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市场调查范文

2023-09-22

城市园林绿化市场调查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提升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品位的提升和满足居民的精神追求成为园林部门需要探索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城市实施园林绿化的作用,对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要点。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城市实施园林绿化的作用

所谓城市园林绿化,就是相关技术人员为了改善城市的环境,采取一定的美化手段进行的改造和建设,从而使得城市更加美丽。

1.1改善城市环境,产生生态效益

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平衡的调控者,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城市园林绿化中一定量的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调节二氧化碳和氧气在空气中的相对平衡,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其中某些植物能通过自身功能,吸收工业生产排放的有害气体和大量烟尘、污水和废渣等,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另外,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气温、调节空气湿度、吸收太阳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城市小气候,使人们感到湿润、舒适。

1.2创造城市景观,产生社会效益

随着园林绿化占地份额的不断增加,其必然成为影响城市风貌的决定性因素,为城市带来社会效益。城市园林不仅是人类文化在物质空间构成上的投影,它通过多种形式,向人们展示历史人文古迹等,使人们在游玩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还可以通过植物景观柔化城市中建筑群体生硬呆板的轮廓线条,丰富建筑物的表现力;可以利用其植物千姿百态的造型,不同季节开五颜六色的花,使城市变得生机盎然、色彩斑斓,进而增添城市自然美,优化城市景观。

2、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的关键技术分析

2.1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合成技术

通常,我们会把城市划分为不同区域,而每个区域具有不同特色,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科学合理的园林绿化设计来进行绿化:首先依照该区域对植物特性,分析该区域对植物生产环境的要求,研究植物能否适应于当地的生长环境。其次根据绿地面积来选择植物,绿地面积小,则可选择一些植物高度较小的灌木或者草本植物等,反之选择相对高大的植物种类。最后为保证该区域跟整个城市的色调一致,避免出现色彩上的矛盾和冲突,就要分析整个城市的绿化状况后,适当调整绿化区域树木的颜色,来达到整体协调一致。

2.2城市园林绿化的造景技术

在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植被的质量,还要保证其整体的协调性和美观性,这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美化程度。要知道,植物造景是建设园林绿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工作人员通常是运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植被,采用合适的艺术手法,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造和设计,从而形成一个完美的园林绿化景观。

2.3城市园林绿化的养护技术

在城市园林绿化的过程中,后期养护工作对于其整个发展都是尤为重要的。它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健康成长,而且还可以促进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所以,要选用最为合适的管理养护工具,从而确保整个园林绿化工程的有序进行。更重要的是,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格外注重植被的健康成长,对出现了疾病状况的植被要及时进行处理与养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整个城市园林技术的稳定发展。

2.4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群落构建技术

城市园林植物群落是城市中一种模拟自然植被的群落。所以,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选择内部结构完整、稳定性好以及成本最低的植被进行种植。多利用乔木、灌木、草坪等垂直种类,以此来提高植被群落的稳定性。重要的是,城市绿地建设应该从垂直结构以及水平结构等方面对其进行设计和安排,并且工作人员还要多运用落叶与阔叶等植物进行混合种植,从而提高整个城市园林绿化植被的多样性。

2.5城市园林绿化中的良种选育技术

目前,我国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并在世界园林绿化发展中占据有重要的地位。但相比之下,国外的园林植被高达上千种,而我国却相对贫乏一些,加上我国植被后期养护技术比较落后,使得园林绿化工程一直停滞不前。因此,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选育技术,并且主要以成本低、易成活的植被为种植目标。其中主要包括:开展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加强对于植被的保护;加强物种资源的研究;研究不同的植物类型。

3、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要点分析

3.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

园林绿化施工就是按设计要求进行种植植物并使其成活,设法使植物尽早发挥绿化美化的作用。施工人员对设计意图的掌握、与设计单位的密切联系、严格按图施工,是保证绿化工程质量的基本前提。同时要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应用,要根据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确定各种需要量,编制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时落实施工进度的实施,并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对进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往往能使工程施工有条不紊,保证工程进度计划的实施,尽量缩短工期。

3.2处理好施工现场的表层土壤

表层土壤具有丰富的土质营养,为植物生长提供大量养料,为此对现场地形进行改造时,通常会临时先将表土翻移堆放,这就容易造成机械对一部分表土的挤压,严重破坏了土壤原有的良好的土质疏松度,造成园林植物不宜生长,因此,对那些土质不是很好的区域,建议对土壤进行改良,以便于乔木根系植物的生长。需运用施工技术是:一般选取施基肥、深耕、客土等手段,对土壤的成份进行改良,并确保排水通道的畅通,进而保障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

3.3提高植物的存活率

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管理人员要严把植物的选择与种植关,园林中所栽植的植物一定要适应当地的气候、光照、湿度等气候条件,并要符合园林整体景观效果布局的需求。园林植物在栽植过程中,要注意移栽、施肥、浇水等细节,特别是对于一些稀有植物的栽植,更要尤其引起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只有园林中各类植物的成活率提高了,园林的质量才有了根本的保障。

3.4作好园林绿化的后期护养工作

后期养护作为园林绿化工程质量保证的关键,首先,应合理地编制养护方案,根据养护方案的指导,精心组织施工,合理布局,满足植物各自生长所需的空间条件;其次,加强对园林绿化养护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使养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明确养护管理工作目标;最后,提高机械化养护管理水平,机械化养护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省时省力,大大降低了养护成本,因此,园林绿化养护应推广使用机械化管理。

结语:

随着城市的逐渐发展,园林工程也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点。园林绿化工程关系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质量,只有不断提高园林绿化施工技术水平,实现科学、合理、高效的园林绿化工程,才能提高园林建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全面提高人们生活环境整体水平。

城市园林绿化市场调查范文第2篇

【摘要】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问题,城市中的土壤因此遭到了破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让园林中的绿化植被失去了赖以健康生长的基础,影响了园林景观的功能发挥。本文从城市土壤的特性分析入手,研究了城市土壤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影响,提出了适应城市土壤特点特定的园林绿化施工及管理措施。

【关键词】城市土壤;园林绿化;措施

引言:

城市土壤是经过人类活动的长期干扰,并在城市特殊的环境背景下发育起来的土壤。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园林绿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而对城市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影响。因此,加强对城市土壤形成特征、状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研究,可为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一、城市土壤的特征

1.1层次不明显,腐殖质层浅薄

城市土壤由于建设和人为活动,土壤表层大都被破坏,有许多地方翻土或挖土、填土,致使供应植物生长的厚土壤表层或腐殖质层缺乏,其它层次紊乱,形成层次不明显、腐殖质层浅薄、无规律的土体构造。

1.2 土壤结构差

城市土壤结构比较差,使得城市土壤中有机胶体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在城市进行绿化施工的过程中,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将会使得生物无法生存,严重阻碍了城市绿化施工的开展。尤其是城市土壤由于机械挤压和其他外力的作用,导致城市土壤密度太高,使得土壤团粒结构受到破坏,甚至丧失渗透性、耐水性和通风差。

1.3土壤杂物多

由于建筑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一时清运不及时,相当一部份侵入土壤各层中。而在园林绿化施工时,大都只清理土表及表层,致使土壤中掺入大量石瑛、残渣;同时地下构筑物及管道等占据大量地下空间,从而影响到土壤结构、质地、孔隙度以及土壤水、气、热、养分的分布状况。

1.4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贫瘠

土壤有机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来源,它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而且对提高土壤保肥保水性能也有重要作用。自然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被内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根系残体。在城市土壤中,由于卫生、防火等原因,城市绿地中的动物残体、凋落物、自然枯枝落叶及修剪枝叶皆被清除,造成土壤有机质较少,城市土壤不能似自然土壤般进行养分循环,加之施肥又较粗放,无针对性,致使土壤养分失衡,同时植物特别是开花植物每年要从土壤有限的营养定向中吸取养分,导致城市土壤养分收支失去平衡,土壤愈来愈贫瘠,植物生长不良。

1.5土壤污染严重

城市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它产生的工业“三废”物质、生活垃圾、汽车尾气、医药垃圾等均会导致城市土壤污染。加上城市土壤多零星分布,面积小而孤立,物质循环和转化过程单调缓慢,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少,代谢降解能力低,环境容量小,自净能力差等原因,城市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污染物特别是金属污染物锌、铅、铜等的含量明显高于自然土壤。

二、城市土壤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影响

2.1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城市土壤结构破坏严重,土壤紧实变性,通透性差,附加物多,重要营养元素缺乏,养分循环和转化过程及生物活动受到干扰,水、气、热、肥配合不佳,导致土壤肥力较低,加上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严重,导致植物生长缺乏必须的养分或养分不足,生长速度、长势受到严重影响;城市土壤容重大、硬度高,植物根系发育受阻乃至死亡,使植物地上部分得不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长期下去,必然出现枯梢和焦叶,树木长势一年不如一年,甚至枯死。

2.2降低了城市园林绿化物种的丰富度

同自然土壤相比,城市土壤所具有的一系列特征决定了一些能在自然土壤上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高的地带性植物在城市生长不良甚至不能生长,因而不能被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中或仅能用于局部地区,使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选择受到限制,从而降低了城市园林绿化物种的丰富度。

2.3影响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效果

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主体,是形成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基础,其色彩、形态、健康状况等直接影响着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效果。植物生长发育旺盛、叶色光亮、色彩艳丽、形态优美,会使得城市园林绿化生机盎然,景观效果良好。城市土壤水、气、肥的配合不良和污染,抑制了城市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植物长势不好,有的甚至长成“小老头树”,叶色暗淡甚至出现枯斑焦叶、不能适时开花结果,直接影响了城市园林绿化景观。

2.4提高了城市园林绿化的管护难度

城市土壤外来物丰富,砾石、砖块等含量高,导致植物根系难以下扎,树木的稳定性减弱,易受大風及其他机械因子的伤害而倒伏,为保证其稳定,需要及时扶正并搭设扶木;城市土壤容重大,加之路面和铺装封闭,自然降水大部分排到下水道而无法充分供给植物,使植物水分平衡常处于负值,为保证其健康生长,需进行人工补水;城市土壤肥力低,为保证植物生长所需养分,需定时进行人工施肥,所有这些,都增加了城市园林绿化的管护难度。

三、加强园林绿化的措施

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的地下环境,为植物提供水分、空气热量及各种养分等生长需要的各种因素。然而,正如前面所阐述,城市土壤的自然性能受到破坏。为了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针对城市土壤的特点,在园林绿化方面可采取如下对策:

3.1 改善土壤状况

在城市绿化过程中,需要改善城市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可以在土壤中施用有机肥、石灰,在地上覆盖一层砂。根据土壤的不同施用不同的有机肥,这样就会使土壤更疏松,通气性、透水性和土壤结构都得到明显的改善,还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城市土壤由于受到大量污染的水或其他污染物污染,使得城市土壤的pH 值大多数情下都是酸性的。石灰是一种碱性物质,在改善酸性土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给土壤补充充足的钙质。

3.2改变管理模式,增加养分归还量

长期以来,在城市绿化管理中,一直延续着施肥、松土、修剪、清运垃圾、喷药等程序的绿化管养模式,这种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将修剪下来枝叶以及植物自然落下的枯落物全部清出绿地,使土壤不能像天然林中落叶归根、养分循环,而植物生长在土壤中每年都要吸取养分,如此往复,土壤养分愈来愈少。城市绿化管理应遵循生态学原理,进一步发挥绿地群落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利用绿地凋落物和绿肥等,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将枯枝落叶及剪草及花坛修剪的碎叶洒在花坛或林下使其自然腐烂,对于死树及大枝条可将其粉碎后,通过一定措施,促进其分解,形成绿地自肥的良性循环,以增加有机肥料和养分归还量,提高土壤肥力。

3.3严格控制和稀释土壤污染

城市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对土壤的污染,不可能完全禁止,但应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控制,特别对于城市工业污水,应实行污水资源化政策,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对污泥控制用量,经高温、沼气发酵,分解有机物等方法处理后再作肥料,以消除或减少土壤污染。在土壤中施加螯合剂,可以提高某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更重要的是促进了重金属向地上部分转移,从而提高植物修复土壤污染的效率。

结束语:

城市的土壤因为各种建设活动和市民生活活动而受到破坏和污染,这使得城市园林绿化工作遭受了重大的挑战。因此,城市的园林绿化部门必须对绿化工作进行改进,改变城市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使它们能充分的吸收土壤养分。这样才能够使城市的园林更好的起到绿化人们的生活环境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卢瑛,龚子同.城市土壤的特性及其管理[J].土壤与环境,2002,11(2):206-209.

[2] 韩国英. 园林绿化建设中城市土壤改良问题的探讨[J]. 园林科技,2012(3):26-28.

[3] 李凤林,殷积良. 浅议城市土壤特性对园林绿化植物生长的影[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1):45.

[4] 史惠惠. 分析城市土壤与园林绿化[J]. 现代装饰(理论),201(5):

城市园林绿化市场调查范文第3篇

摘要   论述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关键词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问题方法

1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有社会原因,如实际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体制原因,导致主管部门追求政绩和短期效益;决策者和专业人员知识和审美取向的局限性;政府的相关部门,在制定规划时缺乏统筹考虑等,使得园林绿化发展速度虽快,但效果并不理想。

1.1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不到位

1)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缺乏长远性与科学性。城市环境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绿化的质量,而园林绿化的质量又取决于城市园林绿化进行科学的布局即规划设计。通过规划设计,要使园林绿化地在个城市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在各类建筑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从而保证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和巩固,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规划设计也是卜级主管部门批准园林绿化建设费用和园林绿化施厂的依据,也是对园林绿化建设检查验收的依据。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是政府管理城市最重要的手段,是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它决定了城市的格局和发展方向。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首先要落实在城市绿化规划管理上。

2)还有一些城市至今仍未形成完整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由于没有较为稳定、长久的规划系统来指导绿化规划,在进行城市园林管理时没有可靠依据,导致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的编制与规划实施的脱节。常常出现规划绿地经常受到一些单位和个人的侵占和吞噬,各类绿地数量严重不足。因此必须尽快编制、调整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优化城市园林绿化布局。

1.2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不健全

1)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在本质亡仍末从根本上消除计划经济时代管理的运行痕迹和框框,政府挑着经济与社会两副重担,明显跟不卜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管理机构的设置有背于强化公共管理职能和精简高效的原则。

2)园林绿化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目前,许多地方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管理,各自为政。

3)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监督机制薄弱。尽管已实行政务公开制度,但监督制度本身具有缺陷和信息不完全透明是客观事实。在我国,很多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都未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没有把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监督和考核,甚至未列入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之中。一些城市的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在政府工作议程上排不上号,造成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后劲不足。

1.3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法制不完备

有法不依,管理者法制观念不强,在执法L存在着执法不严或某种程度的谋私问题;在管理方式上存在着以罚代管和以罚代法的倾向。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认识不够,管理不力。因此,必须提高各级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领导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认识,如何认识?从管理是科学的这个意义眶讲,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财富;相反,只抓建设,忽视管理,就会浪费投资和资源。由此可见,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首先应加强城市管理,而且应把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贯穿于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全过程。从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到城市园林建设的完成,每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

1.4 城市园林绿化意识普遍不高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起步较晚,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和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迟缓的严峻局面。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许多城市政府对园林绿化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认识不足。

2 提高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的原则与管理方法

2.1 要遵循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城市不同的特点,制定城市各类绿地的用地指标,并选定各项主要绿化的用地范围,合理安排整个城市的园林绿化系统,作为指导城市的各项绿化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应考虑以下因素:

1)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同的城市对园林绿化系统的规划要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园林绿化的规划布局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水文、地形等方面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城市性质、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如:北方城市应多考虑防风带的建设,南方的城市要以遮阳降温为主等。

2)综合考虑,全面安排。要在充分利用现有绿地的基础上搞好城市的普遍绿化,要与工业布局、居住区详细规划、公共建筑分布、道路系统规划密切结合。

3)均衡分布,形成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不同的绿化具有不同的功能,在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置时,应注意将公共绿地均匀分布,做到点、面相结合,以面为主,点线穿插,以小为主,中小结合,使各类绿地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的最大功效。

4)远景目标与近期安排相结合。近年来,国外一些大城市在园林绿化规划布局方面都很强调形成理想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并且有的城市建立了三级绿化系统,即市内小型绿化系统、市内环绿化网、市外环绿化网。将城市三级绿化系统与城市规划的远景目标相结合,城市规划应给城市园林绿化留下充足的空间和发展余地,从而减少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漏洞,不影响城市的总体发展。最终,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布局要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而达到:一是满足城市居民游览休息的需要;二是满足城市生产、生活及活动安全的需要;三是满足城市工业生产防护的需要;四是满足城市艺术风貌体现阶段的需要。

2.2 要科学运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法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它具有目标性、主观性和非程序化等特点。进行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必须有先进合理的方法。在目前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当中,德尔菲法和多阶段决策方法是最为常用的两种园林绿化管理方法。

1)多阶段决策法。它也叫动态规划方法,是由美国数学家贝尔曼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用以解决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方法。所谓多阶段决策问题是指一个决策问题包含若干个阶段或子过程,决策者需在每一个阶段做出选择,以使整个决策过程最优的一类决策问题。多阶段决策法是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最主要的管理方法之一,它的应用能够使园林绿化管理中的一些复杂问题得以合理的解决。

2)回归预测法。它是研究环境系统中两个及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具有非确定性关系或者具有相关关系,并使之转化为具有确定性关系的一种数量统计方法。该方法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预测的。根据变量间所具有的相关关系不同又可将回归预测方法分为线性回归预测和非线性回归预测两大类。

3)灰色系统预测方法。客观世界中既有大量已知信息,也有大量未知信息和非确知信息,尤其是园林绿化系统更是如此。我们把这种既含已知信息又含未知的和非确知信息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灰色系统预测方法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信息,通过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一定的转换,变成生成列,以这个生成列为基础建立起预测模型,用它进行预测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戴维.罗森布鲁姆著.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董克用,叶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城市园林绿化市场调查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对新时期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目前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现状加以阐述,提出健全与完善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机制、强化施工人员素养以及优化园林绿化设计等措施,希望能为进一步强化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效果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园林绿化;建设管理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质量提高,其中园林绿化工程项目逐渐成为新时期城市化建设重要内容,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优化园林绿化设计及完善工程后期养护工作,确保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效益。基于新时期,如何有效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是目前各相关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1.新时期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必要性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并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推动下,园林绿化工程逐渐成为现阶段重要建设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有效手段,在现代城市化建设中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园林绿化工程综合效益,以及将园林绿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重视与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十分必要,不仅能够将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实际效用充分发挥,也能为当下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带来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为新时期现代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

通过强化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成效,实现预期工程目标同时,也能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合理规划园林绿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保效益,推动现代园林可持续发展,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2.目前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现状

2.1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监管缺失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质量对整个园林绿化建设有着较大影响,重视施工质量监管是确保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效益的关键要素。通过对现阶段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情况调研,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时,施工质量监管缺失,导致现场管理混乱,其施工材料与施工人员缺乏规范性管理,不仅造成材料浪费严重,加上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工作得不到精准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无法保证园林植物是否能够存活。此外,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人员在开展各项工作时,较为依赖以往管理经验,对现代管理手段运用不够熟练,致使实际建设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能及时解决,最终出现园林绿化工程无法在既定周期内完善施工任务等问题。

2.2施工团队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施工人员作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主要参与者与实施者,施工团队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园林绿化建设质量,不仅要具备高水平专业能力,也要良好的个人素养,才能确保顺利、有序推进园林绿化工程施工[2]。从目前园林绿化建设情况来看,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所聘用的施工人员普遍无相应资质,大多数属于临时聘请的人员,并不熟悉园林绿化建设流程与相关施工工艺,加上工作无保障、待遇低等因素影响,促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任务完成效果不理想,施工规范性缺失,导致施工环境杂乱,施工垃圾未及时处理,造成土地资源被污染,影响后期园内植物存活。

2.3园林绿化工程设计缺乏合理性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前期,做好前期设计工作十分重要,对整个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在设计期间,既要重视园林绿化建设区域实地勘察,掌握该建设区域土壤、降水以及气候等信息,可确保园林绿化工程规划合理性与科学性。通过调研目前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实际情况,部分设计人员仍保留传统园林工程设计理念,前期实地勘察工作不到位,不能精准分析与判断园林绿化建设区域特征;加上区域民俗文化也未融进园林绿化设计中,促使园林绿化工程风格同化性,园林特色性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完成后使用效果。

3.基于新时期背景如何进一步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管理

3.1健全与完善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机制

为了确保园林绿化工程顺利建设,加強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已是必然要求,一套完善的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机制更加有利于相关工作有序开展,结合现阶段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现状,以及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要求,在此基础上健全与完善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机制,将工作责任明确划分,既能实现施工质量有效监管,又能避免责任相互推诿现象出现。首先,针对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区域划分,可按照工程施工区域来进行操作,同时把工作责任机制落实到每个参与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人员身上,不仅要明晰每个管理区域责任要求,也要树立全局管理意识,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其次,构建完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人员培训制度、施工规范制度以及质量评价制度等,有利于全方位、全方面管控园林绿化建设,为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工作高效开展打好基础;最后,借鉴国内外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先进的管理经验,以此来优化自身管理体系,提高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同时,也能充分满足新时期园林绿化建设需要。

3.2强化施工人员素养

因施工人员素质水平直接关系整个园林绿化建设质量及工程效益,因此,强化施工人员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中,针对施工人员的选用必须保持高严格要求,要求参与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人员不仅需要具备高水平专业能力和良好素养,也要获取相应资质证件,待通过考核后,才准许参与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首先,落实人员培训工作,其目的帮助新人快速了解和熟悉园林绿化建设流程,掌握施工工艺,并增强施工人员责任意识,便于更好地落实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工作,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其次,根据园林绿化建设所需技术特点,完善现有培训工作内容,引进与培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提高施工团队整体素质水平,并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正式施工前技术交底,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安排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与施工,最大程度上降低工程质量风险发生几率,从根本上保障园林绿化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3.3优化园林绿化设计

统筹规划、科学配置资源是园林绿化工程设计重点考虑内容,同时也是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工作主要内容,确保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合理性、科学性,有利于提升园林绿化工程观赏性,从根本上保障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首先,优化园林绿化设计[3]。综合考虑影响园林绿化建设质量的各项因素,如植物类型、植物色彩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园林观赏性与协调性,并要保证园林绿化设计层次性,根据区域气候特点与土壤条件合理选择花卉,一来延长园林景观观赏期限,二来提升植物资源利用率;其次,将本地民俗文化融入园林绿化设计中,并结合园林实际地形地貌,以及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目标,树立新时期现代设计理念,将打造特色园林作为园林绿化工程设计重点,不仅有利于后期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园林绿化建设要求,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观赏与艺术并存的园林景观,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3.4重视与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工作

工程后期养护作为园林绿化建设管理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周期较长,提升后期养护质量,有利于园林内植物更好地生长,确保整个园林绿化工程观赏性。结合现阶段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情况,完善园林养护工作,并组建一支具有高水平专业养护队伍,选择合适的养护技术及方法,提高园林绿化工程养护工作水平。落实养护工作,根据园内植物生长习性科学制定养护计划,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动态化监测园内环境,便于养护人员科学控制土壤温度、湿度等,做好施肥、除草工作,为园内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生活质量提高,园林绿化作为现代城市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新时期背景下,对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进一步强化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精准落实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实现园林绿化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现代园林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晶.现代风景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新思路探讨[J].现代园艺,2021,44(10):134-135.

[2]秦艳玲.园林绿化建设中的精细化绿化养护管理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21,44(09):178-179.

[3]丁俊楠.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要素分析[J].园艺与种苗,2020,40(11):25-26.

城市园林绿化市场调查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从教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城市规划专业《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在充分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专业特色,提出了教学中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城市工程系统 城市规划 教学方法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起,开设了城市规划专业。该专业依托林业、风景园林等专业开设,课程设置具有以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与建筑学设计课程相互兼顾的特点。

设计类课程作为我校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城市规划所开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大。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和就业方向。因此,在设计类课程教学当中如何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是老师必须面对和经常思考的问题。

1.《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设计类基础课程,也是我校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迫切需要城市规划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以便科学而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所以城市规划人员具备城市各专业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和综合规划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就是系统的阐述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范畴、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的一门课程。作为我国城市规划专业首创的综合性跨专业课程,它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 全面性。根据城市工程专业的需要,课程涵盖了除交通工程外,几乎所有的城市基础设施部分的系统规划,其中包括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给水、排水、防灾、环境卫生、管线综合规划等单项工程系统规划,覆盖面广。

(2) 系统深入性。知识内容完整且深入。以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为例,其内容涉及到用水量的预测、城市给水水源选择、城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城市给水管网规划等内容。内容除体现规划的思想外,还具有一定的深度,例如在管网等部分的细节规划中涉及很多数学计算。

(3) 规范性。课程的内容多来源于相关规范。是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相应专业工程的法规、技术规范等与城市建设实况和需求的有机结合。

(4) 实践性。课程的所涉及到的每一个单项工程系统规划,都配有相应的设计题目供学生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高。同时课程又是城市规划专业中其它设计类课程的基础。

2.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设置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校的城市规划专业是新办专业,招生时间短,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的经验有限,并受到办学条件、师资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故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 课程安排不当。由于本课程涉及内容多,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和理解。其它院校一般用70左右学时进行理论的讲解,并在其后开设的设计类课程,如居住区规划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总体规划和毕业设计等课程。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校本课程理论学时少,只有30学时,使得内容讲解不详细,并且其开课学期靠后,课程的规划思想不能够在一些设计类课程中得到体现。

(2) 师资、专业教学资料缺乏。我校的城市规划专业是新办专业,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师资力量储备不足。由于课程内容覆盖面广,为了保证课程的专业性,需要不同专业、方向的老师互相配合讲解课程。由于学校在该门课程上的师资的不足,特别是城市电力系统和城市防灾系统两部分的教师力量薄弱,教学的专业性下降。

另外,本课程由于刚刚开设不久,在专业资料上的储备略显不足。专业资料的齐备,不仅可以作为供学生参考、借鉴和超越的目标,对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思维,丰富学生的设计经验,形成专业传统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

(3) 实践性教学条件不足。课程配有综合性比较强的设计,工作量大,耗时长,需要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故需要配备固定的设计专用课室,以方便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这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高,并能够培养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习惯。但是学校的设计专用教室数量少,同时配备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设计专用课室更少,这导致设计类课程教学手段单一,课程的连贯性差,教学效果不明显。

3.课程教学中的改进方向

基于的各点分析并结合本校的工科基础情况,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课程设置。该课程涉及内容多、系统性强,教学体系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内容,很难在一门课程中的课时中得以全部展开。故建议适当将此课程开设的时间提前,使学生能够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中运用本课程的内容。这样不但能够巩固本课程的内容体系,课程中所讲授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在后续的设计类课程中发挥作用,使学生的方案具有细节表现力和深入性。

(2)明确本课程的规划性和规范性并以此开展教学。①突出课程的规划性。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同济大学戴慎志主编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以其城市给水工程部分为例,其内容中第四部分给水管网规划中涉及到比较多的水力计算,计算步骤麻烦、学生难懂。故在讲解的过程中,要从规划的角度出发组织授课内容,使学生重点掌握管网的规划方面的内容、知识;对于涉及到的复杂的水力计算的内容,则要求一般掌握即可。

②课程讲解中强调规范性。课程中的规范性特别明显,授课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由规范中演变而来的,而且工程设计也都是在规范允许的范围进行的。但是一些学生对于城市工程系统的规划设计规范、技术指标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对规范缺乏应有的重视。所以,在课程的案例分析的讲解中,要从规范的角度出发,对设计进行点评,并且让学生养成自觉了解规范、尊重规范的习惯。

③进行师资团队建设和专业资料建设。本课程内容全面,需要一个课程教学团队,只有团队成员互相配合,才能把课程上好。团队各专业课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素质的建设,多接触工程实际以积累经验,多同有经验的工程人员交流;同时注意教师间的经验交流。

本课程涉及大量的专业书籍和相关规范,为了丰富教学,还需要相关工程实际案例供学生课上和课后进行分析、讨论和借鉴,所以在平时应该注意专业资料的积累和整理,逐步完善本课程的专业资料建设。

参考文献

[1]戴慎志主编.城市工程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城市园林绿化市场调查范文第6篇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能有效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健康长远发展。在园林绿化中对园林植物进行合理配置,能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作用。基于此,阐述了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及原则,分析园林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选择园林植物、体现城市文化特色、重视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和提高色彩搭配层次感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园林植物配置;园林绿化;城市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阻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城市生态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场所,满足人们的相关需求。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绿化中的重要内容,结合园林绿化所在区域的环境、气候等,对园林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才能有效提升园林绿化效果,打造更具艺术性的园林绿化空间,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应用价值,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1 園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1.1 改善城市生态

园林绿化中合理配置园林植物,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态。园林植物配置中,选择合适的植物,可调节和优化城市空气质量。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工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机动车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提高,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园林绿化中所配置的植物,能有效调节城市空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氧气,有效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园林植物配置还有调节城市温度的作用,如园林绿化中的乔木,其巨大的树冠可有效遮挡阳光,减少阳光直射,降低城市地面对辐射的吸收率,起到降温作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1.2 美化城市环境

城市园林中的植物多种多样,形态优美、色彩绚丽,且随着季节的变化,其形态与色彩也会出现多种变化,展现不同季节的园林风格,具有美化城市的重要作用。园林植物配置应重视植物的审美性,相关园艺人员在选择植物时,根据城市美化绿化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的形态、色彩、线条等元素,合理选择植物,根据需要构建出更具层次感的园林艺术风景,增强城市的温馨感,提升城市的审美,有助于城市形象的打造,促进城市的生态化发展。如采用苍松翠柏,其柔和的线条能有效中和城市灰白建筑的直线条,种植常绿乔木,能丰富城市色彩,增加城市美感。在城市建筑物、道路、居民区及公园等相关区域附近种植乔木、灌木、花和草等植物,通过对相关复合植物的合理搭配,增强城市整体的空间感,使城市整体更具活力,实现美化绿化城市环境的目的。

2 园林绿化中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2.1 整体协调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应从园林绿化整体出发,确保植物整体的协调性。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植物形态差异较大,因此植物配置较复杂,在实际的配置过程中,易出现参差不齐、层次错乱等问题。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整体协调原则,尽可能保证园林植物配置整体的美观。设计人员可根据不同植物的形状、颜色等差异,错落有致地安排植物,体现出层次美,如在花木的配置中,可选择颜色较鲜艳、饱和度高的植物,将其与普通植物相互混合,可提升园林的整体观赏性。园林设计还可利用大规模单一色调的植物,能有效提升园林的整体视觉效果。

2.2 因地制宜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充分掌握植物的生长规律,有效保障园林的绿化效果。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园林配置中,相关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园林所在地区的相关环境特征,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有效提升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并保证园林整体的观赏效果。尤其是引进外来植物时,要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选择后期养护较容易的品种,才能有效保证植物的成活,如非必要,园林植物应尽可能选择区域附近的植物品种,减少对外来物种的引进。同时,园林绿化还应结合所在区域的文化风俗特色,打造独特的园林色彩与结构,以体现出园林绿化景观的地方特色。

2.3 以人为本原则

园林绿化是现代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建设内容,园林植物配置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园林绿化充分发挥绿化作用,提高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更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园林植物配置要做到以人为本,相应的配置要符合城市居民的审美,科学配置能适应城市环境特征的植物,有效保障园林绿化效果。在植物选择上,要注意考虑植物形态与颜色,进行合理搭配,融合园林绿化的核心理念,同时要符合城市地域文化与人文特点,以增强园林的人文性。园林植物配置还应具备一定的实用性和经济性,选择易养护的植物,以减少后期的养护成本,提升园林绿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4 可持续发展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园林绿化对所在区域环境长远利益的影响,植物配置要符合居民生活要求,不能影响居民的根本利益,确保所在地区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发展。在选择植物时,植物生长应符合所在地区环境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保证植物生长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性,以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外来植物的引进过程中,更要注意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选择与地区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植物,并采取科学的植物配置设计方案,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花卉等,才能有效保障园林整体绿化效果。园林植物配置工作是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园林施工中应充分发挥园林对生态环境的提升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选择符合园林所在地区的植物品种,确保不同植物间和谐共生,避免园林植物对周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破坏原本的生态环境。

3 园林绿化中园林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

3.1 树种选择不合理

园林绿化中存在树种选择不合理问题,导致园林绿化效果不理想。一些园林绿化人员在选择树种时,往往会选择从外地引进树木,而不选择所在区域的常见植物,需花费较多的资金和人力,购买与运输成本较高,且树木养护工作也较困难,导致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种植过程中,选择的植物如果不能适应园林的土壤环境,就会影响植物的成活率。还有部分园林绿化选择的树种质量存在问题,难以实现较好的绿化效果,进而影响到园林的整体绿化效果。

3.2 区域特征不明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发展更重视园林绿化工作,通过对园林绿化的有效应用,能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促进城市生态化发展[1]。不同的城市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而部分园林绿化建设往往未能深入挖掘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且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提升,大部分城市的园林绿化常会选择引进新奇的树种,放弃自身的文化特色,使城市园林绿化缺乏区域特色,且易造成资源浪费问题。

3.3 设计水平较低

园林绿化中,做好园林植物配置,能有效提升园林绿化效果,但部分园林景观设计师的设计水平较低,对园林植物也不了解,导致植物配置缺乏艺术性,园林景观的设计效果不理想[2]。园林绿化建设对设计有较高的要求,部分園林绿化建设缺乏园林的整体规划,部分企业在城市绿化设计中,设计方案不合理,对城市绿化的整体效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3.4 色彩搭配缺乏层次感

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应注重色彩搭配,园林色彩最易引人关注,能给人带来最直接的感受[3]。目前,大部分城市在园林配置方面,选择的景观植物相对固定,色彩较单一,色彩搭配也缺乏层次感,总体观感较乏味,难以达到美化城市的效果。

4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策略

4.1 合理选择园林植物

园林绿化建设要注重不同植物间的协调性,避免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保证植物生态价值的有效发挥。但在实际建设中,园林设计人员往往缺乏植物相关知识,植物搭配未能有效利用植物的共生效果,不同植物的搭配缺乏协调性,影响植物的良好生长,同时导致植物出现病虫害问题,使园林绿化的整体设计效果难以落实[4]。例如,在园林绿化中,将杜鹃、桉树与松树种植在同一环境中,就会影响这3种植物的正常生长。如果园林植物选择过程中,种植的乔木数量过多,相应的乔木很容易形成混交林,不利于人们游玩,园林也就失去相应的功能。园林植物配置中,应充分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利用植物之间的共生特性,有效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进而保证园林绿化效果。

4.2 体现城市文化特色

园林绿化建设应加强对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结合城市文化特色,选择相适应的植物。同时,植物选择应充分考虑城市地域环境特色,选择合适的园林绿化方案,合理配置园林植物,保证园林绿化效果。在园林植物的选择过程中,要综合分析城市自然文化发展需求,结合城市所在区域环境的气候条件,选择能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植物,并按照相关设计,合理配置植物,有效提升园林绿化工程的文化风格[5]。此外,应充分考虑城市土地资源,保证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园林绿化水平。园林绿化人员应深入挖掘城市传统文化风俗,植物配置融入所在城市的文化元素,可有效提升园林的文化底蕴,有利于提升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与文化效益,体现出城市独有的绿化特色。

4.3 重视园林植物配置设计

园林绿化建设中,应重视设计工作,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植物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园林绿化建设需求,选择合适的植物,保障相关设计方案的有效落实。设计人员还应注意,园林植物要能适应园林绿化工程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避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降低园林植物配置的整体设计效果。如果要引进外来的植物,要保证植物与所在区域环境相适应。在植物配置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花卉等,有效保证园林的绿化效果。在园林绿化设计中,还应加强对园林植物配置方案的审核工作,保障植物配置方案的质量,确保相关植物配置的合理,确保相关设计方案的有效落实。

4.4 提高色彩搭配的层次感

园林绿化对色彩搭配有较高要求,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能有效提升园林的观赏性。园林绿化通过种植不同的花卉,合理搭配园林色彩,可提升园林景观的整体审美价值[6]。园林绿化色彩搭配,要先确定园林的色彩基调,再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花卉,确保花卉颜色的搭配合理,提高色彩的层次感。为有效提升园林色彩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还可在园林中种植草本、灌木及乔木等植物,有效提升园林整体的视觉效果。

5 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内容,园林植物配置对园林绿化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园林配置要从整体出发,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选择合适的植物,保证园林植物的和谐共生,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充分保证园林绿化效果,改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 南涛.城市园林建设中的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2021,44(10):104-105.

[2] 刘艳红.城市住宅小区绿化园林植物配置的思考[J].河南农业,2021(14):36-37.

[3] 朱均磊.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配置原则解析[J].现代园艺,2020,43(24):40-41.

[4] 王新钦.城乡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配置实践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11):191-192.

[5] 舒兴明.关于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和养护管理[J].低碳世界,2021,11(3):260-261.

[6] 柳建平.论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与艺术手法[J].现代园艺,2021,44(6):115-116.

(责任编辑:刘宁宁)

上一篇:爱国卫生运动作文范文下一篇:语文老师毕业实习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