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防控范文

2024-01-29

布鲁氏菌病防控范文第1篇

太政办发〔2010〕132号

太仆寺旗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全旗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有关单位:

经旗政府同意,现将《太仆寺旗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十一月一日

太仆寺旗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全旗人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治工作,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病防治条例》和《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盟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锡署办发〔2010〕129号)精神,结合我旗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全旗布病防控形势

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主要通过畜间传向人间。解放初期,我旗人间布病流行十分严重,曾一度危害我旗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过上世纪

七、八十年代近20年的综合防治,人间布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人数维持在较低水平,我旗于1995年5月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虽然我旗长期以来全面开展布病防治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布病防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九十年代末期,随着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和牲畜市场的活跃,人间布病疫情大幅度回升,疫情波及范围不断扩大,从2002年至2009年底,累计报告病例700例。

二、指导思想和防治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科学、有效开展人间布病防治工作,努力消除布病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

(二)防治原则

——坚持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群防群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综合防治机制,有效控制人间布病疫情,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坚持不断强化人间布病防治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技术人员防治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人间布病病例发现率、规范化治疗率和治愈率,有效降低人间布病慢性化率。

——坚持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进一步提高高危人群对布病及其危害的知晓率,逐步培养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布病预防能力。

三、工作目标

按照全盟实施方案的要求,根据全盟人间布病疫情发展现状,将我旗列入一类地区(发病率1‰以上),实施布病防治项目,项目周期为五年,分阶段防治目标如下。

第一阶段(2010-2012年):以旗县市区为单位,急性期人间布病病例发现率、规范治疗率和治愈率分别达到70%以上;相关医疗卫生人员人间布病防治技能考核达标率和高危人群人间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第二阶段(2013-2014年):以旗县市区为单位,急性期人间布病病例发现率、规范治疗率和治愈率分别达到75%以上;相关医疗卫生人员人间布病防治技能考核达标率和高危人群人间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

四、技术措施

(一)专项调查与档案管理。按照全盟人间布病防治技术方案要求,以苏木乡镇为单位,针对牛、羊等家畜饲养放牧人员和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重点职业人群,对人间布病发病率、患病率、漏报率、重点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进行基线调查;对各级相关机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防治技能、防治知识知晓率及设备配备情况等进行摸底调查,准确掌握本地区人间布病防治基本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调查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利用和上报。人间布病专项调查资料按照档案管理要求,按照一事一卷的原则,及时分类,系统归档,为本地区项目实施计划的制定和中期、终期效果评估奠定坚实基础。

(二)常规监测。项目执行单位要按照《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要求,做好监测和数据上报工作。按照全盟人间布病防治技术方案要求,全面开展人间布病常规监测。

(三)病人发现、诊断、治疗与管理

1、开展病例主动搜索,提高病人发现率。要结合当地人间布病疫情流行特点和现状,对重点职业人群进行布病血清学筛查,及时发现人间布病患者。

2、加强医防合作,提高病人发现率和转诊率。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积极开展医防合作,对人间布病患者按要求进行登记和依法报告。各级医疗机构要及时将可疑患者转诊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确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利用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和转诊单,及时了解人间布病患者到位情况。对未到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就诊的可疑病人,由经过相应培训的乡村医生负责进行现场追踪和登记,提高急性期病人发现率和转诊到位率。对开展病人追踪且病人到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就诊的基层医务人员给予工作补助。

3、实施线索追踪调查,进一步提高病人发现率。根据人间布病流行的季节性和聚集性特点,深入已确诊人间布病患者的居住村、牧业点以及屠宰加工企业等发病现场,筛查有流行病学接触史、症状和体征的疑似人间布病患者,动员其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实验室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对追踪调查人员给予工作补助。

4、病人治疗管理。对居家治疗或在医疗机构就诊治疗的人间布病患者,纳入新农合和医疗保险管理范畴。负责督导居家治疗人间布病病例的基层卫生人员,要定期对病人进行跟踪随访,监督病人按疗程规范服药,观察掌握病人治疗效果,并按要求将病人治疗管理报表报送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高人间布病患者的规范治疗率和治愈率。对完成规范治疗和督导管理的相关医务人员给予督导管理补助。

5、病人档案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专人负责,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全过程实施一人一档管理制度。病人管理档案按照全区统一格式填写。

6、补助发放原则。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相关工作人员给予工作补助:报告或转诊病人到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就诊且经实验室确诊为急性期人间布病;追踪病人(网报或转诊未到)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规定检查、确诊和治疗;开展线索追踪调查且病人按要求到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检查和规范治疗;跟踪随访、规范管理且病人完成系统治疗并治愈。对按照专业人员要求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受检查的患者可适当给予交通等生活补助,对实施网络直报工作的单位给予相应经费支持。上述补助可参照中央补助地方结核病防治项目规定标准执行。相关补助资金从盟、旗配套经费中安排,并要健全发放管理制度。

(四)暴发疫情处理。卫生与农牧业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开展人畜间布病同步监测,准确分析和掌握疫情动态。要相互通报疫情监测信息,及时开展疫点、疫区消毒处理,净化被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和环境,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五)督导检查。根据项目执行和疫情情况,实施分级督导。每年接受2次盟级督导检查,并对疫情严重苏木乡镇进行重点督导检查;本级每年对50%的苏木乡镇进行督导检查,对重点苏木乡镇根据项目实施情况随时进行督导检查。

旗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根据项目实施进度、经费到位使用等情况随时进行督导检查。为提高防治工作质量,完成各项工作指标,对参与流调和督导检查工作的人员,按照旗财政差旅补助标准给予补助。

五、领导机构及工作职责

我旗人间布病防治项目工作在旗政府及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组织实施。为进一步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旗政府决定成立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孟根(副旗长)

副组长:王军(政府办公室主任)

成 员:宋桂芳(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刘春雷(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

乔卫东(发改局副局长)

李斌(财政局副局长)

王雨贤(农牧业局副局长)

杨树江(公安局副政委)

张海涛(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毛相贵(教育科技局副局长)

高昶(卫生局副局长)

蔡跃武(工商局副局长)

范立水(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王英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旗卫生局,办公室主任:高昶(兼)。办公室负责分解年度目标任务,细化明确各部门和机构职责,资料的收集、汇总和定期通报情况,并对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领导小组下设技术指导组,名单如下:

组 长:高昶(卫生局副局长)

成 员:白文普(卫生局疾控科科长)

王英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王书中(旗医院院长)

路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任继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病科科长)

柳晓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门诊主任)

邢志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布病医师兼信息员)

陈淑琴(旗医院控感科主任)

技术指导组设在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制定下发技术方案,组织技术培训、检查和考核,并完成办公室交付的其它任务。

各苏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人间布病防治的具体实施工作。按照项目要求制定本级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协调各有关部门及机构,依据项目技术方案开展人间布病防控工作;按项目要求组织完成人间布病病人发现、报告、规范治疗、追踪随访等目标任务,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建立相关补助激励和医防合作机制,提高病人发现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嘎查村,培训乡村医生,指导其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居家治疗和监督规范服药等工作,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和系统管理率,降低慢性化率;将人间布病患者检查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并提高报销比例;按要求对苏木乡)和嘎查村项目实施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确保各年度目标任务和防控措施的落实。全旗于每年7月5日和12月20日前,向盟项目办公室分别上报项目进展报告和年度工作报告。

为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将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明确如下:

宣传广电部门:分阶段、有计划、有重点安排播放布病防治科普专题片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电视讲座等活动,全面提高群众卫生健康意识。

发改部门:将布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予以项目支持。

卫生部门:组织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落实阶段目标的相关技术指标;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有关布病防治技术资料。农牧业部门:做好畜间布病防控的免疫、监测、检疫监管、疫情诊断报告、疫点消毒、扑杀淘汰病畜等工作。

教育科技部门:将布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设立健康教育课,广泛宣传布病防治知识,在学生中普及预防布病的知识;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布病防治技术成果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财政部门:根据布病防治工作需要,落实工作补助和人员补助经费。

其它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人间布病防治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职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布病防治工作,要从最基础的工作抓起,认真落实布病防治项目的各项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各级政府要层层签订项目责任书,落实好统筹规划、协调配合、检查督导等任

务。要成立组织机构,建立工作责任制,确保将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各级政府、部门主要领导要负总责,经常性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统筹协调,主持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卫生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地认真完成目标任务。

(二)强化专业队伍建设与人员培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机构队伍建设,配备从事人间布病检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保证项目工作顺利实施。对于从事人间布病防治工作的人员给予补贴,并要积极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从事传染病防治高危险岗位人员工资、保健津贴等福利待遇政策,稳定专业队伍。积极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间布病防治工作条件,根据人间布病防治监测检测、生物安全、病人检查诊断、追踪随访等工作需要,装备或补充必需的仪器设备、试剂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提高防治队伍监测检测的服务能力。

培训工作由旗卫生局统筹安排,采取分级、分阶段培训形式,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从事布病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临床治疗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使其各项技能达到各阶段目标要求。

(三)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开展广泛、深入的健康教育,全面提高群众对布病及其危害的知晓率,逐步培养健康的卫生保健意识和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各地要通过多种宣传方式,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展声势浩大的布病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结合“三下乡”活动和各级各类会议开展长期与重点时期宣传教育;要通过在苏木乡镇及交通要道粉刷标语、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等办法大张旗鼓地宣传布病防治知识;在中小学校开设布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课,形成了“小手拉大手”的宣传格局,即:老师—学生—家长的宣传途径,提高群众对布病危害及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普及布病防治知识;要常年为农牧民提供预防咨询服务,全面提高重点人群预防人间布病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切实改变人畜共舍、徒手接羔、饮用或食用生乳及未熟肉食、接触污染物不洗手进食和皮毛加工不带口罩等不良卫生习惯。

七、资金保障

(一)旗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万元专项经费,如果疫情严重,可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加大专项经费投入。

(二)布病防治项目经费必须足额到位、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

八、考核验收与评估

布鲁氏菌病防控范文第2篇

汇报提纲

尊敬的督查组各位领导:

按照XXXXX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关于开展布病防控工作督查的通知》(xxxxx督字【20xx】23号)文件要求,现将我乡布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向督查组各位领导进行简要汇报:

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科学做好布病防控工作 针对全面落实布病防控工作,乡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农牧业的副乡长任组长、畜牧站站长和卫生院院长任副组长的布病防控领导小组。各相关业务单位分工负责,确保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条件保障到位、措施落实到位。按照XXXXX市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扎实有效地完成强化免疫任务。同时按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尽快落实布病强化免疫的准备工作。xxx乡畜牧服务中心负责强化免疫工作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疫病监测、科学免疫档案建立和免疫物资保障,各村要根据目前牛羊实际存栏量计算好疫苗用量,并及时与上级部门联系领取疫苗。建立有效的责任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分解任务,确保责任落实到位,确保免疫密度100%,确保免疫取得实效。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布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控制布病重在预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布病防范意识和能力是控制布病的治本之策。宣传教育要以扩大覆盖面、提高知晓率为目标,把村镇、学校以及职业人群集中的场所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提高布病防治知识普及程度。宣传工作要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广大群众,我乡卫生院通过散发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宣传布病传播途径、流行特点和防护知识,使群众了解如何预防布病,得了布病有什么症状,得了布病去哪里确诊和如何治疗等。

并且与教育部门联合,通过校信通等宣传方式向学生家长发送短信累计1000余条,宣传布病的防疫知识。通过多种形式,针对性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布病防疫真正做到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由于我乡宣传得利,很多群众对布病有了深入的了解,因此今年有很多群众主动去XXXXX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查,并且及时发现了病情。

三、加强监管,严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牛、羊等动物的检疫、免疫,以及病畜淘汰工作是控制布病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乡卫生院与畜牧中心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布病防治工作的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切实加强牲畜的检疫、免疫、消毒以及病畜和阳性畜扑杀处理工作。重点加强家畜养殖场(区)、牲畜交易市场等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牲畜检疫和消毒措施,严禁疫畜及其产品流向市场。同时要加强对省际和县际间牲畜流通的管理和检疫力度,杜绝传染源输入和输出。

四、加强建设,健全布病防治专业机构和专业队伍 健全的专业机构和专业队伍可以保障布病防治工作良好的开展。乡卫生院进一步充实、稳定了专业队伍,制定了政策,吸引优秀人才。现乡卫生院拥有医护专业人员12人,村医12人,保证每村至少一名村医,并且经常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队伍业务素质。乡畜牧服务中心在防疫期间安排业务人员分工包片,组织各村防疫员,积极开展宣传培训工作,重点对养殖户进行布病预防的宣讲。对发现患有疫情的牛羊进行及时捕杀,确保疫情不蔓延。

五、布病溯源灭点工作及免疫档案的建立

目前全乡布病检测羊7230只,其中10%回访检测3160只,待定疫点检测2200只,新购入羊检测1870只。初检呈阳性的羊61只,已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确诊后已全部捕杀。在防疫的同时,发现没有或丢失户卡、耳标的及时补办、补带,并详细填写登记免疫台账,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完善。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

1、我乡是布病老疫区,牲畜存栏量大,流动周转快,从业人员多,感染几率大。

2、我乡交通便利,乡畜牧服务中心仅有4名工作人员,无力对所有外来牲畜违规借场放牧进行制止,导致外来疫源传入风险加大。

布鲁氏菌病防控范文第3篇

二○一二年七月六日

食源性疾病培训小结

为了深入贯彻《食品安全风险》,提高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为做好此项工作,我院于2011年4月26日组织了食源性疾病专题培训,全体医务人员能够积极参加认真学习,基本掌握了食源性疾病概念、疾病认识、疾病特征、疾病分类,疾病防治、疾病预防,提高了大家的自我防护能力,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食源性疾病、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康事件诊断、上报、培训小结

为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我院于2011年9月6日针对食源性疾病、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诊断、上报进行了专题讲座,全体医务人员按时参加培训,认真学习,积极提问,考试合格率达100%。通过学习,全体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诊断、上报都能熟练掌握,通过培训,加强了我院临床医生,特别是重点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临床医生的首诊和报告意识。

二○一一年九月七日

永济市人民医院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业务培训小结

根据上级部署,我院继续被纳入疑似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单位,为做好此项工作,2012年7月19日我院对有关医务人员开展了专题培训。

本次业务培训由李院长主持,李院长详细阐述了疑似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为此项工作制定的实施方案和相应的制度和规定。李院长最后作出如下要求:

一、临床医生要对所有诊断为腹泻(肠炎)的病例即时全部采集标本;

二、要按照上级的要求采集合格的样本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送样;

三、做好食源性疾病病例的登记和《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表》的填写;

四、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奖励和处罚。

布鲁氏菌病防控范文第4篇

《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2013年9月12日海门市卫生局召开海门市慢病防控示范区创建推进暨慢病防治知识培训会,按照此次会议要求,我院及时将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并对我镇全体乡村医生和我院全体防保人员进行了慢病防治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高度重视,周密安排

在市卫生局召开专题培训会后,我院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于2013年9月24日在我院三楼会议室召开了全体乡村医生和公卫人员专题会,并按照市局相关文件要求和下发的培训资料,进行了慢病防治知识的相关业务培训。

准确领会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全镇慢病防控工作

充分发挥现有的村卫生室资源,面向社区人群,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健教等全方位的服务。采用家庭访视、家庭病床、上门咨询等形式,向老年人、慢病病人、残疾人等重点目标人群提供慢病防治服务。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是慢性病防治的重要策略,各村卫生室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卫生院要指导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针对重点人群,利用健康处方、健康咨询、讲座、影视等各种形式,普及健康知识。开展社区动员,调动社区组织、单位、家庭、个人参与慢性病防治的积极性。要因地制宜地利用社区各种资源,保障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做好社区诊断,明确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对各类人群分类指导,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区慢病防治中的作用,倡导社区成员互帮互助。

制定并全面实施慢性病防治优先项目,开展疾病人群、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分类健康管理。要根据疾病规律,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和措施,发挥村卫生室、家庭和个人在三级预防中的作用。对于疾病人群要开展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病人诊治和疾病管理;针对高危人群,选择、评估适宜的筛选方法,提高早期发现水平,针对吸烟、酣酒、肥胖、高血压、不合理饮食和静坐习惯等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减少疾病发生或延缓疾病进程;对普通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掌握形成健康行为的技能,帮助形成并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了培训测试,对普遍做错的试题进行了集中讲解,直到全部理解为止。

海门市四甲镇卫生院

布鲁氏菌病防控范文第5篇

卫办疾控发„2010‟172号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局:

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的有关要求,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我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现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八日

附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工作指导方案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统称慢性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同时也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国内外实践表明,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和社区行动是防控慢性病的有效策略。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的精神,加快我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建设,形成示范和带动效应,推动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深入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一)总目标。利用3-5年时间,在全国建立一批以区/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多部门行动综合控制慢性病社会和个体风险,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早诊早治、疾病规范化管理减少慢性病负担,总结示范区经验,推广有效管理模式,全面推动我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

(二)工作目标。

1.在示范区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与体制。

2.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3.规范开展慢性病综合监测、干预和评估,完善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

4.探索适合于本地区的慢性病防控策略、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

(三)主要指标。

1.知识知晓率:示范区人群慢性病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70%,自我血糖水平知晓率达到30%。

2.健康行为形成率:成年男性吸烟率控制在60%以下;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8克;平均每天运动量6000步以上的成年人的比例达到35%以上。

3.慢性病早期发现率: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率不低于当地调查患病率或全国平均患病率的60%;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不低于50%。

4.慢性病管理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不低于35%和30%。

5.慢性病控制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不低于30%和25%。

二、示范区工作内容

示范区可根据本指导方案提出的基本内容,因地制宜,创新确定本地区的工作内容。

(一)收集基础资料,开展慢性病相关社区诊断。收集、整合并分析示范区基础信息和资料,建立示范区基础信息数据库。分析当地主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确定重点目标人群和优先领域,明确主要策略和行动措施。

(二)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监测系统。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示范区全人群的慢性病监测系统,至少包括慢性病死因监测、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等基本内容,不断提高监测质量。建立慢性病信息管理平台,定期发布示范区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信息。

(三)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突出地方特色,围绕控制烟草消费、推动合理平衡饮食、促进健身活动等重点内容,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基本要求如下:

1.当地主要媒体要设置固定宣传专栏,广泛开展慢性病预防宣传教育。

2.区县慢性病防控专业机构每年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健康教育资料模板和核心信息,并且能够达到相关数量要求。

3.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为居民开展健康讲座和咨询,设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知识宣传栏,发放慢性病防治相关宣传材料,普及慢性病防控知识和理念。

4.学校为学生开设慢性病相关健康教育课。利用幼儿园家长会等形式,举办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等知识讲座。

5.政府组织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并参与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全国爱牙日等宣传日活动。

(四)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面向全人群,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广简便技术和适宜工具,提高居民自我管理健康的技能。基本要求如下:

1.政府组织,多部门参与,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 鼓励群众广泛参与健身运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建设有利于身体活动的支持性环境,组织职工开展群体性健身活动,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健身制度,实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2.推广食品营养成分标签,鼓励并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开发和生产低糖、低脂和低盐等有利于健康的食品,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合理膳食的知识,科学指导人群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3.政府部门带头,全社会开展控制吸烟行动,创建无烟场所、单位。

4.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 范食堂或示范餐厅。

(五)重视慢性病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 1.各类单位定期为职工提供体检,及早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在有条件的场所建立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提供体格测量简易设备。 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提供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糖等服务。

3.对超重肥胖、血压正常高值、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和现在每日吸烟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实施管理和健康指导。

4.在有条件地区开展以儿童为重点的口腔龋齿检查,对检查中发现患有龋齿的儿童及早进行充填,开展适龄儿童窝沟封闭。

(六)加强基层慢性病防治,规范慢性病患者管理。 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加强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率。建立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慢性病管理效果评估。强化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作用,推广“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等模式。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康复期等慢性病人,以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工作场所为单元,组织患者学习慢性病知识,交流防治经验,逐步提高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成立示范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当地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发展改革、财政、卫生、社会保障、宣传、教育、民政、体育、文化、团委、工会、妇联、残联等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工作规划与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根据工作需要,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督促落实相关部门的职责,统筹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示范区成立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技术指导和决策咨询。

卫生部对全国示范区工作进行统一的领导和管理,定期组织检查、督导和评估,卫生部成立示范区工作办公室,设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工作指导方案,负责组织本辖区内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创建;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技术指导、质量控制、督导和培训;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在示范区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支持下履行相关职责。

(二)经费保障。示范区工作必须纳入当地政府的议事日程,列入政府工作的任务。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经费。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支持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慢性病防控工作长久可持续发展。

为促进各地创建示范区工作,卫生部将通过转移支付项目的形式对国家级示范区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

(三)政策保障。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基本内容包括媒体公益宣传,推动合理膳食,低盐饮食,促进身体活动,加强烟草控制,方便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早诊早治和双向转诊。

(四)能力建设。加强慢性病防控队伍建设,示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慢性病防控专业科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专人负责慢性病防控工作。区县医疗机构有慢性病预防控制的任务。

建立指导和培训制度,区/县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期为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规范化培训和技术指导。区县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对口帮扶指导关系,提高基层卫生人员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和诊疗技术水平。

四、督导与评估

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督导检查制度,组织对示范区慢性病防控工作进行经常性督导检查与考核评估。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示范区进行现场督导检查,对示范区防控措施及效果进行评估,适时将督导及评估结果进行通报。

各地参照卫生部制定的《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框架》(见附件),制定本地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实施及督导考核方案。

五、验收与管理

鼓励各地积极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按照自愿、逐级申报的原则,对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推荐的示范区,卫生部将按照《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框架》(附件)组织考核评估,考核合格者命名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市、区),并予以公布。各省(区、市)可参照国家示范区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命名省级示范区。

布鲁氏菌病防控范文第6篇

各科室:

为继续巩固我县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下简称“创慢”)工作取得的成效,适应我县慢病发展趋势,有效提高我院慢病综合防控能力和水平,稳步推进慢病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推动慢病综合防控工作有序开展,根据马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15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的通知》(马政办发„2014‟309号)精神,在总结一年来我院“创慢”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经研究,决定修订《马龙县人民医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本方案自2015年1月1日起执行,原《马龙县人民医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马人医发„2014‟16号)同时废止。

特此通知。

马龙县人民医院 2015年1月1日

1 马龙县人民医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2015年1月1日修订)

为有效遏制全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的快速上升趋势,保障全县人民身体健康,构建健康和谐马龙,积极配合马龙县委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切实做好马龙县创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慢”)工作。根据马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15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的通知》(马政办发„2014‟309号)及卫生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卫办疾控发„2010‟172号)等文件要求,修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政策,在县卫生局领导下,最大限度地参与慢病综合防治活动,努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医院支持、社会共建、居民参与”的慢病综合防控的新格局,为我县创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贡献力量。

二、总体目标

在县卫生局直接领导下,与政府各职能部门密切协作,通过以健康促进为主要策略的干预活动的实施,促进形成慢病防控协作体系,培养和建立一支防治结合、技术全面的慢病综合防治队伍,全面降低人群中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

2 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慢病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抑制和控制慢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最大限度减轻慢病患者及社会用于慢病的卫生费用支出。

三、组织领导

(一)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调整马龙县人民医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慢病防控的总体领导和协调工作。调整后的人员组成如下: 组 长:周丽琼 院长、副主任医师 常务副组长:张金平 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副 组 长:汪德芳 副院长、副主任护师 田开文 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成 员:胡文俊 王文冰 丁凤英 张崇光 何莉军

李业许 李关凤 王 静 杨庆花 李建柱

杨洪英 王嘉瑞 耿 锋 赵晓莲 罗亚坤

田春花 刘玉凤 韩 英 张柱花 许梅仙

史怀英 李亚红 角莲粉 杨泽权 施兴凤 李兴光 木卫红

(二)调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技术指导组: 组 长:张金平

副组长:张柱花 罗亚坤 胡文俊

成 员:王 静 刘玉凤 李建柱 耿 锋 杨泽权 施兴凤 李兴光 李业许

3 技术指导组主要负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和目标,对各项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提供慢病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咨询。

(三)调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机构:

1.继续设置慢病科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机构。 由质控办主任胡文俊兼任慢病科主任,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组成,负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的日常管理工作。 主 任:胡文俊

成 员:黄文韬 王文冰 张学凤 秦绍金 陈德玲 金 星 杨丽芬 陈振伟 冯俊

2.继续设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小组。

由科主任、护士长、信息员组成各科慢病管理小组,负责检查落实本科慢病的监测、报告、防控等工作。各科室慢病报告信息员由科室自行确定。

四、主要工作内容

(一)完善队伍建设: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必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二次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慢病防控工作。

2.慢病科必须认真落实各项慢病防控措施,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和改进,确保我院慢病防控工作有效推进。

3.设置联络员,按时参加联络员会议,负责将我院创建

4 资料报县创建办公室。

4.稳步推进双项转诊工作制度。

(1)制定确实可行的双向转诊实施方案,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服务质量;

(2)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室建立慢病双向转诊关系,积极创造双向转诊条件,减少转诊环节,保证畅通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转诊病人提供便利条件;

(3)指导并配合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室做好下转病人治疗的后续管理工作,确保转诊服务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5.设置专门科室和人员,负责慢病防治工作。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仍由心血管神经内科和呼吸消化内科负责慢病防治日常工作。

(二)加强综合监测: 1.死因监测。

(1)根据我院实际工作运行情况,适时修订和完善死因登记信息管理制度;

(2)及时、准确、完整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由病案室工作人员审核并按照程序完成网络上报。死亡病例院内报告覆盖率达100%,网络报告覆盖率达100%,审核率达100%,死因编码正确率≥95%,不明原因疾病死亡构成<5%,死亡报告时限≤7天;

(3)做好原始凭证保存工作;

5 (4)每月组织1次全院性死亡病例报告质量和漏报督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罚;

(5)按时参加省、市、县疾控中心召开的例会及培训,积极开展院内死因监测基本技能培训,慢病科定期对各临床科室进行死因监测相关知识培训,及时纠正报告中出现的偏差,确保死亡病例报告质量;

(6)协助县疾控中心开展死因登记信息的质量控制和相关调查。

2.危险因素监测。

配合县卫生局完成有代表性的慢病及危险因素核心指标(包括体重、 腰围、血糖、血压)监测调查。

3.肿瘤监测。

(1)所有临床科室均为恶性肿瘤监测的责任科室,呼吸消化内科为主要恶性肿瘤监测科室;

(2)各责任科室慢病报告信息员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主动收集肿瘤监测信息,按照规定时限报我院慢病科,再由慢病科慢病信息报告员审核后于次月5日前汇总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

(3)全院恶性肿瘤病例报告覆盖率达100%,恶性肿瘤死亡发病比(MI Ratio)在0.6和0.8之间,病理诊断率(MV%)大于66%,仅有医学死亡证明书比例(DCO%)低于15%;

(4)每月组织1次全院性恶性肿瘤病例报告质量和漏

6 报督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罚;

(5)每年开展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分析并出具分析报告。年度报告分析应当涵盖背景、目的、信息来源、收集流程及步骤、登记内容、质控与评价、统计方法、监测结果、主要发现和建议等内容。

4.心脑血管事件监测。

(1)所有临床科室均为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的责任科室,心内科为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的主要责任科室;

(2)各责任科室必须认真落实专人负责门诊、病房每日确诊的新发病例报告卡(28天后复发要求再报)的收集、整理、编号、审核和录入信息系统并登记到《脑卒中、冠心病病例登记册》,按照规定时限报我院慢病科,由慢病科慢病信息报告员审核后于次月5日前汇总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

(3)各责任科室心脑血管事件报告覆盖率达100%,且发病率不低于死亡率;

(4)每月组织1次全院性心脑血管事件报告质量和漏报督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罚。

(三)高危人群发现与干预:

1.严格落实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确保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率≥95%,并根据规定完善相应记录。

2.认真落实职工体检制度,至少每2年完成一次职工体

7 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3.继续开展自助检测点工作,每月收集一次上月自助检测人员名单及基本信息,按照规定筛查高危人群,由我院慢病科统计汇总后于次月5日前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

4.继续为适龄儿童提供龋齿充填(逐年增加30%)、窝沟封闭(以小学为单位达50%及以上)工作。

(四)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1.适时制定本单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落实。

2.做好慢病综合防控的宣传发动和健康教育工作。 (1)所有住院病人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100%; (2)所有住院病人都要进行平衡膳食教育,如居民食品营养标签知晓,低盐低油膳食(每天每人6克盐、25克油)的知晓等,合理使用健康教育处方;

(3)严格烟草控制,加强无烟医院建设,办公场所及门诊、病区各科室全面禁烟。

3.继续设置慢病专题宣传栏,至少每两个月更新一次,提高人群慢病知晓率。消化科和心内科要设置专门宣传橱窗,制作宣传版面开展慢病防治知识宣传,内容包括慢病防控相关知识、控烟禁烟、推动合理平衡膳食、促进健身活动等内容,提高在院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意识。

8 4.结合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肿瘤宣传周、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全国爱牙日等开展相关主题活动。

(五)职工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1.制定本单位工间操实施方案,配备3种以上健身设施,确保每位职工每天不少于20分钟的工间操健身活动。

2.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健身活动。

(六)患者管理:

1.根据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慢病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慢病管理效果评估。

2.积极配合社区推广“慢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康复期等慢病患者,以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工作场所为单元,组织患者学习慢病知识,交流防治经验,逐步提高慢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七)加强培训指导:

1.在县卫生局领导下,承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任务。医院根据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需要,组织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以专家门诊、专家咨询、健康课堂、专家带教等多种形式定期不定期到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室进行技术指导,为居民提供诊疗服务等。

2.鼓励住院医师参加全科医师培训,积极到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室开展支援工作,为基层培养和建立

9 一支技术全面、过硬的基层慢病综合防治队伍。

五、工作步骤

根据马龙县委、县政府、县卫生局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具体要求安排和部署。

马龙县人民医院

2015年1月1日

上一篇:报建员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班级自然角创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