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

2023-09-19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摘 要:海绵城市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城市建设及设计理念,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整体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使城市整体规划更加合理的重要理论支持。主要以风景园林为切入点,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结合海绵城市理念进行风景园林的合理设计,充分体现出海绵城市理念在风景园林中的价值及意义,使风景园林设计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城市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海绵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风景园林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在美化城市形象及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因此需要有效进行风景园林设计及建设。从目前风景园林设计实践来看,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融入其中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方式,在进一步提升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方面可以发挥出很好的作用。因此,作为风景园林设计人员,需要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指导进行更合理的风景园林设计,为更有效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提供支持及依据。

一、海绵城市理念与风景园林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风景园林这种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服务的工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并且在提升城市居民精神生活质量及改善城市环境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尤其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风景园林进行创新设计有着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可以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尽快实现。有效进行风景园林设计及规划,可以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活动方面提供相关的资源支持。并且风景园林中的各种景观植物可以大量吸收空气中的粉尘,阻挡噪音,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构建宜居生活環境。而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其核心就是注重设计的合理性、实用性及可拓展性,借助科学合理的计划突出城市的生态宜居特点。就这一点来看,二者之间具有很大的共同点,最终的目的都是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另外,通过对风景园林进行合理的分级设计,可以对环境安全影响因素进行更加科学直观的分析,更加具有针对性地消除外部干扰,创建更加优质化的生态系统。在绿色城市建设背景下,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更需要改变以往的设计理念,对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进行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与风景园林理念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将这二者进行有效融合,以实现更加具有科学性的风景园林设计,突出绿色城市建设的主题[1]。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

应用优势及作用

之所以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风景园林设计中,不只是因为风景园林设计与海绵城市理念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是由于海绵城市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及价值。

(一)海绵城市理念有利于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的增强

对于当前城市内的风景园林工程而言,其表现出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改善区域内空气质量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风景园林内的湿地、绿地及植被等在水源涵养方面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风景园林的设计建设中,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其中,可以更加具有预见性及科学性地创造出具有海绵城市特点的相关区域生态系统。将城市周围水资源及植物资源具备的水源涵养能力作为海绵城市理念应用的基础,使储水功能得以实现,使区域内涵养水源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使风景园林设计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二)海绵城市理念有利于生态环境系统的修复

相关研究表明,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可以使城市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使居民生活质量得以有效提升,这表示海绵城市理论可以创造出更加适宜于人们生活居住的环境。另外,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理论可以使雨水涵养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对局部气候的调节使城市热岛效应得到改善,减少空气中的扬尘与浮尘。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中同样可以得到这样的效果,有利于风景园林环境的改善,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环境,实现风景园林建设的目标。

(三)海绵城市理论有利于新海绵体的创造

在当前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过程中,通常都是选择使用比较先进的LID技术 ,以构建出更加科学并且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多元化海绵体。这些多元化的海绵体在风景园林工程中可以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园林内部的可渗水土地面积得到拓展,减少风景园林设计及后期养护中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使风景园林的作用发挥出来[2-3]。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海绵城市理念在雨水收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依据海绵城市理念,在风景园林的设计建设中,可以将其建设成为具备良性循环状态的系统,使园林中的灌溉用水和自然降水之前实现循环利用。为能够使这种循环利用得以实现,作为风景园林设计人员需合理进行设计规划,在风景园林内部配备相关的储水设备与导水设备,使雨水可以浇灌在相关地块中。另外,在风景园林中配置的相关储水设备要确保可以快速吸水,还要具备理想的储存效果。在雨季到来时,利用这些设备可以进行雨水的储存,并且在雨季过后可以对这些雨水进行持续性的使用。通过这种循环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水资源浪费,使生态环境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这一项目的可操作性及实践性比较强,有着比较重要的价值。在这方面,还需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对收集到的水进行过滤,确保水源的质量。同时,由于风景园林工程特点的影响,储水设备不能占用观赏区域内的面积,需要注意在道路周围选择适当位置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渗滤沟。这样在降水后可以快速进行雨水收集及过滤,为后续的雨水利用提供支持。这种设计可以使海绵城市理念中的环保、可持续利用及循环利用特点体现出来,也使得风景园林设计得到满意的成果。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风景园林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依据海绵城市理念,在当前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需要加强力度,并且需要以实际的城市地理情况为依据,使设计更加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就目前的风景园林设计而言,为减少道路用地情况,可以将道路设计成环形、网形式,利用曲线及折线代替传统直线路网。另外,在对道路的间隔带进行设计时,应当注意使排水量得到保障,确保可以正常排水。同时,在道路的两侧位置可以配置密度比较高的连续性或分散性植物,选择质量及性能都比较理想的路面材料,使雨水水质得到改善,在降低雨水径流量的情况下,使路面材料的实际需求得到满足。在园林内部的道路铺装上,选择的主要材料就是草皮及嵌草路面,在铺装时需要考虑留下一定空间进行植被及草皮的种植,通过这些措施的应用,使风景园林内部的道路设计更加合理,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海绵城市理念的要求。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风景园林绿地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前的风景园林设计中,绿地是设计的重要内容及组成部分。依据海绵城市理念进行绿地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尽量不要过多改动园林内部原有的自然地形,而是需要利用原有地形走向及地貌,将自然风景与海绵城市理论进行结合,形成更合理的绿地区域。比如,在实际的风景园林中,往往都会有一些面积比较大的绿地,针对这种情况,相关设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场地内的原有树木根系,对绿地区域内的蓄水区进行合理设计,根据这些汇集雨水的相关区域,对相关的绿色植物进行合理搭配设计。此外,在风景园林的绿地设计中,对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还需要设计人员充分了解及掌握园林内部的地下管网及排水口位置,并且要在结合场地内风景园林规划的基础上,对流水通道进行合理布置。这样不但可以使场地内的排水要求得到满足,还可以使绿地中的地形变化得到保证,使风景园林更加具有美观性。此外,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所选择的有关植物及人工湿地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场内雨水净化及利用,需要设计人员对这一方面加强深入研究。

(四)海绵城市理论在生物循环运行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前的风景园林设计中,生物循环运行系统属于核心内容之一,需要注意在这一方面利用海绵城市理论进行设计。比如园林中的广场及停车场等区域,在进行铺装时需要选择具有较强渗水性的材料,以防止由于集中降水导致大面积积水问题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在风景园林的实际设计中应当尽量配置比较完善的雨水循环系统,主要就是用来收集雨水进行植物灌溉。同时,水面的长时间蒸发有利于良性水循环的形成,可以使雨水径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减少对自然降水资源造成的污染。另外,通过收集雨水进行景观植物的灌溉,可以有效减少城市内部水资源消耗,降低风景园林的维护成本。比如,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实际建设规划中就形成了全方位的海绵体,在公园内设置雨水收集、循环过滤以及湿地净化与再生水应用等相关设施,具备比较强的养水及节水能力,有利于资源的节约,还能够使公园整体上更加具有多元化的美感,整个公园设计都比较成功[3-4]。

四、结语

在当前的风景园林设计中,为能够符合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及要求,需要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对适当的理念进行应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就是比较重要的一种。作为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应当对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充分认知并熟练把握,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有效融入风景园林设计中,使风景园林设计更加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并且体现出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的功能,保证风景园林设计取得满意的成果。

参考文獻:

[1]史健.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住宅,2020(9):141-142.

[2]刘汉宇,张雯.基于海绵城市理论视域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路径探析[J].西部皮革,2020(14):19,21.

[3]单淑斐.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探析[J].居业,2019(12):12-13.

[4]彭小峰.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103-104.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厦门旅游城市发展战略分析

1、城市的背景 厦门是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大陆对台贸易中心、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厦门地处太平洋西海岸,位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间,闽南三角洲的中心,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是5个经济特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5个沿海副省级城市之一,也是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联结点和“环太平洋经济圈”中一个重要经济点。厦门市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首先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国际旅游城市,是旅游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相结合的产物。旅游业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国际旅游更能带来外汇收入,提高城市形象与国际知名度。因此,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既具有经济效益也具有社会效益。

基于此 我将从经济建设,交通运输,旅游资源,闽南文化,台胞侨胞这五个方面展开对厦门旅游城市发展战略进行分析。

2、经济建设

厦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全省1.3%的面积、6.3%的人口,完成了占全省14.6%的GDP、25.7%的财政收入、50.7%的外贸总额、67.5%的集装箱吞吐量,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的地位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凸显,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契机、更大的潜力、更高的平台、更广的空间。厦门还是海峡西岸最重要的信息港、金融港和高科技文化创意人才的集聚地,是全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发祥地”,现今仍有十几家网络游戏公司,研发实力仍居全国前列;在音乐、绘画、文学、工艺美术、摄影、广告等文化领域人才荟萃。厦门具有与周边创意产业占势地区(如台湾、香港)交往迅捷的地理优势,特别是与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有极大的合作和互补空间,有利于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产业的新门类、新产品、新市场。其中,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资本的融合,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开发业与信息服务业之间的融合,旅游业与休闲文化的融合等等,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厦门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基础。2012年全市实现GDP总值2817.07亿元,增幅在全省九个设区市和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均居第一。财政总收入739.46亿元,人均GDP达49887元。在社科院发布的2012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厦门的城市竞争力在所有内地城市中排名11。同时,厦门具有较高的经济外向性和国际化程度。在2010年世界银行公布120个中国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报告中,厦门位列第五。

经济发展为国际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经济交流与投资上的人员往来为厦门发展国际旅游提供一部分客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厦门国际旅游城市形象的宣传与塑造

3、交通运输 厦门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带之间的东南沿海厦漳泉闽南金三角中心位置,居于香港、澳门与上海航线的中心并与金门、台湾隔海相望。此外,厦门远通日本、韩国以及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群岛,其区位条件优越。同时,厦门交通运输发展较快,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带。厦门国际航空港(高崎机场)是我国第四大客货运港。截至2005年,厦门国际机场已开辟国内外航线140多条,其中国际航线有55条,国际航线直通东南亚及东北亚主要城市。厦门港是全国十大港口之一,世界集装箱港口30强,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港口通航,并且是唯一一个与金门进行“小三通”直航的试点港口,在同台湾地区交通往来方面具有其他城市难以匹敌的优势。另外,在陆上交通方面,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保证了进出厦门岛的畅通无阻。铁路通过鹰厦线、赣龙线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在建的福厦铁路预计2009年完工。另外,厦深铁路(厦门段)、龙厦铁路(厦门段)、也将在厦门市“十一五”规划内完成,建成后将更加充分发挥厦门的区域优势、港口优势和开放优势。而经过厦门的福厦高速和厦漳沼高速公路也与全国高速公路网贯通,可以便捷地到达全国各地

4、旅游资源 厦门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带之间的东南沿海厦漳泉闽南金三角中心位置,居于香港、澳门与上海航线的中心并与金门、台湾隔海相望。此外,厦门远通日本、韩国以及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群岛,其区位条件优越。同时,厦门交通运输发展较快,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带。厦门国际航空港(高崎机场)是我国第四大客货运港。截至2005年,厦门国际机场已开辟国内外航线140多条,其中国际航线有55条,国际航线直通东南亚及东北亚主要城市。厦门港是全国十大港口之一,世界集装箱港口30强,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港口通航,并且是唯一一个与金门进行“小三通”直航的试点港口,在同台湾地区交通往来方面具有其他城市难以匹敌的优势。另外,在陆上交通方面,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保证了进出厦门岛的畅通无阻。铁路通过鹰厦线、赣龙线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在建的福厦铁路预计2009年完工。另外,厦深铁路(厦门段)、龙厦铁路(厦门段)、也将在厦门市“十一五”规划内完成,建成后将更加充分发挥厦门的区域优势、港口优势和开放优势。而经过厦门的福厦高速和厦漳沼高速公路也与全国高速公路网贯通,可以便捷地到达全国各地

5、闽台文化

厦门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带之间的东南沿海厦漳泉闽南金三角中心位置,居于香港、澳门与上海航线的中心并与金门、台湾隔海相望。此外,厦门远通日本、韩国以及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群岛,其区位条件优越。同时,厦门交通运输发展较快,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带。厦门国际航空港(高崎机场)是我国第四大客货运港。截至2005年,厦门国际机场已开辟国内外航线140多条,其中国际航线有55条,国际航线直通东南亚及东北亚主要城市。厦门港是全国十大港口之一,世界集装箱港口30强,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港口通航,并且是唯一一个与金门进行“小三通”直航的试点港口,在同台湾地区交通往来方面具有其他城市难以匹敌的优势。另外,在陆上交通方面,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保证了进出厦门岛的畅通无阻。铁路通过鹰厦线、赣龙线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在建的福厦铁路预计2009年完工。另外,厦深铁路(厦门段)、龙厦铁路(厦门段)、也将在厦门市“十一五”规划内完成,建成后将更加充分发挥厦门的区域优势、港口优势和开放优势。而经过厦门的福厦高速和厦漳沼高速公路也与全国高速公路网贯通,可以便捷地到达全国各地

6、台胞侨胞

据台湾方面公布的统计数据,2300多万台湾人口中,祖籍福建的占80%,而这部分祖籍福建的台湾同胞绝大部分是闽南地区的早期移民。同时,厦门对金门、台湾有绝对的旅游区位优势,是海峡两岸重要的旅游口岸。厦门利用厦金海上直航衔接两岸空中航线,吸引众多台湾游客来厦旅游。据统计,2006年,共有60.75万人次经厦金航线往返大陆和台湾,比上年增长14.2%,其中抵厦台胞31.2万人次。厦门不仅拥有台胞客源入境旅游的优势,华侨客源更是厦门发展国际旅游城市的一大客源优势。统计报告,全球闽籍侨胞多达1264万,他们遍布一百七十六个国家和地区,除传统聚居的东南亚仍占主体外,移居欧美等发达国家明显增多,新侨区不断涌现。外籍福建人同样为数众多,旅居全球。华侨华人因为“根”在中国,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成为厦门稳定的海外客源 综合上述,厦门依靠着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奠定基础,结合交通运输,旅游资源,闽南文化,台胞侨胞这四个优势方面必将为厦门建成知名国际旅游城市提供相当的助力。

参考文献

1、社科院.2012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N].2009-10-31(05).

2、兰海军.浅论厦门旅游业现状及发展[J].,2010,(2).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滨水景观;规划;类型

1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的分类及特点

按照地域环境的景观形态,现代城市滨水景观一般可分为以下4类。(1) 滨江型:是较为常见的滨水景观类型,以江、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滨水景观。4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大江大河,很多国际化大都市亦是沿着大江大河而逐渐发展繁荣起来的。此类城市滨水景观通常依据自然的江河地貌而规划布局,属于自然流域型景观格局,在未来城市发展建设中,如何顺应这种自然流域的格局、保证水系的生态循环、防治水系污染、净化水体,是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2)滨海型:很多著名的现代滨海城市,如美国的迈阿密,阿联酋的迪拜,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澳大利亚的悉尼,我国的上海等均属此类。其城市滨水景观一方面具有优越的“3S(阳光、海水、沙滩) ”自然旅游资源和潜在的人类聚居环境的吸引力,同时也面临台风、土壤的盐碱化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尤其是土壤的盐碱化,极大地阻碍了这些滨海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以及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如何发展绿化是现代滨海型景观规划面临的最大难题。( 3)湖泊水域型: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之一,很多沿湖而建的城市往往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或经济发达的旅游观光胜地,我国的杭州西湖、苏州金鸡湖、张家港暨阳湖等许多环湖而建的城市滨水区均属此类。这种城市滨水区具有典型的中国园林格局,自然水体多居于城市中心,对于周边的自然景观与人工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种城市滨水区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我国的太湖,由于汇集各种工农业和生活污水,水质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重,水生态环境急剧退化, 治理要经历一个漫长的修复和稳定过程。(4)洲岛型:以岛、半岛或洲为基地而形成的四周被水域包围的城市滨水区,如上海的崇明岛、横沙岛,浙江的舟山群岛,厦门的鼓浪屿和宁波湾头地区,均属此类。与大陆相比,岛屿生态环境脆弱、物种贫乏、资源有限,并非最佳的人居环境。因此岛屿最适合暂时性的人类聚集活动,可将其规划成集旅游观光、休闲疗养于一体的度假胜地或作为自然环境保护区。 2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理论基础

2.1.1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各种需要的同时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一种发展模式。该理论强调一种永续发展,不能只顾及眼前利益,片面考虑问题,应着眼于全局,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用长远的眼光进行滨水景观的规划,合理处理各种景观元素之间的关系,协调各种不同性质景观之间的矛盾,按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规律来规划景观,力求规划出的景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顺应时代潮流,经受住岁月变迁的考验,最终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1.2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基于生态学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生态规划”是指运用生态系统整体化的观点,对规划区的自然生态因子和人工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及相互作用特征予以相应的重视,研究区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持续共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文明、经济高效和生态和谐。

2.1.3 旅游游憩学 科技的进步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给人类带来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当今很多城市都面临如何处理好市民闲暇时间的去处这个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体育设施少、公园绿地少,业余爱好难以实现,想散心找不到娱乐场所等需求与设施供给之间的矛盾上。城市滨水景观承载着人类的活动,包括物质层面和文化层面两方面内容,并常常具备旅游与游憩的双重要求。因此,旅游和游憩理论在城市滨水景观规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1.4 环境行为学与场所分析理论 环境行为学也称环境设计研究,是研究人与周围各种尺度物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行为学不仅为建立环境秩序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城市环境的个性特征提供了判断方法,是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场所分析理论是研究城市环境中的社会文化内涵和人性化特征的理论,它以现代社会生活和人为根本出发点,注重并寻求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深层理论。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深入人心,现代滨水景观规划越来越关心人的需求,探求人与环境的共存关系,追求生存环境的特色性,不断呼唤人性场所的出现。

3 国外滨水景观规划案例赏析

3.1 哥本哈根滨水景观规划 哥本哈根滨水景观规划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使市民接近、体验、享受滨水,从而达到一种新的生活境界为宗旨。

3.1.1新海滨公园 阿玛岛与瑞典城市马尔墨(Malmo)隔海相望,马尔墨大桥将2个城市紧紧相连。于200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阿玛海滨公园(AmagerStrandpark)是规划师在遵循风向、海浪及气流的规律下设计出像船帆的人造海岛,曲折的海岸线自然延伸, 最东的观景点把岛屿分成南北2块———从南向的海滩上可以欣赏通向马尔墨的大桥和对岸高楼及哥本哈根机场;从北向则能欣赏巨型圆塔、彩色烟囱,以及耸立在海上一字排开的白色风能发电机等工业景观。岛上的观景点、服务站和延伸到海里的游泳步道成为人工景观建筑,海滩和沙丘则在设计上使其趋于自然。公园的内海浅水区是游泳者和皮划艇爱好者的乐园。整个公园的设计没有任何历史与政治的痕迹,而是当代人生活方式的体现。它提供了城市中人与自然对话的空间与平台,成为市民青睐的休闲场所,体现了哥本哈根全新的景观规划发展方向。

3.1.2 体现现代风格的创新建筑 在哥本哈根老城区滨水地带,成片的传统建筑保存完好。在新港(Nyhavn)和克里斯蒂安海港边的传统建筑成为哥本哈根最为耀眼的滨水景观和城市观光地带。体现现代风格, 位于霍尔曼(Holmen)岛上的国家大剧院(National Opera)和内海边的新皇家图书馆(Royal Library)以及诺迪银行总部(NodeaBank)与紧邻的传统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哥本哈根水上游览的新景点,而位于阿玛岛上哥本哈根大学校园内运河边的新学生宿舍( Tietgen Hallof Residence) ,也成为该校最具创新意识的建筑。

3.1.3 展现运动主题的体育景观 在不断变化的城市空间中,运动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海边的海港公园(Havne Parken) 是最受市民欢迎的滨海景观之一。水上的游泳中心和完全由木材建造,具有船头造型的跳台是城市年轻人的亲水场所,成为哥本哈根独一无二的体育风景。位于阿玛海港(Amagerhavn)边的青年水上训练基地(Maritine YouthHouse)的造型就像起伏的海浪,与周围环境完美的融合了。

哥本哈根的未来滨水景观将以拓展新滨水旅游、创建亲近滨水的新生活方式以及相适应的新交通的延伸等方面为主进行发展,以实现城市滨水景观的和谐与繁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的生活境界需要创新的景观规划,这也造就了城市的新景观和新形象。

4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类型研究

4.1.1 生态保护型规划 由于面临的是城市滨水地带,尤其是像洲岛之类的滨水区域,其自身的景观和自然生态系统非常敏感脆弱,自我调节能力很差,一旦遭到外界的强烈或持续性干扰,其生态系统极有可能受到破坏而永远无法恢复。因此,这些城市滨水区景观不适合过分的“建筑化”和“人工化”,开发强度也应避免“密集化”,还应严格限制各种人为活动,减少人类活

动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反之,我们应当对城市滨水区独特的生态、自然景观加以合理利用,如一些城市滨江地带就可以建设成“绿道”这种景观形式,既保护了自身的生态系统,同时通过连接其它各种类型的城市绿地,形成更大范围的生态网络,从而维护了整个地区的生态平衡。对于这种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理念不应是高密度城市建筑或人工景观的大量堆砌,而是朝着建筑量小的“非建筑化”、“非城市化”的方向发展,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

4.1.2 生态修复型规划 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致使很多不同类型的滨水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目前,生态破坏突出表现在河流被裁弯取直、拦截隔断,“渠化”现象严重。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除了立即阻止各种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对被破坏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外,还需要更为深入有效的进行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指遵循生态学规律,依靠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调节能力对环境或生态系统本身进行修复。它强调大自然的循环再生能力,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生态修复既有利于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投资,又能避免过多的人为干预给生态系统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生态修复是现代滨水景观规划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如何在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滨水区规划出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的滨水景观已成为各国景观规划师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4.1.3 高密度开发型规划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还有一种高密度开发的发展趋势,由于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宝贵的景观空间,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诸多综合效益,这是其它景观空间无法比拟的,因此,城市滨水景观总的发展趋势是更加的公共化,具有开放性,它必须面向大众,服务于所有的城市居民及外地来客,而不再是被某些个人,小集体所占有的私人空间,成为他们的“后花园”。要想提升滨水景观的公共性与开放性,需要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植被绿化、开放性的公共建筑,即更多的景观环境,如在日本东京海湾区都城新中心开发规划方案中就包括:居住区规划、商业区规划、市政设施规划、防灾规划和交通规划5部分,旨在创造一个具有良好滨水景观、多样化的生活方式、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安全抗灾的城市。因此,这些城市滨水区将朝着高密度的景观环境建设的方向发展。

4.1.4 旅游游憩型规划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普遍感到生活压力不断增加,放松身心,缓解各种压力是现代城市居民的共同愿望。城市滨水地带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比其他地区拥有更为有利的娱乐游憩环境。蜿蜒曲折的滨水岸线,浪花翻腾的大海,波光粼粼的湖面,郁郁葱葱的小岛,都是令人赏心悦目,极其向往的自然风光;在城市滨水区还能开展各种水上娱乐游憩活动,满足人们的亲水天性,因此,城市滨水区往往被建设成城市公园为全体市民服务。城市滨水区无论对于城市居民还是外来旅游者,都是最佳的游憩场所,是城市形象的点睛之笔和城市名片,随着休闲文化时代的到来,以RBD为标志的娱乐休闲商业区必然会成为当今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又一大趋势。

5 结语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凭借着临水聚居活动,人类创造了优美的滨水景观。随着现代人类文明智慧的加速演进,现代与未来人类对于滨水景观及其承载的滨水聚居环境的偏爱必将与日俱增。从滨水而居到滨水而聚,伴随着当今全球化的城市转型,景观环境生态优先,景观环境建设的高密度、复合功能与公共性等,这些以城市滨水区景观化为标志的城市滨水区发展理念已经为世人所瞩目,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 1 ]钟虹滨,哥本哈根滨水景观规划理念[ J ] 1国际城市规划, 2009(24) : 69 - 701

[ 2 ]焦士兴,关于生态修复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 J ] 1水土保持研究, 2006 (13) : 1271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一是房屋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二是业主使用或装修不当;

三是正常使用、老化造成漏水。

依据漏水原因不同,相关的责任也有不同。

根据建设部颁布的《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第七条及《住宅质量保证书》的规定, 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保修期为5年。如房屋在保修期内,开发商应当承担免费维修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开发商拒绝修复或者在合理期限内拖延修复的,业主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修复,修复费用及修复期间造成的其他损失由开发商承担。

如因楼上业主装修或其他不当行为造成的房屋渗水,给业主造成损失的,根据《民法通则》第117条规定,损坏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作为侵权方除了停止侵权(如重做防水层)外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在保修期满后,房屋内设施正常使用造成的漏水由业主自行负责维修,由业主自行承担费用。如果漏水造成其他业主损失的,根据《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属于公共设施造成的漏水由物业管理公司承担维修责任。

建议,邻里之间房屋出现漏水,双方应相互理解和相互配合,聘请专业机构进行鉴定分清责任,妥善解决问题;在房屋维修时,相邻人(楼上楼下、左邻右舍)应当给予配合,不得借故阻碍房屋维修。由于房屋装修时容易导致渗漏,最好聘请具有法律主体资格的装修公司承担,并在合同中明确出现问题时的处理方案。

如果对对鉴定意见有异议,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或者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提出意见。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七十八条 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支付鉴定费用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返还鉴定费用。

第七十九条 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提出意见。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一、生态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1、城市规划布局欠佳, 绿地面积不足

目前很多城市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时都非常重视绿化, 也在绿化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一些城市的生态城市规划布局欠佳, 没有根据城市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绿化面积。而且, 在绿地和绿化带位置的规划上也不够科学, 很多城市的绿地集中在同一片区域, 而有些地区的荒漠化却依然十分的严重。同时因为造价问题, 人工草坪长期在绿地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 林木在绿地中严重缺失。

2、绿色植物种类单调, 缺乏生物多样性

不同植被之间的组合能够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促进生态循环。但在现阶段的生态城市规划中, 很少应用乔木、灌木和草坪进行合理化搭配的组合;很多城市在同一片区域种植的都是同一类型的草地和林木, 外观设计上也都大致相同, 一些城市甚至所有区域的植被类型和规划设计都完全一致, 这样既缺乏物种的多样性, 同时也不够美观, 弱化了生态系统的作用。

3、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缺乏科学指导

一些城市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时, 缺乏科学的指导, 盲目的追求生物多样性, 而忽视了外来物种和本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从而造成很多从其他城市引进的树木和花卉无法存活, 同时引进的植物也缩小了本地物种的种植面积, 影响了本地植物的生存环境。

4、其它问题

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忽略了文化因素, 将城市规划和特色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 导致城市规划缺乏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车行道绿化带中的树木缺乏管理和维护, 病虫害比较严重, 植被生长状态较差。绿化风格单一, 各个区域之间绿化植被种类、绿化设计相同, 缺乏美感。只注重生态景观建设, 却忽视生态产业生态规划和生态建筑的规划, 一些城市居民住宅绿化滞后比较严重, 进行旧城区改造等城市建设时, 更加注重商业用途, 忽视绿地建设。城市公共绿地分布不够合理, 人均绿地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完善生态城市规划的具体措施

1、科学编制生态规划

制定科学的生态城市规划是构建生态城市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就要求生态规划在制定的过程中要根据城市实际的发展情况, 结合城市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制定出符合城市发展的生态城市规划。构建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 尽可能的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城市的污染, 合理规划城市交通, 提高城市交通利用效率, 增加电车的使用。促进城镇和乡村的生态平衡, 打破城郊界限, 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 加大公共绿地的面积。在绿化植被的选择上要根据本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草地、乔木和灌木种植, 遵循因地制宜的选择在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的绿化植被, 充分考虑物种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 防止破坏生态的平衡。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和适应。

2、城市建筑和规划生态量度的保证

很多城市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时都非常注重绿化, 在城市的很多地方都修建了很多绿地, 却忽视了城市建筑的生态规划。随着城市建筑越来越多, 城市热岛效应也越来越严重,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城市建筑修建时的生态规划, 在城市建筑施工时结合低碳环保的思想, 在城市建筑中修建了一些绿地和园林景观, 这样一来既增加了城市建筑的美观性, 又增加了城市绿化的覆盖面积, 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同时种植的植物还能巩固地表水, 吸收噪音和废弃, 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地居住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植被也不是越多越好, 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生态量度。有很多方法都可以确定城市的绿色容积率。首先可以根据生态城市规划对绿化效果的要求进行规划, 也可以根据预定的绿化面积进行规划和设计, 还可以根据对未来绿化需求的预估进行规划设计。依照各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 结合不同的方法, 保障新建绿化面积和城市建筑的发展互相适应协调。

3、把握生态城市规划的重点环节

生态城市规划的重点环节, 包括城市住宅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住宅的规划设计可参考生态建筑的涉及原则, 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各种节约水资源和能源的设备, 尽可能的使用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 也要尽量选用污染小的环保材料, 提高居民居住环境的质量。充分利用空间, 在屋顶、墙壁等地方种植绿色植物, 为城市提供更多的氧气。城市住宅的道路建设也应该尽可能采用生态化的绿色道路, 例如采用拥有小孔的地砖铺路, 在小孔内种植一些植被, 减少地表径流。城市产业设计最具代表性的形式就是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 主要是以循环经济为主, 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园, 并拓展教育、文化、物流等产业, 建立孵化中心, 加快产业转型的速度, 增加生态GDP的比例。

城市景观设计则是人为的修建一些建筑或园林, 依托一些天然景观, 进行拓展和修饰, 主要以河湖、溪、江等水源为依托, 借助两岸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种植花卉、林木, 或修建一些文化广场, 将天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 获得更高的生态效益。

三、结束语

城市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的, 只有重视生态城市规划的作用, 在城市建设中以生态理念为基础, 不断的完善生态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观念的不断进步, 人们在进行城市建设时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所以生态城市规划逐渐成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现阶段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阻碍着的生态城市规划的发展, 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对生态城市规划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绿地面积,生态规划设计,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 王国生.《探究现代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点》[J].江西建材, 2016, 21:54。

城市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第6篇

1.1、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设计的目的是建筑结构的实现, 建筑物的功能特点体现出了建筑物的规划内容。因此, 城市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了依据。完整的设计是基于详细的规划, 建筑师的设计需要满足规划的方向以及使用者的需求。建筑师的个人完成的建筑设计是不完整的。需要结合规划者全方位的考察研究, 避免建筑设计受设计师局部思维的影响而缺乏全局性, 只有将二者进行完美结合才能称得上是完美的设计。

1.2、相互交叉互有影响

城市规划体现了城市空间设计的动态形态, 以城市发展为中心, 从城市规划调整的总体布局出发, 为城市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充分体现出了点与面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具体思路的体现, 城市规划同时又承载着建筑设计。在开展城市规划工作时, 还应该考虑到建筑物的不同形态, 在设计的时候要把这些特点考虑进去, 局部建筑设计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整体规划, 因此, 应该将两者的设计理念加以融合。

2、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不同之处

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规划设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建筑设计的设计依据来自业主的要求, 以及建筑本身的特点。而城市规划则要考虑到整个城市的道路交通, 以及产业布局等综合情况。其次, 就设计目标而言, 建筑设计是依据具体的设计要求而开展, 而城市规划师需要在处理好城市各种关系的基础上, 找到它们间关系的结合点, 再进行设计。然而, 城市设计会受一些变化因素的影响, 随时发生改变, 而且其设计周期长, 最终实现的设计效果较之前会有很大的差别。而建筑设计仅是针对个体建筑开展的, 因此较城市规划而言, 其耗时比较短。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具备超前的设计意识, 才能满足不断变换的城市规划需求。

3、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要协调统一

3.1、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有指导作用

近年来, 我国城市建筑发展速度较快, 面对这一现状, 通常采用强制性指标标组合法来规划城市方案设计。建筑设计的实现, 必须要确保符合城市规划各项指标的要求。但是就目前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而言, 建筑设计的实现满足的城市规划的需求, 而且体现出了建筑各自的特色, 建筑设计发展, 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多元化, 丰富了城市规划的内容, 使城市规划工作易于开展。

3.2、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实践论证

建筑方案设计与实施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着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 同时也体现着城市规划水平。因此,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互为依存, 不可分隔。一般情况下, 在建筑设计规划刚刚开始的时候, 通过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就能判断出城市规划是否合理。在编制建筑规划时, 为了防止控制指标出现差错, 也会将可行性方案作为论证城市规划重要节点和重要地段是否合理的依据。

4、处理好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的方法

4.1、不断提升设计水平、创新设计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需求也会不断上升。因此, 对于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而言, 设计者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开展工作。但是目前我国建筑设计者以及城市规划者对专业水平有待提升。部分设计者虽然专业背景很好但是在进行设计工作时, 并不能灵活运用, 不能。这种现状, 建筑行业应该提升建筑设计者的考核标准, 选用综合素质比较高的设计师, 来开展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工作。从而是的建筑设计能够体现出我国本土特色, 以此来完善城市规划。

4.2、合理进行城市规划, 引导建筑设计

合理有效的城市规划能够对建筑设计起到引导作用。因此, 加强城市规划的建设, 确保其合理有效,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城市规划工作开始之前, 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了解城市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特点, 并找出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再结合城市的发展规模必须城市本质属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我也城市规划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据相关经验表明, 以城市可持续发展观念来开展建筑设计工作, 不仅能够增加城市规划的合理性, 同时, 也能使建筑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 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4.3、完善建筑设计方案的标准化, 建立一定的评审机制

我国城市规划改造理念提出的较晚, 因此, 还没有制定出对其进行评价的标准, 同时也存在很多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不符的现象。面对这种现状, 国家应该发挥出应有的职能, 在开展城市规划工作时, 政府应该辅助建设单位制定出合理的评审标准,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障建筑设计的质量, 同时也能完善城市规划整体性。评审工作主要针对的内容, 应该从建筑设计能否满足具体的功能需求, 以其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这两点出发, 将城市的实际情况作为建筑设计的依据, 从而使得建筑设计方案规范化与人性化。

结束语:

建筑物是组成城市的重要部分, 与城市的整体布局和格调有着直接的关系, 而设计又依附于城市规划。因此两者之间互为依存, 不可分割。城市规划的合理有效, 能够对建筑设计起到促进作用, 从而促进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市化逐渐加快,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对建筑物的要求也不仅仅是满足居住所需, 在这基础上, 人们更注重建筑带给人们的舒适度和视觉享受。并开始重视城市城市建设的协调性与增值。好的设计很可能成为城市的象征, 发达城市往往都有自己标志性的建筑, 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中,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促使二者做到协调统一。本文就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展开分析, 以期为后续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联系

参考文献

[1] 马金凤.基于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7, (16) :17-18.

[2] 徐婧, 李斌, 尤坤.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探析[J].建设科技, 2017, (11) :46.

[3] 王成刚.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7, (10) :27-28.

[4] 王燕霞.分析城市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实践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 20 (11) :191-192.

上一篇:乡村小混蛋范文下一篇:想念一个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