文的出版发表情况,介绍了国内有关学术组织、学术会议和学术队伍建设情况,并从七个方面总结了当前国内体育新闻传播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体育新闻传播学;发展现状;趋势

1体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现状

1.1体育新闻传播类专著出版情况

1.1.1体育新闻传播类学术专著数量激增,领域拓宽2004年7月,成都体育学院郝勤教授所著《体育新闻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标志着中国的体育新闻传播学开始登堂入室,进入高校学科体系行列。仅2004-2007年三年半时间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正式出版的体育新闻传播类专著、译著即达到了21部之多。这些专著涉及领域广泛,包括体育新闻理论、体育传播理论、体育新闻业务、体育媒介营销、奥林匹克传播、体育媒介研究研究领域。

1.1.2实证性研究受到关注实证研究是目前国内外最推崇最重视的研究方法,也是传播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近年来,在08北京奥运会的推动下,国内学术界开始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体育新闻传播问题。这方面的代表性专著是2004年出版的《媒介与奥运:一个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北京申奥篇)》与《媒介与奥运:一个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雅典奥运篇)》。这两部书均由北京传媒大学柯惠新教授等著,为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式与方法模式。

1.1.3体育新闻传播史学类专著处于空白体育新闻史和体育传播史研究是本学科的基础与出发点。但截止到2007年7月,我国体育新闻史和体育传播史研究成果寥若晨星,有关这方面的学术专著更处于空白。

1.2体育新闻传播类论文(2004-2007)发表情况

2004年以来,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体育新闻传播类论文数量成倍增长,研究领域与范围从体育新闻研究拓展到体育新闻传播史、体育媒介营销、体育传播与新媒体、体育广告、体育电影等。

1.2.1发表核心学术期刊上体育新闻传播学论文情况据不完全统计,2004-2007年上半年,发表在新闻类与体育类核心学术期刊上有关体育新闻传播类论文共278篇。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记者》、《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传媒观察》、《新闻战线》、《新闻界》、《新闻大学》等12种新闻类核心学术期刊上共发表体育新闻传播类论文178篇;占64%;在《体育科学》、《体育文化导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等11种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共发表体育新闻传播类论文100篇,占36%。

1.2.2体育新闻传播类论文选题范围与分类情况

1.2.2.1体育新闻基本理论研究从2004年始,我国体育新闻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每年都有一大批研究成果问世。从1997-2003年期间,体育新闻理论研究开始起步,但每年论文不超过20篇。而从1994-2007年上半年,在新闻类和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体育新闻理论方面的论文达到120篇,其中绝大多数是2002年以后发表的。2003年后更呈现出急剧上升的势头(图1)。

图1 1994-2007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体育新闻理论类论文

从选题结构来看,目前主要涉及的八个领域中,体育赛事报道研究和体育新闻教育研究的论文也占了一定比例。体育新闻价值与报道效果研究成果很少(图2)。

图2 2004年以来在核心期刊发表的体育新闻理论类论文分类

1.2.2.2体育传播学理论研究2004-2007年,有关专家对这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体育传播学的学科特征与研究现状——兼论体育的传播特征及其信息符号理论》(陈伟,郝勤,体育科学,2006年 06期)、《现代体育传播的特征、价值及其发展取向》(肖焕禹; 冉强辉; 陈玉忠; 体育科学2004年 09期)等。总的来说,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成果不多,研究的问题也待进一步深入。

1.2.2.3体育新闻教育研究2004-2007年,在全国核心刊物上发表的体育新闻教育类论文15篇。学者们基于自身教学实践,对国内新生的体育新闻教育状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理念、手段、措施、专业建设、课程设制、教材编写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而为我国体育新闻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好的科研成果与改革依据。

1.2.2.4体育新闻媒介研究在2004年以来发表在国内新闻类与体育类核心期刊上的体育新闻传播类论文中,研究体育媒介的论文占了很大比例,超过了50%以上。其内容涉及媒介组织、媒介生态、媒介市场、媒介与体育、媒介与奥运、媒介与社会以及媒介自身之间的关系等等。

1.2.2.5体育文化传播研究据对新闻类与体育类核心期刊的统计,2004-2007年上半年这方面发表的论文仅32篇。从研究范围来看,这些论文主要集中在奥运文化传播研究上,而对当代体育传播,尤其是国外同行所高度关注的体育媒介传播中的效果、社会、受众、阶层、民族、性别、权益、思想、精神等问题则鲜有涉及。

1.2.2.6体育新闻业务研究在2004-2007年6月体育类和新闻类核心类期刊中,体育新闻业务类论文数为73篇,远远少于体育新闻理论类论文数量(表1)。

比较2004年前体育新闻业务类论文发表情况,有以下明显变化:1) 体育新闻业务类的学术论文数量呈增长态势;2) 体育新闻报道类论文大幅增加;3) 2004年之前体育新闻编辑策划和体育媒介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但现在也引起了一定的关注。

图3 2004年至2007年6月体育新闻业务类学术论文数量统计

1.2.2.7体育新闻传播史研究体育新闻传播史研究是体育新闻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基础。从有关统计数据来看,体育新闻史学论文发表数量较之2004年基本是空白的状态有一定突破,但相对其它领域而言,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十分薄弱。

2学术组织、学术会议与学术队伍建设情况

2.1体育新闻传播学学会的成立与三次全国体育新闻传播会议的召开

2005年7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新闻传播分会在成都体育学院成立,并迅速发展成为目前国内体育新闻传播最大的学术组织与团体,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国内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发展。至2007年,体育新闻传播分会成功召开了3次全国性体育新闻传播学术研讨会,出版了《体育新闻传播新视野》一书,编发了《体育新闻传播通讯》共6期。

2005年7月,在成都体育学院举行了全国首届体育新闻传播研讨会暨讲习班,并举行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新闻传播分会挂牌仪式。2006年7月,体育新闻传播分会在上海体育学院召开了第二届全国体育新闻传播学术研讨会,主题为“体育新闻传播的创新与发展”。2007年7月,第三届体育新闻传播学术研讨会在首都体育学院举行,会议围绕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新闻传播问题进行了研讨。

2.2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体育新闻传播参选论文情况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首次设立了体育新闻传播学分会场。这是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体育新闻传播学正式成为中国体育科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促进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科学大会,共收到申请论文4 925份,其中体育新闻传播学类论文161篇。从数量上来说,在体育科学学会17个分会中位居第10(图4)。

图4“八科大”论文申报数量统计

从论文研究涉及的领域来看,主要包括了体育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体育新闻传播业务研究及体育新闻传播史学研究三个部分的内容(图5)。从这三部分内容分布的情况来看,体育新闻理论研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在161篇参会论文中,有关体育新闻史学领域研究的论文不足5篇。

图5“八科大”体育新闻学论文分布

从论文的关注的热点来看,主要是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新闻传播与媒介服务,体育媒体的发展现状等。尤其是出现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和议题,如关于手机媒体的研究、奥运会吉祥物符号传播研究等等。

3当前体育新闻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

3.1大力拓宽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目前,体育新闻学研究主要分为理论,业务和史学研究三大板块,体育传播学主要分为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两大板块。总的看来,目前的研究还基本是追随母学科的研究路子,缺乏对体育新闻与体育传播本身规律、特点及运作方式的深入研究,对国外同行的研究成果介绍与引进不够,对国内外体育新闻和体育传播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敏感,对新兴媒体如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对体育新闻与传播的影响研究不足。另外,对当代体育新闻和体育传播实践中出现的很多新问题,在现有的研究理论框架下很难去解释。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拓宽我们的视野与思路,拓宽研究的范围与领域,建立起具有独立学科特征和研究领域的体育新闻传播学。

3.2加强与母学科联系,深入研究本学科的规律、特点与问题体育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具有鲜明交叉性和边缘性的学科,它既是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又是体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在注重对母学科的把握和研究的同时,加强对体育新闻传播本身规律的研究。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轻视对新闻学和传播学母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以至于对体育新闻传播的研究缺乏理论支撑,无法深入下去,也得不到母学科学界的认可与支持;二是对体育新闻和体育传播本身的规律与特点研究不足,很多研究成果仅停留在体育加新闻或体育加传播的层面,既不能解决体育新闻传播实践中的问题,也无法确立自己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3.3学术研究与当代体育运动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体育新闻之所以能成为当代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品种,体育传播之所以能成为当代社会一种重要的传播现象,主要是由这一新闻品种和传播现象的“体育”特色所决定的。研究体育新闻和体育传播必须深入研究现当代体育运动特殊的规律与特点,了解当代体育的发展与变化,研究当代体育运动发展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与媒体报道和传播中出现的问题。现阶段,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学者应把自己的研究与北京奥运会的新闻报道问题与各类传播学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应关注大众传媒与中国体育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与相互影响,以及中国体育传播过程中的所带来的各种社会性问题。

3.4加强与媒介的联系与勾通体育新闻传播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强烈而鲜明的实践性与应用价值。我们如果不能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当代体育媒介,研究体育报道和体育传播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媒介组织紧密合作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对策,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就将成为无源之水和空中楼阁。目前,国内体育新闻传播学在这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不少研究者没有媒介从业经历,也没有和媒介建立密切的联系,对媒介制度、组织、规律、特点、行为、活动、操作方式以及体育记者都缺乏了解,对当前体育报道与体育传播中出现的问题把握不足,从而无法确定研究的方向与目标。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体育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与研究。

3.5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应具有批判的精神随着体育与媒介的商业化成为世界体育传播发展的主流,无论是体育新闻报道还是媒介体育传播都产生了大量新的问题,亟待理论界学术界予以研究并提出对策。这赋予了体育新闻传播学以新的重要职责。一方面,我们要研究新闻媒体如何担当体育运动“把关人”角色和职责,推动媒体对体育运动中再现的各种不良现象进行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另一方面,针对“媒体监督社会,谁来监督媒体”这样一个新的问题,需要新闻理论界学术界具有强烈的“媒介监督人”角色意识,以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影响和促进媒体的发展。

3.6加强与国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与国外同行相比,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水平也有一定差距。目前我们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不多,对国外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成果缺乏了解,这对于我们的研究和发展是不利的。我们应当大力引进和借鉴国外同行的研究成果,重视国外体育新闻传播专著和文章的翻译与介绍,吸取和学习国外学者专家的经验与研究方法,扩宽我们的研究领域和视角,完善中国的体育新闻学科体系。

3.7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体育新闻传播学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学科。目前国内本学科研究队伍主要是由一批各体育院校新建的体育新闻专业方向的年轻教师组成。同其他学科相比,这支队伍具有年纪较轻、事业心强、富有朝气、普遍学历层次较高等优势,但也表现出教学科研经验不足,媒体经历不够,学术研究功底尚浅等不足。应当看到,这批30岁左右的年轻学者决定着中国体育新闻传播学科的未来。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大力扶持和鼓励青年学者的科研活动,尽一切可能为他们搭建成才的平台。另外,我们还应吸收和引进业界和其它学科的人才加入我们的研究队伍,加强业界与学界以及各学科间的互动,以此来加强我们的学术队伍建设,优化我们的人才结构。

4结束语

中国的体育新闻传播学虽然还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学科,但在全国同行的努力下,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进步。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精诚团结,加强合作,努力工作,我们就一定能做出更加优异的成绩,为中国的新闻事业、体育事业以及体育新闻传播事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信托基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