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组织管理建设项目论文范文

2024-01-23

煤矿组织管理建设项目论文范文第1篇

矿区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工程,是党和政府解决矿区居民生存安危和改善煤矿职工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该工程开发以来,各级领导对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高度重视,多次亲临现场协调督导,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目前韩城矿区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工程已接近尾声,矿区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档案已逐步形成,档案管理工作刻不容缓,无疑给韩城矿区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对矿区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笔者就此提出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有效促进该工程项目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更好地服务工程项目建设。

一、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档案的形成

采煤沉陷项目工程档案包括工程开工前立项、审批、招投标、勘察、设计及工程准备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由于施工工艺和技术材料的新、特、多,技术含量高,与普通的基本建设施工工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施工过程产生的文件资料与普通基本建设工程产生的文件资料从质和量上差别较大。为确保采煤沉陷工程项目档案文件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真实,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及时对工程文件的环节、过程严格控制,经过每个步骤所产生的文字材料形成施工过程原始记录,再加上全套的竣工图纸和工程各阶段的质量验收小组验收,专业验收文件,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竣工文件。竣工文件是施工过程的完整记录,项目建设施工的各个程序和内容决定了文件的形成。只有规范档案管理,明确归档范围,保证各个时期档案的齐全、完整,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才能为工程档案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

二、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档案的收集内容

工程项目档案是由工程前期、施工过程中、工程竣工后三个重要部分组成,是工程建设的凭证性和基础性文件材料,是主体单位永久保存的法律原始性凭证。档案的收集内容主要有:

(一)工程前期档案

1、中标通知书。

2、工程施工合同。

3、开工报告,图纸会审纪要,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交底,质量监督申报表(矿区质监站)。

4、企业资质证书,负责人简况表,施工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名单及相关证书,上岗证登记表,单位(子单位)工程概况表,工程(专业工程)概况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5、工程洽商记录,联系单,签证单,工程顺延报告,停工报告,复工报告。

(二)施工过程中档案

1、规划部门的定位坐标,高程控制摘录,施工放线控制网,拉线记录,平移后的平面位置报验,开工至竣工沉降观测记录,竣工时建筑物差异沉降与相对倾斜记录汇总,各层放线测量记录,人工地基工程质量检测报告,土及灰土地基回填现场试验记录,工程质量责任单位地基验槽验收记录,地基验槽记录,分层回填现场抽样试验点示意图。

2、执行情况汇总记录,统一标准及各工程结构规范强文检查记录表,各项工程隐蔽验收记录,工序交接,中间交接,单位之间交接检验记录。

3、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主体)。

4、分部分项工程质质量验收记录(装饰、外墙、室内、室外、采暖、供水、安装、电缆、电线、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

5、混凝土浇筑申请表,施工记录,检查记录,养护记录,基础结构检查记录,地下室,砌体质量控制,砌体配筋,拉结筋施工记录。

6、排水、管路、阀门、采暖、线路插座、建筑照明检验记录、运行记录、检查记录、屋面淋水、蓄水、防水工程检查记录。

7、各种钢材、水泥、烧结砖、空心砖、沙子、检验报告、进场复试报告、合格证、委托单、实验报告汇总表。

8、混凝土配合比,抗压强度,混凝土试件统计分析,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砂浆配合比混凝土抗渗实验报告,数据汇总(包括委托单)。

9、防水材料出厂合格证,进场复试报告,检验报告,电气设备每批进场全数检验记录汇总,检验报告,合格证,电线、电缆、开关、火灾报警设备等。

10、施工日志。

(三)工程竣工后档案

1、竣工报告及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检查记录;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工程质量观感质量检查记录;工程质量验收各方对工程质量的评价书;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单;竣工验收纪要;竣工验收交接证书。

2、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及勘察单位工程质量检查报告;设计单位工程质量检查报告;工程验收质量评估报告;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工程质量保修书。

3、工程设计变更说明。

4、竣工图。

三、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档案分类

该工程项目档案分类以煤炭工业部煤办字(1994)第110号文件《煤炭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规则》做为韩城矿区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工程档案分类方案一级类目设置依据,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对文件材料进行整理,以《科技档案案卷构成一般要求》(GB/T1182-2000)作为文件材料组织案卷及卷内科技文件材料排列依据。该工程项目档案的类目设置及标识符号分类设置为两个一级类目,即F11基本建设综合类,F14基本建设民用及公共设施,二级类目设置与《煤炭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规划》的二级类目保持一致,三级类目为项目编号,四级类目为单项工程编号,编号结构示例:F 14.(一)-2-1。该工程项目档案分为项目前期文件和五大项工程档案。

(一)项目前期文件

1、韩城矿区关于采煤沉陷工程有关请示、批复、初设说明书、招投标文件合同、协议等

2、建安居住组团、新梅苑小区工程招投标合同、协议择址重建招投标文件、协议等。

3、维修加固工程招投标文件、合同、协议

4、城市基础设施维修加固

(二)五大项工程

1、新建小区工程(建安居住组团、新梅苑小区、幼儿园、物业管理、室内、室外安装、土建、给排水、绿化依次排列)

2、择址重建工程(小区外插建住宅楼、学校、医院、室外工程依次排列)

3、维修加固工程(住宅、学校、医院、室外工程依次排列)

4、城市基础设施维修加固(道路、供水管道、供电线路、通讯线路依次排列)

5、搬迁空地整理(按施工顺序,依次排列)韩城矿务局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工程档案的案卷顺序按该类分类编号体例依次排列,即按各类案卷号顺序排列,保持该工程材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便于统计,满足利用者要求,做到井然有序。

四、采煤沉陷綜合治理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中自动化水平不高,远远达不到网络化管理的需要。其次收集不规范。在收集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参建单位中存在抓进度,抓工期,抓质量控制,忽视文件资料的收集、积累。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档案员逐个跑到各个部门催要,总是以忙来推脱,有些重要档案,由于档案人员不可能参与每一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重要档案不能及时归档现象,时间一长,甚至有丢失的可能。特别是目前人员调动频繁,调动人员总是急着办手续,档案人员由于都是熟人关系,只要签了字,马上让其办理调动手续,而实际上该调动人员手里可能还有重要的档案还没有归档上交。第三档案综合管理力度不够。由于业务部室主管领导忙于工程建设,具体的档案工作协调不可能直接管,因此档案室与各个部门收集资料时沟通和协调困难较大,给档案综合管理带来了困难。第四档案整理不规范。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存在着类别不清、卷内目录与实际整理不相符等问题,基层或个别工作人员上交档案出现系统划分不准,造成查找一个文件或资料需很长时间。

五、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档案管理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档案人员要主动深入到各部门、工程现场收集需要存档的各种档案资料、信息。建立工程项目登记制度,进行项目立项登记,建立备案制度,档案接收单位设专人全程跟踪参与项目管理,做到出跟进计划,查阅资料,熟悉工程特点。档案管理人员要参加公司召开的各种生产经营会议,掌握生产经营动态,及时催促该归档的资料一定要归档。

(二)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对档案管理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工资奖金与机关部室享受同等待遇,能正常参与技术职称评定。做到严格奖惩,对于在人事调动过程中丢失资料的要冻结调动手续,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共存,达到快捷查阅的目的。新归档的档案,适用于电子档案的用电子档案的方法归档,不适用于电子档案的用纸质档案归档,对关键工序,特殊部位,如隐蔽工程施工等采用影像记录与书面记录并举,尽快实现与档案管理现代化接轨。同时给档案管理部门配置照相刻录器材便于及时收集整理时效性强的档案。

(四)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仅要提高公司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还要提高基层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要有针对性,不光要学习档案知识,还要学习了解建设项目基本内容等知识,提高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录入、查找的工作能力,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档案进行科学管理。

(五)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该加班的要加班,节假日要保证有值班人员,保证档案管理人员手机畅通,以解决节假日资料档案查阅的需要。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肩负着服务生产、服务职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任,各级领导及全体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重视档案工作.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使档案工作在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煤矿组织管理建设项目论文范文第2篇

1 目前煤矿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 煤矿建设项目实施完成了许多, 其中也不乏不少成功的例子。但也不可否认, 设计单位编制的项目施工设计是各个项目均有;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也是几乎各个工程均全, 唯独建设单位编制的建设项目组织设计几乎没有。建设单位实行建设项目总承包或工程项目的施工承包, 靠承包单位“以包代管”, 消弱了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其结果不仅使得项目实施工期没保证而且造成项目整体超概算、单位工程超预算, 更有甚者造成项目实施的安全质量出问题。

2 目前煤矿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靠实行建设项目总承包, 由承包单位“一揽子”包到底, 即所谓的“交钥匙”项目。建设单位“以包代管”, 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均由承包单位负责, 建设单位只管“花钱”, 放松监督。而承包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容易发生抢进度忽视安全质量的现象。

(2) 建设项目分类分段施工承包, 承包单位由多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组成, 分别签订承包合同。如:设计、施工、监理等分别委托, 矿建、土建、安装分别承包, 更为普遍的是按单位工程或标段分开承包, 虽然缩短了工期, 但由于承包单位和承包合同相对独立, 造成各类工程之间、各个标段之间的各自为政, 以致相互影响, 既降低了项目实施的安全质量保证, 又对建设单位的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能力提出严重挑战。

(3) 设计的局限性决定项目设计文件不可能面面俱到、完全准确。特别是煤矿改扩建建设项目, 象旧建筑物的拆除, 地下管、线、涵、道等障碍物的影响, 均会随着项目实施的进程逐步揭露, 以致引起设计文件的不断修正, 造成施工预算一改再改, 初设概算一调再调, 给项目投资控制带来无法克服的困难。

(4) 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的拆迁、临时设施建设等内容, 都是无法进入概算但又必须发生的费用。对于这部分费用, 往往是实报实销, 这也是造成煤矿项目超概算的原因之一。

3 煤矿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编制项目组织设计的探讨

建设单位编制项目组织设计就是指建设单位围绕建设项目, 编制出的该项目实施总进程文件。这个文件是站在出资人的立场上, 按照批准的立项文件和初步设计, 参照承包合同的要求和各类工程的工期、质量、造价指标, 对矿建、土建、安装工程及设备采购、到货, 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控制, 从而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它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用来指导实施全过程各项活动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 是实施技术与施工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 是从开工到竣工验收期间各项实施活动能高效、经济、科学、合理有序地推进的保证。

3.1 建设单位项目组织设计的内容

建设单位项目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 应包括如下。

(1) 建设项目实施的组织方案。

(2) 安全质量监督保证方案。

(3) 各类工程的进度计划。

(4) 井上下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

(5) 购地、基准点测绘、“四通一平”等大临工程设计方案。

(6) 需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劳动力、施工机械、生产设备、建筑材料与施工用水、电、动力及运输、仓库等附属设施的供应与解决办法。

(7) 办理竣工验收、质量认证备案方案。

(8) 前期准备费用和建设单位管理费用预算书。

3.2 建设单位项目组织设计的编制

建设单位建设项目组织设计的编制, 应由代表项目法人的建设单位组织工程技术、工程经济等相关人员, 对照立项文件及初步设计, 按实施的三个阶段进行编制。

3.2.1 建设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阶段

(1) 确定项目的选址、测量, 定点, 购地及费用。

(2) 确定工程勘察、施工图设计的单位及费用。

(3) 编制报审项目实施组织方案和安全质量监督保证方案。

(4) 确定“四通一平”及建设项目管理设施建设方案。

(5) 办理开工的支持性文件、执照及费用。

(6) 确定甲供设备、材料的采购、运输、保管及费用。

(7) 确定建设项目管理的方式及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或实施细则。

(8) 编制各主要系统、主要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及绘制进度图表。

(9) 确定项目投资的资金来源和编制及报批工程的投资规划、年度投资计划。

(1 0) 编制报批项目的招标方案和首批工程项目招标申请的核准。

(1 1) 确定经招标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 并签订合同。

(12) 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熟悉会审施工图纸, 进行技术交底。

(1 3) 组织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安全措施。

(14) 批准施工单位进场, 搭建临时设施。

(15) 申请报批《开工报告》。

3.2.2 建设项目施工的组织与管理阶段

(1) 配备建设单位工地代表, 进驻施工工地。

(2) 办理工程质量委托。

(3) 抽查工序质量控制, 督促安全施工。

(4) 组织隐蔽工程验收及工程进度验收。

(5) 组织会审签证工程更改、设计变更、材料代用等。

(6) 督促落实施工安全、质量、工期责任制。

(7) 按时按合同拨付工程进度款。 (8) 及时组织单位工程预验收。

3.2.3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组织与工程认证备案阶段

(1) 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使用等单位, 会同质量监督部门进行工程实物及工程资料的验收, 并适时移交使用或管理单位。

(2) 及时办理单位工程和质量认证备案手续。

3.3 建设单位建设项目组织设计的审查与效用

建设单位煤矿建设项目组织设计一经编制完成, 应及时报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审查。

建设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审查批准的建设单位煤矿建设项目组织设计, 经实物验收, 应同意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前期费用或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内列支, 与建设项目投资一并作为考核建设项目投资总额的依据。

摘要:通过对煤矿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 提出了在煤矿建设的各实施阶段编制项目组织设计的内容、要求及效用。

煤矿组织管理建设项目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计算机技术在大中型企业单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仅能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还能为企业节约大量人力和资金,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企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信息系统自身开放性特点,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威胁到企业数据库的安全,甚至导致企业商业机密的泄露,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因而,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风险及管理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并采取有效策略确保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十分有必要。本文主要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安全性进行探析。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

所谓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拓展和维护的系统[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不仅能够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还能为企业节约大量人力和资金,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现代企业逐渐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存放了海量的信息数据,在访问和维护过程中,若忽视了对信息数据的保护,将威胁到企业数据库的安全,甚至导致企业商业机密的泄露,从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深入探讨。

1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管理信息由信息的采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及使用六个方面组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处理功能。数据的形式主要有数字、文字、图形或声音等,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的处理,是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处理,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2)计划功能。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制定生产计划、财务计划、财务计划、采购计划等,管理信息系统可根据现存条件和约束条件,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管理信息系统还能根据企业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对计划的制定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企业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3)辅助功能。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根据现有信息和数据,通过数学方法、统计方法、模拟方法等,对企业发展及市场趋势进行科学预测,辅助企业管理层进行各项决策,以期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2]。

2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面临的风险

2.1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风险

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病毒程序将对数据库系统带来极大威胁。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病毒呈现多样化趋势,一旦程序被病毒入侵,将带来严重后果和损失。同时,由于数据库系统的特征参数的原因,为数据库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留下了后门,在便于数据管理人员操作的同时,也给黑客的入侵创造了可能。此外,由于数据库系统和操作系统之间的关联性较强,管理人员对数据文件进行编写、整理等过程中,需要靠操作系统和硬件设备所提供的网络环境进行,因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2.2 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由于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管理观念落后,安全意识淡薄,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各种安全风险的重视,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不到位,从而造成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成熟,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但由于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基本的安全防范常识,在软件安全漏洞、登录密码的设置等方面的风险防范工作不到位,成为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多发的主要原因。

2.3 用户信息使用中的风险

各级用户对特定数据库目标的操作许可,如对部分数据的修改、对某一数据文件的访问等,若没有做好相关安全性分析,将使操作漏洞和系统漏洞给数据信息带来安全隐患。因而,用户在信息使用时,要对数据库系统作更大范围的安全分析,将所有可能领域内的安全漏洞找出,并及时进行修补,以避免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对一些重要数据,要进行双重加密处理,避免非法访问及窃取数据库内容等恶意行动,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3 确保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的有效策略

3.1 访问控制技术

网络安全门户是访问控制盒防火墙技术,而访问控制的目的是保障信息数据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防范和信息保护的主要策略。访问控制主要涉及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控制盒属性控制等手段[3]。其中,入网控制就是要在信息管理过程中,做好数据库系统访问权限控制,主要通过用户名的识别与验证、用户口令的识别与验证、用户账户的缺省限制检查三个步骤。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时,为保证口令安全,应以不少于6个字符的数字、字母等混合密码为主,且不能显示在显示屏幕上。管理人员可对普通用户的账号使用、访问时间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控制和限制,避免非法访问等现象的发生。企业信息系统应自动对所有用户的访问进行审计,若存在多次输入口令均不正确,则应发出报警信息,排除非法入侵的可能。网络权限控制是对网络非法操作进行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对用户访问的信息、数据、文件等内容进行制定操作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则是信息管理人员为用户指定适当的访问权限,通过系统管理员权限、读权限、写权限、删除权限、修改权限等有效组合,让用户有效完成工作,同时又有使得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3.2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限制被保护的网络语其他网络之间进行信息存取、传递操作。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管理过程中,须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Internet内在的不安全性给企业数据库带来极大威胁。因而,通过防火墙技术,将所有进出网络的信息通过特定的安全决策控制点进行检查,同时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强制安全策略,并对其进行记录和审核,分析网络侵袭和攻击,有效屏蔽内部网结构和防止机密信息的扩散。

3.3 备份与恢复

数据备份与恢复的目的主要是为防止重要数据的丢失或损坏,是实现数据库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4]。企业数据库管理人员应及时做好数据库的备份工作,通过文件、U盘等介质,完成数据的备份,一旦数据丢失、遗漏或损坏时,可及时进行恢复,确保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企业数据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数据备份与恢复的重视,提高管理意识,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从而最大限度保护数据的安全,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使企业信息化管理进程进一步加快,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企业应加强对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防止重要信息泄露,阻止网络病毒及黑客的入侵,从而降低安全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进而促进企业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英,杨洪利.浅谈防火墙在大庆石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8):75-76.

[2]江新顺.基于遗传算法的改进煤矿提升机管理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研究[J].煤炭技术,2013(11):322-324.

[3]罗代洪,吴淑琪,吴晓军.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J].岩矿测试,2011(01):110-115.

[4]田军,李双会,赵阳.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2):149-152.

作者简介:夏溦(1990-),女,山东青岛人,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统与数据库。

作者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沈阳 110136

煤矿组织管理建设项目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建筑业的现状,然后从施工管理组织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目前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将项目导向型组织结合到施工管理组织中去,从而对建立以企业科层制为主导、项目层次相对临时、两层分离的二元组织结构的设想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施工管理;项目导向型组织;两层分离;二元组织

一、施工管理现状

我国建筑业是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总体来看,建筑业企业结构不合理,企业体制发展障碍仍存在,未能建立适合市场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组织模式,这造成了管理水平落后,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状。

(一)建筑业企业结构不合理,建筑业改革滞后

我国建筑业虽已形成了“总承包企业-专业分包企业-劳务企业”的3级格局,但结构不尽合理。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金字塔资质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我国建筑业企业已达5万余家,从业人员约2800万人,生产能力明显过剩,组织结构不尽合理。施工总承包企业数量偏多,专业承包企业过少;劳务层素质较低且疏于管理。这些情况是引发过度竞争、造成建筑市场混乱、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严重地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企业的组织体制障碍

基于项目管理部的,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主体的项目建设需要的是面向活动的、基于团队合作的项目管理模式,而我国多数企业采用科层制的组织体系和基于部门的资源配置方式,这种面向日常运营的基于分工的职能管理模式,不利于建设项目的开展。因而导致了企业与项目关系不清晰,项目管理运作模式混乱,企业与项目的职责、权限不清,缺乏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企业的监督失控,项目责任考核流于形式,配套措施不健全或执行不力等一系列问题。

(三)管理水平低下

企业组织结构老化是建筑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已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但目前许多企业依然沿袭着计划经济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另外,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仍采用粗放经营模式,重项目、轻收益、轻管理,再加上管理人才匮乏等原因,致使企业管理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状态。另外,企业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工程项目点多面广等,也在客观上增大了企业管理上的难度。

(四)资源配置薄弱

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环节还相当薄弱。有的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仅仅停留在劳动工资管理的层次上,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及办法;有的国有施工企业的中、高层骨干正在向民营企业流失,带走了他们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也带走了业主和市场。

二、施工管理组织形式的理论与实践

管理的有效运行要依靠合理的管理组织形式来支撑,组织形式又称组织结构的类型,是指一个组织以什么样的结构方式去处理层次、跨度、部门设置和上下级关系。施工项目组织的形式与企业的组织形式是不可分割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就必须进行企业管理体制和内部配套改革。

(一)施工项目的组织形式

我国施工企业项目常用的组织结构形式有直线式、职能式和矩阵式组织等结构形式。

1、直线式组织具有决策快,责权利关系清楚等优点。在直线式组织中组织的效率直接取决于位于顶部的项目经理的能力。项目管理组织与项目同寿命。项目结束后机构撤消,所有人员仍回原所在部门和岗位。

2、职能式项目组织是按职能原则建立的项目组织。它并不打乱企业现行的建制,把项目委托给企业某一专业部门或委托给某一施工队,由被委托的部门(施工队)领导,在本单位选人组合负责实施项目组织,项目终止后恢复原职。

3、矩阵式组织是项目组织机构与职能部门的结合,项目部门同职能部门数量相同,多个项目与职能部门的结合部呈矩阵状。它把职能原则和对象原则结合起来,既发挥职能部的纵向优势,又发挥项目组织的横向优势。专业职能部门是永久性的,项目组织是临时性的、一次性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参与项目组织的人员有组织调配、业务指导和管理考察。项目经理将参与项目组织的职能人员在横向上有效地组织在一起,为实现项目目标协同工作。

(二)施工项目的组织形式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矛盾

主流项目管理理论认为,动态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的基本特征之一;从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出发,处在施工组织中的项目经理部应该是临时的、一次性的,其寿命周期是固定的。施工项目经理部是针对特定的项目建立的,该特定项目的施工任务完成后就解体。项目完成后,项目成员回归原来的职位。但是,在施工实践中,长期以来我国的施工企业的体制沿袭了科层制的组织体系和基于部门的资源配置方式,而且相当多数的、经营管理比较成功的企业,几乎都是实行相对固定的项目经理部模式。而照搬国外的一些管理理论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没有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本文从现有施工企业成功的管理组织形式来探索适合目前我国国情的施工组织管理形式。而从我国“创建创新型项目导向型国家”的战略构想来看,项目导向型组织的建立有助于推进社会发展、国家进步,而这种面向项目的组织的项目管理模式是否也同样适用于建筑行业的发展,本文将做探讨。

三、项目导向型组织

(一)项目导向型组织

从目前国内对项目导向型组织的研究来看,戚安邦教授及其团队在这方面研究的比较深入,他们认为项目导向型组织的模型和特性项目导向型社会的基础与核心单元就是项目导向型组织,它既包括项目导向型企业与事业组织,也包括项目导向型政府和社团组织,并根据研究给出了这种组织的一般模型(见图1)。透过这个模型可以发现,项目导向型组织要有广义的项目管理能力,能从战略的角度出发,统筹兼顾,具备项目、项目群和项目组合管理的能力,必须设计和建成一种既有为运营而设的永久性部门,又有为临时性任务而设的项目团队的二元化组织,具有综合管理的能力。下文就从项目导向型组织的构建来探讨其结构。

(二)项目导向型组织的构建

项目导向型组织的构建要有一个过渡期,基于我国的国情和国外对项目导向型组织构建的情况,对项目导向型组织的建立提出了如下的设想。

1、企业科层制的日常职能管理仍是主导。在现阶段,企业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仍是其工作的重点,科层制的职能式管理仍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维持了企业的稳定,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形成了企业管理习惯,目前以及以后的很长时间内仍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项目临时性组织逐渐成长。项目一次性、临时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决定了需要临时性的项目团队来开展项目,以企业为主导,合理地进行资源的整合和配置。同时,项目临时组织还要承担各种一次性、独特性的任务,并为人们提供各种他们需要的独特性服务(如各种突发事件应对项目和各种基层提出的特性服务项目等)。这样,永久性组织和临时性组织就构成了一个二元式的组织,这种二元式的组织,既要求在企业的组织层面上建立,也要在政府的服务职能中有所体现并逐步建立,并要求全社会要提升其项目管理水平和能力。

3、弱矩阵的二元组织结构。基于以上的分析,项目导向型组织的构建需要有永久性和临时性并存的组织结构。从两个组织的作用以及我国目前的国情和企业的现状来看,建议以弱矩阵的组织结构来发展项目导向型组织。在该矩阵组织中,纵向上仍保持组织原来的日常运作的职能式科层制的机构设置,而横向上采用了临时性组织,来进行科技活动的开发和运作。这既保留了原来职能分工的部分管理,又突出按可交付成果的项目综合管理,强调信息双向流动和双向反馈机制。

四、项目导向型组织在施工管理组织中的应用建议

通过长期以来我国施工企业的管理组织实践,在宏观上形成了“总承包企业-专业分包企业-劳务企业”的3级格局,微观上多数企业采用科层制的组织体系和基于部门的资源配置方式,虽然建筑业的生产方式的改革日渐深入,但该模式仍占主要的地位,这种管面向日常运营的基于分工的职能管理模式,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人员臃肿、生产效率低,虽经过长时间以来的改革,有所好转,但想要形成一种合理、高效的管理模式依然任重道远。同时,我国的主流的项目管理理论认为动态管理是主导,施工组织管理中的项目经理部是临时的,随着项目的成立而建立,因项目的结束而解体。但在实践中,项目经理部却是相对较为固定的。本文提出了项目导向型组织在施工组织管理中应用的建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保持建筑企业科层制的稳定性

建筑企业的日常管理机构,是企业的常设机构,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分工中的决策管理层。它围绕企业目标开展正常的企业活动,以科层制的管理为主导,行使企业的行政管理职能,以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是企业进行项目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二)项目层次建立的相对临时性

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部的建立具有相对临时性,企业的智力密集型中的项目管理人力资源,包括项目经理、技术人员、采购人员等项目经理部中的管理人员是相对固定的,均来自于企业,而其他人员,尤其是劳动密集的劳务人员则是临时招聘的,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的两层分离。

(三)优化两层分离模式

建筑企业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实现了两层分离(即智力密集型工程公司的决策管理层和不固定归属为某一公司,能真正自由地与在各个项目上流动的劳务层分离),从而实现人力资源在建筑业的优化配置。项目经理部的管理层中的绝大部分职员(尤其是重要岗位)均来自公司总部有关部门的长期雇员,次要岗位都是临时向社会招聘。劳务层从工头到技术工人直至民工全部向社会临时招聘,并随着工程的进展随时招聘和解聘,从而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项目管理层和永远是动态地在各项目、各公司间自由流动的劳务层这样一个优化的两层分离运作模式。

五、结束语

将项目导向型组织应用在施工管理组织中,由建筑企业常设机构部门进行日常管理,应建立以项目导向型的相对临时的项目经理部,实现两层分离,区分企业和项目的责任界限,提高了企业和项目的管理水平,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建立理想的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金字塔资质体系。这在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实践中已经初见端倪,在以后的应用探索中也会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如龙.建筑业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方式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J].浙江建筑,2004(6).

2、傅淼成.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问题探讨法[J].建筑技术,2005(3).

3、吴鹤文.关于施工项目管理组织形式的再探讨——试论施工项目经理部相对固定的合理性[EB/OL].武汉建设建筑业协会,2007-05-16.

4、戚安邦.论面向创新的项目导向型社会和组织的建设方法[J].中国科技论坛,2008(5).

5、徐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作者单位:李怀亮,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温楠,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岳婷婷,华中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煤矿组织管理建设项目论文范文第5篇

初夏的长春,阳光明媚。在长春市农村,一路看一路访,一路收获一路欣喜。所到之处,路变宽了,水变蓝了,房变靓了,村镇变美了,农民兄弟脸上荡漾着灿烂的笑容。如今,长春市新农村建设已鼓足了风帆,文明新村的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展开。精神振奋、文明诚信的长春农民,正在创建文明新村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长春市按照省里的统一安排部署,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统领,切实加强了组织、协调和指导。经过实践和探索,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去年,全市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总产量达到176.8亿斤,比上年增产26.8亿斤,增长17.9%,比历史最高年份的1998年高出11.4亿斤,登上一个新台阶;全市一产增加值实现230亿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080元,同比增长12.7%;五县(市)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6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2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56.1%和25.4%;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520亿元,同比增长38.2%,超出年初计划30亿元,增速提高7.5个百分点;新建、续建3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完成投资130亿元,同比增长30%;全市畜牧业产值实现176.9亿元,同比增长14.2%;牧业增加值实现101.4亿元,同比增长13.1%。

各级试点村和推进村建设步伐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从试点抓起,按照省里的部署,开始进入深入推进阶段。去年,全市确定省市县乡四级推进村178个(省16个、市级36个、县级90个,乡级36个),双阳区被确定为整体推进试点区。全市省级推进村落实项目275个,市级推进村落实项目218个,投入建设资金1.55亿元,争取省奖补资金1736.5万元。全市新启动新农村建设178个村,新建乡村公路2060公里,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2.6万人。为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去年我市安排畜禽防疫专项资金1000万元、泥草房改造专项资金2000万元、牧业小区建设补贴资金3000万元、秋翻整地作业资金2500万元、化肥补贴资金421万元、搞旱水桶补贴资金2340万元、新菜田开发资金18000万元,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9260万元。

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2008年度省级推进村的规划及市、县两级推进村的建设规划全部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启动实施了泥草房改造工程,全市完成泥草房改造26698万户,完成了年度计划指标的106.8%,市直机关党工委组织开展了党员干部双日捐活动,全部捐款专项用于农村泥草房改造。大力发展了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全市共有356.1万农民参合,常住人口参合率达到98.9%。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改善农村氟病区饮水条件,解决了农安、榆树1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开展了全市村容镇貌整治工作,乡村脏、乱、散、杂问题得到全面整治,农村生态、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长春市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

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2006年新农村建设启动后,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分管书记和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67个部门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市农委的内设机构,工作人员全部为行政编制。2007年,进一步加强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力量,处室由原来的一个增加为三个,人员由原来的5名增加到现在的12名,并配备一台专车。市财政每年都划拨30多万元的办公经费,用于办公室的日常办公。按照省、市的要求,长春市各县(市)区、部分乡镇也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配备了专职的工作人员,加大了组织领导力度。

加大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市委、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在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领,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统筹推进、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努力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同时,为进一步强化新农村建设领导力度,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加强指导服务,帮助基层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要求,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市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村”活动。由副市级以上现职党员领导干部(不含人大、政协副职领导),每人定点包保一个村并联系所在乡(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牵头抓总、整体推进;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四级联动、形成合力等形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到2012年所联包乡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进入全省经济强乡(镇)行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年递增7%以上;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5%;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平方米以上,全面完成泥草房改造任务;农村医保、社保实现全覆盖;敬老院、幼儿园要达到省级标准;程控电话到屯,有线电视入户。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90%以上初中毕业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初级职业技能标准。乡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完备,农民文化体育生活活跃。基本消除封建迷信、非法宗教活动和“黄、赌、毒”现象。“文明户”、“文明村”及和谐社区的比重逐年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整体上升,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道路交通实现村村通、屯屯通;乡容村貌完成“五清四改三整治”工作任务;人畜安全饮水率达到100%,镇、村、屯绿化覆盖率达到25%,生活垃圾实现掩埋或无害化处理。乡村各项民主制度健全,农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能力明显增强。村民自治组织决策实现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农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干部群众关系融洽,农村社会稳定和谐。

强化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我市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把各级新农村建设规划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来抓,指导各地坚持高起点、一步到位的原则进行规划编制,确保了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完善了新农村建设的帮扶工作机制。按照省里要求和我市实际,及时对市直帮扶单位和指导员进行了调整,全市共确定31名市级领导帮扶各县(市)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确定68个市直部门帮扶、指导推进村的建设工作,派出驻村指导员68名,同时还为省级帮扶部门配备对口联系单位17个。

切实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快新农村建设知识、农村经济管理知识、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推广,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自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我市积极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在村企共建、军民共建、能人捐建、回乡援建等模式上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针对我市新农村建设的现状,结合省里提出的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的想法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三农”工作全局,以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加强农村社会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努力创建文明、民主、繁荣、富裕、和谐的新农村。今后五年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在建设进度上,实现“三个率先”:城市所辖区的村,全市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村,部分基础较好的中心村率先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2012年全市50%以上的村镇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在经济发展上,实现“六个较大幅度增长”:一是四县(市)和双阳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7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超过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二是全市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6%,粮食总产量增产30亿斤,达到180亿斤阶段性水平,打造国家粮食核心产区。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年增长7%,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收入结构更趋合理。四是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360亿元,年递增30%以上。五是牧业总产值实现240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六是林业总产值翻一番,达到50亿元。在公共服务上,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农村文化资源共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业保险、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村就业服务“七个全覆盖”。在基础设施上,实现水利设施、农机装备条件、农业生态环境、乡容村貌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五个明显改善”。在改善民生上,实现农村道路、广播电视、电力、饮用水、信息“五个村村通”。在体制机制上,实现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农村服务、农村组织、农业应急管理、农村民主政治“六个创新”。按照上述目标要求,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强化物质支撑。全面启动增产30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开展农田水利、土地开发整理、高标准粮田、良种培育和推广、沃土培肥、全程农机化示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基础设施、综合农艺措施、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障等“十大工程”建设。坚持投资拉动、项目领跑、名牌带动战略,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千亿增产工程,全力推进我市玉米、肉牛、生猪、肉鸡、乳制品等十大加工体系建设。坚持园区化、集约化发展理念,切实抓好10个县域省级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建设;启动县域经济进位升级计划,实施总量攻坚、结构攻坚、效益攻坚,大幅度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加快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突出规划先行。在搞好农村基本情况普查的基础上,全面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争取两年内全部完成。指导各县(市)区编制村屯建设规划,明确重点建设的中心村、中心屯,鼓励农民向中心村、建制镇集中,优化村屯布局。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村建设规划,积极推进撤村建居试点。

加快新农村推进村和整体推进县试点建设,为全市整体推进积累经验。实施分类推进原则,抓好推进村和整体推进县试点建设。指导县乡两级把主要精力、资金投入、项目摆放向推进村倾斜,把推进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指导双阳区做好整体推进县试点工作,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实施和整体推进积累经验。指导各城区发挥财力相对较强的优势,加大投入力度,有计划、有步骤的率先建成新农村。指导四县市在抓好试点村、推进村的同时,科学谋划,做好整体推进的准备工作。

强化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改善农村民生。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实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实现农村人口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建立制度统一、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搞好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继续深入实施乡容村貌综合整治工程,加快农村泥草房改造,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搞好农村清洁农源建设,着力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今后五年,要以村容镇貌整治、农村安居、清洁能源、村企共建、便民服务配套、新型农民培训培育六大工程为载体,全面改善农村民生,助推我市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抓好农民教育和劳务输出,提高农民素质。继续抓好百万农村劳动力输出工程,加强用工信息、技能培训、法律维权等服务工作,鼓励和支持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实现全市稳定输出100万农村劳动力的目标,确保农民充分就业。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进一步健全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体系,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春风工程”,加强引导性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水平,每年完成技能培训10万人。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使更多的农民通过自主创业,提高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突出农村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体系建设,加强乡镇文化站和村级群众文化团体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大院,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体系。继续抓好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建设,深入开展好全民读书走进乡村活动,打造农村特色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科技、教育、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和群众团体的职能作用,形成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方兴未艾的新农村建设,使长春市的乡村发生着深刻变革,并大步实现着历史性超越。

广阔田野,生机蓬勃,一幅最新最美的画卷已在长春大地徐徐打开,一双双巧手正以浓墨重彩和精描细绘,迎接更靓丽的未来。

煤矿组织管理建设项目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民用建筑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民用建筑的使用寿命,同时关系到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分析民用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要点,并提出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以提高民用建筑的施工质量,希望对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民用建筑;施工质量;质量管理

前言

近年来,民用建筑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做好民用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提高民用建筑质量,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当今急需解决的难题。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总结民用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要点,并提出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以提高民用建筑质量和使用安全性。

1.施工质量对民用建筑的重要性

施工的质量是由施工活动引起的,施工是通过有效的组织方法和技术途径,按照设计图纸和说明的要求,使产品得以实现的全过程,是建筑物的物质形成过程,也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实施过程。毋庸置疑,施工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建筑的使用寿命。民用建筑的施工过程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工程勘测设计、工程施工、材料和设备供应,竣工验收、保修服务等等。除了竣工验收、保修服务外,其余的因素可以说都是在为施工做准备,因此,施工的质量是最终建筑成品的关键。

民用建筑直接用于人的居住,办公或其他用途,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可以说民用建筑的施工质量既是经济上的要求,也是政治上的要求。只有抓住质量控制这个关键环节,强化施工质量管理,才能把握建筑的品质,否则再好的设计、再合理的投资决策、进度计划,也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建筑产品。

2.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要点

2.1对施工设备质量的管理

首先,施工人员要根据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结构选型、设备性质、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多个因素对机械化施工工序进行严格的审核,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设备的质量,提高机械设备的效能。再者,要制定施工设备相关操作规程,保证操作人员的正确操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对施工技术质量的管理

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包括设计技术、施工技术、检测技术、测量技术等,为建筑工程后续施工提供重要的依据。其次,对建筑工程设计图纸、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查,以保证设计图纸、施工图纸的准确性,避免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再者,严格控制建筑工程施工工序,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避免盲目抢工期、赶进度等不合理施工工序的产生。最后,完善监察制度,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不合理变更设计的出现,保证民用建筑的施工质量。

2.3对施工环境质量的管理

民用建筑施工环境主要包括技术环境、作业环境、管理环境等。技术环境主要是指民用建筑工程所处地区的水文状况、地质状况、气象条件等。作业环境主要是指施工作业面规模大小、施工防护设备、施工所用的通风设备、照明设备以及通讯设备等。管理环境主要是指合同管理、组织管理、安全管理、施工现场管理等。对建筑工程施工环境进行全面的管理,以保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

2.4对施工人员素质的管理

民用建筑施工人员主要包括技术人员、技工人员、监理人员等,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对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对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4.1技术人员。技术人员要掌握正确的施工技术,熟练施工规章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尽职尽责,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施工技术,以提高民用建筑的施工质量。

2.4.2技工人员。在保证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2.4.3监理人员。工程质量监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监理观念,明确自己的职责,并按照施工监理规范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理,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3.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方法

3.1施工质量管理责任制度的建立

首先,制定的责任制度必须遵循职责、权限、薪酬三者相结合的原则。职责就是明确施工任务和责任;权限就是施工质量控制权限,为工程施工质量承包承担一定的责任;薪酬就是按照质量管理的效果给予相应的报酬,以激发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明确质量管理对象和质量管理目标,为质量管理提供重要方向。再者,对施工质量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并作出相应的质量考核,即使发现质量管理出现的问题,调整质量管理对策,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最后,为了保证施工责任制度的合理性,必须通过工程质检人员、工程项目负责人、施工负责人等多方组织进行审核的评定,以达成质量责任意识。

3.2实行质量控制目标管理措施

在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实行目标管理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管理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首先,制定质量管理目标。在制定质量管理目标时,要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要求和工程施工质量状况来制定,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出现的质量通病、业主提出的施工要求等。其次,实施目标管理。明确目标管理的职责,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度,按照自己的职责要求,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和监察,并通过开展各种质量管理活动,以促进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

3.3加强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

在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质量管理制度形式化的现象,使得质量管理制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民用建筑施工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加强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保证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实行,发挥其质量管理的作用,以保证民用建筑的质量。首先要加强对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规范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行为,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给予质量管理优秀者奖励,对于不按要求办事的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以保证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实行。

3.4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3.4.1監督机制。要针对施工安全管理制定有效的监督机制,对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施工设备、施工制度、施工人员等进行有效的分配和监察,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

3.4.2防护措施。施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安全防护设备,尤其对于高空作业的施工人员要做好各种安全防护措施,例如设置安全网、安全绳、防护栏等。

3.4.3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施工安全制度,做好施工安全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同时与责任制度相结合,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加强施工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度。

3.4.4加强施工安全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结语

在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民用建筑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技术、施工环境以及施工人员等方面的质量管理,并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以完善民用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民用建筑的发展,保证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刁力,杨扬.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0,12(24):345-346.

[2]刘鸿雁,刘卫利.浅议民用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J].民营科技,2011,(02):670-672

上一篇:造价咨询单位面临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烟草企业综合计划管理论文范文