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检查表范文

2024-03-21

体格检查表范文第1篇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

级:二年级

专业、层次:药剂、检验专业(中专)

教 师:

专业技术职务:

学 时:2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

体格检查

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

一、 目的要求

1 .掌握一般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2 .掌握头部及头部器官、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临床医学概要教材

三、教学时间分配 总共为2学时,其中:

1 .掌握一般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40分钟

2 .掌握头部及头部器官、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40分钟

四、重点难点

1 .体温测量方法及误差原因 2 .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及记录内容 3 .颈静脉充盈的标准及临床意义

4 .甲状腺及气管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五、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投影,辅以启发性提问

六教学内容

一、一般检查

一)一般状态检查 10 分钟

1 .性别

2 .年龄

3 .生命征( vital sign )

① 体温:口、肛、腋温测量方法

1.口测法:先用75%酒精消毒体温表,放在舌下,紧闭口唇,放置5分钟后拿出来读数,正常值为36.3~37.2℃。此法禁用于神志不清病人和婴幼儿。嘱病人不能用牙咬体温计,只能上下唇啜紧,不能讲话,防止咬断体温计和脱出。 2.腋测法:此法不易发生交叉感染,是测量体温最常用的方法。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腑窝顶部,用上臂半体温表夹紧,嘱病人不能乱动,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3.肛测法:多用于昏迷病人或小儿。病人仰卧位,将肛表头部用油类润滑后,慢慢插入肛门,深达肛表的1/2为止,放置3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5~37.7℃。 正常人的体温在24小时内略有波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生理情况下,早晨略低,下午或运动和进食后稍高。老年人体温略低,妇女在经期前或妊娠时略高。

② 呼吸、脉搏、血压测量方法 呼吸

呼吸是呼吸道和肺的活动。人体通过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是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一刻也不能停止,也是人体内外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必要过程。正常人的呼吸节律均匀,深浅适宜。

(一)呼吸正常值平静呼吸时,成人16~20次/分,儿童30~40次/分,儿童的呼吸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逐渐到成人的水平。呼吸次数与脉搏次数的比例为1∶4。

(二)呼吸计数法呼吸的计数可观察病人胸腹部的起伏次数,一吸一呼为一次呼吸;或用棉絮放在鼻孔处观察吹动的次数,数1分钟的棉絮摆动次数是多少次即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三)两种呼吸方式人正常呼吸有两种方式,即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以胸廓起伏运动为主的呼吸为胸式呼吸,多见于正常女性和年轻人,也可见于腹膜炎患者和一些急腹症患者;以腹部运动为主的呼吸为腹式呼吸,多见于正常男性和儿童,也可见于胸膜炎患者。

(四)呼吸频率的改变

1.呼吸增快(>24次/分):正常人见于情绪激动、运动、进食、气温增高。异常者见于高热、肺炎、哮喘、心力衰竭、贫血等。 2.呼吸减慢(<10次/分):见于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麻醉剂、镇静剂使用过量,胸膜炎等。 (五)呼吸深度的改变

深而大的呼吸为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中毒、尿毒症时的酸中毒;呼吸浅见于药物使用过量、肺气肿、电解质紊乱等。 (六)呼吸节律的改变

1.潮式呼吸:见于重症脑缺氧、缺血,严重心脏病,尿毒症晚期等病人。

2.点头样呼吸:见于濒死状态。

3.间停呼吸:见于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干性胸膜炎、胸膜恶性肿瘤、肋骨骨折、剧烈疼痛时。

4.叹气样呼吸:见于神经官能症、精神紧张谨忧郁症的病人。

脉搏

心脏舒缩时,动脉管壁有节奏地、周期性地起伏叫脉搏。检查脉搏通常用两侧桡动脉。正常脉搏次数与心跳次数相一致,节律均 4

匀,间隔相等。白天由于进行各种活动,血液循环加快,因此脉搏快些,夜间活动少,脉搏慢些。婴幼儿130~150次/分,儿童110~120次/分,正常成人60~100次/分,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新生儿可快至120~140次/分。 (一)常见的异常脉搏

1.脉搏增快(≥100次/分):生理情况有情绪激动、紧张、剧烈体力活动(如跑步、爬山、爬楼梯、扛重物等)、气候炎热、饭后、酒后等。病理情况有发热、贫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2.脉搏减慢(≤60次/分0: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甲状腺机能减退等。

3.脉搏消失(即不能触到脉搏):多见于重度休克、多发性大动脉炎、闭塞性脉管炎、重度昏迷病人等。

(二)脉搏的计数法

1.直接测法:最常选用桡动脉搏动处。先让病人安静休息5~10分钟,手平放在适当位置,坐卧均可。检查者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齐按在病人手腕段的桡动脉处,压力大小以能感到清楚的动脉搏动为宜,数半分钟的脉搏数,再乘以2即得1分钟脉搏次数。在桡动脉不便测脉搏时也可采用以下动脉: 颈动脉—位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 肱动脉—位于臂内侧肱二头肌内侧沟处。

股动脉—大腿上端,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一个强大的搏动点。 2.间接测法:用脉搏描记仪和血压脉搏监护仪等测量。具体使用方法看仪器说明书。

血压

(一)血压的产生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称为血压,一般指动脉血压而言。心室收缩时,动脉内最碻的压力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内最低的压力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脉压。

(二)血压的正常值正常成人收缩压为12~18.7kPa(90~140mmH),舒张压8~12kPa(60~90mmHg)。新生儿收缩压为6.7~8.0kPa(50~60mmHg),舒张压4~5.3kPa(30~40mmHg。在40岁以后,收缩压可随年龄增长而升高。39岁以下收缩压<18.7kPa(140mmHg),40~49岁<20kPa(150mmHg),50~59岁<21kPa(160mmHg),60岁以上<22.6kPa(170mmHg)。

(三)血压测量法一般选用上臂肱动脉为测量处,病人取坐位,暴露并伸直肘部,手掌心向上,打开血压计,平放,使病人心脏的位置与被测量的动脉和血压计上的水银柱的零点在同一水平线上。放尽袖带内的气体,将袖带缚于上臂铁过紧或过松,并塞好袖带末端,戴上听诊器,在肘窝内摸到动脉搏动后,将听诊器的头放在该处,并用手按住稍加压力。打开水银槽开关,手握所球,关闭气门后打气,一般使水银柱升到21~24kPa(160~180mmHg)即可。然后微开气门,慢慢放出袖带中气体,当听到第一个微弱声音时,水银柱上的刻度就是收缩压。继续放气,当声音突然变弱或或水银柱上的刻度为舒张压。如未听清,将袖带内气体放完,使水银柱降至零位,稍停片刻,再重新测量。

4 .发育与体型 10 分钟

① 判断成人发育正常的指标

胸围=1/2身高;两手距=身高;坐高=下肢长度 ② 三种体型

无力型(瘦长型); 超力型(矮胖型); l

正力型(均称型)

③ 异常:巨人症、侏儒症、呆小病、佝偻病

5 .营养

① 营养状态分三个等级:良好、中等、不良

② 异常:营养不良、肥胖

6 .意识状态

① 正常:清楚

② 意识障碍程度分为:

①嗜睡-持续睡眠状态,能唤醒,很快又入睡

②意识模糊-定向障碍(时间、颠倒、人物)

③昏睡-熟睡状态,不易唤醒,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④昏迷

(1)轻度昏迷:

(2)中度昏迷:

(3)深昏迷:

谵妄-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幻觉,错觉)躁动不安,言语杂乱 7 .面容与表情:

(1).急性病容:潮红.不安.呼吸急促

(2).慢性病容:憔悴.灰暗或苍白.目光黯淡

(3).贫血病容:苍白.无力

(4).二尖瓣面容:两颊及口唇发绀

(5).甲亢面容:面容惊愕.眼裂大.突眼.目光闪闪有神.不安烦躁易怒

(6).粘液性水肿面容:面色苍白,浮肿,脸厚面宽, 7

目光呆滞, 反应迟钝,眉毛稀疏

(7).满月脸:面如满月,皮肤发红,伴痤疮

(8).肢端肥大症面容:头颅增大,面长颌大,眉弓及两颧隆起,唇舌肥厚,耳鼻增大

8 .体位

1.自主体位: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

2.被动体位:患者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身体的位置 3.强迫体位: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体位如强迫坐位(端坐呼吸)、强迫侧卧位、强迫仰卧位等。

二)皮肤粘膜检查 10 分钟

(一)颜色:苍白、发红、发绀、黄疸、色素沉着

(二)弹性:正常:食指及拇指捏起手背内侧或上臂内侧的 皮肤,松手后皮肤能很快平展、减弱,松手后皮肤不能很快平展,见于严重脱水、长期消耗性疾病、老年人。

(三)皮疹

1.斑诊:不隆起皮面,只有颜色的改变

2.丘诊: 隆起皮面,且有颜色改变 3.斑丘诊:丘诊周围皮肤发红

(四)出血点与紫癜-皮肤粘膜下出血 出血点(瘀点):直径<2mm,压之退色 紫癜:直径3-5mm 瘀斑:直径>5mm 8

血肿:高出皮肤,大片出血 l

(五)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枝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1.检查方法及分布 2.原因:雌激素

(六)水肿

轻度水肿 中度水肿重度水肿: 三)淋巴结检查 10 分钟

(一)正常:很小,不易触及,直径0.2-0.5cm,质软,表面光滑,无粘连,无压痛

(二)浅表淋巴结分组及引流范围

(三)检查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颌下→颏下→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腹股沟→腘窝

(四)检查内容(记录内容)及方法 (1)部位

(2)大小 (3)数目 (4)硬度 (5)压痛

(6)活动度

(7)红肿 (8)瘘管 (9)疤痕

二、头部检查

一)头颅:大小、形态、运动 3 分钟

二)头部器官 10 分钟

1 .眼:眉毛、眼脸、结合膜、巩膜、角膜、瞳孔、眼球运动

2 .耳:外耳、乳突

3 .鼻:外形、鼻腔、鼻旁窦压痛

4 .口腔 ① 口唇

② 气味

③ 口腔粘膜

④ 牙齿、牙龈

⑤ 咽及扁桃体

⑥ 腮腺

三、颈部检查

一)甲状腺检查 10 分钟

1 .正常甲状腺

2 .甲状腺检查内容

1.视诊

2.触诊:大小,质地,表面,形态,压痛,震颤, 肿大程度:I度:能触

不能见 II度:能触又能见,在胸锁乳突肌以内

III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

3.听诊:血管杂音,见于甲亢

3 .甲状腺肿大的意义

1).甲亢 2).单纯性甲状腺肿 3).甲状腺癌巴性甲状腺炎5).甲状旁腺腺癌

4).慢性淋二)颈部血管检查 5 分钟

1 .颈动脉搏动

2 .颈静脉搏动

3 .颈静脉充盈及临床意义

1.正常:立位或坐位颈静脉不显露,平卧时可稍见充

盈,充盈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以内

2.颈静脉充盈:30-45°的半卧时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 水平,见于右心衰、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3.颈静脉搏动: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

三)气管位置:正常、检查方法、移位

5 分钟

偏向健侧:见于胸腔积液、积气、纵隔肿瘤单侧甲状腺肿大 偏向患侧:见于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

四)颈部运动 5 分钟

小结 2 分钟

【思考题】

1 .何谓生命征?

2 .意识障碍有哪些不同程度的表现?各有什么特点?

3 .浅表淋巴结肿大、局部与全身肿大各有哪些临床意义?

4 .气管向患侧移位,见于哪些情况?

5 .

体格检查表范文第2篇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

级:二年级

专业、层次:药剂、检验专业(中专)

教 师:

专业技术职务:

学 时:2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

体格检查

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

一、 目的要求

1 .掌握一般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2 .掌握头部及头部器官、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临床医学概要教材

三、教学时间分配 总共为2学时,其中:

1 .掌握一般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40分钟

2 .掌握头部及头部器官、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40分钟

四、重点难点

1 .体温测量方法及误差原因 2 .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及记录内容 3 .颈静脉充盈的标准及临床意义

4 .甲状腺及气管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五、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投影,辅以启发性提问

六教学内容

一、一般检查

一)一般状态检查 10 分钟

1 .性别

2 .年龄

3 .生命征( vital sign )

① 体温:口、肛、腋温测量方法

1.口测法:先用75%酒精消毒体温表,放在舌下,紧闭口唇,放置5分钟后拿出来读数,正常值为36.3~37.2℃。此法禁用于神志不清病人和婴幼儿。嘱病人不能用牙咬体温计,只能上下唇啜紧,不能讲话,防止咬断体温计和脱出。 2.腋测法:此法不易发生交叉感染,是测量体温最常用的方法。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腑窝顶部,用上臂半体温表夹紧,嘱病人不能乱动,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3.肛测法:多用于昏迷病人或小儿。病人仰卧位,将肛表头部用油类润滑后,慢慢插入肛门,深达肛表的1/2为止,放置3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5~37.7℃。 正常人的体温在24小时内略有波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生理情况下,早晨略低,下午或运动和进食后稍高。老年人体温略低,妇女在经期前或妊娠时略高。

② 呼吸、脉搏、血压测量方法 呼吸

呼吸是呼吸道和肺的活动。人体通过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是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一刻也不能停止,也是人体内外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必要过程。正常人的呼吸节律均匀,深浅适宜。

(一)呼吸正常值平静呼吸时,成人16~20次/分,儿童30~40次/分,儿童的呼吸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逐渐到成人的水平。呼吸次数与脉搏次数的比例为1∶4。

(二)呼吸计数法呼吸的计数可观察病人胸腹部的起伏次数,一吸一呼为一次呼吸;或用棉絮放在鼻孔处观察吹动的次数,数1分钟的棉絮摆动次数是多少次即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三)两种呼吸方式人正常呼吸有两种方式,即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以胸廓起伏运动为主的呼吸为胸式呼吸,多见于正常女性和年轻人,也可见于腹膜炎患者和一些急腹症患者;以腹部运动为主的呼吸为腹式呼吸,多见于正常男性和儿童,也可见于胸膜炎患者。

(四)呼吸频率的改变

1.呼吸增快(>24次/分):正常人见于情绪激动、运动、进食、气温增高。异常者见于高热、肺炎、哮喘、心力衰竭、贫血等。 2.呼吸减慢(<10次/分):见于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麻醉剂、镇静剂使用过量,胸膜炎等。 (五)呼吸深度的改变

深而大的呼吸为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中毒、尿毒症时的酸中毒;呼吸浅见于药物使用过量、肺气肿、电解质紊乱等。 (六)呼吸节律的改变

1.潮式呼吸:见于重症脑缺氧、缺血,严重心脏病,尿毒症晚期等病人。

2.点头样呼吸:见于濒死状态。

3.间停呼吸:见于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干性胸膜炎、胸膜恶性肿瘤、肋骨骨折、剧烈疼痛时。

4.叹气样呼吸:见于神经官能症、精神紧张谨忧郁症的病人。

脉搏

心脏舒缩时,动脉管壁有节奏地、周期性地起伏叫脉搏。检查脉搏通常用两侧桡动脉。正常脉搏次数与心跳次数相一致,节律均 4

匀,间隔相等。白天由于进行各种活动,血液循环加快,因此脉搏快些,夜间活动少,脉搏慢些。婴幼儿130~150次/分,儿童110~120次/分,正常成人60~100次/分,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新生儿可快至120~140次/分。 (一)常见的异常脉搏

1.脉搏增快(≥100次/分):生理情况有情绪激动、紧张、剧烈体力活动(如跑步、爬山、爬楼梯、扛重物等)、气候炎热、饭后、酒后等。病理情况有发热、贫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2.脉搏减慢(≤60次/分0: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甲状腺机能减退等。

3.脉搏消失(即不能触到脉搏):多见于重度休克、多发性大动脉炎、闭塞性脉管炎、重度昏迷病人等。

(二)脉搏的计数法

1.直接测法:最常选用桡动脉搏动处。先让病人安静休息5~10分钟,手平放在适当位置,坐卧均可。检查者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齐按在病人手腕段的桡动脉处,压力大小以能感到清楚的动脉搏动为宜,数半分钟的脉搏数,再乘以2即得1分钟脉搏次数。在桡动脉不便测脉搏时也可采用以下动脉: 颈动脉—位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 肱动脉—位于臂内侧肱二头肌内侧沟处。

股动脉—大腿上端,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一个强大的搏动点。 2.间接测法:用脉搏描记仪和血压脉搏监护仪等测量。具体使用方法看仪器说明书。

血压

(一)血压的产生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称为血压,一般指动脉血压而言。心室收缩时,动脉内最碻的压力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内最低的压力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脉压。

(二)血压的正常值正常成人收缩压为12~18.7kPa(90~140mmH),舒张压8~12kPa(60~90mmHg)。新生儿收缩压为6.7~8.0kPa(50~60mmHg),舒张压4~5.3kPa(30~40mmHg。在40岁以后,收缩压可随年龄增长而升高。39岁以下收缩压<18.7kPa(140mmHg),40~49岁<20kPa(150mmHg),50~59岁<21kPa(160mmHg),60岁以上<22.6kPa(170mmHg)。

(三)血压测量法一般选用上臂肱动脉为测量处,病人取坐位,暴露并伸直肘部,手掌心向上,打开血压计,平放,使病人心脏的位置与被测量的动脉和血压计上的水银柱的零点在同一水平线上。放尽袖带内的气体,将袖带缚于上臂铁过紧或过松,并塞好袖带末端,戴上听诊器,在肘窝内摸到动脉搏动后,将听诊器的头放在该处,并用手按住稍加压力。打开水银槽开关,手握所球,关闭气门后打气,一般使水银柱升到21~24kPa(160~180mmHg)即可。然后微开气门,慢慢放出袖带中气体,当听到第一个微弱声音时,水银柱上的刻度就是收缩压。继续放气,当声音突然变弱或或水银柱上的刻度为舒张压。如未听清,将袖带内气体放完,使水银柱降至零位,稍停片刻,再重新测量。

4 .发育与体型 10 分钟

① 判断成人发育正常的指标

胸围=1/2身高;两手距=身高;坐高=下肢长度 ② 三种体型

无力型(瘦长型); 超力型(矮胖型); l

正力型(均称型)

③ 异常:巨人症、侏儒症、呆小病、佝偻病

5 .营养

① 营养状态分三个等级:良好、中等、不良

② 异常:营养不良、肥胖

6 .意识状态

① 正常:清楚

② 意识障碍程度分为:

①嗜睡-持续睡眠状态,能唤醒,很快又入睡

②意识模糊-定向障碍(时间、颠倒、人物)

③昏睡-熟睡状态,不易唤醒,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④昏迷

(1)轻度昏迷:

(2)中度昏迷:

(3)深昏迷:

谵妄-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幻觉,错觉)躁动不安,言语杂乱 7 .面容与表情:

(1).急性病容:潮红.不安.呼吸急促

(2).慢性病容:憔悴.灰暗或苍白.目光黯淡

(3).贫血病容:苍白.无力

(4).二尖瓣面容:两颊及口唇发绀

(5).甲亢面容:面容惊愕.眼裂大.突眼.目光闪闪有神.不安烦躁易怒

(6).粘液性水肿面容:面色苍白,浮肿,脸厚面宽, 7

目光呆滞, 反应迟钝,眉毛稀疏

(7).满月脸:面如满月,皮肤发红,伴痤疮

(8).肢端肥大症面容:头颅增大,面长颌大,眉弓及两颧隆起,唇舌肥厚,耳鼻增大

8 .体位

1.自主体位: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

2.被动体位:患者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身体的位置 3.强迫体位: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体位如强迫坐位(端坐呼吸)、强迫侧卧位、强迫仰卧位等。

二)皮肤粘膜检查 10 分钟

(一)颜色:苍白、发红、发绀、黄疸、色素沉着

(二)弹性:正常:食指及拇指捏起手背内侧或上臂内侧的 皮肤,松手后皮肤能很快平展、减弱,松手后皮肤不能很快平展,见于严重脱水、长期消耗性疾病、老年人。

(三)皮疹

1.斑诊:不隆起皮面,只有颜色的改变

2.丘诊: 隆起皮面,且有颜色改变 3.斑丘诊:丘诊周围皮肤发红

(四)出血点与紫癜-皮肤粘膜下出血 出血点(瘀点):直径<2mm,压之退色 紫癜:直径3-5mm 瘀斑:直径>5mm 8

血肿:高出皮肤,大片出血 l

(五)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枝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1.检查方法及分布 2.原因:雌激素

(六)水肿

轻度水肿 中度水肿重度水肿: 三)淋巴结检查 10 分钟

(一)正常:很小,不易触及,直径0.2-0.5cm,质软,表面光滑,无粘连,无压痛

(二)浅表淋巴结分组及引流范围

(三)检查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颌下→颏下→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腹股沟→腘窝

(四)检查内容(记录内容)及方法 (1)部位

(2)大小 (3)数目 (4)硬度 (5)压痛

(6)活动度

(7)红肿 (8)瘘管 (9)疤痕

二、头部检查

一)头颅:大小、形态、运动 3 分钟

二)头部器官 10 分钟

1 .眼:眉毛、眼脸、结合膜、巩膜、角膜、瞳孔、眼球运动

2 .耳:外耳、乳突

3 .鼻:外形、鼻腔、鼻旁窦压痛

4 .口腔 ① 口唇

② 气味

③ 口腔粘膜

④ 牙齿、牙龈

⑤ 咽及扁桃体

⑥ 腮腺

三、颈部检查

一)甲状腺检查 10 分钟

1 .正常甲状腺

2 .甲状腺检查内容

1.视诊

2.触诊:大小,质地,表面,形态,压痛,震颤, 肿大程度:I度:能触

不能见 II度:能触又能见,在胸锁乳突肌以内

III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

3.听诊:血管杂音,见于甲亢

3 .甲状腺肿大的意义

1).甲亢 2).单纯性甲状腺肿 3).甲状腺癌巴性甲状腺炎5).甲状旁腺腺癌

4).慢性淋二)颈部血管检查 5 分钟

1 .颈动脉搏动

2 .颈静脉搏动

3 .颈静脉充盈及临床意义

1.正常:立位或坐位颈静脉不显露,平卧时可稍见充

盈,充盈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以内

2.颈静脉充盈:30-45°的半卧时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 水平,见于右心衰、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3.颈静脉搏动: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

三)气管位置:正常、检查方法、移位

5 分钟

偏向健侧:见于胸腔积液、积气、纵隔肿瘤单侧甲状腺肿大 偏向患侧:见于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

四)颈部运动 5 分钟

小结 2 分钟

【思考题】

1 .何谓生命征?

2 .意识障碍有哪些不同程度的表现?各有什么特点?

3 .浅表淋巴结肿大、局部与全身肿大各有哪些临床意义?

4 .气管向患侧移位,见于哪些情况?

5 .

体格检查表范文第3篇

体格检查是指对人体形态结构和机能发展水平进行检测和计量。其内容包括:(1)运动史和疾病史;(2)形态指标测量;(3)生理机能测试;(4)身体成分测定;(5)特殊检查(化验、x光、心电、脑电、肌电、超声心动、肌肉针刺活检等)。

体格检查简介:体格检查不仅是运动医学工作者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体育教师、教练员和体育科研人员的重要本职工作。因为只有通过体格检查,首先获得被测对象的身体形态特点、发育程度、健康状况、机能水平的各种准确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才能保证增强人体体质、促进健康水平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此外,体格检查对学校学生体质档案的建立、对运动员选材、对人类各种疾病的防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全身体格检查基本项目

1.一般检查及生命体征

(1)准备和清点器械(2)自我介绍(说明职务、姓名,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3)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4)当受检者在场时洗手(5)测量体温(腋温,10分钟)(6)触诊桡动脉至少30秒(7)用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8)计数呼吸频率至少30秒(9)测右上肢血压二次2.头颈部 (10)观察头部外形、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11)触诊头颅(12)视诊双眼及眉毛(13)分别检查左右眼的近视力(用近视力表)(14)检查下眼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15)检查泪囊(16)翻转上睑,检查上睑、球结膜和巩膜(17)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皱眉、闭目)(18)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六个方向)(19)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20)检查瞳孔间接对光反射(21)检查聚合反射(22)观察双侧外耳及耳后区(23)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24)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25)分别检查双耳听力(摩擦手指,或用手表音)(26)观察外鼻(27)触诊外鼻(28)观察鼻前庭、鼻中隔(29)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30)检查上颌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31)检查额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32)检查筛窦,注意压痛(33)检查口唇、牙齿、上腭、舌质和舌苔(34)借助压舌板检查颊粘膜、牙齿、牙龈、口底(35)借助压舌板检查口咽部及扁桃体(36)检查舌下神经(伸舌)(37)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露齿、鼓腮或吹口哨)(38)检查三叉神经运动支(触双侧嚼肌,或以手对抗张口动作)(39)检查三叉神经感觉支(上、中、下三支)(40)暴露颈部(41)检查颈部外形和皮肤、颈静脉充盈和颈动脉搏动情况

(42)检查颈椎屈曲及左右活动情况(43)检查副神经(耸肩及对抗头部运动)(44)触诊耳前淋巴结(45)触诊耳后淋巴结(46)触诊枕后淋巴结(47)触诊颌下淋巴结(48)触诊颏下淋巴结(49)触诊颈前淋巴结浅组(50)触诊颈后淋巴结(51)触诊锁骨上淋巴结(52)触诊甲状软骨(53)触诊甲状腺峡部(54)触诊甲状腺侧叶(55)分别触诊左右颈总动脉(56)触诊气管位置(57)听诊颈部(甲状腺、血管)杂音3.前侧胸部 (58)暴露胸部(59)观察胸部外形、对称性、皮肤和呼吸运动等(60)触诊左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61)触诊右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62)用右手触诊左侧腋窝淋巴结(63)用左手触诊右侧腋窝淋巴结(64)触诊胸壁弹性、有无压痛(65)检查双侧呼吸动度(上、中、下,双侧对比)(66)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67)检查双侧触觉语颤(上、中、下,双侧对比)(68)叩诊双侧肺尖(69)叩诊双侧前胸和侧胸(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双侧对比)(70)听诊双侧肺尖(71)听诊双侧前胸和侧胸(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双侧对比)(72)检查双侧语音共振(73)观察心尖、心前区搏动,切线方向观察(74)触诊心尖搏动(两步法)(75)触诊心前区(76)叩诊心脏左、右侧相对浊音界(77)用硬尺分别测量各标记点距离正中线的垂直距离(78)听诊二尖瓣区(频率、节律、心音、杂音、摩擦音)(79)听诊肺动脉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80)听诊主动脉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81)听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心音、杂音、摩擦音)(82)听诊三尖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听诊先用膜式胸件,酌情用钟式胸件补充4.背部 (83)请受检者坐起(84)充分暴露背部(85)观察脊柱、胸廓外形及呼吸运动(86)检查胸廓活动度及其对称性(87)检查双侧触觉语颤(88)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89)请受检者双上肢交叉(90)叩诊双侧后胸部(91)叩诊双侧肺下界(92)叩诊双侧肺下界移动度(肩胛线)(93)听诊双侧后胸部(94)听诊有无胸膜摩擦音(95)检查双侧语音共振(96)触诊脊柱有无畸形、压痛(97)直接叩诊法检查脊椎有无叩击痛(98)检查双侧肋脊点和肋腰点有无压痛

(99)直接双侧肋脊角有无叩击痛5.腹部 (100)正确暴露腹部(101)请受检者屈膝、放松腹肌、双上肢置于躯干两侧,平静呼吸(102)观察腹部外形、对称性、皮肤、脐及腹式呼吸等(103)听诊肠鸣音至少1分钟(104)听诊腹部有无血管杂音(105)叩诊全腹(106)叩诊肝上界(107)叩诊肝下界(108)检查肝脏有无叩击痛(109)检查移动性浊音(经脐平面先左后右)(110)浅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部结束)(111)深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部结束)(112)在右锁骨中线上单手法触诊肝脏(113)在右锁骨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114)在前正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115)检查肝颈静脉回流征(116)检查胆囊点有无触痛(117)双手法触诊脾脏(118)如未能触及脾脏,嘱受检者右侧卧位,再触诊脾脏(119)双手法触诊双侧肾脏(120)检查腹部触觉(或痛觉)(121)检查腹壁反射6.上肢 (122)正确暴露上肢(123)观察上肢皮肤、关节等(124)观察双手及指甲(125)触诊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126)检查指间关节运动(127)检查上肢远端肌力(128)触诊腕关节(129)检查腕关节运动(130)触诊双肘鹰嘴和肱骨髁状突(131)触诊滑车上淋巴结(132)检查肘关节运动(133)检查屈肘、伸肘的肌力(134)暴露肩部(135)视诊肩部外形(136)触诊肩关节及其周围(137)检查肩关节运动(138)检查上肢触觉(或痛觉)(139)检查肱二头肌反射(140)检查肱三头肌反射(141)检查桡骨膜反射(142)检查Hoffmann征7.下肢 (143)正确暴露下肢(144)观察双下肢皮肤、外形等(145)触诊腹股沟区有无肿块、疝等(146)触诊腹股沟淋巴结横组(147)触诊腹股沟淋巴结纵组(148)触诊股动脉搏动(149)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旋、外旋运动(150)检查双下肢近端肌力(屈髋)(151)触诊膝关节和浮髌试验(152)检查膝关节屈曲运动(153)检查髌阵挛(154)触诊踝关节及跟腱(155)检查有无凹陷性水肿

(156)触诊双足背动脉(157)检查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158)检查双足背屈、跖屈肌力(159)检查踝关节内翻、外翻运动(160)检查屈趾、伸趾运动(161)检查下肢触觉(或痛觉)(162)检查膝腱反射(163)检查跟腱反射(164)检查Babinski征(165)检查Chaddock征(166)检查Oppenheim征(167)检查Gordon征(168)检查Kernig征(169)检查Brudzinski征(170)检查Lasegue征

(171)检查踝阵挛

8.肛门直肠(仅必要时检查)

(172)嘱受检者左侧卧位,右腿屈曲

(173)观察肛门、肛周、会阴区

(174)戴上手套,食指涂以润滑剂行直肠指检

(175)观察指套是否有分泌物

9.外生殖器检查(仅必要时检查)

(176)解释检查必要性,消除顾虑,保护隐私

(177)确认膀胱已排空,受检者仰卧位

男性:

(178)视诊阴毛、阴茎、冠状沟、龟头、包皮

(179)视诊尿道外口

(180)视诊阴囊,必要时作提睾反射

(181)触诊双侧睾丸、附睾、精索

女性:

(178)视诊阴毛、阴阜、大小阴唇、阴蒂

(179)视诊尿道口及阴道口

(180)触诊阴阜、大小阴唇

(181)触诊尿道旁腺、巴氏腺

10.共济运动、步态与腰椎运动

(182)请受检者站立

(183)指鼻试验(睁眼、闭眼)

(184)检查双手快速轮替动作

(185)检查Romberg征(闭目难立征)

(186)观察步态

(187)检查屈腰运动

(188)检查伸腰运动

(189)检查腰椎侧弯运动

(190)检查腰椎旋转运动

神经系统检查见那里吧,做医生不是那么容易的

体格检查注意事项

1.应以病人为中心,要关心、体贴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修养。

2.检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3.医师应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态度诚恳和蔼。

4.医师应站在病人右侧。检查病人前,应有礼貌地对病人做自我介绍,并说明体格检查的原因、目的和要求,便于更好地取得病人密切配合。检查结束应对病人的配合与协作表示感谢。

5.检查病人时光线应适当,室内应温暖,环境应安静;检查手法应规范轻柔;被检查部位暴露应充分。

6.全身体格检查时应全面、有序、重点、规范和正确。

7.体格检查要按一定顺序进行,避免重复和遗漏,避免反复翻动病人,力求建立规范的检查顺序。通常首先进行生命征和一般检查,然后按头、颈、胸、腹、脊柱、四肢和神经系统的顺序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生殖器、肛门和直肠检查。根据病情轻重、避免影响检查结果等因素,可调整检查顺序,利于及时抢救和处理病人。

8.在体格检查过程中,应注意左、右及相邻部位等的对照检查。

体格检查表范文第4篇

专科检查应注意下列各项:

1.视诊 患肢所呈姿式、步态,有无跛行,是否扶拐等。患部有无皮下静脉怒张、肿胀、瘀斑、瘢痕、色素沉着、窦道、分泌物及其性质等。头、颈、躯干、四肢是否对称, 脊柱生理弯度有何改变,肢体有无旋转、成角,各关节有无屈曲、内收、外展、内翻、外翻等畸形。并注意有无肿块及肌肉有无萎缩(或肥大)、震颤及肢体末端血 运情况。

2.触诊 检查压痛部位、程度、范围,患部有无异常活动或异常感觉,如骨摩擦感、捻发感、肌腱弹跳等。(新鲜骨折不故意做此检查),肌肉张力如何。有无肿块,并注意其大小、硬度、移动度、波动感、界限、局部皮肤温度等,骨突点的标志是否正常。

3.叩诊 有无纵轴叩击痛(传导痛)。

4.听诊 关节活动时有无异常响声、骨传导音异常。

5.测量(1)肢体长度 测量时将双侧肢体放在对称位置以便对比。①上肢长度:自肩峰至桡骨茎突尖端(或中指尖端)。其中自肩峰至肱骨外上髁为上臂长度,外上髁至桡骨茎突为前臂长 度。②下肢长度:自髂前上棘至内踝顶点为下肢真性长度,自脐至胫骨内踝顶点为相对长度。如测大腿长度,则以膝关节内侧间隙为起止点。(2)肢体周径 选择肌肉萎缩或肿胀明显之平面,测量其周径,并量健侧对称部位的周径,分别记录,以资对比。(3)肢体轴线测量 ①肘外翻:上肢伸直、前臂外旋后,测量前侧上臂中线与前臂中线在肘部所形成向桡侧偏斜的角度。②肘内翻:上肢伸直,前臂外旋后,测量肘部向尺侧偏斜的角 度。③膝内翻:下肢直立时,两踝并拢,测量两膝间距离。④膝外翻:下肢直立时,两膝并拢,测量两侧胫骨内踝间距离。(4)关节活动度测量 观测(目测或测量角器测量),并记录被检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与被动运动的范围与程度。每个关节从中立位到各方向运动所达之角度,并与健侧对比,同时记录。如关节在非功能位时,则应测量在该位置的活动幅度。

6.神经系统检查 详见“周围神经损伤”。

7.各关节特殊检查

(1)髋关节检查:

Thomas征:患者仰卧,病侧下肢放平时腰前凸前增加;将健侧髋与膝尽量屈曲,使腰部平贴在检查台上,患肢上能伸直平放于床面者为阳性(检查髋关节屈曲畸形)。记录患肢髋关节屈曲于检查台所形成的角度。

“4”字试验(Feber征):仰卧位,检查侧髋膝关节呈屈曲关,并使髋关节外展外旋,小腿内收状,将足外踝置于对侧膝上部,双下肢呈“4”字或反“4” 字。此时如果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在屈曲之膝关节内侧向下加压,使其放平。如诱发骶髂关节疼痛,则为阳性。操作过程中,如膝部不能放平,则表示髋关 节有疾病。

(2)脊柱检查

颈椎及腰椎活动的检查:前后伸屈活动、左右侧活动及左右旋转活动的范围,有无疼痛(部位)。

拾物试验:患者拾取地上物件时,仅屈膝、屈髋,而腰挺直不能弯曲者为阳性(检查脊柱有无弯曲运动障碍)。

床边试验(Gaenslen征):患者仰卧靠床边,健侧髋与膝完全屈曲,并用两前臂抱紧固定;检查侧下肢悬于床边外下方,当患侧髋关节后伸时,引起该侧骶髂关节部疼痛者为阳性(检查骶髂关节疾病)。

骨盆挤压分离试验:患者仰卧,检查时将两手按压患者骨盆髂前上棘处,向内挤压或向外分离,如引起骨盆部或骶髂关节部疼痛者为阳性(检查骨盆骨折与骶髂关节疾患,严重新鲜骨盆骨折伤员,忌用力试验)。

体格检查表范文第5篇

5.四肢、脊柱、肛门 6.神经

抽2题,共计20分。

第一节 一般检查

一、全身情况

1.生命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发育:身高、体重、头围

二、皮肤

三、浅表淋巴结

1号:测体温(腋测法)

1.患者安静休息30分钟,取消毒后体温计,观察并确认体温计水银柱是否属于低温位置,如高于35度,则甩到35度以下。

2.考生先用手触摸被检者腋窝(查影响体温因素:汗液及有无冷热物体),将体温计置于被检者腋窝深处夹紧。 3.考生口述测量时间(10分钟后读数)

2号.测血压(间接测量法) (1)检查血压计;

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 (2)肘部置位正确;

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

(3)血压计气袖绑扎部位正确、松紧度适宜;

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气袖中央位于肱动脉表面,松紧适宜(1指)。 (4)听诊器胸件放置部位正确;

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轻压。肱动脉坐位时平第4肋软骨,卧位时平腋中线。 (5)测量过程流畅;

①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下降

速度2-3mm/s).

②双眼观察汞柱,第一声响为收缩压,声音消失为舒张压。 (6)读数正确;

考生测量完毕,向考官报告血压读数,必要时,考官可复测一次,了解考生测定血压读数是否正确。(如读数不正确酌情扣分)

3号:皮肤检查

1、颜色:颜色与种族有关,也与毛细血管分布、血色素和皮下脂肪厚度有关。检查颜色注意有无苍白、发红、发 绀、黄染和色素沉着等。

2、湿度与出汗

(1)出汗过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佝偻病、结核病。

(2)无汗: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黏液性水肿、硬皮病、尿毒症、脱水等。

3.弹性:皮肤弹性与年龄、营养状态、皮下脂肪及组织间液量有关。检查部位常取手背或上臂内侧皮肤,用示指和拇指捏起,正常人于松手后迅速恢复平整;弹性减退时恢复减慢,见于老年人、消耗性疾病和严重脱水患者。 4.皮疹常见皮疹类型有:斑疹、丘疹、斑丘疹、荨麻疹等。

5.出血点和紫癜是皮肤或黏膜下出血的常见体征。直径小于2mm称为瘀点;3~5mm称为紫癜;大于5mm称为瘀斑;片状出血伴皮肤隆

起称为血肿。

6.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束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大多分布在上腔静脉引流区域。检查方法是用钝头细物压迫蜘蛛痣中心,其放射状小血管消失。去除压力后义复出现。常见于肝功能明显减退者及妊娠妇女。 7.毛发正常人体毛分布差异很大。与种族、年龄、性别有关。

8、水肿是由于皮下组织的细胞及组织间隙水分过多所致。分为凹性水肿和非可凹性水肿。根据水肿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

(1)轻度:眼睑、胫骨前和踝部水肿。用拇指指腹轻压胫骨前皮肤,出现凹陷。 (2)中度:全身疏松组织均可见水肿。

(3)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皮肤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并有浆膜腔积液。 9.其他还需注意检查妊娠纹、紫纹、瘢痕、皮下气肿、皮下结节等。 (3)锁骨上窝淋巴结(同前) (4)腋窝淋巴结检查

①告之被检查者体位、姿势正确: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或站在被检者右侧)。

检查右侧时,检查者应右手握被检查者右手手腕,将其前臂稍外展。 ②检查者手法正确:检查腋窝5组淋巴结: 1)腋尖淋巴结群:位于腋窝顶部。

2)中央淋巴结群:位于腋窝内侧壁近肋骨及前锯肌处。 3)胸肌淋巴结群:位于胸大肌下缘深部。

4)肩胛下淋巴结群:位于腋窝后皱襞深部。 5)外侧群:位于腋窝外侧壁。

或口述检查腋窝内、外、前、后壁。 ③应双侧淋巴结都要检查。

④口述淋巴结大小、硬度、粘连、窦道情况。 (5)滑车上:肱二头及肱三头肌间触诊。 (6)腹股沟淋巴结检查

①告之被检查者体位、姿势正确:被检查者平卧,下肢伸直。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

②检查者手法正确:右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触及腹股沟,由浅及深滑动触诊,先触膜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上群),再触腹股沟大隐静脉处和垂直组淋巴结(下群)。左、右腹股沟对比检查。 上群(与腹股沟韧带平行) 下群(大隐静脉处)

第二节头颈部检查

5号题、眼睑、巩膜、结膜、角膜检查(须口述检查内容) (1)检查内容叙述正确:眼睑有无水肿,上睑有无下垂,有无闭合障碍,有无倒睫;巩膜有无黄染;睑结膜有无苍白或充血,球结膜有无充血或水肿;角膜透明度,有无云翳、白斑、溃疡、软化等。

(2)检查方法正确:告知被检者闭眼、睁眼,以示指和拇指捏起上睑中外1/3交界处的边缘告知被检者向下 看,趁机将眼睑轻轻向前下方牵拉,示指向下压睑板上缘,与拇指配合将睑缘向上捻转。另嘱被检者向上看,以 拇指轻压下眼睑下缘,充分暴露巩膜和结膜,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

6号题:眼(眼球运动、间接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辐辏反射、眼球震颤检查) (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正确;

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30-40cm,告之病人头部不动,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呈“H”型) (2)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正确;

①直接对光反射是将光源直接快速照射被检查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

②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防光线照射到要检查之眼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 (3)眼球震颤检查方法正确。

告之被检查者头部不动,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垂直、水平运动数次,观察眼球是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

(4)眼调节和辐辏反射。

辐辏反射:告之被检查者注视检查者示指。检查者手指自被检查者前面1米远处,匀速向被检查者鼻前移动,至10cm前停止。观察被检查者两侧瞳孔缩小及两眼聚合情况。

调节反射:告之被检查者注视检查者手指。检查者手指自被检查者前面1米远处,快速向被检查者鼻前移动,至10cm前停止。观察被检查者两侧瞳孔缩小及两眼聚合情况。

7号题:口唇、咽部、扁桃体检查

1、口唇:观察口唇有无苍白、发绀、水肿、疱疹;

2、扁桃体检查(须口述检查内容)

(一)检查方法正确:告知被检者取坐位,头略后仰,嘱其口张大并发长“啊”音,此时考生用压舌板在被检者舌前2/3与后1/3交界 处迅速下压,在光照的配合下观察扁桃体。

(二)检查内容正确:观察扁桃体有无红肿,判断扁桃体肿大的程度,其分泌物颜色、性状等,有无苔及片状假膜。

9号题、甲状腺检查(须口述视诊内容和报告检查结果,前面和后面触诊可任选其一)

(一)视诊(口述内容):观察甲状腺大小、是否对称

(二)触诊方法正确,动作规范 1.甲状腺侧叶触诊

后面触诊:告知被检者取坐位,考生站在其后,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 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检查过程中,嘱被检者做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 查另一侧甲状腺。

前面触诊:告知被检者取坐位,考生面对被检者,考生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检查过程中,嘱被检者做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2.甲状腺峡部触诊:考生面对被检者,用拇指自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及气管前甲状腺组织,判断有无增厚,嘱被检者吞咽动作.

(三)听诊方法正确,动作规范:考生用听诊器钟形体件放于甲状腺部位,两侧均需检查。

(四)检查结果正确:报告检查结果:甲状腺是否肿大,有无结节、震颤,听诊有无杂音。

第三节 胸部

10号题:胸部视诊(提示:视诊内容与方法及胸部体表表标志)

(1)由考生口述并能在被检查者身体上指出主要胸部体标志、主要垂直标志线及主要自然陷窝;

胸骨角、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胸骨上窝、腋窝、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肩胛下角线、肋间隙、肋脊角、剑突。 (2)胸廓视诊

能口述提到正常胸、桶状胸、扁平胸、鸡胸、肋间隙增宽、肋间隙窄、乳房是否对称、脊柱形态。 (3)视诊呼吸运动的主要内容。

考生能口述:

①呼吸频率:呼吸过速、呼吸过缓、呼吸深度、变化;两侧呼吸是否对称;

②呼吸节律:潮式呼吸、间停呼吸、抑制呼吸、叹息样呼吸。

11号题:胸部触诊 (1)胸部(廓)扩张度;

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以此对比患者呼吸时两侧胸廓扩张度。(或也可取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 (2)语音震颤触诊;

①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 ②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 (3)能正确演示胸膜摩擦感操作方法。

①手掌平放于胸廓的下前侧部(或腋中线5,6肋间),嘱被检者深慢呼吸。

②考生能口述:当被检查者吸气和呼气时均可触及粗糙摩擦音为阳性。

12号.胸部扣诊

(1)间接叩诊: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

①以左中指的第

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与肋骨平行),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

第二指骨的前端或末端的指关节。同一部位扣2-3下。

②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两侧对比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最后叩诊背部,告之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比较叩诊音的变化,叩诊肩胛间区,扳指要与脊柱平行。(肋间隙--胸壁--背部) (2)叩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

叩肺下界: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扳指平贴肋间隙,与肋骨平行,逐个肋间进行叩诊,当清音变为浊(实)音时,为肺下界。

分别检查锁骨中线、左右腋中线、左右肩胛线的肺下界位置。

正常肺下界:左右锁骨中线6肋间、左右腋中线8肋间、左右肩胛线10肋间。

肺下界移动度 ①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

②然后告之被检查者作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

③当患者恢复平静呼吸时,再告之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然后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

由此测量出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患者屏气不宜太长。

正常肺下界移动度为6-8cm。

12号题、胸部听诊

(1)听诊方法、顺序正确;

①手持听诊器胸件手势正确。

②听诊的顺序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的、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背部,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 (2)考生口述在正常人身上能听到哪些呼吸音,并能指出其部位;

能讲出肺泡呼吸音(大部分)、支气管呼吸音(喉部、锁骨上窝、背部T1,T2水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胸骨两侧1,2肋间及肩胛间区)能指出相应听诊部位;

(3)考生口述在有肺部疾患人体身上可能听到哪些常见的附加音:湿罗音、干罗音、哮鸣音、管状呼吸音。

13号题:乳房检查

乳房触诊:使用女性胸部模具,须口述检查内容,报告检查结果;

1、考生站位正确:充分暴露被检者前胸部,考生站在其前面或右侧。

2、检查方法正确,动作规范:考生的手指和手掌平置在乳房上,用指腹轻施压力,以旋转或来回滑动进行触诊,双侧乳房触诊先由健侧开始,后检查患侧。检查左侧乳房时由外上象限(1)开始,沿顺时针方向由浅入深触诊,直至4个象限检查完毕,最后触诊乳头。检查右侧乳房也从外上象限开始,沿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

3、检查结果正确:报告检查结果:双侧乳房有无触压痛,有无包块及其大小、位置、硬度、活动度、压痛,乳头有无触痛,有无硬结、弹性消失。

乳房视诊:

1、考生站位正确:充分暴露被检者前胸部,考生站在其前面或右侧。

2、口述检查结果:双乳是否对称;有无发红、溃疡、橘皮样改变;乳头大小位置对称性;乳头有无回缩和分泌物。

14号题:心脏视诊 (1)心脏视诊方法正确;

①被检查者仰卧位(或卧位)正确暴露胸部。

②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其视线自上向下,必要时与胸部同水平视诊。 (2)考生叙述心脏视诊主要内容;

①观察心前区有无异常隆起与凹陷。

②观察心尖搏动范围

③观察心前区有无异常搏动。 (3)正确叙述被检查者心尖搏动范围

①能够正确指出心尖搏动在第几肋间。(第5肋腋中线内侧0.5-1.0cm,范围2-2.5cm)。

②能够正确指出被检查者心尖搏动搏动范围正常或弥散。 (4)考生口述心前区异常搏动三个主要搏动名称,并能指出其部位; ①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右心增大、法

四、二狭、肺动脉瓣狭窄。

②剑突下搏动:右心增大、腹主动脉瘤。

③胸骨右缘第2肋异常搏动:主动脉瘤。

15号题:心脏触诊(内容、方法、顺序)

(1)被检查者卧位,检查者在其右侧,先用右手掌自心尖部开始检查,触诊压力适当。 从心尖部开始,逐渐触诊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第二主动脉瓣区及三尖瓣区。

(2)在心尖搏动区触诊(可用单一示指指腹)确认心尖搏动最强点,并能表达被检查者心尖搏动所在体表位置; ①能够正确指出心尖搏动最强点在第几肋间。

②能够正确指出在锁骨中线内、外。(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 (3)触诊震颤、心包摩擦感;

①震颤: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肌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

②心包摩擦感:用上述触诊手法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4肋间触诊。嘱患者屏气,检查心包摩擦音是否有变化。

16号试题:心脏间接叩诊(手法、顺序,需在人体上叩出心脏相对浊音界)

(1)以左手中指为叩诊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或被检查者取坐位时,板指与肋间垂直(消瘦者例外); 当被检查者平卧时,板指与肋间平行。

(2)先叩左界,后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逐个肋间向上,扳指每次移动距离不超过0.5cm,

由外向内闻及由清变浊时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垂直距离,再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二肋间,将其标记点画成连线。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沿右锁骨中线往上叩诊,第5肋间以上,乳头),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

第2肋间,将心浊音界标记点画成连线。

正常人心相对浊音界:

右界(cm) 肋间左界(cm)(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2-3 Ⅱ 2-3 2-3 Ⅲ 3.5-4.5 3-4 Ⅳ 5-6 Ⅴ 7-9

从心尖搏动点(乳头下方一肋)外侧2cm处图示(同一肋由外向内叩诊)

17号题:心脏听诊(方法、内容,并在人体上指出相应部位) (1)考生在被检查者人体上能正确指出传统的5个听诊区位置;

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

②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

③主动脉瓣区: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

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

⑤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

4、5肋间。 (2)听诊顺序正确;

从二尖瓣区开始肺动脉区主动脉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逆时针方向或称倒8字。 (3)能表达心脏听诊主要内容: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心音改变(正常、异常)、心脏杂音(正常、异常)、心包摩擦音等。

18号题:外周血管检查:颈动脉搏动、毛细血管搏动征及水冲脉、枪击音检查

(1)颈动脉搏动触诊;检查者以拇指置颈动脉搏动处(在甲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内侧)触之并比较两侧颈动脉搏动。

(2)毛细血管搏动征检查方法正确: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被检查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被检查者口唇粘膜,可使局部发白 ,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3)水冲脉检查方法正确;检查者握紧被检查者手腕掌面,示指、中指、环指指腹触于桡动脉上,遂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有水冲脉者可使检查者明显感知犹如水冲的脉搏。

(4)射枪音检查,操作正确。枪击音:在外周较大动脉表面(常选择肱动脉或股动脉),轻放听诊器胸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抢的声音。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机能亢进。

19号题:腹部(方法、内容,并需在腹部指出体表标志与分区) (1)考生口述并在人体上指出腹部体检时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肋弓下缘、腹上角、腹中线、腹直肌外缘,髂前上棘、腹股沟、脐及分区:4区法、9区法、7区法。 (2)视诊方法正确;

①被检查者仰卧,正确暴露腹部,双腿屈曲,告之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在其右侧,自上而下视诊全腹。

②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自侧面切线方向观察。 (3)能表述视诊主要内容

①腹部外形、膨隆、凹陷、腹壁静脉(正常不可见)。

②呼吸运动、胃肠型和蠕动波。

③皮疹、瘢痕、疝等。

20号题:腹围测量

全腹部膨隆需测量腹围。

排尿后,取平卧位,用软尺经脐绕一周,以CM为单位。

21号题:腹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

(1)选择一段没有分支的腹壁静脉,检查者将手示指和中指并拢压在静脉上,然后一手指紧压静脉向

外滑动,挤出该段静脉内血液,至一定距离放松手指,另一指紧压不动,看静脉是否迅速充盈,

再用同法放松另一手指,即可看出血流方向。

(2)口述:正常时脐水平线以上的腹壁静脉血流自下向上经胸壁静脉和腋静脉而进入上腔静脉。

脐水平以下的腹壁静脉自上向下经大隐静脉而流入下腔静脉。肝门静脉阻塞有门脉高压时 ,腹壁曲张静脉常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血液经脐静脉脐孔而入腹壁浅静脉流向四方。

22号题:腹部触诊(浅部触诊手法,腹壁紧张度、腹部压痛、反跳痛)

(1)浅部触诊手法、顺序正确;

①告之被检查者正确体位: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并嘱其平卧于床上,头垫低枕,两手自然放于躯干两侧,两腿屈起稍分开,放松腹肌。 ②检查者手法正确:检查者应手温暖、指甲剪短,右前臂应在被检查者的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触诊时手指必须并拢,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不能停留在整个腹壁上移动。检查顺序正确: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 (2)腹壁紧张度

①考生口述腹壁紧张度正常(柔软):按压时腹部有一定弹性,但无肌紧张或抵抗,亦不饱满。

②考生口述腹壁紧张度增加:腹膜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触诊时腹壁有明显紧张强直呈木板状,使检查者手指不易下压,有明显抵抗

感觉。或考生口述腹壁紧张度减低:当手指按压时腹壁软弱无力,失去弹性。 (3)压痛及反跳痛

检查者用手触诊腹部各处,特别是与各脏器有关的部位(如上腹部、脐部、右肋下、左腹下、麦氏点等),观察压痛。

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被检查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称为反跳痛。

23号题:肝脾、胆囊触诊 1.肝脏触诊;

①告之患者体位正确:被检查者仰卧,两膝关节屈曲,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

②单手触诊: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肝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

③双手触诊: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而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托推,使肝下缘紧贴腹壁下移,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可提高触诊的效果。 2.脾脏触诊(双手触诊)(须报告检查结果)

①考生站位正确,告知被检者体位、姿势正确:告知被检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暴露腹部,腹部放松,做腹式呼吸,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告知被检者取右侧卧位时,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 ②检查方法正确,动作规范

1.仰卧位触诊:考生左手掌置于被检者左腰部第9-11肋处,将其脾脏从后向前托起,右手置于脐部,右手三指(示、中、环指)伸直并拢,与肋缘大致呈垂直方向。从脐水平开始,配合被检者腹式呼吸,用示、中指末端桡侧进行触诊,直至触及脾缘或左肋缘。

2.侧卧位触诊:嘱被检者右侧卧位,考生左手掌置于被检者左腰部第9-11肋处,将其脾脏从腰背部向腹部推,右手三指(示、中、环 指)伸直并拢,与肋缘大致呈垂直,配合被检者腹式呼吸,用示、中指末端桡侧进行触诊,直至触及脾缘或左肋缘。

③检查结果正确:报告检查结果:脾脏肋下是否触及。(轻度肿大肋下<2cm,中度肿大不过脐;重度过脐或腹中线) 3.胆囊触诊;

①单手触诊法:被检查者仰卧,两腿屈曲,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

检查者右上腹部,然后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在胆囊点下方稍左右滑行触诊下移的胆囊。

②勾指触诊手法(Murphy征检查):左手拇指指腹勾压于胆囊点,告之被检查者缓慢作深吸气,判断Murphy征阳性标准(突然因疼痛 而摒住呼吸)。

24号题:腹部包块、液波震颤、振水音 1.腹部包块:方法同腹部触诊,注意包块描述;

2.液波震颤:检查时患者平卧,医师以一手掌面贴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以指端冲击式触诊),如有大量的液体存在,则贴于腹壁的手掌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即波动感。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将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即可阻止,如图。此法检查腹水,需有3000至4000ml以上液量才能查出,不如移动性浊音敏感。

3.振水音:病人仰卧,然后用稍弯曲的手指,连续冲击病人的腹部,如听到胃内气体和液体相撞击发出的声音,就称为振水音.25号题:腹部叩诊(胃泡鼓音区叩诊、移动性浊音叩诊、肋脊角叩诊)

1.胃泡鼓音区(Traube区);左前胸下部肋缘上鼓音区方法正确,能叩出其大致范围。能说出其如何形成。

2.肝脏叩诊:自上至下沿右锁骨中线叩诊,叩诊呈浊音的肋间为肝上界。肝下界:自下至上沿右锁骨中线及正中线叩诊至出现浊音或肋下缘。正常上界为肝肺相对浊音界,下界不如触诊准确。肝浊音界扩大的意义同触诊。肝界明显缩小或消失见于胃肠穿孔(膈下积气)、人工气腹、全内脏转位。同时检查肝区叩痛,叩痛阳性提示炎症或者肝脏急剧增大。 3.移动性浊音叩诊方法正确;让被检查者仰卧,自腹中部开始,向两侧腹部叩诊,出现浊音时,板指手不离开腹壁,令被检查者右侧卧,使板指在腹的最高点,再叩诊,呈鼓音,当叩诊向腹下侧时,叩音又为浊音,再令被检查者左侧卧,同样方法叩击,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4.脊肋角(肾区)叩击痛检查方法正确;检查时,被检查者采取坐位或侧卧位,检查者用左手掌平放在患者脊肋角处,右手握拳用轻到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背。 5.膀胱叩诊:

(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

(2)自脐部开始,沿腹中线向下叩诊,扳指与腹中线垂直,鼓音变为浊音为膀胱上界。下腹部左右依同法叩诊。

试题编号26:腹部听诊(操作方法,描述肠鸣音、血管杂音) (1)听诊操作方法正确并能指出主要听诊部位;

①应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脐周部或右下腹壁,全面地听诊各区。

②能注意在上腹部、脐部、右下腹部及肝、脾区听诊。

(2)会听并能表述何谓肠鸣音正常(4-5次/分)、亢进(10次以上/分)、减弱(连续3-5分种才听到一次)、消失(无肠鸣音又称静腹);在脐周或右下腹听诊;

①能描述正常肠鸣音:每分钟4-5次。

②能描述肠鸣音亢进:每分钟10次以上且肠鸣音响亮、高亢。

③能描述肠鸣音消失标准: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 (3)会听腹部血管杂音(动脉性和静脉性)。

①动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一侧。

②静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脐周或上腹部。

③能说出腹部血管杂音的形成。(说未闻及腹主动脉、肾动脉、静脉血管杂音就行)

27号题:脊柱检查

1.被检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充分暴露躯干,考生站在被检者后面。 2.检查手法正确、动作规范 (1)脊柱弯曲度视诊检查

观察脊柱生理弯曲是否存在;有无脊柱侧弯、病理性前凸和后凸畸形

(2)颈椎活动度检查:考生双手固定被检者双肩,嘱被检者作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区,左右旋转运动,观察被检者颈椎活动度。 腰椎活动度检查:考生双手被检者骨盆,嘱被检者做腰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区,左右旋转运动,观察被检者腰椎活动度

(3)脊柱压痛和叩击:脊柱压痛检查:用拇指或食指指腹自上而下依次按压颈椎、胸椎、腰骶椎棘突和椎旁肌肉发现压痛点时必须重复检查确认。 脊柱叩击痛检查:

直接叩击法:考生以叩诊锤或单一指端依次轻叩各个颈椎棘突。

体格检查表范文第6篇

体格检查不仅是运动医学工作者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体育教师、教练员和体育科研人员的重要本职工作。因为只有通过体格检查,首先获得被测对象的身体形态特点、发育程度、健康状况、机能水平的各种准确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才能保证增强人体体质、促进健康水平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此外,体格检查对学校学生体质档案的建立、对运动员选材、对人类各种疾病的防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体格检查注意事项

1.

2.检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3.医师应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态度诚恳和蔼。

4.的原因、目的和要求,感谢。

5.位暴露应充分。

6.7.肛门和直肠检查。根据病情轻重、避免影响检查结

上一篇:停车场人员范文下一篇:事业部权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