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市场报告范文

2023-09-23

农业市场报告范文第1篇

目前,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模式主要体现在下述六个方面。

(一)自然生态游模式

在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上,“多样、和谐、健康、安全”成为生态建设的一个目标。目前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示范点中,诸如“生态园”、“农业生态园”、“竹园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区”,“生态休闲农庄”、“生态农业休闲园区”、“生态农庄”等,均是以自然、生态为核心,“自然生态”类成为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核心。

(二)乡村休闲游模式

就是根据市场和游客的需求,以乡村生活、乡村意境、乡村生产为核心,开发独具乡村氛围的休闲旅游产品。如,开发建设高标准的休闲渔业垂钓基地,开展垂钓、划船、烧烤等休闲活动;利用农(林)场规划建设配套设施,提供农作、垂钓、骑马、狩猎等活动;开发建设高山农庄。方便游客休闲、度假、娱乐、食宿等。

(三)农业观光游模式

就是利用农村的基本设备与地理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旅游者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受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游客不仅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

(四)农家度假游模式

主要依托旅游景点、生态优势或民俗风情,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农家乐”为主要形态的乡村特色村。同时,充分利用农家庭院、农家生活和乡村文化,开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的休闲、娱乐、体验活动,为游客提供餐饮、品铭、避暑、度假等服务。

(五)民俗文化游模式

就是充分利用本地乡村特有的民俗风情、传统工艺、文物古迹、节庆文化、民间艺术以及故民居、故建筑等,组织开展观光、游憩、考古、体验、休闲旅游活动。

(六)农业经贸游模式

农业市场报告范文第2篇

摘要:我国最后一家尚未进行股改的国有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股改计划也已经拉开序幕。农业银行定位农村有其可行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农业银行的现状,深入探究农业银行定位农村的“农”字之路。

关键词: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农村金融;市场定位

进入后WTO时代,我国银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继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三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完成后,仅剩的一家国有银行——中國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计划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中国农业银行行长杨明生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表示,农行将按照“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思路,把农行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强的现代商业银行。国家对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战略地位有了极为清晰的认识。首先,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农业银行通过股改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其迫切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其次,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成功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第三,如果农业银行不进行股份制改革,或者股份制改革不成功,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就不能算真正成功,农业银行改革决定商业银行改革的成败。

一、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定位的依据

(一)农业银行农村业务历史悠久

农业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的建设发展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在农村金融体系中重要程度是不容质疑的。农业银行在改革开放之处就开始支持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从1979年恢复设立之后,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中就起着主导作用,一直处于核心地位。

(二)农业银行农村经营网点众多

农业银行在农村经营网点方面是全国各银行中在农村拥有网点和机构最多的银行。农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几乎渗透到了全国的每一个县,这一优势是我国其他银行所无法比拟的。同时,经过多年努力,依托信息技术,农业银行所有网点基本实现了网络化,把巨大的网点优势进一步提升为网络优势。依靠网点、网络优势,农业银行能为所有城乡客户提供更加统一、快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李树生,2007)。

(三)新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自2004年以来,国务院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纲要,“三农”问题以及购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被提上政治历史的舞台。党中央国务院显示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烈愿望与极大的信心。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加大资金等社会资源的投入。其中,努力加大金融投入,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组织和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更快、更有效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是一项应当给予充分重视并不断加强的工作。

据“十一五”规划,农业银行改革将作为中国整个农村金融改革的一部分进行。政策决策层把农业银行界定在“农村金融”体制框架内,农业银行改革与整个金融体制有着紧密的联系,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势必推动农村金融总体改革的顺利进行。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业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悠久的历史,在农村金融机构体制中占有极大的份额和优势。农行与农村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无论在资金规模,网点数目,管理方法,运作经验等各方面都具有优势。

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性”包袱导致庞大的不良贷款

中国农业银行从成立之初就承担了国家的政策性业务。尽管农业的部分政策性贷款已经从农业银行转移到农业发展银行,但是,农业银行仍然要承担一部分政策性业务。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尚在重构的背景下,涉农贷款仍离不开农业银行。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既有所有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共同原因,也有与其服务对象所处行业有关。在农业银行所有贷款中,涉农贷款的不良贷款率最高。据统计,2001年末,农业银行常规贷款中,涉农贷款不良比率为35.59%,高于全部常规贷款不良比率7.48个百分点(韩俊,2003)。截至2005年末,农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为9787亿元,在所有商业银行中投放规模最大,占比最高。因支持供销社、乡镇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时形成了巨额的不良资产,仅2005年就高达7400亿。农业银行是惟一拥有农贷专业化管理体系的商业银行,在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有着独特重要的地位,目前在中西部的很多县域只有农业银行一家大型商业银行。2005年末,农行在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仍设有机构3160个,在西藏地区有各类机构502个。由于西藏地区没有设立农发行和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是惟一的农村金融机构,实际上承担了政策性公共服务职能。农业银行股改方向定调为“三农”后,其涉农政策将继续贯彻。农业银行副行长韩仲琦表示,为更好地实现为“三农”及县域经济服务,农业银行正在加紧制定服务“三农”的战略规划及相关政策。“十一五”期间,农业银行计划支农贷款净增4700亿元。上述数据显示,农业银行存在着较重的历史包袱,承担着国家许多涉农项目。

(二)城市金融与农村金融不平衡

目前农业银行机构数量为24900余个,员工达到45万人,其中60%的机构和超过50%的员工都在农村,远远大余其他三所国有银行的数量。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之后将成为一所股份制商业银行,追求的是股东收益最大化,赢利性原则会成为其追随的首要目标。从目前情况来看,农业作为低效产业,决定了农业信贷的高风险、低收益,必然使农村金融市场薄弱,管理难度增大,导致农业银行农村业务的低收益甚至亏损。农业银行在农村的大规模的人员和机构必然使其在农村的业务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不能有效地将资金投入收益相对较高的城市地区。农业银行内部的资料也显示,农业银行在中西部相当部分县域的分支机构是以自身亏损为代价的。到2005年底,农业银行在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支行亏损面高达34%。为了弥补这种亏损,农业银行建立了内部转移支付机制,通过转移支付,城市行的部分盈利用于帮助农村行消化历史包袱,东部行不断加大对中西部行的支持力度,对中西部地区提供了有利的资金支持。但是这严重违背了资本追逐最大化收益的本质,从股份制商业银行出发,资金应该从低收益地区流向高收益地区;从欠发达地区流向较发达地区;从农村地区流向城市地区;从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而实际上却是一个相反的过程:资金流向农村。

(三)点多面广,经营环节多,管理链条长

农业银行在所有金融机构中拥有最多的营业机构,与其他专业银行相比,农业银行的网点多,战线长,规模经营效益低。由于改革之前农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上不是从经营要求出发,按照经济效益原则,而是按照行政区域框架设置,机构体系仍为市、县、乡层层设置,机构数量多、规模小、效益差且功能单一,成为农业银行网点营运、核算、网络三大管理的包袱。由于过长的网点战线、过宽的覆盖范围,给农业银行的有效监管和服务造成了困难。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曾使农业银行不断撤离农村地区,其撤并数目将近一半,在全国不少地方县以下,农业银行完全撤消了网点,但至今农行的营业机构仍达24900多个,并且60%在农村。截止2006年3月末,仍有机构网点2.8万个,在岗员工47.7万人。农业银行的机构数量相当于工行的1.46倍、中行的2.74倍、建行的2.13倍,员工数量也远远超过其他三家国有银行。农行已明确“服务三农”,这就意味着,为了不断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未来其“点多面广”的局面将会有增无减。与其它几家国有银行相比,农业银行的经营环节明显要多,管理链条明显要长。因此,形成有效公司治理结构的难度也明显要大。尽管农业银行最新表态不会继续裁员,但是,员工绝对数量的冗余和人力资本的相对贫乏,已是农业银行基层网点的普遍问题。

三、农业银行农村定位的初步探析

中国加入WTO的五年适应期已经结束,中国金融市场全部向外资机构敞开,银行业激烈竞争的格局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展开。我国国有银行将面临金融机构竞争力,金融风险防范,人力資源竞争,金融监管等一系列挑战。根据条约规定,我国将开放包括人民币业务在内的主要金融业务,开放的范围也覆盖了我国主要的经济发达地区。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享有国民待遇权,即与我国银行享有同等的地位与权利。这无疑是对中国银行业的一次冲击。竞争与机遇并存。在竞争中谋生存,在机遇中求发展,这应该是中国农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革中探索具有“农”字特色之路所遵循的根本规则。外资商业银行进入中国的过程中,其业务经营的中心城市和地区大多定位在东部沿海以及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因为经济发达地区有着较高的资金收益率,所以这意味着沿海地区的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国有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也存在着潜在的竞争压力。然而,作为具有传统农业农村特色的中国农业银行,有着先天立足农村经济的优势,明显可以有效地规避激烈竞争所带来的风险,走出一条带有明显“农”字特色的农行之路。

第一,中国农业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的地位和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作为主要从事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专业化银行,它为农村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农行也表示继续将立足农村经济作为今后发展的总体定位。这意味着农行的传统特色并没有丢掉。农行有着深厚的农村工作基础和农村工作经验,将为其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扎实有效的基础。

第二,在我国农村现存的金融环境中,农村信用社占据了绝对垄断作用。然而,农村信用社存在着金融供给效率低、经营活动存在地域限制、金融供给总量不足、金融产品单一、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中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在我国农村金融中,民间借贷信用仍然占据了农村信用中的一大部分,这些因素导致了垄断循环的产生。这说明在我国农村仍然存在着极大的业务开拓空间与发展潜力,我们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农村金融普及教育以及农村基层法制教育改善农民的传统借贷观念,使其参与到正规金融信用服务中去。农行在开拓农村市场的同时,也引入了行业竞争机制,打破由农村信用社一家垄断农村金融的现状,提高农村金融效率,在商业竞争的同时使农村金融改革有一个质的提高。

第三,外资银行不断涌入中国,其主要业务中心几乎都分布于经济发达地区城市,这无疑会造成城市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中国银监会规定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只允许开展一百万圆以上的人民币业务。即使没有银监会的规定,外资银行也会制定相应的标准服务中国大陆的高端客户。所以,对于改革中的农行可以将目标适当锁定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以及城市中低端客户。定位中低档客户群并实现商业银行的目标,也是农行下一步可以探索的道路。

第四,针对农行现存的一些问题应采取的策略。首先,应形成具有高效的管理制度的公司治理模式和机制来面对农行“点多面广”的组织结构,使其机构充裕而非冗繁。其次,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选择较为恰当的资金均衡量,确保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均衡配置,和谐发展。另外,农行应理智地分析农村政策性业务在农行以及整个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采取行动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成思危.路线及关键:论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6.

2、李健.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宏观视角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

3、刘贵生.整体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国金融,2006(09).

4、郑炎成,陈文科.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现实地位变迁:理论与实证[J].财经研究,2006(3).

5、张余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5).

6、朱泽.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J].求是.

7、姚耀辉.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J].财经研究,2006(4).

8、李树生.关于我国农业银行改革问题的深入探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农业市场报告范文第3篇

摘 要:种子检验工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农产品获得高产优质的基础保障,本文对种子检验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析,指出了当前种子检验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强种子检验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种子检验;重要性;存在问题;建议

随着国家农业生产经济的迅猛发展,这与种子检验工作是分不开的。新形势下种子检验工作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今,农业生产建设虽取得了很大硕果,但从种子检验工作的现状来看,仍存有漏洞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为了使农业生产继续发展与壮大,发挥种子检验工作的最大价值,我们国家把种子检验工作看成是发展农业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根据种子检验工作发展趋势,对种子检验工作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几点分析与研究,也提出了几点有助于种子检验工作的发展对策。

1 当前国家种子检验工作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种子法的颁布与实施以及国家经济逐步走向国际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种子市场会越来越向国际化市场发展。随着种子市场的发展与壮大,种子质量管理的工作范围也会越来越广。在这种局势下,为种子检验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随着农作物种子的种类增多,种子的市场会越来越繁荣,这样会有很多种子企业发展起来,他们要想在种子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保证种子质量,不断完善种子检验工作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形势的发展。

2 加强种子检验工作的重要意义

要想提高和确保农作物种子质量,一定要重视种子检验工作。随着种子行业的发展,种子商家越来越多。在种子销售市场上也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很多假种子,很多农民因为购买了质量恶劣的假种,到最后不仅减产减收,甚至出现了一些种子纠纷事件。

加强种子检验工作,是确保种子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最有效的手段,只有在保障种子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才能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增产增收。加强种子检验工作,可以避免劣质种子在市场上流通,进而避免因劣质种子带来的农业减产以及给农民群众造成经济损失。加强种子检验工作,可以保证育种者、种子生产企业、种子经销商以及种子使用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并且可以保障四者的基本权益,保障种子市场的稳定,维护种子市场的秩序。站在国家的角度而言,加强种子检验工作可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以及人们的食品安全,提升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业生产需要满足全国十三亿多人口的需求,加强种子检验可以确保粮食生产的产量以及粮食品质,这对维护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众多,加强种子检验工作,有利于保障种子的质量,因此,加强种子检验工作对于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在维护我国农村地区的稳定发展方面起到比较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加强种子检验工作,对于提升我国种子培育水平以及形成种子产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加强种子检验可以为优良种子的研发提供详实、准确的数据信息,进而促进优良种子的研发,通过对优良种子的推广和种植,进一步的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实现农民群众的增收以及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3 新形势下种子检验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种子检验工作比发达国家起步晚,技术落后,加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存在区域性差距,個别地方物质条件及意识水平相对滞后,种子检验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和提高。

3.1 检验室条件落后

少数贫困地区或基层种子站仍在使用原始的旧仪器、旧设施,缺乏现代化的检验手段,检验室面积不足,人员不齐,设备不全,方法陈旧,意识落后,样品保管不善,记录档案不全。有的无法正常开展检验工作。

3.2 检验人员技术落后

一些检验人员没有经过培训考核,不具备检验员资格,无证上岗,身兼多职,不利于开展种子检验工作。

3.3 操作不规范,检验结果不可靠

在检验工作中,存在操作不够规范,一些检测指标和结果存在不够准确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扦样没有代表性。扦样是检验工作的关键技术,是检验结果正确与否的先决条件,扦样的基本原则是具有代表性。有的检验员工作不负责任,怕费事,图方便,扦取样品的频率不够,数量不足,导致结果不准确。

测量水份不准。由于没有烘箱或有烘箱怕麻烦,一般直接用水份测定仪测量水份,而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电阻式或电容式仪器,其灵敏度都较差,使用前必须用标准法较正,否则容易产生误差。还有净度分析不准以及发芽试验不准等。

3.4 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

种子的纯度、发芽率、水分、净度四项标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决定了种子的质量。种子纯度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发芽率决定了农作物的田间出苗率;含水量也是决定种子质量的重要因素,含水量高种子容易霉变,其发芽率会降低甚至丧失;净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种子耐贮藏性,净度差的种子在贮藏期间管理不善就会发热霉变降低发芽率。由于种子的特殊性,其质量的优劣受到几个重要因素的影响,在种子选择上一定要加强种子检验工作,保证所选种子的质量,保障农业用种安全。

4 有利于种子检验工作的发展对策

4.1 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管理制度

要对种子检验员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对过不同的培训考核模式。使其清楚地了解国际种子检验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种子检验工作所面临的挑战。系统地学习与种子检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律知识、种子检验原理和检验操作技能。

参加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种子干部及种子检验员培训班,系统学习种子检验的经验、种子检验的相关办法、种子分级的相关标准、种子检验的具体技术和操作规程等,为种子质量检验走向规范化提供保障,完全掌握GB/T3543-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农作物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等操作规程,为规范种子市场,提升种子质量保驾护航。

通过培训,更新知识,使其业务素质、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有一个全面的提高,为以后在种子工作中规范自身的行为,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对违规操作、出具虚假检验证明的检验人员要依法进行严厉处罚,取消检验员资格以净化种子检验人员队伍,维护法律的尊严。

4.2 稳定检验队伍

种子检验工作技术性强,工作具体,要求细致。检验人员成年累月默默无闻地工作在种子检验第一线,是真正的无名英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在大力宣传种子检验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积极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提高检验员待遇。

检验人员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如鱼得水,充分释放自己的能量,检验员队伍才会不断地发展壮大,素质越来越高,能力越来越强,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5 加强种子检验工作的具体措施

5.1 加强资金投入完善相关设备

种子检验工作的技术性较强,为提升种子检验工作的质量,不仅需要注重应用先进的种子检验技术,而且需要完善的检验设备。完善齐备的种子检验仪器设备是保障种子检验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相关部门应加强资金投入,购置先进的检验设备,提升种子检验的水平和质量。种子检验机构也应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可以向上级部门申请专项资金购置检验设备,也可以加强与种子生产企业的合作,争取企业的支持与帮助,及时更换陈旧的仪器设备,切实提升种子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5.2 完善种子检验体系

加强种子检验工作需要从种子的生产到种子的播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入手加强检验,尤其要注重种子生产环节的质量检验工作,只有加强种子生产环节的质量检验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种子的质量。这既是种子检验工作的重点,也是确保种子质量的基础。针对杂交种子的检验,需要加强对杂交种子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检验,而且要注重对杂交种子种植过程中的检验,要确保杂交种子的隔离生产。在杂交种子进入花期之后,需要检验人员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实地检验种子植株的生长情况。

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去除不纯植株以及杂株等,这样可以避免植株出现串粉现象影响种子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在種子作物成长至成熟收获期后,要注重对种子进行严格的筛选,及时清除不合格的种子。在种子储存之前,需要先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要重点检验种子的含水率,在种子含水率等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之后才能将种子入库储存。在种子出库时,需要检验人员出具检验合格证书,并科学、客观的对种子的品质进行评价。针对那些质量不符合标准的种子,坚决不能出库,避免质量不合格的种子流入市场。

5.3 提升种子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检验人员是影响种子检验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注重提升种子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需要注重提升种子检验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思想素质,要加强对种子检验人员在种子检验方面政策法规的学习和教育,提升种子检验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其认识到种子检验工作的重要性,促使其更加认真负责的对待种子检验工作。注重提升种子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相关部门应加强种子检验方面的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帮助种子检验人员掌握先进的技术以及先进检验设备的应用方法等,使种子检验人员具备更高的水平和能力,能够更好的完成种子检验工作。

5.4 加强种子市场管理

随着种子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强,降低了种子市场的准入门槛,导致在种子市场中出现了一些质量不合格的种子,使农民群众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需要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管理力度,确保种子市场的正常秩序和稳定。

种子检验部门应加强与种子管理部门的合作,极大对种子市场的监督力度,一旦发现假冒伪劣种子,要给予严肃的处理,不仅要对经营商进行处理,而且要对假冒伪劣种子生产企业进行严肃处理。针对已经售出的假冒伪劣种子,要及时追回,避免给农民群众造成更大的损失。

总之,种子检验工作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种子检验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好坏。现今的社会形势下,要想提高和保证种子质量,就要重视并加强种子检验工作。农业生产要想获得大丰收,首先就要保证农民购买到的种子是优质优良的,这些都离不开种子检验工作的帮助与支持。对新形势下种子检验工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做了简单分析,希望通过此文章的描述,对今后促进农业生产、有利于种子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袁淑荣,苏会贤..种子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种子,2001,(05)..

[2] 辛景树.对新形势下种子检验工作的几点思考[J].种子科技,2001,(06).

[3] 袁淑荣,苏会贤.种子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种子世界,2001,(04).

[4] 盛焕银.种子检验的意义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种子,2003,(01).

[5] 陈晓红.刍议种子企业的质量检验工作[J].种子科技,2010,(02).

作者简介:

宋国瑞,从事种子检验工作30余年,2006年评国家级检验员,2006年获得吉林省农作物培训班合格证书,2008年评为农艺师,2019年获得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

于喜泉,农安县农业综合执法队,2015~2017年获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金龙珠葱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第12完成人)。

证书编号:JLNY 2015-2017-1-006-12R

农业市场报告范文第4篇

摘要:预防腐败问题,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运用哲学和管理理论,系统分析了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自身特点及腐败问题的危害,提出了预防农业科研腐败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预防腐败;农业科研;对策建议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科研的投入不断增加。随着科研经费和财政投入的不断增加,农业科研单位不同程度地涉及人权、事权、物权和财权,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各种诱惑和考验。事实也证明,农业科研单位虽然不是权力部门,但也绝非世外桃源、净土一片。一些农业科研院所出现的贪污腐败案件,严重影响了科学界的良好声誉,为科研人员敲响了警钟。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业科研单位预防腐败工作是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党建课题研究。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从哲学思考角度来看,分析农业科研预防腐败问题需要考虑矛盾特殊性原理。农业科研工作既具有科研领域的一般性属性,同时又具有周期性长、地域性强、涉及面广、公益性、服务对象分散、弱势和产业弱质等自身的显著特点。因此,农业科研单位的腐败问题,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其他行业,需要充分分析农业科研业务工作特点。

一、农业科研领域工作的特点

(一)农业科研长期的弱势行业态势与近年来农业科研投入急速增长现象并存

农业是弱势产业,而农业科研更是弱势产业中的弱势行业。从行业科研投入看,农业科研投入在各行业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国家财政对全国农业科研的投入与其他行业比较来看相对较低。长期以来的低投入,农业科研人员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相对偏低,农业科研人员更多是长期在经费紧张、工作环境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工作。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领域投入的增加,情况逐渐有所改观。2003年中央财政2千多亿元的“三农”支出,到2011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超过1万亿元,特别是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可以预见,伴随国家财力的不断增强,农业科研投入将逐年迈上新台阶。

农业科研投入比重不断加大,农业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在科研项目和条件建设等方面掌握的经费逐年增大。这种情况下,过惯“苦日子”的农业科研人员,在忽然激增的科研经费面前往往不知所措,不能正确地处理,客观上增加了腐败的发生机率。

(二)农业科研活动人员自身的特点

农业科研人员多数受过系统的农业专业教育,具有较高学历,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工作自主性和创造性强,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热衷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敢于攻克难关,并希望以此来体现自我价值。与一般人员相比,农业科研人员具有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和价值追求,更在乎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但农业长期性、公益性、风险性高等特点决定了农业科研人员获取巨大成功较难,直接获得经济效益机率率低,与其他行业相比,其自身社会价值的体现形式有限。此外,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冲击,较易形成农业科研人员的比较劣势,使他们心态失衡,产生与其他行业的攀比心理,加大了腐败发生的可能。

(三)农业科研领域的腐败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农业科研单位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基层单位,相对于掌握公共权力的国家机关来说,其腐败表现形式具有较大差异。一是腐败主体隐蔽。农业科研活动人员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比较来说,往往并不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二是腐败对象和行为隐蔽。农业科研腐败现象,除了明显的违法、违纪行为,更多表现出为隐藏、不容易察觉的“亚腐败”,如项目不实、学术不端、评审不公、作风不正等。这种“亚腐败”现象已渗透到农业科研单位之中,成为引爆重大腐败问题的一枚定时炸弹。

二、农业科研单位腐败行为的危害

(一)造成国家资源浪费

农业科研单位的腐败必然影响投入到农业科研领域有限的经费实际效果。贪污、挪用直接造成了国家科研经费的损失,而一些隐蔽的“亚腐败”行为,犹如温水煮青蛙,对有限科研资源的损失更为严重。大量学术腐败行为的存在,使得一些项目更多地取决于“拉关系”、“走后门”,导致科研人员不能将全部精力用于科技创新,在较大程度上浪费了智力资源;一些科研项目立项评审的不公,往往造成学术低水平研究重复和原创性的研究成果缺乏,浪费了有限的农业科研经费和科技资源。

(二)导致科学精神缺失

农业科研工作腐败行为直接扼杀了学术发展有赖于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机制,动摇了那些脚踏实地的科学家追求农业科研真理的信心,造成科学精神缺失,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科研创新能力下降、农业科研发展前途堪忧。同时,众多的学术不端行为践踏了科学研究公平竞争的规则,扼杀了学术公信力,使学术失去尊严。

(三)腐蚀科研人员的心理

在国家严格的法律法规管理约束下,多数的腐败行为往往会有所忌惮。但是,广泛存在的“亚腐败”行为不直接触犯党纪国法,在合法外衣掩盖下,成为诱发腐败行为的温床,会使科研人员对腐败行为产生一种认同和接受心理,容易导致是非道德界限产生模糊甚至错位,进而对错误和不健康、不道德的行为逐步感到麻木。更有甚者,少数科研人员为了获得个人荣誉和高额奖励,不惜违反学术规范和道德,抄袭、剽窃、篡改他人科研成果,这些行为也对那些原本实事求是的科研人员产生了不良影响,助长了农业科研领域里的浮躁之风及功利之心。

四、农业科研单位治理腐败的对策

(一)重视思想教育,筑牢抵制腐败行为的思想防线

哲学中主观意识与客观世界关系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主观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因此,必须将人的主观意识放在预防腐败的第一位。高度重视精神的力量,确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

首先,要以农业科研领域各级领导干部、业务管理人员和骨干科研人员为重点,开展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贯穿于农业科研创新工作的各个环节,强化思想教育效果。再次,要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廉政文化建设,创新方式与手段,营造出既有利于科技创新又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氛围。

(二)抓好风险防控,堵塞产生腐败行为的漏洞

管理学观点认为:人需要管理。从管理的角度上,不能用人的自觉性来替代管理,需要制度等提升管理效率。同样,农业科研反腐败工作也不能仅仅依靠科研人员的自觉性,必须健全相应的制度体系,管理与约束行为,才能有效地预防腐败。

首先,以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为手段,通过规范办事程序、公开业务流程、健全监督机制等,加强农业科研院所的制度体系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其次,坚持信息公开,积极推进科研院所单位的项目经费使用、项目评审立项、成果评价等环节的业务公开,强化监督,真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最后,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推进现代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堵塞各种腐败行为产生的漏洞。

(三)坚持多措并举,消除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土壤

管理学家亚当斯“公平理论”观点认为:只有保证公平,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和起到激励作用。建立公平、公正的科学环境,就必须消除各种学术腐败行为。

一是要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引导科研人员自觉恪守科学伦理道德。二是加强监督,利用舆论监督惩治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行为,开展有效的学术批评,形成严肃的学术风气。三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与考核评聘机制,完善科研项目评审、项目绩效考核、学术成果鉴定程序等,尊重人才成长和学术发展规律,避免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

(四)强化监督与惩处,将腐败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管理学上的“破窗理论”提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心理暗示,去打碎更多的玻璃。农业科研反腐败工作,应注重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必须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重点遏止萌芽状态的腐败行为。

首先,不断强化农业科研院所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强化制度的落实监督,拓展和延伸监督领域,从源头上防范腐败发生。其次,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学术奖惩制度,使恶者惩、善者劝。通过组织措施、党纪政纪、舆论批评等手段,对一些腐败行为者进行惩处,使每一位科研人员在思想上拒绝腐败,在行动上远离腐败。

参考文献:

[1]李家洋.农业发展,科技先行[J].科技导报,2012(34).

[2]姬军红.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廉政建设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4(01).

[3]杨选科,蒋永清.关于调动农业科研人员积极性的认识和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1(01).

[4]俞其明,苏岩,徐亲阳.农业科研单位亚腐败现象分析及其治理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10).

[5]张书晔,余学军,史玉成.论学术腐败治理与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的完善[J].西北师大学报,2009(06).

(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农业市场报告范文第5篇

摘 要:发展西部农业经济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西部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现状以及特点,并且分析了西部农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对于我国经济贸易产生的影响,为发展西部农业经济找准发展目标,提出具有创新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西部农业;经济贸易;发展;影响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对于发展西部农业经济制定了一系列有效刺激政策,进一步调整西部地区发展布局,全面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和协调发展。因此,西部农业经济作为我国经济贸易十分重要的构成成分,面对这种新形势应该如何发展,如何找到发展突破口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文章重点分析西部农业发展的整体情况以及发展特点,积极构建有利于实现西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发展西部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1.发展西部农业经济是当地人口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西部区域农业生产整体发展基础是十分薄弱的,并且依靠自然界实现再生产的地方农业经济也遭受到了广泛地限制,很多地区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了。因此,在1978年联合国首次针对西部地区出现的干旱以及半干旱情况做出申报,在沙漠会议中指出解决西部地区人们的生存问题十分关键,当前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人口已经出现了超负荷情况,尤其是甘肃地区,干旱区域面积超载高达三倍之多。发展西部农业对于解决西部地区人们生存问题,缓解干旱问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业整体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的农业发展阶段,基本上还维持着传统的生计农业发展水平,而且生计农业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导致西部地区人民的生存显得尤为困难。在很多比较小的农场以及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的降雨量比较少的地区,农业产量非常低,尤其是在较为糟糕的年景中,很多西部地区的农民面临着极为严重的饥饿危机。西部农业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满足自己生存,农产品每年的商品率只有30%左右。另外,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难有投入,严重限制了第二以及第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比较而言,西部地区的企业数量相比较东部地区而言整整少了50%左右,导致西部地区市场化发展程度非常低,西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较小,而且层次较低,数量较小,尤其是对于科学技术的应用速度整体非常缓慢。所以,发展西部农业对于缓解我国西部地区人民生存需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西部农业发展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环境作为人类生存以及发展的必要处所,同时也是社会生产最为基本的根基,更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构建良好的环境对于人们追求较高的生活质量以及经济目标都是十分有效的。最近几年,人们过度追求不断增长的经济指标以及工业化发展进行,导致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也使得生态环境遭受到了极大的灾难性毁灭。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的原材料以及能源生产都支撑着我国的基础建设,因此获取能源也同样代表着架桥铺路、城镇兴起等等。我国西部地区的土地极为贫瘠,使得地方人民的生活遭受着较大的压力。此外,西部地区的人民生产技术手段十分落后,以至于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落后的情况。因此,发展西部农业对于环节地方人民的生存压力,发展西部大开发以及实现民族繁衍等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西部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巩固国家安全有促进作用

当前我国西部地区边界全长高达30000余公里,出去东部三省以外,另外还和周边14个国家有接壤的地区,因此地区形势十分复杂。发展西部地区农业不仅仅指的是发展第一产业,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西部地区民族经济快速发展,要帮助更多西部地区的民众提升收入,进一步消除各个民族之间存在的严重的经济差异,发展西部农业对于强化民族团结以及保障社会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西部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贸易的影响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发展农业经济十分重要的时期。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农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并且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态势,农业经济发展关系也逐步呈现出市场化发展态势,西部地区农业经济也呈现出了持续增长态势,渐渐发展成了复合型的发展特点。由于当前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发展阶段,而且农业投入存在严重不足,尤其是对于市场信息的应用方面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对于发展西部农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以,针对这些问题,讨论研究有助于实现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措施,对于促进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发展我国整体经济贸易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优化和调整经济贸易产业结构

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态下,发展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经济显得十分重要,尤其的对于提升我国经济贸易发展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增加西部地区农民收入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优化和调整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结构。第一,实施多元化多样化的西部地区农业生产。进一步整合优化其他农业资源,将所有的资源都积极投入到发展西部农业中去,实现农产品产出提升。发展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对于促进我国整体经济贸易产业发展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经济产出较低,经济贸易占比不足的情况十分重要,发展农业经济能够有效提升其在我国经济贸易发展中的占比情况,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2.有利于促进经济贸易体系实现信息化发展

发展农业经济实现我国整体经济贸易发展水平的提升是未来趋势。建设信息化农业同样作为发展农业经济十分重要的内容,能够为农业发展供给各种所需信息,输送当前经济贸易发展方面的信息,对于促进西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信息参考作用。创建信息速报系统和信息监测系统,将当前我国整体经济贸易发展情况实施传输到西部地区。能够为发展西部地区农业经济提供各种有用的技术和信息资源,同时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创建适合农业发展和技术推广的信息系统,对于普及农业发展知识也十分有用,对于全面促进我国农业实现自动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西部农业经济能够加速实现农产品的销售和流动,尤其是能够改变我国传统经济贸易的服务体系,发展西部农业经济信息话能够改善我国劳动力就业困局,实现我国经济贸易增长模式不断优化和转化,对于提升经济贸易的发展效益和发展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持续推进经济贸易产业化发展

实现西部地区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对于促进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方式。全面推进我国经济贸易实现产业化发展能够有效抵抗市场风险对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同时对于提升西部地区农产品的附加值,全面提升西部地区经济效益,有效促进西部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发展西部地区农业经济,提升我国整体经济贸易水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如何不断推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不断提升我国农产品的整体效益以及农民收入,这些都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关键的一项措施。转变农业产业发展结构,全面提升农产品经济效益,逐渐成为我国提升农村经济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可是,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在进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时候,应该全面遵循我国市场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规律,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调整策略。因此,不断调整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发展,不断增加我国农民的收入,将成为我国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

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高新技术的结合在农产品优质化生产方面,要重点加快农业设施栽培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如渗灌、果实套袋、作物脱毒及生产调控等技术),尤其是在农作物的保护栽培方面,要研究光肥、声肥、微肥的综合利用,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结构。要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农学院等大中专院校的优势,聘请专家、教授组成顾问团,解决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的科技难题,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科技含量。

四、总结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经济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要结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继续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促进农业的信息化和产业化发展,坚持科技兴农,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转化能力,增加资金投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此外,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必须加大农村人力资源投入。加大农村人力资源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是现阶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擎,魏朗,张期翔.财政支农支出对西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15.11.

[2]袁久和,祁春节.西部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成长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3]任维哲,叶亮.西部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11.

[4]龚映梅.我国西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基于生命系统理论视角[D].昆明理工大学,2011.4.

[5]杨成章.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研究——基于建设模式及其发展要素的视角[D].西南财经大学,2010.10.

[6]焦方义.政府财政、金融资金支持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差异化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0.1.

[7]冉杰,王新宇.基于DEA的西部农业经济效率与技术进步率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0.1.

[8]胥巍,曹正勇,傅新红.我国东、西部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研究——基于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J].软科学,2010.5.

[9]黎翠梅.地方财政农业支出与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1.

[10]刘建兰.制约湖南西部农业经济发展的人才因素分析——以农业产业链拓展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5.6.

[11]张晓燕.金融服务对工农业协调发展影响的比较研究——基于西部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D].重庆大学,2014.5.

[12]马晓勇.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县域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山西省文水县为例[D].山西大学,2011.6.

[13]庞英,叶依广,张全景,高艳梅.生态环境建设对我国西部农业发展的贡献实证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12.

作者简介:杨婧(1986.01— ),女,汉族,江苏人,经济师,本科,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农业市场报告范文第6篇

(一)吉林省农业定位更明晰

2018年习总书记视察东北三省时明确指出,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对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攸关国家安全发展大局;吉林省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大省,粮食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商品量、调出量等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是持续30多年不间断调出粮食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的省份。是全国改革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榜样素质的排头兵。

(二)粮食安全地位更凸显

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建设离不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决不能持续大量依赖粮食进口的供给结构。要科学规划,做好国内外两大市场的统筹利用。把握好两种资源的主动权,争取农业国际竞争的制高点,站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三)乡村振兴蓝图更清晰

从中央到吉林省地方,长期聚焦三农问题,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部署落实。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围绕这几大主题内容大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好更优促进城乡融合,实施城乡产业互补政策,统筹规划利用城乡空间;坚持城乡发展联动协同、营造城乡公共服务质量均等化,推动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圈,振兴乡村发展。

(四)国企改革方向更聚焦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必须得到完善,对国有资本经营体制进行合法授权,努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科学调整结构、做好战略性重组工作,加快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筑牢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基础。深化国企改革发展,融合混合所有制经济,向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看齐。

(五)食品安全监管更严厉

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是广大民众最关注的话题和不可触碰的底线,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要求,深刻反映了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和严格标准,“从田间到餐桌”要做好全过程食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六)农垦改革原则更明确

“坚持国有属性、服务大局,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支持,坚持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坚持统筹兼顾、稳步推进”是党中央关于创新农垦土地资产配置方式,推进农垦土地资产化和资本化不可动摇的四大原则。在城郊型垦区,要坚持把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作为重点。

二、人民群众对“食”的要求发生变化

(一)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新需求新期待

人民群众殷切期待全方位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监管。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期待和需求,绝不会仅仅停留在食品质量安全的“底线”上,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地追求更营养、更健康的“高线”。新时代,如何以更加科学的食品安全治理理念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显得极其重要。

(二)人民群众对增强食品健康营养产生新需求新期待

随着健康消费观念增强,养生需求从“银发一族”逐渐往“年轻一代”扩散,尤其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国民的健康需求爆发式增长,是保健品和健康产业发展大好机遇。近年来,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的慢病管理需求提升、城市化及生活环境的问题引发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为中国保健食品市场发展提供了强劲驱动力。疫情之后,将是健康产业加速发展的窗口时期。加之政策扶持加速了市场需求进一步增长,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专家预计到,2020年末,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到20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幅将提升至13%左右。

(三)人民群众对农产品物流快运的新需求新期待

生鲜农产品是众多农产品中较为难做的,生鲜农产品致命的经营难点在冷链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则是重中之重。当前,冷链物流在我国的建设还比较滞后。在运输、销售等后续发力环节上的建设,依旧存在“断链短缺”问题;农业种植具有分散性强、地形复杂、地区跨度大等特点,也影响了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作为此中“净土”的农产品细分领域,将会成为市场竞争的下一个目标。

三、深刻的产业变局已经发生

(一)吉林省三大体系助推农业现代化

“粮食主产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综合实验区”,是吉林省在“十三五”时期的大方向定位。基于这种构想,吉林省将致力于打造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示范区、粮食主产省结构优化绿色发展示范区、现代农业建设改革创新实验区。与此同时,还要顺势建立配套的三大体系,即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势必将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向新的高度。预计到2020年年末,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和其他9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及市(州)城市周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25年,吉林省预期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农业供给侧改革助力产业链重构

中国食品行业消费端的整合正在加速,倒逼供应端进而带动整体流通格局的再造。商流、信息流和物流解耦使供应环节的缩短和重构成为可能。其中,生产端规模化和集中化程度的提升,为农副食品的标准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流通将从传统的单一批发模式,向产地直送、线上销售、产销对接等多种模式发展,减少对二三级批发依赖;消费端结构不断调整,商超、电商、中大型连锁餐饮等快速增长,学校、企业等团体食堂消费稳定上升,农贸市场等中低端渠道占比逐渐萎缩。建设高质高效的新型供应链体系的条件基本已经成熟。

四、宏观形势分析

(一)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对世界发展大势和中国自身发展做出重大判断。“百年大变局”即指现代世界正面临历史性巨变,也指中国正处于“百年屈辱”之后的伟大复兴的阶段。百年大变局“变”的是什么?“变”的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的是生产力布局、“变”的是全球治理秩序、供应链关系、“变”的是中国与世界互动关系。

当今的世界处于高度的不确定性之中,市场经营管理遭遇空前的挑战。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为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全球化进程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逆全球化风潮下的民粹主义泛滥叠加作用下,出现严重的逆转趋势,将对全球投资贸易规则与经贸秩序造成进一步冲击,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或将变得更加突出。中美经贸摩擦已经对农产品进口美国相关大宗商品(如玉米、大豆、猪肉等)造成较大的冲击,导致进口原料成本上涨、企业利润被压缩,甚至面临短期资金周转和经营延续方面的困难。中长期看,贸易保护主义增加了农产品对外贸易业务和粮食仓储物流、食品加工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给农业市场长远发展带来阻碍。

(二)新冠疫情爆发产生的深层影响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在中国大地突然爆发。疫情波及范围破坏力极大,几乎全产业链受损,对全国农业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受疫情影响,农产品运输成本增加,养殖业长期供给紧张,休闲观光农业面临游客出游意愿锐减等困难与问题。疫情的出现,倒逼大量的农产品销售从线下转为了线上,接下来,大力搭建智慧农业平台,拓展线上销售市场成为农业市场发展的新途径。智慧农业平台的搭建,可以整合农业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助推农产品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要持续加强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与监管,督查、巡查、指导农业生产主体定量定性检测样本,从源头和生产环节加强把控。

五、举例吉林省具有代表性的国有农产品企业

(一)马铃薯产业

吉林省天船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覆盖马铃薯全产业链的国有控股企业。目前公司边建设边生产,累计生产销售马铃薯淀粉7000多吨,客户包括德惠正大集团,榆树吉林正大、黑龙江正大实业、厚德食品、同时出口韩国、印尼等国家,二是利用合资公司的人才队伍,对吉林榆树粮食仓储物流有限公司原有马铃薯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三是利用国家环保政策,长岭县取缔小粉条加工企业的契机,成功将“三青山”工匠引入园区开展手拍粉条加工。天船公司拟在长岭县建设“长岭县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弘扬民族文化,传承百年历史!打造工匠精神,培养农村匠人!承接地理标识,大力发展三清山品牌!四是利用生态食品公司厂房进行改造,引进国内先进设备,进行无食品添加剂的机制粉条粉丝生产,现在设备正在安装阶段,投产后实现马铃薯的深加工,走上了餐桌。五是与吉林省农担、农业合作社开展合作,进行马铃薯基地建设,试验了1500亩,产量与质量都大幅度提高。

(二)大米产业

吉林省大米全产业链开发板块快速发展。一是吉林省吉粮资产公司控股子公司吉林梅河大米有限公司通过大米的基地种植、加工销售、品牌建设,“从种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经营体系得到完善构建,经过多年的品牌建设,形成良好的市场影响力,已成为省政府重推“吉林大米”的重点品牌,梅河大米是“中国驰名商标”产品;二是吉林省生态食品公司,积极开展大米线上线下销售,形成了“翠源禾郁”品牌下的家和事兴、家和广发、家和荣达、家和丁旺等家和系列产品,实现大米销售3571.96吨,实现销售收入1,485.25万元。

(三)农业种植菌业

一是吉林省农业投资集团浩鑫基地种植生产滑子菇207吨,大球盖菇93吨,实现营业收入为108万元,项目获得双阳区农业局《农业支持保护特色产业项目》补贴资金50万元,食用菌项目从培育、生产、加工、到销售的产业链条已初步搭建完成,泽鑫公司食用菌项目的未来规划和发展,已被列入2020年双阳区政府工作报告,二是黑木耳产业已经开始布局,组建农投集团(汪清)工作小组,开始黑木耳收购、加工、销售工作,探索农投集团进军黑木耳产业经营模式。

结束语:

农业市场化发展在不断的进步,所以农业产业化发展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也与日俱增,这主要是因为农业金融中需面临诸多来自自然不可抗力和宏观大环境经济社会情况变化的问题,想要避免这种市场风险,还需要提升市场风险的技术,对市场风险进行预测和提前做好相应的对策。做好跟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升级农业产品金融是降低风险,提质提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业与金融融合;结合金融扶持,帮助农产品企业提升对接市场技术的能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同时,也可以很好的促进农民脱贫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业农村,真正最大化发挥农业产业化发展效益。

摘要: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习总书记一直以来对东北经济发展的殷切期待。早在2018年,在视察“北大仓”粮食基地时,总书记曾意味深长的嘱托“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走进全球经济萎靡不振,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2020年,农产品产业化,安全保障大课题更加深刻醒目。本文从吉林省农作物市场化发展大环境宏观角度出发,以多家吉林省著名农业产品经营公司为例,进一步透视吉林农业农产品发展,希冀东北发力做好农业产业这篇必答考卷。

关键词:吉林农业市场化,东北老工业基地,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莹,范亚东.吉林省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商业研究,2008(02).

[2] 匡勇.论湖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及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2005(03).

上一篇:幼儿园春季教师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材料成本差异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