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调查报告范文

2023-09-18

抗日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东北抗日联军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史同红军长征史、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三年游击战争史一样,是我党我军最艰辛卓绝的篇章。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抗日联军,身处没有后方支援、粮弹两无,又与中共中央联络中继的情况下,以草根树皮为食,以林海雪原为家,以日寇之衣为衣、以日寇之枪为枪,抗战不已,纵横驰骋,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地域特色浓郁独特的故事。14年中,东北抗联击毙日伪军师十万余人、沉重的打击了侵略者,牵制住数十万日军精锐部队不能南下,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全剧主要描写了罗登贤、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东北联军各部队的杰出将领,表现了在那个年代里中华民族英雄的群像。

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都不能平静,这时的我早已经泪流满面了。在1931年9月18日,外国侵略者打进中国来了。事后,他们又制造了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当我们看到那么多同胞那样惨痛的死去时,我们心急如焚、手足无措,却没有一点办法。在这时,可敬的八路军战士们来了,他们义无反顾的参加抗日。他们都知道如果参加了抗日,可能就会牺牲。但是,他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他们并没有放弃。在战场上,他们个个都与死神擦肩而过。在那时,我们的装备很落后,武器也很差。敌人有着精良、先进的武器,飞机、大炮、机关枪,坦克„„而我军却只有步枪,手榴弹。这,就算是好的了。在武器装备上,我们远远赶不上敌人,但是,最终我们却胜利了。这都是因为他们那坚强不屈的精神和誓死抗日的决心。在抗日战争中,他们有时候好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饭,只能以草根、树皮,煮熟了的皮带为食。到了冬天,如果渴了,就吃地上的雪,身上还只穿了薄薄的单衣。但是,为了抗日,他们却毫无怨言。在那时,有很多我们知道的可歌可泣的大英雄,杨靖宇、赵一曼等。记得有一年冬天,小队里只剩下了杨靖宇一人,狡猾的敌人怎么也抓不到他。他们说:“想抓到杨靖宇,比登天还难。”那时,杨靖宇已经好几天都没吃饭了,最终还是被敌人逮捕了。敌人们抛开了他的肚子一看,里面只有草根、树皮,棉絮,可杨靖宇却跟敌人们斗了这么长时间。这时,连凶残的敌人都说:“杨靖宇,你是一个英雄。”还有赵一曼,他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始终没有说出关于共产党的秘密。她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多么感人的一句话啊。直到1949年,10月1日,外国侵略者无条件的投降了,新中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人们自由了!有了他们那个个坚强不屈的战士,才有了我们今天这美好的生活。

想想那时,再想想我们现在,真是不应该啊!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勇敢、坚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我们却有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吃饭就掉满桌子的饭粒,一点儿也不知道珍惜粮食。我们每天都坐在崭新的教室里上课,还不好好学习,作业也不认真完成,想想看,真是不应该啊!我亲爱的同学们,赶紧行动起来吧,好好学习,成就一身好本事,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成为世界最强之国!

《东北抗日联军》观后感

麻山区英林学校

五年一班

抗日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生于四川省宜宾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一曼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妇女周报》等革命书刊,接受革命新思想。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任村团支部书记,在家乡积极组织“妇女解放同盟会”。1926年夏,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帮助下,进入宜宾女子中学。她积极参加党领导的“抵制仇货”的爱国运动,成为当地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大革命失败后,赵一曼按照党组织安排转移到上海。9月,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进行党的秘密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地区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1932年秋到哈尔滨,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代理书记,曾参加领导1933年的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1934年,任中共珠河(今尚志)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组织领导当地工人农民成立反日游击队,与日伪军进行斗争。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受到教育的两人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1936年6月30日,赵一曼在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日军追上,再次落入日军的手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电刑等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

1936年8月1日,日军将她押往珠河。8月2日,日军将其绑在大车上,在珠河县城“游街示众”。此时,赵一曼牺牲之前,面对敌人的屠刀,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当赵一曼昂首走到小北门外的草坪中央时,几个军警的枪口对准她。一个日军军官走到赵一曼跟前问:“你还有什么话要讲吗?”赵一曼怒视着,把手中的纸卷递过去说:“把这些话传给我家乡的儿子!”日军官看过字条,向军警们猛一挥手,罪恶的子弹射进赵一曼的躯体,牺牲于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县)小北门外,年仅31岁。

刘胡兰

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抗日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1937年中秋刚过,黑龙江大地上就下了一场半人深的大雪。侵华日军趁天寒地冻,调动10多万大军,切断了东北抗日联军二路军总指挥部和在外作战部队的联系,想把缺少过冬棉衣和粮食的抗日战士冻死饿死在山上。

总指挥部决定派一支小部队到依兰县城去,找地下党和抗日救国会,筹划些粮食、棉花和布匹,运回根据地;可是,这样重要和危险的任务由谁来领导完成呢?首长把眼光落在了16岁的姜墨林身上。

姜墨林出生在牡丹江西岸一户贫农家里,十一岁就参加了儿童团,十三岁就进抗日联军部队,成为一名正式的抗联战士。他人虽小,却十分机灵、胆大,组织上经常派他到敌人眼皮底下传书送信,每次都圆满地完成任务,连日本鬼子和汉奸都知道他的名字,可就是没抓到他。因为他肯动脑子,作战勇敢,很快就担任了小队长。这次首长又把任务交给了他,他心里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姜墨林带着一小队骑兵来到依兰县城外,他让大家把马和爬犁隐藏好,自己换了一身脏衣服,然后背起一条破麻袋,里面装上又脏又臭的黄豆,把两万块买货的钱藏在里面,大摇大摆地朝城门走去。

把守城门的日本兵见来了个小孩,上前盘查。姜墨林抓一把黄豆给他们看,说:“马料的卖!”日本兵闻到一股酸臭味,赶忙捂着鼻子,甩手让他过去了。

姜墨林进城后顺利地找到了地下党的同志,说明了来意。地下党组织决定通过抗日救国会发动群众购买物品。姜墨林留下钱就出城等候。

城里的群众很快把物品置办齐了,他们用各种办法,偷偷把物品运出城外,交给姜墨林小分队。地下党还派出游击队护送运输小分队赶回驻地。

运输小分队装好爬犁刚出发不久,敌人就发现了,立刻派出马队追击。姜墨林打发其他运输队员争分夺秒赶回营地,自己留下来和游击队一起伏击敌人。

不一会儿,敌人的几百名骑兵迫上来了。姜墨林嘱咐大家:“沉住气!我们要缠住敌人,保证运输队返回营地!”

敌人在埋伏圈里遭到意想不到的突然袭击,一下子就乱了阵脚。姜墨林率领战士激战了两个多小时,为运输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天黑以后,他下令撤出战斗,去追赶运输队。第二天,运输队满载着越冬物品,与总指挥部派来的接应部队汇合了。

抗日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什么是好的教学呢?似乎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标准:最早有人认为教师教得好,讲解透彻,精讲多练就是好的课。随后有人认为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不断提问、学生踊跃发言就是好的课。我们认为,这种从“满堂灌”、“满堂练”到“满堂问”的教学均背离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基本教学原则。那么,好的教学应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

过去我们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现在看来不仅是给学生一杯水的问题,而是学生如何得到这一杯水的问题。如果老师总觉得自己有“一满桶子”的学问,势必造成学生就是被动的接受者,老师是施与者。这样的教学必然是“满堂灌”式的。新的课程标准将学生放到了主体地位,学生所得的知识多数情况下应该是自己主动探索的结果。教师不再是一个居高临下的“长者”,也不一定非要满腹经纶,而应该是一个善于引导学生探究、不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生“平起平坐”的大朋友。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主动得到“这杯水”,而不是怎样灌输给学生“这杯水” 教书不做戏

现在各种教学公开课、评优课、达标课盛行。这些课经过了反复的试教、名人的指导,可谓是课堂上的一字一句都经过了反复推敲,每一环节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就好像是在做戏、做秀。2001年的《人民教育》第10期曾介绍了一位语文特级教师的文章,他写道:“我最恨公开课,像是在做戏,还是不听为好。”结果同仁还是非听不可,“果然,听了我的课,他们大失所望。整个一节课,我几乎没有怎么讲解,只是偶尔点拨几句。”课后,这位教师介绍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果令同仁大为惊讶,质问:“你为啥不把这些讲给学生听?”“本来学语文并没有什么秘诀,关键是积累和语感。语感也要人读出来,没有朗朗书声,正如幼儿只听不说,那是永远学不会说话的。”而现在的语文课教学,几乎是天天在“讲”,从上课讲到下课,课文分析了再分析,生怕学生领会不透作者意图,生怕自己备课的内容有所遗漏。教师成了演员,学生成了观众。殊不知,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教师应该做导演、做向导、做教练、做陪读,应该让学生有自己的直接体验,吸收文章之精华。在这一点上,今天的教师确实应该向过去的私塾先生学习学习。 不教之教,使学生获得成功

课堂上我们该如何做呢?请看特级教师于永正是如何做的:他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时安排了以下三个板块。于老师一上课就向学生宣布:“谁想读课文,谁就站起来大声读。”一个、两个„„全班学生都站起来读了。读足了,读够了,于老师又说:“谁认为自己在班里读得最好,谁就站起来读。”好多学生争先恐后地一个一个站起来读。于老师第三次说:“你认为课文哪段写得最精彩,你就站起来读哪段;读完了,再说说这段为什么精彩。”学生纷纷读、说,老师适当指导点拨。就这样,学生们读读说说,课就结束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于老师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他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激励、唤醒、鼓舞。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假如教师自己占用了课堂的全部时间分析讲解,一点也不给学生留下自我活动的时间,学生怎么会享受成功?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学生才有成就感。教师要视学生为朋友、为自己所服务的上帝,不仅要以学生为主,而且一切为了学生,直至把课堂也全“让”给学生,给学生以尊严,以鼓励,以方法,以胆量,以热情,以成功,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充分自由

作家贾平凹在回忆如何走上写作之路时写道:“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每次给父亲写信都要拿上几个鸡蛋去找老师,后来老师就说,你为什么不自己写呢?我答道:‘不会格式。’老师说,不管什么格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抗日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青浦区实验小学===============================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生平事迹

1、教师板书:英雄

你知道哪些英雄?他们为什么被人们尊称为英雄?(交流)

2、教师补充板书:女英雄赵一曼

(1)今天,我们将认识一名女英雄,她的名字叫赵一曼。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介绍赵一曼。

3、教师补全课题“抗日”,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出示有关的图片或看一些影像。

4、读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 开小火车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练习:

①寇()艰()县()拷()

冠()根()悬()考()

②多音字:

恶{重{看{

百年老校,蕴涵着你的满腔热血共铸名校,期待着你的聪明智慧

⊙强调“寇”的字形,以及三个多音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1、刚才我们开小火车通读了课文,现在请你轻声的自己再一次读课文,然后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们为什么称赵一曼为女英雄,课文讲了她的几件事?(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归纳理出脉络)

板书:掩护队伍严守机密英勇捐躯

三、读中理解, 品中悟情

1、请根据板书,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小节。

2、交流:掩护队伍(第2节)严守机密(第3-10节)英勇捐躯(第1

4节)

3、选择其中的一件事重点了解,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学习建议:

“掩护队伍、严守机密”学习小建议:

 读一读相应的小节

 划一划描写赵一曼英雄气概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

 圈一圈突出赵一曼英雄气概的关键词语

 说一说你的感受

“英勇捐躯”学习小建议:

 读一读相应的小节

 说一说赵一曼的遗憾是什么?希望什么?

学生小组学习,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 掩护队伍:

抓住赵一曼的语言:坚定地说„„动作:举起枪向敌人猛射

教师引读

(换词理解赵一曼当时坚决地口气,通过朗读体会她一心保护战士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气概。)

(2) 严守机密:

抓住赵一曼与敌人之间的对话进行朗读指导,教师补充:战败后,投降的日寇回顾当时审讯赵一曼的过程。

学习伙伴分角色读—表演读

(理解“大声”“斩钉截铁”的意思,并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赵一曼当时宁死不说出机密的坚强意志。)

(3) 英勇捐躯:

填空:

女英雄赵一曼的遗憾是,希望,希望。

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

教师补充赵一曼儿子的故事,结合遗书的内容理解“催人泪下”的意思。

四、突破难点,复述课文

1、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指导感情朗读。

2、 学习了课文,选取你印象最深刻的英雄事迹,根据老师的提示,同桌试着复述有关内容。

提示:

掩护队伍:1935年,11月的一天,赵一曼所在的部队被日军围困了,。

严守机密:被捕当天的夜晚,敌人。英勇捐躯:1936年8月12日,赵一曼在开往珠河的火车上。

3、同桌复述

4、个别交流(学生复述,教师进行及时评价,指导)

5、师过渡:在赵一曼与敌人进行斗争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令人振奋的故事,课文的第11-13小节也有叙述,请你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护士和看守都被女英雄赵一曼感化了?

五、总结、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推荐学生阅读描写抗日英雄的书籍,结合三年级的作文要求写一篇读后感

《英雄在我心中》。

板书:

掩护队伍

严守机密

抗日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一、 抗日联军的建立和发展

(一)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第一军的前身为磐石反日游击队(初建时称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和海龙反日游击队(初建时称海龙工农义勇军)。

磐石反日游击队:

1932年6月4日,在中共磐石中心县委的领导下,磐石反日游击队(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在磐东三道岗建立,共30余人,张振国任队长。杨君武任政委,辖第

一、

二、三分队。

1932年10月23日,游击队进行改编,孟洁民任总队长,张振国任政委,王耿任政治部主任,满汉生任参谋长,辖第

一、

二、

三、四大队。

1932年秋,中共满洲省委派杨靖宇到磐石整顿队伍,将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亦称磐石游击队),孟洁民任总队长,王兆兰任副总队长,初向臣任政委,辖第

一、

二、三大队和教导队。

1933年l月,游击队连续两次遭到反动地主武装的袭击。中旬,杨靖宇从海龙巡视回来,再次对游击队进行整顿,整顿后,袁德胜任总队长,杨靖宇任政委,李松波任参谋长,辖第

一、

二、三大队和教导队,全队共230人。

海龙反日游击队:

1932年8月,在中共海龙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建立海龙反日游击队(海龙工农义军)。

1933年l月,杨靖宇代表中共满洲省委对海龙游击队进行整顿,将海龙游击队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王仁斋任队长,刘三春任政委。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

1933年9月18日,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以磐石反日游击队为基础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共300余人,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李红光任参谋长,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辖第

一、三团和政治保安连、少年营。

1933年9月,海龙反日游击队和抗日军苏剑飞营被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南满第一游击大队,属独立师序列。

1934年11月7日,经中共南满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正式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朴翰宗任参谋长,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辖第

一、二师和教导团。第一师下辖第

三、

五、六团,第二师下辖第八团。

1935年春,苏剑飞牺牲,南满第一游击大队改编为第二教导团,直属军部。到1935年末,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发展到1600余人。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1936年7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全军3000余人,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安光勋任参谋长(后叛变),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辖第

一、

二、三师和教导团。第一师下辖第

三、

四、六团和少年连、保卫连,第二师下辖第八团和少年营、保卫连,第三师下辖第

五、七团。军部设有秘书处、军需处和军医处。

(二)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

第二军的前身是延吉反日游击队、和龙反日游击队、汪清、安图反日游击队和珲春反日游击队。

延吉反日游击队:

1932年夏,在中共延吉县委领导下,先后建立了老头沟游击队、依兰沟游击队、海兰区游击队和花莲里游击队。1933年1月,以上述各游击队为基础,正式成立延吉反日游击大队,共130余人,朴东根任大队长,朴吉任政委。

和龙反日游击队:

1932年

6、7月间,在中共和龙县委领导下,先后在开山区、大砬子、平岗等地建立了几支游击队。以此为基础,于1933年3月正式建立和龙反日游击大队,共80余人,张承汉任大从长,车龙德任政委。

汪清反日游击队:

1932年3月,在中共汪清县委的领导下,在小汪清建立一支游击队。同时,县委派李光等十余人到救国军中参加战斗,组成别动队。同年4月安图游击队成立,同年11月,安图反日游击队与汪清游击队以及别动队合并,正式编成汪清反日游击大队,共90余人,梁成龙任大队长。

珲春反日游击队:

1932年6月,中共珲春县委在烟筒砬子建立岭南反日游击队,队员30余人;同年7月,又在大荒沟建立岭北反日游击队,队员30余人。1933年4月,岭南、岭北两支游击队合编建立珲春反日游击总队,岭北游击队为第一大队,岭南游击队为第二大队,孔宪琛为总队长,朴泰益为政委。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1934年3月,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以上述4支游击队为基础,组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共640余人,朱镇任师长(后叛变),王德泰任政委,辖第

一、

二、

三、四团。

1935年3月增建独立团,直属师部。

1935年5月,正式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全军1200余人,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委,刘汉兴任参谋长,李学忠任政治部主任,辖第

一、

二、

三、四团和教导队、游击大队。

1936年1月,二军扩编为2个师:

第一师辖第

一、二团,第二师辖第

四、五团。 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

1936年3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全军2000余人,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委,刘汉兴任参谋长,李学忠任政治部主任,辖第

一、

二、三师。第一师下辖第

一、二团,第二师下辖第

四、

五、六团,第三师下辖第

七、八团和教导团。

(三)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

第三军的前身为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 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

1932年6月,中共满洲省委派军委书记赵尚志到巴彦游击队工作,1933年初巴彦游击队失败后,赵尚志又到义勇军孙朝阳队工作,在孙部瓦解后,赵尚志等7名同志,在珠河中心县委的领导下,于1933年10月10日在珠河县(今尚志县)三股流建立了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队员13人,赵尚志任队长,李福林任政委兼党支部书记。 哈东支队:

1934年6月29日,以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为基础,吸收一部分义勇军和反日山林队,正式编成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全队450余人,赵尚志为司令,李兆麟为政委,梁佐术为参谋长,辖第

一、

二、三总队。

1934年秋,哈东支队进行整编,赵尚志为司令,韩光为政治部主任,金策为经济部长,下辖第

一、

三、

五、

七、九大队和政治保安队、少年队、骑兵队。支队部设有秘书处、副官处和第

一、二执法处。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

1935年1月28日,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以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为基础,编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辖第一师(独立师),共500余人,赵尚志任军长,冯仲云(后张敬山)任政治部主任,辖第

一、

二、三团。军部设有秘书处、副官处、军需处、执法处、稽查处、少年连、保安营。

1935年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增编,建立第

四、

五、六团和延方游击团。

1935年底到1936年7月间,第三军以原有6个团为基础,逐步扩编为6个师。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

1936年8月1日,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为基础,正式编成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全军6000人,赵尚志任军长,李兆麟任政治部主任,辖第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十师和政治保安师。

军部设有秘书处、副官处、执法处、经济处、稽查处。

1938年6月,根据北满临时省委第八次常委会的决定,抗联第三军进行缩编,时因赵尚志赴苏联未归,由北满反日联合军总政治部主任李兆麟领导三军工作,金策任军政治部主任,部队缩编为4个师和1个警卫团。

(四)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

第四军的前身是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和密山反日游击队。 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

1933年1月4日,根据中共绥宁中心县委的指示,李延禄在救国军瓦解之际率补充团脱离救国军,成立了反日游击总队,队长李延禄,参谋长张建东。同年1月下旬,李延禄联合救国军王毓峰、冯守臣等部,在宁安南部的孟寡妇屯召开大会,宣布成立抗日救国游击军,共800余人,李延禄为军长,辖

一、

二、三团及步兵营、骑兵营、游击支队。

根据中共吉东局的提议,为便于联合其他部队共同抗日,救国游击军于1933年7月改称为东北人民抗日革命军。

密山反日游击队:

在中共密山县委领导下,1934年3月20日建立了密山反日游击队,张宝山(后朱守一,朱牺牲后张奎)为队长,崔成浩为副队长。

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

1934年10月中共满密山县委扩大会议决定,密山反日游击队与人民抗日革命军合并组成抗日同盟军司令部,李延禄为总司令。不久即正式建立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共230余人,李廷禄为军长,何忠国为政治部主任,胡伦为参谋长,辖

一、

二、三团及独立营、卫队连。

1935年9月,东北抗日同盟军扩编,饶河反日游击队加入四军序列,为第四团。扩编后李延禄任军长,罗英为代理政治部主任(后叛变),胡伦为参谋长,辖

一、

二、

三、

四、

五、

六、七团及独立第五旅。

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

1936年3月,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全军2100余人,李廷禄任军长(1936年3月李廷禄奉调入关,李延平代理,1937年李延平正式接任军长),胡伦任参谋长,黄玉清任政治部主任,辖

一、二(原四团改编)、

三、四师。一师下辖

一、

二、三团。二师下辖

四、五团。三师下辖

六、

七、八团。四师下辖

九、十团。

1936年11月,二师正式编为抗日联军第七军后,四军遂将原三师改编为第二师,辖第四团,另以原三师七团为基础,建立新三师,

一、四师建制不变。

(五)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

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的前身是绥宁反日同盟军。 绥宁反日同盟军:

1934年2月,根据共满满洲省委的指示,周保中以原救国军边区军

一、三连和宁安工农义务队为基础,吸收救国军柴世荣旅、付显明团、王毓峰团、王汝起团各部以及八道河子农民自卫队等,组成反日同盟军办事处,办事处主任为周保中,正式组成了绥宁反日同盟军,共500余人。同年3月,反日同盟军办事处改为反日同盟军联合办事处,办事处主任仍为周保中。

1934年5月,宁安反日游队建立,亦加入反日同盟军联合办事处。 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

1935年2月10日,反日同盟军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全军900余人,周保中为军长,柴世荣为副军长,胡仁为政治部主任,张建东为参谋长,辖第

一、二师。第一师下辖

一、

二、三团,第二师下辖

四、

五、

六、七团。

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

1936年2月,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改编为抗日联军第五军,全军3000余人,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胡仁任政治部主任,张建东任参谋长,辖第

一、二师和军部教导队。第一师辖

一、

二、三团,第二师辖

四、

五、六团。

1937年以后,二师增编一个游击团,军部教导队扩编为教导团。 (六)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

第六军的前身是汤原反日游击队。 汤原反日游击队:

1932年10月中共满汤原中心县委成立了共满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汤原民众反日游击队,但不久遭土匪袭击而失败,后几经挫折,于1933年11月,在中共汤原中心县委领导下,重建了汤原反日游击队,共50余人,戴鸿宾为队长,李仁根为参谋长。

1934年秋,根据共满满洲省委的指示,汤原游击队改编为汤原民众反日游击总队,戴鸿宾为总队长,夏云杰为政委,李仁根为参谋长,辖第

一、

二、三中队。

1936年初,汤原反日游击总队发展到700余人。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

1936年1月,汤原民众反日游击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夏云杰为军长,李兆麟为(代理)政治部主任,冯治纲为参谋长,辖

一、

二、

三、四团。

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 1936年9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夏云杰为军长,李兆麟为代理政治部主任,冯治纲为参谋长,辖

一、

二、

三、

四、

五、

六、七团及保安团、保安连。

1937年2月,根据共满北满临时省委决定,六军进行整编,全军1500人,戴鸿宾为军长,兰志渊为政治部主任(后叛变),辖第

一、

二、

三、

四、五师。第一师辖

一、

二、三团。第二师辖

四、

五、六团。第三师辖

七、

八、九团。第四师辖十

一、十

二、十三团。第五师(1937年4月编成)辖4个团。

(七)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

第七军的前身是饶河反日游击队(当时称饶河农工义勇军)。 饶河反日游击队(饶河农工义勇军) 1933年4月,在中共饶河中心县委领导下,饶河农工义勇军在饶河县大叶子沟建立,崔石泉为队长,金文亨为政治部主任。

1933年6月,饶河农工义勇军编入饶河县境内高玉山所部救国军第一旅,为特务营,金文亨为营长,崔石泉为参谋长,朴振宇为政治委员,辖第

一、

二、三连及手枪队。

1934年2月,特务营脱离救国军,改编为饶河民众反日游击大队,李学福(后张文偕)为大队长,崔石泉为参谋长,朴振宇为政治委员,辖

一、二中队及手枪队。

1935年9月18日,根据共满吉东特委的指示,饶河民众反日游击大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共250余人,李学福为团长,朴振宇为副团长,李斗文为政治部主任,崔石泉为参谋长,吴福林为党委书记,辖

一、

二、

三、四连及保安连。

1936年3月,人民革命第四团扩编为抗日联军第四军第二师,辖

四、五两团,仍属四军序列。

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

1936年11月,第四军第二师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全军700余人,陈荣久(后李学福)任军长,崔石泉任参谋长,辖

一、

二、三师。一师辖一团,二师辖四团,三师辖七团。

到1938年夏,七军发展到880余人。

(八)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

1934年3月,土龙山反日暴动后,以谢文东、景振卿为首组成民众救国军。同年10月中民众救国军失败,余部在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帮助下重整队伍。1936年9月,该部被改编为抗日联军第八军,全军共300多人,谢文东为军长(后叛变),滕松柏为副军长(后叛变),刘曙华为政治部主任,于光世为参谋长,辖

一、

二、

三、四团。

(九)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

该军前身为李华堂所部自卫军混成旅第二支队。1934年末,该支队遭到重大损失,后在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的帮助下于1937年1月改编为抗日联军第九军,全军800人,李华堂为军长(后叛变),李向阳为参谋长,辖

一、

二、三师。

(十)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

该军前身是以汪雅臣为首的反日山林队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双龙”队。1936年初,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将该队改编为人民革命军第八军,辖5个团和l个保安连,共800余人,汪雅臣为军长,侯启刚为政治部主任,王维宇为参谋长。

1938年冬,共满北满临时省委决定将该军改编为抗日联军第十军,汪雅臣为军长,齐云禄为副军长(齐叛变被处死后由张忠喜接任),王维宇为政治部主任。辖十余团,共1000余人。

(十一)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

该军前身为以祁宝堂(祁致中)为首的反日山林队“明山”队。1936年5月,在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和共满勃利县委的帮助下,改编为抗日联军独立师,祁致中任师长,富振声任政治部主任(后为周庶范),辖(1936年10月编制)第

一、

二、三旅。

1937年11月,在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和抗联第

三、五军帮助下正式建立抗联第十一军,共1500余人,祁致中任军长,金正国任政治部主任,白云峰任参谋长(后叛变),辖一师,一师辖第

一、

二、三旅。

二、 东北抗日联军各军组成了个路军

共满满洲省委撤销后,先后成立了共满南满省委、共满北满临时省委和共满吉东省委。为了便于对抗联部队统一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各军先后编为第一路军、第二路军和第三路军。

(一)第一路军:

1936年7月,南满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共6000余人,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辖第

一、二军。

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安光勋任参谋长(后叛变),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

一、

二、三师。

第二军,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委,全光任政治部主任(后叛变),下辖第

四、

五、六师。

1938年8月以后,第一路军实行新的建制,取消军的番号,组成三个方面军和一个警卫旅,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魏拯民任副总司令兼政治部主任,辖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三方面军及警卫旅。

(二)第二路军:

1937年9月,共满吉东省委决定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筹备委员会。IO月10日,成立第二路军总指挥部。第二路军周保中任总指挥,崔石泉任参谋长,辖第

四、

五、

七、

八、十军。

第四军:1937年

9、10月间,抗联4军进行改编,李延平任军长,王光宇任副军长,黄玉清任政治部主任,辖

一、二师。

第五军:1937年11月。五军共3000余人,柴世荣任军长,宋一夫任政治部主任(后叛变),辖

一、

二、三师。

第七军:

1938年1月,七军调整了干部,改编了队伍,全军1500余人,李学福任军长,郑鲁岩任政治部主任(后叛变)。辖

一、

二、三师。

第八军:谢文东任军长(后叛变),膝松柏任副军长(后叛变),刘曙华任政治部主任,于光世任参谋长,辖

一、

二、

三、

四、

五、六师。

第十军:汪雅臣为军长,张忠喜为副军长,王维宇为政治部主任。 此外,救世军(王荫武部)和义勇军(姚振山部)亦归二路军指挥。 (三)第三路军

自1938年夏到同年底,抗联第

三、

六、

九、十一各军分批西征。西征部队到达嫩海地区后,成立西北临时指挥部,李兆麟、许亨植(李照山)分别为政治、军事负责人。1939年初,西北临时指挥部将西征部队统一编为四个支队和两个独立师。西北临时指挥部辖第

一、

二、

三、四支队及独立

一、二师。

1939年4月,共满北满临时省委第二次执委会决定以第

三、

六、

九、十一各军为基础建立抗联第三路军及其总指挥部。同年5月,第三路军正式建立,李兆麟任总指挥,冯仲云为政委(1940年任),许亨植为总参谋长。

1940年春,抗联三路军各部分别改编为第

三、第

六、第

九、第十二4个支队。

三、 东北抗日联军组建抗联教导旅

1940年冬以后,第

一、第

二、第三路军各部陆续进人苏联境内进行整训。1942年8月,抗联整训部队组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亦称苏联运东方面军步兵第八十八旅),周保中为旅长,李兆麟为政治副旅长,崔石泉为参谋长,辖第

一、

二、

三、四教导营及通讯连。

上一篇:燃气安全宣传制度范文下一篇:劳动教育的实践过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