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内部控制论文范文

2024-01-27

民办高校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文章以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及完善策略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随后针对这些薄弱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完善策略。

[关键词]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行政管理人员;教师

1 前 言

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组成包括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与学生等,整体较为复杂,不同部门间管理人员构成了不同的系统,而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均离不开财务资金的支持,财务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系统,是高校稳健发展的保障。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策略,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薄弱环节进行强化,从而促使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作用价值得到有效发挥,推动高校运营管理实现更好的发展。

2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薄弱环节

2.1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当下高校针对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依然缺乏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撑,尽管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但并不完全适合于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缺乏针对性。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上,财务岗位度与考核制度不完善,会计岗位设置没有完全实现不相容岗位的有效分离,导致职责与权利较为混乱。如此一来,将会很容易出现“监守自盗”“徇私舞弊”等问题。另外,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效果,不利于高校财务资金利用率提升,对于高校未来建设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2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当下高校为有效提升教育质量水平,在软件硬件设施上逐渐加大投资力度,力求在教学服务功能上转型升级;为满足更高的日常教学要求,高校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例如实验设备、电教设备、教学器材等,同时引入教学(学生)管理平台、云平台等信息平台,在这一过程中,高校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也会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由于高校对于风险控制评估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做好对投资项目风险的准确评估,存在盲目扩建现象,超出了高校自身财政担负能力范围,导致高校内部运营资金链断裂,从而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带来了重大的安全风险隐患。另外,高校在实际经营管理中,也会通过利用自身区位优势进行“创收”,增加自身的收益,例如高校可以通过外租属于学校的土地或者门面,来获得可观的收入,但在这一过程中,同样需要承担一些财务风险,例如有的商户因为运营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租金收益难以得到及时收回,从而为高校带来一定的损失。传统的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已经难以满足高校运营发展要求。高校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过于注重行政工作开展,没有及时跟进财务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上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从而导致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防范力度薄弱,难以准确识别应对财务经营风险。

2.3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监督管理不到位

从当下部分高校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开展现状来看,受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影响,导致财务审计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存在“走过场”现象。针对查出的相关问题,没有提高重视程度,问题解决措施落实不及时,问题解决不彻底,再加上监督检查人员自身专业能力不达标,没有全面落实好财务督查工作,从而严重限制了监督管理效果发挥。而高校财务工作项目众多,内容复杂,业务活动量大,在高校日常运营中,很多财务活动都需要由内部审计进行审核,例如政府采购、建设项目、日常报销、资金使用情况等,尽管当下高校内审部门已经独立出财务部门,具有独立的职能权力,但实际开展审计工作时,对财务部门依赖性较大,审计工作开展缺乏主动性,只能通过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核算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或者等待其他部门人员进行反映投诉,导致高校财务监督审查一直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缺乏独立自主性。此外,一些审计人员由于专业能力不足,难以及时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对违规行为难以做到及时纠正,不能提前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对于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质量水平提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完善策略

3.1 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受频繁的日常收支活动影响,导致高校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工作量繁重,因此为提升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必然需要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作为支撑,防止出现徇私舞弊现象。具体来说,首先应进一步完善财务岗位职责制度,确保职责分工明确,在出现问题时,根据岗位职责制度,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同时做好不相容岗位职务分离,在岗位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机制,防止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严格根据审批制度,明确批准流程、做好审批授权,提升审批效率。另外,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过程中,还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财务核算管理力度,做好绩效评价的严格实施落实,针对高校经济活动,需要严格监督控制,做好财务风险防范。此外,针对会计账务处理,需要完善相应的程序,应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最新出台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规定,结合实际,做好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明细化,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同时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重功能,针对纳入部门的预算管理的先进收支,应开展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与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平行记账”,在财务报告方面,应同时报送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当下,需要提升會计核算信息化水平,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利用网络系统进行各项业务整合,实现信息共享,促使高校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实现数据同步利用,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效果。该平台分为数据传输、收集、查询、分析等模块,能够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关联信息进行检查分析,提升信息资源利用率,促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价值,推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实现更好的发展。

3.2 强化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力度

面对高校经济活动日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需要高校在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提升风险评估与管理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够确保高校经营正常进行。一般情况下,对于涉及资金活动而言,均存在一定经济风险。因此需要高校不断提升自身风险意识,谨慎确定贷款数额,明确贷款责任,保持清醒头脑,从主观上提升贷款资金财务管理风险意识,根据贷款到期时间与额度,合理使用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提升资金利用率,保证资金收益,从而在约定期限内如约还款。与此同时,当下高校财务在内部管理方面,内部风险的潜在威胁远远大于外部,例如高校在不断加大投入,进行办学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举债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负债慢慢增多,引发高校财政“赤”字风险,因此需要高校充分整合评价自身承担能力,量力而行,切忌盲目进行扩招扩建。同时还应加强财务活动风险监控,及时发现高校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防范风险。在实际监控过程中,需要高校财务人员承担起责任,对风险薄弱环节加强了解,分析风险出现的原因,对财务风险程度进行准确判断,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排除,有效提升自身财务风险抵御能力。除此之外,为有效控制高校财务风险,还应从细节处入手,例如针对高校科研项目经费收支控制,需要加强经费收支核算,在实际核算时,应将“科研项目拨款”独立划分为一个项目,做好独立核算。为更好地提升对科研经费支出把控力度,针对每项支出都要做好审计工作。首先完善审批程序,规范审批流程,严禁越权审批,从而避免出现徇私舞弊现象。与此同时,加大经费支出审核控制力度,针对经费使用产生的各种支出单据,需要加强审核,保证单据真实性,从而有效提升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质量。

3.3 做好高校内部控制财务监督管理落实

为保障高校财务活动能够稳定顺利开展,在具体财务内部控制上,不仅要依赖于高校财务工作人员参与管理,还应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作用,实现对高校中财务活动严密监督,促使内部审计力度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保障内部财务管理控制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实现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与财务管理控制无缝连接。在具体实施上,并赋予审计部门一定的权力,有效彰显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由审计部门定期对财务活动开展监督检查,特别是在进行高校内部财务核算时,需要深入分析高校财务报表信息,敏锐察觉其中存在的异常问题,找出原因所在,及时做好解决,针对财务部门内部涉及的现金、证券等账目信息,应定期落实查账和对账,随机抽查开票、票据保管、入账等财务活动开展环节,有效避免财务人员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杜绝贪污腐败行为。在实际进行高校内部控制财务监督管理落实过程中,还应做好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监督。在具体监督检查方法上,可结合实际,选择如下方法:一是个别访谈法。从高校财务部门内部的关键岗位中,选择一名财务管理人员,对其进行详细的访谈与询问,并结合财务管理人员访谈情况,做好相关的验证。二是实地观察法。从高校财务部门内部的关键岗位中,选择一名财务管理人员,围绕其日常工作内容,做好各个环节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通过分析记录信息,发现财务内部制度问题,促使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斷得到完善。三是穿行测试法。即立足于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工作,随机选择一份业务,围绕业务全部操作流程,做好各个环节的检查,检查实际操作与工作记录是否保持一致,确保财务内部控制措施能够在内部控制要求下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此外,还应加强对财务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工作,从而有效提升其审计水平,确保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有效提升高校财务内部管理水平。

4 结 论

综上所述,在高校日常运营过程中,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质量水平,能够帮助高校规避财务风险,提升资金利用率,推动高校发展建设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需要立足于当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策略,实现薄弱环节强化,解决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问题,从而为高校长期稳健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慧, 李婧. 论高校财务内控体系构建与完善策略[J]. 山西农经, 2018, 227(11):117-118.

[2]李书霞. 高校财务内控体系的构建及完善策略分析[J]. 财会学习, 2018, 191(17):270-271.

[3]孙响林. 完善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策略探析[J]. 经营管理者, 2017(18):237-238.

民办高校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目前,高校内部控制存在诸如内部控制环境存在薄弱环节、未形成规范的內部控制体系、缺乏有效的内控制度落实载体等问题。通过设定内控目标,识别经济业务活动中的风险点,评估风险等级,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风险,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内控意识的建设。同时,借鉴戴明环管理理论,将循环管理的思想运用于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和建立过程,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以全方位、全过程、动态化反映高校财务运行状态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载体,最终实现高校的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在财政改革不断深入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时代背景下,财政部于2012年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2015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2017年,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年度终了,按照财政部发布的统一报告格式,报送本单位当年内部控制报告。高校是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业务复杂多样,资金来源渠道较多,人员和管理机构比较庞大。为保障各项经济业务合法、合规开展,保证高校资产安全,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实现高校科学管理,提高高校办学的效率和效益。

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高校内部控制环境存在薄弱环节

由于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而高校在传统上习惯于接受上级的指令性任务,造成高校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全局意识和系统性思维。高校的业务涵盖教学、科研、招生、基建、校办企业等众多复杂活动,风险也随之而来,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长期停留在财务控制、内部牵制等层面,未能建立内部控制中的沟通协调机制和联动机制,甚至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的事。随着高校业务活动不断增加,出现了在针对一些特殊事项的处理上,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新业务或者特殊事项不匹配、流程不顺畅的现象,出现管理上的盲区,诸多因素导致内部控制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2.高校尚未形成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目前,高校正在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加快建设各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但尚未形成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

第一,从高校单位层面角度看,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尚未建立。高校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高,财务管理工作相对比较规范,但高校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建立、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信息技术应用、各职能部门与院系之间信息与沟通的理解还不够全面,缺少单位层面全局性的内部控制体系。多数高校局限于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会计业务层面工作,缺乏全局意识,缺少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既未从学校层面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并未及时对风险进行评估,也无法预先制定出风险防范的对策。对风险评价过于滞后,风险发生前期不能及时监督纠正。近年来,高校普遍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但目前仍是个案化、事后监督的状态,如经济业务是否合法、国有资产是否流失、资源使用是否高效、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关键岗位是否存在舞弊等。高校现阶段尚未建立起系统、全面、客观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运行带来的管理成本较高,实施效果不理想。

第二,从高校业务层面分析,内部控制环节还存在缺位现象。例如:预算业务环节存在预算编制依据不充分、编制过程中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充分等问题;预算执行进度不合理、执行过程存在无预算支出或者超预算支出等问题;考核评价环节依据不合理、对于考核结果缺少反馈等问题;收支业务环节没有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设置收款与核算、支出申请与审批、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业务经办与会计核算等岗位;资产管理环节未明确归口部门及相应使用责任、未能按时进行资产清查盘点,对于账实不符的情况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存在重货币资金和有形资产管理、轻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控制等问题;政府采购业务环节存在未严格按照预算或者计划要求应采尽采、单位自行决定供货服务商等问题;建设项目管理环节未能建立招投标的控制机制、存在建设资金的截留或挪用的情况;合同管理环节存在未能实现合同授权和归口管理、对于合同履行情况的监控以及合同纠纷协调机制的建立不充分、不完善的问题。

第三,从评价及监督角度看,高校内部监督体系尚不健全。内部监督不仅仅是对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的监督,更重要的是针对事前的风险评估,找到主要风险点,发现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内部控制设计环节的缺陷。目前,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仅限于开展基建维修工程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具体审计业务,内部监察部门也仅限于基建维修工程、设备购置等程序监督,高校尚未建立审计和监察部门对基建工程全过程跟踪监督审计体系。内部监督力度不够、外部监督又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2010年4月6日,教育部公布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并于2010年9月1日施行,要求各高校相关信息要公开透明。但是,高校信息公开在公开范围、公开程度、公开内容上尚未有明确的规定。我国高校信息公开工作主要是通过网站实行的,效果并不理想,经常出现网站信息查询不方便,登录过程缓慢、公开专栏信息链接无效等问题,外部监督效果不明显。

3.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缺乏高效运行的载体

内部控制制度最终是要服务于高校运行管理的,需要便捷的、具体的执行载体。目前,高校的管理现代化、信息化严重滞后,很多高校办公流程还处于模块化建设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限于公示、下载、打印,需要办理经济业务的教职工每次先学习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再按照制度要求找相关岗位负责人审批,极大增加了全校教职工的工作成本,降低了高校运作效率。没有融入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缺乏单位层面的顶层设计,各部门之间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交互和使用,使管理和运行效率较低,甚至限制了高校的快速发展,不利于承载统一、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增强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意识建设

内部控制制度已经不仅局限于财务、审计的“小内控”范围,已经扩展到高校的全部经济活动中,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需要由单位层面进行统筹安排,业务层面具体查找风险点,制定可行的制度。高校负责人对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程度是内部控制管理成败的关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明确规定单位领导班子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这就要求单位一把手负责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首先要设定目标,目标设定是单位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的前提。只有先确立了目标,才能针对目标识别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控制风险。高校经济活动控制目标主要有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识别经济活动中影响目标实现的潜在风险,根据高校风险分类和经济活动控制目标,将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层面风险,按照五大控制目标的维度识别具体风险事项。识别出风险后,要进行风险分析和应对,根据高校控制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承受等应对策略。

此外,还要逐步形成通过内部控制措施来应对风险的意识。一是领导干部要学习内部控制相关知识,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梳理内部控制意识,从领导层首先重视内部控制工作;二是要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設,在整个组织内倡导控制意识,增强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在思想上重视内部控制、行动上约束自己,形成一种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三是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治理结构、规范议事规则、明确授权和分权,做好顶层设计,确保学校各项经济活动都在制度的控制下有效、健康的运行。

2.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形成联动机制,发挥系统效应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做好组织保障工作至关重要。高校应成立内控建设领导小组来统筹各部门工作,明确牵头单位,同时各参与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内控建设的沟通协调机制和联动机制。梳理查找风险点和关键岗位,在对原有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的废、改、立的基础上,尽快形成整体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对各项经济业务事前有审批、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考核,从而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系统性功能。

分步骤、分阶段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一是从内部控制机构组成情况、运行情况、机构改革情况、权力运行制衡机制建立情况等方面构建总体的应对策略。二是由具体经济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入手,寻找具体业务层面的风险点,提出具体应对措施,然后串联扩展到全面内控、全员内控。业务层面上,可以在预算业务、收支业务、国有资产业务管理、建设项目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合同业务管理等环节形成具体的应对措施。对于预算业务控制,要贯穿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决算、分析、绩效评价整个过程。对于收支业务控制,要实现收入来源合法、应收尽收,支出的审批程序合规,标准合理;收入和支出核算应及时准确,票据管理要严格规范,收支检查要及时全面。对于国有资产业务管理,要实现资产配置合理高效,货币资金收付流程严格规范,固定资产及物资保管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对于政府采购业务,要保证单位各项采购业务符合政府采购政策,采购方式严格审核,采购过程公正透明,程序合法,验收环节手续齐全。对于建设项目业务控制,要实现项目立项论证充分,集体决策。项目概预算编制合理,招标程序透明公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项目竣工决算办理及时、做好资产验收和移交工作。对于合同业务管理,要包括归口管理,明确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合同是否合理履行,是否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加强监督,强化绩效考核与问责机制建设。高校还要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有效性的评估,评估的方面不仅局限于对日常经济业务的监督,而且还包括针对特殊事项以及非常规业务等易产生特别风险的经济活动的监督是否有效。为保证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在运用信息化管控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的监督、不断强化绩效考核及问责机制建设。一是加强监督监察力度。充分发挥审计、纪检等部门的监督作用。通过利用信息化的平台,实现审计和财务的信息共享,将监督工作尽量向前提;常态化引入外部审计监督,形成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的监督方式。二是建立经济责任制。厘清各自的岗位职责,从制度上明确岗位的责任、权利、义务,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以确保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实施。三是完善绩效考核和问责机制建设。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到干部考核的内容,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激励;反之,就有必要对单位和个人进行惩处,促进内控制度落到实处,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最终形成完善的监督体系,并使之得到有效运行。

可以借鉴戴明环管理循环理论(PDCA):P(Plan,计划):高校应当建立什么标准的内控体系;D(Do,实施):相应内控制度是否存在,如何保障内控标准的执行;C(Check,检查):考核评价内控是否有效;A(Action,处理):如何持续修正补充改进内控体系。通过管理循环八个步骤: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确定主因、制定措施、执行计划、检测效果、纳入标准、遗留问题,将循环管理的思想运用于内控体系的设计和建立过程中,使内部控制体系形成完整的闭环。

3.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载体

信息化是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将管理制度不断规则化、程序化、系统化的过程,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中。同时,作为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载体,信息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各项业务发展的需要,构建动态运行机制,真正实现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加强对本单位数据互通、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的一体化管理,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动态化反映高校财务运行状态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各模块之间要相互关联,预算与收入模块、预算与支出模块、预算与资产模块、预算与采购模块、收入与支出模块、收入与资产模块、收入与采购模块、支出与资产模块、支出与采购模块以及建设项目和合同管理模块等的相互关联。实现经济活动执行程序化,减少非程序管理,即将人控因素降到最低。依靠信息化为载体的内部控制,可以实现将内部控制工作提前,由事后监督优化到事前审批,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人的参与,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人机系统相互配合执行,以人为主体。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在人员权限分配上要更加合理,避免不适当的人为干预。

结语

高校应以贯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契机,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为依据,对单位的全部业务活动进行梳理,以信息化系统为载体,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以及监督评价等方面着手,形成全校的业务内部控制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也要与时俱进,最终形成科学管理的模式、提高办学效率和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方周文,张庆龙,聂兴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解[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2-14.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21-40.

[3]梁步腾.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对策建议[J].会计之友,2012(31):70-71.

[4]张大福.高校内部控制现状、问题与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6(1):38-41.

[5]陈菡,陈爱华.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差异分析—基于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视角[J].生产力研究,2013(10):178-181.

[6]卢旭东,郭欣旺.信息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2014(2):40-41.

[7]王斌,张庆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务操作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27-44.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财务处)

[责任编辑:苑聪雯]

民办高校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财务控制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优化高校财务控制体系,对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推进高校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财务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日渐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突出问题。文章在论述高校财务控制体系优化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目前高校财务控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校财务控制体系优化措施,以期对高校财务管理和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高校; 预算管理; 财务控制; 财务风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规模迅速扩张,高校功能呈现出多样化,高校在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同时,又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创办企业等活动,高校经费来源已由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向多渠道筹集资金转变,资金的使用涉及到教学科研、基本建设及后勤保障等多方面。在这种形势下,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优化高校财务控制体系,使财务管理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推进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各高校面临的新课题。

一、高校财务控制体系优化的必要性

(一)优化高校财务控制,能够促使高校科学配置资源,实现教学和行政管理目标,提高办学效益

通过优化高校财务控制,能够获取高校管理信息,从而对高校的经营活动进行指导、调节和促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和资金的营运能力,为组织好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及行政管理提供充要条件,使学校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优化高校财务控制能够保护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规范高校财务行为,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执行,保证高校财务安全,防范财务风险

通过对国有资产进行核算和监督、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进行审查、对筹资、投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等一系列控制措施,能够获取财务资料和财务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违规行为,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和高校财务行为的规范运作,督促高校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通过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机制及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等财务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防范财务活动中的各类风险,并通过对各类风险的有效评估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

二、高校财务控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未能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高校财务活动的始终。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以及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现阶段高校预算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单位未充分重视预算管理。一直以来,大部分高校未设预算管理委员会,未能执行财务的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参与人少,预算分配给各部门的指标基数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未能调动各部门理财的积极性,未将预算管理中的责任层层落实到位。

2.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目前,大部分高校采用增量调整预算的编制方法。即在编制本年度预算时,首先确定上年的支出,在此基础上考虑本年度中各项支出的增长因素来核定本年度各项支出数额。此法承认既成事实、简便易行,但往往不考虑预算单位的人员状况、经费标准、事业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导致预算安排与实际工作需要不符,使实际执行中不断调整乃至追加预算才能保证有些项目的顺利完成,不利于合理控制支出。另外,单位主管领导明知预算不实,通常采取一律砍掉一定百分比的做法,对那些本来实事求是的预算编制者极不公平,使其下年编预算时把水分打足,支出逐年攀升。

3.预算执行监督和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现行的高校预算管理一直停留于制定预算和执行预算,对预算的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绩效评价体系。

(二)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

1.高校缺乏有效的举债风险控制机制。教育部2001年印发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提出适当运用财政、金融、信贷手段发展教育事业以来,银校合作的方式在全国迅速得以推广,高校在借助银行贷款扩张过程中,缺乏对贷款项目、贷款结构与自身的偿债能力进行可行性的分析与论证,致使学校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而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使高校陷入财务困境。

2.学生欠费影响现金流入,导致财务风险。近年来,我国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学生拖欠学费现象日趋严重。大批学生欠缴学费影响高校的现金流入,产生资金短缺,导致财务风险。

3.高校薄弱的内部控制,能够导致财务风险。目前,有些高校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为执行人员对经费的收入、支出缺乏基本的控制意识,内部控制内容不完整,财务事项的操作随意性较大,有些高校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未对内部控制目标与岗位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分或随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授权审批制度存在弊端。表现为特定情况时没有特定的授权批准制度可依,个别人有章不循,按惯例或视需要办理。业务流程不尽合理。一些单位对经济事项的流程控制过于简单,负责流程控制的部门之间责任不明确,先后顺序颠倒。另外,单位虽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个别领导凌驾内部控制制度之上,使控制失效。上述问题使高校难以遏制错误和舞弊情况的发生,不可避免地产生财务风险。

(三)内部审计功能弱化,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和评价职能

目前,许多高校内部审计内容还是侧重对会计资料及相关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的审查,审计技术仍以账项基础审计为主,审计方式还是传统的查错防弊,内部审计队伍无论是从业人员数量还是其业务素质不能满足其行使职能的需要。

(四)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机制有待于建立和完善

目前,部分高校对财务绩效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没有建立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有的缺乏完整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也很少开展财务绩效评价工作。财务绩效评价机构有待于建立,执行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财务绩效评价的内容有待于规范,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标准和指标有待于完善。这些会影响高校的财务绩效评价工作深入开展,影响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益性,制约高校的发展。

三、高校财务控制体系优化措施

(一)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效发挥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控制及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1.预算单位应加强预算管理。在思想上,预算单位应树立起“大收入、大支出、大结余”观念;在实施中,高校领导应带头维护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在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上,高校应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并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常设工作机构。预算管理委员会由单位负责人任主任,配备高水平的专业人员,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做好各相关数据与资料的收集、全面负责预算编制、审批、下达、执行、调整、监督控制及预算绩效考核。

2.引入零基预算法,提高预算编制水平。这种预算不以历史为基础作修补,在年初重新审查每项活动对实现组织目标的效果,并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排出各项管理活动的优先次序,并据此决定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分配。零基预算是以“零”为起点观察和分析所有业务活动,并且不考虑过去的支出水平,因此,需动员全体员工参与预算编制,这样使不合理的因素不能继续保留下去,从投入开始减少浪费,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提高产出水平,能使有限的资金流向富有成效的项目,有利于发挥基层单位参与预算编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建立科学的预算监督与绩效评价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每一预算年度结束后,由学校审计处牵头结合预算目标对各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合法性、合理性及效益性进行审查,并将审计结果反馈给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执行及效益情况给予一定的奖惩,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考核与奖惩,充分调动各方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更好地为高校预算管理服务。

(二)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1.要树立风险意识。学校的管理者应科学规划学校的建设规模和建设进度,对举债项目进行评审,严格控制负债规模;贷款资金在使用中,保证专款专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监督,对使用效果做出正确评价;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偿债制度,妥善安排还贷资金来源;还应广开财源,注重资金积累。

2.强化高校收费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贷款制度。高校应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对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贷后管理工作,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高校应加强部门配合,对长期拖欠学费的学生,教务、招生部门可采取延缓其毕业等措施,形成有效的学生欠费制约机制,配合财务部门清缴工作的落实。

3.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规避财务风险。严格控制各级审批权限,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除了将一般授权落到实处外,还必须把好特定授权,在制定授权制度时,必须设计对非常规的经济事项如投资决策、基建工程项目等的授权批准程序。同时,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及时反馈授权后这些特定经济事项的处理情况。完善财务系统的控制内容和控制程序。建立健全授权批准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文件记录控制、财产物资的控制、复核与稽核控制。建立和完善内部财务报告控制制度。高校领导需高度重视内部财务报告制度,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学校经济业务活动情况,及时掌握财务信息,增强财务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部门应重视财务分析和评价。对各种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增长比率、资产权益比率设置警戒线,一旦财务指标达到或超过警戒线,学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然后采取有效措施化解。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做好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报告,为学校建设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5.广开财源,增加学校收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畅通融资渠道,通过共建、联合办学、开展培训活动等方式增加收入;提升高校后勤的社会化功能,增加产业收入;增强高校科研实力,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

(三)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功能”

1.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评价与服务职能。拓宽审计领域,审计工作侧重审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健全性,侧重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审计技术注重系统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审计方式侧重事中审查和事前控制。

2.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优化内部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年龄结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人员的以公开、择优、竞争为导向的选拔任用机制;加强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实施多元化的审计业务培训。

(四)构建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是对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全面分析、客观反映学校财务状况的需要。在构建过程中,重视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主体素质的提高,使其有效地履行职能。规范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内容。财务绩效评价的内容应包括高校财务收支、预算执行、财务状况及办学效益等方面。通过对高校财务收支情况的评价,掌握其结构及增减变化,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能够加强预算管理;通过对财务状况的评价,促进高校自身加强财务管理;通过办学效益比较分析,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机制。构建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标准及科学、动态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用以科学、客观地评价学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切实促进高校发展。●

【参考文献】

[1] 冷继波,吴洁.高校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综合),2010(8).

[2] 谭华林,杨小娟.高校财务控制体系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理财),2008(1).

[3] 卢翔.高校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8(18).

[4] 贵艳.加强高校财务管理规避财务风险[J].当代经济,2007(4).

[5] 李凤鸣.财务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 袁海燕.高校内部财务控制现状剖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民办高校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文章首先对建立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现实意义和现状进行了阐述,进而对当前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各种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有效进行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应对措施做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 制度建设 制度执行 监督检查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的加快,高校发展所需的经费来源日趋多元化,高校各种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高校内部会计控制面对新的形势,面临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势在必行,是当前高校面对的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一、建立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现实意义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已经脱离了单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办学状况,步入了多渠道筹资的办学模式。高校自主权逐步扩大,在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同时,高校还开展对外投资、合资、租赁、创办校办企业等经济活动。资金使用已经涉及到教学科研、物资采购、基本建设、后勤保障、产品生产等方方面面。要使大量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活动健康和有序的进行,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然而,我国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现在还不够健全,一些违法违纪和管理混乱带来的损失浪费等问题,事实上都可以在内部控制方面找到原因。因此,高等院校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高校规模迅速发展相匹配的内部管理及控制手段却显得相当薄弱,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财务工作面临财务管理多层次、经济利益多元化、财务关系复杂化的局面,高校的财务风险日益显现,如何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建立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堵塞漏洞、化解风险,确保高校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成为高校财务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1.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部分高校对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缺乏足够重视,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预算控制意识、风险控制意识以及内部报告控制意识。目前,许多高校只重视学校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基本建设的投入,对各项风险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高校的基建资金大部分依赖贷款,借入资金总是要还本付息的,一旦单位无力偿付到期债务,便会陷入财务困境。高校属于非盈利单位,还贷资金从何而来?没有过多的考虑过,任凭管理者的感觉盲目决策。缺乏对举债融资的还贷能力进行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可行性论证,忽视了内部风险管理。自我防范意识较差,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缺乏风险意识。

2.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不全面。(1)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不全面,如有些高校未建立对外投资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程序不合规范,风险增大。(2)内部会计控制约束的对象不全面,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时,有些高校约束的主要是对事业经费进行会计处理的人员,而对各校办产业及后勤实体等进行会计处理的人员约束得很少。(3)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不全面,如高校往往强调对财政性经费的内部会计控制,而弱化对预算外,特别是创收经费等的内部会计控制;有些高校未将二级财务纳入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对各项收支账款有较明确的内部控制措施,并严格地执行,而对各项往来款项的审批手续不全、控制不严,由于基建财务的处理是以其行业会计制度为依据,很多会计人员对基建的情况又不够熟悉,导致难以对基建进行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

3.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不够科学,不够健全,不够严谨,过于简单和条文化。有些高校往往把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当作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并未建立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程序。缺乏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试用范围狭窄,实际操作性差,重视了某一方面的控制而忽视了另一方面的控制。忽视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严重影响了执行的效果。

4.高校内部监督流于形式。我国现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许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执行情况差。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未能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考核和奖惩力度疲软。从而人为地削弱了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自觉性和警觉性。

三、当前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有待转变。“高校经营”对许多人而言还是陌生观念。部分高校对内部会计控制在认识上有差距,思想上还不够重视,生怕内部会计控制会束缚、控制他们分管的事务,使自己难以施展才能;甚至还有人认为,强调内控是相互不信任的行为。因而造成监督环节薄弱,执行力度不大。虽然制定了相关制度,但贯彻不力,执行不严,有的形同虚设,甚至控而不制,没有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出现差错互相扯皮、推诿。

由于经费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很多高校长期以来重计划而轻执行和考核,并衍生了重财轻物的观念,对我国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另外,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校办产业发展中,在重大支出项目安排中,缺乏相关的决策程序及责任制度,少有专家科学、谨慎的论证,也没有相关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2.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由于没有专门针对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法律法规,高校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不健全,从而妨碍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作用的发挥。

3.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控力度需要加强。有些高校未设置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而由内部会计控制执行部门自己进行监督检查;各级财政部门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等,导致了监控力度的欠缺,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的发挥。

4.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能违法,也不能只为应付上级检查或工作达标。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没有真正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中去,特别是内部会计控制执行的监督缺乏力度。有的高校虽然制定了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内控制度,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措施,职能部门不愿执行,将其束之高阁。内部会计控制跟不上外部环境变化,存在滞后性,不能随着业务职能的调整和要求的提高不断完善。

5.内部会计控制内控环境堪忧。某些高校还未设置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而由内部会计控制执行部门自己进行监督检查。高校虽然设置了相关的审计部门,但事后审计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各级财政部门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也不够。高校管理层从各自立场出发,认为只要与己无关,就不再坚持原则,按制度办事。这些环境因素,导致了监控力度的欠缺,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在高校中作用的发挥,导致内部控制系统陷于瘫痪。

四、有效进行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应对措施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一是要加大新《会计法》中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内容的宣传力度。高校必须维护《会计法》的权威性,加大《会计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同时坚决贯彻实施与《会计法》相关的财经法规和制度。二是全员参与,提高高校各级干部、教职工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高校的领导和各单位的负责人及财经工作有关人员,都必须充分认识会计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到会计控制工作中来,为学校会计控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高等学校办学和要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就需要发动全校教职员工参加,注意控制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出效率。三是高校内部应建立校长责任制,加强总会计师在会计工作中的地位,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增强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不以个人意志左右内部会计控制,保证其正常有效运行。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逐步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不仅要求我们对国内已有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进行总结,还要求我们学习和理解国际上包括COSO报告在内的内部控制先进理论,汲取其精华。同时,对国内外内部会计控制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在现有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其他具体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及相关操作规范,从而逐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

3.遵循各种原则,确保内部会计控制有效实施。高校在具体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全面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部门及人员,即对一级财务部门、二级财务部门、校办产业及后勤实体等部门及其会计人员都按照统一的内部会计控制标准进行控制。合理性原则。高校应将财政性经费和包括创收经费在内的预算外经费都统一纳入到内部会计控制的范畴中来,摒弃按经费来源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标准的做法。高校负责人负责制原则。(《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则进一步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因此,高校负责人是内部会计控制中的一个重要主体,不能也不应该独立于内部会计控制之外,应将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领导真正落到实处。内部牵制原则。有效的牵制、制衡能保证决策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保证决策内容的准确。因此,高校应通过建立重大投资决策的集体审议联签及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对预算内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的内部牵制方法等,对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及内容进行有效的内部牵制。

4.树立三种内部控制意识。当前,高校应着重树立三种内部控制意识,即预算控制意识、风险控制意识、内部报告控制意识。首先,高校应加强预算控制,硬化预算约束,实行以预算为轴心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各高校应围绕实现财务预算,落实财务决策,严格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的控制和约束能力。其次,要提高风险控制意识,一些高校由于大规模的银行贷款,出现了财务危机,各高校要引以为鉴,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第三,要加强内部报告控制意识,建立合适的内部报告体系,以反映经济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5.建立和完善高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市场经济为高校提供了多渠道、多领域的筹资方式,同时又使高校面临着高效益、高风险的复杂局面,凡是那些一味追求学校规模的扩张,大量征用土地,大兴土木,大量置办家业,大量从银行贷款的高校,各种风险必然接踵而至。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考核和评价高校的发展潜力,评估学校在负债和风险方面的承受能力,就成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内容。利用学校的财务表和相关数据,全面、系统地分析高校财力资源的配置情况,办学效益,检查和检测学校的财务风险,以便对出现的各种问题作出及时地反馈,尽早采取有效措施,把风险降至最低。

6.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否则将是一纸空文。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对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内部审计在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中充当着重要的监控角色。既要监督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见;又要检查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督促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各高等院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担当起这个重任,使整个学校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另外,由于学校内外部环境和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引起控制风险的不断变化,内部控制也应该作相应的改变,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机制来监测环境条件的变化,并指明内部控制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监督机制就是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通过监督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监督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并及时反馈有关执行结果的信息,帮助学校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同时,在监控过程中,内部审计可以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为学校成功实现既定的控制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佩佩.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2.林雪丽.试谈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3.陈宝农.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J].当代,2007

(作者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81)

(责编:贾伟)

民办高校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高校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发展和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和改革,高校内部审计也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我国高校内部建设的不断加强,给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立足于此,阐述相关的理论概述,分析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大数据时代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改革方向。旨在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引导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认清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内部审计带来的影响,并在大数据时代不断完善,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内部审计;改革方向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大数据逐渐来到我们身边,并给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高校作为我国人才的输出地,不仅是大数据最先体验和发展的机构,同时也是大数据的体验者和受益者。随着近几年高校的建设的不断发展,各高校的办学经费、教育投资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产教结合、校办企业的增多,给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作为高校内部审计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进行改革和创新成了目前主要的研究课题。

一、大数据的相关概述

(一)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也逐渐被人们熟识,并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日常搜索引擎,大到各行各业的数据分析和整理等等,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

(二)大数据下的高校内部审计

高校内部审汁指在高校内部所产生的一切经济活动,并保证其真实性和合法性的监督和自我监督行为。随着近几年我国高校建设的飞速发展,教育经费不断增长,高校在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流向和内部审核也逐渐公开化、透明化,将大数据应用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三)大数据审计的必要性

首先,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输出地,高校信息化的发展,直接带动着我国企业和社会信息化的步伐,从而促进我国教育和企业向信息化发展。其次,在高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今天,高校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多,审计技术和审计工作愈加重要,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大数据审计势在必行。最后,就目前高校的审计数据来说,大都是以合规性审计为主,数据提取相对单一,无法进行数据的充分挖掘,数据之问的联系性也比较低,影响数据的开发和利用。

二、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

(一)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的机遇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是云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的审计技术,同时也是我国高校审计工作人员的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通过大数据的处理,不仅可以减轻传统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也让审计工作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内部审计,相对传统的审计来说,数据面更加广阔和全面,数据准确、有效,不仅大大降低了审计的成本,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审计过程中的问题和漏洞,使审计工作更加专业和高效。

(二)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带动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对整个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传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也逐渐凸显,这无疑是对传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巨大的挑战。其主要问题存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挑战。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中,大都知识结构单一,虽然具备基础的财务、造价等专业知识,但是往往对大数据的了解和掌握不足,甚至计算机水平仍然处于基础阶段,限制了大数据在高校内部审计中的发展。其次,对内部审计模式的挑战。传统高校内部审计模式大都是以账项审计和制度审计为主要方式,而相对于风险审计和管理审计则要求不高。传统审计的重点在于检测资金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对资金的风险控制、管理控制等涉及有所不足。这也就导致了传统内部审计工作的局限性,其使用效率和风险控制不足,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的有效性。最后,对内部审计方法的挑战。传统高校内部审计方法大都是以查账、凭证、盘点等方式进行,不仅审计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人工审计的方式难免会有所疏漏,从而影响审计效率和审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大数据的应用,可以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统计、分析,有效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改革方向

(一)加强人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

“2l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作为整个审计工作的核心,虽然大数据可以实现数据的统计和整理,但是整个数据的判断和分析还是需要审计人员完成。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除了具备专业的财务、工程专业的知识技能之外,对相关人员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大数据应用处理技术要有非常高的要求。作为高校管理人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人才建设,普遍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鼓励在校学生留校,并针对高校自身对审汁人才的需求进行定向培养,自主培养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技能双优的学生毕业担任学校内部审计工作。其次,要积极引进优秀的大数据审计应用和管理专业的人才,完善高校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人才结构,让更多优秀的大数据审计管理人才融入高校内部审计团队,从而带动整个团队大数据审计建设,提高整体素質。最后,高校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学习先进的大数据审计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作为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大数据审计培训,普及大数据审计知识,提升相关人员的大数据运用和分析能力。作为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积极主动地向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同事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在线教育等为自己充电,学习先进的大数据审计知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二)创新审计模式,提高审计效率

如果我们将整个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看作是一个人体的话,那么审计模式就是人体中的骨骼和脉络,决定了整个审计工作的目标和方法。在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审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除了对高校的资金进行监管和审核之外,还要注重对资金建设和风险的掌握和把控,从而进行风险预估和规避,使高校审计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

首先,改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作为我国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不仅代表着我国整个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显然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国家需要做好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其更好的约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其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规划,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智能和作用。例如,高校可以建立数字化办公设备、完善的财务数据库等,用于日常的数据收集整理以及加工和共享,使其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

(三)创建审计平台,提高审计质量

大数据下,相关的工作逐渐从人工转变为电子化、信息化,大数据时代下,审计平台的开发和建设,不仅需要更多的专业化人才,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对于单个高校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限于条件的制约,更多的高校会对大数据审计感到抵触和力不从心。对此,笔者建议,参考审计署所制定的“金审工程”的审汁发展模式,南教育部进行牵头提供资金支持,以地区为单位向各高校的科研力量提供技术支持,整合各高校之问的科研力量,建立完善的高校内部审计数据平台,将各高校的内部审汁和管理通过该平台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共享,这样一来,既可以实现各高校之问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整合,同时还能通过数据平台进行内部审计数据的统一处理、分析和管理,从而全面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非常好的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作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在内部审计工作的人才建设、审计模式、审计平台上等进行全面改革,在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同时,推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敬妙.浅谈新形势下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制度的思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 3):32-35.

[2]谢洁莹.高校内部审计及整改问题研究[D].浙江:浙江工商大学,2017.

[3]侯文杰.高校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78-80.

[4]侯文杰.创新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思考[J].统计与管理,2017(1):181-182.

[5]王康.关于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6):268-269.

[6]張晓辉,张皤,常淑惠.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内部审计流程分析与处理[J].科技经济导刊,2016( 36):78-79.

作者简介:

王晓艳,南京中医药大学审计处,江苏南京。

民办高校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企业进行独立评价离不开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审核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状况。在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内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怎样让内部审计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为企业的监督与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也成了众多企业经营者口中日益火热的话题。

关键词 企业 内部审计 改进措施

能够合理有效的实施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问题是目前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并不是那么完美,它还存在很多缺点,比如审计人员普遍有着重实务、忽理论的思想,再加上审计技术不够先进、审计人员不够分配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整,审计工作不能很好的为企业管理起到制约、防护、鉴证、促进和参谋的作用。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些方法,希望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有所帮助。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内涵

审计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身份,就是经济监督,它是企业内部一种独立而客观的评价活动,每个企业都离不开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把增加机构价值和提高工作效率作为目标,它是企业的旗帜,给企业指引正确的方向,在企业中把评价和咨询两个基本职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对企业内部审计现状的分析

1.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有待提升

企业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职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内部审计除了监督,就没有其他的作用了吗?内部审计工作是财务领域的正身镜,也是管理和经营领域的正身镜。很多企业经营者意识不到它在经济管理与经营中的作用,也就不把它看成企业管理的手段,还有的企业经营者不但不看重内部审计,还认为它只会给企业添麻烦,没有丝毫用武之地。殊不知,如果一直忽视内部审计的作用,会给企业带来很多的问题,间接的制约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也会变得不灵活,不利于工作人员之间的和谐相处与协作。

2.内部审计缺乏客观公正性,审计职能发挥不当

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自己设置的机构,由企业负责人领导,各个部门互相协作而展开的工作。也正因为内部审计机构只在企,业内部进行,所以就很可能会有工作人员为了满足个人利益而牺牲集体利益。独立性不强,审计的效果就差,就无法使企业经营者正确的认识企业的资产状况,也不清楚真正的盈亏状况。

3.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审计工作质量不高

内部审计做得好不好,要看审计人员素质高不高。目前,我国审计方面的人力资源还是相对短缺的。以三峡水利电力股份公司为例: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审计人员的年龄偏大,审计工作的人员只有三个,仅占公司员工总数的百分之零点一;三峡公司的人员实践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欠缺,也没有对工作人员的后续教育,很少与外界交流和学习。很多审计人员不是审计出身,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导致审计工作不能连续有效的进行。

4、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

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慢了一个节拍,相关的理论发展自然也相对滞后,虽然我国也出台过一些政策,但里面的规范准则都比较笼统,很多内容都不完善,工作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没有解决的依据。

三、关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措施

1.宣传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引起企业领导者的注意

内部审计的生命是独立性,要提高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首先该让企业经营者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内部审计得到了重视,才能更好的发挥监督作用,企业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的开展,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审计的工作质量才更有保证。适时地改善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优化内部结构,使内部审计在财务领域、经营领域、管理领域服务于企业,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2.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仍以三峡公司为例,公司通过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作风建设和业务建设,提高了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建立了以“三师”为骨干的内部审计团队,扩大了审计队伍,在对他们的后续教育中,让他们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对缺乏管理知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重点教育。使审计的监督、评价等职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3.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我国内部审计现代化的步伐,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进步的需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应该在内容中强调审计的重要性与权威性,加大对违反审计原理,不按审计程序进行审计的人员的惩罚力度。明确各项规定,使工作人员工作时有法可依。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将内部审计的具体形式利用法律这个武器一一固定下来。让审计人员清楚自己的权力与义务,在日常业务中严格的按照法律法规所要求的方法展开审计工作。

四、结语:

为了提高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我们应谦虚的学习外国的审计技术。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研究,组织内部审计调查,扩展内部审计领域,转变内部审计模式。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他能够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开创企业内部审计的新局面,提高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地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审计专业知识能力,使企业的全体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就能使在财务管理、经营决策等方面取得新的成就,进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振玉.完善创新定举措 因势利导促规范——地方文物保护项目经费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2012(2).

[2]葛涛.高校内部审计现状的调查报告——基于江苏省属高校内部审计调查问卷分析.2012(11).

[3]王末义.浅议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J].2012,20(3)

上一篇:高职院校物流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化学作业素质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