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生态经济论文范文

2023-09-21

病虫害防治生态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生态防治技术

1 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概述

生态防治技术主要是指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或其代谢产物作为控制病虫害蔓延的防治措施[1]。由于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林业病虫害逐渐增加,加大了林区的受灾面积,同时也增加了控制难度,所以针对林业病虫害,要采取相应的生态防治措施,通过对生物科技以及林业科技的应用,建立完善的防治体系,以提高防治效果。通过生态防治,可避免危害的进一步扩大,并通过这种措施来确保林木健康生长,提高林木质量,进而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物的多样性。生态防治技术对于防治林木病虫害意义重大,已成为最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之一。对当下病虫害发生面积大与趋势日益严重的现象,只有实施生态防治,才可取得长效持久的效果,同时可对自然环境起到有效保护作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手段较为落后

检测技术存在滞后性与不准确性,缺乏对新型害虫的检测技术与应对措施,同时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过程中,主要实施高浓度的农业喷洒防治措施,因此林业病虫害防治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严重影响和污染了环境。

2.2 林业病虫害种类繁多,受灾面积较大

近些年来,北方林业病虫害发生情况较重,给林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害虫种类随着环境改变及基因突变的因素影响也越来越多,且使林区受灾面积增大,更加难以控制与防御。

2.3 林业质量检测与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许多林区的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模式,大都处于懈怠、人浮于事状态,没有做到尽职尽责,这也是导致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之一。

3 林业病虫害及生态防治技术探究

3.1 积极研发与推广新型防治技术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下我国北方病虫害防治技术还很落后,基于此,就需要鼓励企业、个人或各大高校对此问题进行探究与研发,同时要对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有效技术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

3.2 实施有效的生物防治

对林业病虫害天敌的引入是一项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林业病虫害有许多的天敌,而很多昆虫与鸟兽,一般都有补食害虫的习惯,因此可按照林木种植的具体情况及主要病虫害问题来引入相关的林业病虫害天敌,且利用天敌昆虫防治病虫害,可避免使用化学药剂对天敌昆虫造成杀伤作用。同时要在造林过程中营造混交林,以保持天敌昆虫种群数量相对平衡。所以在建立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体系时,要引入病虫害天敌,可达到控制病虫害的密度,且保护林业资源的目的。

3.3 加强与深化微生物技术的应用

在林业病虫害中,微生物技术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这是由于有些病毒与真菌可有效感染林业病虫害,大幅度地降低病虫存活率,致使防治效果显著。如各类僵菌、霉菌等,可改变有些病虫害的习性,从而使病虫害生存率降低。还有就是球杆菌、芽孢杆菌等细菌,可寄存于病虫害身体中,对病虫害的繁殖起到抑制作用,使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得到较好的效果[2]。

3.4 加强林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做好任何事物,都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有利于事业的成功。因此强化林区管理人员工作素质的提升,以及对林区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与林区保护的相关工作进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可使相关管理人员了解与掌握害虫的习性与形态特征,才能及时发现灾情及上报,有利于病虫害的及时防控。

4 小结

总之,对林业病虫害进行生态防治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基于此,不仅要建立完善的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体系,也要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生态环保的自我意识,并做好各项检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徐振耀.浅谈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原因与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215.

[ 2 ] 潘明哲. 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6(16):42-43.

(收稿日期:2018-03-23)

病虫害防治生态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工作之一。良好的實践方法,可以提升资源利用率,促进区域产业发展。生物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知识,它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相连。基于此,该文结合生物技术的相关理论,着重对其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以及实践方法进行分析,以达到明晰技术要点,促进社会产业优化的目的。

关键词:生物技术  植物病虫害防治  作用与措施

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工作之一。良好的实践方法,可以提升资源利用率,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为了适应当前产业发展的需要,就要不断地结合新技术进行防治策略的开发与研究。

1  生物技术应用于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随着生物技术研究程度逐步加深,它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逐步被凸显出来。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1 提升植物自身防御能力

生物技术,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结合化工、机械、电子等现代化工程技术,充分运用生物学的相关成就,自觉定向的进行生物或其他功能改造,以实现促进产业发展,减少产业发展中阻力的学科形式[1]。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中的首要工程因素。部分植物种植生长期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与自身免疫能力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为此,生物技术往往是通过各类植物基因提取等方式,对其中的组织因素进行科学搭配与调节,以实现预防病虫害的效果。同时,生物技术在提升植物自身预防能力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细胞工程、微生物研发等方式,增加植物成长中的病虫抵抗能力。例如,植物成长期间,种植人员可通过植物细胞组合研究,对植物本身抵抗能力较弱的部分进行人为性抑制,增加植物本身的问题应对效果,这也是生物技术应用于植物病虫害防治中作用的体现。

1.2 降低病虫害侵蚀强度

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在于它有效地降低了植物生长中病虫害侵蚀强度。一方面,生物技术研究中,通过微生物发酵工程、生化工程等,在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中形成一个生物链式的保护体[2]。一旦外部病虫害入侵,周围菌类生物体系、生化发酵形成的保护菌层,就可以按照具体要求,及时将侵犯性害虫排除在外;另一方面,植株成长期间所需的氮、磷、钾等资源,可通过生物技术的后续合成实现效果,生物技术可通过系统生产中生物资源的合成,实现病虫害产生环境的综合利用,以达到植物病虫害资源的科学治理效果。

即,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实现了充分利用病虫害产生的机体环境,实现资源综合防护与科学探究的效果,它巧妙地利用生物环境进行问题解决,进而体现了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的作用。

1.3 促进绿色产业开发

绿色产业开发,是指生物技术可通过生物反应、微生物研究等方式,实现植物种植中病虫害阶段防治工作的有序性调节。即,生物研究技术能够依据各类植物阶段发病的特点,实行病虫害产生期、高发期的具体状况的研究,从而通过化工药物合成、生物链预防等方式,降低植物生长期间受到病虫害干扰的几率。比如,水稻中的病虫防治等,都是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作用的体现。

2  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1 基因技术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基因技术主要是通过CP和RP基因两个部分进行分析。

(1)CP基因研究,是指对植物本身的病毒免疫性进行诱导分析,以提升植物对病毒基因的抵抗能力。当前,CP基因对于植物病毒的预防应用,主要是作用于植物本身的蛋白植物基因中,通过植物本身蛋白质的变化,对生物技术情况进行研究与解析。

(2)RP基因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复制和重新组建病毒编码的方式,加强植物对成长中基因组合规律的识别能力,从而减少植物成长中对病毒的携带比。比如,某类植物种植期间采用生物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时,研究人员就从常见的植物病毒中提取病毒基因组织,然后通过阶段性培养、分析、以及重组等方式,对正常植物基因与病毒干扰基因之间的差别加以区分,最后进行病毒基因组合编码分析并应用复合酶在植物生长关键阶段进行成长辅助抗体组合,以实现降低病毒基因与植物正常基因相互结合的几率。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植物生长期间采用基因防治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几率,要远远高于普通化学喷洒的防治效果,它是一种高品质的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

2.2 酶工程技术的应用

酶工程技术,是当前生物技术中较具典型的生物工程手段,酶工程与基因工程相比,属于细化型、深入型的生物研究形式。它主要是通过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辅助式进行植物病虫害防治。第一,酶工程直接进行蛋白质无菌研究,对害虫的内部消化系统进行破坏,以杀死植物虫害;第二,增加植物生长中周围蛋白酶的利用,通过客观环境中蛋白酶的产生,消灭植物成长中的害虫。

比如,花卉种植过程中,各类鲜花很容易出现花朵受侵蚀,或者花蕊部分受破坏的问题产生。此时研究人员就可以通过研究不同花卉生长期间所分泌出来的蛋白酶成分,合成生物防护制剂,在各类花卉虫害经常发生时期,相应地进行生物防护制剂的喷洒,这就属于蛋白酶侵入性病虫防治方式;若研究人员通过花卉种植环境中各类绿色植物环境因素中的蛋白酶进行虫害防护,则属于蛋白酶外部防护方法。

2.3 微生物技术的应用

微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中的应用,也是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当前微生物技术应用中最主要的技术形式,是通过创建微生物除草剂等方式进行技术运用。微生物除草剂与普通除草剂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微生物病菌组合处理的方式,实现病虫害的防治,病虫害处理后并不会对植物、土地等造成负面干扰,而后者则是直接通过系统化学药品喷洒的方式,对病虫害进行处理。依据相关学者关于微生物除草、病虫害防治情况的分析结果可知:微生物资源具有较好的资源处理效果,并且微生物是内部干扰性处理手段,它对植物本身的损伤比也相对较低。而直接的药物喷洒对植物的损害较大。

微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护中的应用,起到了较好的防护与处理效果,而多元化的资源处理方式,更是较有效的植物病虫害有效防治策略。

2.4 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应用

生物反应器,是将生物研究技术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进而创建成系统性的数字化感应操控技术。其一,在植物种植区域中安装电子防护终端仪器,操控人员可通过定期喷洒生物转氨酶、生物防护资源等方式实现病虫害防治;其二,通过生物微波控制的方式,对植物种植区域中的病虫害资源进行综合防护和处理。如生物体系中雷达电子设备等,都是生物反应器的代表形式。

即,生物反应器技术在当前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应用,是绿色产业开发理念落实到实处的具体体现,它不仅保障了植物收获比例,还优化了病虫害防治的手段。

3  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分析,是社会技术综合探索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该文通过提升植物自身防御能力、降低病虫害侵蚀强度、促进绿色产业开发,明晰生物技术的病虫害防治作用;同时,通过基因技术的应用、酶工程技术应用、微生物技术应用、生物反应器技术应用,明确技术应用的具体要点。因此,文章研究结果,将为生物探索研究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叶林盛.生物技术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探讨[J].绿色科技,2019(13):88-89.

[2] 占胜平.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J].农家参谋,2019(13):117.

病虫害防治生态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农业技术的创新是提高农业产品产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最有效的途径,是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有力保障。要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机制,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广泛培养农业技术推广带头人,将农业技术的科研与创新工作推向更高的平台。

关键词:农业技术;创新;农业发展

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逐渐向着现代化、节约型和创新型的方向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已经成为农业科学技术转化成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战略核心,将农业技术尽快运用到农业体系建设中,已经成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技术有效应用的最有效措施。

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跨越多级行政单位、多功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我国农民合作社大多还是沿袭着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这种模式大多主导从中央、各级县(市)到乡(镇)的农业推广体系,其更多的是侧重行政区域的直接管理和各功能单位的专业设置,而行政单位的行政干预和功能单位的各自为政都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相互分割,真正落实到农业技术推广的责任不明确,推广管理机构人事分离。

1.2 农业技术推广职能相重叠

农业技术推广要求技术对口和专业对口,明确要求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一定要具体到田间地头,明确到每一个村民,强调管理机构必须有明确的职能。当前,我国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着繁多的农业扶植项目,需要开展农业救助、行政干预、农资创收、技术推广等4类职能。由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定位模糊,同一部门机构承担着多重职能,而且不同职能机构的职能相互交叉,导致农村基层推广机构的职能重叠,弱化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

1.3 农业技术推广方法不灵活

我国农村土地跨越多种地质地貌,而多变的自然气候条件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给农业技术推广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挑战。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依照采用单一片面的推广方法,很多推广方法可能在一个种植带奏效,但是在其他的种植带不奏效,不能做到有效的实践推广。而长期形成的“行政指挥+田间指导”的行政推广方法僵化,缺乏有效创新,不能迎合不断发展的农业技术推广需要。

2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在深入了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后,需要侧重加强推广体制机制建设,完善推广保障机制,广泛培养技术带头人。

2.1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在农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应改变单纯的政府主导的推广模式,将农业技术推广真正回归到农村的技术应用和创新推广上,而政府应该定位于技术主导,做好推广对接和后勤保障工作,从而打造以政府推广体系为主导,以农民合作社为骨干,结合农业科研机构、各级农业技术员、农村技术骨干以及涉农企业广泛参加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中,推广机构应该承担着当地农村农业技术普查、农业创新技术引进、实验,农田病虫害防治及灾情监测、防控,农产品的质量监测、农资产品投入使用监测等具体工作。最终能够实现政府出台农业推广技术,职能部门制定服务标准,农村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负责具体落实和积极反馈,从而能够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一条龙”服务。

2.2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需要有完善的保障机制,需要政府根据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策略制定相关的方针、政策,把握新型农业推广的市场方向,明确农业技术推广的前进方向,建立健全从中央到地方,逐级、广泛地推进市场法制政策体系建设,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强有力的操作指导。在资金支持方面,农村技术推广保障应该积极开拓技术推广经费渠道,国家级的农业技术推广可以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而各级政府应该根据自身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结合科研机构、专业院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技术攻关,切实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2.3 广泛培养农业技术推广带头人

在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得到完善,农村配套工程大多已经落实规划,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上未能做到完善落实,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懂农业技术推广的带头人,缺乏切实可行的示范带动,使得优秀的农业技术推广不能在田间地头落实完善,农村各级行政单位、农民合作社应该积极开展农业推广技术兴趣小组,培养优秀的农民带头人,规范发展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倡导由农民组建、农民管理和农民受益的发展方针,政府各主管部门和农民合作社应该培养先进典型,发挥技术带头人的典型示范作用。

3 结语

新形势下加强農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各职能单位、农民合作社一定要深入研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加强开展有针对性的对策研究,逐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洪秋,安载学,方淑琴,张琳,王秀飞,张维东,刘鹏.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05).

[2] 郭洁,胡宝贵.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 2015,(32).

[3] 丁峰.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 2014,(24).

作者简介:丛昊燃,本科学历,吉林省四平沃尔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作物种子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及推广研究。

病虫害防治生态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1 使用高效农业药剂防治各种病源

导致小麦发病的生物害虫种类很多, 在不同时期, 这些害虫造成的影响不同, 导致小麦大量减产。如小麦容易患条锈病, 针对这一病症, 最好使用高效低毒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具体用量可参考:每667 m2使用25%烯唑醇粉剂30~40 g或者悬浮剂40 m L喷雾。能够有效防治。如小麦出现赤霉病就会导致麦穗腐烂, 这就会直接造成小麦减产, 更严重的是, 如果人类或者牲口食用了受害的小麦颗粒会中毒, 导致胎儿畸形, 甚至死亡[1]。针对小麦赤霉病应该及时清除病残体, 进行作物虫病检测检查, 结合天气情况实施农药喷射, 要坚持预防为主, 普及用药防治覆盖率。注意时间安排, 趁小麦抽穗的阶段用药, 具体用量可参考:每667 m2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或者每667 m2使用70%甲基硫菌灵水分散粒70~100 g, 进行有效防治。此外, 蚜虫也是影响小麦生长的一大杀手, 干旱和连阴雨都容易使小麦抵抗力降低;同时, 也有利于蚜虫大量繁殖, 给小麦生长造成直接影响。治理小麦蚜虫可以采取:每667 m2使用20%的抗蚜威3 000倍液喷雾剂, 20%的吡虫啉2 500倍液, 或者10%的蚜虱净60~70 g。在消灭蚜虫的用药过程中, 要注意药物用量的把握, 以免对小麦造成损伤。

2 根据小麦生长阶段特点进行分期管理

一般来讲, 小麦生长周期长, 大概可以分为返青拔节期, 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3个阶段。在不同阶段, 需要防治的重点不同[2]。为了有效控制病虫害对小麦的影响, 下面具体介绍在这3个阶段应该采取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2.1 返青拔节期

小麦在返青拔节这一时期, 主要防治的有红蜘蛛、纹枯病和吸浆虫等, 对这类问题应该防患于未然, 根据多年种植经验, 在小麦发生病变之前喷射适当含量的药物, 如:每1 000 m2使用20%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40 g, 20%纹枯净可湿性粉剂40 g, 或者23%唑酮乳油40 g。对准小麦基部进行喷雾, 可兼治小麦白粉病、锈病等病害, 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进行扼杀, 能够避免小麦承受不必要的损失。有些病虫适合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物处理达到防治效果, 如每10 kg小麦种子用3%立克秀粉剂20 g加水600 g拌种;也可用6%井冈霉素水剂5 000 m L在生长期间喷雾。除了使用农药进行防治外, 也要注重栽培技术的科学化, 按时对小麦幼苗进行除草, 松土, 浇水等, 这样有助于小麦吸收养分, 增强自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一般来说, 2月下旬-3月中旬这短时间是小麦返青期, 最适合除杂草。

2.2 抽穗扬花期

吸浆成虫是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的主要防治对象, 一定要在吸浆成虫进入小麦壳之前就喷打药物, 提前预防, 否则等到吸浆成虫已经进入小麦开始吸浆后才采取措施就于事无补了。这一时期可以采取的药物用量可以参考:每1 000 m2用50%辛硫磷乳剂50 m L或者40%氧化乐果40 m L进行喷雾防治。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 保证小麦抽穗。赤霉病主要是由长期的阴雨天气导致的一种常见的小麦病症, 应该采取积极预防的措施, 如果在下麦开花期间遇到长时间的雨天, 就要在小麦抽穗和盛花期这段时间喷药, 一般用40%多菌灵胶悬剂或者12%治萎灵对水喷雾, 扬花期间如果遇到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 应该在第一次用药之后7 d内再次用药, 以免药效因雨水洗刷而失效[3]。

2.3 灌浆期

很多病虫害都集中发生在小麦灌浆期,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防患工作是否到位, 直接关系到小麦的产量。这一时期主要防治的有麦穗蚜、锈病和白粉病等, 不同时期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不同, 在除虫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小麦品种特征,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用药。具体用药方法:每用1 000 m2小麦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 g或者30%快杀灵乳油40 m L, 加水后进行喷雾, 能够有效防治这些病虫害[4]。

3 全面进行小麦虫害综合防治

小麦的生长受很多因素的制约, 如气候温差, 土质情况, 栽培方式等, 在其生长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病虫灾害的影响, 就拿上文中提到的病虫种类来说, 数目和种类已经很庞大, 这严重威胁着小麦健康生长和产量收入, 所以, 认真搞好小麦病虫害预防工作, 确保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 相关农业工作者应该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进行实地考察核摸底, 搜集多方面资料, 抓住问题的关键, 找到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方式。并将这些方式经过实践和合理预测进一步优化, 最后将其推广到小麦种植户中去, 这将给小麦种植者提供很大帮助, 也会直接提升小麦的种植产量和质量。其次, 加强农业新技术研发进程, 研制新的高效、少污染的农药, 并不断普及推广, 组建病虫害监测小组, 定期进行实地考察并给小麦种植者讲解小麦问题所在[5]。最后, 广泛交流防治小麦病虫害经验, 了解病虫害发生的时间段特点, 使用适合的药物进行防治;同时, 要注意用药的时间和药量, 防止因用药对小麦造成伤害。

小麦是我国主要农作物, 为了保证粮食供应安全, 必须确保小麦产量和质量, 因此小麦病虫害防治十分必要。这就需要在小麦生长周期内, 投入更多精力对各种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同时, 不断提高小麦种植者的种植水平, 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小麦进行管理, 这样才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对小麦的损害, 提升小麦产量。

摘要:春季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究过程中, 需要充分考虑麦田生态系统问题, 以防治小麦生长过程中各种病虫为要点, 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有效控制病虫对小麦的影响, 从而达到提升小麦总产量的目的。主要介绍小麦生长过程中的虫害防治措施, 分析进行分期管理、全面综合防治的要点, 希望对后期春季小麦病虫害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春季,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 赵晓丽.小麦春季抓九防病虫减少产量高[J].河南农业, 2015 (1) :33.

[2] 郭海鹏, 冯小军, 卫军锋, 等.陕西省春季小麦主要病虫草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 2013, 59 (5) :263-265.

[3] 孟红菊, 赵兰枝, 高林霞.侯马市春季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 (13) :70-72.

[4] 高慧芳.春季小麦易发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J].新农村 (黑龙江) , 2012 (20) :86.

病虫害防治生态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1 小麦种植技术

1.1 科学的进行小麦选种

小麦的品种比较多, 种植小麦时需要科学的进行品种的选择, 不同的小麦品种都有自己适合的生长气候、地理条件等。因此, 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如雨水、气候及土壤条件等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选择品种时, 需要保证小麦的种子纯度, 这样才能保障小麦的产量。现阶段, 病虫害的出现逐渐频繁, 在选择小麦种子时需要挑选抗病性及耐病性比较强的。政府及农业部门应鼓励和支持人们生产优良的小麦, 实现套种, 并对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地区要进行重点的防治。

1.2 完善耕作方式

在种植小麦时, 需要实现科学的轮作倒茬。对球苗的发病率进行合理的控制, 减少蟋蟀及土蝗的数量。小麦的耕作时不能在相同的土地中进行多次的种植, 会使小麦产量减少, 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无法实现。小麦耕作时应进行轮作, 并保证轮作的时间安排合理。小麦正常生长中所需的营养是比较固定的, 而土壤中的养分也是固定的, 如果在一块土地上进行多次耕作就会影响小麦营养物质的吸收。一般情况下, 在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3次小麦后就需要改种其他农作物, 保证小麦的产量。

1.3 科学播种

小麦的科学播种有助于提升小麦的产量, 小麦播种时的数量、温度、垄深和垄距等会影响小麦播种的质量及效果。因此, 在小麦过程中要促进产量的提升就需要保证播种的温度, 一般控制在10 ℃以上, 播种的数量约为10粒, 垄深在80 cm, 垄距在70 cm, 通过科学的播种促进小麦产量的提升[2]。

1.4 灌溉和施肥

小麦的生长地区是存在差异的, 在一些降雨比较少的地方就需要对小麦进行灌溉, 促进其生长。小麦如果缺少水分, 会影响小麦中的蛋白质。因此要做好小麦的灌溉工作。雨季时利用雨水进行灌溉, 旱季就需要通过人工灌溉的方式对小麦进行灌溉, 保证小麦籽粒的质量。

小麦种植中, 除了要做好灌溉工作, 还需要科学的施肥。保证底肥施加的科学合理, 就是在小麦种植前施加肥料, 选择一些迟效性的肥料。在播种小麦种子时还需要施加种肥, 保证种子的发育, 使种子的生长速度加快。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 但土壤能够给小麦提供的养分是有限的, 就需要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追肥, 提高小麦的产量, 促进农民增收。

2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药剂拌种

从小麦种植开始就需要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药剂拌种的防治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很受农民的青睐。通过药剂拌种能够有效的防治小麦的病虫害, 提高小麦种子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同时, 减少种子间病虫害传播的概率。对于小麦种植病虫害的高发地区, 通过药剂拌种的方式进行种植, 其防治效果会更加明显。自从使用药剂拌种, 病虫害的威胁逐渐减弱。拌种中使用的药物都有明确的规定, 药物的杀菌效果好、药效持久就可以作为拌种的药物, 可以使用粉锈宁乳油, 抗虫害的效果比较明显, 药效能够长达3个月。

2.2 返青期病害防治

对于小麦返青期需要对纹枯病、吸浆虫等病虫害进行防治。小麦生长过程中, 纹枯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病害, 在防治中, 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将纹枯净可湿性粉剂、三哩酮乳油、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按与水进行混合[3], 然后对小麦的茎基部进行喷洒, 首次喷洒15 d后再进行下一次喷洒。

2.3 抽穗期病害防治

在小麦的孕穗期直至扬花期需要对锈病、赤霉病、白粉病以及麦蜘蛛进行防治, 对于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应做到定期观察, 如果病害达到一定的指标后, 为了防止其大面积的流行就需要通过三哩酮乳油、禾果利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对于赤霉病等, 可以使用50%的避蚜雾可湿性粉剂0.11~0.14 kg/hm2进行防治[4]。

2.4 灌浆期病害防治

灌浆期的小麦既是病虫害的高发期, 也是小麦生长过程中重点的防治时期, 灌浆期需要对小麦的锈病、白粉病还麦穗蚜等进行防治。锈病及白粉病的防治可以使用上述方法。

2.5 虫害防治

小麦种植中如果出现蚜虫, 并且上百株小麦都被蚜虫七海, 就需要使用啶虫脒等药物来进行防治, 如果小麦种植区域容易发生吸浆虫害, 就需要在小麦抽穗前在地标铺上辛硫磷毒土, 避免吸浆虫在该区域内化蛹。小麦抽穗期的虫害防治可以使用高效的聚酯类农药, 使用这种农药能够对吸浆虫进行防治, 还能够避免蚜虫和食叶害虫的出现。为了降低黏虫危害, 在黏虫幼虫时就需要利用敌百虫进行处理, 每天使用1~2次, 在喷洒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均匀喷洒, 地头的杂草也需要喷洒, 充分使药物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避免小麦受到虫害侵害。

3 结语

当前, 我国的农业发展快速推进, 小麦在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有十分大的比重, 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粮食作物。因此, 应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促进小麦种植产量的提升, 同时优化小麦质量。同时, 从小麦的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上入手, 科学的选种、播种、选择合适的耕作方式、灌溉施肥, 做好病虫害防治, 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 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摘要:我国农作物中, 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在小麦的生产过程中, 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将直接对小麦的质量及产量。当前, 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小麦种植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 应根据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 采用科学的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给小麦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使其健康生长。就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 张利香.关于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18) :108-109.

[2] 曹济红, 郭小云.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 2014 (11) :140.

[3] 祝新荣.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 2015 (14) :127-128.

病虫害防治生态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1.1、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社会的不断发展, 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加,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能耗的消耗, 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另外加上城市中会有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 从而也会进一步增加自然环境的破坏, 其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效果, 因此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非常重要, 在提高城市的景观同时进一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 不断改善空气, 提高整体生态环境, 更好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2、调节人类生活环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植物主要的作用是有效调节温度, 因此也是受到了重视。园林植物会通过叶片进行水分的蒸发, 在降低温度的同时能够不断提高城市的空气湿度。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大面积的开展园林绿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能够在改变气候的时候进一步缓解人们的生活环境。

2、病虫害在城市园林生态系统中影响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城市园林生态系统在发生着不断的改变, 因此对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也随着变化。如今人们对于植物保护发展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 会充分的认识到生态生物的特点, 其属于生态系统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生态系统发育的过程中, 通过不断的变化, 寄主植物和其它生物及非生物因子之间会建立一个相互约束的条件, 形成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生态系统。对于这个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够进一步约束各个生态的生长, 主要是害虫、天敌、环境, 如果外来物种发生了外侵时, 因为之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也会使得这个稳定系统平衡被打破, 从而使得外来物种成为了生态霸主, 对整个生态系统影响是巨大的。

3、园林绿化与园林病虫害防治的结合

3.1、园林绿地施工

从目前的园林绿化管理中可以知道, 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和绿地施工有很大的联系, 有效的结合园林绿化和病虫害防治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 不仅需要做好管理工作, 同时也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施工工艺的控制, 根据植物苗木的生长规律做好种植控制, 同时需要定期的进行杀菌消毒, 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从而能够更好的控制传染。

3.2、园林植物的后期管理

在园林工程建设中后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其其能够提供很好的养分给植物, 并且通过修建能够有效的控制病害, 确保其能够正常生长。对园林进行清理能够有效的确保通风环境, 合理控制病虫防害。对于园林植物后期管理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针对植物的类型以及气候条件等多方面进行管理计划控制, 并加强监测控制, 落实相关准备工作, 并做好防治措施, 从而能够更好的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

3.3、苗圃地管理

园林植物苗木生长最为关键是苗圃, 加强对该部分的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确保其有效生长, 并不断提高植物苗木的质量。在进行苗圃地管理的时候需要工作人员加强病虫害的动态化监测,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植物病虫害控制, 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传染, 提供很好的环境。

4、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措施

4.1、加强作业人员技术培训, 增强综合治理意识

想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下, 做好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首先应加强作业人员技术培养, 增强综合治理意识。管理者可以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培训讲座, 要求园林病虫害防治作业人员参加, 从而提高其职业素能。完善检疫制度, 尽可能避免检疫漏洞的出现。如果在检疫过程中, 发现有外来病虫害流入当地, 一定要彻底消灭。最后, 在培育的过程中, 及时清除森林中的折木、风倒木、枯木、濒死树木以及病危严重的树木, 对培育基地的空气环境、卫生环境进行监督以及控制, 防治病虫害危险的发生以及对树木后续成长的影响。

4.2、园林病虫害物理防治

目前在园林病虫害物理防治中主要是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方法进行防治, 主要是如光、热、电、温度、湿度、放射能、声波等。而最多使用的方法有人工捕杀害虫、清除病株、病部及残枝败叶、性引诱剂、食物诱剂或光源诱杀等。对于这些方法主要是针对病虫量很小的时候, 同时也能够进行害虫预测。对于物理防治方法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主要是利用灭蝇灯消灭园林水域周围的蚊蝇, 其取得了很多的效果, 同时也不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

4.3、园林病虫害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了物种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以1种或1类生物抑制另1种或另1类生物。对于这种方法主要是有效的防治园林植物, 主要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和以鸟治虫3类, 应用范围是虫害密度比较小的时候, 使用这些方法最大的优势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会常常应用于城市人群密集的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 防治对人们造成伤害。

4.4、非农药制剂防治

(1) 用草木灰0.5kg兑水2.5kg浸泡24h, 用其滤液喷洒花木, 主要是防治梅花、月季花、石榴树上的蚜虫; (2) 用浓度为0.1%的小苏打液喷洒花木, 可防治月季花、菊花、凤仙花、木芙蓉、瓜叶菊上的白粉病, 防治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 (3) 经常撒草木灰主要的作用是能够降低植物的发病率, 目前主要是芍药、郁金香等, 同时也能够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总之, 园林植保工作是园林绿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要实行可持续控制, 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园林绿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园林绿化主要的作用是有效改善生态系统, 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重点关注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并结合园林的具体情况进行控制, 严格的遵循相关原则进行病虫防治, 从而能够更好的确保园林植物的生长, 确保园林建设质量。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园林绿化与园林病虫害防治, 以期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 杨鹏, 黄国丽.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 2016, (16) :137.

[2] 卢志春.园林绿化中苗木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浅析[J].南方农业, 2016, 10 (21) :114-115.[2017-08-04].

上一篇:科学证据认证刑事诉讼论文范文下一篇:国际大众传播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