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范文

2023-10-31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范文第1篇

然而, 随着我国的河道景观项目不断开展的同时, 却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主要体现为河道景观设计缺乏地域特色、割裂城市文脉。一些设计盲目套用国内外的成功案例, 使得雷同化现象比较严重。河道景观作为典型的城市线性公共空间, 现已成为展现城市形象的窗口, 是城市的名片。但近年来河道景观品质下降, 严重影响到了城市形象及经济、社会发展。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是没有一套较完整的思想体系来指导城市河道设计。

本文试图通过对黑川纪章关于建筑及城市规划领域的共生思想的解读, 并结合南京内秦淮河东段的改造景观设计, 归纳出适用于城市河道改造中的共生策略, 从而对今后的城市河道改造设计方面提供借鉴意义。

一、共生思想和城市河道设计

“共生” (symbiosis) —词来源于希腊文, 最早属于生物学范畴, 泛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相互关系, 是物种之间通过合作、竞争、捕食等关系相互影响和制约, 从而达到共同进化的目的。20世纪70年代, 日本著名建筑师、城市规划设计师黑川纪章引入"共生思想", 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哲学剖析, 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共生思想的内涵, 包括异质

文化的共生、人类与技术的共生、内部与外部的共生、部分与整体的共生、历史与未来的共生、理性与感性的共生、宗教与科学的共生、人类与自然的共生。

对于黑川纪章的“共生思想”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时间共生, 即为历史传统、现代文明和未来的思维模式的共生关系。人文共生, 即为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的共生关系。结构共生, 即为部分与整体, 内部与外部在结构上的共生关系。主客体共生, 即为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设计中应通过共生思想, 构建人与建筑、景观之间的和谐关系, 形成一个同时满足人居品质与环境发展的可持续环境系统。

笔者认为, 对“共生思想”这四个方面的解读对于城市河道设计均有借鉴意义:在项目的规划设计中, 应根据具体区位情况, 挖掘南京与秦淮河的历史文化特色。在空间区位上, 做到城市环境与河道景观 (即为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 的共生;在时间序列上, 做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个全面规划 (即为新旧环境的共生) ;在生态系统上, 创造自然界的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等相互并存的一个生态环境 (即为万物环境的共生) 。在环境行为上, 做到人居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共生。

二、共生思想应用——南京内秦淮东段景观改造设计

秦淮河源于上游句容、溧水二河, 在江宁区西北村汇合, 自西向东, 流经南京城区, 汇合于长江。是南京市最大的区域性河流, 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 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 是“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本项目位于内秦淮东段起点是逸仙桥, 终点为东水关段, 全长2.3公里。河道两侧主要以二类居住用地、零售商业为主, 局部有娱乐用地, 改造过程中需结合周边居民休闲活动功能, 展示秦淮文化风貌。把原来的隔离之河、遗忘之河、消极之河改造为文化之河、生态之河、艺术之河。通过凸显内秦淮历史文化、引领回归水脉河畔、重塑母亲河休闲生活、重启现代城市休闲生活这四步, 最终建立内秦淮河历史文化风光带。

1、时间共生

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要体现历史与文化的延续, 即历史传统、现代文明和未来的思维模式的时间共生策略, 主要包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与改建, 以及对历史文化精神和地方风土人情脉络的继承。

在内秦淮东段景观改造设计中, 通过对大中桥、复成桥、玄津桥以及逸仙桥的立面改造设计, 既保留了桥的历史风貌, 又结合了现代桥梁景观设计手法, 做到历史与现代的共生结合。

2、人文共生

当代城市河道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 就其本质而言是地域文化的一种映射。人文共生通过对地域文化的延续发展以及对异质文化的吸收利用, 寻求形式与内容共生的平衡点, 从而真正的体现人文精神。

在内秦淮东段景观改造设计中, 通过对玄津朝阙、南唐夜宴、南唐词派、杨吴城壕、驿亭扬舲、白下门广场等节点设计, 实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景观文化共生。

3、结构共生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存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所谓结构共生策略, 是指河道与城市之间、河道内部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并非独立存在的, 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河道景观的设计离不开城市整体的规划, 而城市整体的规划设计也不能抛弃城市中的河流资源。

在内秦淮东段景观改造设计中, 通过各个节点对于南唐文化的介绍, 进而实现整体对于南唐遗韵风光带的塑造, 建立具有南京特色的城市名片。

4、主客体共生

在城市河道设计中要遵循一定的主客体关系, 以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满足人自身需要的同时, 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做到最大限度尊重和利用原生自然环境与资源。巴里·康芒纳的生态学法则指出:每一件事情都与别的事情相关, 可持续设计的义务是将景观、建筑和基础设施放在一个不断发展的、宏大的、由所有的人造事物所组成的系统中去考虑。

在内秦淮东段景观改造设计中, 基于对原有场地的尊重, 尽量保留场地中一系列自然原生的景观要素, 让自然做功, 发挥自然的自我调节和自愈功能, 营造人造景观与自然环境的无缝融合。在雨水收集利用方面, 建设下沉式绿地, 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等功能。

三、结语

城市河道是一座城市的生命线, 是城市形象的窗口, 河道景观设计融合了人、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 本文结合黑川纪章的“共生思想”, 将其归纳总结为时间共生、人文共生、结构共生以及主客体共生四条策略, 用以指导城市河道景观设计, 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的建设。

摘要:城市河道的发展状况会随着社会和城市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在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 城市河道出现污染严重、设计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以南京内秦淮东段景观改造工程为例, 通过对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共生思想”的解读, 将其融入到当代的城市河道改造设计之中, 旨在改善河道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河道景观设计。

关键词:城市河道,共生思想,改造设计

参考文献

[1] 黑川纪章:《新共生思想》, 覃力等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年, 第6页.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河道;污水治理;设计;生态景观;污染

1 引言

城市化的发展和程度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到城市地区的水环境,由此带来城市雨洪控制和水质污染控制的问题。人们必须维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建立新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体系,以保证其平衡。科学进行水环境治理设计和管理,将是创造现代化城市良好的生存环境,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下面笔者将结合某城市河道污水治理设计谈谈自己的经验,以供参考。

2项目概况

北塘河位于新区与开发区市北区块结合部,西起滨江区,东至杭环线,全长11280米。总体地势西高东低,水流自西向东,沿途与多条河道交叉。该河系人工河,面宽35米,流经多个街道、乡镇,目前航运发达,也是农业灌溉用水的重要水源,水质一般,沿河景观杂乱,需整治开发。

北塘河作为萧山境内的主要交通航道,污染主要来自于来往货运船只及沿河沙场等工业为主的码头,另外就是为数众多沿河而建的以加工业为主的工厂。

3城市河道生态景观污水治理设计

3.1北塘河水污染总体控制方案

北塘河一期水污染总体控制方案,包括植物选育、生态护岸、表面流湿地、湿地功能区、南岸景观带等,具体实施位置见图1。

3.2植物选育

北塘河南岸污染以初期雨水面污染为主,点源污染较为集中,拟在北塘河南岸规划60m绿化带。

南岸现状多为绿化,建议保留并进行适当调整。增加初期雨水截留与处理设施,沿河沙厂和临河建筑建议拆除,进行绿化改造,通过绿化带将现有分散绿地结合起来,并设置河道慢行系统将沿河绿地串联起来,形成生态走廊。

本方案涉及植物种类有:

(1)浮水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 L)、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水蕹草(lpomoea aquaticaForsskal)、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des)、满江红(Azollapinnata);

(2)挺水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L.)Trin)、茭草(Zizania latifolia(Griseb.)Stapf)、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菖蒲(Acoruscalamus L)、香蒲(Typhya L)、蔗草(Scirpus tripsueterL),小花灯心草(duncus lampocarpus)、水花生(Alternantheraphiloxerl ides(Mart.)Griseb);

(3)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pus L.)、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伊乐藻(EIodea canadensis)、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f)Royle.)、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

久Bennett)、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 L.)、苦草(Val I isneria spirales L.):

(4)灌木与草本植物弯叶画眉草、白三叶、高羊茅、马蹄金等;

(5)边岸乔木杨树、纸皮桦等

3.3生态护岸

生态护岸是联结水、陆生态系统的重要媒介,对两者之间的物流、能流、生物流发挥着廊道、过滤器和天然屏障的功能,在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加固堤岸,提高动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产力,调节微气候和美化环境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建议北塘河南岸沿线根据现有护岸形式,分段修建不同形式的生态护岸。

(1)自然缓坡型

根据河道边坡情况,河道从常水位至设计标高采用缓坡形式,在缓坡各位置根据景观设计种植水生植物及绿化植被,护岸的坡度由岸坡整体稳定计算确定,一般常水位与洪水位标高之间坡度缓于1:3,洪水位标高范围以上坡度缓于1:4.3,同时在常水位与洪水位范围内设置硬质结构进行防护。

(2)毛石挡墙+斜坡型

在北塘河沿岸已有直立护岸河段,建议采用毛石挡墙+斜坡型护岸,在河道常水位与洪水位标高之间采用浆砌块石挡墙垂直过渡,块石挡墙可用黄石堆砌生态处理,洪水位标高以上护坡种植草坡,坡度缓于1:4.3。

(3)生态挡墙+斜坡型

建议北塘河南岸沿线新建居民小区,跨河道路等需要新建硬质护岸河段,在河道常水位与洪水位标高之间采用生态挡墙垂直过渡,洪水位标高以上种植草皮,见图2。

图2 生态挡墙+斜坡型

3.4湿地功能区

前家潭社区的生活污水直排工人河,为北塘河南岸一处集中的点源污染,建议沿工人河两岸修建污水截留管收集沿线排入的生活污水,自流至工人河东岸靠近北塘河处的空地(现有绿地占地面积约为5000m2),结合现场场地条件,拟采用厌氧+组合流人工湿地工艺(生物―生物联合技术)进行处理,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排放标准后排入北塘河,方案拟采用工艺路线如下:前家潭社区生活污水――调节池――厌氧池――组合流人工湿地――北塘河处理设施。

3.5表面流湿地

表面流湿地通常用于处理各种废水,在初期雨水处理方面有着广泛的作用,表面流湿地系统尤其适合于净化低污染浓度的大量废水,因此建议在北塘河文化公园内适当增加水域面积,并通过适当的地形调整,将其作为表面流湿地使用,种植大面积湿生植物如芦苇、菖蒲等,充分发挥湿地的净化作用和截污功能,从而有效控制该区域初期雨水的面源污染。由于湿地系统接受BOD氨氮和TSS算污染物的量有限,因此建议在表面流湿地中修建一定数量兼性塘,以其中对初期雨水取得更好的净化效果。表面流湿地系统主要处理对象为文化公园及附近地带的初期雨水。其中市心北路雨水排放口在降水初期污染物含量较高,建议将其设置在表面流湿地中距离北塘河较远的地方,湿地系统在旱季可以引入部分北塘河河水进行深度净化,提升河水水质后汇入北塘河。

表面流湿地系统的详细设计如下:

(1)设计参考:

拟建北塘河文化公园与地面积约为36600m2,表面流湿地设计面积(A)约为2000m2,湿地边界地带设计水深(h1)范围0.3-0.5m,兼性塘设计水深(h2)范围0.5-2m,设计水体容量(V)约10000m3。

(2)形态设计

表面流湿地形态与功能设计充分考虑景观因素,结合植物特征与水体污染物的净化要求,湿地植物以挺水植物为主,适当在拦水坝上种植景观水生植物,在湿地水域小岛上种植湿生植物。表面流湿地与兼性塘上方设1.0m以上的保护高度,以便在行洪期间起到排洪防涝的作用,塘内植物以浮水植物为主,塘两岸辅以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3)边坡设计

表面流湿地边坡设计有自然边坡和硬质边坡两种形式,植物的配置与自然缓坡型生态护岸类似,从水域到坡岸依次为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草皮与灌木等,具体形态结合文化公园的景观方案进行。

(4)底部设计

为了防止污水渗入地下,有效保护地下水系统,保持湿地系统内的水量,湿地系统需铺设衬砌,通常用做衬砌的材料主要有氯乙烯(PVC)膜,聚乙烯(PE)膜,聚丙烯(PPE)膜,土工布、土壤、压实粘土等。目前以土壤和粘土作为衬砌是湿地建设过程中最为常用,但必须进行土壤测试和夯实。

3.6南岸景观带

(1)下凹式绿地

对于河流周边入渗系数较低的绿地,为了更好的消纳地表径流可采用下凹式绿地,通过绿地改造,使绿地局部高度低于周围地表10cm左右,保证周围硬质地面的雨水流入绿地,绿地表面种植草皮和绿化树种,保证一定的景观效果,绿地下层的土壤改造成系数最大的透水材料,由地表到底层依次为表层土、沙层、碎石、可渗透的底层土,增加土壤的存水空间。

(2)透水砖(见图3)

结合北塘河景观规划,透水砖主要用于南岸景观带的线型道路铺装面层。

图3 透水砖典型剖面图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道的生态景观污水治理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必须从整个城市水环境的范围出发,将区域规划、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污水治理等诸因素相结合,从综合方式考虑,以达到水环境的最优管理和运行。

参考文献:

污水处理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2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6-07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08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范文第3篇

一.城市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 城市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河道水文水势失衡、河流自净能力削弱使水体污染剧增、生态系统被破坏等方面, 详情如下。

(一) 河段水文水势失衡

就目前来看, 城市河道治理中河流的硬化及虚幻最为常见, 尽管这一现状将对城市防洪灌溉的需求予以了满足, 但会对水流连接度造成影响, 导致河床特征发生改变, 河流自净能力逐渐减弱, 导致水势失衡, 不利于河道的保护。

(二) 河流自净能力削弱, 水体污染严重

河道作为河流的主要部分, 是接纳地下径流汇集水域的主要通道, 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基于河道硬化渠道化改变, 地表径流系数逐渐变大, 一些雨水污染源未经处理便排放到河道中, 从而影响到河道生态系统的运行, 导致河道自净能力严重下降, 进一步恶化了水质。

(三) 对生态系统平衡造成破坏

河道的硬化断面对生态系统与河道的交流造成了阻碍, 甚至影响到河流的相关功能, 导致生态系统平衡严重破坏, 从而引发了生物环境的改变, 使一些生物面临死亡威胁。

二.城市河流生态治理原则

在城市河道治理过程中, 应遵循相关的原则, 包括,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 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统一原则, 城市整体性原则, 如下。

(一) 遵循与社会经济发展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 相关人员应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 确保社会经济发展与河流之间关系的协调性, 河流生态系统的运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基于这种情况下河道的修复, 依赖于社会经济保障。据此, 河道生态治理应遵循社会发展理念, 确保二者的一致性与适应性。

(二) 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统一原则

由于河道具有一定开放性, 通过对河道生态治理不仅可提高生态效益, 还可提高经济效益, 据此相关人员在实际修复中应该从人文河流, 经济, 河道景观, 多方面进行思考, 确保修复的效果, 与此同时还应将水土保持城市文化土地利用, 等要求统筹在内, 确保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效统一

(三) 城市, 整体性原则

在河道生态治理过程中, 相关人员应从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出发, 以水系为单位分别从纵向横向, 竖向的维度, 立体修复, 确保河流恢复与经济发展模式有效结合, 将景观生态性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三.城市河道治理生态化方法

综上, 笔者对河道生态治理的相关原则进行分析探讨, 在城市河道治理中, 相关人员还应采取有效的设计方法, 确保治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提高治理效果, 通过河道整治可确保生态环境的有效性, 为动植物提供保障, 同时可确保城市空间与河道的有效融合。

(一) 河道平面设计

在平面设计过程中, 相关人员应对防洪问题进行考虑, 确保河道抵御能力达到相关标准, 然而基于这种情况, 不仅对防洪效果造成影响, 还会影响河道的美观性。据此在河道平面设计中还应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河道走向如果违背这一点, 便会对河道流通造成不利, 与此同时还应对储水湖池合理安排, 通过这一手段不仅可将景观作用发挥出来, 从而还可提高抵抗灾害的能力, 确保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效构建。

(二) 河道断面设计

在河道断面设计中, 因为河道功能将以考虑确保河道功能的有效发挥, 与此同时还应对水流附近的坡地以及绿地系统加以考虑, 确保防洪生态系统的完善性。

(三) 河道堤防设计

不同的城市在河道设计方面标准不同, 从分类上可分为大堤和小堤。通过河道设计可确保防洪功能的发挥, 在小堤建设过程中可对其高度适当降低, 确保其与周边景观的协调性, 在大堤修建中应将洪水水位合理考虑, 并采取优质的施工材料, 采取先进的施工工艺, 避免溃堤事故的发生。

(四) 滨水设施建设

加强对河道生态治理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因此在河道整治中应将人性化设计凸显其中, 通过河道生态治理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 为人们带来更多乐趣。因此相关人员应对水上建设有效落实, 其中包括水上舞台, 喷水池, 水上乐园等等, 通过滨水设施的建设不仅可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同时可加快城市建筑与人类的有效融合。文化主题版块可以设定在河道旁边相应公园的中间, 公园内部可以设定有关自然景色的了解区域, 借助景色石之上的“某某公园”这几个大字, 让民众对景色标记具备相应的了解。借助设定相应的坡道与栈道, 促使区域本身的高低区别得以显现, 借助石刻物品与各类植被版块以凸显出公园本身的景色。健身运动版块面对的即健身爱好人, 应沿着河道设定自行车道、步行栈道与羽毛球馆一类功能区域, 以与民众自身的锻炼需要相符。

近年来人文设计的作用性日渐凸显, 例如公园广场等设施, 不仅为人们带来了美好的享受同时也成为了城市的风景线, 确保人与自然的有效统一, 构建了和谐的生态系统。

结束语

新时代、新气象、新征程, 推动区域生态文明体系构建、建设美丽中国是永恒不变的话题。习近平强调,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我国山丘区天然河道综合治理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倡导“亲自然河道”综合生态治理模式,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道治理新格局, 为环境污染治理作出不懈努力。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人口急剧增加, 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河道作为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 河道污染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 基于这种情况下, 城市应开展对河道的生态化治理工作为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通过河道生态化治理, 可对河道环境有效改善。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 为了扩大人们的居住面积, 河道被大肆整修, 久而久之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分别从城市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河道生态治理原则、城市河道治理生态化方法, 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城市小河道提防,生态改造,对策

参考文献

[1] 司徒安.基于景观与水利融合理念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6.

[2] 马文祥.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景观构建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 2016.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范文第4篇

现阶段我国城市河道规划治理水平不够高, 此外在规划治理城市河道时, 并未加强对河道自然面貌的保护。为提升城市河道规划治理, 相关部门需制定相关政策, 加强对河道自然面貌的保护,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 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城市河道规划治理, 主要为以下几点:第一, 存在河道被占用情况, 致使河道水面变窄, 河道泄洪能力下降, 若未对其进行有效治理, 可能出现洪涝灾害;第二, 一些城市河道被掩埋, 致使河道水面严重缩小, 比如: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某城市南部的排涝河道被开发委暗河, 河面上覆盖了一层水泥板, 河道的功能也发生了改变;第三, 城市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较为落后, 大量污水涌入城市河道当中, 严重影响了河流水质, 若未完善城市污水集流、处理系统, 城市河道依然会承担排放污水的功能;第四, 河流的生态系统被破坏, 受人为因素影响, 天然河道逐渐丧失, 食物链存在脱节问题, 致使河道生态系统被破坏;第五,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城市中的大部分地面被混凝土、沥青等物质覆盖, 由于这些地面不透水, 致使城市出现洪灾的频率较大, 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及工作。

2 城市河道规划治理方案

2.1 河道护岸工程规划

在规划城市河道护岸工程时, 需全面考虑对河岸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需依据本地区的交通情况、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确定河道堤身形式及结构。在保证规划方案经济性的同时, 还需保证方案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另外, 在规划河道护岸工程时, 还需重视河道生态平衡的问题, 依据自然规律科学使用混凝土等材料, 以保证河道护岸工程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此外, 还需科学确定河道堵口拓宽和截弯取直, 在规划河道护岸工程前, 需进行实地勘察, 依据本地区的水文、地质、水能情况, 详细分析河道下泄流量与可能出现的经济损失。为充分发挥河道换工程限制水流、保护堤岸的功能, 需将其建设在重要河段中。

2.2 景观与生态修复工程规划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城市中绿地面积在不断减少, 城市河道护坡景观逐渐成为城市与自然环境联系最为紧密的地区, 因而, 在规划治理城市河道时, 需充分考虑城市河道的景观与生态功能。在设计城市河道护坡景观时, 需依据周围居民生活特征及需要进行设计, 同时还需充分考虑文化、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因素。

在选择城市河道护坡植物时, 需充分考虑植物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功能, 提高河道的自我净化能力, 保证河道的生态平衡。同时, 在规划治理城市河道时, 还需科学制定生态环境评价制度, 详细分析、研究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并科学制定预防措施, 降低河道规划治理工作对周围居民的不良影响。

2.3 河道排污系统规划

排污系统的建设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规划、治理城市河道时, 需重视排污系统的规划及建设, 加强对周围生活区、学校、餐厅等的监管。在铺设排水管道之前, 需进行实地勘察工作, 在了解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污染种类与流量之后, 科学设计排污系统并合理制定施工方案。

2.4 河道疏通治理工程规划

第一, 我们需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科学制定施工方案, 保证河道清淤工作可顺利进行;第二, 明确河道疏通治理目标, 保证河道可实现城市供水、河道排水蓄洪等功能。另外, 还需定期清理河道中含有大量重金属的淤泥, 避免其污染河水, 影响水资源质量。

3 开发利用城市河道需满足相关法规及规范规定

城市河道的主要功能就是防洪排涝, 保证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因而, 在开发利用城市河道时, 需重视河道的防洪功能, 同时还需满足相关法规及规范规定要求。在开发、建设城市河道时, 需依据相关程序进行, 保证城市河道开发利用工作可顺利进行。

城市河道的开发利用, 需严格依据《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规定进行, 严格依据规定审批河道管理范围中的建设项目, 针对与河争地、与堤争地、设障阻水、侵占水域等项目则严禁批准建设。依据各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与河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并进行科学规划。在规划过程中, 需在保证美化环境的同时, 合理开发利用河道, 严禁建设影响河道防洪泄洪及河道安全性、稳定性的项目, 以免影响城市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城市河道的开发利用需在保证河道防洪泄洪要求的同时, 满足河道治理规划、河道岸线利用规划及相关规范要求, 不能占用河道断面, 不可建设影响河道防洪及水文试验的项目。在治理与开发堤防时, 需保证堤防的稳定性、安全性, 以免出现堤坝坍塌事故, 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加固堤防时, 需硬化堤顶路面;同时, 在堤肩与堤坡虚假种植美观、耐旱的植物;在满足城市防洪要求的同时, 保证防浪墙的美观性。

在开发利用河道滩地时, 需保证滩地未种植树木、竹林或者建设有建设项目, 因此需依据防洪要求及本地特征种植不影响河道防洪效果的草坪及花卉等植物。在开发利用河道水面时, 不仅需保证满足防洪需要, 还需考虑上下游、岸边居民与工厂等用水需要, 同时还需考虑其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

4 结语

总而言之, 我国经济及社会在发展过程中, 对河流造成了破坏, 因而, 在对河道进行规划治理及利用时, 需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在满足人们生活及生产需要的同时, 降低对河道的影响及破坏。此外, 在治理规划时, 需进行全面分析, 制定符合本河道实际情况的措施, 充分利用水资源, 从而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摘要:城市河道规划治理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很多城市为提升城提升城市形象, 推动城市合理可持续发展, 均对城市河道进行了规划治理及开发利用。本文分析了城市河道存在的问题, 并研究了城市河道规划治理方案, 探究了城市河道开发利用需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城市发展,河道,规划治理,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李洋.关于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J].江西建材, 2017 (10) :38-38.

[2] 虞乐, 芮鹏志.关于江都区城市河道张纲河北段治理工程挡土墙设计的探讨[J].珠江水运, 2017 (22) :87-88.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范文第5篇

1 河道地理性分析

在对河道进行治理以及修复之前, 首先要对河道内的各方面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检测, 不但能够得到河道的各方面数据, 还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岸边的一些安全措施进行修缮, 做好河岸的防洪措施, 并按照区域内的地质条件来对防护的范围进行确定, 合理的运用不同的防护材料, 使它们能够更大程度的发挥作用, 对河道水质资源的自净化能力做出详细的分析, 并按照分析的结果来确定城市河道内水质资源的污染速度, 以及河道水流自动净化的速度。根据这些数据, 制动出一套完善的河道治理体系, 不断的开发最新最有效的治理技术, 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 使河道的治理得到更加可观的作用, 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障。

2 综合治理城市河道

在对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 需要做出现代化、科学化的规划以及合理的布局。一个良好的规划设计需要按照河流的支流数量来建立多目标体系, 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治理, 要对河道内的水流修复技术以及治理工作加以重视, 根据河道内的一些特殊情况、受到损坏的程度以及容易出现的各方面问题, 再结合河道区域内的地理、地貌以及水文等方面的因素, 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到河道的治理工作中, 加强对河道的治理以及修复工作。与此同时, 还要确保排水、排污以及防洪设施的质量。让城市河流更好的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 实现对多方面的联合整治, 让河流的治理以及修复工作得到更大的改善, 使海绵城市建设在河道的治理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

3 治理河道具体措施

3.1 打造生态湿地

按照城市内的河流数量, 对河流数量较多的区域可以建设一个人工生态湿地, 将湿地内的水流深度控制在二十到四十厘米, 加大植物的铺设密度, 按照植物的特征, 当污水淌过植物表面的时候, 植物的根部会对污染物进行拦截与吸附, 能够有效的提高水质资源的修复能力。

3.2 改造河道生境

按照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 要想使河道的治理起到有效的作用, 就必须要对河道内影响治理工作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改造。可以对治理区域内的河道进行开挖以及疏扩, 根据河道内植物的生长特性, 对河道内的地形进行改造, 开阔一个新型的河底型态。河水与河岸交接的地方, 可以按照坡度的大小来进行修缮, 可以建设小型的浅滩、岛屿或者生态湿地。

3.3 构建生物多样性

(1) 要想加强对河道的治理效果, 就必须要做好河道内动植物的种植与投放, 创建一个完整的河道生态环境。让生态环境中具备水生植物以及水生动物, 对河道水内以及河岸的动植物进行合理分配, 尽可能的选用吸收能力强, 生存能力强的动植物, 使它们能够对水质资源的净化做出贡献。需要按照河道水位的变化程度来种植不同阶级不同能力的植物, 种植成条形或者方形的形状, 进而使河道边岸有一个变化有序的水岸线, 使河道的治理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2) 河道内种植的植物可以根据它们的作用来进行选择, 结合区域内的各方面条件, 合理的运用常绿植物、冬季绿植物以及夏季绿植物。在水里种植的植物需要选择除污能力强的植物, 比如黑藻、苦草以及金鱼藻等, 浮出水面的植物可以选择睡莲或者萍蓬草等, 超出水面的植物可以种植香蒲或者芦苇等。争取打造一个春夏秋冬四季常绿的湿地环境, 在水声植物种植完成后, 还要按照水生动植物的生物链关系, 合理的对河道内投放有益生态环境的水生动物, 为了促进水质的净化, 河道内可以投放河蚌、螺等沉在河底的生物, 能够有效提高河道的水质净化能力, 以自然生物来治理自然环境, 让河道生态的治理工作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4 景观绿化

海绵城市的建设很大程度的推动了河道的治理工作, 使城市的河道变得更加美观, 再结合城市建设的相关区域, 使社区以及商务活动方面都具备生态化的特征。需要在河道周边建造森林公园、体验园以及在岸边种植树木等, 还要根据树叶的颜色、树干的高低以及不同季节的不同状况来对它们进行栽种, 打造出一个完美的河道风景, 使城市内的绿化面积得到提升, 还能够使空气得到净化, 进而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5 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1) 海绵城市建设是国内建设行业的新型理念, 能够给城市内的排水、给水、保存及运用雨水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代替了传统的建设模式。建造一个完善的绿色设施, 加强对雨水以及洪水资源的利用, 进而推动城市内的河道水流、公园、道路、绿地、小区以及广场对雨水的渗透能力、存储以及净化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2) 可以使河道存在的问题得到显著的缓解, 并且能够对治理河道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而使绿地、建筑、以及道路等设施对雨水的蓄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 通过改变以前快速排除的方式, 不仅可以保护城市环境, 而且还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目前所面临的池塘、湿地、以及湖泊等生态问题, 通过合理的利用自然植被、生物净化等修复方法, 能够使城市建设期间对环境的破坏显著下降, 这会对生态保护提供很大帮帮助。

结束语:就目前来看, 海绵城市建设属于一种新型建设模式, 而且它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为推动城市化进程提供屏了很大帮助, 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 逐渐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对治理河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应用于河道治理, 能够使城市河道内的水质更加清澈、污染率降低, 扩大绿色湿地面积, 改善河道环境, 优化河道内的生物结构, 完善河道建设, 使河道得到综合治理。解决目前城市建设严重挤占河湖水生态空间、湿地、水灾害严重化、水生态恶化等问题, 为城市有一个优质的河道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河道治理

参考文献

[1] 王磊, 龚叶明.浅析城市生态性河道景观规划设计[J].智能城市.2017 (07) :20-20.

[2] 吉南.城郊景区河道景观设计的地域特色运用实践[J].中国园艺文摘.2017 (08) :38-38.

上一篇:景观照明工程下一篇:led景观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