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管理现状分析论文范文

2023-11-11

农业科技管理现状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在分析相关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基础上, 分析研究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的现状, 找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区域特点制定适合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靳青, 杨英茹等 (2016) 运用表格介绍了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探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困境, 在此基础上提出制定规划、实现产销衔接、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等农业转型升级的具体策略。孙一文 (2016) 研究认为, 农业正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 通过对当下产业的深入分析, 了解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王振 (2011) 在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发展道路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从政府、技术、市场、产业等方面提出差异化的服务模式, 文章最后对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 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现状

2.1 农业信息需求广

农村地区农业信息需求较多, 涉及面较广。其中希望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的人数最多, 达到52人, 占到受访人数的35.62%, 希望提供养殖技术的人数达到45人, 占到受访人数的30.82%, 希望提供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人数达到24人, 占到受访人数的16.44%, 还有17.12%的人希望提供其他发面的农业信息。可见, 农村地区应该尽可能多的提供产品的销售和种植信息, 满足广大农户的需求。

2.2 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多

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较多, 农业信息网模式占到23.97%,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占到21.92%, 服务站模式20.55%, 其他仅占到33.56%。

2.3 耕地面积少

陕西省农村地区耕地面积较少, 导致农业信息服务未形成规模。耕地面积在6.7hm2及以下的占到88.36%, 6.7~26.7hm2的占到9.59%, 26.7~60hm2的占到0.68%, 60hm2以上的占到1.37%。多数农户还是以个体为主, 规模较小。

2.4 信息不匹配

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发展受到制约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不匹配。服务主体借助网络、电视等多媒体将有关农业信息推送给农户, 由于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是一种灌输式的模式, 农民接受信息的主动性不高, 加之受到农户自身的制约, 对农业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不佳, 使得信息服务未起到应有的效果, 不能被合理利用。根据统计的调研结果, 限制获取农业信息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缺乏适合自己的信息, 占到受访者人数的34.93%, 其次是不知道哪里找信息, 占到26.71%, 还有19.18%的认为害怕收到假信息。

2.5 信息技术培训少

调查显示, 86.3%的都未进行农业信息技术培训, 只有13.7%的接受过农业信息技术培训, 可见, 信息技术培训使得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没有实现快速发展。农业信息服务人才缺乏是制约农业信息技术培训的关键, 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一批既懂技术, 又懂农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从目前情况看, 由于陕西省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投入资金较少, 加上农村信息技术培训少, 难以满足进农业信息化的需求。据调查, 陕南地区农业信息化专业人员较少, 有些偏远地区基本没有, 这对农业信息化发展造成很大的制约。

2.6 难以满足需求

在调查目前提供的信息服务能否满足需要时, 56.85%的受访者认为效果一般, 33.56%的受访者认为不能满足需求, 只有9.59%的认为可以满足需求。可见, 目前提供的信息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制约了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推广。尽管农业信息服务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但陕西省并没有进行相关方面的信息反馈, 使得传播信息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跟踪考察机制并未形成。服务主体对于信息传递效果不能进行有效的评价制约了农业生产。

2.7 电脑比较普及

电脑的普及对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推广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据调查显示, 陕西省农村有68.49%的家庭已经购买电脑, 只有31.51%的家庭暂时还没有电脑。电脑的普及为农业现代化和互联网的结合提供了机遇。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 “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 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再加上全国人大第十二届三次会议中提出的“互联网+”行动, 使得农村地区对互联网的关注再次提升, 农业实现信息化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 直接关系农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 互联网的发展对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机遇。

2.8 农户意愿强

农户对农业信息服务站期望较大。63.7%的受访者希望提供政策、技术、价格等信息, 15.75%的受访者希望提供生产技术培训, 11.64%的受访者希望协调产品销售, 8.9%的受访者希望提供农资供应。

2.9 农业信息网推广少

目前来看, 农业信息网推广情况不容乐观。据调查显示, 60.27%的受访者只是听说过但不了解, 21.23%的受访者从来没有听说过, 15.75%的受访者使用过, 但用得不多, 仅有2.74%的受访者很熟悉, 经常使用。

结束语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通过信息化服务新模式的创建推动产业变革, 实现结构调整, 增加农业的科技水平, 是我国农村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信息需求广、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多促进了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 而耕地面积少、信息不匹配、信息技术培训少、难以满足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电脑比较普及、农户意愿强为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机会, 农业信息网推广少、讲座培训欠缺威胁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

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处于发展初期, 底子薄弱、基础较差, 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需要倍加支持。因此, 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主导作用, 把事情办好, 使农民受惠。只有合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创建高效的信息支撑体系, 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 信息化服务新模式才能落到实处。当然, 农业信息化服务新模式的创建还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各行各业都迎来了信息化的热潮。抓住信息化建设的契机, 有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将丰富的农业资源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 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省处于西部欠发达地区, 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 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必然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本文针对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 旨在解决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促进陕西省农业信息化的步伐。

关键词: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靳青.“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策略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16, (44) .

农业科技管理现状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电力工程在我国的基础建设工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对电力工程的投资,在全国各个地方兴修水电站或火电站等,加大对电能的开发。本文主要就现阶段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现状,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并就其中所展现出来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对策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力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几乎年年做到了新增装机量1000万千瓦以上,不仅基本解决了我国广大地区的用电问题,还积极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尤其在“十五”之后,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更是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各地的电力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却依旧可以看到许多存在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堆积多年的行业老大难问题,而有些问题则是随着时代发展新出现的新兴问题。本文仅从经济的角度提出一些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其作出分析提出对策。然而,电力工程项目中所存在的问题各式各样,要想都获得有效解决,需要工程行业人员费尽毕生的努力。

一、现阶段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从经济角度出发,我国现阶段电力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有许多。本文主要总结出以下四点。

(一)、缺乏市场调研

我国自2004年以来,电力工程呈现出一种爆炸式的增长。尤其在国家“十五”计划的指导下,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在电力工程的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物力。然而,因为电力工程建设往往需要占用大量资源,不仅建设周期长,而且其对对市场的回报反馈也相对滞后,所以要建设电力工程,如果没有全面的对市场的调查研究,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成本亏损,浪费社会资源。而现阶段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对于电力工程的建设、招标等,依然存在许多“拍脑门”式的决策方法。企业决策层在作出决定前缺乏对当地市场的了解以及对项目的分析和预期,都将为整个电力工程项目蒙上一层阴影。据统计,2005年我国违反国家建设程序的电力工程项目多达2000多万千瓦。这些项目因为事先没有做足市场调研,结果造成了整个市场电力结构的臃肿和畸形,不仅没有从中获利,反而损害了共同的利益,拉高了电力工程的造价。

(二)、资金短缺问题

电力工程建设的工期长,材料耗用量大,人工费、机械费等费用较高等等,导致了建设电力工程往往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来维持。然而在现阶段,我国许多的电力建设工程都处于资金短缺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陷入到一种负债经营的状况,不仅需要到处借款,还不得不赊欠主材,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在资金短缺的困境下,往往是为了争取利益,业主、承包商、施工单位之间会产生较大分歧,其具体表现在对合同条款解释不一、频繁变更设计、索赔现象严重、拖欠工程款等。而这些分歧又会扰乱电力工程的成本核算體系,导致项目的成本核算和责任目标变得混乱。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影响整个电力工程的质量,使整个工程最终取得的经济效益低于预期,结果损害了共同利益。

(三)、项目成本管理不规范

成本管理是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三大要素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现阶段,由于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主要被国有企业垄断,形成不了广泛全面的市场竞争,因此,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对成本管理的意识十分薄弱。比如在进行主材采购时,许多企业往往过于忽视这一环节,没有参取招标制,从而让许多供应商有机可乘,靠拉关系、走后门等方法获得供应机会,并从中乱加差价,导致工程成本提高。此外,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指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指标,缺乏有效的月考核制度,导致许多施工承包队伍存在多报工作量等弄虚作假的现象。除了对成本管理的意识不足外,我国现阶段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对成本管理的手段也过于单一,主要还是依靠事后控制这一手段。这种方式使得企业对成本控制的力度太过软弱,无法有效起到作用。

(四)、招投标中存在违规操作

电力工程招投标是在国家法律的保护和监督下法人之间的经济活动,具有公平、公正、公开的特征,是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竞争行为。正规的招投标活动有利于整个行业乃至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然而,现阶段,我国电力工程招投标中还存在不少违规操作的行为。受到利益的诱使,不少企业之间存在互相照顾、拉关系的现象,陪标、串标的情况十分常见。这些对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都会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

二、针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的对策

电力工程的项目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针对现阶段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提出以下五点对策。

(一)、做好投标控制和风险预测

投标控制和风险预测属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前期管理。良好的投标控制和风险预测有利于电力工程更好的开展。对企业来说,在进行相应项目的投标之前必须要事先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进行充分研究,务必要对工程所在地的地址环境、水电交通、材料设备价格的要素做到全面充分的了解。其次,在投标阶段企业造价人员还必须对施工图进行全面细致的审阅,做好价格估算,并为预算的编制做好基础。此外,企业领导人还应指导企业人员对投标工程做好风险预测工作,根据国家的经济政策、国际金融环境等因素,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审视,确保工程具有长期可持续的利益收获。

(二)、健全成本控制体系,做好成本预测

所谓成本控制,即是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等,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成本控制是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成本控制体系,做好工程的成本预测,并实施严格有效的成本控制。电力工程的建设基本上可划分为工程前期、设计、实施、后评价这四个阶段。而实际经验证明,设计阶段对整个工程的成本起到决定性作用。做好成本控制,不仅要求企业限制不必要的花费,降低成本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还必须做到必须的成本支出有所保证。在设计阶段,就应保证工程的设计满足“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等要求。

此外,在工程实施阶段,还需要对工程的每个环节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做好责任成本管理,必须保证工程成本的核算与施工生产过程同步进行,对机械设备的租金、施工人员的劳务费、材料的采购等进行合理的分析预测和监督,从而做到对工程成本的全面监控,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提高经济效益。

(三)、坚持预算先行的原则

对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一定要坚持预算现行的原则。对于投标工程可能产生的成本,企业的预算人员必须先行做好全面的概算,制定出合理的预算价格,从而以此来指导企业行为。对于施工方案的组织,应当以最高效率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对于原材料的采购,则必须做到货比三家,制定出科学的材料调配安排;对于机械费用,则必须根据预测的施工进度来安排,务必要保证机械使用率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只有做好了这些预算工作,才能对企业的行为做出最有利的指导,才能让企业避免风险赚取利润。

(四)、加强项目实施阶段的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是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中心环节,其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本控制。工程的顺利进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流动来维系。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的租赁,主材料的采购,施工人员的雇佣等都依靠在充足的资金上。因此如果企业忽视了资金管理,那么就有可能導致工程延误、停工待工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这将会降低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指定严格的资金管理措施,既是保证电力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是约束各方行为的有力筹码。

(五)、加强项目管理中的造价审计

造价审计也是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谓造价审计,既是指对电力工程项目投资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各项工作进行的审查、评价和监督工作。造价审计对于维护电力工程顺利开展,发现工程缺陷,规避违规操作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结:

单就经济角度来说,我国现阶段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还有很多。要想保证电力建设工程顺利良好的开展,就必须要全面了解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并针对其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作者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淮安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洪涌.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经济论丛,2012(05)

[2]叶梅.浅谈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流程与实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8)

[3]董志勇.电力建设工程施工中项目成本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甘肃科技,2010.26(20)

[4]周彦.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8(27)

[5]熊拥军.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分析[J].广东科技,2011(22)

农业科技管理现状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我国自古以来百姓以村居形式集聚,在国家和民族发展进程中,传统村落的古民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城镇化加速推进,古民居存在的意义逐步转变为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国家层面越来越重视古民居整体的保护工作,从各方面着手建立制度予以保障。当前,各地大力发展古民居经济和相关的延伸产业,但所处农村地区的火灾防控工作却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若再不加强古民居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将很有可能发生火灾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在本文章的研究中,笔者将对古民居消防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和论述,剖析存在的实际问题,从完善法律、健全机制、强化基础、落实主体几个方面出发,为古民居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提出相应的完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古民居;消防安全;現状分析;对策研究

一、做好古民居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

古民居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重要痕迹,能够体现很多的古文化信息,同时也居住着一些群众,可以从建筑文化、居住文化以及一些当时社会的风俗等不同角度体现其时代的特点。较长一段时间里,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一些古民居所在村落遭受破坏,一些则因年久失修和火灾等因素消失,这不仅对我国的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带来严重损害,还影响着新时代年轻人对古老文化的获取和解读。当前,国家明确不能让这些古民居所在村落消失,还上升到重要文化保护战略方针,重视这些村落的保护措施建设。考虑到古民居所在的农村地区,人口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防火意识淡薄,导致火灾隐患大量存在,事实上火灾频繁发生,再加上交通闭塞、水源严重不足等原因,经常出现“火烧连营”的局面,一户发生火灾,蔓延至周边相邻民房,短短十几分钟牵连整个村落,导致古民居受到损毁。例如2021年2月14日,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民族乡翁丁村老寨发生火灾,造成这个号称“中国最后的原始村落”永远消失在火海;2014年至2020年,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接连发生火灾,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吸取许多事故教训的同时,从古民居长期保护工作来看,消防安全工作必然是极其重要的内容。

二、古民居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笔者以丽水市松阳县为例,松阳县是千年古城,有国家级传统村落75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历史文化建筑920处,共计1295幢建筑。当前,县政府开展拯救老屋行动,对一大批文保建筑进行了修缮提升,同步将电气线路套管保护、增设灭火器纳入修缮提升范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笔者通过参与相关工作,进而观察分析当前整个古民居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部分问题:

(一)乡镇重视程度不到位

部分基层乡镇管理者对古民居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是主体自行落实或是文物部门所管理,在日常重点工作部署时往往忽略了此项工作,缺少相关工作制度的保障,基层消防管理体制没有形成制度,缺乏法律政策上的支持。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古民居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开展难处多,比如投入难到位、群众难组织、人员难落实、设备难添置,工作繁杂、量大、面广,平时开展工作也只是兼顾一下,财政经费保障不足,基层管理人员缺失,同时存在业务能力不足,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指导整改能力不强,综合导致无法落实专人专款负责此项工作,造成部分古民居建筑消防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

(二)传统因素造成管理困难

古民居建筑木结构、砖木结构较多,这些房屋耐火等级较低,建构筑物结构简易,无建立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等考虑。户与户之间也无防火间距,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随风向迅速蔓延扩大,难免形成“火烧连营”的现象。很多古民居建筑存在住人情况,通常以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居多,一旦发生火灾,没有能力及时把初期火灾扑灭,而造成火势扩大,甚至危及老人、小孩的生命安全。古民居建筑内储存稻谷、家具、被褥、柴火等均为可燃物品,电线敷设较为随意,没有规划,私接乱拉现象普遍,老化、漏电现象时有发生,随时都有可能碰线导致火灾发生。古民居所在村落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普遍缺乏消防水源和应急消防器材,虽然农村很多小河、小溪、湖泊等天然水源可以作为消防水源来用,但基本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利用,给火灾的及时扑救带来极大掣肘。

(三)缺乏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由于古民居建筑一般处于农村,地处偏远分散,导致消防宣传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靠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用喇叭播放消防知识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的效果有限,古民居建筑内的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差,留守在农村的多是孤寡老人、妇女、儿童等,这一群体受教育水平较低,没有接受过消防宣传培训,缺乏基本的防、灭火常识,在日常生活中防火习惯差,例如他们随意将柴草堆放在灶台前,有的灶洞里烧着柴火就出去做其他的事情,柴火掉出来引燃柴堆造成的火灾案例在古民居不在少数。有的老人随意丢弃未熄灭烟头,不分地点、场合,烟头引燃家里被褥、院子里柴草等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妇女乱倒炉灰炉渣,遇到有风的天气,经常被吹得四处飘落,稍有不慎,便会引发火灾。在农村,小孩玩火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过年过节时期,小孩燃放鞭炮不分场合,随意将点燃的鞭炮到处扔掷。

三、古民居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如今,在国家战略层面新农村建设正在积极开展,古民居建筑保护的实际需求也提上议事日程,就如何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和居住的村民平安生活,古民居建筑消防安全就成了刻不容缓的问题。如何让新农村建设成为古民居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有力保障,就要在政府立法、监管机制、财政保障、群众意识上进行全面提升,优化完善古民居建筑消防安全体系,提高古民居建筑所在村落的火灾防御能力。

(一)落实火灾防控工作职责

1.完善农村地区火灾防控工作机制。古民居建筑所处农村地区,想要做好古民居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就必须做好农村火灾防控各项保障工作。它是一项长期的,具有社会性、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作为、广泛发动,并且要互相协调配合。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一级政府的领导带头作用,逐步健全农村火灾防控管理机制,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2.落实层级责任确保专人负责。县级政府要将古民居建筑消防安全纳入年度政绩考核中,完善日常消防工作机制建设。乡镇要指导古民居所在村落成立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组织,主要村干部和村民骨干应参与到组织的管理、运行。定期召开消防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制定村民防火规定和消防管理制度,建立一支完善的消防队伍,实行不间断的执勤制度,定期组织日常消防安全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整改。要在前移责任追究关口、加大火灾事故追究力度等方面作出具体明确规定,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古民居发生火灾的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明确追究的方式,例如包括责成说明情况、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约谈、警告及以上行政处分、责令停职检查等不同形式的处理方式,倒逼消防安全責任的落实。

(二)完善各项保障机制

1.在规划上予以保障。各级政府应合理规划乡镇、村落布局,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古民居建筑所在地区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确保消防水源、消防车道。古民居建筑修缮时,可参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控制房屋之间的防火间距,防止与其他建筑成片连片的建造,产生先天性火灾隐患,在建筑内合理设置消防栓、灭火器。

2.在财政支出上破除难题。古民居建筑消防安全工作需要政府财政资金保障,人员、隐患治理、设施改造、火灾公众保险等方面都需要资金支持。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专项类消防财政支出体制,细化操作流程,优化审批环节,将古民居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建立和完善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同时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和企业单位多方面力量参与古民居建筑以及新农村消防建设的积极性,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捐助消防公益事业,多渠道增加投入。

(三)强化隐患综合治理

1.积极争取立法保障。目前的《消防法》里针对农村地区消防安全没有详细的法律法规,对类似古民居等具体特殊场所更是没有相关法律规定。近年来,古民居建筑消防安全形势比较严峻,相关火灾事故频发,从根本上看,没有一部具体的地方性法规或是部门规章予以执行。现在市级层面已经可以出台地方性法规,古民居建筑较多的地区立法部门要尽快组织技术人员,对古民居建筑甚至是所在农村地区防控建设任务和实际需要开展调研,出台一部适合古民居建筑实际需要的消防安全法律法规。

2.突出基层网格作用。利用基层网格化建设,明确由网格员负责对古民居建筑开展日常消防安全排查工作,具体检查古民居建筑内电气线路敷设、用火用电情况,木柴、堆垛等可燃物放置情况,消防设施配置和完整好用情况,检查完后统一上报至乡镇政府。要发挥信息化作用,利用好综合治理“一张网”和政府基层治理信息平台建设,将网格员对古民居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通过系统形式上传,对事件进行处理回复,从而实现对古民居建筑日常消防安全监管、火灾隐患跟踪管控和后续整改落实情况整套的“闭环式”管理。

3.推进“智慧消防”建设。智慧消防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实现消防监管及处置的及时化、高效化,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针对古民居现实条件,使用现代科技手段来防范火灾也是重要手段,更是趋势所在。目前很多地区已经先试先行,也取得很好的效果。要对古民居建筑智慧消防进行全面细致的规划,采取智慧用电,减少电气火灾发生的可能,通过安装互联网式报警探测器加强火灾发生的预警能力,建立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引导安全充电行为。

(四)加强农村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1.对重点人群培训要到位。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吸收知识的渠道有限,再加上宗教礼仪、地区风俗、习俗等影响,消防安全意识薄弱。要定期组织古民居内的居民,尤其是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孕妇等行动不便或自我逃生能力差的群体。在农村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应该着重培训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疏散、逃生自救知识,使农村群众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乡镇网格员要定期上面开展“敲门”行动,对古建筑内的居民进行长期面对面宣传,组织人员示范逃生技能和程序。

2.结合实际采取有效举措。要紧扣古民居所在村落的实际,宣传教育要突出农村地域特色,在每个村里设置一个专用的消防宣传橱窗或栏,张贴各种类型的消防安全提示和防火知识;设立“乡村之音”等广播站,定期向村民普及宣贯消防安全知识,让村民认识到生活中的火灾隐患,教导农村群众安全使用电器、燃气等家庭中可能导致火灾发生的电气能源,同时为广大农村民众普及生活中用得到的法律法规条款,循序渐进,常抓不懈,逐步提高农村民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四、结语

通过对古民居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和探索,指出了古民居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以及所在农村地区火灾防控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较为针对性的措施,需要我们去进一步解决。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推动,才能为古民居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确保古民居建筑不被火灾所损毁,让古民居建筑所包含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下去。笔者所提出的几点建议仅供思考,希望能推动古民居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骥才.建设新农村要重视文化遗产保护[N].文汇报,2006-03-06.

[2]杨晓蔚.古村落保护: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亟须重视的问题[J].中国乡村发现,2007(04):34-40.

[3]张富利.传统古村落保护的困境与应对策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02):56-61.

[4]董文凯.浅议古村镇消防安全问题简要[J].科技传播,2016(16):161.

[5]刘朝辉.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的消防安全[J].消防科技与技术,2008.

[6]李建平.传统古村落保护需要政府专家村民齐心合力[N].中国文物报,2016-02-19.

农业科技管理现状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09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数据统计,2009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86.08万公里,按公路技术等级分,各等级公路里程分别为: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一级公路5.95万公里,二级公路30.07万公里,三级公路37.90万公里,四级公路225.20万公里,等外公路80.46万公里。

公路桥梁、隧道总量继续增加。2009年底,全国公路桥梁达62.19万座、2726.06万米,全国公路隧道为6139处、394.20万米,是世界上公路隧道最多的国家。

二、我国公路未来5年的发展

1、 公路公路建设方面

我国现在在二级以上的公路建设(不包括高速公路)投入发展规划,每年约以12万公里的速度递增,未来5年将增加60万公里的公路交通枢纽。

2、高速公路建设方面

关于高速公路的网点建设方面,《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已经国务院审议通过,规划的出台标志着中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据中国交通部部长张春贤表示,中国国家高速公路规划网络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未来30年静态

投资两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投资的力度随计划建设的进度而变化。2010年前,每年的年均投资大约在1400到1500亿元人民币,每年增加3000公里左右。2010年以后到2020年之间,年均投资大约在1000亿元人民币,每年增加2000公里左右。至2015年,我国高速公路将增加1万公里,总长度预计达到7.51万公里。

3、 隧道建设方面

随着公路网点的建设,我国未来五年在隧道建设方面预计将会增加300公里。

三、我国路灯的分布与发展

中国在2006年具有1500万盏路灯,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也就是每年新增的路灯数也有300万盏。至2010年,中国路灯的现存数量已经达到2700万盏。

在桥梁、隧道灯方面,按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设计标准,隧道照明每10米按装一盏照明灯具(两边共2盏),目前我国现存隧道灯数量达到624万盏。

在未来5年的道路建设发展规划和发展速度计算,我国将新增道路照明灯具共1500万盏(按照年增加300万盏计算),隧道灯将增加6万盏(按照总长增加300公里计算)。

四、关于路灯方面节能减排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道路照明、

景观亮化灯行业近年来得以迅速发展。路灯照明耗电量占全国照明总耗电量的30%。

在能源日趋紧张、电力供应持续紧张的今天,全国数千万盏路灯的节电问题已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低效、高耗的传统城市照明已成为节能降耗的重要领域。为此,建设部和发改委明确提出城市道路照明要向“高效、节能、环保、健康”的“绿色照明”方向发展。

作为城市照明行业的新宠,具有环保、节能优势的新一代光源—低频无极灯应用于路灯照明方面,已经在国内一些城市开始推广使用。

以环保、节能等优势的低频无极灯路灯,市场发展潜力大,社会效益巨大。在节能方面,通过比较分析,一套400瓦的常规路灯(实际功率450W)一年耗电超过1970度(按12小时/天,365天/年计算),相当于消耗标准煤800多公斤。若用一套照明效果相当的210瓦低频无极灯路灯替换常规路灯,一年可节电1050度,节约标准煤达400多公斤。

五.低频无极灯取代传统照明光源产生的影响 低频无极灯以50%以上的节能效果,闪跃于国内路灯的环保、节能的改造大军中,其引发的节能低碳经济无疑是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按照我国现存路灯的数量与未来5年的路灯增加数量测算,假设全部换成低频无极

灯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节能效益,社会效益将会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

表一:现存我国路灯年能耗总量

普通公路高功率与低功率的路灯比例按照50%:50%;高速公路高功率与低功率的路灯比例按照75%:25%;桥梁隧道高功率与低功率的路灯比例按照25%:75%。

表二:现存我国路灯更换无极灯后年能耗总量

250W传统路灯用125W低频无极灯予以更换。

表三:现存我国路灯更换无极灯后年能耗减少总量

表四:未来5年我国将增加路灯预测年能耗总量

表五:未来5年我国将增加路灯采用低频无极灯预测年能耗总量

250W传统路灯用125W低频无极灯予以更换。

表六:未来新增路灯更换无极灯后年能耗减少总量

农业科技管理现状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我国政府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这是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6月4日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宣布的。

邓小平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形势,阐述了我国的对外政策,论证了人民解放军实行改革体制、精简整编的根据和意义。

邓小平指出,世界战争的危险是存在的。由于两个超级大国正在进行军备竞赛,战争因素还会发展。但是,人民是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将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中国政府始终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全世界维护和平力量进一步发展。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邓小平强调,中国要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也正在努力创造和维护这个和平环境。经济建设是我们的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

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它表明,拥有10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愿意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参加军委扩大会议的陆海空三军高级干部,坚决拥护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他们一致表示,要服从大局,在大局下行动。他们坚信,人民解放军有决心、有能力保卫祖国安全、保卫四化建设。

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决定:军队减少100万员额的方案,将在今后两年内有秩序、有步骤地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已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协助军队完成这一任务。

——1985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延伸记忆

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简称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农村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改革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使农业生产适应市场需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搞活。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厦漳泉三角洲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农业科技管理现状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依据《中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 在苏州地区随机抽取20~59岁年龄段的科技人员341人, 其中男性共计149人, 女性共计192人, 按照年龄、性别共分为8组。各人群样本量分布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根据2003年中国国民体质监测要求[1,2], 对中年人的形态、机能、素质3类指标进行测试。

1.2.1 调查法

问卷设计是调查关于苏州地区科技人员体质状况, 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 共发放问卷350份, 回收350份, 回收率为100%, 其中有效问卷341份, 有效率为97.4%。

1.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 为本研究参考、分析和利用。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 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处理。显著性差异为P<0.05明显显著性差异P<0.01。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学指标

2.1.1 身高

表2显示, 苏州地区科技人员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明显高于江苏省[3]和全国普通人群水平, 差异较明显 (P<0.05) 。

与江苏省比较;★表示P<0.05, ★★表示P<0.01;与全国比较;☆表示P

2.1.2 体重

体重情况也表现出男、女各年龄段高于江苏省和全国普通人群水平, 其中中年男性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2) 。

2.1.3 BMI

B M I为体重指数, 确定标准体重为BMI=22, 正常范围为20~24, 测试结果表明, 中青年男科技人员均超标, 而女科技人员只有在50~54岁年龄段超标。

2.2 机能指标

2.2.1 肺活量

中年男女的肺活量均出现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男性略高于江苏省和全国水平, 而女性50~54、55~59岁年龄段明显低于江苏省和全国水平。

2.2.2 台阶指数

台阶指数是评价心血管系统机能的主要指标。中年男女各年龄段的指标高于江苏省水平, 其中女性的差异较明显 (P<0.05) 。

2.3 素质指标

2.3.1 握力

握力主要反映前臂及手部肌肉的力量, 是评定力量素质的综合指标。测试结果表明, 中年男女的握力均明显低于江苏省和全国水平。且随年龄有明显下降趋势, 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 (P<0.01) 。

2.3.2 坐位体前屈

它是评定柔韧素质的基本指标。表4显示, 中年男性随年龄而下降的趋势, 且低于全国水平, 而女性在55~59随年龄段有明显上升, 且女性明显好于男性。

2.3.3 闭眼单足立

闭眼单足立是评定平衡素质的综合指标。测试结果, 中年男性低于江苏省水平, 而高于全国水平, 女性情况与男性基本相同, 但45~49岁年龄段偏低。

3 讨论

3.1 形态指标

3.1.1 身高

身高是衡量身体形态的指标之一。它与体重及其标准差反映人体形态发育水平。测试表明, 中年科教人员身高与江苏省、全国的差异显著, 说明他们的身高处于较高的水平。

3.1.2 体重

体重是人体总体质量的重要指标, 适宜体重是体质保持良好水平的前提。测试结果, 中年科技人员体重略高于江苏省和全国水平, 其中中年男性与之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而女性差异则不明显。对照标准, 他们均属于正常。

3.1.3 BMI

BMI为体重指数, 是评价体成分, 判定营养状况的依据, 从营养学角度来评定, 其标准体重为MBI=22, 20~24属正常。测试表明, 中年男科技人员各年龄段均超标, 属于偏胖, 其中55~59岁年龄段属于肥胖, 营养过剩。而中年女科技人员只有50~54岁年龄段出现了偏胖的现象。虽然体重测定均属于正常范围, 但从身体成分分析, 体脂成分较高, 且男性高于女性。目前, 流行病学研究认为, 当BMI>25时, 该人群中高血压、脑梗塞的患病率较其他人群高。这预示着中年男科教人员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较女性高。

3.2 机能指标

3.2.1 肺活量

肺活量是评定人体心肺功能的基本指标。它反映了呼吸肌力量及胸廓、肺的扩展能力。测试表明, 中年男科教人员的肺活量要优于江苏省和全国水平 (P<0.05) , 说明他们呼吸系统的机能水平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而中年女科技人员在50岁后肺活量明显落后于江苏省和全国水平 (P<0.05) , 说明这年龄段的女性呼吸机能的衰老过程加快。综合比较, 中年男科技人员的呼吸机能要强于中年女性。

3.2.2 台阶指数

台阶指数是评价心血管系统机能的主要指标, 是一种定量负荷实验, 其指数越高功能越好。测试表明, 中年科技人员台阶指数均高于江苏省水平, 其中男性差异不明显, 而女性具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他们的心血管机能仍然在比较低的水平, 而江苏省水平更差。另外, 中年女性要高于中年男性, 说明女性的心血管机能要优于男性, 与前面心率、血压的变化相一致。[3]

3.3 素质指标

3.3.1 握力

握力是手部肌肉及前臂肌在收缩用力时所表现出的最大能力, 反映人体手臂部肌原纤维数量多少和横断面的大小, 也反映了神经调节肌肉活动的能力。测试结果显示, 中年男女科技人员的握力明显落后于江苏省和全国水平, 且差异十分明显 (P<0.01) , 这可能与他们长期从事脑力劳动, 缺乏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的生活方式有关。

3.3.2 坐位体前屈

坐位体前屈是反映机体躯干部和腰髋部、臀部以及大腿后部有关肌肉、韧带的伸展、柔韧程度, 也反映这些部位有关骨关节的活动范围, 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运动项目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结果表明, 中年男科技人员普遍低于全国水平, 这可能与平时长期伏案工作和很少参与运动锻炼的关系较大, 中年女性优于男性, 这是由其解剖生理特性所决定的, 而55~59岁年龄段出现上升现象, 这可能与这年龄段女性正常的形体有关, 见形态学指标。

3.3.3 闭眼单足立

闭眼单足立是评定平衡素质的主要指标, 而平衡素质又是一种复杂综合能力, 它与人体的力量、耐力、灵敏、协调、肌肉感觉、前庭感觉等因素密切相关。测试结果说明中年男女科技人员平衡素质明显优于全国水平, 略低于江苏省水平, 这可能与中年科技人员虽然有较好的灵敏素质, 但由于缺乏体力活动, 力量、耐力等其它素质较差有关。而45~49岁年段得女性平衡能力较差, 这不仅与上述因素有关, 还可能受这年龄段内分泌功能特别是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从形态指标来看, 中年男科技人员均属于偏胖, 而中年女性在50~54年龄段偏胖, 且主要集中在腹腰部。 (2) 从机能指标来看, 呼吸机能男性优于女性, 心血管机能则是女性强于男性。 (3) 从素质指标来看, 中年科技人员体能素质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其中力量、柔韧、平衡等素质比同龄人差, 而灵敏素质则高于同龄人。

4.2 建议

(1) 加强对科技人员体质监测, 建立体质健康档案。增强自身健身意识, 注意合理营养和体育活动。 (2) 加强宣传, 迅速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社会指导员队伍, 为群众的锻炼提供可靠的咨询和加强健身指导, 科学地制定健身运动处方。 (3) 加强场馆建设, 为群众锻炼提供保障, 充分利用好现有场馆, 多组织一些高水平比赛, 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 把增强人民体质放在首位, 注重社会效益。 (4) 发挥群体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先锋模范作用, 多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地区和行业间的交流。

摘要:通过对苏州地区341名科技人员的形态、机能、素质的测试和评定, 揭示苏州地区科教人员体质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 科技人员身体形态偏胖, 呼吸、心血管机能降低, 体能素质下降, 体质总体水平较差。

关键词:科技人员,形态,机能,素质,现状

参考文献

[1]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S].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8.

[2] 孙飙, 等.实用成年人体质测定指南[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上一篇:获奖动画短片民族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专业建设的生态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