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专业范文

2024-01-30

东华大学专业范文第1篇

系 别:经济管理系 专 业:物流管理 班 级:093352 学 号:09335218 姓 名:罗金坤

指导老师:高宝玲

时间:2011-9-05

一.导言

大学的头两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在这两年里平淡而又充满快乐。没有了大一时候的懵懂无知和迷茫,而是多了几分稳重、自信,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自我安排时间,学会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享受成功的喜悦,学会默默承受失败的痛苦,学着长大。就这样,走过了大二,走完了大学的一半。想想真后怕,过了大三大四就要出去实习了,很快就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敢问路在何方?我的未来该何去何从,至今还没一个明朗的职业规划。但无论我的大学生活或是未来怎样,我都要把握好自己的方向盘,走出迷茫,走向成功。这关键是靠现在的努力和付出,要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按照目标来指定实施步骤来具体执行。然而奋斗目标怎么来,这就需要学好专业知识,积累社会经验,对自己过去的不断总结,与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在制定下一阶段的目标,如此反复。下面我就2010~2011学年对物流学习进行总结。 二.课程学习

大二我们开始接触了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和知识,这些课程都是物流管理学科的源泉。物流管理基础、信息管理系统、运筹学、物流运输与配送等都为物流管理服务。

物流管理基础主要讲述了物流的七大职能(运输、储存、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物流信息),和与物流的相关理论,比如说物流企业、区域及国际物流、绿色物流、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等,这都是我们对物流认识的基础,是我们进一步学习的

前提。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由人员、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及其它办公设备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加工整理、维护和输出,为物流者及其它组织管理人员提供战略、战术及运作决策的支持,以达到组织的战略竞优,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与效益。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学到的自动识别系统,光电扫描仪,GPS、GIS、ERP、决策树、关键成功因素等技术对企业活动也有很大的帮助。电子数据交换 (缩写 EDI ) 是指按照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由于使用 EDI 能有效的减少直到最终消除贸易过程中的纸面单证,因而 EDI 也被俗称为 “ 无纸交易 ” 。它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方法。EDI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与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通过EDI的信息共享,电子订购,大大节约了物流成本,提高了交货时间,也就提升了物流的服务质量。

运筹学是一门与物流联系紧密的学科。它所包含的各种研究方法在物流规划,物流决策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规划论、图论、决策论、对策论、排队论、存储论、等理论提高了物流企业规划决策的效率。有了这些理论的支撑,各种操作方案才具备了可行性。

物流运输与配送这门课程主要是着重讲述了运输与配送这两大

比较重要的两大职能。里面的开始主要讲是五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的优缺点,以及各自的特点和适运货物。还有运输合理化问题,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然后讲配送流程和配送中心的操作流程,配送合理化问题;最后讲相关数学模型和预测方法。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物流企业在运输和配送这两个环节的作业流程,为我们今后走到物流工作岗位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自己对物流行业的现状和前景看法

1.企业物流仍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特别是在十二五对物流产业的振兴规划后,物流在我国有蓬勃发展之势。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比如说运输型专业物流,存储型专业物流,流通加工型专业物流,包装型专业物流,或是多功能物流等。 3.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现代化的存仓库,集装箱的运输方式,自动扫描仪,物流信息系统的完善 ,各种软件的设计与推广应用。

虽然有所成就,又有政策扶持,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物流行业也存在着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比较低,物流管理体制,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完善,物流的技术标准尚未建立起来,物流管理人才匮乏,我国物流成本较高,等诸多限制因素。而通过物流管理专业的系统性的学习,培养出来的物流管理学生也必将适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

四、在今后学习中注意的问题

1.学习和实践的相结合。物流管理这个学科作为一个实践性比较

强的专业,学习的同时,我觉得必须结合着实践。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课本知识,同时也能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比如说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物流企业实习,对以后的职业生涯也有很大的帮助。 2.与老师同学多进行交流,经常到网上查找资料,了解大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不光是老师同学的学习交流,我觉得学生也要和物流企业进行交流,知道物流企业现在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知己自彼,方能百战不矣。

3.重点学习与物流相关的硬件和软件,把自己塑造成企业迫切需要的人才。

4.多参加与物流相关的活动。比如说每年的物流设计大赛,物流的见习活动,对物流软件ERP、LINGO软件的学习。这也是锻炼专业技能的好方法。 五.总结

东华大学专业范文第2篇

大学理科专业排名 理学 本科专业 排名 校 名 等级 开设该专业的学校数量 材料化学 1 浙江大学 A++ 92 材料化学 2 北京大学 A++ 92 材料化学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92 材料物理 1 东北大学 A++ 57 材料物理 2 西北工业大学 A++ 57 材料物理 3 北京科技大学 A++ 57 大气科学 1 北京大学 A++ 10 地理科学 1 北京大学 A++ 98 地理科学 2 南京大学 A++ 98 地理科学类新专业 W 1 北京大学 A++ 7 地理科学类新专业 W 2 北京师范大学 A++ 7 地理信息系统 1 北京师范大学 A++ 117 地理信息系统 2 北京大学 A++ 117 地理信息系统 3 武汉大学 A++ 117 地球化学 1 南京大学 A++ 10 地球化学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0 地球物理学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3 地球物理学 2 北京大学 A++ 13 地质学 1 中国地质大学 A++ 15 地质学 2 南京大学 A++ 15 电子信息科学类新专业 W 1 南开大学 A++ 1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 北京大学 A++ 19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19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3 电子科技大学 A++ 194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77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2 南开大学 A++ 77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3 电子科技大学 A++ 77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4 南京理工大学 A++ 77 海洋技术 1 中国海洋大学 A++ 9 海洋科学 1 中国海洋大学 A++ 10 化学 1 北京大学 A++ 213 化学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213 化学 3 南开大学 A++ 213 化学 4 浙江大学 A++ 213 化学类新专业 W 1 南开大学 A++ 18 化学类新专业 W 2 浙江大学 A++ 18 环境科学 1 南京大学 A++ 160 环境科学 2 北京大学 A++ 160 环境科学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60 环境科学 4 同济大学 A++ 160 环境科学类新专业 W 1 北京大学 A++ 3 理论与应用力学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7 理论与应用力学 2 北京大学 A++ 17 生态学 1 兰州大学 A++ 42 生态学 2 南京大学 A++ 42 生态学 3 云南大学 A++ 42 生物技术 1 清华大学 A++ 235 生物技术 2 北京大学 A++ 235 生物技术 3 上海交通大学 A++ 235 生物技术 4 复旦大学 A++ 235 生物科学 1 北京大学 A++ 189 生物科学 2 清华大学 A++ 189 生物科学 3 复旦大学 A++ 189 生物科学 4 浙江大学 A++ 189 生物科学类新专业 W 1 浙江大学 A++ 23 生物科学类新专业

W 2 中山大学 A++ 23 数学类新专业 W 1 北京大学 A++ 21 数学类新专业 W 2 浙江大学 A++ 21 数学与应用数学 1 北京大学 A++ 316 数学与应用数学 2 浙江大学 A++ 316 数学与应用数学 3 复旦大学 A++ 316 数学与应用数学 4 清华大学 A++ 316 天文学 1 南京大学 A++ 4 天文学 2 北京大学 A++ 4 统计学 1 北京大学 A++ 126 统计学 2 南开大学 A++ 126 统计学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26 统计学 4 厦门大学 A++ 126 微电子学 1 清华大学 A++ 31 物理学 1 北京大学 A++ 205 物理学 2 南京大学 A++ 205 物理学 3 清华大学 A++ 205 物理学类新专业 W 1 清华大学 A++ 15 心理学 1 北京师范大学 A++ 44 心理学 2 北京大学 A++ 44 心理学类新专业 W 1 北京大学 A++ 5 信息与计算科学 1 北京大学 A++ 355 信息与计算科学 2 清华大学 A++ 355 信息与计算科学 3 浙江大学 A++ 355 信息与计算科学 4 大连理工大学 A++ 355 信息与计算科学 5 吉林大学 A++ 355 应用气象学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 7 应用物理学 1 清华大学 A++ 123 应用物理学 2 南京大学 A++ 123 应用物理学 3 上海交通大学 A++ 123 应用心理学 1 浙江大学 A++ 100 应用心理学 2 南京师范大学 A++ 100 应用心理学 3 北京大学 A++ 100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1 南京大学 A++ 11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2 北京大学 A++ 11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3 北京林业大学 A++ 11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4 新疆大学 A++ 11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5 武汉大学 A++ 11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6 吉林大学 A++ 11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7 西北大学 A++ 114 作者: 221.219.161.* 2005-9-11 02:10 回复此发言 2 回复:大学理科专业排名(高考志愿向导) 理学 本科专业 排名 校 名 等级 开设该专业的学校数量 大气科学 1 北京大学 A++ 10 地理科学 1 北京大学 A++ 98 地理科学类新专业 W 1 北京大学 A++ 7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 北京大学 A++ 194 化学 1 北京大学 A++ 213 环境科学类新专业 W 1 北京大学 A++ 3 生物科学 1 北京大学 A++ 189 数学类新专业 W 1 北京大学 A++ 21 数学与应用数学 1 北京大学 A++ 316 统计学 1 北京大学 A++ 126 物理学 1 北京大学 A++ 205 心理学类新专业 W 1 北京大学 A++ 5 信息与计算科学 1 北京大学 A++ 355 材料化学 2 北京大学 A++ 92 地理信息系统 2 北京大学 A++ 117 地球物理学 2 北京大学 A++ 13 环境科学 2 北京大学 A++ 160 理

论与应用力学 2 北京大学 A++ 17 生物技术 2 北京大学 A++ 235 天文学 2 北京大学 A++ 4 心理学 2 北京大学 A++ 4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2 北京大学 A++ 114 应用心理学 3 北京大学 A++ 100 材料物理 3 北京科技大学 A++ 57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3 北京林业大学 A++ 114 地理信息系统 1 北京师范大学 A++ 117 心理学 1 北京师范大学 A++ 44 地理科学类新专业 W 2 北京师范大学 A++ 7 信息与计算科学 4 大连理工大学 A++ 355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3 电子科技大学 A++ 194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3 电子科技大学 A++ 77 材料物理 1 东北大学 A++ 57 生物科学 3 复旦大学 A++ 189 数学与应用数学 3 复旦大学 A++ 316 生物技术 4 复旦大学 A++ 235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77 环境科学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60 信息与计算科学 5 吉林大学 A++ 355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6 吉林大学 A++ 114 生态学 1 兰州大学 A++ 42 地球化学 1 南京大学 A++ 10 环境科学 1 南京大学 A++ 160 天文学 1 南京大学 A++ 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1 南京大学 A++ 114 地理科学 2 南京大学 A++ 98 地质学 2 南京大学 A++ 15 生态学 2 南京大学 A++ 42 物理学 2 南京大学 A++ 205 应用物理学 2 南京大学 A++ 123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4 南京理工大学 A++ 77 应用心理学 2 南京师范大学 A++ 100 应用气象学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 7 电子信息科学类新专业 W 1 南开大学 A++ 13 化学类新专业 W 1 南开大学 A++ 18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2 南开大学 A++ 77 统计学 2 南开大学 A++ 126 化学 3 南开大学 A++ 213 生物技术 1 清华大学 A++ 235 微电子学 1 清华大学 A++ 31 物理学类新专业 W 1 清华大学 A++ 15 应用物理学 1 清华大学 A++ 123 生物科学 2 清华大学 A++ 189 信息与计算科学 2 清华大学 A++ 355 物理学 3 清华大学 A++ 205 数学与应用数学 4 清华大学 A++ 316 生物技术 3 上海交通大学 A++ 235 应用物理学 3 上海交通大学 A++ 123 环境科学 4 同济大学 A++ 160 地理信息系统 3 武汉大学 A++ 117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5 武汉大学 A++ 11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19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7 西北大学 A++ 114 材料物理 2 西北工业大学 A++ 57 统计学 4 厦门大学 A++ 126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4 新疆大学 A++ 114 生态学 3 云南大学 A++ 42 材料化学 1 浙江大学 A++ 92 生物科学类新专业

东华大学专业范文第3篇

大学阶段,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也有很多东西要学。其中很重要的是有很多证书要考,最起码的:会计从业资格证,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大学毕业证。然而,这些还不够的,因为我还得考研考注册会计师......大致规划了一下,大二上学期(2011年12月)过英语四级,9月份有次注会税法考试和计算机二级c语言再战。大二下学期(2011年11月报考,2012年4月)拿会计从业资格证和英语六级证。这些都是基本证书的考取,还有更艰巨的:考研与考注会。

考研:大一的时候就得为考研做准备,打好数学与英语基础。大三不学数学,因此,为了打好数学基础,可以向别的学院的同学讨教,也可以去听他们的英语和数学课,英语要多练习多记忆多运用,大二辞去学生会职务,加入“外语协会”,从外协中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考研的时间:大三九月报名,大四下半年元月考试。大三是考研紧急准备时期,同时也是专业集中时期,是关键期。大四要准备很多论文,为毕业而准备,同时还得紧急准备考研。考研科目:英语(六级水平)、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政治理论(哲学、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与两门专业课。

考注会:会计学专业学习的大致内容: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中级、高级)、财务报表分析、审计学、证券投资。会计从业资格证要考的内容:会计学原理、会计电算化初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从大一开始,每年参加注会考试,每年3月报名,9月中旬考试。考注会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考会计、审计、公司战略经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财务成本管理六科。第二个阶段:综合测试。(六科全部涉及)其成绩在5年内有效。

这是大学四年内的大致任务,虽然像个任务,但是,我相信自己可以以乐观饱满的心态去面对,毕竟会计专业是自己选择的,那么我就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如果真能做好了会计专业,那么我的未来可以说是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么,我的人生就成功一半了,能够在社会中立足,自己掌握未来,才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创自己想创的事业!

会计的就业方向: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机关(公务员)、内部审计、内部会计处、金融、证券所。。。。。。

对于考研的方向,我迁就于自己的专业——会计。那么,我所考虑的学校将是财经类院校。我的目标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其次是东北财经大学和四川财经大学。不管怎么样都得让自己考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会计专业。

大学四年,仅仅是为了考试和证书而战斗,那未免太过于单调和机械了。除了专心考研和考取各类证书,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在四年中练就一手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毛笔字和硬笔字。

除此之外,通棋类,知篮球,钻研国画。第二件事就是:博览群书。依自己的兴趣爱好:诗词古文,中外历史,医药百草。。。。。还要看时事新闻,阅读报纸,知天下事,心怀天下。

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增强自己适应社会以及求职竞争的能力,我要求自己在寒暑假打工,既要勤奋也要节俭,毕竟成年了,不能再依靠父母生活,自己挣钱,用自己的钱心里踏实。

这样看来,我要做的事情还挺多的,若能一一实现,我的大学生活将会很精彩,不会再是于单调、枯燥、无聊、空虚中长吁短叹。时间如白驹过隙,大学是再塑人生的时刻,若能将这些规划一一实现,相信自己的文化内涵与修养定会有所提高,想到这儿,我就很开心,感觉热血沸腾,精神抖擞,似乎有使不完的劲!我想说:有目标,有激情,有动力,真好!

接下来要考验我的是:

1、智慧。理性的思考,每一个选择都要谨慎,遇事须沉着冷静。

2、毅力。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

3、定力。抵制良多诱惑,沉下心。

4、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遇到烦恼,希望自己可以做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

东华大学专业范文第4篇

主要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

专业概况:

教学实践

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业病虫草鼠生物学及其致害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各类病虫草鼠鉴定、识别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植物病虫草鼠监测和防治方面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鉴定、识别、监测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

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5.熟悉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开设院校:

按高校热度排序

[吉林]吉林大学 [重庆]西南大学

[河南]河南科技大学 [广东]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华南农业大学 [山东]山东农业大学

[江苏]扬州大学 [山东]青岛农业大学

[江苏]南京农业大学 [广西]广西大学

[湖北]华中农业大学 [贵州]贵州大学

[新疆]石河子大学 [湖南]湖南农业大学

[四川]四川农业大学 [河南]河南农业大学

[山东]聊城大学 [江西]江西农业大学

[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 [安徽]安徽农业大学

[浙江]浙江林学院 [天津]天津农学院

[吉林]吉林农业大学 [山西]山西农业大学

[云南]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西南林学院

[辽宁]沈阳农业大学 [黑龙江]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甘肃]甘肃农业大学 [广东]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海南]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新疆]新疆农业大学

东华大学专业范文第5篇

由于澳大利亚大学的专业权重不同,而且澳大利亚大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强势专业,因此专业的选择不能仅仅依靠综合排名,而要看各专业的研究实力排名了。那么,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喜好。

1、选择就读世界顶尖水准的专业

通过澳大利亚专业研究实力排名,我们大概了解了澳大利亚大学各专业在世界上的排位,从而成为我们选择澳洲留学专业的重要依据。比如在商科方向,澳洲最强的方向是会计,这体现在澳洲70%的大学都开展会计方面的研究,达到了世界超一流水准;而商科里的物流方向,相比于会计则不是澳洲的强项,全国只有悉尼大学一所开展此方面的研究,说明物流方向在澳洲的研究还并不是很普及。再比如,同为工程类方向,从专业研究实力排名中可以看出,澳洲的电子工程方向研究就比较发达。

2、研究生博士生重点参考专业研究实力排名

对于就读研究类学位的同学来说,各个专业的打分直接反应了这个大学在此专业的研究实力。实力越强意味着该校的导师在世界上知名度越高,学生的平台越大,越容易取得科研成果。此外,得分越高,意味着在这个方向会分到

3、本科生授课类硕士生综合考虑综合排名以及专业研究实力排名

对于就读本科或者授课类硕士的同学,大学的教学质量比起科研实力是更加应该关注的问题。因此,单纯的以某个方向科研实力的分数来择校有其不科学的地方。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澳洲国立大学在很多方向的科研实力是澳洲第一,可是却没有相应的本科或者硕士课程开设,所以学生并不能申请国立大学这些方向的本科学位。 再比如,澳洲八大名校的科研实力很强,但很多名教授过度的重视研究,而并没有给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代课;相反,一些三四星的大学,则更重视教学,所有的教授都需要给学生上课。

4、专业排名优先,大学综合排名次之

澳洲顶级大学也并不是所有专业方向都排在前列;而综合排名一般的大学也会有一些澳洲顶级水准甚至世界顶级水准的专业。在某些专业方向,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澳洲一般大学全面压倒八大名校的现象。比如澳洲非常热门的酒店管理专业,科研实力得分前三位依次是:格里菲斯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和拉筹伯大学。这些大学在酒店管理方向不仅科研实力强劲,而且大学非常重视教学,学生无论是就读本科还是研究生都是很好的选择。再比如,新兴的体育科学方向,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迪肯大学和拉筹伯大学位列澳洲前三,超过了所有的澳洲八大名校。

国内企业对于澳大利亚大学综合排名的认可度比较高,这对于想回国找工作的澳洲留学生来说,综合排名参考价值更高;而海外企业雇主更倾向于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 对计划澳洲留学的学生与家长的几点建议

1、切勿只信排名

学生和家长常常将澳大利亚大学的排名看得比较重要,然而,出国留学是一个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过程,将来的发展方向、个人偏好等都是要考虑的对象,排名榜单应该作为留学生的参考而并非主要依据。正是由于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学校,所以才会盲目地一味相信澳大利亚大学排名,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孩子去澳洲留学的最大收益。

可以通过和资深留学规划老师的沟通,更好地为学生制定最有针对性的留学规划,为学生精彩的人生舞台添砖加瓦。近日,澳大利亚学术研究理事会首次公布了澳洲高校研究实力排名,根据系科设置、研究团队、研究实力、科研成果等各种角度,细化了澳大利亚大学各个专业方向的实力等级。澳洲目前共有41所高等院校,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昆士兰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和悉尼大学。 澳大利亚八大名校在研究方面见长,而且这类学校非常适合读研究类硕士或博士的学生。但是对于其他以学习和就业为目的学生而言,应该注重的是学校课程设置的实用性以及学校与各个行业之间的联系。比如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麦考瑞都是毕业生就业率极高、现代化以及实用性强的大学。不仅受到本地学生的青睐,而且毕业生也非常受当地用人单位的欢迎。

很多学生表示,希望能在澳洲大城市留学和生活,在敲定学习城市的时候,不必盲目扎堆儿大城市,目前在澳大利亚留学的绝大部分学生都分别在悉尼和墨尔本,这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就业压力。虽然喜欢拥挤大城市生活的留学生更适合悉尼和墨尔本,但是青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精彩文化生活的留学生可能更适合佩斯和布里斯班这样的城市,而喜欢原汁原味的欧洲城市的同学则应该考虑阿德莱德。

2、留学需要慎重规划

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部分家长们很早就开始给孩子考虑留学事宜,但是大多家长担心孩子语言不通,遇到事连人身安全都可能成问题。还有,国外的文化和国内不同,怕孩子受到不良影响,沾染上坏毛病,并且在国内就业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送孩子出国,读个学位再回来的就业前景如何也是未知数。

确实家长担心的这些问题不无道理。其实国内对于澳洲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和误区,毫无准备的非理性留学、对名牌大学的片面追求、对热门专业的盲目选择、回国后的期望值过高、对国内综合情况的不了解以及对自身情况的盲目乐观等现象都会让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东华大学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会计专业; 素质模型; 就业能力

一、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

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风暴爆发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变得更为困难,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术界自2002年以来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从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主体来分析其原因和相应的对策,对于大学生个人的对策热点在于分析其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提升个人的就业能力。对于财务会计类大学生来说,提升其就业能力主要考虑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就业能力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模型。

(一)会计专业大学生的主要特点

1.会计专业大学生整体知识结构偏窄。高校重视经济管理类大学生专业的通用知识教育,但体现为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专业知识结构偏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偏低。根据林志军等人的研究结果,中国财务会计教育的知识结构仍然较为狭窄,具体表现在跨专业学科知识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论性和应用性还没有有效结合、对技能的培养相对薄弱等方面,在今后的财务会计教育中必须得到加强。

2.会计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我国高校的考试制度体现为“宽进严出”的特点,大学生在学校期间自主性要求比较强,这一特点决定了包括财会会计类大学生在内的所有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其结果是,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同样参差不齐,去除其他因素,有毕业后进入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或者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的,也有毕业后长期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单位的。

3.高校对财会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加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的规定,会计专业专业教育的目标是知识传输和能力培养的双主导型。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本校会计培养的目标。近几年来我国高校的会计教育基本上摆脱了“满堂灌”的知识传输型,也开始了有效的能力训练。有些高校已经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手段与方法、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就业能力内涵

就业能力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开展职业生涯影响很大。根据Harvey(2001)的定义,就业能力是指个人所具有的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和意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而获得工作的能力,它包括保持工作以及晋升的能力为就业能力。有学者提出了关于就业能力更广泛的框架,它不仅包括个体因素,还包括了外部因素。本文借鉴最后一种定义,提出从个体因素和外部因素角度分析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1.从会计专业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角度来看,个体因素的成份包括了个人的就业技能和属性、人口特征、健康状况、工作寻求能力及适应性和灵活性等;个人情况包括了个体和家庭的工作福利、工作文化和工作的便捷性等。同时,个人还要具有能够在不同工作和组织间实现平稳的职业生涯过渡的个人弹性和适应性,以及能在不同群体与他人分享责任、经验和知识的合作意识。

2.从外部因素来分析,主要包括高等教育体制、劳动力市场因素、宏观经济因素和可获得支持的因素。高等教育体制是一个较广的概念,它涉及到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培养方案和合格标准等重要影响因素;劳动力市场因素要求会计专业大学生需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供需状况;宏观经济因素同样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产生影响;可获得支持的因素实际上是社会资本,也就是个人可用来拓展个人身份的社会关系网络。

二、构建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素质模型

素质模型(competence model)的构建最早见于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1973年发表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的《测量胜任特征而非智力》(“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之后被林泽炎、王继承、彭剑锋等学者介绍到国内,并得到进一步的推广。素质模型主要回答了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个性特征是什么,以及哪些行为对于工作绩效和获取工作成功来说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构建素质模型是从组织战略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强化竞争力、提高实际业绩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方式、工作方法和操作流程。素质模型可能作为公司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标准。近年来,这一方法在我国兴起,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首先在中国建立起了自己的素质模型。根据大学生素质模型,结合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特点可以构建会计专业大学生素质模型。笔者总结出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四大核心素质,在每一项核心素质中又包括具体的行为要素和行为表现。

(一)专业基础素质

专业基础素质包括会计专业大学生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自学素质的把握。基础知识方面,学习和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是对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会计专业毕业生求职的基础。专业知识方面,专业理论是会计专业院系学生进入不同行业的通行证,只有取得相应专业的毕业证书才可以得到用人单位的准入资格。财务会计、金融学、管理会计、税务学、商法、审计/鉴证服务、职业道德、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是最重要的10项知识要素。

(二)专业应用素质

专业应用素质是会计专业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有效地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完成工作任务的有关行为。在具体工作实践方面,专业应用素质体现在会计专业大学生通过专业技术能力的资格认证来获得用人单位和就业的行业的准入资格,通过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顺利地完成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各项任务,在此基础上有改善工作效率的思路和行动。它具体可以体现为职业品行、计算机技能、外语水平、人际关系、决策能力、分析性/批判性思维、写作水平、团队合作、领导才能和语言交流能力等。

(三)沟通与团队素质

沟通与团队协作素质是对所有进入劳动者群体成员的要求。沟通素质为会计专业大学生在与他人沟通交流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让他人满意的素质。团队协作素质是在组织中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中表现出来的与他人的协作能力,它是与组织分工合作相关的一系列行为表现。这里的会计专业大学生沟通与团队协作素质至少包括有效沟通素质、有效倾听素质、有效执行素质、独立工作素质、团队合作素质和团队领导素质。

(四)适应与拓展素质

适应素质是表现在适应工作环境,并在工作当中与完成工作任务相关的心理品质。它主要包括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环境适应能力。会计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包括个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在职发展空间、个人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会计专业大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体现为应急能力、面对困难能力以及主动调整能力等。自主发展素质是与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各方面的自觉性、遇到问题要自己想办法的相关的行为。会计专业大学生自主发展素质的关键是成就动机和持续学习与更新的素质。

三、主要对策

(一)通过改善培养体制来提升专业基础素质

在会计专业大学生技能开发体系方面,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提高青年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面向21世纪的青年职业技能开发的目标体系。其主要内容有:理顺教育与劳动部门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全面推进青年就业预备制,由劳动部门主管青年就业预备的培训、实习、考核;提高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实行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接轨的办学模式;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增强师资力量,以社会需要调整专业和进行课程设置;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课程设置方面,一方面,所有会计专业大学生应学习基础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锻炼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训练其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会计专业院系应当扩大选修教学内容,一个专业除其主干课程以外,应允许会计专业大学生对课程选择、知识组合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要尽可能努力减少必修课,增多自选课程。在教学过程方面,任课教师应有意识引领、提倡学生锻炼全面培养各项专业基础能力,同时有意识地添加课本以外对增强学生能力有帮助的内容。

(二)通过校企合作机制来提升专业应用素质

会计专业专业教育应是校企合作的典范,校企合作机制是一种以培养会计专业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应用素质和提升就业能力为重点,合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实习操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它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校企结合、定岗实践;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首先,会计专业院系在办学指导思想上要克服“以我为主”的运作模式,变从学校能力出发为从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广泛开展市场调查,掌握市场信息,在制订招生计划、确定专业结构和安排教学内容方面与市场接轨。其次,建立校外专家“智囊团”,聘请知名企业的老总或董事长、业内专家学者,参与对学校发展战略的咨询和研究,建立企、校、研合作机制,巩固校外实训基地;帮助制订各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修订和完善实施教学实习计划;建立广泛的人才供需网。最后,成熟的会计专业院系可以考虑校企联合办学,学校和企业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开设企业定向班,进行“订单式教育”。学校高级教师与企业专家、高级工程师共同执教,实行优势互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可通过直接安排到合作企业来增强学生的专业应用素质,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三)通过合理引导学生提升沟通与团队素质

一方面,高校的合理引导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和实训环节上。在教学模式上,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通过虚拟的实践场景来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训环节小组集中实训的方式锻炼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在此过程中要求指导老师通过合理分配小组任务并且要形成团队激励机制。另外,第三课堂的开辟,如团体辩论赛、班级体育比赛和模拟招聘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提升学生沟通能力与团队素质。

另一方面,社会和家庭的合理引导。社会环境和政策可以对会计专业大学生提升沟通和团队素质构成一定的动力。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如果没有一个相互信任、高效协作的团队,只凭借个人力量,即便个人能力再强、智慧再高、表现再完美,也很难以一己之力创造奇迹。家庭需要进行合理引导多让会计专业大学生融入社会,多与人交流,使其学会宽容、学会协作、学会做人。

(四)通过改革就业教育来提升适应与拓展素质

改革就业指导教育的核心是以职业规划理论来指导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会计专业大学生入校后应通过科学的指导主动定位自己,了解社会环境,确立职业目标,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与能力培养并不断评估修正目标,最终定位较为理想的职业。就业指导课程应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阶段即认知自我、认知社会、目标确立、实施策略及评估修正等内容。在提高适应环境能力方面,老师一方面要帮助会计专业大学生实现认知自我和自我定位;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环境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充分了解社会整体需求动向,充分认识社会环境对职业发展的影响,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提升自我发展素质方面,老师需要帮助学生确立长远目标与具体目标,帮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另外,帮助学生评估修正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林志军,熊筱燕,刘明.中国会计教育中知识及技能要素的发展[J].会计研究,2004(09):74-81.

[2] Harvey,Lee.Defining and Measuring Employability.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1,7(2):97-109.

[3] 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01).90-92.

[4] Ronald W.McQuaid and Colin Lindsay.The Concept of Employability.urban studies,Vol.42,No.2,February 2005.

197-219.

[5] Van der Heijden,Beatrice I.J.M.Prerequisites to guarantee life-long employability.Personnel Review,2002,31(1):44-61.

[6] Fugate,Mel,et al.Employability:a psycho-social construct,its dimensions,and application.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65(1):14.

[7] 王先述.大学生素质结构探微[J].吉首大学学报,1999(4):79-81.

[8] 彭剑锋.人力资源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15-233.

上一篇:督导工作流程范文下一篇:党建活动小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