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防治措施范文

2023-10-06

裂缝防治措施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裂缝 原因 措施

【论文摘要】建筑墙体裂缝是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质量通病。墙体裂缝的出现,轻则影响房屋的美观、适用性和耐久性,严重的将影响到整个房屋的结构承载力及使用寿命。本文总结分析了建筑物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和裂缝控制原则,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筑墙体裂缝控制的施工措施。

1.建筑墙体裂缝概述

1.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

在不同建筑材料间极易出现规则的裂缝,尤其是框架结构的工程在框架与填充墙之间经常出现这种水平裂缝和垂直裂缝,这种裂缝的特点是沿与梁、柱与墙触面之间出现,裂缝较宽而深,如果梁宽大于墙体宽度则在梁底最易出现空鼓现象,严重时可引起梁底抹灰局部的脱落,很难全面预防。

1.2 应力集中裂缝

此类裂缝多在砌体结构相对薄弱部位出现,如门洞口上部、窗洞口上、下部及砼大梁下部的墙体上。其裂缝多为斜向,少部分为竖向和水平方向裂缝。

1.3 墙面抹灰龟裂

墙面抹灰完成后,有时会出现大面积细而密呈龟裂状的裂纹,这种裂纹细而深度浅时危害不大,可不做处理,但开裂较深时往往伴随着空鼓、脱落等现象的发生,一旦出现大面积空鼓、脱落,唯一的办法是返工重做,但返工重做部分就象在墙面打了一块“补丁”,很难恢复原貌,易在返工面周围出现收缩裂缝,返工的效果既不经济也不美观。

2.建筑墙体裂缝形成原因

2.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出现的原因

2.1.1 对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把握不准或很难把握。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后膨胀较大,失水后体积缩小,导致这种裂缝出现。

2.1.2 施工原因:组砌不合理,砂浆的饱满度小于85%,或者由于拉结钢筋漏放甚至不放,浇水过多,施工一次砌体高度过大,砂浆标号低,都可导致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的频频出现。

2.1.3 温度的影响:由于各种墙体材料之间的膨胀系数的差别,必然引起结构热胀冷缩及内外胀缩不一致的变形,因此也必然会将抹灰面层拉裂。

2.2 应力集中裂缝形成的原因分析

2.2.1 在荷载、收缩或温度作用下,门窗洞口处,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共主拉应力约呈45度斜向方面分布,该处拉应力最大值往往超过弹性均匀分布拉应力2~3倍,当此局部应力集中产生的拉应力超过砌体的主拉应力极限值时,而出现了应力集中裂缝。

2.2.2 门窗洞口上部砌体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砂浆末充分搅拌,和易性差,操作时,饱满度不够,水平灰缝厚度不均匀,砂子含泥量较大,不均匀,不严格计量,配合比不准,造成砌体强度下降。等等诸多原因都能造成应力集中裂缝的出现。

2.2.3 此外还有一种应力集中裂缝出现在钢筋砼大梁下的砌体上,由于未设梁垫或设置不当,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导致砌体出现裂缝。

2.3 墙面抹灰龟裂出现的原因

2.3.1 抹灰砂浆配比不合适,水泥用量过大致使水化热大,干缩严重从而造成龟裂。

2.3.2 基层表面平整度达不到要求,尤其是垂直度超标,造成抹灰层厚薄不均或抹灰层过厚,从而造成表面龟裂的发生,这也是引发龟裂现象较常出现的原因之一。

2.3.3 中高级抹灰应该分层施工,有时施工时为了赶进度或为了省工图方便,从而抹灰基层、中层、面层分层不当,分层厚度不当,压不密实,从而引发龟裂。

3.建筑墙体裂缝控制措施

3.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预防措施

3.1.1 对于加气混凝土和粉煤灰砌块而言出厂时含水率较高,以后砌块会因逐渐干燥造成体积的不稳定,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建材应该提前组织材料入场,杜绝边进料边砌筑的施工方法,材料入场后不要随意堆放,堆放时底部应垫起并防潮,雨天还要覆盖以防吸水过大而引起体积的膨胀。

3.1.2 砌块在组砌时不应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而减少工序,将填充墙一次性砌至梁底,用砂浆塞实框架梁与填充墙之间缝隙后即进行墙面抹灰。

3.1.3 砌体的胀缩,不同的部位是不相同的。往往是两头大而中间小,因此在柱、梁与砌块接触的部位易出现裂缝,因此在抹灰前宜在框架柱、梁与砌体接触面上用胶泥粘结玻纤网,每边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3.2 应力集中裂缝预防措施

3.2.1 在门窗洞口两侧增设抗裂柱,或钢筋砼门窗框;对于砼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则在洞口两侧设芯柱。

3.2.2 如为混水墙也可在门窗洞口处,设置45度斜向焊接网片或加强钢筋,并用U形筋将斜筋固定在墙体上,再做外抹灰;在门窗洞口上部墙体中采用水平砌缝配筋的办法,加强砌体抵抗水平变形的能力。砌缝配筋是由预先埋设在水平砂浆砌缝中的纵向和横向钢筋构成的,砌缝配筋的间距,最小为20cm,最大为60cm,或者在墙体中部设置3Φ6的通长水平钢筋,在墙体转角和纵横墙交接处宜设置拉接钢筋,数量为每120mm墙厚不少于1Φ6,竖向间距官为500mm。

3.2.3 支承在墙上的钢筋砼大梁下部应设置梁垫。

3.2.4 在砂浆中掺入纤维,即采用纤维砂浆抹面。具体做法是将短纤维(聚合物纤维)按一定比例掺人砂浆中拌和即可制得。短纤维在砂浆中的作用是提高基体的抗拉强度,阻止基体中原有微裂缝的扩展并延缓新裂缝的出现,提高基体的变形能力和改善其韧性与抗冲击性。在工程中常用的是聚丙烯单丝纤维。

3.3 墙面抹灰龟裂的预防措施

3.3.1 严格按配比拌制砂浆,尤其要控制水泥用量,水的用量也要控制,拌制砂浆前要进行试配,使砂浆的和易性与保水性达到最佳。搅制设备要用专用的砂浆搅拌机,杜绝使用混凝土搅拌机(滚筒式)拌制砂浆。

3.3.2 在砌体施工时要严把砌体施工质量关,控制好砌体表面的平整度,尤其要控制好砌体的垂直度,这样便能有效控制抹灰的厚度,杜绝出现抹灰厚度不均匀,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龟裂情况的发生。

3.3.3 抹灰应分层进行,严格控制抹灰的总厚度和分层的厚度,中级抹灰平均总厚度宜控制在20mm内,高级抹灰宜控制在25mm内,外墙抹灰宜控制在20mm内。

4.结论

控制裂隙,重点在防,并需要从设计、施工上共同努刀,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加大主动控制的力度,才能提高新建房屋质量的可靠性。只要严格执行规定,做到设计与施工紧密配合,控制裂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实践证明,过去许多工程凡是采取了控制裂隙措施的,一般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裂缝防治措施范文第2篇

近年来,各地经济的迅猛发展,公路上交通量和汽车载重量剧增,对路面结构的损坏日渐加重,越来越多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面临修复工作。沥青混凝土罩面层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有着较大的作用,其施工工艺不仅简单方便,而且能有效地改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但由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存在接缝和裂缝等损坏现象,沥青罩面后的复合结构往往在使用的短时期内,罩面层在对应于旧水泥混凝土板接、裂缝的位置上出现反射裂缝。反射裂缝本身对罩面层使用性能的影响不大,但环境因素(雨水、氧化等)的负面作用常常使得裂缝迅速向四周扩展,缩短罩面层的寿命。反射裂缝是旧水泥混凝土加铺罩面沥青层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反射裂缝问题本身十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所以研究反射裂缝产生和发展的机理是防治反射裂缝措施的基本前提及其扩展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很有必要的。

[2-3]

[1]

。因此对反射裂缝的产生2 研究路面反射裂缝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高等级公路普遍采用半刚性基层,半刚性材料的干缩性和温缩性相对较大,故在其施工碾压、养生过程甚至加铺沥青面层后,半刚性基层会不可避免的产生裂缝.因而,在开放交通后,在气候因素和交通因素的作用下,便会产生反射裂缝。

在老路特别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进行沥青罩面被公认为是一种最可行最有效的恢复老路面使用性能的措施,加铺沥青罩面层后的复合结构涉及刚性、柔性两种路面结构形式,不仅材料性能差异大,旧水泥板受温度变化影响大,而且旧路面板上存在接缝和裂缝,并常常伴有错台、脱空等损坏现象,使得复合结构中奇异部位尤为突出,这些都促使罩面层在对应于旧路面板接缝或裂缝的位置上极易产生反射裂缝。反射裂缝本身对于沥青面层或罩面层性能影响不大,其危害在于水分从裂缝中不断进入道路结构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导致路面承载力下降,产生卿浆、台阶、网裂,加速路面破坏,大大缩短其寿命。

相关调查报告和研究结果表明

[5-6]

[4]

,冬季,沥青混凝土路面最容易出现裂缝,春季,周围环境温度升高,此时车辆荷载和温度荷载的作用加剧了裂缝的扩展,这给公路路面带来很大的损害。反射裂缝的产生使高速行驶的车辆出现明显的跳车的现象。如裂缝出现在桥头处,跳车现象将更加明显,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大大的降低。这也是事故发生的诱发原因。

综上所述,在有大量半刚性沥青路面修建和水泥混凝土路面需要修复的今天,对反射裂

1 缝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3 反射裂缝的类型及形成扩展机理

3.1反射裂缝的类型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包括两种类型,即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荷载型裂缝主要是因行车荷载作用而引起的;非荷载型裂缝产生的原因包括:温度裂缝,以及所用的原材料质量和施工工艺不当造成的。两种类型的裂缝分别以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等形式表现。

3.1.1 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其裂缝贯穿于部分路幅或整个路幅,缝宽不一,且裂缝与路面的中心线基本垂直。横向裂缝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地基与构造物差异沉降导致基层开裂,并反射到沥青路面面层,形成横向裂缝。 第二:沥青混合料的胶结物质随着温度的降低出现温缩变形,当表面拉应力大于抗拉强度时,路面出现开裂,随着时间的增长将出现新的裂缝,裂缝扩展并贯通导致路面破坏。 第三:施工质量也是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施工过程中,若施工缝处理不当,接缝不严,造成不同部位结合力下降,从而导致横向裂缝。如桥梁、涵洞等结构物的回填部位是裂缝出现的主要部位。 3.1.2 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的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的长度和宽度不一。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路面纵向加宽未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或碾压不密实,从而造成加宽部位沉降,产生纵向裂缝。如:路基边坡坡度小于设计值,路基边坡压实度不足而产生滑坡;路面面层前后摊铺相接处的冷接缝处理不当,造成结合不紧密而相互脱离,产生纵向裂缝。 3.1.3 网状裂缝

网状裂缝一般呈纵横交错状,裂缝宽1mm以上。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这种裂缝的原因主要有:路面结构中夹杂软弱层或泥灰层,粒料层松动,水稳定性较差;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质量差,延度小,抗裂性差;沥青层厚度不足,层间粘结性差,水分易渗入内部,进一步加速裂缝的形成;路面整体强度不足,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易形成网状裂缝。除上述造成裂缝的原因外,沥青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外界环境影响作用下,沥青材料发生油分现象,使得沥青的流动性和塑性逐渐减小,硬脆性增大,进一步脆裂而破坏。 3.2 路面裂缝产生的机理研究 3.2.1 路面横向裂缝形成机理

2

[9]

[8]

[7]横向裂缝是公路路面病害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其中,横向裂缝主要以温度应力产生的温度裂缝为主。除此之外,由于公路路面沥青面层横向接缝施工不完善,这样就导致接缝处的空隙比较大,压实度大大下降,路面就极其容易出现横向裂缝,裂缝在车辆的荷载作用下,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最终产生横向裂缝

[10]

。温度裂缝属于横向裂缝的一种,对于温度裂缝的成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于低温收缩产生的裂缝,在路面铺筑中需要使用沥青,沥青混合料属于弹性材料,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其自身的物理特征来吸收一部分外来的力量,这种现象也叫“应力松弛”。在应力松弛产生后,一部分的应力会被沥青自身吸收,另一部分就会被聚积起来。如果混合材料处于低温的情况,那么其吸收的速度会远远低于温度应力增长的速度,这样逐渐就会出现路面开裂情况,从而产生温度裂缝;另外一种是由于温度疲劳产生的裂缝,就是在路面的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多次变化温度应力的作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应力松弛现象所吸收的外力会持续降低,路面的性能也大不如前,直至最后沥青面层上面会出现疲劳断裂现象,也就是温度疲劳裂缝。 3.2.2 路面纵向裂缝形成机理

纵向裂缝同横向裂缝一样,都是公路路面病害的主要形式,其大多是竖直分布。纵向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进行路基压实工作时,压实度还不符合要求,或者由于荷载作用力超过了路面的承载力。形成纵向裂缝原因还可能是由于路面的排水设施不符合标准,就会非常容易出现路基水毁情况,这也是公路纵向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裂缝的产生另一个原因是公路施工还不完善,致使纵向接缝不良。一旦路基出现沉降现象,面层就会承担很大一部分荷载,这时,在车辆车轮下面的面层材料,就要承受很大的拉应力作用,此外,还要承受剪应力T的作用。这种情况下,剪应力与拉应力都在不断增大,如果拉应力增大到最大值,路面就会出现开裂情形。 3.2.3 路面反射裂缝形成机理

反射裂缝就是由于路面的下层材料产生裂缝,经过时间的推移进而不断的延伸,最后扩张到上面层。通常来看,反射裂缝大多出现在一些使用时间比较长的路面加铺的新层上。因为旧的路面自身就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等情况,这些裂缝逐渐向上层传递,经过不断的扩展,使上面层产生新的裂缝,也就是反射裂缝样也会产生温缩裂。

[11]

。除此之外,由于底层的温度变化同4 反射裂缝防治措施与修补

4.1 防治措施

在近几年防治裂缝的实践中,国内外研究人员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取得不小的进步,主

3 要的防治措施根据结构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三类:改善沥青罩面层性能、设置中间层夹层和沥青表面处置[12]。

在老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铺沥青罩面层时,采用下列措施可延缓反射裂缝: 1)

低稠度针入度为200 --300高粘度优质沥青做沥青混凝土罩面层 2)

加热翻松重新拌和老路面,并加一新沥青混合料层

3)

合物改性沥青中间层SAMI(应变消减/立力吸收膜中间层少,同时用聚合物沥青或其他优质沥青做沥青罩面 4)

优质级配碎石中间层

5)

土工织物中间层,能延缓反射裂缝而不能延缓温度裂缝 6)

增加罩面层厚度

7)

在老沥青路面的强度满足的情况下用聚合物改性沥青做单层或双层作为应力吸收层。 在旧水泥硷路面上加铺沥青罩面层时,采用下列措施可延缓反射裂缝: 1)

厚层优质沥青罩面层150mm以上 2) 90mm厚开级配沥青混凝土底层混合料

3)

用金属网或玻璃丝网等加强沥青硷的抵抗差动位移(剪切强度)的能力,同时用优质沥青(包括聚合物改性沥青)做沥青罩面层。

此外,加强施工控制,保证在制备沥青混合料过程中不使沥青过分老化,控制沥青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少和加强碾压使沥青混合料达到高的密实度(98%以上)都有助于减少反射裂缝。 4.2 补救措施

4.2.

1硅酮耐候密封胶灌缝修补技术

应用密封胶灌缝工艺取代传统的沥青灌缝技术,来处理沥青路面出现的裂缝,是现今公路养护技术的一大创新。在最近几年,国内外相关部门在密封胶的材料选择上,有了很大的改变,由于硅酮耐候密封胶的延展性能比较强,具有一定的防水性及抗老化性,从而成为灌缝密封胶的首选。硅酮耐候密封胶灌缝施工工艺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就是沥青路面或者混凝土路面开槽后,使用密封胶密封即开槽密封胶灌缝,为了保证有更好的施工效果,通常会选择开槽密封胶灌缝;第二种,就是原路面密封胶灌缝,使用这种方法不需要进行开槽直接灌注即可[13]。

4.2.2 高聚物化学压浆裂缝修补技术

高聚物化学压浆技术中选择的是两种液态的高聚物作为原料,再经过一系列的加压、加

4 热后,通过钻孔压到路面基层的空洞处,在两种高聚物混合完成后,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会出现泡沫,经过一段时间后泡沫就会变成坚硬的固体,这样就达到了加固路基、填补空隙的作用[13]。

5 结语

经过大量的调查总结后发现,公路养护性能可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年限,具有很大的作用。路面裂缝是路面病害的主要形式,其预防与养护不容忽视。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将路面裂缝的修补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完成,并对先进的修补技术进行研究,实现公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事业部师国玮

5

参考文献:

[1]黄国威.防反射裂缝措施在旧水泥砼路面沥青加铺层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2014,06:124-127. [2]赵仕淞,易鹏飞,邓志标.城市道路路面反射裂缝力学研究[J].科技资讯,2012,04:44. [3]王晓,张君娜,袁联中.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J].山西建筑,2012,06:160-161. [4]孙雅珍,翟晓星,李宁.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扩展机理与防裂效果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6:1023-1029. [5]商春潮.浅析沥青砼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科技,2011,01:104-105. [6]闫凤文.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成因及防护处理[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01:106-107. [7]朱超.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12:90-91. [8]张国祥.公路路面裂缝形成机理及修补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5,Z1:110-111. [9]肖山鹰.高速公路路面裂缝的养护及其处治技术[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12:96-97. [10]李毅.反射裂缝防治措施综述[J].福建建设科技,2012,01:39+11. [11]黄国威.防反射裂缝措施在旧水泥砼路面沥青加铺层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2014,06:124-127. [12]李永青.沥青路面开裂原因及简单预防措施[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4,10:74-75. [13]张发雨.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及防治[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5,Z2:33-35+38.

裂缝防治措施范文第3篇

相联处抹灰后产生裂缝的防治措施

目前,在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中,非承重墙均采用轻型材料如陶粒砌块墙体,然而在剪力墙与陶粒砌块相联阴角处抹灰后时间不长就出现竖向裂缝及横向裂缝、空鼓,严重影响墙体的美观,并且影响工程度的竣工验收,制约着工程的创优。

在齐齐哈尔市锦湖雅居纯水岸一期、二期工程中,项目部通过开展QC小组攻关活动,总结出一些防治陶粒砌块墙体抹灰裂缝问题的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墙体产生裂缝的原因

1、由于混凝土剪力墙与陶粒砌块是两种不同的材料,其线膨胀系数不同(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是砌块温度线膨胀系数两倍),温度应力超过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的抗拉强度时出现裂缝。

2、混凝土与陶粒砌块墙体吸水程度不同(吸水率不同)。陶粒砌块孔结构基本上是分散独立的多孔结构,此多孔结构“嘴小肚大”, 阻碍了水分渗透速度,吸水速度慢,而砼孔隙率小,吸水率低。

3、粘结力不同,混凝土与陶粒砌块为两个不同的基层砂浆与它们的粘结程度不同。

4、混凝土剪力墙与陶粒砌块墙体拉结未按规定要求做拉结筋未设或伸入陶粒砌块墙体长度不够。

5、施工工艺不当,施工人员对陶粒砌块的操作工艺了了解不够,砌筑方法不得当,上下砌块出现通缝,横竖向灰缝不饱满,灰缝厚度各密实度不均匀,墙面不平整、不垂直等质量通病。砌体横向变形时砖和砂浆的交互作用,竖向灰缝应力集中使砌块的整体强度和刚度降低,造成墙体裂缝。

6、抹灰砂浆表面收缩(水化收缩、干燥收缩、温度收缩)引起的裂缝。

7、陶粒砌块自身的因素(干缩值、收缩值、吸水性能等原因)。

二、防止裂缝产生的措施

为了有效地控制陶粒砌块墙体表面抹灰裂缝的产生,在施工中需采取如下措施:

(一)材料的控制:

1、严格控制陶粒砌块的出厂存防时间,砌块的出厂停放时间宜为45d(不应小于28天),保证陶粒砌块在使用前已基本具备较小的实际干缩值和较高的强度。

2、陶粒砌块进场后,因砌块存在“吸水后难挥发”的不足,必须对其砌块进行防雨覆盖。陶粒砌块吸水后膨胀,脱水后又会收缩,砌块的含水率越高相应的收缩值就越大。砌块上墙后,在完全约束的状态下,极易在表面出现拉应力使墙体开裂。

(二)砌筑工艺控制

1、砌筑时必须严格按施工图和标准图集要求进行施工,加强操作工人技术培训,熟练操作。

2、墙体拉结钢筋采用后植筋方法(植筋抗拉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拉结钢筋根据砌块的模数进行植筋,使拉结钢筋与砌块水平灰缝在同有水平面上。避免预埋拉结钢筋与砌块模数不对,拉结钢筋与砌块水平灰缝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使拉结钢筋与砌块连接失去作用。

3、砌块与混凝土剪力墙接槎处竖缝预留20mm,采用1∶2水泥砂浆捣制至密实。

4、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低于95%,竖缝不低于85%,灰缝厚度控制在8~12mm之间,并随手原浆勾缝,勾缝时间控制在砂浆初凝前,深度约5mm。严禁出现瞎缝和透亮缝。

5、对设计规定的预留孔洞、管道沟槽等在砌筑前采用切割机按尺寸预先在砌块上切割,避免砌筑后开凿导致砌块松动、位移。切割的管道沟槽、孔洞在线管、盒放置后采用C20混凝土补浇。

6、砌块在墙顶与楼板或梁底交接处应用混凝土砖斜砌,敲紧、挤实,空隙处用砂浆填满(下部填充墙砌筑完7天后方可进行)。

(三)抹灰工艺控制

1、砌块与混凝土交接处均挂2φb4钢丝网片(梁、剪力墙与填充墙),混凝土墙、梁每边不少于150mm,砌块填充墙满挂钢丝网。

2、砌块与混凝土墙表面采用界面剂进行毛化处理,用1∶1.5水泥砂浆内掺胶,喷或用扫帚将砂浆甩到墙上,其甩点要均匀,终凝后浇水养护,直到水泥砂浆全部粘到基层表面上,并有较高的强度,有手掰不动为止。

3、砂浆的和易性与保水性:和易性良好的砂浆能涂抹成均匀的薄层,而且与底层粘结牢固,便于操作和能保证工程质量。 抹灰用砂浆稠度一般应控制如下: 底层抹灰砂浆为10~12cm 面层抹灰砂浆为10 cm 砂浆的保水性是指在搅拌、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砂浆中的水与胶结材料及骨料分离快慢的性能。保水性不好的砂浆很容易离析,如果涂抹在多孔基层表面上,将会发生强烈的失水现现象,变得比较干燥,不好操作。这样不但影响砂浆的正常硬化,而且会减弱砂浆与底层的粘结力,降低砂浆强度产生空鼓、裂缝。

4、砌块墙体抹灰必须分层抹灰,一般每次抹灰厚度应控制要8~10mm为宜,当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应待前一层抹灰层凝固后,再涂抹后一层;石灰浆应待前一层发白后(7~8成干),再涂抹后一层。这样可防止已抹的砂浆内部产生松动,或几层湿砂浆合在一层,造成收缩率过大,产生空鼓、裂缝。

5、加强养护,防止抹灰层干燥过快产生龟裂,养护应在抹灰层表面已完全硬化时开始,一般在抹完1天后进行,养护时间不少于5天,特别应重视门窗洞口四周和阳光直射部位的养护。

(四)各工序时间的控制

为了从根本上控制裂缝的产生,项目部对填充墙砌筑(陶粒砌块)、顶部塞缝、抹灰进行了施工时间的控制,专职质检员绘制表格记录,对各工序施工的时间、部位进行记录,没有质检员的允许,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控制程序如下:

陶粒砌块进场时间(出厂宜为45d,必须有28天)→墙体砌筑的时间→墙顶部塞缝时间(墙体砌筑后7天)→抹灰时间(顶部塞缝10天)。

三、结束语

裂缝防治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钢筋砼屋面梁 、裂缝 、梁体的室内外温差 、裂缝宽度。

一、工程概况

某综合楼建筑面积1500m,为钢筋砼框架结构建筑,基础为锤击沉管灌注桩基础。工程于1999年

12~○5轴天面横向框架梁及次梁月开工,1999年6月完成框架并开始做室内砌体及粉刷。2000年1月发现○2在支座处梁面及梁两侧出现垂直裂缝。裂缝宽度在0.2~0.5mm。裂缝位置和情况如图

1、图2所示。选择几条较宽的裂缝,在清除表面批荡层后,发现裂缝沿梁截面高度呈上宽下窄状。为表面裂缝,基本未贯穿梁底。

图1图2

二、设计的验算复核

现以开裂的横向框架梁进行裂缝宽度验算。 夏季,横向框架梁梁面与梁底的温差为20°C,梁顶受热变形大于梁底。此时,温度效应产生的弯矩与屋面荷截效应产生的弯矩在梁支座处同向,为不利组合。

查阅设计计算结果,该处梁支座的弯矩(恒载+活载)标准值为Mk=-27.085kN·m 。 设定两端嵌固计,由梁上、下表面温差造成的梁支座弯矩:

Mt=-аttoEI/h=1×10-5×20×2.55×104×200×6003/(12×600)=-30.6 kN·m 其中аt为砼线膨胀系数,取1×10/C;E为砼弹性模量,C20取2.55×10 N/mm;to=t1-t2,其中

-5 o

42t1为梁底温度,t2为梁顶温度,to取20oC;矩形梁惯性矩为 I=bh3/12 ,其中b为梁宽200mm ,h为梁高度600mm。

梁支座弯矩Ms=Mk +Mt=27.08+30.6=57.68 kN·m 为尊重历史现实,裂缝开展仍采用原设计当时的执行规范,即GBJ10-89规范的公式计算。 使用阶段的钢筋应力 бss=Ms/0.87hoAs=57。68×10

6/( 0.87×565×308)=381N/mm

2配筋率 ρte=As/0.5bh=308/0.5×200×600=0.0051 砼抗拉ftk=1.5N/mm,钢筋不均匀系数 2 ψ=1.1-0.65ftk/ρ裂缝宽度 teбss=1.1-0.65×1.5/0.0051×381=0.598 wmax=2.1ψбss (2.7c+0.1d/ρte)ν/Es

=2.1×0.598×381×(2.7×25+0.1×14/0.0051) ×0.7/(2.0×10) =0.573mm 其中Es为Ⅱ级钢筋弹性模量, 取2×10;c为钢筋砼保护层厚度,取25mm ;ν为纵向钢筋表面特

5征系数,Ⅱ级钢筋取ν=0.7 。

三、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1、根据天面砼试件资料及对天面砼梁进行现场回弹,砼强度等级均超过C20,符合设计要求,故可排除因梁身砼强度等级不足而引起梁开裂的可能。

2、该工程采用锤击沉管砼灌注桩基础,复打法施工,质监部门对50%的桩做了小应变检测,并未发现断桩,桩成形大致良好。查阅测沉记录,该楼共设9个沉降观测点,最大沉降量是7mm,最小沉降量为3mm,最大沉降差为4mm,整体沉降均匀。故亦可排除由于桩基础沉降过大而引起梁开裂的可能。

3、研究施工单位实际操作,当时由于资金问题,工程在完成顶层粉刷,天面未铺隔热砖的情况下暂停了下来。屋面仅做了水泥砂浆找平。江门地处亚热带地区,夏季气候炎热。笔者曾用温度计测量楼面阳光直射处,温度可达50°C以上,而室内梁底温度则为30°C左右。因屋面仅有一层2cm厚的水泥砂浆,故屋面的隔热性很差,梁体的室内外温差在炎热的夏日中午至少在20°C以上。

4、根据该综合楼的结构施工图,当时按六度四级抗震设计,出现裂缝的横向框架梁截面为20×60,支座钢筋为2Ф14。

由以上计算可知,本工程横向屋面梁产生温度裂缝的原因是在长时间未铺隔热砖的情况下,梁顶、梁底温差造成温度弯矩与梁支座处由荷载引起的弯矩同向叠加。而设计时,未有考虑温差作用,钢筋配置不足,从而产生裂缝。

发现裂缝后,为了观察裂缝的发展趋向,设计让施工单位对裂缝用石膏和红油作上标记,并立即铺上架空隔热砖,经过三个月观测,裂缝末有发展,已趋于稳定。 鉴于裂缝宽度较小,其处理方法为:凿去裂缝两侧各5cm宽的批荡层及找平层,用水冲洗裂缝,再刷掺有107胶的水泥浆,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凿出的凹槽。再经过一年的跟踪观测,无发现新裂缝产生,故此认为以上分析及处理是正确的。

四、结束语

砼结构一般不计算由于温度、收缩产生的内力。温度应力对结构的影响是很复杂的问题,并非凭计算就能完全解决的,一方面建筑物温度场分布和收缩参数等都很难准确地决定;另一方面砼又不是弹性材料,它既有塑性变形,还有徐变和应力松弛,实际的内力要远小于按弹性结构的计算值。

因此钢筋砼框架结构的温度收缩问题,由构造措施来解决。

实际上在设计中也没有都进行温度应力计算,但并不因此而出事。我看关键是在设计思想上重视温度热胀冷缩应力的影响,从多方面采用措施,避免构件表面长期暴晒,减少构件表面温度剧烈变化,设置屋面隔热层是行之有效的办法。结构设计中,利用概念设计,对可能受温度应力影响的构件,部分进行加强处理,也是可行的。

经验不多,不当之处,望大家指正。

参考文献:

1.GB 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裂缝防治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往往是带裂缝工作的。裂缝发展会使结构或构件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和抗渗能力降低,同时会使建筑物的外观变差,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降低,甚至严重时会威胁到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从多方面统计数据来看,很多工程混凝土的质量事故都是由于混凝土裂缝的发展所致。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控制的措施,将其混凝土裂缝的发展造成危害程度严格控制在规范范围之内,保证建筑物对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及支承变形等。概括起来,一种是非荷载作用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化学作用等原因引起的裂缝;另一种是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再者是施工不当引起的裂缝,如配合比控制及养护不当引起裂缝等等。

(一)非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而产生收缩。根据力学分析,由于结构构件受到支座的约束,当其收缩所引起结构构件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结构构件的开裂。

力学形变及温度应力裂缝。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由于水泥的水化将产生并释放大量的水化热,造成混凝土构件内外部温差较大,膨胀不一致,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内部产生压应力,当这种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抗应力时便产生的裂缝。温度变化较大的地区。温度裂缝通常无规律,大面积构件裂缝常纵横交错,受温度变化影响明显,裂缝冬宽夏窄。

(二)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

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在使用荷载的作用下,截面的混凝土拉应变是大于混凝土极限拉伸值,作用于截面上的弯矩、剪力、轴向拉力及扭矩等荷载效应会引起结构构件产生裂缝,这种情况下结构是带裂缝工作,是设计允许的;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使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也属于荷载作用引起的的裂缝,这种裂缝大多是由于地勘不准确或施工控制不到位造成的,是不允许发生;由于在施工中过早对结构构件承受荷载,使结构构件达不到设计强度,迫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这是可以避免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在使用过程中,超过设计的允许最大荷载,导致混凝土裂缝。这种破坏性裂缝是不允许的。

(三)施工操作不当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过早拆模,或者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承受荷载等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裂缝;在施工中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在交叉作业中,施工人员不采取措施对上层钢筋踩踏,使钢筋弯曲变形、下沉,保护层过大,导致板面裂缝;在施工中混凝土水灰比过大,多余的水形成水泡或蒸发后形成气孔,减少混凝土实际有效断面,在荷载作用下,使空隙周围产生应力集中,导致板面裂缝;混凝土砂石含泥量超标或级配差,会使混凝土产生网状裂缝或侧面裂缝,混凝土组成材料质量不合格,导致结构裂缝。

二、裂缝的预防控制

(一)从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和预防

加强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严格选择砂石级配,减少混凝土孔隙率及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加强混凝土浇捣和养护,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及时补偿有效控制裂缝。在裂缝容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区域采取措施,避免上层钢筋踩踏变形,导致板面裂缝;避免混凝土在零强度下冲击振动,防止楼板裂缝。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在模板工程中其构造要合理、模板及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以防止模板各杆件间的变形不同而导致混凝土裂缝;在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离析现象,振捣应均匀、适度;在混凝土的养护中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二)从混凝土自身应力的角度对温度裂缝的进行控制和预防

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与混凝土厚度及水泥品种、水泥用量有关,混凝土越厚,水泥用量越大,水化热越高的水泥,其内部温度越大。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是控制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差,从而减小混凝土因水泥水化产生温度应力造成的混凝土裂缝。

(三)对混凝土的干缩裂缝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

合理选择水泥品种。水泥水化热越大,混凝土的干缩收缩越大,从减少收缩的角度出发,宜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控制水泥用量,混凝土干燥收缩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满足强度等级的前提下降低水泥用量;控制用水量及水灰比的把握,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随着用水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大,水灰比越大,干燥收缩越大,严格控制用水量及降低水灰比,从而减少干缩裂缝目的;控制最佳砂率,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随着砂率的增大而增大;控制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在选用外加剂时选用干燥收缩小的外加剂;正确选择养护时间和方法,保证混凝土因表面干燥过快,产生较大的收缩,导致产生拉应力而开裂。

三、对已经出现的混凝土裂缝进行修复

非强度原因而造成现浇混凝土裂缝处理措施有化学灌浆法,其方法为采取环氧类的化学浆液或水泥浆液对裂缝进行灌注填充,既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又能有效阻止钢筋的进一步锈蚀;迭合层法,对原有混凝土楼面凿毛清理,铺设钢筋网,重新浇筑一层细石混凝土整浇层,从力学角度来提高楼板的刚度和整体抗变形性能;整体处理法,通过增设构件、改变传力途径、地基处理、结构补强等整体方法提高现浇楼板的抗裂性能,针对已出现的裂缝,视具体情况对其采取封堵或约束的方案。

四、结语

裂缝防治措施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裂缝 原因 措施

【论文摘要】建筑墙体裂缝是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质量通病。墙体裂缝的出现,轻则影响房屋的美观、适用性和耐久性,严重的将影响到整个房屋的结构承载力及使用寿命。本文总结分析了建筑物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和裂缝控制原则,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筑墙体裂缝控制的施工措施。

1.建筑墙体裂缝概述

1.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

在不同建筑材料间极易出现规则的裂缝,尤其是框架结构的工程在框架与填充墙之间经常出现这种水平裂缝和垂直裂缝,这种裂缝的特点是沿与梁、柱与墙触面之间出现,裂缝较宽而深,如果梁宽大于墙体宽度则在梁底最易出现空鼓现象,严重时可引起梁底抹灰局部的脱落,很难全面预防。

1.2 应力集中裂缝

此类裂缝多在砌体结构相对薄弱部位出现,如门洞口上部、窗洞口上、下部及砼大梁下部的墙体上。其裂缝多为斜向,少部分为竖向和水平方向裂缝。

1.3 墙面抹灰龟裂

墙面抹灰完成后,有时会出现大面积细而密呈龟裂状的裂纹,这种裂纹细而深度浅时危害不大,可不做处理,但开裂较深时往往伴随着空鼓、脱落等现象的发生,一旦出现大面积空鼓、脱落,唯一的办法是返工重做,但返工重做部分就象在墙面打了一块“补丁”,很难恢复原貌,易在返工面周围出现收缩裂缝,返工的效果既不经济也不美观。

2.建筑墙体裂缝形成原因

2.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出现的原因

2.1.1 对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把握不准或很难把握。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后膨胀较大,失水后体积缩小,导致这种裂缝出现。

2.1.2 施工原因:组砌不合理,砂浆的饱满度小于85%,或者由于拉结钢筋漏放甚至不放,浇水过多,施工一次砌体高度过大,砂浆标号低,都可导致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的频频出现。

2.1.3 温度的影响:由于各种墙体材料之间的膨胀系数的差别,必然引起结构热胀冷缩及内外胀缩不一致的变形,因此也必然会将抹灰面层拉裂。

2.2 应力集中裂缝形成的原因分析

2.2.1 在荷载、收缩或温度作用下,门窗洞口处,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共主拉应力约呈45度斜向方面分布,该处拉应力最大值往往超过弹性均匀分布拉应力2~3倍,当此局部应力集中产生的拉应力超过砌体的主拉应力极限值时,而出现了应力集中裂缝。

2.2.2 门窗洞口上部砌体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砂浆末充分搅拌,和易性差,操作时,饱满度不够,水平灰缝厚度不均匀,砂子含泥量较大,不均匀,不严格计量,配合比不准,造成砌体强度下降。等等诸多原因都能造成应力集中裂缝的出现。

2.2.3 此外还有一种应力集中裂缝出现在钢筋砼大梁下的砌体上,由于未设梁垫或设置不当,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导致砌体出现裂缝。

2.3 墙面抹灰龟裂出现的原因

2.3.1 抹灰砂浆配比不合适,水泥用量过大致使水化热大,干缩严重从而造成龟裂。

2.3.2 基层表面平整度达不到要求,尤其是垂直度超标,造成抹灰层厚薄不均或抹灰层过厚,从而造成表面龟裂的发生,这也是引发龟裂现象较常出现的原因之一。

2.3.3 中高级抹灰应该分层施工,有时施工时为了赶进度或为了省工图方便,从而抹灰基层、中层、面层分层不当,分层厚度不当,压不密实,从而引发龟裂。

3.建筑墙体裂缝控制措施

3.1 不同墙体材料之间裂缝预防措施

3.1.1 对于加气混凝土和粉煤灰砌块而言出厂时含水率较高,以后砌块会因逐渐干燥造成体积的不稳定,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建材应该提前组织材料入场,杜绝边进料边砌筑的施工方法,材料入场后不要随意堆放,堆放时底部应垫起并防潮,雨天还要覆盖以防吸水过大而引起体积的膨胀。

3.1.2 砌块在组砌时不应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而减少工序,将填充墙一次性砌至梁底,用砂浆塞实框架梁与填充墙之间缝隙后即进行墙面抹灰。

3.1.3 砌体的胀缩,不同的部位是不相同的。往往是两头大而中间小,因此在柱、梁与砌块接触的部位易出现裂缝,因此在抹灰前宜在框架柱、梁与砌体接触面上用胶泥粘结玻纤网,每边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3.2 应力集中裂缝预防措施

3.2.1 在门窗洞口两侧增设抗裂柱,或钢筋砼门窗框;对于砼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则在洞口两侧设芯柱。

3.2.2 如为混水墙也可在门窗洞口处,设置45度斜向焊接网片或加强钢筋,并用U形筋将斜筋固定在墙体上,再做外抹灰;在门窗洞口上部墙体中采用水平砌缝配筋的办法,加强砌体抵抗水平变形的能力。砌缝配筋是由预先埋设在水平砂浆砌缝中的纵向和横向钢筋构成的,砌缝配筋的间距,最小为20cm,最大为60cm,或者在墙体中部设置3Φ6的通长水平钢筋,在墙体转角和纵横墙交接处宜设置拉接钢筋,数量为每120mm墙厚不少于1Φ6,竖向间距官为500mm。

3.2.3 支承在墙上的钢筋砼大梁下部应设置梁垫。

3.2.4 在砂浆中掺入纤维,即采用纤维砂浆抹面。具体做法是将短纤维(聚合物纤维)按一定比例掺人砂浆中拌和即可制得。短纤维在砂浆中的作用是提高基体的抗拉强度,阻止基体中原有微裂缝的扩展并延缓新裂缝的出现,提高基体的变形能力和改善其韧性与抗冲击性。在工程中常用的是聚丙烯单丝纤维。

3.3 墙面抹灰龟裂的预防措施

3.3.1 严格按配比拌制砂浆,尤其要控制水泥用量,水的用量也要控制,拌制砂浆前要进行试配,使砂浆的和易性与保水性达到最佳。搅制设备要用专用的砂浆搅拌机,杜绝使用混凝土搅拌机(滚筒式)拌制砂浆。

3.3.2 在砌体施工时要严把砌体施工质量关,控制好砌体表面的平整度,尤其要控制好砌体的垂直度,这样便能有效控制抹灰的厚度,杜绝出现抹灰厚度不均匀,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龟裂情况的发生。

3.3.3 抹灰应分层进行,严格控制抹灰的总厚度和分层的厚度,中级抹灰平均总厚度宜控制在20mm内,高级抹灰宜控制在25mm内,外墙抹灰宜控制在20mm内。

4.结论

控制裂隙,重点在防,并需要从设计、施工上共同努刀,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加大主动控制的力度,才能提高新建房屋质量的可靠性。只要严格执行规定,做到设计与施工紧密配合,控制裂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实践证明,过去许多工程凡是采取了控制裂隙措施的,一般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考试教学反思范文下一篇:亮身份作承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