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怀古范文

2023-09-20

赤壁怀古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怀古诗的解题方法、技巧与思想内容;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准确鉴赏怀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1 【教学设想】多媒体演示、学生共同参与探讨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题

余秋雨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为什么?因为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用苍劲悲凉的情感来吟咏,所以怀古诗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它的魅力。)

二、解决预习题

概括分类 咏史怀古诗从思想内容上分有三类:

1、怀人伤己

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负,建功业,得遂心愿,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

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2、怀古伤(讽)今

古盛今衰,繁华远去,只留荒芜,物换星移,世事沧桑;

物是人非,风景依旧,朱颜已改。物是人非,讽今伤今 如:刘禹锡《乌衣巷》

杜牧《泊秦淮》

3、析史明理

1 作者身置其外,站在历史的高度,表达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杜牧《题乌江亭》

王安石《乌江亭》

三、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三首唐诗,比较其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越 中 览 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金 陵 怀 古

司空曙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注】司空曙,晚唐诗人。庾开府即庾信,南朝梁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深受梁武帝赏识,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

金 陵 怀 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 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 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 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 幽怨不堪听。

【注】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 【答案】

一、思想内容:

A、 相同点:都写昔盛今衰

B、 不同点:李诗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

司诗既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又借以寄寓对唐朝国势衰微的感叹,更含有自己的故园之思

刘诗既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又表达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观点,告诫统治者不要沉迷声色,贪图享乐,步六朝后尘

二、艺术手法

A、相同点:都运用今昔对比

B、不同点:司诗用典,刘诗用典,借古讽今

四、小结(表格 投影)

五、课后作业

金 陵 怀 古 司空曙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赏析】

金陵(今江苏南京)从三国吴起,先后为六朝国都,是历代诗人咏史的重要题材。司空曙的这首《金陵怀古》,选材典型,用事精工,别具匠心。

前两句写实。作者就眼前所见,选择两件典型的景物加以描绘,着墨不多,而能把古都金陵衰败荒凉的景象,表现得很具体,很鲜明。辇路即皇帝乘车经过的道路。想当年,皇帝出游,旌旗如林,鼓乐喧天,前呼后拥,该是何等威风!如今这景象已不复存在,只有道旁那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长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投下浓密的阴影,使荒芜的辇路更显得幽暗阴森。“江枫暗”的“暗”字,既是写实,又透露出此刻作者心情的沉重。沿着这条路走去,就可看到残存的一些六朝宫苑建筑了。“台城六代竞豪华”,昔日的宫庭,珠光宝气,金碧辉煌,一派显赫繁华,更不用说到了飞红点翠、莺歌燕舞的春天。现在这里却一片凄清冷落,只有那野草到处滋生,长得蓬蓬勃勃,好象整个宫庭都成了它们的世界。“野草春”,这“春”字既点时令,又着意表示,点缀春光的唯有这萋萋野草而已。这两句对偶整齐,辇路、宫庭与江枫、野草形成强烈对照,启发读者将它的现状与历史作比较,其盛衰兴亡之感自然寄寓于其中。

接下去,笔锋一转,运实入虚,别出心裁地用典故抒发情怀。典故用得自然、恰当,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先说自然。庾开府即庾信,因曾官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信是梁朝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和父亲庾肩吾一起,深受梁武帝赏识,所谓“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诗人从辇路、宫庭着笔来怀古,当然很容易联想到庾信,它与作者的眼前情景相接相合,所以是自然的。

再说恰当。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后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他经历了北朝几次政权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后两个王朝的覆灭,其身世是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变化的。再说他长期羁旅北地,常常想念故国和家乡,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著名的《哀江南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诗人的身世和庾信有某些相似之处。他经历过“安史之乱”,亲眼看到大唐帝国从繁荣的顶峰上跌落下来。安史乱时,他曾远离家乡,避难南方,乱平后一时还未能回到长安,思乡之情甚切。所以,诗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伤历史上六朝的兴亡变化,又借以寄寓对唐朝衰微的感叹,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园之思、身世之感在内,确是贴切工稳,含蕴丰富。“伤心”二字,下得沉重,值得玩味。庾信曾作《伤心赋》一篇,伤子死,悼国亡,哀婉动人,自云:“既伤即事,追悼前亡,惟觉伤心……”以“伤心”冠其名上,自然贴切,而这不仅概括了庾信的生平遭际,也寄托了作者对这位前辈诗人的深厚同情,更是他此时此地悲凉心情的自白。

这首诗寥寥二十字,包蕴丰富,感慨深沉,情与景、古与今、物与我浑然一体,不失为咏史诗的佳作。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 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 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 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诗可能写于次年初春。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究竟在哪儿呢?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有没有变异呢?没有,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鲜明,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

尾联“《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有没有被后世记取呢?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课 后 练 习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过华清宫

李约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注:华清宫为唐明皇杨贵妃纵乐的地方。

《霓裳》《羽衣》为舞曲名。

4

(1)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各有什么作用?简要说明。

【分析】(1)第一首诗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 (2)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手法。

第一首:宫内与宫外对比(或横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突出了对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的不满。

第二首今昔对比(或纵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突出统治者荒淫误国的主旨。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分析。

【分析】

1、李诗(怀古伤今):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昔盛今衰的伤感。

皮诗(借古讽今):看似为汴河“罪名”,实则巧妙的对荒淫误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2、李诗:以描写为主,汴水悠悠东流,堤上碧柳成阴,杨花随风飞舞,见无边春色触景生愁情:春色常在、豪华不存,昔盛今衰。

赤壁怀古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怀古诗的解题方法、技巧与思想内容;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准确鉴赏怀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1 【教学设想】多媒体演示、学生共同参与探讨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题

余秋雨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为什么?因为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用苍劲悲凉的情感来吟咏,所以怀古诗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它的魅力。)

二、解决预习题

概括分类 咏史怀古诗从思想内容上分有三类:

1、怀人伤己

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负,建功业,得遂心愿,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

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2、怀古伤(讽)今

古盛今衰,繁华远去,只留荒芜,物换星移,世事沧桑;

物是人非,风景依旧,朱颜已改。物是人非,讽今伤今 如:刘禹锡《乌衣巷》

杜牧《泊秦淮》

3、析史明理

1 作者身置其外,站在历史的高度,表达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杜牧《题乌江亭》

王安石《乌江亭》

三、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三首唐诗,比较其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越 中 览 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金 陵 怀 古

司空曙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注】司空曙,晚唐诗人。庾开府即庾信,南朝梁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深受梁武帝赏识,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

金 陵 怀 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 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 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 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 幽怨不堪听。

【注】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 【答案】

一、思想内容:

A、 相同点:都写昔盛今衰

B、 不同点:李诗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

司诗既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又借以寄寓对唐朝国势衰微的感叹,更含有自己的故园之思

刘诗既表达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事变迁的感慨,又表达国家兴亡取决于人事的观点,告诫统治者不要沉迷声色,贪图享乐,步六朝后尘

二、艺术手法

A、相同点:都运用今昔对比

B、不同点:司诗用典,刘诗用典,借古讽今

四、小结(表格 投影)

五、课后作业

金 陵 怀 古 司空曙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赏析】

金陵(今江苏南京)从三国吴起,先后为六朝国都,是历代诗人咏史的重要题材。司空曙的这首《金陵怀古》,选材典型,用事精工,别具匠心。

前两句写实。作者就眼前所见,选择两件典型的景物加以描绘,着墨不多,而能把古都金陵衰败荒凉的景象,表现得很具体,很鲜明。辇路即皇帝乘车经过的道路。想当年,皇帝出游,旌旗如林,鼓乐喧天,前呼后拥,该是何等威风!如今这景象已不复存在,只有道旁那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长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投下浓密的阴影,使荒芜的辇路更显得幽暗阴森。“江枫暗”的“暗”字,既是写实,又透露出此刻作者心情的沉重。沿着这条路走去,就可看到残存的一些六朝宫苑建筑了。“台城六代竞豪华”,昔日的宫庭,珠光宝气,金碧辉煌,一派显赫繁华,更不用说到了飞红点翠、莺歌燕舞的春天。现在这里却一片凄清冷落,只有那野草到处滋生,长得蓬蓬勃勃,好象整个宫庭都成了它们的世界。“野草春”,这“春”字既点时令,又着意表示,点缀春光的唯有这萋萋野草而已。这两句对偶整齐,辇路、宫庭与江枫、野草形成强烈对照,启发读者将它的现状与历史作比较,其盛衰兴亡之感自然寄寓于其中。

接下去,笔锋一转,运实入虚,别出心裁地用典故抒发情怀。典故用得自然、恰当,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先说自然。庾开府即庾信,因曾官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信是梁朝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和父亲庾肩吾一起,深受梁武帝赏识,所谓“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诗人从辇路、宫庭着笔来怀古,当然很容易联想到庾信,它与作者的眼前情景相接相合,所以是自然的。

再说恰当。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后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他经历了北朝几次政权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后两个王朝的覆灭,其身世是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变化的。再说他长期羁旅北地,常常想念故国和家乡,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著名的《哀江南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诗人的身世和庾信有某些相似之处。他经历过“安史之乱”,亲眼看到大唐帝国从繁荣的顶峰上跌落下来。安史乱时,他曾远离家乡,避难南方,乱平后一时还未能回到长安,思乡之情甚切。所以,诗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伤历史上六朝的兴亡变化,又借以寄寓对唐朝衰微的感叹,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园之思、身世之感在内,确是贴切工稳,含蕴丰富。“伤心”二字,下得沉重,值得玩味。庾信曾作《伤心赋》一篇,伤子死,悼国亡,哀婉动人,自云:“既伤即事,追悼前亡,惟觉伤心……”以“伤心”冠其名上,自然贴切,而这不仅概括了庾信的生平遭际,也寄托了作者对这位前辈诗人的深厚同情,更是他此时此地悲凉心情的自白。

这首诗寥寥二十字,包蕴丰富,感慨深沉,情与景、古与今、物与我浑然一体,不失为咏史诗的佳作。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 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 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 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诗可能写于次年初春。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究竟在哪儿呢?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有没有变异呢?没有,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鲜明,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

尾联“《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有没有被后世记取呢?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课 后 练 习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过华清宫

李约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注:华清宫为唐明皇杨贵妃纵乐的地方。

《霓裳》《羽衣》为舞曲名。

4

(1)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各有什么作用?简要说明。

【分析】(1)第一首诗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 (2)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手法。

第一首:宫内与宫外对比(或横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突出了对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的不满。

第二首今昔对比(或纵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突出统治者荒淫误国的主旨。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分析。

【分析】

1、李诗(怀古伤今):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昔盛今衰的伤感。

皮诗(借古讽今):看似为汴河“罪名”,实则巧妙的对荒淫误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2、李诗:以描写为主,汴水悠悠东流,堤上碧柳成阴,杨花随风飞舞,见无边春色触景生愁情:春色常在、豪华不存,昔盛今衰。

赤壁怀古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如、属、固、适、虽、而等)、通假字(属、冯、缪)、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准确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3、了解“赋”的知识,“主客问答”的赋体手法,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4、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感情变化。 【教学重难点】

体会本文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理解作者在文中变现出的感情变化。 【教学方法】

1、知人论世法。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结合两赋一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2、反复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先诵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体会景、情、理相交融的艺术境界,把握课文情感发展的脉络。

第二课时:重点诵读主客问答部分,深思其中蕴涵的情感与哲理;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听王菲《明月几时有》引出本文作者苏东坡。(可让生自由发言来讲述自己了解的苏轼。)

1、知人论世。 旷世奇才——苏轼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苏轼果真没有令人失望,在文学上闯出了自己的一篇天地,成为一代风标领袖。 三苏:苏轼、苏洵(其父)、苏辙(其弟)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苏辛:苏轼、辛弃疾(豪放词)

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书法)

此外,苏轼通绘画、知音律、喜平话、懂园艺、精金石,且多有建树。我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旷古奇才,舍苏子其谁?

可是,这样一位文坛领袖,他的政治路却走得极为坎坷多磨,可以说是“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颠沛流离”。

苏轼一生历经四帝。

宋仁宗嘉佑二年,中进士,受到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新法里较激进的做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

赤壁怀古范文第4篇

最好?有哪些地方推荐?可以

如何安排行程?

添加评论分享

按票数排序

8 个回答

赞同36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36收起

银菊、孙璐、汪星浦 等人赞同 刘博颋,东北爷们儿,纯的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所以首推我的家乡,1月份来比较好,当然来之前最好关注下一周天气预报,最近几年雪下的不够勤快。

市区徒步路线: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松花江畔。这一圈走下来,你基本会对东方小巴黎有个直观的感受了,最典型的几个欧式建筑都在这里。如果是1月份左右来,松花江边都冻结实了,江边抽冰嘎的、玩狗拉爬犁的不少,还能看到汽车直接开过江喔~

松花江边坐车过江桥到太阳岛公园,每年的冰雪节(1月5日开始,持续很久)都在那里举行,这可能是南方朋友最兴奋的地方了,冰灯、雪雕、还有各种冰上游戏项目玩到你腿软。

如果胆子大,不怕摔的话,我非常推荐你去亚布力滑雪场玩上两天,从哈尔滨出发需要几个小时的行程。滑雪场门口有风车山庄可以住宿(价格不菲),放好行李租副装备(依然不便宜)就可以出发了,雪场有很多指导员、也有很多热心的滑雪爱好者愿意教你,这种和大自然近距离接触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补充:

作为吃货的我,郑重推荐几个特色美食。

 马迭尔冰棍。谈到哈尔滨美食,我首先想到的不是红肠,而是马迭尔

冰棍。无论三九还是三伏,都能看到中央大街马迭尔餐厅外面排队的

人群。没有柜台、没有吆喝、甚至连包装都没有,直接从包装箱里掰

出一根根鹅绒黄的冰棍递到顾客手中,100多年这种“裸销”的方式

丝毫没有改变过,吃过之后你肯定会对“奶味儿”有更深的理解。

 秋林红肠。制作工艺很有特点,烟熏,但表面很干净,不扒皮也可以

直接吃(扒了会少了那种焦炭味)。常温可以保存很久,买带包装的

送家人朋友很不错。

 东方饺子王。连锁店很多,个人比较喜欢中山路上的那家。

 酱骨架。东北菜实在,很多都是直接上手抓着啃,请南方朋友吃饭时

看着他们文质彬彬的用筷子夹着吃,我都在心底偷笑。

 老昌春饼。老牌子了,连锁也很多,最近几年在上海飘着,也不知道

哪家更好。依然是直接用手,薄得透亮的春饼卷着自制香酱、小葱、

香菜、黄瓜,一口塞进去大嚼特嚼,想想都过瘾。

地道东北菜我推荐不出来地方,只能报报菜名了。像土豆/酸菜炖粉

条、大丰收、小鸡炖蘑菇、扒肉、锅包肉、地三鲜、溜肉段、得莫利

炖鱼,炖菜居多,都很有农家特色。

2012-12-1811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2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

2邓德鑫,一个专业指路的奔三纯爷们!

收起

知乎用户、胡小迪赞同

大家都说了哈尔滨,其实在哈尔滨是看雪雕看冰灯感受东方小巴黎,在亚布力是滑雪,想看雪的还强烈推荐雪乡,是牡丹江的一个林场,能让你感受到洁白、纯净的雪中童话世界。再有就是吉林市的雾淞,不过能不能看到要靠人品了。吃的除了菜类中的锅包肉和杀猪菜,还一定要尝一下冰糖葫芦和冰棍,在零下二十几度的环境中绝对会给你不一样的感觉!

2012-01-05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1收起

匿名用户

大果赞同

东北大妞受邀答:

时间

看雪的话12月、1月左右不错,2月雪就有点化了,不是那种白白的了,而且也不蓬松了。当然,赶上突降大雪不在此范围。

地方

哈尔滨,已经有很多人给出很好的建议了。亚布力滑雪场是一定要去的,虽然在其它地方也可以滑雪,但是亚布力是天然雪!漠河也值得一去。

其实我个人觉得东北的新兴城市大多数都没有太多的特色(在我看来中国很多城市都是如此),就好比我家在牡丹江,我觉得跟其它三线城市没有太多差别(建筑、文化等等),反倒是农村还值得一去,有很多农家乐,可以睡火炕、吃山珍等等。

威虎山影视城,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还有可以去看野生东北虎。个人觉得是虎里面最好看的品种。

除了其他人回答的之外,去东北一定要吃韩国料理!我小的时候这货叫朝鲜风味小吃⋯⋯正宗不正宗的这个看个人(很多是朝鲜族人开的,跟韩国人的习惯可能有些许不同),主要是便宜。

一定要买人参,比萝卜贵不了多少,几块钱就能买一根。

烤冷面一定要吃!我出了东北在其它地方都没有吃到过。路边都会有买,一两块钱一份,好吃还管饱。

2011-10-272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4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4李思漪,IT界小菜鸟一枚

收起

银菊、知乎用户、匿名用户 等人赞同

哈尔滨

第一天:下了火车可以住在中央大街附近的家庭式旅馆,很漂亮价钱也不贵,大概150左右一晚,稍加休息,步行至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松花江、中央大街。在中央大街的马迭尔餐厅吃一次马迭尔冰棍和冰糕。去马路对边的华美西餐厅吃一次正宗的俄式西餐!吃的暖和了去防洪纪念塔看看(最好是晚上5点左右)旁边有卖俄罗斯纪念品的地方,不是很贵,挑几样有特色的不贵的纪念品捎给朋友。江边看看,南方的朋友绝对没有看过江面可以行走是什么样的情景!看罢,回宾馆,休息。

第二天:去太阳岛高原看冰雕、雪雕,美不胜收!记得相机一定要充好电,美景不容错过。一定要穿的多多的,像一个小熊都不为过,因为冷的程度绝对是你没来没有感受过了!小的时候妈妈常说“耳朵会冻掉”嘻嘻,很厉害吧!顺路去一次“极地馆”看看白鲸表演“海洋之心”和“天使之吻”你一定不会后悔的!打道回府...

第三天:出发去亚布力滑雪场,可以住几天。滑雪乐趣无穷!

推荐好吃的:锅包肉、马迭尔冰棍、哈尔滨红肠、哈尔滨干肠、大咧巴面包、格瓦斯饮料、烤红薯、冰糖葫芦(有冰呦,试试就知道)、酱骨棒(要带着手套吃,很过瘾)......

2011-10-25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1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1蓝冰,放慢脚步

收起

知乎用户赞同

哈尔滨:

1.冰雪大世界--白天看雪雕晚上看冰灯;

2.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看欧式建筑;

3.吃西餐、酸菜馅饺子、炖菜、烧烤、哈啤;

4.滑雪有平山、猫儿山、吉华滑雪场等好多,初级滑雪者足够了。

牡丹江:

雪乡,哈尔滨出发4-5小时车程,看雪

漠河:

从哈出发一宿火车吧,中国最北的地方,看雪最好,可惜我还没去过。时间:12月-2月,看天气预报。

2011-10-25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0thinkind,微信公众号ShenYangCN | „

收起

哈尔滨吃货推荐:

 秋林·里道斯红肠

 马迭尔冰棒

 华梅西餐厅

 吴记酱骨

 大全烧烤

 老昌春饼

 大列巴

2012-12-16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0Hellen,略懂互联网

收起

可以选择从北京做动车去哈尔滨,省钱,另外哈尔滨有个太阳岛,景色不错,还有个极地馆也在太阳岛上

2011-10-25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0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0徐杰瑞,见的人多了,我就越来越喜欢狗。

收起

想看异国风情, 去哈尔滨; 不过我还是推荐吉林市, 在松花江的上游, 东北的水源地, 看看大教堂, 松花江, 还能看到独一份的雾淞(全国应该没有第二个地方了, 全世界什么的我不知道);而且, 四线城市, 物价比哈尔滨低点;有兴趣可以到下面山里走走, 到庆岭吃个活鱼啥的;不过东北服务业水平差点, 要有心理准备。

冬天东北旅游推荐:哈尔滨太阳岛、亚布力滑雪、雪乡

可以游览哈尔滨保存最完整的具有百年历史的、俄式随军东正教堂—圣索菲亚教堂,哈尔滨母亲河---松花江,参加松花江冰上活动(包含滑冰梯、抽冰嘎、滑冰车、观冬泳等娱乐项目。),游览太阳岛风景区,可参观久负盛名的雪雕作品展——太阳岛雪博会,哈尔滨极地主题公园——极地馆,可有幸观看到海狮或白鲸表演. 游览黑龙江省内最大的俄式民居建筑群—俄罗斯风情小镇,体会浓厚的异域风情;观冰雪大世界,兆麟公园,哈尔滨标志性建筑--防洪纪念塔,百年老街——中央大街,感受充满异国情调百年老街的无穷韵味及无尽遐想……

赴亚洲最大的国际滑雪中心——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体验惊险而刺激的贵族滑雪运动,也可滑轮胎、坐坐马拉爬犁、雪橇,雪地摩托回味童年的乐趣.乘云中行高空索道或参与惊险刺激的世界第一滑道

前往童话世界中国第一雪乡—双峰林场,沿途可看到银装素裹的世界,欣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冬季雪景.雪乡曾藏于深山不为人知;雪乡其实很小只有一条大街称为雪韵大街,雪乡的雪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不是一次大雪可以堆积成那种美轮美奂的雪景的,需要一次

一次反复的白雪覆盖在屋顶,木桩,所谓随物具形,堆积成雪蘑菇,奔马等雪塑.参观影视群部落,木栅栏让我们回忆起下乡知青那个年代的生活, 《闯关东》《大约在冬季》等著名电视剧在此取景.漫步浏览最为淳朴的北方特色的农家村落―――雪韵大街,打冰滑梯,感受当年伐木工人的劳动场景,有兴致的还可欣赏到搞笑开心的东北二人转段子表演.傍晚瞭望生活气息十足的雪乡袅袅炊烟,感受远离喧嚣,宁静自然的乡村风光,雪乡的夜景尤为美丽,洁白如玉的白雪在大红灯笼的照耀下,宛如朵朵白云飘落人间,幻化无穷……

赤壁怀古范文第5篇

《赤壁赋》苏轼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语句是:

2、

苏东坡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

3、

本文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不要说是人听了,就是动物蛟龙听了也飞舞起来了,一个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5、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6、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的语句是:

7、

《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

8、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

9、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10、

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

11、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

12、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

13、写清风与明月可激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语句是:

5《赤壁赋》答案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7、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8、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9、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0、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1、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赤壁怀古范文第6篇

东坡公园

各位游客,提起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先生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但是提起他与我们常州有何渊源,知道的朋友也许并不多。

苏东坡先生曾经11次来到常州,,并终老于此,那么今天就请各位随我一起走近这位大文豪。

我们现在所来到的景点就是东坡公园,始建于1954年,由舣舟亭扩建而成。现在的东坡公园由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和一个古运河中的半月岛组成,二岛间有明代古桥相连, 好了各位游客就请随我一起步入东坡公园,开始我们的怀苏之旅吧。

各位请看,前面就是我们东坡公园的大门了,大门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砖雕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穿过大门我们可以看到一组湖石小品,名曰“三苏苑”。三苏是指东坡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他们同列于“唐宋八大家”之中。

看完三苏苑我们继续往前边走,现在在我们正前方的这个亭榭结合的建筑物叫做龙亭。它临池而建,造型奇特,建于1954年,之所以被称之为龙亭有两个原因,一是乾隆皇帝曾在亭内召试地方文人,二是该亭顶上有二条龙,因此被称为龙亭。

大家接着跟我向前面走,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讲苏东坡与我们常州的渊源。

一代大文豪苏东坡,本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出生于宋仁宗景祜三年。苏东坡的一生曲折坎坷,他曾经在京里做过官,后来在神宗元丰七年的时候上表神宗皇帝请求居住到常州,从此与我们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终老于常州顾塘桥的孙氏馆。

苏东坡与常州的不解之缘,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仁宗嘉佑二年。当年苏东坡初出茅庐,中举及第,便与多位常州籍同考举子结成好友,他们在苏东坡眼前展示了一幅绚烂的江南风光,使他与好友们订下了“鸡黍之约”。 后来,苏东坡又先后结识了常州的钱公辅、钱济明(世雄)父子、胡仁修、报恩寺长老。这些同窗好友都与他成了莫逆之交。在他以后的宦海生涯中,尤其是在他遭到贬斥的流放生活中,这些好友给予了他无私的关心。尤其是钱世雄,在他被贬南方时,不断派人送信送物, 友情、亲情的温暖与关怀,两人的情谊始终不渝。是苏东坡钟情于常州的源头。苏东坡与常州之缘,正如他自己所说:“殆是前缘。” 自东坡1071年35岁时首次踏临这方土地,直到去世,他与常州的生死之缘延续整三十年。

游客朋友们,请随我一起向右边看,在我们的右边可以看到一座假山,俗话说“庭院中可以无山,但不可以无石。而且中国人所欣赏的石不但要怪,而且要丑。

在假山的前边我们看到一块以白石雕成的水池,这便是东坡洗砚池了。它长一米,宽0.5米,深0.5米,也只有像东坡先生这样的大文豪才需要这样打的洗砚池了。它原来在苏东坡的终老地孙氏馆,1757年的时候地方官员为了讨乾隆皇帝开心才移至于此。

在洗砚池的旁边有一座小桥,过了小桥我们便来到了御碑亭。亭内现存有乾隆皇帝巡视常州时所写的六首诗的碑刻。我们先来看最右边一块:

毗陵驿口驻飞颅,城郭周巡六辔纡。 老幼欢欣称就日,江山风物已勾吴。勖哉尔牧无胥怠,弱矣斯民未尽愚。户口实繁盖藏少,隐忧水旱岂能无。

这三块碑文记载了乾隆皇帝停船上岸,来到常州,骑马巡视一周,看到这儿江山秀丽、景物优美,老百姓欢天喜地,称颂当朝成就,心里非常高兴,勉励官员不要懒惰,不要欺压百姓,同时要注意隐患,增加储备,防止水旱灾害。

再看最左边这块:髯翁迁八州,浮踪不系艇。其不迁者存,至今遗佳境。当年舣棹时,水流人自静。倜傥缅高风,徘徊发清省。

这首诗是乾隆皇帝经过舣舟亭时有感而发的。全文表达了他对苏东坡的高尚品格的敬重,并以此醒悟自己,诗中也表达了对苏东坡悲惨遭遇的惋惜。

现在我们去看看最主要的古迹—舣舟亭。“舣舟”二字的意思是“系舟”或“停船”,乾隆皇帝和苏东坡都曾在这里停过船,只不过相差七百多年。

由于苏东坡在此停过船,南宋时常州人建亭在此,以示纪念。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来常州时,此亭重修过,乾隆皇帝还题写了“玉局风流”的匾额。

现在我们见到的亭子就是舣舟亭,四角双檐飞甍九脊,属于重檐歇山顶,建于此园最高处,饰有精美砖雕和木雕,亭顶有二龙戏珠,还有苍松仙鹤,神龙游鱼等图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常州最著名的亭之一。在石柱上有两副对联,大家不妨一读。一副是:“二月江南好风景,故人此日共清明。”另一副是:“舣舟亭畔喜迎东坡居士,洗砚池边笑驻西蜀故人。”这两副对联分别由常州现代书法家钱小山和胡一飞书写。

游客们,我们到了御码头,这就是乾隆皇帝当年停泊的地方。在御码头的左方我们可以看到一座连接两岛的古桥,叫做广济桥,原在城西,跨古运河。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447年),为常州最古老的三孔石拱桥,造型古朴优美。

过广济桥,印入眼帘的雕塑是“情缘常州”。这个雕塑作品是由中央美院的专家制作的,是改造后新设的景点,取材于东坡与好友的典故。

目前,半月岛上除了有陈列东坡资料、书画等展品的东坡书院、九十岁的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写的江南园林厅堂建筑“抱月堂”、楚颂亭、苏子墙、还有香泉井等景点。

上一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范文下一篇:和氏璧的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