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节水规划管理论文范文

2024-02-06

南水北调节水规划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区与受水区间因发展和补偿的非协调而导致矛盾越发凸显,亟待建立生态补偿予以化解。鉴于现有研究较少在不确定因素影响下对补偿主客体的决策行为以及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的配比关系进行探索,本文结合演化博弈论与随机过程,构建了中央政府、供水区政府与受水区政府的随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建立生态补偿的最优策略、约束条件及因素影响。研究发现:受水区政府是建立南水北调生态补偿的关键,其决策易受到初始概率、水环境保护成本、监管成本与随机扰动等因素的影响;惩罚是有效推动受水区政府参与生态补偿的环境规制方式;生态补偿标准及其配比会在方向与程度上影响各政府的决策。

关键词:生态补偿;南水北调工程;演化博弈;随机过程;仿真

Key words: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evolutionary game; stochastic process; simulation

1 引言

南水北調工程是调整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1]、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工程[2]。工程通过建设东线、中线与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使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相互连通,形成了“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目前,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已于2013年与2014年通水,累计调水400多亿m3,直接受益人数高达1.2亿,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巨大促进作用[3]。

南水北调工程有效缓解了受水区的用水,却限制了供水区的发展,导致供水区与受水区间的发展矛盾。水资源作为一项典型的公共物品,其外部性与非排他性是造成该矛盾的根本原因。具体而言,一方面,因水资源治理成本增加,使南水北调工程的供水区承担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两难重担。尽管有中央政府纵向补偿资金作为支撑,但不断攀升的成本也给中央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南水北调工程的受水区则因受益于优质水资源而不断提升其经济发展动能,这不仅拉大了供水区与受水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而且横向补偿的缺失将会削弱供水区政府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进而引发“公地悲剧”。因此,建立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补偿对于化解供水区与受水区的矛盾、减轻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促进各方合作以实现对该工程水资源的可持续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调水线路长、水资源保护成本高、涉及主体多并且其决策易受到不确定因素影响(如生态环境变化、用水量变化等),那么如何在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下,合理设计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的配比关系并通过分析各主体的决策行为以构建生态补偿的最优策略,这不仅有利于完善现有的南水北调生态补偿研究,而且能为系统构建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2 文献综述

对于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集中于补偿标准与补偿模式、补偿主客体的决策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补偿标准是指实际补偿金额,即补偿主体支付给补偿客体的实际补偿费。它被认为是生态补偿的核心,决定着生态补偿能否长效实施[4~6]。孙付华等[7]结合遥感影像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水源地扬州市各区县的生态补偿标准。李国平等[8]基于机会成本与水资源价值法构建了补偿标准计量模型,测算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水源区的生态补偿标准,并根据调水量将补偿费分配至北京、天津、河北与河南四个受水区。周晨和李国平[9]基于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郑州市的实地调研,应用条件价值法与Tobit模型分析了受水区居民对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补偿模式是指生态补偿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政府补偿模式与市场化补偿模式,其中又可根据补偿资金的划拨方向将政府补偿划分为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10~12]。宏观上看,我国主要采用政府补偿,而对市场化补偿正在积极探索[13,14]。微观上看,囿于具体国情,受水区水资源保护资金仍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故主流研究仍以政府纵向补偿为切入点;但是仅依靠政府的纵向补偿而不发展供水区与受水区间的横向补偿将难以保证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保护的可持续性。基于此,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研究还处于探索期,尽管现有研究对补偿标准与补偿模式有所涉猎,但对补偿模式中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的配比关系却未深入探讨。

对补偿主客体的决策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学者们以利益相关者的差异化需求为前提并采用博弈理论进行分析。由于该工程供水区与受水区之间存在着“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冲突,则其生态补偿具有典型的博弈特征。Sheng和Webber[15]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例,设计了包含国务院办公厅、上游用水户与下游用水户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初始合作意愿、监督成本与罚款、水资源保护的机会成本以及生态补偿费等因素对构建激励相容的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作用。Gao等[16]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中所涉及的中央政府、上游政府与下游政府视为研究对象并构建了博弈模型,系统分析了补偿主客体在生态收益分配下的决策变化过程;同时发现各博弈主体的初始合作意愿、上游政府保护水资源的机会成本、下游政府支付的生态补偿费以及生态效益配比等因素会显著影响各主体的决策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由此可知,现有研究基本在确定性条件下构建博弈模型以对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构建中的多主体决策进行系统研究,而忽视了生态环境变化、用水量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因此,在建立模型时,应同步考虑这些不确定因素,以丰富该领域的研究。

综上,现有的南水北调生态补偿研究多从确定性角度出发,尚缺乏不确定因素扰动下的决策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同时,对于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的配比较少涉猎。因此,本文结合演化博弈理论与随机过程,在不确定因素影响下构建了涉及中央政府、供水区政府与受水区政府的随机演化博弈模型;探索了建立该工程生态补偿的前提条件与最优策略;采用仿真技术动态分析了各博弈主体的决策行为变化过程与因素影响;最后,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議。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在研究对象上,以南水北调这一“人造”调水工程为对象进行生态补偿研究,并根据工程现状,分析了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的配比关系;在研究方法上,结合演化博弈理论与随机过程,对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的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的多主体决策及因素影响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3 演化博弈模型

3.1 基本假设

考虑一个由供水区政府、受水区政府与中央政府三个决策群体构成的博弈模型。由于各群体在博弈中难以获得其他群体的完美信息,则其所作的决策必然是不完美的。同时,各群体的利益诉求存在差异且补偿标准与补偿方式难以在单次博弈中确定,而需要经历多次博弈才能达成共识。因此,本文假设三方博弈主体均为有限理性主体[17]。

供水区政府群中包含供水区范围内的各级政府,承担该工程在不同行政区内的管理工作。由于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保护区,则供水区各政府具有保护水资源的责任。但供水区各级政府每年会面对政府考核且考核中的经济指标(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占比较高,则该群体中的部分基层政府为了完成考核任务可能会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忽视部分污染行为以提高当地的经济表现。因此,供水区政府群的可选策略为保护与不保护,概率分别为x与1-x。受水区政府群获得南水北调工程的清洁水资源以满足当地的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则会采取补偿策略以保证长期获得清洁水资源。但是为了减少支出,该群体也可能会采取“搭便车”的方式以免费享受供水区政府群提供的清洁水资源。因此,受水区政府群的可选策略为补偿与不补偿,概率分别为y与1-y。根据《南水北调供用水管理条例》,水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分别负责该工程不同的管理工作,它们均服务于国务院并代其行使相关权利,故本文采用中央政府以代表上述各主管部门。由于中央政府既希望保证供水质量,又希望稳定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则其将采用日常监管的方式以促进生态补偿的建立。但由于补偿机制的建立需要经历多轮博弈且耗时较长,则中央政府在实践中常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以掌握补偿机制建立的推进情况。因此,本文假设中央政府的可选策略为日常监管与随机抽查,概率分别为z与1-z。

由于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区与受水区间的生态补偿属于横向补偿,则其构建以双方协商为主、中央政府引导为辅[18]。因此,本文假设中央政府采取单边惩罚措施,即当供水区政府与受水区政府有建立补偿机制的意愿且其中一方未履行补偿义务时进行惩罚,而当双方无建立补偿意愿时不进行惩罚。此外,由于生态补偿的实施具有“条件性”[19],即当水环境保护工作获得环境增益时才支付补偿金。中央政府的日常监管能够实时掌握供水区政府的水资源保护工作实施状况并判断是否已形成环境增益;而当其选择随机抽查时,则难以充分掌握各类水资源保护信息并对环境增益进行准确判断。因此,本文假设中央政府仅在日常监管下且供水区政府保护水资源时,才承担相应的补偿费。

3.2 收益矩阵

根据以上情景,本文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定义,如表1所示。

不同策略组合下,各博弈方的收益不同,具体如下:

(1)当策略组合为(保护、补偿、日常监管)时,各政府均能享受到供水区政府保护水资源所获得的生态收益;受水区政府与中央政府各自承担部分补偿费;供水区政府与受水区政府各自支付谈判成本以建立生态补偿。因此,供水区政府、受水区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收益分别为V1+H-C1-T1、V2-T2-mH与V3-C2-(1-m)H。

(2)当策略组合为(保护、不补偿、日常监管)时,供水区政府保护水资源会使各政府获得生态收益;受水区政府选择不补偿,则使其受到中央政府的惩罚且供水区与受水区政府不再支付谈判成本;中央政府在日常监管下会承担部分补偿费。因此,供水区政府、受水区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收益分别为V1+(1-m)H-C1、V2-F2与V3+F2-C2-(1-m)H。

(3)当策略组合为(不保护、补偿、日常监管)时,供水区政府不保护水资源使得各政府无法获得生态收益,同时它会受到中央政府的惩罚且无法获得中央政府的补偿;供水区政府与受水区政府间无法建立生态补偿,则双方无需支付谈判成本;受水区政府在该情况下继续支付补偿费。因此,供水区政府、受水区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收益分别为mH-F1、-mH与F1-C2。

(4)当策略组合为(不保护、不补偿、日常监管)时,供水区政府选择不保护水资源,则各政府无法享受生态收益;供水区与受水区政府间无法建立生态补偿,则无需支付谈判成本;同时、供水区政府与中央政府不再支付生态补偿费。因此,供水区政府、受水区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收益分别为0、0与-C2。

(5)当策略组合为(保护、补偿、随机抽查)时,供水区政府保护水资源会使各政府获得生态收益;供水区与受水区政府能通过谈判构建生态补偿,则需支付谈判成本,并且供水区政府获得受水区政府支付的生态补偿费;由于中央政府选择随机抽查,则其不再承担部分补偿费。此时,供水区政府、受水区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收益分别为V1+mH-C1-T1、V2-T2-mH与0。

(6)当策略组合为(保护、不补偿、随机抽查)时,供水区政府的保护行为会使各政府获得生态收益;受水区政府不补偿,则其与供水区政府均不再支付谈判成本;中央政府的随机抽查使其不承担相应补偿费。此时,供水区政府、受水区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收益分别为V1-C1、V2与0。

(7)当策略组合为(不保护、补偿、随机抽查)时,供水区政府选择不保护,则使各政府无法获得生态收益;受水区政府仍然支付补偿费;中央政府选择随机抽查,则不再承担部分补偿费。此时,供水区政府、受水区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收益分别为mH、-mH与0。

(8)当策略组合为(不保护、不补偿、随机抽查)时,各政府的收益均为0。

3.3 复制动态方程

假设各博弈主体选择自身策略集中的不同策略时,其平均收益为πmn,期望收益为m,其中m表示各博弈主体且m∈{1,2,3}(1、2、3分别表示供水区政府、受水区政府与中央政府),n表示各博弈主体的可选策略且n∈{1,2}(1与2分别表示策略集中的第一种与第二种策略)。

供水区政府的平均收益与期望收益如(1)~(3)式所示

4 随机演化博弈模型

4.1 随机演化系统的构建

基于确定性演化系统Ⅰ,本文引入随机过程以反映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建立过程中各类不确定因素对各主体决策的影响。因此,各主体的随机演化复制动态方程如(13)~(15)式所示,即构成了随机演化系统Ⅱ。

4.2 随机演化系统稳定性判别

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的建立始终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生态环境变化、区域用水量变化等,这将导致系统Ⅱ始终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因此,在研究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建立过程中各博弈主体的策略变化时,必须在充分考虑不确定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对系统稳定性进行判别,以探求实现系统稳定的条件。

由Lyapunov的稳定性判别定理可知,若随机系统各状态方程所对应系统矩阵的所有特征值具有负实部时,则系统渐进稳定;当特征值至少有一个具有正实部时,则系统不稳定[21,22]。因此,本文可根据随机演化系统Ⅱ的雅可比矩阵來判定其稳定性。令(10)~(12)式分别为0,可得8个纯策略纳什均衡点(E1(0,0,0)、E2(1,0,0)、E3(0,1,0)、E4(0,0,1)、E5(1,1,0)、E6(1,0,1)、E7(0,1,1)、E8(1,1,1))与1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点E9(x*,y*,z*)。根据演化博弈理论,进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 ESS)一定为纯策略纳什均衡[23~26],所以只需判断E1至E8是否为ESS即可。于是,本文将E1至E8的坐标代入随机演化系统Ⅱ中,求得不同均衡点所对应的雅克比矩阵[27]。通过分析可知,J3、J4、J5与J7的特征值中都存在正值,则它们一定不是ESS,而其他均衡点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添加约束条件才能判定。由于J5不是ESS,则说明仅依靠供水区与受水区政府自发建立生态补偿是难以实现的,中央政府的日常监管必不可少。因此,在剩余均衡点中,E8(1,1,1)所表示的策略组合(保护,补偿,日常监管)最能保证该工程生态补偿的建立,则本文着重对该策略组合进行研究。若要使系统稳定在该状态,需要满足约束条件(16)。

4.3 系统均衡解的确定

由于(13)~(15)式为非线性It型随机微分方程组,则该方程组无法直接获得解析解,只能获得数值解[20]。因此,本文首先将区间[0,T]划分为N个子区间且满足0=t0<t1<t2<…<tN-1<tN=N(N为整数),其中每个子区间的长度为h=T/N;节点tn=nh,其中n∈[1,N];然后本文采用前项Euler法((17)式)修正系统Ⅱ,以获得随机演化系统Ⅲ[28,29],结果如(18)~(20)式所示。通过对系统Ⅲ的数值模拟,即可求出数值解。

5 随机演化系统的数值仿真与分析

在建立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过程中,为了展现各博弈主体在不确定因素扰动下的决策变化及各因素的影响,本文应用Matlab R2016a对系统Ⅲ进行仿真。

5.1 初始概率的影响

初始概率反映了各主体选择不同策略的初始意愿,即是否愿意通过合作建立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补偿。在(16)式的约束下,本文对模型中的各参数进行初始设定(表2),并将初始概率变化的步长值设定为0.2,以反映不同初始概率对各主体决策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得,供水区政府、受水区政府与中央政府分别选择保护水资源、补偿与日常监管;增加初始概率将缩短各主体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其中受水区政府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明显长于其他政府且其波动更显著。这说明受水区政府是建立该工程生态补偿的关键,只要受水区政府愿意参与生态补偿,将极大促进该机制建立。由于初始概率反映了各博弈方选择策略的初始意愿,所以提高各主体对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保护意识、加强对生态补偿的理解,增强群体合作,将能有效削弱各主体策略选择的波动并缩短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这将有助于建立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补偿。

5.2 水环境保护成本及监管成本产生的影响

为了分析水环境保护成本(C1)与中央政府监管成本(C2)的影响,本文分别将其视为变量并对系统Ⅲ进行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a)~2(c)可知,增加C1会导致受水区政府曲线的显著波动且其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明显长于其他政府,在低概率组表现尤为明显。原因如下: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各地政府要依法划定水源地保护区并开展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南水北调中线与东线工程的水源地是我国重要水源地,则供水区政府需要支付高额成本以保护水资源,如迁建污染企业、防治点源与面源污染、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厂等。C1的持续提高,将削弱供水区政府的保护意愿;但是,限于法律约束,它们又不得不实施水资源保护。所以,供水区政府会在C1提高时延缓选择保护策略。其次,C1增加会提高供水区政府所需的补偿费。目前该工程生态补偿的缺位,使受水区无需支付补偿,而长期无偿使用清洁水资源也导致了受水区的“搭便车”行为。一旦补偿机制建立,受水区政府必须支付补偿,则其决策曲线将产生较大波动并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稳定。所以,水环境保护成本越高,受水区政府选择“补偿”所耗费的时间越长。

由图2(d)~2(f)可知,C2增加将影响中央政府与受水区政府的决策,而对供水区政府影响甚微。首先,供水区与受水区政府难以自发建立生态补偿,则中央政府的日常监管不可或缺。此时,监管成本越高,中央政府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越长。其次,C2增加会提高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受水区政府假设中央政府会转变策略以降低成本,则试图通过“搭便车”以拖欠补偿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树立了持续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中央政府最终仍会选择日常监管,而受水区政府则不得不选择补偿。所以,监管成本越高,中央政府与受水区政府选择日常监管与补偿策略所耗费的时间越长。

综上,通过环保技术迁移、人才补偿等方式以降低水资源保护成本,提高中央政府的监管能力并引进公众监督以降低监管成本,将促进该工程生态补偿的建立。

5.3 罚款产生的影响

为了分析供水区与受水区政府罚款(F1与F2)的影响,本文将其分别视为变量并对系统Ⅲ进行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a)~3(c)可知,F1仅对低概率组中的受水区政府有影响。这是因为F1是供水区政府的额外支出,也是中央政府的额外收入。当其增加时,供水区政府会加速选择保护,中央政府则会因收益增加而选择日常监管。此外,由于中央政府不断加大对重要水源地的保护力度,供水区政府会在日益严格的法律约束下持续地实施保护。同时,中央政府以实现“生态-经济”和谐发展为目标,它具有强烈的生态环境保护意愿,这将促使其选择日常监管,而不会造成决策的剧烈波动。由于受水区政府一方面希望通过“搭便车”以享受清洁水资源,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央政府日常监管所带来的惩罚,因此它会在两种策略间进行权衡。尽管最终受水区政府会选择补偿,但其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较长且波动较大。

由图3(d)~3(f)可知,F2对受水区政府的影响较大,对中央政府的影响居中,而对供水区政府无影响。当F2较小时,受水区政府会选择不补偿并在短期内达到稳定;当F2增加时,它会选择补偿并缩短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由此可知,受水区政府“搭便车”的意愿较强,低罚款不能约束其行为。因此,中央政府的惩罚机制对受水区政府具有较强约束力,能够有效促进其参与补偿。F2对中央政府而言是一项额外收益,那么罚款金额越高,则其选择日常监管的可能性越大。

综上,提高中央政府对受水区政府的惩罚力度将有利于建立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补偿。

5.4 生态补偿费与分配比例产生的影响

为了分析生态补偿费(H)及分配比例(m)的影响,本文分别将其作为变量并对随机演化系统Ⅲ进行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a)~4(c)可知, H对受水区政府影响显著且其对供水区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影响相反。原因在于:首先,补偿机制缺位使供水区政府难以获得横向补偿。若该机制得以建立,供水区政府会额外获得受水区的补偿,这将提高供水区政府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其次,补偿费是受水区政府的额外支出。当其过高时,受水区政府极可能选择不补偿。最后,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保护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与供水区政府的自筹资金。由于供水区多属于经济落后地区,其筹资能力较差,因而保护资金以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为主。在未建立横向补偿机制时,若补偿费增加,则受水区政府会向中央政府申请更多资金,这将增加中央政府的財政压力,进而影响其选择日常监管策略。

由图4(d)~4(f)可知, m显著影响受水区政府的决策,且m增加将使供水区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决策反向变化并改变受水区政府的策略选择,其原因如下:横向补偿机制的缺失已使受水区政府形成“搭便车”的行为习惯,而该机制的建立会强制其支付补偿费。若受水区政府承担的补偿费比例过高,极易引发其“逆反心理”而选择不补偿。由于受水区政府存在策略变更的风险,供水区政府宁可其承担较低比例的补偿,以保证横向补偿顺利实施;相反,受水区政府承担的补偿费比例越高,则中央政府需要支付的越少。

由图4(g)~4(h)知,在低初始概率组中,受水区政府能承担的补偿费分配比例m∈(31.70%, 31.71%);而在高初始概率组中,m∈(34.91%, 34.92%)。所以,受水区政府在初始合作意愿较高时愿意承担更多的补偿资金。

综上,合理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协调纵向補偿与横向补偿配比,这将有助于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5.5 随机扰动产生的影响

为了分析随机扰动(W)对博弈主体的影响,本文将其作为变量对系统Ⅲ进行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W对受水区政府影响较大,主要原因如下:首先,我国生态补偿暂未立法。尽管我国正在加紧开展生态补偿的立法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支持,仍无法强制要求受水区政府实施补偿,这将给其创造“搭便车”的可能性。其次,生态补偿核算标准缺失。目前我国通常采用成本法、意愿支付法、生态价值法等方法核算补偿标准,但核算结果差异很大;此外,实际补偿标准常以各地政府的谈判结果为准,具有较大的随机性,这均将影响受水区政府的决策。最后,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的界限不明。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保护资金以中央政府纵向补偿为主,而缺少受水区政府的横向补偿。由于水资源保护会给各政府带来效益,但是如何分配各自的责任却未有定论。以上原因将导致受水区政府对随机扰动的高敏感性。

因此,加快生态补偿立法、编制适用于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补偿核算标准并划定各级政府应承担的补偿责任,将能促进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的建立。

6 结论与启示

本文融合演化博弈理论与随机过程,构建了由供水区政府、受水区政府与中央政府组成的随机演化博弈系统,分析了建立生态补偿的最优策略、约束条件;并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随机系统演化的影响。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与启示:

(1)受水区政府是建立南水北调生态补偿的关键。受水区政府的决策易受到初始概率、监管成本、随机扰动等因素的影响,则其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及决策的波动性明显大于其他政府。因此,在构建南水北调生态补偿的进程中,提高各主体对该工程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加强对生态补偿的理解、推进环保技术迁移、实施人才补偿并引入公众监督,不仅能提高各政府的合作意愿,而且能增强对不确定因素的抗性,将有助于补偿机制的建立。

(2)惩罚是有效推动受水区政府参与生态补偿的环境规制方式。受水区政府的“搭便车”现象不仅能使其获得优质水资源,而且不需要额外付出任何成本,这对受水区政府而言是一项占优策略,但却会损害供水区政府的利益。因此,推进南水北调生态补偿的建立,中央政府的惩罚机制不可或缺,这不仅能制约受水区政府“搭便车”的行为,而且能保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长效实施。

(3)生态补偿标准及其配比会在方向与程度上影响各政府的决策。补偿标准及其配比显著影响受水区政府的策略选择并导致供水区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决策反向变化。那么,科学制定补偿标准并确定其配比,不仅能落实供水区保护水资源的资金、消除受水区的抵触情绪,而且能明确各政府的补偿责任。因此,可根据南水北调工程不同区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生态价值法、机会成本法与水质水量法等)确定补偿标准;同时,以“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厘定中央政府与受水区政府各自应承担的补偿标准占比。

参 考 文 献:

[1] Ma T, Sun S, Fu G, et al.. Pollution exacerbates China’s water scarcity and its regional inequality[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1): 1-9.

[2] 盛昭瀚,刘慧敏,燕雪,等.大工程决策“中国之治”的现代化道路——我国重大工程决策治理70年[J].管理世界,2020,36(10):170-203.

[3] 陈伟.决定南水北调工程成败的关键:水质抑或水量[J].中国软科学,2016,(7):9-17.

[4] 靳乐山,吴乐.中国生态补偿十对基本关系[J].环境保护,2019,47(22):36-43.

[5] 耿翔燕,葛颜祥,王爱敏.水源地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云蒙湖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4):93-101,12.

[6] 牛志伟,邹昭晞.农业生态补偿的理论与方法——基于生态系统与生态价值一致性补偿标准模型[J].管理世界,2019,35(11):133-143.

[7] 孙付华,熊佳丽,高鑫,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水源地生态补偿研究——以南水北调东线扬州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021,23(3):38-49.

[8] 李国平,王奕淇,张文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资源科学,2015,37(10):1902-1911.

[9] 周晨,李国平.流域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郑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6):38-46.

[10] 刘桂环,王夏晖,文一惠,等.以生态补偿助推新时期流域上下游高质量发展[J].环境保护,2019,47(21):11-15.

[11] 王雨蓉,陈利根,陈歆,等.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下流域生态补偿的应用规则:基于新安江的实践[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30(1):41-48.

[12] 沈满洪,谢慧明.跨界流域生态补偿的“新安江模式”及可持续制度安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30(9):156-163.

[13] 董战峰,陈金,葛察忠,等.国家“十四五”环境经济政策改革路线图[J].中国环境管理,2020,12(1):5-13.

[14] 崔莉,厉新建,程哲.自然资源资本化实现机制研究——以南平市“生态银行”为例[J].管理世界,2019,35(9):95-100.

[15] Sheng J, Webber M. Incentive-compatible payments for watershed services along the eastern route of China’s south-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J]. Ecosystem Services, 2017, 25: 213-226.

[16] Gao X, Shen J, He W, et al.. An evolutionary game analysis of governments’ decision-making behavior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watershe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9, 251(109592): 1-19.

[17] 孙静春,王辰宇.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企业广告策略仿真研究[J].预测,2021,40(3):62-68.

[18] 王金南,刘桂环,文一惠.以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促进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关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解读[J].环境保护,2017,45(7):14-18.

[19] Tacconi L. Redefining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2, 73(15): 29-36.

[20] 陈恒,卢巍,杜蕾.风险集聚类邻避冲突事件随机演化情景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20,28(4):131-141.

[21] Bomze I M, Weigull J W. Does neutral stability imply lyapunov stability[J]. Games Economic Behavior, 1995, 11(2): 173-192.

[22] Vadali S R, Kim E S. Feedback control of tethered satellites using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y[J].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Dynamics, 2015, 14(4): 729-735.

[23] Daniel F. On economic applications of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1998, 8(1): 15-43.

[24] Friedman D. Evolutionary economics goes mainstream: a review of the theory of learning in games[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1998, 8(4): 423-432.

[25] 車泰根,庄新田,苏艳丽.基于三群体演化博弈的小额贷款公司风险补贴机制研究[J].预测,2017,36(5):55-61.

[26] 周永圣,梁淑慧,刘淑芹,等.绿色信贷视角下建立绿色供应链的博弈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7,20(12):87-98.

[27] 董沛武,乔凯,程璐.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市场博弈演化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9,22(2):52-62.

[28] 杨耀红,樊俊,朱朵朵.基于随机演化博弈的建筑工程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20,34(6):19-24.

[29] 胡适耕,黄乘明,吴付科.随机微分方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南水北调节水规划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通过分析新疆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新疆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和节水农业生产实际,提出了适合不同区域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模式和农业主要发展方向,为新疆不同区域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疆; 高效节水灌溉;模式

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主要粮食作物滴灌关键技术与装备(2011AA100508)

目前,我国水资源年均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是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我国现有耕地面积1.2亿公顷,其中606.7万公顷,坡度在2度左右,大部分耕地缺乏足够的水源保证,且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有40%的耕地因缺水严重退化。对于这些地区耕地面积的保持和维护,农产品与经济作物的增产增收,绝大部分依赖于水供给,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1]。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一直在大力发展农业节水,2014年全国将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00多万亩,将全面推进东北节水增粮、西北节水增效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1 新疆农业节水灌溉现状

1.1新疆农业水资源现状

新疆水资源总量832亿立方米,单位面积产水量仅为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位于全国倒数第三位。目前新疆经济社会用水总量达617亿立方米,开发利用率达74%,超过国家下达新疆2015年515亿立方米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也超过了国际上干旱区半干旱区水资源利用率不宜超过60%的原则。一方面新疆水资源十分匮乏,另一方面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用水结构不合理,农业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90%以上,而新疆农业产值占全疆GDP的比重不到20%,形成了巨大的反差[2],发展农业高效节水、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成为新疆农业未来发展的重点。

1.2新疆农业高效节水应用现状

新疆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具有典型的“绿洲经济、灌溉农业”特征,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从1999年的87万亩增加到2013年的2470万亩,已占全区灌溉面积的35%,仅2013年就新增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20万亩,15年间面积增加了28倍,发展速度很快,引领了全国高效节水灌溉的推广。目前,该技术已从棉花、加工番茄等经济作物向玉米、小麦、水稻及核桃、红枣、葡萄等特色林果业规模化推广应用,牧草浅埋式滴灌也正在逐步推开。到2015年新疆80%以上耕地和果园实现田间高新节水灌溉,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到2020年,新疆农业高效节水面积累计达到4300万亩以上。预计在“十二五”末,智能滴灌技术应用面积在新疆也将超过150万亩。

2 新疆各区域节水灌溉的发展模式

目前,通过建成引额济克、引额济乌、南疆阿尔塔什等水利枢纽、南岸干渠等一批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使其成为充足水源的保障[3]。同时,在用水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调整用水比例结构、合理规划,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针对新疆各区域农业发展对灌溉的需求,综合考虑自然地理、干旱缺水程度、灌溉技术水平等情况,把全疆分为4个分区,并提出相应的因地制宜的节水灌溉发展模式、技术措施和农业重点发展方向[4-6]。

2.1 天山北坡及塔额盆地区

本区位于天山北麓、准噶爾盆地南缘、西部、北部、塔额盆地和博乐河谷平原,包括昌吉州、博州、塔城地区、乌鲁木齐市等地州,是新疆粮食和棉花基地,也是最早发展滴灌技术的区域,经济发达、工农业并重,水资源较为短缺,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渠道防渗率及灌溉水平均较高,今后应做好已有防渗渠道维护、更新,积极发展滴灌技术;在前山地带粮油作物种植区可适度发展自压喷灌技术,同时应加强部分井灌区的超采治理工作,严格控制开采量,提高滴灌的自动化控制与信息化技术,带动全疆智能滴灌技术推广应用,本区农业主要发展方向应以棉花、枸杞、加工番茄等经济作物,葡萄、蟠桃等园艺作物和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

2.2 东疆吐哈盆地区

本区位于天山南麓东部,北靠天山,南临戈壁沙漠,包括哈密地区、吐鲁番地区,是新疆重要的园艺、瓜果生产基地。本区经济较发达,气候干燥使得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需全面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今后应在做好开源节流、对已有防渗渠道维护、更新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发。本区农业主要发展方向应针对瓜果、园艺比重大及地下水利用量大的特点,重点推广特色林果业节水灌、设施农业的滴灌技术,在条件适宜的巴里坤——伊吾盆地区适度发展自压喷灌工程,并以发展林、牧业为主。

2.3 塔里木盆地内陆河区

本区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南缘,昆仑山北麓,西为帕米尔高原,包括巴州、阿克苏地区和南疆三地州,水资源较缺短。本区经济相对落后,引水工程简陋、节水设施不配套、渗漏严重和水资源利用率低,是新疆重要的棉花和果林基地,本区应主要发展渠道防渗技术和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地形平缓或田面平整度不高的地块应推广精细平整地技术,同时在盐渍化较重的区域加强排水工程与引水工程,本区农业主要发展方向应推广特色林果业滴灌技术,提高果子品质和发展膜下滴灌棉花、辣椒等经济作物。

2.4 北疆河谷国际河流区

本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西部,包括伊犁州、阿勒泰地区,本区是农、林、牧全面发展的区域,水资源丰富,地形复杂多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渠道防渗率低,田间灌溉技术水平较低。本区河谷平原应以渠道防渗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主,推广盆、滴灌和标准沟畦灌,同时加强灌溉用水管理,提高灌溉管理水平。本区有以霍尔果斯为主的口岸,可发展外向型农业,以及薰衣草、啤酒花、油料作物为主的特色农业;前山区及低山丘陵带是发展自压喷灌技术,结合坡耕地改造及草场改良建设,可稳步发展林、牧业。

3 结论

新疆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地区,是我国往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在全疆各区域发展因地制宜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和农业重点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同时应全面推进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降低农业用水比重,从农业灌溉定额入手量化管理,深入研究农业节水的机理与机制,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低耗农业,大幅度地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灌水保证率,缓解了灌区缺水矛盾,保障粮食安全;形成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发展用水,以工业发展反哺农业的良性运行机制,为建设繁荣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疆提供更加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世英.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几点思考[J].排灌机械.2000,18(1):6-8.

[2] 康绍忠,李水杰.21世纪我国节水农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农业工程学报,1997,13(4) : 1-7.

[3] 钱翌,李君,赵华.新疆节水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新疆农业科学,2002, 39(2):128-130.

[4] 丁新利.新疆干旱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发展模式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6,25(5):53-56.

[5] 邓依萍,刘涛.新疆节水农业区划及分区对策研究[J].节水灌溉,2008,(10):8-12.

作者简介: 陈杰,硕士学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工程师,研究方向:高效节水灌溉研究。

南水北调节水规划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针对土地流转与农用水权置换交叉研究存在不足,从土地流转在经营规模、经营主体、交易成本等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土地流转前后如何影响农用水权置换,在农用水权置换上,土地流转解决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下农业节水设施规模效应不足挤占农业节水供给,经营主体之间博弈和“反公共地悲剧”对农业节水设施投入不足,交易成本存在影响农用水权置换等问题。建议政府应在制度方面规范好土地流转和农用水权置换市场。

关键词:土地流转;经营规模;交易成本;经营主体;农用水权置换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正确引导土地流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细碎化和经营主体散户化的格局逐步改变,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了3.4亿亩,流转比例达到26%,耕地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大户达到了287万户,家庭农场达到了87万个。土地流转带来了土地细碎化和农业散户向土地规模化和农业大户显著转变的新格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土地流转这一变化如何影响用水户的节水行为,而农业用水户节水行为变化必然对农用水权置换产生影响。目前国内外对于土地流转和水权转让单方面研究比较成熟,关于土地流转方式、土地交易与收益问题研究,如(Anka Lisee,2008)认为模式化的交易有利于土地流转,(赵晓秋,2009;吕晨光,2013)提出交易成本、产权界定、保障机制等方面是影响土地交易重要因素,(彭文英,2008;李中,2013)指出土地价格和收益分配制约着土地流转可持续发展。关于土地流转权属和同地同价同权问题研究,如农村家庭、生产方式、生产要素配置方式等影响土地产权(Ruden,1999)及土地产权高度集中对土地流转不利(Tasso,2008),我国的土地制度是制约集体土地同地同价同权和城乡差距的根源(刘国宁,2011),细碎化土地产权改革有利于土地流转(连雪君,2014)。关于水权转让研究,汪恕诚、胡鞍钢、孟志敏等较先提出建设水权市场的理念,胡继连、葛颜祥设计出了水权市场的基本结构,阐明了水权市场的运行机制。(Robert R.Hearne,2007)对智利1990 年以来的水资源 “农转非”现象研究,提出了通过水权市场的等价交换机制;(Marchiori C,2012)提出水回购来解决水资源不足和过度开发;(姜东晖,胡继连,2011)认为农用水权的市场化流转不仅能够激励农业节水,还具有其他方面的社会经济效应;(黄红光,2012)提出农用水权有偿转让,让价格起主导调节作用,政府对水权转换的主体、客体、价格及程序进行监督管理等运作要点;(何宏谋,2013)从技术体系、管理体系、监测体系“三个体系”来研究引汉济渭水权置换;(冯峰,2014)提出了黄河流域宁蒙地区二期水权转让4种模式。但是,将土地流转和农用水权置换两者交叉研究涉及较少,本文基于家庭联产承包制向土地流转转变带来了经营规模、经营主体、经营方式新格局,研究这些因土地流转变化的因素对农用水权置换影响。

一、 经营规模对农用水权置换影响研究

(一)土地流转经营规模现状分析

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全面调查数据开展变更调查,截至2013年底,全国耕地面积为20.27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1.52亩。根据各地土地流转后调研结果,一年两熟地区户均耕种面积在60亩左右,一年一熟地区户均耕种面积在110亩左右。不难看出,土地流转后农户在经营规模上得到了显著提高。土地流转带给经营主体最显著变化就是经营规模由流转前的“散、众、小”转变为流转后整体成片的适度规模化耕地。适度规模化改变了以前耕地细碎化问题,农户拥有耕地在空间上存在分布面积小、数量杂乱、土地面积分割损失、农业现代化物理障碍等特点,将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其规模效应得不到体现,内在原因就是生产要素投入的次优选择和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损失,从而外在表现就是土地平均收益低于流转后平均收益,(苏旭霞,2002)通过统计模型模拟流转后土地粮食产量高于流转前土地细碎化水平。同时,从调研结果看我国土地流转后规模是适度规模化,一方面农户资金、经营能力受到制约,另一方面过度规模化也会带来其他管理成本急剧上升,会出现规模不经济。

(二)规模化经营对农用水权置换影响研究

土地流转对农户土地收益发挥效用,那么对农户节水行为有何影响?农户节水投入借助农用水权置换在土地流转之后有何变化?本节将对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因素对农用水权置换影响进行研究。

基于农户是经济人假设,农户采取节水行为,加大节水投入,基于其节水收益高于节水成本。对于农户来说,节水收益通过节水量转让实现,也就是将多余的农用水量置换给其他产业。节水收益主要体现在节水量和置换价格,节水量取决于农户节水投入,置换价格是由政府根据农用水权置换市场运转情况进行调节。农户节水成本主要是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而加大节水设施投入,由于初期节水投入成本大,其节水量与节水投入存在着非线性关系,也就是初期节水投入增量大于节水增量,随着节水量增加,节水投入增加量逐渐减少,农户水权置换存在着置出方与置入方的交易成本。

通过前面分析不难看出,土地流转后农户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其节水投入,没有出现家庭联产责任制下农业节水规模不经济挤占农户节水投入现象,土地流转之后农业节水规模效应增加了农户节水量,使得农用水权置换制度实施条件在农户经济人假设下得到了满足,并通过调节农用水权置换价格调节大户农业生产和农业节水投入,促进了农用水权置换市场进一步完善。

二、 交易成本对农用水权置换影响研究

(一)土地流转前后农户之间节水投入交易成本研究

土地流转之前,由于土地在地理空间被物理分割,其分布存在细碎化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每个农户至少拥有一块以上面积不等且相互分离的耕地,农户之间在农业节水设施投入存在交易成本,主要表现在农户之间协商谈判成本、监督管理成本。农业节水设施投入在一定区域里表现出公共产品特性,因为其具有外部效应,农户A承担了投资成本,但与其相关联的其他农户分享了收益而没有承担费用,在区域之外农业节水设施投入又表现为私人产品特性。不难看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业节水设施供给存在着加勒特·哈丁所描述的“公共地悲剧”情形,由于农户之间存在着协商谈判成本、监督管理成本等交易成本,根据帕累托最优的萨缪尔逊条件,帕累托最优要求区域里的所有农户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价格比率,农户节水投入的纳什均衡供给小于帕累托最优供给,两者之间差距随着农户人数增加而扩大(张维迎,1996)。

土地流转之后,由于一定面积里的土地集中到某一特定农户手里,也就是这一定面积里n个农户转变为1个农户。农业节水设施投入演变成了两种情况:一是直接由公共产品变成了私人产品;二还是公共物品,但农户之间差距被拉大,出现了大户。第一种情况,由于土地流转农业节水设施外部效应不明显,成为农户私人产品,也就不会出现由于农户之间的协商谈判成本、监督管理成本等交易成本而出现供给不足;第二种情况,由于土地流转农户之间出现了大户和散户共存局面,其实力不对等,此时农户之间对节水设施供给演变成了“智猪博弈”,由于大户农业节水设施外部效应较小,其提供农业节水设施积极性最大,不会出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户人数越多会导致农业节水设施供给越少。从上不难看出,土地流转有效降低农户之间交易成本,增加了农业节水设施供给。

(二)土地流转前后农用水权置换双方交易成本研究

农用水权置换市场由若干个一定面积耕地里置出方农户和置入方其他产业用户组成区域交易市场。农用水权置换市场主要有两种交易方式:一是由农户主体作为置出方直接跟置入方进行交易;二是由农户主体作为置出方委托第三方跟置入方进行交易。假设一定面积耕地里,家庭联产承包制下有n个农户参与农用水权置换交易,土地流转后,这一定面积耕地里只有1个农户。

下面比较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土地流转之后农用水权置换市场两种不同交易方式所面临的交易成本:农户主体作为置出方直接跟置入方进行交易,家庭联产承包制面临着水权置换市场结构不对等,众多置出方与数量有限置入方,置出方节水市场变成了竞争市场,水权置换市场变成了寡头垄断市场,置出方农户就很难形成价格主导权,同时,每个农户跟置入方都涉及搜索成本、谈判成本、议价成本、监督成本等交易成本c交,n个农户交易成本就是nc交,大量交易成本使得农户节水收益被挤占,进而压缩置出方节水市场,从而影响农用水权置换市场发展。土地流转之后,农用水权置换市场结构变得对等,农户具备议价谈判能力,其交易成本要比家庭联产承包制下c交小。农户主体作为置出方委托第三方跟置入方进行交易,家庭联产承包制n下个农户委托第三方或者成立类似用水户协会组织跟置入方进行交易等同于土地流转之后农户跟置入方交易,但家庭联产承包制下委托第三方交易形式又增加新的交易成本,即委托代理成本,为防止“代理人问题”,而产生激励代理人相关费用,而土地流转之后农户则不存在委托代理成本,其交易成本要比家庭联产承包制下c交小。在前面第一部分假设交易成本为常量c交,这里不能看出,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土地流转之后农户所面临交易成本是不一样的,土地流转明显降低了水权置换双方交易成本,图1中的Y1就会向上平移,Y1平移结果就会增加农户节水收益,减小农户节水盈利平衡点,具体分析如图3所示。

三、 经营主体对农用水权置换影响研究

(一)土地流转前后经营主体之间的博弈研究

(二)土地流转前后经营主体对农用水权置换影响研究

土地流转前后最直接变化就是经营主体,由以前的形式多样的散户转变为专业化的大户。土地流转前后经营主体都符合经济人假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散户面临着个人收益最大化的决策,决策变量是农业收入、外出务工收入和其他收入,由于货币收入在农业和其他行业配置存在着不均衡,作为理性化的散户在各业上资源配置跟货币收入在各业映射成正比,由于农业收益在各业中最低,因此散户在农业上资金、时间等资源投入存在较高的机会成本,加之农业节水设施投入由于其效果表现不显性,收益具有长期性,从而散户非职业化特点在农业经营方式上表现为路径依赖,对农业节水设施投入存在不足,从而丧失农用水权置换基础。土地流转后,经营主体变为专业化的大户,其特点就是职业化。因此大户面临着个人收益最大化的决策,其决策变量只有来自于农业收入方面。其经营方式将由传统路径依赖转变为公司化经营决策。公司化经营决策取决于农业节水设施收益与成本比较,不存在着散户决策的机会成本。同时,在农业节水设施管理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散户存在着主体缺位,一方面由于散户非职业化特点,面临着外出务工等收入的机会成本,很难进行农业节水设施的日常管理;另一方面由于农业节水设施公共性,农户之间存在搭便车现象,农业节水设施管理不到位。土地流转后,职业化大户在面临农业节水设施管理时主体明确,权责对等。不难看出,土地流转之后农业节水设施供给和维护等农用水权置换基础得以保障。

根据“反公共地悲剧”理论(Michael Heller,200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土地资源被过度细碎分割,被形式多样的散户拥有,导致其农业节水设施等公共资源在其投入时被不同个体所制约而陷入困境,其根源经营主体存在着巨大协商成本。土地流转后,“反公共地悲剧”理论要素协商成本消失,也就不会出现农业节水设施等公共资源投入不足困境,从而有利于农用水权置换基础建设。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全文分析,不难得出土地流转之后在经营规模、经营主体、降低交易成本上有利于农业节水设施投入,从而使得农用水权置换得以实现。同时,政府部门应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在制度上确保土地流转后耕地性质不变,并从政策措施上给予农户经济利益激励,培育好职业化新农民,打破传统农业生产过度路径依赖,形成公司化运营。在农用水权置换市场,需规范农用水权置换制度包括初始水权分配、交易方式、价格形成、监管体系、置换期限、第三方效应等方面,正确引导农户进行农用水权置换,在制度设计上既激励农户节水又防止农业用水被过度挤占。

[参考文献]

[1] Anka Lisee et al. Modelling the rural land transaction procedure [J]. Land Use Policy, 2008(25):286-297.

[2] Robert R.Hearne. Water markets as a mechanism for intersectoral water transfers: the Basin in Chile[J].Paddy and Water Environment,2007,5(4):223-227.

[3] Marchiori C, Sayre S, Simon L K.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water rights buyback schemes[J].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2012, 26(10):2799-2816.

[4] 何宏谋,张楠.引汉济渭水权置换研究总体思路[J].中国水利,2013(20):19-21.

[5] 裴源生.黄河置换水量的水权分配方法探讨[J].资源科学,2003(3):32-27.

[6] 赵晓秋,李后建.西部地区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8):70-79.

[7] 蔡玉胜.现阶段我国农地流转的六种典型模式及其适用性[J].调研世界,2009(2):35-37.

[8] 吕晨光,杨继瑞.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分析及实践探索[J].经济体制改革,2013(6):73-77.

[9] 李中,刘卫柏.农村土地流转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经济纵横,2013(3):96-99.

[10] 姜东晖,胡继连.农用水权的市场化流转及其应用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12):42-47.

[11] 连雪君.细碎化土地产权、交易成本与农业生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4):62-69.

[12] 黄红光.水资源“农转非”的市场调节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2):45-50.

[13] 黄红光.黄河流域宁蒙地区二期水权转让模式[J].人民黄河,2014(5):61-64.

[14] 迈克尔·赫勒.困局经济学[M].闾佳,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5]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

Key words:land circulation;operating scale;transaction cost;operating body;agriculture water rights substitution

(责任编辑:李 萌)

南水北调节水规划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水是一种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很好的利用。整个水利工程期间,水处理管理措施有助于整个工程的稳定,直接影响工程效益。我国灌区管理措施的发展和创新有助于整个水利流域的竞争力,是水利发展动力。当通过水流把动能转化为电能时,对过程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此外,水利工程管理在整个水利工程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对策

1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

1.1设施老化

当前,我国对水利工程不断加大投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日趋 严格,有些灌区基础设施因使用年限较长,无实行\"三面光\"的泥渠或浆砌石渠仍占一定比例,浆砌石渡槽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漏水现象,供水 斗、闸陈旧,大多要除险加固或升级改造。

由于在灌区标准化建设之前缺乏完善的设施建设标准,导致灌区设施功能不能满足现代农业日益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推进节水灌溉项目时, 因相关设施老化严重,水资源流失、损耗较大,取用水计量实施困难,供 水成本测算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使灌区整体功能难以高效发挥。

1.2维护工作难度大

由于缺乏完善的维修计划,多数灌区只能在冬修水利时针对比较突出的工程缺陷进行修复,维修养护工作停留在比较落后的水平上。再加上管养方式比较落后,较大型的渠道动辄几十或上百公里,巡查及维修难度可想而知。

1.3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升

新时代的治水理念与传统的管理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当前,国家提 出水利灌区标准化建设,就是为了适应现代农业节能高效的用水需求,具 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各辖区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管理力 量(经验)方面的不足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管理人员水平不高、可提升空 间大。这主要是由于内部不注重定期管理培训及管理岗位证书考核,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人员激励机制,导致管理人员自我提升意识薄弱,工作效 率提升幅度不明显。

2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对策浅析

2.1完善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制度

为实现灌溉水利工程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应完善管理体系。第一, 组织员工研究水利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开展大坝登记制度,水利工程安全评价,工程经济效益评价,水利工程投资等。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工程安全顺利建设,实现工程安全运行,实现水利工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第二.建立水利工程负责人评价体系。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项目负责人负特殊责任。为了保证项目的检查和效益,可以制定管理者评价制度, 以限制管理者的行为,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感,为水资源保护项目的管理提供基本保障;第三,建立科学严格的预招标制度,确定评标标准、程序和方法,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工程财务管理,实行独立的项目会计制度。

2.2借助信息技术

目前,发展信息技术设计模式是水资源保护项目改革的主要领域之一。关于目前的水资源保护项目管理,管理制度复杂,管理任务复杂,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水资源保护项目的质量和影响。另一方面,设计模型需要使 用信息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这种设计模式下,有关管理人员无需进行实地调查即可掌握第一手数据和准确数据,这种操作和管理 方式变得非常简单。

2.3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建设

不断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人才培养,已成为推进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管理的重要措施:制定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对整个水利工程项目团队进行信息化培训,要求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并将其与最终评价相结合。水利工程项目小组人员应接 受专业培训,特别是在使用先进软件和发展管理模式方面,工作人员应从外出学习中积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建设, 为水利工程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2.4形成有效班组管理机制

由于各种类型的工作和团队都参与水利工程,每一个过程都是相互交织的,因此团队和施工人员需要有良好的协调意识。采用现代数字技术, 可以在团队管理机制建设过程中有机结合线性管理模式和矩阵管理模式, 有效提高工程管理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例如,整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信息的动态管理文件提高了文件和资源管理周期的有效性,便于项目所有者、设计者和监理之间有效地传递信息。

3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分析

水利保护工程是一项安全工程,是社会效益支持水利发展的重要体现。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建立责任和权利统一的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水资 源保护项目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建立主要包括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招投标责任制和奖惩制。通过促进和实施这三个系统,可以有效利用项目在 水利项目管理中促进水利发展的作用。

3.1实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

在实施水利工程专项管理时,建设工程实施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项目管理系统是一个建筑质量管理系统,根据项目规划、建筑管理、监测和 验收等重要建筑阶段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界定水保护项目的重点责任。并在各级实施问责制。灌溉区派出工作人員设立办事处和核查小组,以便 按照设计和执行的规范和标准通过和评估水保护项目,从而确保水保护项 目的质量。

3.2推行招投标承包责任制

投标合同中的问责制度应适用于水利工程。在开标确认程序开始之前, 直至水利建设完成,各建设项目和具体环节都有相应的工程师认证程序。 对水利工程实行全面的责任制度。按照同等法人地位,建设单位和建设单 位按照约定的建设时间、相互质量和责任签订合同,共同承担建设项目管 理的经济责任。

灌溉区的水利项目管理是水利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利项目是一个农业安全项目,是支持农业发展的社会福利的重要体现。作为管 理工作本身的一部分,建立一个具有统一责任和权利的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在建立水资源保护项目管理系统和运行机制时,将实施项目目标管理系统、供应方问责系统以及奖惩制度。推广和实施这三个系统有助于有效发挥水利项目管理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作用。

3.3生态恢复与治理

在中国灌溉排水发展过程中,一些环境问题是由于灌溉排水规模和布 局不适当造成的。鉴于中国灌溉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已采取适当的技术 措施对其进行恢复和控制。为了解决过度灌溉排水造成的土地二次排水问题,我们必须加大排水技术建设,利用明挖管沟和隐蔽管进行排水,并发展集水井和渠道为一体的灌溉和排水系统。针对上游灌区向灌区过度放水造成的下游环境恶化,在分析区域水资源总量的基础上,加强了灌溉水管 理,通过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对亩灌溉水和灌溉总量进行了控制,并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和实施了阶梯水价等系统和机械改革措施,实现了农业 灌溉节水。通过促进流域灌溉和农业经济、灌溉技术不足、调整农业设施、减少需水量大的水生植物面积以及减少某些地区地下水效益的其他措施, 减少地下水产量。联合评估水的使用和潜在的环境问题,选择适当的技术 和措施,将水和水的转换过程纳人生态系统,并建立水管理系统,以确保环境上节约用水。

参考文献:

[1]程顺中.灌区工程设施状况评估方法与技术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 2019(17):102-103.

[2]陆存整.浅谈那音水库那驮灌区渠道补水泵站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J].中国科技纵横 .2018(020):58-59.

南水北调节水规划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大家可能会吃惊,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的浪费水的现象,竟有如此严重的后果。但是我们不必惊慌,因为这是可以改变的。改变一个世界可能很难,改变一个国家也不容易,但是改变一个城市,改变一个家庭,改变自己,就会相对容易了。面对频频告急的全国用水形势,每个家庭的行动对于目前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行动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先从自己做起,在看到水龙头没关紧时,我们只要向前迈一步,用手关上它,就能让世界上少一份浪费的水,多一份能利用的水,这一小小的举动可能会感染他人,让别人也在看到这一现象后也向前迈那一小步。一个人的一小步不代表什么,可是全世界的人的一小步却是现如今人类文明社会的一大步。我们也可以利用现在的高科技来为节约水资源做贡献。专家说,如果全国的城市家庭都把坐便器或淋浴器换成节水产品,每月就可节水4.9亿吨。在家务中,洗衣服时用的洗衣机其实是最浪费水的,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居民生活用水量每月超过8吨的用户占总用户的50%至80%,有绝大部分的水量都是家庭洗衣用水,据统计,洗衣用水占家庭用水的1/3,一般洗衣机洗一次衣服用水就在150升-180升之间,目前我国城市的洗衣机约有1.2亿台,若以每周三次的使用频率来计算,每年全部洗衣机耗水量至少30亿立方米。但是,如果把这些洗衣机都换成节水型洗衣机,一年下来,大约能节省下714个昆明湖或93个怀柔水库。可是这项想法虽节水却不招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消费者目前购买洗衣机的核心元素还不是节水,而是省钱、省力、省心,却没有人想到去省水,为保护国家的水资源做出贡献。既然高科技节水不提倡,我们也可以从生活中的小妙招来为节水做贡献。

一.水的多用性。洗脸的水可以洗脚,洗完脚的水可以冲厕所,当三件事情不能连续做时,我们可以先在家中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水都收集起来,再来利用。按这种方法做,一个三口之家每月可节水1吨左右。

二.节水的利处。用洗米水、煮面水清洗碗筷,不仅可以节省生活用水,还能减少洗洁精的污染;用洗菜水、洗衣水、洗澡水等清洗所剩下来的水浇花、

洗车,既环保又能美观我们的生活;用养鱼的水浇花,还能促进花草树木的生长呢!

三.在生活中少用水。有的人吃瓜果蔬菜一定要用洗涤灵清洗,才放心吃,可用了这种方式清洗的瓜果蔬菜还要用清水再冲刷几遍才能食用,如果我们改用盐浸泡消毒,只要用清水清洗一遍便足矣;如果每次用抽水马桶时,都觉得冲刷的水用得太多了,可以在水箱里竖放一块砖头或一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以减少每次的冲水量,但要避免不会妨碍水箱部件运动的安全,产生安全隐患。6升一下的马桶可以不必要安放这些东西。避免长时间淋浴也是可以帮助我们节约水的。

四.定期检查盛水物的损坏,可以避免多余的水漏泄出来。如,茶杯、茶壶、还有马桶上的水箱,如果觉得马桶上的水箱难检查,可以在水箱中滴几滴食用色素,等20分钟,如果有刚刚使用的食用色素的颜色的水流入马桶,就表示这水箱在漏水。还有水管,冬天时,水管如果冻结了,不要用火烤或开水烫,因为那样会使水管因突然膨胀而损害,应当用热毛巾裹住水管帮助化冻。

建设节水型城市,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炳着一颗炙热的热爱着生命,热爱着大自然的心去为我们未来更美好更和谐的社会一起做出贡献,让我们的地球更富生机!

南水北调节水规划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1. 工程修建缘由

现状邹平县供水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工业企业发展规模增长过快, 但水资源却严重不足;二是供水水源相对单一, 基本上以黄河水为供水水源, 受黄河分配水量指标限制, 同时为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基本上每年都必须申请超引黄河水;三是城区工业生活用水依赖地下水水源地, 现已采补失衡, 形成地下漏斗区, 且面积还在进一步扩大,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四是地表水拦蓄工程规模严重不足, 当地表水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五是现有供水水库规模小, 调蓄能力不足, 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且常年满负荷运行。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实施是解决供水区缺水问题的根本性措施, 是缓解供水区城乡居民生活和工业供水紧张状况的必然选择, 是保证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基础设施。

1.1 是满足分配水量调蓄的需要。

邹平县年分配江水量为9850万m3, 由胶东输水干线设两个分水口, 主要在11月至翌年1月份、6月份分水, 分水时段较集中, 为了满足所分水量调蓄要求, 就必须有相应的配套调蓄工程, 因此, 兴建配套工程是必要的。

1.2 是满足水量年内分配、提高供水保证率的需要。

受干线分水过程限制, 不能采取直供方式利用长江水, 只能将所分配水量进行调蓄后再分配, 配套工程就是对水量进行调蓄及再分配的工程措施。不仅可以实现南水北调工程的供水目标, 而且也提高了供水保证率, 为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

1.3 可以实现多水源联合调度、优化配置。

邹平县现状供水水源有当地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等, 南水北调工程运行后, 通过配套工程建设, 可对江水进行调蓄和利用, 并根据用户对水量和水质要求, 实现多种水源联合调度、优化配置, 从而达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工程基本情况

邹平县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总投资16.17亿元, 年调蓄水量9850万立方米。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新建辛集洼水库及其附属工程;新建韩店水库胡楼提水泵站;铺设供水管道25公里。主要承担向邹平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魏桥镇、韩店镇等工业发达区提供工业用水的任务。工程于2004年12月由山东省发改委批复立项, 建设工期两年半。

新建辛集洼水库库容3078万立方米, 年调蓄水量5500万立方米, 占地面积6948亩。坝体为均质土坝, 坝高10米, 蓄水深度9.1米, 采用全库底防渗, 提水泵站流量14立方米/秒, 出库泵站流量1.8立方米/秒。引水管道采用内径3.6米钢筋砼预制管, 长度6.06公里, 引水流量14立方米/秒。工程自2015年9月开始施工, 现已全部完成并成功蓄水, 具备运行条件。

3. 工程管理经验

3.1 严格水利工程建设程序

严格执行水利基本建设程序, 派专人去省局稽查处学习有关知识, 项目前期各项审批文件齐全, 共完成17项专项批复。实施过程中, 严格执行《山东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完备各类手续, 严格按照建设“四制”管理, 健全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在资金使用管理上, 建立了完备的结算和资金支付控制制度, 做好建设资金的控制和监督工作, 保证了国家资金的使用安全。

3.2 选择优秀施工企业

根据招投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原则, 通过招投标, 择优选择施工企业。为防止借资质现象发生达到选择有实力高素质队伍目的, 要求参与投标的企业交纳3000万元保证金, 并对拟中标单位进行考察, 从而选择了三家省级企业。在工程紧张时建立每日考勤制度, 各项目部经理、技术负责人, 项目总监到指挥部考勤, 保证项目部的人员到位。

3.3 健全机构, 强化职能, 保证工程质量进度

建立健全各类管理机构, 强化职能, 加强协调。县政府成立指挥部, 下设维稳、迁占、施工、后勤等组,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对工程建设进行统一指挥协调。成立质量监督项目站, 派专人盯靠现场进行质量检查。成立监理部、第三方检测项目部、跟踪审计项目部,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工程量审核。对各类供应设备、材料, 实行驻厂检查和现场抽检相结合的办法, 对原材料、加工过程和成品全过程监督, 以成品送检质量检测结果为最终标准, 做好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现场采取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常检、第三方检测单位定期定量检、指挥部随时抽检的办法, 做到不漏检、不错检, 确保工程质量。对各参建单位科学调度、精心组织, 各项工程统筹兼顾、压茬进行, 采取科学施工办法, 确保工程进度。

3.4 层层落实责任制, 狠抓安全生产。

牢固树立安全就是生产力, 安全就是效益的意识, 把安全生产工作与质量进度放在同等地位, 狠抓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与各施工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明确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 部署、安排安全工作, 各施工单位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指挥保证体系, 做到安全工作有人管;各参建单位设立专职安全员, 每天巡视工地现场, 落实安全检查、整改、监督任务, 做到有人干;各单位编报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指挥部定期检查、督促整改, 做到有措施。早提醒、勤嘱咐, 抓早抓小抓苗头, 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确保不出现安全事故。同时制定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 保证了安全生产有章可循, 创造了安全第一的施工环境。

摘要:阐述了邹平县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兴建缘由和工程基本情况, 从严格建设程序、选择施工队伍、强化各方职能、落实安全责任、创造施工环境五个方面总结了配套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做法, 为类似工程建设管理提供经验。

上一篇:煤矿机电设备运输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例外原则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