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战争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东北抗日战争范文

东北抗日联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我党在东北没有武装力量。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余部、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基础上产生和建立的。

以马占山为首的东北义勇军率先于1931年11月与日本关东军主力多门师团和张海鹏伪军进行战斗,毙敌甚多,成为一时的抗日民族英雄。从义勇军兴起,到1932年夏季,仅半年多的时间就发展到三十余万人。

从1932年初开始,中共满洲省委(1928年成立)陆续派省委军委书记杨林、杨靖宇等到南满;中共大连市委书记童长荣到东满;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到巴彦、珠河;省委秘书长冯仲云到汤原,进行创建抗日武装的工作,先后建立起十几支游击队等抗日组织。

从1933年9月到1936年2月,抗日游击队相继改编成6个军。1934年2月21日,17支抗日义勇军代表参加会议,通过了《东北抗日联合军宣言》,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选举杨靖宇为总指挥,以第1军独立师为中心,领导对日作战,参加联合作战的义勇军部队达5000余人。1934年3月,由珠河游击队发起,召集了以“爱民”、“北来”、“好友”、“七省”为名的义勇军、山林队首脑会议,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推选赵尚志为总司令。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与东北党组织彻底失去了联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接手东北党组织的指导工作。抗联实际上受驻在共产国际的王明及康生指挥。1937年冬,王明等人回到延安,抗联与党组织的联系彻底中断了。更为严重的是,此前的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被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撤销,东北党组织和抗联各部长期处于分割状态,各自为战。在此期间,王明等人给抗联各部的指示,由于领导机制的不畅,还在北满和吉东党委间造成了严重误解和矛盾。

实际上,抗联各部始终没有放弃与党中央恢复联络的努力。1936年底,杨靖宇派出三师西征,最大的任务就是突入关内寻找党中央,可惜功败垂成。1936年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向中共满洲省委传达了关于撤销满洲省委,建立吉东、松江、东满、南满等四个省委和哈尔滨特委的指示。同年6月18日,中共满洲省委的工作全部结束。在这期间,东北地区相继成立了中共东南满、吉东和北满省委。为适应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需要,东北抗日联军各军按照其活动区域,先后组成3个路军,划分为新成立的各省委领导。新组建的3个路军即: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下辖东北抗日联军第

1、2军,于1936年7月组成。杨靖宇任总司令,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共6000余人,归南满省委;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下辖东北抗日联军第

4、

5、

7、

8、10军,以及救世军王荫武部、义勇军姚振山部,于1937年10月组成并成立总指挥部。周保中任总指挥,崔石泉(崔庸健、朝鲜国籍)任参谋长,归吉东省委;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下辖东北抗日联军第

3、

6、

9、11军,于1939年5月组成并成立总指挥部。张寿篯(李兆麟)任总指挥,冯仲云任政委(1940年4月任),许亨植(李熙山、朝鲜国籍)任总参谋长,归北满临时省委。

1936年至1937年,是东北抗日联军迅速发展的年代。到1937年秋,已建成11个军,达30000余人,并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和北满3大游击区,并形成了东北抗日军队第一次统一的称谓——东北抗日联军。1938年1月至1939年10月,这一时期是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继续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时期。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抗联第一路军第一军基本解体,第

二、三军减员80%以上。北满、吉东的第

二、第三路军同样损失惨重,抗联的总人数只剩两千人左右。 不过,在1937年底,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带领6名警卫员进入苏联境内。

赵尚志曾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当时的苏联远东军区司令布留赫尔元帅曾在黄埔军校授过课。有了这段师生之谊,赵尚志本来满怀希望能够得到布留赫尔的支援,没承想,他刚一入境就被缴械扣押。原来,当时的布留赫尔正在接受审查。他被怀疑为日本奸细,不久后因此而被处死。赵尚志受此牵连,被关押了一年多。

和赵尚志相似的,还有抗日联军第六军军长戴洪宾。赵尚志越境多日不归,戴洪宾率500名抗联战士进入苏联寻找赵尚志,结果被苏军缴械,绝大部分人被遣送新疆。戴洪宾被苏军扣留,与赵尚志关在同一个狱室。

1939年,苏联远东军对抗联变得热情起来,他们派人主动联络抗联,并积极表示会给与抗联各方面支援。 : 还有一件不为人所知的叛逃事件,让抗联成了苏联远东军解决燃眉之急的唯一选择。

1937年至1938年间,苏联内部开展了血腥的“大清洗”:五名元帅杀了三名,十二名集团军司令一个不剩,六十七名军长杀了六十名……担任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远东地区部长的留西柯夫成了惊弓之鸟,在获悉自己也可能被列为“清洗”对象之后,他于1938年偷越国境,逃至满洲里,向日本关东军投降。留西柯夫的叛逃,直接导致苏联整个远东的对日情报网全盘瘫痪。

为了重建情报系统,苏联远东军从1939年开始对抗联频频主动示好。他们指派了王新林作为抗联联络官,释放了赵尚志,给抗联提供食物、药品、武器的支援,对抗联部队过境也大开方便之门。抗联领导干部召开的会议,都被安排到苏联境内的伯力。

然而,伯力会议上,根本没有中共代表来参加会议。 双方僵持不下,会议又拖延了一个月之久。后来,一个名叫索尔金的苏军少将接替了王新林。他还是被称作“王新林”,但是态度却有了根本转变。

苏方建立了两个驻屯所。北野营(A营)和南野营(B营)。1940年11月至1941年12月,因抗联部队损失严重,抗联第1路军、第2路军和第3路军大部,从1940年底相继越界到苏联境内进行休整,东北战场上只留下了少数小股抗联部队同敌人作战,进行游击活动。从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取消后至1942年,东北党组织几乎与中共中央失去了一切联系,这一时期全国都在进行抗日斗争,处于极其艰苦的时期,东北的抗日斗争已成为局部的斗争。1941年3月,抗联部队开始分批返回东北,继续抗日。但是,回国行动很快被苏联远东军阻止了。1941年4月,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苏联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

1942年8月1日,在苏联远东的北野营, 700多名指战员穿上了苏联军服,佩带苏军军衔,抗联教导旅(独立88旅)正式宣告成立。

1942年9月13日,教导旅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成立了“独立步兵旅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部局”(亦称东北党委会)。至此,东北地区党组织又重新实现了统一。

更为重要的是,苏联远东军终于同意了抗联回国作战的要求。只不过为了避免过分刺激日本,教导旅不能大部队、成建制地回国,只能压缩成10人左右的游击小分队。 当然,游击小分队势单力孤,风险更大,先后有200多人在执行任务中牺牲、失踪,其中包括抗联核心领导人之一的赵尚志。

如空降兵、侦察兵(现在特种兵的前身)。

周保中的作战任务:一是挑选290人组成一支空降侦察部队,携带电台,执行侦察任务;二是派出340人作为先遣支队,分派到苏军先头部队,担任向导和突击队;三是教导旅大部队跟随苏军主力解放东北,维持战后秩序。

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150万苏军分三路对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击,抗联教导旅的先遣队担任着向导和突击队,冲锋在前。

根据周保中日记的记载,抗联教导旅共有700多名战士率先杀入国内,这是教导旅的主力,也是东北抗日联军最后的老底子。最后回到国内的人数,周保中记下的数字是362人。 1945年9月10日,随同苏军司令部到达长春的周保中,接到了一封渴盼多年的电报:“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的先头部队曾克林已率三千人进驻沈阳。”抗联终于和中央接上了关系。 9月18日,新成立的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人彭真、陈云等人到达沈阳。20日,周保中等抗联领导也赶到了沈阳。当晚直至23日清晨,周保中向东北局汇报了抗联的情况。 194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将由抗联队伍发展而来的东北人民自卫军和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一起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即日后的东北野战军(四野前身)。 至此,东北抗日联军完成了全部历史使命。

彭真在谈到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时曾这样说:“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东北义勇军和东北抗联打死日军不超过二万五千人作者:史义军(2015-07-27 )去年,吉林省李茂杰先生给我寄来一套由(日)满洲国史编篡刊行会编,东北沦陷十四年史吉林编写组译的《满洲国史(分论)》,在这套书的第741页中说,日俄战争期间“战死在满洲大地的官兵约8万人”。到1942年9月战死在满洲的关东军军人与民间人士“11.3万人”。也就是说减去日俄战争期间日军死亡人数8万人,1931年9月18日至1942年9月日本方面在满洲死亡人数大约为3.3万人,当然这个数不全是日军死亡人数,期中还包括一些民间人士。以上死亡人员是供奉在各地的忠灵塔中的,每年伪满洲国皇帝春秋都是要祭拜的。在本书同一页中还说“满洲国不论民族如何,自满洲事变以来,凡为满洲国而殉躯的英灵,均有国家祭祀。为此目的,1940年8月,在新京南岭创建建国忠灵庙,奉祀男女48050位英灵”。此数中肯定也包括日军死亡人数,因为“不论民族如何”。周保中在《东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慨况(草稿)》一文中说:“日寇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打击下,其死伤不下二十五万人,伪满军五万人,这还不包括日寇,反苏蒙边境战争的死伤。”关于反苏蒙边境日军死伤人数,据百度资料显示:苏联方面

在四个月的战事中,苏军投入约10万人、坦克500余辆及装甲车约350辆;苏联伤亡解密数据见克里沃舍夫准将(GF Krivosheev)的出版书籍。英文版为《Soviet Casualties and Combat Loss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绝对减员:

阵亡 伤死 病死 失踪 合计诺门坎之战 6472 1152 51 2028 9703

相对减员:

受伤 疾病 合计 总损失合计诺门坎之战 15251 701 15952 25655

苏军真正死亡失踪人数约9700人,另外约16000人受伤。日军方面

战后,第6军的军医部公布了日军的阵亡人数为7696人,负伤人数为8647人,下落不明的人数为1021人,出动兵力总数为58925人。有一种说法是:这个数其中是有一些疑问的,负伤的人数与阵亡的人数太接近了,如果将阵亡人数加上失踪人数,两者几乎相等,而且阵亡失踪人数比负伤的人数还多。有人因此质疑日军数据的准确性。但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负伤人数比死亡人数大得多、且大致为3:1的情况只适用于击溃战,而对于歼灭战而言这一规律并不成立。歼灭战一般是死亡人数与负伤人数接近或死亡人数大于负伤人数,诺门坎战役苏军对处于弱势的日军显然是一定程度的歼灭战,所以日军第6军军医部的数据非常合理,符合实际情况。而日军出动的58000余人中,实际参战的只有以23师团为核心的25000余人,其余的部队都是战争末期的8月29日以后才调来的,这些部队实际并未怎么打过仗。 诺门坎日军死亡人数是7696人,如果用3.3万人减去7696人,也就是说1931年9月18日至1942年9月义勇军和东北抗联一共打死日军约25304人(这个数中还包括非战斗人员死亡数)。根据这个时间段,1940年以后东北抗联主力部队均撤入苏联境内,已不可能有大规模作战能力。1940年至1945年9月东北抗联与日本关东军作战可忽略不计。总之,东北义勇军和东北抗联打死日本关东军人数不会超过25000人。

第二篇:《东北抗日联军》观后感

在这个暑假,我观看了一部令我至今都难以忘怀的电视剧,名叫《东北抗日联军》。这部电视剧主要讲了:

东北抗日联军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史同红军长征史、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三年游击战争史一样,是我党我军最艰辛卓绝的篇章。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抗日联军,身处没有后方支援、粮弹两无,又与中共中央联络中继的情况下,以草根树皮为食,以林海雪原为家,以日寇之衣为衣、以日寇之枪为枪,抗战不已,纵横驰骋,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波澜壮阔、地域特色浓郁独特的故事。14年中,东北抗联击毙日伪军师十万余人、沉重的打击了侵略者,牵制住数十万日军精锐部队不能南下,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全剧主要描写了罗登贤、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东北联军各部队的杰出将领,表现了在那个年代里中华民族英雄的群像。

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都不能平静,这时的我早已经泪流满面了。在1931年9月18日,外国侵略者打进中国来了。事后,他们又制造了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当我们看到那么多同胞那样惨痛的死去时,我们心急如焚、手足无措,却没有一点办法。在这时,可敬的八路军战士们来了,他们义无反顾的参加抗日。他们都知道如果参加了抗日,可能就会牺牲。但是,他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他们并没有放弃。在战场上,他们个个都与死神擦肩而过。在那时,我们的装备很落后,武器也很差。敌人有着精良、先进的武器,飞机、大炮、机关枪,坦克„„而我军却只有步枪,手榴弹。这,就算是好的了。在武器装备上,我们远远赶不上敌人,但是,最终我们却胜利了。这都是因为他们那坚强不屈的精神和誓死抗日的决心。在抗日战争中,他们有时候好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饭,只能以草根、树皮,煮熟了的皮带为食。到了冬天,如果渴了,就吃地上的雪,身上还只穿了薄薄的单衣。但是,为了抗日,他们却毫无怨言。在那时,有很多我们知道的可歌可泣的大英雄,杨靖宇、赵一曼等。记得有一年冬天,小队里只剩下了杨靖宇一人,狡猾的敌人怎么也抓不到他。他们说:“想抓到杨靖宇,比登天还难。”那时,杨靖宇已经好几天都没吃饭了,最终还是被敌人逮捕了。敌人们抛开了他的肚子一看,里面只有草根、树皮,棉絮,可杨靖宇却跟敌人们斗了这么长时间。这时,连凶残的敌人都说:“杨靖宇,你是一个英雄。”还有赵一曼,他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始终没有说出关于共产党的秘密。她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多么感人的一句话啊。直到1949年,10月1日,外国侵略者无条件的投降了,新中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人们自由了!有了他们那个个坚强不屈的战士,才有了我们今天这美好的生活。

想想那时,再想想我们现在,真是不应该啊!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勇敢、坚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我们却有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吃饭就掉满桌子的饭粒,一点儿也不知道珍惜粮食。我们每天都坐在崭新的教室里上课,还不好好学习,作业也不认真完成,想想看,真是不应该啊!我亲爱的同学们,赶紧行动起来吧,好好学习,成就一身好本事,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成为世界最强之国!

《东北抗日联军》观后感

麻山区英林学校

五年一班

王菲

第三篇:【抗战】作为东北人你不能不知道东北抗日联军!

向死而生 向死而战——东北抗日联军苦战十四年抵御日寇外侮

抗联第一路军警卫战士一部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占东三省。“九一八”事变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就发表了反日宣言。1932年春天,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央的指示,派大批干部到东北各地筹建抗日队伍。这是一群坚定的民族先锋分子,一群高学历的知识青年。杨靖宇毕业于河南省立工业学校;周保中出自云南陆军讲武堂;冯仲云是清华骄子、哈尔滨商船学校教授;赵尚志和赵一曼都出自黄埔军校,而从黄埔军校走出的抗联干部,有名有姓的还有13位。杨靖宇去了南满,整编南满游击队,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赵尚志去了北满,创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周保中去了吉东,创建绥宁反日同盟军,后将其改编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1936年,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联共11个军,1军至7军为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部队,8军至11军由民众武装改编而成。此后11个军陆续整编为抗联第

一、

二、三路军。活动在吉林省敦化县牛心顶子一带的抗联第二路军一部

为什么叫抗联?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是干什么的,大家抱成团拧成一股绳,同仇敌忾,把日本鬼子赶出去!这股绳一“拧”就是14年。尽管这14年间,他们要以最多时才3万余人的兵力,去对抗盘踞在东北境内多达70万的日军;尽管这14年间,由于和关内及外界长期隔绝,没有给养,他们只有拼命地和敌人战斗,以便从敌人手中夺来的战利品中求得医药、子弹和服装等给养;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零下40摄氏度、无处可避风雪的刺骨寒冬里,因为没有粮食,饿极了的时候连棉花和树皮草根都拿来充饥,许多抗联官兵因此饿死„„就是一个“苦”字,苦的没边没沿,整整苦战了14年!但如果连死都不怕,这些苦又算得了什么?向死而生,向死而战,成了很多抗联官兵的一种“活法”。3军2团政委赵一曼本可以过一个女人的平常日子,她却选择了和男人一样去拼命;杨靖宇“就跟松树一样,死也不挪窝儿,最终死在了树下”;赵尚志曾两次被错误开除党籍,最后丢了军权,可他还是要抗日,说死也要死在抗日疆场上,最后魂断梧桐河„„杨靖宇青年时代的照片 抗联第3军2团政委赵一曼 抗联战士在伏击敌人

在敌人重兵围剿下,1940年抗联根据地严重缩小。为了保存力量,抗联余部陆续转入苏联远东密林进行整训。1942年8月,苏联希望通过东北抗联牵制日本关东军兵力,与抗联合作,将在苏联的抗联部队整编为抗联教导旅,番号为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抗联官兵协同苏联红军行动,为最后击败日本关东军,迎接关内八路军、新四军十万大军、两万干部出关、解放东北,做出了特殊的贡献。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等领导听取了周保中、冯仲云等同志关于东北抗日游击运动的详细汇报,并接受了东北党员名单和档案。至此,东北抗联结束了历史使命,他们活跃的生命细胞,融进了东北民主联军、人民解放军的血脉里。东北抗联,是“二战”中一支极为悲壮又功勋卓著的部队。在抗联官兵身上,凝聚着一股不屈不挠、誓与强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堪称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符号。抗联设在长白山中的仓库

被抗联部队炸毁的火车车厢

画外音东北抗联独立坚持抗战14年,写下了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斗争之艰苦、血战之残酷、时间之长久、牺牲之壮烈”,比肩二万五千里长征和南方游击战争。这种艰苦卓绝的程度,幸存抗联女战士李敏的评价最有代表性:“那时,牺牲容易,坚持下来难。”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们长久浴血坚持?显然不是武器装备,也不是战法战术,而是信仰之忠诚,精神之不屈。

由于斗争环境恶劣,抗联1935年后即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听不到党中央的声音,接不到党的指示。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想念延安真像孩子想娘一样。”抗联将领周保中这段肺腑之言,至今读来仍令人感动。日本侵略者的分析或许更有说服力。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曾做了一份秘密报告,除了渲染“不战而胜”外,也客观谈到了“不可忽视者”:“此种红军,实力雄厚,战斗力伟大,其苦干精神,为近代军队所难能。”14年里的5000多个日日夜夜,抗联战士每天都要面临饿死冻死的威胁,却创造了歼敌18万人、牵制日伪军近百万人的奇迹,最透彻地诠释了什么叫“物质上感受非常压迫,精神上反极度旺盛”。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形势示意图

物件斯大林为东北抗联颁发的嘉奖证书 斯大林为东北抗联颁发的嘉奖令

1945年8月,为纪念远东战役的伟大胜利,苏联远东方面军司令部派军用飞机将东北抗联教导旅暨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参谋李思孝等同志接到远东军区,23日斯大林大元帅亲自为他们颁发了嘉奖证书。证书上用俄文写着:“为了保卫苏维埃祖国,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大元帅于1945年8月23日发布最高统帅命令,向远东第一方面军前线部队,其中包括您——李思孝同志,在远东同日本人的战斗中发挥出色作用作出杰出贡献表示感谢,并通令嘉奖。伟大的战无不胜的红军和海军舰队万岁!”【 素材来源于“中国军网 ”】

第四篇: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实现东北振兴发展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实现东北振兴发展 ——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这一伟大胜利,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永载人类和平史册!”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部壮丽史诗中最惨烈、最令人动容的篇章之一。在白山黑水之间,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希望和历史责任,推动和领导东北人民走上抗日最前线。在长达14年的艰难岁月中,东北抗日联军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熔铸成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在我国发展新阶段,回顾救亡图存的悲壮历史,缅怀民族先烈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弘扬历久弥新的抗联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东北抗联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抗联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人类献身正义事业百折不挠的传奇和典范,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精神的彪炳彰显,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抗联精神主要表现为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

坚定的信仰信念。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在长期的斗争中,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革命性是抗联将士强大的精神支柱。东北抗联队伍中,有的共产党员占20%—30%,多时达到40%—50%。这些用革命理论、科学信仰武装起来的抗联将士,成为抗联队伍的坚强核心。也正是凭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东北抗联成为一支打不垮、困不死的钢铁队伍。二是对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无论形势多么险恶、困难多么巨大,东北抗联将士始终坚信中国人民所从事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这种必胜的信念,成为抗联将士的精神动力。三是对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信心。“救亡图存”是贯穿东北抗联斗争历史的一条主线,“振兴中华”是全体抗联将士发自心底的呐喊。驱除日寇、振兴中华,对抗联将士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支撑和鼓舞他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同敌人血战到底。 高尚的爱国情操。一是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共筑同仇敌忾的血肉长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队伍中不仅有工农群众、青年学生,还有放弃劫掠生涯的绿林草莽、原东北军爱国官兵、一些毁家纾难的有产者和弃官不做的上层社会人士。虽然他们政治立场不同、经济地位迥异,但在国家危亡之际都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如同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二是在爱国主义旗帜下铸就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在日本关东军残酷的“讨伐”和“肃正”下,游击根据地几乎全部丧失,抗联斗争进入异常艰难的苦斗时期。广大抗联将士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决心,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在政治上,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教育,纯洁内部,以提高在艰苦条件下坚持斗争的能力;在经济上,采取在深山密林中建立后方基地以及开办兵工厂、被服厂等措施;在战术上,讲求“快”和“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艰难处境中仍取得了重大战果。三是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创造保家卫国的丰功伟绩。东北抗联为全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粉碎了日本以东北为基地“以战养战”的阴谋,有力地打击了日伪殖民统治,牵制了日伪大量兵力,迟滞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进程,支援了全国抗战大局,唤起了亿万军民的爱国热情。

伟大的牺牲精神。一是艰苦奋斗、坚忍不拔。为了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抗联将士以超越人类极限的忍耐力克服了举世罕见的困难。据当年抗联老同志回忆,部队因冻、饿、病而死的人数不亚于战斗减员。有的抗联部队一切战斗物资只能依靠战斗缴获,拿生命和鲜血换取,其处境之艰难、生活之艰苦、战斗之残酷难以用语言描述。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在1936年6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白雪铺满大地,山中雪积及尺,抗日救国战士,犹着单衣水鞋,日夜出没于寇贼倭奴之封锁线,其困苦颇甚。”即使如此,抗联指战员们也丝毫没有退缩,而是以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断战斗。二是孤军奋战、竭尽赤诚。东北抗联长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陷入孤军苦斗的境地。此时的斗争,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而是为驱除侵略者、实现民族解放而进行的信念之战;是尽可能打击敌人、为后来人争取胜利的舍身之战;是明知牺牲仍然前仆后继的悲壮之战;也是中国人民永不屈服的尊严之战。三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东北抗联英雄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在监狱中坚贞不屈,在刑场上大义凛然。冰雪严寒中吞下棉絮枯草为食、战斗到最后一人的杨靖宇,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和百般诱惑仍严守党的机密的赵尚志,被敌人酷刑逼供数月之久后英勇就义的赵一曼,这些东北抗联烈士的英魂与山河同在、与日月齐辉。 东北抗联精神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抗联精神蕴含的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是鼓舞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伟大抗联精神,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抗联精神昭示我们,中国人民拥有誓死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气概、决心和能力。抗联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中凝结而成的精神财富,它向世人庄严宣告:中华民族是追求正义、永不屈服、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拥有誓死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气概、决心和能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它是正义之战,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民族尊严之战。它的伟大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彻底洗刷了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充分证明中国人民绝不屈服于暴力、绝不容忍侵略、绝不向任何霸权势力低头。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要求我们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也要求我们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中国坚定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民族尊严,也支持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民族尊严,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抗联精神昭示我们,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是壮丽人生的基石,也是民族振兴的魂魄。首先,有理想信念才有灵魂。对国家和民族来说,理想信念是不断发展、实现振兴的精神动力。东北抗联在残酷、复杂、险恶的环境中,能够坚持到抗日战争最后胜利,根本原因是广大指战员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抗联精神为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生动感人的历史教材。其次,有崇高目标才能凝聚人心。目标是旗帜,也是方向。在战争年代,东北抗联所追求的目标就是驱除日寇、光复河山。在这一目标引领和激励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军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崇高目标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次,有过硬作风才能率先垂范。东北抗联之所以能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长期坚持斗争,关键在于拥有过硬的作风。特别是抗联队伍中的广大党员干部,以身先士卒、无私无畏的过硬作风和人格魅力稳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弘扬抗联精神,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总结和提炼抗联斗争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切实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抗联精神昭示我们,必须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抗联将士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无限深情地热爱祖国,奋不顾身地捍卫祖国,他们的英雄业绩和赤子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首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联团结东北各族人民救亡图存、保家卫国,共同抵抗外来侵略,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升华到新的高度。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不断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其次要弘扬奉献精神。无数抗联将士血洒沙场直至献出宝贵生命,这种彻底的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价值引领。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深水区和矛盾凸显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弘扬抗联将士的奉献精神,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民族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坚决反对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积极倡导爱岗敬业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再次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抗联斗争更是艰苦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要认真学习抗联将士的艰苦奋斗精神,将其作为一种品德来传承、作为一种修养来坚持、作为一种生活准则来倡导,成为艰苦奋斗精神的传人。

第五篇:【东北电力大学排名】东北电力大学特色专业-东北电力大学录取分数线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东北电力大学排名】东北电力大学特色专业-东北电力大学录取分数

线

东北电力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坐落在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著名旅游城市--吉林省吉林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管、法、经、教育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和突出“一实两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人才培养特色,为国家电力工业和吉林省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1958年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2005年学校更名为东北电力大学。2012年学校入选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

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东北电力大学招生网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冬奥校园方案范文下一篇:当别人感激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