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范文

2023-10-31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范文第1篇

(一)古希腊时期

西方城市广场最初兴起是在古希腊时期,最初是用于商谈国家大事和集贸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其特点是,位置是闲散和不确定,由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较高的政治氛围,人群喜欢聚集在一起休闲、娱乐,喜欢广场的氛围,广场的实用功能渐渐的从带有政治倾向的议政往纪念、娱乐等方面发展,广场也开始固定在一个地区作为一个标志场地存在。随着不断发展,广场渐渐的兴起成为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意大利的城市广场作为意大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乎每一座意大利城市都有充满魅力的广场。有学者认为“如果意大利没有了这些广场那它就不存在了”。从功能分区上来说,意大利的广场分为政府议事,商业活动,宗教传播以及综合性的广场。大家认为应该有一个开放性空地与其行驶的功能相配合,这种布局理念就成为了当时广场设计的主要理念,大家在此参与城市的社会活动、政治活动、商业活动,从设计当中的规划来看,中世纪的城市广场一般都具有较好的范围合围性,大部分的规模尺寸适与所在的城市社区相匹,地点一般都在城市的中心范围,周边建筑物都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空间和尺度的连续性,从而创造出大家所能接受的“如痴如醉”的城市景观,著名实例有圣佛朗西斯科的广场等等。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在城市建设中体现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人的视觉感官和庄严的艺术效果,并使用了透视原理和比例法、美学原理

中国古代城市广场的发展

中国古代真正能成为广场的场地非常少,封建时期的广场分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四合院落空间发展成为的广场,特点是利用广场空间的变化体现主题的宏大气势。另一类是结合交通枢纽、贸易往来、宗教活动等功能的传统城镇空地。但是广场文化和思想是相对滞后的。

言而总之,城市广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具有挑战的,现代广场的含义更加广泛,已经不再是市政类广场,出现了许多广场类型。现在的城市广场已经成为了大家生活生产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城市环境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广场的特点

(一)城市广场的基本特点

.性质上的公共性:近几年人们生活节奏的速度越来越快,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越来越喜欢带有群体组织性具有丰富内涵的户外娱乐项目,需要满足不同的人群对广场的需求,城市广场要求有方便的对外交通。这正是满足公共特点的具体表现。

2.功能上的综合性:城市广场应该满足的是大家对于户外多种活动的需求。要取代以往的只具有单一或几个功能的广场,要建成具有多功能多口味实用性的现代综合广场。

3.空间场所上的多样性:大家对一个空间要求是不一样的,综合的功能要与之多样性相配合,才能更好的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空间,要让人们产生场所感归属感,这种感觉是对人们的一种安慰和调节。这样的一个广场才是一个合格的广场。

4.文化休闲性:城市广场作为城市一大亮点,是当前城市对外“眼睛”和“嘴巴”,追求愉快的心情是一个广场基本的理念,我国的广场舞很盛行,从侧面反映了对一个广场的要求,要满足人们的这种表演欲望。

三、目前城市广场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性求大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城市广场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盲目性的求大。特别是在一些小城市,人们的理念往往是大的就是好的,但是这样的广场建造起来会显得特别粗糙和空洞。广场的大小不是盲目的确定的,而是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人流、地区大小、交通因素、整体感官、周围建筑等方面入手确定大小,提高城市空间品质。

(二)广泛种植草坪

城市广场在充分考虑绿化问题上有很大的偏差,有些城市广场草坪成了主体,广场面积虽大。但是这样建造的话就会把大量的人群聚集在有限的几条道路上,不利于人们的活动娱乐。在空间处理上,绿化不可或缺。但是不能大面积的铺设草坪,这样显得很简单,不能体现出广场的设计理念,并且在形态上要和广场的空间吻合。

(三)铺张浪费严重

城市广场不是博物馆也不是皇宫,不需要奢华的地面,也不需要高贵的装饰物,广场是一个提供大家饭后晚间娱乐的一个场所,它需要的是整洁大气并且需要接地气。现在有些广场设计者认为把最好的材料装饰物都用上,就能做出来一个大家都喜欢广场,这是错误的。我们需求的就是一个简简单单为老板姓真正起作用的一个公共活动空间。

(四)对当地的地方文化体现的不够具体

现在每一个城市中的广场都应该对当地的城市负责,体现出本城市的文化内涵,让每一个游览在广场中的人都能体会到城市的历史文脉,在特定的时间日期下,还要举办有特色的活动,让人们都参与进来,共同感受历史文化。如八仙浮雕是蓬莱的标志,非常自然的体现出了当地的特色。

四、未来城市广场的发展前景

(一)提高广场品味

以后城市广场的发展要像更高的境界追求,不单单要满足人们的需要,在保证其职责的同时也要兼顾广场品味的提升,不能只是要大要广,也可以做成一个极具精华的小空间的广场,或者也可以为一些特殊人群专门的提供一个供他们娱乐游玩的空间。能把握住人们的心里。

(二)合理的选择植被

城市广场的植被多种多样,此处以北方为例。因为中国北方气候干燥,雨水不多,所以选择的植被应该是耐干旱、好打理、易成型的植物。而且广场人流量较大。尽量避免柳絮、异物、刺鼻的气味等出现在广场中。树木应以优良的乡土树种为主,例如:女贞、落叶树种、银杏、枫树等等。绿篱应选择大叶黄杨、侧柏、等常绿树种。要做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为最好。

(三)适合简约大气的设计

以后广场的发展比较适合简约风格,不失大气而又显得庄重。广场的勉强人群大部分为普通的老百姓,他们并不认识有多奢华的装饰物、也不需要弄上富丽堂皇的颜色。只是需要满足他们对广场的简简单单的需求便是很好的。极简主义风格比较适合广场的发展要求。感官上简约整洁,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

(四)传承文化品味百年

对历史文化的接收和传承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城市的中心广场更是应该如此。对当地的文化品味、文化历史都要在设计当中予以体现,才能让广大群众更好的了解人文知识、历史文化。

五、城市广场的空间设计

(一)广场的空间形态

在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中,不同的交通方式带来的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下沉式和上升式广场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人、车的不同需求,在人行道和机动车道的分流而言,下沉式广场的应用更多一些,在发达国家,下沉式广场更容易取得一个应有的安静、安全且祥和的氛围。

(二)广场的空间围合

广场围合有以下几种情形

.四面围合的广场

2.三面围合的广场

3.两面围合的广场

4.仅一面围合的广场

六、结论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范文第2篇

(一)古希腊时期

西方城市广场最初兴起是在古希腊时期,最初是用于商谈国家大事和集贸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其特点是,位置是闲散和不确定,由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较高的政治氛围,人群喜欢聚集在一起休闲、娱乐,喜欢广场的氛围,广场的实用功能渐渐的从带有政治倾向的议政往纪念、娱乐等方面发展,广场也开始固定在一个地区作为一个标志场地存在。随着不断发展,广场渐渐的兴起成为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意大利的城市广场作为意大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乎每一座意大利城市都有充满魅力的广场。有学者认为“如果意大利没有了这些广场那它就不存在了”。从功能分区上来说,意大利的广场分为政府议事,商业活动,宗教传播以及综合性的广场。大家认为应该有一个开放性空地与其行驶的功能相配合,这种布局理念就成为了当时广场设计的主要理念,大家在此参与城市的社会活动、政治活动、商业活动,从设计当中的规划来看,中世纪的城市广场一般都具有较好的范围合围性,大部分的规模尺寸适与所在的城市社区相匹,地点一般都在城市的中心范围,周边建筑物都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空间和尺度的连续性,从而创造出大家所能接受的“如痴如醉”的城市景观,著名实例有圣佛朗西斯科的广场等等。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在城市建设中体现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人的视觉感官和庄严的艺术效果,并使用了透视原理和比例法、美学原理

中国古代城市广场的发展

中国古代真正能成为广场的场地非常少,封建时期的广场分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四合院落空间发展成为的广场,特点是利用广场空间的变化体现主题的宏大气势。另一类是结合交通枢纽、贸易往来、宗教活动等功能的传统城镇空地。但是广场文化和思想是相对滞后的。

言而总之,城市广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具有挑战的,现代广场的含义更加广泛,已经不再是市政类广场,出现了许多广场类型。现在的城市广场已经成为了大家生活生产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城市环境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广场的特点

(一)城市广场的基本特点

.性质上的公共性:近几年人们生活节奏的速度越来越快,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越来越喜欢带有群体组织性具有丰富内涵的户外娱乐项目,需要满足不同的人群对广场的需求,城市广场要求有方便的对外交通。这正是满足公共特点的具体表现。

2.功能上的综合性:城市广场应该满足的是大家对于户外多种活动的需求。要取代以往的只具有单一或几个功能的广场,要建成具有多功能多口味实用性的现代综合广场。

3.空间场所上的多样性:大家对一个空间要求是不一样的,综合的功能要与之多样性相配合,才能更好的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空间,要让人们产生场所感归属感,这种感觉是对人们的一种安慰和调节。这样的一个广场才是一个合格的广场。

4.文化休闲性:城市广场作为城市一大亮点,是当前城市对外“眼睛”和“嘴巴”,追求愉快的心情是一个广场基本的理念,我国的广场舞很盛行,从侧面反映了对一个广场的要求,要满足人们的这种表演欲望。

三、目前城市广场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性求大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城市广场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盲目性的求大。特别是在一些小城市,人们的理念往往是大的就是好的,但是这样的广场建造起来会显得特别粗糙和空洞。广场的大小不是盲目的确定的,而是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人流、地区大小、交通因素、整体感官、周围建筑等方面入手确定大小,提高城市空间品质。

(二)广泛种植草坪

城市广场在充分考虑绿化问题上有很大的偏差,有些城市广场草坪成了主体,广场面积虽大。但是这样建造的话就会把大量的人群聚集在有限的几条道路上,不利于人们的活动娱乐。在空间处理上,绿化不可或缺。但是不能大面积的铺设草坪,这样显得很简单,不能体现出广场的设计理念,并且在形态上要和广场的空间吻合。

(三)铺张浪费严重

城市广场不是博物馆也不是皇宫,不需要奢华的地面,也不需要高贵的装饰物,广场是一个提供大家饭后晚间娱乐的一个场所,它需要的是整洁大气并且需要接地气。现在有些广场设计者认为把最好的材料装饰物都用上,就能做出来一个大家都喜欢广场,这是错误的。我们需求的就是一个简简单单为老板姓真正起作用的一个公共活动空间。

(四)对当地的地方文化体现的不够具体

现在每一个城市中的广场都应该对当地的城市负责,体现出本城市的文化内涵,让每一个游览在广场中的人都能体会到城市的历史文脉,在特定的时间日期下,还要举办有特色的活动,让人们都参与进来,共同感受历史文化。如八仙浮雕是蓬莱的标志,非常自然的体现出了当地的特色。

四、未来城市广场的发展前景

(一)提高广场品味

以后城市广场的发展要像更高的境界追求,不单单要满足人们的需要,在保证其职责的同时也要兼顾广场品味的提升,不能只是要大要广,也可以做成一个极具精华的小空间的广场,或者也可以为一些特殊人群专门的提供一个供他们娱乐游玩的空间。能把握住人们的心里。

(二)合理的选择植被

城市广场的植被多种多样,此处以北方为例。因为中国北方气候干燥,雨水不多,所以选择的植被应该是耐干旱、好打理、易成型的植物。而且广场人流量较大。尽量避免柳絮、异物、刺鼻的气味等出现在广场中。树木应以优良的乡土树种为主,例如:女贞、落叶树种、银杏、枫树等等。绿篱应选择大叶黄杨、侧柏、等常绿树种。要做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为最好。

(三)适合简约大气的设计

以后广场的发展比较适合简约风格,不失大气而又显得庄重。广场的勉强人群大部分为普通的老百姓,他们并不认识有多奢华的装饰物、也不需要弄上富丽堂皇的颜色。只是需要满足他们对广场的简简单单的需求便是很好的。极简主义风格比较适合广场的发展要求。感官上简约整洁,品味和思想上更为优雅。

(四)传承文化品味百年

对历史文化的接收和传承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城市的中心广场更是应该如此。对当地的文化品味、文化历史都要在设计当中予以体现,才能让广大群众更好的了解人文知识、历史文化。

五、城市广场的空间设计

(一)广场的空间形态

在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中,不同的交通方式带来的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下沉式和上升式广场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人、车的不同需求,在人行道和机动车道的分流而言,下沉式广场的应用更多一些,在发达国家,下沉式广场更容易取得一个应有的安静、安全且祥和的氛围。

(二)广场的空间围合

广场围合有以下几种情形

.四面围合的广场

2.三面围合的广场

3.两面围合的广场

4.仅一面围合的广场

六、结论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范文第3篇

一、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方法

(一) 对使用人群的行为心理予以深入的分析

对城市广场进行行为心理的设计, 主要是从城市广场的使用者——人的角度来进行设计, 这也是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的主要体现。通过对人的环境知觉、行为心理以及行为习性、行为规律进行分析, 以此分析出使用者实际的广场使用需求。人类在活动当中会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上对环境形成感知, 但是, 不同的人会因为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而产生差异化的环境知觉, 这样, 就会造成不同的环境意象。基于这些环境意象, 人们会产生出不同的环境需求及行为需求, 比如,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交往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不同的需求会产生特定的行为。这样, 就会大大影响城市广场的使用效能。需要注意的是, 不同人群会在不同阶段内形成特定的行为习惯, 进而对城市广场产生不同的需求。对此, 城市广场设计者在开展设计活动时, 应该对此予以充分的考虑。比如, 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衰老, 行动较为缓慢, 其大多喜欢安静且能晒到太阳的地方。因此, 在设计城市广场时, 应该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喜欢下棋、打拳、晒太阳和群聚的需求。

(二) 物质层面的人性化设计

由于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 促使城市广场的定位及规模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规模会给人造成不同的环境感知。学者凯文认为, 面积范围在114平方米内城市广场会给人一种亲切感, 而面积范围在596平方米的会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但是, 最佳的城市广场面积范围最好是在18225平方米之内, 大约为1.8公顷。事实上, 城市规模会城市的经济、人口数量、城市性质具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 大多旅游业发达的城市会具有更大规模的城市广场。

其次,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居民活动的中心点, 其还应该给人们造成良好的环境感知, 促使人们在城市广场当中感到舒服、放松。同时, 城市广场还应该具有一定的视觉吸引力, 可以给人们带来视觉冲击。因此, 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将空间中不同要素组合起来, 构成高低错落而丰富有序的空间, 充分利用健身器材、植物景观和雕塑、水景为人们设计出一个良好的城市广场环境。需要注意的是, 城市广场最好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 促使广场周围及建筑内的人流量能够渗透到城市广场当中去, 从而提高城市广场的使用效益。另外, 设计者还应该积极创造亚空间, 借助地面之间的高差、植物的高低错落以及健身设备、雕塑、立体设备构等, 给使用人创造出可以逗留的亚空间。设计者在进行空间创造时, 应该对空间的使用用途予以明确, 可以通过空间界限来划分出不同空间的功能, 也可以不使用空间界限, 实现对空间的延伸。

休息设施作为城市广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也是使用效益最高的城市用具。不仅包括广场中的座椅、长凳, 还包括可供人们乘坐的台阶、喷泉和花坛边缘等等, 不少人也会直接坐在草坪及维护栏杆之上。对于人们使用城市广场中形成的各种乘坐需求, 设计者应该从多方面、多个角度予以考虑。比如, 老年人比较喜欢有靠背的长椅, 这样会让他们觉得乘坐的更为舒适。而中年人则只要是可以乘坐的地方都可以。年轻人则更喜欢群聚盘坐在草坪及地上, 或者时维护栏杆之上。同时, 乘坐地方的材质也会影响到使用者的使用感。比如, 混凝土、金属及瓷砖材质的坐凳会让人的乘坐舒适感较低, 但是这些材质不会容易被破坏, 使用期限较长。带棉花的软凳则会给人较佳的乘坐感, 但是, 其使用期限较短, 易破损。设计者需要依据城市居民的综合素质以及环境条件予以具体的选择。

(三) 在文化层面开展人性化设计

随着地域文化对人们的渗透逐渐深入, 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对城市广场设计也时如此, 地域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都会给广场的设计带来不小影响。并且, 千篇一律的广场设计也会给人造成视觉疲劳, 设计者就更需要利用文化特色来构建城市广场, 利用雕塑、文化设计品以及铺装来展示出城市广场的文化特色。另外, 城市广场在使用过程中, 会吸引不同的人群来开展广场活动。比如, 清晨会有附近居住的大爷来广场进行太极拳、舞剑等活动。大爷在运动过程中也向周围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最著名的就是中国的广场舞文化了, 这也是在城市广场中逐渐形成的。在满足城市居民运动及放松需求的同时, 也慢慢形成了新的文化传统, 丰富了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因此, 设计者在设计城市广场时, 应该划分出多个活动区域, 让大爷有锻炼太极、舞剑的空间, 大妈有足够的空间开展广场舞。

(四) 合理布置辅助设施

城市广场作为公共场所, 其使用者是形形色色的, 也包括残障人士。对此, 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到残障人士的使用需求, 设计相应的无障碍坡道、饮水机、残障专用厕所等等, 以此给使用者带来温暖的感觉, 也凸显出城市广场设计的人性化特征。另外, 为了方便人们对设备的使用, 设计者还需要在电话亭、垃圾桶、道路上设置相应的指示牌, 以此便于使用者能够在指示牌的引导下快速达到自己所需的设备及地域。

二、结论

总之,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居民开展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 也是城市居民实现自我放松、开展文娱活动的地方。为了能有效提高城市广场的使用效益, 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应从人性化的角度, 对城市广场的空间布局、设施设备元素进行合理的设计, 从而为人们构建起一个舒适的城市活动、欣赏空间。

摘要:本文将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对城市广场的设计予以人性化的考虑, 且对人性化设计的方法予以具体思考, 进而丰富我国城市广场设计的研究理论, 为城市广场设计者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方法,思考

参考文献

[1] 张鹤馨, 王计平.基于人性化的城市广场设计研究——以张庙科普健身广场为例[J].福建建设科技, 2017 (06) :47-49+55.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范文第4篇

中山广场三期办公楼项目位于位于上海市长宁区, 西侧紧邻城市内环高架中山西路, 南侧距离城市主干道虹桥路仅100多米, 属于上海市的内环线区域, 地理位置较好。但是, 本项目周边的城市环境复杂, 首先, 紧临城市干道, 交通噪音较大, 对办公空间的设计有较大影响;其次, 中山西路、虹桥路均为城市干道, 交通繁忙, 本项目的建成势必增加上述道路的交通流量, 设计通畅、便捷的交通流线尤其重要;第三, 紧临项目用地的东侧、北侧、南侧为已建高层住宅, 稍远的东北侧为成规模的老式多层居住区, 本项目在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本项目自身对周边住宅的日照影响, 又要考虑该区域拟建、已建高层建筑对周边老式多层住宅的日照遮挡, 日照条件成为决定本项目方案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图1所示。

2 设计指导思想

(1) 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通过合理的规划, 营造丰富的城市空间。

(2) 尊重用地周边的环境现状, 关注新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从建筑功能布局及建筑形态等方面着手, 将新建筑对周边建筑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

(3) 建筑内部平面布局合理, 满足现代化、多功能的使用要求。

(4) 立面设计突出建筑物的稳重、大气, 减弱建筑物对周边环境的压迫感, 使之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16171m2, 建筑占地面积7650m2, 地上总建筑面积108000m2, 地下总建筑面积34074m2, 地上建筑两栋, 分别为16层和21层, 地下室3层, 容积率6.7。

4 总体布局

本项目总体布局在满足自身功能需要的前提下, 尽量营造开放的城市空间, 关注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4.1 总平面设计

本项目用地狭小, 地上建筑容量较大, 当地规划管理部门对周边住宅的日照遮挡控制严格, 因此在满足容积率的前提下, 本方案采取以下措施, 增加新建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如图2所示。

(1) 分解建筑体量。

沿中山西路布置两栋高层办公楼, 分别为地上16和地上21层, 建筑间距约14m, 建筑体量与北侧高层建筑相当。新建建筑距离北侧高层建筑30m, 距离南侧高层住宅建筑50m。沿中山西路形成连续的、疏密有致的沿街建筑界面。

(2) 塑造丰富的底层建筑空间。

沿中山西路高层办公楼的底层均缩进7米左右, 沿中山西路形成一条长达百余米的架空柱廊, 通过建筑底层架空, 形成室外—半室外—室内的渐变空间, 丰富了沿街广场的层次, 同时又分解了高层建筑的巨大尺度造成的压迫感。

在建筑物中部, 建筑空间变化更加丰富, 室外与半室外空间共同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入口广场, 广场中央有宽13m, 高10m左右的架空空间, 连通基地的东西两端, 使广场空间更具纵深感, 人们的视线能够延续到建筑内部。同时, 这个半室外空间也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办公入口, 解决了主要办公人流的集散, 更能体现其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作用。

(3) 已多次退台的方式, 控制对周边建筑的日照遮挡。

建筑的高度由东向西逐次抬高, 层数变化较大, 5~14层不等。这种设计布局首先将对周边住宅的日照影响降低到最低, 对住宅的日照遮挡控制在两户以内, 满足当地规划管理部门的要求;其次, 大体量的高层建筑被逐步的分解、弱化, 减少了建筑物对周边环境的压迫感, 从而尽可能的改善该区域的环境质量与空间形态。

如图3所示。

4.2 交通流线

交通流线组织重点减弱城市干道大交通流量对基地内部交通的不利影响, 设计通畅、便捷的交通流线。

本项目所需停车数量较多, 约630个车位, 在早晚高峰时期, 蜂拥而出的车辆对城市交通压力很大, 易造成车辆堵塞。因此, 本项目的两个机动车出入口, 分别位于地块的南北两侧, 间距110m, 地下车库出入口位于基地内部东侧, 紧靠基地内部道路, 并且远离基地的机动车出入口, 通过延长车辆在基地内部行驶的距离与时间, 实现车辆快捷出入与疏散, 避免车辆在基地出入口及地下车库出入口出现聚集。建筑物中部的办公入口广场连通基地的东西两端, 可在紧急情况下, 作为消防车道与疏散通道。

本项目的主要办公、商业出入口均面向中山西路, 均为步行流线。办公楼的主入口设在通高的架空空间南北两侧, 办公人流可以从东西两个方向进入。商业入口面向中山西路, 有利于发挥商业空间的最大价值。机动车由基地南北两端的机动车道进入地下车库, 人流、车流互不干扰。商业、办公的货运入口设在基地西部, 也与主要的步行人流分开。

4.3 绿化景观

绿化景观设计视部位的不同, 选择不同植被及绿化布置方式。入口广场强调大气开敞, 以草地绿化为主, 其间点缀疏密有致的竹林, 与入口广场两侧的景观水池共同组成了优雅、深远的绿色空间环境, 实现了由城市嘈杂空间向优美宁静空间的转换。其它区域的绿化利用植被的多样性, 绿化布置高低错落, 靠近建筑物的部分以高大植被为主, 减弱了建筑物对周边环境的压迫感, 植被高度由建筑物向周边逐次降低, 与周边区域衔接处, 以草坪及稀疏的灌木为主, 使本项目的整体环境与周边区域相融合, 营造出舒适的、富有情趣的景观环境。

5 平面设计

5.1 公共空间

本项目以办公功能为主, 主要公共空间集中在1、2层, 主要包括门厅、商场、餐厅等。公共空间的功能设计以服务办公为主, 兼顾少量的对外经营, 公共空间的设计强调空间的整体性、视觉的流畅感。

本项目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位于建筑物中部底层, 该区域建筑物架空两层, 沟通了建筑物的东西两侧, 形成主要的入口广场, 塑造了将主要的办公人流由城市道路空间引入建筑物内部的过渡空间, 该区域高挑的雨篷、开敞的广场、潺潺的流水, 加上点缀于广场周边的竹林, 形成了静谧、优美的半室外空间。入口广场的两侧为两栋高层办公楼的办公门厅, 面积分别为400m2和500m2, 各办公门厅均两层挑空, 周边围绕中庭布置开敞的咖啡厅、茶座等, 通过精致的螺旋楼梯与门厅相连, 办公门厅空间高大深远、富有变化。2层为主要的商业区域, 包括小型的精品商铺、餐厅等。两栋主楼的2层商业空间通过横贯办公门厅、入口广场的连廊连接, 在整个项目建筑物的2层形成流畅的、连续的商业流线, 咖啡厅、茶座等分别位于商业空间的端部, 成为商业空间与办公门厅之间的过渡, 增加了空间变化。餐厅结合办公区域的中庭布置, 主要的半室外就餐区位于办公区域中庭的底层, 光线由两层通高的透光天幕射入, 环境幽静。

5.2 办公空间

本项目周边道路、建筑环境复杂, 尤其要求对周边住宅的日照影响控制严格, 导致本项目的建筑体量较大, 建筑高度较低, 部分办公楼层的单层建筑面积偏大, 因此分别在两栋高层的中心位置设计了近300m2的中庭, 中庭周边均设计为玻璃幕墙, 由建筑物顶层延伸至2层餐厅, 自然光线能够直接进入建筑内部, 改善了建筑内部环境, 提高了整个项目的品质。主要的客梯也沿中庭设置, 设计为观光电梯的形式, 为中庭空间增加了竖向动感。由于单层建筑面积较大, 办公单元进深多在1 5 m左右 (一般在12m左右) , 走道及辅助空间的面积较小, 提高了平面使用率, 也符合目前办公楼办公单元进深设计越来越大的趋势。

5.3 辅助空间

本项目的辅助空间包括车库、配套食堂等, 均布置在地下部分。配套食堂位于地下1层, 通过两台自动扶梯与入口广场相连。地下2层、地下3层为汽车库。地下3层车库的部分空间间作人防。

6 立面设计

本项目周边环境和建筑功能复杂, 条件限制诸多, 因此在满足总体布局和功能需要的基础上, 本方案立面设计以突出建筑的大气、稳重为主要目的。

两栋高层办公楼体量较大, 建筑细部处理强调建筑的竖向挺拔感, 建筑外立面饰以竖向的纯色构件, 分割墙面, 构件之间则为狭长的窗户, 形成类似于柱廊—窗户—柱廊的连续韵律。建筑的其他部分也采用相同的手法, 使本方案在整体上形成统一的立面风格。

本项目立面设计亦注重塑造宜人的空间感受, 因此, 沿中山西路底层采用凹进的处理手法, 以虚实对比化解主楼体量的压迫感, 并且通过架空通道连接基地的东西两侧, 丰富建筑空间的层次, 使人们在关注主楼形象的同时, 也能被建筑底部的空间层次与细部所吸引。

沿中山西路的建筑形体简洁, 靠近道路的建筑立面上划分为三段, 底层架空形成柱廊, 与上部形成虚实对比, 中段则强调建筑竖向上的纯净、挺拔, 顶部在维持整体竖向构图的同时, 适当增加实墙面的面积, 以此作为建筑立面的收头, 丰富建筑立面;南北两侧的建筑立面则较少的突出竖向构图, 将立面划分为实墙面与玻璃两大部分, 自身形成虚实对比, 同时也成为凸出建筑部分的背景。面向中山元一苑的东侧建筑造型由于日照等原因, 整体上西高东低。同时, 为尽量避免逐层收进的做法, 建筑高度的变化在避免雷同, 形成错落有致的立面造型, 也减少了对周边建筑的影响。

现有周边的高层建筑立面以玻璃幕墙为主, 本项目建筑立面材料也以金属幕墙和玻璃幕墙为主, 通透、轻盈玻璃幕墙立面有效的减弱了建筑对城市空间的压迫感, 能更好的与周边环境协调。同时, 大面积玻璃幕墙有利于改善室内采光, 使室内外空间连贯, 整栋大楼可以充分欣赏现代都市风光。

本项目玻璃幕墙设计也充分考虑了隔绝交通噪音, 创造安静办公环境的要求, 根据交通噪音由下至上逐渐发散、逐渐减弱的特点, 沿中山西路建筑立面的1~12层玻璃幕墙采用较厚的双层中空玻璃, 空气间层达到20mm, 有效隔绝室外交通噪音, 12层以上部分则采用12mm厚的空气间层, 室内声环境也达到规范规定的标准。

7 结语

都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 在日益复杂的城市环境中进行建筑设计, 尤其是高层建筑设计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 我们希望在种种不利条件限制下, 通过合理的总体布局、恰当的交通组织、完善的平面功能、富有特点造型设计, 创造出舒适的、多层次的建筑空间, 使建筑与城市环境和谐统一。

摘要:上海市中山广场三期办公楼的设计工作起于2005年12月, 由于周边城市环境的复杂性及设计条件的多次修改, 该工程的设计方案经历了数轮重大的调整, 时至今日该项目已经顺利竣工, 投入使用。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范文第5篇

摘要:自然地形条件是影响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最直接的因素。本文以“隰县火车站广场规划设计”为例,浅析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时,如何有效的运用自然地形、生态环境、道路交通等要素,更加合理的进行广场空间功能的架构、景观视线的引导、交通流线的组织等。

关键词:隰县、城市广场、火车站广场、生态环境、自然地形

一、引言

火车站广场的建设,不仅是铁路建设项目重要的配套工程,也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为人民提供了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的场所。火车站广场及其代表的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作为城市的会客厅,集中体现当地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且增强本身的凝聚力和对外吸引力,进而促进当地的城市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体系。

二、建设背景

山西晋中南铁路(瓦日铁路),西起山西省吕梁市兴县,东至山东省日照港,全长1260公里。是我国“十一五”铁路建设重点工程,连接我国东西部的重要煤炭资源运输通道,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铁路经过山西省西南部地区的洪洞县、蒲县、隰县境内,并辐射大宁县。建成后,与南同蒲铁路和沁沁、武左铁路相连,将成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根据《山西晋中南铁路火车站设计建设标准》显示,该铁路建设项目在隰县预留火车站,这为隰县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实现跨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提供了基本支撑,同时也优化了隰县的投资环境。

三、建设现状

1、地理位置

项目位于隰县城南乡石家庄村,环境优美,地理优势独特。东邻209国道,西接凤凰山,北靠石家庄村居住區,南侧为石家庄村村级水泥道路。距离县城中心仅15分钟车距,交通十分便利。

2、地形地貌

现状地势整体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之势。最高点高程为960.54米,最低点高程为910.48米,高程相差50.06米。现状用地主要为耕地、林地和居民建筑等。

3、地质条件

根据项目地质勘探报告显示:该场地无断裂构造发育,地层连续、地基比较稳定,不存在滑坡、泥石流、采空区等重大不良地质现象(作用),且位于泄洪口等危险地段的上游,不存在潜在的危险。适宜本工程的建设。

四、规划定位

隰县火车站广场的建设,以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展现隰县的特色风貌为手段,以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为根本,将隰县火车站广场建设成为集商贸物流、旅游开发为特色的生态风景区。

五、规划原则

1)便捷性:项目路网的建设布局应满足各种交通工具的便捷到达和出发,体现出具有地方地形地貌特色和路网的构架。

2)艺术性:项目广场休闲景观的打造,应尽力创造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符合时代特征的、艺术的城市广场景观特征。

3)文化性:作为城市门户和窗口的站前广场,展示在成游人面前的应该是最富有地域特征的文化内涵本质。本项目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与铁路特点,通过隐喻的手法,具象的造景元素和符号,在广场的设计中透漏出隰县的文化底蕴。

4)以人为本:设计从普通市民和过往游客两角度作为切入点,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创造满足不同情趣、不同层次的市民和过客对广场活动场所的多样需求。

六、规划手法

利用基地特有的山地地形和内外条件,以进出站人流和周边城市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植物造景和硬质景观搭配为主要手段,以满足内在功能前提下的景观营造,强调对地域文化与时代风貌的提升,创造功能合理、交通流畅、环境优美、个性鲜明且服务于大众的隰县城区站前广场。

七、总体规划方案

根据《山西中南部铁路火车站设计建设标准》,该铁路线主要为货运铁路专线,客运需求量占得比重较小。考虑到隰县近年来客流量统计数据和本项目的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并结合拟建项目所处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自然环境特点及未来20年内发展的可能,以隰县火车站站房设计的客流量为依据,确定隰县火车站站前广场及停车场的设计规模。

1、总平面规划及功能布局

由于隰县火车站广场地处山区,因此规划站房至广场方向高度逐渐降低,广场所处位置地势变化较陡,立体空间感较为丰富。广场中心位置平均标高较站房±0.000低约3.60米。并依次布置候车厅——站前平台――台阶――广场中心区――台阶(两级)——广场入口——广场前道路。

规划广场整体由“站前平台、广场中心区、广场缓冲区、西北侧停车区、南北两侧绿化景观区及广场入口”等组成。

站前平台及台阶:广场中心区与站前平台采用2组台阶进行连接,台阶两侧设置无障碍坡道,站前平台宽10米。台阶的设置高度考虑整个广场及周边区域系统联系,考虑进出站人流的合理承受能力,同时利于烘托站房的建筑主体。

广场中心区:南北长75米,东西宽66米,占地4950㎡。广场竖向设计整体为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广场中心的设计高程为941.335米,西侧的设计高程为941.50米,东侧的设计高程为941.10米,东西采用0.5%的设计坡度,以满足广场的排水需求。。

规划广场主要由四组立体防护绿化带、两组立体文字景观绿篱(暂定:大美隰县、笑迎八方)、两个花坛、一个中央灯塔构成。广场中心区以花岗岩及大理石铺面为主,局部辅以景观绿化作为点缀。广场中心区四组立体防护绿化带主要以草坪、花灌木及小型乔木为主,周边设有供行人休息的嵌入式木座椅。此区域为整个广场的步行交通区域,承担着广场人流集散与活动、休闲等功能。广场中心区照明采用中央灯塔及地灯。

西北侧停车区:主要为公交车、出租车及社会车辆停车场。占地面积2898.88㎡,共有停车位50余个。各停车场之间用小型乔木及大型灌木围和,保护整体整洁。停车场照明除利用中心区灯塔及两侧路的路灯外,还设有庭院灯。

南北两侧绿化景观区:主要为小型乔木、大小型花灌木和草坪进行混合种植,以保证保证周边自然环境及生态要求。

广场缓冲区:位于中心区与广场前道路之间,占地面积约1588.83㎡。纵向中轴线主要采用台阶的设计手法,进行竖向空间的提升,着重解决基地高差问题。中轴线台阶两侧与基地景观相融合处理,达到整体的和谐统一。缓冲区由西到东竖向高程逐渐降低,西侧高程为941.17米,东侧高程为916.69米,高度相差24.48米。

广场入口:接广场前道路,作为整个广场的入口。入口广場两侧设计进入式停车场,主要重点考虑沿街商业、休闲旅游等人流车辆的停放问题。停车场占地面积1170.6㎡,共设计车位35个。

2、交通流线组织

规划隰县火车站站前广场的交通组织整体采用人、车分流的设计手法,人流由广场台阶进入广场后进站上车,车流通过广场北侧的市政道路进入车站停车场,泊车后进站。由于受项目基地地形、地貌的影响,广场车站道路设计无法实现环路,故在项目实施运行后,应加强车站静态、动态交通的有效化管理,以满足送站、接站车辆能够高效、有序、便捷的疏散,避免造成拥堵。

3、总体竖向设计

规划广场总体竖向设计是依据隰县城市建设规划控制的火车站候车厅及209国道道路中心线标高进行竖向设计,新建道路及排水情况,在满足城市(基地)竖向规划条件下,综合考虑项目区土地开发的土石方平衡进行纵断面设计。

4、广场照明工程

广场照明工程主要考虑各功能区的夜间照明及绿化景观灯的设置。本项目的夜间照明设施(路灯)主要围绕广场缓冲区(台阶两侧)、入口区及社会停车场进行设置,选用功能节能型高压纳光灯,单臂,杆高3~5m,间距为30m,数量约46个。广场中心区照明设置高杆灯塔一座。

本项目夜间绿化景观灯的设置主要围绕广场中心区和南北景观绿化区进行设置,选用功能节能型灯具。

5、广场绿化工程

广场绿化工程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生态性原则、地方性原则和景观性原则。同时,要强调以下几方面内容:强调植物在覆盖空间中的作用,尤其是规则式配置时,要选用遮阴效果好、树型优美的树种;强调植物与景观小品、铺装的组合效果;广场空间中需强调植物自身的观赏性效果;利用复合式栽植,强调植物的组合美。植物景观形成外密内疏、南北围合、东西通透的整体景观风貌。植物材料选择:1)上层:树型优美,树冠浓郁的高大乔木;以雪松、油松、塔柏、国槐、法桐为主;2)中层:以观花、色叶小乔木为主,以木槿、紫叶李、红叶碧桃、紫薇、红枫为主,延长观花期,丰富四季景观。3)下层:选择高度不一、色彩多样的地被植物,丰富植物立面效果,重要地块选用时令花卉,营造热闹气氛。主要有胶东卫矛、红叶小檗、连翘、红花月季等。

6、广场安全防护措施及无障碍设计

整个广场设置完善的指路、指示、警告和禁令标志,设计原则:标志牌不得侵入道路建筑限界,单柱牌下缘至地面高度为1.8~2.5m,悬臂牌面下缘至地面高度为6.0m,标志牌均为反光标志,图案文字采用钻石级反光膜,底板采用高强级反光膜。由于本项目地形高差较大,规划在站前平台、站前广场及广场缓冲区平台等四周有较大落差的地方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和挡土墙护坡等安全措施。广场的无障碍设计主要是解决如何由广场进入候车厅的高差问题,根据《城市无障碍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方案设计无障碍坡度进入站前平台,然后进入候车厅。

7、广场配套设施建设

规划广场的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公共厕所、管理用房和广场配套商业。规划设置公共厕所两座,一座位于广场东南角,一座位于火车站候车厅内。规划广场的管理用房主要包括环卫设施、市容市貌、交警、治安等,位于候车厅西北角的综合服务楼内。广场的配套商业沿广场前道路两侧进行布置,层数为两层。

8、市政管线综合设计

1)给水:项目供水水源接至东侧石家庄村居民供水,管径DN100。

2)排水:项目雨水经雨水干管收集排至石家庄村南的排水渠,管径DN800;污水主要是候车厅及综合楼产生的污水,排至火车站化粪池。

3)供电 :项目供电电源接至至石家庄村变压器。

八、结 论

本项目在规划设计时不仅有效的利用了山地地形特有的景观要素,同时也融入了隰县当地的自然、人文等文化元素,极大地塑造了隰县火车站广场的地域特色。项目的建设,不仅为隰县城市居民出行、商贸物流、旅游资源等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同时也是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味的重大举措。

参考文献:

1、理想空间《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与实践》,同济大学出版社;

2、文增,《城市广场设计》,辽宁美术出版社;

3、宋钰鸿,《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

上一篇:led景观照明下一篇:景观风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