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制造范文

2023-09-22

明星制造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对我国的生产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机械制造工艺是制造业不可替代的一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机械制造工艺进一步的发展,机械制造工业对制造业的作用越来越大。机械制造工艺引进先进的技术,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生产效率,还很大程度上创新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对于制造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会介绍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分析制造业与机械制造工艺的关系,并阐述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制造业;关系;可靠性

1.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

随着机械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的制造业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下被淘汰。很多的制造业为了继续在市场上存活下来只有找寻其他的生存方式,在网络技术不断发达的今天,各行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市场上出现企业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有包含合作关系,在这个大环境下,机械制造业也加入了全球化的行列。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机械制造业的自动化技术准备了条件,自动化技术的引进不仅提高了制造的效率,还节约了成本,解放了员工。自动化技术是机械制造业工艺的一个重大发展和创新。现代的机械制造业是先进技术和制造创新的结合,它代表了国家的制造水平和实力,在制造业中加大机械制造工艺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2.机械制造工艺与制造业的关系以及实际应用

2.1.机械制造工艺与制造业的关系

制造业包含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工艺是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制造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机械、电子、食品、化工等等,这些制造都属于制造行业。机械制造工艺不仅只是制造业的一个部分,它是促进制造业生产发展的关键,制造业的技术的先进与否都与机械制造工艺有着密切的关联,机械制造工艺的技术水平,直接代表着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机械制造工艺在制造业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仅只是用在机械制造中,其他的制造业也充分的利用机械制造工业的优势,促进了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也促进了整个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两者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影响。

2.2.机械制造工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制造业中包含很多的行业,是多种技术的集合。在现代的机械制造工艺中,在制造产品时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已经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转变了传统的制造理念,利用先进的技术来生产产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现在的制造业已经不再只是对产品进行简单的设计和生产,在生产产品之后,还要对产品进行加工、设计以及使用后的回收利用。机械制造工艺的生产模式也影响到整个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中越来越重视技术,将机械制造工艺的先进技术和进步的生产理念已经应用到制造业中,促进制造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机械制造工艺的优势

3.1.机械制造工艺每个环节的紧密联系性

机械制造工艺的先进技术不仅应用在实际的生产中,还将技术应用到产品的设计、包装、销售等方面,实现产品的最大价值。机械制造工艺的每个环节紧密联系,每个环节的工作都是为了下个环节的更好运行,工作各个步骤的紧密联系可以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对产品进行系统化的管理,规范制造业的发展。所以为了保证机械制造工艺工作每个环节的正常运行,要求工作人员严格地控制每个环节的联系,保证产品的质量。

3.2.机械制造工艺的全球化发展

在全球化的经济的大环境下,机械制造工艺也加入了全球化的行列。机械制造工艺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制造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地更新机械制造工艺的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为制造业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环境,为制造业今后的制造工作奠定基础。全球化的环境下,我国的制造业可以向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学习经验,在制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因素有很多,一个细小的差错都会影响到整个的制造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全球都在实行绿色制造,在制造的过程中减少环境的污染,以及保证产品的质量。绿色生产在食品制造中运用得更加广泛。

4.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

4.1.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含义

机械制造工艺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可靠性的判定十分重要,它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制造业的成功。通过严格的控制机械制造的工作流程来确保工艺的可靠性,在工艺原本的技术上进行改造和创新,增加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为了真正实现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很多制造商对工艺工作的各个方面实行严格的测试和评估。

4.2.机械制造工艺对可靠性因素的控制

孔位特征的加工是影响工艺的关键,所以在机械制造工艺工作过程中,要严格地按照制造标准来加工孔位特征。在孔位加工之前,要对孔位的具体情况有详细的了解,采用科学多样的方法对这些孔位分析和观察,最后制定相应的计划来控制孔位。在机械制造工艺中,经常会发生意外状况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增加制造的成本。为了节省制造的成本和产品的质量,针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意外状况的发生。机械制造业工艺的健康发展也为整个制造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3.机械制造工艺的可靠性评估

评估机械制造工艺可靠性的方式有很多,最简单的方式是直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产品的质量来判断工艺的可靠性,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很好的确定工艺的可靠性。为了得到科学的评估结果,大部分会分析产品的关键孔位的数据和具体的情况,通过对比之后,对机械制造工艺实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5.总结

时代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大众对于各种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价格优惠、保证质量,更重要的是有档次有技术含量。面对这种情况,机械制造工艺面临更多的挑战,要不断的更新技术,设计出的产品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制造业要想发展,要适应整个经济的发展环境,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充分发挥机械制造工艺的优势,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平.机械制造的工艺可靠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5)

[2]佟济.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现状分析[J].机电信息,2011,(15)

[3]袁烨.机械制造工艺对制造业的重要性探究[J].硅谷,2013,(11)

明星制造范文第2篇

1 实施绿色制造的需求分析

当前汽车制造企业急需面临一个问题, 那就是如何绿色制造, 如何做到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 又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而要想实现这些目标, 就需要在汽车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这些问题, 并且将其涵盖于整个生命周期。

第一, 在生产汽车的过程中, 必须重视减少资源消耗。如在涂装工序的工艺设计中, 减少消耗意义重大。假如要想设计轻量化汽车, 又要减少燃料消耗, 就需要重视选择元才来, 除此之外还要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高回收率流程方案。这些方案的实施都是当前汽车零部件工厂和整车工厂都需要面对且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 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 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有数据显示设计之初有60%的产品开发制造成本可以呈现出来。所以, 设计汽车时就要充分考虑。在制造汽车的过程中, 这些方面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比如原材料的选择、原材料的价格和质量, 以及原材料是不是符合原本的方案需求, 所投入的成本有没有在企业控制的范围内, 是否能够在设计汽车时就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第三, 在设计汽车过程中要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和汽车设计整个过程息息相关, 要想最大程度的减少废弃物就必须通过对废弃物的回收, 以及一些重要零部件的回收再制造。使用多种方法, 做到节约资源。同时根据环境优化相应的生产工艺, 如可以通过净化涂装水、循环使用产生的热量。

生产汽车的过程包含选择原材料、设计制造零部件、设计整车和每个阶段的测试。总的来说, 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这4大工序构成了全过程。在每个阶段, 各个环节都会有与其相对应的环境、资源特点, 因此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就需要从4个工序中发现答案。每个工序所对应的环境和资源问题都可以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来得到改善。

2 汽车制造企业绿色制造的模式及主要支持系统

2.1 汽车企业绿色制造模式

笔者根据实际经验总结出汽车绿色制造模式, 其可以分为5个层次, 依次为:绿色制造目标层、过程技术层、支撑系统层、支撑技术层以及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

2.1.1 绿色制造目标层。

绿色制造目标层包含5个方面:时间、质量、成本、服务和环境。

2.1.2 汽车制造全生命周期主线。

汽车制造全生命周期主线涵盖的范围很广, 从产品的制造需求、绿色设计、资源设备、生产、装配、影响、服务与维修、回收处理等整个周期都应当以绿色环保为主题。

2.1.3 绿色制造过程技术层。

绿色制造过程技术层, 包含有绿色设计技术、制造资源优化技术以及清洁技术、产品生命中期管理技术、绿色制造企业信息技术、绿色制造评价技术等。

2.1.4 绿色制造支撑系统层。

绿色制造支撑系统层包含有绿色制造评价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绿色供应链系统、清洁生产管理系统等等。

2.1.5 绿色制造支撑技术层。

绿色制造支撑技术层包含有:先进制造技术、数据库与知识库技术、信息化技术以及优化与决策支持技术。

2.2 汽车企业绿色制造关键支持系统研究

2.2.1 绿色设计技术。

绿色设计, 我们也称为生态、生命周期、环境或环境意识设计等。当前绿色设计技术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 总体思想也逐渐明晰, 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 要涵盖各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要避免环境污染, 进而做到能源和资源的节约。通过已有经验我们可以知道, 那种先生产再治理的措施并不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 要从开始生产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境的影响, 设计环保可以循环利用的实施方案。

绿色设计强调可持续发展观点, 并强调系统分析和对产品的评价, 认为要在开发产品时就充分考虑环境的消极因素。在产品的开发阶段直接引入3R模式, 同时支持废物设计。然而设计上做到理论上的完全绿色无污染, 但是现实中却无法做到完全无污染, 只能做到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但也要能够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有很多关于绿色设计的内容, 且涉及到的内容也较多。笔者整理如下几点:

(1) 绿色设计的关键技术

整个汽车生产过程中需要关注很多内容, 如环境的影响、资源的利用等等, 而这些关键性问题在绿色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予以重点关注, 要综合评价、分析进而知道设计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等, 以此保证获取质量最佳的产品。

(2) 绿色产品

汽车产品的生产中会涉及到很多环节, 这些环节的首要任务都是要进行原材料的准备。原材料对于生产至关重要, 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污染, 在选择材料过程中要选择不能污染环境的原材料。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率和原材料的质量关系密切, 因此在生产中需要充分考虑原材料的质量, 如果原材料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那么其产品质量也就会无法得到保证, 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重要会增加运输材料和废物, 也会增加企业在后续对污染处理的成本。

绿色材料的选择需要解决综合性和系统性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绿色材料无明显标识, 选择难度大;一是考虑所需要的材料的绿色性需要从产品的功能、成本和质量等多个方面, 这样多方面的考量也会增加选择的难度。

2.2.2 汽车制造的绿色工艺规划。

研究实践告诉我们, 产品制造过程的工艺方案也会影响能源和材料的消耗。绿色工艺规划一般会出现在设计之初, 这也是情节生产技术的关键不走, 它在清洁生产和绿色产品设计中起到桥梁的作用。绿色生产工艺规划涵盖多个内容, 如获得环境最有的工艺方案和工艺路线。

绿色工艺规划能够对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改善, 尤其是对环境减少消极影响。工艺优化过程, 主要是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降低、降低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和降低人力投入等。绿色制造工艺规划立足于传统工艺规划, 并作出相应的延伸, 是一种促进汽车绿色生产制造的环保辅助手段。

当前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 绿色发展势在必行, 传统的工艺方法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先进高效的工艺和方法将会成为发展的主流, 且产品更新周期加速也会导致废弃产品速度的加快。企业应当强化对这些废弃产品的回收, 确保能够对资源充分利用, 最大程度的使用绿色制造系统和尽量不给环境带去危害的工艺技术。

3 加强汽车生命周期处理管理的发展对策

3.1 大力宣传, 并开展相关法律教育工作

开展多种宣传方式, 如公益广告、教育读本等多种方式, 提高民众对于国家废旧汽车回收和再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 提高全民回收和再利用废旧汽车的意识。让民众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提高这方面的认识, 并能够积极主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废旧汽车的报废和参与回收和再利用工作。

3.2 以市场为导向, 多种方式并举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但是其实施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缺少足够的补贴资金以及不法分子进行高价回收等, 这些使得废旧车辆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和再利用, 甚至还出现了原本应当报废的汽车却重新回流到市场。

针对出现的问题, 可以以市场为导向, 多种方式并举。如根据相关的法律, 严格打击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 并且根据实际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让那些非法使用废弃汽车的违法行为得到相应的法律惩处。同时制定相应的经济手段, 鼓励车主和企业主动回收废旧汽车, 给予这些车主和企业相应的经济补偿。

3.3 加强废旧汽车再制造技术

回收废旧汽车是废旧汽车早制造技术的根本, 在回收后合理修复、改造废旧汽车, 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但是当前我国在这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 因此十分有必要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废旧汽车的再利用率的提高, 能够有效拓宽废旧汽车材料的使用渠道, 并带来客观的经济收益。

结束语

汽车制造企业绿色制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 减少环境污染, 能够有效的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汽车行业是当前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 汽车企业的绿色制造对于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要加大研究汽车绿色制造, 并且对废旧汽车的回收给予重点关注。以市场为导向,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促进汽车制造企业的绿色制造。

摘要:环境和资源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人类生存发展受到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制约。汽车制造业是当今热门产业之一, 也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产业之一。生产制造汽车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 且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汽车企业而言, 引进绿色制造模式来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是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将就汽车制造企业绿色制造模式及管件支持系统展开研究。

关键词:绿色制造,汽车企业,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 王永靖, 刘飞, 王琦峰.面向绿色制造的汽车制造企业信息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 2009, 07:832-837.

[2] 张伟, 刘仲谦, 张纾, 徐滨士.绿色制造与再制造技术研究与发展[J].中国表面工程, 2006, S1:76-81.

明星制造范文第3篇

1 当前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现状分析

据调查表明, 我国目前很多大型的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均为国有企业, 只有小型的石油机械制造由私营企业把持。可以想象得到的是, 采用这种经济管理体制, 在很大程度上都无法有机的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生产效益, 所以导致了目前国有大型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发展较为缓慢, 内部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就当前而言, 国有机械制造企业的自主产权并不多, 生产成本、生产设备以及先进性的高精尖技术等绝大多数还是需要引进和应用国外的先进技术, 这毫无疑问将会大大限制企业在生产中的自主创新性。而近年来我国为了有效保护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采用各种途径降低了石油开采量, 其局限性也越来越严重, 外加近些年来经济危机一直存在加速了石油及其相关连带产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其中石油机械制造业也同样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因此我们从种种状况来看, 在相关企业实行绿色设计, 变革经营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 绿色制造理论在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总的来说, 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 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的产品研发

大量的事实证明, 石油机械制造企业作为制造企业, 我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 就必须要从营销、产品机构、内部管理等多个方面来大力推进制造工艺的创新, 加大研发团队的力量来进行技术攻关, 而不是一味的依赖国外技术和经验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走出一条真正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新道路。具体地说, 就是需要石油机械制造企业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强化自主创新的产品研发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从而在现有设施、装备的基础上提高在线产品产量, 从而起到不断壮大企业的目的。

2.2 综合性评价石油机械的绿色设计工艺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的是, 石油制造企业要想发展和壮大, 就必须真正了解绿色设计的主要特征所在, 也就是绿色设计务必要综合考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与此同时还要涉及到生态环境, 从而最大限度的从设计源头上保护环境, 起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就目前而言, 石油机械制造企业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绿色材料, 做可拆卸回收设计, 具体的事就是需要遵循最少拆卸工作量, 易于拆卸分离的基本准则来实施和操作。

2.3 抓好石油机械设备制造工艺的一般性与重点

这也是石油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提高工作效益的重要一环, 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充分考虑好设备的外观尺度与比例, 其中造型的尺度应以人体的生理尺寸作

为具体的衡量标准, 对设备不仅要从整体而且还要从局部度量大小, 而度量的结果应与设备的用途及周围环境 (与使用设备关联的环境) 相协调。总而言之, 就是要保证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使得石油机械制造工艺的外观对称和均衡, 并使得设备具有安定与轻巧的外观, 着重抓好石油机械设备制造工艺的一般性与重点。

2.4 注重外观的绿色制造

外观给人的印象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就是要从视觉上给人一种享受感, 从而把机械自身具有的美感体现出来。这就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在脑海中存有环保设计的理念, 视觉外观将绿色设计作为重点, 使产品造型给人一种亲切感, 使设备具有环境亲和力和绿色亲和力, 这样可以使制造出的石油机械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与认可。

3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 在石油机械制造中引入绿色制造理论已经势在必行。是对国家大力提倡采取新材料、应用新技术、发展绿色生产的有力支持。我们可以预见的是, 这项理论如果能够真正结合到实践中必然会使整个石油机械行业取得长足的发展, 让石油机械制造行业与绿色制造领域获得有效的融合。

摘要:本文将会首先阐述当前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现状, 然后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石油机械,环境污染,绿色制造

参考文献

[1] 徐平.绿色制造理论在石油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5, (10) .

[2] 杨仁忠.绿色制造理论在石油机械设计制造中应用[J].中国机械, 2014, (04) .

[3] 杨卫星.绿色制造理论在石油机械设计制造中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 (22) .

明星制造范文第4篇

绿色制造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它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联结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 要求经济发展必须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的长期承载能力, 使环境与资源既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且还能满足人类长远生存的需要, 采取主动措施和科学方法, 建立一个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崭新模式, 使我们这一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生存和享受而滥用资源、破环环境, 把一个破损、污秽的地球留给子孙后代。实施绿色制造, 可以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大大提高产品的绿色程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绿色制造理念下的机械制造工艺类型

1.1 成形制造技术正向净成形方向发展

成形制造技术包括铸造、焊接、塑性加工等, 目前它正从接近零件形状 (Near Net Shape Process) 向直接制成工件, 即精密成形或净成形 (Net Shape Process) 方向发展。这些工件有些可以直接或者稍加处理即可用于组成产品, 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

1.2 工艺模拟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工艺模拟技术主要应用于热加工过程, 过去通常必须做大量的实验才能初步控制和保证加工工件的质量, 采用工艺模拟技术将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和专家系统相结合, 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优化工艺方案, 预测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和防止措施, 从而能有效控制和保证加工工件的质量。

1.3 环保型工艺技术

环保型工艺技术就是通过一定的工艺环节, 使这些物质尽可能减少或完全消除, 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在工艺设计阶段全面考虑, 积极预防污染的产生;有时也同时增加末端治理技术。

2 绿色制造工艺的开发过程

目前, 我国企业中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的应用率很低, 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缺乏可行的绿色制造工艺技术;另一方面, 企业对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的认识不足。因此, 为了促进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的创新、实施和扩散, 必须采取相应的方法和途径。

提高生产率和制造质量、降低成本, 使加工过程具有良好的环境性能的最有效的途径是进行工艺创新, 用新的工艺代替传统的工艺。对现有工艺从技术、经济、生态环境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优化或改进现有工艺、开发传统工艺的替代工艺及开发新型工艺技术等途径, 获得经济可行的绿色制造工艺技术。

由于切削和磨削是目前获得产品尺寸和形状的主要手段, 其主要优点是可以得到极高的尺寸和形状精度, 以及很小的表面粗糙度, 其主要缺点是浪费原材料, 加工效率低.对零件的表面材料性质有一定影响, 且能耗大, 切 (磨) 屑难于处理, 即使能处理, 其处理成本也很高, 对环境又有污染 (切 (磨) 削液的用于排放、加工中挥发的烟雾等) , 因此, 对绿色机械加工工艺 (干式切削、干磨削等) 的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 又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2.1 加强绿色制造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

目前, 生产企业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生产人员对绿色制造认识不足, 缺乏了解更谈不上实施绿色制造。他们认为绿色制造投入大, 见效慢, 经济效益远不如直接抓成本、抓质量、抓品种等见效快, 因而不顾对环境的污染, 甚至宁愿承受环境污染罚款, 也不愿在绿色制造上想办法和采取措施。因此, 普及对绿色制造的认识是目前的主要任务。

2.2 采用外部激励机制, 促进绿色制造的应用

外部激励机制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即政府法规的强制管理、政府环境管理的经济刺激手段、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的宏观调节, 从这几方面为企业开发、应用绿色制造技术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3 产学研相结合, 提供可行的绿色制造工艺技术

绿色制造是涉及诸多学科内容且相互渗透的边缘技术, 因此, 应产学研相结合, 联系企业生产实际进行研究, 这样更具针对性、实用性、示范性和推广性。而且这也是实施绿色制造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4 加强绿色制造的社会配套服务体系

由于绿色制造的初期效益比一般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要差, 因此, 依据技术推广与市场推动的自然发展, 速度和效果必然缓慢。因此, 建立由环保部门、企业界、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的绿色制造技术服务和示范中心对绿色制造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2.5 建立企业内部绿色制造创新机制

企业应用绿色制造的内部动力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经济性目标的需要、企业劳动保护的需求和企业家的环境意识等三个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益驱动。因此, 在企业内部通过污染物审计与物料平衡分析找出造成企业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技术因素, 通过对制造工艺技术的“绿色”改进创新以及在市场与环境双重作用下的绿色产品创新, 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必然会推动企业绿色制造创新的良性循环。

摘要:制造业是制造人类财富的支柱产业, 同时又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绿色制造就是为消除和避免制造业经济恶性发展的后果, 寻求新的发展战略而提出的新概念。实施绿色制造, 可以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大大提高产品的绿色程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绿色制造理念下的机械制造工艺类型, 同时, 就绿色制造工艺的开发过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绿色制造,工艺,意义,对策

参考文献

[1] 刘飞.绿色制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M].中国机械工程出版社, 2002:105~108.

[2] 胡爱武, 傅志红.产品的绿色设计概念及其发展[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02:115~119.

[3] 石琳.关于绿色制造新概念[J].机械工程技术, 2004:258~296.

[4] 徐勇军, 张彦富, 王平.绿色制造及其实施[J].机电工程技术, 2005:140~142.

明星制造范文第5篇

工信部节[2017]2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企业,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加快发展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进一步提升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管理水平和产业发展质量,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增长,制定《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组织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7年10月31日

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加快发展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以下统称高端智能再制造),进一步提升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管理水平和产业发展质量,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增长,制定本计划。

一、必要性

我国作为制造大国,机电产品保有量巨大,再制造是机电产品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最佳途径之一。再制造产业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尺寸恢复和性能提升”为主要技术特征的中国特色再制造产业发展模式。在再制造产业发展过程中,高端化、智能化的生产实践不断涌现,激光熔覆、3D打印等增材技术在再制造领域应用广泛,如航空发动机领域已实现叶片规模化再制造,医疗影像设备关键件再制造技术取得积极进展,首台再制造盾构机完成首段掘进任务后已顺利出洞。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近十年的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示范、产品认定、技术推广、标准建设等工作基础上,亟待进一步聚焦具有重要战略作用和巨大经济带动潜力的关键装备,开展以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要求、高附加值为核心特性的高端智能再制造,推动深度自动化无损拆解、柔性智能成形加工、智能无损检测评估等高端智能再制造共性技术和专用装备研发应用与产业化推广。推进高端智能再制造,有利于带动绿色制造技术不断突破,有利于提升重大装备运行保障能力,有利于推动实现绿色增长。

二、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实施绿色制造,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聚焦盾构机、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医疗影像设备、重型机床及油气田装备等关键件再制造,以及增材制造、特种材料、智能加工、无损检测等绿色基础共性技术在再制造领域的应用,推进高端智能再制造关键工艺技术装备研发应用与产业化推广,推动形成再制造生产与新品设计制造间的有效反哺互动机制,完善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加强标准研制和评价机制建设,探索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再制造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到2020年,突破一批制约我国高端智能再制造发展的拆解、检测、成形加工等关键共性技术,智能检测、成形加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布50项高端智能再制造管理、技术、装备及评价等标准;初步建立可复制推广的再制造产品应用市场化机制;推动建立100家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产业集聚区等,带动我国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高端智能再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培育高端智能再制造技术研发中心,开展绿色再制造设计,进一步提升再制造产品综合性能。加快增材制造、特种材料、智能加工、无损检测等再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进一步突破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医疗影像设备关键件再制造技术,加强盾构机、重型机床、内燃机整机及关键件再制造技术推广应用,探索推进工业机器人、大型港口机械、计算机服务器等再制造。

专栏1 高端智能再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关键件再制造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开展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压气机转子叶片(整体叶盘)、定向柱晶涡轮转子和静子叶片、定向单晶涡轮转子和静子叶片、定向金属间化合物涡轮静子叶片以及大型薄壁机匣等关键件再制造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医疗影像设备关键件再制造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开展CT、PET-CT等医疗影像设备CT球管、高压发生器、高转速液态金属轴承、CT滑环、数字化探测模组的再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二)推动智能化再制造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以企业为主导,联合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第三方机构等,促进产学研用金结合,面向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发展重点需求,加快再制造智能设计与分析、智能损伤检测与寿命评估、质量性能检测及智能运行监测,以及智能拆解与绿色清洗、先进表面工程与增材制造成形、智能再制造加工等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专栏2 智能化再制造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智能再制造检测与评估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加快研发应用基于声、光、电、磁多物理参量融合的再制造旧件损伤智能检测与寿命评估设备,以及基于智能传感技术的再制造产品结构健康与服役安全智能监测设备等。

智能再制造成形与加工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加快研发应用再制造旧件损伤三维反求系统以及等离子、激光、电弧等复合能束能场自动化柔性再制造成形加工装备等。

(三)实施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工程。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资源整合能力强、产业规模优势突出的高端智能再制造领军企业,形成一批技术先进、管理创新的再制造示范企业,建设绿色再制造工厂,带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重点推进盾构机、重型机床、办公成像设备等领域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企业建设,鼓励依托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建设示范工程。

(四)培育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协同体系。鼓励以高值关键件再制造龙头生产企业为中心形成涵盖旧件回收、关键件配套及整机再制造的产业链条。面向化工、冶金和电力等行业大型机电装备维护升级需要,鼓励应用智能检测、远程监测、增材制造等手段开展再制造技术服务,扶持一批服务型高端智能再制造企业。建立高端智能再制造检测评价体系,鼓励开展第三方检测评价。

专栏3 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协同体系建设

培育盾构机高值关键件再制造配套企业。开展刀盘、主驱动变速箱、中心回转装置、减速机、高端液压件、螺旋输送机等关键件再制造,形成基本完整的盾构机再制造产业链。

培育服务型再制造企业。鼓励应用激光、电子束等高技术含量的再制造技术,面向大型机电装备开展专业化、个性化再制造技术服务,培育一批服务型高端智能再制造企业。

(五)加快高端智能再制造标准研制。加强高端智能再制造标准化工作,鼓励行业协会、试点单位、科研院所等联合研制高端智能再制造基础通用、技术、管理、检测、评价等共性标准,鼓励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企业制订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支持再制造产业集聚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管理与评价体系,探索形成地域特征与产品特色鲜明的再制造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建设绿色园区。

(六)探索高端智能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新机制。鼓励由设备维护和升级需求量大的企业联合再制造生产和服务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再制造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构建用户导向的再制造产品质量管控与评价应用体系,促进再制造产品规模化应用,建立与新品设计制造间的有效反哺互动机制,形成示范效应。

(七)建设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再制造公共信息服务和交易平台,鼓励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充分应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实施再制造产品运行状态监控及远程诊断,探索建立覆盖旧件高效低成本回收、再制造产品生产及运行监测等的全过程溯源追踪服务体系。

(八)构建高端智能再制造金融服务新模式。积极利用融资租赁、以旧换再、以租代购和保险等手段服务高端智能再制造,推进逆向物流与再制造产品信息共享,探索基于电子商务的再制造产品营销新模式,逐步建立盾构机、医疗影像设备关键件、办公成像设备等再制造产品市场推广新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支持政策。充分利用绿色制造、技术改造专项及绿色信贷等手段支持高端智能再制造技术与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应用,重点支持可与新品设计制造形成有效反哺互动机制的再制造关键工艺突破系统集成项目建设。推动将经认定的再制造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及绿色工艺技术产品目录。推动通过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高端智能再制造工艺、技术、装备及关键件研发。对符合条件的增材制造装备等高端智能再制造装备纳入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首批次保险等财税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二)规范产业发展。加大对高端智能再制造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再制造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和宣贯再制造管理、工艺技术、产品、检测及评价等标准。进一步完善再制造产品认定制度,规范再制造产品生产,促进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咨询机构等作用,强化产业引导、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等,探索建立以产品认定、企业信用为基础的行业自律机制。推动开展第三方检测评价,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三)促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多双边国际合作机制与交流平台,加强高端智能再制造领域的政策交流,推动产品认定等标准互认。支持科研院所等机构围绕高端智能再制造积极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学术研讨等活动。深入落实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开放的相关政策,探索开展境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再制造。鼓励高端智能再制造企业“走出去”,探索市场化国际合作机制,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绿色发展。

明星制造范文第6篇

一、智能制造对课程体系的影响

(一) 综合的专业知识

机械制造类专业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所传授的知识相对传统制造显得更复杂, 要使学生了解企业使用的软件、数字化网络化制造、虚拟现实技术、精密检测等知识。智能制造企业从注重生产流程单一环节向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流程的转变, 普遍采用制造执行系统MES对产品生产进行信息化管理、虚拟制造、高度柔性的智能工序、在线精密检测等, 需要高职学生从整体了解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流程的相关知识。

(二) 信息化管理知识

信息化技术融入项目管理中解决了原有的人员管理难题, 通过协同平台进行可视化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生产车间, 以智能机器人为核心, 实现零件在同类设备上的自动化装夹、加工与检测, 大幅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并大幅减少车间操作人员。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技术使企业生产环境发生了改变, 原有的独立生产设备通过信息化技术使设备间具有通信功能, 能实现自动化生产, 减少了人为的干预。

(三) 物联网技术知识

智能制造企业的生产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持, 企业利用物联网与上游客户沟通, 与下游物料供应商相连, 在企业内部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各种资源集成, 实现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产品生产信息的连接。传统制造模式以产品为中心, 智能制造模式以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中心。通过物联网技术将用户、智能工厂、物料供应商等动态互联, 形成可视化的生产流程, 最终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产品。过去的工业生产过程都是线性的, 而现在的新型生产呈现出复杂的网络化特征。

(四) 过程控制理论知识

智能制造企业柔性生产线利用高效自动化装夹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机器人技术等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生产制造岗位对工人的操作技能需求降低, 转而变为对生产流程的监控。如在生产过程中要对生产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与监控, 通过采集到的数据分析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减少产品质量的波动, 通过生产参数优化等措施降低出现废品的风险。除对生产质量进行监控外, 还要对多元数据进行统计、监控等。将员工、设备、生产效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近景分析, 合理配置生产任务等。

(五) 大数据知识

随着产品个性化需求不同, 产品信息也不同, 这就构成了产品需求的大数据。基于生产项目的大数据, 如企业资源规划、射频识别、产品信息传递等在智能生产线上高速运转, 形成生产工业大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判断生产运行情况。用户与制造企业间的交互也将产生大量数据, 通过分析和挖掘这些动态数据, 可为产品创新提供素材。另外, 当生产产品定制数据达到一定的数量级时, 通过数据分析可预测产品流行趋势, 灵活配置物料资源, 利用工业大数据进行预测才能更好地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因此, 智能制造时代的高职生应了解工业大数据的相关知识。

二、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的课程体系面临的挑战

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不但要反映技术知识, 还要反映获得技术能力的过程, 这样才有利于高职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要想培养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就应该具有相应的课程体系。目前, 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的课程体系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一) 岗位职业能力与知识要求的变化

智能制造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导致职业岗位变更的速度在加快, 传统的单一职业能力已向智能制造背景下多种职业能力演变。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快机械制造类专业知识的更新与完善, 不断加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应用, 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使学生具备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知识储备。

(二) 跨学科的知识体系

智能制造背景下的课程内容需增加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等跨学科的基础知识。智能制造时代企业员工仅仅具备单一的技术技能难以满足智能工厂的要求, 未来企业需要以信息化为主的跨界复合型人才。智能制造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智能化的综合理论和实践的灵活运用。因此, 三年的高职教育把智能制造所需的知识融入教学的各个领域面临的困难很大。

(三) 校企合作需要深度融合

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以输出高端技术技能应用人才为主要目标, 其教学活动就应该围绕企业生产要求展开, 因此, 专业课程标准应以企业的需求进行制定, 这样才能保证培养的职业能力方向。目前, 学校的教学内容远远滞后于智能制造企业发展要求, 最终导致人才培养与智能制造企业需求不符。

三、高职机械制造类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在高职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 它既影响教学质量, 也彰显专业特色, 课程体系的构建依赖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不是几门课程的简单罗列, 而应该以职业能力开发为依据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前述分析, 智能制造对高职生的知识体系和职业能力要求发生很大变化, 现有的课程体系已不能支撑对职业能力的培养。目前,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没有可借鉴的模式。因此, 本文以职业能力为主线,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对课程体系提出“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职业迁移能力与智能制造新技术融合、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四融合”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构建过程见图1。

“四融合”课程体系把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跨学科知识、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成果、职业技能、智能制造新技术、工匠精神要求、教学环境、能力考核等融合进学习过程, 实现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职业迁移能力与智能制造技术融合、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四融合”课程体系, 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职业能力由低级向高级逐渐递进的培养过程。高职生未来在制造岗位的操作能力将会逐渐弱化, 制造企业更渴望学生熟悉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流程、精通信息化管理、具备物联网技术和数据分析应用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智能柔性生产线实际问题、拥有智能制造时代模具“职业人”的综合素质。

显然, 培养这样的人才需要重新架构课程体系, 它既要考虑高职生的接受能力、还要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和充分体现机械制造类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另外,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就明确提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随着智能制造全球化发展趋势, 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国际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未来人才才能把握住未来智能制造业发展的主动权。

目前,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凸显, 积极开展联合办学和国际合作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重要趋势。因此, 在全球化的国际职业教育背景下, 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也应注重增设具有国际化的课程标准。

摘要: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将直接服务于制造企业, 其人才培养规格与教学内容要随着行业市场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 高职原有的与传统制造相对接的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智能制造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发展, 客观上要求加快专业知识的更新与完善, 才能适应智能制造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课程体系,影响,构建

参考文献

[1] 李龙根, 杨福祥, 孟鑫沛.机械制造专业中高职职业能力与课程体系衔接模型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2015 (5) 27-29.

[2] 金祥林.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28.

[3] 孙孝花.高职“职业能力”与“课程体系”对接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4) :115-117.

[4] 杨德广, 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298.

[5] 陈亚琴.从系统论角度看高校课程体系的优化[J].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2 (7) :92-93.

上一篇:舞蹈文化范文下一篇:教改课题研究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