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协商工作计划范文

2023-09-20

政协协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协商民主 人民政协 主体性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重要的民主政治和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在推进协商民主政治和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使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成为实现我国“四个全面”治国战略的坚定政治基石。

一、坚定走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政治道路

民主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政治价值追求,但实现民主的形式又因各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不同。特别是近代以来,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世界各民族,艰苦地探索着具有自身特色的民主道路。虽然以选举民主为基本形式的西方民主制度在西方社会取得了成功,一时成为世界民主范式。但是部分民族国家的实践证明,这种民主政治制度并不是全世界的通行证,尤其是20世纪末期以来,就连西方世界也深深感受到了这种民主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自身的社会政治痼疾。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探索提出了“协商民主”的概念,并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尽管如此,我国理论界必须鲜明地表明,协商民主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出来的一条先进的民主道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我们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道路。

中国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存在着本质区别。协商民主的实质是参与协商的主体通过一定的渠道和平台,坚持平等、广泛、透明和共识的原则,围绕公共利益和公共事务,按照规范的程序,通过对话协商、沟通讨论等形式深入参与国家治理和公共决策,从而更加广泛、平等地反映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公共意志,缩小在意识形态、政治愿景和社会权益等方面的差异,减少各种冲突、增进各界共识、聚集社会合力。中西协商民主政治观,虽然形式相近似,但根本性质却相去甚远。首先,确立协商民主政治理论的逻辑起点不同。西方协商民主“始于对自由民主规范实践的批判”,是针对因自由主义过度而引致功利主义走向极致,从而使西方社会原子个体主义的严重畸变、官僚制度与组织的无序扩张、公共领域过度市场化与公共权力过度经济化。因此,西方社会20世纪末期以来不断地陷入空前的社会、政治和道德危机,从而迫使思想家们重新审视以个体理性为核心的自由主义,并提出种种的救治和修复方案,其中以公共理性为思想基础的协商民主理论就应运而生。而中国协商民主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长期斗争中,找到了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民主发展道路,并把它运用到协商建国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产生起点就是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爱国统一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通过协商民主在共同目标、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团结最广泛的社会进步力量去实现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因此,中国协商民主制度从建立之日起,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独立发挥着重要政治功能的政治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是基本政治制度的修补或者补充。其次,协商民主的基本性质不同。西方协商民主本质上是西方自由主义民主观,是对将民主归结为通过定期投票选举的“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反思、质疑和纠正。虽然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提出了一些西方民主制度的修补措施,在“公共理性”理论前提下建立起一系列貌似合理的制度,但是由于西方社会制度的根本局限,在面对个体利益、集团利益与公共利益产生深刻矛盾冲突时,真正的“公共理性”本质是很难得到实现的。因此,西方协商民主最终的结果依然是少数集团利益的协商手段。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实践共同成长成熟的,它不仅成就了一个新的共和国,而且推动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虽然协商民主并不是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的基本制度,但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力量源泉。因此,中国的协商民主制度与西方协商民主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喊着相似的口号,走着完全不同的道路。再次,协商民主的主体、内容不同。西方协商民主强调的是公民直接参与,强调协商民主的参与者能够在协商互动的过程中根据他人的立场改变自己的判断、偏好和观点,这种互动依靠的是协商说服,而不是简单投票的强制和欺骗。由此可见,西方协商民主涵盖的范围非常宽泛和社会化,所有受到决策影响的公民都包括在协商范围之内,与我国的基层协商民主有共同之处。而中国协商民主“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协商主体涵盖了国家机关、党派团体、政协专门机构、社会经济组织、基层组织以及公民等,内容涵盖了国家治理、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多方位领域。因此,中国协商民主主体具有规范化、体系化特征,内容更加全面、深刻和系统,充分体现了中国协商民主制度在民主政治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选举民主、协商民主、民主集中制共同构成中国特色民主制度。中国的民主制度从公共政策与事务决策的民主体系角度理解,主要有三种基本制度形态,即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和民主集中制。三种民主制度具有共同的政治价值和政治目标,那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合力,保障公共权益的最优化,实现社会和谐和国家长治久安。选舉民主也称票选民主,主要指以票决民主的形式实现公共决策,它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基本原则,强调决策前各种社会群体利益的表达与整合,其民主的基点定位于决策结果的可接受性——所谓的合理性,因此,它强调的是效力和说服的理由。选举民主常常忽略了决策前充分的协商、讨论和沟通的环节,决策结果的判断取决于参与决策的价值观、利益观和政治社会背景。同时,在现代多元化社会,选举民主更是忽略了“少数人”的权益,一个社会在制度层面长期不能够照顾到“少数人”群体,社会结构和秩序必然会出现失衡,甚至撕裂社会和谐均衡结构。而协商民主及其特性恰恰填补了选举民主的缺憾,协商民主既注重决策前广泛而有深度的协商,又注重决策执行过程中的群体利益和社会力量的兼顾与融合,更注重决策实施效果的跟踪与评价,围绕公共利益和目的,协商民主是一个完整的民主链条,协商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协商民主制度设计不仅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更体现了尊重和兼顾“少数人”以及“求同存异,求同化异”的原则,突出取得决策共识的目标,而非只注重决策的合理性。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和执政党民主决策的根本制度。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民主集中制在公共决策机制中,和协商民主一样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现相合的重要产物。民主集中制运行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协商民主的本质特点,贯穿其“民主”过程主体就是协商民主,无论是国家治理还是社会治理,概莫能外。当然,协商民主不是唯一支撑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形式。由此看来,三种民主制度既相对独立,分别发挥着重要的民主政治、组织功能,又互为一体,共同构建有机的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体系。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人民政协是我国特有的专事协商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极具特色的部分。……人民政协作为最早制度化的协商民主形式,或者说最稳妥的协商民主制度,理应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发挥更大作用,应当也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成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的基干制度。”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以宪法、政协章程和相关政策为依据,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保障,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是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它使得协商民主制度不僅上升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从民主制度的基本构成上形成了与西方民主、西方协商民主的鲜明对比;不仅使协商民主这种现代民主制度从理论上更加成熟,而且在协商民主的广泛实践中丰富和支撑了惠及人类的现代民主制度,从而也发展成为中国民主制度最具有特色的制度标志。

二、确立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主体性

与西方民主制度比较,中国民主制度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点和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高度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充分结合、社会广泛的民主体系以及民主集中制等五位一体,构建了中国民主制度的完整体系。与此相适应,每一种制度又构建起相对独立的子体系,其中协商民主制度体系构建虽历经艰难,但伴随着人民政协组织的建构与成熟,不断地探索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组织和制度体系,而且在此体系中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地位的主体性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主体性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历史必然。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的历史产物,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身。可以说,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建国时期是中国民主制度的主体,因而也就自然地确立了其在协商民主结构体系中地位的主体性。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也就相应地回到历史的本位,发挥着政治协商民主的主体功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开启了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新时代,同时也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再一次进入新轨道,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再一次展现其新的历史使命和重要功能。虽然在1982年12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以下简称《政协章程》),没有明确人民政协为政治协商主体,但是第一次提出了“政治协商主体”这一概念。1993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次明确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宪法地位。1994年修订的《政协章程》将人大常委会和政府明确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主体,这样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就嵌入了由政党、政府、人大等组成的整个政治体系,能够推动实现政党领导、政协协商、人大决策、政府执行的政治运行模式。同时,修订的《政协章程》强调了人民政协也可以建议政党、人大、政府将有关重要问题提交协商,这就基本明确了人民政协不仅是政治协商民主的载体,更是政治协商民主的主体。2005年,中共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指出:“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其实就是将人民政协民主协商地位的主体性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迄今为止对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及其制度建设最全面、系统的阐述,不仅科学地回答了中国协商民主的本质属性、制度、结构、内容、渠道、形式以及基本原则,而且高度准确地确立了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制度中的地位,指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2015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下发的《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指出“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重要渠道”、“专门机构”再一次表明了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结构体系中地位的重要主体性。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主体性是由协商民主内在属性决定的。合理性是协商民主的内核。所谓合理性是指各协商主体通过自由、平等、公开地运用理性,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使各种观点不受限制的交流,通过辩论寻找客观、适度、符合理性的方法,潜在地促进偏好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一致或共识,以保持合作。从中外理论研究与协商民主的社会实践来看,唯有中国政协协商民主主体最能实现“合理性”的内在要求。人民政协是具有完整体系的组织系统,纵向形成从基层政协组织到全国政协组织,横向各级政协组织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协商机构、组织、制度与形式,而且历经60多年的实践积累,已然成为我国协商民主重要主体。同时,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具有社会各界各民族的广泛性,最能够充分、自由、公平、合理、规范地表达各方利益关切,形成共识,保持合作,增进团结。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主体性是社会转型所面临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严峻时期,政治社会管理模式必须与时俱进,扁平化、多元化、民主化、法治化等制度体系与协商合作、适度竞争、和谐“善治”等治理体系相互交融,需要我们从民主政治出发,以协商民主体系构建为重要内容,实现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重大领域的协调推进。实践证明,破解社会转型的种种问题,实现上述政治社会目标,人民政协重任在肩。人民政协能够整合社会多元主体和协商民主主体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为实现民主法治社会目标提供了重要的组织基础。人民政协由于连接着政党关系、政权关系、公共关系以及涉及到公共决策的全面领域,所以,对于推动各个方面的公共决策科学化、有效规避决策失误而带来的社会风险,发挥着重要的咨政、参与、监督和保障作用。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主体性是政协组织功能作用的具体体现。人民政协作为民主协商主体,实质上是一个多元复合体。“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提出和实践,将使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不仅深入到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还延伸到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进一步提升了人民政协的政治责任,扩大了人民政协的社会功能。”正是人民政协的这种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基础支撑,使其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完整的组织功能体系,一般概括为统战功能、咨政功能、民意功能和监督功能。仅就此自身功能内涵和外延而言,无论是西方协商民主制度体系,还是我国协商民主的其他体系,无疑唯有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体系最成熟、最完善、最科学和最系统。

三、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主旨原则、内容程序和实效评价的科学界定

人民政协作为我国的民主政治组成,成为协商民主政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其基本原则、基本任务、基本内容、基本形式、基本制度等,理应按照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从方向道路、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

发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应坚持六个方面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宪法和《政协章程》确定的人民政协性质;围绕大局、服务大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提高协商实效;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营造良好协商氛围,广泛凝聚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求得共识;坚持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政协职能全过程。在这些原则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政协性质是基石、方向;围绕服务大局,推进“四个全面”治国战略,广泛凝聚共识、力量是目标;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之中,将协商贯穿政协工作全过程是机制。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基本任务,归纳为五个方面:在坚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协商民主进程,完善和丰富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建设;发展协商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科学履行政协民主协商职能,促进党的执政决策和政府的行政、公共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发挥协商社会面广泛、深入和委员智库作用的优势,加强与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协商,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推进人民民主和法治制度建设;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运行体系,与选举制度、民主集中制制度相得益彰,建构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体系;发挥社会治理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基层协商民主平台和渠道,协调社会秩序、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基本内容根据协商主体不同初步分为六类:(1)国家大政方针、治国理政等方面,主要指有关国家国际事务、国家重大战略、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国家布局等内容。协商主体主要是全国人民政协。(2)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重要问题以及地方性、区域性的重要举措,涉及到国家层面的以全国人民政协为主、地方政协参与;涉及到地方性、区域性的以地方人民政协为主、全国人民政协协调、指导。(3)党派、团体之间的民主协商,其中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团体的协商,各民主党派、团体之间的协商,通过协商,就共同性事务发挥咨政、参政和督政作用,最大限度达成共识。(4)发挥人民政协最广泛的代表性、最大政治包容性的优势,推进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通过民主协商加强民族团结、政党和谐,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5)推进人民政协自身建设,尤其在职能定位、协商任务、协商制度、协商效能等重要方面,借鉴社会各方面智力,使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始终走在前面。(6)特别注重基层协商、社会协商等植根于人民群众土壤的协商民主,使协商民主制度成为人民民主的自觉行动。

议题是政协协商民主体现原则、落实任务、实现功能的主要载体,是政协协商民主的灵魂。议题具有针对性、重要性、时效性和系统性,不管议题涉及的范围宽窄、议题提出、协商的层级高低,都要体现这四种性质。高质量的议题产生是一个艰苦打磨过程,一般有三种基本过程:重大的议题要建立中长期规划,并突出年度计划,所有议题都必须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如果有变动,需按程序提请协商。中长期规划要由政协主导,党委、人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参与制定,尤其要发挥好“四大办”的统筹协调作用,并依照规范程序确立,有步骤地推进,不得随意变更;年度计划同样由与议题相关的部门参与制定,并由政协主导推进实施。议题产生的过程本身就是反复协商的过程,特别是重大议题必须多层级、全视角、宽领域的协商打磨,不是从文件里面寻找、靠指示来制定。一般情况下,议题是多项选择,通过反复协商选取最优。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具体议题,要特别重视其针对性,要充分考虑到是社会实践中最迫切的问题,不可选择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凑凑数量。

根据政协协商民主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理,将政协协商民主的形式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即会议型协商民主、专题型协商民主、专业职能型协商民主、拓展型协商民主形式。会议型协商民主主要有政协全体会议协商、专题议政常务委员会议两种形式,是县以上人民政协机构对于重大议题协商的最高、最规范的形式,主要协商国家、地方大政方针和重要举措。当然,这两种会议规范规格、议题内容、协商效力均不一样,但都是政协基石性的民主协商制度。专题型协商民主形式是指就专题议题开展的协商活动,主要有专题协商会议和双周协商座谈会两种形式,这两种协商形式并不完全局限于会议形式,可以视其效果而选择协商形式。而且这两种专题协商多以专业人士为主体,发挥政协智库性质作用。专业型协商民主形式主要指对口协商、界别协商和提案办理协商三种形式,是以政协专门委员会和政协委员为主体,就议题、提案产生、协商办理的政协专业化协商制度。专业型协商民主制度是政协协商民主传统,是充分利用和发挥政协专门机构、政协委员融人社会、反映民意、增进协商、凝聚力量的最重要的协商形式。专业型协商形式虽然历经政协发展史的积累,已经形成完整的制度规范体系,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和创新。拓展型协商民主是指政协协商民主形式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变化,如网络协商议政、电子问政、网上征集议题、网上委员之家、政协民主协商网上超市等等。同时,对于业已成型的政协协商民主形式也需不断创新拓展,包括制度化、规范化的会议型协商民主、专题型协商民主等形式。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效与评价。政协协商民主的实效主要体现在协商成果的采纳、协商意见建议的落实、协商成果落实实效的反馈三个方面;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协商主体的评价、社会认可度评价和政协自我评价。政协协商民主实效与评价是一体两面,政协应从制度层面加以系统化、规范化。就协商民主实效而言,根本在于政协协商民主议题、成果的质量、深度、准确度和时效性,所以,政协协商民主工作的内功一定意義上起着决定作用。政协协商民主实效的评价体系应由全国政协主导研究制定,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基本的制度性评价标准体系,省级政协据此制定相应细则。需要特别关注的就是科学地运用第三方评价机制,发挥社会机构作用,形成多条评价渠道而后汇合进行综合评价,力求科学、客观公正。

四、协商民主制度化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要使协商成为促进和巩固民主政治的重要资源,首先必须使协商成为一种制度化过程,为此应首先把所有的协商都建筑在完善的制度平台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协商政治的关键是制度的创新和建设。”协商民主制度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本质是一致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涵盖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体系,而政协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则又支撑了协商民主制度体系。所以,研究政协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理论基础在于协商民主制度。

协商民主制度不只限于政治、社会范畴的民主行为规范,而体现的是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共生关系。“治理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核心、多样社会主体共同合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治理实质上是‘协商民主’的政治行为。”协商民主是相对于选举民主而建立的民主制度,并作为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制度化方面却落后于选举制度。所以,建立系统的协商民主制度不仅是民主制度本质反映,更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科学治理国家的基本需要。首先,协商民主制度化能够有效地推动国家治理主体有序的政治参与。理性化的协商民主完全可以涵盖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主体,协商民主制度体系既是国家治理主体有序参与的制度前提,也是其合理运行作用的基本保证。其次,协商民主制度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民主和法治任何时候都是一体的,制度化的民主既是民主本质的要求,更是实现、推动法治的基础和力量。再次,协商民主制度化对于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具有特殊意义。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所以,制度供给、制度执行能力最为重要。我国国家治理是多元主体治理,非传统的“一元控制型”治理模式,民主、法治则演变为国家治理的基石。但就治理形式而言,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治理国家的最具特色和重要的政治制度、社会手段。因此,协商民主制度发育成熟的程度,标志着国家治理体系、制度、能力的综合体系成熟的程度。同时,协商民主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整合社会力量,增进社会团结、和谐。所以,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从中国实际出发,就是治国理政的基本制度和方式之一。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对于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具有导引、推动、矫正等重要功能作用,同时也是协商民主制度基本实现形式。其一,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践是协商民主制度价值诉求的实现形式。协商民主的基本价值诉求就是实现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对于公共决策形成共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分歧、消除误解、转化对立、增进团结。而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基本功能就是民主与团结,就是以增进社会各族各界各团体各阶层的共识、团结、和睦,减少不同利益群体的误解,从而形成融洽和谐、生动活泼、团结协调的局面。其二,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践是协商民主核心理念的集中体现。协商民主的核心理念就是完善民主制度形式、优化国家治理与公共决策的民主程序、拓展协商者参与范围、增进沟通协商共识的深度和凝聚各个方面社会力量。而这些理念,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都能够充分得到体现,并使之得到长足推进与弘扬。其三,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践还是协商民主本质最深刻的体现者。协商民主制度的本质是推进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而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基本职能就是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并通过系统的民主制度形式、程序向执政党、国家权力机关以及行政公共决策部门等主体提供民主、科学的决策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路径。“政治协商制度在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架起了相互联系的纽带,并对中国的民主制度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协调利益冲突、理顺团结与民主关系的重要制度。但是政协制度并不等同于协商民主,其自身的发展历史、性质及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决定着这一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问题,在宏观上理论界有“立法说”和“非立法说”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就目前社会发展状态来看,还没有必要对此进行系统纠缠,需不需要立法不仅要尊重法理,更要基于社会现实。同时,就算要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立法,也不能孤立地从政协协商民主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还必须从立法的多重视角研究分析,特别要放到我国的国体政体、政治制度、尤其协商民主制度化视野去分析。立足现实,对于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要特别关注五点:主体上要特别关注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之间党际民主协商的制度建设;内容上要特别关注重大公共决策与实施过程中民主协商的制度建设;程序上要特别关注议题提出、协商范围与过程、协商成果应用与实效的制度建设;形式上要特别关注在巩固提升传统形式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和手段,提高协商民主实际效应的制度建设;保障上要特别关注党委、人大、政府等国家治理主体的参与和支持、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的发挥、基层政协协商民主发展与培育、人民政协机关平台建设和功能作用的制度建设。

五、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协商组织体系再造

“从理论上看,政协作为权力中心的外围机构,紧密围绕着以中国共产党为元治理主体的权力中心,但又凭借其双重属性,承担着沟通不同次级治理子系统的功能;从实践上看,政协通过政协提案、协商会议等运作载体,发挥着联结不同次级治理系统、维护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稳定的功能。”由此可见,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组织体系,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在继承业已形成的、完整的专门机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创新再造。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协商民主专门机构的时代特征。“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有三个最重要的特征:一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国家权力体系现代化;二是依法治国体系的现代化;三是民主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虽然这三种特征并不是政协专门机构的直接体现,但对于政协专门机构再造具有基础性指导意义。首先,实现国家权力体系现代化,政协专门组织机构应具有权威性。有的学者认为,“政协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相对处于政治权力核心的党、人大和政府来说,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权利属性;但对于一般的社会组织来说,其又具有更加鲜明的权力属性。可以认为,政协是具有半国家、半社会属性的‘准权力机构’”。政协是否是“准权力机构”,许多学者持不同意见,但我认为政协作为协商民主专门机构必须具有权威性,这是其本质属性的体现,其权威性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权威性来自于党委授权、人大用权、政府尊权,同时将这两个方面具体体现于政协组织结构。其次,实现依法治国体系现代化,政协专门组织机构应具有规范性。规范性具体体现为“三性”,即专业性、稳定性、系统性。所谓专业性,就是指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专门机构,必须突出协商民主的专业性质,而且不完全是组织者身份。因此,政协组织专业性是其协商民主职能作用的前提和基础。所谓稳定性,就是指政协专门机构及其子机构,根据其专业性、制度性和任务的针对性,理应保持长期的稳定,从而保证政协协商民主的深度、广度和权威性。所谓系统性,就是指政协组织体系的网络化,形成全国政协网络体系和政协专业职能网络体系,发挥政协广泛联系社会的重要作用。再次,实现民主治理体系现代化,政协专门组织机构应具有广泛性。政协组织要建成为国家治理各主体能够广泛参与的渠道和平台,而且在這一平台上,各主体之间能够平等、公正、透明、自由地进行协商对话;政协组织要建成网络各族各界各阶层的社会群体,尤其要深入到基层社会,切实吸纳、引导、支持公民直接参与各层次、各类别的协商民主活动,培育公民的协商民主意识;政协组织要发挥重要渠道作用,推动协商民主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不断得以发展。

以委员为主体的“协商民主智库联盟”。“协商咨政”、“精英回应”功能是政协核心功能的组成部分。协商咨政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和基础,也是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责;而吸纳精英又是人民政协平台优势集中体现。由此而知,人民政协本质上与现代新型政治性智库的特性完全吻合,而且是最具有中国特色智库的联盟体系。因此,人民政协按照新型智库规律,实施以政协委员为主体的“协商民主智库联盟”,是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发展的时代方向。从精英性、代表性的角度建立健全委员产生机制。李瑞环同志说过:“政协委员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上天的,人地的,打球的,唱戏的,无所不包,联系而广。政协上达中央,下通各界,社会称之为‘人才库’。”李瑞环同志讲明了政协委员规范代表性,但新时期我们还要注重精英性。精英性体现为两个方面:政协组织由协商民主领域的专业精英主体组成,不能將政协组织党政化;二是政协委员在坚持广泛代表性前提下,注重吸纳各类各界的专家型人才,不受地域、民族、党派、业界、身份等所限。以咨政协商为主要任务,发挥政协协商民主专门机构的重要作用。政协咨政是政协作为政治性智库的最本质特征,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智库形式。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政协协商民主将会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以人民政协为主体平台,构建各层级、各类别广泛参与的智库联盟。政协智库与一般智库的区别,除了规模、任务、形式等外,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人民政协组织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智库联盟。这个联盟上对治国理政进行咨政服务,下至社会基层进行协商服务;横向跨越各行各业、贯通社会方方面面,外向联系世界、达至民间。而且,人民政协自身就是以委员为主体的核心智库,同时又是联系社会、沟通其他咨政机构的桥梁和纽带。

从理论角度来看,中国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无疑是世界上协商民主最系统、最权威、最成熟的社会政治制度组织;从实践角度来看,中国人民政协无疑推动协商民主这种时代民主制度走到了世界最前沿。所以,中国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理应阔步走向世界,并将其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文化,向世界推广输出,既丰富和发展了协商民主政治制度,又扩展了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世界眼光。同时,“人民政协是中国政治社会化最合适的平台之一。其作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凭借自身的优势,在宣传、倡导我国主流政治文化,并包容了非常广泛的社会政治参与,在增进公民的政治认同感、提高民族凝聚力、传承中国政治文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民政协走完了60多年的历程,积累了丰富、宝贵的财富,但同时也固化形成了制约政协时代发展的痼疾,急需要对政协进行再社会化。所谓再社会化,就是将政协组织、功能、任务、制度、方式等体系再一次放到治国理政和现代社会实践中去拷问、修正,需要再对适应新时期、新社会的新要求进行重新定位。上述所有论述,主旨也是此意。

政协协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着力提升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效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强调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 十八大对人民政协工作的新要求为人民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

新形势下提升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效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是决定协商民主是否具有实效性的关键因素。没有规范的制度、程序、机制作保障,协商民主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协商效果。加强和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是保障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顺利进行的需要,是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实效的需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一是明确协商内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社会发展规划、机构体制改革、重大民生问题、重大项目建设、重要人事安排等等应为常态的政治协商内容。二是拓展协商的形式。会议、提案、建议、调查报告、民意报告是协商民主的主要形式,十八大提出:要“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这是对人民政协不断探索丰富协商形式的充分肯定。三是规范协商程序。协商议题的提出和确定、协商活动的安排和准备、协商活动的组织、协商成果的报送、协商意见的办理和反馈都必须制度化、规范化。四是组织保障到位。首先,要把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纳入党委政府工作总体部署,真正建立起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督

办落实机制;其次是要提高协商主体----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协商民主的整体水平。

二、协商民主需要遵循几个原则。一是平等的原则。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是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关系。因此,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和领导同志首先要有协商民主的愿望和态度,主动倾听各方面的意见,正确对待不同意见。这是协商民主成为有效协商而不流于形式的根本保证。二是真诚的原则。协商的主体双方都应发自内心,诚心诚意,而不是表面作态,虚情假意。双方都可以发表各自见解,解疑释惑,求得共识。三是在前的原则,即政治协商要坚持“三在前”的原则。 “三在前”即对重大的决策要主动协商或征求意见在党委决策之前、人大通过之前、政府实施之前。如果采取事后告知,以通气代替协商,走过场,那就不成其为协商了。

三、增强政协委员的协商民主意识,提高政协委员的履职能力。一是增强政治协商意识。当前,在人民政协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上,仍然存在一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从事人民政协工作的同志,无论是政协委员、还是政协干部,都处在坚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第一线,处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第一线。”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常委会工作报告里的这段话充分说明了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让全体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意识到这一点,以唤起他们参与协商民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提高履职能力。通过集体学习、培训、调研、课题研究、考察、座谈、撰写提案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政协委员们的履职能力;在参政议政中,既要激励他们积极的独立思考,又要鼓励他们积极收集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建议,把个人

智慧和群众的意见结合起来,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有力地促进党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四、积极探索实现协商民主的途径、方法。一是在政治协商中把握党委、政府的主导性和政协自身的主动性的有机结合。党委和政府就重大问题给政协出题目、交任务,明确政治协商的内容;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主动地协商议政,使协商民主有序规范,为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二是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政协委员是协商民主的主体,具有很强的政治代表性和使命责任感,明确委员的地位和责任,加强委员的管理和服务,落实委员履职活动经费,把委员的权利、义务和职责、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委员履行职能的热情、能力和水平。三是重视发挥政协界别的独特作用。强化组织功能,完善活动形式,提供服务保障,注重发挥界别在政协例会、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开展调研视察、联系各界群众中的独特作用。政协委员中专家、学者多,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政协界别联系广泛,精英荟萃。因此,在履职中,可以精心设计能够体现界别特色、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界别活动”、“委员活动”等富有特色的履职主题活动。

五、推进协商民要把握好“三个策略”。一是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强调的是增进共识的过程,要坚持尽力而为,充分发挥政协组织的职能作用,把政协可以调动的一切有效资源和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广大政协委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竭尽全力,不遗余力;要坚持量力而行,应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客观条件和制约因素,着力抓住若干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尽可能避免在当前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二是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

为有所后为。协商民主协商空间大、内容广、层次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决策的参与性。因此,发展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在每个阶段都应十分注意轻重缓急,既照顾面上又突出重点,力求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重大的、紧急的,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就应当主动先为、多为、快为;受各种客观因素(政策、财力、环境等)限制、当前的确不好办理的问题,就应分阶段实施或者先研究如何创造条件去实施。三是要坚持真抓实干、一抓到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更多地表现为理性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其实效只能通过影响权力机关的决策体现出来。因此,发展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提出有水平、有价值、有见地、可实施的意见建议,对于政协的提案,必须坚持追踪落实、抓紧抓实,促进协商民主切实成为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力量。

政协协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聚焦:关键之年如何“解局”

去年,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启程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及“改革”一词。

过去一年,备受瞩目的公车改革、司法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高考改革等纷纷启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让民众切身感受着改革带来的红利。

今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之年”,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诸多困境,经济体制改革如何破题收效;面对备受社会诟病的积弊沉疴,国企改革如何实现“国民共进”;面对民众在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迫切期待,改革如何回应民生关切„„

今年全国两会,“改革”依旧是各界最为期待的议题。

2016年全国两会关键词二:反腐

聚焦:“打虎拍蝇”剑指何方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月份,中央集中查办了十余名省部级涉腐高官,“打虎”不收兵的态势,无疑也让反腐话题的高热度在全国两会上延续。

十八大后的两年多,80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十余万党员干部受处分,除了党政系统,反腐风暴还深入到国企、军队、高校等领域。中国反腐上不封顶、不设禁区,引来全球瞩目。

2015年的“打虎拍蝇”将剑指何方?此外,包括纪检体制改革、官员财产公开、“裸官”监管、反腐立法等等,反腐“治本”工程怎样推进?这些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高热议题。

2016年全国两会关键词三:依法治国

聚焦:法治中国如何坚守“公平正义”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全新高度,并提出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作为新时期中国“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之一,依法治国如何在今年全面推进,这是外界关注此次全国两会的又一焦点。

从呼格吉勒图案昭雪,到最高法巡回法庭挂牌,中国司法改革的步伐令全社会高度关注。就在两会前夕,公检法的深化改革方案接踵出台,司法改革正按照四中全会的“顶层设计”紧张施工。

今年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将在本次人代会审议,“法”将注定成为今年两会的关键词。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元年,人们期待,“依法治国”这四个字,可以是每个公民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举措,可以是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公平与正义。

2016年全国两会关键词四:新常态

聚焦:GDP增速如何设计区间

今年中国的GDP目标如何设定?这是国内外舆论关注本次全国两会的焦点之一,而回答这个问题,“新常态”或是今年两会的高频词。

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这一增速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新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特点也再度凸显。

年初,31省份亮出今年GDP预期目标,其中29个省份均明确下调了GDP增长目标。与此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和效益,更加强调改革创新,更加关注改善民生,这些成为各地设计经济发展目标时的“新常态”。

作为牵动着13亿人的庞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如何适应“新常态”,如何在“新常态”下转型成功?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将再度会商“解题思路”。

2016年全国两会关键词五:一带一路

聚焦:区域协同如何破除利益藩篱

每年年初召开的省级地方两会,可谓是全国两会热点话题的预热与吹风。如果从今年地方两会上找全国两会的热点,“一带一路”将不可或缺。

今年的省级地方两会,“一带一路”成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标配”,31个省份均针对“一带一路”的建设亮出地方版的对接举措。

作为一项同时关系中国内政与外交的大战略,“一带一路”提出至今已近一年半。面对国内外关切,“一带一路”将有哪些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这亦是国内外舆论关注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

其实,不光是“一带一路”,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有分析称,中国经济将在今年正式开启区域协同作战的“大棋局”。不过,既然是协同,如何破除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将是外界聚焦的另一议题。

民生热点

2016年全国两会关键词六:环保

聚焦:“美丽中国”如何驱散雾霾?

近年来的两会舆论场中,如果找一个与中国国土上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这个话题非“环保”莫属。

过去的一年,“APEC蓝”一词因承载中国民众对清新空气的期待而远播四海,而今年春节期间,大江南北数十城市的PM2.5爆表,让“春节霾”成为舆论争议话题。

如何驱散雾霾,留住蓝天?这是近年来,民众对于全国两会环保议题的最现实关切。

其实,除了大气污染,去年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近六成地下水水质差,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

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也写入党章。但是,在应接不暇的环境污染数据曝光之后,中国的“美丽”愿景该如何变成现实?依旧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议题。

2016年全国两会关键词七:户籍改革

聚焦:一纸户口如何剥除福利捆绑

同样是牵涉到每个国人的切身利益,2014年,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大幕。

取消农业与非农户口界限,破题城乡二元壁垒,特大城市可积分落户,引导人口“梯度转移”,取消暂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此轮户籍制度改革凸显出渐进特点,但是,作为一块“硬骨头”,户籍制度改革前路依旧艰辛。

一边是城镇化大潮中,进城群体难以在购房、教育、医疗方面获得同城待遇,一边是北上广等大城市迫于城市承载力以户籍设限,一纸户口牵动着太多利益博弈。

户籍制度改革难,难在附着在户口本上的地区公共福利差异,然而,在中国的区域间、城乡间发展失衡的背景下,户籍如何与福利剥离?可以预见,这亦或是两会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焦点之一。 2016年全国两会关键词八:养老金

聚焦:养老金“并轨”后的疑问

今年1月,中国养老“双轨制”正式终结,近四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告别“免缴费”时代,开始按个人缴费工资的8%缴纳养老保险,按个人缴费工资的4%缴纳职业年金。

此前的省级地方两会,20余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并轨方案并抓紧落实该项制度。

虽然国家层面的改革方案已经尘埃落定,但是,舆论围绕此项改革的讨论却没有降温。

诸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待遇是否降低?平均工资是否上涨?企事业职工“待遇差”是否会缩小?延迟退休何时启动?“并轨”之后,因养老而产生的疑问与争议,也料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 2016年全国两会关键词九:创业

聚焦:中国式“创业潮”前景何在

从去年全国两会以来,李克强不下十次公开谈及创业问题,更是宣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

去年以来,中国政府也推出一系列举措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再度取消及调整200余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对小微企业定向降准、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支持发展“众创空间”„„利好政策激发了社会的创业创新动力。

在政策引导下,中国式“创业潮”前景如何?政府如何为年轻人的创业梦想扫清路障并保驾护航?今年的全国两会,这一话题期待代表委员们的讨论。

2016年全国两会关键词十:价格改革

聚焦:改革如何破除“一放了之”

去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改革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2015年新年伊始,国家发改委宣布放开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从铁路运输到民航客运,从房地产经纪到小区停车,改革速度令人吃惊。

据介绍,今年内中国还将再分两批放开多项价格,其中和民生密切相关的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电力输配价格等都在改革之列。

政协协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对策建议思考

加强政协协商民主,是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对政协工作的新要求,发挥好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优势和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实现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高协商民主实效,是一个需要长期勃勃和创新的新课题,那么,基层政协怎样才能贯彻落实好这一新部署、新要求,充分发挥好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优势和作用,怎样才能推进协商民主实现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升基层协商民主实效呢?笔者结合XX县政协这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从争取重视、搭建平台、创新方式、发挥优势、提升素质、完善制度等六个方面提出一些思考。

一、争取重视,着力营造政协协商民主的宽松环境

推进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需要提高工作的开放程度,营造激励委员履职的宽松环境,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的基层协商民主的新格局。争取重视和支持,主动加强与党委、政府的联系沟通,主动提出课题,主动请党委、政府交题,增强各级领导对协商民主作用的认识,切实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努力实现政治协商由政协搭台、邀请党政领导看戏由党政搭台、政协唱戏的格局转变,为深入开展协商民主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要扩大有序参与,提供平台让社会民众能更多地参与政协的工作和活动。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因此,只要党委、政府和政协邀请“三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群众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协商民主活动,就能使协商民主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要不断优化环境,在政协会议及活动中,鼓励讲真话、言实情,允许提出批评,欢迎发表各种不同呼声甚至反对意见,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形成一个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要切实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各界别的团结合作,努力使政协成为一个凝心聚力、团结和谐的组织,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合力。近年来,中共XX县委不断加强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着力营造协商民主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纳入全局部署。坚持把协商民主纳入县委全局工作去谋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党政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一安排部署。县委先后出台了《中共XX县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XX县委关于我县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做好政协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从制度和机制上保障了政协协商民主的有序、有效开展。二是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政协重点视察报告、专题调研报告、重要社情民意信息等建言成果及时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认真办理、落实。今年上半年,县政协向县委、县政府报送了5篇专题调研报告,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指示;促进县域工业发展、精准扶贫、城市管理、农机机械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还得到县委书记的亲自批示,有效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三是重视机关建设。去年换届期间,县委配齐配强政协机关各委室正、副主任,加强机关干部交流,注重解决职级待遇。把政协日常工作和开展活动所需的经费、专委会工作经费、委员活动小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拨付专款添置机关办公设施,确保工作正常运转。2012年,县委研究新增政协研究室、农业委、人资环委;去年,县委又研究新增了地联委,使政协的委室由过去的“五委一室”增加到“八委二室”,为有效开展协商民主活动创造了优良环境。

二、搭建平台,不断提升政协协商民主的科学化水平

开展政协协商民主,只有进一步明确协商什么、与谁协商、怎样协商、协商成果如何运用等具体要求,才能不断提高政协协商民主的科学化水平和实际效果。近年来,XX县政协要高举团结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三大职能,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做到“关注大事,深层次开展政治协商;务求实效,多形式加强民主监督;拓展领域,全方位推进参政议政”,努力夯实“政协全委会议整体协商、主席会议重点协商、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专委会议对口协商、界别联系广泛协商、提案办理个案协商”等多层协商平台,加强政协职能职责与协商平台的有机结合,切实做到政治协商在大事要事上,民主监督在热点难点上,参政议政在关键要害上,进一步提高政协协商民主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协商民主前进步伐。XX年,县政协全委会在组织委员讨论、协商“一府两院”和计划、财政工作报告的基础上,还对40多个县级部门、中省市驻邻单位和与民生相关企业的工作满意度进行了无记名投票测评,当场逐一详细通报了民主测评的“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弃权”的投票结果及有关意见和建议。这一做法震动大、影响大、成效大,被县委书记讲话时称之为“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为我们的决策提供了参考”。会后,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分别对综合满意票未超过60%的单位召开了特别会议,对照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并报送县委、县政府和县政协,促进了工作改观。

三、创新方式,努力构建政协协商民主的良好格局

协商民主不是选举民主的补充,而是一种独立的民主形式,其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要引导各方面充分认识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意义,把工作重点集中到探索协商民主的思路举措上来。要结合工作实际,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覆盖协商议题全过程的工作程序,积极探索协商民主新形式、新方法,拓展协商渠道、扩大协商范围,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政协协商民主模式,不断拓展丰富协商形式和途径,努力构建和优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协商格局。加强学习培训,注重调查研究,讲究策略方法,提升委员的协商议政能力。加强理论研究和新闻宣传,为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提供理论支撑,让协商的过程更加公开透明,不断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使各界群众的意愿诉求通过人民政协这个平台得到充分表达和广泛协商,推动形成最大限度的社会政治共识。XX县政协每年都安排了委员列席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畅通委员知情明政的渠道。有关会议还有针对性地邀请群众代表列席。对于反映强烈的城乡低保对象有“水份”和城区供气不足、重要交通要道设置红绿灯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县政协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召开常委会议并邀请多名群众代表旁听,对城乡低保和燃气服务工作进行了民主评议,当场公布了测评无记名投票结果,及时将测评结果和建议报送县委、县政府,受到了重视与采纳。特别是对采纳“挤干低保对象‘水分’的建议”做到了立行立改,见到了成效。去年,全县取消1700余人低保资格,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四、发挥优势,切实提高政协协商民主的实践动力

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协商民主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职能定位,具有独特的制度性、程序性、规范性、包容性,融协商、监督、合作、参与于一体,是协商民主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渠道,为推进协商民主进程提供了强大的制度张力和鲜活的实践动力。近年来,XX县政协在推进协商民主进程中发挥优势,履行职能,通过召开资政会、情况通报会、委员反映社情民意座谈会等平台推动协商民主向多层发展。特别是发挥智力优势,精心选题、组织委员深入调研、提出建议,有效促进协商民主成果转化,取得良好效果。进一步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作用,围绕“汇集民智促发展,关注民生促和谐,发扬民主促团结”,不断提高协商民主的能力和水平,扎实推进多层协商进程,有效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去年,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要求,XX县政协将其列入协商议政的工作重点。主席会、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组织专题调研组就“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强要素保障”等课题,深入相关部门、乡(镇)、企业开展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多样的调查研究,组队到XX市XX区、XX县,X市XX区、XX市XX区学习工业园区、城市综合体、现代物流园区、城市规划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在近半年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了“助推‘两化’互动发展资政会”,各界别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评价,资政会的成果促进了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提升能力,充分发挥政协协商民主的主体作用

推进协商民主,提高协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关键。在协商过程中,若对协商问题没有深刻的认识和见解,缺乏“专业水准”,那么协商只能是浮光掠影,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近年来,XX县政协重视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提高协商能力。一是优化结构。严格掌握委员推荐的标准,把好委员的“入口”关,根据新形势下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情况,有计划地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参加政协,在界别构成上体现更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在委员产生上探索建立推选和选举相结合的机制,使政协真正做到“代表大多数、兼顾各方面”,提高委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加强学习。组织委员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学习经济、法律、历史和现代科技等专业知识,定期开展委员培训,经常组织委员学习,安排委员参加政府及部门单位的情况通报会,畅通委员知情明政、参政议政的渠道,增强委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切实提高履职能力。三是强化责任。不断提高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的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中心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克服浮躁心态和功利思想,大兴“团结民主、爱岗敬业、求真务实、优质高效”之风。县政协出台了《政协委员行为规范》,印发了《委员手册》,明确了委员的权利、义务、职能、职责,创建了委员履职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建立了委员履职管理档案和考核办法,探索了委员退出机制,对委员实行动态管理,增强了委员的履职意识和履职责任,较好地发挥了在开展协商民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六、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政协协商民主的保障机制

政协协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二、围绕本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调查、观察活动,通过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提案、建议等,帮助党政部门改进工作,推进民主科学决策。

三、协助党委、政府做好本地各界人士的思想工作和民族团结工作,及时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协调关系,维护社会和谐。

四、做好当地在外知名人士和港澳台、海外侨胞的联络、联谊工作,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发动当地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为本地三个文明建设办实事、做好事。

五、大力培养、举荐党外能人,维护政协委员的合法权利。

六、正确指导联络站工作,充分发挥联络员在本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七、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积极探索政协工作新思路。

八、完成上级政协和当地党委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邓元泰镇政协联络委员会

政协协商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市政协机关荣获年全市绩效管理先进单位称号,来之不易,这是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成员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受表彰的绩效管理先进处室、考核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刚才,同志全面总结了市政协机关年绩效管理工作,对年机关绩效管理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他讲的这些意见,我都赞同。下面,我简要讲两点意见:

一、年机关绩效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特点鲜明

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市政协高举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按照市委的总体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政协优势,与全市人民一道,战冰雪、援震区、迎奥运、谋发展,既夺取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又推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成果丰硕,必将在市政协发展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年来,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市政协机关获得各级各类集体荣誉33项,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政协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的结果,是全体委员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结果,是全体机关干部职工以绩效管理为抓手,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的结果。

回顾年市政协机关绩效管理工作,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围绕中心议大事,注重创新求实效。去年市政协紧贴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及“两型社会”建设中如何整合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功能等重大问题,分别召开三次常委会议,与有关职能部门进行了专题协商,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深入开展,市政协积极创新协商议事平台,在全国政协副主席钱运录和郑万通等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与市委、市政府和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汉联合举办了“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论坛。邀请国家相关部委高层官员和各路专家、学者聚会,共同为“两型社会”建设的改革路径出谋献策,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鼓与呼,为争取中央、省对“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的大力支持积极奔走。近30家中央和地方媒体对“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论坛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报道,扩大了市政协和市的影响。会后及时整理报送了论坛情况专报和组建光谷科技银行、设立非上市公司股权流通市场、设立节能减排交易所等6个信息专报。等全国政协领导已在专报上阅批,全国政协办公厅还行文专报中央政治局常委、副总理李克强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已研究决定,年将就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作进一步的专题协商。市政协积极创新建言献策形式,在全市政协系统开展“献一策”活动,丰富政协委员建言献策载体,活跃全市政协参政议政局面,增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为推进市“两型社会”建设改革提供了大量的锦计良策。市政协还积极创新提案工作机制,通过举办大型提案咨询活动,开展承办单位和提案者之间的提案办理“面对面”交流活动、建议案办理工作“问效”活动以及提案办理工作“回头看”活动,促进提案针对性和提案质量进一步提高。市政协也更加注重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在政协履行职能的各项活动中的作用。年全市政协工作呈现出生动活泼、热烈有序的局面。

二是围绕目标抓落实,措施可行树新风。年,办公厅、研究室和各专委会围绕年初确定的全年工作要点和绩效管理目标,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坚持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年终兑现奖惩的责任制;年是政协历史上干部队伍建设力度最大的一年,全年共提拔各级干部25人;开展“两型机关”建设,注重机关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培育干事文化,“讲实绩、求实效”的观念深入人心;建立了委员参政议政情况统计通报制度,加强了委员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办公厅和专委会密切协作,重大协商活动组织配合好,处室间分工不分家,各项事务性工作组织细致、严谨。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政协机关各项绩效管理目标。发生特大地震后,心系灾区灾情,汇聚力量伸援手。机关及时组织书画家和政协委员开展书画义卖活动、组织干部职工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共捐款259万元。利用捐款帮助县重建了大庄小学。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

对于这些好的做法,我们要认真地加以总结,更好地保持和发扬。

二、年机关绩效管理工作要再上台阶,力争有新的业绩

年我们被评为全市绩效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这是市委对政协机关工作的肯定。面对荣誉,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年既是建国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周年,又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困难最多、面临机遇最大的一年,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年市政协工作要点已经下发,要确保这些工作圆满完成,我们的任务很艰巨,责任很重大。为此,从加强机关绩效管理工作出发我再强调两点:

一是要以绩效管理工作为抓手,不断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实施绩效管理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重要决策,多年实践表明,绩效管理效果实、带动大、管长远。我们要切实把加强机关绩效管理作为市政协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办事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抓手,抓紧、抓实、抓好。首先要把加强学习纳入绩效管理中来,在市委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人民政协服务科学发展、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强大思想器。要紧密联系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际和政协工作特点开展好学习活动。在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不断改进和创新学习形式,促进党员干部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正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着力研究解决履行职能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加快“两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指导。这项工作还要作专门的动员和部署。

其次,机关自身建设的重点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我们现在的这支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仍旧不能懈怠,中国有句古话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我们只有通过自身不懈的学习实践,与时俱进,才能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新时期政协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相适应。作为市政协的干部特别是要在综合协调能力、文字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上进一步提高,要作到“会说、会写、会做”。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创新意识,要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是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我们在工作中要注重联系实际,努力创新,更好的发挥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的作用。总之,只有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们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作用,不断取得进步。机关自身建设的力度和成效,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政协履行职能的质量和水平。我们要继续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使我们的工作与全国政协的工作能够接轨,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保增长、调结构、强民生”工作主题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把绩效管理工作与政协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与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效率型、创新型、和谐型”政协机关相结合,与贯彻和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政协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起来,不断加强文风、会风、作风等建设,促进机关工作协调统

一、规范有序、灵活高效运转,为履行职能、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当前,首要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坚持用理论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不断提高围绕中心履行职能的本领。一是要搞好重大问题的协商讨论。围绕“适应经济形势新变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构建绿色工业体系等议题,高质量组织好常委专题协商会议。积极争取全国政协就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问题来汉开展调研、视察,召开专题协商会。二是要深入开展民主监督。加强提案督办和提案办理追踪,提高提案办理的质量和水平。在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财政体系、政风行风等方面开展好专项监督和特约监督活动,加强和改进委员参与全市绩效管理第三方评估工作,重点围绕推进“四城同创”等全市中心工作和民生问题开展视察。三是要认真组织好委员参政议政。围绕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的全局性、综合性、前瞻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力争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四是要组织好纪念建国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周年的系列活动。目前,市政协年的工作要点已下发,办公厅、研究室,各专委会要按照工作分工的要求提前策划、精心组织,保质保量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目标。

同志们,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希望全体干部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我相信,机关年绩效管理工作一定会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有全体政协委员的支持和努力,有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的辛勤劳动和勤奋工作,市政协的各项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突破。我们将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周年献上一份厚礼!谢谢大家!

上一篇:收银员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电气工程概预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