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意见范文

2023-09-21

人事意见范文第1篇

一、人事制度在人事档案管理删存在的问题

人事制度作为上层建筑, 需要不断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进步和改善, 我国的人事制度早在20世纪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范, 它适应了20世纪的经济发展要求, 为20世纪的人才管理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然而, 在时代的不断推动下, 其人事制度已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时代对人事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推动着其改革的进程。那么, 人事制度在人事档案的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呢?

(一) 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不够, 认识不足。

为了将人事管理提到一个科学专业的高度, 我们需要将人事档案管理也提升一个地位, 只有在认识到其重要性之后, 才能更好的加强对人事档案的管理, 优化人事制度。然而在现行的很多政府机关、企业部门, 都没有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忠实度的提高不仅仅要从思想意识上抓起, 更为必要的是采取相应的实际手段让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二) 现行工作模式未跟上人事管理的步伐。

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多企业单位尚未有效的将其引入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 有的企业甚至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 进行复杂的手工操作, 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查询, 这样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查档的效率, 也不利于档案的有效管理, 没有真正实现有效的无纸化管理。

(三) 人才不足。

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主体, 人才素质的高低对管理制度的优劣有决定性的影响, 然而, 由于很多企业单位的不够重视, 对专业人员的培训不够, 对专业人员的聘用也不够重视, 使得企业的专业人才缺乏, 不仅限制了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还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效率。

二、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分析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结果, 只有对人事制度进行适当的改革, 变革其中不合理的, 不适合时代发展的东西, 保留其中合理的部分, 才能使人事制度得到长久的发展, 如何对人事制度进行有效的改革使其改善人事档案的管理环境呢?

(一) 提升档案管理意识, 加强对档案的正确领导。

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起到带头作用, 加大自身的重视力度, 设置专门的人员对管理人事档案, 并将工作任务进行细化与科学分配, 并且加大经费上的投入力度, 增强硬件设备, 加大支持力度, 不断的提升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二) 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信息化管理。

在法律制度的规范下, 在信息化的管理程序下, 企事业单位应将员工的竞争机制、评价机制进行不断调整与完善, 并依托科学的人事管理手段, 不断的发挥人事档案信息库的作用, 以提高管理信息的准确性, 进而将档案管理效率进行进一步地提升。

三、人事制度改革对人事档案的影响分析

(一) 可以无档生存。

人事档案作为下岗工人的限制性条款, 在新的人事制度下, 下岗工人大大降低了对单位的依赖性, 在下岗工人自谋生路的过程中, 人事档案的有无对下岗员工的生存不再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了。

(二) 可以无档择业。

随着社会思想的不断进步, 很多企业单位在选聘人才的时候不再局限于那一张人事档案了, 而是将注意力放在其潜能和办事能力上, 对提高人才素质和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 可以无档入仕。

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后, 采取很多相应的措施, 比如“凡进必考”方式的严格执行, 在公务员考试中, 该方式不仅提高了公务员的素质, 也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对身份、人事档案的严格要求, 只要你有能力, 只要考试合格, 你都机会成为国家公务员, 大大招揽了人才。

四、结束语

在信息化部不断发展的今天, 我们必须加强对人事制度的改革, 使其不断的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 管理企业单位人力资源, 不断的发挥人才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不断的为社会培养、招揽更多的人才, 在改革过程中还需必须提高我们的认识, 使改革更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

摘要:人事档案是反映一个人的思想状况、社会实践情况、个人成就等的历史记录,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事档案的管理与人事制度联系紧密, 必须对人事制度进行一定的改革, 人事制度作为一种上层建筑, 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 以使制度适应经济的发展并不断的推动其前进的步伐。

关键词:人事制度改革,人事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道玉, 王亚茹.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 (理论版) , 2013 (11) .

[2] 钱奕忠.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人才强校战略[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2) .

人事意见范文第2篇

人事档案管理是对公司的人事档案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主要是将认识档案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类、保管等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利用的一项措施。人事档案主要是反映员工个人的学习、工作、社会关系、思想素质、工作业绩及业务能力、奖惩方面的一些随时间记录下来的原始真实记录, 它主要是企事业单位在培养和使用员工过程中而产生的。在我国的国企、公务、事业单位招聘录用过程中, 或者是部门员工提干、转业、加薪、福利、公费医疗离退休等, 人事档案内记录的内容所反映出来的个人信息都是十分重要的。它是证明员工身份的象征, 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 甚至有时候某些当事人的婚姻、子女入学、分房等都需要原就职单位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才行。有时候人事档案也是单位掌控员工的一种方法和途径, 很多员工因为人士档案的问题不得不被迫选择留在单位上工作而不敢随意调换。

二、人事制度改革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

在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 人事制度还没有进行改革, 还是沿用以前的传统管理方式的情况下, 一般都是个人走到哪里, 自身的人事档案就要跟着带到哪里。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 人事档案管理也开始逐渐放宽了对人事制度的依赖, 显得越来越灵活。

(一) 人事制度改革, 导致人事档案的作用日益弱化。随着我国政府各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制度的不断变革, 导致人事档案的地位日益受到动摇, 人事档案的作用日益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实施改革以后, 打破了传统意义上“铁饭碗”的概念, 下岗职工可以没有档案, 也可以不再依附单位对职工的人事档案的管理。在没有人事档案的情况下, 下岗职工依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和适合自己的工作, 对自身的生存依然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现在社会上的很多正规公司的正式工作, 对员工个人的人事档案都没有进行强制性的要求。不管员工是否可以提供自己在之前企业的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人事档案, 公司都可以予以办理员工的正式入职, 因此极大地削弱了原有人事档案对各人的束缚和影响。

(二) 人事制度改革, 导致人事档案的管理形式更加灵活。随着非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蓬勃发展, 无形当中给社会提供了很多不同的就业机会。由于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事的招聘也要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 因此给企业创造了全新的用人机制, 致使企业在实际的招聘过程中, 不再像以往一样去关注以前其人事档案上记录的信息, 包括员工身份、地位、学历、家庭背景、任职企业的名称等外在的形式化的东西, 转而重视更加实在的员工本身的个人能力。而且对于员工的人事档案的建立可以从员工入职的时候重新管理, 双方签订用人协议和合同等, 员工只要能履行合同或者协议上的相应条款, 认真努力地开展工作, 那么自身的人事档案甚至可以有没有都没有关系, 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样是会受到相应的保护。因此, 人事制度的改革,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事档案管理形式上的创新和灵活。

(三) 人事制度改革, 促进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往的公职部门和用人单位, 都过分关注人事档案里面记录的信息, 而忽略了对员工自身能力的重视, 导致人才选拔过程中的有失公平的现象的发生。例如很多人事档案都可以通过一定人为的手段来弄虚作假, 更可能导致假的学历证明、错的年龄、一些作假的优秀材料、一些对当事人进行褒奖的空洞溢美之词等, 由于具有一定的虚假性, 因此在实际的人才选拔过程中常常无法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而人事制度的改革, 不再看重人事档案信息, 而是给每个人平等、公平的竞争机会, 即便是以前没有人事档案的无业游民或者农民, 只要能满足人才选拔的要求, 顺利通过国家统一的考试都可以顺利上岗。这一巨大的改变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公共管理制度的完善, 促进了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人事档案管理如何更好地适应人事制度改革

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 人事档案的管理也应该不断适应人事改革发展的需要。人事档案管理上的改革可以多多地进行尝试和创新改革, 可以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 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从它的收集的范围、涵盖的内容、分类的标准及方法、如何更好地利用等多个层面来发现和解决问题, 以适应实际的发展需要。使整个人事档案管理更加科学和合理化。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深化人事改革制度。应该极大地降低以往人事档案对人才的控制和束缚功能, 按照人才招聘要求, 通过合理合法的正规的合同聘用制度来规范整个用人市场。应该促使人事档案管理的灵活变通性, 打破铁饭碗的终生任职制度, 允许员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爱好自主选择职业, 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只有人事档案管理真正从内部上实现变革, 才能更好地适应和促进人事制度改革。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导致人事制度也在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改革无疑给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人事改革制度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影响, 指出新形势的人事档案管理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人事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人事制度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影响,应对

参考文献

[1] 黄雄.事业单位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创新[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3, (5) :25.

人事意见范文第3篇

A、用户思维

B、极致思维

C、简约思维

D、流量思维

2. 2014年11月,(A)总理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

A、李克强

B、温家宝

C、胡锦涛

D、习近平

3. 2007年至2013年是(C)。

A、信息时代

B、纯互联网时代

C、传统企业互联网时代

D、互联网+时代

4. (C)是互联网最本质的文化。

A、分享

B、传播

C、尊重人性

D、尊重知识

5. 与多元化有本质不同,跨界不是领地的跨界或者行业的延伸,而是(A)的跨界重组。

A、组织系统

B、发展 C、思维

D、战略

6.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源于(C)。

A、机械化

B、电力

C、信息技术

D、物联网

7. 2006年3月,“第一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发展大会”在(A)举行。

A、北京

B、上海

C、杭州

D、南京

8. (C)即是利用社会化媒体,口碑营销。

A、用户思维

B、极致思维

C、简约思维

D、流量思维

9. 京东的出现对线下终端模式发起了挑战,那些依靠终端站着挣钱的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是(B)的互联网化。

A、营销

B、渠道

C、产品

D、运营

10.2015年两会结束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A)说:“我到过许多咖啡屋、众创空间,看到那里年轻人有许多奇思妙想,他们研发的产品可以说能够带动市场的需求。真是高手在民间啊,破茧就可以出蚕。” A、李克强

B、习近平

C、王岐山

D、刘延东

11.互联网金融不具有(D)特点。

A、低成本

B、高效率

C、注重客户体验

D、风险低

12.当(A)说“一个电器如果不能上网就等于零”时,他表达的是与客户建立互动并扩展其服务内容的渴望。

A、张瑞敏

B、马云

C、马化腾

D、刘强东

13.创新(D)是创新、创意、创业生态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A、经济

B、政治

C、制度

D、文化

14.(C)是农民成为增收主体的关键。

A、农业电子商务服务交易服务

B、农业电子商务支撑服务

C、农业电子商务衍生服务

D、农业电子商务生产服务 15.2015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B)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表达了对经济社会创新的建议和看法。

A、马云

B、马化腾

C、刘强东

D、王石

16.(B)在两会上提议,希望“互联网+”这种生态战略能够成为国家战略。

A、马云

B、马化腾

C、刘强东

D、王石

17.受教育的(A)公平,是指“有学上”,人人都有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A、机会

B、质量

C、时间

D、效果

18.在《关键:智力资本与企业战略重构》一书中,(A)曾把关键驱动要素分为三大类:资源、客户、创新。

A、马云

B、马云

C、马化腾

D、查理·芒格

19.(A)是大规模生产,长于降价竞争,进入低端结构,提高GDP速度。

A、产业化

B、服务化 C、智能化

D、信息化

20.(B)在从消费互联网走到产业互联网的进程中已经走在了前列,围绕电商平台以及金融支付,已经将触角伸向各个传统行业。

A、阿里

B、腾讯

C、京东

D、360 21.(A)在2014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国家繁荣发展的新动能,就蕴含于万众创新的伟力之中。

A、李克强

B、习近平

C、王岐山

D、刘延东

22.(C)的优势在市场创新。

A、德国

B、美国

C、中国

D、朝鲜

23.1999年5月,(A)创办“8848”涉水电子商务,并在当年融资260万美元,标志着国内第一家B2C电子商务网站诞生。

A、王峻涛

B、邵亦波

C、马云

D、马化腾 24.(B)时代,即产业的互联网化,包括消费品的批发分销及各领域的互联网化,本质是对整个产业的上下游进行互联网化改造。

A、“互联网+企业”

B、“互联网+产业”时代

C、“互联网+智慧”时代

D、“互联网+金融”时代

25.(D)年3月,国美在自身平台的基础上完整收购了库巴网,并同时与当当网进行合作,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开创了互联网时代中国传统零售业的崭新模式。

A、2001 B、2006 C、2010 D、2012 26.2012年11月14日,(A)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首先提出了“互联网+”,并做了相关解读。

A、于杨

B、马云

C、马化腾

D、刘强东

27.以人为本,创新发现与放大人的价值;通过互联网融入生活,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这是指“互联网+”行动计划的(D)目标。

A、转型与发展

B、连接

C、生态

D、民生

28.2013年(A)投资多个行业,收购多个领域相关公司,意在逐渐形成自己全球化的生态商圈,形成产业互联网化。腾讯和百度同样投资多个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互联网产业生态圈。 A、阿里巴巴

B、京东

C、腾讯

D、奇虎

29.李克强总理在(C)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A、2011 B、2013 C、2015 D、2016 30.受教育的(B)公平,即“上好学”,人人都有享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

A、机会

B、质量

C、时间

D、效果

31.(B)年12月,中国化工网(英文版)上线,成为国内第一家垂直B2B电子商务商业网站

A、1996 B、1997 C、1998 D、1999 32.“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核心是(C)计划。

A、生产

B、销售 C、生态

D、技术

33.(A)认为,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业务的行为称为互联网金融,而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业务称为金融互联网。

A、马云

B、马化腾

C、刘强东

D、谢平

34.以(A)为核心的移动终端设备引领的移动互联网进一步扩大了连接的范围,使随时随地超越时空连接一切成为可能。

A、智能手

B、平板电脑

C、笔记本电脑

D、POS机

35.2000年3月10日,(A)投资成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002年开通电子网上商城,成为国内第一批试水电子商务的传统企业之一。

A、海尔

B、京东

C、阿里巴巴

D、美的

36.(B)说:“最高深的技术是那些令人无法察觉的技术,这些技术不停地把它们自己编织进日常生活,直到你无从发现为止。”

A、马克

B、马云

C、马化腾

D、刘强东 37.依靠创新、创意、创新驱动,同时要跨界融合、做协同,就一定要优化(B)。

A、合作

B、生态

C、技术

D、信息

38.传统企业互联网化大致经过四个阶段,其中(C)层面的互联网化,是指通过C2B模式,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和研发环节

A、传播

B、渠道

C、供应链

D、互联网思维

39.“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B)。

A、信息化

B、在线化

C、现代化

D、工业化

40.(C)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首先提出了“互联网+”,并做了相关解读

A、马云

B、马化腾

C、于杨

D、刘强东

41.将“互联网+”概念发扬光大的是(B)。

A、马云

B、马化腾 C、于杨

D、刘强东

42.(C)年8月25日,瑞士日内瓦时间4点11分24秒(北京时间11点11分24秒),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吴为民在北京710所的一台IBM—PC机上,通过卫星连接,远程登录到日内瓦CERN一台机器VXCRNA王淑琴的账户上,向位于日内瓦的Steinberger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

A、1966 B、1976 C、1986 D、1996 4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源于(B)。

A、机械化

B、电力

C、信息技术

D、物联网

44.2014年10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A)举办。

A、乌镇

B、杭州

C、北京

D、南京

4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农产品流通环节繁琐,流通效率低下

B、农产品流通主体处于弱势或被动地位

C、农产品流通服务设施与体系落后或缺乏

D、“互联网+行动计划不包括农业领域 46.(A)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A、李克强

B、温家宝

C、胡锦涛

D、习近平

47.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源于(D)。

A、机械化

B、电力

C、信息技术

D、物联网

48.(B)提出:“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是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

A、马云

B、马化腾

C、于杨

D、刘强东

49.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源于(A)。

A、机械化

B、电力

C、信息技术

D、物联网

50.“互联网+(A)”,是“互联网+”行动计划首先要加以推动的领域。

A、制造

B、服务 C、农业

D、运输

多选题(每题 3 分,共 10 题)

1. “互联网+”教育带来的机遇有(ABCD)

A、“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B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也不再泾渭分明|C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育组织和非教育组织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甚至有可能彻底消失|D“互联网+”加速教育的自我进化能力

B、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也不再泾渭分明

C、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育组织和非教育组织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甚至有可能彻底消失

D、“互联网+”加速教育的自我进化能力

2. 下列关于3D打印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A、对工业互联网融合所带来的,对未来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将是颠覆性的

B、将进行线上设计和线下生产的高度融合

C、3D打印带来的互联网创业,会使创业门槛降低

D、借助3 打印所产生的各种小公司,比大公司更加快捷迅速

3. 下列选项中,属于“互联网+”助力智慧农村信息服务行动的有(ABCD)

A、积极落实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项目,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

B、构建农村文化教育信息服务系统

C、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服务的全程信息化

D、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系统,逐步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动态化管理 4. 下列属于互联网金融包括的企业组织形式的是(ABC)

A、网络小贷公司

B、第三方支付公司

C、金融中介公司

D、生产企业

5. 下列关于极致思维,说法正确的是(ABCD)

A、极致思维,就是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

B、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只有做到极致,才能够真正赢得消费者,赢得人心

C、除了产品本身,服务及其他产品周边的体验,也同等重要

D、除了产品本身,服务及其他产品周边的体验,也同等重要

6. 下列属于会籍式众筹的特点的是(CD)

A、投资者以加入某个会员俱乐部作为回报

B、一般对投资者有一定门槛要求

C、多种投资项目:科技、影视、创意等

D、有些平台将投资者分为领投人和跟投人

7. 下列关于迭代思维,说法正确的是(ABC)

A、要从细微的用户需求入手,贴近用户心理,在用户参与和反馈中逐步改进。

B、快速地对消费者需求做出反应,产品才更容易贴近消费者

C、“敏捷开发”是互联网产品开发的典型方法论

D、力求产品完美,不允许有任何不足

8. 下列选项中,属于“互联网+”助力农业生态建设行动的有(ABCD)

A、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系统,逐步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动态化管理

B、建立全国农业用水节水数据平台,智能控制农业用水的总量 C、建立全国农资产销及施用跟踪监测平台,智能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

D、建立全国农业环境承载量评估系统、农业废弃物监测系统,为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信息支撑和管理协同

9. 下列属于“鼓励学校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的是(ABCD)

A、面向各级各类教育教学需求,建设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

B、加强校际交流合作,建设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和成果共享平台,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

C、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

D、推动数字化教育教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小学校依托互联网教育平台开展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方式

10.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变,大概经历了以下哪些阶段(ABCD)

A、营销的互联网化

B、渠道的互联网化

C、产品的互联网化

D、当下正在进行运营的互联网化

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20 题)

1. “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

正确

2. 互联网降低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提升了全社会的运营效率。

正确

3. 互联网发明于1969年,商业化始于1995年。

正确

4. ICT技术的普及、应用一定可以释放出信息和数据的流动性,促进信息/数据在跨组织、跨地域的广泛分享使用。

错误 5. “互联网+制造”,是“互联网+”行动计划首先要加以推动的领域。

正确

6.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正在回归“信息为核心”这个本质。

正确

7. 工业4.0(Industrie 4.0)是美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错误

8. 移动互联网,它的本质离不开‘互联网+’

正确

9. 农业是“‘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核心领域之一。

正确

10.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是德国和欧洲生产模式变革的产物。

错误

11.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力重心发生了重大迁移,连接、关系越来越成为企业追求的要素之一。

正确

12.信息经济的治理模式将从原有的集中控制向依靠大众创新、共同治理方向转变。

正确

13.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在九年义务制教育上,我国已经大体实现了受教育机会层次上的平等。

正确

14.互联网给教育生态圈带来种种利好,不会给教育带来不利影响。

错误

15.服务化是指从技术角度(人与自然关系角度)提高多样性价值和降低复杂性的成本

错误

16.互联网给其他产业带来冲击是必然的,但是是可逆的。

错误 17.互联网重新塑造了社会,在弱关系社会里重新建立契约和信任关系。

正确

18.互联网就像蒸汽和电,它服务于工业,也会取代工业。

错误

19.互联网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看到的信息处理成本最低的基础设施。

正确

20.互联网+制造”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多样性价值和复杂性成本这对“收益—成本”矛盾。

人事意见范文第4篇

摘 要: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行政改革成为各项改革的核心。我们认为行政语言为国家权力执行机关的工作人员在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过程中,用以传递意识的信息符号。其中我国公共部门的人事行政语言的产生、形成、发展与运用,受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制约,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如“人力資源管理”取代“人事管理”,企业人事管理引进公共部门等等。

关键词:行政改革;人事行政语言;转换

21世纪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蓬勃发展的经济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给组织发展及其管理实践带来了一个更大的市场空间。鉴于传统的人事行政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变迁,因而,对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就使得世界各个国家十分热衷。对于长期处于传统人事管理的中国来说,现在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的发展,向新型人力资源管理转变显得迫在眉睫。

一、主要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一)主要概念

文中主要概念的界定包括以下几个:行政语言、行政改革、人事行政。

1.行政改革

是指政府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或公共事务,内部系统和组织结构的调整,重新配置权力,使得社会与政府达到公平与效率的最优配置。

自从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行政改革一直进行着,从没停止过。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历史阶段。从1949—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30年为一个历史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目前为一个阶段。在学术界,也有将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行政改革按不同标准进行再划分的。从30多年的改革成果看来,我国的政府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释:党政关系、政府职能转变、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完善等等。

2.人事行政

(1)人事。“人事”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对“人事”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在每个语境下都有不一样的用法。例如:《史记·太史公自序》上有“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辩人事之纪”。这里的“人事”指的是人情世故。又如,《后汉书·黄碗传》中: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这里讲的“人事”则是交际或者应酬。其他的人事还有人世间的事。由此看来,我们今天所提到的“人事”和我国古代所说的“人事”意思大相径庭。(刘玉晓,2007)。

《辞海》(1979版)解释“人事”一词包含有人情事理、交际应酬、人员管理乃至男女情欲等。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现代所说的“人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事”指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在社会劳动的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而狭义的“人事”是指用人以治事,力求人与事的协调。人人有事情做,人人能做好事情。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现代社会所说的“人事”包括以下几层意思:第一,“人事”并不是单纯地人与事情之间的关系,而是指对人从事工作即人在做事时对人与事情的安排。

(2)人事行政。人事部门通过行政化和法制化的手段对行政人员进行管理,从而达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行政过程中,为协调事与事、人与人、人与组织以及组织环境的关系所进行的各种活动,目的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发挥每个人的才智和能力,在完成行政任务中创造最佳的工作效果。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传统“以物为本”管理理念向“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转变,传统人事行政也在向现代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转变。

3.行政话语

(1)话语。“话语”一词来源于语言学。在语言学中,话语指的是在“语义上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或思想的一句以上的话或书面上成段的文句。”从这些定义中可以看出,在语言学的意义上,话语仅仅是人们进行自我表达与交流的工具,它由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能够表达完整意思或思想的话语内容;另一个是将话语内容表达出来的话语形式,这种形式可以是借助声音说出来,也可以是凭借文字写出来。

(2)行政语言。作为行政机关进行管理活动的沟通媒介,行政语言既区别于一般的语言形式又与一般语言形式有着天然的共性。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究其根源,主要有口头语,书面语和体态语三种类型。行政语言也不外乎于此,每种语言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功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管理活动的进行。

(3)行政话语。行政话语是指公共行政的参与者为实现意思表达、信息传递、沟通交流以及寻求自身利益等目的,借助声音说出来、文字符号写出来或以他人能理解(甚或不能理解)的其他方式表达出来的信息、言语和行动(谭银,2012)。

(二)理论基础

1.言语行为理论

奥斯汀是以“精细独到的日常语言分析”享誉于西方语言学界和哲学界的,他把语言作为行为来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产生语言行为理论。他曾说:我们所拥有的日常词汇体现了多少代人所发现的各种值得注意的区别与联系。由此看来,言语行为理论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去制造“理想语言”,而应该从人们惯常使用的自然语言出发,研究“现实语言现象”,从而得出日常语言的功用。

2.话语理论

查尔斯·J·福克斯,休·T·米勒在《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对传统公共行政尤其是官僚制及其替代模式进行全面结构,尝试以后现代社会理论的某些视角来改变人们思考公共政策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全新的话语理论,如公共管理、制度主义、社群主义等,致力于建立一个新的公共管理“话语”理论。因而在公共行政领域掀起了一股新的思潮。

3.普遍语用学理论

普遍语用学就其根基是哈贝马斯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和改造后形成的一个研究方案。普遍语用学是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切入点,在其交往理论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他的研究与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存在差异,在哈贝马斯看来,奥斯汀的语言取效行为属于策略行为,不是他研究的重点,也不是普遍语用学的组成部分。普遍语用学是不同于经验语用学的哲学语用学。

二、人事行政语用的发展

(一)行政环境

行政环境是指围绕行政管理主体并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行政环境是行政活动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也是行政活动施加影响的对象。同样,公共人事系统本身也是一个有许多子系统组成的社会大系统,它和其他的要素共同构成了公共人事行政系统的环境。行政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社会的,也有自然的;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如此众多的因素构成了行政环境的不同门类,不同层级,它们从不同角度对行政活动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二)人事行政发展

中国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具有共同的国际经济社会背景条件,并贯穿着相同的客观规律。但受各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导致中国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和形成迟缓,呈现出许多特点。

第一阶段,1978—1991年,国企改革困境下的劳动人事管理改革。在1978年之前,中国只有国家层面的劳动人事工资计划管理体制,并不存在组织层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所使用的“人事管理”一词也和西方语境中的人事管理不是一个概念。我们的人事管理主要指对干部身份的管理,而劳动管理则指对普通工人的管理。自从改革开放后,逐渐将国企中的劳动,人事等方面从政府管辖范围内分离出来,这才形成中国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改革起步的标志。

第二阶段,1992—2000年,市场经济转型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该阶段的企业人力资源改革体现了明显的市场化导向,尤其是随着国有企业的战略化改组和减员增效等措施的提出。

第三阶段,2001—2008年,多元格局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外资和私营企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国企职工身份逐渐由企业人转化为社会人,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发生重大变化。除此之外,学界其他对于中国人事管理研究的代表观点如下:赵曙明(2005)按照研究的层次和数量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进行了划分,曾湘泉(2006)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主要从组织行为学视角和人力资源管理视角进行研究,梳理出13个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内容;贺立(2007)从伦理视角归纳早期人力资源管理个学派的伦理理念,并简述其伦理价值等。

第四阶段,2008年至今,人本管理。近年来,“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等内容经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被引用。但是其真正的含义其实在不同语境下又有不同的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以及人的根本愈加注重,尤其是在人力资源开发这一部分。在政府管理中我们应该不断改进人事制度,通过对其他先进部门以及行业的人力资源领域的开发和学习,积极完善我国公务员管理机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及服务来吸引更多优秀的组织和人员参与,从而保障人的全面的发展。

(三)人事行政语用变化

从语用角度审视人力资源开发,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两个基本术语是“人力资源”與“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指的是人所拥有的、可作用于组织实践的内在与外在素质。在“人力资源”概念下,人被物化为可由组织整合并支配的资源。由此,“人力资源”取代了人成为“人力资源开发”思维的出发点。无论人事管理学还是人力资源学,二者都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近十年来,人力资源理论的发展势头,远远超过了人事管理,是因为前者能够给人,特别是各级行政领导者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以全新的视野。这不仅符合历史潮流,而且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因此人力资源理论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是必然的。它既有行政领导者的推动,又有专家学者们的协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满足众多企业家办好企业的强烈需求。社会需求为人力资源理论增添了无限的助力,我们理应顺应这浩荡的潮流,使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理论在中国扎根、开花,进而结出丰硕的成果。但是,近几年来的实践已反映出人力资源开发模式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主要是重决策管理,轻执行操作;重管人,轻管事;重宏观管理,轻微观管理等等,其实质是对传统模式的全盘抛弃。由此可见,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并不能成为传统模式的理想的最终替代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用“绩效评估”取代“人事考核”,以确认组织人力资本的功效与收益,为评价以往的员工管理对策以及对员工进行奖惩、职务调整、培训等提供依据。然而,称谓的转换并未带来人事管理思维、理念、原则与人事管理模式的根本性改变。

反思人事管理模式改革的经验与教训,推进传统与现代的汇通融合,将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与传统人事管理理论结合起来,寻找更适合中国国情的第三条道路应该是人事管理未来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和侧重点转向了人才资源规划、深度开发、战略储备以及合理配置,注重发挥人才资源的最大效益。在现实中,只注重执行而不能参与高层决策的人事管理模式,显然人事管理的结果就有可能偏离整体的战略利益和规划;反过来,只强调决策而忽视执行,人事管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就可能受到影响,日常工作没有做好,就会损害员工的切身利益,并最终影响单位的整体利益。所以新型的人事管理模式应该是既能参与决策把握战略方向又强调执行重视细节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结论

人事行政是行政管理的永恒话题,从人事行政到人力资源管理是研究中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这场变革在我国引起了人事活动的深刻变化,也引起了人事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深层思考。截至目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管理,都一味偏向人力资源管理,这样极端的方式未必是最好的,我们应从正反两面考虑问题,充分保障人事管理中组织和人员利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福克斯·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3]章国峰.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解读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4]杨正联.公共政策语境中的话语与言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5]刘森林.语用策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6]袁莹.话语和权力理论观照下的中国话语重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9).

[7]张杰.批评的转向:从语言学走向话语学[J].外国语,1998(4).

[8]李和中,钱道赓.公共人事行政的研究范式[J].武汉大学学报,2008(11).

[9]陈曙光.人事管理模式发展路向的哲学反思[J].云南行政学院院报,2006(1).

[10]徐俊峰.人事管理的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2007(1).

[11]陈辉.人力资源开发的语用审视[J].理论探索,2012.

[12]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天津:南开大学,2010.

[13]宋轶群.公共政策用语问题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7.

人事意见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人事工作发展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鉴于此,笔者对当前人事档案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

一、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理法规滞后。现在的人事档案管理,其内容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遗风。计划色彩浓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管理权限也不能涵盖现阶段我国各阶层各领域的人员情况,建立的人事档案材料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另外,由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较快,人事制度改革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步伐更慢。虽然我国人事制度总体框架已定,但很多细则仍在探索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中,给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带来了不确定性,也是人事档案管理法规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管理方式单一。在人事档案的管理方式上,无论党政机关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无论是干部还是工人,无论是教师、科研人员还是军人、学生,无论是正式人员还是流动人员,都使用统一的格式,统一的分类,统一的保管方式来进行管理,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制定标准来管理,而形成了千人一面的现象和状况。

(三)是管理模式封闭。人事档案是由单位的组织、人事档案部门实行全封闭的管理,人事档案除供领导或组织使用外,任何人不能接触和看到档案,包括档案员自己。人事档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也难免给人一种暗箱操作的猜疑。这种管理模式。现在已经不符合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要求。人事档案是到了可以公开的时候了。

(四)是管理内容陈旧。目前的人事档案材料分为十大类,档案内容单调陈旧,人事档案中涉及的业绩、成就、个人能力、诚信、社会保障等材料几乎没有,反映不出个人的专长和特点,对选拔、培养、评定作用不大,无法对当事人作出全面评价,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和人事工作的需要。

(五)是管理手段落后。现行的人事档案缺乏现代化管理。大多数地区由于经济、人员和其他原因,在全国实现计算机管理的为少数。在经济发达地区(例如广东、上海等地),虽然已有人事档案管理的软件,但并没有普及使用,而且很多种版本内容标准不统一,使得数据无法汇总,软件之间不能相互兼容,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二、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措施

(一)更新管理理念

市场经济下,人才流动已成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作为服务于人事管理的人事档案管理理应放眼于整个社会来从事档案信息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及其开发利用应该关系到人的发展,人事档案与人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内在关联性。这就要求档案管理理念要顺应这一规律。要求人事档案工作者立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工作理念,既有利于推进现实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更可以为人才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档案信息保障。

(二)改革管理体制

1、改革人事档案内容。必须针对不同对象和需要,进一步充实档案材料,对各级领导干部要及时将他们的工作情况、工作业绩和在重大活动、重点工作中的表现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考核考察材料收入档案,为凭实绩用干部提供必要的依据。对一般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要收集他们的学术和技术推广成果材料、企业经营者利税材料等。对流动人员,要收集那些能据此判断一个人素质优劣的材料,如个人业绩、素质能力、职业生涯、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材料。

2、要拓宽编研范围,提高利用效率。一是要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方便查找利用。如把所管理的人事档案中的人员情况按年龄、职务、职称、学历、专业、任免、工资等来分类编制不同的检索工具。二是积极进行档案资料编研工作,在当前人事管理改革中,要围绕人员结构调整、配置等中心工作,搞好人员现状情况、综合信息、统计信息等资料的编研工作,提高利用效率。

(三)创新管理方式

1、加强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要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系统,实施人事档案动态管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将人事档案资料整理输入微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甚至声像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实现人事档案纸质与数据格式并存。即使不能完全建立电子档案,也应该将有关档案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以方便自动检索统计、加工整理、及时更新和提取利用,提高人事档案工作效率。

2、建立人事档案电子系统,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局域网的建立,人事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事业单位网站,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3、建立“人事档案数据管理中心”。人事部门与机关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可加强密切配合,建立“人事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设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人事处(人力资源部),是机关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档案数据管理中心集中管理网站内电子人事档案,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信息查询、利用服务。其优点是方便快捷,内容丰富,利用率高。

参考文献:

[1]田晓琼.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应强化还是弱化——关于对“弃档”“死档”现象的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4(02).

[2]贾桂芳.干部人事档案价值弱化原因与对策[J].兰台世界,2013(16).

人事意见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背景;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新模式

一、引言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下称条例),对进一步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强调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制,目的在于深入贯彻新时期党的组织路线,希望可以实现严格管理,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凸显纪律建设的作用,使得干部人事管理作用在干部队伍建设当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使得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向正规化、制度化转变,《条例》对于传统干部档案管理存在的诸等问题予以针对性改进,从管理机制、内容建设以及日常管理都予以规范,更推出了创新的监督机制,使得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更透明,其适用范围是: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国有性质企事业单位领导人、管理阶层及负责技术的主干人员的档案管理,已成为全国范围内各级各类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基本遵循。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逐步推进,医疗事业取得蓬勃发展,医院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需要不断对现存管理队伍进行调整,充分发挥干部队伍在医院建设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这些因素势必会使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更加细致周密。

该项工作涉及到了干部个体的各种详细资料,是一面能真实反映干部综合素养比如政治思想、道德素养、教育经历、专业特长、工作业绩、廉政意识以及家社情况和关系等方方面面的明镜。干部人事档案可以作为了解干部的重要途径,为干部的教育培养、提拔任用、管理监督等提供可靠依据。在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进程中,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传统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医院的发展和管理工作上的需求,需要各单位在新《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实施的背景下,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需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

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以“三个代表”为基础,坚决落实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任人唯贤,以德为先,科学管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满足医院科学现代化管理需要。当前,我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上的创新不能满足医院的快速发展需要,许多地方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落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为医院干部人事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在新形势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上的变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二、新时期医院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新模式探索

1.明確新时代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定位。党的队伍需要干部梯队作为基础,干部人事档案关乎到了党的持续发展,是国家建设当中选拔人才的关键,只有建立权威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才能使得真正的人才得到教育培养,因此该项工作需要强大的民主监督系统作为保证。而且需要建立对应法律体系,使得干部队伍能够以此维护自己权益。所以该项工作涉及广泛,并非一个机构的任务,需要多个部门来一同完成。现阶段为了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我国围绕干部档案管理形成了周密的人事监察系统,对其行为举止、工作成绩等等予以考察,这使得该项工作为干部队伍纪律检查、司法系统以及社会保障系统的工作带来的巨大的正面影响。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医院必须依照党的指导方针,推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有力有序进行,不断开创新时代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2.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医院干部人事档案必须从领导层的重视做起。无论医疗卫生改革进展如何,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都对医院的经营管理十分重要。人事档案的管理能够将合适的人才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保证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大程度上发挥个人能力创造价值,从而对医院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以及医院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影响。然而,许多医院的管理者认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并不能像临床一线一样为医院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没有站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看待人事档案管理,因此在思想上不够重视,管理意识比较淡薄。事实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医院的人力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对医院的管理和经营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性,能够帮助有效了解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进行精准评价,为人才的调用和选拔提供较为科学的客观公正指标。

改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落后现状,提升医院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关键在于医院领导阶层的重视程度。为了克服档案管理工作“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用起来需要、忙起来忘掉”的现象,提高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关键。新时期内,医院应该把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作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加大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各方面的投入力度,改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的软件、硬件设施环境,不断优化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的挖掘和充分利用,适应时代要求。

3.审核上全面从严要求。医院干部人事档案在内容上主要包括履历,自传,考核鉴定,学历学位、专业技术、学术评鉴和教育培训,政审、审计和审核,奖励惩罚,违规违纪违法处理处等其他可供组织参考的类别材料,应按照材料相关性进行系统性分门别类的管理。为了有效保障档案材料的真实性,明确档案工作的纪律和监督要求,医院在进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时要创设严格明确的规章制度,明晰责任分工,强化责任担当,形成监督机制,保障工作落实,做到“严建”、“严管”、“严用”。

对于档案新增内容的审核必须坚持“凡提必审”、“凡进必审”、“凡转必审”十二字准则,在全面审核档案内容的基础上,对干部档案内容的真实性、齐全性进行严审严查,为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干部提供全面翔实的信息。 对于涉嫌档案材料造假的人员,必须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核查,在情况没有得到核实之前,相关人员的任职、录用等程序应一律暂停。

4.注重效用发挥。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使干部人事档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医院在进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时需要强化服务理念、创新利用方式,发挥档案资政的相关作用、进一步丰富完善干部人事档案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收集体现干部忠诚、廉洁、责任、担当等方面的材料,实现其凭证价值。

具体来讲, 干部人事档案内容的记载要由重视工作履历、既往表现、奖励惩罚等方面转变为关注干部的工作和业务能力、教育培训经历、道德品行、心理素质等综合实践能力。此外,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干部群体, 一定要着重关注他们在相关技术领域的科研成果、论文专著、发明创造等,摸清楚干部的专业特长, 有利于做到人尽其才。

医院管理层可以利用干部人事档案为干部队伍输入新鲜血液,了解选拔对象的一切信息,从思想行为、政治素养、专业特长等入手,确保真才实学者进入干部梯队。当然这有赖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拥有详细的资料组成,包括组织鉴定、考察评价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结合实际工作能力,全面了解选拔对象,对其所从事工作予以定位,做到人尽其用,避免了之前人事任用上的盲目。

在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方面,需要转变传统的人工档案管理模式,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立便于档案的存储、检索和更新的电子人事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便捷,确保其具备真实准确、全面规范、鲜活及时的特征。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借助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来提升工作效率,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电子管理系统,这不仅能延长人事档案的寿命还能使人事管理更加便捷高效。此外,医院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用性,其优势在于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仍能胜任庞大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量,便于医院根据现实需要快速调取各层级、各部门或个人的信息数据,极大地节省了信息抽调的时间,提高医院整体管理的工作水平,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5.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当今时代,人才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对人才的管理、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等方面人事档案发挥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和顺利运作离不开规章制度的指引和约束。规范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想有章可循也必须依靠健全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规范人事档案管理的流程。针对档案材料管理的每个环节进行规范,不断优化人事档案管理流程,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档案管理体系,保障收集工作的规范化与程序化,规范人事档案的保存和使用,确保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严肃性。(2)人档合一。人事档案无论对用人单位还是个人都意义重大。人事档案的有效管理需要个体和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医院应要求工作人员在入职和辞职时积极配合自身档案的相关收集和调转工作,增强自身认识,从而有效地建立起档案当事人与档案管理之间的共同协调机制,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除此之外,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也可以参考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关的制度规范,并结合自身实际,取长补短地进行调整。实现对人事檔案信息的动态化管理,全面掌控医院职工的动态发展状况,协助医院的全方位发展。

三、小结

现阶段随着《条例》实施,包括议员在内的社会各部门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作为关乎社会大众健康的卫生部门,医院更应该贯彻条例,以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背景下,各医院单位应积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医院管理的实际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模式,有针对性地对干部人才进行选拔以及制定培养计划,积极利用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现代化先进科技成果为医院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贡献力量,提升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满足医院快速发展壮大的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孙 燕.新形势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再认识.财经界(学术版),2018.17

[2]牛静丽.新时期下公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各界2018.22

[3]刘 祥.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探讨.办公室业务.2018

[4]郝常灵.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

[5]冯宝江.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决策与信息2015.20.108-108.

[6]吴颖蓉.县级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人力资源管理,2018.06

[7]《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

上一篇:关于冬天的诗句范文下一篇:愉快的一天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